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優(yōu)秀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10:23:17 頁碼:9
2023年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優(yōu)秀14篇)
2023-11-11 10:23:17    小編:ZTFB

寫心得體會可以讓我們更加客觀地觀察和分析自己的行為和思維方式,找到改進的方向。在寫心得體會之前,可先進行資料收集,多方查閱相關(guān)信息,形成對所涉及內(nèi)容的全面了解。6.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靜;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是心體之真機。”

你聽過嗎?這是在《菜根譚》中的一則,說了在一個靜的地方,很安靜,這不是真正的靜,要在一個喧鬧的地方靜下來,才是真正的靜。

有一次,我和媽媽來到一個農(nóng)村,那里很窮苦,他們在那里干活,種田,滿頭大汗。我在城市里整天很開心,可是我在農(nóng)村里看到那些小孩子,和種田的大人們也很開心。為什么呢?我知道了一個道理,在快樂的環(huán)境中很快樂,這不是真的快樂,在很窮苦的生活環(huán)境中仍然保持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我終于知道了,我在學校里努力學習,刻苦讀書中取得的快樂才是真的快樂。

我一定會做到這些的。

《菜根譚》這本書是對我有好處,我會把這本書保存得很好,認真學習。

夜深人寂,于無聲處,孑然于點點思緒。懶坐一縷昏黃的燈光下,輕捧起一份沉淀的的古老智慧,。靜靜地讀著《菜根譚》,以一顆樸實的靈,來品味那一絲難言的青澀與甘苦。

《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的語錄集,是融儒,道,釋意蘊于一體的智慧結(jié)晶和萬古不變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我眼中的《菜根譚》,是一部難得的人生奧秘和為人處世的書籍。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宇宙間的大妙,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但更令人驚嘆的是作者那天馬行空般的思辨以及深邃精妙的處世哲學。

處世之道,先在于為人,后顯于行事。《菜根譚》以簡練明雋,兼采雅俗的文字,如云端之飛鳥,似清溪之流水,讓我們在陶醉于其間之時,留以人無限的遐想和一次次的心靈上的洗滌。

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人的才智和修養(yǎng)只有經(jīng)過艱苦磨練才能獲得?!恫烁T》用最賦予生命的言語,向蕓蕓眾生闡釋了人生的真諦和生活的萬千智慧。

翻閱《菜根譚》,我立即被作者豁達的胸懷,深邃的思想內(nèi)涵所震撼,特別對其中“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這段話尤為喜愛。寥寥數(shù)語,卻深刻地道出了作者對人生,對功名利祿,對世間萬事萬物所持的心態(tài)。在這個充滿了浮躁與誘惑的時代,《菜根譚》無疑是一劑安定的良藥,讓人們的煩惱紛亂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并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個受了教育有知識有頭腦的人,不可以沒有寬廣的基礎(chǔ)和強韌的毅力。因為無論是自己有建樹,還是以天下為己任,都是一副沉重的擔子,挑上這副擔子,一直到死才放下,沒有寬廣的基礎(chǔ)和強韌的毅力,是不行的。孔子的弟子曾參曾說:“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遠?!贝藶楦哌h篇的精髓。

睿智篇講到:“我雖然幫助或救助過別人,不要常常掛在嘴上或記在心里,但是假如有對不起別人的地方卻不可不經(jīng)常反省;別人曾經(jīng)對我有恩應常記于心不可以輕易忘懷,別人做了對不起我的事不可不忘掉?!?/p>

達觀篇給我們的啟迪是:“一個心地善良而樂觀的人,常把萬事萬物都看得很美好,天地間的事也就毫無缺陷;一個天性忠厚、寬大為懷的人,心里總處在平衡狀態(tài),也就不去理會人事傾軋和人間的邪惡了?!?/p>

端正篇又教會我們:別人的錯誤和過失應該多加寬恕,可是自己有過失和錯誤卻不可以寬恕;自己受到屈辱時應該盡量忍受,可是別人受到屈辱就要設(shè)法幫他消解。

還有成就篇、奉獻篇、自我篇、歡暢篇等,每一篇章都是那么引人入勝。

讓我深有感悟的一句話是“議事論事明曉利害”,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評論事情的時候應處在旁觀者的身份,才能追究事情的真?zhèn)问寄┖褪欠乔保瑩撌虑榈臅r候應以當事人的身份置身其中,忘掉個人的利害得失才能把事情做好。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一些讓自己不解的事情或者覺得不公平或者覺得不妥當?shù)氖虑椋@就需要我們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場去考慮和判斷,而不能總從自己的角度和出發(fā)點去考慮。只有換位思考才能讓自己體會到別人的難處,以至于自己不會多想或者錯想。

現(xiàn)在的書籍、雜志種類繁多各種各樣的勵志文章也是到處都是可我還是喜歡《菜根譚》它樸實且厚重,句句富有哲理名言,是古人在實踐中的寶貴積累和總結(jié),段段富于通變的處世哲學,對于從古到今的生活、工作都有借鑒和參考意義。

《菜根譚》對于我來說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本書,她是我身邊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好的東西要讓大家分享亦推薦給大家。大家有空不妨跟我一起讀讀《菜根譚》,那感覺不亞于跟圣人交流。

《菜根譚》一書,朋友對此書極為推崇,將其譽為修身之書、智慧之書,我也曾想在閑暇之余仔細閱讀一番,無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時間閱讀品鑒。

近日,女兒的學校給孩子們發(fā)了這本書,并讓每個學生都要熟記里面的內(nèi)容。八歲的女兒根本無法理解每一段語錄背后的含義,向我求救,讓我給她讀和講,于是借此機會我第一次翻開了這本《菜根譚》。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之所以以“菜根為名”,原因眾說紛紜,其中大部分人認為這則源于宋代學者的一句古語——“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作者借此書表現(xiàn)了甘于清貧的淡然態(tài)度和平凡超脫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學習。

在生活節(jié)奏高頻率的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奔波忙碌的同時,根本無暇停下來省視內(nèi)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失敗、挫折,遇到各種困惑和心結(jié),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陰影和傷痕。在教女兒學習閱讀的同時,《菜根譚》中的每一段語錄都讓我感觸頗深,仿佛醍醐灌頂般豁然開朗,每日讀上幾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閱讀中,我打開心門,讓這些警世、醒世的語錄包圍浸潤著我的內(nèi)心,改變著我的心態(tài),改變著我的生活,改變著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貧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貧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quán)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編民不讓王公”這段語錄對當今社會追逐富貴,互相攀比的思想有著非常強的教育意義。過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質(zhì)的欲望中,不斷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質(zhì)條件,結(jié)果自己的心永不滿足。

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總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東西,日子過得浮躁而虛華?,F(xiàn)在,我知道了,物質(zhì)的追逐是沒有止境的,雖然我沒有奢華的物質(zhì)條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我有穩(wěn)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雖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應該是快樂的,是富足的。知足常樂,這是人追求快樂的一種心態(tài),也是一種處世的哲學。

“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后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人生總是不斷上演著失意和得意。這段語錄告訴我們,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對于剛從銷售轉(zhuǎn)到綜合辦的我來說,此語可作為職場格言。面對新的環(huán)境、新的工作挑戰(zhàn),只有加倍努力,將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喪氣,而是繼續(xù)努力,堅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快樂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菜根譚》教會了我怎樣面對生活,面對工作,面對人生。

一本《菜根譚》,一部警世書,希望你也能偷得一點閑暇,找到它,翻開它,品讀它,讓心隨著文字飛翔,讓人生隨著閱讀走入另一番境界。

初識《菜根譚》,是在手機上看到一部《一味一人生》的電子書。這本書就是對《菜根譚》的解讀,當時讀的時候就感觸頗深,其中有關(guān)修身、處世、待人等方方面面的闡述,給了我很大的啟迪。

放寒假之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學校的圖書室里發(fā)現(xiàn)了這本《菜根譚》,我如獲至寶。假期里,每個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柔和的臺燈下,輕輕捧起這份沉淀的古老智慧,靜靜地讀著《菜根譚》,讓自己的心靈接受著洗滌,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

《菜根譚》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淺出地講述了關(guān)于修身、人生、處世等多個方面的人生智慧,告知后世讀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會覓得人生真味。

《菜根譚》的第一章就是“立德修身——高出立,平處坐,低處行”,將“德”放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開篇便提到“潔身自好,棲守道德——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quán)勢者,凄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一個能堅守道德準則的人,也許會寂寞一時;一個依附權(quán)貴的人,卻會永遠孤獨。

心胸豁達寬廣的人,考慮到死后的千古名譽,寧可堅守道德準則而忍受一時的寂寞,也不會因依附權(quán)貴而遭受萬世的凄涼。這是何等的潔身自好啊!反觀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有多少人因為難以抵御物欲的誘惑,從而是自己踏上人生的不歸路,留下終生遺憾。一只只被揪出的“大老虎”還是“小蒼蠅”,不正是驗證了這句話嗎?“潔身自好,棲守道德”,你才會活的坦坦蕩蕩!

當一個人把自己的修養(yǎng)、道德以及能力修煉到家的時候,即使我們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運也會主動來敲門;當一個人不想著成功,只是朝著那個方向努力時,就會收獲意外的驚喜,正如老子所言“后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為了達到那個目標而不惜一切手段。

恰恰相反,當你對于名譽、利益、地位多幾分“無心”,對品德、涵養(yǎng)、能力多幾分“著意”,踏踏實實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時,我們就會收獲意料之中的驚喜。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篇二

很久之前就曾聽朋友提起《菜根譚》一書,朋友對此書極為推崇,將其譽為修身之書、智慧之書,我也曾想在閑暇之余仔細閱讀一番,無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時間閱讀品鑒。

近日,女兒的學校給孩子們發(fā)了這本書,并讓每個學生都要熟記里面的內(nèi)容。八歲的女兒根本無法理解每一段語錄背后的含義,向我求救,讓我給她讀和講,于是借此機會我第一次翻開了這本《菜根譚》。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之所以以“菜根為名”,原因眾說紛紜,其中大部分人認為這則源于宋代學者的一句古語——“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作者借此書表現(xiàn)了甘于清貧的淡然態(tài)度和平凡超脫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學習。

在生活節(jié)奏高頻率的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奔波忙碌的同時,根本無暇停下來省視內(nèi)心。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失敗、挫折,遇到各種困惑和心結(jié),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陰影和傷痕。在教女兒學習閱讀的同時,《菜根譚》中的每一段語錄都讓我感觸頗深,仿佛醍醐灌頂般豁然開朗,每日讀上幾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閱讀中,我打開心門,讓這些警世、醒世的語錄包圍浸潤著我的內(nèi)心,改變著我的心態(tài),改變著我的生活,改變著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貧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貧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quán)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編民不讓王公”這段語錄對當今社會追逐富貴,互相攀比的思想有著非常強的教育意義。過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質(zhì)的欲望中,不斷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質(zhì)條件,結(jié)果自己的心永不滿足,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總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東西,日子過得浮躁而虛華?,F(xiàn)在,我知道了,物質(zhì)的追逐是沒有止境的,雖然我沒有奢華的物質(zhì)條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我有穩(wěn)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雖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應該是快樂的,是富足的。知足常樂,這是人追求快樂的一種心態(tài),也是一種處世的哲學。

“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后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人生總是不斷上演著失意和得意。這段語錄告訴我們,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對于剛從銷售轉(zhuǎn)到綜合辦的我來說,此語可作為職場格言。面對新的環(huán)境、新的工作挑戰(zhàn),只有加倍努力,將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喪氣,而是繼續(xù)努力,堅持到底,直至成功。

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快樂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恫烁T》教會了我怎樣面對生活,面對工作,面對人生。

一本《菜根譚》,一部警世書,希望你也能偷得一點閑暇,找到它,翻開它,品讀它,讓心隨著文字飛翔,讓人生隨著閱讀走入另一番境界。

夜深了,靜得可以聽見葉落的聲音,柔柔的音樂聲繞于耳際,青花瓷杯中茶葉隨水的沉浮漸漸變成綠色,晶瑩而清澈,杯子里的光影閃爍著水的靈動,那一刻心兒會明亮清新,恰是林間澗溪緩緩流淌,一日的蕪雜,此刻只有一份久違的寧靜縈繞于心。靜靜讀著《菜根譚》,品味一代偉人毛澤東說的話:“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恫烁T》是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等學問的語錄體文集,共分前后兩集、三百六十則,他以道德格言的形式,將儒釋道三家精髓于一爐,娓娓道出中國式的處世建業(yè)之方和修身養(yǎng)性之學。其中積極進取的入世精神、福民治國的宏遠志向、親近自然的隱逸之趣,既富于生活氣息,又充滿詩情畫意。讀著細細回味,如茶在口,潤澤清新。

書的有句話,講的是:“待小人不難于嚴,而難于不惡?!睂@句話,我理解為:對品德不好的人報以嚴格的態(tài)度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對待他們不討厭他們,要做到對事不對人?!恫烁T》中有一句名言,“威宜先嚴,恩宜后濃”,它的意思是說,我們對待別人應該從嚴到寬,如果先寬厚再轉(zhuǎn)至嚴格,別人就會憎恨你冷酷無情,而恩惠則要從淡轉(zhuǎn)濃,否則別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這句話講的雖是修身方面的問題,但用到教育孩子上來,同樣適用。它提示我們對待孩子應該一開始就嚴格要求,時時關(guān)注他(或她)身上出現(xiàn)的各種小問題,防患于未然,只有孩子將各種規(guī)范轉(zhuǎn)化為自己內(nèi)在的自覺行為準則之后才能由嚴轉(zhuǎn)寬,否則極易產(chǎn)生一種“破窗”現(xiàn)象而引發(fā)一系列問題。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斗曾進行過一項有趣的試驗:他將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分別停放在中產(chǎn)階級社區(qū)帕羅阿爾托和相對貧困雜亂的布郎克斯街區(qū),停在布郎克斯街區(qū)的那一輛,摘掉車牌、打開頂棚,結(jié)果那輛車在一天之內(nèi)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帕羅阿爾托的那一輛,擺了一個星期也完好無損。后來詹巴斗用錘子把那輛車玻璃敲碎了,結(jié)果呢,僅僅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诖隧椩囼?,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該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某個建筑物的一塊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結(jié)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

我們提倡對孩子寬容,那是指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想法,允許他們犯錯,但并不是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也不該得到批評,甚至還不適當?shù)孬@得激勵。青少年時期是是非觀念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教師和家長得體的嚴厲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一味的“寬待”孩子的那些因為主觀意識導致的錯誤,就會助長出現(xiàn)更多的“破窗”,使許多本來完好的玻璃也難以“幸免”。我們教育孩子不僅要及時更換“被打破的玻璃”,同時對出現(xiàn)細微裂縫的“玻璃”亦采取恰當?shù)难a救措施,從而在日常的嚴謹教育中獲得應有的效益。比如學習上,有某一個人懈怠了,往往會影響周圍的其他同學,繼而那一塊學生在學習上都有所放松。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篇三

教育以育人為本,育人以育德為先。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有崇高的師德,為人師表、身正為范。這樣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讀書是我們?yōu)槿说母?,也是發(fā)展自己、改變自己的力量源泉。雖然我書讀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種讀書的“境界”。一般說來,讀書的最高境界是一種無我的狀態(tài)。有一本書我經(jīng)常喜歡讀,在書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時也能找到一種人生的寧靜。見其文字就如同與他本人對話,一句話,一輩子。有時候書中的一句話就能夠改變你命運中的很多東西。這就是《菜根譚》,好書《菜根譚》。她淡雅的眉目下藏著的卻是一雙透視人世的慧眼,這是一部讓歷史永遠不能忘卻的奇書。據(jù)我所知,明代洪應明所著的這本書,被后人翻印過無數(shù)次,可見喜歡此書的人之多,可見這本書給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譚》全書,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無所不包。政治家可以從其中找到經(jīng)邦治國的謀略。比如“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鄙倘丝梢哉业綑C智,一種進退的機智,一種以仁取勝的機智;僧侶則會發(fā)現(xiàn)博大和寬柔,而我喜歡《菜根譚》,更多的是喜歡作者的思辨和處世哲學。比如,“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jié)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有了這樣的辨證,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會適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擊得粉碎。用這樣透視的眼光去看人生歷史,人才不至于輕得像一顆纖塵,隨世風飛揚,而是始終保持一顆冷靜的心。

面對權(quán)貴呢?他是這樣說的,“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p>

何謂真君子?他告訴我們,“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宴游而惕慮,遇權(quán)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p>

還有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淡泊、寬容、善良和智慧,所有這一切,讓我覺得自己豈止是在讀書,而是與一位智者交談,與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慮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還帶著暖意的警策?!恫烁T》靜靜的讀,細細的品,菜根才會越來越香,心智才會越來越高??墒谷藦母≡甑匠领o,從膚淺到深刻,從這種意義上可以說,知識改變命運。

讀懂一部《菜根譚》,體味人生的百種滋味,就能做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饬G處,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篇四

夜深了,靜得可以聽見葉落的聲音,柔柔的音樂聲繞于耳際,青花瓷杯中茶葉隨水的沉浮漸漸變成綠色,晶瑩而清澈,杯子里的光影閃爍著水的靈動,那一刻心兒會明亮清新,恰是林間澗溪緩緩流淌,一日的.蕪雜,此刻只有一份久違的寧靜縈繞于心。靜靜讀著《菜根譚》,品味一代偉人毛爺爺說的話: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等學問的語錄體文集,共分前后兩集、三百六十則,他以道德格言的形式,將儒釋道三家精髓于一爐,娓娓道出中國式的處世建業(yè)之方和修身養(yǎng)性之學。其中積極進取的入世精神、福民治國的宏遠志向、親近自然的隱逸之趣,既富于生活氣息,又充滿詩情畫意。讀著細細回味,如茶在口,潤澤清新。

書的有句話,講的是:待小人不難于嚴,而難于不惡。對這句話,我理解為:對品德不好的人報以嚴格的態(tài)度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對待他們不討厭他們,要做到對事不對人?!恫烁T》中有一句名言,威宜先嚴,恩宜后濃,它的意思是說,我們對待別人應該從嚴到寬,如果先寬厚再轉(zhuǎn)至嚴格,別人就會憎恨你冷酷無情,而恩惠則要從淡轉(zhuǎn)濃,否則別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這句話講的雖是修身方面的問題,但用到教育孩子上來,同樣適用。它提示我們對待孩子應該一開始就嚴格要求,時時關(guān)注他(或她)身上出現(xiàn)的各種小問題,防患于未然,只有孩子將各種規(guī)范轉(zhuǎn)化為自己內(nèi)在的自覺行為準則之后才能由嚴轉(zhuǎn)寬,否則極易產(chǎn)生一種破窗現(xiàn)象而引發(fā)一系列問題。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斗曾進行過一項有趣的試驗:他將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分別停放在中產(chǎn)階級社區(qū)帕羅阿爾托和相對貧困雜亂的布郎克斯街區(qū),停在布郎克斯街區(qū)的那一輛,摘掉車牌、打開頂棚,結(jié)果那輛車在一天之內(nèi)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帕羅阿爾托的那一輛,擺了一個星期也完好無損。后來詹巴斗用錘子把那輛車玻璃敲碎了,結(jié)果呢,僅僅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诖隧椩囼?,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該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某個建筑物的一塊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結(jié)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

我們提倡對孩子寬容,那是指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想法,允許他們犯錯,但并不是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也不該得到批評,甚至還不適當?shù)孬@得激勵。青少年時期是是非觀念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教師和家長得體的嚴厲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一味的寬待孩子的那些因為主觀意識導致的錯誤,就會助長出現(xiàn)更多的破窗,使許多本來完好的玻璃也難以幸免。我們教育孩子不僅要及時更換被打破的玻璃,同時對出現(xiàn)細微裂縫的玻璃亦采取恰當?shù)难a救措施,從而在日常的嚴謹教育中獲得應有的效益。比如學習上,有某一個人懈怠了,往往會影響周圍的其他同學,繼而那一塊學生在學習上都有所放松。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篇五

欣喜的是大學這幾年讀了幾本書,但遺憾的是沒有好好讀教材,于是說到學習就只好灰頭土臉,一臉懊喪的表情,悔之晚矣,但又惡習難改。這兩天在期末考試的重壓下又喜歡上了《菜根譚》,于是迅速的取代了我的前一本床頭讀物,越讀越覺得書中妙趣橫生,不忍放手,但迫于考試的重棒只好忙里偷閑不能盡興,《菜根譚》既是一本修生之書,當然只能慢慢讀,人生嘛像極了一場“修行”。

《菜根譚》是一本和處事哲學有關(guān)的書,這樣的書在中國古代太多了,因為中國人特別是古人特別強調(diào)內(nèi)省,要求“吾日三省吾身”,將做人看得很重要,在浩如煙海的書中,修身養(yǎng)性待人接物的書難以窮盡。

如儒家的《中庸》,其實說了半天《中庸》要人不走極端不片面,但也不是老好人,更不是和稀泥。當然也有人喜歡《道德經(jīng)》,后世的兵法和謀術(shù)就是里面發(fā)展而來的,書本無好壞,但有人硬要用些陰謀陽謀,視他人為地獄,這樣的恐怕也不再少數(shù)。

那些企業(yè)的老板們對這些書奉為珍寶,花著大價錢去國學講座,就為更好的修身求財。至于有幸曾聽了那些販賣成功學的人對這些傳統(tǒng)文化的解讀,難以服人,但還是很多人熱情不減,與修身越走越遠就不用說了。

《菜根譚》一書難以說是哪一家之言,糅雜著儒釋道三家的東西,里面既可以看到《中庸》的影子,也可以看到《道德經(jīng)》的影子,同樣禪宗的思想也貫穿其間,這樣一本書同樣有其糟粕,但完全可以去其糟粕慢慢的嚼其菜根之味。

就處世而言,如讀到“人之短處,要曲為彌縫;如暴而揚之,以短攻短。人有頑固,要善為化誨;如憤而疾之,是以頑濟頑?!比硕加卸烫?,對于別人的短處要婉轉(zhuǎn)的替別人補救,但人有個毛病往往喜歡拿人家的短處來取樂,一旦有紛爭沖突更是互相揭對方的短處,以短攻短一點都不少見。

當然人都有頑固的時候,而且在年少的時候和年老的時候尤其如此,年少不經(jīng)世事,所以容易頑固,等到老了自以為經(jīng)驗很多,也容易頑固,而且越老越容易頑固。一個學生頑固的犯錯老師肯定憤怒的責備和批評,至少我曾經(jīng)那些老師都是這樣的,但結(jié)果并不理想,善意的引導對頑固的老人和不經(jīng)世事的少年才是對的。但縫以后有口舌之爭,或碰到講理講不通的人,暗暗告訴自己不可以短攻短,不可以頑助頑,那才是智慧。

又如讀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戒疏于慮者;寧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詐,此警傷于察者。二語并存精明而渾厚矣。盡管人人都希望時間的人都是善良的,但那時絕對可能的,因此有一顆善良的心,還得有防人之心,畢竟最美美不過人性,最惡惡不過人性。因此善良的人更需要一顆防人之心,因為善良的人更容易上當,而后半句明顯有些中庸之道的味道,警覺性高的人,大可不必像書上說的那樣寧受人欺騙也不要事先拆穿,泯然一笑不上其當就可以了。

又如讀到:“君子宜凈拭冷眼,慎勿輕動剛腸”無論遇到什么情況都需要保持冷靜態(tài)度細心觀察,不要動不動就拍案而起,不然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搭上自家身家姓名。無論社會怎么復雜,一個人心腸是不可少的,但是一雙冷眼更不可少。我們要有拍案而起的膽量,還得懂“韌的戰(zhàn)斗”,這才是明智之舉。

書中精彩之處不勝枚舉,更好的處世是為了更好的人際更好的溝通。但凡一本書內(nèi)讀者自己喜歡部分或覺得警醒的部分,都是暗合讀者的性格和修養(yǎng)的,當然就有不同偏好。

說道處世,與人打交道,就不該忽略幾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是人的大多數(shù)情緒都產(chǎn)生于需要和被需要當中,當我們需要被滿足同時也被需要而且能體驗你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在滿足自己的需要就容易產(chǎn)生快樂的情緒,而需要得不到滿足或者別人的需要讓你覺得很累沒有價值拖累了你,那么產(chǎn)生的情緒就是負面的,幾乎所有的關(guān)系和行為都可以用需要和被需要來解釋,因此不吝嗇自己掌聲和贊美之言,真心為別人的成功鼓掌,《人性優(yōu)點》幾乎整本書都在講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對于人際關(guān)系和談戀愛都一樣使用。

還有一個道理就是,人的性格不同,只是體現(xiàn)為不同的特點,絕無好壞之分,一個人討厭你的某一方面可能另外一個人正喜歡你這一點。討厭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可以假裝,但討厭不可以,如果有一個人很討厭你,絕對不是因為你做錯了某一件事,有句話叫做在一個不需要你的人哪里,你的呼吸都是多余的,只要不是你周圍的人都討厭你,沒有不要去為誰改變,因為你做錯了一件事只是討厭你的人的爆發(fā)點,再此之前他已經(jīng)討厭你了。當然是你的惡習,比如從不洗澡讓人不爽,你你就改洗澡去了。性格只有特點,沒有優(yōu)缺點,但習慣定有好壞之分。就如細心的人多不果斷,溫柔的人可能偏向于柔弱。自信可能會死在細節(jié)上,但是惡習就是惡心習。

還有一條是,不管是否談戀愛的人都有一個誤區(qū)那就是容易忽略對方是一個獨立完整的人,特別是小情侶,往往錯誤的希望對方按自己的想法來做,要把對方變成“另外一個自己”,這個時候就大錯特錯了。

總之,做人處世這門學問是活一天學一天,既要有性格的自信還要有改掉壞習慣的毅力。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篇六

今日讀《菜根譚》,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寬容、淡泊、向善與智慧,讓你覺得仿佛在與一位智者交談,疑慮消弭,警策長留。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給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關(guān)教育批評的至善妙語。

洪應明說“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币馑际钦f,當責備別人的過錯時,不可太嚴厲,要顧及對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傷對方的自尊心;當教誨別人行善時,不可以期望過高,要顧及別人是否能做到。

《菜根譚》中處處充滿了辯證法觀點?!澳铑^濃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艷,亦不宜太枯寂?!薄暗刂x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边@些話語告訴我們,凡事應求恰到好處,過之不及都將失之偏頗。

時下朋友見面最大的感慨就是:活得真累。這種累并非單純的工作強度之大,而是作為社會人必須照顧到方方面面的關(guān)系,是個體心理的疲憊,是不堪心靈的重負,對此身在職場的人們都心知肚明又心照不宣,只能默默地承受,暗暗地調(diào)節(jié)。倘若我們能夠做到“文章極處無奇巧,人品極處只本然”,卸下過多的心理重負,擁有寬愛和淡定的心境,不怨天尤人,不苛求完美,去本色做人,以真心作文,那么我們將會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拋棄功名之累,飽覽春花秋月,細品夏景冬雪,天人合一,自然和諧地終其一生。

如同《菜根譚》的得名:咬得菜根斷,則百事可破。但愿我們能“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見人生之真趣”,無論是做人還是作文,都會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我喜歡《菜根譚》。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雙歷世閱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蕩滌人心的積郁,使人澄懷物象,進而得以超然物外,靜觀世界,參悟人生。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篇七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p>

這句話告訴我們:文章寫到了純熟完美的最高境界時,其中的遣詞造句并沒有什么深奧玄妙之處,只不過是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恰如其分地用文字表達出來罷了。當一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達到了真善美高度統(tǒng)一的崇高境界時,他的言談舉止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只不過是將自己純真樸實的自然精神本質(zhì)平白表露而已。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將做文章提高到了至高境界,“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為天下讀書人廢寢忘食地讀書和殫精竭慮地求功名找到了理論依據(jù),由此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在“頭懸梁、錐刺股”讀書成名的同時,注重將文品與人品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視作文與做人為生命,孜孜不倦讀書的同時,自覺地完善自我,以期成為表里如一的高尚的人。

現(xiàn)實生活中,每一個人的靈魂所思與肉體所為往往并不統(tǒng)一,甚至會發(fā)生對抗,直接導致“作文”與“做人”的激烈沖突,真的是很殘酷。然而,這也正是生活的本真。因為在中國人的眼里,“文如其人”,人生一世在社會中運行的過程被稱為“做人”,只有成功地做好了“人”,才可能擁有一雙“作文”的妙手,所謂“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做學問的人務必要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就像你在修煉道德時卻又忘不掉求取功利名譽,那么你必然不會有什么真正的造詣。如果你在閱讀古書時卻只把興趣放在吟詩作賦、附庸風雅上,那么你也肯定不能有什么深入的心得體會。

人生如同一座大舞臺,每一個人都是演員,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自然也就有正面人物和反面角色之分,同時也會存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之別。一個人可以扮演多種角色,但卻無法具備多個靈魂,否則“靈”與“肉”的搏斗時刻在進行,人活得豈不是太累了,如此肉體與靈魂的和諧就無法統(tǒng)一,心靈的安寧更成為無稽之談。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篇八

是一篇《脆弱的幸福:關(guān)于盧梭的隨筆》的讀書筆記,當我回翻筆記本的時候,發(fā)現(xiàn)在這一筆記上還有一段來自《lens雜志》的筆記,很有意思,可一并放上。

《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

逃避是一種暫停。很多人會在不同時期達到生活的臨界點,他們一步也邁不動,被死死釘在那里,而這時勇敢地選擇離開,對一切說滾蛋,這是好事……失去工作了,沒問題,妻子要離婚,可以,一切都完蛋了,也行。再也不需要什么安全感,能頂?shù)米∩钪械囊磺锌简?,這就是自由。

以上,順應一撮人的“時代心聲”。

《脆弱的幸?!贰?/p>

1.自然狀態(tài)與社會狀態(tài)下的人種種不同都源自何處呢?

案是:在前一種狀態(tài)中,人是獨自一人的——不是說他像亞當那樣是唯一的,而是他沒有意識到他人的存在。人是獨立的,人是孤獨的,人與他的同類沒有任何交流,他不需要別人,也不知道他人的存在。

相反,在社會狀態(tài),人完全由其社會屬性,由其對他人的依存及其同類的交流來決定,人發(fā)現(xiàn)了他人的存在,感受到他人的目光:人開始注視別人并開始想讓別人注視自己。人開始通過了他人的眼光看自己并開始建構(gòu)一個與本身有區(qū)別的外在。人身上的一切,就如我們今天可以觀察到的,都要歸于他的社會性,這實際上就是所有這些不同的真實原因:

野蠻人活在他自身,社會人總是外在于自己,只能活在他人的見解當中,因此也唯有在他人的判斷中才能獲取自己的存在感。

說累、說“想找回真實的自己”的人那么多,能做到卻鮮有。哪怕是被尊為“先生”的楊絳,也說:“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xiàn)場,盡我應盡的責任?!?/p>

吶,最多,我們可以構(gòu)筑一個自己更喜歡的外在人,不管那個喜歡是來自他人還是本我。

2.對于公共教育,他受到柏拉圖的啟發(fā)(他認為柏拉圖的《理想國》是有史以來最漂亮的教育學論著),希望將之完全托付給國家的執(zhí)政者……“應該立法安排他們教育的內(nèi)容,秩序及形式。”所有人必須一視同仁地接受這種教育:“所有依據(jù)國家憲法平等的人們都應該接受集體和同樣方式的培養(yǎng),并且這種教育應該囊括每個人生活的全部,包括在他們看來可能屬于個人娛樂的部分:‘不允許他們各自單獨隨心所欲地玩耍,而是所有人都在一起,在公開的場合?!?/p>

這種教育不只涉及到外部的舉止,即行為,它還應該深入到每個人的內(nèi)心,因為沒有什么應該與國家利益保持距離?!叭绻f我們應該懂得要按照人們是怎樣的人來任用他們,那么最好還是使他們成為需要他們成為的那種人。最完全的權(quán)威要能洞悉人的內(nèi)心深處,不僅要影響他的行為,也要同樣影響他的意志?!比绻逃M行順利,學生們會學會“永遠只成為社會想要他成為的那種人?!?/p>

想到太多,但我不太敢展開,試著列一下。

第一想到的自然是中國高考,然后是犬齒之家,然后是老子的小國寡民,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還有我們的十年浩劫。

柏拉圖的理想國,不是理想的國,而是理想狀態(tài)下的國。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

盧梭也說:如果一個現(xiàn)代國家想要推出嚴格的公眾教育,那么必將無可避免地遭到他的“公民們”的主體精神的抵抗,并且將只能以暴力強制推行,而二者也都將因之而毀滅。(還記得上一篇推送里的托爾斯泰嗎?英雄所見略同)。

新瓶老酒,也是一種貫徹。

盧梭他說啊,“科學和藝術(shù)是防止人類更加墮落的屏障?!?/p>

再說lens里有這樣一段話:

“大量藝術(shù)青年的涌現(xiàn),是泡沫時代的產(chǎn)物,他們在藝術(shù)和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繁榮的時機選擇接受藝術(shù)教育,卻在畢業(yè)后遭逢收縮的就業(yè)市場,成了艾德里安在《日本當代藝術(shù)簡史(1990——2011)》一書中形容的:‘冗余的創(chuàng)意階層’。他們不愿意進入社會成為‘社畜’,只好尋找藝術(shù)零工,如在鄉(xiāng)村舉行的藝術(shù)節(jié),就是個不錯的機會?!?/p>

西裝領(lǐng)帶代表的紳士和旗袍代表的淑女被扁平化,成了一件商品,數(shù)件這樣的“紳士”被捆綁在一起,量產(chǎn)的社會。

不知道是不是國家真的在潛移默化地踐行這種公共教育,現(xiàn)實就是,一步步接近了這一個變異的“理想國”了。

就算有“個體”,也有各種手段,讓ta不能在群體中發(fā)生,審查制度保證了社會的純潔度。

打一巴掌給個甜棗,剝奪了一系列以后,再給你看大千世界的滿目琳瑯,這樣就想不起來那一巴掌疼不疼,以及為何而挨了。

我,一個支教老師,在扮演的角色,或許就是:沉默的執(zhí)行者。

3.盧梭一點兒也沒有低估社會及其對人的影響——恰恰相反,他在《第三論》當中致力于從社會生活,這唯一的事實當中腿短人類目前的所有特征。正是從那里誕生了理性、意識以及道德感;誕生了私有財產(chǎn)、不平等和奴役;以及現(xiàn)在所有經(jīng)濟生活的形式;誕生了法律、各種體制和戰(zhàn)爭;誕生了語言、技術(shù)、科學和藝術(shù);甚至從那里誕生了我們的情感和激情,如我們實際所體驗到的那樣。

庸俗、骯臟、勢利、冷漠、欺騙,這個社會從不缺少,可是這里有真正的偉大、愛和美。

4.公共教育的成效以及由此引發(fā)的相互監(jiān)督將使得人與周圍世界關(guān)系的性質(zhì)同質(zhì)化,也因此而大大簡化了公眾生活問題……在理想的國家中,“如果國家的法則就像自然的法則一樣沒有任何人能動搖,那么對人的依賴就會重新成為對事物的依賴。如果個體意志完全服從總體意志,就是說實施堅定不移的法律,那么所有的關(guān)系將重新統(tǒng)一起來——對每個人來說,別的人都和事物沒什么兩樣,人將不必承認自己以外的其他主題,正如他也不被其他人承認為主體一樣。對他來說人與事物具有同等地位,是工具或者對象,站在國家的視角上,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可能在共和體制中融合自然狀態(tài)和公民狀態(tài)的所有優(yōu)勢。”

超級扁平的世界,不再有個體,因為個體沒有意義,自然,就不會再有人問“是誰,哪來,去哪”的人生三題了,也沒有人去探尋意義了。

可是,“提高xx素質(zhì),xx水平”,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同質(zhì)化呢?將原本良莠不一的人置于同一標準下,若不“達標”,那就“努力提高”啊!

扯遠了,回來。

不會再有關(guān)注,或許說將不再關(guān)注“關(guān)注與被關(guān)注”這事,那就不會有自卑、自矜、虛榮、成見等等,很多問題,就會自行消解。

這或許是為什么我們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卸載微信微博的原因吧,以為卸掉之后,有一些問題會迎刃而解,以為自己會專注且自制,但是貫徹不徹底,永遠只可能是“理想”狀態(tài)。

再想想,如果真的走向了共和、共產(chǎn)或者完全民主,天下大同,那會怎樣?

世界不再有趣了。

不會再有好奇心了。

日光之下,再無新事了。

所以現(xiàn)在,此刻,這多元的時代,真的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啊。

在這一篇筆記里,我沒有任何堅定的立場。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篇九

近日,筆者讀完洪應明的《菜根譚》,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寬容、淡泊、向善與智慧,讓你覺得仿佛在與一位智者交談,疑慮消弭,警策長留。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給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關(guān)教育批評的至善妙語。

洪應明說“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币馑际钦f,當責備別人的過錯時,不可太嚴厲,要顧及對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傷對方的自尊心;當教誨別人行善時,不可以期望過高,要顧及別人是否能做到。

《菜根譚》中處處充滿了辯證法觀點?!澳铑^濃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艷,亦不宜太枯寂?!薄暗刂x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這些話語告訴我們,凡事應求恰到好處,過之不及都將失之偏頗。

我喜歡《菜根譚》。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雙歷世閱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蕩滌人心的積郁,使人澄懷物象,進而得以超然物外,靜觀世界,參悟人生。

【范文二】。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而精深,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的不斷沖刷、洗禮下,留下了一顆顆瑰麗無比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的一顆。有人評價此書:“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被ㄏ憧梢杂帽莵砥肺叮憧梢杂蒙囝^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

初看此書,覺得不過如此,都是些常見常聽的勸告,但細看之后,就讓我越看越著迷,這些道理在平時常被我們忽略,就如菜根一樣,一旦細細品味卻是有其獨特之處。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這是自古以來多少前人成功與失敗所得到的結(jié)論,就如秦始皇的統(tǒng)一無疑是因他能夠進忠言,最后使得他成為第一個開創(chuàng)中央集權(quán)國家的人,從而得到了千古一帝的名號。(而楚懷王客死異鄉(xiāng)的收場也終因其不能聽進忠言,無視屈原的忠言,最后落得客死秦國的悲慘境地。秦始皇與楚懷王相比可以說是成與敗的'對比,無疑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這句名言的最好詮釋。

“大智若愚,大巧似拙”,這是在勸戒我們做人要謙虛,不要自以為是,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不會輕易顯露自己的才智,一旦鋒芒過露,只會招人嫉妒,因為樹大招風。楊修就是最好例子,他自以為聰明,三四次猜出曹操的心事,卻又到處宣揚,最后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你說楊修聰明嗎?他確實聰明,但是又為何會死呢?這便是他愚蠢的一面,因為他猜透了曹操的心事,卻猜不透曹操的為人性格。曹操內(nèi)心里怎么想,大臣們幾乎都知道,但就是自以為聰明的楊修不知道,只因他不懂得才大招妒這個道理。所以,“大智若愚,大巧似拙”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人生準則。

我喜歡《菜根譚》,因為它是一本歷世閱人的書。充滿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于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收益。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篇十

夜深了,靜得可以聽見葉落的聲音,柔柔的音樂聲繞于耳際,青花瓷杯中茶葉隨水的沉浮漸漸變成綠色,晶瑩而清澈,杯子里的光影閃爍著水的靈動,那一刻心兒會明亮清新,恰是林間澗溪緩緩流淌,一日的蕪雜,此刻只有一份久違的寧靜縈繞于心。靜靜讀著《菜根譚》?!恫烁T》是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等學問的語錄體文集,共分前后兩集、三百六十則,他以道德格言的形式,將儒釋道三家精髓于一爐,娓娓道出中國式的處世建業(yè)之方和修身養(yǎng)性之學。其中積極進取的入世精神、福民治國的宏遠志向、親近自然的隱逸之趣,既富于生活氣息,又充滿詩情畫意。讀著細細回味,如茶在口,潤澤清新。

書的有句話,講的是:“待小人不難于嚴,而難于不惡?!睂@句話,我理解為:對品德不好的人報以嚴格的態(tài)度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對待他們不討厭他們,要做到對事不對人?!恫烁T》中有一句名言,“威宜先嚴,恩宜后濃”,它的意思是說,我們對待別人應該從嚴到寬,如果先寬厚再轉(zhuǎn)至嚴格,別人就會憎恨你冷酷無情,而恩惠則要從淡轉(zhuǎn)濃,否則別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這句話講的雖是修身方面的問題,但用到教育孩子上來,同樣適用。它提示我們對待孩子應該一開始就嚴格要求,時時關(guān)注他(或她)身上出現(xiàn)的各種小問題,防患于未然,只有孩子將各種規(guī)范轉(zhuǎn)化為自己內(nèi)在的自覺行為準則之后才能由嚴轉(zhuǎn)寬,否則極易產(chǎn)生一種“破窗”現(xiàn)象而引發(fā)一系列問題。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斗曾進行過一項有趣的試驗:他將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分別停放在中產(chǎn)階級社區(qū)帕羅阿爾托和相對貧困雜亂的布郎克斯街區(qū),停在布郎克斯街區(qū)的那一輛,摘掉車牌、打開頂棚,結(jié)果那輛車在一天之內(nèi)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帕羅阿爾托的那一輛,擺了一個星期也完好無損。后來詹巴斗用錘子把那輛車玻璃敲碎了,結(jié)果呢,僅僅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诖隧椩囼?,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該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某個建筑物的一塊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結(jié)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

我們提倡對孩子寬容,那是指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想法,允許他們犯錯,但并不是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也不該得到批評,甚至還不適當?shù)孬@得激勵。青少年時期是是非觀念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教師和家長得體的嚴厲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一味的“寬待”孩子的那些因為主觀意識導致的錯誤,就會助長出現(xiàn)更多的“破窗”,使許多本來完好的玻璃也難以“幸免”。我們教育孩子不僅要及時更換“被打破的玻璃”,同時對出現(xiàn)細微裂縫的“玻璃”亦采取恰當?shù)难a救措施,從而在日常的嚴謹教育中獲得應有的效益。比如學習上,有某一個人懈怠了,往往會影響周圍的其他同學,繼而那一塊學生在學習上都有所放松。

我第一次看《菜根譚》是在十年前,那時太年輕,好讀書而不求甚解,很多東西都是囫圇吞棗。而今已是而立之年,有了一些人生經(jīng)驗,便更能理解書中的至理名言了。《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的語錄集。書里闡述了為人處世、淡泊從容、修身養(yǎng)性、怡情適性、功業(yè)成敗、返璞歸真幾方面內(nèi)容。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從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為人處世方式。表現(xiàn)了古人對人生、人際、人性的見解。

讀《菜根譚》須靜靜地讀,細細的品,用心感悟,方能領(lǐng)略到它的哲學和智慧。讀懂一部《菜根譚》體味人生的百種滋味,方能做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饬G處,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商界人士喜歡讀《菜根譚》,因為他們認為《菜根譚》是一部奇書,是企業(yè)界經(jīng)營管理的“指南”,企業(yè)家修身養(yǎng)性的“教材”;僧侶們喜歡讀《菜根譚》,是因為其博大、寬容、善良。我也喜歡讀《菜根譚》,因為我覺得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于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詩情畫意。

我讀《菜根譚》的最大感悟是它能使人的心境更加平靜。當你愉悅時,它是一首清脆婉轉(zhuǎn)的歌,讓你心悅飛翔;當你憂郁時,它是一首悠遠而又有力的笛聲,讓你重整旗鼓,走出陰霾?!恫烁T》是一壇久經(jīng)醞釀的老酒,值得我們?nèi)テ肺?、享受。它更像是一壺老茶,值得用心去泡,用心去喝,用心去細細體會。

“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贝笠馐窃诳耧L暴雨的天氣中,連飛禽都感到哀傷憂慮;在晴空萬里的日子里,連草木也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由此可見,天地之間不可以一天沒有和祥之氣,而人間也不可以一天沒有歡欣之氣。這讓我體會到世界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皺眉,它就對你皺眉;你微笑,它就對你微笑。幸福不是一種現(xiàn)實,而是一種感覺。在工作中、生活中經(jīng)常保持喜悅的心情,就是獲得幸福的根本。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崗位“先學生之憂而憂,后學生之樂而樂”的工作熱忱;不但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tài),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強”、“修辭立其誠”、“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品格,作為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后于這個時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而且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為自己充電、加油!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篇十一

教育以育人為本,育人以育德為先。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有崇高的師德,為人師表、身正為范。這樣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通過對《菜根譚》的學習,我發(fā)現(xiàn)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時也能找到一種人生的寧靜。見其文字就如同與他本人對話,一句話,一輩子。有時候書中的一句話就能夠改變你命運中的很多東西。這就是《菜根譚》,好書《菜根譚》。她淡雅的眉目下藏著的卻是一雙透視人世的慧眼,這是一部讓歷史永遠不能忘卻的奇書。培訓中提到,明代洪應明所著的這本書,被后人翻印過無數(shù)次,可見喜歡此書的人之多。新中國的創(chuàng)始人——毛澤東也喜歡此書,他對此書的評價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笨梢娺@本書給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譚》全書,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無所不包。政治家可以從其中找到經(jīng)邦治國的謀略。比如“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鄙倘丝梢哉业綑C智,一種進退的機智,一種以仁取勝的機智;僧侶則會發(fā)現(xiàn)博大和寬柔,喜歡它的更多的是喜歡作者的思辨和處世哲學。比如,“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jié)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有了這樣的辨證,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會適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擊得粉碎。用這樣透視的眼光去看人生歷史,人才不至于輕得像一顆纖塵,隨世風飛揚,而是始終保持一顆冷靜的心。面對權(quán)貴呢?他是這樣說的,“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焙沃^真君子?他告訴我們,“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宴游而惕慮,遇權(quán)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p>

我決定在暑期里好好讀懂《菜根譚》,體味人生的百種滋味,做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p>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篇十二

當你在苦惱郁悶事業(yè)不得意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菜根譚》。它會讓你有豁達開朗的感覺,苦惱煩悶的感覺也伴隨著你領(lǐng)略體會書中內(nèi)容時而消散。

當你隨心所欲放縱自己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菜根譚》。它會讓你對事業(yè)前途有更清醒的認識,伴隨你走向人生更輝煌的一個臺階。

《菜根譚》讓你樂觀豁達,正如有句格言所形容:閑看庭前花開花落,靜觀天上云卷云舒。

總的說來,《菜根譚》在本質(zhì)上是一本有關(guān)安身立命的書。正如《菜根譚》序文里頭講的一個故事:乾隆年間,有一個處于官宦仕途的人,在朝廷里邊居于要職。他經(jīng)歷了許多人生世象,在不斷的升遷與貶官過程中,得了一場重病。在病難中,回想往事,無論是人生險境,還是人生樂境,世事總是匆匆忙忙,最后悟通自己在人生追逐當中,總是隨著外在事情的變化或高興或愁悶,心事總被外物牽拌,不免心神疲勞,所以導致重病一場。這說明我們需要有一種達觀甚至有些超脫的思想,常言說“計劃總趕不上變化”。我們要做好計劃,但當計劃無法在經(jīng)過努力后實現(xiàn),我們當然需要反省;同時,我們還應有一種豁達從容的態(tài)度。

讀一本好書,雖不花多少錢,也不花多少時間,但書讀過之后,我們對于人生、事業(yè)、家庭會有更多獨到見解,因而生活也更豐富多彩。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篇十三

這篇菜根譚的讀后感范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愿對你有參考作用。

好久沒有寫了,其實想寫的東西很多。還是太懶,最近的床頭書是《菜根譚》(明朝洪應明著),就談點讀后感,先聊這“欲擒故縱寬之自明”。

原文:事有急之不白者,寬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頑。

其大概意思為:如果有事一下子搞不明白,先放一放,也許時間長了自然就明白了,千萬不要急,免得自己郁悶;如果有人不聽勸告、不服從教育,先讓他去,你不管他也許他自己倒理解了,不要過于煩人家免得產(chǎn)生逆反心理。

道理很簡單,我們都明白,可是我們做到了么?

要做到洪先賢所說的不急不切,需要一個條件,就是心態(tài)。所以有人說心態(tài)決定一切,不無道理。當然,良好的心態(tài)需要通過修身來達到。那么解決問題靠什么呢,就是時間。其實時間是萬能的,能解決人們許多的難題,一切的恩怨、紛爭無不隨著時間灰飛煙滅。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記住這個道理,合理處理生活中的一些難題,才能使人活得輕松、坦然。

菜根譚讀書心得體會篇十四

《菜根譚》是明初儒學家洪應明收集編成的一部語錄集。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禮儀與做人的真理,集道家、儒家、法家、佛家的多種處事哲學于一書,讓人受益匪淺。

在生活中能嚴于律己的人很多,可是能堅持的人只是其中的小部分,所以我們也要多向他學習,即使自己并不聰明,但是我們?nèi)钥梢约s束自己的行為。

不信你看,能做到堅持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有哪些:舍己為人的消防隊員們、勤懇為民的警察叔叔們……他們在鐵的紀律下,養(yǎng)成了任何時候嚴于律己的習慣。雖然我們沒有鐵的紀律的約束,但是只要我們付出不懈的努力,我們也能與他們一樣。

在書中,還有一個人受到了我的敬佩,他就是書中的“匪”。原本他在文中的用處總是劫財攔路,但是在不斷的受教下,他奮發(fā)圖強,痛心疾首,一改前非,當了一位安分守己的公民。所以萬物皆是可改變的,只是你是否愿意去改變自己。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各種奧義,同時也知曉古人的各種優(yōu)良品質(zhì),令我受益匪淺,我推薦大家也去購買一本《菜根譚》,仔細地閱讀,相信你也一定會愛不釋手的。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