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文案8篇(優(yōu)質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18:08:50 頁碼:11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文案8篇(優(yōu)質15篇)
2023-11-25 18:08:50    小編:zdfb

能夠讓我們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寫總結時可以采用時間線、主題分類等方式進行組織??偨Y范文是對過去工作的總結和概括,可以啟發(fā)我們的思考。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文案8篇篇一

隨著經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新《綱要》指出“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首先應該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高興和生氣是人的兩種情緒,高興是一種積極的情緒,過度的`生氣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這種消極情緒體驗如果長期得不到控制、調節(jié),會引起幼兒生理上、心理上的各種問題和疾病,老師應該注意幫助幼兒逐漸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應付那些與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有沖突的情景和場面。使自己生活得像其他小朋友一樣開心、快樂。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文案8篇篇二

摘要:個體早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影響其一生的幸福。農村留守幼兒由于特殊的成長環(huán)境,其心理健康發(fā)展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亟需重視和解決。本文對我國有關農村留守幼兒心理健康方面的相關研究進行文獻梳理,發(fā)現:從現狀來看,已有的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6歲以上的留守兒童,對3-6歲留守幼兒關注較少,從影響留守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因素來看,大多單方面強調了家庭和幼兒園的影響,忽視了家園之間的相互作用。然而,留守幼兒是留守兒童中的低齡群體,其心理發(fā)展狀況在個體的一生中起著重要奠基作用,留守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對于我國公民的整體素質也有重要影響,因此學界和政府應該對待這一問題給予重視。

農村留守幼兒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在外務工而被留在農村生活、年齡在3-6歲的低齡兒童。留守幼兒是伴隨著大批農民工進城務工后出現的社會弱勢群體。有專家認為,留守幼兒現象,全世界只有中國才有。[1]的確,經濟發(fā)展的需求使大批的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被遺留在農村的留守幼兒規(guī)模和數量不斷擴大和增加,也因此,留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出現一系列問題,如情緒不穩(wěn)定、和同伴交往困難、社會適應不良等。2017年《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系列報告會的研究發(fā)現,由于父母與親生骨肉長期分離,9.7%的留守兒童對父母的生死也漠不關心。[2]由此可見,我國農村留守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凸顯,亟需盡早重視和解決。然而,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對留守兒童問題進行研究,研究內容涉及了人口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衛(wèi)生學等方面。這些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結論,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對3-6歲的留守幼兒調查和研究較少,且理論闡述較多,實證研究較少,針對性不強。本文擬以3-6歲農村留守幼兒為對象,梳理我國已有的關于農村留守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文獻,以期為以后的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心理健康是人的內心世界與客觀世界的平衡,是自我與他人的平衡。[3]而幼兒心理健康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認知水平正常、情緒反應適度、人際關系協調、性格良好,沒有嚴重的心理衛(wèi)生問題等。通過查閱文獻,筆者發(fā)現,對我國農村留守幼兒心理健康的現狀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對留守幼兒和非留守幼兒的橫向對比研究、不同年齡和不同性別下留守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幾方面。在使用方法上,不同的學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使用了心理健康測驗量表、sci-9o量表和埃里克森人格問卷,如王東宇的研究表明,留守幼兒的個性在n量表上的得分明顯高于常模[4],也有的使用了自編的學前兒童心理健康問卷[5]等。雖然方法不一,但最終都得出了一致的結論:我國農村留守幼兒心理健康狀況低下。從這些文獻來看,學者們對農村留守幼兒的心理健康較為關注,整體來看,留守幼兒心理健康狀況低于非留守幼兒,且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與留守男孩相比,留守女孩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和行為偏差,更容易焦慮和孤獨[6];留守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隨著年齡升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趨勢。[7]中國教科院劉占蘭教授組織開展了一項關于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研究和促進項目,對江蘇、重慶等地的590名留守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結果發(fā)現留守幼兒已經表現出了明顯的負面情緒的陰影,他們不愛說話,眼神躲閃,喜歡安靜的活動,沒有家人陪伴就誰不著,在陌生人面前害羞,退縮行為嚴重等。[8]從以上研究均可以看出,我國農村留守幼兒心理健康狀況堪憂,他們在情緒情感、人際交往、行為習慣、社會適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了一些問題,需要及早采取措施給予改善。

2.1、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主要包括遺傳、孕婦健康級兒童出生后的機體損傷和疾病等。已有的研究表明,兒童孤獨癥、精神分裂癥等大多和家族遺傳有關。另一方面,胎兒期母體的情緒狀態(tài)、營養(yǎng)狀況等會影響胎兒發(fā)育,繼而影響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此外,出生時先天畸形、矮小、皮膚黑、肥胖、瘦小、意外傷害造成的四肢殘缺、失眠、耳聾等,會導致幼兒自卑、情緒低落、智力低下等心理障礙和行為問題。

2.2、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個體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9]幼兒期由于身心發(fā)展不成熟不完善,外界環(huán)境對其發(fā)展影響重大,年齡越小,越依賴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家庭結構、家庭氛圍、家長教養(yǎng)方式、家長素質都會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從已有的研究來看,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影響農村留守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長期的親子分離,留守幼兒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性格變得過分依賴、不自信、自私等。甚至有的祖父母常常拿“爸爸媽媽不要你了”這類話來嚇唬留守幼兒,給孩子帶來了心理傷害。莫艷清[10]也對此有所提及。此外,家庭成員榜樣作用的發(fā)揮也影響著幼兒的心理健康。很多父母不健康的觀念和行為方式在留守幼兒身上體現明顯。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務工,情感上的虧欠使很多父母更多地從物質上彌補留守幼兒,這也讓幼兒養(yǎng)成了許多不良的行為方式。因此,家庭在維護農村留守幼兒心理健康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2.3、幼兒園因素。

幼兒園是幼兒生活的重要社會環(huán)境,也是影響其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就幼兒園而言,幼兒園的人文環(huán)境尤其對留守幼兒的心理健康影響較深。如幼兒園氛圍、師幼關系、幼幼關系等。農村幼兒園經濟條件有限,教師對留守幼兒心理健康的發(fā)展重視程度不高,對留守幼兒缺乏足夠的關心,也欠缺相關的心理知識,未能為留守幼兒的心理發(fā)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

目前,我國主要從家庭、幼兒園、社會和政府幾個方面探討了促進我國留守幼兒心理健康的對策和建議。

3.1、家庭層面。

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親子陪伴的質量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精神分析理論和生態(tài)學理論都認為,嬰兒在早期從安全型依戀所獲得的溫暖、信任和安全為以后健康的心理發(fā)展奠定基礎。[11]農村留守幼兒由于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缺乏父母長期的陪伴,其心理健康發(fā)展勢必受到影響。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已經得到了學者們的反復驗證。一些學者提出,為了促進留守幼兒的心理健康,家庭必須發(fā)揮好自身的教育作用。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在學前期,父母盡量陪伴孩子的成長,或者選擇就近的地方務工,方便和孩子團聚;平時通過電話、微信、書信等方式多和幼兒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幼兒感受到父母的關愛。選擇臨時監(jiān)護人時一定要考慮其監(jiān)護能力,并加強聯系;鼓勵主要撫養(yǎng)者積極參加培訓和學習,增進對留守幼兒心理發(fā)展特點的了解,尊重幼兒的想法,關注其身心和諧發(fā)展,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3.2、幼兒園層面。

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主要是在幼兒園中開始的。留守幼兒長期和父母分離,家庭關懷缺失,幼兒園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幼兒的情感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空白。因此,幼兒園對留守幼兒的心理健康影響不可忽視。近年來,國內學者強調了幼兒園教育在維護和促進農村留守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大家認為,幼兒園不僅應該建立留守幼兒的成長檔案,了解和記錄其發(fā)展情況,主動關心園中留守幼兒的生活。還應及時與其父母加強溝通和聯系,定期開展家訪,向幼兒的監(jiān)護人傳遞科學的育兒觀念,共同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同時,還可以設立悄悄話熱線或一封家書活動等,為留守幼兒的親情需求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留守幼兒情感發(fā)展需要。

3.3、社會層面。

社會環(huán)境作為個體成長的宏觀環(huán)境,同樣影響其心理健康。全社會應協同努力,給予留守幼兒更多的關愛、引導和支持。農村留守幼兒長期生活在農村,周圍大多都是和自己一樣的留守幼兒同伴,他們游戲活動少,較多的時間以電視為伴。因此,一方面,各類社會團體可以開展多種公益活動或關愛留守幼兒工程,豐富其精神生活。這一點在諸多研究者的文獻中都有論述。另一方面,凈化留守幼兒周圍的環(huán)境,減少賭博、暴力等不良風氣的影響,發(fā)揮電視、廣播等傳播媒介的作用,為留守幼兒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從已有的研究不難看出,我國農村留守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較差,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來幫助和改善這一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但目前來說,這些研究大多屬于經驗概括和總結,定量研究有待深入,尤其是對農村留守幼兒心理健康的促進項目追蹤研究較少,實踐性不夠。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應擴大定量研究的樣本數量,把重點放在促進留守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實踐研究方面,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增強其促進策略的可操作性,發(fā)揮留守幼兒周圍環(huán)境的合力作用,共同為維護留守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揮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麗萍.農村留守兒童品德教育研究[d].晉中:山西農業(yè)大學,2013.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文案8篇篇三

摘要: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一直都更重視兒童的智力發(fā)展,注重給兒童提供充足的物質條件,但對兒童的“愛”的培養(yǎng)和道德建設卻有所欠缺。因此,我們對兒童施以“愛”的教育,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激發(fā)兒童積極主動的“愛”的潛能,培養(yǎng)友善的人際關系,為其心理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愛;心理;健康;幼兒;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去??梢哉f愛的教育是人類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恰恰是把愛的教育發(fā)揚光大。現如今,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一直都更重視兒童的智力發(fā)展,注重給兒童提供充足的物質條件,但對兒童的“愛”的培養(yǎng)和道德建設卻有所欠缺。因此,我們對兒童施以“愛”的教育,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激發(fā)兒童積極主動的“愛”的潛能,培養(yǎng)友善的人際關系,為其心理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

1、以“愛”融入教學活動,激發(fā)兒童“愛”的意識。

1、在語言活動中引導幼兒體驗情感。

《綱要》中指出:“引導兒童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兒童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文學作品如散文、繪本故事是通過情節(jié)和情感的描寫,在感受人物情感的過程中,激發(fā)兒童“愛”的意識,從而成為情緒穩(wěn)定、感覺敏銳、情感豐富、情操高尚的人。因此教師在傳授初淺的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應該把“愛”的教育融入其中。如語言活動“禮物”,在設計此活動時制定的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是中悲痛、傷心、感激的不同情感;

(2)懂得幫助別人是見快樂的事情。通過欣賞故事及提問:小兔、小狗、小象三個小動物,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使兒童體驗故事中喜、怒、哀、樂的四大情感,從而獲得積極情感的積累。通過談話、討論: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有沒有幫助過別人?幫助別人后你心里怎樣?有效地把語言活動中獲得的經驗自然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同時使兒童獲得幫助別人就會快樂自己的積極情感體驗。

2、在藝術活動中引導幼兒體驗情感。

新《綱要》也指出兒童期要用各種藝術手段激發(fā)他們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去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兒童的藝術創(chuàng)作不僅體現了他們現有的知識,還將他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融入其中。

3、在主題活動中引導幼兒體驗情感。

例如,在開展《秋葉飄》這個主題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小朋友觀察兒童園和周圍環(huán)境在秋天的變化,再帶領兒童散步、觀察、拾落葉、捉小蟲,樹葉飄落的情境也與兒童躍動的心靈相契合,戶外活動時孩子們追逐忽上忽下的落葉,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隨風飄舞的、五彩繽紛的樹葉就是一方天地、一個世界。兒童一起進入樹葉世界,探究、發(fā)現、思考、想象、表現……這些都能激發(fā)起孩子們熱愛自然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2、以“愛”貫穿日常生活,培養(yǎng)兒童“愛”的能力。

感受和體驗是兒童最直接獲得行為品質的途徑,兒童只有在各種活動以及與同伴的相互交流合作中才能獲得最為真實的感受和體驗。日常生活是情感自然顯露的時刻,生活需要交流,各種良好的情感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小事進行培養(yǎng)。

例如,芊芊已經連續(xù)幾天沒來幼兒園了,當小朋友們得知她病了時,都會問:“老師,芊芊一定很不舒服吧?”“芊芊一定會想我們的?!薄拔艺嫦敫奋芬黄鹜嫜??!焙⒆觽冇性S多問題,教師就抓住這個時機并建議:我們討論一下怎么去關心芊芊?這一下,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有的說給芊芊發(fā)視頻,有的說去家里探望她,有的說買水果送給芊芊。孩子們你爭先恐后地說著自己的想法,體現出了他們對小伙伴的熱情,在這過程中,孩子們懂得了關心他人,愛心意識進一步增強了。

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結合偶發(fā)事件,及時捕捉教育的契機,加強情感的隨機教育,樹立榜樣,進行正面積極的情感教育。同時采用體驗各種不同情感的方法,讓兒童在受挫過程中,通過角色轉換、多角度地加以體驗,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3、以“愛”開展家園互動,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

1、利用家庭資源對兒童進行情感培養(yǎng)。

家庭是兒童成長最熟悉的環(huán)境,是人生旅途的第一站,對人一生的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給家長提供一些關于兒童愛的教育的學習材料———如父母相互尊重,能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不僅能給孩子一個溫馨的生活氛圍,得到來自家庭的關心愛護,獲得愛和尊重的生活經驗,產生樂觀主動的積極情感,而且也為孩子提供處理消極情緒的榜樣。

2、利用社區(qū)資源對兒童進行情感培養(yǎng)。

“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時,為讓兒童意識到母親的偉大,激發(fā)兒童的對媽媽的愛,我們邀請了幾位媽媽到幼兒園,給孩子講講是如何養(yǎng)育他們的。“五一”時,讓兒童了解各行各業(y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重陽節(jié)時,帶大班的孩子參觀敬老院,為老人們表演節(jié)目,是兒童萌發(fā)對長輩的關愛之情。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激發(fā)了兒童愛的情感,讓孩子們用實際行動來表達愛,在體驗愛的過程中孩子們也一定學會了奉獻愛,促進兒童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南師大教育科學院趙寄石教授曾指出:培養(yǎng)人要從情感教育入手。心理學家戈爾曼說過:“情感決定著我們潛能的發(fā)展程度,決定著我們的人生成就?!睈凼莾和睦斫】蛋l(fā)展的基礎,能使兒童獲得安全感、滿足感和幸福感,能促進兒童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為了使祖國的下一代健康的成長,我們將長抓不懈,對兒童進行愛的教育。

參考文獻:

[3]周文.促進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教育干預實驗[d].云南師范大學,.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文案8篇篇四

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其它年齡階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轉性。因為:這一階段出現的問題還比較輕微,教師若及早發(fā)現,及時給予幫助和矯治,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生活節(jié)奏的日益加快,現代人每天所承受的社會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因而十分需要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對處于關鍵期的幼兒來講,培養(yǎng)良好心理素質,進行心理自我保護非常重要。

幼兒園是兒童成長的第二環(huán)境,是兒童最早加入的集體教育機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huán)節(jié),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fā)展的需要,更好地發(fā)揮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在活動組織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級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伙伴交往發(fā)展到混齡伙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為教師,更應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階段,教師在這方面的作用顯得十分重要。教師的作用發(fā)揮得好,可以維護和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反之,則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1]。具體的說:教師的作用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

1.1教師要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幼兒。幼兒教師的工作是一項比較辛苦的工作。教師每天都要面對幾十個生龍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彈唱跳畫樣樣要教,還怕孩子一不小心發(fā)生意外,心理壓力是相當的大。例如:每天班上有許多孩子都喜歡向老師打“小報告”,而這些“小報告”的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情。時間一長難免會讓老師產生煩躁、厭倦得情緒。這時教師就應該極力避免將個人的不良情緒帶到孩子中間來。應該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與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對于幼兒園的教師而言,重視和加強自身心理衛(wèi)生保健不僅有利于自身的發(fā)展,而且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長。

1.2教師要以正確的教育行為影響幼兒人格發(fā)展。對于幼兒來說,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一次不經意的談話,一個不小心的失誤都會影響兒童人格。帶班的老師有時會在休息時間閑談,不經意會談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么聰明、可愛,怎么討人喜歡;而有的孩子反應遲鈍,不愛說話,都會說出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孩子們聽了以后會對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從此,他們也許會變得更加缺少自信,更加內向,不愛交談。有的教師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卻認為孩子小,不懂事,聽不懂等等。

還有的教師甚至還會對幼兒采取斥責、懲罰、譏諷、漠視的態(tài)度,去處理在孩子們身上發(fā)生的事情與問題。幼兒對教師采取的態(tài)度是十分敏感的,這些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是絕對有害的,有的幼兒就是由于遭到教師的訓斥、懲罰、譏諷等而不愿意上幼兒園,給幼兒園和家長的工作帶來巨大的障礙。

1.3教師要注意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該從幼兒早晨入園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為他們營造一種溫暖、關愛、民主的氣氛。這就要求教師要努力做到:

1.3.1無條件地關愛孩子。只有愛孩子,才能對孩子保持親切的態(tài)度,使幼兒保持積極愉快地心理。如:每天早上用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孩子的問題,以及每天下課親切地與每一個幼兒說再見,會讓每一位幼兒都有一種充分地被重視和被接納的感覺。

1.3.2充分的接納和尊重幼兒。首先尊重幼兒是幼兒精神健康成長的前提。我曾經就碰到這樣一件事情,一次去朋友家玩,剛進門,朋友就熱烈地招待我,這時我發(fā)現朋友家的一個小孩正在聚精會神地看一本圖書,我的朋友示意“問阿姨好!”可孩子沒有反映,仍盯著手中的圖書,朋友將音量提高“樂樂,問阿姨好!”孩子抬了一下頭,心不在焉地問了一句“阿姨好!”可朋友卻感到不滿意:“樂樂,你怎么這么不懂禮貌,下次你再不懂禮貌,我以后就再也不買書給你看!”孩子開始不能集中注意地看書,先前專注的神情換作沮喪。顯而易見,再這個例子中,朋友是在要求孩子懂禮貌,無可厚非,但是幼兒對規(guī)范的遵從是有條件的,他們與生俱來的精神生命給了他們選擇注意的自由,但是幼兒對規(guī)范的遵守是有條件的,他們與生俱來的精神生命給了他們選擇注意的自由,當興趣不在于成人所期望的行為是,他們是很難達到成人要求的。如果像那位朋友一樣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幼兒,其結果不但會給他們的情感造成傷害,而且會干擾了幼兒精神生命的正常發(fā)展。這就是要求在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要給幼兒一定程度的時間上的自由,允許他們將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行為、理由表達出來。對于幼兒無法說清楚的事情,要細心觀察,分析產生行為的原因,弄清楚他們的真實想法,而后再進行引導、教育。

1.4教師應積極主動的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發(fā)展幼兒健康的人際關系對幼兒進行的情感教育,會讓幼兒能夠恰如其分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用理智去控制情緒,在遇到心理突如其來時,保護健康的情緒,而發(fā)展幼兒的人際關系看似簡單,實之不然,在幼兒園里,幼兒的人際關系主要包括師生關系與同伴關系,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良好的同伴關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與同伴友好的相處,可以為幼兒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為幼兒今后適應社會生活打下良好基礎。反之,則會使幼兒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出現種種障礙,產生各種行為問題。在幼兒面前,教師與教師之間不要做過多的交談而將幼兒放在一邊,置幼兒于不顧,而應將主要注意力和全部熱情放在幼兒身上。

2.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育兒環(huán)境,推動幼兒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家庭是幼兒生活中第一個接觸到的環(huán)境,是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環(huán)境。完善的家庭結構,良好的家庭人際環(huán)境,家長本身的素養(yǎng)及對子女的教育觀、教養(yǎng)方式,都會給幼兒心靈烙上深刻的“印記”,幼兒的早期經驗對心理的影響特別重要。?2.1父母要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孩子堅強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孩子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吃點苦,受點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識奧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形成。“父母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累,這樣對孩子有好處。如有條件的可以讓孩子親自體驗一下生活,燒火煮飯、拾柴挑水、喂雞喂豬等,讓孩子真真切切地體驗到生活的艱辛。社會生活是復雜的,為了幫助孩子理解,父母可以從飲食開始。平時有意在食物中加入酸甜苦辣,做些不合孩子口味的食物,如果孩子因挑食不吃,不妨讓他餓一餐,等他餓了自己來找吃,從而幫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更好的去適應生活。同時讓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光有甜,還有辛酸。只有人去適應生活,否則就會被生活所淘汰,這與不合口味不吃會被餓死是一樣的道理。孩子年幼無知,生活經驗少,為了孩子少走彎路,并防患于未然,有些日常生活技能應教會孩子。

2.2父母要給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增強孩子的獨立性父母對孩子的衣食住行呵護過多,禁區(qū)也多,致使孩子形成依賴性大,獨立性差,稍遇一點挫折就束手無策。在教育中,父母要克服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解放孩子的手、口、眼、耳,變”封閉式“為”開放式“,放手讓孩子在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中鍛煉獨立性。剛開始,孩子凡事都想”自己來“,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件事都常常做不好,如地越掃越臟,拿碗會摔破等,但父母要有耐心,讓孩子有鍛煉的機會,不能以提高效率和節(jié)省時間而”一手包辦“,應讓孩子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讓”我自己來“成為孩子的座右銘,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還能鍛煉孩子的勇氣和意志力。

2.3父母要信任孩子,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一個自信的人往往具有樂觀開朗、坦蕩豁達的品質,敢于創(chuàng)新,自強進取,勇敢的面對未來。自信心的培養(yǎng),要從尊重孩子,維護孩子的自尊心開始。孩子年齡小,剛開始做事往往不如意,有時簡直是添亂,越做越忙。父母切不可嘲諷孩子,”去去去,一邊去。“”做的是什么呀?亂七八糟?!案改高@種不信任的態(tài)度,會使孩子認為自己很無能,以后就沒有自信,遇事就束手束腳。所以,平時父母要常對孩子說”你真行!“,”了不起!“等。在生活、娛樂過程中,孩子往往有屬于自己的行為方式和見解,與成人不同,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能粗暴地按自己的意愿,指責孩子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不好。否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澆滅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畢竟年齡小,能力有限,當他們遇到困難或失敗,感到沮喪時,父母要積極、熱情地去扶一把,與孩子一道解決問題,并告訴孩子”失敗乃成功之母“。

許多有名的科學家是經過無數次的失敗才發(fā)明成功的,給孩子鼓足勇氣,讓孩子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勇敢地面對失敗,分析失敗的原因,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勇敢的向成功邁步[2]。相信孩子,讓孩子堅信自己”我會“,”我行“。孩子就是這樣,你越相信他,他的積極性就越高,自信心就越強。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新事物,勇敢地面對挑戰(zhàn)。

2.4父母要注重和孩子心理溝通,培養(yǎng)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顫婇_朗的性格,總是給人以爽快的感覺。他們一遇到問題,就會自己想出種種辦法來試試,即使失敗也不沮喪,又會立刻思索,尋求別的方法?,F代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但作父母的,即使再累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些時間與孩子交流一下,進行心理溝通,消除代溝,成為孩子的朋友。這樣孩子有什么事會向父母傾訴,從而消除壓抑,保持心情愉快。家庭要保持和睦的氣氛,每個人說話應和顏悅色,對孩子要和藹可親,讓孩子感到父母可親可敬,心情舒暢。

從小不要當孩子的面,拿他與別人比較,”比某某矮了一點“,”比某某說話慢“等等,會讓孩子覺得”我不如人“,平時父母與孩子進行競賽游戲,總喜歡讓孩子贏,這樣不好,應讓孩子明白”山外有山“,”勝敗乃兵家常事“,盡了力,”貴在參與“等道理。教育孩子凡事要盡心盡力,但要樂觀地看待結果?!毙θ松?,”天塌下來當被蓋“,這種良好的個性,是我們努力培養(yǎng)的方向。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很需要幼兒園、教師、家庭三方面通力協作,更需要有機結合,互相滲透。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融入幼兒每天的生活當中,持之以恒,讓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我們才有希望看到祖國的未來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參考獻文。

[3]楊鳳池.讓家庭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樂園。深圳新胡同出版社..137頁.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文案8篇篇五

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須符合幼兒心理發(fā)展的一般特征。一是盡管幼兒對外界各種事物充滿了好奇,渴望獨立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但他們從事獨立活動的經驗及能力水平遠跟不上他們的需要,這使得我們在制訂、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考慮以游戲為主,寓教育于游戲之中,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二是幼兒各種心理過程常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而抽象概括性和隨意性只是剛剛開始發(fā)展,因此,在建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時,應盡可能具體化、形象化,具有新穎性。如通過他們所熟悉的動畫人物、故事、游戲等來完成教育活動及功能。三是幼兒在這一時期已開始形成最初的個性傾向,這使得我們在幼兒階段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道德行為等成為可能。因此,我們認為,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主要有兩種:

現代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幼兒期是人生歷程中生理、心理發(fā)展速度最快的時期,一個人心理發(fā)展的許多關鍵期都處于這一階段。人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潛意識中的矛盾沖突引起的,這種矛盾從嬰幼兒期就已開始,并對成人時期產生影響。因此,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益于形成健康的心理,而且對他們未來的方方面面都將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幼兒時期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受幼兒理解、認識等方面能力的限制,在操作上,主要是要培養(yǎng)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生活習慣,形成一種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勢或反射,包括個性心理品質、情緒情感、社會適應等方面,即采用養(yǎng)成性教育模式。

幼兒表現出行為偏異、情緒障礙及人格方面的缺陷等。對于這些已經出現了心理障礙的幼兒,除了應加大養(yǎng)成性教育的力度之外,還應積極采取心理保健措施以及心理咨詢、治療技術,對他們的心理障礙實施有效干預。這種補償性教育模式在幼兒時期的使用不僅重要,而且比等幼兒長大成人之后再進行干預,效果要好得多。

模式的實施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心理特征,依據一定的原則進行。

1、發(fā)展性原則在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以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幼兒的心理及其問題。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實施應以發(fā)展幼兒良好的品質為主要任務;其次,有些心理問題只是某一時期、階段的一些特殊情況,隨著幼兒年齡的增大,這些問題可能自然減輕甚至消失,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時,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

2、非價值性評價原則在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會涉及到對幼兒心理健康現狀的評價問題。有時,對幼兒實施一些心理測量、診斷是必要的。但對這些測量、診斷的運用應特別慎重,因為運用不當,反而會影響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3、主體性原則幼兒也有他們自己的尊嚴、意志及人格,任何輕視他們人格的言行,都可能引起他們的反感甚至對抗。因此,在操作中,應尊重幼兒,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來。

4、協同性原則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一方面應注意與游戲、體育、音樂、美術等活動的結合、相互滲透;另一方面,應重視幼兒行為、情感、意志、個性等的協同發(fā)展;對自己出現心理障礙的幼兒還應特別注意養(yǎng)成性教育和補償性教育的協同進行。

活動形式。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貫穿到游戲之中,可以使幼兒比較容易接受有關知識,在完成游戲的過程中,也就培養(yǎng)了他們的意志品質。

6、成功性原則由于幼兒的主動注意時間較短,因此,在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讓幼兒有成功的快樂體驗,以使他們能較長時間專注于活動。這就要求我們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個體差異,針對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從養(yǎng)成性教育模式看,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情境教育讓幼兒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中作出有效的行為對策。這種方式能幫助幼兒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作出合乎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反應,提高幼兒判別是非的.能力、經受挫折的能力,增強社會適應性。

2、家園同步教育幼兒家庭與托幼機構密切配合,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實施同步的教育,但具體方法可有所不同。如在幼兒園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是“分享與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過游戲進行,那么,在家里也應同時進行這一主題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與父母分享食物,與鄰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戲等。家園同步教育,往往比單方面實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3、典型教育通過給幼兒一個典型的形象,讓他們模仿,從無意到有意,從自發(fā)到自覺地去學習典型的行為,久而久之,就會養(yǎng)成與典型一致的行為習慣。幼兒多直觀思維,模仿力強,這種教育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4、行為練習讓幼兒對已學習過的行為及技能進行反復的練習,加深幼兒對這些行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形成穩(wěn)定的行為習慣。

5、講授教育具體而形象地向幼兒講解有關心理健康的一些粗淺知識,提高幼兒對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認識水平,改善幼兒對心理健康的態(tài)度。但這樣做,要注意形式多樣、生動、內容貼切、適宜。

此外,嘗試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母愛教育等均可有選擇性地加以采用。補償性教育模式主要在以下兩種:

1、行為問題的矯治運用獎罰的原則,改變或消除兒童的不良行為或癥狀,并教給其順應社會的良好行為。這類方法簡單易行,不要求尋找行為問題的根源或提高認知水平,在認知發(fā)展水平比較低的幼兒身上運用,大多能收到明顯的效果。

2、通過游戲矯治為幼兒設立一個特別的游戲室(角),通過游戲,讓幼兒自發(fā)地、自然地將自己的心理感受與問題充分表現出來,并獲得情緒上的松弛,最終認識自我,學分控制自我。個體性的游戲矯治對解決由幼兒本身的情緒而導致的問題比較有效,而集體性的游戲矯治對解決由社會適應困難引進的問題較為有效。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文案8篇篇六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幼兒時期心理狀況的優(yōu)劣將直接影響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對當前幼兒健康成長和教育策略的轉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人們往往只重視身體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為健康這一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應該看到,幼兒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問題。

隨著經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后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我們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對處于關鍵期的幼兒來講,培養(yǎng)良好心理素質,進行心理的自我保護更是十分重要。

幼兒園是兒童成長的第二環(huán)境,是兒童最早加入的集體教育機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huán)節(jié),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fā)展的需要,更好地發(fā)揮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在活動組織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級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伙伴交往發(fā)展到混齡伙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為教師,更應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階段,教師在這方面的作用顯得十分重要。教師的作用發(fā)揮的好,可以維護和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反之,則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和必要的環(huán)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教師如何愛孩子?!睂嵺`證明,一個充分受到教師正確而有理智的愛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反之,被教師忽視的幼兒則經常自暴自棄,形成一種自卑感反社會的心理。比如,平時有些孩子上課時“喜歡”搗亂,活動時常打人,這往往是由于我們對他付出的愛太少所致。他想通過“搗亂”、“打架”來引起教師對他的關注,進而獲得老師對他的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無論孩子美或丑,也無論聰明或愚鈍,我們一定要有一顆熱愛孩子的心,用我們的愛給幼兒帶來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讓我們懷著一顆愛心走近幼兒,并熟練地掌握和運用愛的策略,多給幼兒一些關懷與微笑,分享他們心中的快樂,分擔排解他們心中的憂慮與不安。同時教師對幼兒的愛需要貫穿于各類活動的始終,切忌忽冷忽熱、喜怒無常,讓我們以自己的愛和真誠鼓勵幼兒學習愛和真誠,用愛心呵護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幼兒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兒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和錯誤心理觀念得以糾正。幼兒心理呈現出的各種不良預兆,教師要及時糾正,積極防治。如“問題家庭”的孩子,心靈上都受到過創(chuàng)傷,若缺少正確的引導,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膽怯、多疑等消極心理特征。因此,對這一類幼兒要多施愛,從而有效地防治此類幼兒的心理扭曲。又如,身體發(fā)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兒。此類幼兒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們不注意、不關心他們,就很容易使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偏離正常軌跡而變得仇視社會,淡漠人生。因此,對這一類幼兒千萬不能取笑、不能嘲諷。同時,對這類小孩子比較好的辦法是培養(yǎng)他們各方面的興趣特長,如樂器、畫畫、書法等等,并鼓勵他們不斷努力,取得成績,這樣他們因有了某方面的興趣或特長而會逐漸產生優(yōu)越感,性格也會在活動中因得到鍛煉而日益堅強、日漸開朗,從而形成一種積極正常的心態(tài)。

家庭是幼兒生活中第一個接觸到的環(huán)境,是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環(huán)境。完善的家庭結構,良好的家庭人際環(huán)境,家長本身的素養(yǎng)及對子女的.教育觀、教養(yǎng)方式,都會給幼兒心靈烙上深刻的“印記”,幼兒的早期經驗對心理的影響特別重要。

家庭是幼兒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社會組織,家庭環(huán)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fā)展。目前大多數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資,而不重視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長甚至教孩子“別人打你一下,你就還他兩下?!庇谑俏覀兘洺?吹皆S多在幼兒園表現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卻對父母、長輩發(fā)脾氣,蠻不講理。這就要求家長要多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可以通過看書、學習、與幼兒老師溝通、聽關于幼兒教育的講座等,讓自己了解幼兒的心理常識,掌握幼兒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徑,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兒園做好幼兒心理健康的工作,真正達到幼兒園與家庭教育同步進行,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時代在發(fā)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長,堅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德育教育的標志,是提高幼兒整體素質的關鍵,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所謂“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可能給予孩子應對一生的知識和技能,而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創(chuàng)造的激情與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才是我們應賦予孩子的珍貴財富。作為教師要用愛撥亮每位幼兒心中的那盞"燈",揚起前進的風帆。只要人人都去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fā)展”這一核心問題就能實現,那么教育這朵花會越開越美。

1.劉維良.心理健康教育從娃娃抓起(m).華文出版社.20xx.49頁.

2.馮麗靜.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m).廣東幼兒教育出版社.20xx.25頁.

3.楊鳳池.讓家庭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樂園(m).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xx.137頁.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文案8篇篇七

[提要]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幼兒時期心理狀況的優(yōu)劣將直接影響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長。因此,關注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對當前幼兒健康成長和教育策略的轉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人們往往只重視身體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為健康這一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應該看到,幼兒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問題。

隨著經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具有文明意識的人都知道,對正常人來說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而且直接影響其勞動效率及對社會的貢獻,而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則會成為社會的一種負擔。古今中外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長。關注孩子長大后未來社會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我們不能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對處于關鍵期的幼兒來講,培養(yǎng)良好心理素質,進行心理的自我保護更是十分重要。

幼兒園是兒童成長的第二環(huán)境,是兒童最早加入的集體教育機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huán)節(jié),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fā)展的需要,更好地發(fā)揮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在活動組織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級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級組間、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伙伴交往發(fā)展到混齡伙伴交往,擴大了兒童交往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為教師,更應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階段,教師在這方面的作用顯得十分重要。教師的作用發(fā)揮的好,可以維護和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反之,則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和必要的環(huán)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教師如何愛孩子。”實踐證明,一個充分受到教師正確而有理智的愛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反之,被教師忽視的幼兒則經常自暴自棄,形成一種自卑感反社會的心理。比如,平時有些孩子上課時“喜歡”搗亂,活動時常打人,這往往是由于我們對他付出的愛太少所致。他想通過“搗亂”、“打架”來引起教師對他的關注,進而獲得老師對他的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無論孩子美或丑,也無論聰明或愚鈍,我們一定要有一顆熱愛孩子的心,用我們的愛給幼兒帶來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讓我們懷著一顆愛心走近幼兒,并熟練地掌握和運用愛的策略,多給幼兒一些關懷與微笑,分享他們心中的快樂,分擔排解他們心中的憂慮與不安。同時教師對幼兒的愛需要貫穿于各類活動的始終,切忌忽冷忽熱、喜怒無常,讓我們以自己的愛和真誠鼓勵幼兒學習愛和真誠,用愛心呵護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幼兒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兒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和錯誤心理觀念得以糾正。幼兒心理呈現出的各種不良預兆,教師要及時糾正,積極防治。如“問題家庭”的孩子,心靈上都受到過創(chuàng)傷,若缺少正確的引導,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膽怯、多疑等消極心理特征。因此,對這一類幼兒要多施愛,從而有效地防治此類幼兒的心理扭曲。又如,身體發(fā)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兒。此類幼兒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們不注意、不關心他們,就很容易使他們的心理發(fā)展偏離正常軌跡而變得仇視社會,淡漠人生。因此,對這一類幼兒千萬不能取笑、不能嘲諷。同時,對這類小孩子比較好的辦法是培養(yǎng)他們各方面的興趣特長,如樂器、畫畫、書法等等,并鼓勵他們不斷努力,取得成績,這樣他們因有了某方面的興趣或特長而會逐漸產生優(yōu)越感,性格也會在活動中因得到鍛煉而日益堅強、日漸開朗,從而形成一種積極正常的心態(tài)。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育兒環(huán)境,推動幼兒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家庭是幼兒生活中第一個接觸到的環(huán)境,是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環(huán)境。完善的家庭結構,良好的家庭人際環(huán)境,家長本身的素養(yǎng)及對子女的教育觀、教養(yǎng)方式,都會給幼兒心靈烙上深刻的“印記”,幼兒的早期經驗對心理的影響特別重要。

家庭是幼兒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社會組織,家庭環(huán)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fā)展。目前大多數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資,而不重視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長甚至教孩子“別人打你一下,你就還他兩下?!庇谑俏覀兘洺?吹皆S多在幼兒園表現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卻對父母、長輩發(fā)脾氣,蠻不講理。這就要求家長要多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可以通過看書、學習、與幼兒老師溝通、聽關于幼兒教育的講座等,讓自己了解幼兒的心理常識,掌握幼兒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徑,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兒園做好幼兒心理健康的工作,真正達到幼兒園與家庭教育同步進行,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時代在發(fā)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長,堅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德育教育的標志,是提高幼兒整體素質的關鍵,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所謂“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可能給予孩子應對一生的知識和技能,而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創(chuàng)造的激情與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才是我們應賦予孩子的珍貴財富。作為教師要用愛撥亮每位幼兒心中的那盞”燈“,揚起前進的風帆。只要人人都去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fā)展”這一核心問題就能實現,那么教育這朵花會越開越美。

參考文獻:

3.楊鳳池.讓家庭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樂園(m).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06.137頁.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文案8篇篇八

健康的心情能陶冶一個人地情操,使人充滿活力。如果一個人開朗樂觀,不論他遇到什么困難或遭到什么不幸,都能過得灑脫、自如。所以,作為幼兒教育者,更有義務讓每一位幼兒有健康的心理。

當今世界,心理健康已成為健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各階層人們的廣泛關注,而幼兒期正是一個人心理發(fā)展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個性和很多心理品質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可塑性大,心理上極不成熟,自我調節(jié)控制水平低,極易受環(huán)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這一階段加強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國內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做出了大量的調查研究,許多兒童都普遍存在著嫉妒、任性、孤僻、焦慮、情緒反常、社交困難等心理問題。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品行問題。

當今的兒童大多是家庭的過分溺愛中成長,許多家長因為是獨生子女就一味的滿足孩子的需求。而長此以往,在兒童心中就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蠻橫霸道,隨著年紀的增長,逐步會發(fā)展到破壞課堂紀律、說謊、打架等劣跡行為,甚至違反社會法紀,這常常令家長追悔莫及。

(二)情緒問題。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最普遍、通俗的情緒有喜、怒、哀、驚、恐、愛等,也有一些細膩微妙的情緒如嫉妒、慚愧、羞恥、自豪等。在兒童時期,其情緒問題極易受到家長們的忽視,如果父母不從小就注重孩子情緒培養(yǎng)的話,可能孩子成長后將很容易產生各種問題行為。

(三)人際關系問題。

荀子曰:“人之生也,不能無群?!币馑际钦f,人要通過交往、通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過社會生活。調查表明,許多兒童都存在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這種人際關系的障礙會對兒童個體的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幼兒時期培養(yǎng)孩子人際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性格問題。

性格是一個人在對現實的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征。在兒童階段,性格問題主要表現在膽小、害羞、自卑、怯懦、暴躁、身體或語言攻擊等眾多方面。兒童由于膽小、害羞等性格,會經常難于完成家長讓他做的如表演、和別人比賽、主動和別人玩等事情,這樣會使他們更加恐懼做這樣的事,反而加重了兒童的心理障礙。

(一)遺傳素質及來自社會的影響。

1、遺傳素質。

遺傳是指父母的生物特性傳遞給后代的現象。遺傳因素是幼兒心理發(fā)展的物質前提,幼兒是在這種生物的物質前提下形成自己的心理。遺傳的不同奠定了幼兒心理發(fā)展個別差異的最初基礎,每個幼兒都具有他自己的遺傳特性,這些遺傳特性會影響該幼兒心理發(fā)展,如性格內向或外向,行為退縮或攻擊,情緒焦慮或抑郁等。

2、來自社會的影響。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經常處于緊張之中,心理上的種種沖突、壓力和焦慮不斷地增加。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對幼兒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計算機、網絡等先進科學技術與幼兒的生活日益密切,兒童與各種社會傳媒的接觸,直接影響了兒童道德觀念和行為的形成,對其身心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

1、家庭結構簡單,生活空間狹小。

現在大多數的獨生子女家庭,都是二加一的簡單結構。父母是雙職工,白天上班,晚上一家三口獨居單元房,孩子缺少同伴交流玩耍。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2、父母教育方式不當。

在有的家長看來,家長的任務是讓幼兒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長對幼兒的衣食及身體保健舍得投資,卻忽視了幼兒的心理健康。

(1)獨生子女家庭中對孩子過分溺愛,已成普遍問題。“溺愛型”的家長對孩子處處包辦代替,致使孩子依賴性強、懦弱、缺乏獨立性,導致孩子任性、霸道,不會和同伴友好合作,是非不分,隨心所欲,缺乏自制力,形成唯我獨尊的不良心理,和集體格格不入。

(2)有些家長對孩子過于嚴厲,使孩子在“絕對服從”的高壓環(huán)境中形成自卑、膽怯、畏縮等不良心理品質。

(3)家長整日忙于自己的事業(yè),很少抽出時間關注孩子的發(fā)展。缺少父母的陪伴、關愛成了孩子形成不良心理品質的誘發(fā)劑。

(4)父母經常吵架或離異對孩子的影響。父母離異,對孩子心理上的傷害是巨大的,年齡較小的孩子會出現攻擊行為、退縮行為,并表現出害怕、拒絕、孤獨等問題行為。

教師的教育方法是教師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方式方法。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不僅充當教育者的角色,同時還是母親或親人的角色,因此,教師的教育方式不僅直接影響到教育活動的開展,而且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個性心理的'形成和發(fā)展。做為幼兒步入社會的第一任啟蒙者――幼兒教師,在處理每個問題時,教師所體現的個性待征和教育方法都會對幼兒的心理產生影響。因此,適合幼兒發(fā)展、幼兒樂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將會對幼兒的心理發(fā)展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

(一)用愛心擁抱孩子,是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決條件。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教師如何愛孩子”。世界上不存在沒有不愛的教育,沒有不需要愛的孩子。教師只有把愛心獻給孩子,孩子才能積極接受教師的教育。

(二)教師要注意自身言行對幼兒潛移默化得影響。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心靈也很脆弱。幼兒教師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一次不經意的談話,一個不小心的失誤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成為影響兒童人格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幼兒教師對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貫認為正確的做法都應該做深刻的反思,以免不經意中使兒童幼小的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

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不怕困難的幼兒。教師在集體教育活動中,要以恰當的方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充分發(fā)揮幼兒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努力將幼兒的興趣與必要的規(guī)則相結合,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同時培養(yǎng)幼兒在活動中要學會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用理智去控制情緒,保持健康的情緒,處理好與小朋友之間的人際關系。

《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庇纱丝梢?,家園達成共識,協調教育方法,統(tǒng)一教育要求,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證。家庭是幼兒成長的搖籃,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方式對孩子健康人格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因此,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講座”“家長園地”等家園合作方式,幫助家長提高認識,促使他們改變不正確的教育觀念。這樣家園互通,形成合力,使孩子學會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已,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獨立性強、有責任感、善于社會交往等積極情感,讓幼兒從小開始學習做人,成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適應未來社會需要和挑戰(zhàn)的一代新人。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把幼兒培養(yǎng)成為能適應未來社會需要和挑戰(zhàn)的一代新人,是我們幼兒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從幼兒細微的心理表現入手,引導幼兒行為,疏導幼兒心理,讓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并不斷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心方法,為祖國培養(yǎng)出積極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文案8篇篇九

進入中班后孩子們變得勇敢了,從談話中我常常知道他們有的能夠獨自在房間里睡覺了,有的敢下水游泳了……但是我也發(fā)現隨著學習負擔的加重,有部分孩子產生了退怯、自怨的消極心態(tài),甚至有的產生了極不健康的心理,《綱要》中提出要注重孩子健康發(fā)展,不僅體現在身體素質上,更要從心理上去呵護他們,所以產生了本次活動。由說勇敢找勇敢到聽聽大人們的寄予,幫助孩子們樹立自信,形成遇事不慌張、不放棄,勇敢地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良好心理品質。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講講找找中積累生活中各種勇敢的經驗,能夠圍繞話題大膽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想法。

2、鼓勵幼兒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勇敢面對并解決它,對自己要有信心。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教幼兒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

【活動準備】。

前期經驗:幼兒有獨處的經歷、日?;顒又懈惺苓^自己勇敢。

物質準備:錄音磁帶(廣告錄音、家長的話)、字卡、抗震小英雄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認讀字卡,說一說勇敢。

要求:大膽說說自己在生活的勇敢表現,了解克服恐懼心理很勇敢。

1、提問:什么是勇敢?你是勇敢的孩子嗎?表現在哪里?

你有一個人在家的經歷嗎?當時心情怎樣?有什么辦法讓自己不害怕。

2、情景——獨處時有人敲門,怎么辦?

3、小結:除了不怕疼,不哭很勇敢,獨處時克服恐懼,遇到突發(fā)事件能想出辦法也是勇敢的表現。聽了你們的介紹,的確比以前勇敢了。

二、看看說說,找一找勇敢。

要求:進一步認識勇敢的行為,知道學習時面對困難有信心也是勇敢的表現。

1、聽廣告——夸夸爸爸的勇敢。

提問:誰的爸爸很勇敢?什么行為并不是勇敢的表現?

2、出示圖片,找一找勇敢的人。

提問:為什么說他們是勇敢的人?

理解詞語:見義勇為,舍己救人。

3、爸爸媽媽們有些什么話要對我們說,我們一起來聽聽。

提問:xx媽媽說了什么?為什么學本領時不抱怨,不放棄也很勇敢?

【活動反思】。

一、培養(yǎng)“四會”,形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1、會聽。聽講時要邊聽邊想邊記憶,抓住要點。不僅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還要認真聽同學們的發(fā)言,并能聽出別人發(fā)言中的問題。

2、會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首先要給學生觀察權,不要以教師好心的“講”取代學生的“看”。凡學生通過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東西,教師一定不講或少講。在課堂練習中要多設計一些能引起觀察興趣旨在訓練觀察能力的題目。使學生學會運用已掌握的概念進行觀察比較,作出判斷,在觀察中發(fā)展智力,逐步養(yǎng)成細心觀察的習慣。

3、會想。首先要肯想,課堂上要學生肯動腦子想問題,除了靠教師教學的啟發(fā)性外,還要靠“促”,促使他動腦子。

4、會說。語言是思維的結果,要說就得去想。課堂上抓住要學生盡量多說這一環(huán),就能促進學生多想;要會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認真聽,細心看。抓了會說,就能促進其它三會,因此要十分重視學生口答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

二、學會思考,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學會思考,首先要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能創(chuàng)造條件并能激發(fā)學生思考。要讓學生在對數學材料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斷的過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單憑認真聽“講”是聽不來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來領悟。只有學生不斷地體嘗到思考的樂趣,才能逐漸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1、激發(fā)思考的欲望,明確思考的目標。

2、提供適量的思考依據。

3、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時間。如果思考時間太短,多數學生還沒有“想出來”甚至后進生還沒有“想進去”,就讓思維敏捷的同學發(fā)表意見,勢必會挫傷多數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4、及時組織多項交流。在討論中,同學們會進一步明確目標,互補互助,有交流就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得到訓練,思考能力隨之提高。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文案8篇篇十

3~6歲的學前兒童是心理發(fā)展、成長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其特點是可塑性強,但在心理發(fā)展上極不成熟,自我調節(jié)、控制水平較低,自我意識薄弱,極易受環(huán)境及不良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認識、情感、個性、道德的發(fā)展和社會適應等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目前我國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忽視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養(yǎng),致使在兒童中普遍存在著獨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難、任性、不懂得關心人、缺乏創(chuàng)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識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問題,不少兒童還存在種種心理和行為偏差,如孤僻、攻擊性行為、膽怯、多動、吸吮手指、情緒障礙等等。這種狀況如不加以重視,勢必影響幼兒的發(fā)展。重視和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幼兒園教育作為國民素質教育的基礎,應為幼兒一生的發(fā)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質的基礎。因此。我園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了相關的探索和研究,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也相繼拉開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序幕。

1、對全體孩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2、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孩子,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jié)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fā)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體孩子為主,個別輔導為輔,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進人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有別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方式,主要是通過活動讓孩子獲得心理體驗來改變自己的觀念。

1、加強高素質教師群體的培養(yǎng);

2、為了更好的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加強集體備課工作;

3、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課,以面向全體孩子為主,個別輔導為輔。

4、創(chuàng)建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形成以心理健康工作室、各班班主任為主的以廣大家長、全體教師為輔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為孩子的身心健康做出努力。

1、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維護

教師的職業(yè)是一種崇高的特殊的職業(yè),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言:“教育意味著一棵樹動搖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苯處煿ぷ鞯倪@一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性。然而教師也是一個普通的人,職稱評定、業(yè)務競爭、應試教育、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家長和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生活中的壓力和工作中的競爭,會讓教師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教師的言行對幼兒的心理發(fā)展成長起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要讓幼兒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提高幼兒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師要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為此我園制定了以下措施:

(1)每星期三晚上對教師進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培訓。(形式不限,聽講座,看錄像,觀摩心理教育輔導課等等)

(2)上好健康教育課。教師備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教案,并組織聽課。

(3)組建教師心理咨詢志愿者隊伍。

2、重視知行統(tǒng)一,把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日常教育活動中

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當中。根據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制定適合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標、主要內容與途徑,同時結合各學科教學,運用教育技能技巧,措施如下:

(1)教會孩子掌握幾種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2)設立師生互動交流版面。讓孩子隨時有表達和宣泄自己情感的地方。

3、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注重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承擔著對孩子的情感、性格、意志等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因此家長也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實施者,同樣需要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利用多種形式對家長加強心理健康系統(tǒng)知識的培訓,普及幼兒的心理健康知識,對家長來說更顯重要。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們應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環(huán)境;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學會正確認識事物;做情緒的主人,以平靜的情緒對待生活中的矛盾,在逆境中保持心理的平衡,教育孩子學會正確對待自己,積極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培養(yǎng)孩子的幽默感,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心理,因此我們教師應該與家長多溝通;針對部分家長組織一些培訓。(形式不限,聽講座,看錄像,觀摩心理教育輔導課等等)

1、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計劃安排:

小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開心心上幼兒園》、《一起玩,真快樂》

中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自己高興》、《孤獨的小兔》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我高興,我快樂》、《困難不可怕》

2、班主任心理健康內容的相關培訓:

小班年級組心理健康講座

中班年級組心理健康講座

大班年級組心理健康講座;

3、對個別特殊生進行心理疏導,并做好個案研究;

4、家長心理健康講座;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文案8篇篇十一

五月份是心理問題的高發(fā)期,為了引導同學們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在情緒波動時懂得自我調節(jié).同時,也為了迎接“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日”的到來。

20xx年x月x日晚上。

xx教室。

xx全體同學。

1.活動前期:策劃活動的內容,步驟,細則,班委討論具體活動策劃書。

2.活動中期:準備教室,材料,人員安排,班委從下午開始精心地布置教室。

3.活動中期:按照策劃書上的活動安排,由主持人引導,讓全體同學對心理與成長有個初步的了解,大家一起參加到班會活動中.

1、通過這次班會,我們了解了我院心理健康和教育的.管理,服務機構以及服務內容,心理委員的發(fā)言,讓我們更深的了解了心理與個人成長的重要關系.

2、在班會安排的自由發(fā)揮時間里,xx勇敢的走上臺為大家表演節(jié)目,帶動了大家的活動積極性.

3、整個活動過程中,同學的熱情都很高漲,絕大多數同學都參與進來了,加強了我們對心里健康的重視。在“講優(yōu)點”環(huán)節(jié)中,幾乎每個同學都指出了另一個同學身上的優(yōu)點,有助于同學之間的了解,增加了同學之間的交流。再來談談本次活動的主持人。主持人由xx跟xx擔任,他們?yōu)榇舜位顒油度肓讼喈敶蟮木?,會前積極認真的準備臺詞,會中積極配合并鼓勵大家參與活動。

4、活動中準備的小游戲,除了x個人以外,大家都參與到了游戲中來,拋開談話節(jié)目的嚴肅氛圍,大家玩在一起,樂在一起,奔入我們快樂成長,團結生活的主題。

5、班會結束后大家一起打掃教室。

6、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對心理鍵康與成長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了解,達到了本次活動的目地。所以說,本次活動相對而言是比較成功的。

7、本次活動的相關照片。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文案8篇篇十二

摘要: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一直都更重視兒童的智力發(fā)展,注重給兒童提供充足的物質條件,但對兒童的“愛”的培養(yǎng)和道德建設卻有所欠缺。因此,我們對兒童施以“愛”的教育,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激發(fā)兒童積極主動的“愛”的潛能,培養(yǎng)友善的人際關系,為其心理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愛;心理;健康;幼兒;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去??梢哉f愛的教育是人類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恰恰是把愛的教育發(fā)揚光大?,F如今,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一直都更重視兒童的智力發(fā)展,注重給兒童提供充足的物質條件,但對兒童的“愛”的培養(yǎng)和道德建設卻有所欠缺。因此,我們對兒童施以“愛”的教育,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激發(fā)兒童積極主動的“愛”的潛能,培養(yǎng)友善的人際關系,為其心理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

1、以“愛”融入教學活動,激發(fā)兒童“愛”的意識。

1、在語言活動中引導幼兒體驗情感。

《綱要》中指出:“引導兒童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兒童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p>

文學作品如散文、繪本故事是通過情節(jié)和情感的描寫,在感受人物情感的過程中,激發(fā)兒童“愛”的意識,從而成為情緒穩(wěn)定、感覺敏銳、情感豐富、情操高尚的人。因此教師在傳授初淺的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應該把“愛”的教育融入其中。如語言活動“禮物”,在設計此活動時制定的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是中悲痛、傷心、感激的不同情感;

(2)懂得幫助別人是見快樂的事情。通過欣賞故事及提問:小兔、小狗、小象三個小動物,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使兒童體驗故事中喜、怒、哀、樂的四大情感,從而獲得積極情感的積累。通過談話、討論: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有沒有幫助過別人?幫助別人后你心里怎樣?有效地把語言活動中獲得的經驗自然遷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同時使兒童獲得幫助別人就會快樂自己的積極情感體驗。

2、在藝術活動中引導幼兒體驗情感。

新《綱要》也指出兒童期要用各種藝術手段激發(fā)他們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去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兒童的藝術創(chuàng)作不僅體現了他們現有的知識,還將他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融入其中。

3、在主題活動中引導幼兒體驗情感。

例如,在開展《秋葉飄》這個主題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小朋友觀察兒童園和周圍環(huán)境在秋天的變化,再帶領兒童散步、觀察、拾落葉、捉小蟲,樹葉飄落的情境也與兒童躍動的心靈相契合,戶外活動時孩子們追逐忽上忽下的落葉,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隨風飄舞的、五彩繽紛的樹葉就是一方天地、一個世界。兒童一起進入樹葉世界,探究、發(fā)現、思考、想象、表現……這些都能激發(fā)起孩子們熱愛自然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2、以“愛”貫穿日常生活,培養(yǎng)兒童“愛”的能力。

感受和體驗是兒童最直接獲得行為品質的途徑,兒童只有在各種活動以及與同伴的相互交流合作中才能獲得最為真實的感受和體驗。日常生活是情感自然顯露的時刻,生活需要交流,各種良好的情感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小事進行培養(yǎng)。

例如,芊芊已經連續(xù)幾天沒來幼兒園了,當小朋友們得知她病了時,都會問:“老師,芊芊一定很不舒服吧?”“芊芊一定會想我們的?!薄拔艺嫦敫奋芬黄鹜嫜??!焙⒆觽冇性S多問題,教師就抓住這個時機并建議:我們討論一下怎么去關心芊芊?這一下,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有的說給芊芊發(fā)視頻,有的說去家里探望她,有的說買水果送給芊芊。孩子們你爭先恐后地說著自己的想法,體現出了他們對小伙伴的熱情,在這過程中,孩子們懂得了關心他人,愛心意識進一步增強了。

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結合偶發(fā)事件,及時捕捉教育的契機,加強情感的隨機教育,樹立榜樣,進行正面積極的情感教育。同時采用體驗各種不同情感的方法,讓兒童在受挫過程中,通過角色轉換、多角度地加以體驗,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3、以“愛”開展家園互動,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

1、利用家庭資源對兒童進行情感培養(yǎng)。

家庭是兒童成長最熟悉的環(huán)境,是人生旅途的第一站,對人一生的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給家長提供一些關于兒童愛的教育的學習材料———如父母相互尊重,能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不僅能給孩子一個溫馨的生活氛圍,得到來自家庭的關心愛護,獲得愛和尊重的生活經驗,產生樂觀主動的積極情感,而且也為孩子提供處理消極情緒的榜樣。

2、利用社區(qū)資源對兒童進行情感培養(yǎng)。

“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時,為讓兒童意識到母親的偉大,激發(fā)兒童的對媽媽的愛,我們邀請了幾位媽媽到幼兒園,給孩子講講是如何養(yǎng)育他們的?!拔逡弧睍r,讓兒童了解各行各業(y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重陽節(jié)時,帶大班的孩子參觀敬老院,為老人們表演節(jié)目,是兒童萌發(fā)對長輩的關愛之情。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激發(fā)了兒童愛的情感,讓孩子們用實際行動來表達愛,在體驗愛的過程中孩子們也一定學會了奉獻愛,促進兒童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南師大教育科學院趙寄石教授曾指出:培養(yǎng)人要從情感教育入手。心理學家戈爾曼說過:“情感決定著我們潛能的發(fā)展程度,決定著我們的人生成就?!睈凼莾和睦斫】蛋l(fā)展的基礎,能使兒童獲得安全感、滿足感和幸福感,能促進兒童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為了使祖國的下一代健康的成長,我們將長抓不懈,對兒童進行愛的教育。

參考文獻:

[3]周文.促進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教育干預實驗[d].云南師范大學,2000.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文案8篇篇十三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指南》中里面這樣說到:幼兒園的教育是孩子們接受教育的啟蒙性階段,所以要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關注幼兒的健康發(fā)展,針對幼兒的心理狀況提出指導性的對策,給孩子們一個美好的童年。幼兒園孩子的年齡處于3至6歲,在這個階段,由于孩子們剛剛接觸到老師和小朋友,心理的塑造性比較強,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比較依賴父母,情緒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在這個心理教育的關鍵性階段,如果不對孩子們進行良好的教育和指導,會直接影響到孩子人格的塑造和個性的發(fā)展。在本篇文章中,我將通過分析我國現階段的現狀,針對這些現狀提出指導性的策略,希望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借鑒。

在我國現階段的幼兒教育中,由于大部分的幼兒園并沒有給幼兒設置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只是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給幼兒進行零散的教育,對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并沒有提出明確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更缺乏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以致于某些幼兒出現心理問題時,教師無法給予正確的指導。所以完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指導體系很有必要。

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引路人,同時也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指導者。而當前的幼兒園普遍缺乏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教師,無法給幼兒們及時進行正確的引導;另外,由于幼兒教師之間存在著教學和評職稱等方面的競爭,教師的心理壓力也比較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提升幼兒教師的心理素質和專業(yè)能力勢在必行。

(三)家長的忽視和幼兒的不配合。

由于現在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父輩們在生活中往往不注重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經常滿足孩子們的所有要求,溺愛孩子,從而使孩子們養(yǎng)成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脾氣大、愛哭、不尊重老師等;另外,即使家長們偶爾對幼兒進行思想教育,孩子們也不配合家長,往往造成不良的后果。

要改善現階段我國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狀況,需要國家和學校的不斷努力,建設一個完整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首先,國家和社會要支持體系的建設,加大對實驗室的投資力度,為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建設提供先進的教學設備,從而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建設提供便利;其次,幼兒園要完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機制體制,從課堂的建設到教師的教學再到教學的評估等,從而形成一套先進的完整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從而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另外,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進行中,教師要分析幼兒的心理特點,從教學前的準備,教學過程中的教育活動,教學結束之后的反思等方面入手,關注幼兒的接受能力和適應狀況,從而促進幼兒教師的高效教學。

(二)對幼師進行專業(yè)的培訓。

在中,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素質直接影響著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首先幼兒園要與培養(yǎng)專業(yè)“幼兒心理教育”的.師范院校進行聯系,為幼兒園引進一批具有專業(yè)素質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其次,幼兒園要經常給教師組織一些專題性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講座,從而給教師進行“充電”,不斷提升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另外,教師要真正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自主學習,定期給幼兒組織一些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從而提升幼兒的參與能力,完善幼兒的人格。

(三)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家庭是幼兒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所以對幼兒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構建和諧的家庭氛圍很有必要。首先,幼兒家長要在實際的教育中給幼兒樹立模范作用,指導幼兒在家庭中養(yǎng)成按時吃飯、禮貌待人、熱愛學習、幫助長輩的良好行為習慣,并定期給幼兒講述一些心理啟發(fā)教育性的故事,比如“孔融讓梨,少年和果子貍”等故事,教導幼兒要尊敬老人,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其次,幼兒園定期要給家長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使教師和家長保持高度的聯系,從而使家長及時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狀況,并針對具體的狀況采取合適的教育模式,從而為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鋪平道路。

在實際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由于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特別的個體,他們對這個世界有自己的認知方式和理解能力,再加上每個幼兒的家庭環(huán)境,生活狀況等各有差異,所以每個幼兒呈現出來的心理發(fā)展特點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要針對幼兒們的這種個性差異,分別提出針對性的教育建議,實施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從而促進幼兒平等健康發(fā)展。

首先,在每個學期的開學之前,教師把每個幼兒帶到園內的心理健康測試實驗室給幼兒進行一次全面的心理健康測試,并給每個幼兒建立一個心理健康的檔案,在不同的時段給幼兒進行測驗,從而針對不同時期的心理健康特點分別提出針對性的教育模式,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fā)展;其次,在實際的幼兒心理健康教學活動中,教師給幼兒組織各種各樣的心理健康活動,比如“找一找,比一比,猜一猜”等,認真觀察每個幼兒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的反映和行動,從而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進行一個大概的了解,并針對幼兒的活動能力及時與幼兒的家長進行溝通,采取鼓勵或者動力教學法,不斷改善“問題幼兒”的行動和思想模式,促進幼兒的快樂成長。

在現階段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差異性,針對幼兒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提出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學模式,從而使每個幼兒在快樂的、輕松的、和諧的環(huán)境中進行高效的學習,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fā)展。

[1]黃芳,袁愛玲.課程視野下廣州市現狀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xx.

[2]齊明華.的對策研究[j].科學中國人,20xx,(09).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文案8篇篇十四

1.懂得學會讓自己時刻保持愉快的心情,萌發(fā)互相關愛的情感。

2.通過繪畫描述自己的心情,并能在大膽講述,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

1.照片—獅子1。

2.趣味練習各種面部表情。

一、導入。

1.談話引題。

教師:哎喲,明天的天氣怎么樣呢?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呢?

引導幼兒說出,可以聽天氣預報。

嗯!老師知道了,通過聽天氣預報,我們就可以知道天氣情況。

2.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心情預報呢?我們就一起來聽一聽好嗎?

(教師走到電視機框后面,帶上頭飾播報心情預報)。

二、展開。

1.問題討論。

(1)剛才我們聽了心情預報,今天獅子的心情是怎樣的?

(2)為什么獅子的心情是雨天?可能因為什么事?

(幼兒大膽猜測)。

(3)到底是什么事呢?

2.出示照片—獅子1。

(出示獅子生病躺在床上的圖片)。

(1)原來獅子生病了,生病時的感覺是怎么樣的?

(幼兒自由發(fā)言)。

(2)森林里的小動物聽到獅子的心情預報后,會怎么做呢?

(3)后來獅子的'心情發(fā)生變化了嗎?為什么?

(4)如果你們的好朋友遇到困難了,你們會怎么做呢?

3.情感教育。

出示圖片--各種面部表情。

(1)心情預報太好了,小朋友們想不想也來當回主持人,請你來播報心情預報。

(2)教師根據各種不同的表情圖,講解播報要點,請幼兒手拿話筒,站在電視機框后播報。

(3)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我們的心情有時會不好,有時會好,如果一直心情不好,我們應該怎么樣?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心情變成晴天呢?

三、延伸。

幼兒畫心情、說心情。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文案8篇篇十五

何謂心理健康呢?總的來說,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種固定的狀態(tài)而是一種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心理健康也不是對任何事物都愉快地接受,而只是在對待環(huán)境和問題的反映上能更多地表現出積極的適應傾向。心理健康指的是整個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協調、適度發(fā)展、相對穩(wěn)定,并與客觀環(huán)境相適應的狀態(tài)。心理健康與心理發(fā)展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心理發(fā)展可以說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內容,心理健康是以心理發(fā)展為基礎,同時心理健康又為心理的繼續(xù)發(fā)展提供保證。

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主題,也是幼兒教育的主題3-6歲的學前兒童還處在心理成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可塑性,由于他們在心理上極不成熟,自我調節(jié)、控制水平較低,自我意識還處在萌芽狀態(tài),極易因環(huán)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認識、情感、個性、道德的發(fā)展和社會適應等產生極其深刻的,有時甚至是難以逆轉的影響。幼兒園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奠基階段,它不僅是為小學階段學習、生活做好準備,更重要的是為他們一生的發(fā)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質的基礎。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國際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心理學會,為了保護兒童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兒童權利公約》、《兒童心理權益宣言》等文件。把維護兒童的心理健康放到了極其重要的地位。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變革,未來社會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個人具有面對現實,不怕困難,開拓進取的精神,具有關心他人、家庭、社會、自然的意識和責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強的人格品質。這意味著,跨世紀的一代,不僅要有良好智能素質,更要具有一種健康的心理。

目前兒童中相當普遍地存在著獨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難、任性、不懂得關心人、缺乏創(chuàng)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識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問題,不少兒童還存在種種心理和行為偏差。如孤僻、攻擊性行為、膽怯、多動、情緒障礙等等。這種狀況如不加以重視,勢必影響一代人的素質。因此,重視和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改革中一個極其重要和無法回避的課題。

(一)尊重幼兒心理權益,把心理教育落實到教育行為上。

聯合國于1959年頒布了“兒童基本權益宣言”,主要倡導滿足兒童在生活、營養(yǎng)和受教育方面的需要。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的教育行為要努力用親切的微笑驅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膽怯,用慈愛的撫摸鼓勵孩子的進步,用贊賞的話語肯定孩子的成功?!澳阏姘簟?,“老師相信你能行”、“別害怕,你一定會成功”等話語句句注入孩子們的心田,喚起他們的活潑、開朗和自信。

(二)在校內外環(huán)境中滲透教育。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體化是指幼兒園、家庭和社區(qū)共同關注,形成合力,開張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園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學前教育子系統(tǒng)的支柱,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應該主動與社區(qū)溝通,優(yōu)化社區(qū)的教育環(huán)境,使幼兒從自然的、社會的、規(guī)范的環(huán)境中,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家庭是幼兒賴依生存和發(fā)展的社會組織,家庭環(huán)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fā)展。

1、學校環(huán)境。

其中包括創(chuàng)設有利于幼兒健康心理養(yǎng)成的物質環(huán)境,如:為幼兒創(chuàng)造溫馨的生活空間,小班幼兒的桌椅是粉紅的,中班幼兒的桌椅是檸檬黃的,大班幼兒的桌椅是湖藍的;幼兒園大環(huán)境中創(chuàng)設了富有童趣的玩沙、玩水的小世界;而營造一種良好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心理氛圍更不容忽視,如:和諧溫馨的師生關系、友好合作的伙伴關系,團結互助的教師之間的關系,使幼兒在這種良好的心理氛圍中產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促使其健康心理的養(yǎng)成。

2、家庭環(huán)境。

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是幼兒形成良好心理品質的搖籃。要把端正家長教育觀念,改進家長教育方式,促進家長自身素質提高、完善這一工作放在家長工作的首位。如:定期開展相關內容的家長講座,每月出好一份相關內容的家園小報,利用家長園地、家長觀摩活動、家教經驗交流等途徑加以宣傳,許多家庭能主動配合學校做好自己小家庭中的物質、心理方面的準備,為幼兒養(yǎng)成健康心理打下扎實的基礎。

3、社區(qū)環(huán)境。

走向社會,爭取社區(qū)的支持也是培養(yǎng)幼兒健康心理的不可忽視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抓住每一契機,如:學雷鋒做好事,樹立助人為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使幼兒能合作、樂群、創(chuàng)新,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于始終的活動。除了游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就能發(fā)揮發(fā)揮增效作用。游戲是合群性的養(yǎng)成、獨立性的培養(yǎng)的極好手段。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活動中,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自我意識的良好發(fā)展、合群情感的發(fā)展,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協調發(fā)展,無疑是有意義的。不是所有的游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義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歸納為三個原則:游戲的功能性原則;兒童需要原則;針對性原則。依據三大原則靈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體育游戲、民間游戲、角色游戲、區(qū)角游戲等。通過游戲,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以游戲的開展使幼兒獲得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心理健康教育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fā)展的需要,更好地發(fā)揮教學活動的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論事,“陽春面澆頭”外在式的;也不是對原有材料中內含的心理因素視而不見,不考慮兒童的心理反應,一味地灌輸滲透或是把各類教學活動互相割裂開來??刹捎贸?、繪畫、舞蹈、故事、兒歌等對幼兒進行教育培養(yǎng),在實踐過程中,能根據課題內容、階段目標有目的地選擇課程內容,創(chuàng)立了園本課程,其中包括一些大型活動的內容。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兒童人際交往相對頻繁和心理品質自然顯露的時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養(yǎng)。利用幼兒的生活活動進行隨機教育。設立生活角,開展編織、繡花、種花等活動,使兒童在共同合作中鍛煉能力,感受一種群體感。

4、體育活動和感覺統(tǒng)合訓練促進合群性發(fā)展。

體育活促進幼兒大腦的發(fā)育,更是促進合群行為發(fā)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感統(tǒng)訓練培養(yǎng)團隊精神、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同步提高,相互促進。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根據兒童在幼兒階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的教育。重視幼兒群體心理健康的同時,必須十分關注個體兒童的心理健康,實施個別教育。

1.開展個別輔導。

兒童合群性發(fā)展水平存在差異,每一個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的。重視對幼兒的個別輔導,是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實效的重要原因。組織案例討論,學習幼兒心理衛(wèi)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從大量的案例中積累經驗,揭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規(guī)律性東西。

2.開展問題兒童的心理治療。

在幼兒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兒童,心理矯治也是面向全體幼兒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在同一時空,每一個幼兒都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就如每個幼兒都會生病一樣。在發(fā)展的某些階段,兒童出現一種或少數幾種偏異行為的現象是十分普遍的。并不是只有發(fā)展性和預防性的心理衛(wèi)生工作是面向全體幼兒的。對這部分幼兒的異常心理,不給予關注和幫助,忽視了整體中的部分,實際上就是沒有面向全體幼兒。每一個幼兒都有可能需要心理矯治服務,因此正確認識矯治的全體性,有利于提高幼兒心理衛(wèi)生重要性的認識和幼兒心理衛(wèi)生工作的水平。對膽怯傾向型的兒童運用行為塑造法,取得良好效果,對孤獨型、被動傾向型的兒童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暗示法等。

總之,幼兒心理健康關系到兒童一生的健康發(fā)展,是幼兒期不可忽視的問題,所以對于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家庭、幼兒園、社會共同的任務,共同的職責。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