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9 09:45:22 頁碼:12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通用20篇)
2023-11-19 09:45:22    小編:ZTFB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從而解決問題并提升自己的能力。清晰明確自己總結的對象和內容,以便更好地組織文章結構。在這里,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總結寫作的經典案例,希望能夠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一

造成中西方文化差異與沖突現(xiàn)象的原因紛繁復雜,究其根本,就是因為中西雙方有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習俗,必然影響人們思想、行為等多方面的交流差異,甚至是沖突,產生這些差異與沖突的主要原因有:

(一)思維方式不同。

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以直覺、整體、圓式為特征;而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則以邏輯、分析、線性為特點。將西方人的思維方式與中國人進行對比,中國人的這種思維方式具有明顯的籠統(tǒng)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思維定式。追根溯源,我們發(fā)現(xiàn)思維定式往往會忽視具體個體事物的差異,夸大與另外某一社會群體相關的認知態(tài)度,常伴有感情色彩,并帶有傾向性的固定看法,會直接造成交際障礙,影響跨文化交際順利進行。

(二)價值取向不同。

根據(jù)美國人類學家barnettpearce等人的理論,人們的行為規(guī)則、思維方式、道德標準、處世哲學等無不受到所在群體價值觀的影響與作用。人們在實際的人際交往過程中,無意識地習得了自身群體固有的文化的觀念,成為該群體人們的處世哲學、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標準??墒牵恳粋€國家、每一個社會都有自己特有的價值體系、判斷標準。以中西方文化為例,在我國文化中,中國人推崇謙虛禮讓,追求隨遇而安、隨波逐流,不喜歡個人出風頭,不愛爭強好勝。而西方文化則推崇個人主義,個人英雄主義和個人為中心的思想根植于他們的頭腦中,西方人崇尚獨立思考與判斷,喜歡憑借自己的個人能力去實現(xiàn)個人利益。

(三)社會行為規(guī)范與處世哲學不同。

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具體含義就是指被社會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在交流時,經常會出現(xiàn)用自身所在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和處世哲學來判定對方行為的正確與合理,由于雙方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存在差異,同一社會行為常會產生誤解、不愉快甚至更糟的后果。比如在中國,人們輕拍小孩子的頭部,這一行為表示友好、關愛的意思,但在西方國家,這是一種極不尊重小孩子的行為。所以說,在跨文化交際中是否能夠正確地識別和運用恰當?shù)男袨橐?guī)范是保證跨文化交際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們與西方人的交往過程中,確實存在著很多文化方面的沖突,直接影響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會產生誤解、不快、關系緊張,甚至還會發(fā)生嚴重的經濟后果,這些問題都是源于交際雙方不了解文化差異造成的。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們極有必要在實際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建立良好的習俗差異意識,盡量避免交際中產生誤解或沖突。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二

總體上看,年我國銀行業(yè)實現(xiàn)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經營效益呈現(xiàn)穩(wěn)中有升的良好態(tài)勢,存貸款、資產負債規(guī)模保持平穩(wěn)增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信貸結構持續(xù)優(yōu)化,支持民營小微力度加大,同時資產質量保持穩(wěn)健,資本管理進程提速,為未來深化改革轉型、服務實體經濟打下堅實基礎。

展望2020年,我國銀行業(yè)經營狀況仍將保持穩(wěn)健。在經濟平穩(wěn)運行、宏觀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銀行業(yè)務轉型步伐加快、多渠道補充資本金等因素支撐下,預計我國銀行業(yè)資產規(guī)模、凈利潤將分別保持8%、6%左右的增長,不良率保持在1.9%以下的低位,資本充足率保持在14%-15%左右。

一、經營狀況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

2019年以來,由于內外部經濟環(huán)境日益錯綜復雜,我國銀行業(yè)面臨著較大的挑戰(zhàn)和改革壓力。在宏觀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jié)力度和大規(guī)模減稅降費等穩(wěn)增長措施的作用下,企業(yè)貸款需求得以恢復,信貸投放大幅增長,商業(yè)銀行經營狀況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營收和凈利潤穩(wěn)步增長。

1、上市銀行營收大多實現(xiàn)兩位數(shù)增長。

2019年前三季度,35家上市銀行(包括34家a股上市銀行和在港股上市的郵儲銀行,下同)合計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3.79萬億元,其中,國有六大行24647.42億元,占35家銀行的65%,8家股份行10312.95億元,13家城商行2468.47億元,8家農商行455.06億元。

從營收總額看,工行實現(xiàn)營收6469.42億元,仍排在35家上市銀行的首位。營收超過億元的依次為建行(5396.35億元)、農行(4749.81億元)、中行(4163.33億元)、郵儲銀行(2105.58億元)、招行(2077.3億元)、交行(1762.93億元)。

從營收增速看,35家上市銀行中除招行(9.64%)、建行(7.66%)、無錫銀行(7.33%)、郵儲銀行(7.14%)、農行(3.83%)5家銀行營收增速低于兩位數(shù)外,其余30家營收增速均超過兩位數(shù),而營收增速超過20%的有10家。

2、凈利潤穩(wěn)定增長,城、農商行增速表現(xiàn)優(yōu)異。

銀保監(jiān)會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商業(yè)銀行累計實現(xiàn)凈利潤1.65萬億元,利潤增長基本穩(wěn)定。商業(yè)銀行平均資產利潤率為0.97%,平均資本利潤率12.28%,均較上季末小幅下降,盈利能力保持穩(wěn)定。

2019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35家上市銀行累計實現(xiàn)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8萬億元。其中,國有六大行實現(xiàn)凈利潤9317.97億元,占35家銀行的67%,8家股份行、13家城商行、8家農商行分別實現(xiàn)凈利潤3371.11億元、942.98億元、155.52億元。從凈利增速來看,大多數(shù)城商行和農商行的凈利增速表現(xiàn)優(yōu)異,均實現(xiàn)2位數(shù)增長;國有大行中僅有郵儲銀行凈利增速達到兩位數(shù),為16.33%,其余國有五大行凈利增速在35家銀行中排名靠后。

2019年前三季度,工行仍然以2517.12億元的凈利潤總額保持在35家上市銀行第一的位置,凈利潤超過1000億元的依次是建行(2253.44億元)、農行(1806.71億元)、中行(1595.79元)。此外,招行凈利潤(772.39億元)超過了交行(601.47億元)和郵儲銀行(543.44億元)。

二、存貸款規(guī)模平穩(wěn)增長,信貸結構持續(xù)優(yōu)化。

2019年以來,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銀行業(yè)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進一步增強。銀保監(jiān)會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我國銀行業(yè)用于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9萬億元,同比多增1.1萬億元。新增貸款重點投向基礎設施、先進制造業(yè)等領域,2019年三季度末,高端裝備制造、信息技術服務、科技服務業(yè)的銀行貸款同比增速分別達到42.1%、17.4%、35.3%,明顯高于全部貸款的增速,為“六穩(wěn)”和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同時,普惠型小微企業(yè)貸款余額和貸款戶數(shù)實現(xiàn)兩增,綜合融資成本降幅超過1個百分點。

1、存貸款規(guī)模保持平穩(wěn)增長態(tài)勢。

央行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9年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49.92萬億元,同比增長12.5%,保持平穩(wěn)增長態(tài)勢。2019年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3.63萬億元,同比多增4867億元。

從貸款規(guī)模來看,截至2019年9月末,國有六大行合計貸款余額67.8萬億元。其中,貸款余額排序依次為工行(16.66萬億元)、建行(14.87萬億元)、農行(13.32萬億元)、中行(12.89萬億元)、交行(5.21萬億元)、郵儲銀行(4.85萬億元)。

從新增貸款規(guī)模來看,截至2019年9月末,國有六大行合計新增貸款5.7萬億元。其中,新增貸款規(guī)模排序依次為農行(13818.69億元)、工行(12405.81億元)、建行(10894.32億元)、中行(10692.18億元)、郵儲銀行(5699.8億元)、交行(3524.59億元)。

央行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9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90.73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與2018年同期基本持平。2019年前三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3.22萬億元,同比多增1.21萬億元。

從存款規(guī)模來看,截至2019年9月末,國有六大行合計存款余額91.46萬億元。存款余額排序依次為工行(23.37萬億元)、農行(18.72萬億元)、建行(18.46萬億元)、中行(15.77萬億元)、郵儲銀行(9.16萬億元)、交行(5.97萬億元)。

從新增存款規(guī)模來看,截至2019年9月末,國有六大行合計新增存款6.36萬億元。與上年末相比,新增存款規(guī)模排序依次為工行(19592.25億元)、農行(13776.64億元)、建行(13551.48億元)、中行(8889.51億元)、郵儲銀行(5380.86億元)。

2、普惠小微貸款增速加快,“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改善。

銀保監(jiān)會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銀行業(yè)金融機構用于小微企業(yè)的貸款余額36.39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yè)貸款余額11.3萬億元,較2019年初增長20.81%。

“總體看,2019年小微金融服務延續(xù)較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便y保監(jiān)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表示,當前,各項政策激勵的疊加效應正在凸顯,銀行機構敢貸愿貸的機制正在形成,破解小微企業(yè)缺信息缺信用的局面正在打開,金融供給側的各類市場主體服務小微企業(yè)的合力正在形成。

截至2019年9月末,建行普惠金融貸款余額達9025.84億元,較2019年初新增2925.09億元,占據(jù)同業(yè)領先地位;貸款客戶126.58萬戶,較2019年初新增24.79萬戶;中行普惠貸款余額比2019年初新增1055億元,增幅達35.4%,民企授信余額達1.59萬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1425億元,占全部對公授信余額比重為28.93%;交行普惠貸款余額增幅41.26%,普惠客戶數(shù)較2019年初新增2.53萬戶;個人消費貸、個人經營性貸款分別實現(xiàn)23.56%、13.1%的高位增長。

三、資產質量保持穩(wěn)健,抵御風險能力增強。

1、銀行業(yè)資產和負債規(guī)模平穩(wěn)增長。

銀保監(jiān)會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9年9月末,銀行業(yè)金融機構總資產274.13萬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商業(yè)銀行總資產為227.83萬億元,同比增長9.0%。

截至2019年9月末,銀行業(yè)金融機構總負債253.44萬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商業(yè)銀行總負債209.13萬億元,同比增長8.5%。

截至2019年9月末,35家上市銀行合計資產規(guī)模183.65萬億元,其中,國有六大行(122.47萬億元),占35家銀行的67%,8家股份行(45.26萬億元),13家城商行(13.65萬億元),8家農商行(2.27萬億元)。

國有六大行中工行以30.43萬億元的資產規(guī)模排名第一,后五位依次為農行(24.87萬億元)、建行(24.52萬億元)、中行(22.61萬億元)、郵儲銀行(10.11萬億元)、交行(9.93萬億元)。

城商行中有3家總資產規(guī)模超過2萬億元,分別為北京銀行(2.68萬億元)、上海銀行(2.2萬億元)與江蘇銀行(2.07萬億元)。

在負債規(guī)模方面,截至2019年9月末,國有六大行中工行以27.76萬億元的負債規(guī)模排名第一,后五位依次為農行(22.95萬億元)、建行(22.36萬億元)、中行(20.62萬億元)、郵儲銀行(9.59萬億元)、交行(9.15萬億元)。

2、資產質量總體可控,抵御風險能力增強。

2019年前三季度,我國銀行業(yè)保持穩(wěn)健運行良好態(tài)勢,信貸資產質量總體可控。銀保監(jiān)會數(shù)據(jù)顯示,商業(yè)銀行不良資產率保持在2%以下,其中國有大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年初和2018年同期均在下降;商業(yè)銀行關注類貸款率從年中以來也在連續(xù)下降。

(1)不良貸款較上季末“雙升”,但抵御風險能力在增強。

銀保監(jiān)會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業(yè)銀行(法人口徑,下同)不良貸款余額2.37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320億元;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率1.86%,較上季末增加0.05個百分點,不良貸款較上季末“雙升”。

不過,數(shù)據(jù)上升并不意味著銀行風險上升,相反,銀行業(yè)風險抵御能力在進一步增強。當前,我國銀行業(yè)金融風險由發(fā)散狀態(tài)轉為收斂,2019年前三季度共處置不良貸款約1.4萬億元,同比多處置1765億元。同時,商業(yè)銀行貸款分類處置能力進一步提高,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的比例已經連續(xù)一年多低于100%,商業(yè)銀行流動性整體穩(wěn)定。

銀保監(jiān)會表示,當前銀行業(yè)保險業(yè)包括中小機構整體經營穩(wěn)健,風險可控。各項經營指標和監(jiān)管指標處于合理區(qū)間,有些指標遠高于監(jiān)管要求。有個別機構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積累了各種問題,有些問題還比較突出,這些機構出現(xiàn)的風險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2019年前三季度,35家上市銀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資產質量大為好轉。截至2019年9月末,35家上市銀行中,寧波銀行(0.78%)、郵儲銀行(0.83%)、南京銀行(0.89%)、常熟銀行(0.96%)4家銀行的不良率控制在1%之內;僅有4家銀行不良貸款率出現(xiàn)上升,依次分別為蘇農銀行(0.22個百分點)、貴陽銀行(0.13個百分點)、華夏銀行(0.03個百分點)、上海銀行(0.03個百分點)。同期,僅有鄭州銀行(2.38%)1家銀行不良率超過2%,但相較2018年末下降0.09個百分點。

截至2019年9月末,國有六大行不良率繼續(xù)下行,工行(1.44%),建行(1.43%)、農行(1.42%)、中行(1.37%)、交行(1.47%)、郵儲銀行(0.82%),分別較2019年初下降0.08個百分點、0.03個百分點、0.17個百分點、0.05個百分點、0.02個百分點和0.03個百分點。

(2)資本充足指標符合監(jiān)管要求。

銀保監(jiān)會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業(yè)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85%,較上季末增加0.14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84%,較上季末增加0.44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4.54%,較上季末增加0.42個百分點。流動性比例為57.02%,較上季末上升1.25個百分點。

國有大行資本充足指標符合監(jiān)管要求。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工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93%、14.16%和16.65%;農行分別為11.19%、12.5%和16.1%;建行分別為13.96%、14.50%、17.30%;中行分別為11.24%、13.02%、15.51%;交行分別為11.07%、12.72%和14.87%。

(3)撥備覆蓋率充足,超提準備金引發(fā)監(jiān)管限制。

銀保監(jiān)會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業(yè)銀行貸款損失準備余額為4.44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1812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87.63%,較上季末下降2.97個百分點。

國有六大行中,截至2019年9月末,撥備覆蓋率從高至低依次為郵儲銀行(391.1%,較上年末上升44.31個百分點)、農行(281.26%,上升29.08個百分點)、建行(218.28%,上升9.91個百分點)、工行(198.09%,上升22.33個百分點)、中行(182.24%,上升0.27個百分點)、交行(174.22%,上升1.09個百分點)。

部分銀行撥備覆蓋率超高。截至2019年9月末,35家上市銀行不良資產撥備覆蓋率超過300%的有9家銀行,從高到低依次為寧波銀行(525.49%)、常熟銀行(467.03%)、南京銀行(415.51%)、招商銀行(409.41%)、郵儲銀行(391.1%)、上海銀行(333.36%)、杭州銀行(311.54%)、青農商行(309.45%)、無錫銀行(304.5%)。

為了規(guī)范大幅超提準備金的現(xiàn)象,以真實反映金融企業(yè)經營成果,財政部近期對《金融企業(yè)財務規(guī)則》進行了修訂,形成《金融企業(yè)財務規(guī)則(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指出,監(jiān)管部門要求的銀行撥備覆蓋率基本標準為150%,對于超過監(jiān)管要求2倍以上,應視為存在隱藏利潤的傾向,要對超額計提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

3、政策支持商業(yè)銀行資本管理提速。

(1)商業(yè)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

業(yè)內人士認為,發(fā)行各種債券是商業(yè)銀行補充資本的一條重要渠道。一方面,拓寬了資本補充途徑,增強了抗風險能力,有助于滿足資本充足率的監(jiān)管要求;另一方面,在服務實體經濟背景下,發(fā)債擴充銀行資本后,有利于增大信貸投放空間,疏通貨幣傳導機制。

在政策支持下,2019年以來商業(yè)銀行永續(xù)債、二級資本債、可轉債的發(fā)行進度顯著加快。

截至2019年12月25日,15家商業(yè)銀行已合計發(fā)行5696億元永續(xù)債,支持了2019年以來銀行相對較快的貸款增速,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中,國有5大行合計發(fā)行永續(xù)債規(guī)模達3200億元;股份制銀行合計發(fā)行規(guī)模達2350億元。此外,商業(yè)銀行也在加大二級資本債、可轉債的發(fā)行力度。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以來商業(yè)銀行共發(fā)行11651億元資本補充債券,同比增191%,發(fā)行規(guī)模遠超各年度,并首次突破萬億元。

(2)深化中小銀行改革,支持多渠道補充資本。

近期,政策層面高度重視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2019年召開的金融委第八次、第九次、第十次以及2018年年底召開的金融委辦公室專題會議,均提出“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研究多渠道支持商業(yè)銀行補充資本有關問題”。11月28日,國務院金融穩(wěn)定發(fā)展委員會召開第十次會議提出,進一步深化中小銀行改革,多渠道增強商業(yè)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資本實力,完善防范、化解和處置風險的長效機制,保持金融體系穩(wěn)健運行,維護經濟社會大局穩(wěn)定。

在政策支持下,2019年中小銀行發(fā)行永續(xù)債補充資本的動力較強,部分中小銀行發(fā)行永續(xù)債已經獲批。從11月初至12月25日,包括瀘州銀行、深圳農商行和杭州銀行在內,已有6家城商行、農商行發(fā)行或獲準發(fā)行永續(xù)債。其中有三家已成功發(fā)行,包括11月15日臺州銀行發(fā)行永續(xù)債16億元;11月28日威海市商業(yè)銀行成功發(fā)行永續(xù)債30億元;11月29日微商銀行發(fā)行永續(xù)債100億元。

四、銀行理財業(yè)務轉型加快,金融科技推動數(shù)字化轉型。

1、應對“資管新規(guī)”挑戰(zhàn),加快實施理財業(yè)務轉型。

2018年以來,監(jiān)管機構陸續(xù)出臺一系列監(jiān)管要求,對商業(yè)銀行資管理財業(yè)務的未來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2019年銀行保本理財規(guī)模繼續(xù)收縮,而凈值型產品的發(fā)行力度明顯增加。普益標準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三季度,市場存續(xù)凈值型理財產品13067款,環(huán)比增長37.63%;2019年9月全國銀行凈值化轉型程度指數(shù)為8.24點,同比上升5.89點,凈值化轉型發(fā)展速度較二季度有進一步提升。

在銀行理財產品向凈值化轉型的同時,近期監(jiān)管層公布了多項新規(guī),進一步規(guī)范銀行理財產品發(fā)展。2019年10月12日,央行發(fā)布《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guī)則(征求意見稿)》,被業(yè)內認為是引導資管產品向凈值化轉型的新規(guī),從短期來看,對非標規(guī)模的影響,主要集中于非非標認定為非標,預計該部分影響在5500億元-7500億元規(guī)模。

為進一步加快理財業(yè)務轉型,滿足監(jiān)管要求,2019年以來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的步伐加快。截至目前,建行、工行、交行、中行、農行五家國有大行以及光大銀行、招商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均已開業(yè)。此外,郵儲銀行、興業(yè)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徽商銀行等銀行已獲批籌建理財子公司。

2、加快金融科技創(chuàng)新,穩(wěn)步推進數(shù)字化轉型。

當前,科技創(chuàng)新已成為引領經濟金融變革的主導性力量,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使得跨界合作、構建金融服務生態(tài)圈成為新趨勢,推動銀行業(yè)態(tài)轉型升級,為促進實體經濟發(fā)展提供了強大動能。目前,全國銀行業(yè)金融機構已設立科技支行或專營機構超過750家。

2019年8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fā)《金融科技(fintech)發(fā)展規(guī)劃(2019-20)》,明確提出要將“金融科技”打造成金融高質量發(fā)展的“新引擎”,引導打造金融科技發(fā)展友好環(huán)境,助力金融行業(yè)實現(xiàn)降本增效。在此背景下,加快數(shù)字化轉型,已經成為銀行業(yè)轉變發(fā)展方式、培育增長動能的必然選擇。

2019年以來,國有大行繼續(xù)加快金融科技創(chuàng)新,數(shù)字化轉型不斷提速。2019年,工行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及金融科技研究院,推出智慧銀行生態(tài)系統(tǒng)ecos1.0。中行創(chuàng)新設立了數(shù)據(jù)資管部,進行有關數(shù)據(jù)的基礎、數(shù)據(jù)的標準、整個數(shù)據(jù)的價值挖掘方面的工作。農行把數(shù)字化轉型作為“第一經營戰(zhàn)略”,打造“農銀e貸”線上融資品牌以及“智慧識別+個性定制+場景融合+遠程互動”新型智慧網(wǎng)點。交行正加速推進集團智慧化轉型,啟動了“金融科技萬人計劃”、fintech管培生工程、存量人才賦能轉型工程等金融科技人才隊伍“三大工程”。

金融科技中的區(qū)塊鏈成為商業(yè)銀行關注重點,紛紛投資布局。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qū)塊鏈技術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業(yè)內專家認為,未來,加快推動區(qū)塊鏈技術在金融業(yè)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也將成為銀行數(shù)字化建設的重要方向。從實踐上看,央行貿易金融區(qū)塊鏈平臺已上線試運行一年多,實現(xiàn)業(yè)務上鏈3萬余筆,業(yè)務發(fā)生筆數(shù)6100余筆,業(yè)務發(fā)生量約合760億元人民幣;建行區(qū)塊鏈貿易金融平臺自2018年4月上線以來累計交易量已突破3600億元;中行與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所、清華大學目前正在開發(fā)供應鏈融資純粹的區(qū)塊鏈融資應用;此外,由中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等銀行共同搭建的跨行區(qū)塊鏈福費廷交易平臺(bcft),已于2019年10月25日作為區(qū)塊鏈核心節(jié)點行成功投產上線。

五、預計2020年我國銀行業(yè)經營狀況仍將保持穩(wěn)健。

展望未來,預計2020年我國銀行業(yè)經營狀況仍將保持穩(wěn)健。在經濟平穩(wěn)運行、宏觀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銀行業(yè)務轉型步伐加快、多渠道補充資本金等因素支撐下,預計我國銀行業(yè)資產規(guī)模、凈利潤將分別保持8%、6%左右的增長,不良率保持在1.9%以下的低位,資本充足率保持在14%-15%左右。

我們認為,銀行業(yè)應繼續(xù)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持續(xù)加大對國家重大戰(zhàn)略,特別是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發(fā)展、自貿區(qū)建設以及基礎設施、高技術制造業(yè)、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的支持力度,遵循金融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強化風險與合規(guī)管理,利用金融科技、大數(shù)據(jù)等不斷創(chuàng)新、深化轉型,推進銀行業(yè)新一輪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一,精準發(fā)力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高技術制造業(yè)和新興產業(yè)。

近年來,我國實體經濟發(fā)展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日益多元化,這就要求銀行業(yè)精準發(fā)力,持續(xù)優(yōu)化金融資源配置,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深入挖掘客戶需求,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供給體系,服務好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fā)展,特別是服務好高技術制造業(yè)和新興產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在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有序退出“僵尸企業(yè)”盤活存量的同時,通過融資、增信、外部投貸聯(lián)動等多種方式,優(yōu)化金融資源配置,支持企業(yè)兼并重組,支持企業(yè)向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

第二,增加小微企業(yè)信貸投放,加大結構性降成本力度。

銀行業(yè)還應著力緩解小微企業(yè)金融服務供給不充分、結構不均衡的問題,加大民企、小微企業(yè)信貸投放;加大結構性降成本力度,保持貸款利率在合理水平;著力破解民企信息不對稱、信用不充分等問題,有效提高民企融資可獲得性;健全信用風險管理機制,不斷提升數(shù)據(jù)治理、客戶評價和貸款風險定價能力;強化貸款全生命周期的穿透式風險管理,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加大對民企支持力度,提升民企和小微企業(yè)金融服務質效。

第三,以客戶為中心,促進數(shù)字化轉型。

金融科技發(fā)展仍需回歸本源,金融科技需要充分挖掘區(qū)塊鏈、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功能,讓更多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安全、更高效地為實體經濟賦能。同時,建立系統(tǒng)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金融科技風險治理體系,為數(shù)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大數(shù)據(jù)已成為數(shù)字經濟時代的新型生產要素,是銀行業(yè)的核心信息資產,也是金融科技賦能銀行業(yè)數(shù)字化轉型的基石。數(shù)字化轉型是銀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由之路,銀行業(yè)應將數(shù)字化轉型納入到銀行的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以客戶為中心,加快在運營模式、產品服務、風險管控等方面的改革步伐,破解自身發(fā)展難題,實現(xiàn)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四,中小銀行須完善公司治理加快轉型發(fā)展。

當前,中小銀行的生存面臨著大型銀行和外資銀行的雙重壓力,嚴監(jiān)管下中小銀行業(yè)務結構調整迫在眉睫,需要積極推動其轉型發(fā)展。中小銀行應回歸本源,以服務民營企業(yè)、小微企業(yè)、社區(qū)客戶、個人客戶為主,不斷地“下沉”服務中心,突出做好普惠金融工作,支持地方經濟發(fā)展。此外,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小銀行應轉變發(fā)展理念,通過發(fā)行永續(xù)債、優(yōu)先股等補充資本金的方式來維持自身發(fā)展。同時,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優(yōu)化業(yè)務結構、提升內部管理水平,更好地控制風險并提升資本集約化發(fā)展水平。

中投產業(yè)研究院發(fā)布的《2020-2024年中國銀行業(yè)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銀行業(yè)把握“強監(jiān)管”的總體基調,狠抓風險防控不動搖,嚴守合規(guī)底線不放松,嚴格自律,迎難而上,持續(xù)凈化行業(yè)生態(tài),全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在增強自身抵御能力的同時,為國家經濟的健康平穩(wěn)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保駕護航,充分發(fā)揮了“壓艙石”和“穩(wěn)定器”作用。

2020年1月,銀保監(jiān)會發(fā)布《關于推動銀行業(yè)和保險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兑庖姟范ㄕ{未來五年發(fā)展目標,并對防范重點領域風險、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部署。

《意見》提出,發(fā)揮銀行保險機構在優(yōu)化融資結構中的重要作用,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意見》明確,到2025年,實現(xiàn)金融結構更加優(yōu)化,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保險機構體系;公司治理水平持續(xù)提升,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xiàn)代金融企業(yè)制度;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產品開發(fā)能力明顯增強,形成有效滿足市場需求的金融產品體系;信貸市場、保險市場、信托市場、金融租賃市場和不良資產市場進一步健全完善;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得到有效處置,銀行保險監(jiān)管體系和監(jiān)管能力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意見》從問題金融機構處置、防控影子銀行、房地產、地方債、“僵尸企業(yè)”、違法違規(guī)金融活動等重點領域風險、增強抵御風險能力等角度,全面部署了防控金融風險的政策措施。

《意見》提出,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fā)展,落實金融業(yè)對外開放重大舉措。吸引財富管理、不良資產處置、專業(yè)保理、消費金融、養(yǎng)老保險、健康保險等領域的外資金融機構進入境內市場。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參與設立、投資入股商業(yè)銀行理財子公司,允許境外資產管理機構與中資銀行或保險公司的子公司合資設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

2019年中國銀行業(yè)運行狀況分析。

一、總資產平穩(wěn)增長。

2019年四季度末,我國銀行業(yè)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90.0萬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大型商業(yè)銀行本外幣資產116.8萬億元,占比40.3%,資產總額同比增長8.3%;股份制商業(yè)銀行本外幣資產51.8萬億元,占比17.9%,資產總額同比增長10.1%。

二、持續(xù)加強金融服務。

2019年四季度末,銀行業(yè)金融機構用于小微企業(yè)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yè)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yè)主貸款)余額36.9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yè)貸款余額11.7萬億元,較年初增速24.6%。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6.5萬億元,同比增長為8.4%。

三、信貸資產質量保持穩(wěn)定。

2019年四季度末,商業(yè)銀行(法人口徑,下同)不良貸款余額2.41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463億元;商業(yè)銀行不良貸款率1.86%,與上季末持平。

2019年四季度末,商業(yè)銀行正常貸款余額127.2萬億元,其中正常類貸款余額123.5萬億元,關注類貸款余額3.8萬億元。

四、利潤基本穩(wěn)定,風險抵補能力較為充足。

2019年,商業(yè)銀行累計實現(xiàn)凈利潤2.0萬億元,平均資本利潤率為10.96%。商業(yè)銀行平均資產利潤率為0.87%,較上季末下降0.10個百分點。

2019年四季度末,商業(yè)銀行貸款損失準備余額為4.5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493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86.08%,較上季末下降1.56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3.46%,較上季末下降0.03個百分點。

2019年四季度末,商業(yè)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92%,較上季末增加0.08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95%,較上季末增加0.11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4.64%,較上季末增加0.10個百分點。

五、流動性水平保持穩(wěn)健。

2019年四季度末,商業(yè)銀行流動性覆蓋率為146.63%,較上季末上升9.34個百分點;流動性比例為58.46%,較上季末上升1.44個百分點;人民幣超額備付金率2.61%,較上季末上升0.65個百分點;存貸款比例(人民幣境內口徑)為75.40%,較上季末上升1.04個百分點。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三

摘要:中西方文化中的人際距離有多種差異,僅有對這些差異有所了解,才能減少交流障礙。該文對中西方文化中的體距和體觸行為進行了比較,并強調外語學習者應當對異文化的人際距離堅持敏感,注重提高跨文化理解力,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本事。

關鍵詞:人際距離;跨文化交際;體距;體觸。

人際距離是跨文化交際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不一樣國家的人在談話時,對雙方堅持多大距離才適宜有不一樣的看法,談話雙方身體接觸的次數(shù)多少也因文化不一樣而各異。如果對不一樣文化中的人際距離理解錯誤,則會引起人際交往的障礙。錢敏汝(1997)認為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文化差異而造成的障礙是影響人際交往的最高層障礙,而語言差異只構成影響人際交往的最低層障礙。

美國人類學家hall(1973)認為,空間的變化會對交際產生影響,加強交際效果,有時還會發(fā)揮超過言語的作用。所以,要用外語進行有效的交際,了解對方文化的空間語言是必要的。

1人際距離的概念。

人際距離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包括人際間的空間距離,心理距離,社會距離,語用距離,文化距離等。

空間距離指圍繞在一個人的身體周圍,具有看不見的邊界的、不允許他人侵入的區(qū)域。人的空間觀念是后天習得的,所以與空間有關的交際規(guī)則,也會因文化的不一樣而不一樣。本文將從非語言交際的角度,對中西方文化中人際間的空間距離進行比較。以下將從體距行為和體觸行為兩個層面探討中西方人際距離的異同。

2。1四種體距。

體距,在人際交往中指人們在身體空間上相距的間隔。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個人空間。影響個人空間的因素很多,包括性別、年齡、個性因素、關系遠近和文化背景等。

hall(1982)以對中產階層北美人的觀察為基礎,把交際者之間堅持的身體距離分為四種: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和公眾距離。

在親密距離中,近者能夠沒有距離,遠者從6-18英寸。一般來講,美國中產階級認為在公眾場合不宜堅持親密距離。個人距離近者1。5-2。5英尺,遠者2。5-4英尺。在這個距離內,通常是談和個人有關的事情。社交距離近者4-7英尺,遠者7-12英尺。例如同事之間在談公事時,通常堅持在社交距離的近距離內。在一般的社交場合也大致堅持這個距離。如果是7-12英尺的距離,一般談論的都是比較正式的公事。公眾距離近者12-25英尺,遠者25英尺以上。例如進行公眾演講時,演講者和聽眾一般堅持這種距離。

hall認為這四種距離不僅僅存在于美國文化中,在其他文化中也都存在,可是在不一樣的文化中具體的距離區(qū)域大小各有異同。

2。2中西方人際交往中體距的異同。

有關中西方個人之間距離的比較,中外學者都進行過相關的研究。美國學者布羅斯納安(1991)認為中國人之間的體距比西方人要小,并認為中國人的近體距離要比英語國家的人開放得多。他寫道:“英語國家的人在一齊時,如果有局外人走進18英寸的范圍,即使是在大庭廣眾之中,也必須會被看成是一種侵擾。中國人卻不必須有此感覺。他們看來,公開場合就是絕對的公開?!?/p>

中國學者潘永墚(1997)對于中國人講話時交談者之間的距離作了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中國人與英美人交談者之間的距離差不多。潘永墚發(fā)現(xiàn)中國人在朋友、熟人之間的個人交談,雙方距離在0。5~1米之間,一般社交活動中雙方距離在1。5米左右,對著人群講話都在3米以上。

經過這些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國人對個人空間越來越重視,中國人的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以及公眾距離都和北美人比較相近。但區(qū)別是,在中國人看來,公共場合就是絕對公開的,而美國人卻不這么認為。例如,筆者發(fā)現(xiàn),在美國的學生餐廳,如果美國學生走進他人約0。5米甚至是1米的近體距離,常常會說“i'msorry”,表示歉意,美國人認為這是對他人的一種侵擾。而在中國,中國人一般認為公共場合就是絕對公開的,沒有必要因為走進旁人的近體距離而表示歉意。

此外,研究發(fā)現(xiàn),一般來說拉丁美洲人和阿拉伯人交談者之間的距離比北美、北歐之間的距離要近。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談時會湊得很近。而拉美人和美國人交談時,拉美人往往會向前靠近,美國人卻會向后退以堅持距離。英國人與意大利人交談時,意大利人往往不斷地向前靠近,英國人則不斷地后退。總之,不一樣的民族與文化構成人們之間不一樣的空間區(qū)域,而人們交談時都是要堅持自我習慣的距離。

3。1接觸性文化和低接觸性文化。

有些民族的人身體接觸較多,有些民族的人身體接觸較少,所以文化能夠劃分為“接觸性文化”和“低接觸性文化”(胡文仲,1999)。

接觸性文化中的人在交往中身體接觸較多,包括大部分阿拉伯國家、地中海地區(qū)(包括法國、希臘、意大利)、歐洲及中東的猶太民族,東歐及俄羅斯人,印尼人及西班牙血統(tǒng)的民族等;低接觸性文化中的人在交往中身體接觸較少,包括北歐大部、德國、英國和美國的盎格魯-撒克遜族人以及日本人。按照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國人在公共場合的身體接觸也是比較少的,尤其是在異性之間,可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和西方文化的影響,此刻的情景也有所改變。

3。2公共場合體觸的文化差異。

中國人對于公共場合的身體接觸不敏感。在公共汽車、地鐵、超市或者大街上偶爾不慎碰到其他人,中國人常常認為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不會表示歉意,被碰到的人一般也都采取寬容態(tài)度。而英美人對于公共場合陌生人之間的身體接觸十分敏感,往往都極力避免,他們忌諱在擁擠的公交車或地鐵上與陌生人的身體有長時光的接觸,從人堆中擠過去更是大忌,并且被認為是極不禮貌的。通常情景下,偶爾不慎碰到其他人的身體,總要表示抱歉。如不及時表示道歉,對方的反應會很強烈。這與一些人口擁擠的中國城市的情景相當不一樣。以下的例子來自筆者對一位有過留美經歷的中國教師的訪談。

這位來自中國的訪問學者在美國期間,有一次和朋友在一座美國小城鎮(zhèn)的街道上散步,她朋友的胳膊不細心碰到了一個走過的美國人,可是他們沒有道歉,結果那個美國人憤憤不平地盯著他們看了很久,在走遠后他們仍然覺察到身后有敵視的目光。事后他們對這次經歷記憶深刻并深感不解。能夠看出,這次不愉快的經歷是由于體觸行為的中美文化差異引起的。

另外,國外的調查證明英美人、法國人與拉丁美洲人在身體接觸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調查發(fā)現(xiàn),一般關系的兩個人坐著談話時在一小時之內觸摸對方身體的次數(shù)是:英國倫敦0次,美國的蓋恩斯維爾2次,法國巴黎10次,波多黎各的圣胡安18次。我國的潘永墚教授(1997)對中國人進行了類似的調查,發(fā)此刻公園中交談者體觸的次數(shù)平均是8次。

這說明中國人在公共場合的身體接觸比英美人次數(shù)多,但比法國人、拉丁美洲人次數(shù)少。

3。3社交性擁抱或親吻的文化差異。

在西方國家,家庭成員、關系密切的朋友在分別一段時光以后再次見面,或者在告別時,常常擁抱和接吻。這在西方國家是一種禮儀。依照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通常人們不會在公共場合擁抱、接吻。胡文仲(1986)調查發(fā)現(xiàn),在美國人看來只可是是屬于社交范圍的擁抱接吻,中國人往往會感到十分尷尬。雖然此刻中國大城市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較大,戀人或者親友見面或分別時有時也會擁抱,但在比較偏僻的農村地區(qū)仍很少見。有學者認為,習慣于擁抱接吻的華人對美國文化的其他方面也都比較適應,并能夠由此看出華人理解當?shù)匚幕某潭取?/p>

以下是一個真實的中美人際交往的誤例剖析。一位中國的訪問學者參加了美國大學的一個聚會,聚會結束后,多數(shù)人都擁抱道別。一位女士也過來擁抱這位中國訪問學者,但他立刻變得渾身緊張。其他女士注意到他的不安,都沒有過來擁抱他。但看著別人撇開自我相擁時,他不禁有局外人的感覺。這位中國訪問學者的尷尬可能會得到很多中國人的認同。盡管西方文化的影響越來越明顯,中國的異性朋友仍然不習慣在公眾場合擁抱。對北美人來說,這位中國訪問學者對擁抱的不安反應則被理解為保守和不友好。

3。4同性之間體觸的文化差異。

按照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同性之間手拉手或者摟肩膀走路,是一種正常現(xiàn)象,是能夠理解和允許的。在西方國家,兩個青年男子或女子手拉手在街上走路,往往會被認為是同性戀者,而異性間同樣的行為卻被視為自然。以下的例子是一個真實的中美人際交往的誤例剖析。

一個年輕的美國女外教在一所中國大學教英語,她常理解學生的邀請外出參加活動??墒窃谥袊煌〒頂D的街道上過馬路時,她常常覺得心驚膽戰(zhàn)。結果,過馬路時女生們就拉著她的手或挎著她的手臂,男生們卻羞于照顧。這位女外教覺得很別扭,以至于一到過馬路時就趕緊遠離女學生,因為這使她聯(lián)想到同性戀而深感不安??墒?,中國女性間類似的身體接觸卻很平常,而普通關系的異性之間卻不習慣于身體接觸。

3。5有關觸摸孩童的文化差異。

在中國的文化中,觸摸小孩是一種親昵的舉動,成人能夠摸孩子的頭也能夠抱過來親吻。如果是朋友或者鄰居的孩子,人們會認為這是友好的表示??墒窃谖鞣?,除非是家庭成員或者極為親密的朋友關系,通常人們都不能隨便觸摸或者親吻孩子。一些來自西方國家的媽媽們常常會抱怨說中國人喜歡撫弄他們的小孩子,這種行為讓她們覺得很別扭和尷尬。雖然她們明白這種對孩子的觸摸是友好的表示,可是這種行為在西方文化里卻被認為是冒昧的、粗魯?shù)摹?/p>

4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的本事,包括與異文化的合作伙伴的交際本事,不一樣文化間的合作本事,適應職業(yè)活動的本事,獨立提出問題和討論問題的本事,人際交往、組織和應變本事等。經過中西方人際距離的文化差異的比較,我們能夠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1)培養(yǎng)體距行為的文化差異意識。外語學習者應當注意體距行為的文化差異,在跨文化交際時,應當事先了解對方文化中人們在交往中的距離,交流時與對方堅持適宜的體距。

2)培養(yǎng)體觸行為的文化差異意識。外語學習者應當注意體觸行為的文化差異,在和不一樣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時,應當首先了解對方文化是接觸性文化,還是低接觸性文化,也應當學習對方文化中的體觸行為所表達的含義,同時也要避免一些對方文化反感的體觸行為。

3)對異文化的人際距離堅持理解和包容的態(tài)度。人的空間觀念是后天習得的,不一樣文化中人們的空間觀念也有所不一樣。差異構成的原因往往和對方文化的自然環(huán)境、歷史背景、價值觀念等因素有關。在跨文化交際時,外語學習者對異文化的空間語言應當持有理解和包容的態(tài)度。

4)重視跨文化交際本事的培養(yǎng)。在學習外語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習對方的文化,并比較其和本國文化的異同,注意跨文化交際本事的培養(yǎng)。

5結束語。

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fā)展,中國人和西方人的交往也越來越頻繁。在跨文化交際中,我們需要意識到中西方文化中人際距離的諸多差異,才能減少由文化差異造成的交流障礙,從而進行更為有效的交際。外語學習者除了學習語言本身之外,還應當對異文化的體距行為和體觸行為堅持敏感,注重提高跨文化交際本事。

參考文獻:

[1]錢敏汝。跨文化經濟交際及其對外語教學的意義[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4)。

[2]hallet。thesilentlanguage[m]。n。y。:anchorpress,1973。

[3]綦甲福。人際距離的跨文化研究-論中國留德學生的人際距離體驗和跨文化學習[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2007。

[4]hallet。thehiddendimension[m]。n。y。:anchorbooks,1982。

[5]布羅斯納安。中國和英語國家非語言交際比較[m]。畢繼萬,譯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1。

[6]潘永墚。身勢語與跨文化理解[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7(1)。

[7]胡文仲??缥幕浑H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1991。

[8]戴凡,smith,stephenlj。文化碰撞-中國北美人際交往誤解剖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四

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說,中西方文化無論從萌芽、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格局無疑是各具特色的。一個偏重群體關系和整體作用,提倡大家庭理論;一個偏重個體能力和英雄主義,提倡自由萬歲。在兩個文化理念截然相反的作用下,我們必須融合兩者意識上的差異,在文化層次本身找到共性,以利于整個人類文化的發(fā)展。

差異;價值觀;文化。

歷史發(fā)展至今,中西方文化就像兩條時而膠著、時而分離的不規(guī)則線,同樣源遠流長,同樣博大精深。自成體系、相互交融。但,無論任何時候,兩者從未有過平行的時候,因此,研究世界文化不可能單一的研究中西方某個文化,而應全面、系統(tǒng)的對中西方文化加以研究。

1.1文化的定義著名人類學學者泰勒(edwardburnetttylor)這樣給文化定義:“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獲得的、包括知識、信念、藝術、道德法則、法律、風俗以及其他能力和習慣的復雜整體。”這個定義已經比較權威。在此,我們將文化定義為人和環(huán)境互動而產生的精神、物質成果的總和。這個總和中可以包括生活方式、價值觀、知識、技術成果,以及一切經過人的改造和理解而別具人文特色的物質對象。

1.2中國文化定義中國文化一般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是中國各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漢族是中華民族的主干民族,對中國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他少數(shù)民族也對中國文化做出過不可抹殺的貢獻。

1.3西方文化定義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一樣,源遠流長,氣象萬千。一般是指發(fā)源于古希臘、羅馬時期,浸染了中世紀的基督教傳統(tǒng),興盛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經啟蒙運動而最終確立,并且近幾百年來大盛于西歐北美的文化系統(tǒng)。

中西方文化均源遠流長、氣象萬千,兩種文明都經歷了幾千年歷史的發(fā)展演化才成型。迄今,無數(shù)學者為更好的研究兩種文明,劃分了各種各樣的時期或時代,以將歷史分割成各個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加以研究。在此,筆者參考各權威觀點,結合自己的觀點,在權威學說的基礎上以階段性為前提,簡單描述一下中西方文化各自的特點,以便更好的對論題加以研究。

2.1中國文化的特點中國文化在西周時期創(chuàng)造出了中華文明的母形。這一時期建立了“余一人“的專制王權思想,敬德與重民思想開始萌芽,西周時期我國宗法社會與宗法文化開始成型,并且對后世中國文化脈絡和思潮的演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戰(zhàn)國時期,平民觀點開始興起,以孔子、孟子、墨子、老子、韓非子等為杰出代表。我國出現(xiàn)百家爭鳴的文化發(fā)展狀況。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成為中國文化的中心。同時法家、道家思想并立。至此在幾千年的發(fā)展過程中,中國形成了以“謙、恭、信、敏、慧”為核心的文化思想觀、以“學而優(yōu)則仕”的文化價值觀??偟膩碚f,中國文化就是細節(jié)服務于整體、突出整體效果的文化模式。

2.2西方文化的特點西方文化經過中世紀基督教文化的長期統(tǒng)治,阿拉伯文化的融入,隨著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的出現(xiàn),出現(xiàn)了影響深遠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經過17世紀的科學革命,18世紀的啟蒙運動,現(xiàn)代西方文化到19世紀臻于成熟,并向全世界擴張。西方文化在20世紀面臨著來自內外多方面的挑戰(zhàn)。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只反映了現(xiàn)代西方文化的一個方面,表現(xiàn)出其躁動不安的情緒,遠遠不能概括其全貌。在幾千年的發(fā)展過程中,西方文化形成了以“爭”為核心的文化思想觀、以自然科學和科研為核心的文化發(fā)展觀??偟膩碚f,西方文化就是突出細節(jié)、突出個體效果的文化模式。

3.1西方文化文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不同中國文化中整體上來看,屬于一種靜態(tài)文化、一種家國文化。由于中國所處地理環(huán)境較為優(yōu)越,給予了人一個可以長期居住生產的環(huán)境,所以,這種長期居住在同一個地方的條件便使家族發(fā)展的很快,安居樂業(yè)、居安而不思流動,就容易促使靜態(tài)的文化模式發(fā)展。家族繁衍、代代相傳,家族紐帶越來越復雜,尊老和祭祖現(xiàn)象就必然在這樣的發(fā)展模式下產生,家族觀念,宗法制度也就逐漸形成并根深蒂固了。所以說,中國為什么叫家國,因為,家就是國、國就是家,家和國僅僅是規(guī)模上的差別,于此,這種靜態(tài)文化和家國文化直接促成了中國仁、孝、禮、信為核心的貴和尚中的中庸思想。

而西方文化則屬于一種動態(tài)文化、一種斗爭文化。西方文化三大起源(古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均源自地中海沿岸,西方的地理環(huán)境、氣候促成了流動性較強的文化。并直接促使西方人的家庭觀念相對薄弱,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價值觀念得以發(fā)展傳承,由此產生的競爭意識、斗爭文化更是西方文化發(fā)展的原動力。

3.2中西方文化中的倫理觀念不同中國文化主張家庭倫理本位,而西方文化主張個人本位。上點已經提到,中國以家國主義文化為核心思想文化,以家族為本位,家庭便有長幼之序,夫妻之分,家庭成員各安其分,各盡義務,即“盡倫”!孟子認為:圣人是“人倫之民”,倫的核心是“絕對服從”,幼服長,妻服夫。使家變得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孝”,“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國的國本,國粹,中國自古就有孝的文化,有以孝治天下之說。家與孝原本有偉大的理性意義,但由于過分強調,終成了一種過分的家族意識,而忽略了個人自由的。發(fā)展,“存天理,滅人欲”,以個人向群體負責為人生宗旨。

而西方的地理環(huán)境及種種社會關系導致個人主義的興起,導致家庭、家族紐帶功能相對松弛。“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督教義充分說明了西方文化中追求人格獨立的特點,騎士精神、英雄主義的盛行源自于此。個人權利任何人不得侵犯,信奉個人本位、自我中心,這種個人本位思想使即使親人間的界限也劃分得非常明確,aa制、強調子女獨立生活,喜歡談論一己之所得。伯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一書中,認為只有個人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才能有社會的充分發(fā)展。存在主義把這個基本觀念推向了極端,鼓吹“人是絕對自由的”,“他人就是我的地獄”。3.3中西方文化對人與自然的基本觀點不同杜維民教授認為:“中國文化關注的對象是人”。人與人的關系是中國文化關心的核心與基礎問題,戰(zhàn)國時期,我國就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所以政治倫理學相當發(fā)達。而西方文化較多關注的是自然,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古希臘注重的中心問題,由此衍生出理智和科技。

中國的哲學是一種人生哲學。儒家強調人在社會要有所作為,道家追求長生,佛家強調人的覺悟。同時建立了君臣、父子等一套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學而優(yōu)則仕成為中國社會主流思想。而科學研究可發(fā)現(xiàn)自然規(guī)律的探究行為并未得到重視。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中國文化講究“天人合一”、“順天應物”。把自然人格化,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

從古希臘泰勒斯的自然哲學開始,探索自然奧秘,開發(fā)和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就成為了歐洲思想的主流。西方科學起源與對自然的探索和研究,很早就出現(xiàn)了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得這樣名垂千古的科學家。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西方文化認為人與自然處于對立的斗爭狀態(tài),因而產生了與中國文化不同的對自然的態(tài)度,即人可以征服,控制自然。西方人也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首先關注的不是倫理而是競爭,因而出現(xiàn)了“優(yōu)勝劣汰”的規(guī)律。

中國文化強調“詩言志”、“文以載道”和“天人合一”的文化價值觀和整體綜合。中國文化講究有利于社會、有利于教化民眾,中國廣大文人苦讀孔孟、圣人之學,學而優(yōu)則仕,為的是齊家治國平天下。“托物言志”、“詩以言志”成了中國大部分文學作品的特色。同時也是“中國式特色”?,F(xiàn)代西方文化倡導“為藝術而藝術”和多元的文化觀。從康德提出“美只是形式”開始,純粹的美感不應滲進任何愿望、任何需要、任何意志活動的說法在西方現(xiàn)代美學中成為占支配地位的思潮??肆_齊主張直覺即藝術,主張衡量藝術只有一個標準,即藝術標準。西方文化中的多元文化觀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文化形成的多元性;二是文化構成的多元性。

在文化結構方面,中國以整體綜合見長,強調整體的作用;而西方以細節(jié)分析見長,突出個體的作用。例如,在時間、地址的書寫順序上,中國習慣按年、月、日,國家、省、市等由整體到部分開始書寫,而西方恰恰相反。在姓氏排列上,中國姓氏先是宗族、輩分然后才是名,突出的是氏族整體;而西方姓氏先是自己名字、然后才是父名、族姓,突出的是個人。

在中西方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上,西方文化主張個人榮譽、自我中心、創(chuàng)新精神和個性自由,而中國文化是群體文化,主張謙虛謹慎、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無私奉獻、中庸之道和團結協(xié)作。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說并不是說中國文化相對與西方文化來說是不變的文化,是封閉的文化。中國文化是強調“和平、穩(wěn)定”;但這不意味著就是不變與封閉。中國哲學強調“天人和一”;而要達到這種境界,必須具有“海納百川”胸懷和“戶樞不蠹”的發(fā)展性眼光看待天地;因此,在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中一直強調“兼容”與“動”的觀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中國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與變化觀點——“仁者樂水,智者樂山”便是這種觀點的具體體現(xiàn)。

[1]馬文·哈里斯。文化人自然—普通人類學導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謝遐齡。中國政治思想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辜正坤。中西方文化比較。博覽群書,2001.2。

[4]馮承柏,王中田,俞久洪。西方文化精義[m].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五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與文明的快速發(fā)展,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越來越多,中西方的交際活動也越來越多。在中西方的交際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文化方面的差異。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文化具有差異性,加之文化具有歷史性,是人類長期發(fā)展所積累下的物質,不同民族與區(qū)域都有著各自特色化的文化。文化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價值觀、道德標準以及社會禮儀與習俗方面。關注文化差異對交際活動的影響,通過有效認知文化促進交際活動有效性的提高,能夠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整合。

日常交際與文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交際不僅是語言的交際,更是文化上的交流。文化上的差異必然會體現(xiàn)在語言中,中西文化的不同,會讓中西方的語言交際存在理解上的差異。中西方文化對于交際活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具體影響如下:

(一)稱呼上的差異。

西方國家在稱呼上與我國有著明顯的差異。在英美國家,小朋友可以直呼爺爺與奶奶的名字,而不是中國的爺爺奶奶。同時,長輩對晚輩稱呼時在其姓名前加個“小”字,表達對晚輩的疼愛,這在英美國家是極其不禮貌的行為。同樣,“老”字在中國的稱呼中也是經常使用,一些關系親密的朋友不分年齡會稱對方為“老張”、“老王”等,年齡較大的人也會這樣稱呼,在中國,這樣的稱呼會讓人覺得十分親切,但在英美國家卻不是這樣的。在中國,無論是家庭成員還是鄰居,都可以用哥哥,姐姐進行稱呼,但是英美國家,無論性別、年齡,都可以直呼其名。

(二)寒暄上的差異。

中西方國家在傳統(tǒng)寒暄的交際中也有著明顯的不同,無論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在打招呼方面都有著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中國人見了面,會有意無意地尋問對方“你吃過了嗎?”或者“你這是去哪兒?。俊?,以此作為打招呼的方式,其實心里并沒有真正期待對方給自己一個高質量的答復。在寒暄中,也經常會問到對方的年齡、婚姻以及個人薪酬問題。但是,這在英美國家都是被人極其反感的聊天內容,如果和他們談及這些,他們覺得自己的隱私被侵犯。西方人喜歡用與個人不太相關的事物打招呼。他們見了面,都會聊一聊天氣或者政治問題,總之與個人問題無關的事情都可以拿來寒暄。這就使得中西方人在交際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誤解。

(三)贊揚上的差異。

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大多比較委婉,經常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不直接說出來。在得到他人的贊美時,中國人比較謙虛,雖然內心接受了這份贊揚,卻不會當面大方地承認。在接受贊美時,中西方人會有不同的反應,且在用詞方面存在差異。當中國人受到他們贊美時,會在第一時間說“哪里,哪里,您過獎了”。而西方人聽到他人的表揚,都會大方地說“謝謝”。在中國人眼中,謙虛是一種美德,而在西方人眼中,被人贊美是一種樂事。

(四)道別上的差異。

在英漢兩種語言中,有著不盡相同的方式。受到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在與他人道別時,都會送一段距離,將客人送到自己愛門口,甚至送到更遠的地方。被送人的會說“請留步”,主人會說“慢走或者經常來”。在西方人眼里,這些禮貌用語都會被理解為邀請,如果對西方人說“再來”,他們會認為自己得到了邀請。英美國家的人在道別時,一般都是用微笑或者手勢說再見,沒有太多的禮節(jié)與語言。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六

春節(jié)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紅包是一種裝錢的特殊紅色小紙袋。這是中國人在春節(jié)時由父母或朋友送給小孩的禮物。紅色也可以送給沒有結婚的親戚或朋友。未婚的職員同樣也希望從老板那里得到紅包。在某些特定的場合,如婚禮或關系親密的親人朋友生日時,也會送紅包。紅包里的錢可以是幾元,也可以是一大筆。

俄國人社交中講究送禮,尤其是親戚朋友之間。禮物選得合不合人心意很重要,禮物的價格倒在其次。設計新穎、制作精美又有一定紀念意義的禮物,像旅游紀念品就廣受歡迎。去人家里做客或參加聚會,俄國人通常送鮮花、糖果或小紀念品等。對俄國人來說,直接送錢給他們是一種侮辱。

對于澳大利亞來說,社會交往中,給主人/女主人贈送一份小禮物是比較得體的做法。通常,這種禮物是酒、巧克力、花等等,不必包裝。其他在生日、周年慶、婚禮、領洗禮等場合贈送的禮物輕重要依你們的關系而定。

對西方人而言,圣誕節(jié)的精神是向周圍的人表達關愛。因此,圣誕節(jié)可算得上是最重大的送禮節(jié)慶了。禮物大多數(shù)是寫滿祝福與問候的圣誕卡,但小卡片鋪天蓋地、漫天飛舞,表達了濃濃的關愛之情。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七

1820年3月的一天,在皇宮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正在大發(fā)雷霆:“應該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亞去!他弄得俄羅斯到處都是煽動性的詩,所有的青年都在背誦它們?!薄斑@個人太放肆了,竟敢寫詩咒罵皇帝,應該送他去服苦役?!币粋€貴族隨聲附和。

“陛下,他還算是個孩子呢,還不懂事,只要稍稍懲罰他一下就行了。先讓他吃點苦頭,將來他手中的筆也許對陛下有用呢?!睂m廷詩人杰爾查為之求情。

“那好,就把他流放到南方去,沒有我的允許,不準他回彼得堡?!?/p>

這個引起沙皇震怒的人到底是誰呢?他就是普希金!現(xiàn)代標準俄語的創(chuàng)始人。他奠定了俄國文學的基礎,他在多種文學領域——抒情詩、敘事詩、詩劇、小說、散文、童話等都取得了杰出的成績,為后代的作家提供了典范。所以,他被稱為“俄羅斯文學之父”、“偉大的俄國人民詩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

普希金出身貴族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學教養(yǎng)。18,普希金進入貴族子弟學?;蚀逯袑W學習,年僅12歲就開始了文學創(chuàng)作生涯。18,在中學考試中他朗誦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皇村回憶”,表現(xiàn)出了卓越的詩歌寫作才能,特別是他詩作韻文的優(yōu)美和精巧得到了廣泛的贊賞。在皇村中學學習時,受到當時愛國思潮和進步思想的影響,結交了一些未來的十二月黨人(俄國的貴族革命家)為朋友,畢業(yè)后到彼得堡進外交部任職。在此期間寫出了《自由頌》、《致恰達耶夫》等政治抒情詩,歌頌自由、進步,反對封建農奴制,抨擊暴君專制,表現(xiàn)了開明貴族的理想。普希金的詩受到廣大人民的熱愛,人們秘密地傳抄著,對當時的革命者曾產生過巨大影響。他因此觸怒了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于1820年被流放到了高加索。

普希金在南俄流放期間,創(chuàng)作了許多抒情詩和浪漫主義的敘事詩,如“高加索的俘虜”、“強盜兄弟”、“巴赫切莎拉伊的淚泉”等。從這一時期起,普希金詩作中前輩詩人的影響逐漸消失,完全展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這時的普希金已被公認為當時第一流的俄羅斯詩人和19世紀20年代俄羅斯浪漫主義的、熱愛自由的一代人的領袖人物。

被流放到高加索不久,沙皇又以他的無神論思想為借口,把他幽禁在他母親的領地米哈伊夫斯克村。這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近百首詩歌,完成了長詩《茨岡》和歷史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后者描寫沙皇鮑里斯戈都諾夫和冒名為皇太子的修道士格利戈里之間爭奪皇位的斗爭。最后格利戈里取得了勝利,貴族攫取了人民的勝利果實,人民只有以沉默反抗。高爾基認為“鮑里斯戈都諾夫是俄羅斯最好的歷史劇,是普希金創(chuàng)作中現(xiàn)實主義的勝利”。

1825年,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后,沙皇為了拉攏普希金,把他贖回莫斯科,企圖使他成為宮廷詩人。終因普希金的進步思想和創(chuàng)作活動與統(tǒng)治階級利益格格不入,引起了沙皇宮廷貴族集團的仇視。1837年,在沙皇及其黨羽策劃的決斗中,普希金受重傷而死。臨死前最后一句話是:“這個世界容不得我活下去?!?/p>

回到莫斯科以后的這段時期,普希金的創(chuàng)作達到了高峰,其間幾乎每部作品都在俄國文學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1830年,普希金完成了自1823年就開始創(chuàng)作的長篇詩體小說《葉甫根尼·奧涅金》。這是普希金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俄羅斯現(xiàn)實主義文學第一部典范作品,也是普希金由浪漫主義轉向現(xiàn)實主義的第一部作品。主人公奧涅金代表了與作者同時代的貴族進步知識分子:厭惡紙醉金迷的上流社會的空虛無聊,不愿同流合污,卻又擺脫不了偏見,找不到新的生活,只能周旋于各種復雜的`情感之中;想有所作為,卻又遠離人民,生活和事業(yè)最終一事無成。在這部作品中,普希金全景式地展示了當時的俄國社會,刻畫了各階層人物的心理;奧涅金的典型形象反映了十二月黨人起義以前俄羅斯貴族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tài)。小說被別林斯基稱作是“俄羅斯生活的百科全書和最富于人民性的作品”,在俄羅斯文學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詩人38年的短暫一生給俄國文學,也給世界文學寶庫留下了豐厚的、無可替代的遺產。除800多首抒情詩以及長篇敘事詩外,普希金還有小說、戲劇及其他各種文學論著。普希金熱愛生活,詩中洋溢著朝氣,充滿樂觀。他的詩還生動地描寫了俄羅斯的大自然。在他看來,“自然是一幅生動的畫,充滿了難言的、然而是沉默的美”。這種美,在“冬之路”等多篇短詩及長詩“葉甫根尼·奧涅金”中都有大量的展現(xiàn)。詩人對自然的描繪手法,也從早期的浪漫主義轉為后期的現(xiàn)實主義。屠格涅夫稱普希金“創(chuàng)立了我們的詩歌語言和我們的文學語言”;高爾基稱他為“世界上極偉大的藝術家”,是“一切開端的開端”;別林斯基則認為他是“俄羅斯第一位詩人和藝術家”。

普希金天才的杰作,激發(fā)了多少俄羅斯音樂家的創(chuàng)作激情和靈感。以普希金詩篇作腳本的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鮑里斯戈都諾夫》、《黑桃皇后》、《魯斯蘭與柳德米拉》等等,無一不是偉大的音樂作品。普希金的抒情詩被譜上曲,成了膾炙人口的藝術歌曲。普希金的詩還被改編成芭蕾舞,人們通過舞者的身體語言領略到詩作的無盡魅力。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八

伴隨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fā)展,中西方文化差異在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中得到了很大范圍的交流和應用。在多元化社會的背景下,要解決中西文化差異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對企業(yè)的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為提升企業(yè)的綜合競爭力,更有效地幫助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就應深入把握中西文化差異的問題。本文就中西方文化差異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進行分析與討論,并提出了一些相關建議。

當今多元文化共存的社會,中西方文化差異給很多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帶來了一些麻煩,會造成企業(yè)員工之間由于文化差異的問題引起一些溝通和文化沖突的現(xiàn)象。為構建更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的管理體系,文化差異在組織中的整合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文化的整合將會進一步促進人力資源管理的改革。

1.文化差異在人才選拔上的影響隨著全球經濟和文化的結合日益加深,很多企業(yè)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經濟優(yōu)勢和主動權漸漸面向國外市場。在全球范圍尋求優(yōu)秀有效的資源配置的同時也面臨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給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帶來的新難題。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主要是受國家文化、當?shù)氐膬r值觀念和思維方式以及社會習俗的影響和約束。文化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yè)對于人才的招聘、升職和績效評估等諸多人力資源管理政策。比如給跨國企業(yè)制定薪酬制度時應考慮不同國家的經濟差異化和物價水平等因素。在中國,人們通常是將工資與公共效益結合,而對于外方來說,他們更注重于物價指數(shù)和通貨膨脹等因素的聯(lián)系。另外,員工晉升程序中,中國人會偏重于個人的綜合素質及相關的人際關系等方面;而外方則更注重個人才能。因此,跨國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要將企業(yè)作為一個整體,讓管理者對當?shù)氐奈幕氖煜こ潭葘Ξ數(shù)匚幕倪m應力和融合力作業(yè)選拔條件。

2.文化多樣化對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中西方文化差異對于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和交流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這將導致企業(yè)制定人力資源管理策略難度的增加。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會因為價值取向和生活行為方式的差異而產生文化矛盾,這也是跨國公司經營管理欠缺并使其經濟戰(zhàn)略的實施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傳統(tǒng)的人力資源管理中,人員都是共同的工作價值觀,管理模式也較為單一;而在跨國企業(yè)中,人員都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也就加大管理的難度。但是中西文化的差異也使得人力資源管理變得更為多樣化,并改變了人力資源管理的方式,進一步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yè)中的地位。

1.整合企業(yè)文化差異,建立共同的價值觀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念,他們也會在生活中按照自己的思維和觀念來認識和解決問題,勢必給企業(yè)的人力資源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題。所以,人力資源管理者想要解決這個難題就應從不同文化的結合點入手,提取雙方文化的的精華,兼容并包,進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有計劃地建立起具有企業(yè)特色和能適應多種環(huán)境的新型企業(yè)文化體系,并逐步建立共同的文化價值觀??梢酝ㄟ^公司組織各種活動的方式,促進員工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強化團隊意識,讓員工們能充分接觸到對方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等,能夠使大家共同了解對方,也將自己的思想理念與公司的宗旨和工作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中西方文化差異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

2.加強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和培訓在跨國企業(yè)面對文化差異的問題時,可采用在企業(yè)內部指定一種便于溝通的通用語言,在任務分配、填寫備忘錄和檢測表中運用,這樣能保證信息簡潔快速地傳遞,最重要的是準確性,避免文化差異帶來不必要的溝通障礙。定期開展員工滿意度調查,及時發(fā)現(xiàn)工作中存在的紕漏,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人力資源管理要加強跨文化的溝通和培訓,在具有多種文化背景的工作群體中進行并降低甚至消除各種文化差異所造成的文化沖突。這種跨文化的培訓能使公司員工充分了解各國文化背景,尊重各自文化的同時也要提高員工對不同文化的應對能力,盡量減少由于文化差異造成的失誤和文化沖突。這也是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中面對中西文化差異應采取的必要手段。

總而言之,人力資源管理者在面對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行管理時,要充分了解企業(yè)與國外文化價值觀。人力資源管理者在全面的研究企業(yè)中文化差異對企業(yè)發(fā)展的影響,采用應對措施,將不同文化資源進行適當?shù)恼希M可能發(fā)其中的優(yōu)勢。企業(yè)要在建立起自身的文化差異的管理策略,才能有效地使企業(yè)的中西方文化差異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得到有效管理,這樣才能促進企業(yè)在跨國經營中增強市場的綜合競爭力,獲得更大經濟效益。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九

我們和西方人在對待贊美的態(tài)度上大不相同。別人贊美的時候,盡管內心十分喜悅,但表https:///面上總是表現(xiàn)得不敢茍同,對別人的贊美予以禮貌的否定,以示謙虛:“還不行!”、“馬馬虎虎吧!”、“那能與你相比??!”、“過獎了!”等。

而西方人對待贊美的態(tài)度可謂是“喜形于色”,總是用“thankyou”來應對別人的贊美。

2、待客和做客。

我們和人相處的時候,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為別人著想。這表現(xiàn)在待客和做客上,盡責的客人總是盡量不去麻煩主人,不讓主人破費,因而對于主人的招待總是要禮貌地加以謝絕。比如,主人問客人想喝點什么,客人一般會說“我不渴”或“不用麻煩了”;主人在餐桌上為客人斟酒,客人總要加以推辭,說“夠了,夠了”,而事實上,客人并不一定是不想喝,往往只是客氣而已。所以,稱職的主人不會直接問客人想要什么,而是主動揣摩客人的需求,并積極地給予滿足。在餐桌上,殷勤好客的主人總是不停地給客人勸酒勸菜。所以,中國人的待客和做客場面往往氣氛熱烈:一方不停地勸,另一方則不停地推辭。

而外國人特別是西方人,無論是主人還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無需客套。當客人上門了,主人會直截了當?shù)貑枌Ψ健跋牒赛c什么”;如果客人想喝點什么,可以直接反問對方“你有什么飲料”,并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飲料;如果客人確實不想喝,客人會說“謝謝!我不想喝”。在餐桌上,主人會問客人還要不要再來點,如果客人說夠了,主人一般不會再向客人勸吃請喝。

3、謙虛和自我肯定。

我們一直視謙虛為美德。不論是對于自己的能力還是成績,總是喜歡自謙。如果不這樣可能會被指責為“不謙虛”、“狂妄自大”。比如,中國學者在作演講前,通常會說:“我學問不深,準備也不充分,請各位多指教”;在宴會上,好客的主人面對滿桌子的菜卻說:“沒有什么菜,請隨便吃”;當上司委以重任,通常會謙虛地說:“我恐怕難以勝任?!?/p>

而外國人特別是西方人沒有自謙的習慣。他們認為,一個人要得到別人的承認,首先必須自我肯定。所以,他們對于自己的能力和成績總是實事求是地加以評價。宴請的時候,主人會詳盡地向客人介紹所點菜的特色,并希望客人喜歡;而被上司委以重任的時候,他們會感謝上司,并表示自己肯定能干好。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十

俄國文學歷史盡管歷經了千年,不過與歐洲其他發(fā)達國家文學相比較,其獨立發(fā)展的完善的歷史也只有近兩百年,特別是其興盛的歷史僅有一世紀。不過俄國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上的發(fā)展卻突飛猛進,在其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多種文學思潮,古典主義就是比較著名的其中之一。

古典主義是一個文學流派和創(chuàng)作方法,其形成在18世紀初期,在迅速發(fā)展的民族意識和理性主義思想的影響下,開始在歐洲國家普及。國家的中央集權制要求對法律進行理想的解釋,才能得以確立和鞏固,從而讓人們尊重國家的權威,以國家權益為主,讓卑微的情感聽命于高尚的理智。古典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文學流派應運而生。

18世紀彼得一世時期嚴格執(zhí)行各種改革,倡導科學,簡化俄文字母,出版報刊,還提倡翻譯西歐著作,在俄國文學的發(fā)展中有著卓越的功勛。不過在當時,俄國文學正在古代文學邁向新的內容和形式,處于一個尚未穩(wěn)定的過渡階段,因此,產生了俄國古典主義的萌芽,逐漸出現(xiàn)了探討古典主義的美學問題的理論著作。18世紀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期,專制制度日益得到鞏固,同時受到法國古典主義的影響,形成了俄國古典主義,一直持續(xù)了一個世紀。

在古典主義文學思潮下,所倡導的思想是商業(yè)資本主義和理性主義。古典主義的創(chuàng)作是以古希臘羅馬的文學藝術為典范,因此,俄國古典主義崇尚古希臘羅馬文化的藝術創(chuàng)作風格,排擠斥逐情感、想象及個性特點,其在一定的程度上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的`生活現(xiàn)象,包含了現(xiàn)實主義因素。歐洲古典主義傳入俄國時,俄國文學并沒有對其排斥,而是將歐洲古典主義思想與自身持有的民族意識進行融合,因此,俄國古典主義既有歐洲古典主義的特征,又有著屬于自身的文學特點。

俄國古典主義繼承了大部分歐洲古典主義文學的大部分特點,特別是法國文學。比如嚴格遵守邏輯、體裁規(guī)范,提倡理性,突顯人物性格的某一特征等等。

俄國古典主義文學一開始就飽含戰(zhàn)斗性,體現(xiàn)了強烈的社會激情及公民精神。俄國古典主義的第一批代表人物安季奧赫·德米特里耶維奇·康捷米爾,其并沒有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給予關注,而是將重點放在了嚴酷的現(xiàn)實本身,在他的筆下,充滿了肆無忌憚的愚昧勢力對安分守己的進步人士的扼壓。同時他還申飭俄國文學要勇于揭露社會的弊端。

俄國古典主義文源于現(xiàn)實生活,揭示當時的社會狀態(tài)。俄國古典主義有著很大的進步精神,其同情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抨擊不勞而獲的剝削者,其將人的尊嚴和價值放在了階層之上。此外,俄國古典主義文學與其之前的民間口頭創(chuàng)作有著很大的關聯(lián),取材也多為本國歷史,與法國古典主義主要取材于古希臘羅馬大不相同。

古典主義興趣和發(fā)展于法國,因此,通常認定法國古典主義是標準模式,俄國古典主義也采取了這種模式。其嚴格按照體裁把全部作品進行歸類,同時任何一種體裁都具備自身恒定的標準。從古典主義的作品內容上來看,抽象和概括性的思想是最有價值的,而具體的和詳盡性的則是沒有價值的。古典主義的體裁主要有三個層面,同時也被分為三個等級,包括國家紀事題材的高級體裁、思想與追求沖突題材的中級體裁以及滑稽式的生活事件的低級體裁。高級體裁是針對特定的哲學問題或者是國家大事來表達高尚情懷的頌詩和史詩;中級體裁涉及的范圍相對多一些,有悲劇、有情感與義務的斗爭和“高雅”抒情詩等多種形式,比如田園詩、牧歌等等。個人情感的表現(xiàn)形式是暴君的橫行霸道,義務的表現(xiàn)形式是愛國者的明德惟馨,因此,古典主義的悲劇大部分都涵蓋了愛國主義,向往自由甚至是革命傾向;低級體裁主要是反映社會公民日常生活的長篇小說、寓言等等。

俄國古典主義的第一批代表人物是康捷米爾、羅蒙諾索夫、特列季亞科夫斯基。他們效仿古希臘羅馬文化題材、思想、語言結構等等,與本民族的文學創(chuàng)作融合,對詩學和體裁進行改革。他們構建了文學體裁體系,探討了公民道德理想和英雄主義的思想觀念,繁榮了詩學文化,善于展示人的精神世界。俄國古典主義呈現(xiàn)了兩種創(chuàng)作傾向,一種是揭露性,一種是頌揚性。

三.結語。

俄國古典主義文學是歐洲古典主義文學的一部分,其形成于18世紀初期,并且占據(jù)了俄國文學半個世紀的主導地位,俄國古典主義盡管效勞于王權,但卻不同于法國古典主義的虛張聲勢,更多的反映了民族意識和堅韌的民族精神。俄國古典主義文學很大程度地促進了俄國文學的改革,賦予了俄國文學蓬勃發(fā)展的力量,是俄國文學向歐洲文學靠攏的里程碑,也為俄國文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使俄國成為國際上的文學大國。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十一

“跨文化交際”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交流,產生的相互作用。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逐漸深入,我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益增強,跨國界、跨種族、跨文化的經濟與社會交流迅猛發(fā)展,因此跨文化交際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但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中西方的文化不同,人們交流時沖突時有發(fā)生。常表現(xiàn)為:

(一)問候語的差異。

在中國,普通老百姓見到熟悉的人打招呼,常說“你吃了嗎?”“干嗎去?”等來問候對方。對中國人來講,這是普通又隨便的問候話,但西方人聽了迷惑不解,他們可能會認為“我吃不吃飯、我干嗎去和你有什么關系”。在英語中,通常以時間進行問候,如:“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或是“hello/hi”簡單地問候對方。

(二)隱私觀念的差異。

中國人初次見面常會問詢對方的年齡、職業(yè)、婚姻狀況,甚至收入,在中國,這是人們之間表達關心的常見方式。然而,在西方,人們則認為侵犯了自己的隱私。而西方人則講究個人空間,注重個人隱私,不愿讓別人干涉自己的生活。由于中西方隱私觀念的差異,所以在中西方交流時會發(fā)生沖突。

(三)時間觀的差異。

在西方國家要想拜訪某人,必須提前邀約,需要說明拜訪的時間、地點和目的。但在中國,人們無提前邀約的觀念,隨便串門,擾亂別人的生活秩序的行為較為常見,這說明中國老百姓的時間觀念不夠強,使用時間上具有普遍的隨意性。在平日的生活中,西方人的時間觀和金錢觀較強,人們都對時間做了精心的計劃與安排,并養(yǎng)成了按時赴約的好習慣。

(四)餐飲習俗的`差異。

在西方,若要宴請賓客,主人通常會提前兩周發(fā)出邀請函,客人們會提前三天答復是否邀約,以便宴請的主人準備適量的飯菜。在就餐時,主人不會多說勸酒話,常說“itisreallygood,pleasetasteit.”表示誠摯邀請完,然后就將注意力轉到談話的主題上。而在中國,由于人們喜歡謙虛禮讓,即使心里已經接受別人的邀請,還是要表示出推辭一番。在中國人宴請賓客,即使主人擺滿一桌美味佳肴,也總習慣講幾句“招待不周”等客套話。就餐方面的差異,是因為在西方人們不喜歡含蓄表達,講求尊重個人權益,注重個人空間。以上只是跨文化交際實際場景中常見的一些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例子,只有我們深刻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才能成功進行跨文化交際。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十二

西方文化起源于海洋文明,文化本能比較開放,易于融合外域服裝文化。

中國文化起源于大陸文明,文化本能比較封閉,在服裝上具有固執(zhí)的“原體”意識,傳統(tǒng)服裝形制幾千年來地位穩(wěn)定,吸收異域服裝相對困難。

西方文化善于表現(xiàn)矛盾、沖突,在服裝構成上強調刺激、極端的形式,以突出個性為榮。

中國文化是和諧文化,強調均衡、對稱、統(tǒng)一的服裝造型方法,以規(guī)矩、平穩(wěn)為最美。

西方文化是一種明喻文化,重視造型、線條、圖案、色彩本身的客觀化美感,以視覺舒適為第一。

中國文化是一種隱喻文化,藝術偏重抒情性,追求服裝構成要素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品位。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十三

中西方文化中的人際距離有多種差異,僅有對這些差異有所了解,才能減少交流障礙。該文對中西方文化中的體距和體觸行為進行了比較,并強調外語學習者應當對異文化的人際距離堅持敏感,注重提高跨文化理解力,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本事。

人際距離;跨文化交際;體距;體觸。

人際距離是跨文化交際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不一樣國家的人在談話時,對雙方堅持多大距離才適宜有不一樣的看法,談話雙方身體接觸的次數(shù)多少也因文化不一樣而各異。如果對不一樣文化中的人際距離理解錯誤,則會引起人際交往的障礙。錢敏汝(1997)認為在跨文化交際中,由于文化差異而造成的障礙是影響人際交往的最高層障礙,而語言差異只構成影響人際交往的最低層障礙。

美國人類學家hall(1973)認為,空間的變化會對交際產生影響,加強交際效果,有時還會發(fā)揮超過言語的作用。所以,要用外語進行有效的交際,了解對方文化的空間語言是必要的。

人際距離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包括人際間的空間距離,心理距離,社會距離,語用距離,文化距離等。

空間距離指圍繞在一個人的身體周圍,具有看不見的邊界的、不允許他人侵入的區(qū)域。人的空間觀念是后天習得的,所以與空間有關的交際規(guī)則,也會因文化的不一樣而不一樣。本文將從非語言交際的角度,對中西方文化中人際間的空間距離進行比較。以下將從體距行為和體觸行為兩個層面探討中西方人際距離的異同。

2-1四種體距。

體距,在人際交往中指人們在身體空間上相距的間隔。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個人空間。影響個人空間的因素很多,包括性別、年齡、個性因素、關系遠近和文化背景等。

hall(1982)以對中產階層北美人的觀察為基礎,把交際者之間堅持的身體距離分為四種: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和公眾距離。

在親密距離中,近者能夠沒有距離,遠者從6-18英寸。一般來講,美國中產階級認為在公眾場合不宜堅持親密距離。個人距離近者1.5-2.5英尺,遠者2.5-4英尺。在這個距離內,通常是談和個人有關的事情。社交距離近者4-7英尺,遠者7-12英尺。例如同事之間在談公事時,通常堅持在社交距離的近距離內。在一般的社交場合也大致堅持這個距離。如果是7-12英尺的距離,一般談論的都是比較正式的公事。公眾距離近者12-25英尺,遠者25英尺以上。例如進行公眾演講時,演講者和聽眾一般堅持這種距離。

hall認為這四種距離不僅僅存在于美國文化中,在其他文化中也都存在,可是在不一樣的文化中具體的距離區(qū)域大小各有異同。

2-2中西方人際交往中體距的異同。

有關中西方個人之間距離的比較,中外學者都進行過相關的研究。美國學者布羅斯納安(1991)認為中國人之間的體距比西方人要小,并認為中國人的近體距離要比英語國家的人開放得多。他寫道:“英語國家的人在一齊時,如果有局外人走進18英寸的范圍,即使是在大庭廣眾之中,也必須會被看成是一種侵擾。中國人卻不必須有此感覺。他們看來,公開場合就是絕對的公開?!?/p>

中國學者潘永墚(1997)對于中國人講話時交談者之間的距離作了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中國人與英美人交談者之間的距離差不多。潘永墚發(fā)現(xiàn)中國人在朋友、熟人之間的個人交談,雙方距離在0.5~1米之間,一般社交活動中雙方距離在1.5米左右,對著人群講話都在3米以上。

經過這些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國人對個人空間越來越重視,中國人的親密距離、個人距離、社交距離以及公眾距離都和北美人比較相近。但區(qū)別是,在中國人看來,公共場合就是絕對公開的,而美國人卻不這么認為。例如,筆者發(fā)現(xiàn),在美國的學生餐廳,如果美國學生走進他人約0.5米甚至是1米的近體距離,常常會說“imsorry”,表示歉意,美國人認為這是對他人的一種侵擾。而在中國,中國人一般認為公共場合就是絕對公開的,沒有必要因為走進旁人的近體距離而表示歉意。

此外,研究發(fā)現(xiàn),一般來說拉丁美洲人和阿拉伯人交談者之間的距離比北美、北歐之間的距離要近。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談時會湊得很近。而拉美人和美國人交談時,拉美人往往會向前靠近,美國人卻會向后退以堅持距離。英國人與意大利人交談時,意大利人往往不斷地向前靠近,英國人則不斷地后退??傊?,不一樣的民族與文化構成人們之間不一樣的空間區(qū)域,而人們交談時都是要堅持自我習慣的距離。

3-1接觸性文化和低接觸性文化。

有些民族的人身體接觸較多,有些民族的人身體接觸較少,所以文化能夠劃分為“接觸性文化”和“低接觸性文化”(胡文仲,1999)。

接觸性文化中的人在交往中身體接觸較多,包括大部分阿拉伯國家、地中海地區(qū)(包括法國、希臘、意大利)、歐洲及中東的猶太民族,東歐及俄羅斯人,印尼人及西班牙血統(tǒng)的民族等;低接觸性文化中的人在交往中身體接觸較少,包括北歐大部、德國、英國和美國的盎格魯-撒克遜族人以及日本人。按照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國人在公共場合的身體接觸也是比較少的,尤其是在異性之間,可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和西方文化的影響,此刻的情景也有所改變。

3-2公共場合體觸的文化差異。

中國人對于公共場合的身體接觸不敏感。在公共汽車、地鐵、超市或者大街上偶爾不慎碰到其他人,中國人常常認為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不會表示歉意,被碰到的人一般也都采取寬容態(tài)度。而英美人對于公共場合陌生人之間的身體接觸十分敏感,往往都極力避免,他們忌諱在擁擠的公交車或地鐵上與陌生人的身體有長時光的接觸,從人堆中擠過去更是大忌,并且被認為是極不禮貌的。通常情景下,偶爾不慎碰到其他人的身體,總要表示抱歉。如不及時表示道歉,對方的反應會很強烈。這與一些人口擁擠的中國城市的情景相當不一樣。以下的例子來自筆者對一位有過留美經歷的中國教師的訪談。

這位來自中國的訪問學者在美國期間,有一次和朋友在一座美國小城鎮(zhèn)的街道上散步,她朋友的胳膊不細心碰到了一個走過的美國人,可是他們沒有道歉,結果那個美國人憤憤不平地盯著他們看了很久,在走遠后他們仍然覺察到身后有敵視的目光。事后他們對這次經歷記憶深刻并深感不解。能夠看出,這次不愉快的經歷是由于體觸行為的中美文化差異引起的。

另外,國外的調查證明英美人、法國人與拉丁美洲人在身體接觸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調查發(fā)現(xiàn),一般關系的兩個人坐著談話時在一小時之內觸摸對方身體的次數(shù)是:英國倫敦0次,美國的蓋恩斯維爾2次,法國巴黎10次,波多黎各的圣胡安18次。我國的潘永墚教授(1997)對中國人進行了類似的調查,發(fā)此刻公園中交談者體觸的次數(shù)平均是8次。

這說明中國人在公共場合的身體接觸比英美人次數(shù)多,但比法國人、拉丁美洲人次數(shù)少。

3-3社交性擁抱或親吻的文化差異。

在西方國家,家庭成員、關系密切的朋友在分別一段時光以后再次見面,或者在告別時,常常擁抱和接吻。這在西方國家是一種禮儀。依照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通常人們不會在公共場合擁抱、接吻。胡文仲(1986)調查發(fā)現(xiàn),在美國人看來只可是是屬于社交范圍的擁抱接吻,中國人往往會感到十分尷尬。雖然此刻中國大城市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較大,戀人或者親友見面或分別時有時也會擁抱,但在比較偏僻的農村地區(qū)仍很少見。有學者認為,習慣于擁抱接吻的華人對美國文化的其他方面也都比較適應,并能夠由此看出華人理解當?shù)匚幕某潭取?/p>

以下是一個真實的中美人際交往的誤例剖析。一位中國的訪問學者參加了美國大學的一個聚會,聚會結束后,多數(shù)人都擁抱道別。一位女士也過來擁抱這位中國訪問學者,但他立刻變得渾身緊張。其他女士注意到他的不安,都沒有過來擁抱他。但看著別人撇開自我相擁時,他不禁有局外人的感覺。這位中國訪問學者的尷尬可能會得到很多中國人的認同。盡管西方文化的影響越來越明顯,中國的異性朋友仍然不習慣在公眾場合擁抱。對北美人來說,這位中國訪問學者對擁抱的不安反應則被理解為保守和不友好。

3-4同性之間體觸的文化差異。

按照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同性之間手拉手或者摟肩膀走路,是一種正?,F(xiàn)象,是能夠理解和允許的。在西方國家,兩個青年男子或女子手拉手在街上走路,往往會被認為是同性戀者,而異性間同樣的行為卻被視為自然。以下的例子是一個真實的中美人際交往的誤例剖析。

一個年輕的美國女外教在一所中國大學教英語,她常理解學生的邀請外出參加活動??墒窃谥袊煌〒頂D的街道上過馬路時,她常常覺得心驚膽戰(zhàn)。結果,過馬路時女生們就拉著她的手或挎著她的手臂,男生們卻羞于照顧。這位女外教覺得很別扭,以至于一到過馬路時就趕緊遠離女學生,因為這使她聯(lián)想到同性戀而深感不安??墒牵袊蚤g類似的身體接觸卻很平常,而普通關系的異性之間卻不習慣于身體接觸。

3-5有關觸摸孩童的文化差異。

在中國的文化中,觸摸小孩是一種親昵的舉動,成人能夠摸孩子的頭也能夠抱過來親吻。如果是朋友或者鄰居的孩子,人們會認為這是友好的表示??墒窃谖鞣?,除非是家庭成員或者極為親密的朋友關系,通常人們都不能隨便觸摸或者親吻孩子。一些來自西方國家的媽媽們常常會抱怨說中國人喜歡撫弄他們的小孩子,這種行為讓她們覺得很別扭和尷尬。雖然她們明白這種對孩子的觸摸是友好的表示,可是這種行為在西方文化里卻被認為是冒昧的、粗魯?shù)摹?/p>

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的本事,包括與異文化的合作伙伴的交際本事,不一樣文化間的合作本事,適應職業(yè)活動的本事,獨立提出問題和討論問題的本事,人際交往、組織和應變本事等。經過中西方人際距離的文化差異的比較,我們能夠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1)培養(yǎng)體距行為的文化差異意識。外語學習者應當注意體距行為的文化差異,在跨文化交際時,應當事先了解對方文化中人們在交往中的距離,交流時與對方堅持適宜的體距。

2)培養(yǎng)體觸行為的文化差異意識。外語學習者應當注意體觸行為的文化差異,在和不一樣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時,應當首先了解對方文化是接觸性文化,還是低接觸性文化,也應當學習對方文化中的體觸行為所表達的含義,同時也要避免一些對方文化反感的體觸行為。

3)對異文化的人際距離堅持理解和包容的態(tài)度。人的空間觀念是后天習得的,不一樣文化中人們的空間觀念也有所不一樣。差異構成的原因往往和對方文化的自然環(huán)境、歷史背景、價值觀念等因素有關。在跨文化交際時,外語學習者對異文化的空間語言應當持有理解和包容的態(tài)度。

4)重視跨文化交際本事的培養(yǎng)。在學習外語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習對方的文化,并比較其和本國文化的異同,注意跨文化交際本事的培養(yǎng)。

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fā)展,中國人和西方人的交往也越來越頻繁。在跨文化交際中,我們需要意識到中西方文化中人際距離的諸多差異,才能減少由文化差異造成的交流障礙,從而進行更為有效的交際。外語學習者除了學習語言本身之外,還應當對異文化的體距行為和體觸行為堅持敏感,注重提高跨文化交際本事。

[1]錢敏汝??缥幕洕浑H及其對外語教學的意義[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4).

[2]hallsilentlanguage[m].n.y.:anchorpress,1973.

[3]綦甲福。人際距離的跨文化研究-論中國留德學生的人際距離體驗和跨文化學習[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2007.

[4]hallhiddendimension[m].n.y.:anchorbooks,1982.

[5]布羅斯納安。中國和英語國家非語言交際比較[m].畢繼萬,譯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1.

[6]潘永墚。身勢語與跨文化理解[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7(1).

[7]胡文仲??缥幕浑H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1991.

[8]戴凡,smith,stephenlj.文化碰撞-中國北美人際交往誤解剖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十四

摘要:“俠客”作為中西方文學世界共有的人物形象,自誕生始一直深受中外讀者的喜愛。但是由于各自所處的文化背景不同,中外文學中的俠客形象有所異同。其“異”在于,出身、價值取向等不同;其“同”在于,都秉持著揚善懲惡、伸張正義的俠客之心。俠客文學的產生及繁盛,揭示出了世界人民不畏暴政、反抗壓迫的英雄氣質。

關鍵詞:中西方文學;俠客;異同點;價值觀。

“俠客”對于中國讀者來說絕不陌生,在世俗文化里,游俠小說較之于其他純文學更受人們青睞。這種現(xiàn)象不單存在中國文學里,外國文學中游俠身影在某種層面上更顯大放異彩。然而,由于文化差異,中外文學中的俠客形象卻大不相同。

一、俠客的定義。

“俠客”一詞的解釋,中西方有所差異。中國古代稱豪爽好交游、輕生重義、勇于排難解紛的人善傳游俠。西方“俠客”有“圣武士”與“巡林客”兩意,一般所指乃前者,但與東方傳統(tǒng)的俠客相去甚遠。事實上西方文化中的巡林客,從心態(tài)和理念上說更接近東方的俠客。他們以森林為家,以動物為友,與自然之間有著某種奇妙的聯(lián)系。其性格叛逆,行事原則遵循自然的選擇或是自己的心,幾乎可視為東方俠客的翻版。

二、中國文學俠客形象。

中國文學特別是武俠小說中,俠客形象基本被固化了。

從身份上來看,中國俠客出身多不是貴族階層,沒有高貴的血統(tǒng),也不是隸屬于門閥世家的武士。他們大多為草莽英雄,可能是占山為王的大盜巨賊,也可能是江湖名宿,可能是隱居深山的樵夫,也可能是江邊垂釣的漁父,總而言之與統(tǒng)治階級沾不上關系,他們先天就與“富貴”兩個字隔離,就算個別的出身高貴,也會后天與權貴保持距離,比如貴為帝王卻時時向往江湖的段譽和將帥之子卻厭惡仕途的袁承志。由此可以看出,中國俠客扎根民間,在平民階級中有著深厚的基礎。

我們也可從文化上加以分析。如前所述,中國俠客多出身平民,這就決定了他們與學問文化無緣。他們大都不是什么文人墨客,僅粗通文墨,有的甚至目不識丁,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叱咤江湖。相反,如果他們當中誰要是整天之乎者也,擺出一副文化人的架子,肯定會被人譏笑為酸腐儒生,為人不齒。在江湖中文化是可有可無,甚至是最好沒有的。俠客們看中的是手中的劍,“劍”就是俠客的文化。一個人的武藝越強越受到江湖人的欽佩。

劍是中國俠客的文化,那么“義”就是俠客的心。

義分大小。小義就是江湖義氣:簡而言之就是通行江湖的道德標準。何為江湖?江湖就是眾多俠客不自覺組成的團體。作為團伙成員,要想繼續(xù)留在這個團體中,就必須維護這個團體,也就是維護這個團體的成員。這就決定了江湖義氣根本上是“朋友義氣”。

“朋友義氣”的非理性的成分居多,盡管有時我們會對俠客們?yōu)榕笥褍衫卟宓?、自我犧牲的行為肅然起敬。如《水滸傳》中的及時雨宋江,為了保全晁蓋一伙寧愿擔負殺妻之罪,因而受到江湖的稱贊??墒谴蠖鄶?shù)情況下,這種感情帶有很大的盲目性。與其說他們是在維護朋友義氣,不如說他們是在維護規(guī)矩。盡管這規(guī)矩在他們看來很無理,但必須遵守。金庸所著的《書劍恩仇錄》中有段情節(jié)很能說明這個問題:紅花會文泰等人為了躲避朝廷鷹犬張召重的追捕而來到江湖名宿周仲英的家中,是時恰逢周外出不在,其幼子在無意中向張召重泄露了文泰的藏身處,從而導致文的被捕。周仲英得知后,明知幼子是無意而為,但為了維護這種朋友義氣,扔狠心下手擊斃愛子。我們看到這幕時應該不難看出這種義氣的偏頗和狹隘的地方。

與小義相對,大義在中國俠客中就是愛國主義。如前所述,俠客們與權貴互不往來,那么維護權貴的國家政權應該得不到俠客的真心擁護,因而王朝更替也不會牽動俠客的注意。但事實上,俠客們總是能夠超越這種階級情感,為了民族和國家,他們能夠放棄所有成見,與統(tǒng)治階級中的忠良派結盟,共赴國難。這種情懷更像是與生俱來,沒有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這一點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是俯拾即是的,例如《天龍八部》中作為武林異端勢力存在的天山派三十六洞七十二島,本應該是與世隔絕不問俗世的狀態(tài),可當金兵南下時他們竟然可以自發(fā)起來不顧生死阻擋強敵,沒有人提出異議。又如梁羽生《白發(fā)魔女傳》中的練霓裳,自小被狼養(yǎng)大,盡管后來為人所救,教授絕技,但是仍時不時表現(xiàn)出與常人相異的野性。就是這樣的綠林女盜生平最為痛恨的不是惡人為非作歹,而是賣國求榮。這很難讓人理解,但又似乎自然而然。

在中國武俠小說構筑的武俠世界里,江湖人可以藐視一切王法,可以手無縛雞之力,但是必須有義氣。義氣就是他們行為的最高準則。

三、外國小說中的俠客形象。

外國俠客脫胎于騎士階層。而騎士本身就屬于統(tǒng)治階層,這就意味著外國文學中的俠客與中國俠客有所不同。

顯而易見,外國文學中的俠客多出身貴族階級,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彬彬有禮,富有教養(yǎng),浪漫多情,愛情和榮譽是他們的人生目標。中世紀騎士文學就是典型代表。

盡管他們也會鋤強扶弱,但是他們的出發(fā)點卻是維護法律的尊嚴。只有他們認定有人在破壞法律才會拔出正義之劍。如美國小說《佐羅傳奇》中,出身貴族家庭的狄亞哥就是就是不滿殖民者的違法勾當,才會假借佐羅之名伸張正義。

當然,外國文學中的俠客并不都是統(tǒng)治階層出身,也不都彬彬有禮。如法國文豪亞歷山大。仲馬的小說《俠盜羅賓漢》的主人公羅賓漢就是以綠林好漢的身份和豪爽開朗的形象廣為人知。

四、不同點。

從上面可以看出,中國俠客和外國俠客還是有較大的差別。具體來說就是:一是身份不同。中國俠客趨向于平民階級,而外國俠客則是貴族出身;二是對文化的認同感不同。中國俠客排斥文化,外國俠客則醉心于文化;三是人生追求不同。中國俠客總是在追尋大義:匡扶正義或兼濟天下,兒女長情與俠客精神相悖;外國俠客對比則是處在自然狀態(tài),他們的義舉總是無意而為,追求的目標較為現(xiàn)實,如世俗情感等等。四是與權貴者和主流文化關系不同。中國俠客反叛當權者,挑戰(zhàn)主流文化,而外國俠客特別是騎士則忠君護教,維護主流文化。

五、導致差異的原因。

(一)文化原因。

中國俠客所代表的是草莽文化,它根植于民間,有根深蒂固的草根性,是一種遠離廟堂的平民文化;而外國文學中的俠客,尤以騎士文學中騎士為代表則是象征著上層的貴族文化,成為騎士是一種榮耀,是進入上層社會的標志。正因如此,中國俠客和外國俠客才會在行為準則和生活方式上以及價值取向上大相近庭,南轅北轍。

(二)時代原因。

盡管中外文學中的俠客大都同處于封建時代,但是兩者所經歷的時代背景卻不相同。

中國經歷一段相當長的大一統(tǒng)王朝時期。這對國民性的塑造有著很大的影響。一方面,大一統(tǒng)觀念深入人心,人們從內心深處不愿看見國家分裂,這就是為什么中國俠客總是會將維護國家統(tǒng)一作為最高利益的原因。另一方面,隨著封建王朝活力的衰退,吏治腐敗,民生貧困的局面日益惡化,官府與民眾的矛盾激烈,這也造就了中國俠客不愿接近權貴,反而站在統(tǒng)治階級對立面鋤強扶弱的性格特點。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洲的封建史就是一部國家分裂史,民眾對國家統(tǒng)一的渴望并不十分的強烈,而且松散的邦聯(lián)狀態(tài)削弱中央集權,民眾與統(tǒng)治階級的矛盾相對并不突出,人的天性并未受到過大的壓制,這就養(yǎng)成了西方民眾追求自由和個人幸福的價值取向。

我大膽猜測一下,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因為讀者是“人”。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不管身處何種文明背景下,人都保存著崇尚自由,反對壓迫的天性。他們或許出身高貴,或許生活卑微,但都沒有喪失天性。而且這種天性會隨人類的成長而永不消失。

參考文獻: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十五

縱然我看了那么多的書,卻還是難以理解“文學”二字的深刻含義。“文學”是什么?這或許是纏繞一個人一生的問題,很少有人能完全理解其中包含的顛覆世界的哲理……(中國作文網(wǎng))。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的認識了“文學”?,F(xiàn)在的“文學”庸俗不堪,或許只有在動亂年代的“文學”才算得上真正的“文學”。文學是能讓人改變的這里蚊文字,是能讓人拯救別人的文字,是能讓人放棄一切,不顧一切的文字!歷年以來,在“文學”上造詣頗高的人層出不窮,改變別人一生的'文章也層出不窮,但真正理解“文學”內涵的又有幾個呢?或許只有像魯迅,托爾斯泰這樣不顧名利的人才了解吧。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十六

我國稀土成礦條件好、潛力大,具有明顯的資源優(yōu)勢。近年來,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強稀土資源和生態(tài)保護,強化創(chuàng)新體系和能力建設,促進集約化和高端化發(fā)展,加快綠色化和智能化轉型,有力推動了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但與此同時,行業(yè)私挖盜采、違法生產、“黑礦”走私屢禁不絕;資源綠色開發(fā)能力不足,環(huán)境保護問題仍然突出;稀土新材料產品以中低端為主、高端應用技術水平不高,稀土資源價值遠未充分發(fā)揮。

稀土市場規(guī)模。

目前稀土主要分布在中國、獨聯(lián)體國家、美國、印度和澳大利亞。中國擁有豐富的稀土資源,幾乎24%的稀土儲量在中國,獨聯(lián)體擁有全球稀土氧化物儲量的24%,美國擁有的稀土氧化物儲量占全球稀土氧化物儲量的17%,緊隨其后的是印度和澳大利亞。

據(jù)國土資源部中國稀土白皮書,中國稀土儲量為1859萬噸,目前中國南方離子型稀土資源開采回收率不到50%,包頭稀土礦采選利用率僅10%。按最差情境計算,即按照國土資源部稀土儲量數(shù)據(jù),并以最低水平的采選回收率10%計算,全球稀土儲采比也有58年。另外,至少還有兩部分潛在的稀土資源未被計入儲量。第一部分是共生礦。自然界的稀土元素除了存在于常見的獨居石、氟碳鈰稀土礦中,還有相當大一部分以類質同象方式與磷灰石、螢石共生。這類礦物在自然界中較多,只是在當前技術水平下經濟開采價值不高。

按usgs數(shù)據(jù),世界磷礦總儲量約為710億噸,以稀土平均含量0.5%計算,粗略估計僅僅世界磷礦中伴生的稀土總量為3550萬噸,如果算上其他的共生礦,則總量更大。第二部分是尾礦。稀土礦山尾礦的回收利用會成為將來稀土儲備增量的重要來源。以全球第一大稀土礦中國包頭白云鄂博為例,經過70年開采,已形成1.8億噸尾礦;與原礦相比,由于刨除了低品位礦石,尾礦所含的稀土平均品位從5.5%提高至7%以上。按7%品位計算,僅該尾礦就包含稀土1260萬噸,顯然,這僅僅只是保守的數(shù)字。

稀土是現(xiàn)代工業(y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戰(zhàn)略資源,也是改造傳統(tǒng)產業(yè)、發(fā)展新興產業(yè)的關鍵戰(zhàn)略性基礎材料。我國稀土成礦條件好、潛力大,具有明顯的資源優(yōu)勢。

專家指出,稀土行業(yè)私挖盜采、違法生產、“黑礦”走私屢禁不絕;資源綠色開發(fā)能力不足,環(huán)境保護問題仍然突出;稀土新材料產品以中低端為主、高端應用技術水平不高,稀土資源價值遠未充分發(fā)揮。

隨著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稀土材料的國際需求依然保持著穩(wěn)定的增長,尤其是更具中國特色的中重稀土氧化鏑、氧化鋱等產品,出口增幅巨大,海外需求較大。

風電“十三五”規(guī)劃工作重點將保持政策穩(wěn)定性,同時給予資金支持,確保風電開發(fā)企業(yè)有合理的利潤,協(xié)調電力系統(tǒng)調度運行和相關電改政策落地;新能源汽車則被“十三五規(guī)劃建議”中點名發(fā)展并且量化;傳感器將受益于智能制造和物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這些稀土行業(yè)的產品應用均離不開釹鐵硼磁鋼,其原材料氧化鐠釹、氧化鏑、氧化鋱、氧化釓、氧化鈥的需求應該能保持高速增長。

未來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研發(fā)應用稀土綠色開采和冶煉分離技術,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將有利于提升全產業(yè)鏈競爭能力。

中國稀土資源分布情況。

中國是世界稀土資源儲量大國,全國稀土資源總量的98%分布在內蒙、江西、廣東、四川、山東等地區(qū),形成北、南、東、西的分布格局,并具有北輕南重的分布特點。

中國稀土資源成礦條件十分有利、礦床類型單一、分布面廣而又相對集中。除內蒙古包頭的白云鄂博、江西贛南、廣東粵北、四川涼山為稀土資源集中分布區(qū)外,山東、湖南、廣西、云南、貴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遼寧、陜西、新疆等省區(qū)亦有稀土礦床發(fā)現(xiàn),但是資源量要比礦化集中富集區(qū)少得多。

輕稀土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包頭的白云鄂博礦區(qū),其稀土儲量占全國稀土總儲量的83%以上,居世界第一,是我國輕稀土主要生產基地。

隨著稀土行業(yè)競爭的不斷加劇,國內優(yōu)秀的行業(yè)企業(yè)愈來愈重視對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yōu)秀的稀土行業(yè)企業(yè)迅速崛起,逐漸成為稀土行業(yè)中的翹楚!

一文帶你解讀2019年稀土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分析預計稀土產量呈下降趨勢!

稀土是不可再生資源,全球分布集中度高。

稀土是化學周期表中鑭系元素和鈧、釔共十七種金屬元素的總稱。稀土通常分為輕、重稀土兩組,前者包括“鑭、鈰、鐠、釹、钷、釤、銪”,后者包括“釓、鋱、鏑、鈥、鉺、銩、鐿、镥、鈧、釔”,自然界中共有250余種稀土礦。

根據(jù)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公布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稀土資源總儲量約為1.2億噸,其中中國儲量為4,400萬噸,占比約37.8%,越南儲量2200萬噸,占比約為18.9%,巴西儲量2,200萬噸,占比18.9%,俄羅斯儲量1,200萬噸,占比10.3%,四國合計占全球總儲量的近八成,資源分布集中度較高。

中國稀土儲量分布高度集中,內蒙古白云鄂博礦占據(jù)主導。

中國稀土礦產雖然在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等六大區(qū)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華北區(qū)的內蒙古白云鄂博鐵-鈮、稀土礦區(qū),其稀土儲量占全國稀土總儲量的80%以上,是中國輕稀土主要生產基地。

另一方面,中國稀土礦山儲量大,共伴生稀土礦床多。中國在全球前三大稀土礦山中就占據(jù)兩席,并且儲量遠超其他國家礦山。我國稀土具有南重北輕的特點,其中白云鄂博礦儲量占全國稀土總儲量的80%以上,是中國輕稀土主要生產基地。重稀土則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qū),尤其是在南嶺地區(qū),分布的離子吸附型中稀土、重稀土礦,易采、易提取,已成為中國重要的中、重稀土生產基地。在已發(fā)現(xiàn)的數(shù)百處礦產地中,2/3以上為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價值較大。

我國稀土礦開采及冶煉分離水平全球領先。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稀土工業(yè)進入了蓬勃發(fā)展時期,以徐光憲為首的稀土專家們提出了串級萃取理論,并于1982年完成輕重稀土全分離試驗,極大促進了包頭礦稀土萃取分離工藝的發(fā)展。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稀土產量約1000噸,且產品主要是初級品,1988年我國稀土產量達到近3萬噸,超過美國1984年的歷史最高產量,成為世界第一稀土生產國,自此我國稀土冶煉分離水平全球領先并延續(xù)至今,控制了高純單一稀土的全球市場。中國稀土冶煉能力全球領先,根據(jù)稀土行業(yè)協(xié)會數(shù)據(jù),年有所降低,為10.5萬噸,但占全球比重仍高達88.2%,馬來西亞冶煉能力為1.19萬噸,美國的冶煉能力則全部關閉,中國幾乎“壟斷”全球稀土金屬礦山生產和冶煉能力。

根據(jù)usgs公布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全球稀土礦產量21萬噸,其中,中國稀土礦產量13.2萬噸,占比近63%,是世界最大稀土礦生產國;美國稀土礦產量2.6萬噸,為中國境外第一生產國;其次是緬甸(2.2萬噸),澳大利亞(2.1萬噸),印度(3000噸),俄羅斯(2700噸),馬達加斯加(2000噸),泰國(1800噸),巴西(1000噸),越南(900噸),布隆迪(600噸)。

中國稀土未來走勢。

全球與中國稀土產量預計將趨勢下行。全球及中國稀土產量自年以來至年基本保持上升趨勢,2014年至基本維持下滑態(tài)勢,2018年出現(xiàn)上漲。近年來隨著稀土戰(zhàn)略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政府也對盲目開采、無節(jié)制開采稀土采取措施,嚴格限制產量,疊加疫情影響,預計未來兩年產量將呈下降趨勢。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十七

首先是從業(yè)者更加專業(yè)化,草根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隨著國內傳媒行業(yè)繼續(xù)洗牌,預計將有更多傳統(tǒng)媒體人投身于自媒體,他們將把更多新聞專業(yè)主義的規(guī)范注入到自媒體的內容生產中來。未來,類似高曉松的“曉說”、羅振宇的“羅輯思維”、王凱的“凱子曰”、遲宇宙的商業(yè)人物、秦朔的“秦朔的朋友圈”等專業(yè)化運作方式將成為頭部自媒體內容的主流生產方式,并且不斷塑造自媒體公信力,而那些主要靠文摘、資訊整合的生產方式注定會沒落。

其次是內容生產更垂直。目前,從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母嬰到旅游,幾乎每一個細分領域都已形成一批少數(shù)頭部自媒體。未來,這些頭部自媒體預計仍將保持內容的高度垂直,并在專業(yè)度上繼續(xù)提升。相比以整合既有資訊、以搞笑逗樂為主、帶有濃厚草根氣息的自媒體,聚焦高質量原創(chuàng)性內容生產的自媒體將更容易獲得資本注意,并贏得更高估值。

最后,內容開發(fā)更長尾。自媒體的內容生產還將進一步打通上下游產業(yè)鏈,類似餐飲老板內參這樣,把上游供應商、下游餐飲實體店與用戶全產業(yè)鏈打通的做法將得到更多同行的效仿和升級。此外,基于內容的周邊產品開發(fā)也將更加活躍,比如關注二次元文化的自媒體將更多地進入到電商領域,關注情感問題的自媒體還有可能與線下心理咨詢沙龍相互結合。

趨勢之二:組織結構化————從個體戶走向公司化。

與第一代自媒體大都以個體戶方式的生產內容相比,未來自媒體若想更為穩(wěn)定地生產高質量內容,還需要搭建完整的團隊,以機構化的方式運作,以便為后期的商業(yè)化提供各種組織接口,在組織形態(tài)上將朝公司化的方向轉變,并且一些頭部自媒體將加大從傳統(tǒng)媒體引進人才的力度,以壯大其內容生產實力。

以視頻類自媒體“二更”為例,該自媒體目前的運營團隊已超過100人,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地設有分公司,已經接近一家傳統(tǒng)新聞類周刊的人員規(guī)模。未來,除了少量頭部自媒體繼續(xù)保持個人化運作之外,絕大多數(shù)頭部自媒體將朝公司化、機構化方向發(fā)展,在組織架構上將日益接近新媒體公司。

與此同時,一些從傳統(tǒng)媒體也開始推出一些類似自媒體的賬號,比如《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俠客島”,《北京青年報》的“團結湖參考”,都是傳統(tǒng)媒體試圖建立人格化、試水粉絲經濟、與自媒體爭奪用戶的嘗試。但是自媒體有別于傳統(tǒng)媒體的優(yōu)勢在于,文本表達的更加自由、激勵機制的完善。

可以預見,在人格化、粉絲經濟的道路上,自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必將狹路相逢,而非漸行漸遠。

趨勢之三:投資常規(guī)化————更多優(yōu)質自媒體將被投資。

目前,在新媒體的陣營中,自媒體仍然處于較為弱勢的地位,要想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離不開資本的介入。騰訊科技企鵝智酷調查表明,20xx年自媒體對微信公眾號的投入力度加大,20xx年約53%的運營者對公眾號進行投入,20xx年這一比例上升到64%,且各個投資區(qū)間的投入都有所上升。這說明自媒體正經歷著優(yōu)勝劣汰的過程,且資本的投入在不斷加大,只有投入資本、增強實力,才能實現(xiàn)長遠發(fā)展。

分析已獲投資的自媒體發(fā)現(xiàn),具有以下兩個特征的自媒體融資成功率更高。第一個特征是專業(yè)垂直,相比較而言,垂直自媒體更容易獲得融資,最近半年,已經有12缸汽車、有車以后、車早茶、玩車教授等四家汽車類自媒體獲得了融資。第二個特征是創(chuàng)始人有媒體高管經歷,“一條”創(chuàng)始人徐滬生曾擔任《外灘畫報》執(zhí)行主編、“新榜”的徐達內曾擔任《東方早報》副總編、“羅輯思維”創(chuàng)始人羅振宇曾是央視《對話》制片人、“大象公會”創(chuàng)始人黃章晉曾擔任《鳳凰周刊》副主編、“商業(yè)人物”創(chuàng)始人遲宇宙曾任《中國經濟周刊》主編等。從總體上看,投資界對自媒體仍然處于零星投資狀態(tài),其中由吳曉波牽頭成立的獅享家新媒體基金表現(xiàn)最為活躍,多投資于垂直自媒體的第一名。

趨勢之四:強化內容授權與平臺自律。

自媒體經歷較長時間的野蠻生長,“侵權者生,不侵權者死”已經不再是主流自媒體團隊的共識,隨著司法、行政以及微信公眾號等主流平臺治理力度的強化,正版化與合規(guī)運營已經成為自媒體商業(yè)化的主旋律。自媒體由“野蠻”走向“文明”,既是互聯(lián)網(wǎng)知識產權保護與內容治理的必然要求,也是自媒體持續(xù)發(fā)展與升級迭代的必然趨勢。

新浪微博、今日頭條等國內自媒體平臺均不斷建立完善其平臺的侵權通知刪除制度,強化了版權授權與利益分享機制,持續(xù)加強自媒體知識產權保護。另外,微信公眾號平臺于20xx年1月公測上線“原創(chuàng)聲明功能”,通過相似文本比對技術以及快速處理機制構建原創(chuàng)保護生態(tài),推動自媒體內容保護由被動時代跨入主動時代。并且,微信還將其技術能力向外輸送,幫助其他內容平臺上的用戶更便捷的向微信進行版權侵權投訴,知乎與豆瓣都相繼開通微信公眾號侵權投訴渠道,帶動了自媒體知識產權生態(tài)的整體凈化。同時,可以看到,更多的自媒體自發(fā)進行內容授權與付費轉載,法律自媒體高杉legal、法律讀庫、知產庫等均建立了完善的內容授權付費機制,在平臺自律方面起到良好的標桿作用。

未來,在新型互聯(lián)網(wǎng)治理機制中,自媒體將更多地完成從傳統(tǒng)的“治理受體”向“治理主體”角色的轉變。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十八

我們和西方人在對待贊美的態(tài)度上大不相同。別人贊美的時候,盡管內心十分喜悅,但表面上總是表現(xiàn)得不敢茍同,對別人的贊美予以禮貌的否定,以示謙虛:“還不行!”、“馬馬虎虎吧!”、“那能與你相比??!”、“過獎了!”等。

而西方人對待贊美的態(tài)度可謂是“喜形于色”,總是用“thankyou”來應對別人的贊美。

2、待客和做客。

我們和人相處的時候,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為別人著想。這表現(xiàn)在待客和做客上,盡責的客人總是盡量不去麻煩主人,不讓主人破費,因而對于主人的招待總是要禮貌地加以謝絕。比如,主人問客人想喝點什么,客人一般會說“我不渴”或“不用麻煩了”;主人在餐桌上為客人斟酒,客人總要加以推辭,說“夠了,夠了”,而事實上,客人并不一定是不想喝,往往只是客氣而已。所以,稱職的主人不會直接問客人想要什么,而是主動揣摩客人的需求,并積極地給予滿足。在餐桌上,殷勤好客的主人總是不停地給客人勸酒勸菜。所以,中國人的待客和做客場面往往氣氛熱烈:一方不停地勸,另一方則不停地推辭。

而外國人特別是西方人,無論是主人還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無需客套。當客人上門了,主人會直截了當?shù)貑枌Ψ健跋牒赛c什么”;如果客人想喝點什么,可以直接反問對方“你有什么飲料”,并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飲料;如果客人確實不想喝,客人會說“謝謝!我不想喝”。在餐桌上,主人會問客人還要不要再來點,如果客人說夠了,主人一般不會再向客人勸吃請喝。

3、謙虛和自我肯定。

我們一直視謙虛為美德。不論是對于自己的能力還是成績,總是喜歡自謙。如果不這樣可能會被指責為“不謙虛”、“狂妄自大”。比如,中國學者在作演講前,通常會說:“我學問不深,準備也不充分,請各位多指教”;在宴會上,好客的主人面對滿桌子的菜卻說:“沒有什么菜,請隨便吃”;當上司委以重任,通常會謙虛地說:“我恐怕難以勝任?!?/p>

而外國人特別是西方人沒有自謙的習慣。他們認為,一個人要得到別人的承認,首先必須自我肯定。所以,他們對于自己的能力和成績總是實事求是地加以評價。宴請的時候,主人會詳盡地向客人介紹所點菜的特色,并希望客人喜歡;而被上司委以重任的時候,他們會感謝上司,并表示自己肯定能干好。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十九

青春花季,每一朵小花都是一個故事,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暑期我的文學玫瑰的故事。

我說不出是在什么時候萌生了文學的夢想,只記得童年時我發(fā)現(xiàn)當教師的爸爸喜歡讀書,不喜歡與我說話,我生氣了,就跑過去搶爸爸手里的書,當時我覺得那一定是個寶貝,我拿著書跑回了自己的房間,一本正經的看起來。說實話,爸爸那時看的書,我真看不懂,我讀巴金的書,發(fā)現(xiàn)他家里陰森森的,沒有兒童的笑聲、歌聲,沒有少敬老老愛小的溫馨;那時我還知道了一個叫路遙的作家,他說世界很平凡,我發(fā)現(xiàn)他竟寫了厚厚的三大本,我納悶極了,世界真的很平凡嗎?我很好奇,想探個究竟,究竟是什么魔力能讓大人們如醉如癡的坐在沙發(fā)上一動不動地看上一整晚上呢?現(xiàn)在回想,或許就是在那時我愛上了文學這支玫瑰,從此,便愛上了閱讀與寫作。

女孩愛幻想,我更喜歡在文字世界里幻想;女孩愛花,我更喜歡文學這支玫瑰。因為它帶我走進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一個沒有喧囂、脫離世俗、帶給人溫暖和夢想的仙境。我就像是那個迷了路的愛麗絲,在文學的世界里尋覓,由一條道路通向另一條道路,再通向更多的道路,有時它會拐個彎,有時它會一直前行,但從未中斷。這是一種沒有盡頭的長度,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想象力。

多年來,我一直徜徉在文字的世界里,駕駛想象力之舟,駛向我夢中的玫瑰園。忘不了,我的一篇處女作《藍天、碧海、金沙灘》在校刊上發(fā)表,我激動的心情徹夜難民;忘不了,我的作文第一次獲獎手捧兩個筆記本站在領獎臺上的情景;忘不了,我接過小記者聯(lián)盟專職記者聘書的幸福感;忘不了,我徒步行走六十華里到鄉(xiāng)下采風的經歷。迄今為止,我在《中學時代》、《少男少女》、《中學讀寫》、《營光》等雜志上發(fā)表近10篇文章,先后獲“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榮獲二等獎和一等獎,獲2017年第十九屆“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現(xiàn)場決賽獲獎一等獎。近幾年來,我筆耕不輟,在成長的各個時期,種下一粒粒文學的種子,先后嘗試寫了小說《黑市》《三個矮人》、散文《校園的秋》《小草也在笑》《一袋父母心》《意外》《答案在風中飄蕩》等作品。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最寶貴最神奇的莫過于生命,一粒種子就是一個生命,我播下一粒種子,就是期盼它會開出令人驚艷的絢麗花朵,為世間貢獻一份美麗,正如像我在詩中寫道,小草,發(fā)芽的時候,無人知道,當它綠滿山坡時,人們還是沒看它一眼,但心中覺得世界真美。

愛上文學這支玫瑰,暑期廣泛閱讀,這是我最開心的事情,也是我未來的生命支點。有人會問,將來你要當作家嗎,我曾經也拿這個問題問過自己,坦率的講,我不想給這個問題寫出答案。我有一個表哥,當知道我喜歡文學愛上寫作時,他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我,他從前也做過當詩人的夢,為此堅持了好久,可現(xiàn)實使得他和繆斯女神分了手。表哥講完了他的文學故事,黯然神傷,我發(fā)現(xiàn)他清澈的眼眸擠滿了淚水,過了許久,表哥用低沉的聲音朗誦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這個暑期,值得紀念。我讀了《巴黎圣母院》《戰(zhàn)爭與和平》《圍城》《邊城》《簡愛》,想起書中的人物,我心里泛起一股特別的情愫。在這個暑期,我向生活莊嚴宣告,世界盡管喧囂浮躁,生活處處響起買賣的吆喝,但我依舊用文字編織者生活的高雅和詩意,依舊不知疲倦地朝著盛開火紅玫瑰的伊甸園奔跑。

朋友們,相信這句話吧,教育使人富有,文學使人高貴。文學是星星透過林隙灑下的無數(shù)銀色的碎光,不管天幕有多黑暗,她總能帶來一絲光明,即使微弱不能照亮別人,也足以照亮自己的生活。我衷心希望每一個青年學子都像一個手執(zhí)星光的文學信徒,齊聚繁星點點,共同撐起文學燦爛的星空。

淺談中西方文學論文通用篇二十

1)李白詩中的仙、俠精神。

2)論辛詞的英雄情節(jié)。

3)論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特色。

4)論辛棄疾的“以文為詞”

5)論韓愈的“以文為詩”。

6)“清空騷雅”、“幽韻冷香”的白石詞。

7)關于白居易〈新樂府的評價。

8)關漢卿雜劇中的女性形象。

9)韓愈散文的.藝術風格。

10)元散曲的藝術風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創(chuàng)作。

12)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

13)唐傳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滸傳的藝術成就。

15)論杜牧的七言絕句。

16)論歸有光的散文。

17)論李商隱的無題詩。

18)牡丹亭的藝術成就。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