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優(yōu)質(zhì)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2 10:38:16 頁碼:12
最新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優(yōu)質(zhì)20篇)
2023-11-12 10:38:16    小編:ZTFB

教案是教師根據(jù)課程標準和教學要求進行具體教學活動的詳細計劃。教案的編寫應(yī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編寫教案時可以參考相關(guān)的教學參考資料和教材配套教學設(shè)計。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引導學生通過多媒體,反復誦閱讀古詩,體會詩的意境,了解詩歌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本課可先引導學生解詩題,知作者,并通過設(shè)計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自讀古詩,把握節(jié)奏,再通過自由交流理解詩意,其間適時引導朗讀,體會詞語的用法、詩的意境,在理解品讀中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難點。

體會詩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古箏曲《漁舟唱晚》。

學生:搜集三首詩的作者的有關(guān)資料。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有感情的朗誦古詩并背誦古詩。

3.通過在讀中想象意境,描繪意境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4.想象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難點。

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畫面引入新課。

2.觀看多媒體(走進作者及課文內(nèi)容),了解詩人及作詩背景。

二、指導學詩,體會意境。

1.理解題意。

(1)題目“暮江吟”你是怎樣理解的?

(2)從題目看出這首詩是寫景還是敘事?寫了什么時候的景色?

2.學生讀詩自學,初步弄清古詩的含義,根據(jù)自己對詩的理解,大膽想象,用彩筆繪畫一幅《暮江吟》的圖畫。

三、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1.從學生的繪畫中挑選出幾份具有代表性錯誤的圖畫張貼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對比詩文進行評析。

3.多媒體出示后兩句詩:“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釋,學生自讀自悟后兩句詩。

可憐:可愛。

似:好像。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師指點回答。(因為這是可愛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還是彎彎的月牙。)。

4.最后一句詩用了兩個比喻,它們分別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們能說出來嗎?

師指點: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瑩發(fā)亮的珍珠。

(1)提問:詩中描繪的是什么時候江邊的景色?

(從傍晚到夜幕降臨的江邊景色,可見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新月升起的時候)。

(2)從詩中描繪的景物,你可以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可以體會到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

5.朗讀指導。

(1)請大聲地自由地朗讀古詩,看誰能讀出詩的韻律美,節(jié)奏美,讀出詩人的情感。

(3)有與他不同理解的嗎?以你的理解讀讀吧!全體同學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誦讀。

(4)看同學們讀得熱火朝天,我心里直癢癢,誰來和老師比試讀一讀。

(5)聽范讀。(出示課件: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緩,輕柔;第二句,驚嘆;后兩句贊美)。

(6)大家看著畫面,聽著音樂再次齊聲讀一遍。(呈現(xiàn)秋景圖,播放古典樂)。

四、繪畫著色,感受詩文的畫面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背誦古詩并默寫古詩。

3.體會詩人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贊美及詩句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4.理解詩句的含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難點。

體會詩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學習我國宋代的文學家、書畫家蘇軾的一首詩。(板書:題西林壁)。

2.誰來說了你對蘇軾相關(guān)情況的了解。

(學生介紹蘇軾的生平及寫此詩的背景,教師指點、補充)。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正確、流利。

2.同桌互讀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讀,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釋和字典,理解詩中詞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標出來。

5.小組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三、匯報交流,深入感悟。

1.小組匯報。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文,想象古詩描繪畫面,體會古詩的意境。(教師范讀)。

4.兩個同學對讀,深入體會。

5.小組接龍練習背誦。

四、小結(jié)學法。

初讀,讀準讀通;再讀,了解大意;三讀,理解句意;四讀,體會情感;五讀,想象情境。

板書設(shè)計: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古詩的大意,領(lǐng)悟古詩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難點。

借助注釋理解詩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長短,應(yīng)取長補短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在冬天,同學們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場雪了。老師帶了一些圖片讓大家一飽眼福。(課件出示:人們把雪稱為報春使者)。

2.在冬天,我們總要提到一種植物,它就是梅花。(課件出示:人們也把梅稱為報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爭著報春,誰更美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雪梅》。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作者在詩里想告訴我們什么呢?我們來理解詩意。指名讀注釋。結(jié)合注釋,和同桌交流,說說詩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爭春,彼此各不相讓,誰也不肯認輸,連詩人要評論它們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擱下筆來好好地想一想,煞費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顏色的潔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氣味的芳香上,卻要輸給梅花一段了。

(3)顏色潔白是雪的長處,是梅花的短處;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長處,卻是雪的短處。(板書:各有長短)。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不服輸?shù)恼Z氣;詩人為難的語氣;各有長短的語氣)。

3.雪和梅爭春,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沒有梅花,就不能映襯出雪的潔白無瑕;沒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顯出梅花不畏風霜,吐露芬芳的高貴品格。怎樣才能更完美呢?(板書:取長補短)。

4.讓我們一起踏雪尋梅,看看雪與梅互相映襯的美景吧!(課件引出主題)只有取長補短,既有晶瑩潔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動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報春使者。

5.這首詩寫雪與梅的古詩不僅向我們展示了雪與梅互相映襯的美景,還告訴我們應(yīng)該取長補短的道理。讓我們來背一背古詩。

三、拓展延伸。

1.這首詩的作者在寫完詩后大發(fā)感慨,又寫了一首《雪梅》,算是對前一首的補充與解釋。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雪梅(二)》)。

2.課后收集描寫雪與梅的古詩。

《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詩有共同之處,又有不同的側(cè)重點,站在不同的角度描寫不同的事物。而古詩教學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chǔ)上熟讀成誦,并懂得一定的人生哲理。

1.教學效果(思效)。

古詩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不好把握的,很多古詩學生早已是背得朗朗上口,但是對于其中的寓意學生又是極難掌握的,把握不好便會將課上得枯燥乏味,所以我試著用創(chuàng)設(shè)情境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如何指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這也是古詩教學的重難點。

古詩中有些語句不好理解,比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的內(nèi)在含義。我告訴學生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xiàn)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_者迷,旁觀者清?!弊寣W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討論,懂得今后應(yīng)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還有“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也需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2.教學收獲(思得)。

(1)古詩詞學習以“讀”為本。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能夠做到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啟發(fā)學生領(lǐng)讀,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注重了資源開發(fā)。在理解重點詞句的基礎(chǔ)上,抓住“讀”的根本,結(jié)合古詩情境美的特點,積極創(chuàng)設(shè)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理解感悟。然后讓學生反復吟誦,感悟詩句的意境,培養(yǎng)讀書能力,激發(fā)閱讀興趣。寫字環(huán)節(jié)中若是能夠到學生身邊單獨指導的話會更好。

(2)抓住關(guān)鍵詞語加深古詩的理解。比如啟發(fā)學生抓住“鋪”“瑟瑟”等關(guān)鍵詞,以及“珍珠”“弓”形象的比喻,“澗、瑟”的字形和字義的理解;比如“可憐”一詞的理解;比如“一道殘陽鋪水中”的“鋪”的巧妙之處,以點帶面“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從而保留了古詩的整體美,放手給學生自讀感悟的個性空間。

(3)尊重學生的誦讀意愿。課上我給足學生時間,放開手腳盡是讓學生獨立練讀,而不是課堂上那種整齊劃一的齊讀,達到熟讀成誦,培養(yǎng)他們對古詩句的語感,把古詩的語言納入自己的語言中來。

3.不足之處(思失)。

古詩教學說起來簡單,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例如,很多的問題可能并沒有符合年級學生的領(lǐng)悟水平。的不足就是課堂局限于三首古詩的學習,沒有進行適當?shù)耐卣寡由?。古詩的理解不能僅僅局限于這一首詩,而應(yīng)該聯(lián)系相關(guān)資料,拓展大量相關(guān)古詩詞,橫向縱向聯(lián)系起來體會“處處皆學問”的道理。

4.改進措施(思改)。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以后再學習古詩,要引導學生借助想象,引導學生感受意境美。在記憶表象的基礎(chǔ)上,充分發(fā)揮“想象”的作用,還原再現(xiàn)詩中描繪的場景,使學生進入詩境,解決因古詩時空跨越度大而給小學生帶來的學習困難。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二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guān)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情況。

2、課文插圖。

a案。

第一課時。

四時田園雜興。

由題入手,弄清題意。

1、板書課題。

2、自由讀題,說說題意。

鄉(xiāng)村四月是指江南農(nóng)村初夏的時節(jié)。

3、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4、簡介詩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反復誦讀,弄懂詩意。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jié)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jié)奏,注意蠶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4、組內(nèi)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注釋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講講詩意。

品評朗讀,感悟詩情。

1、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xiāng)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xiàn)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贊美。少才又突出了勞作的繁忙。

3、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背誦,積累語言。

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按照學習《鄉(xiāng)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背誦。

第二課時。

漁歌子。

激情導趣,理解課題。

2、你知道什么是詞嗎?

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于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3、你了解或背誦過詞嗎?試著背一背。

反復吟誦,理解詞義。

1、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的讀音。

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說說你喜歡這首詞嗎?為什么?

3、默讀詞,畫出詞中描寫的各種景物。

4、再讀詞,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先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5、全班交流:

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為什么不想回家?

詞中出現(xiàn)了哪些顏色?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1、教師導語: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2、教師范讀,體會詩情畫意。

3、學生練讀,想象整體畫面。

4、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5、同桌互讀,相互欣賞。

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背一背你喜歡的詞。

3、默寫兩首古詩。

b案。

第一課時。

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以圖導題,理解題意。

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你對這幅圖的理解。

3、怎樣才能讀懂這首詩?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

以疑促讀,理解詩意。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蠶桑的讀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義。

2、指名讀詩,師生正音。

3、默讀古詩,思考大家提出的問題,解決不了的請做記號。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解疑品讀,感悟詩情。

1、自由品讀,邊讀邊想畫面,同時要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尤其讀前兩句時要讀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要讀出繁忙的勞動生活的場面。注意少才又的讀法。

2、指名朗讀,師生共賞。

3、感情朗讀,體會詩情。

背誦,積累語言。

引導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先用學習《鄉(xiāng)村四月》的以疑促讀、理解詩意的方法自學。

2、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搜集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漁歌子。

創(chuàng)設(shè)意境,理解課題。

1、老師范讀《漁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詩在表達上不太一樣)。

2、你們了解詞嗎?試著說一說。

3、簡介作者背景:

張志和:在朝廷做過小官,后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xiàn)漁夫生活來再現(xiàn)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渲染氣氛,理解詞義。

1、配樂朗讀,營造氣氛。

2、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3、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4、自由學習,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畫出來。

5、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白鷺:閑適的象征。它能襯托出漁夫的生活環(huán)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須歸:樂而忘返,不想回家。

7、教師小結(jié):

這首詩有鮮明的湖光山色,有漁翁閑適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

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1、教師范讀,再入意境。

2、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象每一個畫面。

3、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4、小組輪讀,相互欣賞。

5、感情朗讀,感悟意境。

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到課外找一找有關(guān)描寫景物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3、默寫兩首古詩。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三首詩詞。

2.學習通過自讀詩文,結(jié)合課文插圖和注釋的方法,感知詩詞大意,體驗詩詞中所描繪的景象。

3.在整合閱讀中感受祖國山水的美麗,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設(shè)置情境,#教案#導語激情。

播放祖國山水美景圖片,用激情的語言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之中。

(預設(shè):同學們,我們祖國的千山萬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連綿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藍天的雪峰,那遼闊無邊的草原……這些美麗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優(yōu)美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大家一起隨著詩人的腳步,去看看黃河,去游覽江南,去呼吸一下鄉(xiāng)村田園的新鮮空氣好嗎?)。

【設(shè)計意圖】:以美麗的祖國山水圖和激情的語言創(chuàng)設(shè)出濃厚的學習情境,將學生引入詩意的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誦讀,初識詩文。

1.自由讀三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后借助課文注釋,嘗試著說說三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指名讀詩,其他同學評價讀得是否正確,適時指導學生學會課文生字。

3.齊讀三首古詩,讀后思考:這三首古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處?

4.交流讀后收獲。

(預設(shè):劉禹錫和杜牧兩位詩人都是唐代的,王安石是宋代的。三首古詩都是寫景的?!独颂陨场泛汀督洗骸贩謩e是寫黃河和江南的,《書湖陰先生壁》寫的是鄉(xiāng)村的美景。)。

【設(shè)計意圖】知人論詩、整體關(guān)注乃古詩學習的重要途徑,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后即將三首古詩和盤托出,在借助課文注釋粗知大意的基礎(chǔ)上聚焦古詩同異,這樣的設(shè)計將同一主題古詩的學習進行有效地整合。

三、對比品讀,體察詩韻。

學習《浪淘沙》和《江南春》。

1.過渡語引入。(請大家認真讀讀這兩首古詩,想想這古詩分別都描寫了哪些事物?分別是怎樣描寫的?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好了可以和小組內(nèi)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收獲。)。

2.品讀《浪淘沙》和《江南春》,想想兩首古詩都描寫了哪些事物?分別是怎樣的?

(預設(shè):《浪淘沙》描寫了黃河的來處和去處,使我們看到了黃河的宏偉氣勢?!督洗骸访鑼懡系拿利愶L光。)。

3.自由發(fā)言,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理解詩句意思。

(預設(shè):九曲黃河從遙遠的地方蜿蜒奔騰而來,一路裹挾著萬里的黃沙。既然你從天邊而來,如今好像要直飛上高空的銀河,請你帶上我扶搖直上,匯集到銀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織女的家里做客吧。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shù)的樓臺全籠罩在風煙云雨中。)。

4、體會詩中寄寓的情感。

都是美景,詩中所反映出來的詩人心情一樣嗎?

課件補充出示兩位詩人寫下這兩首詩的背景:

(《浪淘沙》創(chuàng)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亂后,氣勢頓衰。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才人被外放,憤激之際,怨刺之作應(yīng)運而生。劉禹錫從京官調(diào)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組詩當為劉禹錫后期之作,且非創(chuàng)于一時一地。

《江南春》創(chuàng)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時代,唐王朝以做大廈將傾之勢,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牛李黨爭……一點點的侵蝕著這個巨人的身體。

而另一方面,憲宗當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點點成就,飄飄然的做起了長生不老的春秋大夢,一心事佛,韓愈上《諫佛骨表》、險些丟了性命。憲宗被太監(jiān)殺死后,后繼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數(shù)繼續(xù)上升,寺院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實力,加重了國家的負擔。

對唐王朝統(tǒng)治者委婉的勸誡。后來武宗發(fā)動會昌滅佛,從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矛盾。

這是一首素負盛譽的寫景詩。小小的篇幅,描繪了廣闊的畫面。它不是以一個具體的地方為對象,而是著眼于整個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題為《江南春》。)。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讓學生近距離觸摸古詩所描寫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體會詩人內(nèi)心的感受,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古詩。

四、作業(yè):背誦默寫這兩首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前兩首詩詞:

背誦、默寫、說體會。為學習下文作鋪墊。

二、學習《書湖陰先生壁》。

課件出示《書湖陰先生壁》。

1.直奔中心,引導抓住王安石描寫鄉(xiāng)村美景的句子,交流自己對鄉(xiāng)村美景的理解。

結(jié)合注釋及資料理解。

(預設(shè):茅草房庭院經(jīng)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ú輼淠境尚谐善?,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nóng)田,并且環(huán)繞著農(nóng)田;兩座大山打開門來為人們送去綠色。)。

2.自由品讀,讀后交流:說說你從這首詩中還知道了什么。

(預設(shè):王安石于神宗熙寧九年(1076)二次罷免宰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園居住長達十年。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也是七里,路程恰好是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號半山老人,亦因此得名。在這段時間里,王安石與隱居紫金山的楊德逢交往甚密,詩題中“湖陰先生”就是楊德逢。)。

3.賞讀對偶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引讀:

我們帶著詩人對鄉(xiāng)村美麗風景的熱愛讀——。

我們帶著詩人對鄉(xiāng)村美麗風光的無限眷戀之情讀——。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書湖陰先生壁》。

【設(shè)計意圖】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文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讓學生近距離觸摸古詩所描寫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體會詩人內(nèi)心的感受,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整體回顧,感悟詩情。

同樣是寫景的三首詩,三位詩人表達的情感一樣嗎?你想說什么呢?自由暢談,體會三首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預設(shè):三位詩人的心情不同,描寫的景物不同。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

學習古詩,要了解背景,要從詩句中體會到作者的情感。)。

【設(shè)計意圖】在探索理解三首古詩的情感上再次整合,體會詩人借景抒情之妙,激發(fā)學生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四、積累詩句,遷移詩境。

1.讀《書湖陰先生壁》的其他四句詩。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

黃鳥數(shù)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2.指導理解詩句:桑樹枝葉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風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過墻頭。黃鶯幾聲清脆的啼叫,驚醒了我的午覺。一夢醒來,我恍恍惚惚還覺得自己好像仍然在舊日所住的半山園中。

3.推薦其他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如《鹿柴》《滁州西澗》《山行》《小池》等供學生品讀積累。

【設(shè)計意圖】課止而學未止,同題詩文的拓展延伸可以讓學生認識古詩之浩瀚,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累詩句。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前兩首古詩詞。

2.給《書湖陰先生壁》配畫。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四

《暮江吟》《題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詩有共同之處,又有不同的側(cè)重點,站在不同的角度描寫不同的事物。而古詩教學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chǔ)上熟讀成誦,并懂得一定的人生哲理。

1.教學效果(思效)。

古詩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不好把握的,很多古詩學生早已是背得朗朗上口,但是對于其中的寓意學生又是極難掌握的,把握不好便會將課上得枯燥乏味,所以我試著用創(chuàng)設(shè)情境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如何指導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這也是古詩教學的重難點。

古詩中有些語句不好理解,比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的內(nèi)在含義。我告訴學生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現(xiàn)象所迷惑?!币簿褪俏覀兂Uf的一句俗語:“_者迷,旁觀者清?!弊寣W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討論,懂得今后應(yīng)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還有“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也需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2.教學收獲(思得)。

(1)古詩詞學習以“讀”為本。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能夠做到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啟發(fā)學生領(lǐng)讀,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注重了資源開發(fā)。在理解重點詞句的基礎(chǔ)上,抓住“讀”的根本,結(jié)合古詩情境美的特點,積極創(chuàng)設(shè)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理解感悟。然后讓學生反復吟誦,感悟詩句的意境,培養(yǎng)讀書能力,激發(fā)閱讀興趣。寫字環(huán)節(jié)中若是能夠到學生身邊單獨指導的話會更好。

(2)抓住關(guān)鍵詞語加深古詩的理解。比如啟發(fā)學生抓住“鋪”“瑟瑟”等關(guān)鍵詞,以及“珍珠”“弓”形象的比喻,“澗、瑟”的字形和字義的理解;比如“可憐”一詞的理解;比如“一道殘陽鋪水中”的“鋪”的巧妙之處,以點帶面“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從而保留了古詩的整體美,放手給學生自讀感悟的個性空間。

(3)尊重學生的誦讀意愿。課上我給足學生時間,放開手腳盡是讓學生獨立練讀,而不是課堂上那種整齊劃一的齊讀,達到熟讀成誦,培養(yǎng)他們對古詩句的語感,把古詩的語言納入自己的語言中來。

3.不足之處(思失)。

古詩教學說起來簡單,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出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例如,很多的問題可能并沒有符合年級學生的領(lǐng)悟水平。的不足就是課堂局限于三首古詩的學習,沒有進行適當?shù)耐卣寡由?。古詩的理解不能僅僅局限于這一首詩,而應(yīng)該聯(lián)系相關(guān)資料,拓展大量相關(guān)古詩詞,橫向縱向聯(lián)系起來體會“處處皆學問”的道理。

4.改進措施(思改)。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以后再學習古詩,要引導學生借助想象,引導學生感受意境美。在記憶表象的基礎(chǔ)上,充分發(fā)揮“想象”的作用,還原再現(xiàn)詩中描繪的場景,使學生進入詩境,解決因古詩時空跨越度大而給小學生帶來的學習困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引導學生通過多媒體,反復誦閱讀古詩,體會詩的意境,了解詩歌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本課可先引導學生解詩題,知作者,并通過設(shè)計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自讀古詩,把握節(jié)奏,再通過自由交流理解詩意,其間適時引導朗讀,體會詞語的用法、詩的意境,在理解品讀中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難點。

體會詩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古箏曲《漁舟唱晚》。

學生:搜集三首詩的作者的有關(guān)資料。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有感情的朗誦古詩并背誦古詩。

3.通過在讀中想象意境,描繪意境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4.想象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難點。

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畫面引入新課。

2.觀看多媒體(走進作者及課文內(nèi)容),了解詩人及作詩背景。

二、指導學詩,體會意境。

1.理解題意。

(1)題目“暮江吟”你是怎樣理解的?

(2)從題目看出這首詩是寫景還是敘事?寫了什么時候的景色?

2.學生讀詩自學,初步弄清古詩的含義,根據(jù)自己對詩的理解,大膽想象,用彩筆繪畫一幅《暮江吟》的圖畫。

三、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1.從學生的繪畫中挑選出幾份具有代表性錯誤的圖畫張貼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對比詩文進行評析。

3.多媒體出示后兩句詩:“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釋,學生自讀自悟后兩句詩。

可憐:可愛。

似:好像。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師指點回答。(因為這是可愛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還是彎彎的月牙。)。

4.最后一句詩用了兩個比喻,它們分別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們能說出來嗎?

師指點: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瑩發(fā)亮的珍珠。

(1)提問:詩中描繪的是什么時候江邊的景色?

(從傍晚到夜幕降臨的江邊景色,可見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新月升起的時候)。

(2)從詩中描繪的景物,你可以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可以體會到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

5.朗讀指導。

(1)請大聲地自由地朗讀古詩,看誰能讀出詩的韻律美,節(jié)奏美,讀出詩人的情感。

(3)有與他不同理解的嗎?以你的理解讀讀吧!全體同學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誦讀。

(4)看同學們讀得熱火朝天,我心里直癢癢,誰來和老師比試讀一讀。

(5)聽范讀。(出示課件: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緩,輕柔;第二句,驚嘆;后兩句贊美)。

(6)大家看著畫面,聽著音樂再次齊聲讀一遍。(呈現(xiàn)秋景圖,播放古典樂)。

四、繪畫著色,感受詩文的畫面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有感情的朗誦古詩、背誦古詩并默寫古詩。

3.體會詩人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tài)景象的贊美及詩句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4.理解詩句的含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古詩,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難點。

體會詩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學習我國宋代的文學家、書畫家蘇軾的一首詩。(板書:題西林壁)。

2.誰來說了你對蘇軾相關(guān)情況的了解。

(學生介紹蘇軾的生平及寫此詩的背景,教師指點、補充)。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正確、流利。

2.同桌互讀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讀,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釋和字典,理解詩中詞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標出來。

5.小組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

三、匯報交流,深入感悟。

1.小組匯報。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文,想象古詩描繪畫面,體會古詩的意境。(教師范讀)。

4.兩個同學對讀,深入體會。

5.小組接龍練習背誦。

四、小結(jié)學法。

初讀,讀準讀通;再讀,了解大意;三讀,理解句意;四讀,體會情感;五讀,想象情境。

板書設(shè)計: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古詩的大意,領(lǐng)悟古詩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難點。

借助注釋理解詩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長短,應(yīng)取長補短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在冬天,同學們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場雪了。老師帶了一些圖片讓大家一飽眼福。(課件出示:人們把雪稱為報春使者)。

2.在冬天,我們總要提到一種植物,它就是梅花。(課件出示:人們也把梅稱為報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爭著報春,誰更美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雪梅》。

二、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作者在詩里想告訴我們什么呢?我們來理解詩意。指名讀注釋。結(jié)合注釋,和同桌交流,說說詩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爭春,彼此各不相讓,誰也不肯認輸,連詩人要評論它們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擱下筆來好好地想一想,煞費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顏色的潔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氣味的芳香上,卻要輸給梅花一段了。

(3)顏色潔白是雪的長處,是梅花的短處;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長處,卻是雪的短處。(板書:各有長短)。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不服輸?shù)恼Z氣;詩人為難的語氣;各有長短的語氣)。

3.雪和梅爭春,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沒有梅花,就不能映襯出雪的潔白無瑕;沒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顯出梅花不畏風霜,吐露芬芳的高貴品格。怎樣才能更完美呢?(板書:取長補短)。

4.讓我們一起踏雪尋梅,看看雪與梅互相映襯的美景吧!(課件引出主題)只有取長補短,既有晶瑩潔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動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報春使者。

5.這首詩寫雪與梅的古詩不僅向我們展示了雪與梅互相映襯的美景,還告訴我們應(yīng)該取長補短的道理。讓我們來背一背古詩。

三、拓展延伸。

1.這首詩的作者在寫完詩后大發(fā)感慨,又寫了一首《雪梅》,算是對前一首的補充與解釋。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雪梅(二)》)。

2.課后收集描寫雪與梅的古詩。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五

研讀探究:

學生再讀課文,并對課文內(nèi)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擬人手法的運用等。學生依據(jù)問題組,自由質(zhì)疑。師生在討論研讀中相互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教師可總結(jié)指導。

a.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為什么?

b.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哪個句子?為什么?

(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因為它能給人以形象生動的感受;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學生設(shè)疑:

1、蟈蟈的叫聲非常的優(yōu)美,但是蟈蟈的發(fā)生器官與人的發(fā)生器官有何不同?

2、如何看待動物中的同類相食這種現(xiàn)象?

拓展延伸,應(yīng)用反饋:

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鞏固練習:

a.讀讀法布爾的《昆蟲記》節(jié)選本。

b.以自己熟悉喜愛的小動物為內(nèi)容寫一篇小短文。

課后記:《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huán)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習性。閱讀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學知識,而且可以體味到濃厚的文學色彩,從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好地理解、體味說明文的情趣。在課堂中,學生設(shè)疑一環(huán)節(jié)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今后要繼續(xù)保持著一個環(huán)節(jié)。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六

教學內(nèi)容:《江畔獨步尋花》。

一、吟詩頌春,導入新課。

1.教師深情誦讀《春曉》。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節(jié),萬紫千紅,鳥語花香,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今天,咱們將繼續(xù)學習三首描寫春天的詩篇。首先學習第一首《江畔獨步尋花》。

二、依提綱交流匯報。

1、讀題釋題,理解“畔”“獨步”“尋”的意思。

2、介紹詩人和相關(guān)的背景。

3、指名讀詩,注意糾正字音。

三、再讀知意交流。

1.踴躍發(fā)言,小議學法。學習古詩,除了會讀,還要用什么方法來學?

2.觀察插圖,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讀,可以在小組內(nèi)討論,再進行交流。)。

4.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交流。

5.結(jié)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寫了什么意思。

四、細讀悟情交流。

1.指名朗讀,讀準節(jié)奏,感受節(jié)奏美。

2.配樂教師范讀,學生想象畫面。

3.默讀,畫出描寫了那些景物,哪些描寫繁花似錦,哪些描寫蝶舞鶯啼。

4.投影花景,說說觀后的感覺5.有感情地朗讀前兩句詩。(指名讀,對比讀,齊讀。)。

6.剛才是路邊看花,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花叢中。你看到了什么?又聽了什么?引導讀書。

7.這是一個怎樣的“留連”?這是一個怎樣的“自在”啊?有感情地朗讀后兩句。(指名讀,評讀,比賽讀,齊讀。)。

9.配樂朗讀全詩。

五、檢測反饋。

1.練習背誦。

2.展示背誦情況。

六、布置作業(yè)。

搜集杜甫的詩歌,背誦其中的幾首。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七

讀了《永生的眼睛》,我明白了一個深奧的道理。()。

《永生的眼睛》選編在我們六年級上冊的課本里,作者是美國人琳達。里弗斯一家三個人捐獻角膜的感人故事。文中的偉大的父親說:“你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因為自身的器官確確實實是屬于自己的,而不是身外之物。這位父親把自己和家人的角膜捐獻給他人,讓盲人看見了世界的真實模樣。這說明他們具有的是一種無私的奉獻精神,這里的“珍貴”之處不僅是“物”更是“人品”,琳達一家人的事跡將永遠激勵和感動著后人。

我不禁想起了一段往事,它讓我記憶猶新:那是一個三伏天,放學回家寫完作業(yè),我興高采烈地跑出去玩耍。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八

本次的教學活動設(shè)計是小班的古詩活動《所見》,我以故事+圖片的形式導入課堂,帶領(lǐng)幼兒進入這首古詩的意境中,在教學中加入了表演、歌唱等元素,讓幼兒既輕松學會了古詩,又感受到古詩帶給他們的無窮樂趣。

1.通過活動,讓幼兒熟悉、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

2.通過看圖說話,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3.學會用不同的方式誦讀古詩,體驗朗誦的樂趣。

1.初步理解古詩內(nèi)容,體驗學習古詩的樂趣。(重點)。

2.知道古詩中“鳴蟬”的意思。(難點)。

3.能用打節(jié)拍、做動作等方式朗誦古詩。(難點)。

1.活動課件、伴奏音樂。

2.四幅古詩配畫。

3.相關(guān)頭飾。

《所見》這首古詩是非常具有童趣性的,而在幼兒時期,孩子們對故事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利用這首古詩中“趣”這個點,以故事和圖片的結(jié)合形式導入課堂,吸引孩子們的目光,讓幼兒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初步的理解這首古詩的內(nèi)容;之后我通過詩配畫這樣的形式,讓幼兒重溫古詩意境,我再逐步進行引導,讓他們自己說一說畫中你看到了什么,這樣既加深了他們對這首古詩的理解,也發(fā)展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此過程中,我還會讓他們進行一些表演,與我,與其他幼兒做一些互動,充分的感受到這首古詩帶給他們的快樂;最后,幼兒也會和我一起用打拍子、做動作等方式將這首古詩朗誦幾遍。整個教學過程,我都將以幼兒為中心,讓他們充分參與其中,體驗學習古詩的樂趣。

1.出示小樹林的圖片,以故事的形式導入古詩。

1)師:你們聽一聽,樹林里面?zhèn)鱽砹耸裁绰曇??(牧童唱歌的聲音)?/p>

幼兒進行猜測,師揭曉答案,原來是一個小牧童在唱歌。

2)師:你們來看一看,牧童是怎么來到小樹林的呢?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九

1、帶著感情和詩意認讀古詩,并準確背誦古詩。

2、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感悟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凄涼心情。

3、引導幼兒感悟詩意,培養(yǎng)幼兒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讀古詩,并準確背誦古詩。

2、引導幼兒感悟詩意,培養(yǎng)幼兒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

情景教學法、互動交流法。

語言表達書、ppt課件。

一、常規(guī)部分:

1、兒歌律動《祖國祖國我們愛你》;。

2、師生問好。

二、導入部分:

小朋友們,我們學過很多描寫春天的詩,誰能說一說?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詩,看看它是怎樣來展現(xiàn)春天的。(出示ppt課件)。

三、新授部分:

1、請幼兒翻開課本第7頁,你從圖片中看到了些什么?

2、師泛讀《烏衣巷》(請幼兒注意聽老師泛讀的語氣及詩句如何停頓)。

3、師講解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出示朱雀橋繁榮和凄涼景象圖片的對比。

提問:你覺得朱雀橋繁華時,可能是什么樣子的?凄涼時,又是什么樣子的?

4、分句教讀古詩。

5、師根據(jù)詩句,講解古詩全文大意,請幼兒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詩意。

6、古詩游戲:“填一填”。

7、引導幼兒帶著感情和詩意齊讀古詩。

8、分形式朗讀古詩。

9、幼兒準確背誦古詩。

四、課堂小結(jié):我們今天學的《烏衣巷》,

是一首懷古詩。全詩通過對。

眼前荒涼景物的描寫,暗示。

了烏衣巷舊日繁榮的景象,

抒發(fā)了詩人懷舊的感慨,讀。

起來感慨萬千,回味無窮。

回家把古詩《烏衣巷》背給爸爸媽媽聽。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幼兒逐句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的意境,知道是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和情景下,作者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并能夠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講述詩意。課堂中用各種形式帶領(lǐng)幼兒認讀古詩,在認讀古詩和背誦古詩時,重在引導幼兒在讀和背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讀出古詩的韻味,結(jié)合詩意和作者創(chuàng)作古詩時的凄涼心情來讀。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十

教學內(nèi)容:學習《江畔獨步尋花》、《寒食》、《泊船瓜洲》。

1、體會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三首古詩,并能背誦。

3、認識課后三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借寫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本課教學1課時。

本課閱讀要以感情朗讀和欣賞為主。

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查閱有關(guān)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情況。

2、課文插圖。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jié)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jié)奏。

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4、組內(nèi)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注釋弄清句意。

1、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xiāng)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xiàn)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贊美?!吧佟薄安拧薄坝帧蓖怀隽藙谧鞯姆泵?。

3、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十一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捧者書一遍又一遍地讀者,魯迅先生的身影縈繞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曾離去,他指引著我,感動著我。

其中最能教育我的一件事是:魯迅先生教育青少年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要把書的內(nèi)容仔細地“消化”掉,“攝缺其中的精華。以前媽媽給我買了許多文學、科普方面的書,我總是只注意讀故事情節(jié),而忽略了書本身的內(nèi)涵。最后,往往只記住了書里扣人心弦的表面,而那些真正應(yīng)該記住的知識卻與我失之交臂。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以后,我一定要改掉這些不好的讀書習慣,認真讀好每一本書,理解它們的深刻含義,還要學會摘抄書里的好詞好句,提高我的閱讀欣賞能力。

這本書還有一件事也令我印象深刻:魯迅先生生前十分關(guān)心他的女傭人阿三。阿三因為丈夫失業(yè)心情不好,魯迅先生非常體諒她,讓她多休息,不要太勞累。這充分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時時刻刻都在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zhì)。想想生活中,如果別人遇到了困難,我們也能為他著想,那么一定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情。記得有一次,我們班舉辦小報評比活動,有幾位同學沒帶水彩筆,我發(fā)現(xiàn)了他們?yōu)殡y的表情,立刻主動地把我的水彩筆借給了他們,還幫他們出主意。后來當我也需要幫忙的時候,他們也立馬“拔刀相助”,把我從“困境”中解救出來。所以,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后,我確信只要你時時刻刻為別人著想,那他也一定也會來幫助你。這就是“助人為樂”的道理??!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十二

1、學習《長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學習課文中的“葵”“羹”“煎”三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4、領(lǐng)悟?qū)W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激情導入??。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三首古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介紹詩人。

1、三首古詩的作者分別是誰?哪個朝代的?(板書作者和朝代)。

2、根據(jù)課前查閱的資料,說說你對其中兩位詩人的了解。

三、學習《長歌行》。

3、學習向?qū)В海ǔ鍪径嗝襟w課件——全屏顯示“學習向?qū)А保?/p>

(1)讀一讀《長歌行》,想一想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查字典或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并在學習小組間展開交流。

(4)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匯報。

4、給足自學時間,指導學生按照“學習向?qū)А边M行學習。

5、組織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3)學生充分談,教師隨時進行朗讀指導。

甲組:匯報詩句的意思。

乙組:主持開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丙組:以朗讀作為主要的回報形式。教師提供相應(yīng)的音樂錄音。

匯報的形式力求多樣……。

練一練:

先解釋加點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7、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

8、教師請一名同學配樂朗誦,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

9、詩中的哪句話,對世人有規(guī)勸的含義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1、大家把這首古詩背誦下來,也可以加上適當?shù)膭幼鳌?/p>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古詩。

2、搜集有關(guān)勸誡后人勤奮好學的詩句。

附:板書設(shè)計?。

長歌行漢樂府民歌。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第二課時。

1、學習《七步詩》,了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領(lǐng)悟?qū)W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指名背誦《長歌行》。

二、學習《七步詩》。

2、解詩人及創(chuàng)作經(jīng)過。

(2)請學生介紹這首詩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過。

4、放聲朗讀這首詩。(自讀、互讀。)。

5、學習向?qū)В海ǜS“學習向?qū)А弊詫W本詩。)。

(1)讀一讀《七步詩》,想一想這首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查字典或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并在學習小組間展開交流。

(4)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匯報。

6、足自學時間,指導學生按照“學習向?qū)А边M行學習。

三、組織學生匯報自學情況。

3、(學生充分談,教師隨時進行朗讀指導。)。

甲組:匯報詩句的意思。

乙組:主持開展“考考你的理解力”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丙組:以朗讀作為主要的回報形式。教師提供相應(yīng)的音樂錄音。

匯報的形式力求多樣……。

練一練:

先解釋加點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6、帶著這種感情再次朗讀古詩。

四、拓展創(chuàng)新訓練。

2、學生分頭準備。

3、進行匯報表演,考查學生對這首詩思想內(nèi)涵的理解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古詩。

2、預習《出塞》一首詩。

附:板書設(shè)計?。

七步詩。

曹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第三課時。

1、學習《出塞》,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情況,介紹作者。

2、小組討論預習生字詞的情況并匯報。

關(guān)——關(guān)塞。

但使——只要。

龍城——地名,又稱盧龍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一帶。

不教——不讓,不使。

胡馬——胡人的兵馬。胡,古代漢民族對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稱。

度陰山——度,指越過。銀山,指陰山山脈,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南部。

三、學習古詩(看視頻,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3)各小組推舉一位同學匯報學習情況。

四、再讀古詩,體會意境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同學之間互相讀。

2、互相交流,談?wù)勗娭斜磉_的意境和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指導朗讀。

六、背誦古詩。

1、自己讀一讀,試著背一背。

2、同學之間互相背一背。

七、推薦欣賞:(投影)。

塞下曲。

唐盧綸。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棱中。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十三

一、領(lǐng)悟?qū)W法,引導自學。

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形成學生自學能力的核心因素。五年級學生已經(jīng)學過了二十幾首古詩,積累了不少的學習經(jīng)驗,教師要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優(yōu)勢,借助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自學。

首先要憑借教材中的預習提示,聯(lián)系學生以往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領(lǐng)悟?qū)W習古詩的大致方法進行自學:知詩人,解詩題;釋字詞,明詩意;賞詩境,悟詩情。

其次要向?qū)W生推薦有關(guān)的學習資料信息,如《中國古典詩詞賞讀》《中國古典詩歌名句賞析》等,引導學生除了依據(jù)課文中的注釋資料外,還要利用工具書讀懂生字新詞,理解詩句的意思,擴大閱讀面,培養(yǎng)學生查找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預習中教師重在檢查學生自學的水平,憑借課后的思考練習第1題檢查學生解詞釋句的能力,并指導學生掌握古詩的特點,如詩句的高度濃縮,詞序、句序的倒置等,同時鼓勵學生質(zhì)疑問難。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思考。

課堂教學中,只有激發(fā)學生思維,才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掌握知識。學生思維越活躍,學習效果就越好。詩歌語言高度精練的概括與文體跳躍性的特點,為讀者留下許多情節(jié)空白,它是學生浮想聯(lián)翩、思維自由馳騁的天地。因此,我們要掌握教材這一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領(lǐng)會詩句的意境,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江畔獨步尋花》采用白描手法通過黃四娘家花叢的描寫,生動地再現(xiàn)了春天的景象。入情入境地體會詩人描寫春天景象的心情,再讓學生結(jié)合詩句說說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鳥這些景物的特點,一幅美麗的春光圖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再讓他們動筆畫一畫,分小組互相評一評,說一說,把思維活動貫穿于聽說讀寫的訓練之中。

《游園不值》可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復雜的感情變化:滿懷著賞花的希望訪友,友人卻因為惜春而閉門謝客,令人掃興,雖然心里有點怪朋友,但能理解朋友的心情。詩人又覺得朋友對自家花園中的春色未免太愛惜了,但滿園的春色又怎么能夠被這柴扉關(guān)住呢?出墻紅杏使詩人想象到園內(nèi)美好的春光,心中頓時充滿喜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可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shè)“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情景,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友情、親情展開聯(lián)想,體會李白對孟浩然的深厚情誼。

三、品析鑒賞,引導吟誦。

詩的語言是構(gòu)成詩歌意境的要素。對詩的語言的品析鑒賞,是詩歌教學的著力點。教學中,要引導憑借詩的意境咀嚼詩句,鑒賞詩的語言的準確性、鮮明性、主動性。通過反復的誦讀,把詩的韻律、節(jié)奏及激蕩其間的情感與情境結(jié)合在一起,讓詩的語言成為有聲的畫面,進一步加深對詩的理解與感受。

《江畔獨步尋花》開頭兩句中的“滿”和“壓”寫出花開得多,把小路遮住了,把花枝壓得彎下了腰。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深一層的品析:“滿”體現(xiàn)了大地錦銹、春色四溢的景象;“壓”讓人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機,春的奮發(fā)精神。詩人把靜態(tài)的花寫活了,從而感受到詩歌語言的魅力。同樣要抓住詩歌后兩句中的動態(tài)描寫“舞”與“啼”,“留連”與“自在”,引導學生品析、鑒賞詩人的獨具匠心。

《游園不值》要抓住“一枝紅杏”“滿園春色”進行品析,學習詩人的表現(xiàn)手法,以小景傳大景,實寫“一枝紅杏”,虛寫“滿園春色”,引起讀者遐想,又寓情于景,給讀者以哲理上的啟發(fā):美好的事物,是很難被外力所壓制的。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引導學生品析鑒賞寄情于景的表現(xiàn)手法。詩的第二句寫景,景中寓情,筆調(diào)歡快:柳如煙,花似錦,朋友所去之處是繁華的揚州,看著這美好的景色,想象朋友在揚州游玩的樂趣,詩人心里也充滿了愉悅。引導學生品析詩的后兩句,從一幅沒有人物、只有水天一色蒼蒼茫茫的畫面中,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深厚友情。這種情不是直抒出來,而是含而不露,借景抒情,從而不僅鑒賞到詩的人情美,景物美,而且感受到藝術(shù)美。

四、讀寫結(jié)合,引導練筆。

首先要在讀中激情,以情激趣。學生經(jīng)過反復品嘗、吟誦,完全陶醉在詩的意境中,深深地受到詩人的感染,這時,會產(chǎn)生一種興奮的情緒。教師要抓住時機,因勢利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練筆。

其次要明確練筆的要求,引導學生把平時觀察所得在小組中交流,拓寬思路,精心選擇典型材料。

最后引導學生活學活用古詩的表現(xiàn)手法,練習抓住景物特點寫片段,如景物的靜態(tài)、動態(tài)相結(jié)合的描寫;以小景傳大景、虛實相結(jié)合的寫法;借景抒情,等各種方法。寫后現(xiàn)場挑選典型片斷交流評析,指導學生自改作文。

摘自《福建教育》2000年第2期。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十四

了解。

“四項基本原則”內(nèi)容、__理論形成及其指導地位確立的過程。

掌握。

十二大、十三大、__視察南方重要講話、十四大、十五大的內(nèi)容。

能力訓練過程方法。

順時歸納整理知識。

識圖分析判斷特征。

利用教材有關(guān)__南巡活動的照片及其說明文字,強調(diào)他的愿望是。

“讓全國人民都發(fā)財”(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衷心敬仰總設(shè)計師。

正確樹立人生理想。

教學重點改革開放的總設(shè)計師__。

教學難點為什么說__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fā)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復習有關(guān)內(nèi)容:

為什么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zhuǎn)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新時期,建設(shè)成就日新月異、輝煌燦爛。)。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新時期的主要任務(wù)是建設(sh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特色”就是根據(jù)中國的實際情況實行改革開放。__在這個過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總設(shè)計師。(安排學生先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然后探索、交流、討論、練習)。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改革開放的總設(shè)計師__。

1改革開放之初,__為什么要提出“四項基本原則”?(那時出現(xiàn)了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問題)。

2“四項基本原則”的四個“必須堅持”是什么?(指導學生從課本45頁注解尋找答案:__的領(lǐng)導、社會主義道路、人民民主專政、馬列主義和__思想。)。

教師指出:這“四項基本原則”不僅是我們的立國之本,也是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基本前提。

31982年召開的十二大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__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jié)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sh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教師聯(lián)系比較: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指的是用革命手段__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當年蘇聯(lián)是在大城市舉行武裝起義奪取政權(quán)的。中國__建立初期,照搬蘇聯(lián)的經(jīng)驗,結(jié)果遭到嚴重挫折。后來是__等人根據(jù)我國的實際情況,開辟了一條“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終于領(lǐng)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所以說,那是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如今,__建設(sh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也是總結(jié)了中外歷的經(jīng)驗教訓,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fā)展。

41987年召開的十三大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__為大會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路線——以經(jīng)濟建設(shè)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大會根據(jù)他的設(shè)想,做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jīng)濟發(fā)展分三步走的戰(zhàn)略部署。)。

5根據(jù)46頁“動腦筋”,組織學生列表、討論回答:為什么說__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總設(shè)計師?(他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shè)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十五

開頭一句“春城無處不飛花”?!按撼恰敝复禾炖锏亩汲情L安?!帮w花”即花瓣紛紛飄落,點明暮春季節(jié)。“無處不”,用雙重否定構(gòu)成成肯定,進而寫出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shù)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東風御柳斜”是寫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樹。當時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清明這天皇帝還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恩寵。所以詩人在無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隨東風飄拂的“御柳”。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后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薄叭漳骸本褪前怼!皾h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拔搴睢币话阒笘|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宦官。這里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專權(quán)跋扈的宦官。這兩句是說寒食節(jié)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里就忙著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詩中用“傳”與“散”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國沿襲已久的習俗,但權(quán)貴大臣們卻可以破例地點蠟燭。詩人對這種腐敗的政治現(xiàn)象做出委婉的諷刺。

這首詩善于選取典型的題材,引用貼切的典故對宦官得寵專權(quán)的腐敗現(xiàn)象進行諷刺。雖然寫得很含蓄,但有了歷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會情況的印證,讀者還是能了解詩的主題的。

迢迢牽牛星。

此詩寫天上一對夫婦牽牛和織女,視點卻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觀察他們夫婦的離別之苦。開頭兩句分別從兩處落筆,言牽牛曰“迢迢”,狀織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見義,不可執(zhí)著。牽牛也皎皎,織女也迢迢。他們都是那樣的遙遠,又是那樣的明亮。但以迢迢屬之牽牛,則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而以皎皎屬之織女,則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說來,似乎又不能互換了。如果因為是互文,而改為“皎皎牽牛星,迢迢河漢女”,其意趣就減去了一半。詩歌語言的微妙于此可見一斑。稱織女為“河漢女”是為了湊成三個音節(jié),而又避免用“織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了“牽牛星”,下句再說“織女星”,既不押韻,又顯得單調(diào)。“河漢女”就活脫多了?!昂訚h女”的意思是銀河邊上的那個女子,這說法更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一個真實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顆星。不知作者寫詩時是否有這番苦心,反正寫法不同,藝術(shù)效果亦迥異??傊?,“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這十個字的安排,可以說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渾成的效果。

以下四句專就織女這一方面來寫,說她雖然整天在織,卻織不成匹,因為她心里悲傷不已?!袄w纖擢素手”意謂擢纖纖之素手,為了和下句“札札弄機杼”對仗,而改變了句子的結(jié)構(gòu)。“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霸笔菣C杼之聲?!拌獭笔强棽紮C上的梭子。詩人在這里用了一個“弄”字?!对娊?jīng)·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載弄之瓦?!边@弄字是玩、戲的意思??椗m然伸出素手,但無心于機織,只是撫弄著機杼,泣涕如雨水一樣滴下來?!敖K日不成章”化用《詩經(jīng)·大東》語意:“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p>

最后四句是詩人的慨嘆:“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蹦亲韪袅藸颗:涂椗你y河既清且淺,牽牛與織女相去也并不遠,雖只一水之隔卻相視而不得語也?!坝被蚪忉尀樾稳菟鍦\,或者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脈脈”都是形容織女。《文選》六臣注:“盈盈,端麗貌?!笔谴_切的。人多以為“盈盈”既置于“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滿溢,如果是形容水,那么也應(yīng)該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淺。把盈盈解釋為清淺是受了上文“河漢清且淺”的影響,并不是盈盈的本意?!段倪x》中出現(xiàn)“盈盈”除了這首詩外,還有“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亦見于《古詩十九首》。李善注:“《廣雅》曰:‘贏,容也?!c贏同,古字通?!边@是形容女子儀態(tài)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為“端麗”。又漢樂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币彩切稳萑说膬x態(tài)。織女既被稱為河漢女,則其儀容之美好亦映現(xiàn)于河漢之間,這就是“盈盈一水間”的意思?!懊}脈”,李善注:“《爾雅》曰‘脈,相視也’。郭璞曰‘脈脈謂相視貌也’。”“脈脈不得語”是說河漢雖然清淺,但織女與牽牛只能脈脈相視而不得語。

這首詩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疊音詞,即“迢迢”、“皎皎”、“纖纖”、“札札”、“盈盈”、“脈脈”。這些疊音詞使這首詩質(zhì)樸、清麗,情趣盎然。特別是后兩句,一個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若現(xiàn)于紙上,意蘊深沉風格渾成,是極難得的佳句。

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遠的七言絕句。在民俗中,中秋節(jié)的形成歷史悠久。詩人望月興嘆,但寫法與其他中秋詠月詩完全不同,很有創(chuàng)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中庭地白樹棲鴉”,明寫賞月環(huán)境,暗寫人物情態(tài),精煉而含蓄?!皹錀f”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煉,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冷露無聲濕桂花”,緊承上句,借助感受進一步渲染中秋之夜。描寫了冷氣襲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兩句采取了忽然宕開的寫法,從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聯(lián)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賞月的活動升華到思人懷遠,意境闊大,含蓄不露。“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它給人以生動形象的感覺,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

這首詩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畫,用蘇軾的話來說就是“詩中有畫”。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jié)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xiàn)得委婉動人。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十六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十七

理解詩句,感受文字之美;通過詩文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使學生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的意境,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課時。

1.掌握第一首古詩的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的意境,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1.今天我們學習第21課《古詩三首》的第一首《望廬山瀑布》,這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贊美廬山瀑布的詩。

2.匯報交流收集到的關(guān)于李白、廬山風景區(qū)、瀑布的資料。

3.學生解題。

4.看圖聽讀古詩,想象瀑布的景象,找出能體現(xiàn)詩人觀察點的詞。(“遙”字)。

1.自由初讀詩歌,掌握生字“廬”“川”的音、形、義。

2.自由再讀詩歌,看看詩中寫了那些景物?

3.看圖讀詩歌,感知詩歌的內(nèi)容。

1.師范讀第一句,學生試著畫節(jié)奏。

2.齊讀詩歌,感受古詩的韻律、節(jié)奏之美。

3.釋詞解句。

4.學生自由反復誦讀古詩,想象瀑布傾瀉而下的磅礴氣勢,體會詩的意境和感情。

5.鼓勵學生質(zhì)疑問難。

1.瀑布與銀河有什么關(guān)系?詩人為什么要寫銀河?

2.聽讀,想象瀑布像銀河一樣從高空飛奔而下的情景,感受大自然之奇妙。

3.指導朗讀全詩。

4.背誦全詩。

1.通過理解《山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歌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2.抓住重點詞語,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yǎng)自學自悟能力。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描述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一:導入《山行》這首詩。

二:教學方法基本同上。

注意以下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坐。

愛晚紅于二月花。

三:讀、背誦古詩。

四: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學。

1.匯報小組沒有解決的問題,全班交流,取得共識。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及背誦全詩。

3.以小組為單位比賽、把這首詩編成一個故事,看誰運用的語言恰當,描述生動。

五:課堂練習。

1.背誦古詩。

2.填空。

《山行》的作者是()代詩人()。題目的意思是()。這首詩描寫的是()季節(jié)的景色,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十八

課文簡析:

本課的三首古詩均為唐詩。

《山中送別》作者王維,寫詩人送別友人后盼望與友人再次相聚的心情,表達了對朋友的思念之情。

《贈汪倫》作者李白。公元755年,李白在桃花潭游覽期間,結(jié)識了當?shù)厝送魝悾魝惓S米葬劦拿谰茻崆檎写?,倆人成為朋友。李白臨走時,汪倫為他送行。汪倫沒有傷感的情緒,而是高高興興唱著歌來的。對于汪倫的情誼李白十分感激,十分珍重。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王維。王維少年時代就創(chuàng)作了不少作品,寫這首詩的時候他17歲。抒發(fā)了在異鄉(xiāng)過重陽節(jié)時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心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以及新詞。

2、?看注釋、查字典理解詩句的意思。

3、?朗讀課文。想像三首古詩各自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能夠說說三首是描寫的內(nèi)容和表達的情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5、?背誦并默寫這三首古詩。

教學重點:是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是說說這三首詩表達的情感的異同。

教學設(shè)想:

本課三首古詩,都是膾炙人口、瑯瑯上口的名片佳作,讓學生學習、吟誦這些優(yōu)秀詩文是學生繼承中華文化遺產(chǎn),豐富語言積累,提高文化底蘊,增強審美鑒賞能力,激發(fā)審美創(chuàng)造精神,讓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仡檪鹘y(tǒng)古詩教學,教學模式呆板、教學方法單一。在古詩課堂教學上,教師詳詳細細地講,不厭其煩的灌;學生原封不動地記,老老實實地背,缺乏生氣。要打破這種傳統(tǒng)教學束縛學生手腳的一套做法,就要遵循現(xiàn)代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給學生發(fā)展以最大的空間,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

我想,探究性學習方式正是因為鮮明地體現(xiàn)了這一教學理念而被新“課標”所倡導,成了課堂教學改革的理想選擇。那么,在我們中年級古詩教學中,運用探究性學習方式學習古詩,可以使古詩課堂教學煥發(fā)勃勃的生機。結(jié)合本課,預設(shè)做法如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情導入。

詩言志,詩傳情,要使學生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那么在課的開始,就以詩的情感基點創(chuàng)設(shè)情境,使學生能真正、快速進入到文本及角色當中,從而在情感的驅(qū)使中學習語言。

二、?整體誦讀,自主理解,感悟詩境。

1、?自由讀這三首古詩,要求讀正確、流利。

2、?仔細讀每首詩,根據(jù)詩的注解、插圖、自己的經(jīng)驗和方法,先大膽地說說詩的意思,不懂的可以和同學討論。

(自主理解詩意,是學好古詩的關(guān)鍵,我們不能因為古詩產(chǎn)生的年代久遠,背景陌生,理解不易就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quán)利。事實上,只要我們相信學生,給他們創(chuàng)設(shè)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一個激勵的機制,一個合作的氛圍,以各自讀自悟的機會,同學們一定能憑借自己的力量,運用自己的知識積累完成古詩的理解。)。

3、?集體交流學習每首詩,教師隨機點撥、在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讀中想像、暢談感受中自主感悟詩境。

(詩境指的就是古詩的意境,是詩人強烈的思想感情(意)與生動的客觀事物(境)相契合,從而創(chuàng)作出的一種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涞乃囆g(shù)境界。意境的感受必須由審美主體也就是學生親自去感受、體會、而不能請別人代勞,不可能通過間接的方式,光聽別人的描述、轉(zhuǎn)述獲得,否則,學生得來的就只是寫表面的冷漠的印象,是不能促動心靈、促動情感的,而且不同的人感悟的意境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們應(yīng)該大膽摒棄已盤踞多年的繁瑣的分析、講解,還學生一個自由閱讀、潛心感受、暢快交流、積極體驗的空間。)。

4、?讓學生再讀這三首詩,想一想這三首詩描寫的內(nèi)容、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處。在這個比較中,引領(lǐng)學生自主品味詩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同時學生也會領(lǐng)悟到:《山中送別》和《贈汪倫》表達的是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其中《山中送別》表達了盼望與朋友再相見的心情,流露出朋友走后自己的寂寞、孤獨和失落感;《贈汪倫》直接贊頌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顯得豪放、灑脫?!毒旁戮湃諔浬綎|兄弟》表達的是對親人、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三、自主選擇作業(yè),拓展學習空間。

實行作業(yè)自選就是適應(yīng)了學生的學習差異,讓學生從束縛思維,壓抑個性的“一刀切”的作業(yè)形式中解脫出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古詩簡潔的語言、豐富的內(nèi)涵、鮮活的意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古詩作業(y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如:詩配畫、詩配樂、詩配書法、改寫古詩(據(jù)詩編故事)、學一首帶多首等。如:本課可以讓學生讀讀、背背其他的送別詩等。

總之,作為教師,在古詩的教學中,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悟自得、自我啟迪、互學互補,體驗嘗試的快樂、合作的喜悅。

教學目標:學會本課12個生字以及新詞??醋⑨?、查字典理解詩句的意思。朗讀課文。想像三首古詩各自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能夠說說三首詩描寫的內(nèi)容和表達的情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背誦并默寫這三首古詩。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說說這三首詩表達的情感的異同。

查閱資料:詩人及其詩作。

教學課時:2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情導入。

二、初讀古詩、達到會讀。

5、?瀏覽三首古詩的題目和作者并介紹給大家。

6、?你對這三位詩人還有哪些了解?

7、?自由讀這三首古詩,借助生字表讀準字音。

8、?指生讀給大家聽。邊聽邊指導字音與斷句。

9、?自由練習讀,達到熟練。

三、整體誦讀,自主理解,

a)?自由讀這三首古詩,要求讀正確、流利。

b)?仔細讀每首詩,根據(jù)詩的注解、插圖、自己的經(jīng)驗和方法,自己思考詩意。

c)?先大膽地說說詩的意思,不懂的可以和同學討論。

(導語:自主理解詩意,是學好古詩的關(guān)鍵,我們不能因為古詩產(chǎn)生的年代久遠,背景陌生,理解不易就害怕。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憑借自己的力量,運用自己的知識積累完成古詩的理解。)。

四、集體交流、感悟詩境。

學習每首詩,教師隨機點撥、在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讀中想像、暢談感受中自主感悟詩境。朗讀課文。想像三首古詩各自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山中送別》。

作者王維,寫詩人送別友人后盼望與友人再次相聚的心情,表達了對朋友的思念之情。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边@兩句的意思是:在山中送別了朋友,落日時分,關(guān)上柴門。

一般的送別詩,大多描寫臨別時的情景,這首詩卻不同,寫的是送走朋友之后那種盼望再相聚的心情,表現(xiàn)了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

2、《贈汪倫》。

作者李白。公元755年,李白在桃花潭游覽期間,結(jié)識了當?shù)厝送魝悾魝惓S米葬劦拿谰茻崆檎写?,倆人成為朋友。李白臨走時,汪倫為他送行。汪倫沒有傷感的情緒,而是高高興興唱著歌來的。對于汪倫的情誼李白十分感激,十分珍重。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這兩句的意思是:李白坐上小船就要離開桃花潭了,忽然聽見河岸上有踏著拍子的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兩句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可是還是比不上汪倫送我時的友情深。

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王維少年時代就創(chuàng)作了不少作品,寫這首詩的時候他17歲。抒發(fā)了在異鄉(xiāng)過重陽節(jié)時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心情。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備思親?!边@兩句的意思是:我獨自一人生活在他鄉(xiāng),每逢過節(jié)的時候,就更加思念親人?!斑b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兩句的意思是:雖然遠離家鄉(xiāng),但我知道親人們正在登高遠望,他們每人都頭插茱萸,只是單單少了我一個。做客他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平日里也自然存在。一遇到某種特殊的機會,如節(jié)日,就會更加強烈。這首詩歌寫出了離家在外的人的共同感受,因而成為千百年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名句。

五、總結(jié)課文,升華收獲。

1、再讀這三首詩,想一想這三首詩描寫的內(nèi)容、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處。

2、在這個比較中,引領(lǐng)學生自主品味詩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

同時學生也會領(lǐng)悟到:《山中送別》和《贈汪倫》表達的是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其中《山中送別》表達了盼望與朋友再相見的心情,流露出朋友走后自己的寂寞、孤獨和失落感;《贈汪倫》直接贊頌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顯得豪放、灑脫?!毒旁戮湃諔浬綎|兄弟》表達的是對親人、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3、再次想象這三首詩的意境,選擇一首講給大家聽。

六、作業(yè)。

1、練習背誦這三首古詩。

2、檢查默寫。

3、自主作業(yè),自己設(shè)計。

如:詩配畫、詩配樂、詩配書法、改寫古詩(據(jù)詩編故事)、學一首帶多首等。如:讀讀、背背其他的送別詩等。

(實行作業(yè)自選就是適應(yīng)了學生的學習差異,讓學生從束縛思維,壓抑個性的“一刀切”的作業(yè)形式中解脫出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十九

詩意:春天的京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shù),寒食節(jié)東風吹拂著皇城里的柳樹。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賜新火,裊裊輕煙散入權(quán)貴豪門的家里。

迢迢牽牛星。

詩意: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伸出纖細雪白的雙手,札札地穿梭織布。(織女)一整天也織不了完整的花紋,哭得淚如雨下。銀河又清又淺,相隔又有多遠呢。只隔一條清澈的河,相視而不能相互說話。

二、問題歸納。

1.《寒食》這首詩寫的是怎樣的景色?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

這首詩運用了白描手法,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shù)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后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

2.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這兩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開頭兩句分別從兩處落筆,言牽牛曰"迢迢",狀織女曰"皎皎"。讓人聯(lián)想到遠在他鄉(xiāng)的游子,和河邊苦苦等待的女子。

3.《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誰家”委婉地表達了游子的思親之情。在你讀過的古詩詞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詩句?和同學交流。

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北磉_了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三、課文主題。

《寒食》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著對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

《迢迢牽牛星》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而不得會面的悲劇,抒發(fā)了女子離別相思之情,寫出了人間夫妻不得團聚的悲哀。

《十五夜望月》每兩句為一層意思,分別寫中秋月色和望月懷人的心情,展現(xiàn)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此詩以寫景起,以抒情結(jié),想象豐美,韻味無窮。

六年級古詩三首教案篇二十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