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2023-01-11 15:30:05
- 小編:ZTFB
- 文件格式 DOC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們?nèi)绾尾拍軐懙靡黄獌?yōu)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有關中山大學參觀母校心得體會和方法一
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的名字并不是叫“中山”,他是姓“孫”名“文”,號“逸仙”,他的雅號才是“中山”。孫中山生于1866年11月12日,他年青的時候在香港學醫(yī),之后在廣州和澳門治病救人。在這期間,他受到資產(chǎn)階級革命思想的影響,開始投身革命。他成立了興中會和中國同盟會。同盟會先后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和“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1911年,孫中山做了他一生中影響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領導辛亥革命把統(tǒng)治中國20__多年的封建帝制給推翻了。
孫中山在廣州曾經(jīng)三次建立政權:第一次是1917年,非常國會在廣州召開,成立一個“護法軍政府”,孫中山任大元帥,誓師北伐;第二次是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tǒng),總統(tǒng)府就在現(xiàn)在中山紀念堂這個地方;第三次是在1923年,孫中山驅逐了陳炯明之后,在廣州又重建了大元帥府。
1924年,為中國革命費盡心血的孫中山病倒了,他患的是肝癌,但是他仍然在為中國革命的前途奔波勞碌。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就在北京不幸病逝,終年59歲。孫中山先生出生和逝世都是在12號。由于孫中山生前喜歡種樹,政府便把每年的3月12日這天定為“中國植樹節(jié)”。
在孫中山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26年,當時的廣東國民政府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就撥款100萬兩白銀在廣州興建中山紀念堂,堂址就選在越秀山南麓的總統(tǒng)府舊址。這個總統(tǒng)府,在清朝原是撫標箭道,后來改為督練公所。辛亥革命之后被軍閥龍濟光占據(jù)了。1921年,孫中山在這里當上非常大總統(tǒng),這里就成了總統(tǒng)府。在1922年,叛軍陳炯明的軍隊用大炮把總統(tǒng)府給夷平了。當時孫中山和家人都是跳墻逃走才避過大難的。后來,廣州人民和一些愛國華僑聽說要建中山紀念堂,都紛紛慷慨捐資。紀念堂的設計者是我國著名的設計師呂彥直。呂彥直是山東人,他在國內(nèi)的建筑界很有名望,南京的中山陵也是他設計的。很可惜,他英年早逝,35歲就死了,未能親眼看到紀念堂落成。紀念堂在1929年1月奠基,1931年10月落成,歷時3年。解放后,政府多次撥巨款對紀念堂進行裝修。現(xiàn)在,紀念堂的設備都很先進,有中央空調(diào)、高級舞臺音響、燈控系統(tǒng)、消防監(jiān)控中心,還有貴賓接待大廳,真是一年比一年漂亮。
中山紀念堂介紹
紀念堂前面的廣場分為東、西兩部分。東西廣場各有一根旗桿和一個云鶴華表,它們是以紀念堂的南北中軸線為軸心分別對稱的。這個廣場內(nèi)種著木棉、白蘭、桂花、合笑等共70多種花草樹木,它們開花的季節(jié)各不相同,所以一年四季都有鮮花盛開。這幾棵就是木棉樹,也叫英雄樹。木棉花是廣州的市花。在廣場的北門,有一棵已有300年歷史的木棉樹,是廣州的“木棉花王”。
堂前矗立著孫中山紀念銅像。在1945年以前,紀念堂只建有這個底座而沒有銅像。在1945年春天,中山大學把校內(nèi)的孫中山銅像借給紀念堂安放在這里。直到1956年,雕塑家尹積昌等人創(chuàng)作了孫中山的全身銅像放在這里,原來的銅像才送還給中山大學。尹積昌所造的孫中山銅像一共有4個,其中3個在廣東。除了這一個之外,一個在黃埔軍校,一個在中山醫(yī)科大學,另一個在南京的中山陵。這個銅像的造型是有講究的——孫中山的左手用三只手指叉腰,代表著“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右手用五只手指拄著拐杖,代表著五權憲法。銅像寓意深刻,可見創(chuàng)作者的心思是非常細密的。底座上面刻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上面寫有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和建黨程序的具體內(nèi)容。
紀念堂的主體建筑是一座八角開宮殿式建筑,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它的堂頂是八角形的,鋪著寶藍色的琉璃瓦,分為高低4層。大堂正面懸掛著孫中山手寫的金字牌匾——“天下為公”;大堂四周的基座和階梯都是花崗石,既莊重又典雅。從整個建筑來看,富有很濃的民族風格和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藝術特色,不愧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經(jīng)典之作。
紀念堂的建筑結構非常巧妙,很多人都以為紀念堂是全木結構,其實,它是由鋼筋混凝土構成。地面到堂頂高58米,南北各寬71米。觀眾席分樓上樓下兩層,有8座樓梯,11個進出口,共有5000個座位。那么各位可能很驚訝,這么大的大堂,怎么會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撐頂蓋呢?原來這里共有8根柱子,但都藏在周圍的內(nèi)墻里,支撐著頂蓋的8個角。這頂蓋分3層,上層是一個乳黃色的弧形圓頂,中層開了玻璃天窗,下層是裝飾用的云紋色彩的斜形方格。大家看一下,我們現(xiàn)在沒有開燈,但整個紀念堂都十分光亮。光線就是通過玻璃天窗射入堂內(nèi),使整個會堂不用亮燈也光線充足。由于柱子都藏在墻里,觀眾無論坐在哪個位置,觀看舞臺的視線都不會受阻;而且堂內(nèi)沒有回音,即使你坐在最遠的角落,都能清晰地聽到舞臺的音響,這些都是紀念堂設計巧妙之處。
堂內(nèi)舞臺寬19米,深15米。這塊便是著名的“總理遺囑”,是由汪精衛(wèi)所寫。遺囑之中有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是大家早已熟悉的名言。
興建這個中山紀念堂,加上越秀山頂?shù)哪莻€孫中山紀念碑,各項費用總造價超過300萬銀元。也許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對銀元的價值了解不多,但是在當時,一個銀元就可以買到40斤大米,而我們現(xiàn)在買40斤大米大約需要60塊錢人民幣,換算一下,一個銀元等于60元人民幣,那300萬銀元就是1.8億元人民幣??梢?,這在當時也是很高的造價。
有關中山大學參觀母校心得體會和方法二
廣州市中山紀念堂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興建的。1920xx年1月動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鑄的高5米的孫中山先生銅像屹立在紀念堂前。1963年對紀念堂進行了大規(guī)模翻修,屋頂全部采用藍色琉璃瓦。在6萬多平方米的公園四周增建了鐵柵欄,在園內(nèi)栽種了很多樹木、花卉。廣州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筑,外形莊嚴宏偉,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設計師巧妙運用了建筑力學的結構原理,采用鋼架和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跨度達71米的建筑空間內(nèi)不設一柱。
廣州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八角形建筑,外形莊嚴宏偉,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設計師巧妙運用了建筑力學的結構原理,采用鋼架和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跨度達71米的建筑空間內(nèi)不設一柱,更顯氣勢恢宏。紀念堂及庭園用地面積為620xx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6600平方米,高52米,舞臺口寬15米,深20米,座位3238個。
廣州中山紀念堂是廣州最具標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廣州市大型集會和演出的重要場所。它見證了廣州的許多歷史大事:1936年,廣州市各界人士在此舉行禁煙大游行;1945年9月,駐廣州地區(qū)的日本侵略軍在這里簽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種紀念孫中山先生的活動、省市的重要集會和文藝演出都在這里舉行,如教育基金百萬行、廣州國際集體婚禮、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紀念紅軍長征60周年、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50周年等等。
解放前夕,紀念堂因年久失修,已嚴重損壞。解放后,人民政府從五十年代初開始至1988年曾七次撥出??顚Ω黜椩O施進行修葺和完善。1998年再次撥款6000萬元,對紀念堂進行一次全面的綜合性大維修,更換了中央空調(diào)、燈光、音響、座椅,重新改造了貴賓室,化妝間、舞臺,增加了消防噴淋系統(tǒng)和保安監(jiān)控系統(tǒng),堂前中山塑像改用銅材鑄造,對廣場、環(huán)境亦作了進一步的美化,使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筑物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從80年代初向游人開放以來,它更是成了廣州主要的游覽勝地,成為中外人士喜愛的參觀游覽勝地??梢哉f,中山紀念堂的政治影響,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都得到了較好的表現(xiàn)。
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八角形宮殿式建筑。整座建筑面積約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后左右四個宮殿式重檐歇山抱廈建筑組成,就像四層卷疊的龍脊,組成一個整體,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攢尖式屋頂。重檐歇山頂?shù)闹醒耄邞抑粔K藍底紅邊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4個大字,雄渾有力。正面檐下,內(nèi)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圍的朱色水磨大石柱,拱托著彩繪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圖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細。那五盞巨大的長方形掛重穗嵌玻璃青銅大吊燈,懸在高大的走廊半空,映著鏤花丹門,襯托得殿堂越發(fā)的富麗堂皇,古色古香。
紀念堂總體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為6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000平方米。紀念堂的主體建筑為大禮堂,高49米,系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宮殿式建筑,上部是八角攢尖重詹歇山頂。紅柱黃磚襯著寶藍鈀琉璃瓦蓋,富麗堂皇顯得莊嚴肅穆。梁柱周圍裝飾著世族風格的彩畫圖案,金碧輝煌。大禮堂正門上方,掛有“天下為公”四字橫匾,是孫中山所書。大禮堂的建筑充分顯示了我國高度的建筑水平,禮堂內(nèi)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撐大屋頂?shù)?根柱子隱藏在壁內(nèi),給人一種新穎、寬敞、明亮的感覺。禮堂的座席有上下兩層,可容納5000人。中山紀念堂的金頂呈橢圓形、高達3.79米,直徑最大處有4.075米。這么一個巨大的熠熠生輝的金頂表面,全部使用黃金鑲貼,共用了從香港購進的質量上乘的金箔36166張,折合重量0.92公斤。除了金頂外,“天下為公”字匾、遺囑、建國大綱、奠基石字體、也都是用金箔鑲貼的。
中山紀念堂的平面略呈八角形、建筑面積為8700平方米,加上東西附樓、后臺休息室及地下化妝室,面積共達1.2萬平方米。
紀念堂采用木樁基礎,鋼架和鋼筋混凝土結構。八角形的大廳設計了30米跨的鋼桁架,大屋頂由八排鋼桁架結合為一個整體。四角墻壁為厚達50厘米的鋼筋混凝土的剪力墻,以期能負荷屋頂?shù)娜恐亓?。樓座以鋼桁架懸臂挑出,樓板則用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屋頂則用一大可四個合抱的呈橢圓形的圓柱壓頂。大廳跨度30米,內(nèi)無一柱,體積達50000立方米,有5000個座位,空間高大、雄偉、寬敞,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會堂建筑,也是將中國傳統(tǒng)建筑形式用于大體量的會堂建筑的大膽而成功的作品。紀念堂的建筑吸收了我國傳統(tǒng)建筑的優(yōu)秀元素,整體呈現(xiàn)恢宏壯美、金碧輝煌的特色。從屋頭檐角的細部裝飾處,均體現(xiàn)這一特質。
廣州城市傳統(tǒng)中軸線是歷史上形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南越國時期趙佗在越秀山上建筑的朝汗臺(歌舞崗),明代建筑的觀音閣。自北向南依次為:越秀山的鎮(zhèn)海樓、中山紀念碑、中山紀念堂、市人大大樓、市政府大樓、人民公園、起義路、廣州解放紀念碑、海珠廣場、海珠橋至劉王殿(昌崗路街心花壇),全長大約8千米。中山紀念堂就位于這條中軸線上,成為廣州城市的歷史脊梁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的城市景觀標志。
有關中山大學參觀母校心得體會和方法三
世界各地的華人,對我們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為紀念孫中山而修建的建筑物。比如說中山市的翠亨村孫中山故居、南京的中山陵和中國臺灣的國父紀念館等等。廣州的中山紀念堂,就是60多年前廣東人民和海外華僑為了表達對孫中山先生的敬仰而捐款興建的。
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的名字并不是叫“中山”,他是姓“孫”名“文”,號“逸仙”,他的雅號才是“中山”。孫中山生于1866年11月12日,他年青的時候在香港學醫(yī),之后在廣州和澳門治病救人。在這期間,他受到資產(chǎn)階級革命思想的影響,開始投身革命。他成立了興中會和中國同盟會。同盟會先后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和“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1911年,孫中山做了他一生中影響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領導辛亥革命把統(tǒng)治中國20__多年的封建帝制給推翻了。
孫中山在廣州曾經(jīng)三次建立政權:第一次是1917年,非常國會在廣州召開,成立一個“護法軍政府”,孫中山任大元帥,誓師北伐;第二次是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tǒng),總統(tǒng)府就在現(xiàn)在中山紀念堂這個地方;第三次是在1923年,孫中山驅逐了陳炯明之后,在廣州又重建了大元帥府。
1924年,為中國革命費盡心血的孫中山病倒了,他患的是肝癌,但是他仍然在為中國革命的前途奔波勞碌。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就在北京不幸病逝,終年59歲。孫中山先生出生和逝世都是在12號。由于孫中山生前喜歡種樹,政府便把每年的3月12日這天定為“中國植樹節(jié)”。
在孫中山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26年,當時的廣東國民政府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就撥款100萬兩白銀在廣州興建中山紀念堂,堂址就選在越秀山南麓的總統(tǒng)府舊址。這個總統(tǒng)府,在清朝原是撫標箭道,后來改為督練公所。辛亥革命之后被軍閥龍濟光占據(jù)了。1921年,孫中山在這里當上非常大總統(tǒng),這里就成了總統(tǒng)府。在1922年,叛軍陳炯明的軍隊用大炮把總統(tǒng)府給夷平了。當時孫中山和家人都是跳墻逃走才避過大難的。后來,廣州人民和一些愛國華僑聽說要建中山紀念堂,都紛紛慷慨捐資。紀念堂的設計者是我國著名的設計師呂彥直。呂彥直是山東人,他在國內(nèi)的建筑界很有名望,南京的中山陵也是他設計的。很可惜,他英年早逝,35歲就死了,未能親眼看到紀念堂落成。紀念堂在1929年1月奠基,1931年10月落成,歷時3年。解放后,政府多次撥巨款對紀念堂進行裝修?,F(xiàn)在,紀念堂的設備都很先進,有中央空調(diào)、高級舞臺音響、燈控系統(tǒng)、消防監(jiān)控中心,還有貴賓接待大廳,真是一年比一年漂亮。
中山紀念堂介紹
紀念堂前面的廣場分為東、西兩部分。東西廣場各有一根旗桿和一個云鶴華表,它們是以紀念堂的南北中軸線為軸心分別對稱的。這個廣場內(nèi)種著木棉、白蘭、桂花、合笑等共70多種花草樹木,它們開花的季節(jié)各不相同,所以一年四季都有鮮花盛開。這幾棵就是木棉樹,也叫英雄樹。木棉花是廣州的市花。在廣場的北門,有一棵已有300年歷史的木棉樹,是廣州的“木棉花王”。
堂前矗立著孫中山紀念銅像。在1945年以前,紀念堂只建有這個底座而沒有銅像。在1945年春天,中山大學把校內(nèi)的孫中山銅像借給紀念堂安放在這里。直到1956年,雕塑家尹積昌等人創(chuàng)作了孫中山的全身銅像放在這里,原來的銅像才送還給中山大學。尹積昌所造的孫中山銅像一共有4個,其中3個在廣東。除了這一個之外,一個在黃埔軍校,一個在中山醫(yī)科大學,另一個在南京的中山陵。這個銅像的造型是有講究的——孫中山的左手用三只手指叉腰,代表著“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右手用五只手指拄著拐杖,代表著五權憲法。銅像寓意深刻,可見創(chuàng)作者的心思是非常細密的。底座上面刻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上面寫有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和建黨程序的具體內(nèi)容。
紀念堂的主體建筑是一座八角開宮殿式建筑,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它的堂頂是八角形的,鋪著寶藍色的琉璃瓦,分為高低4層。大堂正面懸掛著孫中山手寫的金字牌匾——“天下為公”;大堂四周的基座和階梯都是花崗石,既莊重又典雅。從整個建筑來看,富有很濃的民族風格和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藝術特色,不愧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經(jīng)典之作。
紀念堂的建筑結構非常巧妙,很多人都以為紀念堂是全木結構,其實,它是由鋼筋混凝土構成。地面到堂頂高58米,南北各寬71米。觀眾席分樓上樓下兩層,有8座樓梯,11個進出口,共有5000個座位。那么各位可能很驚訝,這么大的大堂,怎么會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撐頂蓋呢?原來這里共有8根柱子,但都藏在周圍的內(nèi)墻里,支撐著頂蓋的8個角。這頂蓋分3層,上層是一個乳黃色的弧形圓頂,中層開了玻璃天窗,下層是裝飾用的云紋色彩的斜形方格。大家看一下,我們現(xiàn)在沒有開燈,但整個紀念堂都十分光亮。光線就是通過玻璃天窗射入堂內(nèi),使整個會堂不用亮燈也光線充足。由于柱子都藏在墻里,觀眾無論坐在哪個位置,觀看舞臺的視線都不會受阻;而且堂內(nèi)沒有回音,即使你坐在最遠的角落,都能清晰地聽到舞臺的音響,這些都是紀念堂設計巧妙之處。
堂內(nèi)舞臺寬19米,深15米。這塊便是著名的“總理遺囑”,是由汪精衛(wèi)所寫。遺囑之中有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是大家早已熟悉的名言。
興建這個中山紀念堂,加上越秀山頂?shù)哪莻€孫中山紀念碑,各項費用總造價超過300萬銀元。也許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對銀元的價值了解不多,但是在當時,一個銀元就可以買到40斤大米,而我們現(xiàn)在買40斤大米大約需要60塊錢人民幣,換算一下,一個銀元等于60元人民幣,那300萬銀元就是1.8億元人民幣。可見,這在當時也是很高的造價。
有關中山大學參觀母校心得體會和方法四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中山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于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環(huán)山,東臨珠江口,距中山市城區(qū)20公里,距廣州城區(qū)90公里,距澳門30公里,隔珠江口與深圳、香港相望。本館成立于1956年,目前管理范圍20萬平方米,從業(yè)人員135人,現(xiàn)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根據(jù)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icom)和國家文物主管部門關于博物館征集收藏、展示教育、科學研究的職能定位和本館業(yè)務情況,經(jīng)上級批準,本館目前有三個機構名稱:"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山市民俗博物館"、"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所"。 "中山市民俗博物館"開展對翠亨村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文物收藏、民居與民俗風情展示,搶救與保護民俗文物、民俗文化,并以此保護和烘托孫中山及其故居的歷史文化氛圍。 "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所"主要業(yè)務包括:1、孫中山出生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含珠江三角洲民俗)研究;2、孫中山生平經(jīng)歷研究;3、孫中山的家世、親屬與后裔研究;4、孫中山與其同時代(特別是香山籍)人物研究;5、孫中山相關文物研究;6、孫中山思想研究;7、相關的博物館業(yè)務和觀眾服務項目研究;8、相關科研組織工作。
紀念館堅持"保護文物及其環(huán)境求發(fā)展"的宗旨,堅持"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的理念,堅持"守舊"——守護價值、守護記憶、守護歷史文化,并以現(xiàn)代管理理念及技術手段開展業(yè)務和實施管理工作,積極創(chuàng)新。自20__年2月起導入iso9001質量管理和iso14001環(huán)境管理體系,以現(xiàn)代系統(tǒng)理論和國際公認的標準體系實施對博物館業(yè)務、文物環(huán)境、自然生態(tài)的科學管理。
紀念館的展示體系堅持以"孫中山及其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為主題,依托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兼具歷史紀念性和民俗性,物質文化遺產(chǎn)與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相結合,構成立體多元、與觀眾互動、獨具特色和豐富內(nèi)涵的展示體系,具備了現(xiàn)代生態(tài)博物館的基本要素。
中山市民俗博物館組建于1998年12月28日,是一所以孫中山紀念館為依托,以保護中山民俗文物、弘揚民俗文化為己任,展覽與示范相結合的新型博物館,開館以來深受專家和觀眾的好評。
民俗博物館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民居展示區(qū),它分為民居展和民俗展兩部分,以文物展示為主,使參觀者能身歷其境,對孫中山成長初期的社會狀況和風土民情有直觀的認識。農(nóng)業(yè)展示區(qū)則以文物展示與耕作示范相結合為特色,知識性、歷史感并重,對青少年一代特別有吸引力。
中山市民俗博物館的建立,不但為民俗文物的保護作了大量的工作,也為觀眾帶來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奇妙旅程,使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的展覽陳列更豐富、更立體。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于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為主體的紀念性博物館,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體陳列有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生平事跡展覽和翠亨民居展覽等。該館行政隸屬中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20__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孫中山故居是中山市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于南朗鎮(zhèn)翠亨村,座東北向西南,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建筑面積340平方米,是孫中山長兄孫眉于1892年從檀香山匯款回來由孫中山主持建成的。 孫中山故居是一幢磚木結構、中西結合的兩層樓房,并設有一道圍墻環(huán)繞著庭院。圍墻正門外南側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孫中山故居”石刻牌匾。故居正門南側有宋慶齡手書的“孫中山故居”木刻牌匾。孫中山故居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樓房上層各有七個赭紅色裝飾性的拱門。屋檐正中飾有光環(huán)的灰雕,環(huán)下雕繪一只口銜錢環(huán)的飛鷹。樓房內(nèi)部設計用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中間是正廳,左右分兩個耳房,四壁磚墻呈磚灰色勾出白色間線,窗戶在正梁下對開。該建筑物門多,窗多,通道多。居屋內(nèi)前后左右均有門通向街外,左旋右轉,均可回到原來的起步點。正門上有一副對聯(lián):“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是樓宇落成后孫中山親筆撰寫的。庭院右邊設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圍(約32平方米)是孫中山誕生時的舊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生于此。 故居正廳擺設是孫中山親自布置的。1883年,他從檀香山帶兩盞煤油燈回來,放置在條臺上。后座是孫中山母親臥室,正廳南側為孫中山的大哥孫眉與夫人譚氏的臥室。北邊耳房是孫中山與元配夫人盧慕貞的臥室,當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妝臺和凳等仍舊擺放著。1892~1895年和1912年,孫中山都曾在此住過。二樓南邊,是孫中山的書房,墻上掛著孫中山17歲時的照片。室內(nèi)有孫中山日常使用過的書桌、臺椅、鐵床。1893年冬,孫中山曾在此書房研讀古今書籍,探索救國救民真理,并曾在這里草擬《上李鴻章書》,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主張。1895年與陸?zhàn)〇|在此書房商討救國方略,還曾在這里為鄉(xiāng)親治病。 故居庭院南邊,栽植一株酸子樹,是孫中山1883年從檀香山帶回來種子親手栽種的,生勢茁壯茂盛,北邊是磚砌的花臺。 在故居周圍還有孫中山青少年時活動過的遺跡。孫中山7至12歲時,常與他姐姐妙茜在金檳榔山打柴。山腰古井是他經(jīng)常挑水回家的水井,孫中山也常在山下蘭溪的溪間捉魚游泳。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樹,是他童年時代常常聽參加過太平軍的馮觀爽老人講述太平天國將領反清故事的地方。[2-3] 據(jù)悉,孫中山故居項目總投資約130億元,通過對核心景區(qū)孫中山故居的打造,建設一個集現(xiàn)代與歷史的國際休閑度假旅游名鎮(zhèn),計劃在3年至5年內(nèi)創(chuàng)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辛亥革命紀念公園占地19.8畝,總投資約3932萬元,目前已竣工。
有關中山大學參觀母校心得體會和方法五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今天講話的題目是《弘揚孫中山先生精神爭做新時代的好少年》。今天是11月12日,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紀念日。對于孫中山先生,同學們也許不是很熟悉,那就讓我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孫中山先生的事跡。
孫中山6歲時便上山打柴牧牛,到溪澗捕魚蝦,隨外祖父到海邊打蠔,還到鄰村三合會人辦的武館偷學拳術,從小就養(yǎng)成勤勞勇敢的精神。10歲時始進村塾求學,聰穎過人,僅三年就成為全家中最有文化的一員。為了推翻封建帝制,發(fā)動11次武裝起義,失敗了再起義,越挫越勇,百折不撓,最終推翻了滿清政府。192019年辛亥革命后,他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孫中山一生喜歡讀書。他在英國留學的時候,有一天,幾個中國留學生一起去看他,發(fā)現(xiàn)他的生活很艱苦,幾乎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離開前,這幾個留學生湊了40英鎊,送給孫中山補貼生活。
三天以后,這幾個留學生又一起去看孫中山。來到孫中山的宿舍門口,他們敲了半天門,都沒有人答應。他們又用力敲了一會兒,孫中山才來開門。孫中山不好意思地說:“請原諒,我正在看書,沒聽見你們敲門??煺堖M!”
他們走進孫中山的宿舍,看見桌子上擺滿了新書。大家一算,買這些書大概需要30英鎊。他們覺得很奇怪,問孫中山:“你連吃飯的錢都不夠,還有錢買書?”
“這是用你們送給我的錢買的,我還剩下10英鎊呢!”
“你應該多買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體搞壞了。”孫中山笑著說:“我覺得買書比買吃的還重要?!?/p>
孫中山先生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將吃飯的錢省下來買書、讀書,在別人的眼里也許會覺得他很傻,但是正是他的勤學苦讀,才使他擁有了很多的精神食糧,才會領導民主人士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所以,同學們讓我們像孫中山先生一樣愛上讀書、喜歡讀書,爭做新時代的好少年
有關中山大學參觀母校心得體會和方法六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中山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于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環(huán)山,東臨珠江口,距中山市城區(qū)20公里,距廣州城區(qū)90公里,距澳門30公里,隔珠江口與深圳、香港相望。本館成立于1956年,目前管理范圍20萬平方米,從業(yè)人員135人,現(xiàn)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根據(jù)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icom)和國家文物主管部門關于博物館征集收藏、展示教育、科學研究的職能定位和本館業(yè)務情況,經(jīng)上級批準,本館目前有三個機構名稱:"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山市民俗博物館"、"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所"。 "中山市民俗博物館"開展對翠亨村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文物收藏、民居與民俗風情展示,搶救與保護民俗文物、民俗文化,并以此保護和烘托孫中山及其故居的歷史文化氛圍。 "中山市孫中山研究所"主要業(yè)務包括:1、孫中山出生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含珠江三角洲民俗)研究;2、孫中山生平經(jīng)歷研究;3、孫中山的家世、親屬與后裔研究;4、孫中山與其同時代(特別是香山籍)人物研究;5、孫中山相關文物研究;6、孫中山思想研究;7、相關的博物館業(yè)務和觀眾服務項目研究;8、相關科研組織工作。
紀念館堅持"保護文物及其環(huán)境求發(fā)展"的宗旨,堅持"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的理念,堅持"守舊"——守護價值、守護記憶、守護歷史文化,并以現(xiàn)代管理理念及技術手段開展業(yè)務和實施管理工作,積極創(chuàng)新。自20xx年2月起導入iso9001質量管理和iso14001環(huán)境管理體系,以現(xiàn)代系統(tǒng)理論和國際公認的標準體系實施對博物館業(yè)務、文物環(huán)境、自然生態(tài)的科學管理。
紀念館的展示體系堅持以"孫中山及其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為主題,依托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兼具歷史紀念性和民俗性,物質文化遺產(chǎn)與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相結合,構成立體多元、與觀眾互動、獨具特色和豐富內(nèi)涵的展示體系,具備了現(xiàn)代生態(tài)博物館的基本要素。
中山市民俗博物館組建于1998年12月28日,是一所以孫中山紀念館為依托,以保護中山民俗文物、弘揚民俗文化為己任,展覽與示范相結合的新型博物館,開館以來深受專家和觀眾的好評。
民俗博物館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民居展示區(qū),它分為民居展和民俗展兩部分,以文物展示為主,使參觀者能身歷其境,對孫中山成長初期的社會狀況和風土民情有直觀的認識。農(nóng)業(yè)展示區(qū)則以文物展示與耕作示范相結合為特色,知識性、歷史感并重,對青少年一代特別有吸引力。
中山市民俗博物館的建立,不但為民俗文物的保護作了大量的工作,也為觀眾帶來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奇妙旅程,使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的展覽陳列更豐富、更立體。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于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為主體的紀念性博物館,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體陳列有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生平事跡展覽和翠亨民居展覽等。該館行政隸屬中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20xx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孫中山故居是中山市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于南朗鎮(zhèn)翠亨村,座東北向西南,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建筑面積340平方米,是孫中山長兄孫眉于1892年從檀香山匯款回來由孫中山主持建成的。 孫中山故居是一幢磚木結構、中西結合的兩層樓房,并設有一道圍墻環(huán)繞著庭院。圍墻正門外南側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孫中山故居”石刻牌匾。故居正門南側有宋慶齡手書的“孫中山故居”木刻牌匾。孫中山故居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樓房上層各有七個赭紅色裝飾性的拱門。屋檐正中飾有光環(huán)的灰雕,環(huán)下雕繪一只口銜錢環(huán)的飛鷹。樓房內(nèi)部設計用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中間是正廳,左右分兩個耳房,四壁磚墻呈磚灰色勾出白色間線,窗戶在正梁下對開。該建筑物門多,窗多,通道多。居屋內(nèi)前后左右均有門通向街外,左旋右轉,均可回到原來的起步點。正門上有一副對聯(lián):“一椽得所,五桂安居?!笔菢怯盥涑珊髮O中山親筆撰寫的。庭院右邊設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圍(約32平方米)是孫中山誕生時的舊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生于此。 故居正廳擺設是孫中山親自布置的。1883年,他從檀香山帶兩盞煤油燈回來,放置在條臺上。后座是孫中山母親臥室,正廳南側為孫中山的大哥孫眉與夫人譚氏的臥室。北邊耳房是孫中山與元配夫人盧慕貞的臥室,當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妝臺和凳等仍舊擺放著。1892~1895年和1920xx年,孫中山都曾在此住過。二樓南邊,是孫中山的書房,墻上掛著孫中山17歲時的照片。室內(nèi)有孫中山日常使用過的書桌、臺椅、鐵床。1893年冬,孫中山曾在此書房研讀古今書籍,探索救國救民真理,并曾在這里草擬《上李鴻章書》,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主張。1895年與陸?zhàn)〇|在此書房商討救國方略,還曾在這里為鄉(xiāng)親治病。 故居庭院南邊,栽植一株酸子樹,是孫中山1883年從檀香山帶回來種子親手栽種的,生勢茁壯茂盛,北邊是磚砌的花臺。 在故居周圍還有孫中山青少年時活動過的遺跡。孫中山7至12歲時,常與他姐姐妙茜在金檳榔山打柴。山腰古井是他經(jīng)常挑水回家的水井,孫中山也常在山下蘭溪的溪間捉魚游泳。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樹,是他童年時代常常聽參加過太平軍的馮觀爽老人講述太平天國將領反清故事的地方。[2-3] 據(jù)悉,孫中山故居項目總投資約130億元,通過對核心景區(qū)孫中山故居的打造,建設一個集現(xiàn)代與歷史的國際休閑度假旅游名鎮(zhèn),計劃在3年至5年內(nèi)創(chuàng)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辛亥革命紀念公園占地19.8畝,總投資約3932萬元,目前已竣工。
有關中山大學參觀母校心得體會和方法七
中山大學,原名廣東大學,是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家孫中山先生于1920xx年創(chuàng)辦的。1920xx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大學。
1931年中山大學設有文、法、理、農(nóng)、醫(yī)五個學科,同年將學科改稱學院。1934年設工學院,1935年設研究院,始招研究生。1937年發(fā)展為文、理、法、工、農(nóng)、醫(yī)、師范7個學院和1個研究院,31個系。抗日戰(zhàn)爭期間,曾先后遷址廣東羅定、云南澄江、廣東坪石、東江、連縣登地。1945年回遷廣州石牌。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diào)整,工、農(nóng)、醫(yī)、師范等4個學院從中山大學劃出,中山大學成為了一所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校址由廣州石牌遷至康樂園。
中山大學有著深厚的學術傳統(tǒng),七十五年來,吸引了大批蜚聲海內(nèi)外的專家學者,郭沫若、魯迅、馮友蘭、陳鐘凡、羅常培、傅斯年、趙元任、顧頡剛、董作賓、周谷城、俞平伯、陳寅恪、岑仲勉、劉節(jié)、梁方仲、冼玉清、王亞南、馬采、容庚、商承祚、董每戡、詹安泰、王季思、王力、楊樹達、鐘敬文、朱謙之、楊成志、吳康、楊榮國、蒲蟄龍等都曾在中山大學任教,形成了以“嚴謹、求實”為特征的良好學術風氣。中山大學也成為了中國南方文化與學術的重鎮(zhèn)。
經(jīng)歷了七十多年的辦學歷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所進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中山大學取得了較大發(fā)展,已成為一所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管理科學的多科性綜合大學。目前,中山大學設有人文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法政學院、嶺南(大學)學院、管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地球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數(shù)學與計算科學學院、教育學院等12個學院,以及研究生院、高等繼續(xù)教育學院、網(wǎng)絡教育學院。擁有35個研究所、47個研究中心,37個學系,48個本科專業(yè)。共有5個國家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專業(yè)53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yè)96個,還有2個碩士專業(yè)學位點。還擁有物理學、生物學、化學、數(shù)學、歷史學、管理學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國古代文學、動物學、光學、高分子化學和物理等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有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等6個國家文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yǎng)基地;有中國第一個大學生體育訓練基地。
全校有教職工3743人,其中教師1549人。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3人,博士生導師210人,教授320人,副教授534人,講師489人。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4人,教育部“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計劃”人選7人,近年來,共有9位教師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在校各類學生23070人,其中博士生550人,碩士生1776人,本科生9525人,外國留學生181人。
中山大學不僅師資力量比較雄厚,而且教學實驗設備比較齊全。在全校77個實驗室中,超快速激光光譜學實驗室和生物防治實驗室是國家重點實驗室;水生經(jīng)濟動物繁殖、營養(yǎng)和病害控制實驗室與植物基因工程實驗室是國家重點學科專業(yè)實驗室,其設備和研究水平居國內(nèi)外先進行列;近代物理、引力波探測、靜電加速器、電子顯微鏡、同位素應用、計算、電化教育、測試等實驗室(中心),擁有目前國內(nèi)外較為先進的儀器設備。圖書館藏書334萬冊,各類期刊萬余種,并開展國際聯(lián)機檢索服務。1995年底,順利建成規(guī)??捎^的學校校園網(wǎng)。
中山大學地處廣東,毗鄰港澳,對外學術交流活躍。與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qū)的100多所著名大學、學術機構和團體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其中有30多所簽署了交流協(xié)議。每年派出大量人員到國外及港澳地區(qū)講學、進修、考察和參加學術會議。先后授予鄒至莊、霍英東、曾憲梓、何善衡等為中山大學名譽博士,聘請了楊振寧、鄒至莊、陳省身、楊慶、朱經(jīng)武、丘成桐、沈元穰、錢慶文、饒宗頤、橋本初次郎、費爾班克、陳香梅、等一批知名學者、教授為中山大學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還聘請了許多外國專家、教師來校講學、任教。
自國家設立重點大學制度以來,中山大學一直是全國重點大學之一,也是我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學校有權評審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職稱。中山大學已經(jīng)建立起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學校本科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研究生院是華南地區(qū)唯一的研究生院,是華南地區(qū)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歷年來,中山大學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的優(yōu)秀人才,其中既有國家一流的專家學者,也有各級黨政領導,更有各行各業(yè)的業(yè)務骨干以及一批遍及海內(nèi)外的企業(yè)家。[1]
改革開放以來,海內(nèi)外校友和各界人士給予中山大學大力支持,捐建教學科研生活用樓、添置實驗儀器設備、捐贈各類圖書資料、設立獎教獎學金,累計各類捐助達3億多元?;粲|、梁銶琚、何善衡、曾憲梓、姚美良、冼為堅、熊德龍、方潤華、盧雪兒、朱孟依等分別捐資興建了英東體育中心、梁銶琚堂、善衡堂、曾憲梓堂、永芳堂、冼為堅堂、熊德龍學生活動中心、方潤華樓、馬文輝堂、外語學院大樓等,嶺南大學校友籌款資助我校嶺南(大學)學院,興建嶺南堂、伍舜德圖書館、林護堂、黃銘衍堂、黃傳經(jīng)堂,嶺南行政中心等,香港何氏教育基金會、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香港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美國嶺南基金會,孔安道基金會以及美國、加拿大、澳門等地的中大校友會、嶺南大學校友會,都給予中山大學很大支持。
1999年9月,中山大學與珠海市人民政府簽定協(xié)議,合作建設中山大學珠海校區(qū)。珠海校區(qū)面積33平方公里,為中山大學在下個世紀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拓展了辦學的空間,以此為依托,中山大學將擴大辦學規(guī)模,提高辦學層次,走上快速發(fā)展的軌道。
中山大學座落在廣州珠江之濱,校園面積45平方公里,康樂園中樹木蔥籠,綠草如茵;珠海校區(qū)依山面海,幽靜怡人,是不可多得的讀書治學的勝境。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走向新中國電影心得體會實用 觀看新中國心得體會(六篇)
- 禁止燃放煙花的心得體會實用 禁放煙花爆竹的心得(6篇)
- 2023年孝親敬長尊敬長輩心得體會報告(大全12篇)
- 最新分數(shù)的再認識一心得體會(實用20篇)
- 最新肺結核傳染病宣傳心得體會如何寫(匯總8篇)
- 五一勞動采茶活動心得體會(精選20篇)
- 華為市場調(diào)查個人心得體會和感想 華為市場調(diào)查成功案例(九篇)
- 參觀邢臺博物館的心得體會和感想 參觀邢臺園博園的心得體會(六篇)
- 2023年公司會議精神心得體會標題簡短(匯總8篇)
- 法院法警隊春訓心得體會報告 法院軍訓心得體會(八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優(yōu)質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