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2023-11-11 00:39:02
- 小編:ZTFB
- 文件格式 DOC



總結是一種追溯和歸納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如何欣賞文學作品是每個文學愛好者都需要思考的問題,下面我來分享一些文學鑒賞的技巧。通過觀看總結范文,我們可以掌握一些寫作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介紹甘肅的導游詞200字篇一
道教圣地。中國史志記載最早名山之一,號稱“西來第一名山”。古籍名空桐,俗稱崆峒。又因山體特征,有雞頭、笄頭等別名。
位于甘肅省平?jīng)龀俏?5公里,涇河上游主流與其北岸支流后峽河之間。長100公里,平均寬15公里,海拔1870~2100米。最高峰山勢陡峻,樹木蔥蘢,形成北西西走向的一道天然綠色屏障,故名翠屏山,海拔2123米。
地質構造上屬小關山逆斷層,垂直斷距約700米,上三疊統(tǒng)延長群的褐紫色與綠色礫巖及白堊紀底礫巖等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經(jīng)侵蝕形成許多巖崖峽谷及奇峰絕壁等特殊地貌。
山頂有兩級老夷平面:2100米的香山頂,上覆第三紀紅層;1900米左右的一級經(jīng)切割為東、西、南、北、中“五臺”。中臺突起,諸臺環(huán)列,各有奇勢勝景。
合天臺、插香臺與靈龜臺,號稱“八臺”,與“四嶺”(鳳凰嶺、獅子嶺、蒼松嶺與棋盤嶺)、“二峰”(蠟燭峰與雷聲峰),同為崆峒山地貌的自然奇觀。
諸平臺與山麓帶先后修建了佛、道二教基地的“九院”、“十二宮”,共有寺觀42處,大多集中分布在“五臺”區(qū),形成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F(xiàn)僅保存法輪寺的宋石經(jīng)幢,十方院的元蟠龍石柱,東臺寶慶寺的元代石壁及明建凌空塔,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崆峒山多特殊文化勝跡,山上有廣成子洞,山麓有問道宮和廣成泉。又有望駕山及撒寶巖,傳為望秦始皇駕臨及始皇巡幸撒寶處。東臺懸崖的巖洞有玄鶴洞和青龍洞(一名歸云洞),亦為崆峒名勝。1980年在山南的崆峒前峽修成崆峒峽水庫,水電站裝機容量1890千瓦,具有發(fā)電、養(yǎng)魚、灌溉及游覽等綜合效益。有直達中臺的登山公路。
下面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崆峒山佛教僧徒的生活。在原始佛教時期,僧眾的日常行事一般是出外化緣,各自修行。修行的方法有兩項:一是學習教理,主要是聽佛說法,互相討論;二是修習禪定,指打坐,或者經(jīng)行(經(jīng)行是在林間來往徘徊)。后來寺院中有了佛像,經(jīng)典記錄成文字以后,才出現(xiàn)禮拜供養(yǎng)和讀誦經(jīng)典的禮儀。
根據(jù)佛所制定的戒律,僧眾于每月望晦(農(nóng)歷十五日、三十日)兩日齊集在法輪寺,共誦《戒本》,自我檢查有無違犯戒律之事。如有違犯,要按照情節(jié)依法懺悔。
在全年之中,僧徒必需有的三個月安居在法輪寺之中,專心修道,不得隨意他往。佛教最大的節(jié)日有兩天:一是四月初八——佛誕日;二是七月十五——自恣日。這兩天都叫作“佛歡喜日”。
在佛誕日要舉行“浴佛法會”,就是在大殿用一水盆供奉太子像(即釋迦牟尼佛誕生像),全寺僧侶以及信徒要以香湯沐浴太子像,作為佛陀誕生的紀念。
東臺,最初是元朝安西王忙哥刺依王相商挺請求,召京城西域喇嘛槊里吉察思揭兀住持重建,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秋八月落成,所有費用由安西王出資供給。建成后“為殿為堂,輪渙暈飛,金碧燦爛”。
歷經(jīng)補葺,于民國年間存大殿和商挺撰書的創(chuàng)修崆峒山寶慶寺碑記碑,今廢。原大殿內彩塑十大魔王逼真生動,線條流暢自然,堪稱一絕。遺憾的是都已毀壞。
門楣上東臺二字以及兩邊的楹聯(lián):“仙山、神山、道山、佛山、儒山、山光唯真;晴景、雨景、雪景、日景、月景、景色獨俱”。關圣帝君廟內供奉的是“三國”故事中的關云長與他的手下大將周倉、關平。
提起關云長,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想當年,關云長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是何等的威風!關云長一生除了英勇善戰(zhàn)外,還與劉備、張飛“桃源三結義”,一心扶持劉備,忠心耿耿,盡忠報國,義重如山。
他死后,全國各地都修建廟宇,供他的神像,并稱他為“關公”、“關帝”、“武圣”等。關羽是我國唯一一位佛、道、儒三教共同供奉的尊者,佛教稱伽藍菩薩,是寺院的守護神;道教奉為武財神、副玉皇;儒家則尊稱為武圣人。
東臺是觀日出、云海及平?jīng)鍪幸咕暗募训?,在東臺絕壁上就有玄鶴洞,距地面500米。民間傳說,玄鶴原是侍候廣成子的一對童男童女,天長地久,兩人便產(chǎn)生愛慕之情,雖蒙師傅教誨,但癡心難改。
后來廣成子修成仙體,將回仙界,兩位童子俗緣未了,一心想留在崆峒山,于是廣成子隨手一指,在這絕壁上為他倆留下一個棲身的仙洞,將他們點化成一對玄鶴,并告誡他們:留在凡間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干離經(jīng)叛道之事,要體察民情,幫助善良的人。在山腳上還有問道宮,相傳是軒轅黃帝來崆峒山問道于廣成子的落腳處。
介紹甘肅的導游詞200字篇二
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達財神洞(又叫做黑虎靈官洞),這是崆峒山保存比較完整的明代建筑。眾所周知中國民間財神,有文武財神之分,我們這里供奉的是武財神趙公明,趙公明,姓趙名朗、玄朗,字公明,終南山人。原是日精之一。古時天有九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後,變化為九鳥,墬落於青城山,變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趙玄朗卻獨化為人,避隱蜀中,精修至道。張道陵在青城山煉丹時,收趙玄朗護衛(wèi)丹室。天師丹成,分丹餌之,遂能變化無方。趙玄朗食丹以後,其形酷似天師。天師遂命其永鎮(zhèn)玄壇,故號玄壇元帥。明代小說《封神演義》有姜子牙封神一節(jié),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乙龍虎玄壇真君,率領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統(tǒng)管人世間一切金銀財寶。在他旁邊塑有一只老虎,據(jù)說這只老虎非常靈驗,若您哪里不舒服,就去摸摸老虎相應的部位,您的不適感就會逐漸的消失。有句話這樣說:“有什么別有病,沒什么別沒錢,”我想用在這里比較貼切,大家不妨試試,或許會帶給您意想不到的收獲。不過我看過這樣一幅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頗有幾文錢,你也要,他也要,給誰是好?下聯(lián)是:不做一點事,早來拜,晚來拜,叫我為難??磥碡斏窀嬖V大家,要致富光靠上香是不夠的,還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除了趙公明以外,民間亦有以關帝和明代無錫御城戰(zhàn)死的何五路為武財神的。文財神有商朝紂王時期的比干,比干,子姓,沫邑人(今衛(wèi)輝市北)。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歷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29年。一生忠君愛國倡導“民本清議,士志于道?!睘橐笊藤F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傳說比干心有七竅,因此非常賢明,為了勸紂王離開妲己,就剖腹摘心給紂王,出宮后他遇見一個婦人叫賣空心菜,就問人若無心會怎樣?婦人回答:人若無心會死,比干聽后大叫一聲就死了。后來姜子牙封神時,把比干封為文曲星君,掌管科舉考試,所以人們把比干奉為文財神。在民間,也有農(nóng)民把土地爺奉為財神,因為他們認為土地是五谷糧食的根本。還有商人把關羽奉為財神,也許是覺得生意要以信義為本,才能和氣生財。現(xiàn)在要攀登75度的天梯了,這里比較陡,大家一定注意安全。穿過二天門,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這個紅色的鞭子,相傳很久以前,我們身旁這棵遼東櫟樹年久成精,危害上山的游客,趙公明知道此事以后,便降服了樹妖,并且把自己的鐵鞭掛在樹上,起鎮(zhèn)壓樹妖的作用,后人們就把它稱為崆峒山的鎮(zhèn)山鞭。
大家注意看,洞天下面的南墻上有塊石碑,這是賀敬之手書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又號華相眾生。湖南瀏陽人。少時博覽群書,并致力于自然科學的探討,鄙視科舉,喜好今文經(jīng)學。后為新疆巡撫劉錦堂幕僚,曾往來于直隸、甘肅、新疆、陜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蘇數(shù)省,察視風土,結交名士,有“風景不殊,山河頓異;城郭猶是,人民復非”的感慨。)題詠崆峒的一首詩:“斗星高坡眾峰吞,莽蕩山河劍氣昏。隔斷塵寰云似海,劃開天路嶺為門。松拿宵漢來龍斗,石負苔衣挾獸奔。四望桃花紅滿谷,不應仍問武陵源?!弊T嗣同是1889年4月份來崆峒山的,當時山上桃花盛開的非常漂亮,他認為這里的美景可以和湖南張家界武陵源相媲美。
磨針觀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為六角重檐磚石結構,是山上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建筑物。這里是為了紀念黎山老母用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點化無量祖師修成正果的地方。里面供奉的是黎山老母、無量祖師以及崆峒山上所有神仙的牌位,在觀頂上還有佛教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彌、哞?!彼^“六字真言”即觀音六字大明神咒,佛教傳說是公元5世紀,天上降落到西藏乃東縣永布拉康的玄秘神物之一。此神咒以六個音節(jié)組成,音譯成漢語是:“唵(一作嗡)嘛呢叭咪(一作彌)吽”。藏傳佛教認為六字分別代表五部心義(“嗡”代表佛部心?!奥锬亍贝韺毑啃?,“叭咪”代表蓮花部心,“吽”代有金剛部心,合四部心而成清靜不染如蓮花之事業(yè),即羯磨部心),六字真言即總括了五部心意,是一切萬法的原理。因此只要念此六字真言,循環(huán)往復,持育思維,念念不絕,就能除煩惱,絕塵念,悟真理,生歡喜,證凈果,成就一切功德,死免入地獄而上升“極樂世界”。據(jù)說這六字真言很靈驗,當你感到害怕和恐懼時,你就默念這六個字,你的恐懼和害怕就會消失,站在磨針觀,您可以盡情飽覽崆峒山其它各臺的美景。十二元帥殿是道教唯一一座穿廊式建筑,門楣上“東瞰五岳”四個大字是沈鵬先生題寫的,兩側楹聯(lián):“崆峒雄姿笑迎南來北往客,西鎮(zhèn)奇觀奉送五湖四海賓”是原平?jīng)龅匚瘯浂裣壬}。大家都認識這些元帥嗎?他們就是姜子牙所封的八位雷門元帥和四位護法靈官,依次是劉甫、辛環(huán)、馬崗、趙公明、溫瓊、岳勝、茍張、鄧忠、陶榮、張節(jié)、龐洪、畢環(huán),他們都是保平安的護法神。
三教洞始建于明代,清朝乾隆三十四年(1769)平?jīng)鲋櫣庑?,初來平?jīng)?,便對崆峒名勝十分仰慕,于是任職不到半年,拔去冗務,到崆峒山游覽。當顧光旭游至通往隍城山路時,看到巖壁下有一石洞,洞前幾株棗樹,盤曲如龍蛇狀,因此取名“棗龍洞”。1915年,又在洞前絕壁上修延長了飛仙閣,南側修建廂房四間。三教洞是一個呈半圓形的石洞,深約6米,寬約4米,頂部為弧形,洞內供奉儒、釋、道三教始祖,其中釋迦牟尼居中,老子、孔子分居兩側。顯然,三教洞原是道教場所,后來演化為儒、釋、道三教共存,它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土生文化和外來佛教文化從沖突到融合,最終形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事實,由此看來,中華民族文化是一種開放的、博大的、多樣化的文化體系。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老子被奉為始祖,他所著的《道德經(jīng)》是道教的主要經(jīng)典,但他卻不是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東漢順帝時期的張陵,當時,張陵在四川鶴鳴山創(chuàng)立了天師正一教,“正一”二字的意思是正以驅邪、以一統(tǒng)萬。因張陵創(chuàng)道有功,所以被后人尊稱為張道陵,又因其弟子尊稱他為天師,所以他創(chuàng)的道教叫做天師正一教。天師正一教還有一個名字叫“五斗米道”,凡是入道之人都必須交五斗米。天師正一教的道士屬于居家道士,可以娶親;雖然也講齋戒但可以喝酒、吃葷;講究隨緣和積累功德。道教除了由張道陵所創(chuàng)的天師正一教外,還有一個大流派,就是金代王重陽所創(chuàng)立的全真教,主張佛、道、儒三教合一,主要講人生修煉方法,道士必須出家、投師、住庵、吃齋,不能結婚,崆峒山就屬于全真派。儒家只是思想,并無有形的教派,因為漢武帝的大臣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孔子作為無形教派的教主我們也供奉于此。大家請跟我繼續(xù)往前走吧!沒有結婚的朋友可要注意了,這個地方叫做千里姻緣一線牽,我們看到兩邊的樹上掛了很多紅線,它們都是南來北往的游客為了尋覓人生的另一半掛上去的。據(jù)說掛紅線是有講究的,如果你把紅線掛的很高,說明你有攀高枝的想法,如果你把紅線掛的比較低,則說明你有求小家碧玉的想法。
在參觀皇城之前我為大家介紹一些道教中的禮儀,進殿前,一般不走中間門,因為“中”為大為上,是神道。人走左、右兩邊。左進時先邁左腳,右進時先邁右腳,注意腳不能踩門檻,因為門檻外為人,門檻內為神,門檻上則不人不神。參禮時,雙手環(huán)抱如太極狀,“三拜九叩”為道教中的大禮。
皇城是崆峒山保存最完整的一組明代建筑群,唐代時這里為崇佛閣,明代嘉靖年間由駐藩平?jīng)龅捻n王和他的妻子郭氏捐資修建,面積約200平方米。道教認為人間的一切都是天上的反映,神仙住所應與人間帝王宮殿相似,所以,皇城所建殿宇在建筑風格上仿照中國宮殿建筑,金碧輝煌,莊嚴肅穆。我們可以看到,從東臺至皇城這一中軸線上,每座廟宇都充分體現(xiàn)出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群方正嚴整、中軸突出、縱深成串、左右對稱、主次分明、高下錯落的傳統(tǒng)風格,又體現(xiàn)了道教宮觀建筑以神殿為主,以道眾居室為輔的特色。1990年10月中國建筑專家清華大學建筑學教授朱暢中、謝凝高對崆峒山建筑的評價為“奇險靈秀、古樸精巧。”
這里海拔在2035多米,古人題詠崆峒:“遙看華岳峰三,俯視秦川彈一丘”,“山高平對月,寺回府看云”。如果不登臨皇城,你便很難體會這些詩句的妙處。
眼前這塊“峻極于天”的牌坊就是三天門了,兩側有兩只俊秀的石獅子,雄獅腳下踩有一個圓球,表示一環(huán)流宇之意,雌獅腳下踩一只幼獅,表示子孫可以綿延萬世。殿門上方有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熹宗皇帝親筆題寫的“敕賜崆峒”四個大字。兩邊為鐘鼓樓,專門為山上修行的道士提醒時間,我們常說的晨鐘暮鼓一詞就由來于此。下面請大家進去參觀。這座建筑叫做太白殿,里面供奉的是太白金星,太白金星是道教神仙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在普通百姓中的影響很大,現(xiàn)今人們對他的認識就是一位白發(fā)蒼蒼、表情慈祥的老人,他忠厚善良,主要職務是玉皇大帝的內侍衛(wèi),負責傳達各種命令,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他也是一種自然物的神格化。在中國古代,人們把天上的金星稱為太白,又叫它太白星。因為它是太陽系中第二顆接近太陽、又是最接近地球的行星,所以人們很容易對它發(fā)生興趣。起初,太白星被人們神格化后,把他描述為女性形象,根據(jù)早期道教經(jīng)典的描繪,這位女神穿著黃色的衣服,頭上戴著雞冠那樣的帽子,手里抱著一種叫琵琶的樂器。但到了明朝(1368年-1644年)以后,由于著名的神話小說《西游記》廣泛流傳,而該著作中的太白金星是一位老年男性神,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接受了這一事實,因此他本來的神仙面目卻被忘記了。太白金星是玉皇大帝的內侍衛(wèi),護法,相當于現(xiàn)在秘書的角色,他的特長是日行千里,夜觀天象,并且能夠聽懂百獸的語言,業(yè)務非常繁忙,一種化身根本忙不過來,所以他化身為三尊。大家身后的這塊石灰石巖雕,名為“五龍奉壽海水朝陽圖”,中間有一個綠色的壽字符,象征著道教長生不老、肉體成仙的修身境界。離地八尺高的大殿叫做太上乾殿,又稱為獻殿或拜殿,是山上道士做蘸及做法會的主要場所。正中供有玉皇大帝、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萬范天尊,混元老祖、軒轅黃帝等諸位大仙的牌位。還保存了很多明清以來的文人墨客贊美崆峒山的碑碣木匾,有“笄山靈樹”、“澤潤生明”等等。下面請大家注意這塊石碑,最下面有一只小動物,它叫做赑屃,是東海龍王的第六個兒子。傳說赑屃是王母娘娘跟前的一個小侍童,有一次王母娘娘舉辦蟠桃宴,派赑屃前去邀請玉皇大帝,但是赑屃一路上只顧貪玩,竟然忘了時間,為此王母娘娘勃然大怒,就派他到人間來負重。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神仙背人是非常沉重的,石碑上面刻有很多人名,一個名字就代表一個人,所以說赑屃馱的是世界上最沉重的碑。
大家聽說過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這句話吧!這里供奉的就是我們北方的鎮(zhèn)山之神玄武大帝,因為宋真宗要避圣祖趙玄郎的諱,才改為真武大帝,所以此殿叫做真武殿。亦稱無量祖師殿。為皇城主殿。真武殿始建于北寧乾德年間(963-967),元代改為崇佛閣奉祀釋迦牟尼佛?,F(xiàn)為明代嘉靖年間韓王夫人郭氏捐資,命遣內散官馬英祈許,將大殿擴建為5楹,建筑面積約200平方米,殿頂覆蓋鐵瓦,望之如金臺玉闕。殿內正中設高1.5米,長寬各6米神龕,奉祀彩塑金身真武帝君坐像1尊.龕臺正中設置銅鑄玄武,左右彩塑周公桃花站像1尊.龕臺左右側下方各塑龜蛇化身站像1尊.殿內左右彩塑四大靈官站殿神.韓藩太妃捐資鑄造銅鼎1尊設其前,襄陵王朱洸奉獻直徑1米多銅背光鏡1面鑲于真武帝君后背.清康熙初年王輔臣應吳三桂兵變據(jù)平?jīng)稣坚轻?殿廡毀壞嚴重,山上金銀貴重器物劫掠一空,僅剩玄武背光鏡和銅香爐現(xiàn)存工博物館珍藏。十五年(1677),龍門洞道士苗清陽前來住持募化重修,一應皆新,唯撤去殿頂鐵瓦,現(xiàn)今是全山保護最完整的建筑,1982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真武大帝的塑像通常為披發(fā)、黑衣、仗劍、踏龜蛇,從道教對真武大帝來歷的解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么幾點:第一、道教認為人必須淡薄紅塵名利,追求一種更自在的境界。第二、道教認為修煉必須有圣祖指點迷津,但能不能得到最高境界,則是一種因緣。第三、道教認為必須過隱士生活苦修,才能得道。真武殿是皇城內形制最大的主神殿,玄武的信仰起源很早,在上古神化中,稱玄冥,是水神.這位水神是大禹的父親—鯀.《史記﹒夏本紀正義》記載,鯀治水沒有成功,于是以身殉職,死后其魂化為三足憋,憋有別名叫黿,古字分寫意為玄武。西周經(jīng)來,二十八星宿信仰興盛起來,二十八星宿是天空中的28個星座,星宿家認為28星宿分為東西南北四方,每方各轄7星,統(tǒng)稱四方之神,東方為青龍,西方為白虎,南方為朱雀、北方則是玄武。北方又主水。西漢中期以前,人們都以靈黿為玄武的象征。西漢末年,又加上一條蛇,而且都是黿蛇相交,是雌雄二物,不可分離。據(jù)《竹書紀年》等記載,鯀合體的造型是鯀(黿)的妻子中“修巳”,修巳是蛇(12生肖中巳為蛇),原來黿蛇合體的造型是鯀和修巳夫婦的象征。北宋時道教大興,想以道教取代儒教對人民的統(tǒng)治,在全國到處修建道教宮觀,從南宋起,關天玄武神的人格化傳說逐漸興盛起來。到了明代,更是興盛。明朝初期,燕王朱棣決定征伐南方,但怕力量不夠,只好乞求神靈。玄武是北方大神,就去虔誠祈禱,后來果然凱旋而歸,于是下令大建玄武廟,從此玄武香火日盛。特別是在北方,供奉北方玄武大神,既可玄武屬北方水,水能勝火。《圖志》上說:玄武本是凈樂王的太子,降生后就是有神靈氣概,稍大后勇猛無比,立志除盡邪魔,遇見紫虛元君授給秘訣,又東游遇見一位天神,授給他寶劍。后來進武當山修煉,功成后白日飛升,玉皇大帝命令他前去鎮(zhèn)守北方。于是披發(fā)赤足,建皂(黑)旗,統(tǒng)攝玄武之位。明代朱棣登上帝位后,在全國大建真武廟,特別在武當山敕建了許多真武廟,作為國家祀奠。分封于平?jīng)龅捻n王幾乎每年都要去參加祀奠活動。后來因為交通不便利和帝室限制各地藩王外出活動等原因,由平?jīng)鲰n王出資,仿照武當山在崆峒山大力營建宮觀,皇城這里稱做迎恩宮。韓王家族每年就在這里祀奠慶祝活動。神殿明柱對聯(lián)是:頭上無冠天作冠,冠映日月星斗;足下少履地為履,履憑社稷山川。神臺上兩側侍奉的是周公、桃花兩位神仙。相傳周公善占卜(封很靈)。桃花女性仁,善解禳(很會化解災禍)。有一天,周公悶坐無事,為他的仆人彭祖(古代神仙)算命,算完了,就對彭祖說:“后天午時(現(xiàn)在中午1至3點鐘為午時)你命該在土坑上板僵而死”。彭祖聽后十分吃驚,急忙跑到任家,告訴了桃花女,桃花女教彭祖向北宮七星真武神禱告,可以增壽三十年。周公知道后十分生氣,就準備了花紅酒禮,名為答謝桃花,其實是為他的兒子結婚請?zhí)一ㄗ隹?,想加害桃花女。桃花女已?jīng)知道周公的意圖,還是答應了。到了迎親的那一天,周公處處選擇兇神惡煞謀害桃花女,而桃花女設法全部解除掉,周公很是佩服,于是言歸于好。二人本是天上神,歸天后真武將他們收為部將,掌管人間壽命等事。這事早在民間流傳,后經(jīng)小說戲曲渲染,更知名于世,二人遂被安家于真武殿中。
站立在神臺兩側的是龜、蛇兩位神將。據(jù)《歷代神仙通鑒》書說,玄天上帝披發(fā)赤足,穿金甲黑袍,手降魔劍,統(tǒng)領丁甲神降,與水魔、火魔、旱、蝗、瘟、妖六大魔王戰(zhàn)于洞陰之野,四魔敗逃剩下水、火二魔變化成蒼龜、巨蛇,被玄帝擒獲帶回天庭。玄帝受封為玄天上帝,領九天采訪使。封巨蛇為天關太玄火精、育陰將軍、赤靈尊神,封蒼龜為地軸太玄水精、育陽將軍、黑靈尊神。從此龜蛇二將去邪歸正,成為玄武帝手下的兩員隨從大將。殿內左右是馬趙溫岳四大靈官,左邊是岳飛,即宋代抗金英雄,趙指趙公明,就是武財神,黑虎是他的神獸,傳說摸黑虎可以生財。也說人哪個部位病痛就去摸黑虎的相應部位,疼痛就會消失。右邊是馬元帥馬光華和溫元帥溫瓊。相傳溫瓊是漢代人,家住斑竹村,村中人人作惡,只有他行善。玉帝知道后大怒,派行瘟使者去瘟死村里人,惟獨赦免溫瓊。這中被溫瓊知道后,從執(zhí)行撒藥任務的土地爺手里奪過瘟藥全部吞下,立時死去。溫瓊死了,全村人都得救了,這事感動了玉帝,封他為“威靈溫元帥”,后來又派他做了真武大帝的部將。殿內龍柱上的龍也很有特點,據(jù)說五爪龍象征著真龍?zhí)熳樱淖埾笳髦豕蟪?,而三爪龍則象征普通老百姓,大家請?zhí)ь^看這個二龍戲珠懸塑,這條龍有幾個爪子呢?大家說對了是四爪龍,因為皇城是駐藩平?jīng)龅捻n王捐資修建的,在這里塑四爪龍是對他身份的象征,如果他在這里塑五爪龍,那就代表謀反之心,會招來殺身之禍。
很關心這個位置由誰來坐,就問:“玉皇大帝由誰來當呢?”姜子牙當然不便直說自己了,就隨口敷衍道:“自然有人來當!”沒想到一句話竟然給封了神,因為玉皇大帝原本姓張,名自然,號友人。就這樣張有人當上了天庭的皇帝,大家說是不是一種巧合呢?我們看旁邊有一塊石碑,它上面刻的是崆峒山全景圖,有人告訴我,把自己隨身攜帶的硬幣粘在上面,如果掉不下來,則說明你一生沒有做過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如果掉下來,那你就要好好反省一下。玉皇殿左側為天師殿,供奉有張?zhí)鞄煟牟劬完P羽。
右側為藥王殿,供奉的有孫思邈、呂洞賓和張三豐,他們三位都來過崆峒山,并且在醫(yī)術、武功、氣功方面各有成就,所以同時供奉于此。孫思邈來崆峒山是行醫(yī)采藥,呂洞賓是點化他人成仙,張三豐則是為了避詔的,我們這里有塊碑,是張三豐的避詔碑,據(jù)說明太祖朱元璋看上了張三豐的道術,一心想召他入宮,但張三豐不肯,在崆峒山躲了三年之久,還留下了一首避詔詩“一葉扁舟出離塵,二來江上獨稱尊,三上蓬萊尋伴侶,四海灘頭立姓名,五湖浪里超生死生死,六渡江邊釣錦鱗,七弦琴斷無人續(xù),八仙聞我也來迎,九霄自有安身處,十載皇宣不負恩,燒丹煉藥歸山去,哪得閑心捧圣文?!边@里也是抽簽處,留下了呂洞賓100支簽。
最角上的這個建筑叫做太上老君樓,正中彩塑有太上老君坐像,相傳,老子在玉女的腹中呆了81年后才降生,剛出生頭發(fā)、胡子全都是白的,因此人們稱之為老子,又因當時降生在一棵李子樹下,所以也叫李耳。兩旁為他的弟子尹喜和莊子,山墻上有明代嘉靖年間金粉鑲嵌的壁畫,描述了太上老君從天地混沌到萬物生兩極,兩極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祥,修煉得道成仙的81化圖,這幅壁畫現(xiàn)已被列為省級文物。到此為止,我們已經(jīng)參觀完皇城所有建筑,下面請大家參觀下一處景點,崆峒山香火最旺盛的天仙宮。
介紹甘肅的導游詞200字篇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自我介紹一下,大家叫我小張或是張導都可以。說起曹州牡丹園大家應該都有聽說過吧!它是每年舉辦菏澤國際牡丹花會的地方。但是今天小張要帶領大家游覽的景點不是曹州牡丹園,而是一個她擁有的牡丹品種一點也不比曹州牡丹園少,而且還有許多名貴品種和新牡丹品種的牡丹園,她始建于明朝嘉慶年間,歷經(jīng)滄桑傳奇頗多,具有“精品牡丹園”之稱的曹州百花園。一般我們菏澤人想開牡丹都會去百花園,雖然她沒有曹州牡丹園有名,但她的牡丹花更加的鮮艷絢麗!
笑話。大家仔細看一下會發(fā)現(xiàn)這些太空牡丹的花色要比普通牡丹艷麗,花朵也比普通牡丹要大得多,還有太空牡丹的枝干也要比普通牡丹的粗壯,而且開花的時間也要比普通牡丹早,花期也相對較長。大家可以拍拍照,然后隨小張繼續(xù)游覽。
而且葛巾從來沒有和常大用說過自己的身世常大用起了疑心。于是有一次來到曹州,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葛巾原來是牡丹仙子,這下可把常大用給嚇著了,可是此時很快就被葛巾玉版知道了,她們很生氣。一氣之下葛巾玉版丟下孩子,又回曹州去了。第二年在葛巾玉版丟孩子的地方,長出了兩株牡丹花。故事講完大家是不是覺得真的有牡丹仙子啊,呵呵,就是因為這個故事,我們菏澤人認為洛陽的牡丹就是從菏澤移栽過去的。大家看這種牡丹叫做青龍臥墨池,它就屬于黑色系,薔薇型的早期花型。還有這邊一片種植區(qū),它叫做姚黃,因為屬于晚期花型所以現(xiàn)在還沒有開放。姚黃是牡丹品種中非常名貴的品種,有牡丹中的花王之稱。所以也有人說姚黃之所以開花晚,就是要擺一下普說明他的尊貴。欣賞完這片牡丹種植區(qū),請大家一起隨小張去長廊上休息一下。因為長廊修建的高,所以我們站在長廊中可以把院內所有的`牡丹盡收眼底。稍作休息后,我們沿著長廊邊走邊看。走過長廊我們又看到了這些造型奇特的松樹??从械南癃{子,有的像龍,還有獅子滾繡球呢,這個是猴子望月。這些松樹在我們菏澤叫松編,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造型、壓枝、編制、修剪、就成了現(xiàn)在這些栩栩如生的動物或各式建筑。
丹雍容華貴,被譽為我們的國花,從古到今關于牡丹就一直有許多神話故事,我國古代人們一致認為存在著牡丹仙子。
好了,我們的游覽結束了,再一次回到了這座假山前?,F(xiàn)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一下,我們半個小時后還是在這里集合好不好。那么現(xiàn)在大家可以再看看我們的國花牡丹,拍拍照什么的,半個小時后小張在這里等大家。
介紹甘肅的導游詞200字篇四
敦煌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她坐落在甘肅省三危山和鳴沙山的懷抱中,四周布滿沙丘,492個洞窟像蜂窩似的排列在斷崖絕壁上。
莫高窟保存著兩千多尊彩塑。這些彩塑個性鮮明,神態(tài)各異。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有一尊臥佛長達16米,他側身臥著,眼睛微閉,神態(tài)安詳。看到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無不嘖嘖贊嘆。
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有記錄佛教故事的,有描繪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間生活的,還有描摹自然風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飛天。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采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帶飄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看著這些精美的壁畫,就像是走進了燦爛輝煌的藝術殿堂。
介紹甘肅的導游詞200字篇五
慶陽市位于甘肅省東部,俗稱“隴東”。東接陜西省,北接陜西和寧夏,西與寧夏相連,南臨平?jīng)鍪泻完兾?。轄慶城縣、華池縣、環(huán)縣、合水縣、正寧縣、鎮(zhèn)原縣、寧縣和西峰區(qū),總面積約2。7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44萬,有漢、回、蒙、滿等20個民族,其中漢族占98%以上,少數(shù)民族主要是回族。全市北部為黃土丘陵溝壑,東部黃土丘陵區(qū),中南部為黃土高原溝壑。慶陽市屬內陸性季風氣候,冬寒較短,夏少酷暑,秋季多雨。
慶陽―名系沿用古“慶陽府”名稱,最早取決于宋代政和年間,后設環(huán)慶路,又設“慶陽軍”節(jié)度,慶陽之名,方見于史冊,沿用至今。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曾任”環(huán)慶路經(jīng)略撫緣邊招討使”與其子駐防慶陽,駐城練兵,保境安民。慶陽市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早在20萬年前這一帶就有人類生存。五六千年前,先民就在此農(nóng)耕,養(yǎng)殖,制陶。據(jù)《史記》記載皇帝軒轅氏再這一帶和醫(yī)祖歧伯合著《內經(jīng)》。夏代,周祖不出失官率部族赴此,駐城拓荒,安邦定居,今慶陽縣城據(jù)傳就是建于此時的“不出城”故有“周舊邦”之稱。慶陽市也是陜甘寧革命根據(jù)地的主要組成部分,俗稱:“隴東老區(qū)”。
慶陽市是一個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地區(qū)。是有名的烤煙生產(chǎn)基地,作物以半干旱的小麥、玉米等為主。
介紹甘肅的導游詞200字篇六
各位旅客:
甘肅自古多奇景。酒泉占據(jù)了奇景的小半。去之前,做導游的朋友這么跟我說?;貋砗笪揖蛯懥诉@個甘肅旅游心得,給愛旅游的朋友們分享一下經(jīng)驗。
說是甘肅奇景小半在酒泉,但是我們的首站還是在蘭州。去蘭州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吃到最正宗的蘭州拉面。這份體驗可不是其他城市的拉面館里可以獲得的。這里的拉面味道正宗,價格還不貴,真是可以稱的上蘭州文化食品。其實,說蘭州拉面是蘭州的城市名片也不為過了,大多數(shù)人知道蘭州也都是通過蘭州拉面知道的。熱騰騰的拉面,澆上紅紅的辣椒,極度的刺激著味覺,而且這里的辣椒吃了不會上火,據(jù)說還有美容的功效,經(jīng)??梢钥吹胶芏鄊m吃拉面,放上厚厚的一層辣椒。
從蘭州出發(fā),先去的酒泉。酒泉是個有典故的名字。據(jù)說漢武帝賞賜給霍去病的美酒,被霍去病倒入泉水中,并與全軍將士共飲。所以才有了酒泉的名字。這里有保存完好的漢代園林,走進去恍如穿越了時空的隔離,聽得到大漢王朝的精神呼轉,響越千年。如今,這古老的酒泉泉水依然流淌,在見證了歷史之后,又在見證我華夏的民族復興。當然,去甘肅要去敦煌。這里的文化價值不用多說,飛天就是最耳熟能詳?shù)男麄髁恕_@里還有“魔鬼城”的雅丹地貌,景色奇詭,震懾人心。
不過說到地質奇觀,自然還少不了張掖的丹霞地貌。既有廣東丹霞地貌的石柱林立,險奇并重,又有新疆五彩城的多彩迷離,有古詩云,“高峰壁立老龍蟋,削出芙蓉作畫看?!睋?jù)說老謀子的“三槍拍案驚奇”就是在這里拍的.,景色非常好。甘肅除了莫高窟還有麥積山石窟,二者都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僅僅為了這兩個文化勝地就值得專門跑一趟甘肅了,更何況還有這么多其他景色呢。號稱天下第一雄關的嘉峪關,古時是西北要塞,現(xiàn)今保存完好的城關和長城已經(jīng)失去最初的防衛(wèi)意義,就像巨大的骨骼,長眠在空曠的大地上。但是看到它,依然能讓人看到過去的烽火延綿,家書抵萬金的時代。
甘肅就是這么一個奇景多的地方,只是我的甘肅旅游心得能記述的太少了。更何況甘肅景色的美,又怎么是我的文筆能夠描寫的呢。
介紹甘肅的導游詞200字篇七
甘肅歷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guī)斫榻B甘肅的。
導游詞。
在我國美麗遼闊的大西北,不僅僅有戈壁荒灘和那蒼茫無邊的孤煙沙場,而且還有許多如詩如畫的風景名勝,如那頗具盛名的鳴沙山。遠遠望去,晴空萬里,山體恍如一條橫臥著的黃色巨龍,綿延柔軟平滑似鏡,山脊如刃峰若削,好一派罕見的流沙景觀,讓人嘆為觀止。
人要上山只有赤腳踏沙,人行沙中,頓感一種細軟滑圓,踩入沙坑,表層蒸熱里面涼爽又是另一番微妙。登沙山雖無驚險卻很艱難,沙流軟綿綿,進一步偏又下塌半步;踩著他人腳印好像省點力氣,偶爾也小跑一陣往前沖刺。如此這般向上攀登,雖汗水淋漓,但也其樂無窮。
登上山峰,舉目遠視,天蒼蒼,沙茫茫,一覽無遺,令人心曠神怡。遠處層層疊疊的峰巒,揮灑出道道優(yōu)美的曲線;近處沙浪縈回,看似澎湃洶涌卻如波濤凝固?!傍Q沙”之說更給此山抹上一層神秘色彩。陽光下掬沙細撒,指縫間倏然流下,五彩俱全,晶瑩閃亮,沙脊兩邊陰陽分割呈強烈反差。一邊是黑乎乎清涼涼,一邊呈金燦燦熱騰騰。真是東邊日出西邊涼。
再俯瞰山下,沙山環(huán)抱的荒漠中,一形似月牙之泉透露著粼粼波光;泉邊蘆葦垂柳搖曳,湖中輕波漣漪蕩漾。據(jù)說,自東漢以來便有此泉記載,千百年來,不為流沙淹沒不因干旱枯竭,創(chuàng)造了沙泉共存的奇跡,無愧于天下沙漠第一泉之美稱。面對著藍天、沙海、碧泉,和諧恬謐相映成趣,人們無不贊嘆著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之神奇。
下山時,不妨滑沙而下,雖有幾分驚險但也有幾分刺激、幾分好奇。只需坐上竹條板,順坡而下,兩手一伸似雙翼展翅,沙浪滾滾如山洪奔騰,耳邊風聲陣陣好似沙鳴聲聲,恍然猶如全身騰空而起,驚心動魄一剎那,即已到得山腳下,真正是一種無法言喻的飛流直下之飄飄然感。
鳴沙山和月牙泉風景名勝區(qū)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名城重鎮(zhèn)。在漫長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長河中,這里曾經(jīng)是中西文化名流薈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間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創(chuàng)造了世界矚目的“敦煌文化”,為人類留下了眾多的文化瑰寶。
它不僅有舉世聞名的文物寶庫——莫高窟,還有“大漠孤煙、邊墻障,古道駝鈴,清泉綠洲”等多姿多采的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其中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qū),就是敦煌諸多自然景觀中的姣姣者。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于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
它和鳴沙山東的莫高窟藝術景觀、融為一體是敦煌城南一脈相連的“三大奇跡”。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勝地。鳴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動成響而得名。山為流沙積成,沙分紅、黃、綠、白、黑五色。漢代稱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晉代始稱鳴沙山。其山東西綿亙40余公里,南北寬約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壟相銜,盤桓回環(huán)。沙隨足落,經(jīng)宿復初,此種景觀實屬世界所罕風。
月牙泉處于鳴沙山環(huán)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又名藥泉,一度訛傳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積13.2畝,平均水深4.2米。水質甘冽,澄清如鏡。流沙與泉水之間僅數(shù)十米。但雖遇烈風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沒,地處戈壁而泉水不濁不涸。這種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獨特地貌,確為“天下奇觀”。
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游人無論從山頂鳥瞰,還是泉邊暢游,都會騁懷神往。確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近年隨著旅游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當?shù)卣貙︼L景區(qū)采取了各種建設和保護措施,使其面貌大為改觀,同時還開展了沙療、涌滑沙、滑翔跳傘,騎駝遨游等沙漠娛樂項目,使游人趣味盎然,絡繹不絕。
大地灣遺址位于天水市秦安縣東北五營鄉(xiāng)邵店村,距天水市102公里。遺址分布在清水河與閻家溝交匯處的第一、二、三級臺地上,總面積約達32萬多平方米。1958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至1983底,發(fā)掘清理房址200余座,窯址30多座,共出土各類文物8000多件。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地灣遺址是一處規(guī)模較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截至1984年,共揭露面積13700平方米,遺址總面積為110萬平方米。出土房址238座,灰坑357個,墓葬79座,窯38座,灶臺106座,防護和排水用的壕溝8條,各種骨、石、蚌、陶器、裝飾器和生活器物共計8034件。大地灣遺址最早距今7820xx年,最晚距今4820xx年,有3020xx年文化的連續(xù),其規(guī)模之大、內涵之豐富,在我國考古史上亦屬罕見。除陶器、骨角器、石器、蚌器、原始雕塑等藝術珍品外,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大地灣的房屋建筑遺址,不僅規(guī)模宏偉,而且形制復雜。尤其是屬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約5020xx年前)的f405大房子,是一座有三門開和帶檐廊的大型建筑,其房址面積270平方米,室內面積150平方米,平地起建,1木骨泥墻,其復原圖為四坡頂式房屋。這一房屋的規(guī)模在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更引人注目的是f411房屋居住面上,還給有地畫,圖案由人與動物構成,是我國目前最早的原始地畫,這一發(fā)現(xiàn)為研究我國古代繪畫史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大地灣遺址的房屋,多采用白灰面,多種柱礎的建筑方法,充分顯示了當時生產(chǎn)力的提高和建筑技術的發(fā)展。大地灣遺址出土的石斧、石刀、陶刀等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具數(shù)量很多,貯存物品的大袋形窯穴的建造,大型陶甕、缸、罐等貯藏器的大量出現(xiàn),都說明和反映了其經(jīng)濟形態(tài)屬于定居的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類型。
介紹甘肅的導游詞200字篇八
道教圣地。中國史志記載最早名山之一,號稱西來第一名山”。古籍名空桐,俗稱崆峒。又因山體特征,有雞頭、笄頭等別名。位于甘肅省平?jīng)龀俏?公里,涇河上游主流與其北岸支流后峽河之間。長00公里,平均寬5公里,海拔870~200米。最高峰山勢陡峻,樹木蔥蘢,形成北西西走向的一道天然綠色屏障,故名翠屏山,海拔223米。
地質構造上屬小關山逆斷層,垂直斷距約700米,上三疊統(tǒng)延長群的`褐紫色與綠色礫巖及白堊紀底礫巖等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經(jīng)侵蝕形成許多巖崖峽谷及奇峰絕壁等特殊地貌。山頂有兩級老夷平面:200米的香山頂,上覆第三紀紅層;900米左右的一級經(jīng)切割為東、西、南、北、中五臺”。中臺突起,諸臺環(huán)列,各有奇勢勝景。合天臺、插香臺與靈臺,號稱八臺”,與四嶺”(鳳凰嶺、獅子嶺、蒼松嶺與棋盤嶺)、二峰”(蠟燭峰與雷聲峰),同為崆峒山地貌的自然奇觀。諸平臺與山麓先后修建了佛、道二教基地的九院”、十二宮”,共有寺觀42處,大多集中分在五臺”區(qū),形成規(guī)模宏大的群。現(xiàn)僅保存法輪寺的宋石經(jīng)幢,十方院的元蟠龍石柱,東臺寶慶寺的元代石壁及明建凌空塔,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崆峒山多特殊文化勝跡,山上有廣成子洞,山麓有問道和廣成泉。又有望駕山及撒寶巖,傳為望秦始皇駕臨及始皇巡幸撒寶處。東臺懸崖的巖洞有玄鶴洞和青龍洞(一名歸云洞),亦為崆峒名勝。980年在山南的崆峒前峽修成崆峒峽水庫,水電站裝機容量890千瓦,具有發(fā)電、養(yǎng)魚、灌溉及游覽等綜合效益。有直達中臺的登山公路。
介紹甘肅的導游詞200字篇九
嘉峪關位于甘肅省嘉峪市,是長城最西側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關城附近已建成中等工業(yè)城市。城市街道干凈整潔。城市西北部是著名的嘉峪關長城,西南部是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城市外面是無邊無際的戈壁沙漠。嘉峪關風光壯麗,從嘉峪關到酒泉,中間只有20多公里。嘉峪關南為祁連山,雪峰綿延千里;北為龍首山、馬鬃山,與祁連山對峙,雄居河西。
嘉峪關的神氣在于一個“關”字。整個關城分為外城、甕城和內稱三層,結構巧妙,可以說固如金湯。
關城外還在繼續(xù)建設新的長城。這些人工景觀越來越多,后人無法分辨誰是真誰是假。我不知道這是福是禍。一旁的`長城博物館值得一看。里面的許多文物和介紹令人耳目一新。
介紹甘肅的導游詞200字篇十
廣西桂林市龍勝縣和平鄉(xiāng)東北部的叢山峻嶺中,有一個叫金坑的地方,它方圓10多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寨20余個,人口5000多人,人均水田1畝左右,主要住著我國西南的少數(shù)民族——紅瑤(瑤族的一個分支)。金坑紅瑤的祖先是從湖南洞庭、五溪一帶遷徙而來,帶來了種植水稻的先進技術。如今大寨村學校門前的那個塊田就是紅瑤祖先最早開墾最早收割的地方,是金坑的始祖田-。
紅瑤自己沒有文字,本民族的歷史文化過去一直是以山歌形式用口頭流傳。紅瑤人勤勞勇敢、忠厚樸實、待客熱情。婦女更為心靈手巧,手工技藝以織花、挑花、蠟染、制絲著稱。紅瑤婦女喜愛穿紅色衣服,紅瑤因此得名。金坑梯田被譽為世界旅游景觀一絕,恢弘磅礴的氣勢,云霧繚繞的山顛,獨具特色的瑤寨,多姿多彩的風情,構成了一幅壯美的畫卷。這里不僅是中外攝影家向往的攝影天堂,也是中外游客休閑觀光的世界奇觀。綿延10多平方公里的金坑梯田開挖于元朝時期,歷經(jīng)幾百年風風雨雨,最近幾年才為世人所了解,并逐漸成為旅游熱點。
1994年5月中旬,桂林電視臺和中央電視臺社教部聯(lián)合組成了一個攝制組,進入金坑小寨小學,采訪拍攝了一部反映希望工程的電視記錄片,片名叫《龍脊》。
20xx年4月及6月,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兩度前往桂林龍脊,拍攝《美麗中國·濕地行》系列節(jié)目中的兩集《水孕龍脊》(20xx年8月16日播-)、《梯田人家》(20xx年9月9日播出)。
馮玉祥將軍的孫女美籍華人馮文真來過8次之多。馮文真在美國如今是個旅游攝影家,她拍金坑的目的是想在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上發(fā)表一組圖片。1995年以前幾乎沒有來金坑的游客,1996年后,則逐年有所發(fā)展。1999年,光是田頭寨就接待了六、七百人,還有一些外國人和港澳攝影家,到20xx年,田頭寨接待游客已經(jīng)突破千人大關。
三大特點。
自然景觀和自然環(huán)境保護得好。
金坑地理位置是坐落在越城嶺大山脈之中,四面高山阻隔,至今仍未通公路,經(jīng)濟性質仍然是自產(chǎn)自給為主。龍勝最高峰福平包(海拔1916米)坐落在小寨屋后,在福平包海拔1500米以上仍然保持茂密的原始森林。這里溪流眾多,水源充足,山上植被四季常青。山寨的房屋是清一色的吊角樓,錯落有序的山寨與大山融為一體,古樸清雅,畫意十足,來到金坑大有返璞歸真、回歸自然之感。
景色秀麗、如詩如畫。
金坑梯田整齊有序,線條豐富多彩,線條形狀以曲線為主,曲線賦于人們一種動態(tài)美,尤其是那些長長的曲線和波浪線,使人聯(lián)想到這些梯田好像是天上飄落的彩帶。金坑梯田還有象形美,有些小山沿著山體的形狀修滿了一圈圈的梯田,像寶塔一樣,增強了田園造形美;有的梯田連片看像山鷹展翅;有的梯田如七星伴月,有的梯田就是典型的梯形圖形,還有花邊田等。金坑梯田比較有層次感,由于金坑地勢陡峭,梯田以帶狀形的較多,它的高低層次較多,遠近層次也很豐富。再就是金坑梯田有音樂般的美感,它體現(xiàn)在梯田的節(jié)奏與韻律感之中。
民風純補,民族和睦。
如今走進瑤寨,還可以經(jīng)??吹揭恍┺r(nóng)民主動筑路架橋,不計報酬。人們都敬愛老人,寨上如有紅白喜事,凡是同寨鰥寡老人無論親疏均請赴宴而不收禮物。路遇老人,更是長者先行。在日常生產(chǎn)活動中還保持著背工、幫工方式,即換工,如:哪家起房子勞力不夠,寨子上的人們都會主動來幫工,當你有困難需要別人來幫工時,大家也會主動來,這種換工方式,不用付報酬,只負責吃飯就行了。還有互借互助,物不亂取等良好民風均保持得十分完好。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古樸的民族舞蹈和保護完美的民族服飾,可聽到優(yōu)美的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民族風情,龍脊銅鼓舞、師公舞、打扁擔令人耳目一新,此外,還有古樸的民居,香醇味美的龍脊茶和龍脊辣椒,沁人心肺的“東方魔水”———龍脊水酒。
農(nóng)歷六月初六是紅瑤最大的節(jié)日,也可叫曬衣節(jié)、粽粑節(jié)、半年節(jié)。過節(jié)那天,親朋好友、老庚同年都請回來過節(jié),賓客滿座,很熱鬧。家家都包粽子,寨子要殺豬祭廟神,各戶要殺鴨供田神,供田神的地方是固定的,插一塊石頭作神位,年年都是在那里供,供品有鴨灑粽子香紙,用籃子裝著,主家戴著斗笠,拿著供品去供田神,路上逢人不打招呼,供罷用一根竹子掛上紙幡,插好在田神之位,收拾供品回到家,在門0上茅標,把門關上,以示禁入。主人急忙把鴨煮好,全家團聚吃鴨,必須一餐吃完,不給外人吃,連嫁出去之女,回來也不給吃,其意思是財氣不外流?,幟裾f:供田就是祈求田神保佑,獲得豐收。解放后,供田神終止。
介紹甘肅的導游詞200字篇十一
榆林窟又名萬佛峽,位于甘肅省瓜州縣(原安西縣)城南70公里處。洞窟開鑿在榆林河峽谷兩岸直立的東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樹成林而得名。1961年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榆林窟是我國著名的石窟之一。從洞窟形式、表現(xiàn)內容和藝術風格看,與莫高窟十分相似,是莫高窟藝術系統(tǒng)的一個分支,歷來被國內外學者所重視。創(chuàng)建年代雖無文字可考,但從洞窟形式和有關題記推斷,當開創(chuàng)于隋唐以前。從現(xiàn)存壁畫風格和游人題記結銜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開鑿和繪塑,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興建。
現(xiàn)存有完整壁畫的洞窟43個,其中東崖32窟、西崖11窟。保存著彩塑272身、壁畫5650余平方米。第6窟高約25米的彌勒佛,全身金箔敷就,燦然如新、金碧輝煌,顯得極其莊嚴雄偉。第11窟的十八羅漢,神態(tài)各異,形象逼真。尤其是塑在南壁西端的啞羅漢,上身前傾,張口瞠目,欲言不能的神情,活靈活現(xiàn),堪稱榆林窟彩塑的代表。
榆林窟榆林窟保存至今的彩塑共有250余身,壁畫約5000余平方米,約占莫高窟壁畫總面積的九分之一。如果說敦煌莫高窟的壁畫無論在數(shù)量上和質量上都居于全國石窟之冠,那么,榆林窟就是僅次于莫高窟的壁畫藝術寶庫。壁畫多為唐代至元代800年間的作品。
內容十分豐富,有場面宏大的巨幅經(jīng)變畫,形象生動的單幅佛像畫、裝飾圖案和種類繁多的奇花異草、飛禽走獸,還有一定數(shù)量的當時社會生活、生產(chǎn)、科技等現(xiàn)實畫面。從唐到元,歷代都有佳作,其中第25窟的唐代壁畫,更是世所罕見的珍品。
洞窟形制主要有中心佛壇窟、中心塔柱窟、大像窟等三種。各類窟形均始于唐代,以后成定式沿用。但東西兩崖上層洞窟前面多有較深的甬道,且橫開連通毗鄰各窟的長穿道,不同于莫高窟。塑繪結合的彩塑內容主要有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形式有圓塑、浮塑等。除6窟大佛殿宋代塑的高24。35米的善跏坐佛像和第5窟長13米的臥佛像各一身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為木骨泥塑。彩塑破壞較甚,所存極少?,F(xiàn)存300余身塑像均經(jīng)重妝。大多屬等身群像,一鋪三至九身不等。
初唐壁畫只存殘跡,其余4565平方米壁畫大多保存尚好,根據(jù)特點可分為中唐(吐蕃統(tǒng)治時期)、五代、北宋、回鶻、西夏、元六個時期。唐代洞窟有14個,保存完整的僅存第25窟。
該窟藝術價值頗高,在整個敦煌石窟中也屬于珍品。前室正壁門兩側分別繪毗琉璃天王像和毗沙門天王像。主室窟頂可見千佛殘跡。正壁中部繪盧舍那佛像和虛空藏、彌勒、地藏、文殊等八大菩薩像,北側繪釋迦行像,南側已毀。南、北兩側壁分別繪觀無量壽經(jīng)變、彌勒經(jīng)變。前壁門兩側繪文殊變、普賢變。
全窟壁畫構圖嚴謹、造型逼真,色彩絢麗。威武有力的天王、力士、莊嚴慈祥的菩薩,栩栩如生的昆侖奴及獅子、白象,神態(tài)生動,線條瀟灑流暢,充分體現(xiàn)了唐代風格和精湛技藝。尤其是“彌勒經(jīng)變”中的農(nóng)作、掃街、宴會、探親、寫經(jīng)、剃度等描繪社會生活的畫面,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此窟細密精致而秀麗的壁畫藝術,是敦煌石窟中唐壁畫的典范。
五代、北宋時期,興建和重修洞窟23個。壁畫題材主要有經(jīng)變畫、尊像畫、佛傳故事畫、佛教史跡畫、瑞像故事畫和供養(yǎng)人畫像等五類。其中的供養(yǎng)人畫像,數(shù)量較多,分為三種:
即曹氏歸義軍政權的統(tǒng)治者及其眷屬、大小官吏的畫像;與曹氏聯(lián)姻的少數(shù)民族地方政權統(tǒng)治者畫像,如于闐國王和王后,吐谷渾慕容歸盈出行圖等;特別是出現(xiàn)了曹氏畫院的“都勾當畫院使”、“知畫手”、“都畫匠作”、“畫匠”等的畫像,是重要的歷史資料。
西夏、元時期,共興建和重建洞窟16個、使榆林窟出現(xiàn)了最后的興盛局面。壁畫題材主要有經(jīng)變畫、佛像畫、供養(yǎng)人畫像、裝飾圖案等幾類。供養(yǎng)人畫像中有人物和衣冠服飾迥異的黨項羌、回鶻、蒙古族貴族官吏和侍從的畫像。西夏早期壁畫藝術與宋代壁畫一脈相承,后期的第2、3、29窟與元代的第4、10窟等典型洞窟的壁畫藝術表現(xiàn)了三種新風格:
(1)中原繪畫風格,人物衣冠如道教神仙,線描精致流暢,變化豐富,色彩清淡典雅,這是受宋遼影響而出現(xiàn)的新的藝術風格。
(2)藏傳密宗風格,人物比例適度,形象有明顯的尼泊爾和印度的影響,線描圓潤秀勁,設色冷峻濃艷,具有濃厚的神秘氣氛。
(3)西夏藝術風格。人物造型和服飾具有西夏的民族特征。第2窟水月觀音圖,第3窟文殊變、普賢變、西方凈土變、千手千眼觀音變。第4窟釋迦、多寶曼茶羅、不空絹索曼茶羅等是代表這個時期高度藝術水平的作品。
介紹甘肅的導游詞200字篇十二
嘉峪關長城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南為祁連山,雪峰綿延千里;北為龍首山、馬鬃山,與祁連山對峙,雄居河西。嘉峪關的神氣在于一個“關”字。整個關城分為外城、甕城和內稱三層,結構巧妙,可以說固如金湯。關城外還在繼續(xù)建設新的長城,這些人工景觀比較多,讓后人無法分辨誰真誰假,不知道是福是禍。而一旁的長城博物館值得一看,里面的'許多文物和介紹令人耳目一新。
嘉峪關城保存完好,關城建筑十分雄偉。嘉峪關市區(qū)有兩條比較繁華的美食街,一條是振興市場,一條是鏡鐵市場,各種面食居多。嘉峪關旅游資源以嘉峪關城、魏晉壁畫墓、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長城博物館、黑山巖畫等著稱。嘉峪關位于古絲綢之路中段,是明代長城的西起點。南依祁連山,北望馬鬃山,長城連接兩座山,使嘉峪關雄居東西咽喉要道,成為天下雄關。嘉峪關周邊有許多歷史遺跡和名勝。敦煌莫高窟、嘉峪關城樓、懸壁長城、七一冰川、魏晉墓等國內外都很有名。此外,當?shù)氐囊构獗⒋蟀骞献?、駝絨等土特工藝產(chǎn)品使嘉峪關成為重要的旅游勝地。
介紹甘肅的導游詞200字篇十三
敦煌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qū))交匯處、南有祁連山,北有馬鬃山,東、西兩面為戈壁沙漠,平均海拔1138米,形成了南北高,中間低,自西向東北傾斜的盆地平原地勢,全市總面積3.12萬平方公里,其中綠洲面積1400平方公里,僅占總面積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圍,故有“戈壁綠洲”之稱。敦煌地處內陸,明顯的特點是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降雨量少,蒸發(fā)量大,日照時間長,四季分明。由于干旱少雨,全年平均降雨量39.3毫米,蒸發(fā)量卻高達2486毫米,所以具有明顯的沙漠氣候特征,屬典型的大陸干旱性氣候。
綠洲由黨河滋補,發(fā)源于祁連山中北流的黨河,全長390公里,流域面積1.68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28億立方米,是敦煌重要的水利命脈,境內除黨河外,地面水還有西水溝、東水溝、南湖泉水區(qū),泉水總溢出量為3.14立方米/秒,年徑流量9902.3萬立方米。地下水的開發(fā)利用,已經(jīng)成為敦煌人民生活用水和工業(yè)用水的主要來源。全市總人口15萬人,其中農(nóng)業(yè)人口9.46萬人??側丝谥袧h族占絕大多數(shù),回族、蒙古、藏、維吾爾、苗、滿、土、土家、哈薩克、東鄉(xiāng)、裕固等10個少數(shù)民族僅占1.06%。市轄2鎮(zhèn)10鄉(xiāng),79個村民委員會,381個村民小組。沙州鎮(zhèn)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城西7公里處的七里鎮(zhèn)是一座新型的建筑非常漂亮的石油城,現(xiàn)為青海石油管理局局機關駐地,常住人口有3萬多。
全市總耕地面積26.56萬畝,全部是水澆地。由于土質肥沃,灌溉條件好,適宜各種農(nóng)作物生長。主要農(nóng)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胡麻、瓜類、蔬菜等。綠洲內有果園面積43318畝,主要果樹品種有蘋果、梨、桃、杏、棗、葡萄等,每年可生產(chǎn)各種水果2000多公斤。
介紹甘肅的導游詞200字篇十四
各位團友,吼山省級風景名勝區(qū)位于紹興城東12公里處的皋埠鎮(zhèn),是紹興的一個著名的石文化園林景觀,它由吼山核心景區(qū)和宋六陵景區(qū)組成。
吼山門口蕭墻上的壁畫,是古越文明的圖騰,是古越石文化發(fā)源地的寫照和縮影,看那粗獷、樸實的線條,讓我們感受到久遠的古越民族的生生息息。展示在我們面前的“吼山勝境”四個字,是中國書協(xié)主席沈鵬先生題寫的。我們的“吼山勝境游”就從這里開始。整個游程需要120分鐘,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入園。
這上面的亭子叫試劍亭,邊上有一塊試劍石。春秋時期,當時最為著名的鑄劍人歐冶子,就在離此處不遠的日鑄嶺為越王勾踐鑄成“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五把寶劍。據(jù)傳有一天,越王勾踐來這里選犬準備去獵南山白鹿,進獻給吳王夫差。歐冶子知道這個消息后,把鑄好的五把寶劍中最后一把送了過來,此劍能“風吹斷發(fā)、削石如泥”。勾踐是一個擊劍行家,看到寶劍心中大喜,隨手舞了起來,為了一試寶劍的鋒芒,竟舉劍劈向巨石,只聽“嚯”的一聲,巨石裂為兩半,勾踐不禁大喊一聲“巨闕”,于是此寶劍就得名為“巨闕”。這試劍石成了吼山門口的一大勝跡。
這里是“越宮神犬”景觀?,F(xiàn)在有一個問題,請大家猜猜看,這座山為什么叫吼山?七條狗以北斗七星星座之象,圍著一條大神犬,其狀似在大聲吼叫?!霸綄m”是越國王城的稱為,明朝時,大文學家袁宏道來吼山時,就把這里疑為越王城。吼山的來歷,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整座山勢似一條臥狗,故名狗山,日久轉音便成“吼山”;第二種說法與位置有關,因為此山是會稽山脈中最北的一座小山,它的南面是會稽群山,干巖競秀,連綿不斷;而它的北面則是水鄉(xiāng)田園,一望無際,一直延伸到錢塘江邊,這樣看起來,諸山皆朝向此山?!昂稹薄ⅰ班搿苯?,為互致問候的意思。還有一種說法與佛教有關,獅子在佛教中有無畏獅子吼的說法,而邊上的曹山有青獅白象同處一山,青獅狀如大吼,所以此山稱為吼山。不管吼山之名出于何種說法,但主要的出典來源于越王勾踐曾在此養(yǎng)狗,從而得名。因此我們可以遙想當年滿山遍野皆是警覺的獵鹿之狗。而此地的許多山石,又確實顯露出形態(tài)各異的狗的形象。這里有幾條狗?請大家找一找,對!這里有五條并排的狗,我們稱它為“五犬迎賓”,它們熱情地歡迎各位的光臨。吼山的石狗數(shù)不清。到目前為此,還沒有全部尋找和統(tǒng)計出來,希望大家細心找一找。您在這座山中能找出多少狗?如果您找到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過的狗,您將會得到一份精美的禮品。當年越王勾踐在此養(yǎng)狗獵鹿,而石匠來此山采石后,又留下許多石狗,整座山勢又似一條臥狗。這樣吼山就成了一大奇跡,一大謎。
這里就叫曹山,山不高卻名聲顯赫,因為這里曾經(jīng)是歷代眾多名人仰慕的地方。陸游、徐文長、袁宏道、鄭板橋、李慈銘、蔡元培、魯迅等都來過這里。明代文人陶望齡在這山上曾筑有石簣山房,在此居住讀書。還有被稱為小品文鼻祖的明代文學家張岱在這里著書立說。曹山有“江南小桂林”之稱,又是難得的風水寶地,青獅白象同落一山,獅肖其首,象狀其鼻。我們在此位置上,便可看到青獅與白象。這水池,我們當?shù)厝朔Q為水石宕,是千年采石而形成,如果把池水抽干,我們能看到像龍游石窟一樣的奇跡。在古代,吼山寺庵鼎盛時期,張岱的外公陶允嘉把這水石宕改名為“放生池”,善男信女將活魚蝦投放入池,可謂成千上萬。由于池水深幾十米,所以池中的魚越來越大。張岱在他的著作中就描述過當時的情景。他說:他小時候跟母親到吼山做佛事,用竹籮裝了四只西瓜,浸入池內,一會兒一條大魚沖出水面,頂翻三只小船,一口氣吞沒了四只西瓜。放生池內備有烏篷船,坐船走水路可以直達桃園景區(qū)和云石景區(qū)。在船上悠游,另有一番情趣,能把多幅古代名家題刻看得更清晰,產(chǎn)生游目騁懷的感覺;還能領略我們這里“江南武陵源”粗獷、凝重的獨特風采。坐船的客人請下船,其余的客人跟我走,我們在桃園景區(qū)會合。
這里是桃園景區(qū)。吼山的桃園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開創(chuàng)的,并引種桃中珍品蟠桃,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整個桃園,面積20多公頃,有桃樹品種30余個,主要有花桃、一點紅、大紅桃、夏白桃和蟠桃等。歡迎各位客人春季前來觀賞漫山緋紅的桃花,夏季即可品嘗桃子的美味。
上面兩塊奇特的石頭,一塊叫云石,一塊叫棋盤石,這兩塊石頭歷來是吼山的主石景。清朝《康熙會稽縣志》里記載的吼山八大景,首景就是“犬亭云石”。云石上粗下細,上頂飄逸的巨石一塊,似云朵從天外飛來,故稱云石。云石又名火炬石,永不熄滅的火炬象征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堅忍不拔的精神,它激勵著越鄉(xiāng)人民生生不息和無往而不勝的氣概。棋盤石崔嵬離奇,相傳有兩位仙人乘黃鶴經(jīng)此,被景色所迷,在石上對弈,且石形又酷似棋盤,所以棋盤石之名沿襲至今。
明代文壇公安派首領袁宏道,來此看望隱居讀書的友人陶望齡,看了這里的石景,寫了《吼山觀石壁》一首詩,對兩塊奇石的來歷和險峻作了這樣的描繪:“知不是天造,良工匠意成。千年云氣老,七日渾沌生。精祟虛無出,猿猱嘆息行。道旁應借問,恐是越王城?!鼻宕娙似蕉纫矊懹小逗鹕皆剖芬皇祝骸蔼{子林開峭壁前,吼來驚倒野狐禪。盤陀削就凝雙碧,仿佛飛云落九天?!奔葘懙綄υ剖螒B(tài)的贊美,又描述了這里曾經(jīng)有過寺廟。這一口井稱為“云泉”,泉雖小,但它終年保持水位不變,水味甘甜,據(jù)說喝了云泉水,能讓讀書人聰穎進取。當年魯迅先生小時候在皋埠鎮(zhèn)的小皋埠村親戚家里住過半年,因此常來吼山,都說他非常喜歡喝這里的泉水。這棋盤石下的大棋盤也是江南絕無僅有,國內罕見,每枚棋子有44公斤重。你們不妨試一下。這云石底部的空地,原有一座小庵,稱為“萬寂庵”。
現(xiàn)在我們到了盡覽亭,在這里我們可以盡情觀賞整個會稽山脈的雄姿和江南水鄉(xiāng)的秀麗風光,真可謂稽山鑒水,盡收眼底。
紹興的地勢是從西南向東北傾斜的,我們看南面連綿不斷的山峰就是浙東的會稽山,溫潤的氣候,蔥蘢的草木,一年四季給人以青翠、淡雅的感覺。紹興的歷史,可以說先是大禹治水到紹興,“會諸侯、計有功”,使紹興有了第一個地名——會稽。后來出了個越王勾踐,吳越相爭,越國敗給吳國,但越王明大義,采納了范蠡大夫的建議,為保越民的安全,從長計議,忍辱求和,從這會稽山中走出到吳國作人質三年,歷盡干辛萬苦?;卦絿院?,又采用范蠡建設新都的高見,越國都城一改過去狀態(tài),從原會稽山的深處而進入平原,成了現(xiàn)在的紹興城。各位團友,請往下看,這是一條通往宋六陵景區(qū)的水道,古代稱御河。在這南面的山中有南宋七位帝王的陵墓群——攢宮。攢,就是臨時的意思。當時南宋的都城叫臨安,也有臨時的意思,意在收復中原后重回河南。但最終南宋復國無望,攢宮由此也化為青冢。所以在歷代陵墓史上,南宋陵墓一直是一個空白。但南宋六陵作為江南最大的皇陵,它的旅游開發(fā)價值,還是相當高的。
我們現(xiàn)在拾級而上,大約要登150個階梯,去吼山壽寧禪寺。大家可要一氣呵成,方見心誠則靈。
壽寧禪寺是南宋愛國大詩人陸游的二祖父陸傅于1120xx年所建,取名東山禪寺。當年陸游在佛祖前許愿:“一統(tǒng)中原,佛裝金身”,遂改名壽寧禪寺,意為國家長治久安。壽寧禪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可惜在1941年,壽寧禪寺被日寇所毀,現(xiàn)寺為1996年重建。
由于陸游祖上的住處和墳墓全在吼山,所以陸游也經(jīng)常從紹興鑒湖到吼山來祭祖和小住,后來,老年退隱吼山。
說起重修壽寧禪寺,有許多神秘的現(xiàn)象,也許是偶然的巧合:1996年移建時,當佛教界著名人士一錘定音,選中寺址,開始奠基,剛剛是下著中雨的天氣,霎時天空晴朗,并射出道道金光,直照基碑。還有,在寺院的開光吉日,萬里無云、風和日麗,空氣清新暢快,上山朝圣的香客近兩萬人次,而吉日的前后兩天都是陰雨天氣。這種現(xiàn)象,真使當?shù)剜l(xiāng)民輿論嘩然。更令人稱奇的是,每當吼山山體以外呈現(xiàn)藍天白云時,整座吼山、特別是在壽寧禪寺附近,卻經(jīng)常有云氣升騰之象,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接下去,我們去游覽剩水蕩和煙蘿洞景觀。在途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神仙浴池”和“神犬護山”等景觀。
這里就是剩水蕩。“剩水”兩字出自張岱的詩句“誰云鬼刻神鏤,竟是殘山剩水”而得名,這里雖然是采石后的殘山剩水,卻如同是鬼刻神鏤??此歇毩⑹S,中流砥柱,刀劈斧砍一般的崖壁,所以,這里有“小東湖”之稱。再看崖壁上的瀑簾,簡直是把人帶入了“秀水繞奇石,瀑前伴碧潭,青山花果茂,洞府幽又幻”的人間仙境。
這里是煙蘿洞,這個洞是明朝吏部尚書陶大臨之子陶允宜命名的。陶允宜是紹興陶堰人,進士出身,官至兵部員外郎。你們看,煙蘿洞由陡壁環(huán)抱而成,面積有7000多平方米,洞內小氣候獨特,冬暖夏涼,是休閑避暑的好去處,屬吼山的勝景之一。難怪當年陶允宜在這里靜心讀書,專心寫作《鏡心堂稿》16部,是有他的道理的。這里還有越王勾踐雕像,一洞天、龍涎水,也有茶室,大家可以游憩、喝茶、聊天。
古人說“春游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是人生大樂趣。而吼山的一年四季都值得游,值得樂,它會使你的人生得到充實。歡迎各位再次光臨吼山。
介紹甘肅的導游詞200字篇十五
各位朋友:
你們好。現(xiàn)在我?guī)Т蠹胰⒂^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呀離敦煌市區(qū)東南25公里處,我用這段時間,就莫高窟先做一點簡單的介紹。
敦煌莫高窟和洛陽龍門石窟、大同的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莫高窟的開鑿比龍門石窟早120_年、比云岡石窟早94年。莫高窟以它創(chuàng)建年代之久。建筑規(guī)模之大、壁畫數(shù)量之多、塑像造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其藝術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一年中游客接踵而來,絡繹不絕,對促進文化交流,傳播學說,弘揚民族藝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云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寺所無法相比的,它是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如果所45000平方米壁畫一張張連接起來將長達25公里,要把這些壁畫哪放在路邊的話,可以構成個從市區(qū)到莫高窟的一條長長的畫廊。其規(guī)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日本學者稱之為“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墻壁上的圖書館”;正如一位學者看了莫高窟后感慨的說:“看了離煌石窟就等于看到了世界的古代文明”。
項高窟俗稱千佛洞,“千”這個數(shù)字在這里不指具體的數(shù)目,而是喻指很多,因為這里有許多佛教塑像、壁畫的洞窟,所以俗稱為“千佛洞”。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xiàn)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說菲高窟開鑿于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說從藏經(jīng)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記載,唐代沙州敦煌縣境內有“漠高山”、“漠高里”之稱,據(jù)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xiāng)、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說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脫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由于敦煌自漢魏以來,是漢族和許多少數(shù)民族聚集雜居之地,各民族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敦煌又是西出西域,東入中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人們篤信佛教,地方的官使吏、豪門貴族、善男信女以及貧苦的老百姓都拿出銀兩來開窟、造像、繪畫作為自己的家廟來供養(yǎng)佛和菩薩;來往于絲綢古道的商人、使者、僧侶等為了祈佑自己能平安突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或取福佑,死后進入天國的投資。于是在鳴沙山的崖壁上,大大小小的窟龕不斷涌現(xiàn)。
大家看前邊有綠色的地主就是莫高窟,它背靠鳴沙山,面對三危峰,窟區(qū)南北全長1600多米,現(xiàn)存洞窟492個,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布崖面,每個洞窟里面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圖精巧的花磚,構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歷經(jīng)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現(xiàn)存的洞窟中有壁畫45000多平方米,塑像2400余身,最大塑像主,30多米,最大壁畫約50平方米。這些壁畫、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從4世紀到14世紀上下延續(xù)千年的不同時代的社會、生產(chǎn)、生活、交通、建筑、藝術、音樂、舞蹈、民情風俗、宗教信仰、思想變化、民族關系、中外交往等情況。在我國三大石窟中,莫高窟是開鑿最早,延續(xù)時間最長,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貴的價值。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
介紹甘肅的導游詞200字篇十六
榆林窟,俗稱萬佛峽,位于安西縣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實河)畔,現(xiàn)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個,分布在榆林河東、西兩岸的懸崖峭壁上,東崖31個、西崖11個、壁畫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由于自然和人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無幾,現(xiàn)存彩塑多為后代重修或重塑。
作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其內容、藝術風格以及彩塑、壁畫的制作等方面,都與莫高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或相同之處,但在許多方面又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并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F(xiàn)存最早的洞窟,建于初唐的17、28、39窟,雖然都是中心柱窟,但與莫高窟北魏時期盛行的中心塔柱窟有著明顯的不同。
唐前期第6窟23米高的大佛窟的型制與莫高窟的大佛窟也不盡相同,顯示了榆林窟初創(chuàng)時期的個性特征。唐中期的第25窟是一個顯密結合的大乘凈土窟、壁畫保存得非常完好,技藝精湛、藝術手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莫高窟此時期洞窟中尚無可以與之相比的作品。榆林窟西夏、元時期的洞窟尤為精彩。
西夏第3窟的千手千眼觀音手中所持物件多達140件,其中有冶鐵、釀酒、鏟、鋸、雙尾船等,還首次出現(xiàn)了拉弦樂器的鼻祖胡琴。文殊、普賢經(jīng)變中的山水畫一改以往背境裝飾的陪襯作用而具有了明顯的獨立性、畫面所氣勢磅礴、意境深遠,是十分罕見的古代山水壁畫精品。西夏第2窟的水月觀音線描精致、設色富麗、意境高雅,令人賞心悅目、遐思神往。
元代第4窟藏密曼荼羅和多種度母、觀音、文殊、普賢均以外來技法繪制、造型嚴謹,準確,色彩對比強烈、氣氛神秘。特別是榆林窟和所屬的東千佛明顯繪制的6幅玄奘取經(jīng)圖,十分珍貴。除此之外,榆林窟西夏、元時期的供養(yǎng)人畫像和裝飾圖案也有十分明顯的民族特征。裝飾圖案除流行的花草、鳥獸、幾何型外,還有以"天""王"等字變化成的圖案,極富創(chuàng)意。
總之,榆林窟具有自身獨特的藝術體系。特別是五代以后,莫高窟藝術呈顯出明顯的衰落趨勢,而榆林窟無論從內容、繪畫風格,還是藝術水準方面,都顯示出其時代特征和獨到的藝術魅力,從而更加充實了這座寶庫的。
1961年,榆林窟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劃歸敦煌文物研究所管轄。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
- 植樹節(jié)的口號八字(實用9篇)
- 最新寧夏六盤山導游詞800字(實用11篇)
- 最新木瀆古松園導游詞(通用8篇)
- 寧夏沙坡頭導游詞100字(模板14篇)
- 最新草地的溫馨提示語(實用11篇)
- 員工試用期工作總結開頭(匯總14篇)
- 最新安全生產(chǎn)專題心得體會(通用10篇)
- 最新導游面試的時候自我介紹說(優(yōu)質20篇)
- 轉讓店面合同協(xié)議書(實用9篇)
- 最新鼓浪嶼的導游詞500字(實用19篇)
- 學生會秘書處的職責和工作總結(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生在大學學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優(yōu)質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生軍訓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21篇)
- 植物生物學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秘書的工作總結(匯總17篇)
- 學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