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臥佛心得體會簡短 臥佛修行法(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8 04:47:49 頁碼:12
臥佛心得體會簡短 臥佛修行法(5篇)
2023-01-08 04:47:49    小編:ZTFB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yīng)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jié)方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guān)于臥佛心得體會簡短一

千佛山歷史悠久,最早見于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中記載:“千佛山,古城歷山”,至今算來,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相傳古時候大舜帝曾經(jīng)在此山下耕種 ,所以千佛山又稱“舜耕山”。是人民祭祀舜耕的地方。這里每年都在搞“遷祓(fú)”儀式,借以除惡?!斑w祓”就是“遷居高處,祓除不祥”,因“遷祓”于“千佛”諧音,后人就將此山稱為千佛山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隋唐時期,山東境內(nèi)佛教昌盛,善男信女在山的崖壁上雕鑿了許多佛像,興建了千佛寺,所以稱為千佛山。

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脈,海拔285米,占地166公頃,距離市中心2.5千米,于1959年開辟為公園。主要有興國禪寺、歷山院、大舜石圖園、萬佛洞、文昌閣、彌勒勝苑和辛亥革命烈士陵園等景點。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千佛山公園的北門,北門為正門。迎面看到的是氣勢宏偉的四柱三樓石坊,“千佛山”三個字是1920xx年6月由本寺和尚行洹書字后募立而成。進門后,路兩旁是石雕的十八羅漢,他們表情各異,姿態(tài)各異,有的怒目而視,有的笑容可掬,形象生動而豐富,給人以藝術(shù)享受。

我們面前這尊側(cè)身臥佛像是佛祖釋迦摩尼的涅盤像,長10米,重50噸,姿態(tài)款款,儀表雍容,面頰豐富,雙肩寬闊,肉髻(jì)螺發(fā),雙耳垂肩,眉目修長,雙眼微睜,胸部裝有寓意祥瑞的“卐 ”字符號,給人以慈祥的感覺,信佛的朋友可以拜拜,以祈求佛祖保佑。

觀音菩薩,逝代東方最著名的慈悲善神。在中國,觀音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古語所謂“家家有彌勒,戶戶有觀音“,反映了觀音信仰在中華大地普遍盛行和在民眾中的深遠影響。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觀音園里看到的白衣觀音,她身高15米,矗立在水池中央,法相慈藹,可近可親。池周圍是各種觀音的化身,分別是:自在觀音、送子觀音、數(shù)珠觀音、渡海觀音、楊柳觀音等26尊。

好了各位,拜完了觀音菩薩咱們開始登山。登山路有兩條,我們從西路上山,東路下山。大家看我們前面的這個小亭叫做唐槐亭,建于1957年,又叫四面亭,這里原址是秦瓊廟。廟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將秦瓊的塑像。現(xiàn)在廟已經(jīng)不存在了,在原址建了這座唐槐亭。旁邊的這棵唐槐,又稱秦瓊拴馬槐。傳說秦瓊很孝順,每年都來千佛山為自己的老母親進香,為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孝心,上山從來不騎馬,而是將馬拴在這棵樹上。大家看,這棵古槐樹干已經(jīng)空了,但有一顆幼槐穿過樹洞茁然生長,就像自己的母親抱著孩子一樣,所以這棵樹又叫“母抱子槐”,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我們前面橫跨登山盤道的牌坊叫齊煙九點坊,上書“齊煙九點”四字,坊后書有“仰觀俯察”四字。牌坊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歷城縣令葉圭(guī)書主持修建?!褒R煙九點”也是他寫的?!把鲇^俯察”是從《蘭亭序》書帖中勾勒放大而成。

“齊煙九點”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詩《夢天》,詩中寫道:“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意思是說,從高空俯瞰大地,中國九州小的就像九點煙塵,整個海洋也像一汪清水傾瀉在杯中。

現(xiàn)在請大家繼續(xù)隨我前行,往上走是云徑禪關(guān)坊,建于清乾隆初年。意思是說:寺院高聳,云霧繚繞,游人至此進入佛門圣地。背面“峰回路轉(zhuǎn)”取自宋代大文學(xué)家歐陽修《醉翁亭記》,借此形容此處地勢的險峻。

爬上了最后一級臺階,我們來到了千佛山的主體建筑——興國禪寺。興國禪寺始建于隋開皇年間(581-600)當時稱千佛寺。唐貞觀年間(627—649)經(jīng)擴建,改稱為興國禪寺。門口的一幅楹聯(lián)是清末濟南秀才楊兆慶書寫的。上聯(lián)是“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下聯(lián)是“驚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意思是說:人世間追求功名利祿的人,來到這里都會被寺院晚間的鼓聲和清晨的鐘聲所驚醒,從而拋棄名利和欲望;僧人吟誦經(jīng)文的聲音可以把人世間苦海迷失道路的人喚回來,從而使他們走向通往極樂世界的道路。寺院左右是鐘鼓樓,三者連為一體,鐘乃銅制,高1米多。

現(xiàn)在我們迎門進入的是天王殿,坐東朝西,東西兩側(cè)分別是大肚彌勒佛和金剛韋馱。北側(cè)架長廊,南側(cè)為千佛崖,鐫刻佛像多尊。

大雄寶殿在寺院得東側(cè),坐東朝西,殿內(nèi)正中蓮花座上供奉的是佛祖釋迦摩尼,兩側(cè)是菩薩、羅漢。北側(cè)分別是:大行普賢菩薩、阿難陀多聞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舍利佛智慧第一、優(yōu)婆離持律第一;南側(cè)由東向西以此為:大智文殊菩薩、摩訶迦葉頭陀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須薩提解空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釋迦牟尼背后,南無觀世音菩薩面東站立,左右立童子。玉佛殿在大雄寶殿的北側(cè),坐北朝南,殿中央佛龕內(nèi)供奉釋迦如來坐像,白玉石質(zhì),由泰國請來。玉佛西側(cè)佛龕內(nèi),供奉著地藏王菩薩。菩薩殿在大雄寶殿南側(cè),坐南朝北,中央佛殿內(nèi)供奉著觀世音菩薩,東西兩側(cè)分別是地藏王菩薩、千手觀音菩薩。菩薩殿西面為達摩祖師殿。

興國禪寺南崖壁為千佛崖,開鑿于隋開皇七到二十年(587—649),共9窟,130尊佛像。千佛崖由東向西以此依次是龍泉洞、極樂洞和黔婁洞。

黔婁洞是紀念戰(zhàn)國時期齊國隱士黔婁子的,洞深10余米。黔婁為周代齊國人,一生安貧樂道,為人正直,修身清節(jié),不事王侯,在這里鑿洞為生,隱居于此,終年不下山,家境貧寒。傳說他臨終時衣不遮體,蓋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又小,蓋上頭蓋不上腳。曾子的孫子曾西說:將被子斜著就能蓋上了。但黔婁的妻子說:“斜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先生生前剛正不阿,死后怎么能違背先生的意志呢?”于是就這樣埋葬了他。后人對黔婁的妻子評價也很高,稱她是 “嫁于黔婁百事乖”。

出興國禪寺東門10余米,我們來到了歷山院,為了弘揚大舜文化,所以將這個院落命名為歷山院。歷山院里曾建有觀音堂。如今主要建筑有三圣殿、舜祠、魯班祠等。

現(xiàn)在來到這這個殿叫做三圣殿,里面供奉的堯、舜、禹。三圣殿往東走為舜祠,也稱舜帝廟、重華宮,是紀念大舜帝的祠堂。祠堂正中坐著舜帝,左右是他的妻子娥皇和女英。舜帝因為眼中有兩個瞳孔,所以人們叫他重華,史稱虞舜。他的父親是個瞎子,人稱瞽叟,善于鼓瑟。舜母早亡,瞽叟又續(xù)娶了妻子。繼母生了弟弟、妹妹后百般虐待大舜。當時的堯帝年事以高希望找個德才兼?zhèn)涞慕影嗳?,征求大臣們的意見,大臣們認為大舜德才兼?zhèn)洌牡貙捄?、孝敬父母于是就舉薦舜。為了考察大舜,堯又把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讓自己的九個兒子伴隨著他。結(jié)果在大舜的感召下,娥皇、女英不敢以帝女自嬌,堯的兒子們懂得兄弟友愛。舜的弟弟象幾次伙同母親要害舜,多虧妹妹和妻子的幫助,舜才一次次躲過災(zāi)難。雖然弟弟、母親多次陷害,但是舜依然對他們非常關(guān)照,后來象被感化,以至于后來舜帝死于湖南九嶷山,象不計勞苦,親自去祭祀大舜。舜61歲正式繼承堯位,主持天下大事。晚年南方巡視,不幸去世,終年110歲。舜死后,他的兩位妻子哭著去南方,并投入湘水而死?,F(xiàn)在南方的湘水女神就是指的娥皇和女英。她們兩人的眼淚滴到了一種竹子上,斑斑點點,就成了現(xiàn)在的湘妃竹。

舜祠再向東就是魯班祠,因為魯班被譽為“建筑和木器行業(yè)的祖師爺”所以在此建祠紀念。在舜祠的背面有一覽亭,此處售賞風(fēng)景的最佳位置。從這里瞻望泉城,遙望高樓大廈,夜晚將至,萬家燈火,銹點點,歷歷在目,泉城的美景一覽無余。此外還有:碧霞祠、文昌閣,萬佛洞景點有興趣的朋友現(xiàn)在可以自由參觀一下了,我們半小時后去正門集合。請大家一定要記住集合時間。

好了各位,千佛山就參觀到這里,謝謝大家, 再見!

關(guān)于臥佛心得體會簡短二

張掖大佛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甘肅省張掖城西南隅,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名勝古跡群,它又是歷史文化名城金張掖的標志性建筑。景區(qū)對外開放的景點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萬壽木塔、明代的彌陀千佛塔、鐘鼓樓以及名揚西北的清代山西會館。其中,大佛寺(甘州區(qū)博物館所在地)是該景區(qū)的主要組成部分,為西北內(nèi)陸久負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稱"塞上名剎,佛國勝境"。寺內(nèi)古建林立,古樹參天,碧草成蔭,環(huán)境優(yōu)美。這里有全國僅見的西夏少數(shù)民族宗教殿堂,亞洲最大的室內(nèi)泥塑臥佛,世所罕見的明代手書金經(jīng),還有數(shù)以千計的館藏精品文物。在歷史上大佛寺又是與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關(guān)系的古剎之一。據(jù)記載:?v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順帝妥歡貼睦爾均出生于大佛寺。大佛寺經(jīng)國家多次撥款修葺,20xx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審為3a級景區(qū)。今天已成為集文物收藏、陳列、展出、旅游、民族風(fēng)情為一體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數(shù)以萬計的中外游客前來旅游觀光。

寺院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史載西夏國師嵬在此掘出一翠瓦覆蓋的臥佛而初建大佛寺。現(xiàn)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經(jīng)閣、土塔三處。大佛殿殿高33米,面闊9間,規(guī)模宏大。殿門兩側(cè)各鑲以六平方米的磚雕一塊,左為“登極樂天”、“西方圣境”,右為“入三摩地”、“園演法”。殿內(nèi)有木胎泥塑佛像,長34.5米,肩寬7.5米,腳長4米,耳長2米,金裝彩繪,形態(tài)逼真,視之若醒,呼之則寐。臥佛身后塑十大弟子,兩側(cè)廊房塑十八羅漢,殿內(nèi)四壁為《西游記》和《山海經(jīng)》壁畫。藏經(jīng)閣內(nèi)珍藏有明英宗頒賜的六千多卷佛經(jīng),經(jīng)文保存完好,以金銀粉書寫的經(jīng)文最為珍貴。寺后有一33.37米高的土塔,為張掖五行塔之一,其一、二層臺座四隅各建一小塔,風(fēng)格獨特,為國內(nèi)罕見。

張掖大佛寺?lián)髟鵀樵雷婧霰亓医瞪?,別吉太后的靈柩寄放于寺內(nèi)。南宋末年,宋恭宗趙顯被虜后為避禍而出家于此。大佛寺規(guī)模宏大,16世紀時寺內(nèi)可容納四、五千人同時朝拜。

甘肅張掖大佛寺

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現(xiàn)在已有900多年了。它的名稱幾度更改,曾稱作“迦葉如來寺”、“寶覺寺”、“弘仁寺”等,因寺內(nèi)塑有著名的室內(nèi)大臥佛,所以老百姓叫它“臥佛寺”、或“大佛寺”。

張掖古稱“甘州”,從唐代安史之亂以后,一直是回鶻王廷——“牙帳”所在地,史稱甘州回鶻。北宋仁宗天圣六年,即公元1020xx年,以今天銀川一帶為中心建立西夏政權(quán)的黨項人,攻下了甘州;八年之后,全面占領(lǐng)了河西走廊。為了加強對河西的經(jīng)營和管理,西夏政權(quán)積極推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其中包括興建寺院、翻譯佛經(jīng)的活動。到崇宗李乾順統(tǒng)治時期,西夏國力鼎盛,涼州的護國寺和張掖的大佛寺都是在這一時期修建的。寺內(nèi)安放有國內(nèi)最大的室內(nèi)臥佛,也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涅磐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壇之上,佛身長34.5米,肩寬7.5米,耳朵約4米,腳長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個人,耳朵上能容八個人并排而坐,可見塑像何等的龐大了。

民間傳說,大佛寺建成之后,篤信佛教的西夏皇太后梁氏常到寺內(nèi)朝拜、居住,在此設(shè)道場,大作齋會。又傳說蒙古別吉太后住在大佛寺,生下大元帝國的開國君主——元始祖忽必烈。別吉太后死后,靈柩也停殯在大佛寺。這些傳聞,不見經(jīng)傳,是真是假,至今是謎。

臥佛長睡睡千年長睡不醒;

問者永問問百世永問不明。

這是大佛寺山門的副楹聯(lián)。大佛寺蘊涵有哪些秘密,令人疑問白世而不得其解呢?也許值得詢問的問題太多了,不說別的,光涉及大佛寺的傳說就撲朔迷離,不能不讓人疑問。

4彬縣大佛寺

彬縣大佛寺石窟,是絲綢古道上一顆璀璨奪目的藝術(shù)明珠。位于陜西省彬縣縣城西10 公里處的西蘭公路(312)國道旁。唐初李世民時期的貞觀年間開鑿建成, 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佛寺石窟依石山,傍涇水,鑿巖為室,雕石成像??咔岸淹脸膳_,曰:“明鏡臺。臺上筑樓,雕梁畫棟,飛檐挑角,雄偉壯麗,勢入云端。

全寺共130 孔洞窟,錯落綿延在400米長的立體巖面上。其中有佛龕446處,大小造像1980 尊。分四大部分組成,即大佛窟、千佛洞、佛洞、丈八佛窟等。

最值得一觀的是大佛窟.一尊20米高的阿彌陀佛,跏趺坐于幽深空靈的石窟正中,美輪美奐,袒胸披衣,螺髻罩頂,兩耳垂肩,月眉風(fēng)眼,鼻直口闊。仰觀金光燦燦的風(fēng)腴面態(tài),慈祥中透出威嚴, 威嚴中又現(xiàn)慈祥。虔誠凝觀,一股撼人的國量,透徹心扉。

這是陜西第一大佛。在全國各石窟大佛中,也位居前列。但若以精美完好論,則位居各佛之冠,且別具一格。氣勢磅礴,偉岸大度,充溢著偉人的博氣象。有位專家在研究此大佛的論文中稱:大佛造型與李世民相似。

侍立于大佛兩側(cè)的菩薩分別為觀世音和大勢至,與大佛合稱為西方三圣.兩尊菩薩身高均為17.6米也是非凡的藝術(shù)雕刻。各持法相,面相豐圓,佼秀慈雅,含蓄恬靜.所著錦衣,流暢自如,其形其神,無不透謝出天國里的至善至美。

位天大佛窟東側(cè)的千佛洞,則另具特色。此窟呈中心柱式結(jié)構(gòu)。窟中主像為彌勒佛像,兩邊侍立的分別是弟子,菩 薩,力士。(圖8).除此各龕內(nèi)大多為一佛二菩薩,或一佛兩弟子兩菩薩造像(圖9、10)。尤其是眾多的石雕菩薩造像,袒胸露腹,飄逸飛動顯示出優(yōu)美的大“s”造型,如歌似舞,楚楚動人(圖11),游人會從中充分領(lǐng) 略大唐時女性自由、活潑、開放的社會風(fēng)尚。這些造像,多次被國外游客冠以“東方維納斯”美稱。

佛洞位于大佛窟西側(cè)。釋迦牟尼佛為主像。釋氏的一侍脅為文殊菩薩穩(wěn)騎雄獅背上,獅頸系鈴、獅尾甩動,給人以長嘯奔騰的感覺。

彬縣大佛寺石窟目前已成為一處著名的旅游勝地,有眾多的海內(nèi)外游客仰慕而至,每日絡(luò)繹不絕。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八,是大佛寺的傳統(tǒng)廟會,這一日,數(shù)萬游客,香客,從四面八方如潮涌來,盛況空前。如今,隨著大佛寺旅游區(qū)內(nèi)一座座旅游服務(wù)設(shè)施的崛起,愈來愈多的游人來大佛寺飽覽神游,從而為人生增添一段美好難忘的回味。

5正定縣大佛寺

千年古城正定有我國著名的十大佛教寺院之一的隆興寺,當?shù)厝擞址Q為大佛寺.正定原名真定, 清朝為避雍正皇帝名諱而改稱正定,沿用至今。從石家莊火車站乘201次小公共大約3塊到正定汽車站,也可石家莊市內(nèi)打的大約30元直接到隆興寺,因為正定收費站收過路費來回20元的原因,所以石家莊的士司機一般不愿前往.可以先打車到運河橋后再攔截201次小公共,2塊到正定汽車站,或在運河橋打正定的出租車10塊到隆興寺. 從正定汽車站坐1路中巴到隆興寺,或打正定的出租車10塊到隆興寺。建議不要坐三輪車.

隆興寺正門高高矗立著題寫的大匾,很是好認.還有門口有諸多兜售香火者,很是纏人.寺廟內(nèi)現(xiàn)已經(jīng)沒有出家人,是否請香在于自己,在于心誠. 隆興寺票價30元 ,很是貴啊,但是比較于滿寺的千年文物還是有所值.因為歷史人文景觀較多,建議請導(dǎo)游或購買語音設(shè)備,以免入寶山空手而歸.

隆興寺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時代較早、規(guī)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始建于隋開皇六年(586 年),原名“龍藏寺”。宋初,太祖趙匡胤敕令在龍藏寺內(nèi)鑄造銅佛,并蓋大悲閣,遂大興土,以大悲閣為主體的一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間,又兩次大規(guī)模維修和增建,寺院發(fā)展到鼎盛時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20xx年),改龍藏寺為隆興寺,俗稱大佛寺。歷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駐蹕,上香禮佛,題詩書匾,刻碑立石。

到隆興寺首先看到的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也是隆興寺的正門剪票處,供奉彌勒菩薩, 天王殿門上懸有康熙皇帝手書“敕建隆興寺”金字牌匾 。走過天王殿,就是原來六師殿的遺跡 。六師殿正正準備重修,有意盡心力者,不妨慷慨解囊. 繞過臺基,便看到了巍峨高大的摩尼殿。 .

摩尼殿的主體,是一座進深七間,面闊七間的正方形殿堂。 摩尼殿中的壁畫、彩塑同樣十分珍貴。摩尼殿殿堂中央為一正方形內(nèi)槽,這使得殿堂中呈“回”字形。在面南的壁上,為宋塑釋迦牟尼和迦葉、阿難二弟子及明塑文殊、普賢二菩薩塑像。塑像高大、雄渾,氣度不凡。東西兩側(cè)及大殿四周繪有明代壁畫。壁畫氣勢恢宏,人物眾多,筆法精細??上У氖墙^大多數(shù)已經(jīng)脫落,真是令人深感遺憾。

最令人稱奇的,是北壁明代通壁懸塑的五彩海島觀音。整面壁上,人物多樣,山石、祥云縈繞其間。色彩鮮艷,至今仍光彩照人。最特別是北面明朝嘉靖年間重塑的高3.4米的倒坐觀世音(倒坐大致的意思是表明觀世音菩薩不渡盡眾生,永不回頭的大慈大悲),優(yōu)柔端莊,被魯迅譽為“東方美神”。 真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最美的觀音 .但見她頭戴寶冠,項飾瓔珞,帔巾自肩下垂,身著紅色長裙,右腿屈起擱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頭微右側(cè),身略前傾,呈大自在狀。一派閑適自若、怡然自得的寫意樣子.更令人叫絕的是當你從不同的角度看這座雕塑中觀世音菩薩的眼睛的時候,總會覺得大慈大悲的菩薩面露笑意的慈眼安撫我們這些愚癡的眾生.

從北面抱廈走出,穿過牌樓門,便可看見戒壇。 走出戒壇,便可看到東側(cè)的轉(zhuǎn)輪藏閣和西側(cè)的慈氏閣。 在慈氏閣里可以看到了宋代木雕天冠彌勒佛。

在慈氏閣北面, 是“龍藏寺碑”。據(jù)說隋朝保留至今的石碑,在中國只有3塊,但是要以這塊記錄了隆興寺 據(jù)說刻有約1500字,在書法史上還認為是隸書向楷書渡的典范。 龍藏寺碑旁,有兩座御碑亭,黃色的琉璃瓦顯示了其尊貴的地位。兩座御碑亭分別是康熙、乾隆皇帝所立。

御碑亭后便是整座隆興寺的主體建筑大悲閣。大悲閣始建于宋代,后毀于戰(zhàn)火,清代曾仿宋代建制重建。 九十年代初期,國家撥款將原建拆毀,進行重建。 現(xiàn)在的大悲閣高33米,共三層。規(guī)模雖比宋時略小, 走進大悲閣 矗立在 面前的,正是被譽為“華北四寶”的正定大菩薩。 正定大菩薩全稱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高22.28米,宋代鑄造,是我國古代最大的青銅制藝術(shù)品。42臂分別執(zhí)日、月、凈瓶、寶杖、寶鏡、金剛杵等法器。面部表情端祥恬靜,仁慈莊重。達到了瞻之彌高、仰之益恭的藝術(shù)效果。大佛始鑄于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有3000工匠參與鑄造。由于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七段接續(xù)鑄造。第一段鑄蓮花座,第二段澆至膝部......第七段澆鑄至頂部,最后添鑄42臂(后被鋸掉,現(xiàn)為木雕而成)。工程浩大,比承德外八廟普寧寺大乘之閣的觀音木雕像難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邊地區(qū)4尊大佛之一,與北京雍和宮大佛、天津薊縣獨樂寺大佛、承德普寧寺大佛齊名。這座青銅制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維護主要依靠國家資金,也接納社會捐助,有意盡心力者,請慷慨解囊.

院內(nèi)還有類似漢代古尸等等展覽,大約是5元一次,意義不大,不推薦,左首處有瓷器展,免費,值得一看.

大悲閣后有一棵粗壯的柏樹。 據(jù)說與宋太祖趙匡胤有關(guān),據(jù)說系紅布繞3圈可吉祥如意,姑且信之.

穿過彌陀殿,便可看到隆興寺的最后一座建筑—明代毗盧殿。 現(xiàn)殿內(nèi)供奉有明鑄銅質(zhì)毗盧佛像。佛像設(shè)計精巧,造型獨特,共三層,鑄有一千個蓮瓣,1072尊佛像。

關(guān)于臥佛心得體會簡短三

各位朋友:

你好們!

首先,我對各位光臨泉城濟南致以最誠摯的歡迎!非常高興能有機會陪同各位一道欣賞千佛山秀麗的美景,領(lǐng)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蘊。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興而來,滿意而當,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我們今天要游覽的是濟南三大名勝――-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來自泰山的余脈,海拔285米。千佛山,位于濟南市區(qū)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占地面積約166公頃;它與趵突泉、大明湖并稱為濟南市的三大名勝。千佛山歷史悠久,唐朝以前稱歷山、舜山。到了晉朝,佛教逐漸滲入,每年都舉行遷拔儀式,意為“遷君高處,拔除不祥”,始稱遷拔山。開皇年間,山東佛教盛行,隨山勢鑿窟,攜刻佛像多尊,始稱千佛山,并建千佛寺,從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勝地。唐貞觀年間時,又將千佛寺改稱為現(xiàn)在的“興國禪寺”。從元代開始,每年農(nóng)歷的九月初九,都要舉行大型的山會活動。1961年正式開辟為千佛山公園,1995年山東省政府將其批準為省級七大風(fēng)景區(qū)之一。千佛山的主要風(fēng)景有:興國寺、娥英池、唐槐亭、齊煙九點坊等等。

我們現(xiàn)在是沿著西盤路上山,登山有東、西兩條路,西路有石階291級,人們習(xí)慣從西路上山,東路下山。西盤路是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居住在千佛山東側(cè)的一個叫喬朗齋的富豪修建的?,F(xiàn)在這條盤山路是1952年重修的。

首先大家看到的這一巨形?臥佛〕是1996年12月落戶千佛山的,它是釋迦牟尼側(cè)身臥像,花崗巖質(zhì),長10米,重50噸。

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一寶頂飛檐涼亭叫〔唐槐亭〕。它建于1957年,因旁邊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個字是原全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來千佛山時提寫的。這里原址是秦瓊廟,廟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將秦瓊的塑像。秦瓊是濟南歷城人,是唐王的左武衛(wèi)大將軍,山東的英雄好漢。關(guān)于秦瓊還有一個傳說,據(jù)說當初在廟里只為秦瓊塑了一座像,但經(jīng)過一夜,第二天一早塑像就躺倒了,人們把他扶起來,再過一夜,又躺倒了,反復(fù)數(shù)次,人們不知其原因,后經(jīng)一老者指點,他說秦瓊一生扶佐唐王,死后也不愿占王位,你們硬要立他在此,他寧可躺倒。后來人們在中間又塑了一座唐王的像,秦瓊才永遠立在旁邊。這只是一個傳說,說明秦瓊一生忠于職守,連死后都不忘自己的使命。這個廟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在它的遺址上新建的。

亭子旁邊有一棵古槐,這是一棵唐槐。此亭的名字就是根據(jù)它來命名的,傳說秦瓊曾在此拴過馬,故又稱秦瓊拴馬槐。人們傳說秦瓊很孝順,每年都要來千佛山為他的老母進香,為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教心,從不騎馬上山,而將馬拴于此處,徒步上山。

這棵古槐樹已干空。但有一棵幼槐穿過樹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們又稱它為抱子槐,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再往上走,我們就來到了〔齊煙九點坊〕。它是一座木質(zhì)的丹柱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面“齊煙九點”這四個蒼勁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間歷城縣令葉圭書寫的。“齊煙九點”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一首《夢天》詩中,他在詩中寫到“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懷中瀉”。意思是說,他在夢中從天上遠遠高高地下望,中國遼闊的九州小的像九點煙塵(古代中國劃分為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這九州又總稱為齊州),低處的海就像一杯水,眾山就像九點輕煙漂浮在海中一樣。清朝歷城縣令葉圭登千佛山在此處無意間回首,恰好看到城北有9座山頭(臥牛山、華山、鵲山、標山、鳳凰山、北馬鞍山、粟山、匡山、藥山,其中華山也叫華不注山,是最高的一座)飄浮在白色的云霧中,便誤以為自己發(fā)現(xiàn)了李賀詩中的“齊煙九點”就在濟南,欣喜之余便親自督造了這座牌坊并題詞。此后游人在此北望眾山頭,在煙云中若隱若現(xiàn),也就信以為真,久而久之,這里便成為觀看“齊煙九點”的圣地了。

大家看一下“齊煙九點坊”的背面匾額,這“仰觀俯察”四個字是引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蘭亭序》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佳句來描繪這里的美景。而且這四個大字是從王羲之書寫的《蘭亭序》貼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云徑禪關(guān)坊〕。此坊也是一木質(zhì)牌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形狀為四柱三門,丹柱青瓦,出檐起脊,彩畫精美古雅,具有民族風(fēng)才,為濟南一帶所罕見。坊上正面刻有“云徑禪關(guān)”,背面刻有“峰回路轉(zhuǎn)”。相傳原字為清道光年間王觀成題寫,1972年維修時“云徑禪關(guān)”改為現(xiàn)代書法家黃立孫書寫,“峰回路轉(zhuǎn)”改為山東省博物館姜守遷書寫,兩人是濟南書法高手。

“云徑禪關(guān)”其含義是說,寺院高聳,云霧彌漫,風(fēng)吹著清云,回繞禪門,到寺里拜佛,必須經(jīng)過此坊,游人至皮,已進入仙境,到達佛門凈地,也就是到了大徹大悟的關(guān)鍵,需靜靜心,誠心誠意燒香拜佛。

背面“峰回路轉(zhuǎn)”則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借以形容此處地勢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彎轉(zhuǎn)。而在此又一語雙關(guān),暗示人們要超脫紅塵,走出苦海,回頭是岸。

過牌坊,迎面墻壁上嵌有〔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公元1748年)游覽千佛山所題的一首風(fēng)光詩,題作《千佛山極目有作》,詩中主要描繪了千佛山秀麗的景色和千姿百態(tài)的石佛造像。

繼續(xù)往前走,就來到了〔興國禪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開皇年間,占地4.9畝,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園的主體建筑。興國禪寺歷經(jīng)滄桑,多次遭到破壞。唐代貞觀年間進行擴建,改用現(xiàn)名。大家看寺門上額嵌有已故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興國禪寺”石刻,寺門兩側(cè)有石刻楹聯(lián)“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jīng)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是濟南清末的秀才楊兆慶書寫的。意思是說,人世間追求功名利祿的人來到這里被寺院晚間的鼓聲和清晨的鐘聲所驚醒,拋棄名利欲望,眾僧吟誦經(jīng)文的聲音把在人世間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喚回來,使他們走上去往極樂世界的道路。興國禪寺分東西兩院,西院的北側(cè)有廳房三楹,廳東接走廊,廊東為殿宇三楹。廊北墻上分別鑲有趙樸初的“齊魯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詩《古寺云千佛》和郭沫

若的《俯瞰齊州九點》七絕碑刻。

大家往南看,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東依次是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洞天福地坊、對華亭、呂祖洞。它開鑿于隋開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貞觀年間,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約1300多年,這是濟南地區(qū)一組雕刻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東佛教的重要史跡。同洛陽的龍門石窟、桂林的七星巖石壁、敦煌的壁畫、靈巖寺的巨佛一樣,是我為極為寶貴的文物,對研究隋唐時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大家看到千佛崖下最西側(cè)的這一洞窟就是〔龍泉洞〕。水深3米,面積約20平方米。洞內(nèi)刻有20余尊佛像。也許大家會問為什么叫龍泉洞呢?因為此洞山風(fēng)吹來洞口發(fā)出的聲音猶如龍吼,故得此名。乾隆的御碑上寫的其下有“空洞”就是指龍泉洞。洞中的泉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山上的滲水經(jīng)石縫過濾后滴下來的。此洞水清見底,冷氣森森,每當夜深人靜時,便可聽到滴水的聲音,如同珠落玉盤,咚咚作響,更襯托了寺院的幽靜,當年僧人們就吃這里的水,所以有人稱之為“神水”。明代詩人劉敕曾在詩中寫到:“洞中多法水,為客洗煩愁”。現(xiàn)在人們閑暇游山飲之,頗有成仙之感。有些佛教信徒到此,總想喝上一口來清心消愁。

龍泉洞的東側(cè)是〔極樂洞〕。洞內(nèi)有20多尊佛像,是千佛山保留完整的一組。它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修復(fù)洞口時發(fā)現(xiàn)的。洞中正面石壁上雕有三座高大的石佛,中間為阿彌陀佛,高3米,盤膝而坐,右為大勢至,左為觀世音,各高2.5米,三者合稱為“西方三圣”。阿彌陀佛是佛名,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所以這個洞叫做“極樂洞”。人們又稱阿彌陀佛為接引佛,他能接引念佛人前往“西方凈土”。大勢至是佛教的菩薩名,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觀音是左脅侍,大勢至戴的帽子是一個小佛像,觀音戴的是插柳枝的小花瓶。這些造像原雕刻均極精致,神態(tài)生動各異,經(jīng)風(fēng)雨千余年,有些剝蝕。特別是在“文革”期間,佛像頭部多遭擊損,1979年園林部門重加修整,極樂洞中的阿彌陀佛像是照原型重塑的。

再往東走是〔黔婁洞〕。是為紀念戰(zhàn)國時齊國的一個隱士黔婁。洞深數(shù)丈,轉(zhuǎn)三個彎后,有一個20多平方米的空洞,高約2米,正中原塑有黔婁坐像,后被破壞了?,F(xiàn)洞中有一石刻,記述著黔婁子隱居在此的傳奇故事。據(jù)史書記載,黔婁,春秋時人,是一個著名的隱士,一生安貧樂道,為人正直。相傳,他在這里鑿石為洞,隱居在此,終年不下山,并著書四篇,宣傳道家主張,魯恭王聽說他非常有才能,曾聘他做相國,齊威王每次打了敗仗,就來此向他請教。為了表示對黔婁恭敬,他在很遠的地方就下馬脫靴,徒步上山,黔婁傳授秘語,齊威王便轉(zhuǎn)敗為勝,嵌在洞口上方的石刻就是記載這個傳說的。黔婁家境貧窮,一生不慕富貴,清正廉潔,傳說他在死時衣不蔽體,蓋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小,蓋上頭又露著腳,曾子勸說,將被子斜著蓋就能蓋上了,但黔婁的妻子持著“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的道理,就這樣埋葬了他,所以后人對黔婁妻子的評價也是很高的,稱之為“嫁與黔婁百事乖”。

寺院東側(cè)這座雄偉壯觀的大殿就是〔大雄寶殿〕。殿內(nèi)正中蓮花寶座上,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塑像,兩側(cè)菩薩、羅漢侍立,分別塑有普賢、文殊菩薩和阿難、迦葉等十大弟子。塑像個個端莊大方,面容生動。

出西寺東門,可見清代山東巡撫丁寶禎的〔“十二屏風(fēng)”碑刻〕,體雄渾遵勁,端莊凝重。丁寶禎,清朝時任山東巡撫(相當于省長),曾以殺了慈禧的大太監(jiān)安德海而聞名,也就是慈禧最寵愛的那個小安子而聞名。傳說他當時在山東為官,有一次上朝廷拜見皇帝,磕頭時不小心帽子掉在了地下,小安子過來,一腳給他踢走了,從此二人結(jié)下了一點私分。到后來,光緒皇帝非要殺掉小安子,慈禧下旨不讓殺,這時小安子已逃到泰安,光緒皇帝來了一道旨意,讓見到小安子就地殺了他,丁寶禎接旨后,立即派人把他抓,這時慈禧的懿旨也到了,他想慈禧肯定要赦免他,我干脆來個先斬后奏,殺了后再接旨,就這樣把小安子給殺掉了。這塊碑文已搞不清楚了。十年浩動劫中有人給泥上一層墻皮才幸免于難,保存下來。

在興國禪寺東門20余米處是〔歷山院〕,為紀念舜在歷山耕稼而建。沿著石階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開間的山門。門額上是清朝書法家農(nóng)髯熙的手書大字“歷山”。進了山門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這個院落和興國禪寺緊密相連,相互對峙,具有同等的韻味,可謂珠聯(lián)璧合。為了發(fā)掘大舜文化,所以將這上院落命名為“歷山院”。如果說興國禪寺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響,儒、道、佛三教先后影響這里,歷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這在全國其它地方是不多見的。

〔魯班祠〕魯班,他是木工的祖師爺。這個祠堂約建于宋、元時期。魯班,姓公輸,名般(般與班同間),故稱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建筑巧匠,相傳他發(fā)明了曲尺,吊線的墨斗,攻城的“云梯”等許多木工工具,后來人們把他神化,說他是一個白發(fā)老翁,常隱形于民眾之中,吸取智慧,總結(jié)經(jīng)驗,然后再指導(dǎo)大家,當眾一旦認出他時,便騎著鶴飄然而去,后來歷代建筑工匠都拜他為“祖師”并立廟祭祀。

〔舜祠〕,是紀念上古時部落聰明首領(lǐng)虞舜的祠堂。在千佛山的所有建筑中,它的年代最久。據(jù)《水經(jīng)注》記載:“城南對山山上有舜祠”說明北魏時就已經(jīng)有舜祠。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亭子就是〔一覽亭〕,一覽亭始建于清代,現(xiàn)在看到的是于1979年重建的?!坝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站在這里,泉城美景盡收眼底,一覽無余。我們所說的齊煙九點,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華山和鵲山最為突出。因過去濟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從這里看北邊一片碧水茫茫。華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正如古詩中描寫到“亭勢依山名未虛,齊州一覽信無余,百層樓閣千層樹,平展度郊繡不如”。

改革開放以來,千佛山旅游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國敦煌、龍門、麥積、云岡四大石窟精華于一體的萬佛洞,以及十八羅漢、臥佛、大舜石圖園,還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彌勒勝苑”和主像為30米高的銅制彌勒佛等景觀,豐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內(nèi)涵。被譽為“歷山飛虹”的客運索道,如架輕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間,上行可觀山景,下行可瞻市容。下面就讓我們乘索道下山。我們還可以體驗一下集新、奇、險、樂為一體的貼地飛行的奇能滑道的刺激與樂趣。(千佛山還建有魯班祠和舜祠,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們現(xiàn)在順著東盤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結(jié)束了。)

好了,有關(guān)千佛山的主要景點就給大家講解到這里,今天大家辛苦了。如果我的講解有不當之處,請多諒解并請您提出寶貴意見。所謂“良時莫虛擲,好句須頻讀”,意思是說,好的游覽季節(jié)您不能錯過,同樣好的文章也要常讀,九月九,千佛山山會時希望大家能再來泉城,再登千佛山。

我衷心希望千佛山之旅能給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最后,我祝大家泉城之旅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關(guān)于臥佛心得體會簡短四

張掖大佛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甘肅省張掖城西南隅,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名勝古跡群,它又是歷史文化名城金張掖的標志性建筑。景區(qū)對外開放的景點有建于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萬壽木塔、明代的彌陀千佛塔、鐘鼓樓以及名揚西北的清代山西會館。其中,大佛寺(甘州區(qū)博物館所在地)是該景區(qū)的主要組成部分,為西北內(nèi)陸久負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稱"塞上名剎,佛國勝境"。寺內(nèi)古建林立,古樹參天,碧草成蔭,環(huán)境優(yōu)美。這里有全國僅見的西夏少數(shù)民族宗教殿堂,亞洲最大的室內(nèi)泥塑臥佛,世所罕見的明代手書金經(jīng),還有數(shù)以千計的館藏精品文物。在歷史上大佛寺又是與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關(guān)系的古剎之一。據(jù)記載:?v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順帝妥歡貼睦爾均出生于大佛寺。大佛寺經(jīng)國家多次撥款修葺,20xx年被國家旅游局評審為3a級景區(qū)。今天已成為集文物收藏、陳列、展出、旅游、民族風(fēng)情為一體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數(shù)以萬計的中外游客前來旅游觀光。

寺院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史載西夏國師嵬在此掘出一翠瓦覆蓋的臥佛而初建大佛寺?,F(xiàn)存建筑有大佛殿、藏經(jīng)閣、土塔三處。大佛殿殿高33米,面闊9間,規(guī)模宏大。殿門兩側(cè)各鑲以六平方米的磚雕一塊,左為“登極樂天”、“西方圣境”,右為“入三摩地”、“園演法”。殿內(nèi)有木胎泥塑佛像,長34.5米,肩寬7.5米,腳長4米,耳長2米,金裝彩繪,形態(tài)逼真,視之若醒,呼之則寐。臥佛身后塑十大弟子,兩側(cè)廊房塑十八羅漢,殿內(nèi)四壁為《西游記》和《山海經(jīng)》壁畫。藏經(jīng)閣內(nèi)珍藏有明英宗頒賜的六千多卷佛經(jīng),經(jīng)文保存完好,以金銀粉書寫的經(jīng)文最為珍貴。寺后有一33.37米高的土塔,為張掖五行塔之一,其一、二層臺座四隅各建一小塔,風(fēng)格獨特,為國內(nèi)罕見。

張掖大佛寺?lián)髟鵀樵雷婧霰亓医瞪?,別吉太后的靈柩寄放于寺內(nèi)。南宋末年,宋恭宗趙顯被虜后為避禍而出家于此。大佛寺規(guī)模宏大,16世紀時寺內(nèi)可容納四、五千人同時朝拜。

甘肅張掖大佛寺

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就是公元1098年,踞現(xiàn)在已有900多年了。它的名稱幾度更改,曾稱作“迦葉如來寺”、“寶覺寺”、“弘仁寺”等,因寺內(nèi)塑有著名的室內(nèi)大臥佛,所以老百姓叫它“臥佛寺”、或“大佛寺”。

張掖古稱“甘州”,從唐代安史之亂以后,一直是回鶻王廷——“牙帳”所在地,史稱甘州回鶻。北宋仁宗天圣六年,即公元1020xx年,以今天銀川一帶為中心建立西夏政權(quán)的黨項人,攻下了甘州;八年之后,全面占領(lǐng)了河西走廊。為了加強對河西的經(jīng)營和管理,西夏政權(quán)積極推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其中包括興建寺院、翻譯佛經(jīng)的活動。到崇宗李乾順統(tǒng)治時期,西夏國力鼎盛,涼州的護國寺和張掖的大佛寺都是在這一時期修建的。寺內(nèi)安放有國內(nèi)最大的室內(nèi)臥佛,也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涅磐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壇之上,佛身長34.5米,肩寬7.5米,耳朵約4米,腳長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個人,耳朵上能容八個人并排而坐,可見塑像何等的龐大了。

民間傳說,大佛寺建成之后,篤信佛教的西夏皇太后梁氏常到寺內(nèi)朝拜、居住,在此設(shè)道場,大作齋會。又傳說蒙古別吉太后住在大佛寺,生下大元帝國的開國君主——元始祖忽必烈。別吉太后死后,靈柩也停殯在大佛寺。這些傳聞,不見經(jīng)傳,是真是假,至今是謎。

臥佛長睡睡千年長睡不醒;

問者永問問百世永問不明。

這是大佛寺山門的副楹聯(lián)。大佛寺蘊涵有哪些秘密,令人疑問白世而不得其解呢?也許值得詢問的問題太多了,不說別的,光涉及大佛寺的傳說就撲朔迷離,不能不讓人疑問。

4彬縣大佛寺

彬縣大佛寺石窟,是絲綢古道上一顆璀璨奪目的藝術(shù)明珠。位于陜西省彬縣縣城西10 公里處的西蘭公路(312)國道旁。唐初李世民時期的貞觀年間開鑿建成, 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佛寺石窟依石山,傍涇水,鑿巖為室,雕石成像。窟前堆土成臺,曰:“明鏡臺。臺上筑樓,雕梁畫棟,飛檐挑角,雄偉壯麗,勢入云端。

全寺共130 孔洞窟,錯落綿延在400米長的立體巖面上。其中有佛龕446處,大小造像1980 尊。分四大部分組成,即大佛窟、千佛洞、佛洞、丈八佛窟等。

最值得一觀的是大佛窟.一尊20米高的阿彌陀佛,跏趺坐于幽深空靈的石窟正中,美輪美奐,袒胸披衣,螺髻罩頂,兩耳垂肩,月眉風(fēng)眼,鼻直口闊。仰觀金光燦燦的風(fēng)腴面態(tài),慈祥中透出威嚴, 威嚴中又現(xiàn)慈祥。虔誠凝觀,一股撼人的國量,透徹心扉。

這是陜西第一大佛。在全國各石窟大佛中,也位居前列。但若以精美完好論,則位居各佛之冠,且別具一格。氣勢磅礴,偉岸大度,充溢著偉人的博氣象。有位專家在研究此大佛的論文中稱:大佛造型與李世民相似。

侍立于大佛兩側(cè)的菩薩分別為觀世音和大勢至,與大佛合稱為西方三圣.兩尊菩薩身高均為17.6米也是非凡的藝術(shù)雕刻。各持法相,面相豐圓,佼秀慈雅,含蓄恬靜.所著錦衣,流暢自如,其形其神,無不透謝出天國里的至善至美。

位天大佛窟東側(cè)的千佛洞,則另具特色。此窟呈中心柱式結(jié)構(gòu)??咧兄飨駷閺浝辗鹣?,兩邊侍立的分別是弟子,菩 薩,力士。(圖8).除此各龕內(nèi)大多為一佛二菩薩,或一佛兩弟子兩菩薩造像(圖9、10)。尤其是眾多的石雕菩薩造像,袒胸露腹,飄逸飛動顯示出優(yōu)美的大“s”造型,如歌似舞,楚楚動人(圖11),游人會從中充分領(lǐng) 略大唐時女性自由、活潑、開放的社會風(fēng)尚。這些造像,多次被國外游客冠以“東方維納斯”美稱。

佛洞位于大佛窟西側(cè)。釋迦牟尼佛為主像。釋氏的一侍脅為文殊菩薩穩(wěn)騎雄獅背上,獅頸系鈴、獅尾甩動,給人以長嘯奔騰的感覺。

彬縣大佛寺石窟目前已成為一處著名的旅游勝地,有眾多的海內(nèi)外游客仰慕而至,每日絡(luò)繹不絕。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八,是大佛寺的傳統(tǒng)廟會,這一日,數(shù)萬游客,香客,從四面八方如潮涌來,盛況空前。如今,隨著大佛寺旅游區(qū)內(nèi)一座座旅游服務(wù)設(shè)施的崛起,愈來愈多的游人來大佛寺飽覽神游,從而為人生增添一段美好難忘的回味。

5正定縣大佛寺

千年古城正定有我國著名的十大佛教寺院之一的隆興寺,當?shù)厝擞址Q為大佛寺.正定原名真定, 清朝為避雍正皇帝名諱而改稱正定,沿用至今。從石家莊火車站乘201次小公共大約3塊到正定汽車站,也可石家莊市內(nèi)打的大約30元直接到隆興寺,因為正定收費站收過路費來回20元的原因,所以石家莊的士司機一般不愿前往.可以先打車到運河橋后再攔截201次小公共,2塊到正定汽車站,或在運河橋打正定的出租車10塊到隆興寺. 從正定汽車站坐1路中巴到隆興寺,或打正定的出租車10塊到隆興寺。建議不要坐三輪車.

隆興寺正門高高矗立著題寫的大匾,很是好認.還有門口有諸多兜售香火者,很是纏人.寺廟內(nèi)現(xiàn)已經(jīng)沒有出家人,是否請香在于自己,在于心誠. 隆興寺票價30元 ,很是貴啊,但是比較于滿寺的千年文物還是有所值.因為歷史人文景觀較多,建議請導(dǎo)游或購買語音設(shè)備,以免入寶山空手而歸.

隆興寺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時代較早、規(guī)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始建于隋開皇六年(586 年),原名“龍藏寺”。宋初,太祖趙匡胤敕令在龍藏寺內(nèi)鑄造銅佛,并蓋大悲閣,遂大興土,以大悲閣為主體的一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間,又兩次大規(guī)模維修和增建,寺院發(fā)展到鼎盛時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20xx年),改龍藏寺為隆興寺,俗稱大佛寺。歷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駐蹕,上香禮佛,題詩書匾,刻碑立石。

到隆興寺首先看到的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也是隆興寺的正門剪票處,供奉彌勒菩薩, 天王殿門上懸有康熙皇帝手書“敕建隆興寺”金字牌匾 。走過天王殿,就是原來六師殿的遺跡 。六師殿正正準備重修,有意盡心力者,不妨慷慨解囊. 繞過臺基,便看到了巍峨高大的摩尼殿。 .

摩尼殿的主體,是一座進深七間,面闊七間的正方形殿堂。 摩尼殿中的壁畫、彩塑同樣十分珍貴。摩尼殿殿堂中央為一正方形內(nèi)槽,這使得殿堂中呈“回”字形。在面南的壁上,為宋塑釋迦牟尼和迦葉、阿難二弟子及明塑文殊、普賢二菩薩塑像。塑像高大、雄渾,氣度不凡。東西兩側(cè)及大殿四周繪有明代壁畫。壁畫氣勢恢宏,人物眾多,筆法精細。可惜的是絕大多數(shù)已經(jīng)脫落,真是令人深感遺憾。

最令人稱奇的,是北壁明代通壁懸塑的五彩海島觀音。整面壁上,人物多樣,山石、祥云縈繞其間。色彩鮮艷,至今仍光彩照人。最特別是北面明朝嘉靖年間重塑的高3.4米的倒坐觀世音(倒坐大致的意思是表明觀世音菩薩不渡盡眾生,永不回頭的大慈大悲),優(yōu)柔端莊,被魯迅譽為“東方美神”。 真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最美的觀音 .但見她頭戴寶冠,項飾瓔珞,帔巾自肩下垂,身著紅色長裙,右腿屈起擱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頭微右側(cè),身略前傾,呈大自在狀。一派閑適自若、怡然自得的寫意樣子.更令人叫絕的是當你從不同的角度看這座雕塑中觀世音菩薩的眼睛的時候,總會覺得大慈大悲的菩薩面露笑意的慈眼安撫我們這些愚癡的眾生.

從北面抱廈走出,穿過牌樓門,便可看見戒壇。 走出戒壇,便可看到東側(cè)的轉(zhuǎn)輪藏閣和西側(cè)的慈氏閣。 在慈氏閣里可以看到了宋代木雕天冠彌勒佛。

在慈氏閣北面, 是“龍藏寺碑”。據(jù)說隋朝保留至今的石碑,在中國只有3塊,但是要以這塊記錄了隆興寺 據(jù)說刻有約1500字,在書法史上還認為是隸書向楷書渡的典范。 龍藏寺碑旁,有兩座御碑亭,黃色的琉璃瓦顯示了其尊貴的地位。兩座御碑亭分別是康熙、乾隆皇帝所立。

御碑亭后便是整座隆興寺的主體建筑大悲閣。大悲閣始建于宋代,后毀于戰(zhàn)火,清代曾仿宋代建制重建。 九十年代初期,國家撥款將原建拆毀,進行重建。 現(xiàn)在的大悲閣高33米,共三層。規(guī)模雖比宋時略小, 走進大悲閣 矗立在 面前的,正是被譽為“華北四寶”的正定大菩薩。 正定大菩薩全稱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高22.28米,宋代鑄造,是我國古代最大的青銅制藝術(shù)品。42臂分別執(zhí)日、月、凈瓶、寶杖、寶鏡、金剛杵等法器。面部表情端祥恬靜,仁慈莊重。達到了瞻之彌高、仰之益恭的藝術(shù)效果。大佛始鑄于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有3000工匠參與鑄造。由于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七段接續(xù)鑄造。第一段鑄蓮花座,第二段澆至膝部......第七段澆鑄至頂部,最后添鑄42臂(后被鋸掉,現(xiàn)為木雕而成)。工程浩大,比承德外八廟普寧寺大乘之閣的觀音木雕像難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邊地區(qū)4尊大佛之一,與北京雍和宮大佛、天津薊縣獨樂寺大佛、承德普寧寺大佛齊名。這座青銅制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維護主要依靠國家資金,也接納社會捐助,有意盡心力者,請慷慨解囊.

院內(nèi)還有類似漢代古尸等等展覽,大約是5元一次,意義不大,不推薦,左首處有瓷器展,免費,值得一看.

大悲閣后有一棵粗壯的柏樹。 據(jù)說與宋太祖趙匡胤有關(guān),據(jù)說系紅布繞3圈可吉祥如意,姑且信之.

穿過彌陀殿,便可看到隆興寺的最后一座建筑—明代毗盧殿。 現(xiàn)殿內(nèi)供奉有明鑄銅質(zhì)毗盧佛像。佛像設(shè)計精巧,造型獨特,共三層,鑄有一千個蓮瓣,1072尊佛像。

最后要說明的就是入寺最好順時針游覽.大佛寺也不例外.

關(guān)于臥佛心得體會簡短五

各位朋友:

你好們!

首先,我對各位光臨泉城濟南致以最誠摯的歡迎!非常高興能有機會陪同各位一道欣賞千佛山秀麗的美景,領(lǐng)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蘊。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興而來,滿意而當,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我們今天要游覽的是濟南三大名勝――-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來自泰山的余脈,海拔285米。千佛山,位于濟南市區(qū)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海拔285米,占地面積約166公頃;它與趵突泉、大明湖并稱為濟南市的三大名勝。千佛山歷史悠久,唐朝以前稱歷山、舜山。到了晉朝,佛教逐漸滲入,每年都舉行遷拔儀式,意為“遷君高處,拔除不祥”,始稱遷拔山。開皇年間,山東佛教盛行,隨山勢鑿窟,攜刻佛像多尊,始稱千佛山,并建千佛寺,從此千佛山就成了香火勝地。唐貞觀年間時,又將千佛寺改稱為現(xiàn)在的“興國禪寺”。從元代開始,每年農(nóng)歷的九月初九,都要舉行大型的山會活動。1961年正式開辟為千佛山公園,1995年山東省政府將其批準為省級七大風(fēng)景區(qū)之一。千佛山的主要風(fēng)景有:興國寺、娥英池、唐槐亭、齊煙九點坊等等。

我們現(xiàn)在是沿著西盤路上山,登山有東、西兩條路,西路有石階291級,人們習(xí)慣從西路上山,東路下山。西盤路是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居住在千佛山東側(cè)的一個叫喬朗齋的富豪修建的?,F(xiàn)在這條盤山路是1952年重修的。

首先大家看到的這一巨形?臥佛〕是1996年12月落戶千佛山的,它是釋迦牟尼側(cè)身臥像,花崗巖質(zhì),長10米,重50噸。

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一寶頂飛檐涼亭叫〔唐槐亭〕。它建于1957年,因旁邊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個字是原全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舒同先生于1981年來千佛山時提寫的。這里原址是秦瓊廟,廟里有唐王李世民和他的大將秦瓊的塑像。秦瓊是濟南歷城人,是唐王的左武衛(wèi)大將軍,山東的英雄好漢。關(guān)于秦瓊還有一個傳說,據(jù)說當初在廟里只為秦瓊塑了一座像,但經(jīng)過一夜,第二天一早塑像就躺倒了,人們把他扶起來,再過一夜,又躺倒了,反復(fù)數(shù)次,人們不知其原因,后經(jīng)一老者指點,他說秦瓊一生扶佐唐王,死后也不愿占王位,你們硬要立他在此,他寧可躺倒。后來人們在中間又塑了一座唐王的像,秦瓊才永遠立在旁邊。這只是一個傳說,說明秦瓊一生忠于職守,連死后都不忘自己的使命。這個廟早已不存在了,此亭是在它的遺址上新建的。

亭子旁邊有一棵古槐,這是一棵唐槐。此亭的名字就是根據(jù)它來命名的,傳說秦瓊曾在此拴過馬,故又稱秦瓊拴馬槐。人們傳說秦瓊很孝順,每年都要來千佛山為他的老母進香,為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教心,從不騎馬上山,而將馬拴于此處,徒步上山。

這棵古槐樹已干空。但有一棵幼槐穿過樹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們又稱它為抱子槐,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

再往上走,我們就來到了〔齊煙九點坊〕。它是一座木質(zhì)的丹柱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面“齊煙九點”這四個蒼勁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間歷城縣令葉圭書寫的?!褒R煙九點”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一首《夢天》詩中,他在詩中寫到“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懷中瀉”。意思是說,他在夢中從天上遠遠高高地下望,中國遼闊的九州小的像九點煙塵(古代中國劃分為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這九州又總稱為齊州),低處的海就像一杯水,眾山就像九點輕煙漂浮在海中一樣。清朝歷城縣令葉圭登千佛山在此處無意間回首,恰好看到城北有9座山頭(臥牛山、華山、鵲山、標山、鳳凰山、北馬鞍山、粟山、匡山、藥山,其中華山也叫華不注山,是最高的一座)飄浮在白色的云霧中,便誤以為自己發(fā)現(xiàn)了李賀詩中的“齊煙九點”就在濟南,欣喜之余便親自督造了這座牌坊并題詞。此后游人在此北望眾山頭,在煙云中若隱若現(xiàn),也就信以為真,久而久之,這里便成為觀看“齊煙九點”的圣地了。

大家看一下“齊煙九點坊”的背面匾額,這“仰觀俯察”四個字是引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蘭亭序》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佳句來描繪這里的美景。而且這四個大字是從王羲之書寫的《蘭亭序》貼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云徑禪關(guān)坊〕。此坊也是一木質(zhì)牌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形狀為四柱三門,丹柱青瓦,出檐起脊,彩畫精美古雅,具有民族風(fēng)才,為濟南一帶所罕見。坊上正面刻有“云徑禪關(guān)”,背面刻有“峰回路轉(zhuǎn)”。相傳原字為清道光年間王觀成題寫,1972年維修時“云徑禪關(guān)”改為現(xiàn)代書法家黃立孫書寫,“峰回路轉(zhuǎn)”改為山東省博物館姜守遷書寫,兩人是濟南書法高手。

“云徑禪關(guān)”其含義是說,寺院高聳,云霧彌漫,風(fēng)吹著清云,回繞禪門,到寺里拜佛,必須經(jīng)過此坊,游人至皮,已進入仙境,到達佛門凈地,也就是到了大徹大悟的關(guān)鍵,需靜靜心,誠心誠意燒香拜佛。

背面“峰回路轉(zhuǎn)”則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借以形容此處地勢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彎轉(zhuǎn)。而在此又一語雙關(guān),暗示人們要超脫紅塵,走出苦海,回頭是岸。

過牌坊,迎面墻壁上嵌有〔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公元1748年)游覽千佛山所題的一首風(fēng)光詩,題作《千佛山極目有作》,詩中主要描繪了千佛山秀麗的景色和千姿百態(tài)的石佛造像。

繼續(xù)往前走,就來到了〔興國禪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于隋開皇年間,占地4.9畝,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園的主體建筑。興國禪寺歷經(jīng)滄桑,多次遭到破壞。唐代貞觀年間進行擴建,改用現(xiàn)名。大家看寺門上額嵌有已故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興國禪寺”石刻,寺門兩側(cè)有石刻楹聯(lián)“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jīng)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是濟南清末的秀才楊兆慶書寫的。意思是說,人世間追求功名利祿的人來到這里被寺院晚間的鼓聲和清晨的鐘聲所驚醒,拋棄名利欲望,眾僧吟誦經(jīng)文的聲音把在人世間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喚回來,使他們走上去往極樂世界的道路。興國禪寺分東西兩院,西院的北側(cè)有廳房三楹,廳東接走廊,廊東為殿宇三楹。廊北墻上分別鑲有趙樸初的“齊魯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詩《古寺云千佛》和郭沫

若的《俯瞰齊州九點》七絕碑刻。

大家往南看,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東依次是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洞天福地坊、對華亭、呂祖洞。它開鑿于隋開皇七年(公元587年)至唐貞觀年間,一共9窟,有130余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約1300多年,這是濟南地區(qū)一組雕刻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東佛教的重要史跡。同洛陽的龍門石窟、桂林的七星巖石壁、敦煌的壁畫、靈巖寺的巨佛一樣,是我為極為寶貴的文物,對研究隋唐時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大家看到千佛崖下最西側(cè)的這一洞窟就是〔龍泉洞〕。水深3米,面積約20平方米。洞內(nèi)刻有20余尊佛像。也許大家會問為什么叫龍泉洞呢?因為此洞山風(fēng)吹來洞口發(fā)出的聲音猶如龍吼,故得此名。乾隆的御碑上寫的其下有“空洞”就是指龍泉洞。洞中的泉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山上的滲水經(jīng)石縫過濾后滴下來的。此洞水清見底,冷氣森森,每當夜深人靜時,便可聽到滴水的聲音,如同珠落玉盤,咚咚作響,更襯托了寺院的幽靜,當年僧人們就吃這里的水,所以有人稱之為“神水”。明代詩人劉敕曾在詩中寫到:“洞中多法水,為客洗煩愁”。現(xiàn)在人們閑暇游山飲之,頗有成仙之感。有些佛教信徒到此,總想喝上一口來清心消愁。

龍泉洞的東側(cè)是〔極樂洞〕。洞內(nèi)有20多尊佛像,是千佛山保留完整的一組。它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修復(fù)洞口時發(fā)現(xiàn)的。洞中正面石壁上雕有三座高大的石佛,中間為阿彌陀佛,高3米,盤膝而坐,右為大勢至,左為觀世音,各高2.5米,三者合稱為“西方三圣”。阿彌陀佛是佛名,他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所以這個洞叫做“極樂洞”。人們又稱阿彌陀佛為接引佛,他能接引念佛人前往“西方凈土”。大勢至是佛教的菩薩名,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觀音是左脅侍,大勢至戴的帽子是一個小佛像,觀音戴的是插柳枝的小花瓶。這些造像原雕刻均極精致,神態(tài)生動各異,經(jīng)風(fēng)雨千余年,有些剝蝕。特別是在“文革”期間,佛像頭部多遭擊損,1979年園林部門重加修整,極樂洞中的阿彌陀佛像是照原型重塑的。

再往東走是〔黔婁洞〕。是為紀念戰(zhàn)國時齊國的一個隱士黔婁。洞深數(shù)丈,轉(zhuǎn)三個彎后,有一個20多平方米的空洞,高約2米,正中原塑有黔婁坐像,后被破壞了?,F(xiàn)洞中有一石刻,記述著黔婁子隱居在此的傳奇故事。據(jù)史書記載,黔婁,春秋時人,是一個著名的隱士,一生安貧樂道,為人正直。相傳,他在這里鑿石為洞,隱居在此,終年不下山,并著書四篇,宣傳道家主張,魯恭王聽說他非常有才能,曾聘他做相國,齊威王每次打了敗仗,就來此向他請教。為了表示對黔婁恭敬,他在很遠的地方就下馬脫靴,徒步上山,黔婁傳授秘語,齊威王便轉(zhuǎn)敗為勝,嵌在洞口上方的石刻就是記載這個傳說的。黔婁家境貧窮,一生不慕富貴,清正廉潔,傳說他在死時衣不蔽體,蓋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小,蓋上頭又露著腳,曾子勸說,將被子斜著蓋就能蓋上了,但黔婁的妻子持著“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的道理,就這樣埋葬了他,所以后人對黔婁妻子的評價也是很高的,稱之為“嫁與黔婁百事乖”。

寺院東側(cè)這座雄偉壯觀的大殿就是〔大雄寶殿〕。殿內(nèi)正中蓮花寶座上,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塑像,兩側(cè)菩薩、羅漢侍立,分別塑有普賢、文殊菩薩和阿難、迦葉等十大弟子。塑像個個端莊大方,面容生動。

出西寺東門,可見清代山東巡撫丁寶禎的〔“十二屏風(fēng)”碑刻〕,體雄渾遵勁,端莊凝重。丁寶禎,清朝時任山東巡撫(相當于省長),曾以殺了慈禧的大太監(jiān)安德海而聞名,也就是慈禧最寵愛的那個小安子而聞名。傳說他當時在山東為官,有一次上朝廷拜見皇帝,磕頭時不小心帽子掉在了地下,小安子過來,一腳給他踢走了,從此二人結(jié)下了一點私分。到后來,光緒皇帝非要殺掉小安子,慈禧下旨不讓殺,這時小安子已逃到泰安,光緒皇帝來了一道旨意,讓見到小安子就地殺了他,丁寶禎接旨后,立即派人把他抓,這時慈禧的懿旨也到了,他想慈禧肯定要赦免他,我干脆來個先斬后奏,殺了后再接旨,就這樣把小安子給殺掉了。這塊碑文已搞不清楚了。十年浩動劫中有人給泥上一層墻皮才幸免于難,保存下來。

在興國禪寺東門20余米處是〔歷山院〕,為紀念舜在歷山耕稼而建。沿著石階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開間的山門。門額上是清朝書法家農(nóng)髯熙的手書大字“歷山”。進了山門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這個院落和興國禪寺緊密相連,相互對峙,具有同等的韻味,可謂珠聯(lián)璧合。為了發(fā)掘大舜文化,所以將這上院落命名為“歷山院”。如果說興國禪寺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響,儒、道、佛三教先后影響這里,歷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這在全國其它地方是不多見的。

〔魯班祠〕魯班,他是木工的祖師爺。這個祠堂約建于宋、元時期。魯班,姓公輸,名般(般與班同間),故稱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建筑巧匠,相傳他發(fā)明了曲尺,吊線的墨斗,攻城的“云梯”等許多木工工具,后來人們把他神化,說他是一個白發(fā)老翁,常隱形于民眾之中,吸取智慧,總結(jié)經(jīng)驗,然后再指導(dǎo)大家,當眾一旦認出他時,便騎著鶴飄然而去,后來歷代建筑工匠都拜他為“祖師”并立廟祭祀。

〔舜祠〕,是紀念上古時部落聰明首領(lǐng)虞舜的祠堂。在千佛山的所有建筑中,它的年代最久。據(jù)《水經(jīng)注》記載:“城南對山山上有舜祠”說明北魏時就已經(jīng)有舜祠。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亭子就是〔一覽亭〕,一覽亭始建于清代,現(xiàn)在看到的是于1979年重建的?!坝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站在這里,泉城美景盡收眼底,一覽無余。我們所說的齊煙九點,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華山和鵲山最為突出。因過去濟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從這里看北邊一片碧水茫茫。華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正如古詩中描寫到“亭勢依山名未虛,齊州一覽信無余,百層樓閣千層樹,平展度郊繡不如”。

改革開放以來,千佛山旅游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先后建起了集我國敦煌、龍門、麥積、云岡四大石窟精華于一體的萬佛洞,以及十八羅漢、臥佛、大舜石圖園,還有20xx年9月竣工完成的占地25000平方米的“彌勒勝苑”和主像為30米高的銅制彌勒佛等景觀,豐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內(nèi)涵。被譽為“歷山飛虹”的客運索道,如架輕舟,倘佯于青山林海之間,上行可觀山景,下行可瞻市容。下面就讓我們乘索道下山。我們還可以體驗一下集新、奇、險、樂為一體的貼地飛行的奇能滑道的刺激與樂趣。(千佛山還建有魯班祠和舜祠,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們現(xiàn)在順著東盤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結(jié)束了。)

好了,有關(guān)千佛山的主要景點就給大家講解到這里,今天大家辛苦了。如果我的講解有不當之處,請多諒解并請您提出寶貴意見。所謂“良時莫虛擲,好句須頻讀”,意思是說,好的游覽季節(jié)您不能錯過,同樣好的文章也要常讀,九月九,千佛山山會時希望大家能再來泉城,再登千佛山。

我衷心希望千佛山之旅能給您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最后,我祝大家泉城之旅萬事如意!謝謝大家。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