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民族理論政策論文范本(優(yōu)質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10:59:37 頁碼:13
2023年民族理論政策論文范本(優(yōu)質12篇)
2023-11-23 10:59:37    小編:ZTFB

探索是發(fā)現(xiàn)未知領域、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寫總結時,我們要用簡練明了的語言,使讀者能夠輕松理解和接受。以下是一些經典總結范文,希望能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民族理論政策論文范本篇一

摘要:我國的民族民間舞蹈作為一種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種類繁多,而且風格多樣。民族舞蹈教學課程,是我國的本科舞蹈教育的專業(yè)課程之一,對于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及民族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民族舞蹈課程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因此在教學中需要結合民族文化特征,充分利用民族舞蹈文化來實施教學。本文主要分析了民族舞蹈教學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民族舞蹈教學高校。

因此,在民族舞蹈教學中理應注重民族舞蹈的民族文化特征。但是,在目前的高校民族舞蹈教學中,存在著兩種現(xiàn)象:第一,學生舞蹈水平參差不齊的,對于民族舞蹈的理解也停留在舞蹈工作和技巧當中;第二,教師僅僅通過一遍遍示范和一遍遍練習的形式讓學生學會民族舞蹈,使得民族舞蹈教學失去了民族文化的氣息,也打擊了學生學習民族舞蹈的積極性。為此,積極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到民族舞蹈教學中,已成為了當前民族舞蹈教學的必然選擇。

1注重民族文化特色教學。

在民族舞蹈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授的具體舞蹈相對應的民族民間文化,并從民族民間文化的教學入手,讓學生更確切地感受到民族舞蹈的真諦及富含的文化內涵。例如,在學習藏族舞蹈時,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白藏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環(huán)境、生活習慣,進而引入藏族人民歌舞中呼吸較慢的問題,讓學生真正了解到藏族舞蹈的慢呼吸特色。再例如,蒙古舞蹈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先了解蒙古族人民的.豪邁性格特征,進而讓學生更深入理解蒙古舞蹈中的翻腕、抖肩等工作。總之,讓學生充分了解民族民間舞蹈富含的文化特征,學生能夠更準確地理解舞蹈中的各種特色動作及特征,才能將舞蹈表演得淋漓盡致。需要注意的是,讓學生學習和理解民族文化特色,還應該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通過舉例子、展示圖片、播放視頻、營造情境等讓學生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去,進而更深入地了解一個民族,體會一個民族的舞蹈文化。

2注重動作剖析教學。

民族舞蹈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舞蹈的動作和技巧,從而掌握舞蹈藝術。而民族民間舞蹈是民族民間的藝術經過了長期的總結、探索、實踐、修改、整合等而形成的特色藝術,其動作和方法都體現(xiàn)了一定的文化特征,也具有一定的歷史性。每一個民族的舞蹈都有規(guī)律可循,在動作、體態(tài)、韻律上都彰顯了自身的民族文化特點。從這個意義上說,要想提高學生的舞蹈水平,教師要做好舞蹈動作剖析工作,深入地從舞蹈動作的來源、發(fā)展、要領出發(fā),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舞蹈動作的精髓,進而實現(xiàn)靈活運用的效果。例如,對于東北秧歌的教學,動作要領是上身向前傾,膝部微微彎曲,重心保持在前,這些動作和形態(tài)特點是由于東北人的居住環(huán)境所影響的,因而教師可以從東北人的居住環(huán)境入手,讓學生體會到舞蹈動作的文化特征。

3注重民俗情境教學。

民族民間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民在長期的勞動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結晶。但是,因為學生整天與家長和學校打交道,接觸社會生活的經驗比較少,因而很難理解勞動過程中的舞蹈藝術,也就很難將這種藝術繪聲繪色地表現(xiàn)到舞蹈中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民俗情境再現(xiàn)的方式,讓學生融入到生動的民俗情境中來,進而更好地學習民族舞蹈。首先,教師可以利用舞臺中的燈光、音響營造出一種舞臺化的藝術氛圍,生動地再現(xiàn)出民族舞蹈當時的勞作場面,進而帶動學生參與進來。例如,在學習維吾爾舞蹈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身穿維吾爾族服,頭梳十幾條維吾爾族小辮子,打造一種真實化的舞臺表現(xiàn)效果。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事物、語言營造一種生活化的氛圍,促進學生較快融入其中。例如,在學習東北秧歌的時候,教師可以將玉米、高粱等豐收作物利用多媒體視頻呈現(xiàn)出來,營造一種真實化的情境。最后,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具體民族文化中的圖片、場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營造一種想象化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蒙古舞蹈的時候,教師一般是很難講蒙古族的寬廣大草原和勞動人民的生活場景再現(xiàn)出來的,這時可以用投影儀展示蒙古草原、蒙古族地域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讓,讓學生進行聯(lián)想,學生就很容易學習蒙古舞蹈了。

總之,民族舞蹈與相對應的民族文化息息相關,如民族性格、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都可能在民族舞蹈中體現(xiàn)出來。為此,在民族舞蹈教學中,教師應該要結合民族文化來進行教學,不僅教給學生民族舞蹈的技巧和方法,還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民族舞蹈中的民族文化,通過生活經歷和文化理解提升對民族舞蹈的感情,進而感悟民族舞蹈的真諦,更好地學習民族舞蹈。

參考文獻。

[5]孫麗.對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發(fā)展現(xiàn)狀的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3):154.

民族理論政策論文范本篇二

(一)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不斷提高黨的戰(zhàn)斗力。

一是從黨的自身建設抓起,開展“四抓”活動。即抓學習、抓制度、抓紀律、抓作風。充分發(fā)揮黨員在社區(qū)建設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二是創(chuàng)新黨員管理的新方法,建立流動黨員登記簿,實行屬地化管理,使流動黨員離崗離家不離黨,感受黨組織的溫暖。

三是結合“慶七一”建黨節(jié)活動,組織居民參加紅歌大家唱、放映優(yōu)秀影片等慶?;顒?,活躍了居民文化生活,促進了社區(qū)和諧。

四是結合十九大,開展以“學習全會精神,促進和諧建設”、“促進科學發(fā)展觀,創(chuàng)建美好家園”、創(chuàng)建平安社區(qū)平安家庭等系列活動,充分發(fā)揮社區(qū)黨組織推動發(fā)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領導核心作用。

(二)積極推進和諧社區(qū)建設,不斷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社區(qū)黨支部、居委會按照“強基礎、抓特色、創(chuàng)一流”的工作思路,積極開展“一居一品”和諧社區(qū)創(chuàng)建工作,以基礎組織建設年活動為抓手,以為居民服務為目標,大力開展黨建示范社區(qū)創(chuàng)建活動。把一個貧困人口多、老年人多、生活設施陳舊的社區(qū)轉變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區(qū)。今年我社區(qū)被縣委、縣人民政府命名為信訪工作“四無”社區(qū),被縣婦聯(lián)授予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同時我個人也被縣委表彰為優(yōu)秀*員。

(三)扶弱助殘、關心群眾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為社區(qū)書記幫扶弱勢群體是我的職責所在,也是社區(qū)服務的重點。在工作中我認真學習各項法規(guī)政策,多了解困難群眾的情況,盡可能多的使他們享受到黨的惠民政策,做到應保盡保。

社區(qū)低保戶xx家庭生活困難,一家4口人,一個女兒上大學,一個女兒是殘疾,家庭無固定收入,無不定期上門入戶,并捐贈一些生活用品,每次他女兒開學,我都要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此外,積極協(xié)調各方解決特困對象xx家的生活費,他的生活費由過去的每月330元增至現(xiàn)每月480元,基本能滿足日常生活,每逢節(jié)假日和特殊時期我都要上門走訪,確保他們生活和情緒穩(wěn)定。

民族理論政策論文范本篇三

“新經濟”將成為經濟理論界和研究機構的新課題和學術前沿。原因有二。

第一,生產率的內生化問題一直是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和內生經濟波動理論的核心問題。無論從理論上的熊彼特創(chuàng)新理論、內生增長理論、真實經濟周期理論和供給學派等宏觀經濟理論的演變來看,還是從實踐中的信息經濟、數(shù)字經濟、知識經濟、網絡經濟和目前的“新經濟”,貫穿其中的主線之一,至少對經濟學家而言,就是生產率的內生化及其度量問題。生產率及相應的生產可能性邊界,是決定經濟增長速度極限和經濟周期微波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新經濟”的可持續(xù)性問題,不僅具有理論意義,而且具有政策含義。例如,即便存在增長的頂部、失業(yè)的底部或擴張的極限,事實上沒有一個人知道它們在哪里。因此,宏觀調控的相機抉擇有賴于把握生產率及相應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否則,與其自尋煩惱,還不如放棄陳舊的擔憂,把自我犧牲性的先驗性調整信條放在一邊,順其自然。對中國而言,實施宏觀調控、推進產業(yè)結構調整,都涉及到生產率及相應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問題。所以,“新經濟”的發(fā)展對經濟理論研究具有重要的啟示,必將促進我們進一步加強生產率問題研究,加強對內生增長理論和內生經濟波動理論的研究。

1.就財政政策而言,應該注意財政約束和財政政策相機抉擇性的作用范圍。財政約束在刺激私人投資、促進美國歷史上時期最長的經濟擴張方面發(fā)揮了關鍵的作用,是維持美國經濟動力(momentum)的重要政策之一。財政赤字在很長時間內被認為是影響美國經濟的重要因素。在克林頓任期內,美國通過加強財政約束、償還債務而使美國由過去多年的財政赤字扭轉成為財政盈余。美國以往的問題在于,當預算不應該盈余時出現(xiàn)了盈余;美國的私人債務太高了。因此,一旦出現(xiàn)預算盈余,重要的是償還公共債務。雖然償還公共債務不僅會影響私人公司和家庭,而且會影響整個經濟,但真正重要的是總儲蓄率或總債務與財富的比率。美國國務院和國會明智地選擇將社會保障信托基金的盈余分離出來,用于償還公眾持有的財政債券,這個行動對于維持美國近幾年來經歷的個人資本的快速形成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償還債務不僅是美國已取得的成功和為什么本輪擴張看起來如此年輕的一個重要因素。減少赤字、轉向盈余、開始償還債務幫助美國拓寬了促進本輪生產率拉動型擴張的投資的空間??梢灾v,美國“新經濟”不僅僅是由于生產率回升本身,而且是由于它與嚴謹?shù)贿^度的財政政策和理智且果斷的貨幣政策的相結合。這些都幫助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工作機會。

[1][2]。

民族理論政策論文范本篇四

模范帶頭,勤政廉政。按照《中國共產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要求和“四大紀律,八項要求”,自己在廉潔自律方面努力做到:

一是認真履行職責。工作中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決不推諉,勇于承擔責任。

二是嚴格要求自己,不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工作中做到公正透明,不謀私利。

三是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在社區(qū)經費緊張的情況下,自己能夠以身作則,勤儉敬業(yè),從節(jié)約一張紙做起,從小處著眼,顧全大局,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四是身在社區(qū)、心系社區(qū)群眾,關心群眾疾苦,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能撲下身子,身先士卒,吃苦耐勞,以自己的行動感染和影響身邊的每個人。

以上匯報是我一年來思想、工作、學習情況,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民族理論政策論文范本篇五

摘要:《元史》中沒有為高克恭立傳,所以對他的民族問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該文從西域的概念入手,以現(xiàn)有的文獻為參照,通過對地理概念與詞匯演變的梳理,對其民族問題進行了較為完整的分析與闡釋。

關鍵詞:高克恭;民族;西域;回鶻。

高克恭是元代著名的少數(shù)民族畫家,《故太中大夫刑部尚書高公行狀》中“其先西域人”的表述,使得后人對其族屬的表述紛紜。近代的論證主要集中在兩種說法上。一說維吾爾人,一說回回人。“其先西域人”的“先”是何人?鄧文原在《行狀》中提到高克恭的曾祖父時用了“曾祖某”與“譜碟散佚,莫跡其所始”??梢?,其曾祖父輩以上不是功業(yè)顯赫的名門,所以無事跡可述;所謂的“先”,也就表明其曾祖父以上是生活在西域的,高家是從祖父輩移居大同的。從相貌特征上來看,潤云:“高侯回紇長髯客,唾灑冰紈作秋色。”張雨云:“我識房山紫髯叟,雅好山澤嗜杯酒。”可見高克恭具有西域人的血統(tǒng)應該是無誤的。除了鄧文原的記載之外,相關的證據(jù)還有:“西域高侯自愛山,此君冰雪故相看”;“西域才人畫似詩,云山高下墨淋漓”以及“房山居士高使君,系出西域才超群”;這些與高克恭同時或稍晚元人的詩句也表明,高克恭是西域人在當時具有廣泛共識的。

1.名稱的由來與變遷。

從字面上來看回鶻、回紇、畏兀兒、畏兀、輝和爾、瑰古、偉吾爾,均為回鶻語uighur的不同音譯,他們雖然是同一個詞,但是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指代的對象還是有區(qū)別的?;丶v是唐代對袁紇與仆固、同羅、拔野古等的總稱。貞元四年(788年)自請改稱回鶻,取“回旋輕捷如鶻”之意。畏吾兒,亦作畏吾而、畏兀、畏吾、委吾等,是元明兩代對回鶻一詞的異譯。回回,為宋遼之際“回鶻”、“回紇”之音的誤傳誤讀。

元代的色目人主要包括回回人、畏吾兒人、唐兀人與欽察人。唐兀人是西夏的遺民,欽察人是欽察汗國的國民。畏吾兒人是高昌回鶻的后裔,“《元史》有時將畏吾兒人稱為回鶻人,或是稱他們?yōu)楦卟恕!盵1]回回人的概念比較復雜,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概念又可以分為兩大類:其一,是指來自花剌子摸的舊地,或來自更遠的中亞細亞的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其二,是公元7世紀末,來華定居的穆斯林僑民,他們到中國經商,留居廣州、泉州等地,與漢族通婚及其后代;此時還未形成民族,也未出現(xiàn)“回回”這個名詞。從廣義的概念來看,元代“回回”這個詞經常被混淆,蒙古統(tǒng)治者將不少有伊斯蘭文化背景的人稱為“回回”。在漢族人眼里,“回回”的概念似乎還要廣泛,這也許是由于元朝的幅員過于遼闊,對于相對封閉的漢族來說,短期內如此多的外族的涌入,他們無法一一理清頭緒,于是采用了一種最簡單的排除法,非漢族、蒙古族都冠以“回回”的稱呼,用法上有點象今天的“外國人”。

2.學術界的兩種觀點。

2.1回族觀點的簡單梳理。

陳垣據(jù)泰定時平章政事烏伯都刺為高克恭之婿,又據(jù)程拒夫《雪樓集》卷2烏伯都刺三代封制,其父為益福的哈魯丁,系至元時回回國子學教授亦思替非文字之人,知為回回人。益福的哈魯丁為高克恭之親家,以此斷高克恭為回回人。潤又云:“高侯回紇長髯客,唾灑冰紈作秋色?!标愒J為:“五代時回鶻既衰,漸有改奉伊斯蘭教者。元初諸人對此等外教多不能辨別,故統(tǒng)目之為回紇。長春西游記、劉郁西使記之所謂回紇,皆指伊斯蘭教國。其后漸覺有不同,于是以畏吾、偉兀等代表昔日之回鶻,以回回代表奉伊斯蘭教之回紇,凡元史所謂畏吾兒者回鶻也,其稱回紇者回回也。王惲玉堂嘉話卷三云,回鶻今外五,回紇今回回也。元史太祖紀,汪罕走河西、回鶻、回回三國,是元人目中回鶻與回回二也。世祖紀卷十言回回人中阿合馬才任宰相,而奸臣傳則稱阿合馬為回紇人,是元人目中回紇與回回一也”。陳高華先生的《元代畫家史料》認為“高克恭按其族源,屬于色目人”。又說:“有的記載說他是‘回紇長髯客’,可知其祖先應是伊斯蘭教徒。”[2]此后亦多以此為據(jù)。

潤確實在十幾歲時見過高克恭,潤曾學畫于姚子敬,姚子敬與高克恭的關系非常好,“嘗舉江南文學之士敖君善、姚子敬、陳無逸、倪仲深于朝,皆官郡博士?!弊泳囱裕骸耙蝗?,公問:‘人生至貴者何?’子敬方隱度以對,公曰:‘無求’?!蓖瑫r潤在大都任職過四五年的時間。元中期以后“回回”、“畏吾兒”兩詞使用廣泛,潤對于有伊斯蘭教背景的人稱“回回”應該是清楚的。雖然有人認為“回紇”其實是“回回”一種比較高雅的寫法,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回紇”也是“回鶻”的古稱。

2.2維吾兒族觀點的簡單梳理。

明初曹昭在《格古要論》卷上“古畫論”中載云:“高士安,字彥敬,回鶻人。居官之暇,登山賞覽,喜湖山秀麗,云煙變滅,蘊于胸中,發(fā)于毫端,自然高絕。其峰巒皴法董源,云樹學米元章,品格渾厚,元朝第一名畫也。”曹昭認為此高士安就是高克恭。曹昭以后,明代另一位鑒賞家張丑(青夫)也沿襲曹昭的說法。從“回鶻”推斷高克恭是畏吾兒,高士安就是高克恭,《辭?!费匾u此說認為他是畏吾兒人,后來的書籍也亦多以此為據(jù)。當然,也有人認為高士安不一定就是高克恭,但馬明達先生在《元代回回畫家高克恭叢考》中通過對高克恭在《眠食安好帖》中自言有兄名高子安,根據(jù)昆仲間名字不以字排,不合情理,推斷高克恭原名為高士安。此論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然而,我們僅根據(jù)“回紇”、“回鶻”二字,來推斷高克恭是“回族”還是“維吾兒族”顯然是武斷的,因為一個民族的形成要考慮到地理位置、文化傳統(tǒng)、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等多個因素,而且高克恭出生在民族形成之前,所以要探究其身份最好從大的社會背景來考慮,而不要拘泥于個別的字句。

2.3民族問題的分析與推斷。

上文在提及“其先西域人”時談到,其祖父高樂道或曾祖父在金朝時就可能已經來到了中原,所以才在元朝的“占籍”中將自己稱為“其先西域人”,否則直接用“西域人”或“畏吾兒”豈不更好。同時“其先”是西域人,我們不僅要問其后是什么人呢?只能是金朝人。其實在元代只有完全漢化的金人才被列入“漢人”,大多數(shù)仍被看成色目人,高氏雖已高度漢化但是他的相貌特征,顯然還是色目人。所以《四庫總目》中的稱其為金人也有一定合理性。此外還有一些旁證:其一,從高克恭的姓氏來看,高克恭祖孫三代的姓名,已完全仿照漢族習慣,而不象同期到中原的西域人及其后裔那樣以西域人名(通常是阿拉伯語常用人名)通行,如:高克恭的女婿烏巴都刺,可見高氏家族漢化更深。其二,高嘉甫的歸隱是否可以解讀為一臣不侍二主,否則與關心“經世要務”又要“歸老房山”的行為相矛盾。但這顯然不是高克恭族屬的終結,而是其華化過程的演繹。

教、摩尼教、基督教之別派景教、襖教,甚至伊斯蘭教,還有中國傳統(tǒng)的道教都曾在此流行,形成了以佛為尊,各教并行的局面,所以高昌回鶻地區(qū)的擁有大量的伊斯蘭教背景的人。而原喀喇汗國范圍內,西遼的皇帝是佛教徒,蒙古的統(tǒng)治者信奉喇嘛教,所以也非伊斯蘭教一統(tǒng)。在元初“回鶻”、“回紇”只是對原西遼地區(qū)兩種不同信仰人群的稱呼,而非地理區(qū)域的劃分,更非民族的概念。至元之后,由于政權的割裂,改“回鶻”為“畏吾兒”,改“回紇”為“回回”,而“畏吾兒”、“回回”在很大層面上轉化為地理區(qū)域的劃分,因此在不同時期這兩種區(qū)分是不一樣的。同時,改“回紇”為“回回”又使得他們與真正的“回回”混淆起來,這是元代統(tǒng)治者的另一種誤解。

從當時的角度來看,高克恭的祖先應該是西遼國人,其后入金入元;西遼的民族有回鶻、吐蕃、契丹、漢、蒙古等民族,不過回鶻占多數(shù)。高克恭是廣義回鶻人的后代,至于是“回紇”還是“回鶻”,即有沒有伊斯蘭教背景,無從考證;潤的“回紇長髯客”只是孤證,而且“回紇”一詞語意模糊;至于女婿有伊斯蘭教背景,與高克恭的伊斯蘭教身份亦無關系。曹昭的“回鶻人”的考證也應該被看成是民族的統(tǒng)稱,并不完全等同于元代的高昌回鶻(畏吾兒)人。高克恭的祖先離開西域的時間早于元初,在西遼的統(tǒng)治下并無“回紇”與“回鶻”概念的區(qū)分,所以這樣的研究是徒勞的。因此,在元代,高克恭的祖先屬于廣義的回鶻人,但由于至元以后回鶻專指“畏吾兒”,而高克恭并不能確定自己是畏吾兒人,為了避免誤解,所以干脆用了“西域”的概念。

按通行的民族劃分來看,回族與回紇、回鶻均無關系。回族雖然是回回族的簡稱,但“宋人的《夢溪筆談》和《黑韃事略》中,指的是回鶻?!对贰泛汀对湔隆?,指的是伊斯蘭教和信奉伊斯蘭教的人。明清的文獻中,主要指回族即回回族?!盵3]可見回族是形成于明朝的,而高克恭出生在回族、維吾爾族產生之前,元代的回回人可能是后世的回族人,也可能是維吾爾族人,所以我們的研究只能是推斷。

維吾爾族形成的地域主線是:漠北回鶻喀喇回鶻、高昌回鶻等西遼察合臺汗國、高昌回鶻(畏吾兒)察合臺汗國維吾爾族。宗教的傳播,伊斯蘭教從察合臺汗國傳向畏吾兒(高昌回鶻)地區(qū)。雖然在維吾爾族的形成上史學界還有爭論,但是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它應該包括喀喇回鶻汗國、高昌回鶻汗國;從人員構成上來看,它應該包括廣義的回鶻人;在宗教信仰上信奉伊斯蘭教;在名稱上源于畏吾兒,即明代對元代高昌回鶻的稱謂的進一步演化。

綜上所述,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回族是由信仰伊斯蘭教的民眾而逐漸形成的民族。維吾爾族是由居住在西域的回鶻人皈依伊斯蘭教而形成的民族。因此,將高克恭看成今天的維吾爾族人,較為貼切。

參考文獻:

[1]黎東方.細說元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15.

[2]陳高華.元代畫家史料匯編[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0.1.

[3]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764.

民族理論政策論文范本篇六

通過學習黨的民族理論我了解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民族和民族問題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我國的民族情況和民族問題,黨和國家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理論和政策,以及和民族問題有關的宗教問題。換句話說,學習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就是讓我們知道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創(chuàng)立、發(fā)展及其偉大意義,認識民族產生、發(fā)展和消亡的規(guī)律,民族問題及其由來,民族問題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影響,以及怎樣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另一方面讓我進一步了解國情、省情、民情,認識少數(shù)民族在中國歷史上所起的作用及其在社會主義四化建設中的戰(zhàn)略地位,我國在社會主義時期要解決好民族和民族問題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具體措施。

總之,對我們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進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教育,進行無產階級世界觀和民族觀的教育,從而提高我們執(zhí)行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的自覺性,正確處理好民族關系,做好民族工作,維護祖國統(tǒng)一,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發(fā)展繁榮,為加速祖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民族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它不同于階級,不同于國家,不同于政黨,也不同于種族,而是一種穩(wěn)定的人們共同體,是一個社會實體,并有著自身的矛盾特殊性,同樣由于民族存在引起的民族問題,即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相互關系問題,也不同于階級問題、國家問題、政黨問題和種族問題而有著自身的特殊性。馬克思恩格斯對世界民族和民族問題這一歷史范疇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形成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體系,并逐漸發(fā)展成為一門新興而獨立的學科。同時,它與許多學科相聯(lián)系:

(1)與哲學相比。

哲學研究的是整個人類社會和自然界,探討的是一切事物產生、發(fā)展、消亡的客觀規(guī)律,是普遍規(guī)律;民族理論研究的則是民族和民族問題這兩個具體為基本的方面。

(2)與民族學。

民族理論研究民族和民族問題的規(guī)律,并用其指導社會實踐活動;民族學研究民族形成的歷史過程,具體到每一個民族的產生、發(fā)展過程中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內容。

(3)與歷史學。

歷史學研究的是人類社會的全過程,讓人們了解社會的過去及發(fā)展;民族理論只對民族這一社會歷史中的現(xiàn)象、范疇作研究。

(4)與民族史學。

民族史學著重研究民族發(fā)展的全過程,是每個民族的歷史,也就是追溯各個民族的起源、形成、發(fā)展和變異;民族理論只對規(guī)律進行研究。

同時,民族理論還與宗教學、人類學、社會學、語言學、法學、藝術、倫理學等學科有關系,并應用這些學科的許多優(yōu)秀成果來研究民族的一般特點和普遍規(guī)律。但民族理論也在學科發(fā)展中體現(xiàn)出自己的特點:(1)科學性;(2)階級性;(3)實踐性;(4)發(fā)展性。

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和黨的民族政策是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問題最可靠的銳利武器。就中國來說,民族問題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的重要方面,因此,掌握好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認真制定和執(zhí)行好黨的民族政策,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民族問題,將對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理論政策論文范本篇七

1、中國民族理論: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1分)是在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條件下,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關于民族和民族的問題的基本原理,結合中國的歷史實際,(2分)并吸收歷史上優(yōu)良民族觀營養(yǎng)而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起來的(1分)。

2、民族觀:是人們對民族的問題的總認識,(1分)它一方面表現(xiàn)為人們對民族和民族的問題的基本看法(1分),另一方面反映在人們對待和處理民族的問題的政策和方法上(2分)。

3、民族:民族是在一定的歷史發(fā)展階段形成的穩(wěn)定的人們共同體(1分)。一般來說,民族在歷史淵源、生產方式、語言、文化、風俗習慣以及心理認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2分)。有的民族在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宗教起著重要作用(1分)。

4、共同歷史源淵: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淵源(地緣)(2分)、族體淵源(族源)(2分)等。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族體淵源就成為無本之水,如果沒有地域淵源就成為空中樓閣。

5、地域淵源:是形成民族的物質條件之一(1分)。指組成一個民族的人們共同居住生活的地區(qū)(2分)。它是民族的生產、生活、繁衍的空間場所(1分)。

6、族體淵源:就是組成一個民族的人們共同具有氏族、部落等起源的族共同體(2分)。是民族的精神紐帶,是民族內聚力、凝聚力的關鍵因素之一(2分)。

7、共同生產方式:主要是指組成一個民族的人們在經濟活動方面的社會聯(lián)系(1分)、物質資料的生產、交換、消費過程中的組織形式(2分)、聯(lián)系形式和行為方式的總和(1分)。

8、共同語言:是指組成一個民族的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聯(lián)系所使用的語言(2分),它是穩(wěn)定的、表露于外的最明顯的特征(1分),是民族統(tǒng)一性和繼承性的最重要的反映之一(1分)。

9、共同文化:主要是指組成一個民族的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起來(2分)的具有自己形式和特點的文化(1分),即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1分)。

10、共同風俗習慣:主要是指組成一個民族的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廣泛流行的風尚、習俗、慣例(2分),是在普遍流行的價值觀念支配下,在生產生活領域的實踐活動中長期傳承的行為心理和行為方式(2分)。

11、共同心理認同:主要是指組成一個民族的人們的相同的.心理特質(2分)。包括民族成員對民族整體的認同心理和民族成員之間的認同心理(2分)。

12、民族識別:是指對一個族體的成分(2分)和名稱的辨別與確定(2分)。

13、次生形態(tài)民族:在民族形成后的發(fā)展過程中(1分),通過民族的分化(1分)、同化、組合(1分)而形成新的民族(1分)。

14、民族結構:是民族的物質產品生產(1分)、精神產品生產(1分)和自身生產(1分)及其有關方面的有機的排列和組合(1分)。

15、民族素質:就是民族在生存和發(fā)展過程中(1分),在長期的物質資料(1分)和精神產品的生產(1分)及人類自身生產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內在的和顯觀的能力(1分)。

16、民族同化:就是指民族在交往過程中(1分),喪失自己民族的特征(1分),接受別的民族的特征(1分),變成別的民族的組成部分的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過程(1分)。

17、民族強迫同化:就是指喪失本民族的特征(1分),接受別的民族的特征的變化過程(1分),是用強制手段,即憑借暴-力和特權來實現(xiàn)的社會現(xiàn)象(2分)。

18、民族自然同化:指不同民族在長期交往相處中(1分),在生產、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相互影響下(1分),一方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況下接受另一方民族的特征(1分),改變自己民族的特征而變成另一方民族的現(xiàn)象(1分)。

19、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2分)從這一民族實體中分化出來的現(xiàn)象(2分)。

20、民族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某些民族的部分(1分),在一定的條件下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民族的現(xiàn)象(3分)。

21、中華民族:中華民族是包括中國境內56個民族的民族總稱,(1分)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56個民族已經結合成相互依存、統(tǒng)一而不能分割的整體。在這個民族大家庭里,所有歸屬的成分都已經具有了一個高一層次的民族認同意識,即休戚與共、共存亡、共榮辱、共命運的感情和道義。(2分)中華民族作為中國各個民族的總稱,體現(xiàn)了中國各民族根本利益與長遠利益不可分割的實體,涵蓋了中國各民族整體上的民族認同。(1分)

22、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各民族一百多年夢寐以求的神圣目標,也是凝聚了深厚民族感情的莊嚴口號,更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極大地激勵著全國各個民族。(2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是簡單地回復到中華民族曾經有過的古代的輝煌,而是一方面要“回復”到那時曾經有過的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輝煌地位,另一方面要“回復”出嶄新的時代內容。它代表著各民族的共同意志,關系到各民族的根本利益,關系到各民族的發(fā)展和未來。(2分)

《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名詞解釋》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民族理論政策論文范本篇八

摘要:新中國成立xx年來。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發(fā)展理論。但是,目前民族理論研究和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很多需要改正和完善的問題。具體來講,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不能混為一談,兩者有著不同的內含。民族問題理論與民族理論也有很多不同之處,也必須區(qū)別開來。同理,民族政策和民族問題理論也是一個不同的概念,我們應分清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和不同之處。

新中國成立60年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在中國經過了毛澤東理論、鄧小平理論、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民族理論和科學發(fā)展觀理論四個發(fā)展階段,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發(fā)展理論。但是,目前民族理論研究和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很多需要改正和完善的問題。本文將對此闡述純屬個人的幾點膚淺的看法,并請關注者批評指正。

筆者總以為,民族學界在許多問題上概念不太清楚。對此,筆者在前兩年發(fā)表過一篇題為《關于民族問題理論研究中一些含混概念的幾個問題》的論文,此文發(fā)表后引起一些學界同仁的關注,同時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民族問題研究》雜志全文轉載。此文中,筆者提出了民族矛盾與民族關系問題;權利與權力問題;區(qū)域性與民族性問題;民族與人民問題;法律制度的完善與“特殊照顧”政策問題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概念不清的現(xiàn)象。與此同時,也指出了此種現(xiàn)象對民族理論研究的未來發(fā)展和民族工作的具體效果都將產生不利影響。應該說,弄清概念是學術研究首先要做到的工作,模糊不清的概念,會對所有具體工作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障礙。對此不再贅述。

必須指出,在民族理論研究中存的許多模糊不清的概念或環(huán)節(jié),導致了人們對民族理論學科持有一種輕視或小看的態(tài)度,認為在社會上誰都能很隨意地就能研究這門學科;在校園里誰都能拿起本子就能講解這門課。于是,在各種報刊上出現(xiàn)了很多套話連篇的口號式文章;在各類學?;蚋鞣N培訓班的課堂上也出現(xiàn)了空洞無味的說教式的民族理論課。筆者以為,這一現(xiàn)象與民族理論學界沒有搞清楚幾個重要關系有很大的關系。就是說,這與民族理論學界沒有對社會各界解釋清楚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問題理論等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有直接的關系。

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問題理論雖然都是關于民族的學問,但它們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民族問題理論與民族理論也有很多不同之處,也必須區(qū)別開來。同理,民族政策和民族問題理論也是一個不同的概念,應該分清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和不同之處。過去,我們只注重三者間的聯(lián)系,而沒有重視其不同之處或不同的角度。從而,影響了民族學研究的健康發(fā)展。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不能混為一談,兩者有著不同的內含。當然,三者之間有著非常密切而不可分割的內在聯(lián)系。但是,有聯(lián)系不等于沒有區(qū)別。在現(xiàn)實社會中,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該既清楚事物之間內在的聯(lián)系,又明確它們之間的許多區(qū)別,這是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總之,在一定程度上講,區(qū)別是存在的本質,也是和諧發(fā)展的本質意義所在。因為,沒有區(qū)別就無所謂和諧。從我國社會現(xiàn)實來講,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民族問題理論都有其各自的不同含義,我們應該全面理解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什么是民族理論?什么是民族政策?什么是民族問題理論?提出和回答這一問題的時候已到。這三個問題其實都是具有鮮明特點的各自獨立的學科,都有各自獨特的內容和框架體系。無論從學校教育的角度講,還是學科建設角度講,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的時候已到。

民族理論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既有自己的產生、發(fā)展的過程,也有自己完整的內容體系。那么,什么是民族理論?從自己多年的教學和研究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我們現(xiàn)在講的所謂的民族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者和非馬克思主義者關于民族和民族問題的經典論述。它蘊含著龐大的、獨具特色的內容。我們應從馬克思主義者和非馬克思主義者那里多吸取營養(yǎng),學會綜合起來看問題,從而應在學術研究中真正貫徹科學發(fā)展觀,應利用所有可利用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學術研究的學術性和科學性。一直以來,我們在這方面做的不夠科學。民族理論是什么?研究這一理論有何意義?它有什么特點?筆者以為,概括起來民族理論學科有以下特點:

第一,民族理論是關于民族的綜合性學問,它不僅解釋著什么是民族這個既簡單又復雜的問題,同時也探尋著民族這個人們共同體產生、發(fā)展和消亡的過程和規(guī)律。當然,其中包括很多不同觀點和看法。民族是什么?民族的產生應具備哪些重要因素?民族為何消亡?如何消亡?民族理論首先應該回答這些問題。

第二,民族理論是研究民族這個人們共同體在其發(fā)展進程中的問題,其中包括民族關系、民族矛盾和民族自身發(fā)展問題等問題。民族有兩個屬性,一是自然屬性,二是社會屬性。簡言之,當人們關注純粹的民族本身文化特性的時候,民族顯現(xiàn)的其實就是她的自然屬性;而當人們強調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關系問題的時候民族卻顯現(xiàn)其社會屬性。因此,民族是離不開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沒有了自然屬性民族將失去其存在的意義,而沒有了社會屬性,民族將失去發(fā)展的動力。

第三,民族理論其實是一種觀點,是一種原則,是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理論上講,持什么樣的觀點很重要,因為有什么樣的觀點就會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從而就會制定出什么樣的原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民族理論就是一種權利理論,其核心為平等問題。就像人類最終的關鍵問題是人權問題一樣,民族之間歸根結底的問題也是平等生存問題。平等團結、和諧共處都是后來的事情,都是在平等生存的基礎上才能正式產生的事情。沒有平等這個前提和基礎就沒有和諧這個結果。雖然這是一個非常簡單明了的道理,人們也很清楚這個道理,并且所有人都希望各民族能夠和睦相處。但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人們卻總是忘記或忽略它的前提條件――平等生存這個關鍵性的問題。

(1913年12月)、《論民族自決權》(1914年2-5月)、《關于自決問題的爭論總結》(1917年7月)和十月革命后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1920年6月)、《關于民族或“自治化”問題》(1922年12月)等。斯大林在民族問題方面撰寫了一系列著作,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題》(1913年1月)、《十月革命和民族問題》(1918年11月)、《關于黨在民族問題方面的當前任務》(1921年3月)、《論民族問題的提法》(1921年5月)、《論列寧主義基礎》(1924年4月)、《民族問題與列寧主義》(1929年3月)等。中國民族理論來源于馬、恩、列、斯的關于民族和民族問題的理論。

綜上所述,民族理論是一個具有龐大內容的一門獨立的學科。我們應進一步完善我們的理論研究的方式和方法,進一步細化理論研究的視角,在學校教育中進一步完善民族理論的學科建設工作。

所謂民族政策就是某個國家和地區(qū)政府為解決境內民族問題而制定出的方針和政策。很顯然,民族政策應該是關于民族的所有政策的綜合。從我國而言,所謂的民族政策就是指我黨和政府根據(jù)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而所制定和實施的關于國內少數(shù)民族的方針、政策。民族政策至少有它的特殊性、延續(xù)性與多變性、轉換性與固定性等特點。特殊性是指所有的民族政策都是為少數(shù)民族而制定的特殊政策,離開少數(shù)民族就無所謂民族政策。以少數(shù)民族的名義制定出大眾化的政策是一種錯誤行為。因為,名義上是為少數(shù)民族而實際上卻所有人都能享受的政策不是真正的民族政策。在民族工作方面要突出特殊性,特殊性是民族政策的一個重要的不可忽略的因素。民族政策只有這樣的特殊性才能不同于其他的公共政策,才能體現(xiàn)少數(shù)民族的權利保障。延續(xù)性與多變性是從政策的繼承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角度講的。我們對待傳統(tǒng)時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再進行創(chuàng)新,民族政策也不例外。繼承好的、行之有效的傳統(tǒng)政策的同時,根據(jù)新情況、新趨勢進行政策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處理好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內在關系。延續(xù)性和多變性是一個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任何政策必須有它的延續(xù)性,但這并不是說不能有變化;同理,任何政策必須有它的多變性,必須跟著經濟社會發(fā)展變化而發(fā)展變化,但這也并不等于政策必須是無靜止地變換。如果政策只有延續(xù)性而沒有多變性,說明這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社會停滯不前,沒有發(fā)展也沒有進步;如果政策只有多變性而沒有延續(xù)性,說明這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社會混亂無序,沒有穩(wěn)定環(huán)境也沒有和諧共進。所謂的轉換性與固定性是從政策與法律制度的角度講的。包括民族政策在內的所有政策都有一個過程,就是醞釀一制訂一出臺――實行一完善和變?yōu)橐苑芍贫鹊男问焦潭ㄏ聛淼倪^程。好的政策必須變成法律制度,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的向前發(fā)展。應該說,政策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國家、民族或地區(qū)社會制度文化的形成過程。對于一個多民族國家而言,民族政策是其所有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它對整個國家的制度文化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民族政策有自己完整的內容體系。從我國而言,民族政策的內容體系有: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團結政策、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雜散居少數(shù)民族政策、民族干部政策、民族地區(qū)經濟政策、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文化政策、民族人口政策、民族衛(wèi)生政策、民族體育政策、民族語文政策、民族習俗政策、民族宗教政策等。其中,民資平等和民族團結政策是原則、是基礎,沒有這一基礎,其他政策就無從談起,而民族區(qū)域自治是既是一個政策又是一個基本政治制度,它是其他各項政策順利執(zhí)行的根本保障。因此,中國民族政策應該從三個方面來組成,一是基本原則;二是具體政策;三是制度保障。目前來講,制度完善是關鍵性的問題。

什么是民族問題理論?簡言之,民族問題理論就是指關于現(xiàn)實社會當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的研究中所提出的各種看法和觀點的綜合。民族問題理論不僅研究政策實現(xiàn)等問題,而且還要研究民族和民族問題方面新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或可能要出現(xiàn)的更多問題。因此,民族問題理論既有現(xiàn)實性的特點,也有未來性的特點。對于具體民族而言,民族問題理論更為重要。因為,它是研究現(xiàn)實當中的民族問題,所以有助于先行政策的更加合理化和更加完善;因為,它是研究可能要發(fā)生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有助于更具有可行性政策的制訂和出臺。民族問題理論至少有以下特點:第一,它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因此它有非?,F(xiàn)實的特點;第二,這一研究是專門針對中國少數(shù)民族在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的學問,因此它有很鮮明的針對性的特點;第三,由于民族問題理論是研究和預防在民族問題方面可能要發(fā)生的各類問題,因此未來性是它的又一個顯著特點。根據(jù)民族關系和民族自身發(fā)展的基本情況,研究即將要發(fā)生的事情或將來有可能發(fā)生的事情,這對國家和民族本身是非常重要的。就從這一角度講,民族問題研究應該是民族研究領域中的重中之重,應該從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

研究現(xiàn)存問題或即將要發(fā)生的問題就是為了給關于民族的基礎理論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jù),從而豐富馬、恩、列、斯、毛、鄧的經典理論,就是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更多的現(xiàn)實依據(jù),從而增強黨的方針的準確性和國家政策的正確性。

民族問題理論的內容體系有:民族區(qū)域自治研究、民族法與自治權研究、民族語言文字使用問題研究、民族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研究、民族教育研究、民族人口問題等。對我國而言,民族區(qū)域自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涵蓋著上述問題的基本內容。

綜上所述,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民族問題理論三者之間既有內在的聯(lián)系,也有外在的不同。所謂內在聯(lián)系是說,它們都是為民族而做的學問;而所謂外在的不同是說,三者所涉及到的具體內容、目的等都不盡相同。民族理論主要研究有關民族和民族問題方面已經發(fā)生過的事物,所以它有很強的過去時的特性。而民族政策可以說,就是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有關民族而實施的實踐活動,它有著很強的現(xiàn)實性。對民族政策而言,貫徹執(zhí)行是其重點,如果說民族政策有其研究的一面,那就是怎樣實現(xiàn)既定政策所要達到的目的的各種輔助措施,這當然是一個很有必要研究的問題?!爸袊拿褡謇碚?,具備實踐性是對它的最基本的要求,而不是一種僅僅去品味之作為文化現(xiàn)象的這個共同體、而缺乏真正現(xiàn)實關懷和政策實踐的課堂學術”。筆者以為,民族問題理論就是專門研究此類問題的學問。應該指出,它的現(xiàn)實性和未來性的特性,對國家和地區(qū)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更有益處。

我們要明確對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問題理論的真正含義。若要更進一步地細講,所謂的民族理論(傳統(tǒng)意義上的民族理論)是前人,包括馬、恩、列、斯、毛、鄧等偉人和一些智者的經典理論,研究解答是這門學科的重點。而所謂的民族政策是國家所實施的關于民族的各種方針政策,關于它只能意味著講解和宣傳。所謂的民族問題理論是研究現(xiàn)實存在的和將要產生的問題,因此它意味著很強的研究性和學術性。基于上述觀點的基礎上,筆者向民族學界和各地區(qū)各類學校教育中的民族理論教學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在各個高校理論教學中必須細化民族理論學科的分類。從目前情況看,關于民族方面的課程就是一個籠統(tǒng)的《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所使用的各個版本的教材也是千篇一律的《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而且各地區(qū)的教材除了出版社的名稱不同以外其他內容卻都是翻來覆去、大同小異??梢哉f,大部分都是互相抄襲的結果。沒有特點,更沒有新意?!靶枰獜娬{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無論作為學理上的理論概括,還是作為實踐上的經驗總結,都是基于解決一定條件下中國民族問題實際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的。因此,決定了任何形式的教條主義,都是這一過程的思想障礙”。

(當然,中、學和小學的教材編寫的具體方法上應該有所區(qū)別)一門課,改變以往只在民族地區(qū)中小學開設《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的做法。幫助全國中小學生從小就對祖國民族國情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從而為他們以后了解國家對各少數(shù)民族的各項政策打下基礎。這是主要針對初中階段而言的。那么,在高中階段應該開設《中國各民族與文化》一門課。而在大學期間應該開設《世界民族與文化》和《民族政策概論》兩門課。

在各級黨校和干部院校的領導干部培訓中應開設《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和《中國民族問題理論研多》究主。因為,各級黨政領導們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現(xiàn)實問題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而不是重復學習所謂的政策條文。

第三,要改革包括“民族團結表彰月”在內的所有與民族工作相關的獎勵活動。表彰和獎勵應該成為一個促進相關工作的激勵機制,收到表彰和獎勵的人員應該是為各民族之間的和諧關系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因此,應該量化標準,制訂具體條目,逐漸改變目前在這一工作中存在的人為因素和隨意性較大的現(xiàn)象,這是第一。第二,要加強獎勵力度,提高獎勵標準。為社會、為平民百姓真正做了突出貢獻的人應該得到重獎。這樣才能帶動社會,帶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應該讓人們明白,為人民生計,為社會和諧做出善事――突出的善事與當歌手和當演員一樣能掙錢,甚至比歌手和演員更能掙錢,因為這個獎勵來自于國家。第三,有獎勵也有懲罰。在獎勵有貢獻的個人和集體的同時,也要嚴懲破壞民族和諧和破壞民族文化的正常生存發(fā)展的行為,對此類言行進行重罰。應該說,只有真正做到上述幾點,才能給“民族團結表彰月”等活動賦予應有的活力。

第四,要改變以往的民族學界的理論研究與民族工作具體情況相脫節(jié)以及民族理論的教學與社會現(xiàn)實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怎么講呢?要改變這一現(xiàn)象,我們必須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民族問題研究上,必須用平衡的心態(tài)去搞調研,必須真切反映實際情況,必須實事求是地撰寫和發(fā)表研究成果。這一問題,聽起來好像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因為,這些內容我們一直在講。但是,說和做確實很難統(tǒng)一。實際上,民族地區(qū)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著很多問題,但是,民族理論界的研究并沒有跟上去。缺少真正的田野調查,因此人們所寫的有關民族方面的文章大部分都為書本到書本的空洞無味的套話,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各級各類學校教育中的民族理論教學也在采用空洞死板的模式,所使用的教材大部分也是多少年不變的“八股文”式的東西。這些現(xiàn)象嚴重影響著民族學理論研究的蓬勃發(fā)展和民族工作的具體實施程度。因此,必須改變這種現(xiàn)象。毋庸置疑,解決問題的前提就是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只有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夠提出問題,而提出問題才能夠解決問題。民族問題理論更是如此。

民族理論政策論文范本篇九

赫爾德說,鄉(xiāng)愁是最高貴的痛苦。20世紀末對應于全球化浪潮,民族主義的興起如壓彎的樹枝的反彈(伯林語)。而中國的民族主義思潮在20世紀90年代也與國學、后現(xiàn)代主義、自由主義并起,成為90年代的四大主義之一。

民族、民族性,以及民族主義,某種意義上是現(xiàn)代性的產物,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文化人造物。“這些人造物之所以在18世紀末被創(chuàng)造出來,其實是從種種各自獨立的歷史力量復雜的‘交會’過程中自發(fā)地粹取提煉出來的一個結果;然而,一旦被創(chuàng)造出來,他們就會變的‘模式化’,在深淺不一的自覺狀態(tài)下,他們可以被移植到許多形形色色的社會地域,可以吸納同樣多形形色色的各種政治和意識型態(tài)組合,也可以被這些力量吸收?!盵1]民族“是一種想像的政治共同體-并且,它是被想像為本質上是有限的,同時也享有主權的共同體?!薄跋胂竦墓餐w”是一種社會心理學上的“社會事實”。

中古之后,基督教信仰逐漸,各種思潮乃以其他符號或事物取代上帝的位置。自由主義是個人,社會主義是社會,民族主義則是以想象的共同體:民族取代上帝。民族本質上是一種現(xiàn)代的想像形式,它源於人類意識在現(xiàn)代性過程中的一次深刻變化。

使這種想像成為可能的有兩個重要的歷史條件,首先是認識論上的先決條件,即中世紀以來人們理解世界的方式所發(fā)生的“根本變化”。這種人類意識的變化表現(xiàn)在世界性宗教共同體,王朝,以及神諭式的時間觀念的沒落。這三者構成的“神圣的,層級的,與時間終始的同時性”舊世界觀在人類心靈中喪失了霸權地位,人們于是開始想像“民族”這種“世俗的,水平的,橫斷時間的”的共同體。新的時間觀即華特。班雅明所說的“同質的,空洞的時間”,而18世紀初興起的兩種想像形式:小說與報紙“為‘重現(xiàn)’民族這種想像共同體提供了技術的手段”,因為他們的敘述結構呈現(xiàn)出“一個社會學的有機體依循時歷規(guī)定之節(jié)奏,穿越同質而空洞的時間的想法”,而這恰好是民族這個“被設想成在歷史之中穩(wěn)定地向下(或向上)運動的堅實的共同體”的準確類比。民族想像的另一個社會-結構上的先決條件,是“資本主義、印刷科技與人類語言宿命的多樣性這三者的重合”。這三個因素之間“半偶然的,但卻富有爆炸性的相互作用”促成了拉丁文的沒落與方言性的“印刷語言”的興起,而以個別的印刷方言為基礎而形成的特殊主義的方言-世俗語言共同體,是“民族”的原型。

民族主義的經典定義是:“政治單位與民族單位是全等的”[4].伯林概括民族主義的四大特征是:堅信歸屬一個民族的壓倒一切的要求;構成一個民族的所有成員的有機的關系;保持某一種特殊的信仰、追求某一種特殊的政策、服務于某一種特殊的目的、維持某一種特殊生活的一個理由、或許是最有力的理由,就是這些目的、信仰、政策、生活是“民族的”;最后,在諸多爭奪權威或忠誠的競爭者中,民族的訴求是至高無上的。[5]民族主義是一元論的,一種完備性學說。阿倫特認為民族主義的錯誤在于混淆了民族成員與公民,所以損害了多樣性。

阿克頓區(qū)分了兩種類型的民族主義,一種他稱為“民主理論的產物”,另一種他。

[1][2][3][4]。

民族理論政策論文范本篇十

偉大的共產黨,如同黑暗中一盞光明與溫暖的燈,照亮了中華人民前進的道路,他們,正是那勤勞的“點燈者”和“指路人”呀!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赝倌隁v史,我們的國家蒙受了空前的恥辱和欺凌,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這緊要關頭,共產黨和我們中華人民匯聚成氣勢磅礴的力量,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為民族而戰(zhàn),更為祖國而戰(zhàn),掀起了全民抗戰(zhàn)的高潮!無論條件多么艱苦、形勢多么嚴峻、戰(zhàn)爭多么殘酷,共產黨員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帶領千百萬愛國將士們在戰(zhàn)場上浴血奮戰(zhàn)、頑強抵抗,用滿腔熱血和青春生命,展現(xiàn)了不畏強暴、血戰(zhàn)到底的英雄氣概!最終,我們手牽手、心連心,迎來中國的勝利!

興中華,責任重。同學們,我們要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努力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長大后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貢獻力量!

民族理論政策論文范本篇十一

20xx年秋天,我滿懷著對異國的向往到湖南師范大學學習。我先在湖南師范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學了一年漢語,然后于20xx年9月繼續(xù)進入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學習。在湖南師范大學學習的時間里,我克服語言的障礙,生活的困難,努力學習,到現(xiàn)在總算能夠勉強對得起四年來的艱辛,提交博士學位論文。

本文得以完成,應該歸于我博士生導師李育民教授的細心指導。從我到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學習以來,他一直都熱心的指導我論文的寫作。從論文選題到構思都一一的作出調整和修改。他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與豁達的處世風范,更是最佳的言傳身教,對我今后的人生發(fā)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此外,李老師還幫助我尋找論文相關的資料,他去日本參加研討會的時候遇到和我論文相關的資料,就細心保存交給我。作為一名留學生,自然免不了遇到生活與學習上的困難,老師和師母總是在困難之時給予我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使我感受到在家的溫暖,在此我要致上最深謝意與敬意,祝愿老師和師母身體健康,幸福平安。

另外,我要感翻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領導和老師,他們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上都給予我照顧和幫助。我要感謝我的同學,其中有劉莉莉、小田、鄒明、楊丹、郭婷、李潔、志霞等,他們在我寫論文過程中提供了大力幫助,為我指點迷津,同時也幫我克服學習和困難等。朋友們!祝你們生活偷快,學業(yè)成功!我還要感謝越南單位的領導和同事,他們的幫助、鼓勵和理解使我的求學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感謝湖南師范大學圖書館、越南社會科學院、越南歷史研究院、越南中國研究所,給我在收集資料過程中順利的條件。

最后,還要非常感謝我父母,他們省吃儉用,供我讀書到現(xiàn)在,他們還幫我照顧我的女兒。從我離暈遺兒的時候她剛4歲,現(xiàn)在她已經8歲了。特別我要.感謝我的丈夫,他一直和我同甘共苦,共同為我們的女兒更加努力學習和奮斗。

民族理論政策論文范本篇十二

本文是在尊敬的導師夏雄軍教授的悉心指導下獨立完成的。導師夏雄軍教授在本文的選題、論證和寫作過程中給予了精心的指導,而時常被導師扎實的文學基礎、嚴謹求學的治學精神所感染,無論是學識,還是為人,導師夏雄軍教授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感謝康濤副教授在開題階段提出的寶貴意見為本文論文的完成打下了基礎,提出了許多富于針對性和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在此,謹向康濤副教授致以誠摯的感謝!在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兩年的學習期間,學院的領導和老師給了我莫大的關心和幫助。為了我的論文,師大附中民族樂團指揮教師李鵬程老師給予了極大的支持。

在此,對各位領導和老師一并表示表示衷心的感謝!還有我親愛的同學們,為我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對他們無私的幫助,我也深表謝意!

雖然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各位領導和老師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幫助,但由于本人能力水平有限,論文中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懇請各位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