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天安門長城的范文 天安城門作文500字(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5 22:15:52 頁碼:8
天安門長城的范文 天安城門作文500字(3篇)
2023-01-15 22:15:52    小編:ZTFB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有關(guān)天安門長城的范文一

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位于北京市中心,歷史悠久,它建成于明朝永樂十八年即1420xx年。天安門是皇城的正門,明代叫“承天門”,取“成天氣暈,受命于天”之意,后來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直到清初順治年間,順治皇帝下命按照明代的建筑規(guī)制重建承天門并改名為“天安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天安門廣場在明清時期為一個“t”字形的封閉廣場,這里屬于皇宮的前導(dǎo)部分。解放以后,這里經(jīng)過多次的改建與擴建,形成了今天的建筑格局。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及周邊建筑。明清時期的天安門通高33.7米,1970年重修后通高34.7米,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它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城臺上建有城樓,重檐歇山頂建制,覆蓋黃色琉璃瓦,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體現(xiàn)出皇家的“”至尊。城臺開有五個券門,中間最大,向兩側(cè)遞減。券門南面正對著五座漢白玉三孔石橋,稱“金水橋”。橋下是從西北流向東南方向的水,稱“金水河”;金水橋南北兩側(cè)各有一對石獅,金水橋南側(cè)有一對華表。

天安門城樓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呢?在明清兩朝這里是舉行頒詔禮的地方。所謂頒詔禮就是皇帝向全國頒布詔書的儀式。凡遇國家大典,如新皇帝登基、冊立皇后、冊立太子、命將出征等,都要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行隆重的頒詔儀式。頒詔禮的大致過程是這樣的:屆時,皇帝在太和殿將詔書用寶后,內(nèi)閣大學(xué)士從黃案上捧詔書至太和殿前檐下,授予禮部官員,禮部官員將詔書置于云盤內(nèi),捧出午門放入龍亭。鑾儀衛(wèi)校將龍亭抬往天安門城樓之上交與奉詔官,奉詔官再將詔書交與宣詔官,有宣詔官宣讀詔書,文武百官在金水橋南跪班聆聽。宣詔完畢,宣詔官在將詔書交與奉詔官,奉詔官將詔書從天安門城樓順墻降下,禮部官員用朵云期盼承接,放入龍亭內(nèi)抬往禮部。禮部官員負責(zé)將詔書譽寫若干份,分送各省,頒布天下。明代詔書,用的是“龍頭桿”系黃絲繩栓詔書降下,清代時改用木雕金鳳口銜詔書順墻降下,所以清代的頒詔禮俗稱“金鳳頒詔”。

天安門城樓前有什么設(shè)施呢?在城樓南面有一條河稱“金水河”。它為什么叫金水河呢?因為五行中西方屬金,北方屬水,此河從西北流向東南,故稱“金水河”。金水河上有七座漢白玉石橋,中間五座正對著天安門城臺的五個券門,中間的橋最寬等級最高為御路橋,橋欄望柱上雕刻著精美的云龍圖案。它是供帝后專用的;御路橋兩側(cè)為皇族橋,橋身比御路橋略窄,等級次之,它是供宗室帝王行走的;皇族橋兩側(cè)為品級橋,橋身比皇族橋略窄,等級更低,它是供三品以上官員行走的;另外兩座橋分別位于太妙和社稷壇的南大門前稱公生橋,等級最低,它是供四品以下官員、兵弁、雜役行走?;首鍢颉⑵芳墭?、公升橋望柱均是火焰式。上刻有陰線24條,稱“二十四氣”式。

天安門前有一對雕刻于明永樂年間的漢白玉石獅子,東側(cè)的雄獅是腳踏繡球,雨衣一統(tǒng)寰宇;西側(cè)的都是雌獅腳踩幼獅,寓意子孫綿延。兩對石獅的頭部都面向內(nèi)側(cè),以示保衛(wèi)御路。石獅為鎮(zhèn)物,一般至于大門前。

天安門城樓前后各有一對立于明代的漢白玉華表,每座華表高約10米,由三部分組成:底部是圍繞有護欄的八角形臺座,中間柱身,通體雕有盤龍和云朵,柱頭橫插云板,東部城露盤上有一蹲獸,俗稱“望天吼”。華表通常置于宮殿、陵墓、壇廟前后,也立于橋頭、渡口、關(guān)津等處,起到美化景觀和標(biāo)志作用。華表起源于“表木”立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作用和名稱。立在墳?zāi)股竦纼蓚?cè)的稱“墓表”,立在交通要道和驛站作為路標(biāo)使用的為“路標(biāo)”或“恒表”,其中雕刻華麗的便稱為“華表”,另外,也有華表源于誹謗木的說法。

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及周邊的建筑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下面我在介紹一下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廣場。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廣場用紅墻圍成“t”字形,北面是承天門,清順治年間改為天安門;東面是長安左門,西面是長安右門,南面是大明門。清朝順治年間改為大清門。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之間東西長約370米,南北寬約80米,稱為“天街”,是頒詔禮時文武百官在此桂婷詔書的地方。

長安左門俗稱“龍門”。科舉時代,殿試中選者,在故宮太和殿舉行“金殿傳臚”儀式后,禮部官員把進士皇榜張掛于長安左門外臨時搭建的“龍棚”里,信科進士們均由長安左門出皇城依序看榜。榜上提名者猶如鯉魚躍龍門,頓時身價百倍,故此門稱“龍門”。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東側(cè)五行方位中屬木,主生,四象中東方屬青龍,故此門稱“龍門”。長安左右內(nèi)千步廊拐角處還是吏部、兵部選拔官吏及禮部復(fù)查鄉(xiāng)試、會試試卷及考生資格的地方。

長安油門時廣場的西側(cè)門,每年八月初,三法司會同王公大臣在長安右門千步廊拐角處集中會審未決死囚的案件。屆時,犯人從長安右門外下車,進入長安右門受審,猶如羊入虎口兇多吉少,故此門稱“虎門”。此外,西方在五行中屬金,主殺,四象中西方為白虎,故此門成“虎門”。1953年味了改變北京的交通狀況將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拆除。

廣場南面是大明門,建于明初。它由三個券門組成,紅磚壘砌,上覆黃色琉璃瓦,單眼歇山頂?shù)慕ㄖ?,磚墻兩側(cè)與廣場的紅色圍墻相連。當(dāng)時這里懸掛著明朝大學(xué)士解縉寫的一副門聯(lián)“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清朝順治年間將此門改名為大清門,民國元年改名為中華門。1958年擴建天安門廣場時將此門拆除。

廣場紅墻內(nèi)側(cè),御路東西兩側(cè)是由南向北各有通脊連檐廊坊110間,到天安門廣場北側(cè)各向東、西折轉(zhuǎn),各有廊坊34間,因此千步廊共有廊坊288間。御路東側(cè)千步廊外為戶部米倉,御路西側(cè)千步廊為工部木倉。民國初年,千步廊被拆除。

明朝承天門廣場紅墻外東西兩側(cè)基本上按照文東武西的規(guī)制排列著國家中央機關(guān)。廣場東側(cè)的國家中央機關(guān)主要有宗人府、兵部、吏部、工部、戶部、鴻臚寺、禮部、欽天監(jiān)、太醫(yī)院。廣場西側(cè)的國家中央機關(guān)主要有五軍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錦衣衛(wèi)。

清朝天安門廣場紅墻外東西兩側(cè)的國家中央機關(guān)基本上承襲明制。廣場東側(cè)增加了翰林院;廣場西側(cè)的設(shè)置有:鑾儀衛(wèi),清初設(shè)置,清末為避宣統(tǒng)皇帝溥儀的名諱,改“鑾儀衛(wèi)”為“鑾輿衛(wèi)”;都察院,最高行政檢察機關(guān);刑部,掌管刑法獄訟之事的機關(guān);大理寺,古代中央司法審判機關(guān),負責(zé)評判各地奏報的案件。

廣場的最南端是正陽門建筑群。在明清兩代它是北京城內(nèi)的正門。正陽門城樓于大明門之間有一個小廣場,俗稱“棋盤街”。它是北京內(nèi)城東西城市民來往的重要交通樞紐。由于明清時期皇城使不準(zhǔn)百姓穿行的,所以這條街道就顯得尤為重要。正陽門的“正陽”兩字取“圣主當(dāng)陽,萬國瞻仰”之意。這組建筑是由城樓、箭樓、甕城組成。城樓高40.36米,三層重檐歇山頂建制,覆蓋綠色琉璃瓦。箭樓上面設(shè)有箭窗94個,在打仗時這里可以射殺城外的敵人。城樓和箭樓是當(dāng)時北京內(nèi)城中最高大的宏偉的建筑。城樓和箭樓圍成的空間稱“甕城”。甕城內(nèi)東側(cè)是觀音廟,明清時期這兩座廟的香火非常旺盛。甕城前是正陽橋與五牌樓。

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及天安門廣場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謝謝!

有關(guān)天安門長城的范文二

天安門及廣場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市的中軸線上。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占地面積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

辛亥革命以后,天安門廣場對外開放。由于其處于城市中心,便成為了群眾集會、演說游行的地方。1920xx年爆發(fā)的“五四”運動、1935年的“一二九”學(xué)生運動、1947年的“反饑餓、反內(nèi)戰(zhàn)”等,都發(fā)生在天安門廣場。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并親自升起了新中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首都30萬群眾參加了這一隆重的開國大典。

在天安門廣場的最北面是一條貫穿北京東西的大街——長安街;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廣場北沿;人民英雄紀(jì)念碑聳立在廣場中央;紀(jì)念堂位于紀(jì)念碑南側(cè),原大明門、大清門、中華門的所在地;正陽門城樓和箭樓是廣場最南端的建筑;人民大會堂坐落在廣場西側(cè);中國國家博物館坐落在廣場東側(cè)。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長安街。明清時期的長安街分兩段,東長安街是從長安左門到東單牌樓;西長安街是從長安右門到西單牌樓,全長約10里,俗稱“10里長街”。1966年長安街進行改造,成為了一條橫貫北京城東西的交通要道。今日的長安街東起通州區(qū),西至石景山區(qū),平均寬度70米,最寬處100米。全長92華里,號稱“百里長街”。

經(jīng)過長安街,就到了廣場北側(cè)。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國旗和旗桿。國旗的設(shè)計者是曾聯(lián)松先生。1991年,我國頒布了《國旗法》。為適應(yīng)新的升、降國旗儀式的要求,對原旗桿基座和旗桿進行了改造。改建后的旗桿基座面積為36平方米,四周環(huán)繞漢白玉欄桿,周圍有2米寬的臺階通道?;猸h(huán)鋪2米多寬的赭紅色花崗巖,最外層為5米寬的綠化帶。綠化帶的外的護欄由56個金色銅制隔離墩組成,象征56個民族團結(jié)在國旗下。新旗桿由無縫鋼管制作,高32.6米,分4節(jié)組裝,重達7噸,經(jīng)過了特殊處理,可以20xx年不生銹。

另外,《國旗法》規(guī)定,升旗儀式分為節(jié)日升旗和平日升旗兩種。逢國家重要慶典或每月1日,舉行節(jié)日升、降旗儀式。屆時由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國旗護衛(wèi)隊官兵36人和軍樂隊隊員60人,組成儀仗隊,由軍樂隊現(xiàn)場演奏國歌。平日升旗儀式只有36名國旗護衛(wèi)隊官兵執(zhí)行儀仗任務(wù),儀式進行時播放國歌錄音。國旗升降時間依據(jù)每天日出和日落時間來確定,整個過程為2分零7秒。

人民英雄紀(jì)念碑位于廣場中央.1949年9月30日,中國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在天安門廣場豎立人民英雄紀(jì)念碑。當(dāng)天下午,毛澤東主席率全體政協(xié)委員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儀式。一年多后,確定以梁思成的設(shè)計方案為主,并征求多方意見形成今日之造型。1952年動工興建,1958年5月1日舉行了揭幕儀式。

我們今天看到的人民英雄紀(jì)念碑建在兩層月臺之上,通高38米,碑頂采用盝頂規(guī)制,碑芯重達60多噸,碑身由413塊花崗巖壘砌而成,整體建筑使用花崗巖和漢白玉1.7萬多塊。碑身正面是由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背面碑文由毛澤東主席撰文,總理親筆書寫,碑文內(nèi)容是:“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nèi)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碑身下面是小碑座,小碑座南北方向各雕刻3個花圈,東西各一個,四面共有8個花圈,花圈由牡丹、荷花、百合、菊花組成。小碑座下面的大碑座四周鑲嵌著10幅漢白玉浮雕,內(nèi)容按歷史順序依次為:“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戰(zhàn)爭”、“勝利渡江?!痹凇皠倮山钡膬膳粤碛袃蓧K裝飾性浮雕,內(nèi)容為“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全部浮雕共有180個任務(wù),概括了我過100多年的革命史。人民英雄紀(jì)念碑是新中國的第一座大型紀(jì)念性建筑物。

紀(jì)念堂位于紀(jì)念碑南側(cè),門額上懸掛有題寫的“紀(jì)念堂”金字匾額。紀(jì)念堂的全部工程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于1977年9月9日毛澤東主席逝世周年時正式對外開放。紀(jì)念堂的一樓分為3個部分,北大廳是舉行紀(jì)念活動的地方。北大廳中央是漢白玉坐像,坐像后面是一幅巨型絨繡祖國山河圖。瞻仰廳中央是水晶棺,水晶棺放在黑色的花崗巖棺床上,水晶棺內(nèi)安放著遺體,遺體上覆蓋著中國共產(chǎn)黨黨旗。南大廳北面的墻壁上刻有詩詞《滿江紅 和郭沫若同志》。紀(jì)念堂北門和南門外各有兩組人物群雕,四組雕塑中共有62個人物,是由來自全國18個省的100多名雕塑家共同完成的。

廣場西側(cè)是人民大會堂,它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而建的。1958年破土動工,1959年國慶前完工,是五十年代十大建筑之一。人民大會堂平面呈“山”字形,中央最高處46.5米,是天安門廣場中最高的建筑,它的建筑面積超過了故宮的建筑面積。大會堂四周共有廊柱134根,其中東側(cè)正門有廊柱12根,每根高度25米,直徑2米。均用天然大理石鑲砌。門額上國徽直徑4米,重達2噸。人民大會堂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南部為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區(qū);中部是萬人大禮堂,可容納一萬人舉行會議;北部是宴會廳,可容納五千人的宴會和一萬人的酒會,是我國最大的宴會廳。

廣場東側(cè)是中國國家博物館。20xx年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館名由題寫,是五十年代十大建筑之一。國家博物館的南半部是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面的基本陳列是“中國通史”,時間從170萬年前的元謀人開始,一直到清王朝滅亡;北半部是中國革命博物館,里面收藏的是自1840年戰(zhàn)爭以來的近代和現(xiàn)代文物。其中珍品有: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奏折、清宣統(tǒng)皇帝的退位詔書、開國大典時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等。

有關(guān)天安門長城的范文三

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位于北京市中心,歷史悠久,它建成于明朝永樂十八年即1420xx年。天安門是皇城的正門,明代叫“承天門”,取“成天氣暈,受命于天”之意,后來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直到清初順治年間,順治皇帝下命按照明代的建筑規(guī)制重建承天門并改名為“天安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天安門廣場在明清時期為一個“t”字形的封閉廣場,這里屬于皇宮的前導(dǎo)部分。解放以后,這里經(jīng)過多次的改建與擴建,形成了今天的建筑格局。

首先,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及周邊建筑。明清時期的天安門通高33.7米,1970年重修后通高34.7米,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它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城臺上建有城樓,重檐歇山頂建制,覆蓋黃色琉璃瓦,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體現(xiàn)出皇家的“”至尊。城臺開有五個券門,中間最大,向兩側(cè)遞減。券門南面正對著五座漢白玉三孔石橋,稱“金水橋”。橋下是從西北流向東南方向的水,稱“金水河”;金水橋南北兩側(cè)各有一對石獅,金水橋南側(cè)有一對華表。

天安門城樓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呢?在明清兩朝這里是舉行頒詔禮的地方。所謂頒詔禮就是皇帝向全國頒布詔書的儀式。凡遇國家大典,如新皇帝登基、冊立皇后、冊立太子、命將出征等,都要在天安門城樓上舉行隆重的頒詔儀式。頒詔禮的大致過程是這樣的:屆時,皇帝在太和殿將詔書用寶后,內(nèi)閣大學(xué)士從黃案上捧詔書至太和殿前檐下,授予禮部官員,禮部官員將詔書置于云盤內(nèi),捧出午門放入龍亭。鑾儀衛(wèi)校將龍亭抬往天安門城樓之上交與奉詔官,奉詔官再將詔書交與宣詔官,有宣詔官宣讀詔書,文武百官在金水橋南跪班聆聽。宣詔完畢,宣詔官在將詔書交與奉詔官,奉詔官將詔書從天安門城樓順墻降下,禮部官員用朵云期盼承接,放入龍亭內(nèi)抬往禮部。禮部官員負責(zé)將詔書譽寫若干份,分送各省,頒布天下。明代詔書,用的是“龍頭桿”系黃絲繩栓詔書降下,清代時改用木雕金鳳口銜詔書順墻降下,所以清代的頒詔禮俗稱“金鳳頒詔”。

天安門城樓前有什么設(shè)施呢?在城樓南面有一條河稱“金水河”。它為什么叫金水河呢?因為五行中西方屬金,北方屬水,此河從西北流向東南,故稱“金水河”。金水河上有七座漢白玉石橋,中間五座正對著天安門城臺的五個券門,中間的橋最寬等級最高為御路橋,橋欄望柱上雕刻著精美的云龍圖案。它是供帝后專用的;御路橋兩側(cè)為皇族橋,橋身比御路橋略窄,等級次之,它是供宗室帝王行走的;皇族橋兩側(cè)為品級橋,橋身比皇族橋略窄,等級更低,它是供三品以上官員行走的;另外兩座橋分別位于太妙和社稷壇的南大門前稱公生橋,等級最低,它是供四品以下官員、兵弁、雜役行走。皇族橋、品級橋、公升橋望柱均是火焰式。上刻有陰線24條,稱“二十四氣”式。

天安門前有一對雕刻于明永樂年間的漢白玉石獅子,東側(cè)的雄獅是腳踏繡球,雨衣一統(tǒng)寰宇;西側(cè)的都是雌獅腳踩幼獅,寓意子孫綿延。兩對石獅的頭部都面向內(nèi)側(cè),以示保衛(wèi)御路。石獅為鎮(zhèn)物,一般至于大門前。

天安門城樓前后各有一對立于明代的漢白玉華表,每座華表高約10米,由三部分組成:底部是圍繞有護欄的八角形臺座,中間柱身,通體雕有盤龍和云朵,柱頭橫插云板,東部城露盤上有一蹲獸,俗稱“望天吼”。華表通常置于宮殿、陵墓、壇廟前后,也立于橋頭、渡口、關(guān)津等處,起到美化景觀和標(biāo)志作用。華表起源于“表木”立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作用和名稱。立在墳?zāi)股竦纼蓚?cè)的稱“墓表”,立在交通要道和驛站作為路標(biāo)使用的為“路標(biāo)”或“恒表”,其中雕刻華麗的便稱為“華表”,另外,也有華表源于誹謗木的說法。

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及周邊的建筑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下面我在介紹一下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廣場。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廣場用紅墻圍成“t”字形,北面是承天門,清順治年間改為天安門;東面是長安左門,西面是長安右門,南面是大明門。清朝順治年間改為大清門。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之間東西長約370米,南北寬約80米,稱為“天街”,是頒詔禮時文武百官在此桂婷詔書的地方。

長安左門俗稱“龍門”??婆e時代,殿試中選者,在故宮太和殿舉行“金殿傳臚”儀式后,禮部官員把進士皇榜張掛于長安左門外臨時搭建的“龍棚”里,信科進士們均由長安左門出皇城依序看榜。榜上提名者猶如鯉魚躍龍門,頓時身價百倍,故此門稱“龍門”。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東側(cè)五行方位中屬木,主生,四象中東方屬青龍,故此門稱“龍門”。長安左右內(nèi)千步廊拐角處還是吏部、兵部選拔官吏及禮部復(fù)查鄉(xiāng)試、會試試卷及考生資格的地方。

長安油門時廣場的西側(cè)門,每年八月初,三法司會同王公大臣在長安右門千步廊拐角處集中會審未決死囚的案件。屆時,犯人從長安右門外下車,進入長安右門受審,猶如羊入虎口兇多吉少,故此門稱“虎門”。此外,西方在五行中屬金,主殺,四象中西方為白虎,故此門成“虎門”。1953年味了改變北京的交通狀況將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拆除。

廣場南面是大明門,建于明初。它由三個券門組成,紅磚壘砌,上覆黃色琉璃瓦,單眼歇山頂?shù)慕ㄖ?,磚墻兩側(cè)與廣場的紅色圍墻相連。當(dāng)時這里懸掛著明朝大學(xué)士解縉寫的一副門聯(lián)“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清朝順治年間將此門改名為大清門,民國元年改名為中華門。1958年擴建天安門廣場時將此門拆除。

廣場紅墻內(nèi)側(cè),御路東西兩側(cè)是由南向北各有通脊連檐廊坊110間,到天安門廣場北側(cè)各向東、西折轉(zhuǎn),各有廊坊34間,因此千步廊共有廊坊288間。御路東側(cè)千步廊外為戶部米倉,御路西側(cè)千步廊為工部木倉。民國初年,千步廊被拆除。

明朝承天門廣場紅墻外東西兩側(cè)基本上按照文東武西的規(guī)制排列著國家中央機關(guān)。廣場東側(cè)的國家中央機關(guān)主要有宗人府、兵部、吏部、工部、戶部、鴻臚寺、禮部、欽天監(jiān)、太醫(yī)院。廣場西側(cè)的國家中央機關(guān)主要有五軍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錦衣衛(wèi)。

清朝天安門廣場紅墻外東西兩側(cè)的國家中央機關(guān)基本上承襲明制。廣場東側(cè)增加了翰林院;廣場西側(cè)的設(shè)置有:鑾儀衛(wèi),清初設(shè)置,清末為避宣統(tǒng)皇帝溥儀的名諱,改“鑾儀衛(wèi)”為“鑾輿衛(wèi)”;都察院,最高行政檢察機關(guān);刑部,掌管刑法獄訟之事的機關(guān);大理寺,古代中央司法審判機關(guān),負責(zé)評判各地奏報的案件。

廣場的最南端是正陽門建筑群。在明清兩代它是北京城內(nèi)的正門。正陽門城樓于大明門之間有一個小廣場,俗稱“棋盤街”。它是北京內(nèi)城東西城市民來往的重要交通樞紐。由于明清時期皇城使不準(zhǔn)百姓穿行的,所以這條街道就顯得尤為重要。正陽門的“正陽”兩字取“圣主當(dāng)陽,萬國瞻仰”之意。這組建筑是由城樓、箭樓、甕城組成。城樓高40.36米,三層重檐歇山頂建制,覆蓋綠色琉璃瓦。箭樓上面設(shè)有箭窗94個,在打仗時這里可以射殺城外的敵人。城樓和箭樓是當(dāng)時北京內(nèi)城中最高大的宏偉的建筑。城樓和箭樓圍成的空間稱“甕城”。甕城內(nèi)東側(cè)是觀音廟,明清時期這兩座廟的香火非常旺盛。甕城前是正陽橋與五牌樓。

明清時期的天安門及天安門廣場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謝謝!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