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說課稿銜接語(七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25 18:55:44 頁碼:13
2023年說課稿銜接語(七篇)
2023-03-25 18:55:44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銜接語篇一

孩子天性好動,常常沉醉于游戲。他們一旦玩起來往往會忘了一切,甚至會闖下禍來??墒?,當我們看到孩子闖禍后那沮喪的臉蛋兒,感受到孩子那惶恐的心情,又有誰再忍心責罰他呢?如果闖禍的孩子又能認識并改正自己的錯誤,我們能不為他高興、為他驕傲嗎?

人教版實驗教材第4冊的《我為你驕傲》講的就是這么一件事——“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盡管當時沒敢承認,但內疚的心理和責任感始終伴隨著“我”?!拔摇庇米约簲€了三個星期的送報紙的錢賠給了老奶奶并附上便條說明了事情經過,還向老奶奶真誠地道了歉,這一切讓慈愛而又善于教育后輩的老奶奶看到了孩子純真的情、悔過的心,以及值得為孩子驕傲的美好品德——誠信。于是,老奶奶不僅回贈了“我”一袋餅干,還巧妙地把7美元退給了“我”,并附上一張便條,上面寫著:我為你驕傲。

本文是一個非常感人的小故事,文中的孩子內心的懊悔,擔心“做賊心虛”似的心理及我解脫的辦法描寫得細致而動人,而老奶奶回贈的那句包含著疼愛寬容和鼓勵的話更是出乎意料。

1、知識與能力: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尊重學生自己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會讀書、思考、領悟、體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學會寬容。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寫兩個詞。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理會故事中的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情趣。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和個性化表達的機會,在整個教學過程我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情感朗讀,使學生感悟出小男孩是一個坦誠敢于承擔責任的孩子,老奶奶慈愛,善良值得我們稱贊,從而給孩子們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人格的美,獲得啟迪。

本節(jié)課我的設計理念是合作探究,讀中感悟,在課堂上注重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通過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后,產生自己對這篇課文的獨特體驗。下面結合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來談談自己的設計思路:

上課之初我讓學生以同桌互讀的形式,復習了字詞,學生的學習都是在有有意無意中進行的,學到的知識需要反復鞏固,才能牢固的把所學的知識記住。此環(huán)節(jié)即能讓孩子鞏固舊知,讓孩子愉悅的進入課堂。為后面的語文課打下了的伏筆。

1、問題導向

在出示課題后,我采取的是從問題入手的方法。引導學生先整體朗讀課文,讓學生先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然后再逐層深入研讀。并且注意了方法的指導,強調了合作中學習,我認為這樣處理很適合低年級的心理。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對文本的把握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需要老師指導定向,讓學生圍繞著問題來合作學習。

2、體現主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的主人”那么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是引導者,我在課堂上問“你讀懂了什么”和讓學生找“小男孩心里想的句子”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按學生的思路來進行教學的。

3、移情感悟

我引導學生按照語文的先后順序來自主交流的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說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通過學生發(fā)言,抓住學生所說的關鍵語句,引導學生多元理解。如“不自在是什么感覺”“你在什么時候有過不開心等”。這樣也就把文中的人物情感轉移到學生自身上,表里結合,自然宣泄。

4、以讀為本

《語文課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蔽以诮虒W中,以合作者促進角色出現,不斷地調動,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采用了自由讀、小組讀、師范讀,等多種形式,將每一個學生帶入課文所表達的情境中。

5、解決困惑

在課前我也有這樣一個困惑,本課的難點是讓學生體悟出小男孩的誠信老奶奶的寬容,學生是否在學文之后能夠真正體悟到呢?所以我在課堂上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對其創(chuàng)造性加工,開放教材,活用教材,在閱讀中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在此基礎上,形成知識,能力遷移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運用創(chuàng)新讓學生自己通過讀課文,感知教材,那么今天在這節(jié)課上還確實收到了比較不錯的效果。

1、聯系生活,領悟真情

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一談,有關類似的事情,有像小男孩積極承擔責任的人,有像老奶奶寬容的人,此環(huán)節(jié)給予學生談論機會,體驗情感,進一步感知。

2、學寫詞語

在課前我設計了寫字環(huán)節(jié),我深知寫字指導是一個比較枯燥的環(huán)節(jié),想讓學生樂于參與課堂并認真的把字寫好,取到良好的效果,教師必須有目的讓學生參與寫字,所以我巧用一封信的形式揭開寫字環(huán)節(jié),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本節(jié)課前我做到了認真?zhèn)湔n,但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

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是過于嚴重,有牽引的痕跡,需要進一步改變教學方式。我的評價語還不夠及時,生動等。在這里懇請各位領導,老師給予本人這節(jié)課批評指正留下您寶貴的意見,使本人成長的更快。

說課稿銜接語篇二

提高生物學課堂教學效率是整個生物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通過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學科的濃厚興趣、構建和諧課堂教學關系、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發(fā)揮生物學科課堂教學特色,努力提高生物學課堂教學的效率,使生物學科教育滿足每個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是本人不懈的追求目標。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觀察和實驗是生物學基本的研究方法。做好觀察實驗,加強直觀教學,上出生物學課堂教學的學科特色是實現生物學課堂教學高效率的首要途徑。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動學生,克服困難,創(chuàng)造條件,搞好教材中所選編的每項觀察和實驗的教學。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問的是問號。”要使學生順利跨入生命科學的殿堂,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至關重要。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好奇地發(fā)問,大膽地質疑,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正確對待學生的提問,創(chuàng)建一種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使學生有機地融入生物學教學。教師要善于通過合理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進行教學,增加課堂信息容量,較好地突破教學難點,形象、直觀地讓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養(yǎng)成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為學生探究新知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從而大大提高生物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一節(jié)是繼《生長素的發(fā)現》之后,闡述生長素作用以及應用的關鍵一節(jié)。在知識方面,學生已知道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發(fā)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長素的產生、極性運輸和分布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概述植物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通過實例理解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能力目標集中在“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探究活動中。此項探究活動的重點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嘗試探索如何將科學發(fā)現在生產實踐中進行應用。本節(jié)“問題探討”中的材料,與上一節(jié)所學內容似乎有點“矛盾”:上一節(jié)的內容顯示,植物生長素起促進生長的作用,而“問題探討”中的材料卻表明,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它竟然起抑制作用。從而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起學習本節(jié)的興趣。關于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教材首先介紹生長素作為信息分子起作用這一特點,再詳細說明生長素的作用與濃度、植物細胞的成熟情況、器官的種類等有關,最后再簡要介紹有關科學道理在農業(yè)生產上的應用。嘗試運用生長素促進插條生根的內容,主要是“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探究活動。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此項探究活動,可以讓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并體會科學理論如何應用到生產實踐的過程中。

我校雖然為市級重點高中,但是大部分學生還是來自農村。由于地域特點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普遍較弱。精美的電教提示與探究性實驗方式有效結合,較直觀的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把抽象的問題簡單化,能有效的解決學生理解能力較弱的問題,增強生物課學習的有效性。

①本節(jié)課從解答思考題入手,回顧上節(jié)所學內容,得出相應的結論即植物生長素具有促進生長的作用,接著展示“問題探討”的曲線圖,使學生比較直觀地認識植物不同器官、不同植物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對照曲線圖解答老師給出的一系列問題,由此得出“原來生長素所起的作用是兩重性的”的結論。

②通過對典型實例“頂端優(yōu)勢”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最后簡要介紹有關科學原理在農業(yè)生產上的應用。

③實驗“探究植物生長素類似物對插枝生根的作用” 要突出探究性。但由于受到一些條件的限制,對于本次活動不要求學生親自操作,而是根據老師給出的實驗材料用具,組織學生討論實驗的設計思路,在學生說完自己的思路以后,應用課件展示實驗的設計步驟,使讓學生在對照中懂得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本節(jié)主要內容包括兩大部分:一是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這是教學的重點,教材首先介紹生長素作為信息分子起作用這一特點,再詳細說明生長素的作用與濃度、植物細胞的成熟情況、器官的種類等有關,最后再簡要介紹有關科學道理在農業(yè)生產上的應用。本人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了教材中給出的生長素濃度與所起作用的關系曲線圖,使學生比較直觀地認識植物不同器官、不同植物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接著讓學生對照曲線圖思考解答了一些問題,結合這些“問題”討論此曲線圖所隱含的信息,即“不同濃度的生長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時,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促進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同一濃度的生長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時,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這是因為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焊冄咯兦o),也說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長所要求的生長素濃度也不同?!睆亩由顚ιL素作用兩重性的理解。又通過對頂端優(yōu)勢現象的展示和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及相關的科學原理。二是嘗試運用生長素促進插條生根的內容,主要是“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探究活動。但由于受到一些條件的限制,對于本次活動不能要求學生親自操作,而是引導學生如何從老師給出的實驗現象中發(fā)現問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分析問題作出假設,并根據老師給出的實驗材料用具及所作假設,討論實驗的設計思路和實驗方法步驟,讓學生能夠結合實驗方法步驟在課后完成實驗操作,要每天觀察記錄各插條的生根數量,這些都很關鍵。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這個重點的講解,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生長素濃度與所起作用的關系”曲線圖來突出的,讓學生通過討論此曲線圖所隱含的信息,理解了生長素在濃度較低時促進生長,在濃度較高時抑制生長,甚至殺死植物。通過填空訓練,進而理解既能促進生長,又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fā)芽,又能抑制發(fā)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

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于動手和動腦,逐步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此節(jié)課的亮點。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注重科學研究的過程,而并非是只強調結果。而且設計的問題,環(huán)環(huán)緊密相扣,對學生思維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認同生物學知識主要來自科學實驗,領會生物學實驗中材料選取、理化技術的使用、巧妙的設計以及對復雜的結果進行理性分析的重要性。

通過分析這節(jié)課,也使我體會到:新理念下的生物課堂教學設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重視將知識的獲取過程化,學生知識獲取的過程是一個科學研究過程,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運用新理念指導生物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并非否定和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事實上,教師的責任不是減輕了,而是加重了,其主導作用更突出了。

本節(jié)課應用探究性學習,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能;通過探究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科學精神;通過探究形成科學觀點、科學的思維方式??v觀整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一是以問題討論為主線,設計探究式生物教學,通過教師激發(fā)的一組組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使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經歷了一次生物知識的“再發(fā)現” ,因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本節(jié)教材內容中抽象概括的結論性知識比較多,加上課時的限制也不可能過多的展開,因此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上就要多給學生“動”的自由。從課本的文字和圖表中讀取信息、學習用組織結構圖的形式表示過程,都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掌握的基本的學習技能。通過對這些方法技能的訓練活動使學生“動”起來,也就成為突破本節(jié)難點的一種方法,也是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出的有益的探索。

說課稿銜接語篇三

本人于周五下午代表市高一數學備課組在**中學上了一節(jié)區(qū)內研討課,課后老師們進行了評議。本人非常感謝各位老師對本節(jié)課提出的寶貴的建議和意見,其實,老師們認真聽我這位新老師上課,課后積極評課,對于我這位剛走上講臺不久的新老師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勵?,F本人就課堂教學實錄以及課后評議的情況結合教學設計反思如下:

在復習回顧過程中,我首先提出了兩個問題:即讓學生回顧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定義,說出直線與平面的三種位置關系。我認為數學學習實際上也是數學語言的學習,所以在這里,我引導學生一方面回顧了前面的知識,一方面又引導他們用文字表達、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對這三種情況進行了表達。通過課后反思,我覺得還有一些地方需要改進。如果在一開始提出問題時,就利用多媒體投影出三個生活當中的實際例子(比如說旗桿與地面、跑道上的白線與地面和日光燈與天花板等),這樣學生應該會馬上回憶起直線與平面的三種位置關系,這樣給出了直觀的有實際模型,學生也就更容易理解這三種關系的圖形語言。

新課標提倡數學教學應當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使數學學習更貼近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誘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用卓有成效的啟發(fā)引導,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持續(xù)發(fā)展。學生對學習有無興趣和求知欲,是能否積極思維的重要的動機因素。要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景,引起學生對數學知識本身的興趣。在數學問題情景中,新的需要和學生原有的數學水平之間產生了認知沖突,這種認知沖突能誘發(fā)學生數學思維的積極性。因此,合適的問題情景,成為誘發(fā)和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動力因素。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引入了生活中的場景,如教室的門、課本、日光燈與天花板的位置關系等來說明直線和平面平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但在引入課題的時候,我引導學生類比前面求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方法,來提醒學生將空間問題轉化為平面問題來解決。課后老師們提醒我:在新課標人教版的新教材中,異面直線所成角的問題沒有講的如此詳細,有的可能沒有提將空間問題到平面問題的轉化。這樣學生一時無法接收轉化的數學思想,也就造成了在課堂提問中學生回答不出來“怎么轉化”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就要注意教材各部分內容的銜接,不僅要分析教材,更要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

在直線與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講解設計中,我讓學生先觀察實例,再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學模型,最后通過增加條件,學生自主探究得出判定定理。在這里,我仍然要求學生會用三種語言來表達這個判定定理,并和學生一起去分析定理中的三個條件。講解后,我設計了三道判斷題,主要目的是希望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判定定理中的三個條件都是不能少的,缺少一個結論均不成立。這個設計得到了老師們的肯定,課后也給我提出了更好的處理意見。比如說,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不妨直接將三個條件投影出來,然后依次擦去一個或者兩個條件,讓學生自己去證明結論是否仍然成立。我覺得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可以嘗試采用這樣的處理方式,在此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實踐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自主完成知識的建構,讓學生體會知識獲得的喜悅,自己做出來的才是印象最深刻的。

在例題講解中,我選取的是教材中的例1和練習1,先給學生分析了題意,再板書了證明過程。但是,在分析過程中,雖然分析了需要做出輔助線bd,在板書中卻沒有體現。這是一個不足,雖然有緊張的原因,但是作為一名老師,應該給學生做好榜樣,起到示范的作用。最后,由于時間不夠,例2沒有講解,練習2本來是想讓學生上黑板板書解題過程,因為時間的關系,沒有完成,這是一個不足。

當然,本節(jié)課的教學還是達到了預期目標。學生基本上能知道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內容,會注意到定理中的三個條件一個都不能少。通過例題的講解,學生知道了證明直線與平面平行的方法,一種是利用定義,一種是運用判定定理,而利用判定定理關鍵是要去平面內去找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對于這條直線怎么找,除了課上提到的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我最后還提出了問題,讓學生課下思考平面幾何中還有哪些證明線線平行的方法。在我的教學設計中以及課堂教學中還是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有待以后的教學中改進。比如要先熟悉學生搞好課堂氛圍,讓課堂活躍起來;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新課部分稍顯拖拉,有點不太緊湊,導致最后時間不夠,沒有講完例2和練習2,所以備課時要特別注意教材處理的準確性和恰當性。以上是我對這一節(jié)課的反思,作為老師,我有必要在一些細節(jié)上更加完善地做好本職工作,比如最基本的知識點的教授工作,打下扎實的數學基本功,不打好基礎,能力從何談起?同時還必須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獨立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回過頭來再尋求更好解決途徑的過程。盡管我現在是一名新老師,但是只有盡快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才能在教師崗位上做得更好更長久。

說課稿銜接語篇四

本課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究為宗旨,以遵循“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柔韌、靈敏、協(xié)調性,增強機體機能,增進心理健康為目的。安排技巧組合為本課主要內容,教師通過不斷引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積極地去看、學、練、比。使學生始終處于想學,樂意去練的狀態(tài)中。在課中,學生掌握了所學的運動技能,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在活動中能與他人合作、勇敢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也為每位學生提供表現自我,展示自己的學練空間,使學生充分地享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快樂。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初三體操教材中的《頭手倒立》,本課是技巧單元教學計劃中的第一次課。

體操教材是中學階段的基礎教材,體操動作來源于生活與生產,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學會體操技能不僅增強了體質,同時還可以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應用。體操技能是在克服困難中取得的,這對于提高練習者的自信心,培養(yǎng)刻苦頑強的精神,戰(zhàn)勝自我,促進心理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頭手倒立是體操中的倒立類動作,對上肢、腰部肌肉的力量以及對身體倒置時控制直體的能力方面要求都比較高。倒立的力學原理是支撐面的大小與重心的高低有關,因此倒立動作,首先要有穩(wěn)固的支撐面,并且使直身體重心穩(wěn)定控制在支撐面內。學生以前未曾接觸過身體處于倒置狀態(tài)并且要求控制身體平衡的情形,對于新鮮事物大家都比較感興趣,課堂氣氛較為活躍。教師在課堂中適時調整學生的活躍氣氛,及時引導學生學會自我保護。

通過以上的教材分析我確定了以下重點與難點:

重點:建立相對穩(wěn)固的支撐面,控制身體重心的位置,學會自我保護。

難點:如何將身體重心穩(wěn)定的控制在頭、手建立的支撐面內。

教學對象為我校初三年級男生比較喜歡體育活動,身體素質普遍較好,班級紀律好,集體榮譽感強,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強為本堂課奠定了好的基礎。

1、認知目標:了解頭手倒立的動作技術結構,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陳述頭手倒立的動作要領,懂得頭、手成等腰三角形建立穩(wěn)固的支撐,形成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

2、技能目標:學生基本能獨立完成頭手倒立狀態(tài)下的平衡,大部分的同學能在同伴的保護幫助下完成直體倒立動作。

3、情感目標:在集體的環(huán)境中能體現互幫互助,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在參與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展現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信情感,有樂于表現自我的欲望。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以及教學目標和重點與難點的確定。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以及解決重點與難點,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與學法。

激發(fā)興趣、活躍情緒 教師主要采用:講解示范法;學生主要采用:觀察法、模仿練習法。

合作探究、發(fā)展能力

教師主要采用:(1)講解示范法。(2)預防和糾正錯誤法:如我通過動作要領的明確,防止學生錯誤動作的出現,以及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我通過巡回觀察,對發(fā)現的錯誤動作及時的糾正、講評。(3)積極性評價法:如我在觀察學生練習過程中,發(fā)現學生動作做的比較好的,我就馬上讓他為同學做示范,使他獲得成功的喜悅,鼓舞士氣并且用“做的非常好”“太棒了”等詞語來激勵他們。(4)分層遞進法:如在整堂課中我先要求同學在保護與幫助下完成屈體頭手倒立的動作,對技術好的同學我先加以引導,完成直體的動作練習。對個別同學強化動作要領,使一部分學生成為練習的“領頭羊”。

學生主要采用:(1)觀察法 (2)小團體練習法:如幾位同學之間相互配合,通過相互之間的探討完成老師的課堂練習的內容。

(3)小團體評價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通過觀察同伴的練習情況,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及我講解的動作要領,對動作優(yōu)劣作出評價,加深對動作的印象,提高動作質量。

(4)自我評價法:如我在看完一個同學練習后,對那位同學提出:你在練習中感覺動作做的如何?再由同學自己對練習的動作與標準動作進行全面的體會與評價,總結自己練習的情況,明確自己練習的側重點。

導學自創(chuàng)、培養(yǎng)興趣

教師主要采用:(1)演示、啟迪引導法

(2)積極性評價法:如在學生自編動作的練習過程中,如我看到了同學比較有新意或有創(chuàng)意的,我就用“這位同學做的很漂亮!”、“他這個動作多有創(chuàng)意!為他的精彩表演,掌聲鼓勵”等語言來鼓勵。

學生主要采用:(1)觀察法 (2)模仿自創(chuàng)練習法。

小結評價,課后延伸,評講練習得失、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動腦思考。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教學重點與難點,以及教法與學法的確定。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分成四個階段組織實施。

(一) 激發(fā)興趣、活躍情緒

教學步驟:

課堂常規(guī)、隊列對形目的:加強組織紀律,明確教學任務。

快速反應練習、徒手操目的: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興奮性。組織隊形 (二) 合作探究、發(fā)展能力

主要內容:新授-- 頭、手倒立

教學步驟:

1.我邊演示邊引導學生用頭頸部寫自己的學校名稱和姓名。 學生先做完的先報告,教師留意觀察。

2我出示小黑板,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練習內容,并完整示范動作,動作標準到位,同時也講述保護與幫助的方法以及練習的要求。

3.學生練習頭手倒立2-3次。要求:根據動作要領在保護與幫助下認真練習。

4.我巡回觀察學生動作,集中隊伍對普遍存在的技術問題進行講解,強調頭手應建立等邊三角形,重心控制在頭手建立的平面內。

5.根據教師的動作要領練習,同學輪流進行保護與幫助。使練習者的身體重心基本控制在頭手建立的平面內。

6. 同學們練習認真,相互之間討論動作要領。若存在不懂的問題主動請老師輔導幫助。

7.我巡回觀察后對普遍并較為突出的問題進行集中講解。學生對照自己的動作體會得失。

目的:

教師先示范動作讓學生產生表象,在教師的言語激勵下讓學生主動的進行練習,在練習中讓學生感悟動作,通過老師的講解動作要領后,能讓感悟動作要領的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使練習中存在不足的同學能找到原因。通過再次練習及教師的巡回輔導,使每一位學生都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練習的興趣的目的。

(三) 導學自創(chuàng)、培養(yǎng)興趣

主要內容:頭、手倒立練習的延伸

教學步驟:

1、在學生取得成功感覺的同時我通過設問——你們能用頭手倒立及其他動作進行動作的組合。

2、讓同學們互相討論,自我嘗試自己的組合練習。

3、我巡回觀察學生練習,并適時給予一定的指導與啟發(fā)。

4、我集中隊伍,指揮各組派代表到中間示范自己的動作組合,通過對動作的觀看給學生進行打分。

5、我引導學生是否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把動作再改進一下呢?

6、學生根據其他同學的練習組合得到啟發(fā)后,再次對自己的動作進行改進,并面向全體進行展示。

目的:

采用步步深入的方法引導學生,激勵學生。通過對頭手倒立動作的練習,把以前學過的動作加以綜合,讓學生有充分發(fā)揮自己才智的空間。讓他們在創(chuàng)編中鞏固練習內容,復習以前學過的內容。通過各組表演,同學們能在觀看中得到啟發(fā),同時產生新的想法,在下一次的練習中表現的更為出色。教師的示范為學生作新一層次的提高,讓他們感悟動作,為課堂練習在課后的延伸作鋪墊。

(四) 結評價、課后延伸

教師:評價在本堂課的練習中最有價值的動作組合,引導學生平時多注意觀察,多動腦思考,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

學生:虛心接受老師的引導,自我評價,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講解、演示“點頭yes,搖頭no”的游戲規(guī)則讓他們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下進行頭頸的放松活動。并口令指揮。

學生:聽清老師的講解內容隨口令一起練習。

師生:相互道別,收拾歸還器材,結束本課。

說課稿銜接語篇五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中國古典詩歌是世界藝術園地的一朵奇葩,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長春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課《格律詩八首》中的《錢塘湖春行》。

縱觀長春版的新教材,增大了經典古詩文的閱讀量,詩歌的內容均在每冊教材的第一課就要出現,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由淺入深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認為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強調誦讀、讀出節(jié)奏、讀出輕重、讀出韻味。

2、正確工整默寫詩句,體會詩歌感情。

3、品味字句,體會詩歌語言精妙。

4、體會詩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的自讀和初步賞析能力《錢塘湖春行》作為中考必考的50篇古詩文之一,說明白居易寫的此詩,有其重要的地位。

八年級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文學底子薄,學習古詩還沒有形成良好品讀賞析方法,多數同學還停留在記誦階段,教師在課堂要適時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積極性,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欣賞能力。

根據新課標中閱讀教學要求:“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對文學作品閱讀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讓學生初步形成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币约皩W習古詩應達到記誦、積累的要求,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構建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結合初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背誦默寫古詩,培養(yǎng)學生欣賞古詩能力。

2、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感情。

反復誦讀,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理解詩歌的內涵。

啟發(fā)學生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升欣賞品味、培養(yǎng)審美情趣。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學習基礎,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通過誦讀和賞析,體會詩歌意境,感受詩歌蘊含的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入詩境感悟,體會詩歌語言的精妙,培養(yǎng)學生初步賞析能力。

俗話說:“教有常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备鶕W情,本課特點和教學目標,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我準備采用如下教法和學法。

1、通過情境激趣法、誦讀法、討論法,采用“讀詩、解詩、賞詩、悟詩”四步教學法來完成教學任務。

2、通過教師啟發(fā),打造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語文課堂,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一)、溫故知新:

《賣炭翁》中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的名句入木三分地刻畫出賣炭老翁的矛盾心理,《觀刈麥》中與此句有異曲同工的詩句是什么?這位作者是誰?

(二)、導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做過刺史的不乏名人,其中最有名的當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宋代文豪蘇東坡,他們不但在杭州給人留下任人緬懷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許多描寫杭州西湖的詩文,蘇軾就有“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詩句,白居易對西湖更是情有獨鐘,在《春題湖上》曾言“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白居易詠西湖的名篇《錢塘湖春行》,領略作者筆下杭州西湖的美麗景致。

(三)、教師解題并介紹體裁特點:

1、錢塘湖即杭州西湖,春:表明季節(jié),行:走,游覽

2、七言律詩,律詩分為四聯(首、頷、頸、尾)

(四)、師生共同回顧作家作品,教師說明寫作背景。(大屏幕)

(五)、學詩重在兩個方面內容:“讀”和“品”。

一)、朗讀訓練

1、范讀:(聽音樂,朗讀錄音)

2、通讀:要求讀準音,讀順暢(自由讀、齊讀)

3、誦讀:要求讀出重音,讀出節(jié)拍,讀出韻味(個人讀、評價)

4、再讀:要求讀出詩句的情感、美感(分組讀、齊讀)

二)、品讀賞析

(1)解詩(自主學習)

1、請你說說詩的大意。

2、找出詩中所描繪的景物,你能看出寫的是西湖什么季節(jié)的美景?

3、尋找詩人的游蹤。

(2)賞詩(合作探究)

1、首聯中“水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為什么說“云腳低”?

2、頷聯中“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為什么不是“處處”?為什么“爭暖樹”?“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有什么深刻含義?從鳥兒的動態(tài)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3、頸聯中為什么說“亂花迷人眼”?這樣寫與詩題有關嗎?這一聯我們能否想象將來景物會怎樣?它蘊含一個什么樣的哲理?

4、詩的最后兩句運用什么表達方式?

(3)悟詩(討論交流)

1、“一切景語皆情語”,情往往是作品的靈魂,本詩中景中有情嗎?請你找一找最能概括感情的詞語?

2、律詩講究對仗,本詩中應是哪聯?本詩的韻腳?壓什么韻?

3、你最喜歡本首詩中的哪一聯?理由是什么?

4、錢塘湖除了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嗎?

(六)、拓展閱讀:

1、比較《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與本文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請你說出你所熟悉的寫春的詩句。

(七)、課堂小結:

教師富有激情地總結學習重點,并進行德育滲透,而“授之以漁”即賞析詩的方法。

(1)詩人抓住景物特征,運用最準確,最具有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山寺及于湖面,舒卷的春云分外凄迷,水天相接,早鶯放歌鳴啼于樹,紫燕剪飛啄泥筑巢,既有亂花迷人之色,又有淺草茵茵之態(tài),整個畫面景物各自獨立,又渾然一體,“行”為脈落,起筆方位,落筆方位,游遍大半西湖,產生了移景換景的藝術效果,隨著鏡頭的閃閃而過,綺麗的風光重現,把我們帶入西湖早春的風景畫卷,整首詩描繪的是春回大地、西湖早春生機勃勃的景象,表達了作者的贊美、熱愛之情。天才的詩人與山水結合便是山水之幸事、詩人之幸事,更是文學之幸事,后世讀者之幸事。山水成就了詩人,詩人也成就了山水。希望同學們熱愛自然,鐘情于中華靈繡的山水,創(chuàng)作時代更加優(yōu)美的文章,讓我們的山水文化源遠流長……

(2)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應掌握賞析詩的基本方法,即讀詩、解詩(自主學習)、賞詩、悟詩(合作探究學習)。

(八)、作業(yè):

1、流利背誦、工整正確默寫這首詩。

2、通過合理的想象,將本文改寫成一篇小散文。

說課稿銜接語篇六

該課呈現給學生的材料只有兩幅圖畫,一幅是幾個小男孩在草地上踢球,一位大姐姐在旁邊勸他們不要在草地上踢足球,另一幅是一位阿姨在洗蘿卜,水龍頭開著,盆里的水嘩嘩地往外流,一位小朋友看見了,勸說阿姨要節(jié)約用水。要讓學生借著這兩幅圖,討論這樣做為什么不好,應該怎樣勸說,從而提高他們的言語表達能力。在全冊教材編排的六個口語交際課題中,它是唯一一例讓學生明辯是非、對錯、勸說他人的課例,因而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是非觀念,指導學生的行為習慣有很深的社會實踐意義。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的要求及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我從三個方面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認識到破壞綠地,浪費水資源的行為是不對的,學會用禮貌語言勸說別人,能比較完整地用普通話說二到三個句子。

2、過程和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合作學習的好習慣。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積極發(fā)現、關心身邊事情、勇于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懂得維護公共利益人人有責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精神。

本次說話課題主要以圖畫為憑借,因此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理解圖意是把握說話方向的關鍵,而讓學生弄明白“在草地上踢球”和“浪費自來水”這兩件事的做法為什么不對,該怎樣勸說就成為了本課的重點,在農村小學,受學生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和習慣的制約,讓學生大膽地在集體場合說普通話,成了本課的難點。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及目標的要求,考慮學齡初期兒童富于想象,但缺理性思維的心理特點,我在本課教學過程中,運用談話引導法。以談話的方式導入話題,以談話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深入話題,以教師的談話總結深化主題。在談話中,還適時運用反饋調節(jié)的方法,可以及時糾正學生中間一些不正確的看法。

本著“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這一新課程發(fā)展的核心理念,在本節(jié)課中,我引導學生綜合采用自主探究、合作討論、表演等學習方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體味學習的快樂。把教師的引導與學生自主學、合作學結合起來,形成合力,營造開放創(chuàng)新的新課堂。

教具準備:除了若干小獎品外,還有兩幅掛圖,考慮到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便于學生一幅幅的觀察。

1、以題激趣

在教學中,導入課題往往成為一節(jié)課成敗的關鍵。在本課中,既要緊扣課題,又要讓學生憑著兩幅圖畫,打開話匣子,暢所欲言,就要拉近師生之間的心靈距離,讓學生勤于思考,樂于表達。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

發(fā)問:“同學們,有的學生上課坐得不端正,這樣做好不好?”學生回答后適時表揚坐得端正的學生。追問:“今天教師要讓大家大膽地說話,如果有些同學不敢說,這樣做好不好?”

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很快就能回答這個“好與不好”的問題,還要進一步提問:“既然這樣做不好,那應該怎樣做?”學生很自然就能回答“應該大膽地說”,一下子就把他們的情緒調動起來了,主要為下一步的口語交際打下伏筆。教師趁機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兩件不好的事。(板書:這樣做不好)

2、自主探究圖畫

我是這樣引導學生探究圖畫。

⑴出示第一幅掛圖,問:“第一幅上那幾個男孩在干什么?旁邊的那位大姐姐在干什么?誰做了不好的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探究圖畫的意義。

⑵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究第二幅圖畫。

⑶反饋點撥。學生經自主探究圖畫后,基本上能認識到那幾個小男孩的做法不對,我就順勢點撥旁邊那位大姐姐在講道理不讓他們這樣做。(板書:勸說)

3、合作討論

在引導學生初步看懂圖畫的基礎,繼續(xù)提出問題。你知道在草地上踢球和開著水龍頭洗菜這樣做為什么不好?如果你是旁邊的那個人,你會怎么勸說呢?再次提醒學生“勸說”是用講道理的方法使別人不要這樣做。激趣:我們現在分兩個組來討論,呆會兒還要讓每個組推選一名代表發(fā)言,看哪個組做得最好。

⑴自由分組?;陉P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在合作討論時采取自由搭配,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把全班學生分成兩個組。

⑵組內交流

為有效地完成本階段任務,保證每位同學都參與交流和表現。我準備做好以下幾點:

①教師參與到小組中,以師生互動帶動學生互動,引導學生之間對共同活動進行加工完善和評估,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和集體意識。

②教師起到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適時地規(guī)范交流行為,善于發(fā)現火花,排除障礙,引導深化。

③給予足夠的時間。

4、全班交流

緊張的組內討論后讓學生自己推選一名中心發(fā)言人(非教師指定),先讓他在組內試講,其它同學幫他完善講話的語氣和語句,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5、教師總結評估

新課標指出,評價的本質功能在于促進發(fā)展,為呵護孩子的自信心,我以激勵性評價為主,重在評價全體參與者的學習態(tài)度和合作意識,對表現好的學生讓同學們相互表揚,教師發(fā)放獎品,并適時總結:破壞綠地,浪費水資源等行為都是損害公共利益的事情,我們每個同學看到這些不好的事,都應該像今天這樣,用講道理的方法勸說他不要這樣做。

6、情景表演(作為機動調節(jié)的內容)

各組選一幅圖演一演,加上被勸說人的語氣動作。

我設計的板書,主要體現了啟示性、目的性、簡練性的特點,讓學生從中明確事物間的聯系。

1、要求適中,適合農村小學開展口語交際課的需要。

2、關注個性,觸發(fā)情感。

3、收放得體,實行調控下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

說課稿銜接語篇七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六單元中的第二篇講讀課文。本課屬于書信體文章,信中緬懷父親——一個為維護世界和平而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國孩子呼吁國際社會:一致行動,維護和平,制止戰(zhàn)爭。課文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系在一起,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語言樸實,內容感人,由此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從教材所處的位置分析,其任務主要是在承接學生前階段已掌握的“多讀、多想、多體會”這一讀書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讀與悟,獲得真切的感受,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為本組課文后續(xù)兩篇課文《黃河魂》《鏡泊湖奇觀》的學習作鋪墊。

根據教材的地位、特點以及學生生活在中國這片比較和平的圣土上,對于戰(zhàn)爭,他們缺乏深入的了解,也很難想象出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這一認知實際,為了引導學生理解信中“我”的呼吁,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我特在教學時利用配樂朗讀、圖片、錄像等多媒體手段來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激發(fā)孩子們的情感,從而更好地幫助孩子們初步了解戰(zhàn)爭,了解它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何等的痛苦。據此我擬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用兩個課時來完成:

知識與能力:

1.認識18個生字,學會1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質疑、解疑和自主學習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情感與態(tài)度:通過學習課文,能聯系實際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激發(fā)孩子們熱愛和平的情感。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和理解信中“我”的呼吁。

教學難點:加深對當今世界和平環(huán)境的認識,激發(fā)孩子們熱愛和平的情感,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的,因此教的方法無疑是決定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已有知識,在本課教學中,圍繞“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的理念,第一課時我主要采用設疑激趣、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探究、活動體驗、角色移位等方法進行教學,巧妙地將教學寓于讀悟體驗活動之中,注重教師的積極指引和學生情感的自我建構,努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讀議互動中自主交流、充分體驗,讓學生沿著小作者的情感階梯,邁向情感高潮,產生共鳴,受到熏陶,得到啟迪。第二課時我采取“質疑導向”的方法,以復習第一課時有價值的問題為切入點,為學生明確了探究的主要任務:“

1、作者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2、當今的和平環(huán)境怎樣?

3、作者呼吁什么?他為誰而呼吁?”然后組織學生圍繞這些任務進行感悟交流,把教學重、難點循序漸進地解決。最后結合實際進行總結討論并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素質教育把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和培養(yǎng)學生具有現代人的精神作為核心內容,課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我們應特別注重學法的滲透。本課在學法指導上,力求體現“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發(fā)展”的理念,課前通過收集資料;課中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自讀、自學、交流、概括、質疑、感悟、討論等活動;課后通過情感朗讀,全方位地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生發(fā),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的培養(yǎng),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讀、思、議、悟、寫中,激勵其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并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及合作探究精神,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三個維度的統(tǒng)一。

1、激情導入,激發(fā)興趣

托爾斯泰說:“興趣是推動學生認識活動的巨大動力,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上課伊始,我們便以課前學生所收集到的反映我們生活現狀的圖片或資料展示作為導入,當學生正為幸福所陶醉時,屏幕相機切換至彌漫著硝煙的伊拉克戰(zhàn)爭片斷、震撼人心的美國“911”事件現場,這一幅幅真實的畫面將以強烈的`對比沖擊學生的感觀,在一種視覺和心靈震撼中引導他們較為深入地了解戰(zhàn)爭,了解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是何等的痛苦,而老師隨之拋出的問題:看到這些情景,你們想說些什么?將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課題的引出埋下伏筆,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探究雷利呼聲的興趣與熱情。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所以在初讀課文環(huán)節(jié),我們設計了任務型的初讀方法,要求學生帶著“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不懂的詞語可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來理解;想想課文講了幾部分內容?課文主要講了什么?”等任務進行初讀,而在隨后進行的“匯報交流自讀情況”環(huán)節(jié)中,則通過匯報自學生字的收獲,提出易錯之處,交流難記字的寫法以及對字詞的“檢測讀”、對文段的“正音讀”等,引導學生在讀的實踐中進一步提高識字的能力,達到將課文讀通順、讀準確、讀明白的初讀目的。經過了對全文的自讀、默讀以及對印象深刻文段的“正音讀”等多重鋪墊,學生對課文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初步印象,在此基礎上對課文主要內容進行概括既降低了難度,也提高了環(huán)節(jié)操作的實效性。

3、自讀感悟,交流討論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讀書,是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的理解和感悟得以逐步實現和完善的過程,可以說,學生每一次的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獲與體會,如果說初讀課文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走近”文本,對課文形成整體的感知,那么再讀文本,則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過程。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們把著眼點放在了捕抓學生讀文時情感的生成與問題意識,首先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在有感而發(fā)處寫下感想,在不懂的地方作標識提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讀書的收獲與困惑進行組內交流探究,通過研討,組內整理出有價值的問題或解決不了的問題并進行問題發(fā)布。這樣的形式與要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既尊重了學生的自主選擇,反映了其獨特的感受,也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人翁意識。當各組把問題都呈現出來之后,我們并不急于讓學生去解決問題,而是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進行分類、歸納和疏理,將眾多零散的問題整理為具有共性的三類問題:

(1)作者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2)當今的和平環(huán)境怎樣?

(3)作者呼吁什么?他為誰而呼吁?這樣的設計,目的在于通過教師的指引,逐步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同時也為第二課時圍繞問題所開展的學習與感悟活動埋下伏筆。

4、三讀課文,自主探究

課程改革積極倡導新型的學習方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習慣,在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中,圍繞師生剛才共同歸納整理出的三個問題,我們設計了以下的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一:圍繞問題,再讀課文,自主探究。這是學生個體層面的探究活動,它通過帶著問題進行自讀、靜思,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及自主探究的空間,可以說這樣的讀與思,將更具針對性與實效性。

探究活動二:帶著自己對問題的初探所得進行組內互動式的合作探究。相對而言,本次活動屬于學生群體層面的探究行為,其目的在于讓學生在自探的基礎上,通過小組中的交流互探,達到互相啟發(fā)、共同促進的目的,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也提高了學習的成效。

5、課后活動

本節(jié)課安排了兩項課后作業(yè):“抄寫生字新詞”及“搜集現代戰(zhàn)爭的圖片或資料”,意在繼續(xù)鞏固字詞寫法,并為第二課時讀悟結合的教學作鋪墊。

此課時的課堂結構是:質疑導向——感悟交流——總結討論(學習升華)——拓展延伸。具體如下:

1、復習問題,質疑導向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因此,上課伊始,我便引導學生回憶起第一課時已梳理出的三個有價值的問題:“

(1)作者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

(2)當今的和平環(huán)境怎樣?

(3)作者呼吁什么?他為誰而呼吁?”借此來明確學習方向,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埋下伏筆。

2、感悟交流,解決疑難

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在教學中尤其要注重情感體驗、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所以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我特意以感悟交流的方式來理解學習課文。因為在第一課時時已經讓學生就這三個有價值的問題進行了小組內討論,因此在這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默讀完課文后就直接在班上匯報交流討論結果。當然每個問題匯報的方式側重點有所不同:

(1)匯報交流對爸爸的認識,側重于理解重點句子。

(2)匯報交流對當今世界和平環(huán)境的認識,側重于情境的渲染,借助了學生課前搜集的圖片或資料以及老師搜集到的電視報道錄象。

(3)匯報交流作者在為誰呼吁,側重于感情朗讀。

3、總結討論,感情升華

語文即生活,生活實際是語文教學取之不盡的源泉。在教學中,我們要創(chuàng)造性地還原課文的本真,才易于使學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所以在有感情朗讀全文后,拋出一個聯系實際的問題;“為了制止戰(zhàn)爭、保衛(wèi)和平,我們能夠做點什么?”讓學生討論后各抒己見。

4、拓展延伸

讓學生勤動筆,綜合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仍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一大任務?;诖耍姨匾庠谶@安排了一個動筆的練習:“給深受戰(zhàn)爭苦難的外國小朋友寫封信,表達你對他們的同情與關心?!边@既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還可更好地檢驗一下學生對本文思想感情的把握,可謂“一箭雙雕”。

5、課后活動

本節(jié)課安排了兩項課后作業(yè):“熟讀課文,讀出真情實感”及“把印象深刻的詞句摘抄下來”,意在整體體會全文的思想感情以及養(yǎng)成積累好詞佳句的閱讀習慣。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