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2023-11-20 00:42:58
- 小編:ZTFB
- 文件格式 DOC


人生的意義不僅在于追求成功,更在于怎樣過好每一天。總結過程中要注重團隊合作,不斷溝通與交流?,F(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閱讀一些經(jīng)典的總結范文,思考它們背后的深層次思考。
日語的諺語故事篇一
天神宙斯與天后赫拉結婚時,古老的地神該亞送給他們一株金蘋果樹。宙斯把金蘋果作為最高獎賞。
有一天,他想到下界的人類,便召集眾神開會,討論應該把金蘋果獎給哪個行業(yè)的人。
海神說:應該獎給那些勤勞的船夫,他們出沒波濤,溝通水陸。
戰(zhàn)神說:應該獎給那些勇敢的軍人,他們出生入死,不惜犧牲。
火神說:應該獎給那些靈巧的工匠,他們制造器械,造福人類。
繆斯說:應該獎給那些天才的藝術家,他們溝通心靈,美化生活。
宙斯說:是誰哺育了這些勤勞、勇敢、靈巧、天才的人們呢。
他把金蘋果獎給了教師。
日語的諺語故事篇二
開始是請乙管理家務。當甲官任巡撫時,又請乙協(xié)理公務,由于以對乙格外放心。
甲諸事都不提防。當自己的全部家產(chǎn)都被乙侵吞時,甲發(fā)現(xiàn)乙是一個卑鄙的小人,考慮到自己有把柄被乙捏住,甲還不敢聲張,郁悶難申的`甲為了發(fā)泄心中的怒氣,萬般無奈的來到城隍廟,告了乙一狀。
晚上,甲夢見城隍問自己為什么如此信任乙,甲思索半天,回答說。:“因為他事事都能如我意?!背勤蛘f:“這種人最可怕,你不怕他而喜歡他?他不騙你又能騙誰呢?”
日語的諺語故事篇三
一手難遮兩耳風,一腳難登兩船。
一手捉不住兩條魚,一眼看不清兩行書。
一人傳虛,百人傳實。
一樣事,百樣做。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邊。
一羽示風向,一草示水流。
一筆畫不成龍,一鍬挖不出井。
一分價錢一分貨,十分價錢買不錯。
十個錢要花,一個錢要省。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看從小,馬看踢蹄。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龍無云不行,魚無水不生。
龍眼識珠,鳳眼識寶,牛眼識草。
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
出門看天色,炒菜看火色。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瓜無滾圓,人無十全。
寧失一事,不失一時。
對強盜只能用刀子,對惡狗只能用棍子。
有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
有一興必有一敗,有一利必有一弊。
有話說在明處,有藥敷在痛處。
有果必有因,有利必有害。
有上坡必有下坡,有進路必有出路。
吃飯先嘗一嘗,做事先想一想。
吃菜吃心,聽話聽音。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剛則易折,柔則常存。
會說的惹人笑,不會說的惹人跳。
會怪怪自己,不會怪怪別人。
會跳的先縮腳,會撞的先縮脖。
全是生姜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一個不敵兩人計,三人合唱二臺戲。
一人一雙手,做事沒幫手,十人十雙手,拖著泰山走。
一個巴掌拍不響,一人難唱獨板腔。
一個巧皮匠,沒有好鞋樣;兩個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先釘樁子后系驢,先撒窩子后釣魚。
多下及時雨,少放馬后炮。
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墻。
行船趁順風,打鐵趁火紅。
人無笑臉休開店,會打圓場自落臺。
人美不在貌,美在心意好。
人講禮義為先,樹講花果為原。
大欺小,不公道;大幫小,呱呱叫。
小心不怕多,有禮不在遲。
小的不哄,老的不欺。
不怕衣服有補釘,只怕心靈有污點。
見人不施禮,枉跑四十里;見人施一禮,少走十里地。
打怕的人是假的,敬怕的人是真的。
打人不打臉,吃飯不奪碗。
叫人不蝕本,舌頭打個滾。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
讓路不是癡漢,躲路不是呆人。
當著矮人,別說矮話。
爭著不夠吃,讓著吃不了。
行路能開口,天下隨便走。
好飯不怕晚,好話不嫌慢。
買賣不成仁義在。
你敬人一尺,人敬您一丈。
你對人無情,人對你薄意。
冷天莫遮火,熱天莫遮風。
君子動口,小人動手。
君子爭禮,小人爭嘴。
忍一句,息一怒;饒一著,贏一步。
若要好,大讓小。
事怕合計,人怕客氣。
和人路路通,惹人頭碰痛。
美言美語受人敬,惡言惡語傷人心。
說歸說,笑歸笑,動手動腳沒家教。
逢著瞎子不談光,逢著癩子不談瘡。
病好不謝醫(yī),下次無人醫(yī)。
愛徒如愛子,尊師如尊父。
敬老得老,敬禾得寶。
日語的諺語故事篇四
2、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3、不分青紅皂白。
4、不見真佛不燒香。
5、吃了豹子膽。
6、船家的孩子會浮水。
7、不知哪塊云彩下雨。
8、不可同日而語。
9、拔根汗毛比腰粗。
10、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11、不進山門不受戒。
12、丑話說在前頭。
13、操心不見老。
14、吃著碗里的,望著鍋里的。
15、矮子面前不說短話。
16、吃飽了撐的。
17、出水才見兩腿泥。
18、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19、蒼蠅不叮沒縫的蛋。
20、八字沒一撇。
21、不養(yǎng)兒不知父母恩。
22、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
23、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
24、拆東墻,補西墻。
25、吃別人嚼過的饃不香。
26、不吃黃連,不知啥叫苦。
27、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28、不管三七二十一。
29、秤桿離不開秤鉈。
30、不知道哪頭炕熱。
31、吃錯了耗子藥。
32、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33、不知天高地厚。
3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5、不是魚死,就是網(wǎng)破。
36、吃人家飯,受人家管。
37、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38、穿新鞋走老路。
39、不打無準備之仗。
40、半斤對八兩。
41、吃了迷混藥()。
42、不怕慢,就怕站。
43、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
44、不打無把握之仗。
45、別人牽驢你拔橛子。
46、吃啞巴虧。
47、不食人間煙火。
48、比死人多口氣。
49、不在話下。
50、不夠塞牙縫的。
51、不是省油的燈。
52、成者王侯敗者賊。
53、不經(jīng)一事,不長一智。
54、按下葫蘆起來瓢。
55、不見兔子不撒鷹。
56、“小二”管“大王”
57、不到黃河心不死。
58、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59、秤有頭高頭低。
60、不吃羊肉惹身臊。
61、不死也扒成皮。
62、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63、船到橋頭自然直。
64、比登天還難。
65、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66、笨鳥兒先飛。
67、出頭的櫞子先爛。
68、不怕賊偷,就怕賊惦心。
69、不看僧面看佛面。
70、常說口里順,常做手不笨。
71、吹胡子瞪眼。
72、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73、不打不相識。
74、吃軟不吃硬。
75、挨著勤的'沒懶的。
76、吃人不吐骨頭。
77、出多少汗,吃多少飯。
78、不拉屎占茅坑。
79、白披一張人皮。
80、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81、穿一條褲子。
82、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83、被人賣了還幫著數(shù)錢。
84、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85、長嘆不如慢磨。
86、吃了槍藥了。
87、秤鉈雖小壓千斤。
88、吃不了兜著走。
89、兵敗如山倒。
90、不吃饅頭爭(蒸)口汽。
91、病急亂投醫(yī)。
92、吃人飯,拉狗屎。
93、長添燈草滿添油。
94、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
95、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96、不是冤家不聚頭。
97、丑媳婦早晚也得見公婆。
98、不撞南墻不回頭。
99、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100、不見棺材不落淚。
101、窗戶紙一點就破。
102、吃力不討好。
103、半路上出家。
104、背著抱著一般沉。
105、八抬大轎請不去。
106、常罵不驚,常打不怕。
107、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108、不費吹灰之力。
109、飽漢不知餓漢饑。
110、鼻子氣歪了。
111、出家人不說在家話。
日語的諺語故事篇五
宋朝的時候,有個叫陳州的地方,這里連著三年都沒有下過雨了,地里的莊稼都枯死了,老百姓沒有糧食吃,到處流浪乞討.朝廷知道后,便派劉衙內的兒子劉得中和女婿楊金吾到陳州發(fā)放糧食,救濟災民.臨走時.劉衙內悄悄地對他們倆個說:“你們兩個去陳州發(fā)放糧食救災,這可是個發(fā)財?shù)暮脵C會呀!你們到那里這后,就把米價抬高,由五兩一石改成十兩一石,然后再往米里面和一些泥土和糠秕,這樣我們就可以借這個機會大賺一筆啦!”兩人聽了,會意地點點頭,然后便離去了.到了陳州后,劉得中和楊金吾兩人便按父親說的那樣,把米價改成了十兩一石,往米里面摻了很多土和糠秕,還在稱上面做了手腳,短斤少兩.老百姓看到買來的米不僅價格高不夠斤數(shù),而且里面還有很多泥土和糠秕,心里非常氣憤,于是便聯(lián)合起來,到官府那里告狀,誰知這件事情傳到了包拯的耳朵里,包拯是當時有名的鐵面無私,公正執(zhí)法的官員,他知道后,親自到陳州了解情況,調查清楚之后,便馬上把劉得中、楊金吾抓了起來,按照法律判處了死刑.
凡事學大丈。
孟母三遷。
孟子三歲喪父,由其母親撫養(yǎng)成人。小時候住山東鄒縣城北二十五里的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遠有一片墓地,出殯的人群常從孟子家門口經(jīng)過,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殯的人,孟母看見了,認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國北部的`廟戶營。可是這裏街上相當繁華,東部住一個殺豬屠戶,孟子就學屠戶的樣子,整天嬉戲。孟母感到這裏也不宜培養(yǎng)孩子,便又移居於「學宮之院」,即縣城南門外子思書院旁。從此,孟子被瑯瑯的讀書聲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進了這所學宮讀書,他勤奮讀書,終成大儒。
嫦娥的故事。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xiàn),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jīng)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jù)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風叩橄欖。
乘風叩橄欖“乘風叩橄欖”,是流傳于潮汕各地的俗語,也是潮汕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實事。作為俗語,它嘲弄那些乘機撈一把的不良現(xiàn)象或趁火打劫的不法行為。作為史實,它曾發(fā)生于盛產(chǎn)橄欖的地方?!俺孙L”的“風”,指的是臺風?!斑甸蠙臁眲t是偷盜的行為。橄欖,是潮汕的土特產(chǎn)。潮汕橄欖品種繁多,馳名海內外的名優(yōu)橄欖,有潮澄饒交界一帶的烏種橄欖、潮陽金玉蘆塘的三棱橄欖和揭西鳳湖橄欖等經(jīng)典諺語故事大全經(jīng)典諺語故事大全。由于橄欖用途廣,價值高,歷來果農(nóng)喜歡種植它,“鼠賊仔”也蓄意偷竊它。澄海隆都南溪村有民謠:“南溪阿媽多,無好仔弟擔阿媽去賣?!遍蠙炫c“阿媽”音近似,“阿媽”即橄欖。而擔阿媽去賣的仔弟,自然不是好仔弟。“無好仔弟”指的處那些愉“叩橄欖”的“鼠賊仔”。當?shù)厝苏f,收獲橄欖從來都是摘取,不是“叩”?!八?,橄欖摘落甕。”這農(nóng)諺指明兩點:一說收獲橄欖季節(jié)是霜降;二說收獲橄欖的方法是摘。摘取橄欖還要有相當?shù)募夹g。一般是用1條竹藤制成的軟性長梯,每梯格約1米,最長的梯有18格,即18米。操作人把梯倚于樹冠邊,順梯爬上去后,用腳夾住梯格,手抓樹枝,采摘橄欖,放進身后勾籃。摘取時最怕有風,更怕大風,因風吹樹枝搖,操作人有危險,同時風吹樹搖橄欖掉,掉下來的橄欖易損傷,不能久藏。只有“鼠賊仔”才“乘風叩橄欖”。因為臺風到來,果園無人摘橄欖,“鼠賊仔”就乘此機會,用竹竿或石頭偷“叩”橄欖。這樣,風刮加偷“叩”,橄欖落滿地,“鼠賊仔”偷走一部分,還剩下很多,風后園主巡查也弄不清是被風吹落,還是被人偷叩?!笆筚\仔”自以為這是其得意之作。但時日久長,終被發(fā)覺。這“乘風叩橄欖”就成了廣為流傳的俗語。如今,人們對于那些層層加碼的亂收費等不正之風,也比如為“乘風叩橄欖”。
斫斷手指頭。
潮汕人比喻某些人做錯了事之后決心改正,痛改前非或指某個人下定了決心,總是用“斫斷頭指頭”這個俗語。
唐朝玄宗年間,發(fā)生了歷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當時的名將張巡守睢陽城,浴血奮戰(zhàn)。但寡不敵眾,只好派手下大將南霽云向其它城守將討救兵。南霽云帶了三十名騎兵,奉命突圍到附近的臨淮關搬救兵。敵軍數(shù)萬人發(fā)現(xiàn)南霽云等的蹤跡,就四面攔截,不放他過去。南霽云左右馳射,人馬所到之處,好象閃電一樣,倏爾明滅,使得敵軍神搖目眩,不知所措。南霽云突圍成功,到達淮陽時只損失兩名部下,唐朝的將軍們都妒忌張巡的威名,坐視其敗,不愿伸出援手。臨淮的守將賀蘭進明,尤其如此。南霽云苦口請兵,賀蘭進明只是不答應。南霽云悲憤之至,在宴會中撥出佩劍,砍斷一只手指,鮮血淋漓地斥責賀蘭進明自私,座中人不禁為之淚下。
睢陽城破,張巡、南霽云等被俘不屈,以身殉國。
潮陽及澄海都建有雙忠公祠,以紀念張巡和許遠。而南霽云“斫斷手指頭”的這個典故,也隨之流傳。但其語義已有所演變。
日語的諺語故事篇六
儀式結束后,他拿出一壺酒賞給手下的幾個人。大家商量說:“我們都來畫蛇,誰先畫好誰就喝這壺酒。”其中有一個人先畫好了。但他看到同伴還沒有畫完,就又給蛇添上了腳。這時,另一個人也畫好了,奪過酒壺吧酒喝了,并且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么能給它添上腳呢?”
日語的諺語故事篇七
孟子三歲喪父,由其母親撫養(yǎng)成人。小時候住山東鄒縣城北二十五里的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遠有一片墓地,出殯的`人群常從孟子家門口經(jīng)過,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殯的人,孟母看見了,認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國北部的廟戶營。可是這裏街上相當繁華,東部住一個殺豬屠戶,孟子就學屠戶的樣子,整天嬉戲。孟母感到這裏也不宜培養(yǎng)孩子,便又移居於「學宮之院」,即縣城南門外子思書院旁。從此,孟子被瑯瑯的讀書聲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進了這所學宮讀書,他勤奮讀書,終成大儒。
日語的諺語故事篇八
父母留下的,總有一天會吃完。松鼠說,我還得靠自己貯備食糧,不敢有半點兒偷懶。
松雞格格發(fā)笑,笑松鼠有福不會享,說自己的生活過得瀟灑又自在。松雞在吃食方面從來都是挑挑揀揀的,非常講究,再好的果子,它也是這兒叮幾口,那里啄幾下,就丟在一邊不再理會;許多果實被它糟蹋了。松雞不但不心疼,還得意地宣稱:這是我的福分;松鼠那窮命,甭想沾邊兒。
不久,下了幾場暴雨,樹林里的野果被沖洗一空,很難尋到充饑的食物。
這天黃昏,松鼠冒雨采蘑菇歸來,見自己樹洞貯藏室外,吊著一只鳥兒。趕近一瞧,竟是松雞!
原來,松雞肚餓難挨,趁松鼠不在家,便把腦袋伸進洞里偷吃,一時啄得太猛,嘴里叼的食物太多,吞不下喉嚨,頭又抽不出來,便活活卡死在小洞口了。
日語的諺語故事篇九
話說有一天,諸葛亮到東吳作客,為孫權設計了一尊報恩寺塔。其實,這是諸葛亮先生要掂掂東吳的份量,看看東吳有沒有能人造塔。那寶塔要求可高啦,單是頂上的銅葫蘆,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孫權被難住了,急得面黃肌瘦。后來尋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銅葫蘆模型的人,便在城門上貼起招賢榜。時隔一月,仍然沒有一點兒下文。諸葛亮每天在招賢榜下踱方步,高興得直搖鵝毛扇子。那城門口有三個擺攤子的皮匠,他們面目丑陋,又目不識丁,大家都稱他們是丑皮匠。他們聽說諸葛亮在尋東吳人的開心,心里不服氣,便湊在一起商議。他們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終于用剪鞋樣的辦法,剪出個葫蘆的樣子。然后,再用牛皮開料,硬是一錐子、一錐子地縫成一個大葫蘆的模型。在澆銅水時,先將皮葫蘆埋在砂里。這一著,果然一舉成功。諸葛亮得到銅葫蘆澆好的消息,立即向孫權告辭,從此再也不敢小看東吳了?!叭齻€丑皮匠,勝過諸葛亮”的故事,就這樣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諺浯。
日語的諺語故事篇十
寧波諺語。喻賣力干活,但得不到贊賞。寧波的男子名字中多“旺”,凡名字中有“旺”者,小名就被叫作“阿旺”。傳統(tǒng)的寧波習俗中,保持著“男主外,女主內”的習慣,即男子不做家務。炒年糕須用慢火,心急而又不善于家務的男子不懂炒年糕的竅門,會以旺火炒年糕,年糕肯定會炒焦。他出了力氣不但得不到表揚,還會遭到妻子的臭罵。由于“火旺”和“阿旺”諧音,于是原“火旺炒年糕”就講作“阿旺炒年糕”。
2、頭懸梁錐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jīng)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fā)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fā),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xù)讀書學習。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丶液螅胰藢λ埠芾涞?,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fā)奮讀書。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3、瞎子打燈籠。
一個盲人到親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親戚好心為他點了個燈籠,說:“天晚了,路黑,你打個燈籠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說:“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還給我打個燈籠照路,不是嘲笑我嗎?”他的`親戚說:“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錯誤了。你在路上走,許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著燈籠,別人可以看到你,就不會把你撞到了。”盲人一想,對呀!局限思考是從自己的角度思考,整體思考是你把自己放到整個環(huán)境中去考慮。系統(tǒng)地思考問題,就會發(fā)現(xiàn),你的行為會對別人產(chǎn)生互動。
4、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指有志之士報仇雪恨不必性急,等待時機再動手。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記載,秦王三十六年,范雎被人陷害,魏齊疑他謀反,將他打的半死。于是范雎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游說秦王。受大用。秦王四十六年,范雎殺掉齊魏。
5、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山上有座小廟,廟里有個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經(jīng),夜里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wěn)自在。不久,來了個高個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這樣總算還有水喝。后來,又來了個胖和尚。從此誰也不挑水,大家各念各的經(jīng),各敲各的木魚。夜里老鼠出來偷東西,打翻燭臺,燃起大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從此三個和尚齊心協(xié)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6、說曹操曹操就到。
漢獻帝在李催與郭汜火拼時曾一度脫離險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繼續(xù)追拿漢獻帝,有人獻計推薦曹操,說他平剿青州黃巾軍有功、可以救駕,然而信使未出時聯(lián)軍以殺到,眼看走投無路之際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軍“保駕”成功,后將李郭聯(lián)軍擊潰,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說曹操,曹操到”之說。
7、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話說有一天,諸葛亮到東吳作客,為孫權設計了一尊報恩寺塔。其實,這是諸葛亮先生要掂掂東吳的份量,看看東吳有沒有能人造塔。那寶塔要求可高啦,單是頂上的銅葫蘆,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孫權被難住了,急得面黃肌瘦。后來尋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銅葫蘆模型的人,便在城門上貼起招賢榜。時隔一月,仍然沒有一點兒下文。諸葛亮每天在招賢榜下踱方步,高興得直搖鵝毛扇子。那城門口有三個擺攤子的皮匠,他們面目丑陋,又目不識丁,大家都稱他們是丑皮匠。他們聽說諸葛亮在尋東吳人的開心,心里不服氣,便湊在一起商議。他們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終于用剪鞋樣的辦法,剪出個葫蘆的樣子。然后,再用牛皮開料,硬是一錐子、一錐子地縫成一個大葫蘆的模型。在澆銅水時,先將皮葫蘆埋在砂里。這一著,果然一舉成功。諸葛亮得到銅葫蘆澆好的消息,立即向孫權告辭,從此再也不敢小看東吳了?!叭齻€丑皮匠,勝過諸葛亮”的故事,就這樣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諺浯。
8、此地無銀三百兩。
古時候,有個叫張三的人,他費了好大的勁兒,才積攢三百兩銀子,心里很高興。但他總是怕別人偷去,就找了一只箱子,把三百兩銀子釘在箱中,然后埋在屋后地下??墒撬€是不放心,怕別人到這兒來挖,于是就想了一個“巧妙”的半法,在紙張上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字,貼在墻角邊,這才放心地走了。誰知道他的舉動,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半夜,王二把三百兩銀子全偷走了。為了不讓張三知道,他在一張紙上寫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貼在墻上。張三第二天早上起來,到屋后去看銀子,銀子不見了,一見紙條,才恍然大悟。
9、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山上有座小廟,廟里有個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經(jīng),夜里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wěn)自在。不久,來了個高個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這樣總算還有水喝。后來,又來了個胖和尚。從此誰也不挑水,大家各念各的經(jīng),各敲各的木魚。夜里老鼠出來偷東西,打翻燭臺,燃起大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從此三個和尚齊心協(xié)力,水自然就更多了。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這是一段寓言,其寓意是:辦一件事,如果沒制度作保證,責任不落實,人多反而辦不成事.三個和尚為什么沒水喝?因為三個和尚屬同一種心態(tài),同一種思想境界,都不想出力,想依賴別人,在取水的問題上互相推諉.結果誰也不去取水,以致大家都沒水喝。
10、玉不琢不成器。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東西,它有固有的好本質,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會因為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改變。從前楚國有個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塊還沒有琢磨過的玉石,于是他便把這玉石呈現(xiàn)給當時的楚厲王。沒想到,宮里的玉匠竟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一生氣,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厲王死后,武王繼位,卞和又將這玉石獻給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運。卞和失望的抱著石頭,在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這件事,便將卞和請進宮來,命令玉匠把這塊石頭好好打造一下,發(fā)現(xiàn)果然是一塊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將它命名為“和氏璧。”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一塊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顯現(xiàn)出它的價值,所以人類也許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11、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小時候從不認真讀書,經(jīng)常是把書本一拋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覺得好奇問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就用功讀[2]書,終于成為文豪。10、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相傳,一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眾仙齊聲附合,并言定各憑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漢鐘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游。隨后,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藍采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借助寶物大顯神通,游向東海。多用來比喻在集體生活中;各人有各人的辦法;或者各自拿出本領來完成共同的事業(yè)。
12、孟母三遷。
孟子三歲喪父,由其母親撫養(yǎng)成人。小時候住山東鄒縣城北二十五里的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遠有一片墓地,出殯的人群常從孟子家門口經(jīng)過,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殯的人,孟母看見了,認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國北部的廟戶營??墒沁@裏街上相當繁華,東部住一個殺豬屠戶,孟子就學屠戶的樣子,整天嬉戲。孟母感到這裏也不宜培養(yǎng)孩子,便又移居於「學宮之院」,即縣城南門外子思書院旁。從此,孟子被瑯瑯的讀書聲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進了這所學宮讀書,他勤奮讀書,終成大儒。
日語的諺語故事篇十一
第一個:關于“狗屁不通”的故事!
關于狗屁不通這個詞語的背后故事,我相信很多看官都不知道,狗屁不通,他的原本詞義是狗皮不通,說的其實是狗的一個特征,我們知道狗它是沒有汗腺的,所以夏天的時候他只能借助自己的舌頭來散發(fā)自己身上產(chǎn)生的熱量,所以我們在夏天的時候,經(jīng)常都可以看見一些狗耷拉著舌頭,所以古人也正是借用了狗的這一特點,創(chuàng)造出了狗皮不同這個詞語,后來就是因為這個“皮”和“屁”是諧音,后來人們就用這句話,來形容那些文理不通的詩文或者不明事理的人,就以“屁”來貶低之,換成“屁”之后,這個詞語就更加的有沖擊力,所以后來這個“狗皮不同通”逐漸就演變成了“狗屁不通”。是不是沒有想到呢?!
第二個:關于“無奸不商”的故事!
無奸不商,想必大家對于這個詞語也是非常熟悉的,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無奸不商”在以前的原意是“無尖不商”這個“尖”來自于古代用于度量的斗,因為在古代的時候,米商在賣米給大家的時候,除了要將這個斗裝滿外,他還需要多舀上一些,然后讓這個斗冒出一個尖兒,意思就是用這個尖兒來告訴大家,他是最劃算的,因為在古代的時候,如果商人不能做到敦厚,那么這個商人就會被大家認為是一個不夠資格的商人,所以就有了無“尖”不成商,但是到了近代,因為有些人的道德素質的下降,所以無“尖”不商就演變成了無奸不商,再后來就直接演變成了奸商,現(xiàn)在大家知道這個詞語的背后故事了吧?!
第三個:關于“無毒不丈夫”的故事!
無毒不丈夫,大家估計在生活中并不怎么用,但是在很多電視劇里面,特別是反派都會用到這句話,其實這句諺語還有一個前句,叫做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話本身并不是這樣的,他的原意是無度不丈夫,這個度也就是度量的意思,這個度量就是說一個人作為君子或者是丈夫,都必須要有非常好的度量,也就是胸懷,一個人如果沒有廣闊的胸懷,那么就真的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所以這句話的原意并不是我們現(xiàn)在所知的這樣,但是從這個度“度”到“毒”其實就是一些小人用來自我安慰的方法,但是現(xiàn)在依然這么流行,其實還是挺讓人感嘆唏噓的!
第四個:關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故事!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是一句非常非常自私的話,不過現(xiàn)在這樣的理解,只是對她的一種誤解,我們現(xiàn)在說的這個人不為“己”讀的是第二聲,但其實在古代的時候,這個“己”應該是念第四聲,也就是“為己”第二聲代表的是作為的意思,第四聲代表的是為了自己的意思,有非常強烈的自私嫌疑!所以“為己”就是做真實的自己,這句話的原因是人生于天地間,其性本善,最真實的自己,就是那個充滿靈性的自己,這個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如果人不能活出人本性的樣子,那么就是與天地相悖,也就是違背了自然的基本規(guī)律當然是要“天誅地滅”的!這句話的原意其實也是在教授大家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逐漸的演變成了現(xiàn)在這個自私的詞語!
第五個:關于“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故事!
這個詞語在我們平時用的時候都會帶著一絲無奈的感覺,面對別人的提完感覺很難受一樣!但這樣的精神是非常好的打破砂鍋問到底現(xiàn)在的意思是追根究底的意思,也就是一個事情必須要追究到底,不把這個事情搞清楚就不罷休,但其實這句話的原句應該是“打破砂鍋璺到底”這個“璺”是紋路的意思,我們知道砂鍋如果你打破之后,它就會出現(xiàn)一些裂縫,這個裂縫就是“璺”的意思,只不過后來這個“璺”和“問”是諧音,所以就變?yōu)榱耍捍蚱粕板亞柕降?
日語的諺語故事篇十二
孟子三歲喪父,由其母親撫養(yǎng)成人。小時候住山東鄒縣城北二十五里的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遠有一片墓地,出殯的人群常從孟子家門口經(jīng)過,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殯的人,孟母看見了,認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國北部的廟戶營??墒沁@裏街上相當繁華,東部住一個殺豬屠戶,孟子就學屠戶的樣子,整天嬉戲。孟母感到這裏也不宜培養(yǎng)孩子,便又移居於「學宮之院」,即縣城南門外子思書院旁。從此,孟子被瑯瑯的讀書聲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進了這所學宮讀書,他勤奮讀書,終成大儒。
頭懸梁錐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jīng)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fā)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fā),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xù)讀書學習。這就是孫敬懸梁的故事。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fā)奮讀書。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瞎子打燈籠。
一個盲人到親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親戚好心為他點了個燈籠,說:“天晚了,路黑,你打個燈籠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說:“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還給我打個燈籠照路,不是嘲笑我嗎?”他的親戚說:“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錯誤了。你在路上走,許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著燈籠,別人可以看到你,就不會把你撞到了。”盲人一想,對呀!局限思考是從自己的角度思考,整體思考是你把自己放到整個環(huán)境中去考慮。系統(tǒng)地思考問題,就會發(fā)現(xiàn),你的行為會對別人產(chǎn)生互動。
日語的諺語故事篇十三
從前,有幾兄弟,常常吵架。
一天,父親把他們叫到跟前,拿出一把筷子,說:你們誰能把這把筷子折斷。
幾兄弟都折了折,誰也折不斷。
父親把這把筷子拆散了,分給每人一根,叫他們再折,這次,他們一折就斷了。
父親說:你們看,一把筷子多結實,折不斷。一根筷子很容易就折斷了。以后,你們不要吵了,團結起來才會有力量。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冬至節(jié)氣諺語大全(通用16篇)
- 美文摘抄200字(優(yōu)質18篇)
- 2023年電子政務的論文提綱(通用18篇)
- 最新我想留住這一天初中作文(通用15篇)
- 讀《生命的意義》有感500字(精選16篇)
- 2023年贊美國慶節(jié)的句子摘抄(匯總12篇)
- 最新創(chuàng)意設計活動策劃方案(匯總20篇)
- 2023年文明旅游活動方案(模板10篇)
- 畢業(yè)晚會策劃書作文(精選15篇)
- 2023年學生家長給老師的感謝信范文(通用8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優(yōu)質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
相關文檔
-
國慶節(jié)游覽桂湖公園的游記 國慶節(jié)游覽桂湖公園的游記怎么寫(8篇)
29下載數(shù) 389閱讀數(shù)
-
歌唱祖國紅歌心得體會及感悟 紅歌我的祖國心得體會(八篇)
41下載數(shù) 743閱讀數(shù)
-
手工室內模型制作心得體會(大全9篇)
16下載數(shù) 979閱讀數(shù)
-
砂石運輸安全協(xié)議書匯總(匯總12篇)
20下載數(shù) 625閱讀數(shù)
-
面試考官培訓宣傳稿范文 面試考官培訓宣傳稿范文大全(9篇)
40下載數(shù) 939閱讀數(shù)
-
最新非聯(lián)合體投標承諾書(匯總13篇)
17下載數(shù) 425閱讀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