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大全(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2 18:10:54 頁碼:9
最新《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大全(大全18篇)
2023-11-12 18:10:54    小編:zdfb

總結是對過去某個時期的工作或學習進行總結和歸納的重要方式。情感表達可以通過文字、語音、肢體語言等多種方式來實現。以下是一些著名人士關于時間管理的名言,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示。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篇一

時間對于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每個人每天都有24小時,不會因為你的挽留而停留半刻。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有效地管理時間呢?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我也曾嘗試過許多時間管理的方法,但執(zhí)行期間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以失敗告終。最近,有幸拜讀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做朋友》,對于時間管理又有了新的理解。

時間到底可不可以管理呢?本書作者的主張是時間是無法管理的,所謂“管理時間”亦或“時間管理”都是虛假的概念,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間不會服從任何人管理,它只會自顧自地流逝。我們真正能夠管理的,是我們自己,我們只有養(yǎng)成好的習慣才能做時間的主人。

《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與其說是關于時間管理的,不如說是教導我們如何進行自我管理的。作者強調我們必須開啟心智,想明白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情。

如何進行自我管理呢?第一點就是你不應該隸屬于你的大腦。作者指出人的大腦是可以被自己控制的,我們應該成為大腦的主人,而不應該成為大腦的奴隸,不應該讓自己跟著感覺走。為此,作者提出了心智的概念。作者認為一個人在經歷了一系列正確的事情后就會開啟心智,有點像佛家的頓悟,或者“打破舊的格式塔,創(chuàng)建新的格式塔”。而我更傾向于認為它是一種經驗的總結。

我們或多或少在市面上看到過這類書籍或課程《7天學會java》、《十天數據庫入門到精通》等,而且他們的銷量往往還都不錯。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呢?是因為人的基本特征就是浮躁,做什么事情都想馬上得到結果。作者分析了人渴望速成的原因:其一是人們希望自己的欲望馬上得到滿足,每個人都有無窮無盡的欲望,但不是所有欲望都能被滿足,因此大家都希望馬上看到每件事情的收獲;其二就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階段就是無法跨越”這個道理,這也是浮躁的根源,所以才不現實地要找到迅速的方法,以便解脫;其三是自我滿意度的下降帶來了浮躁,統(tǒng)計學表明15-45歲的三十年間,人對自己的滿意度就是在持續(xù)下降的,而浮躁和滿意度下降相互刺激相互提升。

那么我們如何來管理自己呢?作者首先建議我們正確地估算自己所做事情的時間。有個法則叫侯世達法則,得到了廣泛的驗證。它是這樣描述的,“完成一個任務實際所花時間總是會超過計劃花費的時間,即使在制定計劃的時候考慮到本法則,也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這點我想每個人都深有體會。而每次發(fā)生“意外”本質上其實是對任務不熟悉,任何完成這個任務的人都會經歷由“陌生”變?yōu)椤笆煜ぁ钡倪^程,才有可能順利解決這些“意外”。所以我們要學會估算任務時間,即使錯了也沒關系,因為我們是在熟悉的過程。

以上只是本書的部分內容,作者根據自身的經歷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觀點和建議,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讀一讀。無論管理時間,還是管理自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篇二

讀書明智,讀書明理;自從讀了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后,我算是明白一個道理:時光是個巨大的碾壓機,壓過了布滿青苔雜亂的小徑,也壓過了繁華車水馬龍的街道;只有善于經營它的人,臉上才會笑靨如花。

讀書讀書,讀的是書,學的卻是智慧。這本書,適合各行各業(yè)的管理者。管理公司、管理員工、管理學生,甚至管理自己人生。我想,我屬于后面一者。

這本書中,作者李笑來用最簡單樸實的文字,最真實的經歷與感受帶給讀者心理上的共鳴與靈感。李笑來用自己在職業(yè)生涯中遇到的事例來告訴我們,只有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你才會最終收獲成功與快樂;只有善于管理時間和生活,你才能在工作與生活中得心順手。

仔細一想,自己作為一名大學生,現在要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協調與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如何在最短的時間里開展最高效的學習,并能夠充實自己的課外生活,從而在課余生活中鍛煉以及提高自己?這是我們每個大學生需要思考的問題,做好了這些,我想,我們的大學生活是圓滿的,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

合理地經營好自己的時間,開啟屬于自己的人生之旅。

首先,管理時間是成功的關鍵。作者李笑來用自己的經驗告訴管我們理時間是成功的核心要素;從心智的角度來闡明管理的重要性,在有限的生命中,有的人會在自己的人生路上熠熠發(fā)光;而有的人卻在追逐夢想的路上退縮不前。這不僅僅是因為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他們有更顯赫的家庭背景,或者是他有更光鮮的外表。而僅僅是因為他們有更優(yōu)秀的心智力量,他們善于和時間做朋友,從而成為了眾人中的佼佼者。

怎么樣去管理?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到的策略,即學會用紙筆來記錄,記錄時間的開銷與計劃。在紙上列好了自己還要做些什么,明天應該做些什么;這不僅讓我們所要做的事情有了條理、有了合理的規(guī)劃;同時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鞭策與鼓勵。

其次,磨刀不誤砍柴工。不管是大學階段的學習還是以后的工作,在平衡生活與其二者都是要講究方法的,就像荀子曾說的:“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比魏问挛锒加兴目旖菪〉?,與其花時間試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還不如“磨刀不誤砍柴工”,通過學習并擁有更多的技能;與其讓自己時時刻刻都活在忙碌中,還不如掌握更多的方法技能,事半功倍。

再者,我想說的是“耐心”。所謂耐心,就是甘于把時間投入到簡單、枯燥但是最終會意義非凡的重復當中去。

在我看來,任何工作都需要耐心。不用作者來說,我們也能夠認識到失敗的原因大多源于“耐心”二字。管理時間需要有耐心,處理繁瑣事物同樣需要耐心;學好功課更加需要耐心。而耐心最根本的策略就是“堅持”。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篇三

第一次聽說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是在20xx年9月份,開通了他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課程,看到了這本書的介紹,乍一看這個名字會覺得它講的是關于時間管理的書。說句實話,我對這類時間管理的書不是很感興趣,第一再好的方法少了做的這一環(huán)都是蒼白無力的,第二很多時間管理的方法都是無效的、老生常談。今年真正翻到這本書,才發(fā)現它與時間有關,卻不是單單只講時間管理,如果用一句貼切的話來說:它講的是思維模式,升級的是我們的大腦操作系統(tǒng)。

通讀完整本書,我開始思考我整個讀書過程的變化。26歲之前讀書,真的只是讀書,會選擇很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比如情感類、心靈成長類的書籍去讀,首先這些書沒有經過篩選和甄別,也許存在很多誤導性的觀念;其次讀完就是讀完了,沒有去辯證性思考這本書帶給自己什么樣的體驗和思考,哪些觀念是真正值得推敲的,哪些觀念是誤導性的,更別說讀完之后再總結性的回頭反思。這樣的讀書方法收效甚微,很容易誤導自己的思維。

現在再讀書會很慎重,那些沒有經過甄別和篩選的書不急于去讀,真的對哪類書籍感興趣會仔細研究之后,再選擇好書去仔細研讀。《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里也講到了這樣的觀念,同時也根據作者自己的實際感悟提煉了很多通俗易懂的原則思維方式,我們常常被一些看似玄玄乎乎的事物所迷惑、吸引、盲從,但真正樸素的道理才能去執(zhí)行堅守,堅守到質變,就是巨大的改變。那些看似高深的觀念并不一定正確,就算正確也不一定易于執(zhí)行,無法執(zhí)行的道理,就像漂亮的海市蜃樓,除了觀賞沒有實用價值。

整本書里有大量的這種樸素的觀念,大部分是經過作者親身驗證的,讀完一遍在某種程度上會打通我們的一些思維,再配合上長期的做,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個人認為讀完此書對人的心態(tài)也是有所助益的,隨著年齡漸長,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人的人生際遇都是不一樣的,沒有通適的法則,無需過度依賴外界的評價和別人進行比較,若真要比較那就和自己比較,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有所進步,在思維上在生活能力上在感情處理上在工作處理上等,也同樣需要明白努力并不意味著一定成功,那又怎么樣呢?人走一遭,去體驗去經歷去做去修行,便是圓滿,對“知足常樂”這句話我是有保留意見的,整體方向上我們應該有個知足常樂的平和心態(tài),但在對待每一件具體的事情上應該投入100%的熱情認真,特別是那些對你非常有意義重要的事情。不要把知足常樂作為糊弄自己,糊弄人生的借口。

整本書通俗易懂,觀念樸素不華麗,但是在動不動就要把簡單事情復雜化華麗化的當代,很值得一讀,讀完再細細對照自己,會發(fā)現很多自己可以改進做的更好的地方,相信這本書我會再讀第二遍、第三遍。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篇四

時間如白駒過隙,在彈指間灰飛煙滅。然而,時間并不是手中的沙子,你捏的越緊,它留得越快。

雖然時間是無形的,但是它是可控的,只是我們大多數人常常疏于管理時間罷了。與其說這本書是時間管理,倒不如說是一本經驗分享的書籍,將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娓娓道來,讓人讀來饒有興致。

把時間當作朋友最重要的一點是,意識到時間的珍貴并愿意積極開啟自己的心智模式去面對生活。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方向是正確的,,你就該堅持下去,不斷重復并改進,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優(yōu)于一般人而有所專長,并從中找到成就感來開啟心智改變人生之旅。

生活并非坦途,你要做的,就是積極應對那些所謂的變化挫折驚喜或是驚嚇。當你提前做好了心理準備并預測到了前方非坦途時,你才有更多的選擇,才不驚慌而自亂陣腳。

我覺得,其實成功就是你永遠保持求知的欲望和向上的動力,你變得一天比一天好。如果一個人不去學習,整體無所事事,假以時日,本領就會退化到解放前呢。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同樣,如果堅持不懈,你就會發(fā)現,越努力越幸運。這也是我最近兩個月堅持后的體會,而且我還會一直堅持下去。我也相信,最終,我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行動勝于計劃,就如訓練口語時,流利度勝于發(fā)音一樣。

行動起來吧,不做你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就像我在利用微信讀書這個軟件看書,起初一周兩個小時的看書時長就覺得好難,可是后來就變成了3-5個小時,再后來我告訴自己一周7小時的閱讀時長就夠了,可是上周我竟然突破了10個小時!而我回想了一下,我的時間大多都來自于給孩子喂奶的時候或者她在熟睡的清晨或早上。

你的潛力無限,一切都需心智提攜!時間這位朋友,請你多多指教!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篇五

“向終身學習者致敬”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在一個讀書app啟動頁上,很認同也很喜歡這句話,與此同時也因為這句話讓我對這個學習的平臺的app好感度倍增。

直到近期閱讀這本《把時間當作朋友》,查閱作者相關信息時,才得知這句話的出處是李笑來早年間寫博客時用的個性簽名。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終生不變的職業(yè),這個職業(yè)叫做學生?!薄钚?/p>

近來因為工作、學習、生活等客觀因素,繁忙的工作和學習導致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5小時,長期的睡眠不足,精力不夠,進而影響學習和工作的質量,于是,開始反思,覺得學習這么多,是否有用? 想要“放棄”的念頭從我的腦海中一閃而過。

剛開始以為是自己不會“管理時間”。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用,學習的東西太多,很多的事情都沒有時間去做。把這本書當作為時間管理的書籍在閱讀,在仔細閱讀的過程中,才發(fā)現其實不然。 這絕非是一本時間管理的書籍。

很多的時候我們以為這件事情做不好,是因為我們不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因為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沒有時間去做。)其實我們最應該管理的是“自我的認知” 。

任何人生活狀態(tài)的改變,也都是從自己思維模式的改變開始的。當明確知道一個道理足夠重要、后果足夠嚴重時,才有可能讓它指導我們自己開始行動,改變自己的行為。

例如:很多人都認為戒煙和減肥是非常難的事情,歸根結底,其實我們在思想上還沒有足夠的重視它,還沒有清醒的意識到它的后果有多嚴重,所以才難以改變。

極端地說,如果醫(yī)生告訴你,你再抽一根煙,你馬上就會身亡,或者你再長胖一斤,第二天就要長眠。這時,戒煙和減肥就變成了一件簡單的事情。

我們痛恨加班,因為覺得這是工作強行霸占了生活。在工作8小時之外就應該是娛樂、休息,放飛自我,回歸真實的自己。所以當時間被繁重的工作任務和巨大壓力填滿的時候,我們會抱怨說:“本來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可是現在因為工作我已經沒有自己的生活了?!?/p>

如果站在工作和生活應該彼此割裂的角度上來看這個問題的話,或許這樣的觀點是對的。

令我想起此前看過的一本書《富爸爸窮爸爸》,影響特別深刻的是作者羅伯特。清崎,他每次都在老板要給他升職加薪的時候辭職。(大多數人想要辭職時是希望升職加薪。。。。。。。)

他的思維模式是,注意力從來都不在錢本身上,而是在自己的個人成長上,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才是他去工作的全部動力。

如果把個人成長與生活割裂開,或許就不對了,個人成長本身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當我們意識到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工作的時間其實是被賣了二份,一份是賣給老板,換取工資,而另一份賣給了自己,換取了個人的成長。后面的這一次交易才是最為重要的。我們越快忘掉自己的工資,未來的生活才有可能變得越輕松。

因此,當我們足夠深刻的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后,一切被動的工作,都會轉變?yōu)橹鲃拥膶W習。而當一份工作不再能夠讓我們學習到新知識的時候,那么我們放棄它也不需要有任何的留戀。

窮人把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視為一切,而富人則把學習,把自身的成長視為一切。

很多人以為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是彼此割裂開的,因此絕大所以絕大部分人都感覺自己參加高考的時候,是一生中最有智慧的時候,可謂是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因為他們在完成學業(yè)的那一天起,竟然自信的以為我的學習生涯結束了,我要步入社會,去參加工作,開啟新的生活了。

可真相卻是畢業(yè)的那一天,并非是學習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一個全新的賽場。這是一個用整個社會對你的評價來代替期末考試的一場終生學習競賽。而這場考試的結果會源源不斷的在我們身上顯現出來,讓人與人之間形成判若云泥的差別。

我們在學校中所得到的最有用的東西,并非是那些讓你覺得很有智慧的知識,不是幾元幾次方程,不是力學三大定律,不是化學元素周期表。

而是習得一種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這種能力才是能夠讓我們受用終生的。熟練的運用這種能力去拓展自己的認知體系,拓展自己人生的寬度。才是這十幾年的學習生涯帶給我們最寶貴的東西。

“終生學習者的概念”,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簡直就是廢話,因為他們每天都是這樣做的。而對于沒有深刻理解的人,只不過是一句聽上去很有道理,卻毫無用處的雞湯而已。(很多人在聽完這些“大道理”之后,會做的事情不是去打開書本,去思考,而是打開電視劇或者游戲。)

據說,“王者榮耀”的同時在線人數超過一億人,頓時覺得社會的競爭壓力沒有那么大了,因為自主看書和學習的同時在線人數絕對不會超過一億人。

從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如果說車是我們人類腳的延伸,讓人走得更快,望遠鏡是眼睛的延伸,讓我們看得更清楚,計算機是大腦的延伸,讓我們能計算得更復雜……那么學習就是人類所有能力的延伸,而獲得能力的多少,絕大程度上是取決于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

“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事情?!碑斘覀冏罱K學會某種技能的時候,就會明顯的感覺到,就在這一瞬間,整個世界都為之改變了。因為當他擁有一項新技能的同時就擁有了另外的一個世界。

例如:熟練掌握幾門外語的人,就比只看得懂中文的人多了一個看世界。很多人閱讀世界名著都是翻譯的版本。但是熟練掌握英文的人,就能閱讀“原汁原味” 英文版的書籍。閱讀過原著版本,再閱讀翻譯版本,就會發(fā)現有著天壤之別。

翻譯的書籍是翻譯者結合自己的思考邏輯轉化成另外一種語言,且不論翻譯者自身的文學涵養(yǎng)。而有能力閱讀英文版的人,這種閱讀體驗就不言而喻了。

例如:李笑來,他學習電腦編程,給他帶來了無盡的好處和經濟收益。后來,當他學會了演講,站在新東方的講臺上,緊接著去到更大更高的平臺上表演自己影響更多人的時候,他說:“回顧往昔,我早已經重生了無數次?!?/p>

比如現在的我,和很多人身邊的同學、同事、朋友一樣,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如果一定要說有哪一點不一樣,無非是我現在堅持學習,持續(xù)在簡書平臺輸出寫作,刻意練習自己閱讀、總結、寫作和轉述的能力。而這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技能”依然為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這道小小的門檻,能讓那些不擁有這項“技能”的人望塵莫及。這個小小的世界使我受益頗多。

“學習”這件事情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任何知識的獲取,它都是不可逆的。在掌握它的那一瞬間,它就已經改變了一切,瞬間根深蒂固,而再也無法還原。我們再也不能對它視而不見、置之不理。即便是他帶給你的好處,你都無法拒絕。所以,請不要主動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

向終身學習者致敬。

愛讀書,也愛旅行;

愛詩詞,也愛guitar ;

愛書法,也愛寫作;

我是lindsay語絮,看書慢+寫文也慢;

請叫我“蝸?!毙〗憬???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篇六

讀《人性的弱點》之后我才開始看很多書,發(fā)現年輕時浪費了很多的時間,然后開始馬不停蹄地規(guī)劃學習,總感覺效率不夠高,又看了很多時間管理方面的書,直到遇見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發(fā)現我的很多困惑在這里能找到答案,后來又在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和《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找到一些答案。

時隔三年再次翻開這本書,發(fā)現這本書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些在記憶中還能清清楚楚的記住的概念和方法論,陌生的是好像有些內容第一次看時完全沒有注意點,又有了新的收獲!

羅振宇給這本書下的定義是:一本認知模式的操作系統(tǒng)的升級指南,可以幫你提升大腦的運作效率。

全書可以分三個部分:

1、接受現實,速成絕無可能,完美并不存在,未知永遠存在,只有真切地面對現實,才能開啟心智成長之路。

2、管理自己的任務時,要正確地估算時間,意識到完成任務花費的時間總是要比自己預想的要長得多;還要記錄開銷,明確地知道自己的時間花在哪了;還要制訂完整的任務管理流程,一旦開始就能有頭有尾地完成。

3、學習的方法,自學能力的重要性,其中閱讀和寫作尤為重要,還要注重實踐,才能做到學以致用;正確思考的前提是正確地理解概念,經常剔除自己腦海中不正確的概念;不光要掌握學習方法,還要堅持練習,相信時間和積累的力量。

李笑來在這本書里所講的內容其實都指向一個大的方向,就是幫我們活得更好,擁有更多的財富,擁有自由的時間,去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為了生存出賣自己的時間。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篇七

錯誤估算任務所需時間,是最常見,也是最致命的錯誤。時間領域的侯世達法則值得牢記:完成一個任務實際花費的時間總會超過計劃花費的時間,就算制定計劃的時候考慮到本法則,也不能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

學英語的例子:開始以為是單詞量不夠,背完單詞,發(fā)現仍看不懂文章,原來是語法不行,學完語法還是看不懂,原來是邏輯閱讀不行,學完邏輯依舊看不懂,原來是學科背景、文化背景、歷史背景積累不夠。。。。。。

這就是人們做事時的真實境遇:一旦開始,就會發(fā)現“意外”接踵而至。因此,所謂“漸入佳境”最終只能是少數人的感受,大多數人在此之前早已潰敗。

如果是熟悉的,正確估算完成任務需要的時間是很容易的。有些任務是你所陌生的,那么在執(zhí)行過程中必然會遭遇各種所謂的“意外”。其實它根本不是意外,只不過是因為你對任務不熟悉,它們才成了“意外”。而這些“意外”,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事情。只有完整地執(zhí)行一次任務,任務的屬性由“陌生”變?yōu)椤笆煜ぁ敝?,才有可能順利解決這些“意外”。

對學習來說,任務“陌生”的可能性更大,因為學習本身是一個探索未知的過程。完成學習任務常常需要花費比我們想象中多得多的時間。對工作來說,任務“熟悉”的可能性更大。

“任何領域的卓越成就都必須用一生的努力才能取得;代價稍微低一點都無法換來”。

要想提高估算時間的能力,就要從現狀開始養(yǎng)成習慣: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斷其熟悉程度,再據此判斷估算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

我對學習英語有深刻的體會,很早以前,覺得學英語很簡單。因為那個時候就是考試,研究幾套真題卷,背一點單詞,考試差不多就能過?,F在想來,那時候真的是很傻很天真。在我真正想學好英語的時候,發(fā)現我閱讀讀不懂、單詞不認識、語法根本無感,更別說口語了。于是我遍尋方法,在學友歡喜同學的介紹下加入了新概念朗讀群,跟著大家一起朗讀。笑來老師在《人人都能用英語》中提到了朗讀的好處:有助于提高文字理解能力、提高閱讀理解速度、不用專門練聽力了、提高語言文字記憶能力、提高表達能力、提高語言文字模式識別能力。我不知道自己竟然持續(xù)在做一件這么有用的事!

在這期間,我也經常覺得無力,因為我都讀了70多天了,為啥還看不到自己的明顯變化呢?以前不會說的,現在依舊不會說。以前閱讀費勁,現在依舊費勁。看了今天的內容,我才明白。我潛意識里把學習英語又當成了稍微努力就能實現的目標了。所以我需要重新制定20xx年英語學習計劃,再進行任務細分。這樣平均到每周每天,只需要按照計劃持續(xù)完成就行,然后平靜的等待收獲!

接受任務之后,什么時候開始執(zhí)行才好呢?答案是:現在就開始。所謂做事拖延,不是拖延著做事,而是拖延著不開始做事。

明明已經焦慮到不行,拖延的人為什么遲遲不開始行動?本質原因在于恐懼——無論是來自內部的,還是來自外部的。

來自內部恐懼在于:只要開始做事,一個人就要面臨做錯、做不好的風險。他們犯了一個簡單的認知錯誤,即認為那些能夠做對、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對、做好的。很多人做事拖延不過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tài)在作祟。只要做事,就一定會出問題。認清并接受這個現實很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心平氣和地去做事。做事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困難,事情越有價值,困難就越具規(guī)模。

來自外部的恐懼在于:過分的在意外界的評價。一個人一旦開始認真做事,被嘲弄、被恥笑的幾率將遠遠高于被夸獎、被鼓勵的幾率。那些真正能夠做對、做好的人,絕不會隨意嘲弄、打擊別人,因為他們是做對過、做好過點人,他們一路走過來,心里非常清楚做對、做好有多不易,所以,他們會不吝一切機會去鼓勵那些嘗試做事情的人。

這甚至可以用來測試:如果一個人經常嘲弄他人,那只能說明他自己不怎么樣;否則,他會像那些極少數已經做對、做好的人一樣,給予別人真誠的鼓勵而非嘲弄。他們給出的負面評價,也通常是“建設性的負面評價”,而不是為了活得優(yōu)越感而發(fā)出的嘲弄。

“最后期限”不是固定在將來的某一點,而是朝著你加速撲來。所以,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任務,永遠不要再問“什么時候開始才好”,因為答案只有一個:現在!

明明已經焦慮到不行,就是遲遲不開始行動。我想這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事。我經常拖延著不做一件事,可能是因為我想把這件事做好,又沒有十足的把握,所以舉棋不定。就像書中所說:“不是拖延著做事,而是拖延著不開始做事”。這種焦慮感,讓人坐立不安,甚至可能讓人失去理智。所以,一旦有這種感覺,一定要對自己說:現在就開始做吧,開始了就不焦慮了。

如果自顧不暇,請保護好你的注意力,專注做自己的事,并耐心的積累!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篇八

1.時間不可管理,無論如何它都是一直流逝的,我們能夠管理的使我們自己。

2.必須開啟心智,明白問題出自自己身上,解決方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積累。

3.元認知能力:我們可以思考我們的思考方式是否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就是思考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4.多學點技能總歸是用得上的。永遠不要停止學習。

5.拒絕浮躁。浮躁的原因:期望欲望馬上得到滿足的天性,以及不懂有些事情的階段是無法跨越的(比如十月懷胎)。

6.大部分事情速成是不可能的。人們需要速成的根源:欲望無限,要完成的事情太多,另一方面對自己滿意度不斷下降。解決方法:接受事實,告訴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時間來改變。

7.想要什么東西,需要用我有的東西去“換”,很多人浮躁因為他們想要的太多,而擁有的太少,積累不足而且沒有經驗和方法,沒有能用來交換“我要的”的“我有的”東西。于是“我有的”東西又有限,又不能換取“我要的”,如此惡性循環(huán)。

跳出去的方法:一張紙,左邊寫“我有的”右邊寫“我要的”,看看“我有的”東西能不能換取我要的,如果不能就去積累去努力去拼,有什么就用好什么去換取“我要的”。從而有更多“我有的”東西能夠去交換更多“我要的”的東西。

輔助方法:在想到“我要什么”的時候,花3倍時間去想想“我有什么”,會瞬間讓你腳踏實地。

8.在未知中前行,不要因此而焦慮,焦慮于事無補平添煩惱。解決策略:有問題解決不了時,暫時記下來,而繼續(xù)前行。

9.進入自己夢想職業(yè)都是成本高昂的一件事,心懷“夢想”時間越長他的沉沒成本越高,很多時候夢想就是一個陷阱,對現狀不滿急于擺脫,往往是一個陷阱,接受現狀才是最優(yōu)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好用好。專注做事心無旁騖。

10.用對的方法做對的事。判斷是不是對的事的標準:看它是否現實。先要做對的事然后才是把事情做對。資源是稀缺的,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所有愿望,所以百分百接受現實也許痛苦,但是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接受。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篇九

大家好!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的書是《把時間當作朋友》。

李笑來老師說,這不是一本時間管理書籍,也不是成功學書籍,更不是講大道理的書籍。

那它究竟是怎樣的一本書呢?

李笑來老師最開始使用的標題是“管理我的時間”,但是因為時間的固有屬性,它不會聽從任何人的管理,只會滴答滴答一秒一秒地流逝。

在寫作的過程中,李笑來老師清楚地意識到 “管理時間” 的說法很荒謬。后來,他更改了書名,20xx年《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問世了。

書中是這樣闡述的:

雖然我已經跨過不惑之年,但我很慶幸自己“開竅”了,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明白了如果想要得到一樣東西,自己必須去努力,去爭取。

故事發(fā)生在1984年的暑假,李笑來老師的母親給了他10元錢,讓他參加了他們那里的第一個計算機學習班。

你知道嗎,10元是當時面值最大的人民幣。

只因李笑來老師父親一句話:“多學點東西總是好事兒?!?/p>

誰曾想,學習計算機這項技能在他后面編寫《toefl核心詞匯21天突破》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直到他25歲那年,無意間和一個網友聊了兩個小時后,他突然發(fā)現自己“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盲打”。他的打字速度越來越快,為此他喜歡上了在鍵盤上敲字,邊讀書邊記錄感想。

他第一次意識到“有些認識,哪怕是簡單的常識,也需要親身經歷后才能真正體會”。

面對新生事物,永遠抱著嘗試的心態(tài)去學習,你會發(fā)現,某一天當機會來臨時,你的某一項技能派上了用場。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經常聽到身邊的人說,這個社會太浮躁……

我們一方面想做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欲望無限,就在這樣的一個怪圈里,我們太期望速成。類似“21天讓你輕松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這樣的廣告,網上到處都是。

哈哈,如果21天就能掌握一項新技能,那豈不是滿大街都是成功者?

不知道在你的身邊,是否有同事抱怨自己從事著并不喜歡的工作……但迫于生計……

沒錯,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人。李笑來老師說,生活的本質就是這樣,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給你什么。

如果你有了匹配工作的核心競爭力,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在職場中游刃有余。

然而不幸的是,如果你發(fā)現自己目前“一無所有”,也請不要沮喪。

我們還有時間,只要努力,機會總是有的。

讀書營里虛舟老師在前幾天的分享中說,和時間做朋友,實際上就是和今天做朋友。

只有把自己的每一個今天過好了,我們的人生才會朝著我們既定的目標越來越近。

這幾天嘗試清單體寫作,的確感受到了實際完成任務要花費的時間比預想的要多得多。所以早打卡,早輕松。

始終記住行動要趁早,不要拖,不要拖,不要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李笑來老師的父親20世紀60年代畢業(yè)于黑龍江大學俄語系,在他們那個落后的年代,沒有“金山詞霸”等學習軟件,但他的父親把英語學得特別好,其實依靠的就是堅持。

而堅持,其實就是重復。準確地說,就是大量時間的投入。

請堅信,你把時間投在哪里,你就會在哪里有收獲。

成功永遠是小概率事件。

而對于成長,李笑來老師說:

20xx年,讓我們極致踐行,每天都必須特別認真地活著,成長為那個優(yōu)于過去的自己。年底的時候,讓我來為你鼓掌哦!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啦,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啟發(fā)。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篇十

很多時候,我們制定的任務或計劃往往半途而廢,是因為我們制定計劃時往往過于自信。但是,一旦計劃沒有按照我們預期的進行時,挫敗感往往使我們放棄計劃,這樣周而復始,年復一年。如何擺脫這樣的困境,書中介紹了蘇聯昆蟲學家柳比歇夫基于過程的“事件—時間日志”,即盡量不計感想,不計感受的記錄一天中的工作和各項工作所需要的時間,以提高我們對時間的敏感度。有了對時間的`敏感度,我們才能合理的制定計劃。

書中對于興趣的看法是:往往不是有了興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興趣。我分享一下我的一個小故事:每年公司都會分年度統(tǒng)計各類設備各電壓等級設備數量,剛開始做這項工作的時候都是用笨辦法分年度一類一類分電壓等級進行統(tǒng)計,對這項工作也很是抵觸。有一年,這項工作只有我一個人做,而且deadline(最后期限)也比較緊張,通過在百度上學會了excel數據透視表這項功能,輕松解決了以前好多人好幾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通過這件事,我逐漸對excel產生了興趣,平時也會經常學習excel,以便很好的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關于知識的積累,書中認為積累和復利有著相似的關系。復利的力量與神奇在于,盡管本利的增長在最初的一段時間里相當緩慢,甚至讓人感覺了勝于無,可一旦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就能產生令人驚詫的結果。知識的積累也一樣,知識的積累和時間并不是線性關系,知識積累的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一段時間進展相當緩慢,但是經歷從“量變到質變”的喜悅卻是非常神奇的。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篇十一

李笑來,中國比特幣首富,成立了比特基金。在一個得到的微信分享群里,也經??吹接腥宿D發(fā)李笑來的一些問答。

這本書是我第一次與李笑來對話。單看他的那些title,應該是個很厲害的人,至少是個邏輯嚴謹、思維縝密的文人。書前面俞敏洪等人的序也確實這樣贊譽的。結果,讀完全書,略感失望。

首先,書中的舉例很多,涉獵的領域也非常廣。幾乎每一個觀點,都至少有十幾個大大小小的例子。以至于,我無法判斷出作者想表達的重點,就像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蛟S,這種風格適合百人或千人演講,但絕不適合在一本非雞湯的書里。

其次,因為舉例太多,所有事例的真實性和科學性也就難以考證。比如,作者對正態(tài)分布的理解與運用,提出每個人身邊的好人與壞人都滿足正態(tài)分布的說法。作為一名理科生,我實在難以茍同。

第三點,章節(jié)混亂。不論是從篇幅上看,還是從標題分析,整個目錄都很難看出一條清晰完整的脈絡。第六章是“更多思考”,第七章是“從此時此刻開始改變”,多么隨意的命名啊,以至于各小節(jié)的內容也無比隨意。

當然,誠如書中所言,一本書哪怕只有一個觀點能讓讀者有所收獲,那也是值得書價的。書中有少部分內容,我確實也非常認同,算有所收獲吧。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篇十二

其實,在讀完這本一看名字疑似爛大街的時間管理心靈雞湯文時,我已在閱讀過程中寫了不少感想感悟。以前很少看這類型的書,大多是看一些專業(yè)相關的書。但至少這本《把時間當做朋友》,我看了以后覺得很值,也反省很多,經常看了一段便需要掩卷沉思一番。有對之前活過的人生的一個簡單回顧與總結,有對自身心智的仔細審視,有對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的展望。

時間的屬性決定了,被它穿透的一切都將凝固成歷史,無法更改。

我們并不是要去改變時間,而是改變自己,通過管理自己改變自身的時間屬性。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的風景你會意想不到。

心智的力量——實踐出真知知識科技發(fā)達的現在,想要獲取知識實在容易。少,不好;多了,也不好。我們需要去甄別知識的可靠性,我們漸漸地更依賴去看別人的經驗、請教別人問題,而不是自己主動的去實踐得到答案。如果你有條件去實踐得到問題的答案,盡早去行動,我們一生做的事,大多都是一個試錯的過程,別人的經驗永遠比不過自己的經歷。永遠記住,馬上行動是最重要的。

絕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考試,因為考試意味著需要努力才能拿到通行證,否則就成了攔路虎。如果,避不開通過考試的方式來獲得通行證,與其抱怨不如熱愛。

只要你去改變你的態(tài)度,你就會發(fā)現你的世界會因此發(fā)生轉變。

很多人總是對那些無趣的事(很容易就能發(fā)現身邊的同學同事對他們自己上的課或是做的工作都提不起多少興趣,整天抱怨課程本身無聊;講課的老師水平差;工作沒有意義,總是做重復的事。整天哀怨,成熟的人會改變自身的態(tài)度來使這些變得有趣。

心智的力量——自省“吾日三省吾身”,不僅是反省,也是總結和計劃。在實現目標的路上,有沖勁是必須的,但也要牢記“我們的認知不僅可能也確實往往背離現實”。目標同一個,實現的道路有許多條,但如果連目標的可行性都沒了,這條路怕是會讓你迷失方向了。自以為是最可怕,需要不斷的質疑自己,質疑自己所學所想所做,往往有不一樣的思想火花產生,也能讓我們不斷進步。

心智的力量——計劃性我是一個喜歡計劃,但執(zhí)行力不夠,拖延癥老犯的矛盾體。許多計劃最終沒有按時完成甚至之后也不會去完成,事后會懊惱一會,然后開始找借口說服自己,給自己一個安心的理由,“這次安排的計劃太多了,做不完也沒辦法”、“期間計劃外的事情這么多,怎么完的成啊”、“都忙了一天了,休息一下也是應該的”,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總結一下——這個計劃沒完成也沒什么大不了,下次一定好好完成。說的嚴重點,我其實根本就沒有重視計劃這件事。還是喜歡給自己定計劃,為什么呢,因為我喜歡給自己有一個安心放松的理由。

在大學期間喜歡給自己制定周計劃表,但往往是322結果(前三天按時完成,并且有熱情,之后的兩天開始拖拉,不能按時完成,最后的兩天基本不去執(zhí)行了)。當我發(fā)現這個個人規(guī)律的時候,放棄了計劃,覺得隨性更適合我,并自認為計劃對我沒什么用。當我開始閱讀本書,第一次看到“心智的力量”,靜下心來反思后,我決定重新拾起計劃。

心智的力量——執(zhí)行力當計劃完后,馬上去行動,我相信很多人在計劃剛開始的時候都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做出計劃之前心里一定想著去好好完成的。但像我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理想與懶惰并存的人來說,長期堅持的去執(zhí)行計劃——這件事很難。

有執(zhí)行力的人不會拖拉,不管這個目標所需要的時間有多長,都能堅持做下來。我欣賞,也希望成為,同時也在努力成為這樣的人。仔細想想,我為什么經常被其他事打斷計劃,因為我貪心,我想都做好——不管是計劃內的事還是計劃外的事,但太多的事實告訴我,要想做好每件事,你得先專心做好一件事。

心智的力量——學習能力人剛出生并不與其他動物有多大區(qū)別,而我們之所以在地球上占據了主導地位(僅相較于其他生物來說),學習能力成就了人類。

學習某樣技能,總體進展基本符合階梯狀增長。有的時候,你會很長時間沒有一點點進展,但在未來的某一刻開始感覺突飛猛進,所謂醍醐灌頂,一通百通,之后則又是一段“平臺期”。高手為何總是感到寂寞,因為他們就是孤獨著過來的,試問多少人在“平臺期”決定半途而廢。

學習是自發(fā)性的。學生總是因為不喜歡老師而拒絕學習,而原因總是千奇百怪甚至無理取鬧——他的上課風格不喜歡,他曾經為難過我故意叫我起來回答我不會的問題等等。老師是來幫助你學習的,而不是要求你學習的,沒有任何理由可以作為拒絕學習的借口。

教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現在這個思想很多人都能接受并在實踐,自以為學會了往往帶有個人欺騙性。

清楚明了地表述你自以為了解的東西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有的時候,你沒能給別人講清楚,可能是你自己沒想明白。更多的時候,被教者的提問,往往會令你發(fā)現你的想法還有很多不全面的地方。不要吝嗇你的時間,不要吝嗇你的精力,更不要目光短淺,記住,教別人等于自己學,只有學好的人才可能教會別人。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在知識上不吝共享的經歷,最終會讓你明白這是最好的助人為樂的方法,并且獲得的永遠都是尊重。

心智的力量——自制力讀李笑來先生對時間的理解,越閱讀越心驚,我的過去以及未來到底還要浪費多少時間才能明悟——時間從客觀上看恒定向前的,從個體上看是可控的,讓自己控制自己的大腦,而不是讓大腦控制你。這里的大腦,我個人的理解是被感官支配的低級控制中心。睡懶覺,真的挺舒服的,你的感官帶給大腦的愉悅讓大腦決定不要起床,繼續(xù)睡懶覺吧。這樣的大腦太容易被感官的舒適達到滿足狀,往往失去了更深層次更復雜的行為所帶來的心靈愉悅。

心智的力量——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不要相信自己的記憶力,“遺忘”是我們的自我保護功能。如果不經常整理已經輸入到大腦的信息,過段時間這些信息就會變得無序,“明明記得但死活說不上來”就是這樣的例子。文中多次提到記筆記,而且李笑來先生特別強調使用紙和筆來記,我當時第一個想法是現在電子產品如此發(fā)達,記筆記早就搬到各種云筆記等軟件上了,多方便,隨時隨地都能記,還能有效保存。但之后也確實發(fā)現了不足之處。

首先用紙筆記錄對我來說可能印象會更深一些,其次用紙筆在記筆記的方式和風格上有更多選擇以及個人色彩,而這些對于深度依賴云筆記的我來說體會會深一點,很明顯的一點就是我記在云筆記上的筆記不會經常去翻閱,也就導致過一段時間偶然翻到自己以前的筆記時,發(fā)現以前的筆記太粗糙了,然后懶惰的我就隨之而去......

當我意識到這一嚴重的后果是在寫一篇技術文章的時候,記得以前有做過這方面的筆記,當我找出來的時候發(fā)現當時記的筆記完全不能用。突然意識到我記筆記的意義變得沒有意義了,決定改變(吃一塹長一智?。?/p>

當我正煩惱我實在太依賴云筆記了,不想轉變?yōu)榧埞P記錄的時候,意識到問題更多的是出在自己對筆記的態(tài)度上面。記筆記不是記錄下就完事,它的作用是經常去翻閱梳理,使腦中的信息有序的排列起來,最終成為屬于自己的知識。

記筆記需要不斷的去完善和擴展,定期的去整理自己的筆記,包括分類,修改理解不全面的觀點,添加新的相關知識點等等。慢慢的,你的每一篇筆記都在進化,你能清晰的感覺到他們的成長。這種感覺,非常棒。

最后,談談對努力的理解。書中對努力有一段引用:決定一個人富有的三個條件,一是出身,二是運氣,三是努力,而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其實,所有的人都須要努力。我很認同,努力和奮斗不應該被強調,不應該是被人鼓舞或受到刺激后才去做?!懊總€人都面臨著自身一定的局限,而現實又是‘資源不僅稀缺,并且分布很不均勻’,所以,每個人都要努力、奮斗、掙扎,無論他原本是什么樣子?!迸υ诤芏嗳诵闹屑仁莿恿σ彩菈毫?,因為覺得努力是額外的付出,不努力的時候也是正常的。但其實努力和吃飯睡覺一樣,應該被平凡化,甩開“額外的付出”這個包袱,會更愿意去努力。

你需要和時間賽跑、競爭,你更需要和時間做朋友。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篇十三

在這本書里關于時間管理的看法還是挺新穎的,時間是無法被管理的,能管的只有你自己。書中主要從時間、學習、積累、思考、管理、交流與應用等方面進行闡述,每一點里都有所收獲。

人是沒辦法管理時間的,時間也不聽從任何人的管理,它只會自顧自一如既往地流逝?!肮芾頃r間”只不過是人們的一廂情愿而已。換言之,人類能做的事情頂多只不過是發(fā)明改進測量時間的工具而已,根本沒有任何辦法去左右時間。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改變自己,就意味著屬于自己的那個世界將會隨之而變,其中也包括時間的屬性,開啟自己的心智,讓自己能夠用最可能準確的方式思考、觀察、記錄、總結、分享和行動,那么自己的時間就會擁有不同的質量,進而整個生活都必然因此煥然一新。

有心理學家認為,人之為人的關鍵在于人具有特殊的“大腦額葉”。正因如此,人類才具備了其他動物很難具備的一種能力就是“反思能力”。得到了反思能力的人類,最終創(chuàng)造了語言,發(fā)明了文字,形成了邏輯思考能力,進而成為地球上最強大的物種。不再讓自己“跟著感覺走”,成為大腦的奴隸,而是翻身做大腦的主人。分清我們和大腦的主仆關系。

一個人的心智就是其過往獲得的一切知識及經驗的總和,基于知識和經驗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因為無論是吸收知識還是總結經驗,都需要經過思考才能得出結論。在此過程中,他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都會多多少少產生變化。所以說,心智這東西“上不封頂、下無保底”。心智一旦開啟,就可能因為學習而像病毒一樣瘋狂發(fā)展,與此同時,“學習能力”也會相應地大幅增長。

任何一個人如果曾經有最終習得某種技能的經驗,就會知道,在習得的那一瞬間,整個世界都會為之改變。換一種說法,因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為所習得的技能,他擁有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例如,一個人若最終可以熟練使用一門外語,那他原本生存的世界就多了一扇門,跨過那個門檻,就是另一個世界,他比那些只能講母語的人多擁有一個世界。選擇癡迷于學習的人,正是基于這樣的體會:每掌握一項新的技能,就感覺自己像重生了一次。

如果說,車是人類腿腳的延伸,使人們走得更遠;望遠鏡是人類眼睛的延伸,使人們看得更清;計算機是人類大腦的延伸,使人們算得更快。那么,學習就是人類所有能力的延伸,使人們擁有更多能力,并且往往主要取決于你花費的時間與精力。需要注意的是,這只不過是成本而已,尚未考慮收益。事實上,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為?!皩W習”最關鍵的一點是: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那一瞬間,它就已經改變了一切,生活因它而變,卻無法還原。我們再也不可能對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置之不理,它瞬間就能根深蒂固,無法鏟除。

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并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交往的人。古語講,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我們每個人都太熟悉不過了,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我們每個人都在失去,每個人對時間有不同的感知和思索,于是釀成了不同的人生。近年來,“時間管理”這個概念經?;钴S于大眾的視野之中。管理時間真的有必要嗎?答案是肯定的。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篇十四

1、很多時候我們話沒有得倒重視,或者說沒有人傾聽,主要的原因是還不夠資格,所以急于得到他人的回饋或者傾聽,就是沒有足夠的權威,所以得不到該有的尊重。而后者是非常慢的,而且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大家會對你做的事情,說的話時常觀察且會時常交流。所以:

“一定要想辦法不時做出令人敬佩的事情,這樣就會有人主動找你做朋友”

又稱為“攢人品”

2、學英語的《韋氏字典》電子版,真人發(fā)音。

3、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依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堅持,其實就是重復。

4、不要迷信人脈學,你苦心去追求的,如果自己不夠強大,只會被人看不起,但是如果自己足夠優(yōu)秀,足夠強大,人脈會來主動找你。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大學的時候,很多學院里很牛逼的人,之前都不會說話的人,突然會主動和你聊天說話。

5、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并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6、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制造麻煩為美德,用自己的獨立贏得尊重。

7、所有成熟的人都善于去做的事情——讓別人舒服。

8、靈感的出現,只不過是“量變到質變”的那一瞬間突然綻放的鐵樹之花。

9、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過去埋單。

10、多學點東西總是好事兒。

11、看穿這一切,擺脫自己的局限,需要心智的力量。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篇十五

在這本書里關于時間管理的看法還是挺新穎的,時間是無法被管理的,能管的只有你自己。書中主要從時間、學習、積累、思考、管理、交流與應用等方面進行闡述,每一點里都有所收獲。

第一、時間無法管理

人是沒辦法管理時間的,時間也不聽從任何人的管理,它只會自顧自一如既往地流逝?!肮芾頃r間”只不過是人們的一廂情愿而已。換言之,人類能做的事情頂多只不過是發(fā)明改進測量時間的工具而已,根本沒有任何辦法去左右時間。要管理的不是時間,而是自己。改變自己,就意味著屬于自己的那個世界將會隨之而變,其中也包括時間的屬性,開啟自己的心智,讓自己能夠用最可能準確的方式思考、觀察、記錄、總結、分享和行動,那么自己的時間就會擁有不同的質量,進而整個生活都必然因此煥然一新。

第二、反思能力

有心理學家認為,人之為人的關鍵在于人具有特殊的“大腦額葉”。正因如此,人類才具備了其他動物很難具備的一種能力就是“反思能力”。得到了反思能力的人類,最終創(chuàng)造了語言,發(fā)明了文字,形成了邏輯思考能力,進而成為地球上最強大的物種。不再讓自己“跟著感覺走”,成為大腦的奴隸,而是翻身做大腦的主人。分清我們和大腦的主仆關系。

第三、心智的概念

一個人的心智就是其過往獲得的一切知識及經驗的總和,基于知識和經驗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因為無論是吸收知識還是總結經驗,都需要經過思考才能得出結論。在此過程中,他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都會多多少少產生變化。所以說,心智這東西“上不封頂、下無保底”。心智一旦開啟,就可能因為學習而像病毒一樣瘋狂發(fā)展,與此同時,“學習能力”也會相應地大幅增長。

第四、掌握新的技能如同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任何一個人如果曾經有最終習得某種技能的經驗,就會知道,在習得的那一瞬間,整個世界都會為之改變。換一種說法,因為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為所習得的技能,他擁有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例如,一個人若最終可以熟練使用一門外語,那他原本生存的世界就多了一扇門,跨過那個門檻,就是另一個世界,他比那些只能講母語的人多擁有一個世界。選擇癡迷于學習的人,正是基于這樣的體會:每掌握一項新的技能,就感覺自己像重生了一次。

第五、關于學習

如果說,車是人類腿腳的延伸,使人們走得更遠;望遠鏡是人類眼睛的延伸,使人們看得更清;計算機是人類大腦的延伸,使人們算得更快。那么,學習就是人類所有能力的延伸,使人們擁有更多能力,并且往往主要取決于你花費的時間與精力。需要注意的是,這只不過是成本而已,尚未考慮收益。事實上,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為?!皩W習”最關鍵的一點是: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不可逆的。在知道它的那一瞬間,它就已經改變了一切,生活因它而變,卻無法還原。我們再也不可能對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置之不理,它瞬間就能根深蒂固,無法鏟除。

第六、關于人脈

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并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篇十六

“心智”指的是他各項思維能力的總和,用以感受、觀察、理解、判斷、選擇、記憶、想像、假設、推理,而后指導其行為。

心智是衡量人是否成熟的標桿。

第二是堅持,不要問為什么,如果像猴子搬玉米那樣只是浪費時間。

第三是感知時間,記錄失誤,記錄時間。記錄痛苦,以免重蹈覆轍。

第四是把時間具體化,金錢就是時間。

這世界存在這么一個銀行你一定會很開心的:你一出生,就自動享有這家銀行為你開設的一個vip賬號。每一天,這個vip賬號里面都會被自動存入不多不少恰好86400元錢。而你的任務就是每天都要把這86400元花光,隨便你買什么。如果不夠了,那就只能忍痛割愛——因為沒辦法,銀行會告訴你,對不起,您只能等明天再來取下一筆86400元錢了。如果竟然沒花完剩下了,就只好作廢——因為沒辦法,銀行會告訴你,對不起,我們這家銀行不接受存款,并且還要每日注銷余額。反正,每天一共就有這86400元,不多不少。如果這世界真的存在這么一家銀行,誰都會非常開心的。可事實上,這家銀行確實存在,但很多人卻并不因此開心。這家銀行的名字叫“時間”。時間是這世界唯一對任何人都公平的資源。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每個人的每個小時都只有60分鐘,每個人的每分鐘都只有60秒,每人每天一共86400秒——大家都一樣,不管你是誰。

第五是學習,主動學習就是把握時間的表現。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篇十七

要事第一,是高效的習慣之一。

突然理解到時間管理本質不是管理時間,是管理自己的心智和認知,進而管理自己的行為,最終在同等時間中實現最高的產出。

人的心智模式影響認知水平,通過控制大腦、控制情緒、推遲滿足感來讓自己更好認知當下的事,不會因為非理性的東西影響當下時間的利用;開拓心智能夠提高認知水平,把握當下的情況;要小心成功學,把重點放在提升自己上。

基于對外界科學認識和自己內在的提升,時間的利用自然就更加高效。

有一套好的時間利用方法,番茄,gtd等都是方法。這些方法需要背后的有關時間和自己的認知、對效率的理解等去支撐才有效,否則經常以失敗告終,第六章里面包含這些背后的東西。

避免時間浪費:不要去證明自己,不要自卑,不要使用浪費時間句型,要開源節(jié)流。要知道哪些事情是無意義的,明顯浪費時間,不會有任何產出的反而降低產出。

一定要提前準備(這個是重要而不緊急的事項之一),提前準備是以始為終(高效習慣之一),是規(guī)劃并未規(guī)劃的事情打好根基,目標自然包含其中。要耐心,那是一種細嚼慢咽的知識消化和積沙成塔式的基礎積累,一個是內在的,一個是行動上的?!霸皆缧盐蛟胶谩?/p>

《把時間當作朋友》讀書筆記篇十八

1.時間是不可能被管理的,它不管你是誰,它只管自顧個地流逝,我們必須想清楚,看明白:“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

我們所面臨的問題,與時間,管理或時間管理都沒有多大的關系,解決問題的核心思想只有一個:“一切靠積累”,深信積累的力量,時間就是你的朋友,否則它就是你的敵人。

2.當腦子里閃出類似:“要是我現在還年輕就好了,要是我當初不貪玩,少去蹦極和打王者榮耀吃雞就好了”的念頭的時候,要馬上提醒自己說:“停,這個念頭最沒用了,最愚蠢,且最耽誤事了”

要想知道類似的念頭是多么可笑,不妨聽聽我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要是我不浪費那么多時間就好了......

可是,我們已經浪費了那么多時間,現在竟然還在浪費時間??!

3.很多人不懂得等待的必要性,最終的結局是:同樣也等了,因為不等也得等,時間才不管你究竟是誰,但等來的結果卻是另外一個,反正不是通過耐心等待應該獲得的哪一個。

1.作為一個人,在這一生中可能遇到最震撼的精力莫過于發(fā)現這樣一個神奇的現象:我們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

3.很多人堅持拒絕思考,然后用天底下最累的方式生活而不自知。哲學家羅素感慨道:“很多人寧愿死也不愿意思考”,然后戲謔到:“實際上,他們確實死的很快”

1.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為。

2.觀察和閱讀是擴充有限自我經驗的最好手段,平時多琢磨一下“他們?yōu)槭裁茨菢幼??他們?yōu)槭裁茨菢酉??他們?yōu)槭裁茨菢涌矗俊北苊庥蒙等?,傻x來評價那些與我們想法,做法,看法不一樣的人。

3.在學習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有一段時間進展緩慢,只有經歷積累的過程,“量變到質變”的效果才會出現,才有可能突飛猛進。

而很多人追求速成的根源就是:一方面自己的欲望在無限增加,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又是那么多,另一方面是對自我的滿意度不斷下降,面對時間不夠用的逼迫,人們總會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

接受現實,告訴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時間,我沒辦法一蹴而就。

4.放棄:“要是我早點學習,以前要是認真學習就好了”類似的想法,因為這是最蠢的想法。

以前我沒有認真學習,可是我們現在竟然還不開始認真學習?。?!

5.學習方法固然重要,但比起“用功”來說,方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1.為常見任務制定流程是一個必須養(yǎng)成的習慣,一個人在梳理流程的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思考其中細節(jié),考慮各種事情的突發(fā)情況和應對方案。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也要嘗試把將要做的事情的整個過程在腦子里預演甚至數遍,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在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中有出色的表現,對突發(fā)實況才能夠更從容地應對。

2.定計劃和目標的時候千萬不要一下子定下“100分”的目標,因為一開始你還是充滿信心地去行動,但慢慢得你會被無法達到目標的挫敗感折磨到崩潰。

3.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斷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據判斷估算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通常情況下,“反正比一般人想得長多了”倒是一個屢試不爽的假設。

1.以后不管什么任務,永遠不要問“什么時候開始才好”,因為答案只有一個:現在!

2.事情往往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我們常常面臨的尷尬局面是:如果不開始行動,我們根本無從判斷目標是不是可行,或者反過來,目標是不是可行,于是,往往只有開始行動之后,才能夠做成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在行動中,如果發(fā)現既定的目標確實是不現實的,不可行的,那么“半途而廢”不僅不意味著失敗,反而意味著決策者的無比理智。

3.別人是不是一個成功的人,是不是一個特別努力的人,本質上與我們沒什么關系,我們該努力還得努力,不應該僅僅因為別人努力或者不努力,就我們就應該放棄努力。

4.很多人在看到別人成功了之后,心中就會想:那只是我沒去做而已,我要去做了,就輪不著你了,而且我要做了肯定做的比你的還要好,所以自以為還是比對方強,獲取這種虛偽的成就感,而這些人往往在行動的時候根本,也壓根堅持不過三秒。

5.做好這件事情究竟對我有什么意義?如果有,那就立馬去做。努力去做,堅持去做,直到做好為止,沒有其他選擇。

1.合理的時間規(guī)劃應該是這樣的:迅速做完簡單的部分,把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放到困難的部分的處理上,而不是用幾乎全部的時間處理簡單的部分,然后忽視,逃避,漠視困難的部分。

簡單的事情流程化,讓它化為習慣,不用思考就能做,復雜的事情概念化,把核心問題找到并定義,然后思考著去尋找解決方案。

2.任何人都不可能100%的有效率,,至少不可能總是100%有效率,因為這就像一個始終用100%的功率運轉的機器一樣,由于損耗太大而提前報廢。

人和人是有區(qū)別的,就好像車跟車的油耗不同一樣,不要拿別人的時間規(guī)劃表強行用在自己身上。

3.所以在做時間預算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留有空間,一方面我們必須清楚會有意外事件發(fā)生,一方面我們必須使用適當的方法休息,放松和回復精力,有壓力,有休息,才有穩(wěn)健的成長,而不是在某一方面拉到極致。

很多時候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必須選擇,而這也會讓你清楚一個簡單的事實:選擇意味著放棄,但你總要做出選擇,你不可能想要一個好的結果而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

4.在一個所有人都匆匆忙忙,都在追求速成的世界里,想要放慢節(jié)奏實在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我們應該記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1.有用的道理往往都是簡單的,甚至簡單到令大多數人不由自主地忽視的地步,很多人都聽過水滴石穿的道理,但是誰真正去試過?你去試一試你就會發(fā)現,世界上沒有幾塊石頭經得起日積月累不間斷地滴,早晚會被滴穿。

2.堅持,其實就是重復,而重復,說到底就是時間的投入,準確來說是大量時間的投入。

所謂的幸運就是當你準備好的時候機會來了,

而靈感的出現,也只不過是“量變到質變”的那一瞬間突然綻放的鐵樹之花,是長時間積累后的果實。

3.一定要想清楚并牢牢記?。骸跋嘈胚\氣其實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所有的成功,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先花上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去鎖定一個方向或者目標,確定他現實可行之后,運用心智的力量,在這個方向投入更多的時間,比更多再多一點的時間,把時間當作朋友,一路前行。

4.任何積累都需要時間,而且必然需要漫長的時間,也正因為如此,大多數人才不肯積累,不愿積累,甚至不屑積累。

只要不停地往前走,早晚可以走到一個鮮花盛開的地方,在那里,無論霧有多大,我們總是可以看到那些“花”,因為距離足夠近了。

百分百接受現實也許痛苦,但要醒悟---沒有其他辦法,時間是現實的人的朋友,是不現實的人的敵人,時間不是故意這樣做,只不過事實如此。

2.當好運氣降臨的時候,我們應該非常開心,而當壞運氣降臨在自己身上時,我們也應該平靜接受,無論怎樣,我們都要繼續(xù)生活,當然也要繼續(xù)面對我們不能控制的事物。

3.不要花心思和時間去想辦法讓別人承認自己比他們強,因為這幾乎是沒辦法做到的,而且你要清楚,你比別人強一點根本沒用,真正有用的是你比別人強很多很多。

4.嘲弄別人“弱”往往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強”,而真的“強”是不需要證明的,需要證明的“強”其實是清楚自己的“弱”想通過嘲弄他人而獲得“強”的感覺。

大多數人是以“潑冷水”為樂的,因為這是最簡單的獲取優(yōu)越感的方式。

5.把在自己的語言中,把“優(yōu)點”和“缺點”這兩個詞換成“特點”

一個方面上的看似是很差勁的“缺點”,在另一方面可能卻是難得的“優(yōu)點”,所以什么才算是優(yōu)點,什么才算是缺點,是無法準確來定義的。

6.自卑原本只是正常的感受,不過是被定義成了負面的而已,該自卑時候就要自卑,這才是正常的,如果誰在所有該自卑的時候竟然從不自卑,那他就真正扭曲了自己,而優(yōu)秀的人更容易自卑,因為自卑在優(yōu)秀人的身上就是成長的動力。

7.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是:一是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二是不怕在別人面前露怯,三是敢于不去證明自己是“好人”。

1.盡管絕大多數人不愿意承認,但他們的所謂的“友誼”,實際上只不過是某種意義上的“交換關系”

(嗯,對,就像這種交換。。)。

2.要做一個用心的人,要用心做事,因為這世界其實也有“心”

沒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往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通往一切的道路。

3.要想提高自己的社交質量,最好將時間和精力更多傾注在“把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這件事情上,哪怕只是在某一個方面。

專心打造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獨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自己的人脈。

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并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制造麻煩為美德,用自己的獨立贏得尊重。

4.在思考中,在想到“我要什么”的時候馬上提醒自己,接下來要花一些時間思考“我有什么”“我能帶給對方什么”。因為后者會在轉瞬間讓你“腳踏實地”

2.在交流傾聽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多余的腦力處理兩個方向的信息:“回顧”和“預期”。

回顧就是設計反饋機制:在傾聽中回想對方剛剛說了什么,然后交流過程中重復確認一下對方剛剛所講的內容,表達出自己對對方說的話的重視和認可。

預期就是猜想對方下一步將要說什么,然后對他將要說的話進行恰當而舒適的反應和引述,讓對方進入舒適的“傾訴”狀態(tài),也幫助對方聽到自己意想不到的內容和信息。

3.有意義的討論的前提是雙方不僅要“相互競爭”,更要“相互合作”其本質就是在討論的過程中要明確清楚自己想要贏取些什么,自己的信息和內容能夠對方帶來什么樣的幫助和利益,而不是單純地炫耀獲取優(yōu)越感。

如果我們發(fā)現在任何討論中發(fā)現參與者里面有“自以為是”者存在,那最好的選擇只有一個----退出討論,因為只要它們存在,討論就不再是討論,也不會得出任何有意義的結果,更不要自以為是到自己有能力,時間,精力可以教會他們“想明白”的本領,因為我們沒義務,更重要的是估計也沒能力去改變他,正如沒有人能幫得上你一樣,估計你也幫不上別人,別癡人說夢了。

4.話說出來沒人聽形象證明了自己現在所處的狀態(tài):話說了,別人卻“聽而不聞”甚至是意外的反應,就是說明了自己積累的還不夠,積累得不夠就繼續(xù)攢就好了。

愿意聽你講話的人往往都是認可你的人,而那些搭理都不想搭理你的人,排除那些妄人之外,往往你在他的心目中一點地位都沒有,就像攢人品一樣,慢慢攢,攢的多了,自然人家就尊敬你了。

5.你想要別人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寫作是最有效的方法。

1.對于年輕人來說,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且,這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是人人都值得追求的事情,而成長其實只有一條路:“積累”

2.有些時候,“成功者”所說的的經驗并沒有什么卵用,因為那些經驗很有可能是錯誤的,而這一點“成功者”自己可能也不了解,一件事的成功與否不是一件事情一個因素可以概括和總結的,況且有些因素可能是我們怎么想也想象不到的。

有一句話值得牢記:人家說什么你就信什么。挺傻的。

3.所謂的成功,不過是比較的產物,歸根到底就是四個字---高人一等,也就是我們河南話:“比你牛逼”,不能做到比誰都牛,但最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再退一步,也起碼比大部分人或者很多人更“?!比菝苍俸靡稽c,能力再強一點,積蓄再多一點,權利再大一點,地位再高一點,人脈再廣一點......

欲望是無限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客人們“想要擁有未曾擁有過的物質或者資源”的強烈愿望,從未減少過哪怕一點點。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