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小學數(shù)學教案(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13:44:24 頁碼:10
最新小學數(shù)學教案(通用12篇)
2023-11-11 13:44:24    小編:ZTFB

教案的撰寫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教材教法以及課程目標等因素。編寫教案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背景知識和學習需求。通過學習這些教案范文,可以了解到不同學科和年級的教學特點。

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一

1、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畫直角。

2、通過看一看,比一比、畫一畫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實踐能力。

3、使學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教育學生學會尋找生活中的數(shù)學。

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手帕、練習本、黑板上的角,說明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來說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讓學生通過折紙作直角,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最后讓學生學會用三角板畫角。

練習法、實踐法、引導法

1、投影出示畫有角的圖片,這些圖形叫什么?請指出這些角的頂點和邊。

2、說一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狀和復習題中第一個圖的形狀相同?(去掉投影圖中的銳角和鈍角,保留直角 )

象這樣的角叫直角。(板書課題)

把教科書封面上的一個角和課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嗎?

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有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檢驗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題。

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從一點起用三角板畫一條邊,將三角板中直角的頂點和這條邊的端點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條邊和這條邊合在一起,再從頂點起沿三角板的另一邊畫出角的另一邊,就畫出了一個直角。要畫上直角符號。

學生邊畫邊說。同桌相互評一下。

學生按操作畫,教師巡視。

每組拿一個正方形盒子,數(shù)一數(shù)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個直角,評選出數(shù)的最快的小組。

1、做練習的第二題,數(shù)出圖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樣數(shù)才能數(shù)的又對又快。

2、練習第三題,在右邊的四邊形里加一條線段,把它分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三角形。

說一說,這堂課你認識了什么圖形?學會了什么本領?

直角

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用三角板畫)

本節(jié)課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現(xiàn)困難,所以課堂節(jié)奏有些慢,沒有完成預期的任務。直角與生活有密切的聯(lián)系,人們周圍許多的物體表面都有直角,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直角,感受生活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效果不錯。

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二

數(shù)學不僅是人們生活和勞動必不可少的工具,通過學習數(shù)學還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后面學習概率統(tǒng)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fā)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傳統(tǒng)的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這部分內容,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是本冊教材新增的內容之一,教材試圖在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xiàn)出來,并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重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shù)學方法,并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單元內容結構如下:簡單的排列——最簡單的推理——簡單的推理

單元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

2、 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 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 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

2、 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 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左右

教學內容:

課本p9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找出最簡單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準備:

數(shù)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幣。實物、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上一節(jié)數(shù)學活動課,你們喜歡嗎?

出示課題:數(shù)學活動

2、我們先來做一個拼圖游戲:小朋友每人的桌子上有三張圖,請你任選兩張拼一拼看看是什么?先和同桌說一說。

二、動手操作,探索規(guī)律

1、 用1和2兩張卡片擺數(shù)。

(1)自己動手擺一擺,看一看誰最愛動腦筋,誰的小手最巧。

(2)獨立動手擺,然后在班內說一說自己用這兩張卡片擺了那些數(shù)。展示大家看。

2、用、1、2、3三張卡片擺數(shù)。

教師激勵學生動腦擺一擺:從數(shù)字卡片中任選兩張卡片,你能組成什么數(shù)?可以與小組同學討論,并把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拿出卡片,自己動手擺一擺。

引導學動腦,找規(guī)律去擺,我們比一比誰擺的數(shù)朵而不重復。

3、學生擺完后,小組交流,組長把成員擺的數(shù)記下來,并總結擺數(shù)的方法。

4、小組匯報。師生總結,指明學生說一說。

三、小組合作,鞏固發(fā)展

(1)三人做握手的游戲。每兩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幾次。

(2)小組匯報,三人到臺上有規(guī)律的握手,得出結論。(3次)

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到臺上來賣。

板書學生的方法。

3、衣服搭配

出示兩件不同的上衣和兩條不同的褲子圖:請看這里有幾種搭配方式?試一試。

交流反饋。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玩的有趣嗎?說說你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激趣導入,讓學生在游戲中產生興趣,在活動中找到啟示。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操作活動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學習中應用。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用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應用意識,同時使學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教學內容:

課本p100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2、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具學具:

動物圖片、語文、數(shù)學、自然等教科書。

教學過程:

一、游戲一:

故事導入:森林王國要舉行運動會,入場時要組織一個花束隊,雞大嬸讓藍貓和非非準備一束花,雞大嬸說:“他們拿的分別是紅花和藍花?!彼{貓說:“我拿的不是紅花。”雞大嬸說:“請同學們猜一猜,藍貓和非非分別拿的是什么花?”

今天有許多這樣的問題等著同學們去猜,大家要比一比誰最愛動腦筋。

二、游戲二:

(1)出示例2的第一組圖讓學生注意觀察。

讓學生猜一猜他們拿的是什么書?

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小組活動

4人一組,兩名同學分別拿語文數(shù)和數(shù)學書,其中一名同學說:“我拿的不是什么書?!绷硗鈨擅瑢W比賽看誰猜得快。交換進行。

(3)、同桌活動。

拿出準備好的動物卡,又一名同學操作,左(右)手拿的.是(不是)什么,另一名學生猜,交換進行。

三、游戲三:

1、找三名同學配合,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根據例題做一做,讓學生猜一猜,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小組活動

a、師 :把猜一猜的游戲規(guī)則說一說。4人一組輪流進行,每人至少猜一次。

b、進行活動。教師不做任何規(guī)定,讓學生撇開思維,自己去猜。

c、小組交流,向全班匯報活動過程。

3、觀察比較例3和例2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4、 鞏固練習:師生一起做游戲。

五、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上得真愉快,你們在游戲中都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故事導入新課等于抓住了兒童的天性,激起了他們玩的樂趣和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多種游戲活動,既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活動,一起在活動中探索新知。放手讓學生隨意玩,鼓勵他們玩出新意,教師捕捉創(chuàng)新的火花,培養(yǎng)他們的求異思維。

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三

1、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培養(yǎng)學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民族自豪感。

2、知識目標:通過演示和對簡易天平的實際操作,觀察,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質、從等式出發(fā)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判斷是不是方程。

3、能力目標:通過簡單的天平實驗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質。結合教學內容,培養(yǎng)概括、推理的能力。

建立方程的概念。

幫助學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會應用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據實際變換為其它實物)

一、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上課要用到一種重要的稱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對,它是天平。同學們對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稱與砝碼組成,當放在兩端托盤的物體的質量相等時,天平就會平衡,根據這個原理,從而稱出物體的質量。

二、新知學習

1、實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稱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書:1只空杯子=100克。

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四

1、體驗數(shù)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tǒng)計表的數(shù)據提出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過程,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tǒng)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shù)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shù)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xiàn)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么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shù)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shù)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jié)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tǒng)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shù)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shù)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shù)據的方法。

(2)出示統(tǒng)計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tǒng)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shù)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xiàn)在由老師發(fā)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shù)人數(shù),學生填表格。

(1)師:從統(tǒng)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shù)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shù)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tǒng)計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錯誤。)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tǒng)計的意義。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么辦?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并說出統(tǒng)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shù)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shù)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shù)據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 )的人數(shù)最多,最喜歡去( )的人數(shù)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 )人。

你最喜歡去( ),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 )人。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 )小組的人數(shù)最多,參加( )小組的人數(shù)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 )人。

我喜歡( )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 )人。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統(tǒng)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里春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板書設計: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紅 黃 藍 白

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五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圖形面積、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3.在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

學生能夠綜合應用圖形面積、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課件

生:應該知道小明的房間有多大?

生:從屏幕上看小明的房間是長方形的,那小明應該量一量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

師屏幕顯示:小明的新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4m和3m。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小明算算他的房間有多大嗎?

生:34=12(平方米)(師板書)

師:買多少地磚?怎樣鋪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和小明一起來討論鋪地磚的問題。(板書課題)

(一)提出問題

師:小明一家來到裝飾城,小明逛了一圈,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地磚,小明經過認真的挑選,再三權衡,最后剩下兩種地磚(課件出示兩種地磚)

師:現(xiàn)在小明無法取舍,同學們,你們能幫小明拿拿主意嗎?

生討論后匯報出:先分別算算用兩種地磚鋪滿整個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錢?選擇便宜的一種。

(二)解決問題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幫小明選便宜的地磚鋪臥室

生分組討論

1.所需40厘米40厘米地磚的數(shù)量及所需錢數(shù)

2.所需30厘米30厘米地磚的數(shù)量及所需錢數(shù)

3.比較選哪種便宜

生匯報交流

方法一

43=12(平方米)=120000(平方厘米)

4040=1600(平方厘米)

1200001600=75(塊)

875=600(元)

方法二

4040=1600(平方厘米)=0.16(平方米)

10.16=6.25塊

43=12(平方米)

6.2512=75(塊)

875=600(元)

方法三

解:設至少需要邊長為40厘米的地磚x塊。

4040x=4310000

x=75

875=600(元)

(用同樣的方法求出至少需要邊長為30厘米的地磚的數(shù)量以及錢數(shù))

問題三:用哪一種地磚鋪地面便宜些?便宜多少元?

生會很快答出用邊長為30厘米的地磚便宜,便宜了70元。

三、鞏固新知,練習反饋

(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生匯報后,課件驗證)

(獨立完成后,同桌交流,再匯報)

師:孩子們,這節(jié)課,你們積極動腦,解決了生活中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老師還相信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動腦,一定會解決更多的數(shù)學問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六

知識目標:

1.體會數(shù)據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能從扇形統(tǒng)計圖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關決策。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數(shù)據、處理數(shù)據并根據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地預測能力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已學過一些統(tǒng)計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選擇一個全班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收集數(shù)據,用統(tǒng)計圖表展示數(shù)據,并作出決策。

重點、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從扇形統(tǒng)計圖中獲信息,并能作出決策。

教學媒體:

教師可以再準備課本以外的扇形統(tǒng)計圖

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我們班想在十一國慶節(jié)過后舉行一次秋季運動會,大會開賽在即,班里要統(tǒng)計一下同學們喜歡的運動項目?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們會想到做一個調查,就產生了統(tǒng)計的必要,然后再思考具體的統(tǒng)計方法(具體的問一問每一個人的喜好,具體的數(shù)一數(shù)喜歡每一種水果的人數(shù))。然后,學生自然會對統(tǒng)計的結果進行表達與交流,最后作出決定,進而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這樣,從學習統(tǒng)計的那一刻起,學生們就逐漸的接觸到越來越多的需要統(tǒng)計才能解決的問題。

要回答上面的問題,我們需要收集數(shù)據,數(shù)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周圍的世界,作出合理的決策。

人們經常利用統(tǒng)計圖形象的表示收集到的數(shù)據,你能從以下圖中獲得有用的信息嗎?

2.提出問題

出示下圖,學生通過觀察統(tǒng)計圖獲取信息。(讓學生感受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

(1)哪種活動最受歡迎?

(2)哪兩類活動受歡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歡迎的兩類活動是什么?它們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圖中的各個扇形分別代表了什么?

(1)你認為圖中的各個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分析問題:讓同桌交流,還要讓學生觀察還有沒有其它的信息。(數(shù)據的來源)

說明:(1)和(2)可以從扇形或圖中所標百分比的大小得出。

(6)目的是使學生體會統(tǒng)計對決策的作用,根據調查數(shù)據,應組織觀看乒乓球比賽。

4.引出概念:

提問:請你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叫扇形統(tǒng)計圖好嗎?

(應鼓勵學生自己總結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只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清楚即可,不要求學生背誦。)

強調:(1)利用圓和扇形來表示總體和部分的關系

(2)圓代表總體,各個扇形分別表示總體中不同的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總體的百分比的大小

5.應用反思:觀察右圖,并回答問題

(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扇形統(tǒng)計圖的總體,即100%,而非具體的數(shù)量)

6.拓展練習從下列的兩個統(tǒng)計圖中,你能看出哪一個學校的女生人數(shù)多嗎??

甲校乙校

(目的在于使學生體會到扇形統(tǒng)計圖表明的是部分再總體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能直接從圖中得到具體的數(shù)量)

更多練習

7.歸納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認為應掌握什么或有什么體會?

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七

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及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每位乘積不滿十)

體驗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及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的多種口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1、體驗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整十數(shù)及兩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的多種口算方法。

2、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多媒體課件

讓學生任選兩題說說口算的方法。

出示例1。觀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師: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個15是多少,怎樣列式呢?

生回答,教師板書:153

教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shù),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方法一:將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據豎式計算的方法,想53=15,個位上的數(shù)相乘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十位上的數(shù)1和3相乘得3個十,加上個位上進上來1個十,就是4個十,口算結果是45。

教師對學生的口算方法給予歸納總結并板書,在黑板上加以平價,方便全體學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過程。

教師:想一想,1503=

學生分組討論計算方法,教師板書。

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兩位數(shù)分成一個整十數(shù)和一個一位數(shù),將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積與一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積相加,就可以算出結果;還可以利用豎式計算的方法進行口算,幾百幾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幾百幾十數(shù)0前面的數(shù)與一位數(shù)相乘,再在后面添一個0。

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八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進一步體會負數(shù)的意義。

2、會用正負數(shù)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知道正負可以互相抵消,會解決正負相差的問題。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進一步體會正負數(shù)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能運用抵消的思想處理數(shù)學問題。

課件,練習紙。

1、師生游戲。

師:同學們,剪刀石頭布的游戲玩過嗎?(玩過)好,我們就來玩玩,誰愿意和我玩?

(師生游戲,其它學生當裁判,并要求做好記錄)。

師:誰來說說你的記錄結果,你認為誰贏了?

師:比賽的時候還要給比賽雙方記錄成績,你認為怎樣記錄成績好呢?

(揭示課題)。

出示評分規(guī)則:勝一局記1分,平一局記0分,負一局記-1分。

(師生共同記錄比賽成績)。

師:現(xiàn)在我倆的得分分別是多少?

師:你是怎樣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師: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結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戲。

師:你們想自己玩一次嗎?兩人一組,3局定勝負,必須有一人記錄成績。

(學生活動)。

(反饋比賽結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應用。

師:如果老師想反敗為勝,你認為老師至少還要勝幾場?

師:這時兩人得分分別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師:除了像+1和-1,+2和-2這樣的數(shù)相抵消結果為0,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師:+5和-3,-5和+3還能互相抵消嗎?

小結:意義想反的兩個數(shù),我們可以用正負數(shù)來表示,把正數(shù)和負數(shù)合并起來,我們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進行計算。

(課件出示:天宮神八交會對接)。

師:從這張圖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師:你知道太空人兩餐相差多長時間嗎?

師:你還能提出新的問題嗎?

師:生活中除了贏分和輸分這樣的量可以用正負來表示,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師:正負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邊。

(課件出示:一個11歲兒童的標準身高150厘米我們把它記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應記作什么?)。

(學生思考后,全班反饋)。

出示表格。

(1)完成表格。

(2)求這一組同學的平均身高。

方法一:(150+145+157+155+148)÷5=151(厘米)。

方法二:(0-5+7+5-2)÷5+150=151(厘米)。

(3)比較兩種方法。

(4)仔細比較上面的數(shù)據,你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5)認識數(shù)軸。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九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課前讓學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長,同桌準備一根米尺與課件。

1、目標確定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這一長度單位,并通過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動感知1千米有多長,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進行簡單的化聚。

(3)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在與同伴交流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愉悅心情。

2、教學策略選擇

(1)讓學生成為建構新知的主人

數(shù)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對有關的數(shù)學學習內容進行探索、實踐與學習的過程。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通過引導、組織及與學生的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建構新知時,要以學生為主,讓他們去親自體驗。本節(jié)課我主要通過以下環(huán)節(jié)突破重點:第一,回憶活動,建立表象。課前讓學生通過“走一走100米”、“扣一扣時間”、“數(shù)一數(shù)步數(shù)”等活動,建立學生對100米的表象,從而讓學生推出:10個100米是1千米,在100米的路上來回5次是1千米,大約走15分鐘是1千米......第二,學生描述1千米的長度。學生對千米的初步認識后,我放手讓學生利用身邊的數(shù)據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留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廣闊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自己學習。

(2)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新課標強調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要求數(shù)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學“千米的認識”時,我就錄制一段錄像放給學生觀看,就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剛才走了1千米。運用媒體教學一方面學生親身體會到1千米到底有多遠,把一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另一方面,學生觀看時,每看到一處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著說:這就是“什么”。學生情緒高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些信息的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生產實際,拉近了學生與千米的距離,從而也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體會到原來千米就在我們身邊,原來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平陽瑞安

50千米38千米

樂清靈昆

45千米20千米

師:小朋友見過這些牌子嗎?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嗎?

師: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長度單位是很常見的,1千米有多長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

(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長度

(課件出示圖片,引起回憶后交流)

匯報交流:

師:小朋友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時間?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

師:從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00米呢?(板書:10個100米)

師:根據這100米的路程,你還可以怎樣描述1000米的長度?(一般學生會從來回次數(shù)、所需的時間和總的步數(shù)來回答)

100米長度的表象基礎上感知1千米的長度,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引領學生建立數(shù)學模型。

【備芽若學生提出同學間所需時間和總的步數(shù)相差較大,可以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會有相差,然后得出全班的大約值。

(二)介紹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單位,可以寫作1千米。

板書:1千米=1000米

(三)進一步感知1千米的長度

師:我們用10個100米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走1千米大約用15分鐘的時間,走1千米大約用了20xx步等分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1、觀察、測量后與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匯報

(四)強化感知1千米的長度

水閘-現(xiàn)代概念大約1千米

師:其中第2條路是老師每天回家的必經之路,老師騎摩托車以每小時40千米的速度從學校出發(fā)到現(xiàn)代概念大約用了1分30秒,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隨著鏡頭來感受一下(課件播放錄象)。

(一)教學換算

師:千米除了表示比較遠的路程以外,它還可以用來表示河的長度、橋的長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邊說課件邊出示圖片)

師:火箭的速度大約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板書:4千米=()米(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板書:5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

(同桌互說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二)練習:

1、9000米=()千米800米+200米=()千米

4千米=()米3千米-1000米=(米

2、把每小時行的路程與合適的交通工具連一連。(略)

(三)解釋與拓展

課件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標志,限速標志,汽車、摩托車上的速度表等讓學生能說說指路標志、限速標志的意思。

師: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讓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與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學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體驗1千米有多遠。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通過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豐富表象,學生舉例身邊的事物并用具體的數(shù)據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給學生提供操作、交流與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在提供學習資料的基礎上現(xiàn)場生成學習材料,在交流中進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體長度,在頭腦中比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長度的“模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感。

在學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礎和豐富的表象積累上,以直觀、動態(tài)的錄象播放讓學生感知摩托車行駛1千米路程,用另一種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強化了對1千米有多長的感受性。

片段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長度

(課件出示圖片,引起回憶后交流)

匯報交流:

師:小朋友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時間?(大約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約用了多少步?(大約走了200步)

師:從校門口到麗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00米呢?(板書:10個100米)

師:根據這100米的路程,你還可以這樣描述1000米的長度?

生:從美容院回到校門口一個來回是200米,1000米里面有5個來回.

生:走100米大約用了1分30秒,按這樣計算,走1000米大約需要15分鐘。

生:走100米大約用200步,走1000米大約需要走20xx步

......

片段二:進一步感知1千米的長度

師:我們用10個100米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走1千米大約用15分鐘的時間,走1千米大約用了600步等分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同學們能不能觀察、測量自己身邊的物體長度,再來推想1千米有多少個這樣的物體?用你自己的方式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

(1)觀察、測量后與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匯報:

生1:教室的2塊地磚的長度大約是1米,20xx塊這樣地磚的長度約是1千米。

生2:一根米尺長1米,1000根米尺連接起來就是1千米。

生3:教室門高約2米,500個門疊起來的高度約是1千米,快沖天了!

生4:一張課桌的長約1米,1000張課桌連起來約1千米

生5:一個同學把兩臂張開伸直大約是1米,1000個同學手拉手大約是1千米。

生6:教室的黑板長約4米,250個黑板連起來大約是1千米。

生7:學校操場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1千米。

生8:體育中心泳池的泳道長是50米,游10個來回就是1千米。

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十

1.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過數(shù)數(shù)活動,初步了解學生的數(shù)數(shù)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shù)數(shù)的方法。

3.通過數(shù)數(shù)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5頁內容。

教具學具準備。

教科書第2~3頁的教學掛圖(或掛圖制成多媒體課件),1~10數(shù)字卡片一套。

啟發(fā)談話,激發(fā)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跨入小學的校門感覺新鮮嗎?上學了,你已經是一個小學生了。從現(xiàn)在起,你將和老師一起在這所學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學習、生活,探討許多數(shù)學問題,學習很多的數(shù)學知識,大家高興嗎?讓我們來相互認識一下。

1.師生相互介紹。

2.教師簡單介紹我們的校園及小學生活。

伸出兩只小手,互相數(shù)一數(shù)同桌小朋友有幾根手指。

與老師一起一邊伸手指一邊數(shù)數(shù)。

數(shù)一數(shù)。

1.激發(fā)觀察興趣。

出示教科書第2~3頁掛圖(或掛圖制成多媒體課件),出現(xiàn)一所“美麗的鄉(xiāng)村小學”情境圖。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生:知道,學校。

生1:這里有一位老師,還有很多小朋友。

生2:這里有一座大樓。

數(shù)圖中的數(shù)量。

(1)小朋友們認真地數(shù)一數(shù),這里有幾面國旗?(配合學生回答,貼一面國旗圖。

(2)師:一面國旗,就可以用數(shù)字“1”表示。(同時在圖右邊對應貼出數(shù)字卡片“1”。)。

(3)教師領讀,學生自己小聲讀。

(4)小朋友們再找一找,圖中還有哪些也可以用數(shù)字“1”來表示?

(5)小朋友們再數(shù)數(shù)看,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多少?

三、認讀1~10各數(shù):

1、10個數(shù)都數(shù)完后,教師先領讀各數(shù),然后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

2、可以打亂順序指數(shù)讓學生讀。

認讀1~10各數(shù):

1、10個數(shù)都數(shù)完后,教師先領讀各數(shù),然后同桌兩個小朋友互相讀一讀。

2、可以打亂順序指數(shù)讓學生讀。

四、數(shù)身邊的事物:

你有幾個鉛筆盒?幾枝鉛筆?

第一行有幾位同學?幾位男同學?幾位女同學?

我們教室有幾扇窗戶?幾枝日光燈?

你的右邊有幾位同學?左邊有幾位同學?

黑板的上邊貼了幾個字?

第二單元比一比。

2、匯報交流:

(1)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小組交流。

(3)學生匯報:學生可能說出:三支鉛筆,一支是紅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綠色;兩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藍色;三根毛線,一根是紅色,有扣兒,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藍色等。

(4)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有長、有短。

1.提問: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呢?

2.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組匯報。

學生可能說出:

(1)看出來的。

(2)把學具橫著平放在桌面上,一頭兒對齊或豎著戳在桌面上,比出物體的長短。

(3)兩頭兒都不對齊。如圖:從而比出物體的長、短。

(由于觀察、比較的方法不同,會得出不同結論,只要有道理,教師就給予肯定。)。

4.揭示比較的一般方法。

我們不管把鉛筆豎著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還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般把要比的幾個物體的一端對齊。

5.出示鉛筆圖,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并板書長、短。

反饋練習。

1、教師談話:現(xiàn)在,我們做一個比較長短的游戲,你們可以自由結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學生活動。學生會比學具、跳繩、胳膊、手、腳等。

鞏固練習:

1、練習一的第6題:

先讓學生說出圖意,然后完成在書上,訂正時說一說想法。

2、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訂正時說說自己的比的方法。

整理學具。

教師提出要求:

1.原來學具袋中的東西不動,把書和自己的東西收拾好。

2.每兩人裝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聽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長的一個裝進紙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短的一個裝進袋里。

4.各組都只剩下一個學具時,讓學生把剩下的一個學具也裝進袋里。

5.把裝好的學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十一

1、進一步理解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能根據情境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正確計算加減法。

根據情境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

小黑板、投影。

一、復習。

舉例子復習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思考過程)。

一、基本練習。

指導完成第5題。

(1)、獨立完成。

(2)、選幾題說說思考過程。

三、變式練習。

1、指導完成第1題。

(1)、指導看懂題意。

(2)、學生完成后交流結果。

2、指導第2題。

(1)、看圖理解題意。

(2)、完成后校對結果。

3、指導第3題。

(1)、讀題,明確方法。

(2)、學生獨立完成。

4、指導第6題。

(1)、填寫第1豎的結果,觀察4個算式與上面3個數(shù)的關系,得出規(guī)律。

(2)、完成后2題。

四、提高練習。

1、指導第3題。

(1)、引導學生仔細看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

(2)、解決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

2、指導第7題。

(1)、看懂圖畫意思,提出數(shù)學問題。

(2)、解決問題。

五、開放性練習。(指導第8題)。

1、先獨立解題。

2、在小組中交流,討論:怎樣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寫出來?

3、交流。

六、總結。

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十二

1、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shù),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平面圖形平均分成若 干份,其中的幾份可以用分數(shù)表示,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shù)。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同分母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并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體會分數(shù)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了解分數(shù)產生和發(fā)展的大致歷程,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產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1、涂色部分為什么可以用1/3表示?

2、你知道這個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嗎?

3、分母3表示什么,分子1表示什么?

4、你知道空白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數(shù)表示嗎?

請大家每人拿一張正方形紙,折成同樣大小的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或幾份涂上顏色。

2、請一位涂1/4的學生到前面展示。

問:你涂了幾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這一份為什么可以用1/4表示?(強調: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占其中的1份)

3、拿出一份涂3/4的正方形紙,

問: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數(shù)表示嗎?涂了幾份?涂色部分有幾個1/4?用哪個分數(shù)表示?(學生嘗試回答)

為什么可以用3/4表示?

講述:把一張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3個1/4,可以用3/4表示。(板書:3/4 3個1/4)

請多位同學說,同桌互說。

那3/4怎么寫呢?自己寫在草稿本上,請一位同學上黑板寫!

分母4表示什么?分子3表示什么?

展示不同的3/4,說說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

4、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你涂了4份中的幾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5、全班交流,把不同分法、涂色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并用分數(shù)表示。

6、教師選擇部分學生作品展示、比較。

展示不同的3/4,說說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

問:這幾位同學的分法及涂色的方法都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呢?

1、學習“試一試”

出示題目:先說說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幾分之幾,在( )里填上適當?shù)姆謹?shù)。

先由學生自己觀察、判斷,再和同桌說說涂色部分表示幾分之幾,然后填在書上。

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想想做做”2

學生自己在書上涂色,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你涂了幾份?你是怎樣想的?(5/6是5個1/6,所以要涂5份!)

以小組為單位,比一比,看哪個組想出的辦法好。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并給予適當?shù)闹笇А?/p>

不同方法的學生展示比較的過程和結果。

我們可以借助直觀來比較他們的大小,用同樣大小的兩張紙折一折,比一比。你知道為什么要用同樣大小的兩張紙嗎?(比的標準要相同)

那3/5可以怎樣表示?2/5呢?

1、想想做做4

學生獨立做題,在書上填寫,全班共同訂正。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