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寧夏中衛(wèi)高廟簡介(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10:11:05 頁碼:14
2023年寧夏中衛(wèi)高廟簡介(模板14篇)
2023-11-25 10:11:05    小編:ZTFB

議論文是一種重要的文體類型,它既要有邏輯嚴密的論證,又要有獨特的觀點和立場。在寫總結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總結的目的和意義??偨Y范文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寫作思路和參考案例。

寧夏中衛(wèi)高廟簡介篇一

中衛(wèi)高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至清代已成為一處規(guī)模較大的古建筑群。據傳中衛(wèi)舊有9寺18廟之盛,唯高廟高聳、高峻、高超,故謂之高廟。1963年被批準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僧眾常住,供奉銅鑄、玉刻、木雕、泥塑、圣像600余尊,入選《中華佛教二千年》寶典名錄。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_年)九月,寧夏發(fā)生強烈地震,使上層建筑全部傾圮。地震后重修,四年內修繕完工,起名“新廟”。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公元1739年1月3日),寧夏再次發(fā)生強烈地震,寺廟內的大部分建筑倒塌。之后,又逐年重修。清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增建了門前廣場上的法戒樓和寺院內的磚砌牌坊、東西轉樓、東西天池,改稱“玉皇閣”。1942年農歷二月十五日,在此舉行廟會,因香火不慎,造成重大火災,使南天門以上建筑一時間全部焚毀,蕩然無存。翌年再度興工重建,并擴大殿宇,增加高度,歷時4年,于1946年竣工,起名“高廟”?,F存的中衛(wèi)高廟,即為清咸豐年間和20世紀40年代重修、增建后的定型。其建筑風格依然以清代古建筑為主體。

高廟建筑群占地4100多平方米,建有1700多平方米的重樓疊閣、260間建筑物。高廟坐北朝南,在南北中軸線上,從南向北的主要建筑有保安寺的山門,山門之上是魁星樓,內塑魁星造像。進山門迎面是一座雙層的磚雕牌坊,婷婷玉立,結構獨特。由于上塑天宮彌勒佛,故稱“彌勒閣”。由此上踏15級臺階,至大雄寶殿,內塑釋迦牟尼坐像。大雄寶殿的東側為地藏宮,西側為三霄宮。東西兩邊的配殿里,塑十方佛及二十四諸天。穿過34級臺階,直抵南天門。臺階的前一半,建成天橋狀,天橋兩側被環(huán)繞一周的樓宇圍成兩個天井,東邊的稱“東天池”,西邊的稱“西天池”。兩個天池由天橋下的圓形隧洞相互聯通,隧洞被稱為“地獄輪回洞”。

高廟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很奇特。廟的磚雕牌坊上有一副對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廟里供奉不僅有佛、菩薩,還有玉皇、圣母、文昌、關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濟濟一堂。

寧夏中衛(wèi)高廟簡介篇二

中衛(wèi)高廟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區(qū)城北.建在接連城墻的高臺上(包括高臺下的保安寺)。據傳,始建于明永樂年間(1403-1420xx年),經歷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為一處規(guī)模較大的古建筑群,表現出寧夏古建筑的風貌。它與“大漠奇觀”齊名,是中衛(wèi)兩大景觀之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寧夏中衛(wèi)高廟的。

導游詞。

工作總結。

后經道光二年、咸豐三年、光緒八年續(xù)建改稱“玉皇閣”。民國初年增建后改稱“高廟”建筑面積達2510平方米是一處造型完整、氣魄壯美的古建筑群。

高廟坐北朝南,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條中軸線上。層層相因,逐步增高;輔助建筑位于兩側,均衡對稱;主體建筑與輔助建筑之間飛橋相連,極富變化。在僅20xx余平方米的高臺上,建筑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不同風格的殿宇。整個建筑群以其殿宇精巧,檐牙相啄,翼角高翹曲廊有致而聞名遐邇,真是寧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高廟的獨特之處不僅在于其完美的造型,更妙的是它還集儒、道、佛三教于一廟,共塑有各類神像174座,逼真精美之極,令人目不暇接。高廟地獄是我國四大鬼城之一,進入陰曹地府,既刺激又令人嘆為觀止。

登上中衛(wèi)高廟的最高層,又是另一番景象。極目云天,潑黛浮藍;大漠綠洲、黃河、長城盡收眼底。近處,云蒸霞蔚;遠處,飄來的瀚海駝鈴深沉悅耳。

中衛(wèi)高廟位于中衛(wèi)縣城北.建在接連城墻的高臺上(包括高臺下的保安寺)。經歷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為一處規(guī)模較大的古建筑群,表現出寧夏古建筑的風貌。它與“大漠奇觀”齊名,是中衛(wèi)兩大景觀之一。

高廟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廟的磚雕牌坊上有一副。

對聯。

:“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廟里供奉不僅有佛、菩薩,還有玉皇、圣母、文昌、關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濟濟一堂。

高廟前有保安寺,山門朝南,兩側建有廂房,正面為單檐歇山頂的大雄寶殿。殿后為高廟,有24級臺階,拾級而上,經牌坊、南天門、中樓,最后是高達三層的五岳、玉皇、圣母殿。這些主要建筑,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氣勢雄偉。在高廟主體建筑的兩側,還有鐘樓、鼓樓、文樓、武樓、靈官殿,地藏殿等配殿。在僅20xx余平方米的高臺上,建造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的殿宇。整個建筑群重樓疊閣,亭廊相連,翼角高翹,構成了迂回曲折的內外空間,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寧夏古建筑的精湛的藝術風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衛(wèi)高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至清代已成為一處規(guī)模較大的古建筑群。據傳中衛(wèi)舊有9寺18廟之盛,唯高廟高聳、高峻、高超,故謂之高廟。1963年被批準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僧眾常住,供奉銅鑄、玉刻、木雕、泥塑、圣像600余尊,入選《中華佛教二千年》寶典名錄。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九月,寧夏發(fā)生強烈地震,使上層建筑全部傾圮。地震后重修,四年內修繕完工,起名“新廟”。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公元1739年1月3日),寧夏再次發(fā)生強烈地震,寺廟內的大部分建筑倒塌。之后,又逐年重修。清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增建了門前廣場上的法戒樓和寺院內的磚砌牌坊、東西轉樓、東西天池,改稱“玉皇閣”。1942年農歷二月十五日,在此舉行廟會,因香火不慎,造成重大火災,使南天門以上建筑一時間全部焚毀,蕩然無存。翌年再度興工重建,并擴大殿宇,增加高度,歷時4年,于1946年竣工,起名“高廟”。現存的中衛(wèi)高廟,即為清咸豐年間和20世紀40年代重修、增建后的定型。其建筑風格依然以清代古建筑為主體。

高廟建筑群占地4100多平方米,建有1700多平方米的重樓疊閣、260間建筑物。高廟坐北朝南,在南北中軸線上,從南向北的主要建筑有保安寺的山門,山門之上是魁星樓,內塑魁星造像。進山門迎面是一座雙層的磚雕牌坊,婷婷玉立,結構獨特。由于上塑天宮彌勒佛,故稱“彌勒閣”。由此上踏15級臺階,至大雄寶殿,內塑釋迦牟尼坐像。大雄寶殿的東側為地藏宮,西側為三霄宮。東西兩邊的配殿里,塑十方佛及二十四諸天。穿過34級臺階,直抵南天門。臺階的前一半,建成天橋狀,天橋兩側被環(huán)繞一周的樓宇圍成兩個天井,東邊的稱“東天池”,西邊的稱“西天池”。兩個天池由天橋下的圓形隧洞相互聯通,隧洞被稱為“地獄輪回洞”。

高廟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很奇特。廟的磚雕牌坊上有一副對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廟里供奉不僅有佛、菩薩,還有玉皇、圣母、文昌、關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濟濟一堂。

高廟前有保安寺,山門朝南,兩側建有廂房,正面為單檐歇山頂的大雄寶殿。殿后為高廟,有24級臺階,拾級而上,經牌坊、南天門、中樓,最后是高達三層的五岳、玉皇、圣母殿。這些主要建筑,都在一條中軸線上,它們層層相因,逐步增高,氣勢雄偉。在高廟主體建筑的兩側,還有鐘樓、鼓樓、文樓、武樓、靈官殿,地藏殿等配殿。在僅20xx余平方米的高臺上,建造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的殿宇。整個建筑群重樓疊閣,亭廊相連,翼角高翹,構成了迂回曲折的內外空間,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寧夏古建筑的精湛的藝術風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登上高廟的最高層,又是一番景象。古人詠頌此景:“蘆花飛雪漲晴漪,煙雨冥檬望益奇。點點白鷗深處浴,扁舟遙動五湖思。”那簡直是一幅壯麗而又清淡的巨幅國畫。極目云天,潑黛浮藍;大漠綠洲、黃河、長城盡收眼底。近處,云蒸霞蔚,似乎赤城霞、峨媚雪、巫山云、瀟湘雨、錢塘潮。廬山瀑布均生于此,催人遐思,感慨萬千。這時,從遠處飄來的瀚海駝鈴又那么深沉悅耳,游人猶如沉浸在詩中畫內。

高廟以高取勝。在僅4000余平方米的高臺上,筑有260多間重樓疊閣。整個建筑群分兩部分,前低后高,層層疊起,形如鳳凰展翅。前院為保安寺及其山門,上為南天門大雄寶殿、中樓,最上層是五岳廟、玉皇閣、圣母宮,有木梯與中樓通。主體兩翼分別是鐘鼓樓、文樓、武樓等陪殿。南北向中軸線上,建筑物層層緊扣,步步增高,左右對稱,上下呼應,亭廊相連,迂回曲折,檐牙相啄,翼角高翹,加上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造型別致的屋頂,構成一座氣勢雄偉、風格迥異的建筑群體。在高廟的磚雕牌樓上有一幅著名對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睓M批是:“無上法橋”。可見當年這里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場所。

高廟最著名的體驗景地當屬高廟地獄。高廟地獄建造在高廟地基之下,為中國四大古地獄之一。其結構為一巨型宮殿,內設十殿閻羅、六曹判官、鋸解、鐵磨、鐵床、油鍋、刀山、火海等地獄刑具及鬼吏塑像等。結合人間百態(tài),表現人死后到陰間接受評判的過程,體現了佛教“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理念。

古城中衛(wèi)城北建在接連城墻的高臺上的雄偉古建筑——高廟,格外引人注目。高廟,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稱“新廟”。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后經道光二年、咸豐三年、光緒八年續(xù)建,改稱“玉皇閣”。民國初年增建后,改稱“高廟”,建筑面積達2510平方米,是一處造型完整、氣魄壯美的古建筑群。

高廟坐北朝南。前院為保安寺,進入山門,耀眼的單檐歇山頂大雄寶殿正面屹立;兩側廂房、地藏宮、三霄宮和3座配殿各具特色。保安寺后就是高廟主體建筑。沿24級青磚鋪砌的臺階而上,高廟磚雕牌坊聳立眼前。牌坊立的一幅對聯十分有趣。上聯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里;下聯是: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過南天門,達中樓。中樓靈巧別致,六角三重檐四面坡頂分三層疊合。途中兩側有東西天池和磚砌天池,分別有飛橋同南天門相連,渾然一體。中樓上層塑的太白金星像,肅穆尊嚴;中層塑的觀音像,寧靜慈善;下層繪的二十八宿,各展風采。最后,是分上中下三層而設的五岳玉皇、圣母寶殿。下層正面是五岳廟,東有三宮殿,西有祖師殿;中層正中塑有玉皇像,后樓為大成殿,祀孔子;上層正面為瑤池宮,東西兩側為三教宮。三殿底層東西兩側的文武樓別是一番景色:文樓塑文昌,身騎四不象怪獸;武樓塑關公,騎赤兔追風馬。文武樓下層的龍王宮,塑四海龍王,神態(tài)各異,功力超群,令人敬慕。磚牌坊下面的地獄宮,繪滿了各種怪像,或青面紅發(fā),或鋸齒獠牙,或面目猙獰,或神態(tài)從容……整個繪畫想象豐富,結構嚴謹,色彩鮮艷,筆法細膩,顯示了民間藝人不同凡響的高超技藝。

十分可惜,高廟1700多個彩塑造像和大量彩畫在動蕩年代,遭到了破壞,如今,雖補塑了不少彩像,但遠不及矣!高廟的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條中軸線上。層層相因,逐步增高;輔助建筑位于兩側,均衡對稱。在僅20xx余平方米的高臺上,建筑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不同風格的殿宇。整個建筑群重樓疊閣,亭廊相連,飛檐相啄,回環(huán)曲折,緊湊而富于變化,真是寧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各位游客,美麗富饒的銀川,是黃河河套地區(qū)最早開發(fā)的一片綠洲,漢代時就在此推行浚渠屯田措施,興建了漢延渠等水利工程,唐代已具有“塞上江南”的美稱,明清以來“天下黃河富寧夏”的民諺已經傳遍九州。古老的黨項族在這里創(chuàng)造出璀璨奪目的西夏文化;勤勞的回族人民自強不息,展現出絢麗多姿的民俗風情。銀川是我國西北邊陲的一座重要城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首府,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悠久燦爛人文底蘊博大精深,這里有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美景。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銀川,去感受這座邊塞古城的神奇魅力吧!

游客們,銀川市地處黃河沖積而成的河套平原上,東臨黃河,地勢平坦開闊;西靠賀蘭山,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依山為鄰;南抵青銅峽;北連平羅縣。全市總面積3499平方公里,市區(qū)面積1277平方公里。轄城區(qū)、新城區(qū)、郊區(qū)三個縣級區(qū)和永寧、賀蘭兩縣。據統計,20xx年末全市總人口約103.91萬人。銀川是個多民族的地區(qū),聚居這回、漢、滿、蒙古、朝鮮等25個民族,也是回族人口居住較集中的城市,回族約有22.31萬人。

傳說很久以前,長江以南住著鳳凰七姐妹,給人們帶來幸福。其中最小的七妹來到地薄人窮的寧夏,開渠引水,帶來了江南風光。后來為了阻止異族部落的入侵,鳳凰七妹就變成了一座城,保護寧夏百姓,這就是后來的銀川。如今,“鳳凰城”已經成為銀川的美稱。

銀川地勢平坦開闊。地形走勢自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百R蘭為屏,黃河繞境,沃野千里,湖泊鑲嵌”,是銀川地貌格局的特征。銀川地形分為山地和平原兩大部分。西部是賀蘭山地,賀蘭山成梯形,自泉齊溝以南逐漸降低,海拔20xx—2500米,主峰敖包疙瘩3556米,是阻擋西北寒冷空氣和風沙長驅直入的天然屏障。東部為黃河沖積平原。黃河從銀川城東16公里城北偏南30度方向流往石嘴山,過境長度為78.4公里,水面12.47萬畝,形成廣闊無垠的黃河沖積平原,其間沃野百里,溝渠縱橫,草木茂盛,散布著數百個大小湖沼,有著名的“七十二連湖”,自古以來,這里就是主要的農林牧漁生產區(qū)。

銀川位于中溫帶干旱氣候區(qū),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特點是:雨雪稀少,蒸發(fā)強烈,日照充足,熱量適中,風大沙多;冬寒無奇冷,夏熱無酷暑,春季短而多變。銀川因為地處西北內陸,遠離海洋,加上氣候干燥,雨水量少,日照又長,因此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是晴天。據統計,年日照時間比“日光城”拉薩還多17.5個小時。

銀川晝夜溫差很大,全年平均日溫差為13.1度—14.4度,這種大陸性氣候的特點,加上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宜各類農作物的生長,易于瓜果糖分的貯存,瓜果含糖量較中原地區(qū)高出15%—20%。據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注》記載,早在1520xx年前,銀川平原就被稱為“果城”。這里盛產桃、李、杏、棗、蘋果、葡萄和西瓜。水果個大、味甜、肉嫩,且色彩鮮艷。銀川種植稻米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經勞動人民的精心培養(yǎng)和改良,銀川的水稻已成為全國著名的品種。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蕎麥、白豌豆等。蔬菜有寧夏大白菜、辣椒、西紅柿、大頭蔥。此外,蕨菜、沙棘、蜂蜜也小有名氣。

銀川地區(qū)土壤類型較多,植被多樣。森林面積達百萬畝,其中有一半為人工林,包括用材林、防護林和經果林等。隨著植樹造林等綠化工程的展開,森林面積和綠化面積呈逐年大幅增長的趨勢。1988年,國務院批準賀蘭山為國家級森林有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qū),山上有天然次生林18.3萬畝,有野生動物177種,其中屬于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16種。

銀川地處鄂爾多斯西緣凹陷帶的的北部,礦產資源豐富。在銀川境內賀蘭山段貯藏的礦產品主要有煤、赤鐵、石灰石、白云石、磷灰石、石英砂巖、輝綠巖、陶瓷粘土等,這位銀川市發(fā)展冶金、化工、建材等工業(y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尤其是磷礦貯藏量較高。

銀川歷史悠久,早在20xx多年前的漢武帝時期,這里就是匈奴、鮮卑等游牧民族的棲息之地。隨著引黃灌區(qū)的開發(fā),銀川平原興起了一些城堡,當時被人們稱為飲汗城的城堡,就是銀川城的前身。銀川設立縣城的開始是在南北朝時期北周建德三年(574年),時稱懷遠郡。公元1020xx年,黨項族首領李德明遷居于此,改為興州。公元1038年,西夏國在此建都,稱興慶府,歷時189年。之后歷經王朝更迭,又改稱為中興府、寧夏、寧夏府、寧夏城,直到1945年,才設立銀川市。

“銀川”一詞是明末將此段黃河及其沿岸平原灌區(qū)形容為“銀色河川”而得名的。這座有著1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其人文景點一西夏文化為主要特色。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qū)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賀蘭山自然保護區(qū)為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qū)。西夏王陵、拜四口雙塔、海寶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誘人的水鄉(xiāng)景色、奇特的塞上風光及多彩的回族風情,使銀川成為中國西部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

游客們,銀川城區(qū)分為老城、新城和新市區(qū)三部分,老城前身為清代的寧夏府城,東距黃河約15公里,自治區(qū)政府和市人民政府都設在這里,又為商業(yè)區(qū)。新城位于火車站東側,東距老城區(qū)7.5公里,是在清乾隆時住的新滿城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1958年以后又在包蘭鐵路以西的大片荒漠草原上建起新市區(qū)。從前銀川市內除了鼓樓、玉皇閣、南門樓等幾座古建筑外,大都是低矮的黃泥土坯房。如今,銀川市古顏新貌相得益彰,圍繞著那些古老的建筑,一幢幢現代化的建筑鱗次櫛比。入夜,燈火通明,霓虹閃爍,寬闊的街道流光溢彩。走進銀川,你可以該受到一種寧夏所特有的傳統與現在交相輝映的美麗,這座榮古都風貌、回族風情和現代韻味于一體的邊塞古城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tài)迎接著五湖四海嘉賓的光臨。

寧夏中衛(wèi)高廟簡介篇三

中衛(wèi)高廟之行令人失望,不是說高廟不值一看,而是高廟太精彩了,太值得細細看了,可我卻看不到。又是該死的淡季檢修,高廟正立面被一堵藍色彩鋼板墻遮擋,供施工人員進出的小門被一位保安老頭把控。我試著與其溝通,想以千里之外專程趕來的誠心感動其,結果被拒之余還換來一堆聽不懂的零碎,從一旁幾位施工人員的訕笑中,我判斷,大致不是好話。郁悶啊!中衛(wèi)高廟位于中衛(wèi)城正北,始建年代不詳,也有說是明永樂年間建造。清康熙四十八年(17)九月,因地震而傾圮,震后重修,名“新廟”。清乾隆三年十一月(1739年1月),再次因地震致大部建筑被毀。此后又逐年重建、增建,清咸豐八年(1858年)增建了部分建筑后,改名為“玉皇閣”。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農歷二月十五,因廟會中香火不慎,后半部建筑包括正殿、鐘樓、東西文武樓、東西觀景臺等均被燒毀。翌年年再度重建,并擴大殿宇,增加高度,歷時四年建成,更名為“高廟”。所以,國七名錄中,中衛(wèi)高廟的建造年代為清至民國。(以上摘自網絡)。

中衛(wèi)高廟的建造風格與平羅玉皇閣差不多,都是南北向沿中軸線排列的層層升高的主建筑輔以兩廂對稱的輔助建筑,主輔建筑之間以天橋回廊相勾連。不過我個人感覺比平羅玉皇閣更高大,更復雜,更美觀,在此請平羅的博友不要生氣。網上查到的數據是輪高度,中衛(wèi)高廟最高處距地面近30米,平羅玉皇閣26米,也有說29米的,這個差不多;論面積,平羅玉皇閣的導游詞中說是4400平方米,而中衛(wèi)高廟的相關資料中說有15000多平方米,這個可能不準確,從中衛(wèi)高廟的45度角俯瞰圖來看,建筑的確比平羅玉皇閣要多,要密,只是不見得建筑面積能多出這個多。中衛(wèi)高廟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眾多的屋頂式樣,歇山頂、硬山頂、懸山頂、卷棚頂、攢尖頂、十字脊頂,依稀覺得正殿是廡殿頂,網上說還有盔頂。而且由于建筑的互相勾連,這些屋頂也不是獨立的存在,而是混雜在一起,讓人難辨,比如東西文武樓和與其相連的東西鐘鼓樓,就是歇山頂與左右兩個十字脊頂的混合,而中樓(又稱“魁星樓”)的屋頂,我也說不清所屬了,像是數個歇山頂中間加了個塔頂。另外雖說中衛(wèi)高廟的建筑群是由前半部分清建筑和后半部分民國建筑構成,但其建筑風格基本一致,不像平羅玉皇閣,后半段的民國建筑以及天橋一看就要粗糙不少,屋頂及外立面用色都不同。最后我照搬網上的形容詞來贊美中衛(wèi)高廟:“層層緊扣,步步升高,左右對稱,上下呼應,重檐疊閣,翼角高翹,橋廊相連,迂回曲折,氣勢雄偉,風格迥異”。

可惜了,這么精彩的建筑群,我無緣入內一觀,只能是圍著高廟轉一圈,拍些外立面了。甚至連國保碑,我都是站在工地彩鋼板圍墻外的花壇上吊到的。

寧夏中衛(wèi)高廟簡介篇四

中衛(wèi)高廟位于中衛(wèi)城北,接連城墻的高臺上。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稱“新廟”。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工作總結,后經道光二年、咸豐三年、光緒八年續(xù)建,改稱“玉皇閣”。民國初年增建后,改稱“高廟”,建筑面積達2510平方米,是一處造型完整、氣魄壯美的古建筑群。

高廟坐北朝南,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條中軸線上。層層相因,逐步增高;輔助建筑位于兩側,均衡對稱;主體建筑與輔助建筑之間飛橋相連,極富變化。在僅20xx余平方米的高臺上,建筑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不同風格的殿宇。整個建筑群以其殿宇精巧,檐牙相啄,翼角高翹曲廊有致而聞名遐邇,真是寧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高廟的獨特之處不僅在于其完美的造型,更妙的是它還集儒、道、佛三教于一廟,共塑有各類神像174座,逼真精美之極,令人目不暇接。高廟地獄是我國四大鬼城之一,進入陰曹地府,既刺激又令人嘆為觀止。

登上中衛(wèi)高廟的最高層,又是另一番景象。極目云天,潑黛浮藍;大漠綠洲、黃河、長城盡收眼底。近處,云蒸霞蔚;遠處,飄來的瀚海駝鈴深沉悅耳。

1、交通:高廟距離中衛(wèi)火車站較近,可以直接走過去。

美食:。

中衛(wèi)是寧夏紅的故鄉(xiāng),據說光寧夏紅去年就創(chuàng)造了7個億的產值??梢娨活w顆枸杞的經濟價值。所以帶上幾斤高品質的枸杞回家熬粥泡水喝還是比較劃算的。

因為是在寧夏,所以手抓羊肉是少不了的,然后就是烤肉串,糊辣羊蹄等清真食品,味道沒有平羅一帶那么辣了,主食當然是各種面食,個人以為還是揪面片比較好吃。

寧夏中衛(wèi)高廟簡介篇五

清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九月,寧夏發(fā)生強烈地震,使上層建筑全部傾圮。地震后重修,四年內修繕完工,起名“新廟”。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西元1739年1月3日),寧夏再次發(fā)生強烈地震,寺廟內的大部分建筑倒塌。之后,又逐年重修。清咸豐八年(西元1858年)增建了門前廣場上的法戒樓和寺院內的磚砌牌坊、東西轉樓、東西天池,改稱“玉皇閣”。1942年農歷二月十五日,在此舉行廟會,因香火不慎,造成重大火災,使南天門以上建筑一時間全部焚毀,蕩然無存。翌年再度興工重建,并擴大殿宇,增加高度,歷時4年,于1946年竣工,起名“高廟”。現存的中衛(wèi)高廟,即為清咸豐年間和20世紀40年代重修、增建后的定型。其建筑風格依然以清代古建筑為主體。

高廟坐北朝南,在南北中軸線上,從南向北的主要建筑有保安寺的山門,山門之上是魁星樓,內塑魁星造像。進山門迎面是一座雙層的磚雕牌坊,婷婷玉立,結構獨特。由于上塑天宮彌勒佛,故稱“彌勒閣”。由此上踏15級臺階,至大雄寶殿,內塑釋迦牟尼坐像。大雄寶殿的東側為地藏宮,西側為三霄宮。東西兩邊的配殿裡,塑十方佛及二十四諸天。穿過34級臺階,直抵南天門。臺階的前一半,建成天橋狀,天橋兩側被環(huán)繞一周的樓宇圍成兩個天井,東邊的稱“東天池”,西邊的稱“西天池”。兩個天池由天橋下的圓形隧洞相互聯通,隧洞被稱為“地獄輪回洞”。

登上南天門,迎面是一座建在高臺基上的九楹三層樓閣。下層為五岳殿,東陪三宮殿,西陪祖師殿,從兩側陪殿登木梯上至二層,是玉皇樓,內塑玉皇大帝造像;登上三層,為三清宮,內塑道家祖圣老子造像,并繪有“天宮朝無”、“玉闕仙宴”、“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彩繪圖案。

在三層主樓的正面,還十分別致地建造了一座三層中樓,小巧玲瓏,婷婷秀麗;下層繪二十八星宿,中層塑觀世音菩薩和接引佛像,上層塑太白金星。中樓的兩側是鐘鼓樓、四仙閣、觀景臺等,這些建筑用廊橋相互連接溝通,使之左右對稱,逐次升高。形似鳳凰展翅,瑰麗挺拔。檐角高翹,給人以凌空欲飛之感;檐牙相啄,又使人有爭妍斗巧之覺。

在清咸豐八年建造的磚雕牌坊上,雕刻著這樣一副對聯,上聯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裡”,下聯是“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為“無上法橋”。由此可見,高廟是一座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寺廟。宋朝以后,尤其是明清兩代,這種現象在我國也是常見的。

高廟建筑的特點是:集中、緊湊、回曲、高聳,在占地僅4100多平方米的面積上,建造了260多間建筑物,最高建筑高出中衛(wèi)街面近30米。站在中衛(wèi)街頭,遠遠望去,高廟氣勢磅?,雄偉壯麗,重樓疊閣,錯落有致。深入其間,又見殿宇玲瓏,清幽文雅,廊橋高懸,構思奇異。中衛(wèi)高廟集中國南北古建筑特點于一體,充分顯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精湛技藝。

高廟以其獨特的群體古建筑和包羅萬象的合體宗教信仰,吸引著八方來客,使廟內香火不斷,興盛不竭。中衛(wèi)高廟也因此而馳名,被列為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寧夏中衛(wèi)高廟簡介篇六

石空寺石窟,位于中寧縣石空西北雙龍山的南麓。雙龍山古代稱為石空山。這里背山面水,風景秀麗,可以說是青山綠水,非常清秀。明代楊郁有詩贊曰:“古洞仰觀北擁山,洪濤俯瞰水東流,倚遍危欄情未已,淡煙衰草夕陽中。”便是對這里自然風貌的寫照。

石空寺原有大佛洞、臥佛洞、觀音洞、靈光洞、龍王洞等石窟,在石窟前的石壁下建有寺院,寺院中還置有各類塑神像。乾隆《中衛(wèi)縣志》對石窟作過詳細的描述:“寺在半山,為兩院。東院山門內,重樓依山,樓下啟洞而入,中若著邃屋?!瓋稍禾萆想A而上,有真武閣、亦因山窟而室。轉西則新建佛殿巍然,內外各六楹。其前因山筑臺,憑欄遠眺,河流環(huán)抱,村堡錯落。”由于這里是格里騰大沙漠的南緣,風沙很大,加上晚清時期,社會**,農村調敝,寺院荒廢,無人維修,石窟逐被流沙淹埋。到了本世紀40年代末,僅存一個群眾稱為“九間沒梁洞”的石窟,洞前有寺院一座?!熬砰g沒梁洞”寬為12.5米,進深7.3米,高約20余米,窟室寬敞宏大,窟室前部門上方左右兩側各有一方形明窟。里壁并列三個佛龕,東西兩邊各置佛壇,造像雖已殘破,但大部分為精致的明代彩塑;壁面有彩繪的佛教故事,工筆細膩;窟頂彩繪西蕃蓮圖案,線條流暢。從80年代開始,為了發(fā)掘被淹埋的文化寶藏,有關方面組織財力、物力、和人力,清除淤沙,大部分石窟及寺院遺址已被清理出來。同時正在整修,不久可供游人游覽。石空寺石窟始建于何時,尚未準確定論。明代《嘉靖寧夏新志》稱為“元故寺”,這說明石空寺石窟在元時已有了。明清時,“石空夜燈”已是遠近聞名的風景區(qū)之一。

石空寺的“石空夜燈”這個動人的故事,早在明清時期已傳遍雙龍山南北。傳說在石空寺,每當夜暮降臨之后,有一位仙女駕著彩云,自碧空飄飄而來,她把珍珠瑪瑙撒下人間,這些珍珠寶貝閃閃發(fā)光,光芒四射,為人們照明。有一天,一個小伙子埋伏在仙女降臨的地方,仙女撤完珠寶以后,正要返回天宮時,小伙子冒險上前求她永留人間,仙女拔下頭上的玉簪,叫小伙子把它插入石山上的一條縫中。轉眼間,仙女已無影無蹤,玉簪變成了一把金鑰匙。小伙子把它對準石縫,輕輕一插,山崩地裂,一座座宮殿從山中飛出。自此,每當黑夜降臨,宮殿里的燈火輝煌,鼓樂自鳴,仙女們翩翩起舞,把人間照得通亮。當人們爬上山腰,走進宮殿時,突然燈息煙消,鼓偃舞停。宮殿原來是一個個石洞,洞內是大大小小的佛像和五顏六色的壁畫,這就是中寧石空寺窟的來歷。佛燈的紅光從石洞里照射出來,遙望好似星斗掛在空中,“石空”因此而得名?!耙箍帐療簟睔v來就是寧夏十大景觀之一。古人有詩贊詠石空寺石窟夜景:“疊嶂玲瓏竦石空,誰開蘭若碧云中。僧閑夜夜燃燈坐,遙見青山一滴紅?!?/p>

寧夏中衛(wèi)高廟簡介篇七

中衛(wèi)高廟是中衛(wèi)兩大景觀之一,與“大漠奇觀”齊名。其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區(qū)城北,建在接連城墻的高臺上(包括高臺下的保安寺)。據傳,始建于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經歷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為一處規(guī)模較大的古建筑群,表現出寧夏古建筑的風貌。

高廟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很奇特。廟的磚雕牌坊上有一副對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廟里供奉不僅有佛、菩薩,還有玉皇、圣母、文昌、關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濟濟一堂。

高廟前有保安寺,山門朝南,兩側建有廂房,正面為單檐歇山頂的大雄寶殿。殿后為高廟,有24級臺階,拾級而上,經牌坊、南天門、中樓,最后是高達三層的五岳、玉皇、圣母殿。這些主要建筑,都在一條中軸線上,它們層層相因,逐步增高,氣勢雄偉。在高廟主體建筑的兩側,還有鐘樓、鼓樓、文樓、武樓、靈官殿,地藏殿等配殿。在僅余平方米的高臺上,建造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的殿宇。整個建筑群重樓疊閣,亭廊相連,翼角高翹,構成了迂回曲折的內外空間,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寧夏古建筑的精湛的藝術風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登上高廟的最高層,又是一番景象。古人詠頌此景:“蘆花飛雪漲晴漪,煙雨冥檬望益奇。點點白鷗深處浴,扁舟遙動五湖思?!蹦呛喼笔且环鶋邀惗智宓木薹鶉?。極目云天,潑黛浮藍;大漠綠洲、黃河、長城盡收眼底。近處,云蒸霞蔚,似乎赤城霞、峨媚雪、巫山云、瀟湘雨、錢塘潮。廬山瀑布均生于此,催人遐思,感慨萬千。這時,從遠處飄來的瀚海駝鈴又那么深沉悅耳,游人猶如沉浸在詩中畫內。

高廟以高取勝。在僅4000余平方米的高臺上,筑有260多間重樓疊閣。整個建筑群分兩部分,前低后高,層層疊起,形如鳳凰展翅。前院為保安寺及其山門,上為南天門大雄寶殿、中樓,最上層是五岳廟、玉皇閣、圣母宮,有木梯與中樓通。主體兩翼分別是鐘鼓樓、文樓、武樓等陪殿。南北向中軸線上,建筑物層層緊扣,步步增高,左右對稱,上下呼應,亭廊相連,迂回曲折,檐牙相啄,翼角高翹,加上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造型別致的屋頂,構成一座氣勢雄偉、風格迥異的建筑群體。在高廟的磚雕牌樓上有一幅著名對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睓M批是:“無上法橋”??梢姰斈赀@里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場所。

寧夏中衛(wèi)高廟簡介篇八

中衛(wèi)高廟位于中衛(wèi)城北,接連城墻的高臺上。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稱“新廟”。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后經道光二年、咸豐三年、光緒八年續(xù)建,改稱“玉皇閣”。民國初年增建后,改稱“高廟”,建筑面積達2510平方米,是一處造型完整、氣魄壯美的古建筑群。

高廟坐北朝南,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條中軸線上。層層相因,逐步增高;輔助建筑位于兩側,均衡對稱;主體建筑與輔助建筑之間飛橋相連,極富變化。在僅20xx余平方米的高臺上,建筑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不同風格的殿宇。整個建筑群以其殿宇精巧,檐牙相啄,翼角高翹曲廊有致而聞名遐邇,真是寧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高廟的獨特之處不僅在于其完美的造型,更妙的是它還集儒、道、佛三教于一廟,共塑有各類神像174座,逼真精美之極,令人目不暇接。高廟地獄是我國四大鬼城之一,進入陰曹地府,既刺激又令人嘆為觀止。

登上中衛(wèi)高廟的最高層,又是另一番景象。極目云天,潑黛浮藍;大漠綠洲、黃河、長城盡收眼底。近處,云蒸霞蔚;遠處,飄來的瀚海駝鈴深沉悅耳。

1、交通:高廟距離中衛(wèi)火車站較近,可以直接走過去。

美食:。

中衛(wèi)是寧夏紅的故鄉(xiāng),據說光寧夏紅去年就創(chuàng)造了7個億的產值??梢娨活w顆枸杞的經濟價值。所以帶上幾斤高品質的枸杞回家熬粥泡水喝還是比較劃算的。

因為是在寧夏,所以手抓羊肉是少不了的,然后就是烤肉串,糊辣羊蹄等清真食品,味道沒有平羅一帶那么辣了,主食當然是各種面食,個人以為還是揪面片比較好吃。

寧夏中衛(wèi)高廟簡介篇九

中衛(wèi)高廟位于中衛(wèi)城北,接連城墻的高臺上。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稱“新廟”。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10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工作總結,后經道光二年、咸豐三年、光緒八年續(xù)建,改稱“玉皇閣”。民國初年增建后,改稱“高廟”,建筑面積達2510平方米,是一處造型完整、氣魄壯美的古建筑群。

高廟坐北朝南,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條中軸線上。層層相因,逐步增高;輔助建筑位于兩側,均衡對稱;主體建筑與輔助建筑之間飛橋相連,極富變化。在僅2000余平方米的高臺上,建筑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不同風格的殿宇。整個建筑群以其殿宇精巧,檐牙相啄,翼角高翹曲廊有致而聞名遐邇,真是寧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高廟的獨特之處不僅在于其完美的造型,更妙的是它還集儒、道、佛三教于一廟,共塑有各類神像174座,逼真精美之極,令人目不暇接。高廟地獄是我國四大鬼城之一,進入陰曹地府,既刺激又令人嘆為觀止。

登上中衛(wèi)高廟的最高層,又是另一番景象。極目云天,潑黛浮藍;大漠綠洲、黃河、長城盡收眼底。近處,云蒸霞蔚;遠處,飄來的瀚海駝鈴深沉悅耳。

1、交通:高廟距離中衛(wèi)火車站較近,可以直接走過去。

美食:。

中衛(wèi)是寧夏紅的故鄉(xiāng),據說光寧夏紅去年就創(chuàng)造了7個億的產值??梢娨活w顆枸杞的經濟價值。所以帶上幾斤高品質的枸杞回家熬粥泡水喝還是比較劃算的。

因為是在寧夏,所以手抓羊肉是少不了的,然后就是烤肉串,糊辣羊蹄等清真食品,味道沒有平羅一帶那么辣了,主食當然是各種面食,個人以為還是揪面片比較好吃。

寧夏中衛(wèi)高廟簡介篇十

中衛(wèi)高廟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區(qū)城北.建在接連城墻的高臺上(包括高臺下的保安寺)。據傳,始建于明永樂年間(1403-1420xx年),經歷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為一處規(guī)模較大的古建筑群,表現出寧夏古建筑的風貌。它與“大漠奇觀”齊名,是中衛(wèi)兩大景觀之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5篇有關寧夏中衛(wèi)高廟的。

導游詞。

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古城中衛(wèi)城北建在接連城墻的高臺上的雄偉古建筑——高廟,格外引人注目。高廟,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稱“新廟”。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后經道光二年、咸豐三年、光緒八年續(xù)建,改稱“玉皇閣”。民國初年增建后,改稱“高廟”,建筑面積達2510平方米,是一處造型完整、氣魄壯美的古建筑群。

高廟坐北朝南。前院為保安寺,進入山門,耀眼的單檐歇山頂大雄寶殿正面屹立;兩側廂房、地藏宮、三霄宮和3座配殿各具特色。保安寺后就是高廟主體建筑。沿24級青磚鋪砌的臺階而上,高廟磚雕牌坊聳立眼前。牌坊立的一幅。

對聯。

十分有趣。上聯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里;下聯是: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過南天門,達中樓。中樓靈巧別致,六角三重檐四面坡頂分三層疊合。途中兩側有東西天池和磚砌天池,分別有飛橋同南天門相連,渾然一體。中樓上層塑的太白金星像,肅穆尊嚴;中層塑的觀音像,寧靜慈善;下層繪的二十八宿,各展風采。最后,是分上中下三層而設的五岳玉皇、圣母寶殿。下層正面是五岳廟,東有三宮殿,西有祖師殿;中層正中塑有玉皇像,后樓為大成殿,祀孔子;上層正面為瑤池宮,東西兩側為三教宮。三殿底層東西兩側的文武樓別是一番景色:文樓塑文昌,身騎四不象怪獸;武樓塑關公,騎赤兔追風馬。文武樓下層的龍王宮,塑四海龍王,神態(tài)各異,功力超群,令人敬慕。磚牌坊下面的地獄宮,繪滿了各種怪像,或青面紅發(fā),或鋸齒獠牙,或面目猙獰,或神態(tài)從容……整個繪畫想象豐富,結構嚴謹,色彩鮮艷,筆法細膩,顯示了民間藝人不同凡響的高超技藝。

十分可惜,高廟1700多個彩塑造像和大量彩畫在動蕩年代,遭到了破壞,如今,雖補塑了不少彩像,但遠不及矣!高廟的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條中軸線上。層層相因,逐步增高;輔助建筑位于兩側,均衡對稱。在僅20xx余平方米的高臺上,建筑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不同風格的殿宇。整個建筑群重樓疊閣,亭廊相連,飛檐相啄,回環(huán)曲折,緊湊而富于變化,真是寧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中衛(wèi)高廟位于中衛(wèi)縣城北.建在接連城墻的高臺上(包括高臺下的保安寺)。經歷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為一處規(guī)模較大的古建筑群,表現出寧夏古建筑的風貌。它與“大漠奇觀”齊名,是中衛(wèi)兩大景觀之一。

高廟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廟的磚雕牌坊上有一副對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廟里供奉不僅有佛、菩薩,還有玉皇、圣母、文昌、關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濟濟一堂。

高廟前有保安寺,山門朝南,兩側建有廂房,正面為單檐歇山頂的大雄寶殿。殿后為高廟,有24級臺階,拾級而上,經牌坊、南天門、中樓,最后是高達三層的五岳、玉皇、圣母殿。這些主要建筑,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氣勢雄偉。在高廟主體建筑的兩側,還有鐘樓、鼓樓、文樓、武樓、靈官殿,地藏殿等配殿。在僅20xx余平方米的高臺上,建造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的殿宇。整個建筑群重樓疊閣,亭廊相連,翼角高翹,構成了迂回曲折的內外空間,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寧夏古建筑的精湛的藝術風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工作總結。

后經道光二年、咸豐三年、光緒八年續(xù)建改稱“玉皇閣”。民國初年增建后改稱“高廟”建筑面積達2510平方米是一處造型完整、氣魄壯美的古建筑群。

高廟坐北朝南,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條中軸線上。層層相因,逐步增高;輔助建筑位于兩側,均衡對稱;主體建筑與輔助建筑之間飛橋相連,極富變化。在僅20xx余平方米的高臺上,建筑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不同風格的殿宇。整個建筑群以其殿宇精巧,檐牙相啄,翼角高翹曲廊有致而聞名遐邇,真是寧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高廟的獨特之處不僅在于其完美的造型,更妙的是它還集儒、道、佛三教于一廟,共塑有各類神像174座,逼真精美之極,令人目不暇接。高廟地獄是我國四大鬼城之一,進入陰曹地府,既刺激又令人嘆為觀止。

登上中衛(wèi)高廟的最高層,又是另一番景象。極目云天,潑黛浮藍;大漠綠洲、黃河、長城盡收眼底。近處,云蒸霞蔚;遠處,飄來的瀚海駝鈴深沉悅耳。

中衛(wèi)高廟位于中衛(wèi)城北,接連城墻的高臺上。始建于明永樂年間,稱“新廟”。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20xx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工作總結,后經道光二年、咸豐三年、光緒八年續(xù)建,改稱“玉皇閣”。民國初年增建后,改稱“高廟”,建筑面積達2510平方米,是一處造型完整、氣魄壯美的古建筑群。

高廟坐北朝南,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條中軸線上。層層相因,逐步增高;輔助建筑位于兩側,均衡對稱;主體建筑與輔助建筑之間飛橋相連,極富變化。在僅20xx余平方米的高臺上,建筑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不同風格的殿宇。整個建筑群以其殿宇精巧,檐牙相啄,翼角高翹曲廊有致而聞名遐邇,真是寧夏古建筑中的杰作。

高廟的獨特之處不僅在于其完美的造型,更妙的是它還集儒、道、佛三教于一廟,共塑有各類神像174座,逼真精美之極,令人目不暇接。高廟地獄是我國四大鬼城之一,進入陰曹地府,既刺激又令人嘆為觀止。

登上中衛(wèi)高廟的最高層,又是另一番景象。極目云天,潑黛浮藍;大漠綠洲、黃河、長城盡收眼底。近處,云蒸霞蔚;遠處,飄來的瀚海駝鈴深沉悅耳。

1、交通:高廟距離中衛(wèi)火車站較近,可以直接走過去。

美食:。

中衛(wèi)是寧夏紅的故鄉(xiāng),據說光寧夏紅去年就創(chuàng)造了7個億的產值??梢娨活w顆枸杞的經濟價值。所以帶上幾斤高品質的枸杞回家熬粥泡水喝還是比較劃算的。

因為是在寧夏,所以手抓羊肉是少不了的,然后就是烤肉串,糊辣羊蹄等清真食品,味道沒有平羅一帶那么辣了,主食當然是各種面食,個人以為還是揪面片比較好吃。

寧夏中衛(wèi)高廟簡介篇十一

兩個天池由天橋下的圓形隧洞相互聯通,隧洞被稱為“地獄輪回洞”。高廟顧名思義,比較挺拔陡峭的廟宇,因此雨雪天氣不適合游覽,主要是臺階樓梯都比較陡,太陽明媚之下、適合游覽。

登上高廟的最高層,又是一番景象。古人詠頌此景:“蘆花飛雪漲晴漪,煙雨冥檬望益奇。點點白鷗深處浴,扁舟遙動五湖思。”那簡直是一幅壯麗而又清淡的巨幅國畫。極目云天,潑黛浮藍;大漠綠洲、黃河、長城盡收眼底。近處,云蒸霞蔚,似乎赤城霞、峨媚雪、巫山云、瀟湘雨、錢塘潮。廬山瀑布均生于此,催人遐思,感慨萬千。這時,從遠處飄來的瀚海駝鈴又那么深沉悅耳,游人猶如沉浸在詩中畫內。

高廟以高取勝。在僅4000余平方米的高臺上,筑有260多間重樓疊閣。整個建筑群分兩部分,前低后高,層層疊起,形如鳳凰展翅。前院為保安寺及其山門,上為南天門大雄寶殿、中樓,最上層是五岳廟、玉皇閣、圣母宮,有木梯與中樓通。主體兩翼分別是鐘鼓樓、文樓、武樓等陪殿。南北向中軸線上,建筑物層層緊扣,步步增高,左右對稱,上下呼應,亭廊相連,迂回曲折,檐牙相啄,翼角高翹,加上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造型別致的屋頂,構成一座氣勢雄偉、風格迥異的建筑群體。在高廟的磚雕牌樓上有一幅著名對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梢姰斈赀@里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場所。

高廟最著名的體驗景地當屬高廟地獄。高廟地獄建造在高廟地基之下,為中國四大古地獄之一。其結構為一巨型宮殿,內設十殿閻羅、六曹判官、鋸解、鐵磨、鐵床、油鍋、刀山、火海等地獄刑具及鬼吏塑像等。結合人間百態(tài),表現人死后到陰間接受評判的過程,體現了佛教“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理念。

寧夏中衛(wèi)高廟簡介篇十二

中衛(wèi)高廟位于中衛(wèi)縣城北.建在接連城墻的高臺上(包括高臺下的保安寺)。經歷代增建重修,至清代已成為一處規(guī)模較大的古建筑群,表現出寧夏古建筑的風貌。它與“大漠奇觀”齊名,是中衛(wèi)兩大景觀之一。

高廟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廟的磚雕牌坊上有一副對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橫批是:“無上法橋”。廟里供奉不僅有佛、菩薩,還有玉皇、圣母、文昌、關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濟濟一堂。

高廟前有保安寺,山門朝南,兩側建有廂房,正面為單檐歇山頂的大雄寶殿。殿后為高廟,有24級臺階,拾級而上,經牌坊、南天門、中樓,最后是高達三層的五岳、玉皇、圣母殿。這些主要建筑,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氣勢雄偉。在高廟主體建筑的兩側,還有鐘樓、鼓樓、文樓、武樓、靈官殿,地藏殿等配殿。在僅余平方米的高臺上,建造了近百間九嵴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的殿宇。整個建筑群重樓疊閣,亭廊相連,翼角高翹,構成了迂回曲折的內外空間,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寧夏古建筑的精湛的藝術風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寧夏中衛(wèi)高廟簡介篇十三

高廟坐北朝南,在南北中軸線上,從南向北的主要建筑有保安寺的山門,山門之上是魁星樓,內塑魁星造像。進山門迎面是一座雙層的磚雕牌坊,結構獨特。由于上塑天宮彌勒佛,故稱“彌勒閣”。人來人往的游客在高廟行走,欣賞高廟的建筑風格。

由此上踏15級臺階,至大雄寶殿,內塑釋迦牟尼坐像。大雄寶殿的東側為地藏宮,西側為三霄宮。東西兩邊的配殿里,塑十方佛及二十四諸天。穿過34級臺階,直抵南天門。臺階的前一半,建成天橋狀,天橋兩側被環(huán)繞一周的樓宇圍成兩個天井,東邊的稱“東天池”,西邊的稱“西天池”在太陽光的照射之下,高廟顯的更佳的壯觀。

兩個天池由天橋下的圓形隧洞相互聯通,隧洞被稱為“地獄輪回洞”。高廟顧名思義,比較挺拔陡峭的廟宇,因此雨雪天氣不適合游覽,主要是臺階樓梯都比較陡,太陽明媚之下、適合游覽。

1、交通:高廟距離中衛(wèi)火車站較近,可以直接走過去。

3、開放時間:08:00—18:00。

美食:中衛(wèi)是寧夏紅的故鄉(xiāng),據說光寧夏紅去年就創(chuàng)造了7個億的產值??梢娨活w顆枸杞的經濟價值。所以帶上幾斤高品質的枸杞回家熬粥泡水喝還是比較劃算的。

因為是在寧夏,所以手抓羊肉是少不了的,然后就是烤肉串,糊辣羊蹄等清真食品,味道沒有平羅一帶那么辣了,主食當然是各種面食,個人以為還是揪面片比較好吃。

寧夏中衛(wèi)高廟簡介篇十四

高廟前有保安寺,山門朝南,兩側建有廂房,正面為單檐歇山頂的大雄寶殿。殿后為高廟,有24級臺階,拾級而上,經牌坊、南天門、中樓,最后是高達三層的五岳、玉皇、圣母殿。這些主要建筑,都在一條中軸線上,它們層層相因,逐步增高,氣勢雄偉。在高廟主體建筑的兩側,還有鐘樓、鼓樓、文樓、武樓、靈官殿,地藏殿等配殿。在僅余平方米的高臺上,建造了近百間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各種類型的殿宇。整個建筑群重樓疊閣,亭廊相連,翼角高翹,構成了迂回曲折的內外空間,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寧夏古建筑的精湛的藝術風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登上高廟的最高層,又是一番景象。古人詠頌此景:“蘆花飛雪漲晴漪,煙雨冥檬望益奇。點點白鷗深處浴,扁舟遙動五湖思?!蹦呛喼笔且环鶋邀惗智宓木薹鶉?。極目云天,潑黛浮藍;大漠綠洲、黃河、長城盡收眼底。近處,云蒸霞蔚,似乎赤城霞、峨媚雪、巫山云、瀟湘雨、錢塘潮。廬山瀑布均生于此,催人遐思,感慨萬千。這時,從遠處飄來的瀚海駝鈴又那么深沉悅耳,游人猶如沉浸在詩中畫內。

高廟以高取勝。在僅4000余平方米的高臺上,筑有260多間重樓疊閣。整個建筑群分兩部分,前低后高,層層疊起,形如鳳凰展翅。前院為保安寺及其山門,上為南天門大雄寶殿、中樓,最上層是五岳廟、玉皇閣、圣母宮,有木梯與中樓通。主體兩翼分別是鐘鼓樓、文樓、武樓等陪殿。南北向中軸線上,建筑物層層緊扣,步步增高,左右對稱,上下呼應,亭廊相連,迂回曲折,檐牙相啄,翼角高翹,加上九脊歇山,四角攢尖,十字歇山,將軍盔頂等造型別致的屋頂,構成一座氣勢雄偉、風格迥異的建筑群體。在高廟的磚雕牌樓上有一幅著名對聯:“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睓M批是:“無上法橋”??梢姰斈赀@里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場所。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