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古代中國航海史的心得體會和方法 中國航海發(fā)展史的感受(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1 23:34:24 頁碼:11
古代中國航海史的心得體會和方法 中國航海發(fā)展史的感受(9篇)
2023-01-11 23:34:24    小編:ZTFB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主題古代中國航海史的心得體會和方法一

1、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準確朗讀并默寫這四首詩歌。

2、感知詩歌內容,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

4、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yǎng)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yǎng)。

1、誦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領會詩歌的意境美。

2、培養(yǎng)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yǎng)。

教師要在前三課學習的基礎上,根據課前提示,結合本課學習的重難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交流,運用學過的讀書方法認真閱讀,提高能力。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與大自然溝通,更好的體會自然的詩意,人生的情趣;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品味含蓄、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及其他藝術特色。教師重點分析的內容可以少些,重要的是拓展學生對此單元學習內容的認識,打開學詩、讀詩的思路。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有哪種文學體裁發(fā)展得最有成就?(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發(fā)端,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四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指導學習《觀滄?!贰?/p>

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以慷慨悲壯見稱。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竭后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會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愤@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直接關系。

(一)初讀

1、多媒體顯示誦讀節(jié)奏,要求學生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詩歌節(jié)奏可以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jié)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2、多媒體展示flash朗讀,要求學生跟讀。

(二)細讀

1、學生借助注釋,疏通詩歌內容。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以觀滄海:以,表目的連詞。

山島竦峙:聳立。竦、峙,都是聳立的意思。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幸甚至哉:幸,幸運。至,達到極點。幸運得很,好極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滄海。

2、教師點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古詩文中的“互文見義”,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句中不但說“日月之行”,也說“星漢之行”;不但說“星漢燦爛”,也說“日月燦爛”。合起來說“日月星漢之運行與燦爛,均若出于滄海之中”。

(三)悟讀

合作探究: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2、《觀滄海》一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這一層全是寫現實中的實景。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最后兩句是附言,是為合樂而加,與詩的內容沒有直接關系。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明確:“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這幾句最能體現詩人的博大胸懷。

小結:“詩言志”,詩人寫滄海,抒發(fā)統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全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字里行間洋溢著飽滿的激情。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實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虛景以其新奇激發(fā)讀者的想象,詩人以滄海自比,表現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背誦全詩。(多媒體出示圖片)

三、指導學習《次北固山下》。

作者簡介及解題(多媒體出示)。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xiāng)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聞名。作者王灣,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曾往來于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次,這里是停泊的意思。

(一)初讀

1、聽讀詩歌,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多媒體顯示)

提示: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語言淺近而音韻和諧。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jié)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多媒體展示flash朗讀,要求學生跟讀。

(二)細讀

1、詩的四聯各寫了什么內容?四聯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活動設計】學生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全班交流,全班不能解決的再由教師點撥。

提示:首聯:詩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頷聯:寫船上所見景色。“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俺逼健庇譃椤敖骸弊鲣亯|。頸聯: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唐人以來,少有此句。尾聯: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之間,互為因果,渾然一體。

尾聯直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三)悟讀

1、“潮平兩岸闊,風正(順)一帆懸”寫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春水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大江之上,一葉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掛在江面之上。

2、說說你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理解。

提示: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學生背誦詩歌。

四、指導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作者簡介(先由學生簡介,之后多媒體顯示)。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ń袼拇ń停┤?。其父李客,生平事跡不詳。李白青壯年時家境富裕,輕財好施。

據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到揚州時,聽到好友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一)初讀

多媒體顯示誦讀節(jié)奏,要求學生把握七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七言詩句的節(jié)拍有××/××/××/×,××/××/×/××。如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誦讀時,每拍的后一字遇平聲可適當延長,遇仄聲宜作停頓,這樣誦讀自有抑揚頓挫的聲調。

(二)細讀

1、根據注釋,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的意境。這首詩的各聯分別寫了什么內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你從哪些詩句可看出龍標這被貶之地極偏遠?

提示:①首句寫景兼點時令。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斑^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后兩句抒情,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君一起到龍標。

②聞道龍標過五溪;隨君直到夜郎西。

(三)悟讀

合作探究:1。詩人為什么要將愁心寄與明月呢?這是什么寫法?

提示: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別照見遠隔千里的人,在這首詩中,詩人將月亮人格化,請她將自己的憂愁之心傳與王昌齡,帶去了詩人莫大的精神慰藉。借物抒情。

2、詩中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本詩借月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愁,這首詩借月抒發(fā)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同情和關切之情。

小結:通過詩人豐富的想象,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遙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化無形的思念為有形的形象使這首詩充滿同情和關切之情。

背誦全詩。

五、學生自學《天凈沙秋思》。

作者簡介及解題(學生小組交流即可)。

(一)初讀

學生閉目,隨著老師的描繪想象這幅畫面,感悟內容,體會思鄉(xiāng)之情——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炊煙縷縷,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這時太陽就要下山了,太陽也回家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難熬的長夜。唉,自己有家難歸,怎不叫人心碎腸斷?

(二)細讀

思考:《天凈沙秋思》描繪了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讀后明確: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三)悟讀

展開想象,將《天凈沙秋思》改寫成一篇散文。(課后完成)

背誦這首小令。

結束語:

本課所選的四首古代詩歌,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極富藝術感染力。有的氣勢充沛,景象宏闊;有的烘托點染,形象傳神;有的以景寓情,蘊含理趣?!案褂性姇鴼庾匀A”讓我們多誦讀詩歌,在精美的語言與深遠的意境中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

古代詩歌四首

觀滄海—觀實景海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壯闊景象。

虛景——日月、星辰——博大胸懷胸懷博大統一天下。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首句楊花落子規(guī)啼寫景(時令)。

次句過五溪事件。

結句愁心寄明月抒情思念關切。

次北固山下。

敘事青山外、綠水前旅途奔波之苦。

寫景平、闊、正、懸。

江上所見景色海日、江春寫景點明時令抒情。

鄉(xiāng)書、歸雁鴻雁傳書之思思鄉(xiāng)之情。

天凈沙秋思。

寫景古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深秋晚景圖悲涼。

古道、西風、瘦馬。

抒情夕陽下腸斷天涯思鄉(xiāng)之苦思鄉(xiāng)。

惜緣。

主題古代中國航海史的心得體會和方法二

一開始真地以為現在喜獲古詩詞的人鳳毛麟角,古詩詞大會顛覆了我的這一想法。沒想到有那么多人喜歡古詩詞,從全國選出的百人團預備選手里,有退休老人、有幾歲的孩童、有初中生、高中生、各行各業(yè)的人,有海歸,有外國人……而且他們喜歡古詩詞已經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在我理解,喜歡古詩詞分好幾種層次,先是知其音,然后會其意,再后懂其心,最后是能為我所用。在這方面我很慚愧,只是膚淺地停留在第二層上。

在選手中有一位響當當的人物,那就是武亦姝。一看到她,感覺就像武俠小說里走出來的美女,眉宇間透著份霸氣,眼神是那么淡定從容。她說在古代詩人詞人中,最喜歡陸游。這份喜歡太不簡單,里面有熟悉,有解讀,有比較。

還有一個十三歲的小姑娘叫侯尤雯,看上去斯斯文文的,但她自己透露平常同學們都叫她"小猴"。這個精靈古怪的小姑娘,完全靠自學背誦了數千首詩詞,在賽場上不但答題自如,而且能說出其中的典故,對詩詞理解的非常準確透徹。

還有一位中年男子,他的職業(yè)是翻譯,因為工作原因,他經常不能陪伴在女兒身邊,曾經三年沒有見到女兒。說到女兒,他哽咽了。他把濃濃的父愛譜入了曲子,那些曲子的歌詞就是他教女兒背誦的詩詞。他這樣別出心裁,就是希望女兒再背誦的時候不至于張冠李戴,他這樣做,也是希望能以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愛。

還有一位選手叫王軼隆,他是南開大學的高材生,本可以留在天津這樣的`大城市工作,可因為母親生病,他因為愛選擇了回到老家撫順。也是因為愛,他來到了詩詞大會。他本來沒被選為參賽選手,因為四位選手里有一位得了急性喉炎不能比賽,他才替補上來的。按照慣例,大賽節(jié)目組工作人員會對每一位選手的家人聯系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可用的線索。正因為有這樣的安排,()才得知王軼隆的母親病重住院,家里一直在瞞著他的。賽場上王軼隆不慎折戟沉沙,在他離開之前,主持人告訴了他這一不幸的消息。王軼隆當場淚流滿面,表示一定要趕回去陪在母親身邊?,F場很多人都被感動得熱淚滾滾,而我在電視機前也是潸然淚下。

連續(xù)觀看了數場比賽,讓我不由得心生無數感慨。自己將這些感慨匯成了兩首詩,其一就是贊嘆王軼?。?/p>

贊王軼?。ㄐ马崳?/p>

學成返梓陪親側,仁孝敦良舉世夸。

賽場傷別奔病榻,詩詞吾愛更及家。

另一首是:

觀中國詩詞大會有感(新韻)

詩詞大會群星燦,中外同儕大聚歡。

腹內華章逾萬首,胸中典故近千篇。

答題迅猛思如箭,吐字晶瑩氣盛蘭。

華夏文明發(fā)跡久,悠悠古韻永承傳。

今后我會更努力地學習古詩詞知識,也希望我們的國學瑰寶——古詩詞源遠流長。

主題古代中國航海史的心得體會和方法三

好象都是古代的遺物

這兒的植物成了礦物

主干是青銅

枝椏是鐵絲

連葉子也是銅綠的顏色

在古色古香的庭園

冬不受寒

夏不受熱

用紫檀和紅木的架子

更顯示它們地位的突出

其實它們都是不幸的產物

早已失了自己的本色

在各式各樣的花盆里

受盡了壓制和委屈

生長的每個過程

都由鐵絲的纏繞和刀剪的折磨

任人擺布不能自由伸展

一部分發(fā)育

一部分委縮

以不平衡為標準

殘缺不全的典型

像一個個佝僂的老人

夸耀的就是怪象畸形

有的挺出了腹部

有的露出了塊根

留下幾條彎曲的細枝

芝麻大的葉子

表示還有青春

像一群飽經戰(zhàn)火的傷兵

支撐著一個個殘廢的聲音

但是

所有的花木都要有自己的天地

根須吸收土壤的營養(yǎng)

枝葉承受雨露和陽光

自由深展

發(fā)育正常

在天空下心情舒暢

接受大自然的愛撫

散發(fā)出各自的芬芳

如今卻一切都顛倒了

少的變老

老的變小

為了滿足人的好奇

標榜養(yǎng)花人的技巧

揉可饒之可以歪曲

草木無言而橫加斧刀

或許

這也是一種藝術

卻寫進了

對自由的譏嘈

主題古代中國航海史的心得體會和方法四

了解詩詞的有關知識,結合注釋疏通詩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

以靈活多變的誦讀貫穿學詩的全過程,創(chuàng)造濃郁的學詩的氣氛。

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品味詩詞的意境。

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象感悟詩歌內容。

朗讀法;聯想、想象法;討論、點撥法。

自讀詩歌,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錄音機。

2課時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中學生學一點優(yōu)秀的古代詩詞,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努力掌握一定數量的古代詩詞。今天,我們學習四首古代詩詞,主要是領會古人融情于景表達襟懷和講究煉字煉句亦即煉意的手法。

曹操(155—220 ),字孟德,沛國譙縣(現在安徽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歌受樂府民歌的影響很深,但富有創(chuàng)造性,往往以舊調、舊題來表現新的內容,有的反映當時社會的動亂,有的抒寫個人遠大的抱負,氣勢雄偉,慷慨悲壯。代表作有詩歌《蒿里行》《觀滄?!贰洱旊m壽》等。

李白(701—762),唐代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著有《李太白集》。他的《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

1、 朗讀。請同學們認真讀兩遍,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2、理解詩句大意。

(1)對照注釋朗讀或默讀,不懂的地方做記號。

(2)集體解疑。

(3)同桌互相說一說詩句的意思。

(4)指名學生用現代漢語將這首詩的意思說一遍,語言要優(yōu)美。

《觀滄?!?/p>

1.簡介背景。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竭石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入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2.整首詩是由一個字來展開詩的線索、統領全篇的,請指出是哪個字?

“觀”是全詩的“詩眼”,以下五句都是觀海所見。

3.“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贝司渲饕淮裁矗?句中有直接寫到人嗎?

主要交代了觀海地點、方位,句中雖沒有寫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觀海時的勃勃英姿。

4.詩中哪幾句是寫實景? 主要寫了哪些景色? 顯示了什么?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笔菍憣嵕?,主要描寫了滄海水波蕩漾的動態(tài)景色和山島挺立、草木豐茂的靜態(tài)景象。顯示了在茫茫蒼蒼的大海上,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生機勃發(fā)。

5.詩中哪幾句是寫虛景? 能說出這一景象嗎? 這種景象是一種什么樣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寫虛景,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壯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6.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

7.小結:

這首詩虛實結合,借景抒情,描寫滄海的壯麗景色,表現博大的胸懷,抒發(fā)統一天下的宏偉抱負。感情基調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解題。

這首詩是李白在聽到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的消息時,寫的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聞,聽說。王昌齡(約698—757),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人。他是作者的朋友。左遷,貶謫。龍標,在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遙,遙遠。此寄,這首詩篇。

2.細讀品味:

(1)“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p>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楊花飄落,子規(guī)啼叫,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融情入景。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悉?!斑^五溪”,可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寫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已現,流露出作者對被貶友人的深切懷念。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p>

人隔兩地,心意難達,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后兩句抒情。作者用擬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給明月。讓“愁心”與明月一起伴隨王昌齡赴遠方。明月寄愁,飽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關切。

3.明月本來是沒有情感的,作者為什么還要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作者在這里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

通過把明月人格化,讓明月成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到偏遠荒涼的所在。同時,這不僅表現出詩人和朋友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還在,兩人的友誼就會像皓月一樣長存之意。把客觀事物人格化,能表達更強烈、更深厚的情感。

4.歸納主旨。

詩人通過對暮春時節(jié)特定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

5.小結:

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變抽象為形象,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維方式,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抒發(fā)了對官場傾軋的憎惡。

1.《觀滄?!愤@首詩,從字面看,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全是眼前景物,這樣純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曾有過。它不但通篇寫景,而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文學史家的厚愛。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的。在這首詩中,景和情緊密結合。作者通過寫滄海,抒發(fā)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但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

2、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融情入景,景中見情,情景交融。詩人用“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一句既寫了景,又以“子規(guī)啼”暗點自己對王昌齡被貶的同情和悲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2)客觀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強烈,更深沉。

觀滄海

曹操

時間:秋 遠眺地點:碣石山 ↓水 澹澹 洪波 近觀山島 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想象日月星漢 仿佛在海中運行出沒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情景交融寫景敘事:點時令——飄零之感過五溪——遷謫之遠抒發(fā)感情:表達牽掛,情深意長

請齊背前兩首詩,鞏固以上內容。

前面我們學習了“建安風骨”的代表作《觀滄海》,還品味了李白詩中的深情厚意,今天我們再學習兩首古詩,一起去體味游子揮之不去的鄉(xiāng)愁。

王灣,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洛陽(今屬河南)人。開元初任滎陽主簿,又參與編纂《群書四部錄》,后任洛陽尉。現存詩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終南山》《奉和賀監(jiān)林月清酌》等。

馬致遠(約 1250-1321以后),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因《天凈沙秋思》而被稱為秋思之祖。元代著名戲曲作家、散曲家。所做雜劇今知有15 種,《漢宮秋》是其代表作;散曲 120 多首,有輯本《東籬樂府》。

1.初讀《次北固山下》

(1)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語言淺近而音韻和諧。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jié)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多媒體展示flash朗讀,要求學生跟讀。

2.聽讀詩歌,給《天凈沙秋思》劃分節(jié)奏,注意重音: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3.學生配樂朗讀。

《次北固山下》

1.同學們先自己將這首詩朗讀幾遍,體會一下詩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說一說你的感覺。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七言律詩,詩人王灣因長江的風景引起旅途的鄉(xiāng)愁,它既寫了作者客游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愁,又寫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說這首詩寫了羈旅之愁,在首聯中有沒有體現?

首聯以對偶句發(fā)端,寫詩人乘舟正朝著眼前的“綠水”前進,駛進“青山”,駛向“青山”之外的遙遠的客路。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

3.頷聯寫的是什么? 古來很多人稱贊這兩句詩氣勢逼人,意境豪闊,你的感覺怎樣?

此聯寫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齊了,船上之人的視野也隨之開闊。“潮平兩岸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懸”是端端正正地高掛著的樣子,可見這時風順且和,這樣一艘小舟能在大江中平穩(wěn)航行,也是因為此地的長江正是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的時候。

4.最耐人尋味的是頸聯,這一聯詩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哲理呢?

此時詩人想起正值歲暮臘殘之時,而連夜行舟,天邊太陽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無限感慨。當殘夜將盡未盡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 這兩句還妙在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5.尾聯是否與思鄉(xiāng)有關?

這兩句緊承第三聯而來,遙應首聯,使全篇都籠罩在一層淡淡的思鄉(xiāng)的愁緒中。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歸雁來傳遞家書了。

《天凈沙秋思》

1.四人為一組,討論以下問題,教師適當點撥,共同明確:

(1)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個字,寫了哪九種景物? 你認為這樣做有何好處?

這首小令共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景物,一字一詞,一字一景,真可謂“惜墨如金”,但是凝練而并不簡陋,九種景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現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景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一體,簡約之中見出深細。

(2)小令的最后兩句各自寫的是什么?

“夕陽西下”點明了特定的時間,也照應了前文的“昏”字,屬于寫景鋪墊?!皵嗄c人在天涯”點出了主人公,直抒天涯游子之悲,屬于卒章顯志。此句為全篇的主旨。

(3)體會篇末所寫的“斷腸人”應是怎樣的人?

獨在荒涼的古道上,頂著西風,騎著瘦馬前行,太陽下山了,傷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皵嗄c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本句揭示“秋思”的含義,至于游子為什么漂泊到這里? 他究竟要到哪里去? 這些言外之意,盡可聽憑讀者去想象。

(4)說說這首小令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思? 其“情景交融”的特點是怎樣在文中得到體現的?

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難于表達的,作者運用傳統的寄情于物的寫法,把這種凄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無形,使人感到具體生動。

2.探究:我們說“枯藤老樹昏鴉”和“古道西風瘦馬”能使人感受到一種蒼涼和傷感,那么“小橋流水人家”插在其間是否協調呢?

協調。第一句寫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蒼老的樹木,烏鴉的哀鳴,“枯藤”、“老樹”、“昏鴉”,呈現在人們眼前的畫面是一片灰黑色,給人的感覺是毫無生氣、暮氣沉沉,就如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這渲染出一種蕭瑟荒涼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無家可歸之意。第三句寫古道荒涼,西風驟起,馬也因長途跋涉而累瘦了,再次凸現了無家可歸的哀怨與迷惘;從側面反映出游子在旅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一個“古”字,把游子的個人凄苦推及古今,足以引起讀者的豐富聯想和共鳴。第二句描繪出一幅溫情脈脈、幽雅恬靜的畫面。“小橋”是溝通障礙的建筑物,在情感上也意味著溝通;“流水”是清澈純凈的,蘊含著豐富的活力;“人家”是溫馨的場所,是產生歡歌笑語的地方。這里寫他人有家而我獨無,更添一份思鄉(xiāng)之情;與一、三句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引發(fā)游子的戀家思親之情。倘若詩的其他幾句是正面寫游子之思之悲,那么第二句則是從反面來寫,更添悲愁,可算是“以樂景寫哀情”,“一倍增其哀”了!

1.《次北固山下》

(1)內容前后照應。

首聯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與尾聯的“鄉(xiāng)書”、“歸雁”遙相呼應。

(2)以小景傳大景之神。

如“風正一帆懸”,“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經相當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這句詩的妙處,還在于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梢栽O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轉彎,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的。

2。 《天凈沙秋思》

(1)靜景與動景相映。

《天凈沙秋思》的藝術效果,得力于成功地運用映襯技法。作者將許多相對獨立的事物同時納入一個畫面之中,從而形成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處于動態(tài)中的“流水”,與處于靜態(tài)中的“小橋”、“人家”相映,更顯出環(huán)境的幽靜;“西風”與“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見蒼涼;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圖上,一面是枯藤、老樹、昏鴉在秋風蕭瑟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暉給枯藤、老樹、昏鴉涂上一抹金黃的顏色;“小橋流水人家”,呈現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與淪落異鄉(xiāng)的游子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從整個構圖看,前四句寫景,末一句寫人。但人是主體,景物是人活動的背景,把背景寫充分了,主體就被烘托出來了。這正是相互映襯的妙用。

(2)景色與情思相融。

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東西,難于表達。作者運用傳統的寄情于物的寫法,把這種凄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萏佟⒗蠘洹⒒桫f、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無形,方使人感到具體生動。

次北固山下

王灣

淡淡鄉(xiāng)思愁緒首聯 點題頷聯 船上所見:“平”“闊”“正”“懸”頸聯 寫景 時令(殘夜)尾聯 歸雁傳書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 (老)樹 (昏)鴉(?。?(流)水 (人)家(古)道 (西)風 (瘦)馬夕陽(西下)繪景(斷腸)人(在天涯) ——寫人言簡意豐 多方映襯 情景交融秋原黃昏行旅圖

主題古代中國航海史的心得體會和方法五

尊敬的各位來賓: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愛你,中華漢字”。

傳說,中國最古老的記事之法是“結繩”,后人還曾使用“物語”。然而,不管是“結繩記事”還是“物語”,這些方法在使用過程中總會有許多不便,于是就有了倉頡造字之說。倉頡先模仿鳥的足跡創(chuàng)造了字的筆畫,后來又根據龜紋、蟲蛇、黍稷等形狀或動態(tài)創(chuàng)造了文字。

漢字的誕生,于人類文明而言無異于由猿走向人這般的偉大、神奇。

那些難以言狀的情感,那些動人心魄的故事,那些驚天地泣鬼神的傳說,因為漢字的誕生,有了傳承和延續(xù)。人類不會再因為記錄的不便而使歷史出現斷層。每一個歷史的瞬間因為漢字的記錄而被定格,最終走向永恒。

坐在窗前,遙望星空,我們回到悠遠的古老時代,我們又飛向遙不可及的未來。我們在《三國演義》里欷歔,我們在《紅樓夢》里沉醉,我們在《水滸傳》里編織著豪情萬丈的英雄夢。我們在熱情的文字里從寒風凜冽的寒冬走向春暖花開的世外桃源,我們在冷峻的文字里從混沌中走向清醒。然而,不管是喜悅的抑或是憂傷的文字,一切都因為文字的存在而讓我們刻骨銘心,一旦入境就會無法自拔。因此,我們看到了快樂的、美好的、憂傷的、慘淡的人生百態(tài),我們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我們成為跋山涉水的旅人,我們成為行俠仗義的綠林好漢,我們穿行在黑白的文字間,分享作者的喜悅。我們的溝通沒有障礙,我們的情感得以全然釋放。

一方素箋,一支鉛筆,我們又成為歷史的見證者、書寫者。我們用漢字書寫我們的足跡,我們用漢字記錄我們的生活。我們既是歷史的閱讀者,我們也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我們既可以從中感受到文字的靈性和溫度來自娛自樂,我們也可以用文字來溫暖和激勵他人。

漢字,就是一座橋,橫貫過去、現在和未來;漢字,就似一幅畫,從古代走向未來,綿延曲折,永無停息。漢字,方方正正,看似簡單的一橫一豎,書寫的卻是中華民族的傳奇。身為中華民族一員,叫我們如何能不愛你呢?

謝謝大家!

主題古代中國航海史的心得體會和方法六

要學好中國古代文學,必須首先過好古文閱讀關,能讀懂文言文。

學生不掌握好古代漢語,就難以閱讀與理解古代文學作品。

針對少數民族地區(qū)高職高專學生基礎薄弱的問題,古代文學教師在賞析作品前一般應先疏通文意,加強對學生古代漢語基礎知識的訓練。

這種基礎訓練,首先體現在古代文學教師在疏通文意時,強調學生注意把握語言文字的各種含義及相關知識。

其次,要注意古代文學與古代漢語兩門課程的融會貫通。

古代漢語的內容分為文選、常用詞與古漢語通論三部分。

文選部分即語言學的經典,往往就是文學名篇,與古代文學重在賞析不同,其更側重字、詞、句的落實。

常用詞的用法與古漢語通論部分,是讀懂古代文學作品的重要相關知識。

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師應與古代漢語教師進行溝通,使二者的教學緊密銜接。

對古代文學課程來說,有了古代漢語的相關知識和教師的語言學分析,學生就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地欣賞、把握其文學特征。

在學生課外學習方面,主要依靠多讀多看。

引導學生多讀作品,選擇一部分好作品反復熟讀,開始時可以選擇簡練優(yōu)美的唐詩宋詞,進而選擇散文名篇如《聊齋志異》《唐宋傳奇》《世說新語》《古文觀止》等。

通過多讀多看,逐步掌握文言文的豐富詞匯和語法規(guī)律。

興趣是推動人們去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為活躍的因素。

大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瑞士現代心理學家皮亞杰也認為:“一切有效的活動必須是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習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1、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習興趣

態(tài)度決定行為,學生對古代文學意義的認識深刻,學習的態(tài)度端正,必能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引導學生消除“古代文學無用”的錯誤觀點。

通過古代文學的學習,可掌握古代優(yōu)秀文學文化,增加知識儲備,提高綜合素質,提高閱讀、鑒賞、語言表達與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為以后從事中小學語文教學和其他工作打下基礎。

古代文學作品既給后人美的享受,又給后人提供無窮的學習提高的機會。

現代文化文學對古代文學的借鑒與沿襲永遠不會停止,如金庸、瓊瑤的小說創(chuàng)作得益于古代文學豐富的滋養(yǎng),又如方文山等眾多音樂人化用、改編古詩詞,不僅在文化傳承上有積極意義,而且豐富了現代文化寶庫。

其次,如王慧剛所言:“古代文學課程不是遠離現實的歷史存在,而是與現實人生密切相關的。

古代文學的講授不僅僅是文學知識的傳承,更是人文精神的傳遞。

”無論學生將來從事何種職業(yè),人格修養(yǎng)、修身養(yǎng)性都是必需的。

從古代文學可以挖掘與現代人生的諸多契合點,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理想人格。

如蘇軾的《定風波》“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面對挫折,任運隨緣;屈原的《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鍥而不舍,堅守理想;《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堅強包容,君子品性。

2、改革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

古代文學教學中傳統的黑板粉筆加教師講授的方法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不適應高校教學改革的需要。

古代文學教師必須不斷改革、完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借助情境教學,寓教于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情境教學,即根據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以形象為主體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再現文學作品提供的情景,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吸引學生主動學習。

如學習《詩經蒹葭》時,可運用多媒體制作詩歌情境:秋水茫茫,蘆葦蒼蒼,白露晶晶,抒情主人公徜徉在這寂寥的河畔,凝望追尋河對岸的“伊人”。

在這個畫面的襯托下,投影出詩歌原文,同時播放背景歌曲《在水一方》。

通過創(chuàng)設的生動形象的情境,使學生投入詩歌的情感內涵感受體味中。

“實踐出真知”,通過自身實踐,觸發(fā)想象和聯想,學生才能深刻地領悟文學作品的情感內涵和藝術形式。

情境教學,還可運用表演的方式。

且不說宋元戲劇、明清小說,連一些簡短小詩也有改編與表演的張力和空間。

如布置學生表演岑參的《逢入京使》:“長路漫漫,詩人思鄉(xiāng)之情頓起,不免雙袖龍鐘。

馬蹄得得,詩人與故友偶然相逢,一番寒暄之后,本想托故友捎帶家書,偏偏沒有紙筆,只好捎帶平安口信。

”詩歌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表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習熱情空前高漲。

對一些經典作品進行改編和演出,也是提高學生對古代文學興趣的有效方法。

運用多媒體對文字、圖象、聲音以及動畫、影視等的綜合處理,使一些在傳統教學條件下很難表達的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而且便于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達到聲、圖、文并茂的情境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傳統的作者簡介往往很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體將作家的畫像、圖片資料以及歷史地圖等引進課堂,配以文字介紹,形成的教學效果將大不相同。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播放聲情并茂的朗誦音頻文件,或播放《唐之韻——唐詩》《牡丹亭》《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影像視頻,吸引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教學內容的表現力,幫助學生具體而深刻地理解作品內容。

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古代文學教學,形象生動的圖像、直觀豐富的文字呈現,可有效增加課堂知識容量,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求知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

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都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自覺做學習的主人。

三、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要解決少數民族地區(qū)高職高專學生學習古代文學存在的問題,必須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他們體會到學有所成、樂于學習。

物各有理,學亦有法,古代文學課程也有自己的特殊規(guī)律和學習方法。

誦讀,是古代文學最基本、最重要的學習方法。

古人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朱熹在《熟讀精思》中亦云“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少數民族地區(qū)高職高專學生大多古代文學基礎薄弱,因此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應強化學生的誦讀。

誦讀是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積累知識、發(fā)展能力最基礎的環(huán)節(jié)。

字的識記、詞句含義的理解、作品思想內容的把握,都要靠多讀才能做到。

誦讀不只是教師示范誦讀吟或放音像資料,更需全體同學參與。

通過吟誦,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理解賞析能力、閱讀能力和自信心。

誦讀也不是光朗讀,而應與思考、揣摩、感悟、想象等思維活動結合。

要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揣摩、感受作品的內容大意、遣詞造句之妙、作品的情感。

同時引導學生借助聯想和想象,把誦讀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溝通,補充作品形象的內容,深入把握文章的旨趣。

除了誦讀外,還應注意泛讀和精讀結合。

有的文章只要泛讀即可;經典作品應該精讀,有的需要逐字逐句地琢磨,做讀書筆記,記下讀書時的感想、看法和意見,名篇、名段、名句需要多背。

長期堅持,不但能豐富自己知識儲備空間,增強審美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與思維水平。

平時多讀多記,有了文言語匯的積累,有了文言語感的深切體會,閱讀古代作品就不會有很大困難了。

主題古代中國航海史的心得體會和方法七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古老的國家。她地大物博,景色宜人,她頂天立地,歷史悠久,她光彩照人,文化博大精深。她就是我的祖國,偉大的中國!悠悠中華五千年,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記載了華夏民族一個又一個傳奇。燧人氏、有巢氏、神農氏、軒轅氏、堯舜禹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個個偉大的名字訴說著她曾經的驕傲。長城、故宮、敦煌龍門……一棟棟雄偉的建筑譜寫著她曾經的輝煌。然而,近代的她滿目蒼夷。她在胡夷的鐵騎下悲鳴,在列強槍炮下哭泣。她堅強忍受,終于在無數革命先輩的努力下她度過了最黑暗的歲月,迎來了她的新生,她擁有了一個展新而驕傲的名字——中華人民共和國。

美麗的新中國,就如春泥中埋下的種子,正蓬勃著,生長著,這一代的中國人正尋找著先輩的夢。幾百年了,在塵封的歷史里,無數的中國人都有一個相同的夢,只屬于中國人的夢,偉大的中國夢——為中國的崛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中華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奮斗。

沙灘上有一顆飽經滄桑的貝殼,那是中國遙遙五千年的故事。從黃帝開創(chuàng)歷史到如今的我們誦讀歷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跡,每個中國人都擁有著同樣的中國夢。

富強!富強!中國夢的口號在繼續(xù)。中國夢流淌過每個日日夜夜、每個中國人的內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難,地震、泥石流、洪災,還是會有飽經滄桑后成功的微笑。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收藏歲月流淌過的每一個中國夢,戰(zhàn)于世,立一生之夢。

沙灘上有一顆閃亮的貝殼,那是中國奧運會、世博、嫦娥二號的故事。當一陣陣掌聲雷鳴般響起,當世界舉目投足于中國時,我知道,中國的光芒已散發(fā)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中國夢還在繼續(xù),我們的視線還在執(zhí)著,默默獻上自己微薄的力量。這是一個夢,一個叫作中國夢,一個被每一個中國人所深呼的夢。我以心的維度仰視獎牌下每一個奮斗的身影,傾聽每一聲臨近中國夢的足音,俯身捧起歲月流淌過的榮譽,揚手敬禮,大聲喊出自己的中國夢。

沙灘上有一顆銘記的貝殼,那是羈旅在外的中國人的故事。我清楚的看到,有人客于異國,卻隨身帶著中國的泥土,有人在奧運會直播前吶喊中國萬歲,有人在參加外國記者采訪時說:“我是中國人,我們都共有一個夢,她叫中國夢!”是的,那就是我們的中國夢,一份信仰,一份懷念,一份奮斗,到處都迷漫著中國夢的味道。就算在異國他鄉(xiāng),我們都還能輕哼著國歌的旋律,心懷著祖國,銘記著中國夢,力創(chuàng)美好未來。

中國有著悠久而獨特的地質歷史,在長期的地質歷史過程中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地貌類型。既有巍峨的高山和雄偉的高原,也有廣闊的平原和巨大的盆地;既有遼闊的大地,也有寬廣的海洋,形成了許多美麗的自然景觀。在這片美麗的大陸,中華民族正進行著波瀾壯闊的民族發(fā)展。

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終沒有中斷連續(xù)5000多年發(fā)展至今的文明。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也深深影響著當代中國。

現時代中國強調的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社會和諧、和平發(fā)展,既有著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現了時代發(fā)展的進步精神。

梁啟超曾經說過:“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只要我們無數的少年,為了中國的富強和騰飛而努力,未來,我們必將能夠為締造富強騰飛的中國,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主題古代中國航海史的心得體會和方法八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

2.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理解詩歌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分析作品之間的相同或不同之處,加深理解詩人表達的情感,詩歌蘊含的哲理。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一)本課教學方法的選擇

誦讀、分析、點撥

(二)本課學法的指導

自主、合作、探究、分享

(一)導讀

幽州臺,即燕昭王所建的黃金臺,用于招納賢才。燕昭王成為明君圣主的代表,黃金臺也成了明君圣主禮遇賢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懷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臺,憑古吊今,感懷時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唐代詩人陳子昂的一首詩《登幽州臺歌》。

(二)讀背景

陳子昂是一個很有政治頭腦和軍事眼光的人,武則天當政時,契丹南侵,武則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敵,任陳子昂為參軍。陳子昂提出的正確主張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結果兵敗,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敗的責任推到陳子昂身上。陳子昂內心無比痛苦,他獨自一人來到附近的幽州臺上,吊古傷今,寫下了這首傳世名作。

(三)讀“景(描寫的景物)、物(寄托的物象)”

活動設計1:朗讀“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思考前兩句詩是什么角度寫的?“古人”指誰?“來者”指誰?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境遇?

生成預設:時間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禮賢下士的明君,“來者”指現代禮賢下士的明君?!扒安灰姟薄昂蟛灰姟?,時間無止無休,生命短暫,因“不見”明君而無法施展才華,功業(yè)未成,空老一生。寫出了作者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愁苦之情。

活動設計2:讀“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思考后兩句詩是從什么角度寫的?詩人為什么見此景而涕下?

生成預設:空間角度(天、地)??臻g無限遼遠。在無限的時間與空間面前,詩人感到孤獨、寂寞、悲涼。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功業(yè)未成,空老一生。面對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愴然涕下”?

(四)讀“情(抒發(fā)的感情)、志(表達的志趣)”

這首詩通過寫登臨幽州臺的所想所感,抒發(fā)作者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愁苦情懷,也流露出作者積極進取的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渴望。

(一)導讀

泰山,五岳之首。春秋時,齊國、魯國兩國都可看見泰山。由于山勢高聳出奇,山南山北的景色各不相同,可謂神奇秀麗。山中還常常升起層層云氣,看后使人心胸開闊?!锻馈愤@個“岳”指的是“泰山”。

(二)讀背景

杜甫南游吳越,北越齊趙,飽覽了祖國壯麗的河山,開闊了他的視野和心胸,25歲的他看到泰山,心胸豁然開朗,豪情迸發(fā),吟誦出這首千古名篇。這首詩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三)讀“景(描寫的景物)、物(寄托的物象)”

活動設計:《望岳》圍繞“望”字寫,但望的角度不同,望到的景象也不同。

1.首聯遠望,從“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一句讀到了泰山綿延不絕、樹木蔥郁的景象。

2.頷聯近望,從“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一句讀到了泰山既神奇秀麗又巍峨高大的景象。

3.頸聯細望,從“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一句讀到了云涌云翻的壯闊景象和傍晚鳥兒歸巢的景象。

4.尾聯想象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句想到了“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從側面襯托泰山的巍峨高聳。

(四)讀“情(抒發(fā)的感情)、志(表達的志趣)”

活動設計:請同學們反復誦讀這首詩,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想象自己就是才華橫溢的大詩人杜甫,年輕的你豪氣沖天,登上泰山后你心中是怎樣想的呢?結合詩人的寫作背景,理解詩人登上泰山時的心境呢?

生成預設:杜甫登上泰山后,發(fā)現泰山如此綿延不盡,如此神奇秀麗,如此巍峨高大,心潮澎湃,心胸開闊了,禁不住熱情地贊美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透露出詩人早年的遠大抱負,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一)導讀

飛來峰,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傳說寶林山是從瑯琊東武海中飛來的,因此又得飛來山之名。公元1050年,王安石登上此山,觸景有感,寫下《登飛來峰》一詩。

(二)讀背景

《登飛來峰》為王安石初涉宦海之作,年輕氣盛,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抒發(fā)胸臆,寄托壯懷。親身登臨千尋塔遠望,用一覽無余的視角來抒發(fā)他心中興奮愉悅的心情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三)讀“景(描寫的景物)、物(寄托的物象)”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齊聲朗讀詩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重點問題。

活動設計1:“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詩人寫景的立足點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生成預設:立足點是“千尋塔”。從“千尋”讀出塔極高。從“聞說”一詞可以讀出詩人并未見到“雞一鳴時,見日始欲出”的奇妙景象。

活動設計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在這首詩中,“浮云”有什么隱含的深意呢?

生成預設:詩中“浮云”比喻當時的保守勢力?!案≡啤背鲎浴安涣x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比喻不把某事物放在眼里。

(四)讀“情(抒發(fā)的感情)、志(表達的志趣)”

要站得高,看得遠,否則會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羈絆。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不畏艱險、自信向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本課學習的三首詩,讓我們感受到陳子昂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和孤獨之感,感受到杜甫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體會到王安石不畏艱險、自信向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希望我們能理解這些詩歌表現的哲理,讓古代文化精華進入我們的內心,滋潤我們的心田。

1.背誦并默寫前3首詩。

2.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首,發(fā)揮想象寫成一篇散文。

主題古代中國航海史的心得體會和方法九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六年級的xx。這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我的中國心》。

在無數的白色皮膚與黑色皮膚中,我有著神州大地般的黃色皮膚,我驕傲,我是中國人;在無數的棕色頭發(fā)與金色頭發(fā)中,我有著樸實沉穩(wěn)的黑色頭發(fā),我驕傲,我是中國人;在無數的語言、文字中,我會說一口剛正不阿的中文、會寫一手端莊大氣的方塊字,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中國!這是龍的故土,是民族的搖籃;這是錦繡的山川,是我們的家園。在世界的東方,有一位屹立的巨人,她的名字就叫做中國。她是我們偉大的母親,世界最長的古代防御工事――萬里長城,是她堅挺的身軀;世界最高的咸水湖――納木錯,是她蕩漾的眼波;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是她挺直的脊梁;世界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她寬厚的肩膀……又是莊嚴的國歌響起,我抬頭仰望鮮艷的國旗,那一團燃燒的紅色是什么是我激蕩于胸懷的愛國之情,是我那顆中國心!

我們的祖國母親雖受過冷挨過餓,但是她嘔心瀝血養(yǎng)育的中華兒女,如今正揚長于富興之路。當歷史和未來將要由我們來焊接,時代的接力棒要我們來傳承,讓我們立足此刻,放眼祖國的未來。我銘記著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在祖國首都的`成功舉辦,銘記著從神五到神十相繼進入太空的光輝時刻,銘記著《小學生守則》中深刻的教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

在我看來,愛國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換來祖國的繁盛。512汶川大地震,無知的我只感覺大地顫抖,卻不明白祖國的那一方早已變得滿目瘡痍,那兒的人民正在進行著痛苦的生離死別。地震發(fā)生過后,全國人民心連心,瞬間凝聚為一種聲音――“汶川不哭,中國崛起!”校園舉行了獻愛心活動,不記得自己捐出了多少錢,只明白剛上一年級的我義不容辭將所有的零花錢含著淚投進了愛心箱。在災后重建的日子里,爸爸單位也舉行了這樣的活動。我整理了當時自己珍愛的繪本圖書,連同自己的愛心遞給了爸爸,傳遞到了汶川人民的手中心中。

愛國不是喊出響亮的口號,愛國亦是愛民、愛家、愛校、愛班;愛國不是雄心壯志的舉動,愛國亦是從點滴開始努力做一個優(yōu)秀的中國人。我期望自己能夠做個遵紀守法的小公民,所以經常會為他人伸張正義,力爭為家園建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前些天小區(qū)里發(fā)生了一起鬧事事件,當別人都刻意退縮的時候,我“自作主張”站了出來。不僅僅僅給警察說明了事發(fā)原因,還代表大家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最終,惡意挑事的那一方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警察叔叔伸出大拇指,夸我說:“新時代的社會就需要每個人都獻出這樣一點愛,就需要你這樣的少年!”是呀,這何嘗不是熱愛祖國的表現呢

坐在電視機屏幕前的我曾專心致志地在航天員王亞平的帶領下學習物理知識,立志長大也要步入太空、探索未知;曾緊緊盯住中國體育健兒李堅柔在冬奧會短道速滑的賽場上大顯身手、勇奪首金,決心以此為動力、加強身體鍛煉;曾緊緊追隨馬航mh370的蹤跡,如影隨形,多少個晝夜心連心,為馬航一百余名中國人默默祈福。孫敬蘇秦懸梁刺股的故事我們已經耳熟能詳,匡衡鑿壁偷光的精神也著實讓我們肅然起敬,我們是不是更就應發(fā)憤圖強、天天向上呢拿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來說,愛國就是好好學習、認真聽講,愛國就是在建立和諧社會的潮流中奉獻自己的愛心,在建立禮貌城市的工作中爭做城市小衛(wèi)士,在建立科技時代的步伐中用心響應號召……“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祖國母親絢爛的明天需要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用心創(chuàng)造!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蹦憧吹搅藛嶙鎳赣H笑了,她在見證著我們一步一步的成長,她明白我們務必不會讓她失望。親愛的同學們,我們沐浴著祖國大地上的愛,怎能不有一顆赤誠的中國心我相信,這天的我們因為祖國而自豪,不久的將來祖國務必會因為我們而榮光!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