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1-29 01:32:21
- 小編:ZTFB
- 文件格式 DOC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絲綢之路的評課稿 絲綢之路課堂小結篇一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一課是部編版七年級上冊中國古代史的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14課,課本內(nèi)容包括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對西域的管理三個子目。秦漢時期的大一統(tǒng)促進了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對外交往的發(fā)展。漢武帝時期兩度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中原與西域的友好往來,設置西域都護府,促進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而絲綢之路的開通,對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和中西方的交往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是地理大發(fā)現(xiàn)之前一條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僅溝通了東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多個文明的相互滲透,可以與歐洲開辟新航路之舉齊名。所以本課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xx版初中歷史課程標準的理念是:以人為本,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普及歷史知識,初步具備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將正確的價值判斷融入對歷史的敘述和評判中,逐步學會全面、客觀地認識歷史問題。鼓勵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本課體現(xiàn)的理念是學會正確識讀歷史地圖。講歷史故事,學會看歷史地圖都是本課采用的一些方法。本課教學中,落實理念最好的方面是,分小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新方法的充分利用,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有利于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讓學生知道張騫第一次開辟出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使中原與西域各國有了第一次友好往來,加強了與西域的聯(lián)系,通過設置西域都護府,促進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打破了東西方文明之間的隔絕狀態(tài),開創(chuàng)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
(一)【知識目標】
1. 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史實。
2. 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文明交流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標】
學生能夠正確識讀“張騫通西域路線圖”和“絲綢之路示意圖”,初步掌握識別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p>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學習張騫不畏艱險、富于冒險精神、忠于國家、牢記使命、機智果敢、堅韌不拔、開拓進取的優(yōu)秀品質(zhì)。
2.通過西漢設置西域都護府的史實,引導學生認識新疆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學生牢固樹立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意識。
3.通過對比絲綢之路開通后東西方進行交流的“物產(chǎn)”,使學生直觀的體會什么是交流,體會絲綢之路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的重要橋梁作用,體會文明與交流、發(fā)展的關系。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歷史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樹德,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并且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 張騫出使西域有“鑿空”之意,他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所以具有重要地位。而絲綢之路的開通對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和中西方的交往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絲綢之路成為當時和以后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一)教學重點:
1.張騫通西域
2.絲綢之路
(二)教學難點:絲綢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
(一)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
1.知識構建方面:他們歷史知識積累得還較少,尤其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分析還缺乏理性思考,同時對歷史地理的概念還比較模糊。需要教師做相關的引導和說明。
2.認知心理特點:七年級的學生相對來說年齡較小,以形象思維為主,尚未具備較強的分析能力和方法,由此引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激發(fā)學生敢想、敢說、愛說的習慣。
(二)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因此我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說課稿在本課教學中以創(chuàng)設情境討論法為主,輔以提問設疑法、讀書指導法、地圖識別法,講授法,圖片分析法,分組合作法,成果展示法和討論法。新課程標準下的歷史教學,教師必須樹立起讓學生成為歷史學習真正主人的自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設計本節(jié)課教學時,我盡可能利用圖片、影音資料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輕松、活躍、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討論中找出答案,發(fā)現(xiàn)問題,開拓思維,進而掌握知識,在辯論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學會評價歷史人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學習方法: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使學生養(yǎng)成自己分析問題、歸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教學過程我從五個方面進行說課: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講授新課——拓展延伸,課堂小結——板書設計——作業(yè)布置。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課件,說明民樂永固城的歷史由來和扁都口的歷史地位,從而導入新課。
(二)創(chuàng)設情境,講授新課:
環(huán)節(jié)一
教師出示學習目標,指導學生熟悉課本,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自主學習內(nèi)容。初步感知本課內(nèi)容。
環(huán)節(jié)二
1.教師播放課件,出示西域位置圖,指導學生了解西域的形勢,由此引出“招賢令”交代通西域的歷史背景。
2.播放“張騫通西域”視頻,然后用演示幻燈片演示第一次通西域的路線。
3.組織活動:“我走張騫路”,對學生識圖進行指導。
4.講解張騫第二次通西域。結合史料對張騫評價。注意對學生的引導,鼓勵學生開拓思路,大膽表現(xiàn)。
5.出示絲綢之路線路圖,讓學生結合課本用電子筆在圖上標出絲綢之路所經(jīng)過的主要地方。
6.出示十二種東西方的物品或技術,讓學生分類并展示。
7.結合圖片,引導學生說出絲綢之路的歷史作用。完成活動:絲綢之路是 之路。
8.指導學生看課本65頁,了解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之后演示課件。強調(diào)南海諸島是中國領土。
9.播放課件比較秦朝和西漢疆域的大小,指導學生找出不同,增加的領土就是西域,引出西域都護的設置。
環(huán)節(jié)三
拓展延伸
1.出示合作探究問題,并播放圖片,指導學生進行討論。
(三)課堂小結 談感受。
(四)鞏固練習:利用課件完成練習
絲綢之路的評課稿 絲綢之路課堂小結篇二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鞠躬)我是語文組x號考生。
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對課文《絲綢之路》的教學設想。
《絲綢之路》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組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走進西部,領略祖國雪域高原、草原戈壁的風貌,吹響西部大開發(fā)的號角?!督z綢之路》是一篇敘事散文,講述了兩千多年前在絲綢之路上發(fā)生的安息國與我國使臣會面互贈禮品的故事,描繪了兩國來往的熱鬧、盛大場面,揭示了絲綢之路為我國和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提供橋梁,對中外雙方經(jīng)濟、科技、文化繁榮起到重大作用的非凡意義。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五年級的學生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但是本文的學習對他們來說仍有難度。首先是絲綢之路離今天時代久遠,不少學生可能對于絲綢之路不甚了解,需要事先查閱資料,建立基礎。其次是通過對文本的學習,了解絲綢之路的重大意義。好在學生已經(jīng)具備動手查閱資料的能力,已經(jīng)初步具備把握文章大意、體會文章情感的能力,這為本課的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
因此,基于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理念出發(fā),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會認識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栩栩如生、美輪美奐、浩浩蕩蕩、崇山峻嶺”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自主讀文、討論、交流等過程,感受文中盛大場面的描寫,領悟絲綢之路的重大意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絲綢之路的重大意義,激起了解西部的歷史的興趣。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感知文章主要內(nèi)容,感受作者描寫兩國使者見面時的盛大場景為我的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領會絲綢之路的重大意義為我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采用品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
那么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一)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習也同樣如此,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我會用情境導入法,放置沙漠的圖片,引發(fā)學生對于沙漠的想象,繼而引出張騫開通絲綢之路的故事,最終引入本課課題。提起沙漠,大家腦海里都會浮現(xiàn)什么景象呢?(先以問題激發(fā)想象)漢武帝時期,張騫奉命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這就是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今天就讓我們 一起走進大漠,走進絲綢之路。(再以故事引發(fā)好奇)旨在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學習本篇課文。
(二)初步感知
語文學習的不二法門就是誦讀,加強誦讀習慣的培養(yǎng),對領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語言,增強文章語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課伊始,在解決了生字詞的困難后,我將從指導誦讀入手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在學生朗讀之前,我會給學生設置以下問題:試給這篇文章劃分段落層次,之后請學生回答,明確文章的脈絡,即憶起駝鈴(1)——盛迎漢使(2-8)——互贈禮品(9-12)——揭示意義(13-14)。
問題的設置,完全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聽和讀,理清文章脈絡,消化重點詞句,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旨。
(三)深入研讀
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與學的過程就是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些問題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現(xiàn)象,可能是前后認知的矛盾,還可能是需要挑戰(zhàn)的困境。為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用大屏幕展示出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放手給學生,學生以同桌探討,填寫表格的方式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找出描寫兩國使臣會面的情景的段落,并用一兩句話概括出來。
概括:公元前115年,在伊朗高原北部,安息國將軍熱情迎接中國使者,雙方交換禮物。
這些問題設置,能夠培養(yǎng)學生把握重要詞句以及歸納概括的能力,同時為后文理解啟示做下鋪墊
接下來是對課文更為細致地品讀,思考以下問題:安息國的將軍和中國使者見面的時候,是怎樣的場面?用一個詞語來概括。并說說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來?通過以上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把握作者對于盛大場景的描寫,從而領悟兩國之間的深厚情誼,進一步了解絲綢之路的重大意義。
(四)鞏固提高
為進一步體會本文語言特色、感受本文盛大場景的描寫,我將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在讀的過程中體會絲綢之路對于中外雙方的重大意義。
(五)小結作業(yè)
課堂小結是對本堂課所學知識的鞏固,我會結合學生所談感受,再次回顧本課所揭示的絲綢之路的重大意義。
課后作業(yè)是教與學的交匯點,是與課堂學習內(nèi)容的對話,再者本文是閱讀文章,需要同學們對絲綢之路有更多了解。
基于此,我布置了搜集資料以加深理解的作業(yè):搜集與絲綢之路有關的小故事,下節(jié)課進行交流。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nèi)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nèi)容,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鞠躬擦黑板)
絲綢之路的評課稿 絲綢之路課堂小結篇三
(一)有關教學理念結合
結合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初一學生的認知特點,本節(jié)課我力求用新課程理念來統(tǒng)領全課,本著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基本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力求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舊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合作探究,獨立思考,團結協(xié)作,努力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分析、整合歷史資料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評價中,采取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全程評價,充分發(fā)揮歷史教學評價的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有關教學目標
新課程改革將目標指向?qū)W生發(fā)展的方向,指向以能力和個性為核心的發(fā)展。依據(jù)《歷史課程標準》,結合本課的內(nèi)容和授課學生的具體情況,本課教學目標分為以下三點:1、知識與能力;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知識與能力的目標中,要求使學生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西域都護的設置、絲綢之路開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實;能夠正確識讀“張騫通西域路線圖”和“絲綢之路示意圖”,初步掌握識別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能夠正確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關于過程與方法的目標,要求識讀“張騫通西域路線圖”和“絲綢之路示意圖”。通過收集歷史資料并處理展示的過程,學習從多種途徑獲取歷史資料并分析、整合歷史信息的方法,并初步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課堂進程中自始至終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升華,通過對張騫克服困難、不辱使命等內(nèi)容的學習,培養(yǎng)不畏艱難險阻、勇于開拓的精神和堅強意志;通過絲綢之路開通后東西方頻繁進行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事實,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中的橋梁作用;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
(一)有關教材的內(nèi)容、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中國古代史內(nèi)容。即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大一統(tǒng)的秦漢帝國”主題下的第四課,在學習了本單元秦漢時期大一統(tǒng)的國家形成和發(fā)展的背景下,迎來了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發(fā)展史上第一個高峰。本課將在了解中原王朝與匈奴的和戰(zhàn)關系的基礎上,學習張騫出使西域及絲綢之路,同時使學生進一步感知秦漢時期的大一統(tǒng)是全國性的多民族統(tǒng)一,各族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取長補短、共同發(fā)展,各民族充分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共同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秦漢大一統(tǒng)文明,從而加深對本單元主題的深入理解,并為學習下一單元奠定基礎。從長遠的角度看,這節(jié)課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掌握學法,對學習整個中國古代史乃至世界歷史都有深遠的影響。所以本課的教學地位重要、意義重大。
(二)有關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學情,從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我將本課教學重點定為絲綢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因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對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和中西方的交往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絲綢之路成為當時和以后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成為東西方交流的橋梁。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對于初一學生來說,剛剛接觸歷史課,對于類似的探究性問題的學習一方面不是很感興趣,另一方面自身的分析、總結能力有限,所以,更應該在此方面加強鍛煉。
本課的教學難點為張騫出使西域。首先,西域的一部分地區(qū)現(xiàn)已屬于國外,另一部分屬于我國西北地區(qū),學生的地理概念陌生,而且,地名多且生疏,讀音書寫難度大。同時,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初一學生分析、總結時也不容易把握準確。所以,將這部分內(nèi)容定為本課難點。
(三)有關教學安排
為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新課標理念,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四個步驟的教學過程。即: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播放電視劇《大漢天子》中與匈奴戰(zhàn)爭的片段,并提問質(zhì)疑,導入新課。用視頻片段導入
,符合初一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學習興趣,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團結協(xié)作探求新知”。課前將學生分組并布置每組的探究問題,組織學生查閱有關本課的各方面資料。在第一目“中原王朝與匈奴的和戰(zhàn)關系”的學習中,由各組派代表講述查找到的相關歷史故事。在學習“張騫通西域”這一目中,由學生依據(jù)地圖,介紹張騫出使西域的情況,并組織學生表演歷史劇《西域歸來》,從而加深對張騫不畏艱難險阻、勇于開拓精神的認識并幫助分析張騫通西域的意義?!敖z綢之路”這一目主要通過描繪路線圖、展示收集到的西域物品及討論絲綢之路的作用等活動來完成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也突顯了以活動為中心,圍繞活動開展學習,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突破了重、難點內(nèi)容。三、“智力闖關小結反饋”,本環(huán)節(jié)將本課的一些基礎知識制作成競賽題的形式,進行小組搶答、競賽,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做一評價。四、“深度遷移拓展升華”,最后將本課主題與現(xiàn)今社會相連,讓學生充當小導游,帶領大家重走絲綢之路,了解今天絲綢之路上的風貌,從而達到知識內(nèi)化、感受深化,能力強化。本課各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參與了整個教學過程,并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了歷史。
(一)有關教法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本課的教學中我遵循“導而不牽”、“活而有序”等教學思想。教學中體現(xiàn)了由重“教”到重“學”,重結果到重過程的轉(zhuǎn)變。結合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初一學生的特點,采取探究式教學法以及歷史情境教學法、討論法。這些教學方法的運用,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在合作中探究,在活動中成長的理念,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及探究學習的能力。
(二)有關學法指導
本節(jié)課不僅重視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不僅授之以魚而且授之以漁,不僅學會而且會學。針對初一學生重形象思維、知識體系松散和求知欲強等身心特征,結合本課的重點、難點,這節(jié)課的教學形式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能力為中心。學生參與了整個教學過程,幾乎所有的教學內(nèi)容都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完成。在本課中我力求教會學生以下方法:
1、分組合作法:按小組合理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務,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在學習過程中,互相學習,增進友誼,同時也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2、收集、整理資料:課前將學生合理分組,布置本組要收集的資料內(nèi)容,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書籍、網(wǎng)絡等多種途徑查找、收集相關的資料并進行整合,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從而鍛煉和提高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成果展示法: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果,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有關教學媒體
這節(jié)課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其中有電視劇的視頻片段、有動畫的歷史地圖及歷史圖片等資料,其目的在于將多媒體形象直觀的優(yōu)勢與本課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且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使學生樂于學習。借助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幫助學生學習較復雜的張騫通西域及絲綢之路路線圖。
(五)說板書設計
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采用了提綱式板書,以本課講授內(nèi)容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為線索,體現(xiàn)了本課的知識結構,板書層次分明,內(nèi)容系統(tǒng),便于學生提綱挈領地掌握知識。
新課程評價應該把學生作為評價主體,在評價過程中,學生不是一系列評價的消極應付者,而應該是主動參與者。課堂上多邊互動的評價能使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并能引導學生在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的共同作用下前進。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多元化評價方法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及教師教學情況。在課堂訓練中,學生完成的任務是具有基礎性、開放性、綜合性、探究性的。在體現(xiàn)任務的基礎性、開放性時,主要采用自評、互評;體現(xiàn)綜合性、探究性時則以師評為主。這樣使學生在課堂中能進行有效的合作、平等的交流。在評價時,我注意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習。還通過“學生歷史學習觀察檢測表”(見附表),了解學生在課前及課堂上如何參與活動,在小組討論中如何與他人合作交流,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評價。自始至終我尊重學生理解和體驗的差異,注重運用激勵性的語言,有效地控制課堂評價過程使學生體驗成功與進步,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激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的欲望,促進每個學生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同時,對于教師自身的教學評價,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對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等情況的觀察,獲取反饋信息,迅速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shù)恼{(diào)整。
絲綢之路的評課稿 絲綢之路課堂小結篇四
各位評委、老師們: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張騫與絲綢之路》,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說課。
(1)說對教材的分析?!稄堯q與絲綢之路》是語文a版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文章。本文生動介紹了絲綢之路的開辟過程和中國的絲綢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內(nèi)容生動,尤其是文章開頭引人入勝。課文先以一個小故事點出了中國絲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接著寫了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歷盡千辛萬苦、獻出了畢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最后點明了絲綢之路發(fā)揮的巨大作用——成為聯(lián)結歐亞大陸的紐帶。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張騫為國獻身精神的贊揚,本課主要學習張騫通西域的過程和張騫的那種不畏艱辛的優(yōu)秀品質(zhì)。
(2)說教學重、難點。自主識字、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
(3)教學時數(shù)的安排:本課安排兩課時。
基于以上對課文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學寫8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好詞好句。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
3、通過讀文,知道張騫是怎樣開辟絲綢之路的,同時學習張騫不畏艱辛的優(yōu)秀品質(zhì)。
三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理解分析的能力,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主動識字的習慣,會使用字典、詞典,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借助小狀元提示,基本能獨立進行。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nèi)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nèi)外閱讀,共同討論。并且能根據(jù)現(xiàn)有的資料查詢課外信息。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我們班學生思維比較活躍的特點,為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和主動性,構建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對于課文的引入,我采用談話法;對于感悟張騫的優(yōu)秀品質(zhì),我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學法;對于課外拓展,我采用合作型教學法。
1、布置預習。
2、讓學生搜集有關張騫和絲綢之路的資料。
(出示課件:唐僧師徒四人)同學們請看,他們是?他們是《西游記》當中的人物,唐僧和他的三個徒弟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從中土大唐去西天取得了真經(jīng),真是了不起!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位比唐僧還了不起的人物,他歷盡磨難,從中國通往西域,他開通了一條有名的道路,名叫“絲綢之路”,他是誰呢?——張騫!是的,咱們一塊來學習《張騫與絲綢之路》。
這篇課文跨時代跨空間,學生們對于以前的事了解很少,如何讓他們充滿興趣地學習這課呢?我覺得課堂伊始就得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段饔斡洝肥菍W生耳熟能詳?shù)碾娨晞。麄儗锩娴娜宋?、事件了解地比較詳細。而且,《西游記》當中人物的品質(zhì)和取經(jīng)的艱辛與本課極其相似,所以我以《西游記》為導線引出課題,一來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二來可以用類化的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1)請看課題,《張騫與絲綢之路》中有兩個關鍵詞,“張騫”和“絲綢之路”,課前讓大家搜集了他們的相關資料,現(xiàn)在誰來向同學們介紹介紹你搜集到的資料呢?(課件出示張騫和絲綢之路的資料)這里我會請幾位學生說說他們找到的資料。對于“絲綢”,學生陌生但又充滿好奇,在此,我課前搜集了一些有關絲綢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古代絲綢戰(zhàn)袍、杭州絲綢、藍絲綢、奧運絲綢服飾。
請同學們用一句話來說說“張騫”和“絲綢之路”的關系。(如:張騫把絲綢之路開辟了、絲綢之路被張騫開辟了、絲綢之路是張騫開辟的)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學生了解張騫和絲綢之路;二是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明確張騫與絲綢之路的關系。
(2)看了這個課題后,同學們有哪些問題?(張騫是怎樣開辟絲綢之路的?開辟絲綢之路時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在此,我采用激疑法,鼓勵學生提問,并提取有價值的問題展開課堂。接下來我將采取以下教學形式幫助學生解決生字問題和掌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標記段落序號,借助課后拼音識記生字,把文章讀通順、流利。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3、誰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1、老師泛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請兩到三個學生到臺前扮演相關表情,其他學生點評。
(這部分用了很多四字詞語,且戲劇性強,單純講解可能過于枯燥,于是在此我安排學生扮演“目瞪口呆、目不轉(zhuǎn)睛”這些表情,再讓學生來夸贊一下古羅馬皇帝的新裝,感受“贊不絕口”的場面,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四字詞語。)
2、剛才同學們關于課題提出了很多問題,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解決下。
①默讀第三段,說說當時從中國去歐洲有哪些困難。
(學生比較容易找出這些句子,但在概括方面還是有點欠缺。在這里,我注重訓練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②閱讀第五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張騫出使西域的經(jīng)過。
想想張騫是怎樣克服困難開辟絲綢之路的?你覺得他們受到了哪些屈辱?他們逃出來后又遇到哪些困難呢?
(學生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很容易找到相關句子,在這我重點帶領孩子歸納張騫所走絲綢之路的線路、啟發(fā)孩子去大膽想象張騫一路所受的艱辛。同時,在此我增加了一些課外內(nèi)容----張騫被俘虜時的事件,拓展學生對史實的了解,進一步感知張騫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絲綢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聯(lián)結歐亞大陸的紐帶。
(感受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同時從側面加深對張騫的敬佩之情。)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認為張騫是一位怎樣的人?(不畏艱辛)
——培養(yǎng)學生概括感悟能力,同時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
五、拓展
同學們,你還知道歷史上哪些名人探險的故事嗎?(課件出示:哥倫布、鄭和相關資料)
——舉一反三,拓展學生的視野。
31. 張騫與絲綢之路
困難: 交通不便
自然條件惡劣
野獸與強盜的襲擊
經(jīng)過:都城→黃河→浩瀚的沙漠→被俘虜→寒夜逃出→帕米爾高原→西域
↓↓
不畏艱辛
注:板書主要以困難和經(jīng)過為主線,層次鮮明,最后總結出張騫不畏艱辛的優(yōu)秀品質(zhì),一目了然。
絲綢之路的評課稿 絲綢之路課堂小結篇五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材第三單元第16課,內(nèi)容分三部分:中原王朝與匈奴的和戰(zhàn)關系、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三者之間因果相聯(lián),體現(xiàn)了中原王朝、匈奴族和西域各族之間的民族關系。本課還與第19課尋訪“絲綢之路”前后呼應,在第三單元《大一統(tǒng)的秦漢帝國》中處于重要地位。
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文明向外傳播的重要通道。從世界范圍來說,它是地理大發(fā)現(xiàn)之前一條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可以與歐洲開辟新航路之舉齊名并重,所以本課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西域都護的設置、絲綢之路開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實;能夠正確識讀“張騫通西域路線圖”和“絲綢之路示意圖”,初步掌握識別歷史地圖的基本技能;能夠正確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識讀“張騫通西域路線圖”和“絲綢之路示意圖”;收集從西域傳來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與中原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史實;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來了解張騫出使西域的情況;通過討論、探究的方式來分析絲綢之路的作用。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張騫克服困難、不辱使命等內(nèi)容的學習,培養(yǎng)不畏艱難險阻、勇于開拓的精神和堅強意志;通過絲綢之路開通后東西方頻繁進行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事實,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中的橋梁作用。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絲綢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依據(jù):絲綢之路是本課的重心,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開通對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和中西方的交往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絲綢之路成為當時和以后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難點:張騫通西域。
依據(jù):學生對西域的地理概念陌生;識圖難,地名生疏,讀音書寫難度大,且地名多;張騫出使西域所走的路線曲折復雜,地形地貌多樣;兩次出使時間長,所經(jīng)過、出訪的國家多,過程復雜??傊@對七年級的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困難。
在網(wǎng)絡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已經(jīng)能夠運用網(wǎng)絡,而且他們對新事物也比較感興趣,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也會給予一定的關注。但七年級學生的知識積累還比較少,同時對歷史地理的概念還比較模糊。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共同活動,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是相統(tǒng)一的。因此,我在本節(jié)課注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實行開放教學,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生表現(xiàn)欲強,蘇霍姆林斯基曾把這種欲望比作干柴,恰當?shù)募ぐl(fā)就象火種,所以通過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能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
(一)教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式學習
3、教師啟發(fā)式教學法
(二)學法指導:
(1)課前指導:讓學生去網(wǎng)上和圖書館去收集有關本課內(nèi)容;老師指導學生在所查找的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剔除多余內(nèi)容。
(2)課堂指導:要求學生讀文看圖、畫圖講圖,學會以圖代文。指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結合歷史知識展開思考討論問題。
(3)課后指導:指導學生觀看有關絲綢之路影視或閱讀有關文章書籍。
(一)課前準備(結合第19課《尋訪絲綢之路》布置)
教師準備:
認真?zhèn)湔n。查閱相關的資料,設計本課教學環(huán)節(jié)和調(diào)動、啟發(fā)學生積極性的一些問題。提前一周布置任務,為學生提供相關的書目、資料和網(wǎng)站。對學生的準備工作給予充分的指導和幫助。
學生的準備:
預習本課。通過圖書館、上網(wǎng)等途徑,搜集與絲綢之路相關的各類資料,老師指導學生所查找的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剔除多余內(nèi)容。
(二)教學過程敘述
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掀起你的蓋頭來》,讓學生猜一猜是哪里的民歌?
學生:新疆
教師:新疆在漢朝的時候被稱為什么?西域。秦漢時期中原王朝派人出使過西域,開辟了一條舉世聞名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由此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教師:秦漢時期,北方生活著一個強大的游牧民族--匈奴。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原王朝與匈奴的關系變化很大。學生自主討論后填表。
學生:回答
一中原王朝與匈奴的和戰(zhàn)關系
漢元帝
漢武帝
漢高祖
秦
中原王朝與匈奴的關系
歷史時期
戰(zhàn)和戰(zhàn)和
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
過渡:略
二、張騫通西域
1、西域含義
2、漢初西域形勢
3、張騫通西域
4、西域都護建立
第一次公元前138年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
意義
公元前60年意義
首先解決西域地理概念上的難點;想象一段張騫與漢武帝的對話,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看圖學習歷史,搞清古漢語的異讀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假如你是張騫,你會遇到哪些困難?借此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啟發(fā)式教學法引導學生思考張騫通西域的意義?
過渡:略
三、絲綢之路
1、暢通的原因
2、名稱的由來
3、路線
4、作用
南道
北道
首先充分運用多媒體,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嘴、動手的能力;精心設計問題,八十三頁試一試,看圖歸納總結,提高學生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討論法、舉例子、探究式學習等分析絲綢之路的作用,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既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還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張騫通西域
漢政府在沿途修道路,設驛站,筑長城
絲綢之路的暢通
敦煌莫高窟
樓蘭古城
大漠
西域與中原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
一、中原王朝與匈奴的和戰(zhàn)關系
二、張騫通西域
1、西域含義
2、漢初西域形勢
3、張騫通西域
4、西域都護建立
三、絲綢之路
1、暢通的原因
2、名稱的由來
3、路線
4、作用
能體現(xiàn)本課的知識結構、突出重點和難點、直觀形象、有利于鞏固新知識、方便以后的復習。
謝謝!
絲綢之路的評課稿 絲綢之路課堂小結篇六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程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6課《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重點難點、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來說這節(jié)課。
本課內(nèi)容是第三單元《大一統(tǒng)的秦漢帝國》中的重點課,秦漢時期的大一統(tǒng)促進了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對外交往的發(fā)展。漢武帝時期兩度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中原與西域的友好往來,促進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也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絲綢之路的開通對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和中西方的交往長生了深遠影響,從世界范圍來說,它是地理大發(fā)現(xiàn)之前一條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可以與歐洲開辟新航路之舉齊名并重,所以本課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據(jù)課程標準、教材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如下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西域都護的設置,絲綢之路開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實,能夠正確識讀“張騫通西域路線圖”和“絲綢之路示意圖”,能夠正確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
識讀“張騫通西域路線圖”和“絲綢之路示意圖”;收集從西域傳來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與中原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史實。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張騫克服困難、不辱使命等內(nèi)容的學習,培養(yǎng)不畏艱難險阻、勇于開拓的精神;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中的橋梁作用。
重點:本課重點是絲綢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難點:張騫出使西域。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分析討論,合作探究,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組織課堂教學,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優(yōu)化教學的的目的。
本課講授對象是初一學生,他們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對事物缺乏理性的認識,但他們對許多新鮮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對此在教學中就要克服簡單的說教通過形象直觀的圖片、故事、視頻激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通過對歷史人物的分析討論變消極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探究,使學生從中獲得成就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電視劇《大漢天子》中與匈奴戰(zhàn)爭的片段,并提問質(zhì)疑,導入新課。用視頻片段導入,符合初一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學習興趣,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自主學習,進入新課:
一、中原王朝與匈奴的和戰(zhàn)關系
首先出示戰(zhàn)國時期匈奴王冠圖片,讓學生了解匈奴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古老游牧民族,然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第一目填寫《中原王朝與匈奴的和戰(zhàn)關系表》,并思考決定和還是戰(zhàn)的關鍵是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填寫表格,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歸納能力)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材料:
皇帝們試圖通過給匈奴人貢物或聯(lián)姻的方式建立和平外交關系。但是,這兩種方法都沒有獲得長久的成功。 ——《新全球史》
通過閱讀史料讓學生了解兩種方法都沒有獲得長久的成功,所以漢武帝時在外交政策上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昭告天下招募大漢使者聯(lián)合西域夾擊匈奴從而過渡到第二目張騫出使西域。
二、張騫出使西域
1、首先出示《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找出陽關、玉門關、和大月氏的位置,了解西域的含義,然后結合課文思考張騫為什么要出使西域。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培養(yǎng)學生識圖的能力)
2、播放視頻《張騫出使西域》片段,了解張騫出使西域的大致情況。(增強教學直觀性,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3、看視頻后讓學生說出張騫出使西域的具體路線,教師動態(tài)演示路線圖。
4、接著小組合作探究一下三個問題:
(1)張騫此行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
(2)假設你們生活在那個年代,面對這么多的困難你會像張騫那樣做嗎?
(3)張騫的此行目的達到了嗎?(通過探究問題學習張騫堅韌不拔的毅力和不辱使命的精神,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歷史知識的能力)
5、最后我通過展示三則圖文材料,組織學生討論張騫出使西域有什么樣的成果。
材料一: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雖未達到聯(lián)合大月氏的目的,但同西域各國建立了聯(lián)系,知道了許多西域地區(qū)的山川、地形、物產(chǎn)、人口、風俗等,此后,漢朝與西域諸國互派使節(jié),互通商旅。
——《秦漢,一個民族強盛的起點》
成果一:加強了漢朝和西域各國的聯(lián)系。
材料二:秦朝的疆域和漢朝疆域圖的對比圖
通過觀察學生得出結論,西漢的疆域向西延伸了一部分,自然得出
成果二:為西域歸屬中央奠定基礎。
材料三:“張騫通西域路線圖”和“絲綢之路示意圖兩幅圖片
讓學生觀察兩幅圖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從而在觀察中得出
成果三: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
(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通過展示三則圖文材料,組織學生討論問題得出答案,改變學生機械的接受知識到主動的學習知識,從而突破難點)
過渡語:魯迅先生說過:“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張騫用他的毅力、勇氣和非凡的膽識踏出了一條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交往之路,從此一條橫穿歐亞的路上通道產(chǎn)生了,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絲綢之路。(導入下一目)
三、絲綢之路
首先給出絲綢之路示意圖,請學生說說這條道路得名的原因,然后自主探究并說出絲綢之路的具體路線。隨后屏幕打出一組圖片,要求學生說出屏幕中的東西哪些是從東方傳入西方,哪些是從西方傳入東方?除過圖中的物品外,他們還知道其他哪些通過這條東西方商道交流的物品或藝術?,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加深學生對絲綢之路起到橋梁紐帶作用的理解。然后屏幕再打出絲綢之路上出土發(fā)現(xiàn)的絲織品和外國貨幣兩張幻燈片,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絲綢之路確實存在而且當年是那么的輝煌,最后通過一張設計好的幻燈片形象直觀并順理成章的得出絲綢之路是東西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紐帶這個觀點。
在講完這個目錄后教師加以引伸以“古老的絲綢之路今天是否還有開發(fā)的價值?如果有怎么開發(fā)”這個問題來達到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三)課堂小結
結合板書設計進行小結: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使天山南北第一次同中原地區(qū)連成一體,促進了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在此基礎上經(jīng)過西漢的努力形成了貫穿東西的交通線——絲綢之路,它的開通成為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的橋梁。
(四)、“智力闖關小結反饋”,本環(huán)節(jié)將本課的一些基礎知識制作成競賽題的形式,進行小組搶答、競賽,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做一評價。
(五)、板書設計
絲綢之路的評課稿 絲綢之路課堂小結篇七
1、說教材分析:
我所說的教學內(nèi)容出自首師大版小學《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燦爛的歷史文明》中的第四課。
本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屬于歷史常識,是從燦爛的歷史文明角度來看世界。具體到《我國古代的絲綢之路》這一主題,包括兩部分內(nèi)容,其一,古老的絲綢之路,其二,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在兩部分中又都包含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內(nèi)容,我把本主題從新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部分進行教學,每部分中都介紹路線的開通、絲綢之路上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和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我將有關陸上絲綢之路的內(nèi)容(即絲綢之路的路線和友好使者張騫、玄奘的故事)做為第一課時,也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
這樣做,能在第一課時中既讓學生清楚認識絲綢之路及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又能在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第二課時的時候孩子們能應用第一課時中用到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是以一種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的身份出現(xiàn),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2、說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對社會現(xiàn)象開始關注,開始有獨立見解,但仍有片面性;好奇心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學習的興趣更為廣泛。
他們已經(jīng)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接觸了一些相關的信息,他們對絲綢之路這個名詞有印象,但是不太清楚絲綢之路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們對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張騫也是知其人但是不太知其事。因此本節(jié)課上,既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又要利用學生的這種淺顯的已有知識經(jīng)驗,充實和豐富學生對絲綢之路及絲綢之路上友好使者的認識。
3、說教學方式與手段:
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認識,本課時采用“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目標確立的依據(jù):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使學生“簡要了解一些人類的文明遺產(chǎn),激發(fā)對世界歷史文化的興趣?!薄爸牢覈怯袔浊隁v史的文明古國,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萌發(fā)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p>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倡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皠?chuàng)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為學生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提供充分的空間?!薄白寣W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p>
依據(jù)以上課程標準的要求,依據(jù)本課教學內(nèi)容特點,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通過讀圖查找、聽、讀故事、小組交流、說感受等方式,使學生知道絲綢之路及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張騫、玄奘;培養(yǎng)學生讀圖及分析信息資料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體會絲綢之路開通的艱辛及開通的重要意義,認識、理解不同文化的交往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和作用,體會平等、友好往來的重要。
在以上教學目標中,本課時教學的重點有兩個:
一是知道絲綢之路的簡單知識。
二是體會張騫開通絲綢之路的艱辛和重要意義。
第二個重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本課的教學我通過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完成。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我使用的是“看圖片說一說”的活動,我出示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讓孩子們認識就說出名字,從學生生活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利用順序效果)
出示圖片
2、“你們知道嗎,它們在過去還有一個名字,一起看看!”(遮擋功能的使用),讓孩子們再讀一讀。這時孩子們會很自然的想到:他們?yōu)槭裁催€叫這樣的名字???在孩子們表達出他們的這種感受后,我說“它們這樣的名字和它們的來歷有關系?!?/p>
3、(下拉圖6)指圖說明:“它們是我國古代的胡人生活的地區(qū),在我國古代稱北方和西方的少數(shù)民族為胡,來自那里的東西就被稱為胡瓜、胡豆了。古時候,還把玉門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地區(qū)稱為西域,也就是現(xiàn)在的新疆及其以西的地區(qū)?!边M而提出問題“那么在古時候,這些胡人的物品是怎么來到中原地區(qū)的?”
圖6
引出本課的重點學習內(nèi)容絲綢之路。板書:絲綢之路。
4、通過和學生的談話“關于絲綢之路,你知道些什么?想知道什么?”了解學生對本課學習內(nèi)容的認知程度。
(用學生熟悉的物品圖片引入,激發(fā)興趣,開始新課的學習。)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認識絲綢之路,是通過看路線圖,查找、交流的活動完成的。
1、我充分利用了課本提供的絲綢之路路線示意圖(圖7),將圖提供給學生,并引導全班學生共同交流“看圖的時候,我們應該先看什么”(明確看圖要先看清圖的名字、圖上方向、圖例,然后再看圖的具體內(nèi)容,),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圖習慣。你從圖中獲得哪些信息?組織2人一組的學習。
圖7
2、學生展示學習成果:
(本環(huán)節(jié)教學是在學生2人一組的自主讀圖活動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使學生獲得絲綢之路的出發(fā)地、到達地,絲綢之路到達的范圍等知識。培養(yǎng)學生讀圖,從圖上獲取信息的能力。同時,教師補充到“絲綢之路全長有7000多千米,聯(lián)系了中亞、西亞,最遠到達歐洲、非洲的一些國家,是一條線路長,范圍廣,所到的地方多的道路,它是聯(lián)系東西方的重要通道?!睆亩鋵嵙吮菊n的第一個教學重點。)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了解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是通過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這樣三個活動完成的。
1、聽故事前,先用課件出示圖8,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張騫這個人,進而利用白板的書寫功能:張騫手里拿的叫“節(jié)”,節(jié)是代表使者身份的信物,使臣持節(jié)就表示是國家派出去的,現(xiàn)在“使節(jié)”一詞還在使用。(通過此介紹,使學生感受到我國古代文明對現(xiàn)在的影響。)
圖8
2、“張騫被稱為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你知道為什么嗎?”引領后面的學習。
3、講故事,教師就結合圖9講述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故事。讓學生聽故事時帶著這樣一個任務:“邊聽故事邊想一想:從這個故事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
圖9
利用拖動復制功能,將故事中重要地方停頓,更明確張騫出使路線。
教師在故事講到“張騫從長安出發(fā),向西行進,一路上他們必須走在崇山峻嶺、人煙稀少的地方”時,出示圖10,故意停頓,讓學生此時此地設想一下:“張騫他們會遇到什么困難或危險”。幫助學生體會張騫出使西域途中遇到的艱辛。
圖10
4、在聽完故事后繼續(xù)追問:張騫沒有完成聯(lián)合大月氏的任務,他是不是白去了?說說你的理由。
(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我用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回到了20xx多年前,使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了解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了解張騫這個人,了解他不怕困難、信念堅定的個人品質(zhì),設身處地的理解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艱辛,培養(yǎng)學生分析資料的能力。突破了“張騫開通絲綢之路的艱辛”這一難點。)
5、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學生閱讀的是課本78頁上“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文字”,讀后,不僅讓學生說一說“知道了什么”,還進一步引導學生算一算“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距今多少年了?”出示圖11,學生從圖中標出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年份公元119年、標出現(xiàn)在的年份xxxx年,然后在白板上進行計算第二次出使西域距離今年多少年。
圖11
想一想“為什么稱張騫為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
通過“讀一讀”明確開通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通過“算一算”感受絲綢之路的古老,同時板書:古老;通過“想一想”理解張騫是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
6、在讀故事后,組織一個學生動手的小組體驗活動。我給每組學生一些絲綢之路上傳遞物品的小圖片,讓學生們從這些圖片中挑出通過絲綢之路從西域傳到中原地區(qū)的是哪些?傳遞到西域的物品有哪些?出示圖12
請幾位同學將物品分類,利用白板的拖動功能,將物品拖到相應的圈里。
7、思考交流:傳遞的這些物品給西域各國和中原地區(qū)帶來了什么好處?
在活動后,教師總結到:“在這條路上傳遞的眾多物品中,以絲綢的影響最大,19世紀,德國地理學家第一次把中國中原地區(qū)經(jīng)過新疆到中亞的陸上通道翻譯成silkroad,絲綢之路由此得名?!?/p>
8、繼續(xù)補充介紹“絲綢之路開通后,西域各國的商人們來到我國做買賣,這是人們之間的貿(mào)易交流;一些佛教僧人來我國傳播佛法,這是一種文化的交流。隨著交往的深入,佛教逐漸在我國傳播開來。
9、講故事,主要是讓學生說一說他們課前了解到的玄奘西游的經(jīng)歷,從而認識絲綢之路上的另一位友好使者玄奘。
圖13
在本環(huán)節(jié)的最后,我再次引導學生思考并總結“為什么稱張騫、玄奘為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提升學生對張騫、玄奘在對外交往中發(fā)揮的友好作用的認識。
(在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這幾個活動中,認識了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使學生體會絲綢之路在中西各國交往中的.重要作用,體會友好往來帶來的好處,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萌發(fā)民族自豪感。既突出了本課的重點,也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通過看圖片、聽介紹,了解絲綢之路的興衰。
以看“現(xiàn)在的絲綢之路的圖片”、聽“老師講絲綢之路的興衰”,來了解絲綢之路的20xx多年來的發(fā)展變化過程,感受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物質(zhì)文化交流方面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圖14
(絲綢之路開通后,西方和我國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十分頻繁,絲綢之路的路線也隨著發(fā)生變化,到最繁盛的時期甚至形成了道路網(wǎng)。后來由于自然環(huán)境的變遷、人為過度使用水等自然資源,再加上戰(zhàn)爭等原因,絲綢之路也一度衰落。現(xiàn)代的絲綢之路,是我國重要的旅游資源,它沿線眾多的歷史文物、古跡、壯麗的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各民族風土人情,仍然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同時在原絲綢之路基礎上修建的亞歐大陸橋,更是歐亞大陸東西最便捷的通道。)
圖14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想一想,說一說。
想:“這節(jié)課,你是怎么樣學習的?”,說“通過什么,學習了什么?”從而師生共同總結出“本課是通過讀圖了解了絲綢之路的基本情況,通過學習故事,知道了絲綢之路上的友好使者和開通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既回憶了本課的學習過程,明確總結出本課的學習方法,總結了全課,又為下一課時的學習做好了準備。這也是體現(xiàn)本課的教學特色之處。
板書是現(xiàn)代教學的要求,它能夠更直觀的體現(xiàn)出本次教學的重點,利用板書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回憶本次教學的思路,直觀的板書使得學生在視覺上回顧本次教學的內(nèi)容。
本次教學的教學手段是交互式白板教學,通過一節(jié)課的努力,較好的達到預期效果。首先,白板教學操作比較它很靈活、簡單,不用每次老師在電腦和屏幕之間跑來跑去,就是一支筆就可以搞定一切,學生也更熟悉,教師也更自然,師生以更平和的心態(tài)去教、學。當講到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想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張騫的路線,要是用普通的多媒體ppt做的話,要設置路線,一段一段的弄,弄不好就出現(xiàn)偏差,就得從頭再來。而利用白板教學,只要選中圖片,然后右鍵里邊選擇“拖動復制”就可以拖拽出一個一模一樣的圖片,然后按著路線走,那樣隨意性比較大,也適合本次的教學。其次,交互式白板的動態(tài)效果沒有演示文稿絢麗,但是它比較神奇,你可以講文字進行拖拽,還有可以用遮擋功能將文字蓋住,讓人們感覺沒有任何東西,其實你自己知道其中的奧秘,當給學生展示的時候,他們覺得很神奇、好奇,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學生還特別主動要表現(xiàn),使他們主動地來學習,來展示自己。最后,普通的多媒體教學,只是讓學生看、聽,但是白板教學不一樣,利用它可以讓學生走到白板前,自己去畫線、自己去做題、去選擇、連線等,學生對于新鮮事物也比較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這就是老師與學生的交互,其實白板就是把普通多媒體的功能和黑板的作用放在里一起,集合于一身了,即可以當多媒體給學生出示圖片、視頻、試題,也可以像黑板一樣,效果更好。
絲綢之路的評課稿 絲綢之路課堂小結篇八
1、教材內(nèi)容
《絲綢之路與大運河》是八年級第四單元第二課最后一部分內(nèi)容,本課內(nèi)容體現(xiàn)了世界文明的空間聯(lián)系,選取了漢唐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史實,凸顯這一時期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頻繁及中國南北交流的進一步加強。絲綢之路重點強調(diào)張騫通西域后,中國與西方各國之間日漸頻繁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和相互影響;大運河則突出它對中國南北經(jīng)濟文化交流和發(fā)展的作用。除此之外,課文還以歷史性的眼光,描繪了當代新的絲綢之路和大運河,強調(diào)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它們依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從而使歷史與現(xiàn)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課標聯(lián)系:
課程標準對本課的要求是:要求學習絲綢之路的開通、大運河的開鑿等知識,體會絲綢之路對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傳播及大運河促進南北經(jīng)濟交流的重大作用。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歷史上的事物對現(xiàn)實社會的影響,明確歷史與社會之間相互交融的關系。
3、教學目標:
根據(jù)我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和把握,結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及初中學生的心智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了解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理解古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了解敦煌在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了解亞歐大陸橋與古代絲綢之路的區(qū)別,理解其重要作用。了解隋開鑿大運河的原因,過程,大運河的三點四段及溝通的水系,流經(jīng)的省區(qū)等,理解大運河對經(jīng)濟甚至政治的作用。能夠正確看待隋開鑿大運河的事件。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角色表演等方法,培養(yǎng)閱讀、分析、對比能力,并進一步理解歷史上的事物對現(xiàn)實社會的影響,明確歷史與社會之間相互交融的關系。能夠正確的評價歷史上的事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4、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絲綢之路與大運河的作用。難點是:引導學生客觀、辯證地看待歷史現(xiàn)象。
1、 學生對多媒體教學具有較高的興趣,學習積極性較高
2、 已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3、 缺乏創(chuàng)造性思維,缺乏條理性和邏輯性,缺乏思想深度。
新課程極力倡導“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學習理念,注重學習過程中的學生獲得,學習的過程即是學生知識建構的過程。同時,我認為,學生能否積極地參與探究、能否主動的建構自身的知識體系,其前提是學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本節(jié)課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特別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 ,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的積累及積極的情感體驗。
為了使學生的稟賦和潛能充分開發(f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多媒體教學:以視頻、圖片等形式將歷史在課堂中再現(xiàn),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歷史事件及人物。閱讀法,即讓學生聯(lián)系文字和圖片資料以及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閱讀教材,為探究性學習奠定基礎。合作學習法,即以小組為學習單位,圍繞某一個問題開展學習,使問題得到拓展和延伸,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智能。角色表演法:表演中,學生似乎親臨其境,知識當然水道渠成。
課堂教學是完成上述構想的最佳途徑。因此圍繞上述構想,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程序有: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任務驅(qū)動、自主探究;古今對比、感悟新知;類比學習、知識建構;整合知識,延伸拓展。依據(jù)這一邏輯順序,層層遞進。
第一步: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用激情導入法,以視頻《張騫出使西域》,既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又開門見山,直接導入主題,使學生迅速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
第二步:任務驅(qū)動、自主探究
1、自學教材、探究新知:
讓學生閱讀p99頁內(nèi)容與圖,探究:
(1)什么叫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起點在哪里?
(2)絲綢之路經(jīng)過的地方現(xiàn)在大致屬于哪些國家?又經(jīng)過了哪些地形?
(3)絲綢之路上有哪些重要城市?
2、交流反饋,體驗成功:
反饋學生探索收獲,并對學生探索過程中的有代表性的問題集中講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及相關圖片,了解絲綢之路的基本情況,體驗古絲綢之路的艱辛,培養(yǎng)閱讀、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同時感受到新課程中歷史與地理知識的滲透。)
3、循序漸進、突出重點:
(1)活動:如果你是當時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2)選擇好你的貨物。(3)準備和對方商人交換什么貨物?
(2)提問:絲綢之路的開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義呢?請同學們找出一句話來概括絲綢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實來印證這句話。
(設計意圖:在熟悉路線的基礎上讓同學通過表演感受絲綢之路當時的盛況,再步步突出重點:當時交流的物品及絲綢之路的橋梁作用。這樣不僅讓學生有親臨其境之感,而且得出的結論也是水到渠成。)
第三步:古今對比、感悟新知
多媒體展示《古絲綢之路線圖》與現(xiàn)代《亞歐大陸橋圖》,比較:兩者有什么異同?為什么這條鐵路稱為大陸橋呢?
(設計意圖:了解古絲綢之路與亞歐大陸橋的異同,使學生感受到,亞歐大陸橋雖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橋,但卻是起著橋梁溝通作用,并領會歷史與現(xiàn)實的融合,同時鍛煉了學生分析對比能力。)
第四步:類比學習、知識建構
自主學習:有關大運河的基本知識(三點四段五大水系、開通的意義,今天的大運河等)
(設計意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的《絲綢之路》的部分,學生知道該掌握哪些知識,此時,將《大運河》部分交由學生學習,有利于激發(fā)其自身潛能,并鍛煉其學習的能力,有利于知識的建構。
第五步:合作學習、突破難點:
展示皮日休詩《汴梁懷古》,討論分析:對隋朝大運河如何看待?并尋找相應論據(jù)。
(設計意圖:在小組合作中,分析開通大運河的利與弊,有利于培養(yǎng)小組合作探究精神,質(zhì)疑精神,并從而培養(yǎng)學生辯證、客觀地看待歷史現(xiàn)象的能力,突破難點)
第六步:整合知識,延伸拓展
1、學生小結學習所得
2、課后搜集有關資料,任選一題,小組合作,試試,能不能完成?
1、歷史小論文“絲綢之路經(jīng)商記”或“古今絲綢之路”
2、歷史小論文“古今大運河”
3、介紹世界上的著名運河,列表比較京杭大運河與世界上的著名運河
(設計意圖:學習、討論、發(fā)言之后,由學生對知識進行整理,其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更是一個知識建構的過程。)
絲綢之路與大運河
一、絲綢之路------東西方貿(mào)易之路----------中國與世界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的橋梁
(敦煌)
亞歐大陸橋-------新絲綢之路
二、大運河-----促進中國南北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
今天的大運河------水路運輸
本課中,我認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尤為凸顯,但多媒體似乎束縛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如用多媒體展現(xiàn)絲綢之路的路線,不如讓學生用筆畫,更有深刻印象,再配以多媒體的圖片,使學生動手、動腦,效果可能更好。
絲綢之路的評課稿 絲綢之路課堂小結篇九
1、教材分析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四年級第十單元《路》中的《絲綢之路》一課。本單元以“路”為主題組合單元,從道路、商路、求學路、人生路等幾個角度選編課文,并通過“語文天地”中的“暢所欲言”把對路的認識擴展到更廣闊的領域。
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亞洲,以絲綢貿(mào)易為主的古代商路。這條道路以我國當時的首都長安為起點,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東海岸,輾轉(zhuǎn)到達羅馬各地。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獻出了畢生的精力才開辟了絲綢之路?!八背蔀榇龠M歐亞和人類文明的紐帶。在今天我們要教育學生深切體會張騫的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愛國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2、教學目標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的編寫意圖、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特做以下設計:
(1)利用網(wǎng)絡教學使學生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2)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復述課文。
(3)通過反復讀文,體會過渡段的作用,并學習運用這一方法。
3、教學重點:
借助“絲綢之路”專題網(wǎng)站,抓住關鍵詞句復述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經(jīng)過。
體會過渡段的作用,并學習運用這一寫法。
4、教學難點:
體會過渡段的作用,學習運用這一寫法。
四年級學生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主動識字的習慣,會使用字典、詞典,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借助學法提示,基本能獨立進行。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nèi)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nèi)外閱讀,共同討論。并且具備了相應的電腦知識,會利用網(wǎng)絡搜集有用的信息。
本節(jié)課在時間和空間上跨度都非常大,我在教學中采用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法,讓學生上網(wǎng)搜集信息,獨立鉆研、探究,通過小組合作整理資料,討論切磋,推選代表,全班交流的方法,弄清楚張騫出使西域的經(jīng)過,體會張騫深深的愛國情懷。
本節(jié)課利用網(wǎng)絡資源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督z綢之路》涉及的地理和自然科學知識復雜,非常適宜網(wǎng)絡教學。
(一)確定學習目標,走進網(wǎng)絡學習。
第一課時讓學生在理解字詞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初步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并給予一定的時間瀏覽“絲綢之路”的專題網(wǎng)站,提出自己的學習問題。
第二課時,教師在事先整理學生的學習問題的基礎上,出示有價值的研究內(nèi)容。如:1、為什么說張騫是古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2、課文的哪個自然段是過渡段?他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讓學生深入閱讀課文并依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以及興趣所在,對學習問題進行選擇,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涿兰~斯認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種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重要途徑之一。接下來的時間就放手由學生去漫游網(wǎng)絡世界,借助“絲綢之路”的專題網(wǎng)站來幫助自己的學習,引導學生進入“人機交互,自主學習”的環(huán)節(jié)。
(二)研讀課文,網(wǎng)絡學習。
學生可通過操作,了解到絲綢之路的來歷、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漢代的中國文化與歐洲各國文化的交流,以及本課的學法指導。教師給予學生合作學習的明確要求:
(1)四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一項內(nèi)容的調(diào)查研究。
(2)圍繞所研究的內(nèi)容,共同上網(wǎng)站查找有關資料,相互交流,集體討論,形成共識。
(3)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與組合,合作完成學習成果的書面資料。結合書面資料小組內(nèi)進行學習成果的交流,并每組推舉一個代表進行全班交流,其他小組成員補充。
如此,學生完全是學習的主導者,既可以通過人機交互學習課文,也可以與周圍同學互相討論,協(xié)作學習或向老師請求幫助。在教學網(wǎng)絡中教師通過這套系統(tǒng)可以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過程,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對學生個別指導。
(三)匯報交流,暢所欲言。
通過學生自學前兩個問題,已經(jīng)弄清楚了張騫出使西域的經(jīng)過和過渡段的作用,在此處匯報交流。對于學生來說“交流”是一個十分必要的環(huán)節(jié),他們需要在討論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收獲與伙伴共享,需要在爭辯的過程中,不斷地補充自己的不足。針對同學們共同存在的問題,老師引導學生們提出問題,相互討論,這種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可以幫助發(fā)現(xiàn)問題的同學認清問題,找出原因,又提醒了其他暫時未發(fā)現(xiàn)問題的同學,如果碰到同樣的問題該怎樣解決,加深了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
在相互交流的基礎上,學生對所學的內(nèi)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學生在復述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經(jīng)過的匯報中,利用網(wǎng)站提供的復述方法,在討論重點句子及關鍵詞語的交流中,深切體會了張騫的愛國情懷,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四)課內(nèi)自檢,語言積累。
1、首先,學生共同完成“添加過渡段的練習”。
2、其次,教師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預設了a、b兩套自檢題,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取作答。此環(huán)節(jié)可幫助中、差學生查缺補漏,落實語文基礎知識,豐富語言的積累。
(五)總結學習,課外延伸。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苯裉焱瑢W們利用網(wǎng)絡學習了張騫出使西域的經(jīng)過,使我們又受到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我們怎能不被張騫那無私無畏、百折不撓的精神打動呢?
智慧的靈感讓學生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因此,在對課文已經(jīng)完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反而產(chǎn)生更多值得研究的問題。從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走向更廣闊的學習天地。這就是真正得學習的內(nèi)涵。教師抓住這個學生的興奮點,鼓勵學生說說自己還想了解些什么,建議學生對專題網(wǎng)站進行內(nèi)容上的補充,這既是一種學習成果的展示,又為以后學習的同學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形成學習的一種持續(xù)性,開拓學生學習的思路,更是打破“學習一定在課堂”的傳統(tǒng)觀念。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課外更豐富的世界,走進神 奇的網(wǎng)絡空間去充實自己,去體味學習的快樂……
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張騫出使西域的經(jīng)過,體會張騫強烈的愛國熱情和理解過渡段承上啟下的作用,并學會找過渡段和添加過渡段。我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合作學習。每個人先到“絲綢之路”的專題網(wǎng)站搜索自己有用的信息。再讀課文,第五至第七自然段,畫出重點句子,再在組內(nèi)交流關鍵詞語。每人先練習自己說,然后在小組內(nèi)說,最后小組內(nèi)推選代表在全班復述。這樣教學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使學生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本節(jié)課也存在著不足,學生上網(wǎng)速度獲取知識的能力還有待提高,語文教學與網(wǎng)絡的整合還有許多內(nèi)容值得我們?nèi)嵺`、去探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痹谡Z文教學與網(wǎng)絡的整合中我剛剛邁出了一小步,我會繼續(xù)努力學習,深入鉆研。
謝謝各位老師!
絲綢之路的評課稿 絲綢之路課堂小結篇十
1.本課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2.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學情分析
《聞名于世的絲綢之路》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教材第五單元《穿越時空的生活》第二主題《路在腳下延伸》中的一個課。其內(nèi)容展現(xiàn)了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我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萌發(fā)其愛國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知識目標:認識和了解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初步認識和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古代文明。
能力目標:通過對絲綢之路的學習,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我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萌發(fā)其愛國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情感目標:通過對絲綢之路的學習,萌發(fā)其愛國之心和民族自豪感,進而體會到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
1、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2、通過對絲綢之路的學習,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和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古代文明。
1.讓學生在課前搜集有絲綢之路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2.與小組數(shù)目相同的較大的地圖、尺子。
教學時,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多元化的體驗、小組探究、視覺感受等方式讓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交通情況的點滴變化,對比古今到達同一目的地所采用的交通工具和所選擇的交通路線的巨大差別。從中感受到道路、交通的發(fā)展與人們的緊密聯(lián)系以及交通帶來的巨大便利,從而提升為祖國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而自豪的情感體驗。
傳統(tǒng)的課程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镀返屡c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品德教育的內(nèi)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課程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但并不是兒童生活的簡單翻版,課程的教育意義在于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jīng)過生活錘煉的有意義的教育內(nèi)容教育兒童。因此,在教《聞名于世的絲綢之路》這一主題活動時,我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huán)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是一種相互交往,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師生間的動態(tài)信息,孩子們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這正好符合新課程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
(1)導入。
請學生朗讀和欣賞教科書第47~48頁的課文及圖片,然后提出問題:‘絲綢之路對大多數(shù)同學來說是比較陌生的,有些同學可能以前通過廣播電視、書籍雜志對它大致有所了解,課前老師也請同學們?nèi)ニ鸭嘘P絲綢之路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下面我們就分小組進行交流。
小組內(nèi)的每個同學都要把搜集到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介紹給組內(nèi)的其他同學,每個小組還要對這些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并推薦一名同學向全班做介紹。
(2)小組交流
教師巡堂,了解小組搜集資料及發(fā)言的情況,并參與其中。
針對每個小組搜集的資料的情況,通過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歸納整理的集中在某個具體的內(nèi)容上,為全班交流做準備。
(3)全班交流。
教師根據(jù)事先掌握的小組討論的情況,將每個小組介紹的重點隨手寫在黑板上。
(4)小組探究
教師分發(fā)給每個小組一張地圖,請學生在上面找一找絲綢之路的大致位置。
在地圖上任選一段絲綢之路作為測量對象,量一量這段絲綢之路在地圖上的長度是多少;依據(jù)比例尺,換算出這段絲綢之路的實際長度是多少。
根據(jù)事先了解到的當時車輛或駱駝行走的速度,測算出走完這段路大約需要多長時間;如果現(xiàn)在重走絲綢之路,可以運用哪些交通工具,所以需要的時間又是多少。
(5)教師總結
道路建設的飛速發(fā)展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極大地節(jié)省了時間。通過學習,同學們對絲綢之路已經(jīng)有所了解,可是你們知道嗎,在我國歷史上還有一條海上“絲綢之路呢!
(6)布置家庭作業(yè)。
向周圍的人了解他們最喜歡看的電視節(jié)目是什么。
聞名于世的絲綢之路
路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評課稿 絲綢之路課堂小結篇十一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七年級上冊的第15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課本內(nèi)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張騫通西域2、絲綢之路3、班超經(jīng)營西域(自學內(nèi)容)。
漢朝對外交往充分體現(xiàn)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與滲透,而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文明向外傳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課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據(jù)新課改的理念和學習的需要,我對內(nèi)容作了一些調(diào)整和拓展。以絲綢之路作為本節(jié)課的主線,增加了對絲綢之路變遷和衰落的探討,以史為鑒,談對當今的啟示。而這些也正是我們歷史教學的最終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歷史的熏陶,為現(xiàn)實服務。
在網(wǎng)絡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已經(jīng)能夠運用網(wǎng)絡,而且他們對新事物也比較感興趣,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也會給予一定的關注。但初一學生知識的積累還較少,同時對歷史地理的概念還比較模糊。
根據(jù)以上情況和課標的要求,對本課我確定了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與結果,絲綢之路的路線與意義及絲綢之路衰落的原因與啟示等。
2、能力目標:
(1)通過網(wǎng)絡的自主學習,學會查找資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學習服務的技能。通過探究式的合作學習,學會交流,增強同他人合作的意識。
(2)通過繪制絲綢之路路線圖培養(yǎng)歷史空間感及動手能力。
(3)通過對絲綢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絲綢之路對今天的啟示的交流,培養(yǎng)探究能力及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少數(shù)民族和邊疆地區(qū)在祖國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從而認識到開發(fā)邊疆的重要意義。
(2)通過學習張騫等人為報效祖國,不屈不撓敢于冒險和開拓的精神,強化愛國意識和開拓進取的意識。
(3)通過對絲綢之路衰落的原因探討和今昔對比,汲取歷史教訓和營養(yǎng),以史為鑒,強化環(huán)保意識和對祖國一些方針政策的理解(如西部大開發(fā),改革開放等)。
本課的重點有兩個:
1、張騫通西域。張騫出使西域是漢朝對外交往當中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著開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課的第二個重點是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本課的主線,并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絲綢之路也是本課的重點,在此當中絲綢之路的形成和意義及衰落又是重點的重點。
由于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積累程度的限制,對理性的知識較難領會,所以本課的難點是通過一系列的歷史事實如何認識絲綢之路的意義和對當今的啟示。
根據(jù)要求和新課改的理念,我把本節(jié)課設計成網(wǎng)絡探究課的形式。以webquest為載體,這是目前采用較多的一種網(wǎng)絡探究的形式。在網(wǎng)絡逐漸普及的時代,信息更為廣泛,老師已經(jīng)不再是知識的唯一傳授者,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信息,如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當中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學會學習,提高興趣應當是我們教學當中充分考慮的問題。本節(jié)課通過webquest平臺,學生自學、搜集資料、討論、動手等多種方式可以取得較好效果。
在此當中我特意設計了這樣兩個環(huán)節(jié):評價、作品與交流。
如何有效的評價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提高學習的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學生的自主評價,一方面學生可以更為明確本節(jié)課要完成的任務,同時也更有利于對學生的鼓勵和對教學效果的檢測。
作品與交流區(qū)可以是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重要天地,也是自我才能展示的舞臺。
下面我就結合具體教學過程設計說明一下是如何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首先在任務中安排的這四個任務就是針對教學目標和本課重難點設計的。(展示課件任務)
1、張騫出使西域,此目內(nèi)容比較簡單,學生課前的預習已基本可以解決。所以出使過程簡化,重點放在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結果,和他的精神對我們的啟示上。通過對第三個問題的討論,使學生從張騫的身上受到思想的啟迪,強化愛國思想和開拓進取的思想。能自我教育:成功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是有膽、有識、有行、有恒。
2、對于絲綢之路的處理,它既是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所以應當花較多時間來探討。
這里主要從絲綢之路的由來、路線、作用、衰落、啟示五個方面層層深入進行。
絲綢之路的路線,我不僅僅是通過老師或?qū)W生的演示,而是要求每一個同學自己動手繪制,然后展示評比。可以彌補初一學生歷史地理概念模糊的不足,同時可以提高興趣,增強動手能力。
絲綢之路在歷史上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安排學生分組討論,為了提高效率,對此我把學生分成經(jīng)濟、政治、宗教、文化四個組,這樣一方面為學生指出了方向,另也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有利于在某一個方面能更深入。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中原和邊疆,中國和西方文明的交流與滲透。
絲綢之路到5世紀時逐漸衰落,你能尋找它衰落的原因嗎?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適時的進行引導。主要原因包括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阻礙,中原王朝的盛衰,海上絲綢之路開通的影響,當時的世界形勢,土耳其帝國當時對世界貿(mào)易的影響,環(huán)境的變遷和地理因素等。主要材料如樓蘭古國,羅布泊等歷史遺跡。通過此問題的擴展,更有利于理解絲綢之路對今天的啟示意義,如國力、內(nèi)外形勢、環(huán)境自然條件等。
思考探究:學習本課,你有什么感想?對我們今天有什么啟示?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把改革開放作為我們的基本國策,你有金點子可提嗎?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歷史小論文,題目自擬,并交流討論。此是對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升華,以史為鑒,把歷史和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對我國所實施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對西部大開發(fā)的戰(zhàn)略有更為深刻的了解,同時結合所學為祖國的建設出點子,加強了對學生的愛國思想教育。
這一系列的安排層層推進,分解進行,學生在自然當中就會作出一些理性思考。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分析和安排,請各位老師指教。謝謝!
絲綢之路的評課稿 絲綢之路課堂小結篇十二
本課的主題是中原地區(qū)與祖國西北邊疆地區(qū)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和經(jīng)濟文化交流,漢朝又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一重要發(fā)展時期,中華民族的文明是各個民族共同締造的。所以這一時期的民族關系以及對外的交往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包括三部分:1.張騫通西域2.絲綢之路3.班超經(jīng)營西域(自學內(nèi)容)。
在網(wǎng)絡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已經(jīng)能夠運用網(wǎng)絡,而且他們對新事物也比較感興趣,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也會給予一定的關注。但初一學生知識的積累還較少,同時對歷史地理的概念還比較模糊。
根據(jù)以上情況和課標的要求,對本課我確定了如下目標: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對西域進行管轄,這個過程可事先通過學生網(wǎng)絡的自主學習,學會查找資料,搜集信息的方法。通過學習,了解張騫等人為報效祖國,不屈不撓敢于冒險和開拓的精神,強化愛國意識和開拓進取的意識。同時認識到少數(shù)民族和邊疆地區(qū)在祖國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從而認識到開發(fā)邊疆的重要意義以及維護祖國領土主權完整的愛國意識;關于絲綢之路,要掌握絲綢之路的形成及絲綢之路文化內(nèi)涵和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高全面認識和思考問題的能力;班超出使西域作為自學的知識點。
本課的重點有兩個:第一個重點是張騫通西域。張騫通西域是中原地區(qū)與祖國西北邊疆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交流以及對外交往當中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著開先河之意,它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第二個重點是絲綢之路。在整個中國古代經(jīng)濟文化交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絲綢之路也是本課的重點。
由于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積累程度的限制,對歷史理論知識較難領會,所以本課難點是如何認識絲綢之路的內(nèi)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多媒體設備
根據(jù)課標要求和新課改的理念,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聯(lián)系法。導入新課教學時對舊知識的回顧;對于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涉及到匈奴的勢力控制范圍。用此法聯(lián)系前課,有利于學生對本課的理解。
2.跨學科綜合法。對于西域的地理概念的掌握,需要用到學生的地理知識儲備。
3.歸納法。對于中原與西域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可讓學生看書歸納。
4.講解法。對于絲綢之路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地位等需用此法。同時我把本節(jié)課設計成多媒體教學形式。使學生在有限的空間、時間(課時)打破地域界限去認識教材中的事物,達成知識領域、動作技能領域和情感領域目標。
有目的有主次的快速閱讀能力——訓練“會讀” 這節(jié)課知識容量大。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細讀,掌握全部教材內(nèi)容是不可能的,要有層次性、針對性,啟發(fā)學生什么內(nèi)容須詳讀精思例如張騫出使西域,什么內(nèi)容要略看了解例如班超經(jīng)營西域,什么問題要邊讀邊想例如絲綢之路的路線,什么問題要讀后再想例如絲綢之路的文化內(nèi)涵。合理利用、科學分配課堂時間,養(yǎng)成快速讀、會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為日后自學能力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下面我就結合具體教學過程設計說明一下是如何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
1.張騫出使西域,此目內(nèi)容比較簡單,學生課前的預習已基本可以解決。所以出使過程簡化,但在簡化的過程要讓學生自學能力的到鍛煉,能夠從“學會”到“會學”的轉(zhuǎn)變,所以課前安排了學生查找相關的資料,課堂中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關于張騫的故事及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情況)。重點放在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結果,和他的精神對我們的啟示上。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的學習討論,使學生從張騫的身上受到思想的啟迪,強化愛國思想和開拓進取的精神。關于西域都護設置,這是一個很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知識點,讓學生從歷史上明確新疆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維護祖國領土主權問題上,要有較深刻和正確的認識,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上的教育。
2.對于絲綢之路的處理,它既是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所以也花較多時間來探討。絲綢之路的路線,通過多媒體圖示講解,讓學生能有更具體的空間概念,加深印象。如何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我的做法是三個步驟:先具體講解再用典型例子說明,最后進行歸納(多媒體文字展示),使理論知識得到簡化。
3.班超經(jīng)營西域這部分內(nèi)容是小字知識,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按照這節(jié)課的安排將它歸為學生自學內(nèi)容。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1.西域的地理概念
2.張騫通西域
3.西域都護的設置
1.絲綢之路
2.海上絲綢之路
根據(jù)本課的課標和知識的重難點教學的突破將板書設計成以上三個部分,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所以設計板書時將它們分成兩個重要的標題,分別進行詳細的講解,而班超經(jīng)營西域是小字內(nèi)容,分離出來可以讓學生課后自學。這種設計同時也是根據(jù)歷史事件因果關系進行知識的教學安排,張騫通西域是絲綢之路開辟的前因,同時絲綢之路開通也為班超經(jīng)營西域奠定了基礎。了解歷史事件的承繼和因果關系,可以加深對歷史事件的理解。
絲綢之路的評課稿 絲綢之路課堂小結篇十三
《絲綢之路》是北師大版教材第八冊第十單元路這一主題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以歷史上記載的一個小故事引入,不但吸引讀者,而且能讓學生了解中國絲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接著講了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歷盡千辛萬苦,獻出了畢生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開辟絲綢之路的歷史過程;最后點明了絲綢之路發(fā)揮的巨大作用――它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紐帶。
1、 《絲綢之路》文章介紹的內(nèi)容時空跨度較大,涉及的歷史地理知識復雜,學生對此了解不多。我課前布置了學生查找資料了解一下相關知識,為學習本課做好準備。
2、 這是一篇以介紹歷史為主的文章,內(nèi)容不難理解,應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整體把握主要內(nèi)容的基礎上體會絲綢之路開辟艱難。
3、 教學時要特別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人人參與,讓生在有效的參與中自主閱讀,不斷探究。讓生在感興趣的具體語言實踐活動中,感受課文意境,積累課文語言。
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知識和語文閱讀教學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四項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要求會認的16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3、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辟的意義,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4、通過反復讀文,體會過渡段的作用,并學習運用這一寫法。
本課的教學程序我設計共分五步走:
第一步:交流資料,質(zhì)疑引入。有道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是否能對課文有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果。為了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質(zhì)疑與交流中對課文產(chǎn)生興趣,從而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我設計了讀課題質(zhì)疑環(huán)節(jié)。
學生可能提出:什么是絲綢之路?那是一條怎樣的路?圍繞絲綢之路發(fā)生過哪些故事?等問題。問題一經(jīng)提出,學生就已對課文進行了初步的閱讀了,也能讓他在學習過程中有目標,有一探究竟的欲望了。
接著,讓學生交流有關絲綢之路資料。對此主要采取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全班交流,各組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的方式并對認真搜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這是因為學生生活與絲綢之路的歷史相差太遠了,又由于學生的知識面不夠廣,對此了解不多,但互相交流能讓生在交流資源、共享中互相補充,以豐富內(nèi)涵,有助于學習課文。
第二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以學生自讀自評為主,教師查讀為輔。讓生在誦讀中實現(xiàn)與文體初次對話,掃清字詞障礙,感知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談自己的收獲。你知道了什么?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對文本會有不同的收獲。所以他們的匯報過程就是一個充滿個性化的、體現(xiàn)自己從文本獲取知識的過程。
1、自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讀后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檢查學生讀文情況,并鼓勵學生細聽互評。這樣設計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評議能力。
第三步:精讀課文,感悟課文內(nèi)容,積累課文語言。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走進文本的第一段,甚至第一句,深讀課文,沉浸其中,透過文中語言文字,與文本進行對話,把握文章主旨的過程。我引導學生運用粗、精、品三讀的閱讀方法,結合課后思考題,進行具體學習,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難。
首先,粗讀第1、2自然段:這部分不是課文重點在文中是起烘托證明的作用,因此只要學生讀后能體會絲綢的高知名度就行,主要安排教學程序如下:
1、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兩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2、全班交流。隨機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問題:
(1)中國的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國人把中國稱之為絲綢之國;
(3)從目瞪口呆、贊不絕口等人們的神態(tài)表情中能體會到中國的絲綢是多么的絢麗奪目,使人驚訝、贊嘆
接著,精讀3―7自然段:這一部分是教學的重點,主要講述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艱辛和所遇到的困難。這是值得學生精讀體會的。于是,我在教學這部分時就重在讓學生讀相關語句,抓出重點詞句去體會,并要求以讀的形式表現(xiàn)自己的體會。因此,我安排如下
1、默讀課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問題:張騫在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從哪兒能體會到?
2、學習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jù)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并且讓學生明確:從哪里能看出張騫開辟絲綢之路困難重重;從哪里能體會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不辭辛勞;從哪些詞語句中,體會到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堅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愛國情懷。從哪些詞句中我們能感受到張騫此行雖歷盡艱辛,卻也收獲頗豐。
在此部分教學過程中,我還穿插了過度段的教學。因為我認為學語文一定要學方法,認識過度段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在讀文中理解文義,在寫作中謀篇布局。于是我安排如下教學:
(1)自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話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聯(lián)系緊密?
(2)全班交流得出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聯(lián)系的緊密。
(3)再設計提問: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講了什么?和下面幾個自然段有什么關系?
(4)全班交流又得出最后一句話點出張騫為開辟絲綢之路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后面幾個自然段則講了開辟的過程。此時教師可聯(lián)系文本總結過渡段的作用和意義。
(5)齊讀3―5自然段,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最后,品讀第8自然段:這段是對絲綢之路的作用影響的一個總結,內(nèi)容較淺顯,學生自讀就讀懂,因此我在教學該段時以學生自學為主。
1、默讀第八自然段并思考:絲綢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請用――畫下來。
2、全班交流總結絲綢之路的作用
3、齊讀這一自然段,再次明確絲綢之路的作用。
第四步:情感升華:閱讀文章的最境界是讀者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因此,讓學生在情感上有所悟就尤其重要。由于學生了解的相關知識不夠,不足以讓學生在情感上完全了解張騫的艱辛,于是我在此就收集了相關資料以補充課文,讓學生能更深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作用。
最后一步,我安排了復述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因為作為四年級語文教學學生能復述課文也是一項重要的能力。我主要讓學生以導游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組內(nèi)練說再在全班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我還隨時提醒學生抓關鍵詞句來復述課文,這也是對學生進行了語言訓練。
本節(jié)課教法學法的采用和教學程序的設計,既貫徹了課標的精神,又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體現(xiàn)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絲綢之路的評課稿 絲綢之路課堂小結篇十四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七年級上冊的第15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下面我從教材的地位作用、學生情況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過程和教學板書幾方面進行說課。
本課內(nèi)容是第三單元《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中的重點課。課本內(nèi)容包括三部分:
1、張騫通西域
2、絲綢之路
3、班超經(jīng)營西域。
其中,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是重點,如何正確認識絲綢之路文化內(nèi)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課的難點。絲綢之路的開通,帶動了西域少數(shù)民族和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建設。同時,從世界范圍來說,它是地理大發(fā)現(xiàn)之前一條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僅溝通了東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兩個文明的相互滲透。可以與歐洲開辟新航路之舉齊名,所以本課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課程標準】講述張騫通西域等史實;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在網(wǎng)絡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學生已經(jīng)能夠運用網(wǎng)絡,而且他們對新事物也比較感興趣,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也會給予一定的關注。但初一學生知識的積累還較少,掌握的歷史知識比較膚淺,尤其對本課的歷史地理位置生疏,因此在授課過程中避免歷史知識過于專業(yè)化、成人化,而選擇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的內(nèi)容,通過多媒體演示,學生展開討論、分析,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和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根據(jù)以上情況和課標的要求,對本課我確定了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與結果,絲綢之路的路線與意義及絲綢之路衰落的原因與啟示等。
2、能力目標:
(1)通過網(wǎng)絡的自主學習,學會查找資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學習服務的技能。通過探究式的合作學習,學會交流,增強同他人合作的意識。
(2)通過繪制絲綢之路路線圖培養(yǎng)歷史空間感及動手能力。
(3)通過對絲綢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絲綢之路對今天的啟示的交流,培養(yǎng)探究能力及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⑴通過對張騫克服困難、不辱使命等內(nèi)容的描述,使學生體驗張騫通西域的艱辛和勇于開拓、不畏艱險的精神。
⑵通過對絲綢之路的學習,認識西漢時期在絲綢之路上中西文化發(fā)展的交流,以及吸取他國先進科技文化,對促進我國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作用。
⑶通過對絲綢之路衰落原因的探討,汲取歷史教訓和影響,以史為鑒,強化環(huán)境意識和對祖國一些方針政策的理解(西部大開發(fā)、改革開放等)
1、本課重點:張騫通西域,張騫出使西域是漢朝對外交往當中最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著開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課的第二個重點是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本課的主線,并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絲綢之路也是本課的重點,在此當中絲綢之路的形成和意義及衰落又是重點的重點。
2、本課難點:⑴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重要地位。
⑵通過一系列的歷史事實讓學生認識絲綢之路對當今的啟示。
利用多媒體教具,遞進式層層深入地設計設問,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得出結論從而自然的體現(xiàn)重點突破難點。(詳見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以西漢初期和東漢末期的地圖的顯著改變導入新課。
2。出示圖表,提出問題。師生互動,演繹歷史。
3。關于絲綢之路,觀看《絲綢之路》的地圖及圖片,一邊跟隨學生導游的講解
4。成語競猜:先由教師投示成語故事的相關內(nèi)容,然后提出問題并引出對班超出使西域的評價。
5。以兩漢對內(nèi)對外關系為主題,由師生概括本課的基本內(nèi)容。
1。 預習法,指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信息。
2。從時空上強化學生對絲綢之路的掌握。
3。借助圖表幫助學生歸納知識。
4。通過對張騫、班超的評價以及對絲綢之路作用的認識,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啟發(fā)和開闊視野,提高分析和認識歷史現(xiàn)象的能力。
導知——導情——導行
利用多媒體教學,便于學生更直觀的了解知識,理解教師的要求,將有關知識進行必要的對比使教學形象化、直觀化,從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力求使教學內(nèi)容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結構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本課教學中應用了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藝術,直觀生動、可塑性強,注重多學科內(nèi)容的滲透。以學生為依托,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教學原則。優(yōu)化了教學環(huán)節(jié),精練了教學內(nèi)容,簡明了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進入角色,開動腦筋,自覺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深入發(fā)掘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建立科學的認知結構。學生在課堂中的興趣得以發(fā)揮,主體作用得以展示,思維得以充分訓練,情感得以滲透,人格得以升華。在和諧、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課堂教育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
(2——3分鐘)評估測試卷第十五課。
以上是我對的說課內(nèi)容,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絲綢之路的評課稿 絲綢之路課堂小結篇十五
《絲綢之路》這篇課文以歷史記載過的一個小故事引入,讓學生了解到中國絲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隨后通過詳細敘述張騫通西域的故事,向讀者介紹了絲綢之路開辟的過程。最后點明了絲綢之路發(fā)揮的巨大作用,“它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紐帶”。課文第四自然段是一個過渡段,它巧妙地把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和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這兩部分內(nèi)容銜接起來。
1、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辟的意義,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2、通過反復讀課文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3、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復述課文。
①了解張騫被稱為外交家、探險家的原因。
②學會復述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張騫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一)創(chuàng)設情境,直入課文。
1、導入。
連接視頻:(展示各種華美的絲綢面料,過渡到絲綢面料的衣服),由欣賞絲綢的風采導入,引起學生思考“絲綢是怎樣被世界認識的?”
2、自讀課文。
(二)、質(zhì)疑解疑合作探究
1、課中質(zhì)疑,直指重點。
課件連接出示地圖,顯示羅馬和中國之間的距離有七千多公里。
2、學生就課文內(nèi)容介紹當時的交通條件:(電子課文顯示)“沒有公路鐵路,沒有汽車飛機。羅馬位于中國西邊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間還隔著沙漠、高山和荒原,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
由此引起學生思考,并提出疑問:
中國絲綢究竟是怎么運到歐洲去的呢?
那是一條什么樣的路?是誰開辟的?
為什么稱張騫為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
張騫是怎樣開辟絲綢之路的?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難?
在文中舉了哪些事例來說明“畢生的精力”這一詞?
3、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課前所查資料思考問題,邊讀邊作批注。然后學生聯(lián)機討論,利用多媒體教學網(wǎng)的功能,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
4、交流后反饋,并完成練習:
(1)()出使西域不幸被匈奴俘虜→被軟禁草原(),后來逃到西域→()出使西域十三年回到長安→漢武帝再派張騫出使西域聯(lián)合烏孫國共同抗擊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2)這條路以()為起點→經(jīng)過()→一直通向()。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是在熟悉課文內(nèi)容下,通過研讀第四自然段,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電子課文顯示:“原來有一條橫貫亞洲、以絲綢貿(mào)易為主的古代商路。這條道路以我國當時的首都長安為起點,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東海岸,輾轉(zhuǎn)到達羅馬各地。歷史學家稱之為“絲綢之路”。為了開辟這條道路,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1、2、3句為第一部分,最后一句為第二部分。引導學生理解:前半部分回答上一段提出的問題,后半部分則和下面的自然段有關。第4自然段巧妙地把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和開辟絲綢之路的過程銜接起來,我們把這樣的自然段稱之為“過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橋,把前后的自然段連接了起來,所以我們說過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啟下。)
2、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提供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和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啟發(fā)學生研讀重點詞句:
(1)從“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汽車和飛機。羅馬位于中國西邊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間還隔著沙漠、高山和荒原,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p>
(2)從“依靠太陽和星星辨別方向”、“日夜兼程”
(3)“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燕陣向南飛去,又從南方飛回,一轉(zhuǎn)眼就是十一年過去了?!薄八托牡?、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
(4)從“忍受著炎熱和干渴的煎熬……”“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
結合相關圖片和視頻《絲綢之路》,引導學生想象:在這十一年中,張騫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和誘惑,他是怎么想的。體會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堅定信念以及他的愛國情懷,從而理解“為什么稱張騫為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
3、全班交流。協(xié)作討論反饋,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根據(jù)學生交流情況隨時指導朗讀相關句段。
(四)情感升華
1、學生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觀看視頻(張騫開辟絲綢之路的意義)。
2、瀏覽網(wǎng)頁:(交流物品)
3、學生結合課文和收集的資料談“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
4、練習。(網(wǎng)頁出示)
填空:有了這條“絲綢之路”,中國的()、()、()、()和四大()開始陸續(xù)西傳。西域的()、()、()以及()、()、()藝術也傳到了中國。
5、總結:絲綢之路是連接古代東方與西方文明的紐帶和文化走廊,將四大文明古國串聯(lián)起來,組成一個橫亙亞非歐三大洲的歷史文化大舞臺;絲綢之路有恢弘壯麗的自然景觀,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以及波瀾壯闊的宗教民族融合,給后人留下了無數(shù)激動人心的歷史畫卷和不盡的歷史之謎。
絲綢之路在等待著我們?nèi)チ私猓ヌ剿鳌?/p>
(五)課外延伸
1、留言板:寫下你學習課文后的感想和收獲、或者是你所了解到的自張騫出使西域后絲綢之路的發(fā)展情況。
2、給學生提供相關網(wǎng)址及主要搜索引擎,了解自張騫出使西域后絲綢之路的發(fā)展。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2023年大學生政治心得體會字匯總(實用15篇)
- 2023年酒店員工的辭職申請書(優(yōu)秀10篇)
- 2023年幼兒園大班教師心得體會反思(精選20篇)
- 2023年青年教師教學心得(通用10篇)
- 2023年學生勤工助學申請書(優(yōu)質(zhì)16篇)
- 幼兒園園長研修班培訓心得總結與反思(大全12篇)
- 最新領導管理藝術心得體會(匯總11篇)
- 最新讀書月的心得體會(模板16篇)
- 2023年二年級作文貓和老鼠(優(yōu)秀10篇)
- 2023年幸福議論文素材(模板8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優(yōu)質(zhì)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zhì)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