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道德與法治課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精選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1 08:09:46 頁碼:7
道德與法治課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精選16篇)
2023-11-21 08:09:46    小編:ZTFB

心得體會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有助于知識的內化和應用。寫心得體會要堅持真實性原則,不虛構、不夸大,實事求是地記錄自己的感悟。希望以下這些心得體會范文能夠激發(fā)大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道德與法治課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一

7月26日,在弋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我有幸參加了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上午,我們觀看了朱xx部長的視頻,讓我們充分認識三科教材的重大意義。下午,我們聆聽了弋陽二小駱帥老師對《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精辟解讀,收獲頗多,讓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明確了今后教學中要正確、全面解讀教材,結合實際情境,靈活運用教材,讓農村的孩子們在品德方面同樣不落人后。

一、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得經驗。

道德內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構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學習,不同于一般的書本學習,而必須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學習。向生活學習,包括生活的三個時間維度:過去的生活、當下的生活與未來的生活。本冊教材中有很多環(huán)節(jié),請學生講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呈現或者分享他過去的生活情境。這樣的設計不是只為了導課的需要,也不只是因為從已有經驗出發(fā)而更好理解。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取有道德價值的內容,學會將“回望”作為向生活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對錯時,能想一想自己過去的經驗、同學的經驗,從中找到當下的出路。這是一種生活的反芻,而道德意義,就是在這種生活的反芻與回味中呈現在學生的心中。如:教材中有很多現場的生活體驗,就是引導學生向當下生活學習的設計。教材中還有一些設計,一般安排在學期結束前或某個課程的結尾,引導學生規(guī)劃與設計未來,這是一種未來生活的教育。

向過去的生活學習,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當下兒童的道德困惑或問題,是為了對美好的未來的憧憬。道德的意義,就是這樣在兒童對生活的過去、當下與未來的反思、學習和向往中呈現與綻放出來的。

二、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

低年段兒童還沒形成自覺的生活反思意識,在生活情境中對道德意義的即時性理解與領悟還有待形成。因此,教材通過“活動欄”“辨析欄”“討論欄”等多樣的活動欄目,設計了很多現場體驗活動。目的是通過典型活動的設計,幫助他們逐步形成在活動中發(fā)現道理與道德意義的敏感性與能力。如:本冊第1課中的裝書包活動,第6課的《神秘的指揮》,第9課的《開個玩具交流會》,第10課《食物的訴說》,第16課的《新心愿》等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是引導兒童學會發(fā)現生活中的意義。

又如:逃生、救護等不能夠讓兒童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習,但模擬特定情境,通過演習的方式教會學生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以防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突發(fā)情況時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如:第6課中的“火警演習”,第11課中“發(fā)現家中有危險”的活動。

三、注重引導學生在反思中進步。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卑駱訉W習是人類學習,特別是意義獲得與領悟的重要方式。榜樣的言行,能夠將人的理想存在狀態(tài)具體化,對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兒童特別適用。但是,在以往的榜樣教育中,存在著榜樣過于成人化,事跡過于極端化,脫離兒童日常生活與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反思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榜樣教育依然將成為低段學生的一個重要學習方式,一是創(chuàng)造性加入“繪本故事”,通過圖示的方式,選取的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兒童的榜樣;如第1課《上學啦,真高興》,第2課的《交朋友》,第15課的《團圓》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中學習行為的正確示范表達自己所悟的道理。二是強調同學之間互為榜樣的一種學習意識,特別是建立一種同學間共同成長、相互支持的觀念,改變傳統上只向學校老師學習的觀念。如教材第8課的《課堂作業(yè)認真做》,就突出了同學間的示范與互補學習。

在榜樣學習中,會出現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它也包括著一種反思與批判的引導。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欄目,通常都會包含正反兩方面的做法,我們可以回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結合本班學生日常生活的實際情況,展示給他們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批判反思。逐步養(yǎng)成自覺的道德分辨意識。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認真、細致地與教材編寫者進行對話,真正領悟編者的設計意圖,做到正確、全面解讀教材,并在此基礎上去思考如何展開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為一名村完小的教師,我認為我更有責任讓孩子們愛上《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讓孩子們在快樂學習中,深埋下良好品質和法治素養(yǎng)的種子,讓這門課程做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p>

道德與法治課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二

我聽了《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專題講座,收獲頗多。我對中小學教師職業(yè)有了深刻的認識,體會如下:

愛崗之心。教師要熱愛自我的崗位,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yè),就要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地投入到工作崗位中。愛崗之心表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雖然已經在崗位上了,但教師還要有遠大的夢想、拼搏進取的精神,僅有這樣,教師才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順應社會的潮流,把新生的事物介紹給學生。

(2)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人僅有獻身于社會,才能使生命有意義。我們教師的工作就是培養(yǎng)合格的科技人才,滿足于社會的需要,而培養(yǎng)人才需要花很多的心血和汗水。這就需要教師有奉獻精神。

(3)對工作高度負責,要認真?zhèn)湔n,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yè),上課時不接打手機。

愛生之心。教師對學生的愛必須是無私的愛,恩師般高尚純潔的愛。崇高的師愛表此刻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后此薄彼,按成績區(qū)別對待。對待學生要有“愛心、耐心和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更加關愛那些學困生、問題生和有特殊家庭的學生。對學生要有耐心,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多加鼓勵,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安全,把學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當學生的生命受到威脅,受到傷害時,教師應當挺身而出,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教師要注意語言規(guī)范、舉止禮貌。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必須時時處處為學生做榜樣。教師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把教師當成良師益友。

總之,我要嚴格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去做,履行自我的職責,做一名稱職的教師。

道德與法治課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三

近日,我參加了一場關于“道德與法治課”的講座,讓我對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重新進行了思考。在這個講座中,我深刻認識到道德和法治是社會進步和和諧發(fā)展的重要基石。通過這樣的課程,我們學生可以啟發(fā)自身的道德觀念,提高自身的法治素養(yǎng)。以下是我對這次講座的心得體會。

首先,在這次講座中,我對道德的內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道德不僅僅是對于善惡、對錯的判斷,更是我們在人際關系中相互尊重、互助合作的體現。講座中,講師以生動的案例和形象的語言,向我們闡釋了什么是道德,體現了道德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緊密聯系。例如,他用小偷搶劫的案例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具備道德品質,才能正確判斷事物的善惡并做出正確的選擇。他還通過講解平等、正義等道德原則,教導我們在面對各種誘惑和困惑時,始終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質。

其次,講座中引導我們認識到法治對社會和個人的重要性。法治是一切活動和行為都受到法律約束和規(guī)范的狀態(tài),它是社會秩序和公平正義的基石。講座中,講師向我們介紹了我國的法治建設以及法律意識的重要性。通過案例分析,我們認識到法律的充當者是全社會的穩(wěn)定器,而且法律明確界定了個人權利與義務的邊界,保障了個人和社會的利益。同時,我也學到了法律知識的重要性,它能夠向我們傳授如何正確行使自己的權益和防范各種法律風險。

再次,講座中注重培養(yǎng)我們的道德和法治素養(yǎng),以及實踐能力。學習和傳承優(yōu)秀的道德文化是我們作為一名新時代年輕人的責任所在。在這個講座中,我們不僅僅是被動接受道德和法治的教育,更是被鼓勵主動參與構建道德與法治的實踐中。講師鼓勵我們捍衛(wèi)自己的權益,積極主動地培養(yǎng)自己的法治意識。他還建議我們通過參與志愿者活動、社區(qū)服務等實踐行動,將道德和法治理念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通過實踐,我們可以增強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和法治意識,為社會發(fā)展和自身的進步做出貢獻。

最后,在這次講座中我認識到道德與法治的核心是人的自覺性和自治性。道德和法治不是刻在石上的鐵律,而是源于人的自覺和自律。講師在講座中多次強調,我們需要摒棄道德的虛偽和假面具,要做到內外一致。我們不能僅僅把道德作為一種表面上的形式,在別人面前展示出好的一面,而對于自己的內心真實情感不管不顧。只有真心實意地行使好道德,才能使我們自己成為道德的表率。同樣地,法律也需要我們主動遵守,而不是事后才想到要依法行事。

總之,這次道德與法治課講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這次課程,我更加意識到道德與法治對于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同時也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付諸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踐行。我相信,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會堅守道德底線,遵紀守法,努力做一個有道德修養(yǎng)、具備法治意識的公民。

道德與法治課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四

首先王老師先分析了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德育課堂教學嚴重脫離兒童的現實生活。課堂教學局限于書本的世界內,回避了紛雜的現實生活,人為地造成了“純而又純”的教育,很多老師基本靠說教進行道德教育,學生沒有良好的道德情感體驗,他們所經歷的書本世界無法與生活世界溝通起來。反思我之前的課堂教學,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不能脫離孩子們的生活。

專家又深入的分析了問題的根源所在。首先明確《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以培養(yǎng)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這個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綜合性。課程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用“三條軸線”、“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其中,“健康的、安全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主調?!柏撠熑?、有愛心地生活”是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切記不能照本宣科,教師必須能夠真正的理解教材、駕馭教材,憑借教材所呈現的話題、范例來學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結論。不能光看圖說話,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要學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然后專家結合三年級的教材給我們詳細的解讀了新教材。三年級上冊教材的學習對象是剛剛升入中年級的學生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思維直觀、具體、形象。三年級學生:抽象思維開始形成,逐漸向深刻發(fā)展。三年級教材既兼顧兒童特點,又注意教材具有的思維含量。每個單元的問題域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道德與法治》是體現國家意志的課程,承載著重大的歷史使命,體現了鮮明的價值導向,具有其它學科課程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

接著,老師就每一單元,每一課進行了簡要解析,讓我們對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她又給我們講解了用好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整體教學建議。最后老師又讓我們觀看了一節(jié)優(yōu)秀的課堂實錄,讓我們更直觀的看到了《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是什么樣的?真是到學生中去,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在生活中去體驗,才能獲得最直接的感受。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搞一些適合自己本班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熏陶。老師要引領學生開展活動。玩耍也是學習,在玩中學,不是貪玩。關鍵是會玩。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有收獲,在玩的過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規(guī)則,遵循游戲規(guī)則。讓學生認識遵循規(guī)則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規(guī)則,不遵循交通規(guī)則,后果會很嚴重的.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為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

引領學生發(fā)現同學的優(yōu)點,發(fā)現同學的進步,發(fā)現同學的閃光點。讓學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學,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態(tài)。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真正做到讓兒童的生活更美好,讓兒童的成長更精彩!

道德與法治課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五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編寫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課程改革成果,滿足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成長需要,促進小學生基本文明素養(yǎng),以反映人類文化成果為核心。編寫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學校德育變革相接軌,以順應時代的變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新教材內容的設計重點在知識、技能與能力的關系上,采取的內容編寫策略是知識、技能引領,活動穿插,在學習知識、技能中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小學低年段《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主題是適應新生活、養(yǎng)成好習慣、奠基公共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意識、追求創(chuàng)新生活。

首先,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將會引起所處的環(huán)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發(fā)生巨大變化。新教材的改編是為了培養(yǎng)兒童做好心理準備、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生活。其次,兒童在適應了校園新生活的基礎上,針對這一時期的學生發(fā)展中存在的突出現實問題——好習慣缺失,引導學生養(yǎng)成生活習慣,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學生公共意識培養(yǎng),是學校德育應該破解的重要課題。作為文明社會的每個公民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公共安全,恪守公共道德。最后,創(chuàng)新是人類的一種創(chuàng)造新活動,是人們的一種生活追求,它應當回歸生活,走進生活,成為生活的常態(tài)。新教材從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帶領學生從課堂走向創(chuàng)新,追求創(chuàng)新生活。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首次提出教材是兒童的,不是成人的;是生活的,不是學科的;使用生活語言,不是書面語言;是開放的,不是封閉的;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新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生活,語言是兒童語言,他遵循教育規(guī)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有愛心、有責任心、具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兒童,關注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倡導學生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教材中所呈現的材料都是兒童熟悉的生活事件,這樣孩子就能夠在典型的生活事件中發(fā)現自己的生活,將自己的生活引入到教材中去,與教材中的兒童生活發(fā)生交流和對話。教材還遵循孩子生活經驗中的感受,依據現實理性發(fā)展的可能,幫助孩子在行動中實現對生活的內在意義與內涵的理解與超越,通過行動將自己對情感的新體驗,對生活的新理解。改變生活狀態(tài),回歸兒童生活是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也是最近十年來德育理論與實踐探索的重大成果。部編新教材以生活德育論為指導思想,以兒童為主體,對生活德育論進行創(chuàng)造新運用,使孩子改變他原有的經驗性的生活。養(yǎng)成生活方式,不是完成書面試卷。教材是依據兒童多層次的生活結構,以及在其成長中逐步拓展和遞進的生活延展而展開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新教材還在時間、空間上向老師和學生開放。讓學生回望過去,立足當下,規(guī)劃未來,同時走進課堂、走進學校、走進家庭、走進社區(qū)。新教材體現多學科話題的融合。而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guī)范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著眼與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fā),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新教材還體現人與世界的融合,人與自然、家庭、社區(qū)、國家的一體化,多元素質的深度融合。教材面向不同生活、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兒童,力求適合不同文化環(huán)境中的兒童學習的張力。最終達到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鄉(xiāng)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與特殊群體的融合。

1、新教材采用繪本故事的形式編寫,使學生更好地走出書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習。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向生活學習,學習做人。

2、新教材主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開設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更好地在活動中領悟書本的意義與智慧,積累更多的經驗。努力創(chuàng)設適宜的活動環(huán)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yǎng)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欲望,是新教材教學方式的又一特點。

3、向榜樣學習。新教材增強了榜樣故事的宣傳,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學習榜樣,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榜樣學習活動,為小學生的健康人格成長地樹立了更好榜樣。

4、新教材中有大部分的留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辨析與反思。這是之前的教材里從來沒出現過的,意在引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結合本地區(qū)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已達到更好的效果。

十天的培訓學習,雖然時間很短,但在南師大的精心組織下,在多位專家教授細心講授和耐心指導下,在多位學生助理的幫助下,在與學員們的積極討論中,我收獲頗多,受益匪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腦海中植根,一種合理的教學方式會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本次的培訓學習,我即開拓了視野,又增長了知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充分運用本次培訓所學,更好地完成每一項工作。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道德與法治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

現從以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首先是思想上的轉變。

我所任科目是二年級數學。

說實在的,沒有教過這門課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

聽了老師的講課以后,我明白了上好思品課法制課是多么關鍵的事情啊!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fā)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

再次,上好法制課。要做到有計劃、有課時、有教師、有教材,并密切聯系學生思想實際,使學法、用法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同時,要按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法律常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這次培訓讓我們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能力,認清了形勢,看到了差距。

我要以這次學習校訓為動力,加強學習,勤奮工作,開拓創(chuàng)新,以飽滿的精神,良好的作風,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績。

道德與法治課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六

20xx年9月11日,全縣小學三年級教師參加了《道德與法治》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雖然是網絡學習,但課堂上每一位學員聽得都很認真,網授專家的講解更是聲情并茂。下面我從兩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

本學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級語文和《道德與法治》。說實在的,開學一周了,《道德與法治》我還沒有上過這門課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感覺這門學科抽時間突擊簡單講講就行,但今天聽了網絡培訓老師的講課以后,我感到上好法制課是多么關鍵的事情??!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的教育??!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fā)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通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特別是我們擔任此科目的老師們,肩上的膽子很重,我們必須把法制課當回事,還要把它上好。

在這次培訓中,陶老師和章老師的講解讓我折服,與他們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fā)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再次感謝領導給的這次學習的機會!

此次培訓在專家和名師的精彩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線和暗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道德與法治課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七

1、老師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建立起專業(yè)威信。要懂得教什么、懂得怎么教,懂得如何高效地教。這樣才能讓人有信服力,讓孩子尊重,讓孩子信服。

2、做一個善于發(fā)現、表揚學生優(yōu)點的老師。

3、讓自己更有耐心。對于孩子的壞毛病,要充分認識到壞毛病的頑固恢復現象,要反復抓,抓反復。察覺到不對就應該糾正,而不是抱著一勞永逸的天真想法。

4、采用“說服”的方式對待孩子,應該用“名片效應”拉近孩子們的距離。“你們怎么搞的”只會把自己推向孩子的反面,讓孩子心理距離更遠。然后用“門檻效應”“得寸進尺”,讓孩子一步一步完成小目標,強化后達到需求。用“南風效應”潤物無聲,避免劈頭蓋臉的懲罰,讓孩子保留自尊心。最后避免超限效應,“點到為止”,避免長篇大論惹人厭煩,講清規(guī)則即可。

5、如果真的要懲罰孩子,應該選擇在一個相同的情境中進行。吃飯時候罵孩子上學做的不好的事只會讓人覺得反感,應該在有空檔時,或者在他欺負人的時候進行教育。

6、懲罰時還需要注意方式,要盡量讓孩子喜歡的目標不要達成。在喜歡講話時,老師、父母的責罵,只會讓他罵的更兇,助長了行為的強度。在喜歡游泳時,朝著河里追只會讓他達成“去河里游泳”的愿望,應該從河邊往岸上趕。

人格威信是從教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應該從小事做起。

《道德與法治》不是簡單的一堂課,它是知識的總和,教導學生如何生活,但又在此之上拔高,更進一步的培養(yǎng)孩子的人格素養(yǎng),形成真正的道德。因此,需要重視的問題如下:

1、我們不能把課程上成語文課、科學課、美術課、手工課、習慣課。我們在教課的時候,應該為孩子的三觀奠定基礎,使用的方法、材料、解讀必須落在“德”上。

2、教學設計的“主題性”。

低段每冊都有一個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每個學期都有一個學期教學目標。在此我們可以知道我們這門課的定位是什么。根據這個教學目標,我們可以知道:課程標準;孩子道德發(fā)展的轉光,生活的現實情況,需要解決什么。從孩子的成長中,需要完成什么任務。

3、學習方式的探究性。一年級學習的主要方式是感受體驗型。二年級到的學習的方式由體驗型變?yōu)榱颂骄啃汀H缭诙昙壍谋嫖鍪江h(huán)節(jié)中,不是列出情況判斷對錯,而是應該考慮各種情況進行判斷。

4、辨析問題的開放性。我們在判斷問題時,往往應該思考問題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從各個角度進行分析,而不是單純地判斷對錯。

5、范例的示范性。在課文中的例子,如果要進行替換,需要想想是不是問題被替換掉了,或者教學的思路被替換掉了。

6、教學設計的選擇性。

7、教學過程中的“實在性”。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不是讓孩子講正確的話,而是講真是真誠的話。

我再上《我是一張紙》時,教學目標是:為什么要節(jié)約用紙。推論步驟為:紙用途廣,紙來之不易,紙歷史悠久,從而推斷出,應該節(jié)約用紙。

但實際上,有用才是資源,這是功利性的邏輯。如果對我們有用作為該不該珍惜的評判標準,那么即使是美,也是為了我們生活的裝飾品。那些純粹為了好玩、純粹的奇妙,就會消失掉。

思維是有習慣性的,如果用經濟學原理去解釋紙的來之不易才能珍惜,那么久不是純粹的德行。文化把歷史換成了數學概念,對人文方面的感知就少了。德育,不是知識的堆砌、技術的難易、功利性的判斷。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從“節(jié)約用紙”到“我是一張紙”的概念性轉換。

正確的做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應該是“共在”的世界觀——我與世界息息相關。紙對我們是“陪伴”,是“朋友”,而不是“工具”和“資源”。

紙有著豐富的樣子,與我們時刻相伴。我們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情緒去與紙思考、互動,他們也會變成相應的樣子。例:紙經過加工后,變成了一朵花。他是我們息息相關的心情之花。藝術能讓紙變成“藝術的紙”,快樂能讓紙變成“快樂的紙”。

紙是生命的轉化,是智慧的結晶。從樹到樹葉,再到紙,大樹的生命力轉化到了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少用一張紙,就是挽救了一分樹的生命。

同時,紙也是先人的智慧結晶。紙是中國人的驕傲,他是我們對世界的貢獻。在我們手里的紙,穿越過悠悠歲月,從發(fā)明第一張紙的祖先手里,傳到了我們的手里?!坝凭玫臍v史”中,流淌的是智慧、是文化。

總而言之,我們這門《道德與法治》課,是一門以孩子的德育為主的課程。在教學中,應該對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德育做出貢獻,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技能。

在我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盡量修行自己的品德,讓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的影響身邊的孩子,同時,在備課中也盡量以純粹的道德進行考慮,而不是用功利性等錯誤的思想指引孩子。

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3

今天在德源學校參加小學《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培訓,一天培訓頗有收獲。通過培訓,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們要靈活運用教材。要根據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熏陶。

玩耍也是學習,在玩中學,不是貪玩,關鍵是會玩。老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有收獲,在玩的過程中受教育,懂生活規(guī)則,遵循游戲規(guī)則。讓學生認識遵循規(guī)則的重要性。就像遵循交通規(guī)則,不遵循交通規(guī)則,后果會很嚴重的。

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有好的品格,有好的性格。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為首。讓學生在活動中做人,讓學生懂得感恩,愛自己的學校,愛老師,愛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接納老師的不完美,接納同學的不完美。允許同學的不同,換位思考,團結同學。

引領學生發(fā)現同學的優(yōu)點,發(fā)現同學的進步,發(fā)現同學的閃光點。讓學生天天夸自己的同學,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態(tài)。讓所有學生充滿自信,熱愛生活,愛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終身學習。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培養(yǎng)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可以開個辯論會,問題越辯越明。

在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進競爭機制。生活處處皆學習,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遇到困難,教會學生想辦法,愈挫愈勇。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挫折難免,要正確對待挫折。

老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結合自己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切實可行的活動。活動是學生自己的親生經歷,具體可感。是學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學生感受就深,就能洗滌孩子的心靈。了解教材編排的意圖,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采取合適的措施,與學生一起成長。

《道德與法治》課雖然是小課堂,反映的卻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的教科書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師也不是唯一的老師,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們多樣的教學方法,一定會讓品社課堂更加生動活潑,絢麗多彩。

道德與法治課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八

7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由教育局在暑期組織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師培訓會。在此次培訓中,我收獲滿滿。

此次培訓會由教育局陳主任主持。他首先播放了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重要講話。朱xx強調統編義務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chuàng)新為上;在內容上,強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內容。

接下來是二小的優(yōu)秀教師駱分享了她在教學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一些心得。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fā)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一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guī)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

下午的課堂,由最近到南昌參加部編歷史教材教研員培訓的駱帥老師主講。她為大家詳細介紹一年級道德與法治各單元的內容,要求和教法,并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加以闡述,鼓勵老師們引導和組織學生,在各種有趣活動中去體驗,從中獲得收獲,促進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網上有種說法:消息越短,分量越重。她認為,年紀越小,教材越薄,課越難上。教師絕不能等閑視之,率性而為。教育人既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fā)展步伐,及時吸取各方面的新知識,學會新本領,又要保持教育定力,善于分辨良莠,不盲目跟風,更不推波助瀾。

最近,中國環(huán)保部宣布,今年底前拒絕塑料、紙張等四類二十多種固體垃圾入境?,F在,國家推進部編中小學歷史等教材,其宗旨也在于弘揚祖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抵制國內外反動、落后、腐朽的精神垃圾。通過陳老師、駱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yǎng);怎樣才能將一個個知識點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政治教學過程中。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松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yǎng),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部編本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制》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fā)展的生活邏輯為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教材關注一年級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了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并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著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著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系。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

道德與法治課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九

近日,我參加了一場關于“道德與法治”的講座,這場講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場講座中,我對道德和法治的關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意識到了自己在道德和法律方面的責任和擔當。以下是我對這場講座的心得體會。

首先,講座讓我認識到了道德和法治之間的密切聯系。道德是一種內心自覺的規(guī)范,是人們在思考、行動中對善惡、美丑進行判斷的準則。而法治是一種通過立法與法律的方式實現社會公正與秩序的管理系統。從本質上講,道德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是道德的實施。沒有道德作為支撐,法律就會變得虛無縹緲;沒有法治作為保障,道德就會變得空洞無力。因此,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既要有道德操守,也要遵守法律規(guī)定,使道德和法治相互支持、合作共進。

其次,講座讓我深刻認識到了個人在道德和法治中的責任和擔當。作為一個公民,我們不僅要遵守法律,還要有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在和他人交往中,我們要尊重他人的權利和尊嚴,不侵犯他人利益;在工作和學習中,我們要誠實守信,勤奮努力;在面對誘惑和困難時,我們要堅守道德底線,不違背自己內心的良知。同時,我們也應該積極參與社會的正義事業(yè),為實現社會公正和法治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只有每個人都擔當起道德和法治的責任,社會才能更加和諧繁榮。

此外,講座還引發(fā)了我對法治建設的思考。法治建設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是實現社會公平、公正的基礎。在講座中,我了解到法治建設不僅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環(huán)境,還需要培養(yǎng)全社會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yǎng)。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自覺遵守法律,不違法亂紀;對于違法行為,我們應該積極參與法制教育和宣傳活動,提高全民的法治素養(yǎng)。只有通過不斷地加強法治建設,我們才能構建一個公平、公正、有序的社會。

最后,我對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有了新的認識。講座中,演講者強調了道德和法治對于個人的影響和引導。道德和法治不僅可以規(guī)范個人的行為,還可以塑造個人的品格和價值觀。一個有良好道德和法治意識的人,不僅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能夠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保持堅定的信念。因此,作為年輕人,我們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素質;同時,也要積極學習法律知識,增強自身的法治意識。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法治水平,我們才能在未來的道德與法治之路上做出更多的貢獻。

通過這場關于“道德與法治”的講座,我對道德和法治的關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認識到了個人在道德和法律方面的責任和擔當。我堅信,只有通過道德與法治的雙重引導,我們才能共同構建一個公平、公正、和諧的社會。因此,我愿意積極學習和傳播道德和法治知識,為實現社會的法治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擔當起自己的責任,道德與法治的力量就會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

道德與法治課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十

最近,我有幸參加了一場關于道德法治的講座,這是一次對我的思想和認知產生深刻影響的經歷。在這次講座中,專家生動地闡釋了道德法治的重要性,讓我對其自始至終都難以忘懷。

講座開始,專家首先詳細解釋了道德法治的概念和理論。道德法治是一個國家或社會以道德為基礎,通過法律手段來管理和規(guī)范社會行為的一種制度。理論上,道德法治要求人們遵循道德規(guī)范,而不僅僅是滿足法律要求。它強調的是個人的內在修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以及社會對于個人行為的道德評判。道德法治的核心是讓每個市民了解并尊重法律,同時具備積極的道德意識。

在講座中,專家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道德法治在社會中的眾多作用。首先,道德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保證。其次,道德法治能促進公民的道德素質提升,增強社會道德意識,從而積極參與社會建設和公共事務。此外,道德法治也將深化人們的法制觀念,增加對法律法規(guī)的認同感,促進社會的法治化進程。最后,道德法治是促進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為公共利益和社會進步提供堅實保障。

第四段:個人感悟與體會。

作為一位普通的市民,我被這次講座深深地觸動了。通過專家的深入講解,我進一步認識到,道德法治是現代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需求。作為一個公民,我要明白道德法治的重要性,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生活準則。我要守法遵紀,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不僅僅滿足于遵守法律規(guī)定,更要積極踐行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倫理等方面的道德要求。同時,我也要積極參與社會建設和公共事務,用實際行動為道德法治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總結與展望。

通過這次講座,我認識到道德法治對于一個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性以及個人的責任。只有在道德法治的指引下,社會才能更加公平正義、和諧穩(wěn)定。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將緊緊圍繞道德法治的核心價值觀,在行動中踐行道德法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呼喚一個更加美好、公正的社會。我相信,隨著每個人都能深入理解和積極踐行道德法治的理念,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更加文明、進步和幸福。

道德與法治課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十一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正道春光無限好。跟隨春天的腳步,20xx統編教材八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網絡培訓會也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在這次培訓會上,經過兩位專家老師的闡述和講解,令我醍醐灌頂,受益匪淺?,F將自己的收獲與大家共享:

上午,張廣宇老師就本冊教材的整體布局向大家做了詳細闡述。從背景回顧,理念介紹,框架分析,教材研讀,欄目使用等方面逐個進行詳細的分析與講解,讓我從思想上、認識上把握了本冊教材的理論系統。本冊教材以憲法精神為紅線進行貫穿,是統帥全篇的靈魂,以增強學生的民意與國家意識為主旨,遵遁生活邏輯與知識邏輯相結合的原則,站在理論的高度把握教材,給老師們指明了教學的方向。

下午,金利老師向我們講解了統編教材的使用建議。金老師的報告內容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如何較好地使用教材,主要圍繞三個問題進行了細致精準地闡述:

1、理解——以憲法為主要內容的思考。

2、研究——法治教育專冊的主要內容。

3、落實——教材學習與使用的建議。

經過金老師循序漸進的指導,我在對教材的使用和處理上做到了心中有數,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

培訓中兩位專家不辭辛苦,耐心地回答了我們一線老師許多的難題和疑惑,令我們茅塞頓開,收獲滿滿。

培訓后,我要把自己所聽、所學認真地反思,輸入輸出,更好地服務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給學生奉上精彩的道德與法治課,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合格學生。

道德與法治課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十二

第一段:引出講座的重要性和目的(約200字)。

我們生活在一個復雜多變的社會中,道德法治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為了更好地認識和了解道德法治的理念和原則,我參加了一場道德法治講座,并深受啟發(fā)。這場講座旨在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和道德修養(yǎng),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通過聽取專家的演講和分享,我對道德法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從中獲得了寶貴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道德法治與個人行為(約200字)。

道德法治不僅僅是一種抽象的理念,它貫穿于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我們的個人行為對于整個社會都有影響力,道德法治的實踐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在講座中,專家強調了誠實守信、關愛他人、尊重他人權益等基本的道德觀念。這些觀念不僅是法治的基石,也是獨立個體能夠和諧相處的基本要求。道德法治的核心理念在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強調了個人與社會的互動和共贏。

第三段:道德法治與社會發(fā)展(約200字)。

道德法治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在講座中,專家以實踐案例向我們展示了道德法治對社會穩(wěn)定和進步的重要影響。道德法治能夠塑造和保護社會公平正義,增強公眾對法律的信心和依賴。只有在道德法治的指引下,社會才能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避免腐敗、不公和不道德的行為。在個人層面,我們應該明確自己的道德底線,時刻以道德規(guī)范為準繩,才能為社會的發(fā)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第四段:道德法治與青少年教育(約200字)。

青少年是道德法治建設的重點對象。在講座中,專家強調了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針對青少年的道德法治教育方案。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價值觀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加強道德法治教育尤為重要。通過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我們能夠為未來社會培養(yǎng)更多品德高尚、遵紀守法的公民。只有從小培養(yǎng)道德法治意識,青少年才能在成長過程中遠離不良影響,健康成長。

道德法治的實踐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和努力。在講座中,專家提出了一些實踐路徑,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踐行道德法治。首先,我們應該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識和道德修養(yǎng)。其次,我們要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他人提供幫助和服務。最后,我們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不僅要遵守法律法規(guī),還要遵循道德規(guī)范。只有以身作則,我們才能有力地影響周圍的人,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總結:

道德法治是社會穩(wěn)定和進步的基石,每個人都應該積極參與和踐行。通過參加道德法治講座,我深刻認識到了道德法治的重要性,并且明白了自己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只有共同努力,我們才能在道德法治的指引下,建設一個公平、和諧和有序的社會。聽道德法治講座的心得體會讓我更加堅定了踐行道德法治的決心,我將把所學所思付諸實踐,為社會和人類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道德與法治課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十三

道德法治講座是培養(yǎng)公民道德素質、增強法律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一名聆聽者,我近日有幸參加了一場關于道德法治的講座,并從中收獲頗豐。在聽了講座后,我深深認識到了道德法治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也在心中樹立起了一種擁抱法治的信念。下面我將結合講座中的內容,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

首先,道德法治是社會穩(wěn)定與發(fā)展的基石。講座指出,一個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離不開道德的規(guī)范與法治的約束。道德是社會道德倫理的基礎,通過內化于人們心靈深處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約束和引導人們行為的規(guī)范。而法治則是社會治理的手段,通過制定和執(zhí)行法律,為人們的交往提供公平、正義和有序的環(huán)境。只有當個體遵守道德規(guī)范,同時政府和社會組織依法管理,社會才能實現穩(wěn)定與發(fā)展。這使我深信道德法治的重要性,只有當每個人都自覺遵守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法規(guī),整個社會才能實現和諧、平穩(wěn)的發(fā)展。

其次,道德法治是個體成長與自我完善的必要條件。在講座中,講師強調道德法治對個體的重要影響,指出遵守道德準則和法治規(guī)范對于個人的成長和完善至關重要。道德規(guī)范的遵守讓我懂得了如何正確對待他人、如何尊重差異和維護公共利益,這些都是個人成熟和自我完善的必要條件。而法治的約束則使我知道如何依法行事、如何守信用、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和遵守道德法治,我們才能提升個人素質,實現自身價值。

再次,道德法治是社會公平與正義的保障。在講座中,講師重點強調了道德法治與社會公平正義的關系。道德與法治的約束不僅限于個體行為,更為重要的是在社會中建立起公平正義的秩序。道德準則的遵守和法治的執(zhí)行能夠保障每個人在社會中享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避免不公平現象的發(fā)生。這提醒我要關注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不僅要自身遵守道德法治,也要關心他人的權益,積極推動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使每個人都能夠享受到公正的社會環(huán)境。

此外,道德法治也需要個人的參與和推動。講座中,講師提到了公民的道德法治意識和責任。作為一個有良好道德和法治觀念的公民,我們不僅要自覺遵守,還要積極參與和推動道德法治的建設。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主動學習法律法規(guī)知識,自覺遵守,同時,也要有勇氣站出來維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我深感作為公民,要時刻保持道德法治的警醒,用自己的行動去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最后,在聽過講座后,我對道德法治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也明白了個人的努力對于實現道德法治的重要性。通過講座,我深刻體會到道德法治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石,也是我們個體成長的必要條件。只有共同遵守道德準則和法律法規(guī),我們才能實現社會穩(wěn)定與發(fā)展,保障公平與正義。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更加主動地學習和宣傳道德法規(guī),以身作則,影響身邊的人,為建設和諧法治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道德與法治課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十四

今年9月22日—23日,我有幸參加人教社出版的部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骨干教師新教材培訓會,共培訓6課時。

這次培訓,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由衷感謝領導為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的平臺。

這次培訓內容主要是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夏波老師對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調整和變化進行解讀。

夏波老師的講座以鮮活的例子、豐富的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震撼了我,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受益匪淺。

這次課程的修改是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從2016年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思想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同意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現就學習主要內容和學習感受做以匯報:

本次培訓共兩個內容:《新課標解讀與新教材介紹》、《七年級上、下冊教材培訓》。

夏波老師在9月22日下午做了《新課標的解讀和新教材的介紹》。

一、新課標的特點

1.強化了中國特色。

滲透核心價值體系,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fā)揚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優(yōu)勢。

2.突出了時代特征。

強調德育為先、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體現現代社會發(fā)展和科技進步的新成果,重視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3.體現了國際視野。

在課程理念、知識觀、學習觀、課程評價、課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國國情,有順應國際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

二、課程性質的變化

1.強調以學生生活為基礎

2.明確“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為根本目的”。

三、了解了課標的一些重要修改

1.彰顯生命教育主題

2.突出法治教育

3.強化公民意識教育

4.加強媒體素養(yǎng)教育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解讀, 使我對課標有了更深的了解,認識到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標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

作為教師要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

例如:新的課程標準與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比較,其體例、結構、表述與呈現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

新的思想品德課程設計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為橫坐標,以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為縱坐標,作為內容整合的邏輯。

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

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

在新課程目標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于分析綜合信息,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

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通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理論水平。

其次,通過報刊,雜志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

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9月23早上夏波老師解讀介紹了人教版《七年級上、下冊教材》。

由于我校使用的是陜教版的教材,和人教版在編排方面有很大區(qū)別。

其中有些內容還是值得學習借鑒的。

一、新教材編寫依據

1.2011版課程標準

2.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

3.關于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

4.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

二、總體設計

以初中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以青春生命在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與國家以及全球關系中的自我發(fā)展為線索,以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為中心,遵循生活邏輯,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國情方面的知識領域,凝練三年六冊教材各個單元的學習主題,統籌安排各年級教育。

三、教材呈現方式及其意圖

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本質上是對生活實踐知識、實用知識的學習。

思想品德教育必須超越知識傳遞性的學習,必須改變簡單告知對與錯的方式,必須改變成人單方面的說教,走向雙向平等的交流與開放的對話。

為使教材不再成為學生用來記誦、應對考試的工具,為了進一步改變簡單、表淺、枯燥的德育課程方式,探索教材的呈現形式,一定意義上說,就是探索道德價值觀學習、法治意識形成、品德和人格形成的規(guī)律與機制。

四、編寫原則

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

2.努力體現課程的綜合性質

3.力圖實現課程功能

4.遵循育人規(guī)律

5.努力體現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

五、 對教材使用的幾點建議:

1.認真研讀、挖掘教材,梳理教材的脈絡框架。

從總體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結構,熟悉教材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2.充分利用教材欄目,關注學習過程。

3.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開發(fā)教學資源

4.重視研究評價方式的改革。

新教材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更加貼近社會,貼近生活。

它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資源以及充分挖掘社會資源。

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得到發(fā)展。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于學習、廣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源與合理擴充。

講究的是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

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結合新課程的特點,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

在這次培訓中,老師的講解讓我折服,我與他們的差距還是有點太大,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fā)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

以上是我對這次培訓的一些膚淺認識,總是心中有很多話,確實無文彩表達。

這次培訓應該說是非常及時的,相信此次的學習,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規(guī)教學工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總之,教師要不斷深入鉆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 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道德與法治課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十五

7月26日,在弋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我有幸參加了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上午,我們觀看了朱部長的視頻,讓我們充分認識三科教材的重大意義。下午,我們聆聽了弋陽二小駱老師對《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精辟解讀,收獲頗多,讓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明確了今后教學中要正確、全面解讀教材,結合實際情境,靈活運用教材,讓農村的孩子們在品德方面同樣不落人后。

一、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得經驗。

道德內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構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學習,不同于一般的書本學習,而必須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學習。向生活學習,包括生活的三個時間維度:過去的生活、當下的生活與未來的生活。本冊教材中有很多環(huán)節(jié),請學生講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呈現或者分享他過去的生活情境。這樣的設計不是只為了導課的需要,也不只是因為從已有經驗出發(fā)而更好理解。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取有道德價值的內容,學會將“回望”作為向生活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對錯時,能想一想自己過去的經驗、同學的經驗,從中找到當下的出路。這是一種生活的反芻,而道德意義,就是在這種生活的反芻與回味中呈現在學生的心中。如:教材中有很多現場的生活體驗,就是引導學生向當下生活學習的設計。教材中還有一些設計,一般安排在學期結束前或某個課程的結尾,引導學生規(guī)劃與設計未來,這是一種未來生活的教育。

向過去的生活學習,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當下兒童的道德困惑或問題,是為了對美好的未來的憧憬。道德的意義,就是這樣在兒童對生活的過去、當下與未來的反思、學習和向往中呈現與綻放出來的。

二、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

低年段兒童還沒形成自覺的生活反思意識,在生活情境中對道德意義的即時性理解與領悟還有待形成。因此,教材通過“活動欄”“辨析欄”“討論欄”等多樣的活動欄目,設計了很多現場體驗活動。目的是通過典型活動的設計,幫助他們逐步形成在活動中發(fā)現道理與道德意義的敏感性與能力。如:本冊第1課中的裝書包活動,第6課的《神秘的指揮》,第9課的《開個玩具交流會》,第10課《食物的訴說》,第16課的《新心愿》等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是引導兒童學會發(fā)現生活中的意義。

又如:逃生、救護等不能夠讓兒童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習,但模擬特定情境,通過演習的方式教會學生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以防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突發(fā)情況時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如:第6課中的“火警演習”,第11課中“發(fā)現家中有危險”的活動。

三、注重引導學生在反思中進步。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卑駱訉W習是人類學習,特別是意義獲得與領悟的重要方式。榜樣的言行,能夠將人的理想存在狀態(tài)具體化,對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兒童特別適用。但是,在以往的榜樣教育中,存在著榜樣過于成人化,事跡過于極端化,脫離兒童日常生活與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反思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榜樣教育依然將成為低段學生的一個重要學習方式,一是創(chuàng)造性加入“繪本故事”,通過圖示的方式,選取的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兒童的榜樣;如第1課《上學啦,真高興》,第2課的《交朋友》,第15課的《團圓》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本中學習行為的正確示范表達自己所悟的道理。二是強調同學之間互為榜樣的一種學習意識,特別是建立一種同學間共同成長、相互支持的觀念,改變傳統上只向學校老師學習的觀念。如教材第8課的《課堂作業(yè)認真做》,就突出了同學間的示范與互補學習。

在榜樣學習中,會出現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它也包括著一種反思與批判的引導。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欄目,通常都會包含正反兩方面的做法,我們可以回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結合本班學生日常生活的實際情況,展示給他們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批判反思。逐步養(yǎng)成自覺的道德分辨意識。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認真、細致地與教材編寫者進行對話,真正領悟編者的設計意圖,做到正確、全面解讀教材,并在此基礎上去思考如何展開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為一名村完小的教師,我認為我更有責任讓孩子們愛上《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讓孩子們在快樂學習中,深埋下良好品質和法治素養(yǎng)的種子,讓這門課真正做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p>

道德與法治課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十六

開學前夕,我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新課標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課堂上每一位學員聽得都很認真,授課老師的講解更是聲情并茂,細雨如絲,我興奮激動的聽著,仿佛又回到了學生時代。我從兩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我所任科目是七年級數學。說實在的,沒有教過這門課程,以前,學校雖然讓我教思品,我很想認真的去對待它,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聽了楊老師的講課以后,我現在非常自責,我覺得我愛錢的想法是多么的錯誤啊,上好思品課是多么多么關鍵的事情啊!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為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fā)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F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通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思品教師,我們肩上的膽子太沉重了,正向課上老師所說的我們得自己把思品當回事,我們必須把它上好。

其次是理念的轉變。

這次新課標培訓,我們的教材又有了新的變化,它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更加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資源以及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得到發(fā)展。

以往的一言堂、填鴨式的教育太陳舊了,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于學習、廣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源與合理擴充。講究的是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結合新課程的特點,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

在這次培訓中,老師的講解讓我折服,我與他們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fā)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

以上是我對這次培訓的一些膚淺認識,總是心中有很多話,確實無文彩表達。這次培訓應該說是非常及時的,相信此次的學習,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規(guī)教學工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總之,教師要不斷深入鉆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