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通用(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2 19:49:34 頁碼:9
2023年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通用(通用15篇)
2023-11-12 19:49:34    小編:ZTFB

總結是對過去的回顧,也是對未來的展望,能夠幫助我們制定明確的目標和規(guī)劃。總結應該簡明扼要,言之有物,避免冗長的廢話和重復的內容。接下來我們將分享一些寫作總結的技巧和經(jīng)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通用篇一

1.分層背誦法(在翻譯全文基礎上理清內容層次背誦)。

2.思考提問法(預習,不會的重點字、句圈出來課堂提問)。

3.語意推斷法(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舊知識)。

4.對應翻譯法(力求將所有能譯出的字詞落到實處借助工具書,人名、地名、國號、官名等保留)。

5.歸類積累法(主要是詞匯的積累,有針對性的搜集、歸類、比較、整理、積累)。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通用篇二

1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使動用法表述的意思是:主語使賓語發(fā)出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或出現(xiàn)謂語動詞表示的變化。

如:“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師》)。

其中的“亡”是主語使賓語出現(xiàn)的狀態(tài),意思是“使鄭國滅亡”。這句中的“亡”是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但因后邊跟了“鄭”這個名詞,成為使動用法。這些謂語動詞只有用使動用法來理解,才符合原文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燭之武退師》)(闕:使……減少)。

使使以聞大王(《荊軻刺秦王》)(聞:使動,使……聞,稟告)。

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活:使……活)。

2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帶上賓語以后,如果使賓語具有這個形容詞的性質和狀態(tài),那么這個形容詞活用為使動動詞。

如“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小石潭記》)中的“寒”,本是形容詞“寒冷”,因其后帶賓語“骨”,意為“使骨寒”,成為使動。

再看以下各例: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苦:使……受苦;勞:使……勞苦、疲勞;餓:使……饑餓;空乏:形使……資財缺乏。)。

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破:使……破,撞破)。

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磨厲之于義。(《勾踐滅吳》)(潔:使……潔凈;美:使……美麗;飽:使……飽。)。

3名詞的使動用法。

名詞的使動用法,就是當名詞活用為動詞后,主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成為這個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

如“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鴻門宴》)其中加點的“王”本來是名詞,它后邊又帶一個代詞“之”作賓語,要按照一般的用法來解釋和翻譯就會出錯,就有可能翻譯成“先攻破秦進入咸陽的就王他”。這樣必須改變詞性才能解通,變?yōu)椤笆官e語怎樣”,即使動用法才能符合全句的意思。王之,就是“使他為王”的意思。

再看以下各例:

既東封鄭(《燭之武退師》)(封:使……成為邊邑)。

闕秦以利晉(《燭之武退師》)(利:使……受益)。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通用篇三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錦瑟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書憤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鵲橋仙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聲聲慢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揚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通用篇四

1居居十日過了居住。

2走扁鵲望桓侯而還走跑走。

3再一股作氣,再而衰第二次又。

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護城河水池。

5次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停駐質量差;次數(shù)。

6戾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

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

8尋未果,尋病終不久尋找。

9獄小大之獄,雖不能察案件監(jiān)獄。

10坐停車坐愛楓林晚因為坐下。

11渠問渠哪得清如許它(他)水渠。

12微微斯人,吾誰與歸沒有微小。

13遷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官吏調職遷移。

14形無案牘之勞形身體形狀。

15鄙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目光短淺卑鄙。

1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質低下。

17犧牲犧牲玉帛,弗敢專也祭祀用的物品為正義事業(yè)而奉獻。

18親戚寡助之至,親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緣親屬。

19交通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交錯相通交通運輸。

20妻子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兒女男性的配偶。

21絕境同上與世隔絕的地方山窮水盡的地步。

22無論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更不必說條件關系連詞。

23幾何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多少數(shù)學學科之一。

24開張誠宜開張圣聽擴大開業(yè)。

25會計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聚集商議財務人員。

倒裝句。

倒裝句主要有四種:

(1)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

(2)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

(3)定語后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4)介賓結構后置。

(1)主謂倒裝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后置。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xiàn)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2)賓語前置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放置于動詞或介詞之后,有如下幾種情況:

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a介賓倒裝例: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裝,可譯為“為什么”微斯人,吾誰與歸?“吾誰與歸”是“吾與誰歸”的倒裝,可譯為“我和誰同道呢?”b謂賓倒裝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裝。古漢語中,疑問代詞做賓語時,一般放在謂語的前面。可譯為“有哪一樣”。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勺g為“有什么簡陋呢?”“何”,疑問代詞,“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例:僵臥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裝,可譯為“不為自己感到悲哀”?!白浴?,代詞,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于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例: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蓮之愛”即“愛蓮”的倒裝,可譯為“喜愛蓮花”。“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么簡陋呢”?!爸保~,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四、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表示強調。例:是以謂之“文”也?!笆且浴笔恰耙允恰钡牡寡b,可譯為“因此”。“是”是指示代詞,指代前面的原因。

五、其他,表示強調。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關山度”是“度關山”的倒裝??勺g為“跨過一道道關,越過一道道山”。

(3)定語后置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xiàn)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

一、“中心詞+后置定語+者”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荷擔者三夫”是“三夫荷擔者”的倒裝,定語“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詞“荷擔者”,可譯為“三個能挑擔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巴ひ砣慌R于泉上”是“翼然臨于泉上亭”的倒裝,定語后置,可譯為“一座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上的亭子?!?/p>

二、“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例: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盎ㄖ[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可譯為“具有隱逸氣質的花”

三、數(shù)量詞做定語后置例:嘗貽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裝,定語“一”后置,可譯為“一個核舟”

(4)介賓結構后置。

一、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除少數(shù)譯作補語外,大都數(shù)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例:何有于我哉?全句為“于我有何哉”的倒裝句,介賓結構“于我”后置。譯為“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裝,介賓結構“于帝”后置,譯為“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全句為“于南陽躬耕,于亂世茍全性命”的倒裝,介賓結構“于南陽、于亂世”后置,可譯為“親自在南陽耕種,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

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后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例:屠懼,投以骨。全句為“以骨投之”的倒裝,介賓結構“以骨”后置。譯為“把骨頭扔給它”為壇而盟,祭以尉首?!凹酪晕臼住笔恰耙晕臼准馈钡牡寡b,介賓結構“以尉首”后置,可譯為“用將尉的頭來祭祀”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笆鲆晕摹笔恰耙晕氖觥钡牡寡b,介賓結構“以文”后置,可譯為“用文字來記述”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是“以討賊興復之效托臣”的倒裝,介賓結構“以討賊興復之效”后置。

判斷句。

1、用“者……也”表判斷。

“陳勝者,陽城人也?!?陳勝是陽城人)。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是趙國的良將)。

2、句末用“也”表判斷。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城北徐公是齊國的美麗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3、用“者”表判斷。

“方柯者,中國之人?!?方柯,是中國人)。

4、用“為”表判斷。

“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不能說是設法生財)。

5、用“乃”表判斷。

“是乃狼也?!?這是狼)。

“電腦乃高科技用具?!?電腦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者,......也?!边@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后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了涉世家》)。

“......,......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xiàn),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

“......者,......?!庇械呐袛嗑洌辉谥髡Z后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者也?!痹诰淠┻B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無標志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zhàn)》)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xiàn)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情況、事物之間的關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幾種形式表示判斷。

1.用“者”或“也”表判斷。這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頓,“也”表判斷;有單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連用的。

例如:

陳勝者,陽城人也。(司馬遷《陳涉世家》)。

夫戰(zhàn),勇氣也。(《曹判論戰(zhàn)》)。

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2.用副詞“乃”“則”“即”“皆”“耳”等表判斷。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例如: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司馬遷《陳涉世家》)。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3.用動詞“為”“是”表判斷。其中“是”表判斷,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qū)別。例如: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司馬遷《鴻門宴》)。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代詞,這樣)(蘇軾《石鐘山記》)。

4.用否定副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斷。例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斷。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例如:

劉備天下梟雄。(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劉豫州王室之胄。(同上)。

省略現(xiàn)象。

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都有很多省略現(xiàn)象,古代漢語中更為多見。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省略主語。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對話中也常常省略。例如: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柳宗元《捕蛇者說》)。

沛公謂張良曰:“……()度我至軍中,公乃入?!?司馬遷《鴻門宴》)。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p>

()對曰:“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左傳?曹判論戰(zhàn)》)。

2.省略謂語。與現(xiàn)代漢語比較,文言中謂語的省略較多見。例如: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同上)。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3.省略賓語。有動詞賓語的省略。例如: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司馬遷《陳涉世家》)。

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沈括《活板》)。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司馬遷《鴻門宴》)。

有介詞賓語的省略。例如:

豎子不足與()謀。(同上)。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陶淵明《桃花源記》)。

4.省略介詞。文言中介詞“于”也常常省略。例如: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蘇軾《石鐘山記》)。

激昂()大義,蹈死不顧(張博《五人墓碑記》)。

1、多讀:不僅要讀課本,而且要讀讀本,可能的話,盡可能閱讀一些文言作品,擴大自己的視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師要求背誦的課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誦下來。倘若你可以堅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語習慣和遣詞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來。

3、多練: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捷徑之一,不僅要認真完成課后訓練,而且要多做相關的字詞句的分類訓練,以拓展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1、課前預習,除了結合腳注疏通文意之外,還應當進行詳細的圈點勾畫,結合語境,反復揣摩,找出自己暫時還無法理解的東西,對那些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當然,有條件的話,還應當搜集相關的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在預習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了反復誦讀課文,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將不懂的地方制作成問題卡片,以便上課時及時與老師交流或互動,切忌不懂裝懂。

2、課后復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習成果,而且還可以加深理解,觸類旁通,培養(yǎng)自己的遷移能力。因此,同學們一定不要貪圖省事兒,要是上課聽聽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頭來,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通用篇五

語法現(xiàn)象:

1.積累性的。

實詞:重要實詞、通假字、偏義復詞。

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

虛詞:重要虛詞、固定結構。

2.規(guī)律性的:

詞類活用、各類句式。

翻譯文言文的標準是:信、達、雅。

“信”要求忠實于原文,用現(xiàn)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直譯,不可以隨意增減內容。

例: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六國滅亡,不是武器不鋒利,戰(zhàn)術不好,弊病。

在于賄賂秦國。

“雅”要求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以及風格準確的表達出來。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樣(兇狠殘暴)的人。

憑著勇氣在諸侯中間聞名。

憑勇氣聞名在諸侯國。

例:以勇氣聞于諸侯。

“達”要求譯文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一致。

翻譯的程序。

1、先讀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礎上結合上下文翻譯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點。

3、進行初步的字字落實的翻譯,特別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錯的字和關鍵的字的翻譯。

4、對文句中一些特殊情況(如各種修辭、文化常識、專有名詞、習慣用語)的處理。

5、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文言句子準確表達出來。

6、查對字詞的落實,謄寫到答案卷上。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直譯為主:對原文逐字逐句對應翻譯,字字落實。

例: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

鄭國人讓我掌管他們的北門的鑰匙。

2、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等到太子丹用荊軻刺秦王作為對付秦國的計謀,才招致禍患。

意譯為輔: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靈活地增減內容,改變句式,使文意連貫。

例1: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

張衡到職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請求告老還鄉(xiāng)。

例2: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樊籬,卻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長城,守衛(wèi)邊境,

擊退匈奴七百多里。

例3: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通用篇六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說(說,通“悅”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6、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huán)”,繞)。

8、、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9、令將軍與臣有?(“?”通“隙”,隔閡、嫌怨)。

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1、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12、不可不蚤來(“蚤”通“早”)。

13、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通“納”,接納)。

1、行李之往來((古義:出行的人)。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人)。

4、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

5、持千金之資幣物(古義:禮品)。

6、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古義:袒露一只臂膀)。

8、諸郎中執(zhí)兵(古義:宮廷的侍衛(wèi))。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義:投擊)。

10、斷其左股(古義:大腿)。

11、沛公居山東時(古義:崤山以東)。

12、約為婚姻(古義:結為兒女親家)。

1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義:意外的變故)。

14、將軍戰(zhàn)河北(古義:黃河以南,黃河以北)。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通用篇七

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知識、學識的淵博。

古義:驗,檢查。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參加,參考。

古義:強。例:聲非加疾也(這里指聲音宏大);疾風知勁草。

今義:疾病,快。

古義:憑借,借助。例:假輿馬者。

今義:與“真”相對。

古義:金屬制的刀劍。例:金就礪則利。

今義:金子。

爪牙。

古義:爪子和牙齒。例:蚓無爪牙之利。

今義:壞人的黨羽、幫兇。

用心。

古義:思想意識活動。例如:用心一也。

今義:讀書用功或對某事肯動腦筋。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通用篇八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唿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翻譯:

秋夜我到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冷風吹著楓葉和蘆花秋聲瑟瑟。我和客人下馬在船上餞別設宴,舉起酒杯要飲卻無助興的音樂。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著明月。

忽聽得江面上傳來琵琶清脆聲;我忘卻了回歸客人也不想動身。尋著聲源探問彈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許久卻遲遲沒有動靜。我們移船靠近邀請她出來相見;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擺起酒宴。千唿萬喚她才緩緩地走出來,懷里還抱著琵琶半遮著臉面。轉緊琴軸撥動琴弦試彈了幾聲;尚未成曲調那形態(tài)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聲音隱含著沉思;似乎在訴說著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著頭隨手連續(xù)地彈個不停;用琴聲把心中無限的往事說盡。輕輕地攏,慢慢地捻,一會兒抹,一會兒挑。初彈《霓裳羽衣曲》接著再彈《六幺》。大弦渾宏悠長嘈嘈如暴風驟雨;小弦和緩幽細切切如有人私語。嘈嘈聲切切聲互為交錯地彈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盤。琵琶聲一會兒像花底下宛轉流暢的鳥鳴聲,一會兒又像水在冰下流動受阻艱澀低沉、嗚咽斷續(xù)的聲音。好像水泉冷澀琵琶聲開始凝結,凝結而不通暢聲音漸漸地中斷。像另有一種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時悶悶無聲卻比有聲更動人。突然間好像銀瓶撞破水漿四濺;又好像鐵甲騎兵廝殺刀槍齊鳴。一曲終了她對準琴弦中心劃撥;四弦一聲轟鳴好像撕裂了布帛。東船西舫人們都靜悄悄地聆聽;只見江心之中映著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著收起撥片插在琴弦中;整頓衣裳依然顯出莊重的顏容。她說我原是京城負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長安城東南的蝦蟆陵。彈奏琵琶技藝十三歲就已學成;教坊樂團第一隊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彈罷都令藝術大師們嘆服;每次妝成都被同行歌妓們嫉妒。京都豪富子弟爭先恐后來獻彩;彈完一曲收來的紅綃不知其數(shù)。鈿頭銀篦打節(jié)拍常常斷裂粉碎;紅色羅裙被酒漬染污也不后悔。年復一年都在歡笑打鬧中度過;秋去春來美好的'時光白白消磨。兄弟從軍姊妹死家道已經(jīng)破敗;暮去朝來我也漸漸地年老色衰。門前車馬減少光顧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給商人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輕易別離;上個月他去浮梁做茶葉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與我作伴繞艙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闌常夢少年時作樂狂歡;夢中哭醒涕淚縱橫污損了粉顏。

我聽琵琶的悲泣早已搖頭嘆息;又聽到她這番訴說更叫我悲凄。我們倆同是天涯淪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問是否曾經(jīng)相識!自從去年我離開繁華長安京城;被貶居住在潯陽江畔常常臥病。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沒有音樂;一年到頭聽不到管弦的樂器聲。住在湓江這個低洼潮濕的地方;第宅周圍黃蘆和苦竹繚繞叢生。在這里早晚能聽到的是什么呢?盡是杜鵑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鳴。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樣好光景;也無可奈何常常取酒獨酌獨飲。難道這里就沒有山歌和村笛嗎?只是那音調嘶啞粗澀實在難聽。今晚我聽你彈奏琵琶訴說衷情,就像聽到仙樂眼也亮來耳也明。請你不要推辭坐下來再彈一曲;我要為你創(chuàng)作一首新詩《琵琶行》。

被我的話所感動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轉緊琴弦撥出急聲。凄凄切切不再像剛才那種聲音;在座的人重聽都掩面哭泣不停。要問在座之中誰流的眼淚最多?我江州司馬淚水濕透青衫衣襟!

簡介:

詩人在這首詩中著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過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藝人的悲慘命運,抒發(fā)“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情。

詩的開頭寫“秋夜送客”,“忽聞”“琵琶聲”,于是“尋聲”“暗問”,“移船”“邀相見”,經(jīng)過“千唿萬喚”,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來了。這種回蕩曲折的描寫,就為“天涯淪落”的主題奠定了基石。

背景:

《琵琶行》創(chuàng)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為七言古詩。白居易任諫官時,直言敢諫,同情民間疾苦,寫了大量的諷諭詩,觸怒了唐憲宗,得罪了權貴被貶。他的被貶其實是一樁冤案,他連遭打擊,心境凄涼,滿懷郁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創(chuàng)作出這首傳世名篇。

字詞:

1、左遷:貶官。

2、凡:共。

3、間關:鳥鳴聲。

4、蝦蟆陵:下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

5、秋娘:歌妓們的通稱。

6、爭纏頭:競相贈送財物。

7、鈿頭銀篦:婦女頭上飾物。

8、浮梁:江西景德鎮(zhèn)。

9、嘔啞嘲哳:形容聲音嘶啞雜亂刺耳。

10、向前:剛才。

11、青衫:唐官員以等級穿著不同顏色衣裳。青衫是最低一級的服色。

練習題:

1.“無管弦”三字在情節(jié)的展開上有什么作用?試簡要分析。

答案:“無管弦”三字,既與后面的“終歲不聞絲竹聲”相唿應,又為琵琶女的出場和彈奏作鋪墊。

2.“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反映出詩人在政治上遭受打擊,被貶謫九江后的苦悶與凄涼的心境。

3.“今夜聞君琵琶語”中“語”如果換成“曲”,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答案:“語”既指曲聲,也含有琵琶女通過音樂所表露出的心曲,比“曲”的含義更深廣。

答案:全篇寫音樂三個回合:一聞樂,聞聲不見人,情相觸;再聞樂,見人再聞聲,情相通;三聞樂,知人重聞聲,情相融。琵琶聲中塑造出詩人自身橫遭貶謫、抑郁寡歡的形象,琵琶女漂泊淪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淚中表現(xiàn)出詩人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平等心情。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通用篇九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設九賓。

使動用法。

1.使使以聞大王。

2.使畢使于前。

3.自引而起,絕袖。

意動用法。

1.太子遲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斷句。

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購之(以)金千斤。

2.欲與(之)俱。

3.見燕使者(于)咸陽宮。

4.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

被動句。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介賓短語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賓短語后置)。

2、嘉為先言于秦王(介賓短語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賓短語后置)。

4、使畢使于前(介賓短語后置)。

定語后置。

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通用篇十

1、大敗李信,入兩壁,殺七都尉。誤:城墻,正:軍營。

譯文:大敗李信的軍隊,攻下兩座軍營,殺死七名都尉。

2、有功故出反囚,罪當誅,請按之。誤:按照,正:審理。

譯文:徐有功特意開脫謀反的人,論罪應當處死,請審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東南道尚書令,封吳王。誤:拜見,正:授予官職。

譯文:高祖派來使者授予(杜伏威)東南道尚書令的官,封他為吳王。

4、府省為奏,敕報許之。誤:報告,正:回復。

譯文:有關部門為此上奏,(后主)下詔回復同意了這件事。

5、齊孝公伐我北鄙。誤:輕視,正:邊境。

譯文:齊孝公進攻我國北部邊境。

6、官人疑策愛也,秘之。誤:喜歡,正:吝嗇。

譯文:過路的官人懷疑陳策舍不得騾子,便把它藏了起來。

7、堯民之病水者,上而為巢,是為避害之巢。誤:生病,正:擔心,憂慮。

譯文:堯的百姓擔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這就是避免災害的巢。

8、煥初除市令,過謝鄉(xiāng)人吏部侍郎石琚。誤:免除,正:(被)授職。

譯文:劉煥剛被授職市令,拜訪同鄉(xiāng)吏部侍郎石琚。

9、師進,次于陘。誤:依次,正:臨時駐扎。

譯文:諸侯的軍隊前進,駐扎在陘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誤:完畢,正:通“猝”,突然。

譯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災難突然降臨也不會驚恐。

11、王趣見,未至,使者四三往。誤:高興,正:通“促”,趕快。

譯文:楚王趕快接見(尊盧沙),(尊盧沙)沒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請)。

12、存諸故人,請謝賓客。誤:安置,正:問候。

譯文:問候那些老朋友,邀請拜謝賓朋。

13、若復失養(yǎng),吾不貸汝矣。誤:借給,正:寬恕。

譯文:如果再不贍養(yǎng)母親,我就不寬恕你了。

14、楚莊王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誤:捉拿,正:及,達到。

譯文:楚莊王謀劃事情很得當,群臣沒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勝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誤:恩德,正:感激。

譯文:假如劉裕取勝,一定會感激我們借道給他的好處。

16、陛下登殺之,非臣所及。誤:上去,正:當即。

譯文:陛下(如果)當即殺掉他,(就)不是我的職權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貢部,多柬拔寒俊。誤:典籍,正:主管。

譯文:賈黃中先后兩次主管貢部,多次選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攬筆而作,文不加點。誤:標點,正:刪改。

譯文:彌衡揮筆就寫,一氣呵成,一個字沒有刪改。

19、諸公多其行,連辟之,遂皆不應。誤:許多,正:稱贊。

譯文:許多人都稱贊他的品行,接連幾次征召他,他都沒有答應。

20、太祖知其心,許而不奪。誤:奪取,正:強行改變。

譯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許他而沒有加以強行改變。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通用篇十一

曲終收拔當心畫(畫通劃)。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齒梳)。

二、古今異義。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婦(老大:古:年紀大了今:長子、長兄等)。

又聞此語重唧唧(唧唧:古:嘆息聲今:一般指蟲鳴)。

因為長句(因為:古:因此寫了今:表原因)。

暮去朝來顏色故(顏色:古:容貌今:色彩)。

凄凄不似向前聲(向前:古:剛才今:朝向前方(面))。

三、一詞多義。

(1)言。

感斯人言(言:話語)。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說)。

(2)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命:取名)。

(3)為。

因為長句(v寫、作)。

初為【霓裳】后【六幺】(為:彈奏)。

為君翻作【琵琶行】(為:介詞,為、替)。

(4)暫。

凝絕不通聲暫歇(暫:副詞,短暫)。

如聽仙樂耳暫明(暫:副詞,頓時、忽然)(5)幽。

別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難(幽:形容低微,隱晦,不暢達)。

野芳發(fā)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幽:昏暗)。

(6)語。

琵琶聲停欲語遲(語:說話,回答)。

今夜聞君琵琶語(語:曲)。

(7)暗。

尋聲暗問彈者誰(輕聲地)。

別有幽愁暗恨生(隱藏的)。

偏聽則暗(糊涂,愚昧)。

四、詞類活用。

聞舟中夜彈琵琶者(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詞作動詞,擺酒席)。

歌以贈之(歌:名詞作動詞,作詩)。

商人重利輕別離(重、輕:形容詞作動詞,看重、輕視)。

五、文言句式。

1、倒裝句。

轉徒于江湖間(于江湖間,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

嘗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

2、省略句。

問其人,本(是)長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彈數(shù)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3、被動句。

感斯人言。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通用篇十二

(1)輮以為輪(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挺者(通“又”,再;通“曝”,曬)。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通“性”,資質,稟賦)。

2.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以為,古義:把……做成;今義:認為)。

(2)金就礪則利(金,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博學,古義:廣泛地學習;今義:學問淵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參:古:驗,檢驗今:參加,參見)。

(6)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詞類活用。

(1)動詞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使……彎曲)。

(2)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其曲中規(guī)(彎曲的弧度)。

(3)名詞作狀語。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4)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這種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數(shù)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專一)。

4、一詞多義。

(1)絕。

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隔斷)。

以為妙絕(到了極點)。

佛印絕類彌勒(非常)。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終止)。

(2)假。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憑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與真相對,不真,假裝)。

(3)聞。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聽見)。

博聞強記(見聞、知識)。

不能稱前時之聞(聲譽、名聲)。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通用篇十三

先說時間的分配。第一大題的3個選擇題,一般同學可控制在5分鐘。這部分題目因題型穩(wěn)定,平時訓練也多,基本套路考生應該是相當熟悉的,因此在審題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膽作答,中等速度解答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沒有充分的依據(jù),不要擅自改動。

答題策略:

1、看清題干要求。選的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項,有沒有其他可供答題參考的信息等,務必看仔細,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選擇項。如“詞語、成語(含熟語)辨析題”可從感情色彩、范圍大小、程度輕重、搭配得當與否、是否重復累贅等方面考慮。

3、幾點常規(guī)的提醒。讀音正誤辨別時,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這么讀的字越要謹慎;錯別字正誤辨別,看題不宜太長久,時間長了原本是正確的反而會覺得像是錯的,如無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選詞填空題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問題;成語使用題忌“望文生義”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語越要注意陷阱,有時試題中那“特別陌生”的成語往往是對的。

這兩部分的內容考查,一般采用單項選擇的形式,共設四個小題。做好這四道題,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思考的嚴密、周詳。

2、務必找到與試題選項對應的詞、句、段,反復對照理解,仔細判斷選項正誤;依據(jù)原句進行推理要合理,否則成為“無中生有”。

3、了解設置干擾項的幾種情況:偷換概念,以偏概全,無中生有,擴大或縮小概念的范圍,缺乏依據(jù),因果顛倒,先后錯亂,張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學類文章閱讀有時選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腦清醒。靜下心仔細閱讀,力求準確理解。

答題技巧:

一是鎖定題目的閱讀區(qū)間,在第幾段第幾行,特別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詞語、句子的理解題。

二是一般第1、2題比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據(jù)題干指向。表述一般與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確。

三是第3、4題的設題難度稍微大一點。設題的錯誤項大都與原文有些偏差。細微處要搞清楚。

針對文言文閱讀試題多以敘述性文字為主的特點,在進行整體性閱讀時,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盡量把文中下列相關的內容圈點出來:人有幾位,如何稱謂;主角是誰,與他人關系怎樣;事有幾件,由幾人所干;事件關系,有何意義,大體分分層次。接著審清題目,帶著這些問題再去研讀文段,不在無關處糾纏,要在緊要處下工夫。

1、文言實詞的理解:堅持“詞不離句”的原則。利用字與字、詞與詞的結構特點。采取由彼到此的聯(lián)想方式,迅速理解詞義。選項中給出的解釋,可代入句中,結合上下文,反復印證。另外要特別注意詞的多義、詞的活用、詞的古今異義、通假、詞的偏義等文言現(xiàn)象。平時我們積累的一些成語中個別語素的解釋,有時也能給我們一些啟示,也要為我所用。

2、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以理解句意為前提,根據(jù)詞在句中的位置化虛為實,斷定詞性和用法。

3、“篩選信息”和“把握文意”:這是文言文閱讀的最后兩道題。要注意整體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題,該題四個選項的設置。大多是按原文內容先后順序排列的,往往選不恰當?shù)捻?,這既對理解全文有幫助,也為解前面的題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處宜稍放慢速度,力爭做正確,做完后,回過頭來檢驗前面幾個題的正誤。

答題技巧:

1、要學會圈圈點點,因為第i卷使用答題卡,圈點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劃一劃。

2、要先讀文言文的最后一題,即內容的概括分析題。這個題實質上可稱為“文言文的白話譯文”,它對人物、對全文內容、對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讀了此文。就相當于讀了譯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斷詞義。不要想當然,要調動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儲備。

4、文言文的翻譯,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會水到渠成。

5、除了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外(大綱規(guī)定的120個),還要在考前看一看課本中注釋的其他文言實詞,只看注釋即可。

6、文言虛詞要在“而、與、乃、其、所、為、焉、以、因、于、則、之”等常用詞語上,再復習一下。

1、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2、修辭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并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6、句子含義的解答: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xiàn)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7、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觀點怎樣;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1、動筆之前要擬題,標題要漂亮。

考試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來擬定題目,題目不宜太長和太短。怎么擬題呢?對于成績一般的考生,應該采取特別措施了。擬題的辦法有2個,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擬題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師講述的類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長或考生,趕緊去翻閱最近一年的讀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訂本,根據(jù)題材,選擇幾十個比較精彩的標題,背下來,考試的時候可能比葫蘆畫瓢地就能采用到。合訂本在大洋百貨東邊胡同里的書攤上有賣。

2、作文首尾要打眼,豐富多彩出靚點。

考試作文的開頭方法很多:六要素開頭法、題記開頭法、懸念開頭法、引名句開頭法、排比句開頭法、擬人式開頭法、設問式開頭法、對偶式開頭法、博喻加對仗開頭法,合用修辭開頭法、巧述典故開頭法,解題式開頭法、名人問答開頭法、詩文引用開頭法。希望考生們準備好一些關于道德、學習、禮儀、愛國、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時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時候,腦子里會閃現(xiàn)出上述前七八個開頭方法。

結尾也很重要。一般來說,結尾是總結全文。如果是記敘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議論文,則要注意歸納。無論如何,最好要扣準標題。怎么扣呢?如果你實在拿不準,就在結尾段的第一句,把題目說一下,然后歸納全文觀點就是了。建議百度一下結尾方法,汲取有用成分。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通用篇十四

1、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

2、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3、比喻三要素:本體、喻體、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何地、何人、何因、何過、何果。

5、律詩四條件:八句四聯(lián)、偶尾同韻、中聯(lián)對偶、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議論、抒情、說明、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總分總結構、總分結構、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按時間順序、按空間順序、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舉例法、對比法、喻證法、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設問、反復、對偶。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14、七種短語類型: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介賓短語、的字短語。

15、六種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16、十二詞類:名動形、數(shù)量代、副介連、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敘、倒敘、插敘。

18、三種省略號作用:表引文內容省略、表列舉事項省略、表說話中斷延長。

19、四種波折號作用:表解釋說明前文、表后文跳躍轉折、表聲音中斷延長、表時地數(shù)起止。

20、四種引號作用:表引用實際內容、表諷刺反語、表特定謂語。

1、課文預習六步法:查注生詞,掃清三字;朗讀課文,感知內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標明段序,分清結構;畫關鍵句,體會作用;簡寫主旨,歸納特色。

2、賞詩三步法:知人論世、譯析字面、闡明主旨。

3、劃分文章結構四法:依據(jù)表達方式、找尋明暗線索、依據(jù)時空順序、依據(jù)邏輯順序。

4、分析八種關鍵句作用:點明題目,引起下文;點明中心,亮出主旨;設置懸念,引發(fā)興趣;承上啟下,自然銜接;前后照應,和諧統(tǒng)一;側面烘托,間接映襯;后文鋪墊,埋下伏筆;增強語言,突出特征。

5、辨別七類文章寫法:對比寫法、象征寫法、烘托寫法、以小見大寫法、先揚后抑寫法、虛實結合寫法、夾敘夾議寫法。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知識點總結通用篇十五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陳情表》)。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李密《陳情表》)。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李密《陳情表》)。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王勃《滕王閣序》)。

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滕王閣序》)。

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韓愈《師說》)。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