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00:20:23 頁碼:9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通用20篇)
2023-11-13 00:20:23    小編:zdfb

總結是對過去的反思,對未來的規(guī)劃。真正的力量源于內心的堅持和勇氣,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潛力和能力。以下是一些別具一格的總結范文,希望能夠引發(fā)你的思考和創(chuàng)作靈感。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一

我還在睡夢中,一陣鼓聲伴著人們“嘿嘿”的喊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一年一度的它終于如約而至。

今天便是端午節(jié)了。是一個紀念屈原的節(jié)日。在我的家鄉(xiāng),人們在這天里都會劃龍舟·包粽子·放孔明燈·帶香包·放煙花等等。

我剛把目光集中到那桌上令人垂涎三尺的粽子陷上,就被破門而入的小伙伴將我拉到樓下去。

更多小伙伴在等我呢!我還一臉茫然,就被小伙伴拉著就跑,他們洋溢著笑臉,嘴里不停吐露著:“快跑”。在路上,我們還遇見了敲鑼打鼓的游行部隊在馬路上整齊劃一地走著。他們帶我來到大橋上,當時人海如潮水般涌入,我們被圍的水泄不通,不過我是奮力地挪移到了欄桿邊。橋下有五條龍舟,旁邊還有個大鼓,真是壯觀。

下午,千門萬戶都在包粽子,站在陽臺上,都能聞到大街小巷的粽子味。我們家的餡料非常豐富,一眼望去,就深深扯著了我的眼球,不禁令我垂涎欲滴且眼花繚亂:有肉餡·紅豆餡·板栗陷·咸鴨蛋陷,更甚至還有包含上面四種材料為一體的精華之棕。我的奶奶把一個大葉片疊成一個甜筒狀,就往里面放醬汁糯米及各種餡料,轉幾圈,像變,魔術似的,打個結,粽子就完成了。

晚上,我手掛著香包,吃著粽子去卓望山廣場散步,粽子中醬汁·餡料·糯米的靈魂搭配在我口中四溢,唇齒留香。

這時,上空傳來一陣響聲,許多五彩斑斕的煙花紛紛綻放開來,猶如一朵朵鮮艷美麗的花朵欣然怒放。煙花過后,天空又升起千萬盞孔明燈,如天上的繁星般璀璨奪目,簡直是美妙絕倫。

端午節(jié)在龍舟比賽的高呼聲中、在棕香中、在明燈中完美落下了帷幕……如上,便是我家鄉(xiāng)的端午。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二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jié)日端午節(jié),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學會了一個新本領——包粽子。

端午節(jié)這一天,我看家了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插上了艾葉,有些人還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較多。香囊的樣子各式各樣,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顏色有紅的、黃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樓道里,樓道里飄香著粽子的味道,真香??!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里,告訴媽媽我也想吃粽子,媽媽不緊不慢的說:“別急,別急,我們等會兒到奶奶家還要包粽子呢!”

開始包粽子了。我自告奮勇,決定第一個試試。我拿起箬葉,包住江米隨便纏了幾圈。纏出了個圓不圓、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東西。我拿出紅絲線,心想:奶奶平時給粽子“五花大綁”,真難看,我能夠纏一個漂亮一點的嘛!我用線圍著粽子繞了兩圈,然后系了一個好看的蝴蝶結,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晌覄傄凰墒?,粽子就“散架”了。箬葉一松,江米從里面掉了出來,讓我白高興一場。

奶奶見了,來給我們做示范。箬葉經奶奶三折兩卷就包成了一個粽子。奶奶還教我們包粽子的竅門,大家試了好幾次,終于學會了。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學會了包粽子,收獲可真不小呀!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三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最高統治者不僅要親自過問風俗民情,還要委派官吏考察民風民俗,在制定國策時以它作為重要參照,并由史官載入史冊,為后世的治國理政留下治理風俗的經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端午節(jié)風俗作文精選,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家鄉(xiāng)在美麗的杭州,這里不僅有婀娜多姿的西湖,還有清秀迷人的西溪。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西溪深潭口兩岸插滿了鮮艷的彩旗,一大早,男女老少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趕來,匯聚在這里,參加一年一度的龍舟盛會。

西溪河上臥著七八條龍舟,每一條龍舟的顏色和形狀都不一樣,有的是金色的龍身,白色的龍頭昂然向上,張著大嘴,像個勝利者在歡呼;有的是紅色的龍身,龍頭上長著兩個大大的角,睜著雙眼,猶如真龍在戲水一樣;還有的龍舟渾身插滿了五彩的旗子,一陣微風吹過,像無數只彩蝶在翩翩起舞。

中午時分,“轟隆隆”的禮炮一響,龍舟競賽開始了,兩岸的人們掂著腳,尖著腦袋站在岸邊觀看。只見幾十條龍舟“鱗光閃閃”,氣勢如虹,船碰船地向前駛去,穿著紅背心的船手們隨著有節(jié)奏的鼓聲和口令聲使出全身的招數,劃出各種各樣的花樣。兩岸頓時沸騰起來,人們不停地喝彩、鼓勁、加油。鑼鼓聲、歡呼聲、劃槳的水聲,譜成了一曲動人的交響樂。

忽然岸邊一聲大叫,有艘金色的龍舟和紅色的龍舟碰撞,金色龍舟上的船手們紛紛掉落水中。瞧!他們落水的動作都這么生龍活虎。原來,這也是西溪花樣劃舟的一種呢!看著這么鬧騰的歡呼場面,不禁讓我想起了唐代詩人張建封《競渡歌》上所寫的詩句“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p>

朋友有時間請來我的家鄉(xiāng)杭州玩,到時一定要來看看西溪的美景噢,當然如果是端午節(jié)來是最好不過了,這樣既能欣賞西溪迷人的美景,又能親身感受到我們家鄉(xiāng)的龍舟盛會,我想一定能讓你不虛此行。

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們在西溪不見不散!

我一年里最喜歡過的節(jié)日就是端午節(jié)了。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jié)”,“端”是“開端”、“初”的意思。端午節(jié)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jié)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吃雞蛋面等。據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

記得去年端午節(jié)一早,我剛醒來,就聞到一股香噴噴的氣味。我連忙起床一看,原來媽媽已經把粽子煮好了。這時,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節(jié)。看著香噴噴的粽子,饞得口水都忍不住要流下來,幾分鐘,兩個粽子就沒了影。

吃過早飯,我讓媽媽給我準備了幾個粽子,用一根小棒挑著,吆喝幾個小伙伴,到野外踏青去了。野外的空氣真新鮮啊!伙伴們又唱又跳,玩的真開心。玩累了,坐下來品嘗媽媽們的杰作,你的分我吃一半,我的分你嘗一口,還不時討論粽子的味道,不知不覺中,帶去的粽子被我們全部“消滅”掉?;锇閭儙е宦沸β暬丶伊?。

到了晚上,我們到爺爺家一起過節(jié)。飯菜上齊了,爺爺從柜子里拿出一瓶像是藥酒樣東西,還要我們每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么呀?”爺爺笑著說:“這是雄黃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心里想著:“這樣我就能避邪了,辣算什么。”

最有趣的是吃雞蛋面,奶奶把煮好的雞蛋面端到桌上,弟弟用筷子一挑,整筷的送入口中,還沒來得及咬斷,我打趣的說:“你們快看,弟弟像不像小白龍吐須呀?”大人們聽了,都哈哈哈地笑起來。只有弟弟不知是一回什么事,含著面條既不咽也不吐,東張張西望望,他的表情讓我們感覺到更可笑了,我們笑得更大聲、更開心了,弟弟也被嚇哭了。我們連忙止住笑,逗弟弟開心,不一會兒,家里又傳出了爽朗的笑聲。

今年的端午節(jié)又要來臨了,我盼著端午節(jié)那天的到來。

端午節(jié)是中國傳統的節(jié)日。在我們家鄉(xiāng)還把端午節(jié)叫做“五月端午”,因為它是陰歷五月初五這一天。而我更愿意把它叫做“粽子節(jié)”,因為在這幾天,我都可以吃到美味香甜的大粽子。不僅如此,端午節(jié)的習俗也很多呢。

在我們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雖比不上春節(jié)、中秋那般隆重,但是家家戶戶也是很重視的。就拿我們家來說吧,在進入陰歷五月初一這一天,媽媽就把提前買好的紅葫蘆貼在了門口,和窗欞外面。貼葫蘆也有講究,葫蘆的口要朝上,我就不明白了,問媽媽為什么要貼葫蘆,還要這樣去貼。媽媽說:“端午節(jié)貼葫蘆,掛葫蘆是為了趨災避邪保安寧的?!薄澳菫槭裁纯诔夏?”“聽老人們說是為了把毒蟲,災難全都收起來,讓家家戶戶安寧?!眿寢屝χf。原來如此啊。當然貼葫蘆只是一個開始,因為到了五月,正是蚊蟲開始活躍的時候了,家里的老人們,也愛把剪好的葫蘆縫在小孩的衣服后背上。在肩頭還要縫上一個小布老虎,以求平安。媽媽說我小時候就有這樣的衣服,但是我已經不記得了。初一這一天我們還要吃雞蛋,至于什么原因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媽媽這天早晨要煮上一大盆,家里的每個人都要吃上幾個。到了初五這一天,家家門口都插上艾草,也是驅蚊避邪的。曬干的艾草還被姥姥做成了小香包送給我,當然這也是保平安的。這一天重頭戲就是吃粽子。媽媽早早的就把米、棗、葉子泡上。泡好后大家就開始包,一個個粽子就在大人們的手中包好了。煮熟的粽子透著葉子的清香,咬一口,米黏黏的,棗甜甜的,真好吃!

我真的很喜歡端午節(jié),更喜歡傳統節(jié)日中蘊含的美好祝福。

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五月五,劃龍船,過端午。

這一天又到了端午節(jié),充滿粽香飄逸。傳說在端午節(jié)這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肮?jié)飛端午誰自言,萬古傳聞為屈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端午節(jié)是中華傳統節(jié)日,凝聚這老祖先的智慧的結晶。故鄉(xiāng)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我們小孩子的手臂上要寄上午五彩線,帶上漂亮的香包,額頭上畫雄黃酒畫一個王字可以祛五毒。

今年夏天我去奶奶家過端午節(jié),看見奶奶正在包粽子。包粽子是很講究的,需要碧綠碧綠的新鮮的竹葉,散發(fā)著淡淡的竹香,聞起來很好聞;“相思豆紅豆、甜甜的紅棗、浸泡在水里的潔白的糯米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我看著奶奶,輕車熟路的包著粽子。這時奶奶挽起袖子,把一張張粽葉卷成圓錐形,錐底鋪滿糯米,并且放一些甜甜的紅棗紅豆等等,并在上面再鋪一些糯米。然后熟練地用白線把它包裹成一個一“枕頭娃娃似的。我迫不及待地從奶奶手中拿起工具,嘗試著包粽子,由起初的包的不熟練到后來的完美。當粽子在蒸籠上蒸熟的時候,我拿起來吃的那一瞬間滿口的香甜和對屈原的敬意油然而生。

在故鄉(xiāng)我們,吃完粽子還要去看賽龍舟。來到湖畔,看到湖中都是龍舟,隊員們個個都在摩拳擦掌,似乎有些迫不及待。直線裁判一聲令下,這些龍舟都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快的沖出去。隊員們穿著紅白相間的衣服個個士氣昂然。他們頭上還帶著白手巾,上面寫著奮斗,奮斗,再奮斗。在湖邊的人們的加油聲和緊密的鼓點聲中,隊員們個個你追我敢的,都要沖向終點獲得勝利。

故鄉(xiāng)的端午真精彩啊!我還想再過端午節(jié)。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必須會想到端午節(jié)。今日,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jié)吧。

一般人認為端午節(jié)起源于偉大的愛過主義詩人屈原投江自盡,被后人所紀念,也有一些人認為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伍子胥自殺后,被吳王投入江中。總之,類似的傳說五花八門,但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屈原說了。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我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向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jié)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jié)日之一。今日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就拿我們寧波來說吧,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說這樣能夠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還沒等粽子出籠,饞嘴的我們早已掂起腳,準備大吃一場了。

《我們的節(jié)日》一書,還為我們介紹了植樹節(jié),勞動節(jié),母親節(jié),建黨節(jié),建軍節(jié),七夕節(jié),教師節(jié),中秋節(jié),國慶節(jié),重陽節(jié),元旦節(jié)等節(jié)日的來歷和活動方式,讓我們在愉快的閱讀氣氛中領略了我們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節(jié)日,對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必須的印象,更讓我們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四

端午節(jié),是一個難忘的節(jié)日,不僅因為它是我國法定節(jié)假日的第一個端午節(jié),更是因為我過了一個別開生面而又非常開心的“網絡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是我國民間古老的傳統節(jié)日,一定有它迷人的傳說和多彩的慶?;顒?。

于是,我?guī)е鴿M心的好奇,早早的就打開電腦,游樂于端午的喜慶和神話境地。在這里,我了解了,二千多年來中華各族人民歡慶節(jié)日的`“龍舟競渡”、“吃粽子”、“佩香囊”、“懸艾草菖蒲”、“掛鐘馗像”等傳統習俗。我還了解了,端午節(jié)的由來和意義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紀念春秋時期的忠良伍子胥的忌辰,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和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的。

其實,讓我最掛心的,不知不覺當中推著我的思緒走的,還是想知道汶川災區(qū)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小同學小朋友們,他們的端午節(jié)有粽子吃嗎?過得快樂、幸福嗎?帶著這個牽掛,我再次走進網絡。

在網絡上,我看到了琳瑯滿目的活動場景:有“情系汶川端午節(jié)愛心交友活動”,有的人通過電話交談獻上一份關懷,有的人悄悄為災區(qū)小朋友送上端午節(jié)文具、勵志書籍、粽子等禮物,獻上心中的一份愛;有“牽手災區(qū)同齡人端午創(chuàng)意活動”,萬名學生向災區(qū)同齡人發(fā)出了“撫慰信”,在千紙鶴上寫上自己對災區(qū)同齡人的美好祝愿;廢墟邊上、帳篷里,有做取名叫“傳遞愛”的游戲的,大家齊動手,開展包愛心粽子的比賽活動……風雨后彩虹依舊燦爛,這些來自遠方充滿愛和希望的祝福,通過節(jié)日把全國人民與四川災區(qū)人民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同歡樂、同悲傷、同堅強。

“同樣的節(jié)日同樣的愛”,看到這些,我那顆懸著的心終于安了下來,開心終于戰(zhàn)勝了憂心。

是啊,端午節(jié)寄托的是一種哀思,是對家國的眷念和對生命的關愛?!暗卣馃o情,人間有愛”,人性之美、同胞之情,我們中華民族崇高的傳統美德,在這次傳統節(jié)日中再次得到集中的體現和升華。我欣喜,我自豪,仁愛之心得到無限傳遞,寶貴精神永駐人們心間!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五

一看到母親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粽葉,我就知曉端午節(jié)又到了。

小的時候我不知曉端午節(jié)的起源,只知曉每年家就像春節(jié)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jié)。后來也只不過知曉一點點關于紀念屈原的故事,至于還有哪些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jié),佩帶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大家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小孩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天第一場大雨或首次洗澡時,才可丟掉。母親告訴我說,據老大家講,如此可以防止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大家家鄉(xiāng)的主要風俗。剛到5月,家就開始浸泡糯米了。母親通常都會籌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粽葉放在水里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母親就是一直如此做的。

端午前一天,母親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磥戆兆右膊⒉蝗菀?。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干、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jié)的早晨,母親一直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困意,熱鬧的大家人來人往,真的像春節(jié)一樣。

回到家,吃著雞蛋和蘸糖的甜粽,心里美滋滋的。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六

今天是端午節(jié),又是姥爺的過生日,我和姐姐早早起床,一塊認真地制作了一張好看的過生日賀卡,姐姐又把她平常變魔術的用具裝進書包。

中午到了姥爺家,姥爺家籌備了豐盛的酒菜,舅舅買了一個兩層大的過生日蛋糕,那過生日蛋糕比大家畫的還好看。舅舅把過生日蛋糕放在客廳的桌上,我插上蠟燭,姐姐用打火機點著,表弟樂樂把燈關上,又拿出他帶來的手風琴,大家一塊合唱“過生日快樂”,唱完之后姥爺許愿,吹滅蠟燭,這個時候屋里的燈忽然全亮了,大家邊跳邊鼓掌,逗著大大家都笑了。

姥姥在餐飲店里喊:“快過來,吃飯啊”,大家又跑到餐飲店里,圍著桌子坐好。在大大家舉杯祝賀之前,我和姐姐拿出大家籌備的過生日禮物遞給姥爺,一塊念道:“祝姥爺過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姥爺看著大家畫的過生日賀卡,說:“這么漂亮的過生日蛋糕,還有彩色的蠟燭,這過生日禮物太好了?!?/p>

飯菜很豐盛,有魚,有雞,有火鍋,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大家孩子吃了很大一會兒,不見菜少,都已很飽了,就跑到樓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廳休息時,姐姐開始變魔術,大家全家都圍著看,只見姐姐熟練地把兩個硬幣放在桌面上,在上面并排放二張撲_克牌,接著把外面那枚硬幣往外推推,讓第二張撲_克牌蓋住這個硬幣,再往里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氣,翻開撲_克牌,只見第一張牌下的硬幣也跑到第二張牌下面來了,大大家都感覺奇怪,夸姐姐真行。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大家該回家了,今天大家玩得可真開心。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七

包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又一大習俗。粽子古稱“角黍”,舊時相傳是為紀念屈原的,現在已成為節(jié)日的時令美食。粽子從五月初一起就開始制作,其方法是:以稻草灰堿水、或豆殼灰堿水、或其他植物堿水浸糯米(現有以食用堿,味道稍遜),待浸透后用俗稱“粽葉”的狹長竹葉包成三角錐體狀,再以一種細韌的草(福州稱蒯草)或小麻繩扎好,10個1串或50個一串,放入鍋中煮熟即可。

省內各地粽子品種多樣,風味迥殊。按外部造型分,有牛頭粽(即三角粽,又稱牛角粽,是最普通的一種)、四角粽、尖尾粽,以及用筍殼葉裹成的大粽(將樂一帶俗稱“棕母”)等。據記載,古時還有九子粽、百索粽、筒粽、秤椎粽(清·乾隆《福州府志》卷24《風俗》),現已不見。

按用料分,有咸粽、豆粽、堿粽等。堿粽又稱肉粽,其用料除糯米外,還有精肉或蝦仁、或牡蠣干、或香菇丁等。講究的人家還先把浸透的糯米拌上好醬油或鹵肉汁,放在鍋里炒過,然后再加上豬肉、香菇、栗子等佳品,包成粽子。豆粽則是在糯米中加上豇豆或黃豆、或花生,所以福州地區(qū)也稱“花生粽”。在長泰,豆粽又稱赤米粽,制法特殊,即先把黃豆磨碎,然后同粘性不強的赤米混拌,并注入少許鹽水包成粽子。講究的則拌以蔥花、五香、油炒五花肉等,吃起來又香又脆。咸粽又稱甜粽,僅以糯米浸堿水,并無其它佐料,最為普及。煮熟后剝開竹葉,顏色淺黃、晶瑩透亮,蘸上蜂蜜或白糖,吃起來涼滑爽口。堿粽可久貯不變質。涼成的堿粽干還可以煮成堿粽甜湯,有助于消化,因此人們常以堿粽干消積。這是咸粽與豆粽所不及的。

互相饋送粽子之俗,省內很普遍,俗稱饋節(jié)、分節(jié)或送節(jié)。將樂有俗語稱:“斗米粽,家家送。”在山村,學生提粽送老師,晚輩提粽送長輩,以示對師長的敬意。凡有新喪的人家,該年端午不包粽子,由親戚(多數是對門親家)送粽。在詔安,送此類粽子固定在初一這天,其他地方在端午節(jié)之前均可。而在福州一帶,上年紀者至今篤信端午不能送粽(送終)。舊時,海澄的一些地方在半夜里把粽子沉入江中,以祭屈原,據說這樣蛟龍便無所得。今無此俗。在莆田、福鼎、大田、尤溪、南平、壽寧、霞浦等地,粽子是節(jié)日祀祖先必可不少的供品。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八

在大作家沈從文的筆下,端午節(jié)是個民俗大舞臺,各種民俗令人應接不暇,而在我們家,端午節(jié)是個親情交流日,促膝而談使我們感到親情的溫暖。

我們的端午節(jié),最令人心動的不是各式各樣的民俗,也不是豐富多樣的食品,而是濃濃的親情。到了端午,一家人無論誰,也無論有多忙,都會抽出時間回到家中,同家人吃頓團圓飯,敘敘舊,坐一坐,讓親情和著粽香蕩漾在每個人心頭。

四姨奶奶終于來了,她不僅帶來了粽米與粽葉,還帶了一大家子人。當時的規(guī)模達到了十人以上,吃的是自己做的鮮棗粽,喝的是杏花村的汾酒、竹葉青,把兩張大長條桌子擺在一塊,十幾個人正好圍了一圈,濃濃的親情便氤氳在粽葉的清香中。

飯桌上,兩家,不,是一家人親密無間,大家都有話要說,女人們兩兩聚在一起,談談家常。男人們則點上支煙,倒上杯酒,圍在一起話說天下大事,頗有煮酒論英雄的氣概。就連孩子們也找到了伙伴,你給我講個笑話,我給你看個稀罕玩具,笑聲不斷。

吃了飯,一家人又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汩羅江上的龍舟比賽。電視開著,卻沒人看,最多不過瞟一眼,便又將注意力轉回親人身邊。孩子們呢?他們早就帶著大人給的香包到鄰院給其它小朋友炫耀去了。

這就是我們這里的端午,沒有偉人,因為一個普通人的屋子里不能也不必容納偉人們崇高的精紳;沒有宗教,因為那對我們的家庭生活毫無用處;只有親情,才是于我們最平凡,最親近而又最珍貴的心靈慰藉。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九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到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jié)日端午節(jié)來了端午節(jié),我家鄉(xiāng)的孩子們便唱起這首兒歌,有的一邊唱,還一邊洗龍水澡呢!

端午節(jié)的來歷你們應該知道嗎?讓我來給你講講吧!

在戰(zhàn)國時期,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有一次,他進京辦事,看到國家非常衰敗,就投汩羅江自殺了。人們?yōu)榱思o念這個愛國詩人,就把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設成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又被稱為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主要活動是賽龍舟、包粽子。

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的遺體。

吃粽子的原因是來紀念屈原。古代,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江河中,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每逢端午節(jié),人們就會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還要用雄黃在兒童頭上畫個王字,在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jié)就是龍節(jié),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jié)日。

怎么樣,聽了我的講解,是不是對端午節(jié)更加了解了呢?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十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艾節(jié)、端五、重午、午日、夏節(jié)。下面一起隨小編來欣賞關于端午節(jié)的作文。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jié)日——端午節(jié)。這一天家家粽飄香,人人心歡暢,處處花爭艷,可最讓人怦然心動的莫過于觀賞傳統而熱烈的賽龍舟了。

晨光中邂逅夏的清涼,汾河公園里更是歌如潮、花如海、游人如織。寬廣的湖面上,微波蕩漾,遠處十幾條龍舟正蓄勢待發(fā),一場扣人心弦的龍舟大賽即將上演!

“啪”的一聲槍響,四周突然靜了下來,只隱隱聽見遠處陣陣鑼鼓聲。緊跟著,龍舟出現了,如離弦之箭破浪疾行。龍舟過來了,它們就像一條條出海的蛟龍,長長的龍體上涂滿了鱗甲形的花紋。那昂起的龍頭威武無比,那翹起的龍尾直指藍天。每條龍舟上都整齊的坐著兩排劃槳手,他們穿著一色的運動衣,拿著一式的短槳。船頭還站著一個人,身子一顛一顛地使勁擊鼓、敲鑼、吹哨。隨著“咚鏘、咚鏘”的鑼鼓聲,短槳整齊、急促地一起一落,激起了一團團雪白的浪花,龍舟就在浪花中有節(jié)奏地起伏著、飛快地前進著,真像龍騰大海啊,好看極了,壯觀極了!

笛聲鳴響,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條條龍舟競相沖過終點線,伯仲難分。頓時,水面鞭炮轟鳴、禮花綻放;岸邊鑼鼓喧天、歡聲如雷。人們揮舞著、吶喊著、雀躍著,爭相按下手里的快門,留下一幅幅龍舟競渡的壯觀美景。

激情澎湃、酣暢淋漓的賽龍舟結束了,那催人奮進的鑼鼓聲仍在我耳邊回蕩,那拼搏向上的.情景仍在我腦海閃現。它譜寫出一曲團結協作、拼搏進取的贊歌。

我喜歡祥瑞和諧的端午節(jié),我喜歡催人奮進的賽龍舟!

五年級:張慶燁

繁忙的生活,緊張的學習令人喘不過氣來。這假期的來臨,才令我們的心靈有一下小憩,重新活躍起來。

五月五,端午節(jié),賽龍舟,吃棕子。

這無疑是一個歡樂的節(jié)日,我們三五成群,頂著烈日,來到了韓江堤上,因為那里有熱鬧的賽龍舟。

在那里,民俗風氣和槳手們的激情吸引著觀眾。瞧,觀眾們歡呼聲覆蓋著全場,槳手們的吆喝聲也雄渾有力,大鼓響起,震耳發(fā)聵,他們期待著大賽的到來,讓自己能大展身手。

不知誰喝了一聲,龍舟有序地排列起來,槳手們都在沉默中醞釀力量,欲在賽季中爆發(fā)!龍舟栩栩如生,仿佛是大江中蛟龍即將決戰(zhàn),龍眼炯炯有神地巡視一切。又有人喝了一聲,鼓響了,槳動了,槳手們一聲聲有節(jié)奏的吆喝震天撼地,他們劃動手槳,汗出浹背,有序配合。時而這條獨占鰲頭,時而那條后發(fā)制人,他們你追我趕,向終點飛去。

一陣歡呼,紅龍贏了!對手相互祝福,在這歡喜的日子里,沒有掃興的氣氛。

呀,在擺脫壓力中體會鄉(xiāng)間民意,多么愜意!

初三:劉杰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甭牭竭@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jié)。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jié)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jié)要畫門符。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jié)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制品和絲線繡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征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jié)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jié)!

六年級:趙佑斌

1.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結尾

2.端午節(jié)的來歷風俗作文

3.海南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

4.小學作文端午節(jié)的風俗

5.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650字

6.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450字

7.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300字

8.中國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十一

端午的味道,有如白荷花的清香,淡而優(yōu)雅;端午的味道,有如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純潔;端午的味道,有種玫瑰花的芳香,鮮而浪漫。

不管是咿呀學語的小孩子,還是能做飯洗衣的大孩子,或是白發(fā)長須的老孩子,一提到粽子,誰不是立時感到口中被一種鮮香軟糯質感填滿的充實,誰不是感到唇齒間滑滑膩膩的。把糯米與腌制過的肉、紅棗、赤小豆、花生等食材搭配,再用散發(fā)著清香的粽葉,將其包裹,放入蒸鍋,單單看那小鍋連珠炮似的吐氣,僅僅嗅一嗅那米與肉、紅棗、赤小豆等食材交融的香氣,就足以讓人垂涎三尺了!更何況,一層層堆成小山,一口一口滿足地扯咬著極富彈性的糯米呢!放入嘴中,那一股清味在嘴中釋放,雖淡卻不失濃香。在這種美食的熏陶下,讓齒感到格外的舒爽,細細品嘗,那q彈米粒讓你的味蕾都更加美好。吃下一個個粽子,就算過了幾十分鐘,也會有一種芳香在口腔中蕩漾,讓人回味無窮,神清氣爽。

提到粽子也不得不說一說粽子的來歷啦!

相傳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當年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初五,悲憤地懷抱大石投了汨羅江。為了防止魚蝦咬食屈原的尸體,人們創(chuàng)造出了粽子,把其扔到江里,引魚蝦來食。后來,人們?yōu)榱吮硎緦η某缇春蛻涯?,每到這一天,人們便做出粽子祭奠。雖然這僅僅是個傳說,可也說明了一個節(jié)日中的食物影響之大,在一些看似常見的食物背后往往有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

端午的味道是那么的香甜,卻又是那么的'傷感。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十二

今年的端午節(jié)也就是農歷五月初五又到了!

大家都知道的.端午節(jié)可以賽龍舟、吃種子??晌医衲陞s過的不一樣。

早晨我睜開了眼睛,聞到弟弟在吵鬧的聲音。走出來一看,他們正在吃種子呢!

我迫不及待地刷完牙便抓起一個種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中午十二時,我和弟弟去洗“健康澡”。不一會我和弟弟在水中打起了“水杖”。

……。

雖然我家沒有掛艾草。但我過了一個有趣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十三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最喜歡的.就是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

這個端午節(jié),來頭可不小呢。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當時楚國的國都已經被攻破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要與楚國同生死,共存亡,便投入汩羅江自盡了,岸上的人們見了,趕緊去搶救,可是滔滔江水里,哪里還有屈原的影子啊。人們?yōu)榱瞬蛔屒I著,就往江里投飯團,但是飯團一投下去,就散開了,魚蝦一下就搶光了。后來,人們就想出辦法,把米飯放進竹筒里,再投進江里,這樣魚蝦就吃不了了。為了紀念愛國詩人,人們把屈原投江的這一天定為端午節(jié),竹筒飯也演變成現在用粽葉包成的粽子。

端午節(jié)第一個習俗就是吃粽子。粽子不但有咸的、甜的,也有各種形狀,長條形、棱錐形。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要煮上幾個小時,鍋里開始發(fā)出陣陣清香,我們這些小孩就圍在鍋邊等著了。煮熟后,我們總是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來吃,還沒撕開粽葉,我們就想咬上一口,這時總會給燙到嘴巴,但大家還是一邊吹氣一邊吃。

第二個習俗就是劃龍舟。每年到這一天,人們總早早的吃完飯,就圍到九州江岸邊。橋上真是人山人海呀!隨著一聲令下,各隊人員奮力劃起來。龍頭最關鍵,他控制著整個局面。吶喊聲,歡呼聲,響成一片,隊員們聽著指揮齊心協力地劃著。劃龍舟講究的是團結,不在乎輸贏,它使人們的心更近了。

都說五月是“毒月”,這一天自然就少不了艾草。家家戶戶門口都插著艾草,還用艾草、柚子葉熬水洗澡。據說這樣就可以辟邪,保佑平安健康。當然也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用艾草和柚子葉熬水洗澡本來就可以去除濕毒。

我愛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它的熱鬧,它所帶來的歡樂,讓我回味不已。我仿佛聽見劃龍舟時人們那爽朗的笑聲,聞到了艾葉草的清香,看到了粽葉里面那團胖乎乎的糯米團。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十四

塞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jié)目。

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qū)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彩,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jié)”,以慶祝插秧勝利跟預祝五谷豐登。云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jié)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qū),每年端節(jié)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后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并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xiāng)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jié)。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zhèn)鹘y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褒堫^”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后,主祭人宣讀祭文,并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后,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跟聯歡活動的多達60余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后,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jié)。賽龍舟將盛傳于世。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十五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币约傲硪环N“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fā)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jié)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并蒂等形狀的,象征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雞趕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jié)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夸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掛艾草。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jié)”,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fā),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貼艾葉于其上。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交互轉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得注意。寶山縣有諺語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惫艜r,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于是,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

其他地方端午節(jié)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jié)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后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于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懸鐘馗像。

鐘馗捉鬼,是端午節(jié)習俗。在江淮地區(qū),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zhèn)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fā),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鐘馗,即武舉不第,愿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瘧疾痊愈,于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鐘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xù)命縷,一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jié)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里。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飲蒲酒、雄黃酒、朱砂酒。

飲蒲酒、雄黃、朱砂酒,以酒灑噴?!肚G楚歲時記》:“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肉穗花序。根莖可做香料,也可入藥或鏤或屑,以冷酒?!逼丫莆斗枷?,有爽口之感,后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朱砂等。此俗流傳較廣。至今,如廣西賓陽,逢端午時便有一包包的藥料出售,包括雄黃、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葉等,人們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灑墻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另外有的地區(qū)還用雄黃酒抹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用虎辟邪。這些活動,從衛(wèi)生角度來看,還是有科學道理的。雄黃加水和酒灑于室內可消毒殺菌,飲蒲灑也頗有益。

賽龍舟。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jié)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jié)最重要的節(jié)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qū)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jié)目。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qū)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彩,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jié)”,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谷豐登。云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jié)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qū),每年端節(jié)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jié)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草蘆葦葉,某些地區(qū)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統稱糯米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有的家長還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1、福建。

福建各地的端午習俗主要有煮粽水洗身、熏黃煙、送魚、唆啰嗹舞蹈、賽龍舟、拴五色絲線、蘭草水洗浴、采草藥作為午時茶、祭祖、水上捉鴨子,吃桃子、吃粽子、吃煎堆、吃碗太平燕等等。福州端午舊俗,媳婦于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藥王曬藥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于水濱,稱為競渡。仙游縣端午競渡后,獻紙于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jié)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彩線,系于釵上。幼女則懸之于背,稱為“竇娘”。

2、江蘇。

江蘇的端午習俗除了劃龍舟外,節(jié)日飲食有粽子、雄黃酒、五黃宴,節(jié)日裝飾則有五毒圖、菖蒲艾葉、鐘馗像、纏臂的彩線,掛絲線粽、穿五毒衣、戴香包等。而在江南地區(qū),還有獨特的驅毒避邪習俗——消赤口白舌;懸鐘馗、關帝畫像于堂上,像前供瓶,內插菖蒲、艾葉,門戶左右亦插放根部包有紅紙之菖蒲艾葉;用紅紙書寫下述詞句張貼于門外,均系去除邪氣之意。儀征縣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

3、廣東。

廣東過端午節(jié)歷史悠久,端午節(jié)在廣東自古就是熱鬧隆重、喜慶的節(jié)日。廣東端午節(jié)習俗甚多,主要有扒龍船、食粽、插艾草、龍點睛、拜神祭祖、祈福消災、打午時水、插艾草、睇龍船、龍船飯、聚午宴、放紙鳶、洗草藥水、浸龍舟水等等。廣東人過端午節(jié)很有節(jié)味,節(jié)俗內容豐富。南方江河水網縱橫,水上競技活動歷史悠久。

4、海南。

海南每逢端午,除了包粽子、吃粽子外,還有著洗龍舟水、賽龍舟、祛五毒、祭祀祖先等傳統習俗?!堆轮葜尽分芯陀涊d到,“五月端午,保平里有賽龍船之舉。為角粽,祀祖先,以相饋遺。又采蘆花、香草、菖艾,浸水供神,浴體?;蛘郯瑧议T,以辟疫。是日,士女皆出港門觀競渡。兒童放各種紙鳶,角高下。樂羅沖育黎伏三里聚眾千百,互相斗毆,謂之打風箏架,雖官府不能禁?!笨梢?,在歷史上古崖州一帶的人們在端午節(jié)前后有著極為豐富的慶?;顒?。

5、廣西。

廣西端午民俗活動主要有舞龍、舞獅、腰鼓等民俗文藝表演。廣西南部地區(qū),比如寧明、崇左、龍州等地,過端午節(jié)都要包涼棕,叫做“灰水粽”。包粽子前先到山上砍回一些諸如苦楝樹等樹木的枝葉,在陽光下曬到半干時就堆放到平地里燒,然后把得到的灰放到一個竹制容器里用清水沖濾。最后用過濾得到的棕黃色的水來浸泡準備好的糯米。經過浸泡后的糯米會在原來的香氣中透出一股草木灰特有的清香,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多呈淡黃色或者棕黃色。

6、浙江。

端午是浙江人民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文化與習俗多樣的一個特別的節(jié)日。從一般意義上來說,祭祖、競龍舟、吃粽子、祭龍頭、點龍睛、披紅、懸菖蒲艾葉、拴五色絲、飲雄黃酒、吃五黃、佩香包、采百草等是比較普遍的習俗。除此之外,金華的武義、衢州等地,則有端午吃大蒜的習俗。金華一帶的端午,直到今還有出嫁的女兒給父母“擔端午”的習俗,女兒準備一擔粽子,粽子每五個為一小扎,兩個小扎結為一束作為禮物送給父母,同時,還有送豬肉等附帶禮品的。各地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jié)上的差異。寧波的“端午擔”主要是魚肉鵝酒等,以幢籃盛之,少則四色,多則十二色;親戚也互相饋送,叫“送節(jié)”。

7、江西。

江西過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制作豆娘(一種頭飾)、編織五彩繩、佩戴香包、畫額、佩戴五彩繩、賽龍舟等習俗。江西建昌府午節(jié)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8、安徽。

安徽的端午風俗,主要有踏百草、回娘家、龍舟競渡、城里粽、農家粑、插蒲掛艾、飲雄黃酒、掛香包、佩五彩絲粽、斗百草等等。斗百草習俗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比試草名,互相以路邊草名對答。一種是比試草的韌度,以強韌為勝。端午節(jié)這天,城里人一般吃粽子,而鄉(xiāng)間人吃“大葉粑”。

9、湖南。

湖南汨羅江畔的端午節(jié)習俗,主要有辦家宴、吃粽子、插艾掛菖、喝雄黃酒、賽龍舟、觀龍舟、回娘家、辭端午等,還包括唱贊詞、龍舟下水、龍頭上紅、朝廟等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祭屈原等習俗。湖南岳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湖南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于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

10、云南。

云南端午習俗有迎神、奠幣、初獻、亞獻、飲福受胙、望燎(送神)等等,亦有穿著漢服,誦讀詩歌、表演越劇、射禮表演等節(jié)目。云南普洱當地人過端午不吃粽子,而是吃藥根。

11、四川。

端午節(jié)食俗,四川人大多吃粽子、鹽蛋、莧菜。四川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游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李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于城東南角城樓,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_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fā)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12、貴州。

“游百病”是盛行于貴州地區(qū)的端午習俗。男女老幼往往在端午節(jié)穿上新衣,到野外游玩;在中午一時左右,路上山上或樹下擠滿了手抱花草的人群;晚上回家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稱為“游百病”及“洗百病”。老年人認為,端午節(jié)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頭就不會獲得吉利。

13、湖北。

湖北的傳統習俗有貼端午對聯、門口掛艾葉菖蒲,還有包粽子、煮鹽蛋、泡雄黃酒等。湖北秭歸是屈原故里,端午習俗的形式獨特,許多傳統習俗,都與祭屈原有關。秭歸每年有三個“端午”:農歷五月初五是“頭端午”,五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

14、山東。

山東各地端午風俗:采藥、五彩線、剪紙、拉露。端午節(jié)之日,山東所有地區(qū)普遍在門口插艾蒿,膠東部分地區(qū)還加插桃枝。山東鄒平縣過端午,每人早起均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市過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jié)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里。臨清縣過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jié)早晨用露水洗臉。

15、甘肅。

在甘肅,端午時節(jié)會采摘新鮮的玫瑰用蜂蜜腌漬并食用,有的地方還會蒸面扇子。面扇子是用發(fā)面整治的扇形面食,一共五層,中間會撒上胡椒粉,據說這是由端午時節(jié)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漬為飴。鎮(zhèn)原縣過端午節(jié)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jié)”。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16、山西。

飲雄黃酒,也是山西民間端午節(jié)的重要習俗。其來歷與吃粽子有相似之處,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節(jié)日期間,成年人除飲雄黃酒外,還要在七竅之處涂抹一點;小孩子不飲酒,做母親的則要用筷子蘸酒,點在孩子的耳、鼻等處,歷代相傳。山西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于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晉南地區(qū)則要將一些粽子用五色線捆繞。其用意都在辟邪。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17、陜西。

陜西過端午節(jié)一般從農歷四月底開始,一直持續(xù)到五月五日。主要活動是掛五彩縷、香荷包,懸掛艾草,吃雞蛋、粽子、油糕、麻花、面等,但是沒有賽龍舟之類。舊時陜西興安州過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zhèn)病”。

18、河北。

在河北的有些地方,端午期間是忌打井水的,民間傳是為了避井毒。并且在端午時期還要吃用五種毒蟲作為花飾的“五毒餅”用來避五毒。市井小販也于端午節(jié)兜售櫻桃、桑葚,據說端午節(jié)吃了櫻桃、桑葚,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于端午節(jié)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19、河南。

河南,過端午節(jié)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煮粽子的鍋里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

20、東北。

東北過端午,清早折一些樹枝或買些艾草回來,系上各種顏色的葫蘆掛在門沿和窗戶上。有的人家還會扎一些小小的笤秫,和葫蘆掛在一起有掃除百病的含義。采回來的艾草(蒿子)放在水里用來洗臉。小孩子的手腳腕上帶“五彩線”,是用紅黃藍綠黑白等顏色的細線擰在一起的。脖子上帶著香包,花花綠綠各色式樣的都有。除了吃粽子之外,還要吃茶葉蛋。

21、香港。

香港過端午節(jié)有吃粽子、賽龍舟這些傳統風俗,此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比如“立蛋”與“龍舟水”里游泳等。

22、臺灣。

臺灣和大陸一樣,端午節(jié)最有氣氛、最為熱鬧的是劃龍舟。臺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節(jié)這天都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臺灣端午有“浴苦草”之俗,用苦草、菖蒲、艾蕊等燒水給孩子洗澡,以祛除百病;臺灣的端午習俗有打“午時水”風俗,午時水指的就是端午節(jié)中午打上的井水,據說午時水用來泡茶釀酒特別香醇,生飲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

端午節(jié)掛香囊的不同講究。

1、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并蒂等形狀的,象征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

2、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囊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玲瓏奪目。

3、青年人戴香囊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囊,趕有節(jié)前送給自己的情郎。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十六

端午節(jié)就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jié)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瑞陽節(jié)、重五節(jié)。據說端午節(jié)的由來和屈原有關。

屈原就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深受信任,但就是遭到了小人的的陷害,此時被楚懷王趕出都城,流放到異地他鄉(xiāng)。之后,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痛不已,在農歷的五月五日,抱起石頭,跳進了汨羅江。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悲痛欲絕。紛紛來到汨羅江邊打撈屈原的尸體。漁夫們劃著船在江上來回尋找,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就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效仿。一位老醫(yī)師還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期望蛟龍水獸喝了以后暈倒,就不會去傷害屈原的身體。之后人們怕蛟龍把飯團吃掉,就用楝樹葉包上飯,此時外面纏上彩線,變成粽子丟進江里。

從此,每年的5月5日,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十七

南昌自古就是水都,贛江、撫河水系發(fā)達,在舊時,每年的端午節(jié)當日,都要舉辦大型龍舟比賽。當日,萬人匯聚在南昌南郊的施家窯附近(現在象湖的位置),舉行聲勢浩大的龍舟奪標賽。施家窯附近地處贛江與撫河匯合處,河面遼闊,浩瀚無垠。岸上曠地高寬,可容萬余人俯覽全景。老南昌口中至今還有“到施家窯看龍船去”的口頭禪。

參賽的龍船是由附近各村組織,預先商定好各龍舟分別漆成不同的顏色,龍頭龍尾皆用木雕刻成,并涂上彩漆。比賽前,組織者會焚香祭江,各船也殺雄雞,將雞血灑在龍頭上。彩炮一響,龍舟齊發(fā),鑼鼓喧天,劃手們奮臂飛漿,追波劈浪,起落一致,蔚為壯觀。岸上的觀眾齊聲吶喊助陣,群情起伏,熱鬧非凡。

鐵“龍標”,最后,以龍舟的速度和取得鐵“龍標”的綜合成績,來決定名次。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十八

我的生日來臨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就來臨了,我和姐姐來到大海旁邊。柔軟的沙灘,清亮的海水,一切都使我想立刻投入它們的懷抱。我迫不及待地換好游泳衣,躺在柔軟的沙灘上。沙子都調皮地撓我癢癢。我舒適地享受著沙子浴和日光浴,看著遠處嬉戲著的人們,我忍不住想加入他們的隊伍。

我慢慢地往下走,浪頭也越打越高。每次浪花打在我身上,我都有種要飄起來的感覺。來到岸上,我捧起柔軟的沙子,沙子隨著手指的縫隙往下漏,隱隱約約還能看見一些破碎的貝殼。

我把腳伸進沙子里,里面好涼,涼得刺骨。把腳伸出來,只見腳上沾滿了濕漉漉的沙子。沙子可真調皮呀。一會兒撓我癢癢,一會兒還粘在身上不肯下來,讓我忍不住喜歡上了它們。

夕陽西下,我再一次直面大海,再一次看見一個接一個的浪花,一切都令我依依不舍,留連忘返。大海好似一張畫,一張會動的美景圖,美得讓你留戀。正當我驚嘆這大海的雄偉時,它有慢慢地恢復了原來的平靜,只給我留下了莫名的驚愕與喜悅。

再見了,蔚藍的大海,遼闊的天空。

再見了,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十九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jié)。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佳節(jié)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jié)要畫門符。端午佳節(jié)這天,人們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佳節(jié)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制品和絲線繡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征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佳節(jié)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佳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佳節(jié)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jié)!

端午節(jié)的風俗,作文篇二十

在我的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最興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個清晨,霧還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朧的。而符里的人們已經開始忙活了,每一戶人家都抬出一個差不多一個大人身高的大鐵鍋,而我們這些小孩子,望著這么個大鐵鍋,都張大著嘴,發(fā)出“哇”的一聲,而過了幾年這樣的端午節(jié),我們也就不驚奇了。

大人們在屋里忙里忙外的,廚房的灶放著幾個大圓盆,里面都是一些紅豆和糯米之類的。開始包裹蒸粽了,大人們把些冬也先洗得干干凈凈,然后把紅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間再放一塊甘香可口的豬肉,表面再鋪多一層糯米就已經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包扎這些可愛的金字塔壯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么在煮的時候,裹蒸粽就會散掉,走失了里面的精華,那就不好吃了,大人們拿出一條草繩,緊緊地捆綁著裹蒸粽,在最后,也要再緊緊地打上一個死結。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接下來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著一桶桶的水,往剛剛的大鐵鍋倒,而我們這些小孩,也都來幫忙,提著小一點的桶,很快,大鐵鍋就已經裝了一半水了,開始往里面剛裹蒸粽,每個人都從屋里拿出一張小木凳,在大鐵鍋面前,這一刻,是最為溫馨的,這一蒸,即使十多小時,而且不時要往鍋里倒水,以免干水,大家在鐵鍋前有說有笑的,火光中滿是大家歡樂的笑聲,等待著這些裹蒸粽的我們,或許享受的即使這一刻,這一個過程,而不時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開大鐵鍋的蓋,那種香味真是無法言語,從村頭飄到村尾,整條村都充滿了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美味是外面買來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經好幾年沒回家過端午節(jié)了,真懷念??!真想再過一次。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