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關于老舍四世同堂讀后感簡短(優(yōu)秀1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2 08:13:38 頁碼:10
2023年關于老舍四世同堂讀后感簡短(優(yōu)秀11篇)
2023-11-12 08:13:38    小編:ZTFB

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之后,對書中內容、主題、情節(jié)等進行思考和總結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書中的意義和內涵,同時也是對讀書體驗的一種回顧和評價。讀后感是讀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書中的知識,并從中得到思考和啟發(fā)。寫讀后感時可以適當參考他人的評價和觀點,但要加以判斷和自己的思考。這些讀后感范文或許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于老舍四世同堂讀后感簡短篇一

今年春節(jié),終于讀了老舍的《四世同堂》。按照作家周國平的說法,好作品的標準是讀完后想說些什么,毫無疑問,《四世同堂》就是這樣的好作品。

(一)。

先說說小說里的人物。老舍先生在這部作品里塑造了幾十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印象最深刻的是“大赤包”。

大赤包大約四五多歲,頭腦清楚,工于心計。日本人占領北平,在小羊圈胡同的鄰居們如祁老太爺相信只要安分守己自己的日子照樣過時,她已經(jīng)很有政治頭腦地嗅到了局勢變化對個人的影響,開始到處“運動”,最后如愿以償?shù)嘏藗€妓女檢查所的所長。當上所長之后,大赤包如魚得水,大斂錢財。

民國的妓女有合法的,也有暗娼。對合法妓女定期檢查,如果有病,就吊銷執(zhí)照。對暗娼,堅決取締。大赤包的尋租方式是,合法妓女要上貢,否則就說你有病,讓你干不下去。暗娼更是要上貢,否則直接取締。就這兩項還不夠,大赤包還想方設法地逼良為娼,把蛋糕做大,獲取最大利益。

大赤包是個有氣場的人,注意形象,善交際,接人待物的分寸拿捏的很好。這樣的人在現(xiàn)在社會也算是女強人了。只可惜,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碰上不按常理出牌的鬼子,最后被比她更惡毒的朋友藍東陽出賣,死在日本人的監(jiān)獄里,罪名是貪污。

大赤包這個形象很豐滿,老舍先生也寫到她的感情生活。一個四五十歲的婦女,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丈夫對她只有敬畏,沒有寵愛。自然地她對至少表面上對自己言聽計從的下級高亦陀產(chǎn)生那么一些微妙的感情,可悲的是,高亦陀利用她的信任,卷走了八萬元消失地無影無蹤。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即使精明如大赤包這樣的人物,最有也落得雞飛蛋打,搭上一條命。

(二)。

另外一個有特點的人物是祁瑞豐,他的特點是無聊。

他不像大赤包有心計,完全不覺得日本人來了和自己有什么關系,照樣地吃好的,穿好的,看電影,逛公園。祁瑞豐和祁家安分守己的家風格格不入,完全是一個慣壞了的老二。他嘴甜,愛熱鬧,對雞毛蒜皮的小事津津樂道,在老一輩親戚里很有人緣。他自私,對別人冷漠無情。大哥被抓了,他還若無其事地參加迎接日本大使的集會。街坊小崔拉他的包月,在送他去集會后被日本人砍了頭,下葬的時候他竟是一個子也不出。他沒骨氣,老婆跟了朋友藍東陽,愣是咽了那口氣,還照樣地和藍東陽稱兄道弟。他人不壞,不會有意害人,就是自己瞎混著。他有性格上的懦弱,也有對家庭的依戀,父親死時他哭的很傷心,但也就只有傷心,沒有悲憤,更不會有國破家亡的感慨。

人的價值觀既有性格遺傳,也有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在祁家這個大家庭里,祁瑞豐由于嘴甜,從小就是被長輩寵愛的對象。父親祁天佑是個本分的生意人,恐怕是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母親更是嬌生慣養(yǎng)。在家庭遭遇災難(大哥被抓),母親看他對家里不管不顧的態(tài)度只是傷心,并無多少責備。雖說長兄如父,可是老大祁瑞宣性格的溫和和維持大家庭和諧的壓力使他并無真正盡到教育的責任。

祁瑞豐這樣的人在現(xiàn)在的社會恐怕是青年中的大多數(shù),和平年代庸庸碌碌地混著,沒有理想,沒有責任感,太平而安穩(wěn),無聊地混日子自己也渾然不覺。在動蕩的年代,祁瑞豐最后也死在鬼子手里。

(三)。

和瑞豐的沒心沒肺地無聊不同,大哥祁瑞宣是痛苦、矛盾、糾結。瑞宣是街坊里文化最高的,念過大學,“英文說的像外國人似的”,在中學教英文。多年的傳統(tǒng)教育使他身上有中國士大夫的民族氣節(jié),大學里的大學教育使他了解世界格局,而正統(tǒng)的家庭環(huán)境又使他背負著守護父母家人的責任。這些因素在瑞宣的思想里強烈沖撞,使他總是處在矛盾自責中。

老舍先生花了很多筆墨描寫瑞宣的心理。一開始瑞宣覺得不能像三弟一樣報效國家雖然有些憋悶但是至少他是能保護家人的,用“弟弟盡忠,自己盡孝”來安慰自己。后來眼看著胡同里街坊一個個地遭難而他由于英國使館的庇護還能相對安全,當英使館最后也未能保護他的時候,家里和全北平一樣鬧著饑荒,冬天沒有取暖的煤。一步一步地,瑞宣也明白了“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他的一己之力,根本保護不了一家老小。

只有當他的底線也被徹底摧毀的時候,他身上勇敢反抗的一面才被激發(fā)出來了。在錢默吟的引導下,加入了反日的隊伍,寫傳單,教育鄉(xiāng)鄰。瑞宣的轉變可以說是被動的,他可以代表很多中國只是分子的心理,不惹事,懷有理想,迫不得已也能為國出力。

(四)。

瑞宣的父親祁天佑是個典型的生意人,將名譽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删褪沁@個本本分分的生意人也會莫名其妙地招惹了日本人。日占時期物資緊張,實行貨物“搭配”,布店開始要搭個傘賣,后來又要搭雨鞋賣。這些祁天佑都忍了,可是日本人硬說他多拿了東西,讓他穿上一個“奸商”的褂子,在街頭游行,名譽掃地。

最珍視的東西被踐踏了,祁天佑的心被掏空了,精神支柱沒有了,他無法忍辱負重,選擇了永遠離開。看著滔滔河水,就想著讓河水滌蕩被侮辱了的身體和靈魂,毫不留戀地跳進河里。祁天佑受辱投河這一段,和老舍先生后來的遭遇如此相像,我想天佑珍視的恐怕也是老舍先生最重視的。

(五)。

祁老太爺是典型的老北京,凡是“忍”字當頭,沒有過不去的坎。日本人剛來的時候老太爺還常拿義和團說事,堅信北平的“亂”出不了三個月。對國事能忍,對家事也是本著“家和萬事興”,即使瑞豐再混賬,在老太爺眼里也還是乖孫子。

日本人占了八年,期間發(fā)生的各種事情大大出乎祁老太爺?shù)念A料,也大大打擊了老人家的信息。什么都看不明白了,無所適從。寒冬里沒有煤,老太爺蜷縮在炕上忍著。天天吃“共和面”,也忍著。最后,當重孫女餓死的時候,這位凡事忍耐的老太爺終于發(fā)出了怒吼,是反抗的怒吼。

(六)。

再說一說老舍先生筆下的北平。老舍對北平的熱愛在書中體現(xiàn)在各種細節(jié)中。秋天寶石般的藍天是典型的北平的秋,還有那脆梨甜棗,街上的兔兒爺,講究的點心鋪。這些細節(jié)的描寫透著老舍對北平由衷的熱愛,有些自豪驕傲,卻是那么不經(jīng)意地,就像北平人的性格。

(七)。

最后還有個有意思的是日占時期的北平的房地產(chǎn)。那時候還是市場經(jīng)濟,日本人來了,郊區(qū)有錢人家也跑到城里,城里人多了,房子的價格就上去了,房租也上去了。不記得書中寫的具體價格了,就驚訝于中人(相當于中介)要拿走成交價格的50%,可能是當時媒介不發(fā)達,中人傭金自然就高了。即使這樣,中人的地位也并不高??梢姰敃r的房地產(chǎn)應該是價格不高的。

關于老舍四世同堂讀后感簡短篇二

四世同堂,曾祖重孫齊聚一堂,本是一件多么欣喜的事,然而在特殊時期,卻變了味道,比如說被奴役,被侵略的時期。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炮火把北平,一座滲透了悠久文化歷史的舊日都城,轟開了一個大口子,矮個子的日本人占領了這里,當上了主人,而世世代代生于此居于此的北平人先是愣了一下子,而后便開始了亡國奴的生活。

祁老人,一個自居經(jīng)歷過人生大起大落的老者,憑著他的閱歷和長者的經(jīng)驗,一邊讓長孫媳婦用破缸頂住門,預備好三個月的吃食,一邊數(shù)寶似得訴說著什么戰(zhàn)事在北平不過三個月的事兒,無需驚慌,只要有那破缸在,只要有夠吃三個月的糧食和咸菜,一切都無需驚慌。北平遇著的事兒多了去了,什么娃娃當皇帝啦,八國聯(lián)軍來啦,火燒圓明園啦,西太后逃跑啦,軍閥啦,皇帝退位啦,改民國啦,袁世凱復辟啦,還不止這些個,多的說都說不完,準夠編好幾套的鼓詞,說上個幾天幾夜的。這不,新近又來了大炮,當然也無需驚慌。

然而,一切景象都不像是三個月可以結束的,當然日本人很想應了祁老人的預期,三個月內占領中國,完成他們偉大的大東亞計劃。然而,事實是不以計劃和預期為軌跡的,這一炮,將中國生生拉上了舞臺,演繹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史詩。其中的酸甜苦辣,百般味道都浸透在字里行間,四世同堂,共同品嘗歷史的辛酸。

老舍先生,以一個北平人的視角寫了一群北平人充當亡國奴的生活,他對他們是那么的了解,就好像他們是他的鄰居一樣;他對北平是那么的熟悉,在他的筆下,北平那么清晰和真切,比一張地圖都清晰。北平的春夏秋冬是那么色彩分明,甚至還帶著香味。和平的北平是溫柔富貴鄉(xiāng),處處可見悠閑自在的人兒,遛鳥兒的,釣魚兒的,喝茶嘮嗑兒的,賞花劃船的。五月節(jié)少不了粽子,櫻桃和桑葚,八月節(jié)的月餅和各色水果饞的你直流口水,還有那精致的兔兒爺,別說是小孩子,就是老人也愛不釋手。而這些,在《四世同堂》里只能是遙遠的回憶和陣陣的隱痛。北平人最愛和平,總不會跟人急赤白臉,而如今,什么錯也沒犯,倒被剝奪了一切權利,他們想不通,但他們能忍。忍一忍就過去了。

這一忍,就是八年,八年間,小羊圈除了房子更破了,住戶們更瘦了,衣衫更爛了,還有一半兒的人都死了。這死去的人當中,有該死的,也有不該死的,而該死不該死的都不是壽數(shù)到了的死去,這就又徒增了不少的悲涼之感。先是錢家,因錢老先生被陷害入獄,錢大公子郁郁而終,錢老太太撞棺而死,可謂家破人亡,從此拉開了小羊圈的死亡之幕。之后是小崔,一個拉洋車的,被誣蔑為刺殺日本特使的殺手,當眾砍頭,頭被掛在前門的第五牌樓上,身體被仍在了先農(nóng)壇的垃圾堆,他有什么錯落得個身首分離。再之后是祁天佑,祁家四世的第二輩兒,一個布鋪的掌柜,慈眉善目,一輩子沒跟人紅過臉的老實人,被日本人逼的投了河。

接著是小文夫婦和冠家姨太太,前者是名角和名琴手,因太太沒有接著醉日本軍官的媚眼而被打死在戲臺上,先生抄起一把椅子砸碎了醉軍官的腦袋,而雙雙隕落,他倆是真的藝術家,而藝術家似乎也跟別人沒什么區(qū)別,都是中國人,得罪了日本人,都得死。那冠家姨太太尤桐芳就簡單的被連帶著殺了。死了這么多了,但還沒有結束,孫七,剃頭匠,因吃共和面鬧肚子,被日本人當做病毒傳染源,活埋于城外,他們冠之以“消毒”。李四爺,一個抬杠子的,別人搬個家,出個喪都需請他去幫忙,北平俗稱窩脖兒,本是小羊圈的領頭人物,誰家有個難處,沒有不找他的時候,可是糊里糊涂的當了副里正,因一次胡同里七號雜院的兩戶人家沒聽日本的命令而被槍把打倒在地,沒過幾天就死了。李四爺死的時候已經(jīng)離戰(zhàn)爭結束不遠了,但小妞子的死是正好在日本投降了的時候,她是被餓死的,因小孩子吃不下共和面餓的只剩下皮包骨頭,輕飄飄的,好像那隨風而飛的樹葉。冠家的五口人,除了高第一開始就跟家人唱反調,而沒喪失了人性,最終還為抗日出了些力,以及姨太太尤桐芳,其他的可真是“死得其所”,因日本人而成事,因日本人而亡身。

關于老舍四世同堂讀后感簡短篇三

我曾以為自己了解日本侵華的這段歷史但直至閱讀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我才明白之前的那些了解是多么的淺薄。老舍先生在這部作品中,用平實無華的字句和真實細膩的描寫令我仿佛置身于那段中國的土地被侵略者踐踏、中國人的尊嚴被凌辱、中國人的生活被摧殘的戰(zhàn)爭歲月。作為一名中國人,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種切膚之痛,這種痛不僅震撼了我的心靈,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也令我對中華民族遭受的這段屈辱的歷史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深刻的思考。

再現(xiàn)真實的歷史洗滌人類的靈魂。

《四世同堂》這部作品橫跨整個抗日戰(zhàn)爭時期但是所發(fā)生的一切卻不曾離開小羊圈胡同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地方。區(qū)區(qū)一個小羊圈胡同各型各色的人物卻已然代表了當時時代背景下的千千萬萬不同心態(tài)的中國人,整部作品實則為中國那個年代的一個縮影。在老舍的筆下每個人物既平凡渺小又特徵鮮明也正因如此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人生際遇才最真實、最普遍和最有代表性。老舍先生正是通過對小羊圈胡同中各種文化層次的代表性人物如英勇抗敵的錢老大和祁老叁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卻不堪受侵略者欺壓的棚匠老劉、小文、小崔、孫七為了飛黃騰達而淪為民族和國家罪人的大赤包、藍東陽,只因貪戀享樂就甘心對殺害自己親人的兇手們俯首貼耳的瑞豐、冠曉荷以及封閉自守、知足茍安的祁老人等等的精心塑造和細致入微的刻畫,一方面歌頌、弘揚了中國人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毅勇敢的民族氣節(jié)另一方面也鞭撻、譴責了那些出賣國家利益的民族罪人,同時也對那些茍且偷生、麻木不仁的思想進行了批評。

眾所周知,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了令人發(fā)指的罪行,但是與很多作家不同的是,老舍先生并沒有用一些咬牙切齒的激烈言辭痛罵他們而是用一些舉重若輕的詞語,透過描述北平淪陷后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和畸形的世態(tài),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作者對待歷史客觀理性的態(tài)度和精湛純熟的寫作技巧,使這部經(jīng)典著作更具真實感。

《四世同堂》可稱得上是一部最底層百姓的抗日史。閱讀此書,我的靈魂似乎得到了一次洗滌。作者在這部小說中,以對善、惡、美、丑的褒揚和批判警示了世人: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它會照射出你的靈魂。

文化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源。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文化。文化不僅僅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特徵,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決定一個民族或國家的命運。老舍先生在揭示當時社會一些人性的丑陋和墮落的同時,也著重于從文化的層面探究何以一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會被欺凌的'塬因。作者將中華民族遭此劫難的問題的根源指向了中國封建古老的家族思想。在封建社會的中國,家是封建禮教的堡壘,它包含了等級觀念、宗法祖訓、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四世同堂等諸多內容。祁老人、韻梅都是封建傳統(tǒng)觀念的受害者,連祁瑞宣這個博士,在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也無法沖破這個封建禮教的堡壘。老舍先生對以北京文化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的深刻剖析,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傳承和弘揚的部份,但是也有腐朽和落后。只有吸取其精華,摒棄其束縛人們、阻礙社會進步的糟粕,中華民族才會真正地強大起來。

維護和平是人類共同的責任。

《四世同堂》完成于抗日戰(zhàn)爭結束不久的1948年,當時的老舍先生就可以超越民族的仇恨,在書中宣揚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寬恕,這是我對老舍先生的由衷敬佩之處。

書中最具抗爭精神的代表———錢先生,曾經(jīng)想為孫子起名叫″仇",但是最后卻在面臨敵人死亡威脅的時候,還是順從了自己天性中善良和寬恕的一面,在獄中為孫子起名為″善";剛剛經(jīng)歷了喪女之痛的祁瑞宣竟然能夠保護日本老人;那些被傷害、被侮辱了的人們放棄了本可以實行的復仇,而選擇了理智和禮貌。這些人物只是平民百姓,但是他們卻讓我看到了人性中的美好,我為此而深受感動。老舍先生不但讓我從另一個全新的角度對抗日戰(zhàn)爭、對中國以及中國人有了真切而客觀的認識,也令我懂得了和平的可貴和重要。

了解歷史不是為了宣揚仇恨,而是為了讓人們更加懂得珍愛和平。希望我們讀完此書后都能夠放下心中的那塊沉重,以客觀理性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以積極正面的態(tài)度發(fā)展未來。人類需要和平,維護和平應該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

《四世同堂》是值得每一代中國人閱讀的經(jīng)典著作,是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珍藏的民族記憶。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關于老舍四世同堂讀后感簡短篇四

《四世同堂》這本書真實的表露了在戰(zhàn)爭期間中國的社會現(xiàn)狀,再現(xiàn)了那段滿目瘡痍的歷史??赐辍端氖劳谩纺阌惺裁词斋@?一起來寫寫《四世同堂》讀后感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四世同堂老舍讀后感1000字,希望你喜歡。

看完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看到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動,漫長的八年,發(fā)生在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爭,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仿佛有了血肉,而激發(fā)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老舍先生筆下的他們讓人讀后對于他們的行為不禁咬牙切齒,而對于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書中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無法用只言片語來判斷他們。

他們因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來而死。這些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zhí)迷不悟。如果說漢奸是那個時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當時的犧牲品吧!作為大赤包的女兒,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個極其虛偽、極其自私,不知榮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純潔,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變了,變成了一個只會享樂,沒有思想,不懂正義、使命、.國的女人!在媽媽的引導和妓女們鬼魂的日.中,她墮落了,她不在懂得.惜自己甚至引以為榮!在媽媽的慘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在是那個純潔的善良的少女了。

《四世同堂》開始于抗日戰(zhàn)爭之前那個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結束于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美麗時刻,而期間人們經(jīng)歷的便是那個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練自己的時光,其中一個關鍵詞自然是被中國人民深惡痛絕的日本鬼.,他們所做的種.種令人發(fā)指的事以及他們近乎變態(tài)的心理,使每一個描寫他們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齒、緊縮雙眉,但使我欽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沒有用非常激烈的語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種冷幽默表面上輕描淡寫、若有若無,蜻蜓點水般描寫,但就是這么幾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們令人惡心的心態(tài),通過這些文字,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的是老舍先生輕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沒有全盤否定日本人民,這從書中小羊胡同1號門的一位日本老婦的言行舉止便可看出??梢?,對于日本人,作者還是很理智的。戰(zhàn)爭結束了,沒有勝利的喜悅,更多的是悲壯。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個悲劇。人們一直疑問老舍先生為什么要給大家一個不是結尾的結尾,人們詫異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卻不知結局。

我輕輕合上書的最后一頁,心里已是熱血澎湃,仿佛自己置身于硝煙彌漫的北平……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繹著自己的悲歡離合,榮辱沉浮,他們的生活因為日本人的到來和離去而發(fā)生了質的改變。

這本書的再一個亮點在于漢奸了。老舍先生筆下的他們讓人讀后對于他們的行為不禁咬牙切齒,而對于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書中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無法用只言片語來判斷他們。他們因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來而死。這些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zhí)迷不悟。大赤包在獄中仍一直相信日本人一定會讓她出去,一直做著風光無限的夢,但夢終究還是夢,最后她還是慘死在獄中當我讀到幾位漢奸的慘狀后,我開始對他們的行為慢慢感到疑問,為什么,為什么他們及至死亡的邊緣仍執(zhí)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許這是源于他們對金錢、權利的渴望。

《四世同堂》講的是在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戶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

讀了《四世同堂》我更加的熱愛我的祖國,這部小說弘揚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大家只要心連心就能戰(zhàn)勝一切!

老舍先生這本厚厚的《四世同堂》,既是北平城中的百態(tài)人生,亦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一段厚重的歷史。正如老舍先生在開篇所寫“他們生,他們死,他們興旺,他們衰落??”在這跌宕起伏的一路上,有多少人迷失方向步入歧途,又有多少人不失理想奮勇向前。在書中,老舍先生用一個個形象的詞匯生動的描述著每一位主人公,這些詞匯不僅能描繪出不同人物頗具特點的相貌,更能準確的勾勒出他們?yōu)槿颂幨赖膽B(tài)度。面帶笑紋,老成持重的祁老人;圓臉重眉,一團和氣的祁天佑;深居簡出,謙恭和氣的錢默吟;盡職盡責,樂于助人的李四爺??當然也有賣國求榮的冠曉荷和太太大赤包。如果說祁老人和他的大家族是一棵茂盛的大樹,那么小羊圈胡同便是一片林,大大小小的花草樹木間,有相互依存,也有獨自挺拔,更少不了旁逸斜出的雜枝殘葉。老舍先生用他略帶調侃的京腔京韻,寫活了抗戰(zhàn)時期北平市井小民的百態(tài)人生。

小羊圈胡同,似乎與外界相隔離,它有著自己和諧溫馨的小環(huán)境,鄰里和睦,相互幫助,即便有些小矛盾,也落不下深仇大恨。但當日軍攻城,北平淪陷,那一派古老、寧靜生活全都被打破。每個人都帶著些震驚,惶恐與不安,但也有一些為此興奮并蠢蠢欲動的人。不用說小羊圈胡同,單是從祁老人的家中,就會因年齡閱歷的不同而產(chǎn)生極大的分歧,有人逃避,有人親日,有人抗爭??單從這一個家庭,一條胡同的對待戰(zhàn)爭的理解與行動,便能映射出整個北平,乃至全中國人在日軍鐵蹄下,亡國奴的生活。

老舍先生用筆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寫活了那段沉重的歷史,用他飽含深情的文字,向我們展示著那段歷史中一個個令人難以忘懷的細節(jié)。在老舍先生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日軍暴行和叛國求榮者的譴責與批判,可以看到他對敢于奮勇抗爭的志士們的敬佩與贊許,也可以看到他對被迫成為亡國奴的平常百姓的同情。老舍先生在文章結尾寫下“起風了”三個字,必是希望每一個看過這本書的人,都能明白,無論狂風暴雨,總會有陽光沖破云層,重照大地的一天,清風仍會拂過,生活仍在繼續(xù)。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我終于把《四世同堂》看完了,總共有1200來頁,分為三部,分別是《惶惑》、《偷生》和《饑荒》,真實地紀錄了革命戰(zhàn)爭期間中國首都的社會現(xiàn)狀,展現(xiàn)了滿目瘡痍的真實圖景。最令人震撼的還是日本鬼子對中國的侵略行徑,特別是文化侵略,更是深入骨髓的膏肓。中國為什么會千瘡百孔?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人敢站出來,青年人中雖然有一部分充滿了戰(zhàn)斗熱情,愿意用自身的大無畏付出來改變社會現(xiàn)實,比如瑞全,他可以遠離家鄉(xiāng),積極投入戰(zhàn)斗,為解放事業(yè)貢獻青春和鮮血。

可更多的年輕人卻沒有把國事放在第一位,雖然他們也深刻體會到了社會的黑暗,并決心不向日本鬼子投降,但在艱巨的生活壓力背后,他們屈服了,他們想的不僅僅是個人,還有家庭,還有父母,這些讓他們裹足不前,比如瑞宣,他也是個充滿斗爭精神的青年,但在艱巨的家庭責任之下,他只能委屈求全了,因為他不忍心年事已高的祖父,不忍心病怏怏的母親,不忍心尚小的兒女,于是,他只能持觀望態(tài)度,只能茍且偷生,只能茍延殘喘地生活在生存邊緣。除了這部分人,還有社會的蛀蟲,他們腐蝕了社會的發(fā)展,是中國窒息的根源,就如冠曉荷,就如瑞豐,他們完全沒有羞恥之心,反而想趁著被日本鬼子占領而升官發(fā)財,顛覆了人性的本真,毀壞了中國人的名聲。

《四世同堂》是我認真看完的最長的小說,雖然我不喜歡歷史,我自認為這點是非常不對的,雖是興趣使然,但很多時候我還是會盡力地去了解歷史,關注歷史,就如這部小說,它真實地展開了中國社會發(fā)展洪流中的一角,為我從中窺探歷史提供了機會,雖然社會發(fā)展到了新的高度,但我相信仍然有它的價值所在,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關注它,了解它,品評它。

《四世同堂》是我讀的最過癮的一部中國近代文學書籍,沒日沒夜的看了幾天,給我的沖擊卻是久久不能平靜的。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繹著自己的悲歡離合,榮辱沉浮,他們的生活因為日本人的到來和離去而發(fā)生了質的改變。

說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漢奸形象。“漢奸”,這個在那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chǎn)物。他們只是目光短淺的愛財小人,為了財出賣了國家和自己的靈魂。他們風光,人們看著恨;但他們死,人們看著卻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漢奸”是可悲的,因為沒有了對國家的愛對自己的尊重,他們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憐人。其實,他們因為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卻沒有因為日本人的撤離而亡,他們存活在很多人的潛質里,只是后來的社會不同了,“漢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錢默吟老先生是全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為什么人們總是忽略書中如此堅強的一個老人。撇開他的政治觀點不說,單單他的堅強勇敢,就足以是全書一抹不容忽視的風景。錢老是個有知識有文化懂事理的人,這在那個年代是個不可多得的革命戰(zhàn)士。在全書緩慢的節(jié)奏中,錢默吟是一個緊湊的神秘的形象,儼然為書增加許多鏗鏘之力。中國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像錢先生這樣的人,才終于站起來走向光明。中國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著《四世同堂》,你會更加確信自己對日本人的恨。然而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又是無助的,新舊社會的交替給人帶來的迷茫是無盡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犧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慘死了,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來。

戰(zhàn)爭結束了,沒有勝利的喜悅,更多的是悲壯。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個悲劇。人們一直疑問老舍先生為什么要給大家一個不是結尾的結尾,人們詫異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卻不知結局。其實所有的故事都是沒有結局的,結尾一句“起風了”,我想就足以表達老舍先生的意思了。歷史的車輪輾轉向前,歷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風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許打雷,或許下雨,渺渺茫茫。中國始終推著大車前進,泥濘和傷痕總是有的,但回首過去悲壯的一頁,除了記憶和嘆息,我們應該看見預示著的光明的未來。

在北京一個叫做小羊圈的巷子里,有一棵老槐樹。

然后,漸漸起風了,盧溝橋事變爆發(fā)。

不久,北平陷落這股風就像是深冬寒風一樣,在炎熱的天里把整個北平吹得像是秋后的落葉搖搖欲墜。人們的心都涼了,李四爺站在槐蔭下和以前一樣向大家報告該怎樣準備,然后坐在那里呆呆地看著綠色的槐蟲。

老槐樹隨風搖曳,不說話。

但是在最后的最后,老槐樹定會有些欣慰,因為這噩夢般的八年終于結束了。

小羊圈里,槐樹葉兒拂拂地在搖曳,起風了。

關于老舍四世同堂讀后感簡短篇五

磕磕絆絆讀完了《四世同堂》,如果我說自己被激起了什么愛國主義熱情那是假的。我看了太多東西,我沒辦法恨,我只覺得他們可憐,只覺得悲傷。最讓我難過的是書以外的東西——老舍本人。他有多么愛他的北平,仿佛那里每一條河都是他的血脈,每一掊土都是他的身體,每一陣風吹都是他的呼吸。我知道他是真恨,他寫道日本人怎樣糟蹋北平,漢奸怎樣無恥,他恨得咬牙切齒。

他一時溫柔地回憶起北平的種種傳統(tǒng)和小買賣,一時痛心地描述北平的蕭條,一時冷笑諷刺著日本人的惡劣,一時又陷在瑞宣式的矛盾里無法自拔。老舍就是所有人物的集合。是祁老人的圓熟溫和,是天佑的老實沉默,是瑞宣的儒雅掙扎,是錢詩人的錚錚鐵骨。一種文化到了熟爛的地步,人們就會陷入一種無法言說的分裂。北平太熟了。老舍罵的是外敵,恨的是外敵。即便對于漢奸,他不過說他們“無聊”。他費盡苦心給小說安排了一個尚為和美的結局——他仍是愛,愛北平,愛北平的老百姓。他也相信自己這份愛,他想如果沒有日本,北平人就會和和美美地過下去,祁家就會一代一代,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

誰曾想,他就是被他所深愛的北平推向了絕路。那天老舍被打得皮開肉綻之后,已經(jīng)站不起來,有人怕他當場被打死,就把他拖到附近一個派出所。幾個紅衛(wèi)兵聽說他是“反革命”,馬上又進屋你踢一腳,他踹幾下。我知道消息已經(jīng)是晚上了,到派出所把他扶回了家。第二天,聽說我離家不久,老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拿上一本《毛主席詩詞》就出去了。走到院里,他見4歲的小孫女在那里玩,還把小孫女叫到面前,拉著孩子的小手說:“跟爺爺說再見?!崩仙岢鲩T后,就一直往北走,走到太平湖(此湖今已不存,改建成地鐵停車場)邊,坐在那里讀起了《毛主席詩詞》。整整讀了一天,天黑以后,他頭朝下、腳朝上投進了那一汪平靜的湖水。

一直找到第二天下午,才有人告訴我,太平湖有一個老頭兒投水死了,好像是老舍。我找到湖邊,見到他已被人撈上來,平放在地上。他嘴、鼻皆流著血,上身穿白襯衫,下身穿藍褲子,腳上的黑色千層底鞋子,白色的襪子等都干干凈凈??梢娔鞘撬杨^埋進水中之后,自己用雙手硬性扒住湖崖石頭淹死的。(老舍夫人對歷史的回憶,節(jié)選自《太平湖的記憶—老舍之死》)不是撕心裂肺的痛苦和難以忍受的精神折磨,他怎么舍得以這樣慘烈的姿態(tài)告別深愛的北平?《四世同堂》里的錢詩人忍受過日本人的虐待,依然不屈不撓反抗著,依然睜大了雙眼等到了解放的那一天。我想,老舍先生也可以這樣——如果折磨他的是日本人。

可是不,偏偏是他深愛的中國人。面對外敵,你或許還可以因了民族大義忍辱負重,可面對自己人,每個人都不可避免陷入分裂:我是對的嗎?如果所有人,所有中國同胞,所有北平同胞,都說我是錯的,那我怎么證明自己沒有錯?我怎么知道自己真的沒有錯?可是如果我錯了,我有錯在哪里?錯在太愛?還是錯在把這種愛寫了出來?也許你可以想起《四世同堂》里祁天佑正是死于投水自殺,老舍居然把他的死寫得凄美,寫得歷歷在目,寫得如見如聞,仿佛他的魂靈也在此刻死了一回。如果你是宿命論者,你或許會更加感概??墒窃谀菚r的中國,所有人都可以洞見自己的宿命:說不定哪一天,你就是那個今天被“革命群眾”折磨致死的人。愛得太深,就無法忍受來自對方的一點點傷害。

我不知道為什么總是對老舍的事特別心痛,我甚至很難一下子想起他的樣子。我想時至今日中國總應越來越寬容才對,我以為能一統(tǒng)整個中國的意識形態(tài)已經(jīng)開始消隱。我不喜歡紅寶書,一點也不喜歡,也不喜歡千人一面的藍衣藍褲。我以為中國人終于開始珍重“個人”,終于開始學會自己思考,終于有了一個獨立于“官方”之外的腦子。我一直以為自己是悲觀主義者,現(xiàn)在看來,我的估計還是過于樂觀。中國人什么時候才能學會愛自己,什么時候才能停止那些表示自己不值得被愛的行為。什么時候我們能學會正常地、正確地、溫柔地,愛與被愛。

關于老舍四世同堂讀后感簡短篇六

對于老舍,只在高中學過他的《駱駝祥子》節(jié)選。當我開始讀這本小說的時候,并沒有報太大的希望會有多精彩,可是一開始讀就被吸引進去了,大概的內容就是在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開始,以北京一小羊圈胡同祁家人代表的各階層、各色人的生死存亡,人性百態(tài)。

老舍的表達方式是我目前所讀到小說中最簡潔而有力的(原諒我讀的小說并不多),國外有多作家寫小說都會有相當長篇幅的環(huán)境、背景等看似不相干的描寫,讓很多讀者一開始看覺得有點稀里糊涂,要是沒有什么耐心,就放棄了。而他的表達方式是一開始就進入正題,每個人物性格也很直接告訴讀者是怎么樣的,再通過一些事件著重突出,尤其看到那些漢奸的丑陋嘴臉,真想把那些人拉出來打一頓!!

李空山–警察局特高科長。…….武漢陷落,昌本人要加緊的肅清北平的反動分子,實行清查戶口,大批的捉人。李空山忙起來。他不大有工夫再來到高北的床上躺一躺。他并不忠心于日本主子,而是為他自己弄錢。他隨便的捕人,捕的多,而后再依次的商議價錢,肯拿錢的便可以被釋放;沒錢的不管有罪無罪,便喪掉生命。在殺戮無辜的人的時候,他的膽子幾乎與動手摸女人是一邊兒大的。(p255)為了享受榮華富貴,他勾結日本人,隨意欺凌甚至殘害自己的同胞,為了娶冠家的女兒作老婆,想方設法讓她們的母親“大赤包”當上妓女檢查所長,并且他自己也從中獲取“好處”,可他內心并不想娶任何一個女人為妻,因為那樣會不自由,他只想得到那些漂亮女人的身體,玩玩而已。當他不再受到日本人重用而罷免官職的時候,“大赤包”還給了300大洋的費用,就是為了讓他不要再想和她的小女兒招弟結婚,因為當初“大赤包”看重的是他的官職,才同意把女兒嫁給他。他心里簡直樂開開花,因為招弟也早就成為他的俘虜而并不是真心想娶她,還能有那樣一大筆錢,這樣的好事哪里找去….

冠曉荷–小羊圈胡同三號的男主人。曉荷早已看出太太的不安,可是始終沒敢哼一聲。他知道太太是關于遷怒的人,他一開口,也許就把一堆狗屎弄到自己的頭上來。他幾乎沒有關切女兒的現(xiàn)在與將來。丟失了女兒和丟失了國家,他都能冷靜的去承認事實,而不便動什么感情。(p258)五十多歲的男人,生活很講究,自己怎么舒服怎么過,一直想“運動”出個什么一官半職,可到死也就只當了一回小羊圈胡同的“里長”,自從他老婆“大赤包”當上了所長,就唯她的命令是從,決不違抗,只為她可以為這個家賺錢,可以讓他臉上有光,因為,家里有人在為日本人做事,沒有人敢“欺負”他,日本人也決不可能殘害他!也從不關心兩個女兒的成長,哪怕讓她們去給當官的人做小老婆,只要能給他利益,他能喜笑顏開的支持!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也隨時都可以出賣自己的女兒。

可是,還沒有等李四爺表示出謙讓,冠曉荷已經(jīng)告訴了白巡長,里長必須由他充任。他已等了二年多,還沒等上一官半職,殃在他不能再把作里長的機會放過去。雖然里長不是官,但是有個“長”字在頭上,多少也過點癮。況且,事在為人,誰知道作里長就沒有任何油水呢?(p354)日本人正在全力進攻侵占自己的國家的時候,還一心想著做官,發(fā)財…..他只想活在自己的小小天地,享受盡奢華的生活,一直到老死吧。管他國家是存是亡,同胞是不是水生火熱!

曉荷聽完,半天沒有出聲。愣了好大一會兒之后,他低聲的問:“高第,你準知道那兩個是真日本人呢?你怎么知道他們不是假扮的呢?”(p415)。

錢先生的小傳單所發(fā)生的效果只是教大家微微難過了一會兒而已,北平人是不會造反的。(p360)。

他們總是順應歷史的自然,而不想去創(chuàng)造或者改變歷史。哪怕是起了逆風,他們也要本著自己一成不變的處世哲學活下去。這一哲學的根本,是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用不著反擊敵人,瞧,日本人多兇——可是日本投降了!八年的占領,真夠長的!然而跟北平六七百年的歷史比起來,八年又算得了什么?(p579)這些語言,是真的切中了中國人的要害,追求自己的安穩(wěn),平靜,出奇的忍耐心,讓我不得不想起圓明園,經(jīng)歷過一個世紀由幾代君王精心修筑的皇家園林,就是因為政府的無能,忍讓,只知道一味的逃避,才最終淪為廢墟…….寬容和忍讓是美德,可,要看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之下,如果是連生命和尊嚴也保不住的忍讓,那就只能算是懦弱吧!

當然,選中的這些段落,只是讀的時候感覺看到一個個活生生的形象讓我心中很氣憤而已,還有很多其它正面的形象,正是因為他們的小小努力并且愿意付出自己的性命,中國也才在當年的抗日戰(zhàn)斗取得了勝利,力量雖小,也不可忽略。書里每一個人的形象都是那樣鮮明,就好像是在看電視劇,作者都很清楚告訴我們每一個角色的性格特征,然后在故事的進展中通過一次次事件而將每個人的性格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簡潔而突出,沒有多余的語言和鋪墊,想用短小精悍來形容,可是人家又寫了五十萬字,然后情節(jié)安排,人物的描寫卻達到了短篇的精髓。

關于老舍四世同堂讀后感簡短篇七

我曾以為自己了解日本侵華的這段歷史但直至閱讀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我才明白之前的那些了解是多么的淺薄。老舍先生在這部作品中,用平實無華的字句和真實細膩的描寫令我仿佛置身于那段中國的土地被侵略者踐踏、中國人的尊嚴被凌辱、中國人的生活被摧殘的戰(zhàn)爭歲月。作為一名中國人,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種切膚之痛,這種痛不僅震撼了我的心靈,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也令我對中華民族遭受的這段屈辱的歷史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深刻的思考。

再現(xiàn)真實的歷史洗滌人類的靈魂。

《四世同堂》這部作品橫跨整個抗日戰(zhàn)爭時期但是所發(fā)生的一切卻不曾離開小羊圈胡同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地方。區(qū)區(qū)一個小羊圈胡同各型各色的人物卻已然代表了當時時代背景下的千千萬萬不同心態(tài)的中國人,整部作品實則為中國那個年代的一個縮影。在老舍的筆下每個人物既平凡渺小又特徵鮮明也正因如此他們的喜怒哀樂和人生際遇才最真實、最普遍和最有代表性。老舍先生正是通過對小羊圈胡同中各種文化層次的代表性人物如英勇抗敵的錢老大和祁老叁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卻不堪受侵略者欺壓的棚匠老劉、小文、小崔、孫七為了飛黃騰達而淪為民族和國家罪人的大赤包、藍東陽,只因貪戀享樂就甘心對殺害自己親人的兇手們俯首貼耳的瑞豐、冠曉荷以及封閉自守、知足茍安的祁老人等等的精心塑造和細致入微的刻畫,一方面歌頌、弘揚了中國人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毅勇敢的民族氣節(jié)另一方面也鞭撻、譴責了那些出賣國家利益的民族罪人,同時也對那些茍且偷生、麻木不仁的思想進行了批評。

眾所周知,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了令人發(fā)指的罪行,但是與很多作家不同的是,老舍先生并沒有用一些咬牙切齒的激烈言辭痛罵他們而是用一些舉重若輕的詞語,透過描述北平淪陷后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和畸形的世態(tài),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作者對待歷史客觀理性的態(tài)度和精湛純熟的寫作技巧,使這部經(jīng)典著作更具真實感。

《四世同堂》可稱得上是一部最底層百姓的抗日史。閱讀此書,我的靈魂似乎得到了一次洗滌。作者在這部小說中,以對善、惡、美、丑的褒揚和批判警示了世人: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它會照射出你的靈魂。

文化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源。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文化。文化不僅僅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特徵,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決定一個民族或國家的命運。老舍先生在揭示當時社會一些人性的丑陋和墮落的同時,也著重于從文化的層面探究何以一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會被欺凌的'塬因。作者將中華民族遭此劫難的問題的根源指向了中國封建古老的家族思想。在封建社會的中國,家是封建禮教的堡壘,它包含了等級觀念、宗法祖訓、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四世同堂等諸多內容。祁老人、韻梅都是封建傳統(tǒng)觀念的受害者,連祁瑞宣這個博士,在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也無法沖破這個封建禮教的堡壘。老舍先生對以北京文化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的深刻剖析,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傳承和弘揚的部份,但是也有腐朽和落后。只有吸取其精華,摒棄其束縛人們、阻礙社會進步的糟粕,中華民族才會真正地強大起來。

維護和平是人類共同的責任。

《四世同堂》完成于抗日戰(zhàn)爭結束不久的1948年,當時的老舍先生就可以超越民族的仇恨,在書中宣揚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寬恕,這是我對老舍先生的由衷敬佩之處。

書中最具抗爭精神的代表———錢先生,曾經(jīng)想為孫子起名叫″仇",但是最后卻在面臨敵人死亡威脅的時候,還是順從了自己天性中善良和寬恕的一面,在獄中為孫子起名為″善";剛剛經(jīng)歷了喪女之痛的祁瑞宣竟然能夠保護日本老人;那些被傷害、被侮辱了的人們放棄了本可以實行的復仇,而選擇了理智和禮貌。這些人物只是平民百姓,但是他們卻讓我看到了人性中的美好,我為此而深受感動。老舍先生不但讓我從另一個全新的角度對抗日戰(zhàn)爭、對中國以及中國人有了真切而客觀的認識,也令我懂得了和平的可貴和重要。

了解歷史不是為了宣揚仇恨,而是為了讓人們更加懂得珍愛和平。希望我們讀完此書后都能夠放下心中的那塊沉重,以客觀理性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以積極正面的態(tài)度發(fā)展未來。人類需要和平,維護和平應該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

《四世同堂》是值得每一代中國人閱讀的經(jīng)典著作,是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珍藏的民族記憶。

關于老舍四世同堂讀后感簡短篇八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于1944年初開始創(chuàng)作。全書包括《惶惑》《偷生》和《饑荒》三部,是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小說以抗日戰(zhàn)爭時淪陷后的北平為背景,通過住在西城一條偏僻的小胡同中的一些普通市民家庭的不幸遭遇和興衰沉浮,描繪了日偽統(tǒng)治下北平社會的廣闊畫面和北平人民痛苦、屈辱、悲慘的生活情景,歌頌了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和勇敢的抗爭精神,鞭笞了日寇的兇殘和漢奸走狗們的罪惡,同時對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像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沉浮,生死存亡。作品記敘了北平淪陷后的畸形事態(tài)。《四世同堂》,塑造了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孫四代的人物形象,以及另外住在小羊圈胡同的人家。北平淪陷后,小羊圈胡同每一個人的生活都發(fā)生了變化,隨之而來的,是心理的變化。老舍先生通過小羊圈一群人的性格,生活,心態(tài)變化,讓我們看到了淪陷后整個北平人的動態(tài)過程。

一個中國式的四世同堂,也是當時中國人既傳統(tǒng)又在變化中的寫照。祁老人是代表著清朝人的,天佑太太是代表著清朝與民國之間的,她還保留著一些老的規(guī)矩,可是也擋不住新的事情的興起。瑞宣純粹是民國人的,他與祖父雖只相差四十年,而在思想上卻相隔有一兩世紀。在日寇的統(tǒng)治下,瑞宣寧可冒著風險在夜晚走十幾里路,去友人家聽南京的廣播?!澳暇┑穆曇艚趟闹袦嘏还芟⒑脡?,只要是中央電臺播放的,都使他相信國家不但沒有滅亡,而且是沒有忘了他這個國民——國家的語聲就在他的耳邊!”,“南京的聲音足以使他興奮,狂笑或落淚?!比鹦宰约旱姆绞疥P心著、分析著國際和國內形勢。小順兒和小妞子是將來的人。書中最讓我欽佩的人物形象是瑞宣的妻子韻梅,和詩人錢默吟。韻梅即會持家又懂規(guī)矩,還為祁老太爺生了一雙重孫,深得老太爺?shù)南矚g,婆婆又病弱,韻梅理所當然的擔起了一家老小的吃喝穿戴。她是天生的好脾氣,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家庭責任感任感,促使她任勞任怨的照顧著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極盡所能的讓全家人過得順心。北平淪陷,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動蕩的社會,生活的貧困和折磨,讓一個純粹的家庭婦女走出了家庭,她的心里不再只有小家,而是國家。她們雖然不能象男人一樣親臨戰(zhàn)地,但她們的勇敢和堅定,是對家人和親人的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在這么多人物中,我最感動的是錢先生。在胡同里的人看來,錢詩人有些清高和高深莫測。在沉默中爆發(fā)的錢詩人,在不為人知的角落里,積極做著抗日的工作,他勸說年輕人離開北平,參與到抗戰(zhàn)的隊伍中,他的行動感染著更多的人。錢詩人的人物形象,代表了千千萬萬知識分子,由只喜自己閑情逸志,到主動參與抗日,可以說由被動變?yōu)橹鲃拥霓D型。他的家人接二連三的被日本人傷害,連自己也被日本人打得奄奄一息,但這些卻沒有使他絲毫的退縮。兩個外國人的形象在作品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一個是英國使館的富善先生,一個是后來住進小羊圈胡同的日本老婆婆。富善先生是個喜歡北平,中國化了的英國人,但他到底不是中國人,對中國人的一些文化,觀念和思維不能理解,他是個善良的老人,同情淪陷后的中國人,同時也佩服日本人的武力。有這樣一段話:“富善先生似乎一眼看到了一部歷史,一部激變中的中國近代史。還有住進小羊圈胡同的日本老婆婆,日本老太婆是位居住在北平的日曬反戰(zhàn)者,她同情中國人民認為侵華戰(zhàn)爭給日本人民同樣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她說自己是日本人的奴隸。她對瑞宣說:“我都知道。我們日本人在北平所做的一切,當然你也知道。我只須告訴你一句老實話:日本人必敗!沒有另一個日本人敢說這句話。我從一個意義上來說不過去---并不是日本人。我不能因為我的國籍,而忘了人類與世界。自然,我憑良心說,我也不能希望日本人因為他們的罪惡而被別人殺盡。”“對于日本人,我只愿他們因失敗而悔悟,把他們的聰明與努力都換個方向,用到造福于人類的事情上去。戰(zhàn)爭,給人類造成了災難和毀滅,我只認為戰(zhàn)爭是可惡的,只要有戰(zhàn)爭,老百姓就要遭罪。說句不知深淺的話,如果人類的發(fā)展要靠不停的戰(zhàn)爭來繼續(xù),我寧愿只要和平,只要全世界的人都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胡同里的居民已經(jīng)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紛紛涌上街頭,奔走相告,跳躍歡呼,他們一下子發(fā)現(xiàn)了孤單一人的日本老太婆和托著死妞子的老人,一股復仇的心理突然爆發(fā)了,人們圍上了她,老太婆知道自己的處境,她溫順而坦然地地下了頭,故事到了高潮,氣氛極為緊張。

民族,帶著鞭痕,悲壯的生存著。

國家,帶著創(chuàng)傷,驕傲的屹立著。

人們,帶著鮮血,頑強的站立著。

正義,帶著他的莊嚴,神圣和人道,光榮地戰(zhàn)勝了邪惡,侵略和野蠻。

這就是老舍的《四世同堂》的基調,老舍真實地描寫了淪陷區(qū)人民的八年艱苦歲月,老舍的結論是清楚的,中國人民覺醒了,中國大有希望,以北平人們?yōu)榇淼臏S陷區(qū)的男女來經(jīng)受了一場沉重的大災難,這場災難既摧毀了中國人民,也教育了中國人民。

關于老舍四世同堂讀后感簡短篇九

瑞宣是一個很好的視角去觀照形形色色的現(xiàn)象。他有思想而無行動,至少在當前版本里還沒有作出行動,結尾留下了他的即將行動的宣言。

瑞豐和高第像是一種道理的正反兩面,在對比中,宿命論,報應論喪失了力量。高第,是一位值得大書特書的女子,然而細究其轉向,也不能不承認稍顯突兀。

錢老人,如高山,然而高山也有他的苦楚;他的思想也是在劇烈變化的,最后很高興能重新看到他與曾經(jīng)的他合一,中間有一段桐芳犧牲和勸高第時,他仿佛有些可怖,革命中狂飆突進的人,也含有某種迫害的因素。可以說,人生種種,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善惡傾向,都有推進社會向好或向壞發(fā)展的可能,世間一謎乃是“度”,老舍先生本人和《四世同堂》中的種種人物,歷史里的狂歡和瘋狂,都毀滅于失度。

文化,再愛和平,也要有保護自己的武力。

一手拿書,一手握拳。心中有愛,腳下有風。中庸和平衡不是錯,只是容易陷于偏頗,它們好像純粹的東西,需要理解和好的環(huán)境。而反抗和斗爭,是逆風局的勇氣,順風局的保障,同樣也總是陷于深淵。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關于老舍四世同堂讀后感簡短篇十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置身于那戰(zhàn)雨紛飛的地方。

老舍這部書中以一種樸實無華的敘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淪陷區(qū)一群普通人個性是祁家四代人的生活。透過祁老人、瑞豐、瑞宣、韻梅、錢詩人、小文夫婦、李四爺、白巡長、孫七、小崔、馬老太太、常二爺、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弟等性格迥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出民族存亡之際,真善美與假惡丑的斗爭,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和茍且偷安、助紂為虐、賣國求榮的鮮明對照。

本書讓我們看見了北平被日軍占領后的人間百態(tài):有的人革命了,犧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慘死了。其實日軍占領北平后,客觀地說,并沒有什么令人發(fā)指的罪行。沒燒圓明園,也沒搶故宮,也沒有大面積的屠殺等等。但是,他們殘害了南京的人民,作為同胞,我們當然十分憤恨,這是正常的,所以看玩四世同堂,我更加確信了對日本人的恨。

隨著整本書臨近尾聲,心中不禁感嘆人的本性在那樣一個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練后,展現(xiàn)得如此真實,區(qū)區(qū)一個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卻已代表了當時千千萬萬不一樣心態(tài)的中國人,已成為了那個年代整個中國的一個縮影。

關于老舍四世同堂讀后感簡短篇十一

20____年末的一天,在老家逛街,走進了一家面積不大的書店,書不是很多,我看到了《四世同堂》,竟有驚喜之感。記憶中,早些年讀過的《四世同堂》已印象模糊,只留下“四世同堂”這四個字,和書中那個大家庭的老人。多年了,我不再有讀大部頭作品的耐心,當年買回的《四世同堂》早已不知去向。

逛街之前,我剛去了姥爺家,今年九十一歲的姥爺也是四世同堂,四世同堂這四個字撲入視線時,我竟然想到的會是姥爺,想到姥爺滿頭的銀發(fā)和永遠是平靜淡然的神態(tài)。

重讀《四世同堂》,給了我少年讀時沒有的感受,我想,不只是年齡的原因,或許更多的,是心境。

老舍先在序中生寫道:在這年月而要安心寫百萬字的長篇,簡直有點不知好歹。算了吧,不再說什么了!是不是能夠說,是強烈的民族意識和職責感,使老舍先生完成了這部作品。

《四世同堂》,百萬余字,分《惶惑》,《偷生》,《饑荒》三部。我跟隨著這三部曲,隨著老舍先生細膩筆觸刻畫出的小人物的心理和生活狀態(tài),走進了戰(zhàn)爭時的北平,淪陷中的北平,覺醒中的北平。

那時的北平似乎離我很遠,又似乎離我很近。

《四世同堂》,塑造了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孫四代的人物形象,祁老太爺,祁老太爺?shù)膬鹤犹煊樱鲜遣〔⊥嵬岬膬合眿D,三個孫子:瑞宣,瑞豐,瑞全,沒上過學的長孫媳婦韻梅,頭發(fā)燙的象雞窩,身段象啤酒桶的二孫媳婦胖菊子,重孫子小順兒,重孫女小妞子。以及另外住在小羊圈胡同的人家,詩人錢默吟,兩個老婆的冠曉荷,好心腸的李四爺夫婦,基督教徒丁約翰,會唱戲的小文夫婦,剃頭匠孫七,拉洋車的小崔,棚匠劉師傅。.。.。.

北平淪陷后,小羊圈胡同每一個人的生活都發(fā)生了變化,隨之而來的,是心理的變化。老舍先生經(jīng)過小羊圈一群人的性格,生活,心態(tài)變化,讓我們看到了淪陷后整個北平人的動態(tài)過程。以人物的細部特征和對話描述,精妙的刻畫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狀態(tài)。比如祁老太爺?shù)膬鹤悠钐煊?,“作慣了生意,他的臉上永遠是一團和氣,鼻子上幾乎老擰起一旋笑紋”。韻梅的“只好低著眼皮笑了一下?!惫谔蟪喟八拿佳垡惶斓酵碓谀樕蟻y跑?!北热缛鹦湾X詩人說到錢的妻弟野求,錢詩人說:“別提野求!他有腦子,而沒有一根骨頭!他已經(jīng)給自我挖了墳坑!是的,我明白他的困難,可是不能原諒他!給日本人做過一天事的,都永遠得不到我的原諒!我的話不是法律,可是被我詛咒的人大概不會得到上帝的赦免!”錢詩人的這段話和一連串的驚嘆號,他和他妻弟的心態(tài)一目了然。書中以景色景物的描述映襯環(huán)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輔相成,讀來更覺自然親切。

書中第一部《惶惑》的第六章,老舍先生用六個自然段,六次“不知該怎樣好!”描述了北平陷落初期,小羊圈胡同的人家乃至整個北平人的惶惑。小羊圈胡同的其他人,沒有了平和的日子,他們在猜測事態(tài)的發(fā)展,在屈辱和恥辱中等待。而冠曉荷,大赤包,以及瑞豐之類,他們是自私的,民族和國家對他們來說,是嘴上的名詞,他們在乎的是自我的利益,他們甚至不惜人格,巴結日本人,幻想日本人進駐北平也許會是他們時來運轉的好日子,是“有腦子沒有骨頭的”的中國人。

兩個外國人的形象在作品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一個是英國使館的富善先生,一個是之后住進小羊圈胡同的日本老婆婆。

富善先生是個喜歡北平,中國化了的英國人,但他到底不是中國人,對中國人的一些文化,觀念和思維不能理解,他是個善良的老人,同情淪陷后的中國人,同時也佩服日本人的武力。這是在北平的外國人,甚至是北平外的外國人的一種普遍心態(tài)吧。有這樣一段話:“富善先生似乎一眼看到了一部歷史,一部激變中的中國近代史。祁老人是代表著清朝人的,也就是富善先生所最愿看到的中國人。天佑太太是代表著清朝與民國之間的人的,她還保留著一些老的規(guī)矩,可是也檔不住新的事情的興起。瑞宣純粹是民國的人,他與祖父雖只相差四十年,而在思想上卻相隔有一兩世紀。小順兒與小妞子是將來的人。將來的中國人須是什么樣貌呢富善先生想不出。”“看到祁家四輩人,他覺得他們是最奇異的一家子。雖然他們還都是中國人,可是又那么復雜,那么變化多端。最奇怪的是這些各有不一樣的人還居然住在一個院子里,還都很和睦,倒仿佛是每個人都要變,而又有個什么大的力量使他們在變化中還不至于分裂渙散?!边@是一個英國人眼中的一家北平人,一個中國式的四世同堂,也是當時中國人既傳統(tǒng)又在變化中的寫照。

住進小羊圈胡同的日本老婆婆,因為是日本人而孤獨著,小羊圈里仇恨日本人的北平人,對她也充滿了仇恨和防備。但她又不是日本人,她生愛加拿大,長在美國,又隨父親在倫敦為商。她說自我是日本人的奴隸。她對瑞宣說:“我都明白。我們日本人在北平所做的一切,當然你也明白。我只須告訴你一句老實話:日本人必敗!沒有另一個日本人敢說這句話。我---從一個意義上來說可是去---并不是日本人。我不能因為我的國籍,而忘了人類與世界。自然,我憑良心說,我也不能期望日本人因為他們的罪惡而被別人殺盡。”“對于日本人,我只愿他們因失敗而悔悟,把他們的聰明與努力都換個方向,用到造福于人類的事情上去。

戰(zhàn)爭,給人類造成了災難和毀滅,我不是政客,也不是軍事家,說不出任何有關戰(zhàn)爭的東西,做為一個老百姓,我只認為戰(zhàn)爭是可惡的,只要有戰(zhàn)爭,老百姓就要遭罪。說句不知深淺的話,如果人類的發(fā)展要靠不停的戰(zhàn)爭來繼續(xù),我寧愿只要和平,只要全世界的人都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如此不知深淺的話,也是我做為一個小老百姓無望中的期望吧。

書中最讓我欽佩的人物形象是瑞宣的妻子韻梅,和詩人錢默吟。韻梅即會持家又懂規(guī)矩,還為祁老太爺生了一雙重孫,深得老太爺?shù)南矚g,婆婆又病弱,韻梅理所當然的擔起了一家老小的吃喝穿戴。她是天生的好脾氣,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家庭職責感任感,促使她勞任怨的照顧著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極盡所能的讓全家人過得順心,她和婆婆一樣,本分的做著女人,不參與該屬于男人的事,但家中每一個人的一舉一動都牽著她們的心。北平淪陷,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動蕩的社會,生活的貧困和折磨,讓一個純粹的家庭婦女走出了家庭,她的心里不再僅有小家,而是國家。在韻梅的身上,我看到了北平乃至整個中國的普通女人,由只會圍著鍋臺轉,只會顧及一家老小的生活,而變得更具職責感,這個職責感是對國家的。她們雖然不能象男人一樣親臨戰(zhàn)地,但她們的勇敢和堅定,是對家人和親人的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活在自我世界里的錢默吟,與世無爭,每一天就是澆花,看書,畫畫,吟詩。默吟二字是他本來性格的最真寫照。在胡同里的人看來,錢詩人有些清高和高深莫測。在沉默中爆發(fā)的錢詩人,在不為人知的角落里,進取做著抗日的工作,他勸說年輕人離開北平,參與到抗戰(zhàn)的隊伍中,他的行動感染著更多的人。錢詩人的人物形象,代表了千千萬萬知識分子,由只喜自我閑情逸志,到主動參與抗日,能夠說由被動變?yōu)橹鲃拥霓D型。大多數(shù)北平人,大多數(shù)中國人,正是經(jīng)歷了惶惑,偷生,最終覺醒。覺醒后的中國,是任何力量也無法抵擋的猛獅,北平那個年代是,此刻更是。

《四世同堂》的最終,是一個喜慶的場面,抗日戰(zhàn)爭勝利了,小羊圈胡同的人歡迎從獄中出來的錢詩人。錢詩人“外表上病沒有什么英雄氣概,渾身滿布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笔堑?,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依靠人民群眾,無論哪朝哪代,人民群眾都是社會的主體力量。

不能不提姥爺,不能不提姥爺?shù)乃氖劳谩?/p>

18歲參加革命的姥爺,擔任過地下黨艱苦危險的工作,解放后領導職務,被拉上臺批斗,后又恢復領導職務,離休后安享平淡的日子。姥爺?shù)那鞍肷?,可謂起伏跌宕,一波三折??傁胗袡C會聽聽姥爺講講他在戰(zhàn)爭時期的經(jīng)歷,可惜一向不能有大段的時間呆在姥爺身邊??偸窃诿看蔚嚼褷敿視r,深深的感受著他的寧靜和幸福,四世同堂帶來的幸福。并非有意將姥爺?shù)乃氖劳煤屠仙嵯壬P下的四世同堂相比,但確是在眼前的,時代不一樣,四世同堂的老人享受的日子也不一樣。每一個人的生活,原本都是和國家相連的。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