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音樂教育論文通用(優(yōu)秀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01:09:37 頁碼:8
最新音樂教育論文通用(優(yōu)秀13篇)
2023-11-13 01:09:37    小編:ZTFB

總結健身成果,激勵自己繼續(xù)向目標邁進。抓住事物的本質和關鍵點,有重點地進行總結,避免泛泛而談。如果你對寫總結感到苦惱,不妨看一看以下的總結范文,或許會對你有所啟發(fā)。

音樂教育論文通用篇一

我是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從事小學音樂20年了,在自己的音樂實踐教學中,我積累了一些音樂教學經驗。

歌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歌唱教學屬于一個初級的啟蒙階段,小學生對音樂的理解特別的少,對歌唱中要注意的關鍵是沒什么概念存在,歌唱的時候,用什么樣的情感狀態(tài),氣息的把握,如何咬字如何吐字的要求基本上不懂,喝唱時候的技巧也是更不懂了,在這個素質教育的關鍵點上,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用正確地方法去唱歌,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表現(xiàn)能力,如何培養(yǎng)又該如何提高,這是我們廣大音樂教師需要積極去研究的一個主要課題。

一、在進行教學唱歌之前,我們要去指導學生用正確的發(fā)聲方法以及讓讓學生養(yǎng)成喝唱時候的技能和技巧。

我們究竟該如何教會學生正確的發(fā)聲方法呢?首先,要讓學生知道正確的呼吸方法是一個關鍵點,要教會學生知道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這樣才能去唱好歌,我們可以結合我們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訓練,這樣可以讓學生掌握好基本歌唱呼吸練習的方法。

想要讓學生表現(xiàn)歌曲的能力得到提高,我認為,首先要對學生的唱歌的基本技能開始訓練,只有這樣,才能讓能提高學生對歌曲的表現(xiàn)能力。在訓練過程中,我們要按照音樂的教學大綱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千萬不能拔苗組長,操之過急忙,否則就會很失敗,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技巧,養(yǎng)成學生唱歌時候的良好習慣,作為一個專職的音樂教師,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養(yǎng)成歌唱的良好姿勢。

在唱歌的時候,要求學生保持正確的呼吸,發(fā)聲,正確的姿勢是歌唱時候的必要條件,要讓學生知道歌唱時候的要求是站立垂直,兩腳稍微分開要站穩(wěn),頭要正,目光要平視,兩個肩膀要稍微向后移動一點,胸自然的挺起并且張開,腹部要稍微的收起一點,精神要飽滿,要有感情的去唱歌曲。如果學生是坐著唱歌,我們要求學生身體垂直,千萬不要彎腰唱,讓學生用正確的姿勢去歌唱,這樣才會有利于身心發(fā)育,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隨時糾正學生的不良姿勢,采取各種形式讓學生的注意力和持久力得以但提高,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養(yǎng)成端正,持久的好習慣。

三、讓學生做到適宜的發(fā)生練習。

如果想要獲得最佳的聲音,我們就必須從發(fā)生練習做起,在練習過程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唱出一些必要的練習曲,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注意科學性,系統(tǒng)性,要唱得正確,熟練。如果學生唱錯了,我們要及時糾正,還要詳細講解,在歌唱的時候,如果學生能夠正確的運用發(fā)生器官,就能把歌曲唱得動聽悅耳。

四、讓學生注意歌唱時候的聲音處理。

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好多老師喜歡習慣性的放錄音給學生聽,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聽唱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的鑒賞能力和音樂記憶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好處,但是歌曲中的有些聲音需要處理的細節(jié)卻沒有好處,要想達到真正的演唱效果,我們每個教師都要進行犯唱,這樣學生的模仿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師在犯唱的時候要帶有感情的去唱歌曲,把學生容易唱錯的地方要進行對比唱,提高學生聽辨能力,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對聲音的處理有一個認識。

五、讓學生明確不同的歌曲需要用不同的情緒來表現(xiàn)。

讓學生在一首新的歌曲前,用自己的感受去體會歌曲表現(xiàn)是什么樣的一種意境,讓學生展開討論,相互發(fā)表自己的感受,然后再進行集體的討論,這樣就更加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例如在歌唱《我是一個小鼓手》的時候,可以將自己想象成是一名真正的鼓手,這樣學生在演唱的時候就會充滿激情的去唱這首歌曲,而且會很容易的掌握住歌曲的節(jié)奏,學生體會到了當中的意境,就更容易接受,理解并表現(xiàn)出來。教師本身要以真實的情感和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并用生動的語言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還可以用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等方式讓學生好像身臨其境,這樣就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對歌曲情緒意境的理解。此外,在我們還要重視音樂欣賞和音樂表演的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的有效途徑。

文檔為doc格式。

音樂教育論文通用篇二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中明確指出:“器樂演奏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chuàng)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樂器進課堂”是深化音樂改革的一大舉措。然而有些教師認為:樂器進課堂占用了本來就為數不多的音樂課時,學生在一節(jié)音樂課上要歌唱、要欣賞、要創(chuàng)造,還要學習音樂知識,如果再學習樂器的演奏方法,一節(jié)課下來一定什么都不能掌握。

在音樂課程標準的課程內容里,演奏屬于表現(xiàn)的范疇,并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審美情趣,而且還能全面提高學生協(xié)調能力,識譜能力和合作精神,開拓音樂視野,不斷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學生沿著樂器的階梯走向神奇多彩的音樂殿堂。

一、樂器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有利于參與音樂欣賞、音樂表演和音樂創(chuàng)作等實踐活動。小學低年級要求認識簡單的節(jié)奏符號,能夠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表現(xiàn)簡單的節(jié)奏。中高年級則要求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樂記號。但由于每周只有兩節(jié)音樂課,再加上使用循環(huán)課本,學生平時接觸的樂譜的機會很少,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識譜能力的提高。于是通過樂器演奏提高學生識譜能力的作用就凸現(xiàn)出來。

學生學習五線譜的時間不長,每個音的位置還不是很熟悉,如果讓學生一味的重復認唱,一定很枯燥而且音也很難唱不準。這時我們就可以用口風琴、豎笛等樂器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的進行練習。先認出唱名,然后用樂器幫助找音高,再唱一唱,直至把音唱準,這樣“一認一吹一唱”,不僅鞏固學生對五線譜的識別能力,而且能把音唱準、唱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樂器教學能輔助學生學習歌曲。

演唱歌曲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xiàn)形式。中低年級歌曲旋律簡單,起伏變化小,樂句相對較少,因此樂器可輔助新歌教學。

例如《我的祖家是歌鄉(xiāng)》這首歌,一共四個樂句,旋律起伏不大,且節(jié)奏相似,便于學生演奏。首先我們借助柯達伊手勢認識樂譜,找出相同旋律和節(jié)奏規(guī)律,并請學生拍一拍節(jié)奏,第二步聽教師范唱歌譜(只出示歌譜),并用口風琴范奏。教師范奏是最直觀的教學,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學生進行模仿。然后學生分句唱歌普,同時進行“無聲練習”,即嘴唱歌譜,手按唱指法。練習時不可以連貫完整地練習,而應當分樂句進行。猶太人格言說:“學習就是重復”。所以教學時要分樂句,反復練習,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演奏第一句最難,而后會越來越容易。其實不是旋律變簡單了,而是學生的演奏能力在不斷地增強。分樂句練習完成之后再輕聲完整吹奏旋律。教學中我還采用師生對奏接龍的方法進行練習。即老師吹奏1、3句,學生吹奏2、4句,并交換,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由于旋律簡單,節(jié)奏變化有規(guī)律,大部分同學在很短的時間便可以完整地演奏樂曲。通過口風琴的吹奏,學生完全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為歌曲教學做好了鋪墊,這時再來學唱這首歌便十分簡單了。教師在范唱時,同學們一下子便會發(fā)現(xiàn)這首歌曲,就是我們剛才演奏的旋律,孩子們看著歌詞可以直接演唱歌曲,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通過鋼琴、口風琴、豎笛、長笛、小提琴等不同樂器演奏復雜的旋律,學生利用口風琴演奏簡單重復的旋律,同樣也能達到熟悉旋律輔助新歌教學的目的。

三、樂器教學有利于學生共同發(fā)展。

一個班級40名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有很大的差異,他們對音樂的興趣以及感受力各不相同。有的樂感很強聽幾遍歌曲就能跟著音樂歌唱,有的在老師的指導下也能很快學會歌曲,但也有的樂感較差,老師一句一句的教唱都很難接受。要實現(xiàn)音樂課程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應當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并從中受益?!钡哪繕?,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我們可以實施個別化教學。這時小樂器在音樂教學中的優(yōu)勢就顯現(xiàn)出來了。對全體學生來說,我們無法降低難度讓學生演唱歌曲,如果編配簡單二聲部學生更難掌握,因為合唱比齊唱音準更難把握。但是樂器合奏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興趣特長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分別給以任務。感受力強的同學演奏主旋律或復雜的旋律,同時教師為那些音樂感受和表現(xiàn)力較弱的同學重新編排簡單的旋律,他們只要指法和節(jié)奏正確,就可以與主旋律配合的很好。在器樂合奏中他們可以感受音樂的魅力和自身的價值,不斷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

文檔為doc格式。

音樂教育論文通用篇三

近年來,高中傳統(tǒng)音樂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本文以教育理論為依托,結合具體教學經驗,通過對傳統(tǒng)音樂合作探究式教學、創(chuàng)設傳統(tǒng)音樂情境、運用多媒體技術、建構“互動式”師生關系、強化傳統(tǒng)音樂的情感體驗這五個方面的討論,試圖摸索出傳統(tǒng)音樂課堂教學的良好模式,從而更好的為高中傳統(tǒng)音樂教育服務。

目前,高中音樂教育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得到了較大發(fā)展,然而在傳統(tǒng)音樂教學這一領域,還有許多問題亟待需要解決。如傳統(tǒng)音樂教學模式單一,很多教師在傳統(tǒng)音樂教學時以自我為中心,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于傳統(tǒng)音樂大多年代久遠,學生對這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音樂作品的背景、反映的音樂形象缺乏應有的了解與認識,難以引起學生直接的情感共雞。而且學生大多喜歡流行歌曲,對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音樂缺乏興趣。這也對他們正確認識音樂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應該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為主要目標。隨著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審美體驗為核心的高中傳統(tǒng)音樂教學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因此,我們的音樂教學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是感受、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音樂的平臺,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中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在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中,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強調學生的自主性發(fā)揮,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參與度,是學生探究知識和提高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采取合作探究性教學,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傳統(tǒng)音樂。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各組組員合作進行一些練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在課前以小組為單位收集相關的音樂資料,在課堂上讓學生就某一問題展開小組交流與討論,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學習和探索的機會。如講授《多彩的民歌》一課時,教師可設計以小組的名義代表各地區(qū)開展賽歌會,要求小組合作進行比賽。教師在活動中傾聽學生的觀點,適時進行點撥和指導。這樣的教學不但使學生學到了必要的音樂知識,而且真正實現(xiàn)學生“樂在學中”,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團結協(xié)作的活動氛圍中學會學習。

對于一些傳統(tǒng)音樂作品,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表演的形式,如在小組探究之后,師生進行合作表演。如講授《國之瑰寶--京劇》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用京劇伴奏樂器來為歌曲伴奏,把學生分成兩大組,給每組學生發(fā)大鑼、小鑼、鈸等樂器學念鑼鼓經。并讓其中一組學生隨著伴奏手做蘭花指走臺步,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探求和表現(xiàn)欲,不僅使他們了解了各種打擊樂器的形狀構造及音色特點,而且掌握了一定的演奏技巧。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中,逐步形成了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使傳統(tǒng)音樂課堂真正煥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活力。

音樂學科有特殊性,它具有情感性和形象性,因此更需要有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傳統(tǒng)音樂課堂教學中,經常播放一些國家和民族的傳統(tǒng)音樂,布置傳統(tǒng)音樂背景教室,適時在班級舉辦音樂比賽等,能使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感受到傳統(tǒng)音樂的藝術魅力。由于學生的學習興趣離不開特定的情境,那么教師就應該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力。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把“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yǎng)健康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放在教學目的第一位,然而目前,學生更多地接觸和聽到的是流行音樂與流行歌曲,他們對我國乃至世界民族傳統(tǒng)音樂了解甚少,而且明顯表現(xiàn)出不愿了解傳統(tǒng)音樂作品,對教材中必唱的歌曲或必聽的音樂缺乏興趣。如欣賞古曲《春江花月夜》時,很多學生表示“難于聽懂”、“不感興趣”,而只喜歡當下的流行歌曲。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他們審美情趣十分必要。由于學生對此曲不是十分熟悉,為了使學生能進入音樂,教師可以先簡單的給學生講解標題,分段及每段的大致內容,再讓學生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們踴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學生通過該曲精美的情景描繪,可以感悟到作者面對“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自然景物所發(fā)出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無限感慨。把握作品贊美祖國大好山河的秀麗景色,體現(xiàn)觀照宇宙、風物與人生的哲學高度,人情與風情、生命與自然的親密交流、合二為一的審美化境。

這樣,學生的審美情趣也能夠夠被調動起來,從而主動參與傳統(tǒng)音樂教學。為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在濃厚的審美情趣的驅動下主動學習,還可以讓學生聽一些流行歌曲,如周杰倫的《東風破》,欣賞過后教師讓學生來分析流行歌曲中的傳統(tǒng)音樂元素,讓他們懂得傳統(tǒng)音樂對流行音樂發(fā)展的重要性,這樣能夠潛移默化的促使學生重視傳統(tǒng)音樂的學習,在教師的輔助下,使他們建構起對傳統(tǒng)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對傳統(tǒng)音樂的審美能力。

機械而單調的學習,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針對此類情況,高中音樂教學也應采用豐富多變、生動活潑的形式。而多媒體元素的運用,可以促使課堂音樂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多媒體技術利用影音、圖像等元素為音樂教學提供了多樣化、多維化的教學空間,使傳統(tǒng)音樂課的教學內容得到充實和改進,為傳統(tǒng)音樂教育現(xiàn)代化提供了技術支持。多媒體有效地應用于音樂課堂教學,是現(xiàn)代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

高中傳統(tǒng)音樂教學應“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放在教學任務的突出位置,對學生而言,體驗傳統(tǒng)音樂的美感顯得較為艱難,這時教師可采用音畫結合的多媒體方法。通過運用多媒體元素,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創(chuàng)設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使學生在視聽享受的同時,自覺進入特定音樂情景之中,從而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讓學生可以更輕松、準確地去理解傳統(tǒng)音樂的意蘊,使心靈受到良好的熏陶。如以《陽關三疊》欣賞教學為例,教師先播放一段介紹“陽關”地方的視頻,讓學生感受那獨特的地域風格,然后再播放《陽關三疊》音樂效果,讓學生積極思考播放的音樂描繪了怎樣一幅情景?這是由何種樂器演奏的?”等問題。這樣在多媒體元素的配合下,學生能夠更好的感知傳統(tǒng)音樂的特色,通過多媒體元素在傳統(tǒng)音樂教學的合理運用,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的學習傳統(tǒng)音樂。

在傳統(tǒng)音樂課堂上,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師生互動氛圍,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長期以來,教師把自己定位為管理者和控制者。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地位難以得到保證,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關系難以建立。為了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必須轉換其角色。在新課程理論的.指導下,教師要始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樹立起“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尊重并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通過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雙方只有相互交流、溝通和分享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才能真正改變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中單調、僵硬的被動式學習,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參與傳統(tǒng)音樂學習。

“互動”促使師生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師生之間形成了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討論、質疑、表演等師生共同的活動中,共同體驗傳統(tǒng)音樂的樂趣。通過表演、創(chuàng)編、比賽等方法,使學生投入在互動的學習氣氛中,在音樂的天空中自由飛翔。在師生互動的教學實踐中,為了學生主動學習而營造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氣氛。給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以提高其音樂理解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具體可采取以下做法:

(1)師生易位,學生來做“小老師”。

(2)多與學生交流,成為學生的“朋友”,特別是多關注那些性格較內向的學生。

(3)充分發(fā)揮教學民主,創(chuàng)設和諧的心理氛圍。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意見,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設想,同時也應盡量創(chuàng)設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展現(xiàn)自我。

(4)創(chuàng)設共同話題,師生共同去探究。探究活動中拉近師生距離,促進“教學相長”,在這條件下,學生自然樂于學習。

傳統(tǒng)音樂的學習應讓學生自己去傾聽和感受,讓學生沉浸在音樂中,用心靈去感受和體驗作品中的悲歡離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注意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并給學生留有空間和時間去想象,而不要束縛學生的思維,更不能將教師的喜好強加于學生,而應該強化學生對傳統(tǒng)音樂的情感體驗。

1、培養(yǎng)學生聆聽傳統(tǒng)音樂的習慣。

音樂是以聲音來表達內心情感的藝術,學生接觸傳統(tǒng)音樂,由于欣賞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方面的原因,對作品的理解和評論能力較差,那么教師應該循序漸進,注意培養(yǎng)學生聆聽傳統(tǒng)音樂的習慣。在反復聆聽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漸漸的進入音樂,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吸引學生欣賞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音樂聽覺的感知能力,這對于學生音樂學習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

2、注重學生對傳統(tǒng)音樂參與和實踐。

讓學生真正走進并融入傳統(tǒng)音樂,必須通過各種音樂實踐課活動來欣賞傳統(tǒng)音樂,從而變被動接受為積極參與和體驗式學習,促使學生把自身的生活體驗與情感表達結合起來。通過對傳統(tǒng)音樂的各種形式的情感體驗,逐步使學生認識傳統(tǒng)音樂的要素和表現(xiàn)手段。對于音樂表現(xiàn)的規(guī)律和特點的把握,必須讓學生直接參與音樂實踐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傳統(tǒng)音樂課堂教學既是體驗的過程,也是活動的過程。在傳統(tǒng)音樂欣賞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活動,積極組織學生課堂音樂活動,如傳統(tǒng)音樂劇表演、傳統(tǒng)音樂主題辯論等。使學生在音樂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審美體驗,提高傳統(tǒng)音樂學習能力。

總之,在高中傳統(tǒng)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傳統(tǒng)音樂的藝術特點和學生的興趣,總結教學經驗,注重更新音樂教育觀念,總結先進的傳統(tǒng)音樂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傳統(tǒng)音樂學習過程中產生興趣,培養(yǎng)起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真正做到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中不斷完善傳統(tǒng)音樂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將高中傳統(tǒng)音樂課堂教學向更高的水平,從而更好地服務音樂教育教學。

[1]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xx.。

[2]任如意.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20xx(5).。

[3]田建中.高中音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華章,20xx(11).。

音樂教育論文通用篇四

小學音樂教育在小學教育階段中的作用相當重要,少年兒童正處在發(fā)育成長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音樂教育對培養(yǎng)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文化和藝術修養(yǎng)的一代社會主義新人,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作為音樂教師怎樣通過音樂教學來加強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最主要的就是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以及音樂特有的形式手段,對其進行教育、引導。那么我們音樂教師如何才能做好這些呢?如何讓別人了解這些的重要性呢?下面我分三點來談談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音樂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必要性。

應試教育下的小學生,絕大多數以追求考分為主要目的,是“死讀書”的典型,這樣的小學生不符合現(xiàn)代化建設的要求。只有提高小學音樂教師能力構建水平,才能使音樂教育以音樂藝術的形式,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意識;才能使小學生具有各方面的能力,應重點把握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加強學習態(tài)度決定一切。教師的觀念決定著教師的行動方向。作為新形勢下的一名小學音樂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就必須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領者和促進者,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合作者和交流者,從修剪枝杈的“園丁”轉變?yōu)閱⒌蠈W生智慧的研究者和開發(fā)者,把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轉變?yōu)樾滦偷呐笥殃P系、伙伴關系。

(二)、把握課堂教學,提高組織能力課堂是教師施展本領、展示才華的地方,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完成既定的任務,教師就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如對教學內容、重點、難點、課程標準的準確把握;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充分了解;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對教學用具的精心選擇;對課堂突發(fā)事件的預見等等。同時,通過制定規(guī)則、及時鼓勵、協(xié)調關系、樹立威信、紀律控制等各種措施對課堂實施有效的管理,從而保證學生學習的效率。這些工作,既是教師的必修之課,也是教師能力構建的必由之路。

(三)、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拓展音樂教學渠道敢于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對于任何成功的事情都可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小學音樂教育自然也不會例外?,F(xiàn)在的時代是網絡的時代,作為網絡時代的小學音樂教師,就要及時學習、掌握、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勇于“觸電(電腦)”、“觸網(網絡)”,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來武裝自己,不斷拓展音樂教學的途徑和渠道。

二、小學階段音樂教育在新課課程標準的實施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中,改變了陳舊的音樂教學方法,更新了陳舊教學模式,讓學生的情感體驗更真切、音樂興趣更濃厚,審美與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培養(yǎng)。下面就是小學階段音樂教育,在新課課程標準的實施中,具有的重要作用運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去。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激情導入,調動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過去上每堂課,總是習慣性地復習上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導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按部就班導入,讓學生感到千篇一律,索然無味。不能調起學生的興趣?,F(xiàn)在根據每課內容的特點。設計出新穎的課堂導入。例如:在教唱《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利用課件講述《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通過故事當中小蝌蚪找媽媽的感人故事情節(jié),誘發(fā)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興趣。

(二)、欣賞音樂,體驗歌曲情感。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相較于以前的教學活動,我在保留了整體欣賞、感知音樂的基礎上增加了二次欣賞、品味歌曲,對比欣賞、體驗歌曲兩個聽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聆聽音樂之美的過程中同時去體驗情感之美,充分發(fā)揮音樂聽這一重點。

(三)、唱演歌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自由的演唱歌曲,為歌曲配舞蹈,故事等一些環(huán)節(jié),調動情緒發(fā)揮小學生活潑愛動的性格特點,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在教唱小學一年級第二冊《我們來開音樂會》這首歌時,其中唱“你唱呀池塘的小青蛙呀,我唱呀叮咚的小溪水,他唱呀田野的小禾苗?!蓖瑢W們,想一想,我們還能唱唱春天的什么。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結已自己的生活進行創(chuàng)作,并在創(chuàng)作出歌詞的基礎上改一改旋律,讓他們自己去表現(xiàn)創(chuàng)新后歌曲的效果,聽著自己的歌曲,學生們激動了,創(chuàng)新的意識也就高漲起來了。

(四)、表演歌曲,給學生美的教育體驗了歌曲情感,創(chuàng)新了歌曲內容,可以說是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已經有一了個總體細致的認識,接下的表演歌曲就是讓學生把自己的這種認識通過配舞蹈,拓展情節(jié)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與同學一起去分享歌曲的內容美,情感美。

三、音樂教育在小學生音樂審美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它的這一作用?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筆者認為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審美趣味”是教學的`側重點。什么是音樂審美趣味?審美趣味是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美國現(xiàn)代心理學家布魯姆指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發(fā)生興趣?!边@說明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從美學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確的審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審美體驗、主動的審美意識、正確的審美評價,進而形成創(chuàng)造美的欲望。分別從以下幾點表現(xiàn)出來:

1、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音樂是一種聽覺的藝術,需要通過聽覺來初步感受美,培養(yǎng)審美感知。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需依賴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樂音響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學會感知就是學會用審美的耳朵、審美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探索音樂作品的美。例如:在欣賞《美麗的草原》這一課中,我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體教學課件,老師的一切語言和情景演示,都隨著音樂的展開而同步進行。學生聆聽著優(yōu)美的音樂,看著栩栩如生的大草原的畫面,感受著老師美好生動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語言,完全神經在審美的情境之中,視覺、動覺、想象等審美因素,綜合作用于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審美境地。

2、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音樂審美想象會給學生帶來審美享受,同時激發(fā)起他們的思維活動。學生每一次審美想象得過程,都是邁向更高層次音樂審美想象得一個階梯。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給與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的審美想象力能夠得到很好的發(fā)揮。例如:在欣賞《玩具兵進行曲》這一課時,學生聽到了一首節(jié)奏強烈、富有動感的音樂,好像真的有許多玩具兵在走路、搖擺、玩耍,每一個小朋友都產生了情感表現(xiàn)、行為表現(xiàn)得沖動。于是我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你愿意表演哪個玩具就表演哪個玩具,你愿意怎樣表演就怎樣表演,同學們高興極了,都根據自己對樂曲的理解,設計動作,積極地、認真地參與表演。就這樣全體學生都變成了一個個不一樣的玩具兵,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的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

3、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表現(xiàn)能力。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表現(xiàn)人類的情感又是音樂藝術的本質特點。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意識,讓學生知道如何去表現(xiàn),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目標。當然,在培養(yǎng)學生表現(xiàn)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經常體會到參與表現(xiàn)后所獲得的審美愉悅感,這樣學生們才會敢于表現(xiàn)、善于表現(xiàn)。

例如:在低年級唱游課中有一首《我的小寶寶》的歌曲,歌詞淺顯易懂,旋律抒情優(yōu)美,描寫了一位媽媽在哄孩子睡覺時的場景,表達了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以及孩子對母親的強烈的依賴之情,營造了一個溫馨又美好的家的氛圍。這首我就讓學生來表現(xiàn),“假如你是爸爸(媽媽),你會怎樣紅你的小寶寶睡覺?”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學生組成臨時家庭,用歌聲、表情、動作、造型來表現(xiàn)這首歌曲。學生的表現(xiàn)沒有好于不好,只要每一位學生都參與了,都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掌聲。最后我還讓學生思考:媽媽對你是這樣的關心,那么你該怎樣回報媽媽呢?學生是很聰明的,馬上都能回應老師的問題,學生的回答都是表達了自己對媽媽深深的愛,和對媽媽的感謝,此時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4、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合作能力。

音樂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音樂的表現(xiàn)藝術也是多元的。其中既有獨唱、獨奏、獨舞等個人的表現(xiàn)形式,也有合唱、合奏、集體舞等集體表演形式。學生集體參與合作是共同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審美感受能力,審美表現(xiàn)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的過程。特別是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它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關心、共同進步。

例如:在如二年級唱游課中要求學生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如果光聽老師講,學生對學習一點兒也沒有興趣而且根本聽不懂,這是一個讓所有老師都頭疼的問題,于是我運用“搭節(jié)奏”的游戲,讓學生自行組成活動小組,在搭搭拆拆的游戲中學習掌握到新知識。在他們的游戲過程中不單單解決了怎樣搭節(jié)奏這個知識點,而且繼續(xù)在研究搭完了節(jié)奏之后,怎樣拆了節(jié)奏再搭新的節(jié)奏我們還進行了比賽,看哪一小組節(jié)奏搭得又快又好。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點,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而且也鍛煉了他們小組合作的能力,因為只有小組成員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最后的勝利。

5、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

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是人類創(chuàng)造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審美主體在審美實踐的過程中按照審美規(guī)律進行創(chuàng)造性審美活動的能力。音樂創(chuàng)造是小學音樂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項教學活動。教師應該將音樂創(chuàng)造教學滲透到欣賞、歌唱、器樂演奏、律動等教學活動中去,做到任何教學活動都體現(xiàn)出審美創(chuàng)造的原則。

例如:在欣賞《快速波爾卡》這首樂曲時,我讓10—12名學生為一組,通過表演性的動作來表現(xiàn)可取所要表達的內容,并鼓勵他們進行創(chuàng)作,來豐富樂曲的時間、場景、人物、事件;在扮演角色中,我又鼓勵學生可以一人扮演多種角色。于是,有一小組在表演中創(chuàng)作了一段舞蹈;有一小組在表演中創(chuàng)作了一首詩;有一小組還創(chuàng)設了多個場景:火車站、大草原、田野、農莊、森林等等。在表演中,學生自由地、大膽地表現(xiàn)出了對樂曲的獨特理解,充分感悟到了音樂的魅力,讓我不得不贊嘆學生們對音樂的理解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

總之,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現(xiàn)美與創(chuàng)造美,塑造美的心靈、美的人格,讓學生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這個過程是漫長而曲折的,這就需要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為培養(yǎng)造就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具有高尚審美情趣的高素質人才而奮斗!

[參考文獻]:

[1]章連啟;《音樂教育教學經驗――中小學音樂教師叢書》人民音樂出版社;

[4]李妲娜。世界音樂教育集萃[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年;

[5]翟曉江;《小學音樂教育新視野》;科學普及出版社;20xx年;

[6]姚便芳;《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指要》;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年;

[7]姚便芳;《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指要》;四川教育出版社;20xx年06月;

[8]翟曉江;《小學音樂教育新視野》;科學普及出版社;20xx年05月;

音樂教育論文通用篇五

音樂可以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型,又可以粗略的分為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原生態(tài)音樂、現(xiàn)代音樂(包括流行音樂)等。下面是大學音樂教育論文,請參考!

摘要:聲樂作為一種以人的歌聲來抒發(fā)、交流情感的藝術,是人類表達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藝術方式,其所具有的獨特性和普及性在整個音樂教育環(huán)節(jié)中愈來愈受到學生的重視和喜愛。通過學習聲樂,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與素質教育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聲樂藝術教育對普通高校音樂專業(yè)大學生的發(fā)展起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新時期;聲樂藝術;發(fā)展;高校;音樂教育;啟示。

1聲樂藝術發(fā)展對高校音樂教育的啟示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

近年來,我國對于在普通高校進行音樂教育的研究成果較多,而致力于普通高校聲樂教學方向的專門研究則相對較少。通過對國內音樂學術期刊的查詢,主要論文有《歌唱教學在普通高校藝術教育中的靈活運用》,在文中作者分析了普通高校聲樂教學和專業(yè)音樂院校聲樂教學的主要不同點,提出普通高校的聲樂教育要與音樂欣賞、藝術實踐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思路?!镀胀ǜ咝B晿愤x修課的嘗試》,文章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從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探討了在理工科大學中開設聲樂選修課的問題,提出以聲樂演唱技巧為輔、注重聲樂欣賞,著力培養(yǎng)學生對聲樂藝術的興趣的觀點。《淺談普通高師聲樂選修課教學的幾個問題》一文則根據作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對普通高校聲樂選修課教學中的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聲樂技巧訓練、聲樂教材的選用及考核辦法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討。上述論文多是從自身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闡述了普通高校聲樂教學的一些理論,并從審美教育的角度出發(fā),集中探討在普通高校開設聲樂選修課的重要性,從性質與特征、功能與意義、目的與任務、基本原則等方面進行理論分析,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課內外教學實踐一體化、教師素養(yǎng)等方面進行實踐研究,力求為廣大高校一線聲樂教師提供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理論指導和可行性的教學建議,為促進我國普通高校聲樂選修課的發(fā)展、推動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作出一些理論性的探討。

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已具有龐大的規(guī)模,納入教學計劃的音樂類選修課程,是普通高校開展音樂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主要渠道,音樂學科的細分是必然的趨勢。越來越多的高校也從單一的理論課擴展到理論、實踐、欣賞多種類型并存的課程,有的學校還根據學生的水平分成了基礎類與提高類課程。近年來,人們對教育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大力提倡教育改革,音樂教育專業(yè)也融入了改革的大潮,更加注重學生的專業(yè)技能,進而達到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人才的目的。音樂教育專業(yè)是當前一個比較熱門的專業(yè),這一專業(yè)涉及面非常廣。其中,聲樂課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教育改革為音樂教育打開了新的局面,所以當前的音樂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聲樂藝術是用人聲唱出的帶有情感的音樂,它是音樂藝術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聲樂藝術是人的本能創(chuàng)造,最能直接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使人的情感得到自由而暢快的抒發(fā)。人聲的歌唱是最真實自然、最完美、最動聽、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音樂,這也是任何樂器演奏出的音樂都無法比擬的。難怪我國自古就有“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說法,意思就是說人聲的歌唱是音樂中最美的聲音。中國漢代的音樂理論著述《樂記》中說:“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嘆之,磋嘆之不足,故詠歌之……”歌唱給人帶來溫馨、愉悅的精神享受,給人帶來無窮的力量和生活的信心,激勵人們愉快地工作和生活。因此,聲樂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音樂藝術表現(xiàn)形式。聲樂藝術的學習是一種審美活動過程,人們在對自身優(yōu)美聲音的追求中,在聲樂藝術給人帶來的溫馨、愉悅的精神享受中,逐漸培養(yǎng)起自己健康的審美觀、高雅的審美情趣、活潑的個性和審視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通過對聲樂藝術的學習,可以使人直接感受和領悟到音樂藝術內在的美,使人的情感、心靈得到升華,塑造和培養(yǎng)一種超越實用功力的人生態(tài)度。從普通音樂教育的整體上看,聲樂藝術是整個音樂教育中的自然基礎,聲樂藝術的教育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器樂、音樂創(chuàng)作、音樂欣賞的音樂教育活動都離不開歌唱。歌唱活動直接與情感相關聯(lián)、與心靈相溝通,無須進行機械操作,技術負擔最少,因而簡便易行、易于收效。在學習歌唱的進程中同時指導學生音樂欣賞、鍛煉聽覺,運用樂譜,了解音樂知識,增進對音樂的感受、理解和表現(xiàn)能力,正確的歌唱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獲得良好音樂素質的最佳途徑。技能訓練中,包含音樂知識、歌唱技巧、識譜能力的綜合運用。通過歌唱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知覺、感受能力,各種不同表演形式的歌唱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演能力。歌唱本身是對音樂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歌唱教學還是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集體形式的歌唱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和諧一致、團結向上的集體主義精神。

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對學生審美體驗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更加強調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參與能力。作為培養(yǎng)基礎教育師資的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yè),必須發(fā)揮聲樂審美教育的作用,在專業(yè)課程中開設綜合了活動課程和實踐課程優(yōu)越性的聲樂作品鑒賞部分,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聲樂文化傳承能力,這是十分有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雷默把對音樂(包括聲樂)的鑒賞和文化理解放到了音樂教育中重要的地位,指出:教授藝術的內容和過程不僅來自許多重要的學科,而且從教育學角度來講,“理解、鑒賞藝術作品和創(chuàng)作藝術價值是等同的……從美學上講,藝術作品體驗與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同樣有意義”。梅里亞姆在《藝術與人類學》(1964)中也討論了藝術(包括聲樂)的文化人類學研究的問題。他認為藝術包含四重組織模式:觀念、觀念導致的行為、行為的結果(聲樂作品)、結果對觀念的反饋。通常情況下,我們只對聲樂作品這一結果做各種詳細的研究,而忽視了作品源起的觀念與對當代與未來社會的影響。然而,日常教學中經常存在這樣一些現(xiàn)象:人們認為西歐古典的音樂實踐本質上是超過搖滾、流行音樂或先鋒音樂的,是高雅的、經典的,而民間音樂的本質是自然的、簡單的,說唱(rap)的本質是壞的。再如,把流行音樂做好和壞的簡單區(qū)分等。事實上,每一種聲樂文化都是對特定環(huán)境的一種特定適應,在聲樂藝術的觀念、社會組織、曲庫、音樂物質文化等方面,各文化之間是不同的,而正確評價一種聲樂藝術則要求具有與之相聯(lián)系的文化和社會的某些知識。只有當聲樂藝術置于社會的和民族文化的語境中并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時,它才能獲得最佳的理解。

4結語。

民族聲樂發(fā)展到今天,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發(fā)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出現(xiàn)各種問題是難免的,重要的是我們應當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去解決這些問題。當前,多元的文化發(fā)展趨勢要求我們的民族聲樂教育也要以開放的姿態(tài),在觀念上和措施上都能夠做到兼容并蓄,而不是故步自封。也唯有如此,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推動高校音樂教育不斷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郭建民,趙世蘭.培養(yǎng)目標與就業(yè)方向——我國高師音樂學院(系)音樂表演專業(yè)的現(xiàn)狀與思考[j].人民音樂,2005(6).

[2]郭建民,趙世蘭.三個“鏈接”——高校音樂教育發(fā)展的必由之路[j].中國音樂教育,2014(6).

[3]曹廣壯.德國柏林藝術大學訪學啟示[j].中國音樂教育,2014(1).

音樂教育論文通用篇六

高中音樂教育是一個比較靈活性的知識教學,它強調的是學生對教材中音樂知識的領悟能力以及學生對音樂作品中情感的認知能力。而自主性學習策略強調的是學生對知識的自由探索和領悟,這與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十分吻合。此外,自主性學習策略的發(fā)展也是學生潛能意識的爆發(fā),在高中音樂教育中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自主性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對音樂作品潛在的領悟能力,并且還能讓學生更貼合音樂創(chuàng)作者在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表達。自主性學習是學生對學習內容、學習目標有一定認知的基礎上,展開的自我學習,因此,在學生自主學習前需要教師將音樂課程的課堂目標準確的傳達給學生,讓學生有目標的進行音樂學習,這樣既減少了教師教學上時間的浪費還能加快學生自主性音樂學習的步伐。另外,自主性學習策略的目的是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強調的是學生在音樂教育中的主體性,從而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音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進而科學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也是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自主性學習策略對高中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高中音樂教育中自主性學習策略對學生今后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高中音樂教育中自主性學習策略除了對學生的音樂知識的掌握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外,對其今后的生活發(fā)展也有重要的影響意義。自主性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是為了鍛煉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性學習能力,也是對現(xiàn)有灌輸式教學模式的一種轉變。對于高中生來講,自主性學習能夠促進其在今后生活中、學習中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并且自主性學習是一種學生在無人監(jiān)管下的主動性學習,因此,即便將來學生踏入社會后也能自發(fā)性的學習社會上先進的知識技能,從而為其在社會中的生存發(fā)展奠定好堅實的基礎。

高中音樂教師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模式,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更加明確、直觀的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進而能夠自主性的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但是在實際的高中教學中,音樂教師的教學模式已經與當下學生的音樂發(fā)展需求出現(xiàn)嚴重的脫節(jié),因此,促進高中音樂教育中自主性學習需要教師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對自己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全面化的評估,從而找出最適合高中音樂教育發(fā)展的自主性學習策略,以下是音樂教師對高中音樂教學中問題因素深入研究后,探討出的自主性學習措施。

如今的高中音樂教學大多是都是千篇一律的灌輸性教學,使得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大大折扣,也就降低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增加音樂課堂的生動性教學一方面是緩和高中音樂課堂中沉悶的學習氣氛,另一方面是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進而激發(fā)學生進行自主性的音樂學習。高中音樂課堂的生動性教學的具體措施可以表現(xiàn)為將理論性的音樂學習知識加入到有趣的音樂游戲當中。并借助于學生對游戲的熱愛,將理論知識全面的滲透于學生的腦海中。此外,音樂教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完全可以借助于如今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展開音頻教學或是視頻教學,通過對音樂歌曲和藝術舞蹈的的欣賞,教師可以適當的引導學生對音樂歌曲和藝術舞蹈的模仿,活躍音樂教學氛圍增加音樂教學的趣味性,并且借助于此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意識。

(二)采用互動性的音樂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意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引導位置,并且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音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進而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高中音樂教育采用互動性的音樂教學,一方面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狀況,另一方面能促進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并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意識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為今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自主性學習策略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現(xiàn)有學習行為的一種轉變,讓學生由教師的被動性知識灌輸轉換為學生主動性知識的吸取,并且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此外自主性學習策略的養(yǎng)成也有助于學生將來踏入社會后對各項能力的學習和掌握,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音樂教育論文通用篇七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中明確指出:“器樂演奏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chuàng)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樂器進課堂”是深化音樂改革的一大舉措。然而有些教師認為:樂器進課堂占用了本來就為數不多的音樂課時,學生在一節(jié)音樂課上要歌唱、要欣賞、要創(chuàng)造,還要學習音樂知識,如果再學習樂器的演奏方法,一節(jié)課下來一定什么都不能掌握。

在音樂課程標準的課程內容里,演奏屬于表現(xiàn)的范疇,并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審美情趣,而且還能全面提高學生協(xié)調能力,識譜能力和合作精神,開拓音樂視野,不斷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學生沿著樂器的階梯走向神奇多彩的音樂殿堂。

一、樂器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有利于參與音樂欣賞、音樂表演和音樂創(chuàng)作等實踐活動。小學低年級要求認識簡單的節(jié)奏符號,能夠用聲音、語言、身體動作表現(xiàn)簡單的節(jié)奏。中高年級則要求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樂記號。但由于每周只有兩節(jié)音樂課,再加上使用循環(huán)課本,學生平時接觸的樂譜的機會很少,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識譜能力的提高。于是通過樂器演奏提高學生識譜能力的作用就凸現(xiàn)出來。

學生學習五線譜的時間不長,每個音的位置還不是很熟悉,如果讓學生一味的重復認唱,一定很枯燥而且音也很難唱不準。這時我們就可以用口風琴、豎笛等樂器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的進行練習。先認出唱名,然后用樂器幫助找音高,再唱一唱,直至把音唱準,這樣“一認一吹一唱”,不僅鞏固學生對五線譜的識別能力,而且能把音唱準、唱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樂器教學能輔助學生學習歌曲。

演唱歌曲是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xiàn)形式。中低年級歌曲旋律簡單,起伏變化小,樂句相對較少,因此樂器可輔助新歌教學。

例如《我的祖家是歌鄉(xiāng)》這首歌,一共四個樂句,旋律起伏不大,且節(jié)奏相似,便于學生演奏。首先我們借助柯達伊手勢認識樂譜,找出相同旋律和節(jié)奏規(guī)律,并請學生拍一拍節(jié)奏,第二步聽教師范唱歌譜(只出示歌譜),并用口風琴范奏。教師范奏是最直觀的教學,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學生進行模仿。然后學生分句唱歌普,同時進行“無聲練習”,即嘴唱歌譜,手按唱指法。練習時不可以連貫完整地練習,而應當分樂句進行。猶太人格言說:“學習就是重復”。所以教學時要分樂句,反復練習,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演奏第一句最難,而后會越來越容易。其實不是旋律變簡單了,而是學生的演奏能力在不斷地增強。分樂句練習完成之后再輕聲完整吹奏旋律。教學中我還采用師生對奏接龍的方法進行練習。即老師吹奏1、3句,學生吹奏2、4句,并交換,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由于旋律簡單,節(jié)奏變化有規(guī)律,大部分同學在很短的時間便可以完整地演奏樂曲。通過口風琴的吹奏,學生完全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為歌曲教學做好了鋪墊,這時再來學唱這首歌便十分簡單了。教師在范唱時,同學們一下子便會發(fā)現(xiàn)這首歌曲,就是我們剛才演奏的旋律,孩子們看著歌詞可以直接演唱歌曲,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通過鋼琴、口風琴、豎笛、長笛、小提琴等不同樂器演奏復雜的旋律,學生利用口風琴演奏簡單重復的旋律,同樣也能達到熟悉旋律輔助新歌教學的目的。

三、樂器教學有利于學生共同發(fā)展。

一個班級40名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有很大的差異,他們對音樂的興趣以及感受力各不相同。有的樂感很強聽幾遍歌曲就能跟著音樂歌唱,有的在老師的指導下也能很快學會歌曲,但也有的樂感較差,老師一句一句的教唱都很難接受。要實現(xiàn)音樂課程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應當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并從中受益。”的目標,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我們可以實施個別化教學。這時小樂器在音樂教學中的優(yōu)勢就顯現(xiàn)出來了。對全體學生來說,我們無法降低難度讓學生演唱歌曲,如果編配簡單二聲部學生更難掌握,因為合唱比齊唱音準更難把握。但是樂器合奏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興趣特長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分別給以任務。感受力強的同學演奏主旋律或復雜的旋律,同時教師為那些音樂感受和表現(xiàn)力較弱的同學重新編排簡單的旋律,他們只要指法和節(jié)奏正確,就可以與主旋律配合的很好。在器樂合奏中他們可以感受音樂的魅力和自身的價值,不斷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音樂教育論文通用篇八

摘要:李嵐清同志曾講過:音樂的美育功能還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對人的智力開發(fā),特別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意動力,鍛煉表達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幫助,音樂對社會的文明進步有著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音樂教學綜合素質民族文化。

一、音樂欣賞教學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音樂感受和表現(xiàn)能力。

我們說培養(yǎng)和發(fā)展音樂感知的能力的根本方法就是在音樂藝術領域里不斷地實踐、體驗和鑒賞其美感;這些是欣賞教學的首要前提。同時,欣賞教學還能培養(yǎng)音樂的注意力和記憶力,音樂是聽的藝術。因而,傾聽自然是欣賞音樂的主要方式。音樂藝術及欣賞教學的本質規(guī)律決定了欣賞教學的根本方法是傾聽。在欣賞過程中缺乏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轉瞬即逝的音樂就不會給我們留下鮮明的印象。在欣賞過程中,人們要記住音樂的旋律主題及其發(fā)展變化等。良好的音樂記憶力是極其重要的。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能使人們忘卻時間的流逝而沉浸在音樂美的享受之中,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注意力和記憶力的過程。另外,音樂的表現(xiàn)能力和感受能力是密不可分的,音樂表現(xiàn)除需要有音樂的感知、記憶、想象能力之外。還需要一定的表現(xiàn)音樂的技能。從學習音樂的先后順序上來說,必須先吸收然后才能有所表現(xiàn),通過欣賞學習音樂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從廣義上來講,演唱,演奏和創(chuàng)作都必須建立在欣賞的基礎上,音樂欣賞教學是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的有力手段。

二、音樂欣賞教學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發(fā)展審美能力。

所謂審美觀是人們在長期的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觀念,它具有民族的,時代的,階級的特點。所以人們的審美理想是與他的世界觀,倫理觀等緊密相連的。欣賞教學給學生提供了最好的審美實踐機會,使學生在感受音樂語言美的同時,還能夠從音樂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格調當中理解音樂的內容,形式,哲理的美。在欣賞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活動,使學生追求真善美的東西,憎惡并唾棄假惡丑的東西,在藝術領域中,真善美與假惡丑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有時,真假難分,善惡難析,美丑難辨。然而,在音樂審美教育中卻要求人們必須能分辨真善美與假惡丑,做到徑謂分明,崇揚真善美的,摒棄假惡丑的,欣賞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也可以促使學生在審美過程中去偽存真,揚善棄惡,褒美貶丑,從而發(fā)展其音樂審美能力。

貝多芬說:“音樂不在譜子上,而在譜子之間?!币虼?,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不能讓學生的歌唱與欣賞機械地束縛在音符上,而是要啟發(fā)他們根據音樂的各種要素展開豐富而又合理的想象,理解并表現(xiàn)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教師可通過分析旋律、歌詞,引導受教育者感受音樂的基本要素,即節(jié)奏、速度、音高、力度等在表現(xiàn)音樂情感中的作用,完整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音樂形象,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受教育者體會、表現(xiàn)音樂,最終達到音樂審美教育的目的。

三、音樂欣賞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由于音樂藝術綜合性強,知識面廣,有內容廣泛的文學、地理、歷史、民俗等知識的傳授,有涉及社會、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內容。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音樂傳統(tǒng),總是與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形態(tài)緊密相關的,在學習音樂的同時,可以體會到一個國家與一個時代的音樂流向和文化導向,擴大學生知識面。

在欣賞長調風味的歌曲《青藏高原》時,教師可以結合歌曲向學生介紹藏族人民的生活習慣、服飾特征、居住條件、宗教信仰、民族文化以及居住的地理環(huán)境等。在與學生共同分析歌詞中滲透的深刻的人文性,以擬人手法直抒青藏高原的情懷。仔細體會那種悠長久遠的意境,一種對天、地、佛深切的呼喚和期盼。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對學生進行了美的教育,而且把音樂教學與語言、歷史、地理等課程以及民族學、宗教學知識結合起來,由此產生的多元效應,不僅鞏固豐富了學生各方面的知識,也使學生的智力結構得到完善。

四、音樂欣賞教育在開發(fā)人的智力,啟迪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雨果說:“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有三把,一把是字母,一把是數學,一把是音符。”可見,音樂在開發(fā)人的智力方面有著與字母和數學同等的重要性。在欣賞音樂作品時,需要記憶,觀察,分析、判斷,思維訓練等。所以,音樂欣賞可以培養(yǎng)人的專注力、想象力、反應力、表現(xiàn)力、協(xié)調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等。

1、音樂欣賞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fā)展。

想象力的發(fā)展是開發(fā)智力的重要途徑。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半球:左半球負責邏輯思維,右球負責形象思維。欣賞音樂通過音響和音樂形象,喚起人們對相關的視覺印象,聽覺印象等有關事物的聯(lián)想,由身體各部位、各器官的協(xié)調活動來促進左右腦的興奮,進而促進全腦的發(fā)展。所以音樂在給人以愉悅和享受的時候,也在不斷開發(fā)著人們的聯(lián)想、記憶、觀察、反應和創(chuàng)造等方面的能力。若一個人長期得到音樂的熏陶,養(yǎng)成創(chuàng)新和想象的習慣,勢必能推動他的求知、求新的探索欲望,使人思路開闊,思維敏捷。

2、音樂欣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音樂是一門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在音樂教學中,處處都有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機會。創(chuàng)造性思維并不單單體現(xiàn)在歌曲的即興創(chuàng)作和簡易樂器的制作,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也充分體現(xiàn)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運用。

五、音樂欣賞可以弘揚民族文化,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

1、欣賞民族音樂可以培養(yǎng)民族文化意識。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音樂教育……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而首先是培養(yǎng)人。”綱要指出:“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突出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的地位。一個民族的藝術是歷經數千年發(fā)展而保留下來的,它直接代表著那個民族的文化,所以藝術的民族性極強。將我國各族的傳統(tǒng)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欣賞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因此,進行民族音樂教育是加強學生的民族意識,了解祖國傳統(tǒng)文化,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而有效的途徑。

2、音樂欣賞是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的有效途徑。

通過欣賞音樂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抗日戰(zhàn)爭時期,《義勇軍進行曲》、《到敵人后方去》等革命歌曲鼓舞了一大批進步學生和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熱情,許多愛國志士唱著這些革命歌曲奔赴抗日救國的戰(zhàn)場。成千上萬的少年兒童,扛起紅纓槍,唱著《共產兒童團歌》、《誰說我們年紀小》也加入了戰(zhàn)斗行列,打鬼子,捉漢奸,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以上足以證明,音樂欣賞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有效途徑。

總之,音樂欣賞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提高音樂感受、鑒賞能力以及發(fā)展想象能力、豐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與手段,音樂欣賞的能力不僅是一個人的審美修養(yǎng)重要標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質水平的標志之一。正基于此,我認為,音樂欣賞是一切音樂教育的中心內容,重視音樂欣賞已不單是學科發(fā)展的形式所迫,更是大眾的呼聲、時代的需要。我們要遵循教學規(guī)律,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高音樂欣賞教學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

1、默賽爾.音樂欣賞的心理本質.中國音樂,1987(1).

2、張文川.音樂藝術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

3、王次炤.音樂美學基礎.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

音樂教育論文通用篇九

摘要: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多元化大融合,于是對音樂的欣賞和需求都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tǒng)的美聲唱法開始趨于流行性,而通俗唱法也開始追求藝術性,也就出現(xiàn)了美聲唱法與通俗唱法的融合互補。

關鍵詞:文化多元化;美聲唱法;通俗唱法;融合互補。

在人們眼中,美聲唱法是一種很遙遠、很神秘的聲樂藝術,其實美聲唱法沒有那么高不可攀,只是被一些人進行了夸張的不準確宣傳。美聲唱法是伴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的產物,它的產生、發(fā)展、變革都是為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而進行的。

(一)美聲唱法的歷史。

美聲唱法是產生于17世紀意大利的一種演唱風格。它追求聲音音色優(yōu)美,聲音連接平滑勻凈而且富于變化;對聲部區(qū)分要求嚴格,重視音區(qū)的高度統(tǒng)一;發(fā)聲方法科學,氣聲一致,聲音共鳴的可塑性很強。這種演唱風格對全世界有很大影響。現(xiàn)在所說的美聲唱法是以傳統(tǒng)歐洲聲樂技術、尤其是以意大利聲樂技術為主體的演唱風格,而且是伴隨著歌劇藝術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像卡魯索、帕瓦羅蒂、多明戈聞名世界的美聲大師。

美聲唱法于20世紀初傳入我國,經過一個世紀的發(fā)展,美聲唱法“入鄉(xiāng)隨俗”已經開始中國化,產生了一種新的“中國唱法”,“中國唱法”是傳統(tǒng)美聲唱法和中國語言結合的產物。各類音樂學院開設美聲唱法專業(yè)、甚至是歌劇專業(yè),使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投入到美聲唱法的隊伍中來,這也推動了美聲唱法的繁榮發(fā)展,同時我國也培養(yǎng)出了戴玉強、廖昌永、殷秀梅等一批本土優(yōu)秀的歌唱家,他們紛紛走出國門,在國際大賽上頻頻斬獲大獎,也走向了更寬闊的國際舞臺,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

(二)美聲唱法的演唱要求。

美聲唱法之所以給人一種距離感就是因為美聲唱法對聲樂學習者的要求有著與其他唱法更嚴格的要求。首先要求有良好的嗓音條件、敏銳的聽覺、良好的悟性、較高的音樂素養(yǎng);其次要嚴格的聲部區(qū)分,要求用混聲唱法、聲區(qū)統(tǒng)一、聲音連貫、母音一致、吐字清晰;再次,美聲唱法要求很強的氣息控制能力,以氣帶聲,演唱要聲情并茂。

這些要求學習美聲唱法的人必須嚴格遵守,而且是缺一不可的,否則很可能是不完全和不完美的美聲唱法。

通俗唱法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就是張嘴就唱,人人都會,從通俗寬泛的意義上講,通俗唱法是可以理解為人人都會唱,但是從專業(yè)的角度講,通俗唱法也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它也有它的特點和要求,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唱好它。

(一)通俗唱法的歷史。

通俗唱法又稱流行唱法,最早產生于美國的黑人音樂,20世紀30年代經中國港臺傳到大陸,從此以星火燎原之勢,得到廣泛的流傳。通俗唱法聲音自然,使用真聲演唱,因不講究共鳴,故音量較小,演唱時必須借助電聲擴音器,演出形式以獨唱為主,常配以舞蹈動作、追求聲音自然甜美,感情細膩真實。隨著音樂教育的普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業(yè)余的娛樂項目多樣化,去ktv唱歌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以歌會友,以歌傳情,唱歌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然在追求通俗演唱藝術的路上,涌現(xiàn)出了很多向邁克爾·杰克遜、麥當娜、席琳迪翁這樣的國際巨星,也造就了張學友、梅艷芳、劉歡等中國知名歌手,他們的出現(xiàn)更加推動力通俗唱的發(fā)展。

(二)通俗唱法的演唱要求。

聲樂演唱藝術是有共通發(fā)聲規(guī)律的。通俗唱法有它獨特的發(fā)聲特點,首先通俗唱法追求聲音的個性化,忽略發(fā)聲的科學性;其次通俗唱法對嗓音條件的要求不那么苛刻,訓練也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再次通俗唱法與電子音樂結合緊密,表現(xiàn)形式也更多樣化,獨唱,對唱,齊唱,歌伴舞等。

由于通俗唱法加入了很多的現(xiàn)代表演元素,所以更具觀賞性,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喜歡和熱捧,所以各式各樣的'聲樂選秀節(jié)目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掀起了一股熱潮,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加入到通俗演唱的隊伍中來。

美聲唱法和通俗唱法的融合是近幾年才開始的,而且是潛移默化的慢慢融合,很多專家也開始著手研究美聲唱法和通俗唱法融合。唱法的融合為的是相互取長補短,使聲樂演唱更科學,同時也能越來越受歡迎。

唱法融合首先是從“法”上開始的,美聲唱法尤其非??茖W系統(tǒng)的發(fā)聲方法,但是因為受眾太窄,群眾基礎比較薄弱,于是開始加入通俗唱法的元素,比如聲音不那么洪亮,位置不那么高,咬字不那么夸張,從開始用聲音征服人,轉向用情感打動人;與此同時,通俗唱法也改變了以往追求個性,不講發(fā)聲方法的弊病,開始借鑒美聲唱法的技巧為演唱通俗歌曲服務,這樣既保留了通俗唱法的風格特點,也提高了演唱技巧,加強了演唱能力。

美聲唱法的歌唱家也開始由陽春白雪的歌劇唱段藝術向喜聞樂見的通俗歌曲滲透,融合后的美聲唱法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大眾接受和認可,其實他們是在用另外一種方式來推廣美聲唱法聲樂藝術;通俗歌手也在不斷地汲取美聲唱法的精華為己所用,不但自己的選曲范圍,因為發(fā)聲方法的改進,也延長了嗓音的藝術壽命。

另外,很多詞曲作家的創(chuàng)作也開始越來越多的嘗試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結合,傳統(tǒng)的旋律,現(xiàn)代的配器;傳統(tǒng)的歌詞,現(xiàn)代的編曲;傳統(tǒng)的演唱,現(xiàn)代的燈光音響舞美設計,創(chuàng)意層出不窮,觀眾樂此不疲。

眾所周知,美聲唱法屬于古典聲樂演唱,通俗唱法屬于現(xiàn)代聲樂演唱,但是美聲唱法和通俗唱法的融合是符合時代發(fā)展的,也符合人們的審美情趣。在互相的“取其精華”高度融合之后,出現(xiàn)了新的“美通唱法”,這不僅豐富了聲樂演唱表演形式,也推動者聲樂藝術向一個新的高度發(fā)展。

音樂教育論文通用篇十

音樂教育不僅能培養(yǎng)和提高幼兒的音樂能力和增強幼兒的審美能力,還能夠使幼兒在音樂活動中通過感受、體驗、表現(xiàn)“美”的內涵,從而使幼兒獲得身心發(fā)展的“和諧之美”。幼兒只有學會認識音樂、駕馭音樂、學會尋找和體會音樂之“美”,才能進入音樂的天地并借助音樂獲得積極的人生體驗。從而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的成長。所以,幼兒音樂教育是幼兒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就幼兒音樂教育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遵循幼兒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參與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情趣。如采用音樂游戲的形式,選取適合幼兒的音樂教材,帶孩子在音樂的伴奏下,動手、動腳、動口做一些活潑有趣的活動。幼兒只有在興趣性較強的音樂活動中才能真正喜歡參與音樂活動,感受音樂的情趣。因此,在音樂教育中,小班可采用活潑愉快的音樂游戲活動,如《走路》。中大班可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情緒,記憶音樂的旋律,使他們真正隨著音樂的內容,情緒變化做游戲,如《誰的尾巴靈》。幼兒在聽聽、動動、說說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音樂聽覺能力,音樂的記憶能力和動作的協(xié)調能力。另外,在選取音樂教材時,必須注意既有教育意義又有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幼兒。

二、選擇適當的教材。

教材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幼兒對節(jié)奏活動的興趣。因此,在選擇教材時,首先考慮的是教材的趣味性,如《大馬告訴我》、《郊游》、《加油干》這些有趣的教材,幼兒特別喜歡;其次考慮的是教材的多樣性,有民族風味的《北京的金山上》、《小牧民》、《送你一朵玫瑰花》、《瑤族舞曲》,有地方風味的《小看戲》、《喜洋洋》、《拔根蘆柴花》,有外國風味的《土耳其進行曲》、《水仙花圓舞曲》,最后考慮的是教材的難易度,也就是說要根據幼兒的接受能力選擇教材,如果教材太難,幼兒學習困難,必然會失去參與活動的信心和興趣;反之,幼兒一學就會,就感到沒勁。所以,每次制定教學計劃我們都遵循這幾個原則,讓幼兒由易到難逐步增強對打擊樂的興趣。

三、創(chuàng)設音樂的氛圍。

幼兒對音樂節(jié)奏活動的興趣是與所處的環(huán)境密切相關的。因此,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活潑,引人“入境”的氛圍,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來指導幼兒感知、理解活動節(jié)奏的音樂;讓幼兒通過視覺表象和聽覺表象的聯(lián)系,以體驗音樂所表現(xiàn)的風格和情緒。在傾聽《小牧民》的音樂時,我畫了一幅遼闊大草原,遠處有隱約可見的蒙古包,由遠而近突出牧民騎馬的雄姿,幼兒看著圖,隨著樂曲中的節(jié)拍、節(jié)奏、力度、速度的展開,仿佛來到了寬廣的內蒙古大草原,很快從樂曲中聽辨出由遠而近的駿馬在奔馳,強烈感受到樂曲熱烈、歡樂氣氛,隨即產生“動”的欲望,這種“動”是對音樂感受的深化。因此,幼兒隨音樂旋律的節(jié)奏、節(jié)拍做出了相應的動作,有的隨著音樂哼唱、有的做騎馬動作、有的做抖肩、仰看天空的動作……幼兒的種種表現(xiàn),正是他們感受到音樂形象的表現(xiàn)。

四、改變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循序漸進。教師在進行音樂活動課時,應以幼兒為主,采用幼兒喜歡的游戲方式進行,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在教授的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地增加難度,在讓幼兒感受音樂、體會音樂、欣賞音樂的基礎上,對其產生興趣的培養(yǎng)及知識的傳授。這樣幼兒不僅可以學到知識,同時也可以獲得精神上的享受。例如,在小班開設音樂課時應以音樂欣賞為主,通過音樂的快慢來做動作,初步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感,到了中班就可以教他們簡單的節(jié)奏,“媽媽”就可以拍兩下手,“你很棒”拍三下手。到了大班就可以要求幼兒對所學的歌曲進行打節(jié)奏,并教一些簡單的節(jié)奏型。這樣循序漸進的教授可以讓幼兒對節(jié)奏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幼兒音樂教育不應局限于幼兒園的音樂課中,應當貫穿于一日生活之中。音樂的感染力和震懾力是強大的,唱歌、跳舞、節(jié)奏、兒歌幾乎被所有孩子所喜歡,而且玩起來樂此不彼,成人眼中的協(xié)調與美觀在快樂的心中是那么渺小,我們所做的就是用音樂打開孩子的心門。作為教師,我們不應該以高高在上的“長者”身份和“指令、要求”的口吻來組織孩子們的活動,而是以同伴的身份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進出活動室我們用音樂來指揮,就餐、入寢我們用音樂來安撫。在幼兒園中,教師創(chuàng)造多樣化得環(huán)境,使幼兒在幼兒園中的生活、休息、游戲都有優(yōu)美的`音樂相伴。將幼兒的歌曲活動與幼兒園其他教育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幼兒園分科教學中的缺陷,有助于將各種教育因素全面整合地利用起來,促進幼兒在音樂能力及其他方面的全面發(fā)展。

總之,我們要不斷提高幼兒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激發(fā)幼兒的美感,讓他們喜愛音樂溶入音樂,讓我們共同探索,充分發(fā)揮音樂教育的特有功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fā)展。

音樂教育論文通用篇十一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毫無疑問音樂成為幫助人們舒緩壓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何讓人們通過音樂得到更有效和舒緩的放松,可以在教育階段,就將音樂教育生活化。音樂教育生活化就是指在上音樂課的過程中,音樂教師教會學生仔細聆聽自然的聲音或通過對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音樂的賞析,來開拓學生的思維發(fā)散能力。

為了使教師能夠更好的開展音樂教育生活化,則需要音樂教師首先了解并掌握音樂教育中的三個層次,然后在此基礎上開展一系列的音樂教育活動。

(一)打好音樂基本功。

音樂教師如果想要更好的理解音樂,那么就需要學會拋棄音樂中華而不實的地方,尋找其最根本的特點,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將音樂的基本功做扎實,為以后的音樂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一首音樂作品的表達是節(jié)拍、旋律、歌詞和演唱者對音樂本身理解的綜合體現(xiàn)。我們將音樂中的旋律和音準作為音樂的本質表達,但是這往往被音樂教師所忽略。我們看到很多音樂演奏大師能夠毫無壓力的將音樂及其自身的思想完全的表達出來,這也依靠其本身扎實的基本功。所以音樂教師要想達到好的上課效果,就需要其練好音樂的基本功,做到上課游刃有余。

(二)了解音樂創(chuàng)作背景,掌握音樂思想。

每一首音樂都有其要表達的思想,其背后都存在著故事。音樂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水平,讓音樂成為學生更好的理解生活和世界的重要途徑。但是如果想要表達思想,首先要對音樂作品有自己的思想。如果音樂教師在教授課程的過程中,對音樂要表達的思想都不能完全的掌握,怎么能做到有效引導學生思想的工作呢。所以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授課之前,應該對本節(jié)課要教授的音樂曲目提前有全面的了解,如提前掌握其創(chuàng)作背景和其要表達的思想,然后再結合自己的知識對音樂曲目做到一個整體的把握和了解。音樂教師要想提高自身的音樂思想的表達,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即理解和表現(xiàn)。只有扎實的打好音樂基礎,才能真正意義上展示音樂的意。能夠在上課過程中,向學生展示音樂的本來面目,才能夠稱的上是一個合格的音樂教師。音樂教師在一個合理且正確的角度,向學生做好音樂的展示和授課,是這一個層次的重點。

(三)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理解音樂的最高層次,就是能夠做好透過現(xiàn)象,看到其本質。那么音樂的本質到底是什么呢?想必沒有人能夠給出準確的回答,一百個人有一個人的理解。但是最主要的是,人們能夠拋棄音樂的一些外界因素,展現(xiàn)出音樂的本質,從而引發(fā)來自于心底的共鳴。這也要求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授課時,能夠拋除來自于外界對于音樂本身的干擾,展現(xiàn)出音樂最原本的聲音,調動起學生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即使佛語有云“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但總會存在相同的情感。即使每一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和經歷不同,但是對于父母的愛和對國家的愛一定都是相同的。音樂教師如果能夠進行音樂授課的過程中,將學生內心最本質的情感激發(fā)出來,便可稱為一位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

(一)選擇與生活有關的音樂。

好的音樂對于音樂的聆聽者來說,是一場聽覺盛宴。毫無疑問,在音樂教育生活化的背景下,為了達到讓學生更加了解生活的目的,應該選取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音樂作品。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各種聲音的習慣,培養(yǎng)其傾聽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指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傾聽,讓學生關注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將自身的情感代入其中。生活中的聆聽可以分為三種方式,第一種是來自于自然的聲音,第二種聲音就是來自于學生生活中的聲音,第三種聲音,就是真正音樂的聲音??偠灾?,教師應該活用學生中的各種資源,豐富學生對于聲音的認知。

(二)選擇合適的音樂教材。

在學生的不同階段,要選擇適應該階段學生性格特點的`音樂教材,能夠讓他們更快更好的融入到音樂教學的情景當中,達到更好的音樂教育生活化的目的。例如,在幼兒園階段,音樂教師就要盡量選擇活潑有插圖的教材,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小學階段,應該選擇一些愛國或民族的歌曲,加強學生對國史和民族特色的理解。總而言之,應根據學生的不同階段、不同的教育目標,選擇合適的音樂教材,對于音樂教育生活化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還沒有做到這一點,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和學校的共同努力。

(三)創(chuàng)造合適的精神世界。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樂當然也不例外。好的音樂有正確引導學生自身發(fā)展的作用,壞的音樂則有腐蝕學生精神世界的作用。因為學生喜歡音樂,那么我們就應該利用音樂來培養(yǎng)他們的精神世界和提高他們的生活適應能力。在學校,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一方面滿足學生放松精神的需要,另一方面,緩解他們因學習造成的精神壓力。

三、結語。

音樂教育生活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其中主要有學生家長的不理解、學校的不重視和教師的不專業(yè)等因素。所以要順利開展音樂教育的生活化,不僅應該注意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也應該注意培養(yǎng)專業(yè)的音樂老師,提高社會的認同度。

參考文獻:。

[1]哈羅德艾伯利斯.音樂教育原理[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2]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2:120。

[3]張衛(wèi)民,陳金平.芻議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的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35。

音樂教育論文通用篇十二

優(yōu)美動聽的合唱,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步入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而且還能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音樂感和高尚的藝術情操。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的表現(xiàn)力,盡早建立于他人合作演出的經驗,培養(yǎng)群體意識及協(xié)調、合作能力,使學生在歌唱表現(xiàn)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面向全體學生普及合唱藝術,其最好的方式就是課堂合唱教學。從現(xiàn)行使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教材中我們不難看出,合唱的欣賞與學習占了相當高的比例。以蘇少版為例,二年級上學期開始出現(xiàn)聆聽合唱的欣賞內容,四年級開始少量簡易合唱歌曲的學習,五六年級合唱歌曲的欣賞與演唱比例逐步加大。五年級上學期演唱合唱歌曲3首,欣賞合唱歌曲6首,下學期演唱4首,欣賞4首。六年級演唱合唱歌曲6首,欣賞2首。占了整個教學內容的一半以上。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合唱教學在整個音樂教學特別是高年級的課堂音樂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在日常的音樂課堂教學中,老師們可能都體會到,合唱教學很難正常開展。我曾參加過兩次教育局組織的農村學校班級音樂課開展情況的檢查。當時感覺到,檢查到的班級歌曲演唱數量、質量都很不錯??芍灰獧z查合唱歌曲都只唱一個聲部。于是我仔細分析了原因。

學生方面:

1.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

合唱歌曲的學習對學生的音樂基本技能提出較高的要求。而日常教學中,每個班級、每個學生的音樂基礎、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習慣都是參差不齊的。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合唱教學的有效開展。就說音準,我曾經在兩個六年級班級做了個測試,1/4的人音準較好,有一半的學生音準不穩(wěn)定,還有1/4的學生唱歌直接跑調。

2.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原因。

五、六年級學生正是生理、心理發(fā)展比較快的階段。心理變化在音樂課堂主要表現(xiàn)為,個性較強,對音樂有自己的理解。因此每次欣賞音樂的時候都能有很好的表現(xiàn)。(但音樂學科光說不練是不行的,需要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而且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音樂欣賞水平。)但同時他們自尊心強,易害羞,不太喜歡表現(xiàn)自己。喜歡唱歌但不是在課堂上??偸桥鲁牟缓帽煌瑢W笑話。單聲部歌曲都很難學好,更不要說多聲部的合唱歌曲了。

3.對合唱歌曲的認識不夠深刻。

學生的整體合唱觀念淡薄,缺乏對聲部和諧的感性體驗和合唱成功經驗,興致不高。老師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好不容易教會的兩聲部旋律,一合起來,音響效果很糟糕,聲部間相互攀比,不知道協(xié)作,不注意聆聽。老師們也經常發(fā)現(xiàn),二部合唱分工,一聲部學生往往很開心,二聲部則相反,唉聲嘆氣。

老師方面:

事實上,更多的責任來自我們老師。通過了解,很多音樂老師在日常的合唱歌曲教學中,自身就怕麻煩,缺乏自信心。教學中沒有更好的辦法,把合唱歌曲簡單的理解成兩個或多個聲部的拼湊。教得機械,學生學的無味。所以就會出現(xiàn)只教一個聲部的現(xiàn)象。作為老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整合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學習合唱歌曲的興趣和能力。在提高自身專業(yè)水平的同時,讓學生不斷體會到合唱的獨特魅力與美感。

以下結合自身實踐,談談我的一些思考和具體做法。

二、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

1.通過對優(yōu)秀合唱作品的欣賞與分析,充分感受合唱歌曲的魅力。

要組織好合唱教學,首先就是要提高學生對合唱的興趣。如何提高興趣?就是多聽。通過對優(yōu)秀合唱作品的欣賞,訓練學生音樂的耳朵,提高合唱的聽覺能力。所以老師們千萬不能忽略教材中合唱作品的欣賞。喜歡聽了,覺得美了。等到真正學唱的時候,就不會被困難嚇到了。我的經驗是多對比著聽。、有些合唱歌曲欣賞可以讓學生聽聽獨唱版本的,例:五年級上冊《東方之珠》、《楊柳葉子青》等。有一些本來是要求齊唱的可以安排欣賞合唱版本的,例:六年級上冊《送別》、《櫻花》等,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比,充分感受合唱這一演唱形式對于表現(xiàn)歌曲形象、表達歌曲情感的巨大優(yōu)勢和獨特魅力。對于一些優(yōu)秀的無伴奏合唱歌曲,例:五年級下冊《牧歌》等更加要多聽、多分析,感受其魅力。

2.根據歌曲的內容,巧妙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合唱歌曲的具體內容,巧妙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學歌曲《doremi》一課時,把教學重點放在了對完整版《doremi》歌曲的認識與表現(xiàn)以及對歌中各樂段二部合唱的訓練和處理上。我首先是通過與學生談話交流導入新課,了解歌曲的相關背景,讓學生對1234567有一種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然后通過創(chuàng)編旋律,給旋律填詞,給歌曲配二聲部伴唱學習了歌曲的c、d兩段。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柯爾文手勢指揮學生演唱,使學生更好的把握音準。不斷讓學生感受7個音符帶來的神奇魔力。緊接著完整欣賞歌曲讓學生對作品有整體的把握和認識。最后通過歌唱和表演,重溫影片中的經典片段。讓學生在表演中充分體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

3.提高對合唱歌曲的伴奏能力。

其實,以我們音樂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完全能夠勝任小學各階段教材歌曲的伴奏,但關鍵的問題是不夠重視。好的伴奏,本身對學生就是一種審美體驗。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演唱歌曲、學習音樂的興趣,還增強了音樂的藝術表現(xiàn)力,是審美教育的有效手段。我覺得,鋼琴(電子琴)伴奏應該成為音樂教師備課的重要內容之一。日常教學中,我們的即興伴奏往往過于“即興”。再加上現(xiàn)在多媒體進課堂,我們甚至已經忽略了鋼琴(電子琴)伴奏的功能與作用。如果說給單聲部歌曲伴奏,我們已經習慣了一、四、五級正和弦,那還能湊合。合唱歌曲就不行了,合唱歌曲本身就有和聲行進,如果伴奏過于即興,對于學生把握音準,對于歌曲表現(xiàn)力都會有很大影響。我倒覺得,給合唱歌曲伴奏本身就是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它的和聲進行會豐富你的和弦編配,你順著它的和聲走,和弦記錄下來后別忘了研究一下,可以在單聲部歌曲中靈活加以運用,逐漸的,你的伴奏水平就會提高了。我習慣在備課時就將和弦標記寫在歌曲上。在備課的時候,首先對歌曲進行分析,根據歌曲調式及本身的旋律走向確定和聲進行、根據歌曲情緒確定織體音型,在把握住作品風格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技能水平進行編配。歌曲示范演唱時,努力把音樂伴奏與歌唱融合到最佳狀態(tài),讓學生感受到歌曲的美。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聲音,音樂的情緒以及歌曲的表現(xiàn)力等方面加以提高和處理的時候,音樂伴奏可采用無旋律伴奏,并且可以在過渡句、高潮部分進行加花、華彩等處理。為了對學生的歌唱起到融合、烘托,更好的表現(xiàn)音樂,教師要把音樂伴奏的和聲、力度、音色、呼吸等要素根據歌曲處理的要求進行調節(jié)和控制。讓學生充分感受和聲的美妙,節(jié)奏的律動以及歌唱與伴奏融合在一起的音樂美。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審美能力。

4.班級合唱比賽。

充分展示一個學校學生音樂綜合素質和老師教學水平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搞班級合唱比賽了。無論是對老師和學生都是很好的鍛煉、促進和提高的機會。其作用和影響遠遠大于校一級的合唱比賽。通過比賽,老師會下足了功夫,花足了心思,更多的了解班級學生演唱的整體情況,合理分工。豐富歌曲的表演、演唱形式、伴奏等等。顯示老師對合唱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而學生當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不是一少部分,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每一個學生。

音樂教育論文通用篇十三

古典文學常見論文一詞,謂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下面是有關音樂教育的論文,請參考!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我國廣大中小學如火如荼地展開,音樂教育作為基礎教育課程中的一門必修學科,也正以前所未有的規(guī)模和聲勢進行著革新。作為浸染在這場改革中的一名新的音樂教育工作者,我倍受鼓舞,并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到了這場音樂教改當中。通過認真學習《音樂課程標準》,使我對這場音樂課程改革有了一個全方面的認識。

回顧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近幾年來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深入人心,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學校音樂教育,不僅在學校全面發(fā)展教育中的地位逐步得到確立,而且音樂教育的自身建設也得到了飛速發(fā)展。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以“唱歌為中心,學習讀譜法”的教學模式在我國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始終頑固地占有主導地位,尤其是高年級,這樣的教學方法導致了音樂課堂氣氛沉悶、師生關系僵化、學習效率低下、學生學習興趣喪失等一系列不良的教學現(xiàn)實。本次音樂課程改革正是在這樣的現(xiàn)實和背景下展開的,和以往相比,新音樂課程在教學內容、學習方式、師生關系等方面呈現(xiàn)了嶄新的要求:

一、改變原課程過于注重音樂知識、技能技巧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音樂學習態(tài)度。

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把音樂作為一門技藝課,目的是傳授音樂知識和技能,教學內容主要是發(fā)聲練習、識讀樂譜以及歌唱和器樂訓練,教學方法多數為機械模仿和重復操練,教學評價則主要看學生學會了什么。這種專業(yè)化的教學傾向不但窄化了學校音樂教育的作用,淹沒了音樂教育的審美、情感、創(chuàng)造等重要功能,而且也違背了普通音樂教育的教學規(guī)律,違反了中小學生音樂心理的發(fā)展規(guī)律,使學生對音樂課漸生反感,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的現(xiàn)象成為普遍。

針對現(xiàn)狀,新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音樂教學“革”什么、“興”什么,音樂課程標準中不再把“使學生具有認識和獨立視唱樂譜的能力”作為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目的,在新教材內容的選擇上都刪去了原教材中“和弦”、“調式”等一些過難的、專業(yè)化的知識。相反,兩個課程標準對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重要性都做了重點的表述,都把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音樂學習態(tài)度作為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教材內容一改過去以音樂要素、知識體系為線索的編排方式,改為以人文為主線,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提煉主題、組織教學內容。這種看似簡單的調整,實質蘊涵著音樂教育觀念的巨大轉變——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成為音樂基礎教育中的基礎。

每門學科都有系統(tǒng)的知識與技能,音樂也不例外。新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淡化知識并非不要知識,降低難度并不等于降低質量;相反,“淡化”和“降低”是為了使音樂真正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音樂學習的主人。因此,音樂知識技能教學首先應該在學生產生濃厚音樂興趣的條件下去實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其次,音樂知識技能教學應該和音樂實踐活動結合著進行,盡量避免孤立地教學。

二、改變原單純的“灌輸式、接受式”的教學模式,倡導“自由、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參與、實踐、體驗。

對于音樂的理解與表達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從這個意義上說,音樂學科是最不可以教的一門課程,和其他學科相比,音樂學習更適合也更需要學生自主的參與和積極的探究。如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去實施這種轉變呢?首先,要研究新型學習方式的概念與特征。富有探究性特征的學習注意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來設計教學,注重創(chuàng)設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境,重視學生的集體交流研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強調評價是為了激勵等等。其次,要掌握實施新型學習方式的方法與策略。例如:在欣賞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主地去收集音樂背景資料,用集體討論的方式進行交流,然后通過完整地欣賞音樂,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外在形式結構和內在的情感內容進行探究,最終自我建構對音樂的理解和表達。

三、改變原師生關系中的教師中心主義和管理主義傾向,強調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以尊重為理念,追求教育的民主與公平是國際潮流。但在深受“師道尊嚴”影響的中國課堂上,這種理念始終得不到真正的落實,師生關系普遍是教師中心主義,一切都是老師說了算。“主仆”式的師生關系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摧殘了學生的自信心,由此導致了學生對老師的怨恨和抵觸情緒。在這樣的人際關系中,任何新的理念都不會有用武之地,任何好的教學方法也變得蒼白無力。所以,師生關系的重塑是這次課程標準改革的又一重要目標。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使人的情感豐富起來,身心得以健全地發(fā)展;音樂又是審美的藝術,音樂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體現(xiàn)藝術性與審美性;音樂愉悅性的原則更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都處于愉悅的狀態(tài),去感受音樂的美感,去領略音樂的意趣盎然。從另一層意義去理解,每個人對于音樂的感受和表達都是唯一的,因而對于音樂的理解必須予以尊重。由此可見,音樂課堂更迫切地呼喚這種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新理念必須建立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上,才有可能轉化為新型有效的教學方法。此外,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挖掘音樂作品所蘊涵的音樂美,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美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藝術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體驗音樂的快樂。

科學和藝術是人類文明兩朵并蒂的蓮花,科學教育注重理智訓練,藝術教育擅長情感奔放,最好的科學教育加上最好的藝術教育就會使理智和情感求得和諧平衡,這樣的教育才會使人獲得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新音樂課程理念改變的不僅僅是學校的課堂,更是整個社會!

總結:音樂教育論文:淺談學習課程標準展望音樂教改到這里就全部結束了。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