手機閱讀

2023年道德經(jīng)名著讀后感600字左右(優(yōu)秀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2 03:30:51 頁碼:10
2023年道德經(jīng)名著讀后感600字左右(優(yōu)秀12篇)
2023-11-22 03:30:51    小編:zdfb

讀后感是對所讀材料的思考和分析,突出自己的觀點和觀感。寫讀后感時,要注意結(jié)構(gòu)的合理和篇章的連貫,使讀者能夠流暢地閱讀和理解你的觀點。以下是小編特別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在寫作中有所幫助。

道德經(jīng)名著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一

章,也作彰,把好的東西、美麗的東西彰顯出來??偸强吹阶约旱膬?yōu)點反而使自己的優(yōu)點彰顯不出來。見,同現(xiàn)。您自己把事情做得好,張揚一點,表現(xiàn)自己倒沒有問題。您實際上沒有人做得那么好卻處處表現(xiàn)自己,反而惹得別人的反感。人的社會中生存,其自我意識會被強化,在社會交往中非常在乎別人的評價,調(diào)整自己?!弊砸娬卟幻鳌埃鋵嵅⒉灰欢ㄊ强床灰?,而是因為反感你,可能故意忽略你,偏偏不想滿足你的虛榮心。

作為普通人,自我表現(xiàn)一下沒有問題,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為領(lǐng)導者,您的自我表現(xiàn)的后果就不一樣了。下屬很自然明白您自我表現(xiàn)的用意,就會吹捧您,那么您很容易自我膨脹,很快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陷入到虛幻的自我認知中。譬如某領(lǐng)導把自己寫得很一般的字拿出來,立馬會被吹捧成書法家,聽的好話多了,自己也會飄飄然起來,說不定某一天就會出丑。紙上談兵的趙括也一樣,對于兵法能說會道,在同僚們的吹捧中自命不凡,最后長平一戰(zhàn),不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也害了四十萬趙軍將士的性命,曾經(jīng)強大的趙國從此一蹶不振。袁世凱當上大總統(tǒng)之后,自我感覺很好,周圍的人出于各種目的吹捧他,甚至編印假報紙,說民眾都希望他當皇帝。結(jié)果在他稱帝之后,才發(fā)現(xiàn)眾叛親離,郁郁而死。

伐,進攻,作戰(zhàn)的功勞,引申為自我吹噓,自夸。矜,鐵矛的頭,自己夸自己,自己抬高自己。例如,韓信這人很自傲,認為漢的江山他有一半的功勞,說話非常不客氣,越來越遭受到劉邦的猜忌。讀后感·與他相反的是張良,非常清醒,很謙虛,得以善終。生活中,喝酒也一樣,在你感覺特別好的時候,容易吹牛,那么喝醉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有時候你感覺到對手非常強大,你就會小心謹慎,往往還能夠保持清醒。

余食,吃多了食物,吃飽了之后還再吃的食物,古人認為這樣有害健康。贅,多余錢,身外之物。多余的東西也叫贅。行,通形,措形體。居,居于這樣的位置。

老子講的這些道理直指人性。人性總是要私心與集體公心、在利己與利他之間搖擺。人的動物性是自私的,但人的社會性必須得有公心,懂得利他。只有具備公心與利他精神,才能真正做好領(lǐng)導。

道德經(jīng)名著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二

16日——20日,我參加了在杭州萬松書院正誼學堂舉辦的《道德經(jīng)》妙解公益夏令營,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章——以水為師,觀水悟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水的品質(zhì)。你可能會說:水有什么品質(zhì)?有什么好學的?現(xiàn)在就讓我給你講一講吧!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向高處流還是低處?你一定會說:向低處流。是的,我們要學習水的謙虛和謙讓,假如在向下流的路上遇見一塊大石頭,水有撞上去嗎?沒有。如果撞上去,豈不是以卵擊石嗎?水是繞開了它。你可以去好好體會。

人體也需要水,人體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如果地球上沒有水,我們?nèi)祟惸芑钸^一星期嗎?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還會有生命存在嗎?所有的蔬菜等植物也需要水,不然也會枯死。水還可以幫我們清理廁所,清理我們不喜歡的污垢。但水并沒有要求我們給它回報。這種舍已為人,不求回報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的水資源。比如:做環(huán)保酵素。那怎么做呢?就讓我來告訴你吧。我們用一斤糖,3斤果皮垃圾(要選擇新鮮的),10斤水,比例1:3:10,放入瓶罐內(nèi)混合在一起,放在陰涼的空氣流通處,要記得每天都要放氣,不然發(fā)酵過程中瓶罐內(nèi)產(chǎn)生的氣體會把瓶罐頂開,發(fā)酵3個月后就可以使用了,當然6個月以上最好。你試試吧!可以用來清潔家具,澆花等等。

通過學習《道德經(jīng)》,讓我懂得了水的品質(zhì),我們離不開水,我們就是水,因為我們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道德經(jīng)名著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三

善為何物?難于言說,只得比方,像水一般,故有“上善若水”之說。

水乃平常之物,舉目所及,比比皆是。水雖平凡,卻蘊含非凡智慧和品性,遠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為也,地球,亦水所為也,萬物生長,皆賴于水。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饋。水,恩澤萬物而不事張揚,惠及眾生而德行謙卑,總往低處流,總往底下鉆。

水,不與萬物爭,不與人計較,你進,她退,你擠,她溢,能屈能伸,看開,大氣,超脫,逍遙,故無詬病,少非議。

水,形易變而性難變。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狀,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狀,倒鍋里而成鍋之形狀,外形雖成了別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棄該放棄的,堅守該堅守的,外圓內(nèi)方,靈活自如。

水,看似無力,實則有力,表面軟弱,內(nèi)心堅強。堅硬易折,柔軟耐久。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以柔克剛,以軟勝硬。

低調(diào),不爭,適應(yīng),柔韌,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何謂道,水即是。

道德經(jīng)名著讀后感600字左右篇四

首先,從身體層面上來講,老子認為我們身體80%的疾病都與心理和情緒有關(guān),也就是心理不健康。這一論述與當代的“抗疫名家”中科院鐘南山院士的觀點非常一致。

當今社會,我們努力地追逐錢財、名利,在巨大的名利場前,欲望不斷膨脹,無法滿足,心情焦慮,不惜大量消耗自己的身體資源,能量,也就是內(nèi)耗,破壞了身體陰陽平衡。久而久之,疾病找上門來。

就拿我們投資界來說,許多享有盛名聲譽的投資大佬追求高收益,高業(yè)績,在名利雙收的耀眼光環(huán)籠罩下,迷失自我,日夜研究,殫精竭慮,最終累垮身體,英年早逝。令我們唏噓不已,身體沒了,什么都是扯淡,這種舍本求末的做法應(yīng)當令我們警醒。

當今社會,快節(jié)奏,高能量膳食,低運動,焦慮的不斷攀比心理,無法滿足的欲望,全方位構(gòu)筑了我們的身體負能量,造成我們的身體重負不堪。錦衣玉食,甚是歡喜,但無節(jié)制的生活習慣帶給我們的身體是妥妥的傷害。

老祖宗幾千年遺傳下來的我們身體基因,承受不住近幾十年國家大力發(fā)展帶給我們突然變化的富足生活,需要我們有節(jié)制地規(guī)避身體健康風險。

老子提倡我們降低欲望,放低自己,上善若水,厚德載物,以平和的心態(tài),愉悅的心理,知足常樂,豁達樂觀地生活,注重陰陽平衡,善待自己的身體,方能健康幸福長壽。

因古典國學的深奧內(nèi)涵,經(jīng)過我近段時間的反復的研讀,消化,浮燥的內(nèi)心也平靜不少,透過表象看本質(zhì),也理解了許多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核心要義,也能冷靜應(yīng)對處理當今社會各種眾生相。粗淺分享,與君共勉。

道德經(jīng)名著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五

9月27日,在學校會議室聽取了尼爾基一中范永勝老師針對《道德經(jīng)》的視頻講座,受益匪淺。正如范老師所說,大道,可以說出來,就不是恒常的大道了,許多道理是用心去領(lǐng)會的,也就是同一本經(jīng)典不同的人理解起來是不一樣的,下面我就針對本次視頻學習,淺談兩點體會。

一、“無”與“有”。

自古就有“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名句,還有“欲速則不達”、“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陰”的至理名言。從“有”和“無”的辯證關(guān)系中使我懂得,放下姿態(tài),心胸開闊才是為人之“道”。

二、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句話13個字道出了宇宙萬物運行的規(guī)律。人離不開生活的地球,地球離不開其運轉(zhuǎn)的宇宙,而宇宙是有運行規(guī)律的,這種規(guī)律是自然的,不是隨意改變的。我個人理解所謂“道法自然”,就是尊重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刻意地去改變。尊重客觀比主觀武斷更有說服力。老子的學說主張“無為而治”,這里的“無為”不是不做為,而應(yīng)該是勸誡統(tǒng)治者順應(yīng)天道、民心。這種理論同樣適用于現(xiàn)代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作為老師,當我們面對學生時,是不是也應(yīng)該尊重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每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應(yīng)以我們的主觀認識去改變學生、塑造學生。讓學生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自己的生命歷程,用自己的體驗去開啟自己的心智,我們只是學生成長歷程中的引領(lǐng)者,而不是指路人,我們沒有權(quán)力讓任何人按我們指定的路前進。

《道德經(jīng)》作為我國第一部哲學著作,其中蘊含的道理很值得我們今天的人學習。就我個人而言,很愿意深入地去解讀《道德經(jīng)》,它將成為我工作、生活中的良師益友。

道德經(jīng)名著讀后感600字左右篇六

近幾日心中煩悶,搬出來一堆舊書,還不夠就從網(wǎng)上讀,一不小心讀到了一本書,一本讓我受益終生的書,一本讓我可以有自己的理想基石去觀望世界的書,一本給了我一個可以享受生活后去回饋生命的書……他是《道德經(jīng)》,他詮釋了人格的標桿和人生的尺度。

眾所周知,這本書包羅萬象,就像天地一樣無不覆蓋無不承載,加之我是初讀收獲肯定又少又淺。但是有一章讓我感觸頗深,記得書中原文第三十三章是這樣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記得當我讀到這兒的時候,愣了一下,第一次感到很多大家說的一句話:道不遠人!確實這其中的話多少次被多少人引用過啊。

這篇,老子在人與己之間進行相對,以更好的闡明無需溢言的人生大智慧。并不是說他要告訴你非要做到知人或者是自知,這篇無非是告訴世人知人和自知的好處,然后讓人自由的去選擇,這就是簡樸,是圣人的偉大之處。“知人”就是能看明白自身以外的所有東西,除了別人啊環(huán)境啊,還應(yīng)該包括脫離物象的東西,比如一些微妙的變化和發(fā)展的趨勢,才能稱得上是智慧。其實我們經(jīng)常聽到“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句話,這無非是后人對智與明的選擇和補充,很顯然大家都需要自知,所以我們時刻要豎起一面鏡子,真正的可以把自己如實的反射給內(nèi)心,然后自己有清醒的認知和對自己有一個明朗的定位,才可以稱得上有所賢明。

一個人可以戰(zhàn)勝別人可以稱得上是力大無窮勇猛彪悍,這也無非是在說出了另一個事實,力量大并非是強者,一個能戰(zhàn)勝自己的人才可以稱得上是堅毅、強大,因為人內(nèi)心的疲軟和惰性往往最難戰(zhàn)勝,一個有了社會感官的人很難做到不去貪婪,東晉陶淵明就有過“既自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的感慨。

無論一個人多么的富有,與大自然相比都渺小到不堪貧瘠,所以只有一個人對自己的物質(zhì)水準認可而不用過多的眼神去關(guān)注別人的財富,才可以使自己舒適的活在富裕的狀態(tài)中,所以是知足者富。當今社會物欲橫流致使競爭殘酷,為了成功,人做一件自己愿意做的事,都可能受到別人這樣那樣猜疑和爭議,更別說自己不愿做的事,就像成功學大師陳安之說的一樣“一個人為成功開始努力時,別人都愛潑冷水,都可能被說成是神經(jīng)病,但是神經(jīng)病的開始可能就是你成功的開始”,也就是說一個要成功的人往往要都掉別人的眼光,乘著自信帶著志向朝著理想遠航。

每個人都會毫不例外的對人類至極的問題極其關(guān)注,老子又高明的說出“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一個人的形體壽命十分有限,只有一個人的精神和事跡會薪火相傳成為永生。

道德經(jīng)名著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七

《道德經(jīng)》闡述了老子的主要思想,主要由“道”、“德”兩部分的論述組成的。道的部分是老子關(guān)于道的論述。德的部分是老子關(guān)于仁義、禮信的論述。老子對道、德的理解,在首章首句就闡述得非常清晰明顯,氣勢磅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把天地萬物之生的總原理稱為“道”,而且他認為道的作用,是沒有意志的,是自然如此的。萬物之所以成為萬物的原因就在于道。這是老子對“道”的一個總的理解。

在老子看來,“道”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恍恍惚惚的東西。道,無形無狀,是宇宙唯一的存在,“先天地生”,為“萬物之始”,是一個終極實在,是萬物的根源。并且在本質(zhì)上道是不可界定和不可言說的,不能以任何對象來限定它,我們也很難將其特性用語言表達出來。而老子對“道”的稱謂也有很多,包括“無”、“樸”、“一”等。道是一種無限的、無終止的狀態(tài),是一切事物產(chǎn)生的源泉?!暗馈辈皇庆o止不變的,而是處在永遠不停息的,流轉(zhuǎn)與變遷的過程中。“道”還可以視作陰陽、剛?cè)岬葍上鄬χ诺牧α?、事物、原理之相互轉(zhuǎn)化。

在“有”、“無”這兩個概念上,老子認為無是對于具體事務(wù)的有而言的,所以無并不是零或什么都沒有的意思?!盁o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老子對于道“無”的外表的形容。

老子眼里,道為天地萬物所以生的總原理,不是指具體的事物而言的,而“德”為具體事物生的原理。

在老子看來,德是道寓于具體事物的表現(xiàn),也就是說德是物體從道那里得到,而可以成為事物的原理?!暗郎滦笾?,這句是老子對于道與德之間的關(guān)系的論述。在老子看來,物體的具體表現(xiàn)是“形”,而物體之所以可以成為物體本身,是道德兩者作用的結(jié)果,也是自然作用的結(jié)果。

老子宇宙事物的變化的看法很有其獨到性。現(xiàn)在看來有些觀點很幼稚,但在當時的背景下,稱之為高瞻遠矚也不為過。他的一些闡述,讓人很容易看清他思想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東西。

老子認為,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可以用“?!薄!俺!本哂衅毡橛谰玫囊馑?,所以“道”也可以稱為“常道”。而從常道內(nèi)除的“德”,可以稱為“常德”。而稱道為“無”,就又可以稱“常無”;稱道為“有”,又可以稱為“常有”。老子認為“知常為明”,知道明白“?!钡娜耍莱硪?guī)范日常的行為,不輕易為自己謀私利,就可以稱為公了?!爸!敝傅氖且乐?,則又可以稱之為“襲明”,或“習?!?。而如果我們不知道宇宙間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而違背規(guī)律,任意而為,是不利于事物的正常發(fā)展。

與之相對的,事物的變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即當一個事物的發(fā)展如果達到了極點,則必然會向事物的相反方向發(fā)展。老子稱為“反”或“復”。所以老子才有“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和“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這樣的論述。

老子在為人處事的做法上的觀點跟孔子的不大相同。

他認為,因為一個事物的發(fā)展至極點,必然會向其反面發(fā)展變化。所以要能維持它的發(fā)展而不至于變?yōu)樗姆疵?,就必然要先了解它的反面,在發(fā)展過程中不讓其到達極點。有人說老子的哲學是強人的哲學,他教導強者要收斂光芒,以弱居之。這是老子正反兩面會互相轉(zhuǎn)換的理論的運用。如三十六章云:“將欲翕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弊跃佑谌鮿荨㈧o態(tài)而保持一種彈性,促使敵對一方向膨脹、夸張發(fā)展以至成為脆弱,即產(chǎn)生盛衰的對轉(zhuǎn),這確實是看得很深。

老子強調(diào)“不盈”、“不爭”、“致虛極,守靜篤”,“柔弱勝剛強”。老子的這一原則叫做“無為而無不為”,即不特意去作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順其自然地去做。老子主張“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就是說,學習知識要積累,要用加法,步步肯定;而把握或悟“道”,則要用減法,步步否定。老子認為,真正的智慧,必須從否定入手,層層除去表面的偏見、執(zhí)著、錯誤,穿透到玄奧的深層去。也就是說,面對現(xiàn)象,要視之為表相;得到真理,要視之為相對真理;再進而層層追尋真理之內(nèi)在本質(zhì)。

老子對仁義、禮的見解跟孔子大相徑庭,完全不同于儒家學派的觀點?!兜赖陆?jīng)》十八章說:“大道廢,有仁義?;壑浅觯写髠?。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意思是說:大“道”被廢棄之后,才有所謂“仁義”。出現(xiàn)了聰明智慧,才有嚴重的虛偽。家庭陷于糾紛,才有所謂孝慈。國家陷于昏亂,才有所謂忠臣?!兜赖陆?jīng)》三十八章說:“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钡皇钦f老子視就反禮,因為禮有形式與內(nèi)容兩個層次,老子所反對的是禮的形式,即反對形式復雜的禮儀條規(guī)。

在老子看來,我們所講的仁義和倫常,都是因為“道”喪失的結(jié)果。而且只有在大道荒廢、國家混亂和家庭不和的時代,仁義禮法才會成為社會的需要。所以老子認為應(yīng)該廢止文明和仁義,從小康社會回到“大道之行也”的“公天下”時代,即沒有邪惡,不需要道德規(guī)范制約人們行為的,真正充滿道德、仁義、孝慈、信義的小國寡民時代。小國寡民的社會是老子的理想社會模式,在這個社會中人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此外,我還總結(jié)出了老子關(guān)于政治及社會哲學的一些看法。

《道德經(jīng)》的中心,是闡述自然無為的政治哲學。在政治方面,《道德經(jīng)》主張“虛靜無為”,即反對以人為的手段,包括種種文化禮儀來干涉社會生活,尊重生活的“自然”狀態(tài);關(guān)于人生態(tài)度,《道德經(jīng)》也主虛靜、退讓、柔弱,但這并不像后人所理解的那樣消極,因為《道德經(jīng)》所推重的“陰柔”,實是一種長久之道和致勝之道。

因為物極必反的規(guī)律,所以在社會政治制度上,如果太過于強調(diào)某一反面,會產(chǎn)生相反的效果?!疤煜露嗉芍M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钭陶茫I賊多有”。所以老子所主張的政治哲學和行事方式的核心是“無為”。即注重于取消一切導致混亂的源泉。以無為為之,以不治治之。“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p>

在老子看來,“無為”是圣人“治天下”、“取天下”的基本原則。老子提倡“無為”,其形上依據(jù)是“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其現(xiàn)實政治理由是“我無為而民自化”、“為無為,則無不治”。無為是針對有為而發(fā)的。老子認為,“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薄盁o為”也指感物而動,遇事而為,事先沒有設(shè)想要做什么事。

老子的“無為”,由于是針對“有為”而提出來的,因此容易被人理解成“無所作為”、“不為”,將無為視作政治上的無所作為、放任自流,這是從消極的方面去理解無為。“無為”,作為一種政治原則和行為方式,其基本特征就是“因其自然”。而“因其自然”,指的就是順應(yīng)事物的自然發(fā)展趨勢而采取相應(yīng)的措施。而自然就是事物不假外力而自己如此的狀態(tài)。“因其自然”的“因”,是因循、沿襲的意思。因循的前提是要承認和肯定事物的自然發(fā)展趨勢?!耙蚱渥匀弧彼枷胍卜从沉斯糯r(nóng)民的普遍愿望。在政治上,“因其自然”的主旨是希望帝王順應(yīng)民心、不要剛愎自用?!叭朔ǖ?,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對于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的論述。當然“因其自然”的思想也有消極的一面,如果太過因順自發(fā)的行為沒有很好的規(guī)范管理,社會也會變得很混亂,缺乏秩序。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思想對后世的影響很大。他對“道”的論述體現(xiàn)了樸素的辯證法。在為人處世方面,“不盈”、“不爭”的思想,對激烈競爭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壓力緩解有一定的作用。

道德經(jīng)名著讀后感600字左右篇八

《道德經(jīng)》是一本關(guān)于宇宙人生哲理的書,包含唯物主義,自然無為,天地不仁的哲學思想,被譽為“道學之精髓,哲學之先本”?!兜赖陆?jīng)》能啟迪人生智慧,就算是放到今天,依然能從中得到一定的借鑒。

《道德經(jīng)》全書只有五千字,所以又名《五千言》,主要圍繞著“道”、“德”來詳細闡述各個學科的深刻道理。內(nèi)容非常豐富,可謂包羅萬象,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社會人生。古時候很多思想的基礎(chǔ)都來自老子的思想,我們現(xiàn)在社會的很多人都喜歡讀《道德經(jīng)》,這也體現(xiàn)了這本書的極大的魅力?!兜赖陆?jīng)》中闡述了很多思想、理論,其中物極必反的道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想幾千年前的老子能理解的這么透徹,這著實讓我吃驚。物極必反指的是事物發(fā)展到了極端就會朝相反的方向發(fā)展,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也是人生的大智慧。古代王朝每一個都經(jīng)歷了初期創(chuàng)立、巔峰和沒落,這跟帝王的統(tǒng)治有很大的關(guān)系。當?shù)弁醺F奢極欲到一定的程度時,人民被欺壓到一定的程度,都紛紛起來反抗,推翻統(tǒng)治。同樣的,當一個人恃才傲物到了極點的時候,往往會招來禍患。老子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有分寸,不可過分,一旦過度就會出問題。這是歷史規(guī)律,人生哲理。

這是哲學的力量,它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卻高于一切之上!因為它能讓你的心靈真正的強大!不為光怪陸離的表象所迷惑!直達事物本質(zhì)!正如老子所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北M力使心靈達到極度的放空,使生活清凈堅守不變,通過觀察萬物往復,透過其紛紛蕓蕓的表象,看到其本源所在。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心靈便會寧靜,這種寧靜不是靜止不是消極,更不是終止。而是在認識根本規(guī)律后的等待!等待萬物并做的時機,這樣的人無所不包,無所不包就能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長久。

我們讀《道德經(jīng)》就是想從先哲那里學習人生的智慧,提高個人的格局,走好自己人生路。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道德經(jīng)名著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九

《道德經(jīng)》闡述了老子的主要思想,主要由“道”、“德”兩部分的論述組成的。道的部分是老子關(guān)于道的論述。德的部分是老子關(guān)于仁義、禮信的論述。老子對道、德的理解,在首章首句就闡述得非常清晰明顯,氣勢磅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崩献影烟斓厝f物之生的總原理稱為“道”,而且他認為道的作用,是沒有意志的,是自然如此的。萬物之所以成為萬物的原因就在于道。這是老子對“道”的一個總的理解。

在老子看來,“道”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恍恍惚惚的東西。道,無形無狀,是宇宙唯一的存在,“先天地生”,為“萬物之始”,是一個終極實在,是萬物的根源。并且在本質(zhì)上道是不可界定和不可言說的,不能以任何對象來限定它,我們也很難將其特性用語言表達出來。而老子對“道”的稱謂也有很多,包括“無”、“樸”、“一”等。道是一種無限的、無終止的狀態(tài),是一切事物產(chǎn)生的源泉。“道”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處在永遠不停息的,流轉(zhuǎn)與變遷的過程中?!暗馈边€可以視作陰陽、剛?cè)岬葍上鄬χ诺牧α?、事物、原理之相互轉(zhuǎn)化。

在“有”、“無”這兩個概念上,老子認為無是對于具體事務(wù)的有而言的,所以無并不是零或什么都沒有的意思?!盁o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老子對于道“無”的外表的形容。

老子眼里,道為天地萬物所以生的總原理,不是指具體的事物而言的,而“德”為具體事物生的原理。

在老子看來,德是道寓于具體事物的表現(xiàn),也就是說德是物體從道那里得到,而可以成為事物的原理。“道生之,德畜之”,這句是老子對于道與德之間的關(guān)系的論述。在老子看來,物體的具體表現(xiàn)是“形”,而物體之所以可以成為物體本身,是道德兩者作用的結(jié)果,也是自然作用的結(jié)果。

老子宇宙事物的變化的看法很有其獨到性?,F(xiàn)在看來有些觀點很幼稚,但在當時的背景下,稱之為高瞻遠矚也不為過。他的一些闡述,讓人很容易看清他思想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東西。

老子認為,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可以用“?!??!俺!本哂衅毡橛谰玫囊馑?,所以“道”也可以稱為“常道”。而從常道內(nèi)除的“德”,可以稱為“常德”。而稱道為“無”,就又可以稱“常無”;稱道為“有”,又可以稱為“常有”。老子認為“知常為明”,知道明白“常”的人,依常來規(guī)范日常的行為,不輕易為自己謀私利,就可以稱為公了?!爸!敝傅氖且乐?,則又可以稱之為“襲明”,或“習?!薄6绻覀儾恢烙钪骈g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而違背規(guī)律,任意而為,是不利于事物的正常發(fā)展。

與之相對的,事物的變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即當一個事物的發(fā)展如果達到了極點,則必然會向事物的相反方向發(fā)展。老子稱為“反”或“復”。所以老子才有“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和“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這樣的論述。

老子在為人處事的做法上的觀點跟孔子的不大相同。

他認為,因為一個事物的發(fā)展至極點,必然會向其反面發(fā)展變化。所以要能維持它的發(fā)展而不至于變?yōu)樗姆疵?,就必然要先了解它的反面,在發(fā)展過程中不讓其到達極點。有人說老子的哲學是強人的哲學,他教導強者要收斂光芒,以弱居之。這是老子正反兩面會互相轉(zhuǎn)換的理論的運用。如三十六章云:“將欲翕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弊跃佑谌鮿荨㈧o態(tài)而保持一種彈性,促使敵對一方向膨脹、夸張發(fā)展以至成為脆弱,即產(chǎn)生盛衰的對轉(zhuǎn),這確實是看得很深。

老子強調(diào)“不盈”、“不爭”、“致虛極,守靜篤”,“柔弱勝剛強”。老子的這一原則叫做“無為而無不為”,即不特意去作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順其自然地去做。老子主張“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就是說,學習知識要積累,要用加法,步步肯定;而把握或悟“道”,則要用減法,步步否定。老子認為,真正的智慧,必須從否定入手,層層除去表面的偏見、執(zhí)著、錯誤,穿透到玄奧的深層去。也就是說,面對現(xiàn)象,要視之為表相;得到真理,要視之為相對真理;再進而層層追尋真理之內(nèi)在本質(zhì)。

老子對仁義、禮的見解跟孔子大相徑庭,完全不同于儒家學派的觀點。《道德經(jīng)》十八章說:“大道廢,有仁義?;壑浅?,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币馑际钦f:大“道”被廢棄之后,才有所謂“仁義”。出現(xiàn)了聰明智慧,才有嚴重的虛偽。家庭陷于糾紛,才有所謂孝慈。國家陷于昏亂,才有所謂忠臣。《道德經(jīng)》三十八章說:“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钡皇钦f老子視就反禮,因為禮有形式與內(nèi)容兩個層次,老子所反對的是禮的形式,即反對形式復雜的禮儀條規(guī)。

在老子看來,我們所講的仁義和倫常,都是因為“道”喪失的結(jié)果。而且只有在大道荒廢、國家混亂和家庭不和的時代,仁義禮法才會成為社會的需要。所以老子認為應(yīng)該廢止文明和仁義,從小康社會回到“大道之行也”的“公天下”時代,即沒有邪惡,不需要道德規(guī)范制約人們行為的,真正充滿道德、仁義、孝慈、信義的小國寡民時代。小國寡民的社會是老子的理想社會模式,在這個社會中人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此外,我還總結(jié)出了老子關(guān)于政治及社會哲學的一些看法。

《道德經(jīng)》的中心,是闡述自然無為的政治哲學。在政治方面,《道德經(jīng)》主張“虛靜無為”,即反對以人為的手段,包括種種文化禮儀來干涉社會生活,尊重生活的“自然”狀態(tài);關(guān)于人生態(tài)度,《道德經(jīng)》也主虛靜、退讓、柔弱,但這并不像后人所理解的那樣消極,因為《道德經(jīng)》所推重的“陰柔”,實是一種長久之道和致勝之道。

因為物極必反的規(guī)律,所以在社會政治制度上,如果太過于強調(diào)某一反面,會產(chǎn)生相反的效果?!疤煜露嗉芍M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所以老子所主張的政治哲學和行事方式的.核心是“無為”。即注重于取消一切導致混亂的源泉。以無為為之,以不治治之。“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p>

在老子看來,“無為”是圣人“治天下”、“取天下”的基本原則。老子提倡“無為”,其形上依據(jù)是“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其現(xiàn)實政治理由是“我無為而民自化”、“為無為,則無不治”。無為是針對有為而發(fā)的。老子認為,“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薄盁o為”也指感物而動,遇事而為,事先沒有設(shè)想要做什么事。

老子的“無為”,由于是針對“有為”而提出來的,因此容易被人理解成“無所作為”、“不為”,將無為視作政治上的無所作為、放任自流,這是從消極的方面去理解無為?!盁o為”,作為一種政治原則和行為方式,其基本特征就是“因其自然”。而“因其自然”,指的就是順應(yīng)事物的自然發(fā)展趨勢而采取相應(yīng)的措施。而自然就是事物不假外力而自己如此的狀態(tài)?!耙蚱渥匀弧钡摹耙颉?,是因循、沿襲的意思。因循的前提是要承認和肯定事物的自然發(fā)展趨勢?!耙蚱渥匀弧彼枷胍卜从沉斯糯r(nóng)民的普遍愿望。在政治上,“因其自然”的主旨是希望帝王順應(yīng)民心、不要剛愎自用?!叭朔ǖ兀胤ㄌ?,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對于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的論述。當然“因其自然”的思想也有消極的一面,如果太過因順自發(fā)的行為沒有很好的規(guī)范管理,社會也會變得很混亂,缺乏秩序。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思想對后世的影響很大。他對“道”的論述體現(xiàn)了樸素的辯證法。在為人處世方面,“不盈”、“不爭”的思想,對激烈競爭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壓力緩解有一定的作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道德經(jīng)名著讀后感600字左右篇十

《道德經(jīng)》是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yǎng)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nèi)圣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jīng)之王。

“道可道,非常道”。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這是《道德經(jīng)》開篇的一句話,似乎老子什么也不想說了,因為可以說出來的道不是恒常大道。是呀!語言在描述很多高深事物的時候總顯得捉襟見肘,而老子開篇就告訴我們:不要局限于文字和語言。正如佛語所言:教外別物,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好多的時候,我感覺老子的智慧與常人的思維是相悖逆的,但細細品味,卻蘊藏著深厚的哲理。我們常說:做人要能屈能伸,韓信做到了。只有每天把自己放得很低,才能夠?qū)W到東西。這就如佛語所言:空才能有,放下才能承擔。好多的時候,我們無法做出選擇,因為可以選擇的太多,就像電視的頻道太多了,以至于我們很少能完整地看完一個節(jié)目。選擇太多往往會使人迷惑,以至最后一事無成。太多的時候后,我們需要有項羽那種破釜沉舟的勇氣,其實人生就如白駒過隙,少一些選擇往往是件好事。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兜赖陆?jīng)》中幾次說到水,比如“上善若水”、“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水乃生命之源,造福萬物卻不求回報。“水滴石穿”的智慧讓我們明白何為“柔弱勝剛強”。水本無形,但把水放到什么容器,它就會變成什么形狀,所以水的'無形是至形,李小龍截拳道中的“以無法勝有法,以無限勝有限”正好與此殊途同歸。所以老子告訴我們要學習水的智。一句“自知者智,自勝者強”蘊含了無盡的深意?!秾O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人貴有自知之明,而事實卻是:太多的人螳臂當車或是妄自菲薄,很多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恰恰就是自己最討厭的那個人!所以每天都要不斷的戰(zhàn)勝自己,超越自己,正如《易經(jīng)》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所以真正的強者是戰(zhàn)勝自己的人。

讀書之中充滿了樂趣,而讀《道德經(jīng)》這本充滿哲理的書更是樂趣無窮。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等身之書,可抵百萬雄師”,而我覺得,讀書要有選擇性,同時要能夠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感同身受。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使用知識的主體是人,因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梁銀祥)。

道德經(jīng)名著讀后感600字左右篇十一

《道德經(jīng)》共分81章,其中第一章《道經(jīng)》,37章,第二章《德經(jīng)》,44章。它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二)所寫,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來源。

作為充分體現(xiàn)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魅力的《道德經(jīng)》,這本書闡述了道家對宇宙起源、萬物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毀滅的規(guī)律的認識。它博大精深,說話極有正義感,是“萬經(jīng)之王”。

“世人皆知美是美,惡已是;大家都知道好的就是好的,但是不好。所以有沒有相互存在,難度和難度相輔相成,長短和高低對比,音和音和諧。就是圣人無為而教無字。一切工作都毫不猶豫,生而無之,不靠之,生而有之。一個人住就不去了?!?/p>

本章主要闡述了世間萬物相輔相成、相互轉(zhuǎn)化的辯證關(guān)系。存在與消亡,困難與簡單,細長與短少,高貴與低微,先進與落后,都是通過相互對立與比較體現(xiàn)出來的。

世界上所有的概念和價值觀都是人為設(shè)定的,價值觀的判斷是相對產(chǎn)生的,所以對立關(guān)系是可變的。所以對價值的判斷也是變化的。世間萬物都是兩兩對立產(chǎn)生的。正如《塞翁失馬,焉知非?!匪?,一件事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反之亦然。善惡美丑,都要泰然處之,不要打擾別人。

后半部分,根據(jù)“道是自然”的原則,對老子“無為”的社會政治思想進行了準確的論述,表明了老子順應(yīng)自然,反對善惡無為的基本態(tài)度,使萬物自然生長發(fā)展,師法自然,順應(yīng)道。

道德經(jīng)名著讀后感600字左右篇十二

《老子》又名《道德經(jīng)》,共81章,前37章為《道經(jīng)》,后44章為《德經(jīng)》?!兜赖陆?jīng)》的中心是“道”。它繼承了《周易》、《洪范》等著作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提醒了事物之間互相依存的關(guān)系。并提出“天道自然無為”的無神論思想?!独献印穼⒁暯欠旁谟钪嬷猓c“道”相比,宇宙萬物只是渺小的存在。它的內(nèi)容博大精深,直到如今,在某些方面對《老子》的研討還沒有定論,《老子》之于研討者,一如它所說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p>

《老子》文約意豐,視角共同,思想深邃,內(nèi)容博大精深。今天,它依然具有宏大的理想意義,大而言之,它在治國理政、運籌用兵、處置國際關(guān)系、現(xiàn)代企業(yè)運營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好的自創(chuàng)意義;小而言之,它是人們?yōu)閷W、修身、處置各種人際、社會關(guān)系的肉體圭臬。

以上是重慶出版社書立方系列口袋書《老子》的前言,我想以我個人觀念修正幾點內(nèi)容:

1,我對上文“視角共同”異議,應(yīng)該說《老子》的思想曾經(jīng)擺脫了“視角約束”,正所謂盲人摸象、各說異端,現(xiàn)代人很難了解和不能正肯定論《老子》的緣由就在于他們的視角的局限性所致。

2,我對“大而言之”的觀念做點補充,《老子》的宇宙觀,不能只局限于地球,他能解釋我們現(xiàn)有的宇宙觀,他以至對星際探究、天外生命、克隆技術(shù)等前沿科學都有指導和啟示作用,能夠說它沒有時期性,它能夠隨時間無限延長。

3,它能夠小到,分子生物學以至更微觀的科學范疇,由于人類還沒發(fā)現(xiàn)0.1飛米以下的物質(zhì)構(gòu)造是什么樣子。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