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山東省學習條例心得體會及感悟 山東省規(guī)范辦學十五條心得體會(九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8 14:25:04 頁碼:7
山東省學習條例心得體會及感悟 山東省規(guī)范辦學十五條心得體會(九篇)
2023-01-08 14:25:04    小編:ZTFB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總結(jié)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以下是我?guī)痛蠹艺淼淖钚滦牡皿w會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最新山東省學習條例心得體會及感悟一

在來曲阜之前,許多朋友可能已對曲阜和孔子有了不少的了解,但也有的朋友知道的并不十分詳細,現(xiàn)在,我就在進入景點之前,先把曲阜和孔子的情況簡要介紹一下。

曲阜位于中國山東省西南部,現(xiàn)有人中62萬其中城區(qū)人口10萬,面積約890平方公里?!扒贰倍质家娪凇稜栄拧芬粫瑬|漢應邵解釋說: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12年,為了紀念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縣,金太宗天會7年(公元1129年),又復名曲阜,沿用至今。曲阜是一個小城,然而,曲阜又是一座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城,在這片神圣而又古老的土地上,中國遠古傳說中的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這里留下了蹤跡。據(jù)《史記》、《帝王世紀》等史書記載:“黃帝生于壽丘”,“少昊自窮桑登帝位,稱都曲阜,崩葬云陽山”,現(xiàn)在曲阜城東8里,仍留下座金字塔式的墳墓--少昊陵。中國有句俗話說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從這里,從黃河中下游向中原,向黃土高原遷徙的過程,而我們的母親之河,黃河、長江,從黃土高原之上奔騰而下,一瀉千里,最后匯入大海呢!中國還有句古話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圣人”,實際上,江北的圣人幾乎全出自曲阜。在中國封建時代,受到皇帝賜封的圣人一共有6位,他們分別為至圣孔子、亞圣孟子、復圣顏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元圣周公,頭4位都出生在曲阜,后兩位一位是孔子的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的后世33代曾在魯國為國君,至今山東稱魯,即起于此?,F(xiàn)在曲阜地上地下文物眾多,文化燦爛,有國家級文物古跡4處,省級11處,市級100余處。1982年曲阜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聯(lián)合國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由于曲阜對東方文化的重要貢獻,不少人稱曲阜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東方的麥加”。在這里,您不得不沉思,也不能不感奮,因為這里深扎著中華民族的根,深扎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

各位朋友,在中國,在東方這片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土地上,你也許讀不懂青銅器上的銘文,也許不理解人頭獸身表現(xiàn)什么,象征什么。但是,當你走進中國人民的生活,行走在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勞動創(chuàng)造的古老土地上,你就能感受到、接觸到中國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來的儒家文化的氣息,你便能由此體驗到中國人民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和理想道德的差異。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去探究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品格,都不難發(fā)現(xiàn)儒家文化的基因,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儒家文化幾乎成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名詞。而儒家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就是孔子。

孔子,春秋時代魯國人,也就是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歲??鬃?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16歲時,母親顏征在去世,少年孔子成了孤兒,開始了他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獨自謀生、學習和奮斗的一生。

孔子少年發(fā)奮自學,勤而好問,青年時代便掌握了參與貴族政治必須熟悉的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進而掌握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的內(nèi)容,為創(chuàng)立儒家文化奠定了基礎。

孔子30歲設學授徒,開始了漫長的教育生涯,他首開中國私人講學、面向民眾,提倡“有教無類”之風,成為中國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51歲時,才做了中都縣令,后來曾在魯攝相事,然而時間不長,他便辭了官,離開魯國開始了他長達14年的周游列國之行。

孔子在68歲時回到魯國,他把幾乎全部精力放在了教學和文獻整理上,一直到死??鬃拥囊簧穷嵟媪麟x,飽經(jīng)憂患的一生,是艱苦卓絕、激勵奮發(fā)的一生,是春風化雨,培育英才的一生,是著書立說,濟時救世的一生。如今,他的軀體雖已灰飛煙滅,但他的思想,卻潛入每個東方人的心靈,他熔鑄了中華民族的個性和品格,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孔子還將引導著人類,跨向21世紀。

曲阜的文物古跡和旅游景點很多,大部分與孔子和孔子文化有關?,F(xiàn)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曲阜明故城的正南門外,城門的北面是被稱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孔廟。城門的正上方有“萬仞宮墻”4個大字?!柏稹笔枪糯拈L度單位,一仞約等于8尺。據(jù)說,有人稱贊孔子的弟子子貢很有學問,子貢聽說以后,就說:“人的學問好比宮墻,我的學問只有墻頭這么高,人們一看便會看見墻內(nèi)的一切,而我的老師孔子的這道墻有數(shù)仞,不找到它的門是不能看到墻內(nèi)宗廟之美麗、房舍的多種多樣”。后人為表達對孔子的敬仰,明代胡纘宗就寫了“萬仞宮墻”4個字鑲在城門上,清代乾隆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對孔子的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換上了自己寫的“萬仞宮墻”4個大字。這就是“萬仞宮墻”的來歷。

孔廟是后人為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廟宇,始建于孔子死后第2年。面積有327.5畝,仿皇宮之制,分九進院落,左右對稱排列,整個建筑群共有五殿、一閣、一壇、兩廡、兩堂、17座碑亭、54座門坊共466間,南北長約1公里。孔廟恢宏壯麗,面積之大,歷史之久,保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唯一孤例。

最新山東省學習條例心得體會及感悟二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們現(xiàn)在將要游覽的是古代藝術的博物館--岱廟。

岱廟,舊稱“東岳廟”,又叫泰廟,主祀“東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告祭時居住和舉行大典的地方。

岱廟創(chuàng)建歷史悠久,西漢史料始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的記載。唐開遠十三年(公元725年)增修宋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又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后經(jīng)金、元、明、清歷代拓修,逐漸形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

岱廟位于泰安市城區(qū)北部,恰在南起舊泰城南門,北的岱頂南天門中軸線上。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面積為9.6萬平方米。岱廟的建筑,采用了中國古代縱橫雙方擴展的形式,總體布局以南北為縱軸線,劃分為東、中西三軸。東軸前后設漢柏院、東御座、花園;西軸前后有唐槐院、環(huán)詠亭院、雨花道院;中軸前后建有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后寢宮、厚載門。主體建筑宋天貺殿位于岱廟內(nèi)后半部,高踞臺基之上,其他建筑則設在中心院落之外,彼此獨立,又有內(nèi)在聯(lián)系。這種建筑布局是按照宗教的需要和宮城的格局構(gòu)思設計的,形成分區(qū)鮮明,主次有序,莊嚴古樸的獨特風格,并通過建筑空間的變幻,在莊重、肅穆和幽深、雅樸的相互滲透中相映成趣,完整一體。廟中巍峨的殿宇與高入云端的南天門遙相呼應,給人以置身泰山之中的優(yōu)美感。

岱廟城堞高筑,周長三華里,高三丈,四周8個門,向南開的5個,中為正陽門,左為東掖門,再左名仰高門;右為西掖門,再右名見大門;向東的名青陽門,也叫東華門;向西的名素景門,也叫西華門;向北的名魯瞻門,也叫厚載門。每個城門上皆有城樓,岱廟的四隅分別建有巽、艮、乾、刊角樓,整座建筑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猶如一座帝王的宮闕。

岱廟,是泰山文物最集中的地方。這里保存了琳瑯滿目的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藝品,也有閃爍著華夏文明光華的泰山出土文物和革命歷史文物,并保存了大量的泰山典籍和道經(jīng)。更為珍貴的是還有184塊歷代碑刻和48塊漢畫像石,成為我國繼西安、曲阜之后的第三座碑林。

岱廟,又是一座賞心悅目的古典園林。虬龍蟠旋的古柏,遮天蔽日的銀杏,玲瓏精美的盆景,爭奇斗艷的花卉,又為古樸典雅的亭、臺、樓、閣增添了萬種風情的媚態(tài)。岱廟,一年四季景色如畫,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

莊嚴、雄偉的岱廟,殿宇輝煌,文物薈萃。這里的每一處建筑都體現(xiàn)著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風采,每一件文物都反映了泰山的文明發(fā)展。漫步在這藝術的世界里,抬眼望到的,舉手觸到的都是民族的瑰寶,無不使觀者動力容,令游人感慨。巍巍岱廟,是一座熔建筑、園林、雕刻、繪畫和祖國傳統(tǒng)于一體的古代藝術博物館。

遙參亭為過亭式院落,東西寬52米,南北長66.2米,總面積3442.4平方米。正殿五間,建在院中心長方形臺基上面,寬10.8米,進深7.75米,通高7.9米,為四柱五梁、九脊單檐歇山式,黃瓦蓋頂。清代曾祀碧霞元君。兩側(cè)為東西配殿各中間。

遙參亭是一組獨立的建筑,但與岱廟在內(nèi)涵上又是統(tǒng)一的,由于它的存在,把岱廟神秘而莊嚴的氣氛烘托得更加濃厚。這種既獨立又統(tǒng)一的建筑風格,不僅在五岳中獨樹一幟,在中國現(xiàn)存古建筑中也是不多見的。遙參亭在唐代曾叫“遙參門”,民間曾有“參拜泰山神,先拜遙參門”之說。當您游覽岱廟時,也應首先從遙參亭開始。

穿過遙參亭,迎面而立的“岱廟坊”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創(chuàng)建。坊高12米,寬9.8米,深3米,為四柱三門式。坊起三架,重梁四柱通體浮雕。四柱前后流通墩上雕有8個石獅,姿態(tài)各異;重梁四柱刻有“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群鶴鬧蓮”、“天馬行空”等20余組形象逼真的祥禽瑞獸和各式花卉紋樣。整座石坊造型別致,刻鏤透細不凡,為清代石雕藝術中之珍品。坊柱南北兩面都刻有楹聯(lián),南面為施天裔所題“竣極于天,贊化體亢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zhèn)東方”。北面是清山東巡撫、兵部侍郎趙祥星題的“為眾岳之統(tǒng)宗,萬國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摻群靈之總攝,九州待命蕩蕩乎功孰于京?”。兩副楹聯(lián)扣人心弦,先聲奪人,把泰山的崇高地位和泰山神的顯赫聲威做了高度概括,使人未進岱廟便生敬仰之情。

出岱廟坊,迎面看到的高大寬闊的“正陽門”,是進入岱廟的正門,兩扇朱紅大門,象征著岱廟的尊嚴,古時候只有帝王才能從此門進入。歲月的磋砣,到解放前夕,正陽門已是裂痕斑斑,門上方的城樓也俱被歷史的風雨吹打得煙消云散?,F(xiàn)在的正陽門是1985年按照宋代建筑風格重新修建的。門高8.6米,上面的城樓高11米,共五間,為九脊單檐歇山頂,24根四方明柱,四周鑲嵌條欞隔,上覆黃琉璃瓦,檐下斗拱出三越四,雅烏墨小點金彩繪,額方金龍飛舞,遠遠望去翹檐翼然,翩翩欲飛。

走進正陽門霍然入目的“配天門”,是取孔子語“德配天地”而名,為岱廟的第二道門,配天門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式建筑,殿內(nèi)原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四方星宿。兩側(cè)原有配殿,東為“三靈候殿”,祀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傳宋真宗東封時,在南天門見三神人,加封為“三靈候”,后來建此殿專祀。西為“太尉殿”是祀唐朝“雖出入將相,而奉自愿厚養(yǎng)”的分國公杜宗的。與配天門南北相連的“仁安門”是取孔子語“天下歸仁”之意而名,為岱廟的第三道門,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創(chuàng)建。建筑結(jié)構(gòu)與配天門雷同,殿內(nèi)原祀天聾、地啞之神,兩側(cè)有東西門神。配天門的西側(cè)有碑碣20塊,最著名的是《《宣和碑》》和《《祥符碑》》,雙碑高大雄偉,東西對峙,龜?shù)ぃ瑲鈩莘欠?,為岱廟現(xiàn)存兩大碑碣。

配天門西南方的“唐槐院”,原有“大可數(shù)抱,枝干蔭畝許”的唐槐,民國年間,兵燹戰(zhàn)亂,古槐倍受摧殘,漸漸枯死。1952年,岱廟主持尚士濂又在枯槐干中植小槐一株,并取名“唐槐抱子”。今新槐已成大樹,扶疏郁茂,又成為岱廟一大佳景。

唐槐之東舊有延禧殿、藏經(jīng)殿、環(huán)詠亭、雨花道院,皆毀于民國年間。1984年,在藏經(jīng)堂舊址上新建仿古文物庫房48間,內(nèi)藏泰山歷代珍貴文物4000余件,古書籍3000余冊。

天貺殿東西長43.67米,南北寬17.18米,高22.3米,殿闊九間,進深四間,重檐八角,斗拱飛翹,上覆黃琉璃瓦,檐間懸掛“宋天貺殿”的巨匾,檐下八根大紅明柱,柱上有普柏枋和斗拱,外槽均單翹重昂三跳拱,內(nèi)槽殿頂為四個復斗式藻井,余為方形平棋天花板。整座大殿欒櫨迭聳,雕梁彩棟,貼金繪垣,丹墻壁立,峻極雄偉,雖歷經(jīng)數(shù)朝,古貌猶存,它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并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筑。

走進殿堂,正面高大的“東岳泰山之神”彩色塑像是1984年重塑的,坐像高4.4米,頭頂冠冕十二旒,身著袞袍,手持圭板,肅穆端莊,造形生動,大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疤┥缴瘛笔堑澜趟欧畹摹鞍俟碇瘛保芍髟咨?。唐代被封為“天齊王”,宋時封為“天齊仁圣安”,元朝又封為“東岳天齊大生仁皇帝”,明太祖登基后,認為給泰山神加封號是“瀆禮不經(jīng)”,故去掉所有封號,改稱“東岳泰山之神”。從此,岱廟的地位也就不可一世,享有“東岳神府”的盛名了。

塑像兩邊的楹聯(lián)為清人吳云所書,“帝出乎震,人生于寅”。橫額是清康熙帝于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朝泰山時所題“配天作鎮(zhèn)”巨匾。殿堂內(nèi)擺放著明、清時代的部分祭器。殿內(nèi)東北西三面的《《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傳為宋代所繪。壁畫全長62米,高3.3米,畫面借描繪泰山神出巡時的浩蕩宏偉場面,表現(xiàn)宋真宗東封泰山時的威嚴和氣勢,整幅壁畫以大殿后門為界,東為“啟蹕圖”,描繪泰山神出巡的場面;西為“回鑾圖”,描繪泰山神返回的情景。整個畫面共有人物697人,其裝束、儀態(tài)無一雷同,加以祥獸坐騎、亭臺樓閣、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等,組成一幅瑰麗無比,氣勢雄偉的場面。畫面筆力遒勁流暢,結(jié)構(gòu)嚴謹,布局勻稱自然,人物眉目傳神活潑,衣著線條清晰,表情逼真生動,再加上色澤的絢麗協(xié)調(diào),給人以極高的美學享受。

大殿在古時,曾受火災和地震的損壞,壁畫也受到影響,從壁畫的藝術處理上可以看出,壁畫的部分畫面是后來重繪的,但整幅畫基本上保留了宋代原作的面目,它仍為中國繪畫史、道教壁畫史上的一幅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天貺殿前寬闊的大露臺分上下兩層,雕欄環(huán)抱,站在大露臺上,大有豁然開朗之感。露臺兩側(cè)各有一座御碑亭,內(nèi)立乾隆皇帝拜謁岱廟的詩碑。中間是明萬歷年間鑄造的大香爐。露臺下古柏相夾的甬道向南延伸,盡頭是一個方形石欄小池,俗稱“閣老池”?;实叟e行大典參拜泰山神時,群臣就恭候在這里。池內(nèi)及周圍9塊姿態(tài)怪異的太湖石是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泰安縣令吳銜與其母王氏所獻。每塊石頭各俱特色,仔細觀賞耐人尋味,甬道中間有一玲瓏石卓然而立,名為“扶桑石”。扶桑石北面有一株古柏獨立階下,名為“孤忠柏”,民間傳說唐朝女皇帝武則天懷疑其也與大臣石忠謀反,便將其殺害,石忠冤魂不散,便來到東岳大帝前告武則天滅子之狀,從而化為孤柏。據(jù)說,游人蒙住雙眼繞扶桑石左右各轉(zhuǎn)三圈,然后去摸對面的孤忠柏,凡能扶到的,都是神氣很大的人。這些富有浪漫色彩的傳說固不可信,但卻顯示了泰山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的發(fā)達,那些編寫傳說的民間才子,把人間的善與惡巧妙地融匯在柏樹的形象中,給后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感慨。

天貺殿兩側(cè)為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瑯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里。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風格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夫人碑》》;造形新穎,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西側(cè)廊內(nèi)陳列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nèi)容豐富,取材廣泛,有的反映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述神話故事;也有反映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tǒng)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xiàn)出古拙質(zhì)樸、雄健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出碑廊,過炳靈門,是“漢柏院”。院內(nèi)原有“炳靈殿”,毀于民國年間。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椏交錯,若虬龍蟠旋,相傳為漢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封禪泰山時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柏院”由此得名。

院北的“漢碑亭”是1959年在炳靈殿故址上修建的,亭子建立在三層石砌的高大臺基上,十分壯觀。臺基壁上鑲嵌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49年)泰安知縣何人鱗所書杜甫的《《望岳》》和《《秋興》》等名人詩刻。登上亭子極目四望,天光云影,心寬臆闊,岱廟全景,泰城全貌盡收眼底。

漢柏院內(nèi)碑碣林立,約計90余塊。其中有后人隸書的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有后人篆書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左佩鉉題篆的《《漢柏圖贊》》、乾隆皇帝御制的《《漢柏圖》》和當代眾多名人留下的墨跡。置身于碑林之中就象讀了一部中國的歷史,接受民族的熏陶,會給每一個嚴肅的觀賞都留下不盡的思索。由漢柏院向北行,穿過幽靜的小花園進入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這里是古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東華門內(nèi),故稱“東御座”。其建筑為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稱迎賓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稱駐蹕亭。東御座由長城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組成,院內(nèi)建筑精美,綠樹掩映,清靜幽雅,給人以超世絕塵之感。五間正殿高筑臺基之上,殿內(nèi)按清宮設置作復原陳列,有乾隆帝臘人座像,有龍墩、龍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家具及各種大理石花紋飾和金絲銹古器型的掛屏以及文房四寶。著名的“溫涼玉雕花圭”、“沉香獅子”和“黃地蘭花瓷葫蘆”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時的供品,并稱泰山“鎮(zhèn)山三寶”。大門和殿堂里身著清代古裝的“衛(wèi)士”、“宮女”以清庭禮儀迎接游客,使游人仿佛回到遠古的時代,浮想聯(lián)翩。

殿堂臺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丁短┥角乜淌贰风澘糖厥蓟使Φ裸懞颓囟涝t書,為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練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眾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后漸泯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后經(jīng)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胺Q稀世之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厚載門”是岱廟的最后一道門,是1984年重建的。門上有“望岳閣”三間,黃瓦明廊,紅柱隔扇,猶如空中瓊閣。站在閣上仰望岱岳雄姿,青山繞白云,綠樹生輕煙,天門云梯宛若游龍浮掛天邊。出厚載門北行為紅門路,過岱宗大街不遠即到登山之起點,泰山的山門--岱宗坊,由此起步,將步步登高,飽覽泰山的最佳風景,直至登“天”。

最新山東省學習條例心得體會及感悟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紅葉谷游覽觀光,首先我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大家今天的導游劉x,大家可以叫我劉導,希望大家喜歡我的講解,也希望你能從我的講解中對紅葉谷有更多的認識。

鐘馗雕像

現(xiàn)在咱們所在的位置是在紅葉谷的大門景區(qū),在這一圈的唐式建筑圍繞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組雕塑了,這尊雕塑的名字呢叫春風得意,它是傳說中一位驅(qū)邪避鬼的英雄,那大家現(xiàn)在猜一猜這尊雕塑的主人公是誰?……對他就是傳說中的打鬼英雄鐘馗,玄宗皇帝在在武皇后和王皇后死后,再也沒有冊立新的皇后,當時有個武惠妃專寵,為了鞏固地位和為兒子爭得太子之位,誣陷害死了許多后宮嬪妃,有太監(jiān)宮女夜里在武惠妃的門前用糖汁寫了一個“冤”字,等到白天就有一群螞蟻附在上面,武惠妃驚嚇之下一病不起,太醫(yī)也束手無策,唐玄宗于是召畫工唐朝大畫家吳道子(《天王送子圖》),讓他畫鐘馗像,掛在床頭,驅(qū)邪避鬼,從此,鐘馗就成了民間專門用來驅(qū)鬼的英雄。相傳,鐘馗打鬼曾經(jīng)來到過紅葉谷這里,在觀景臺上一望,他看到紅葉谷只有人沒有鬼,只有好人沒有壞人,紅葉谷所有景象盡收眼底,非常漂亮,他覺得紅葉谷是個樂得逍遙的地方,久而久之,我們就給他取了“春風得意”這個名字。

各位朋友大家這邊走,現(xiàn)在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咱們紅葉谷。紅葉谷是由濟南市園林局與濟南市園林開發(fā)建設集團共同投資興建的以野生黃櫨為主要樹種的大型近郊郊野公園,總占地4000余畝, 紅葉谷內(nèi)山水林潭峽湖瀑泉種類齊全 ,是一處絕佳的休閑娛樂圣地,紅葉谷以自然生態(tài)為主要特色,因此希望朋友們在游覽的過程中不要抽煙、亂折花木,也不要亂扔果皮紙屑,來保護我們共同的環(huán)境。

馬頭山

大家抬頭望上看,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山峰叫做馬頭山,它是我們紅葉谷的主峰也是最高峰,海拔675米,相傳在明朝以前,山體內(nèi)藏有母子兩匹馬,這兩匹馬常是夜出晝歸,一方面是出來覓食,另一方面是出來觀看人間百態(tài)。然而有一天,小馬偷偷地跑了出來,越玩越高興,竟把回去的時間給忘了。這是天已經(jīng)快亮了,被一位起早上山干活的老人看見了。只見這匹小馬渾身上下金光閃閃,絨毛好似金絲線刺繡一般,跑起來也是神速無比,心想這匹馬一定是寶馬,回家后就把所看到的情景跟家人說了。沒曾想傳到了盜寶人的耳朵里,有一天,兩個盜寶人上山探道,剛走到半山腰,忽然刮起一陣大風,刮的是天昏地暗,飛沙走石,狂風過后,早已不見了盜寶人的蹤影。從此,再也沒有人敢來此盜寶了。而山神觸怒于小馬讓凡人看到了山中的秘密,就把小馬點化成山。后來人們就把這座山叫做馬子山。久而久之,人們就稱順了口,把馬子山稱為馬頭山了。可能大家在這看這座山并不像馬頭,其實最佳的觀賞位置是在咱們上山盤山路的第二個拐彎處,馬頭山的背部長了許多松柏,遠遠望去非常像馬的馬鬃,不過,大家不要遺憾,聽當?shù)氐睦先苏f,看馬頭山的最佳時機是在下山途中,這樣就可以帶回家一個馬到成功的好運!

這邊有一株樹長得非常奇特,它的樹干是沒有皮的,有沒有人告訴我這株樹叫什么?這株樹的名字五花八門,“百日紅、六月紅、紫薇”最有趣的一個名字叫“癢癢樹”,因為在無風的情況下用手輕撓它的枝丫部位 ,它的枝葉會發(fā)出輕輕的顫動,癢癢樹由此而來。

在咱們紅葉谷,有三種紅葉子的樹,一種是左手邊山坡上的火炬樹,一種是由手邊的楓樹,還有一種就是我們漫山遍野的黃櫨。不論我們到哪里看到和聽到的紅葉樹都是指黃櫨樹,而不是楓樹。大家注意一下我們的右手邊,這里種植了一種中草藥,據(jù)醫(yī)學記載,這種中草藥有宣散風熱,又善清解血毒,可以治療種種熱性病,享有“藥輔小神仙”之譽,不知道有沒有叫上它名字的。這就是金銀花,花開初期是象牙白色,兩三天快要凋謝的時候變成金釵黃色,由此得名。我們吃的治療感冒的維c銀翹片的“銀”就是指的金銀花,而“翹”呢就是紅葉谷的另一種中草藥,過會我會帶大家認識一下。

絢秋湖

前面我們看到的那個湖泊就是絢秋湖,每到秋天萬山紅葉倒映水中陽光一照絢麗多彩,絢秋湖由此得名。

垂花門

大家看這個仿明清式牌坊,在西方,亭臺樓閣屢見不鮮,唯獨見不到的就是牌坊,可以說牌坊是中國所獨有的。大家再看這個門,名為“垂花門”,它是中國建筑史上的奇葩。垂花門整座建筑占天不占地,這是垂花門的特色之一。

匾上書“仁山智水”,意思是說“仁者愛山,智者樂水”,紅葉谷有山有水,可以說大家來紅葉谷是既做了回仁者,又做了回智者。大家看一下兩邊的楹聯(lián)“山連泰岱添秀色,水通趵突共幽情”這兩句寫出了紅葉谷的山處在泰山山脈上,而紅葉谷的泉水與濟南泉水則是一脈相承。再看“一谷紅雨復紅葉,四時絢春猶絢秋”,這說出了紅葉谷最美的兩個季節(jié),春天的郁金香節(jié)(4月2日—5月10日)和秋天的紅葉節(jié)(10月1日—11月12日),不過我們今年最新推出了夏季百合展(6月-8月),百合展期間將展出二十多個品種三十萬株的百合。大家隨我過來看這邊,上書“岱北洞天”,岱是指泰山,北是說紅葉谷是泰山的余脈,就是說泰山山脈上的紅葉谷景色別有天地。

流箋橋

流箋橋本來共有100根柱子,可能天意使然,現(xiàn)在僅存99根,可能也應了有句話:“流箋橋上走一走,都能活到九十九”。流箋橋也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百歲橋”和“長壽橋”,朋友們可以來回摸足著99根柱子,可以福壽延年。

流箋,是唐朝的一種文化活動,類似于我們現(xiàn)在的筆會。唐朝時,詩文化盛極一時。詩人把詩寫在紅葉上,將紅葉放在流水中,任其漂流,有誰撿到,可以寫詩作答復。詩人之間以紅葉為媒,以紅葉會友,互相交流,這種活動就叫流箋。此橋取名流箋橋,是因為每逢秋季,層林盡染,紅葉隨風飄落水中,像一封封信箋一樣,令人不由想起古時舉辦流箋活動時的種種詩情畫意的美。(詩曰:每恨流箋題律絕,時收紅葉論禪空。歸來一掃飄零意,夢外還留一樹楓。)

傳說,在唐朝玄宗皇帝時候,有一個宮女,無聊時就把自己的情思寫在紅葉上,放入水渠中,沒想到,幾天之后。宮女在那見到了一封“回信”,經(jīng)宮女的宣傳,其他的宮女也開始寫一些詩詞寄出宮外。等到千秋節(jié)(皇帝的生日八月五日)的時候,皇帝特準方三天假,等到假期結(jié)束,有差不多將近1/3的宮女沒有回來,這就是流傳千古的“千秋節(jié)事件”。

好!在這里給大家留出十分鐘的時間,可以在此拍照留念,盡情體會一下這種絕妙的美。

長廊

大家往遠那邊看,在絢秋湖的中心有一個亭子,亭子的名字叫“陶亭”,這有三層意思,一是它是陶瓷做的,二是取陶醉之意,第三層意思是源自孟浩然的一句詩,“待到菊黃佳釀時,共盡一醉一陶然”。

走在這長廊上大家不妨隨我走上長廊來感受一下這絢秋湖“三絕”;一絕是絢秋湖的景,令人留連忘返;二絕是絢秋湖的風,清爽宜人;三絕是絢秋湖的魚,美味可口,大家一會兒可以去真切的體會一下這三絕的絕妙之處,還可以告訴一些未婚的朋友們在這里拍攝的婚紗外景更是美妙絕倫,無與倫比。

薔薇園簡介

前面大家所到的這處景點就是薔薇園。

薔薇園是一座依山就勢,景觀起伏,設計精美,又充分突出薔薇科月季為主要特色,多層次植物景觀組成的園中之園,該園有近50個品種的名貴月季:薔薇月季、藤蔓月季和豐花月季等,家中女兒出嫁的人家愛養(yǎng)一盤月季,因為月季每月都開花,就像女兒每月都回了娘家一樣。

麒麟

整個薔薇園是由站臺地、小廣場和休閑后花園三部分組成的,首先大家可以看到小廣場兩側(cè)這兩只動物,大家能認得出它們嗎?它們就是中國三大瑞獸之一的麒麟(獅子/權(quán)利平安、麒麟/富貴吉祥、貔貅/pi xiu聚財),據(jù)傳麒麟是古代的一種神獸,它長著龍頭,鹿角、獅尾、牛蹄,遍身火焰紋,它的出現(xiàn)往往預示著富貴吉祥, 國泰民安,同樣它也是一種充滿靈性的動物,俗話說的好,摸摸它的頭萬事都不愁,摸摸它的角一生樂逍遙,摸摸它的背渾身都不累,從頭摸到尾一輩子不后悔。在中國又有麒麟送子之說,麒麟為仁獸,是吉祥的象征,求子求孫的朋友趕快過來試一下沾沾靈氣,不過,我在這里告訴大家怎么摸福氣:大家先把自己的口袋撐開,摸一把就裝在口袋里,這樣才能摸到的福氣帶回家,不然,摸到也丟掉了。

雕塑

小廣場上的這尊雕塑看起來非常抽象,它像一雙手捧著地球告訴人們要保護環(huán)境,它還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象征著希望與美好的未來。

太湖石

(俗話說“齋無石不雅,園無石不名”)大家過來看一下,這邊有尊石頭非常的奇特,它孔孔相通,它在江南園林造景中經(jīng)常被用到,而且這石頭的名字還與我國的一個淡水湖有關聯(lián),大家有沒有認出來的?對了,這就是非常有名的無錫太湖石。在宋代有位著名書法家叫米芾他形容太湖石就用了瘦、皺、漏、透、秀這五個字,我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瘦是說它非常挺拔,迎風而立,皺是指它表面不平滑有褶皺,漏和透有相同之處,就是如果你拿一壺水從石頂住下澆,水可以從每個洞穴漏出來,體現(xiàn)出漏的特色,你再把一個香爐至于石底,它便冒煙,而秀呢是比喻它的秀美迷人,說了這么多,其實最主要的特點還是“漏和透”,大家說像不像現(xiàn)代女性朋友追求的美的境界啊!

神秘香巴拉

現(xiàn)在大家所到的這處景點就是富有神秘與野趣的景點“香巴拉”,香巴拉在藏語中是“神秘美麗的地方”的意思。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肯定是這處寬 8米的人工瀑布,在瀑布前方依山就勢搭建的這處演出舞臺,主要是為一些民族歌舞及民間藝術演出團體而準備的,游客在此可經(jīng)常觀賞到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活動,當我們在這里吃著燒烤看精彩的節(jié)目是不是別有一番風味。右邊這一條綠樹相映的峽谷,是一處充滿神奇色彩和生活情趣的地方,這條谷深200余米,現(xiàn)在大家可以隨我到里面去欣賞一下,大家可以看到這一座座建在樹上的木屋,我們叫它“空中別墅”,一座座小木屋,各自形成一個幽靜神秘的生活空間,大家可以攀軟梯,過呆橋走進小屋,它的外表看起來像鳥巢一樣,內(nèi)部設施卻是非常完善。山間流水環(huán)繞,山風送爽,尤其是晚上登上這離地三四米高的小木屋,真的仿佛是闖入一個童話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沒有喧囂,沒有紛擾,有的只是淡淡的花香,幽幽的蟲鳴,透過透明的玻璃天窗,能看見朦朧的月光中辰星眨眨,聽到蟋蟀聲聲,著實會讓您體會到大自然的田園野趣。

天趣苑

各位游客前面所到的景點是天趣苑。天趣就是天然成趣之意,漫步其中,可以賞群鶯亂舞,聽百鳥爭鳴,觀流水飛瀑。大家先看這幾個字,“竹疏煙補密,梅瘦雪添肥”,是老舍的夫人胡潔青在88歲時寫的,我們將它拿來,刻在此處,意思是說:“竹子看上去很稀松,但在煙霧籠罩下就顯的很密,梅花枝很細,但上面壓著雪,就會顯的粗大。

天趣苑是紅葉谷最具有特色的專類園之一,后邊的天網(wǎng)是天趣苑中的鳥籠,是山東省最大的鳥網(wǎng),面積為一萬平方米。園區(qū)在建設上充分利用山勢與峽谷的結(jié)合,在山谷上覆蓋鳥網(wǎng),采取鳥類自然放養(yǎng)式的形式,給人以接近和觀賞鳥類的充分空間,同時又使鳥類有一個合理的生存和棲息的空間,依據(jù)園中起伏的地勢,在建筑手法上,筑石為山,引水為瀑,在有限的空間上筑造了一個流水飛瀑燕飛鳥鳴的天堂圣地。

園中現(xiàn)有鳥類40余種上千余只,分為散養(yǎng)區(qū)和籠養(yǎng)區(qū)兩個區(qū)域,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就是籠養(yǎng)區(qū),首先看的就是鷯哥,它們會說“您好”“老板您好”“歡迎光臨”“再見”還會學摩托羅拉手機的鈴聲,這是紅綠金剛鸚鵡,它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墨西哥等地,由于熱帶雨林遭到破壞,紅綠金剛鸚鵡已經(jīng)是非常的珍貴。

噪犀鳥

大家看一下這邊的這種鳥,這種鳥嘴形粗厚而直,嘴上通常有盔突,形似犀牛角而得名——噪犀鳥,主要分布在非洲東南部,中國僅見于云南南部西雙版納地區(qū)和廣西西南部,體長65-68cm,羽毛雌雄不同色,棲所為森林,不遷徙,,每年春后約5—6月由群居轉(zhuǎn)成成對,選擇高大樹干距地約16—33的樹洞為巢,自己不啄木,利用天然腐朽的洞穴,雌鳥選好址后在洞底鋪一層木屑,在洞內(nèi)產(chǎn)1—4個卵,產(chǎn)卵后蹲在巢內(nèi)不出來,將自己的排泄物混著種子堆在洞口,雄鳥從洞外頻頻送來濕泥、果實、殘渣,幫雌鳥將洞口堵上,最后在洞口留一個垂直的裂隙,供雌鳥伸出嘴尖接近雄鳥的哺食,直至雛鳥破洞而出。雌鳥出洞時已全身換完年羽,立即負責哺雛。屬于善于攀巖的并趾型鳥,外趾和中趾基部有三分之二互相并合。

白鷺

白鷺屬鸛形目,鷺科,全世界只有幾種,大多數(shù)白鷺有白色羽毛,到繁殖季節(jié)還會長出很多漂亮羽毛,羽性和其他鷺相似,它喜歡棲息在湖泊,沼澤地和潮濕的森林里,屬涉鳥類,主食小鳥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淺水中的甲殼類動物,身長約90cm,只有背上長羽毛,羽毛,羽毛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古人喜歡用它來做裝飾,西方主人喜歡用它來點綴女幅,由于它的羽毛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加上白鷺喜群居,容易被人大量捕捉,造成數(shù)量銳減,幾乎陷入滅絕,后來人們穿戴打扮起了變化,加上采取嚴格的保護措施,白鷺才幸免絕種。而在這里,白鷺主要以帶魚為食。

黑天鵝

現(xiàn)在我們穿過彩繪繪畫的山洞就來到了散養(yǎng)區(qū)了,首先看到的是天鵝,黑天鵝分布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而澳大利亞珀斯又有黑天鵝的故鄉(xiāng)之稱。而白天鵝喜歡集群營巢,有固定的配偶,實行一夫一妻制,一旦配對后永不分離。除夏季外,其它季節(jié)均能產(chǎn)卵繁殖,年產(chǎn)二十多只,經(jīng)公母天鵝輪流孵化,35天后小天鵝即破殼而出。剛出殼的小天鵝毛色灰白色,幾天后即可下水游泳了,三、四月齡毛色逐漸轉(zhuǎn)變成白色,6月齡后具有與成年天鵝一樣的體型和體重了。

孔雀

再往上走,我們就會看到藍孔雀和白孔雀,我們可以用紅色的手絹在它們眼前晃一晃,因為孔雀愛比美,可能會開屏哦。大家知道開屏的孔雀是雄孔雀還是雌孔雀嗎?對了,是雄孔雀開屏,那你們知道雄孔雀為什么開屏嗎?這是因為開屏是它們求偶的一種方式,它開屏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防御外敵,當它們身體受到威脅,或侵害時,用尾巴上的“眼睛”嚇退敵人。藍孔雀原來產(chǎn)于印度和斯里蘭卡。它主要生活在丘陵的森林中,尤其在水域附近。清晨和傍晚它們隨其群到田地里覓食。由于孔雀吃年幼的眼鏡蛇,因此在印度它們非常受歡迎,在許多地方它們不會遭到捕獵,它們可以非常親人。

鴛鴦

如果運氣好的話,在散養(yǎng)區(qū)的最里邊我們可以看到鴛鴦,鴛鴦害羞、怕人,因此,在游人多的地方,不容易看到。鴛鴦在人們的心目中是永恒愛情的象征,是一夫一妻、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表率,甚至認為鴛鴦一旦結(jié)為配偶,便陪伴終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尋覓新的配偶,而是孤獨凄涼地度過余生。其實這只是人們看見鴛鴦在水中的親昵舉動,通過聯(lián)想產(chǎn)生的美好愿望,事實上,鴛鴦在生活中并非總是成對生活的,配偶更非終生不變,在鴛鴦的群體中,雌鳥也往往多于雄鳥。咱們看到的天鵝才是一夫一妻的典范,一旦配對后永不分離。

現(xiàn)在大家游過了天趣苑,前面將要到的是紅葉谷景區(qū)唯一一處歷史人文景觀興教寺。在這里沿途大家也可以欣賞一下這一段充滿文化氣息的長廊,也被習慣地稱為文化墻壁,上面作品都是出自于一些有名氣的書法家和作家之手,這些作品可能會為一些研究和愛好書法的朋友們提供一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庫,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細細的品味一下。

最新山東省學習條例心得體會及感悟四

各位游客:

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長島旅游風景區(qū),歡迎您到長島來觀光旅游!我們的行程安排是長島旅游風景區(qū)全線游,主要參觀九丈崖、月牙灣、望福礁、地質(zhì)博物館、仙境源、烽山、林海等景點,現(xiàn)在車已從長島港出發(fā),往北行駛,到達九丈崖大約需要20分鐘的時間,利用這段時間,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長島的概況。

(長島概況)長島素有“海上仙山”之稱,古籍《山海經(jīng)》中就有這樣的稱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曾以“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詩句賦予了長島最婉約最神奇的自然美?!剁R花緣》、《西游記》等神話小說把長島描寫為超脫凡塵的世外桃源,給長島增添了神秘色彩。古人“曾在蓬壺伴眾仙”的詩句,使長島素以“蓬萊、瀛洲、方丈”海上三神山之稱而享譽古今。因此“蓬萊仙島”成為長島歷史悠久的別稱。

長島全稱長山列島,亦稱廟島群島,簡稱長島。1956年建縣,隸屬煙臺市管轄。因廟島顯應宮著稱于世,自清代始,以廟島群島為名,嵌于國際版圖。長島地處黃海與渤海的交匯處,位于膠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南攜領膠東蓬萊,北銜接遼寧旅順,東遙望朝鮮、日本,西背倚著北京天津,是山東省唯一的海島縣。長島擁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是中國十大最美海島,20xx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中國旅游強縣??h境內(nèi)有32個島嶼,8700平方公里海域,島陸面積5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46公里,轄2鎮(zhèn)8鄉(xiāng),人口5萬,分布在10個有居民的島上。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島嶼是南長山島,島陸面積12.8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共有人口1.7萬人,是縣委縣政府的所在地,為長島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

(漁村方言)長島方言具有濃郁的海洋氣息和海島特色,我們馬上到達“黑(he)石嘴(zei)”村了,“黑(he)石嘴(zei)”村就是當?shù)氐耐猎?,?hei)用我們長島的方言介紹就是黑(he),嘴(zui)用我們長島的方言介紹就是嘴(zei)。在日常生活中,長島南五島居民與蓬萊、龍口人的口音接近,北五島方言與遼寧長??h的方言相似。特別是形容詞,不但豐富、具體、貼切,而且具有較強的表現(xiàn)力。比如:酸、甜、苦、辣、咸、鮮,叫做:焦酸、西甜、烈苦、死辣、生咸、溜鮮;胖、瘦、粗、細、大、小,叫做:大胖、精瘦、老粗、節(jié)細、老大、不點兒。動詞、名詞更顯生動、形象。比如:肥皂,叫“夷子”;薄弱,叫“蝦楞”;來不及,叫“不趕趟”;口干渴了,叫“口卡了”;不干凈,叫“賴呆”。俗話說“十里不同音”,北島砣磯方言很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誰”,砣磯島人則說“杓”?!皵R那吧”,砣磯島人則說“門那吧”。

長島方言直接反映了當?shù)氐娘L俗習慣,日常生活中,語言禁忌十分明顯。如果玻璃器具打碎了叫“笑了”,餃子煮破了叫“掙了”,升帆叫“掌篷”,拋錨叫“給貓”,充分反映了海島人圖吉利,忌邪惡,向往太平與富有的意愿。

(黑石嘴村)大家看您的左手邊,這排整齊的小樓房,就是長島著名的漁家樂民俗文化旅游村-黑石嘴村。因村西北處有塊黑石礁,外形像鳥嘴而得名。該村現(xiàn)有村民188戶,500多人。全村“漁家樂”經(jīng)營業(yè)戶規(guī)模達26戶,3a級示范戶2個,共有床位600多張,年接待游客1萬多人次。村級“漁家樂”旅游管理服務中心立足海島旅游資源優(yōu)勢,打造“民俗旅游文化村”品牌,開展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并結(jié)合“花園式漁村”建設,先后投資600多萬元進行舊村改造,村容村貌進一步改善,大大增強了“漁家樂”發(fā)展的載體功能。該村20xx年被評選為首批漁家樂示范村,村委書記王昌利是全縣十大杰出青年和尊師重教先進個人。

(漁家樂)長島漁家樂,近幾年來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獨樹一臶的新形象和旺盛的“人氣兒”,為長島旅游開創(chuàng)了一道前景廣闊的風景線。自1999年創(chuàng)始以來,全縣像黑石嘴村這樣的“漁家樂”村有14個,經(jīng)營業(yè)戶600戶,床位1萬多張。尤其是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節(jié)目以上下兩集的篇幅對長島“漁家樂形象大使”的播放,在全國引起了很大反響,單單為漁家樂而赴長島的游客已呈絡繹不絕之勢。

(漁家樂特色)漁家樂的確很有特色。它的誘人之處在于讓游客真正融入了海島漁村,實實在在住進漁家潔凈的院落,睡上漁家暖融融的炕頭,在漁家圓桌上吃上豐盛的海鮮。我們長島,漁家大嫂是有名的勤快好客,特別會做地地道道的漁家飯菜,像鲅魚餃子、手搟面、咸魚餅子、鮮魚面等,不僅營養(yǎng)豐富而且色香味俱全。再打開香噴噴的老酒,面對各種讓你垂涎的海鮮,那種海的氣息如同海浪滾滾撲入你的懷里。船老大在海上作業(yè),如果閑暇時間可以飯后與船老大一起出海,參與拔蟹子籠、拖網(wǎng)活動,還可以把收獲的螃蟹、扇貝、牡蠣、小魚小蝦帶回去讓漁家大嫂加工,或者讓她教您如何做,參與漁家大嫂的廚藝工程,體驗一次真真正正的假日休整。

最新山東省學習條例心得體會及感悟五

大家好,我是導游陳邵文。今天,我要帶領著大家一起到五岳之一的泰山觀光。

泰山位于山東省南部的泰安市。泰安市原名泰山市,泰山的名氣很大,所以把泰山取名作為市名,像樂山所在地點叫樂山市一樣。泰山是五岳之首。五岳分別為:東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東岳泰山排名第一,高度(主峰離地面的距離)排行第三,大約1545米高,有"登泰山,小天下"之稱。有許多名人均登臨泰山,如秦始皇 漢武帝 唐太宗 宋祖乾隆。據(jù)記載,泰山至今已經(jīng)有二十億年的歷史。

超過云層,所以上面有較大的冷空氣,冷的像寒冰一樣直入骨髓。如果你們很冷,可以到附近租一套皮棉襖。天街不光冷,小吃也特別多。泰山的小吃很有特色,如小米煎餅,這里的小米煎餅雙酸雙薄,又加了大蔥、甜面醬、煎雞蛋,用十里飄香這個詞來形容再適合不過了。天街的第三大特點就是——石碑特別多。天街上石碑比泰山其它地方的石碑多5倍多。天街最著名的石碑位于天街中部,這個石碑上面雕刻著十一個大字:"泰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這個石碑是1987年11月19日雕刻的。這個石碑表明了泰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之一。但是中國只有4處(20__年前),泰山是其中第三個命名的。

再往上走,大家就到了主峰部位。主峰的東側(cè)有一個觀日石。在原來,傳說古人因為爬山時很多人看不到日出,人們齊心協(xié)力從山上搬來一塊大石頭,大家把它放在觀日點,人們站著或者坐在上面,就看到了日出。

現(xiàn)在,為了看到日出,人們夜里三點就來爬泰山或提前住在山頂上,這是為了等待看日出。主峰的西側(cè)有一塊石碑,上面雕刻著四個鮮紅的大字:"五岳獨尊",這四個大字時古代文學家孟子(孟軻)說出的,意思是:"五岳之中,排名榜首".從古至今,這四個字成了千古佳來到泰山面前,站在迎客松下,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十八盤。因為古人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十八盤的臺階共1594級。高約400多米,可以說是泰山的"脊梁".如果你從下面的中天門順著十八盤一直登上南天門,你就會感覺到小腿肚子一直在不停的打哆嗦,這是因為十八盤很陡。

登上了南天門,大家先休息一下,留個影,休息一會我們再向上爬。

休息完了以后,大家請繼續(xù)跟我向上爬。爬上一小段距離以后,便到了天街。天街位于泰山海拔1250米的高空中。因為天街已經(jīng)話。再往上走,就到了泰山的最高點——玉皇頂。從玉皇頂?shù)挠^望臺往下走,就看到了泰山的全景。正如大詩人杜甫在《望岳》一詩中所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曉".

如果留完影的話,請跟我下山。

最新山東省學習條例心得體會及感悟六

岱廟創(chuàng)建于漢代,為泰山信仰的祖庭,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之載。漢武帝時期(前140-前87年),漢廷于博縣境內(nèi)建泰山廟(又名岱宗廟,后世習稱東岳廟,即今岱廟的前身)。武帝元封二年(前120xx年)四月,武帝巡東萊,過祀泰山。于泰山廟中植柏千株,夾廟之兩階,是為岱廟漢柏之由來。

后趙建武十三年(347年),后趙永貴侯張余向泰山廟獻金馬一匹,高二尺余,形制甚精,供奉于廟中神器庫。

東魏興和三年(541年),兗州刺史李仲璇重修岱岳祠,并“虔修岱像 (泰山神像)”。此為岳廟設立泰山神像之始。

隋開皇十五年(595年),文帝行巡兗州,遂次岱岳祭天“飾神廟展宮懸于庭”。開皇二十年(620xx年)十二月,文帝下詔保護泰山等神造像,稱:“五岳四鎮(zhèn),節(jié)宣云雨,利益兆人,故建廟立祀,以時恭敬。敢有毀壞偷盜岳鎮(zhèn)海瀆神形者,以不道論?!?/p>

唐武德七年(620xx年),唐廷立制:東岳泰山祭于兗州,年行一祭,以立春舉行。武周時期(690-720xx年),武則天命將岱岳廟(岱廟)由漢址升元觀前(今岱宗坊西南)移建于今址。開元十三年(720xx年)十一月,玄宗封泰山,禪社首山。日本、新羅、大食等數(shù)十國皆遣使從封。禮成后詔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命拓修泰山廟。開元二十年(732年),泰山神進封王號后,其信仰較前更盛。天寶十一年(752年),朝廷遣朝議郎、行掖令孫惠仙諸人修整岱岳廟告成,立題名碑柱于廟庭。唐時,于岱岳廟植槐,今岱廟唐槐院古槐,傳為唐植。唐代(618-920xx年),隨著泰山神影響的增大,各地漸有行祠(于泰山以外地域奉祀泰山神的廟宇)之建,元和之前,兗州、魚臺等縣已有泰山府君祠,其他關內(nèi)、河東各道亦多建有東岳廟宇。

宋太祖開寶三年(970年),遣太子右贊善大夫袁仁甫等重修岳瀆祠廟,此為東岳廟入宋后首次重修。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20xx年)七月,創(chuàng)建天貺殿。十月,詔封泰山神為“仁圣天齊王”。大中祥符六年(1020xx年)六月,真宗詔翰林學士晁迥撰《大宋東岳天齊仁圣帝碑銘》,記加封泰山神帝號之事,立石于岳廟。宣和六年(1120xx年),宋徽宗嗣位后,屢降詔命,增葺岳廟,至是竣工,稱“凡為殿、寢、堂、閣、門、亭、庫、館、樓、觀、廊、廡,合八百一十有三楹?!痹t翰林學士宇文粹中撰《宣和重修泰岳廟碑》。同期,民間報賽活動的頻繁舉行,泰山廟會逐漸形成,尤以三月二十八日之東岳廟會為盛。

金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年),東岳廟發(fā)生火災,惟存門墻,堂室蕩然。次年金廷敕令知泰安軍事徐偉等加以重修。金宣宗貞祐四年(1220xx年),岳廟因遭戰(zhàn)火,殿宇盡焚,僅存延禧與誠明堂。

元世祖中統(tǒng)四年(1263年)元廷以岳瀆諸廟多毀于金末兵火,命掌教宗師誠明真人張志敬分別修復。張志敬委泰山道士張志純提舉東岳廟事務。至元三年(1266年)四月,元世祖詔命重修東岳廟,構(gòu)建仁安殿,以奉祀泰山神。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年)九月,惠宗頒旨,宣諭保護東岳廟產(chǎn)。元末,戰(zhàn)事頻繁,東岳廟被毀。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明太祖以“岳瀆之靈受命于上帝,非國家封號所可加”,詔去泰山神封號,改稱東岳泰山之神,立碑岳廟詔告天下。明成祖永樂元年(1420xx年)十二月,下詔修泰安州東岳廟。明世宗嘉靖元年(1520xx年),山東參政呂經(jīng)改泰安東岳廟前草參亭為遙參亭。遙參亭原為岱廟之第一門,明代奉祀元君像于其中,遂與岱廟分隔。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二月,岱廟起火,正殿、門廊俱焚,僅存寢宮及炳靈、延禧二殿。古樹、碑刻也多被毀。此后朝議重修,聚材鳩工,歷時十余年始開工重建。

清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夜,泰安發(fā)生強烈地震,東岳廟配天門、三靈侯殿、大殿等墻垣坍塌。康熙十二年(1673年)南明延平郡王鄭經(jīng)在東寧省城(今中國臺灣臺南)創(chuàng)建東岳廟,奉祀泰山神,自此泰山信仰傳入中國臺灣??滴跏?1677年)五月,重修泰安東岳廟竣工。此前東岳廟建筑多因康熙七年地震而毀,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委張所存督工營繕,全部工程歷時十年。殿宇門墻皆予重修,并于正陽門前創(chuàng)建岱廟石坊一座。同期,在岱廟施工期間,泰安民間畫工劉志學等人應召在峻極殿(即今岱廟大殿)繪制《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壁畫??滴醵哪?1685年),泰安官府于岱廟建御墨亭,以庋圣祖登岱手書。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月,高宗東巡至泰安,謁岱廟登岱祀碧霞祠。高宗前后十次巡幸泰安岱廟,共題泰山詩百七十余首。

最新山東省學習條例心得體會及感悟七

各位團友:

下面我們來到的是五四廣場。五四廣場南北縱長700米,總面積10余公頃。五四廣場因“五四運動”而得名。眾所周知,1920xx年爆發(fā)的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 ——“五四運動”的導火索是青島的主權(quán)問題。自1897年德國占領青島后,中國人民就一直為收回青島的主權(quán)而努力。1920xx年日本取代德國占領青島后,進而提出分割中國的“二十一條”,企圖“長期合法”占領青島,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反對。1920xx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1920xx年1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 “和平會議”上,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出席會議,提出了收回青島主權(quán)等正當要求,卻遭到英、法、美、日等國的拒絕,并強行將青島的主權(quán)轉(zhuǎn)讓給日本。消息傳來,全國震驚,北京學生于5月4日舉行游行示威,強烈要求拒絕簽約,高呼“誓死力爭青島主權(quán)”,“還我山東,還我青島”等口號。學生的愛國行為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在舉國反對聲中,中國北洋政府被迫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粉碎了日本企圖永久侵占青島的陰謀,在中國人民的英勇斗爭下,終于在1920xx年12月12 日收回青島主權(quán),鑒予青島與“五四運動”這一特殊關系,青島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新建的廣場命名為“五四廣場”。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個高大、雄偉的火炬形紅色雕塑是青島市新市區(qū)的標志性建筑——“五月的風”,它重700噸,高近30米,最大直徑27米,當時是全國鋼制雕塑中最重的一個。雕塑突出表現(xiàn)了青島做為“五四運動”導火索這一歷史背景深含著催人向上的濃厚意蘊?;鸺t色螺旋向上的鋼板結(jié)構(gòu)組合,以簡練的手法,簡潔的線條,濃厚的質(zhì)感,表現(xiàn)了一股騰空而起的風給人以力量的震撼。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海面上正在噴涌的那個泉,是我國第一座海上百米噴泉。噴泉從海里直接抽取海水,噴涌的水住高達百米,所以在設計時選擇了距岸邊160米的距離,主要為防止噴泉的水霧對岸邊的設施及草坪腐蝕和鹽化。

在我們前面的這個灣是浮山灣,是20xx年奧運會的帆船比賽場地。

五四廣場被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區(qū)北面那座高大雄偉的建筑是青島市級機關辦公大樓,樓高53.1米,正面為正方形網(wǎng)狀,隱喻黨政機關作風嚴謹,紀律嚴明,正氣凜然。1994年7月份開始,中共青島市委、市政府個部門相繼遷入,新建的市級機關辦公大樓已成為青島建置百年的標志性建筑。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音樂廣場。它于1999年3月開工,同年9月竣工開放。音樂廣場分為樹陣區(qū)、偏心園廣場、軟雕塑區(qū)、橢圓廣場區(qū)、音樂觀海臺、地下購物商場六大區(qū)域。音樂廣場的中心景觀是“音樂之帆”,它高20米,通體乳白色,帳篷下面有一架巨大鋼琴,由中國海洋大學研制的,俗稱“鋼琴王”。演出時,必須有兩個人同時來彈奏,另外,音樂廣場有專業(yè)音響和多個背景音樂,游人無論在何處,均可以得到音樂的享受。

各位朋友,五四廣場的游覽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最新山東省學習條例心得體會及感悟八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們現(xiàn)在將要游覽的是古代藝術的博物館--岱廟。

岱廟,舊稱“東岳廟”,又叫泰廟,主祀“東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告祭時居住和舉行大典的地方。

岱廟創(chuàng)建歷史悠久,西漢史料始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的記載。唐開遠十三年(公元720xx年)增修宋祥符二年(公元1020xx年)又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后經(jīng)金、元、明、清歷代拓修,逐漸形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

岱廟位于泰安市城區(qū)北部,恰在南起舊泰城南門,北的岱頂南天門中軸線上。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面積為9.6萬平方米。岱廟的建筑,采用了中國古代縱橫雙方擴展的形式,總體布局以南北為縱軸線,劃分為東、中西三軸。東軸前后設漢柏院、東御座、花園;西軸前后有唐槐院、環(huán)詠亭院、雨花道院;中軸前后建有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后寢宮、厚載門。主體建筑宋天貺殿位于岱廟內(nèi)后半部,高踞臺基之上,其他建筑則設在中心院落之外,彼此獨立,又有內(nèi)在聯(lián)系。這種建筑布局是按照宗教的需要和宮城的格局構(gòu)思設計的,形成分區(qū)鮮明,主次有序,莊嚴古樸的獨特風格,并通過建筑空間的變幻,在莊重、肅穆和幽深、雅樸的相互滲透中相映成趣,完整一體。廟中巍峨的殿宇與高入云端的南天門遙相呼應,給人以置身泰山之中的優(yōu)美感。

岱廟城堞高筑,周長三華里,高三丈,四周8個門,向南開的5個,中為正陽門,左為東掖門,再左名仰高門;右為西掖門,再右名見大門;向東的名青陽門,也叫東華門;向西的名素景門,也叫西華門;向北的名魯瞻門,也叫厚載門。每個城門上皆有城樓,岱廟的四隅分別建有巽、艮、乾、刊角樓,整座建筑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猶如一座帝王的宮闕。

岱廟,是泰山文物最集中的地方。這里保存了琳瑯滿目的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藝品,也有閃爍著華夏文明光華的泰山出土文物和革命歷史文物,并保存了大量的泰山典籍和道經(jīng)。更為珍貴的是還有184塊歷代碑刻和48塊漢畫像石,成為我國繼西安、曲阜之后的第三座碑林。

岱廟,又是一座賞心悅目的古典園林。虬龍蟠旋的古柏,遮天蔽日的銀杏,玲瓏精美的盆景,爭奇斗艷的花卉,又為古樸典雅的亭、臺、樓、閣增添了萬種風情的媚態(tài)。岱廟,一年四季景色如畫,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

莊嚴、雄偉的岱廟,殿宇輝煌,文物薈萃。這里的每一處建筑都體現(xiàn)著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風采,每一件文物都反映了泰山的文明發(fā)展。漫步在這藝術的世界里,抬眼望到的,舉手觸到的都是民族的瑰寶,無不使觀者動力容,令游人感慨。巍巍岱廟,是一座熔建筑、園林、雕刻、繪畫和祖國傳統(tǒng)于一體的古代藝術博物館。

遙參亭為過亭式院落,東西寬52米,南北長66.2米,總面積3442.4平方米。正殿五間,建在院中心長方形臺基上面,寬10.8米,進深7.75米,通高7.9米,為四柱五梁、九脊單檐歇山式,黃瓦蓋頂。清代曾祀碧霞元君。兩側(cè)為東西配殿各中間。

遙參亭是一組獨立的建筑,但與岱廟在內(nèi)涵上又是統(tǒng)一的,由于它的存在,把岱廟神秘而莊嚴的氣氛烘托得更加濃厚。這種既獨立又統(tǒng)一的建筑風格,不僅在五岳中獨樹一幟,在中國現(xiàn)存古建筑中也是不多見的。遙參亭在唐代曾叫“遙參門”,民間曾有“參拜泰山神,先拜遙參門”之說。當您游覽岱廟時,也應首先從遙參亭開始。

穿過遙參亭,迎面而立的“岱廟坊”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創(chuàng)建。坊高12米,寬9.8米,深3米,為四柱三門式。坊起三架,重梁四柱通體浮雕。四柱前后流通墩上雕有8個石獅,姿態(tài)各異;重梁四柱刻有“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群鶴鬧蓮”、“天馬行空”等20余組形象逼真的祥禽瑞獸和各式花卉紋樣。整座石坊造型別致,刻鏤透細不凡,為清代石雕藝術中之珍品。坊柱南北兩面都刻有楹聯(lián),南面為施天裔所題“竣極于天,贊化體亢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zhèn)東方”。北面是清山東巡撫、兵部侍郎趙祥星題的“為眾岳之統(tǒng)宗,萬國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摻群靈之總攝,九州待命蕩蕩乎功孰于京?”。兩副楹聯(lián)扣人心弦,先聲奪人,把泰山的崇高地位和泰山神的顯赫聲威做了高度概括,使人未進岱廟便生敬仰之情。

出岱廟坊,迎面看到的高大寬闊的“正陽門”,是進入岱廟的正門,兩扇朱紅大門,象征著岱廟的尊嚴,古時候只有帝王才能從此門進入。歲月的磋砣,到解放前夕,正陽門已是裂痕斑斑,門上方的城樓也俱被歷史的風雨吹打得煙消云散。現(xiàn)在的正陽門是1985年按照宋代建筑風格重新修建的。門高8.6米,上面的城樓高11米,共五間,為九脊單檐歇山頂,24根四方明柱,四周鑲嵌條欞隔,上覆黃琉璃瓦,檐下斗拱出三越四,雅烏墨小點金彩繪,額方金龍飛舞,遠遠望去翹檐翼然,翩翩欲飛。

走進正陽門霍然入目的“配天門”,是取孔子語“德配天地”而名,為岱廟的第二道門,配天門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20xx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式建筑,殿內(nèi)原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四方星宿。兩側(cè)原有配殿,東為“三靈候殿”,祀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傳宋真宗東封時,在南天門見三神人,加封為“三靈候”,后來建此殿專祀。西為“太尉殿”是祀唐朝“雖出入將相,而奉自愿厚養(yǎng)”的分國公杜宗的。與配天門南北相連的“仁安門”是取孔子語“天下歸仁”之意而名,為岱廟的第三道門,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創(chuàng)建。建筑結(jié)構(gòu)與配天門雷同,殿內(nèi)原祀天聾、地啞之神,兩側(cè)有東西門神。配天門的西側(cè)有碑碣20塊,最著名的是《《宣和碑》》和《《祥符碑》》,雙碑高大雄偉,東西對峙,龜?shù)ぃ瑲鈩莘欠?,為岱廟現(xiàn)存兩大碑碣。

配天門西南方的“唐槐院”,原有“大可數(shù)抱,枝干蔭畝許”的唐槐,民國年間,兵燹戰(zhàn)亂,古槐倍受摧殘,漸漸枯死。1952年,岱廟主持尚士濂又在枯槐干中植小槐一株,并取名“唐槐抱子”。今新槐已成大樹,扶疏郁茂,又成為岱廟一大佳景。

唐槐之東舊有延禧殿、藏經(jīng)殿、環(huán)詠亭、雨花道院,皆毀于民國年間。1984年,在藏經(jīng)堂舊址上新建仿古文物庫房48間,內(nèi)藏泰山歷代珍貴文物4000余件,古書籍3000余冊。

天貺殿東西長43.67米,南北寬17.18米,高22.3米,殿闊九間,進深四間,重檐八角,斗拱飛翹,上覆黃琉璃瓦,檐間懸掛“宋天貺殿”的巨匾,檐下八根大紅明柱,柱上有普柏枋和斗拱,外槽均單翹重昂三跳拱,內(nèi)槽殿頂為四個復斗式藻井,余為方形平棋天花板。整座大殿欒櫨迭聳,雕梁彩棟,貼金繪垣,丹墻壁立,峻極雄偉,雖歷經(jīng)數(shù)朝,古貌猶存,它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并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筑。

走進殿堂,正面高大的“東岳泰山之神”彩色塑像是1984年重塑的,坐像高4.4米,頭頂冠冕十二旒,身著袞袍,手持圭板,肅穆端莊,造形生動,大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疤┥缴瘛笔堑澜趟欧畹摹鞍俟碇瘛保芍髟咨?。唐代被封為“天齊王”,宋時封為“天齊仁圣安”,元朝又封為“東岳天齊大生仁皇帝”,明太祖登基后,認為給泰山神加封號是“瀆禮不經(jīng)”,故去掉所有封號,改稱“東岳泰山之神”。從此,岱廟的地位也就不可一世,享有“東岳神府”的盛名了。

塑像兩邊的楹聯(lián)為清人吳云所書,“帝出乎震,人生于寅”。橫額是清康熙帝于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朝泰山時所題“配天作鎮(zhèn)”巨匾。殿堂內(nèi)擺放著明、清時代的部分祭器。殿內(nèi)東北西三面的《《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傳為宋代所繪。壁畫全長62米,高3.3米,畫面借描繪泰山神出巡時的浩蕩宏偉場面,表現(xiàn)宋真宗東封泰山時的威嚴和氣勢,整幅壁畫以大殿后門為界,東為“啟蹕圖”,描繪泰山神出巡的場面;西為“回鑾圖”,描繪泰山神返回的情景。整個畫面共有人物697人,其裝束、儀態(tài)無一雷同,加以祥獸坐騎、亭臺樓閣、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等,組成一幅瑰麗無比,氣勢雄偉的場面。畫面筆力遒勁流暢,結(jié)構(gòu)嚴謹,布局勻稱自然,人物眉目傳神活潑,衣著線條清晰,表情逼真生動,再加上色澤的絢麗協(xié)調(diào),給人以極高的美學享受。

大殿在古時,曾受火災和地震的損壞,壁畫也受到影響,從壁畫的藝術處理上可以看出,壁畫的部分畫面是后來重繪的,但整幅畫基本上保留了宋代原作的面目,它仍為中國繪畫史、道教壁畫史上的一幅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天貺殿前寬闊的大露臺分上下兩層,雕欄環(huán)抱,站在大露臺上,大有豁然開朗之感。露臺兩側(cè)各有一座御碑亭,內(nèi)立乾隆皇帝拜謁岱廟的詩碑。中間是明萬歷年間鑄造的大香爐。露臺下古柏相夾的甬道向南延伸,盡頭是一個方形石欄小池,俗稱“閣老池”。皇帝舉行大典參拜泰山神時,群臣就恭候在這里。池內(nèi)及周圍9塊姿態(tài)怪異的太湖石是金大安元年(公元1220xx年)泰安縣令吳銜與其母王氏所獻。每塊石頭各俱特色,仔細觀賞耐人尋味,甬道中間有一玲瓏石卓然而立,名為“扶桑石”。扶桑石北面有一株古柏獨立階下,名為“孤忠柏”,民間傳說唐朝女皇帝武則天懷疑其也與大臣石忠謀反,便將其殺害,石忠冤魂不散,便來到東岳大帝前告武則天滅子之狀,從而化為孤柏。據(jù)說,游人蒙住雙眼繞扶桑石左右各轉(zhuǎn)三圈,然后去摸對面的孤忠柏,凡能扶到的,都是神氣很大的人。這些富有浪漫色彩的傳說固不可信,但卻顯示了泰山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的發(fā)達,那些編寫傳說的民間才子,把人間的善與惡巧妙地融匯在柏樹的形象中,給后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感慨。

天貺殿兩側(cè)為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瑯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里。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風格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夫人碑》》;造形新穎,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西側(cè)廊內(nèi)陳列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nèi)容豐富,取材廣泛,有的反映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述神話故事;也有反映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tǒng)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xiàn)出古拙質(zhì)樸、雄健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出碑廊,過炳靈門,是“漢柏院”。院內(nèi)原有“炳靈殿”,毀于民國年間。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椏交錯,若虬龍蟠旋,相傳為漢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20xx年)封禪泰山時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柏院”由此得名。

院北的“漢碑亭”是1959年在炳靈殿故址上修建的,亭子建立在三層石砌的高大臺基上,十分壯觀。臺基壁上鑲嵌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49年)泰安知縣何人鱗所書杜甫的《《望岳》》和《《秋興》》等名人詩刻。登上亭子極目四望,天光云影,心寬臆闊,岱廟全景,泰城全貌盡收眼底。

漢柏院內(nèi)碑碣林立,約計90余塊。其中有后人隸書的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有后人篆書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左佩鉉題篆的《《漢柏圖贊》》、乾隆皇帝御制的《《漢柏圖》》和當代眾多名人留下的墨跡。置身于碑林之中就象讀了一部中國的歷史,接受民族的熏陶,會給每一個嚴肅的觀賞都留下不盡的思索。由漢柏院向北行,穿過幽靜的小花園進入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這里是古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東華門內(nèi),故稱“東御座”。其建筑為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稱迎賓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稱駐蹕亭。東御座由長城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組成,院內(nèi)建筑精美,綠樹掩映,清靜幽雅,給人以超世絕塵之感。五間正殿高筑臺基之上,殿內(nèi)按清宮設置作復原陳列,有乾隆帝臘人座像,有龍墩、龍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家具及各種大理石花紋飾和金絲銹古器型的掛屏以及文房四寶。著名的“溫涼玉雕花圭”、“沉香獅子”和“黃地蘭花瓷葫蘆”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時的供品,并稱泰山“鎮(zhèn)山三寶”。大門和殿堂里身著清代古裝的“衛(wèi)士”、“宮女”以清庭禮儀迎接游客,使游人仿佛回到遠古的時代,浮想聯(lián)翩。

殿堂臺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泰山秦刻石》》鐫刻秦始皇功德銘和秦二世詔書,為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練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眾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后漸泯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后經(jīng)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胺Q稀世之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厚載門”是岱廟的最后一道門,是1984年重建的。門上有“望岳閣”三間,黃瓦明廊,紅柱隔扇,猶如空中瓊閣。站在閣上仰望岱岳雄姿,青山繞白云,綠樹生輕煙,天門云梯宛若游龍浮掛天邊。出厚載門北行為紅門路,過岱宗大街不遠即到登山之起點,泰山的山門--岱宗坊,由此起步,將步步登高,飽覽泰山的最佳風景,直至登“天”。

最新山東省學習條例心得體會及感悟九

各位團友,大家好!今天我將帶領大家游覽靈巖寺。它地處長清縣萬德鎮(zhèn)東北七公里的靈巖山,位于泰山北麓主峰四十里處,是泰山的十二支脈之一?,F(xiàn)在我們的游覽車已進入了靈巖山,這里群山環(huán)抱,峰巒清幽,松柏蒼翠,泉水清冽,風景十分秀麗。明代詩壇領袖王世貞曾贊美這里是“泰山背最清幽處”。靈巖山原名方山、玉符山。

因山的主峰頂部高大雄偉,方方正正,很像將軍印而得名。至于靈巖這個名字的由來,則與朗公的故事有關。朗公是東晉高僧,山東地區(qū)的佛教領袖,他常騎一頭毛驢四處宣揚佛法,人們只要聽到他的驢叫,即“從者如流”。傳說朗公來方山說法時,聽眾達千人之多,不僅人聽得入迷,而且“猛獸歸伏,亂石點頭”。聽眾把這一異狀告訴朗公,朗公說:“此山靈也,不足怪!”于是方山改名為靈巖山,靈巖寺也由山得名。至今寺東面的朗公山上還有一塊高約十丈的奇石,遠看像一位老僧拄杖而行,后面的幾十棵松樹,像弟子隨侍于后。據(jù)說,這石頭就是朗公的化身。

靈巖寺的始建人叫法定,傳說他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來此開辟山場,引泉建寺。那時的寺建在今天靈巖寺的北面,名叫神寶寺,隋代已有名氣。唐太宗貞觀年間(640年前后),在惠崇的主持下遷到此處,成為我國佛教神宗的據(jù)點,與浙江天臺國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蘇南京棲霞寺合稱為天下寺院“四絕”,而靈巖寺更被稱為四大名剎之首。唐高宗與武則天去泰山封禪時,就曾在此住宿,清乾隆皇帝也在這里建過行宮。相傳,靈巖寺鼎盛時期殿閣有四十余處,禪房五百多間,僧侶八百余人。禪宗提倡飲茶,從此飲茶盛行,是北方人開始以茶為飲料的原因之一。

靈巖寺有證可考的歷史是自唐代惠崇開始,直至清代,而以宋代最為鼎盛。靈巖寺風光優(yōu)美,殿宇崢嶸,布局宏偉,其中有極負盛名的千佛殿、辟支塔、墓塔林等,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自古就是游覽勝地,前人有“登泰山不至靈巖不成游”之說。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石坊是靈巖寺的第一道山門,建于清乾隆26年(1762年)。上面的“靈巖勝境”四個字就是乾隆皇帝御筆所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寺院廣場上的“大靈巖寺碑”是由元人文書訥題寫的。

石坊南面這座山叫明孔山,山上峭壁上有一個天然的車輪大小,南北相通的圓形洞孔,光線透過,不論晴天、陰天都像一輪明月高懸天上,人稱“明孔洞”,也是傳說中法定禪師的面壁處。

這是在靈巖寺中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最負盛名的主體建筑——千佛殿。始建于唐朝貞觀年間,當時叫大雄寶殿?,F(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明代嘉靖年間重建的。大殿是木結(jié)構(gòu)建筑,闊七間,深四間,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單檐廡殿頂,檐角向上伸出,像振翅欲飛的大鳥。殿前的多棱石柱,古樸莊嚴,,雕琢精美,是唐代原物,也是現(xiàn)存不多的文物精品。

殿內(nèi)四周墻壁上原有數(shù)以千計的,高約30厘米的木制小型佛像,故稱千佛殿。佛像表現(xiàn)的是分身釋迦牟尼集會講法的熱烈場面。但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不足半數(shù)。殿中央供奉著三尊大佛像,藤胎髹漆,塑于宋英宗治平年間(1064年-1067年),東邊的是藥師佛,銅鑄,造于明憲宗成化13年(1477年),西邊是釋迦牟尼佛,也是銅鑄,造于明世宗嘉靖23年(1543年)。

殿內(nèi)最引人注目,為歷代稱道的是兩邊神座上的40尊宋代彩色泥塑的羅漢坐像。像高大約在101—120厘米左右。羅漢身上妝鑾均用天然礦物質(zhì)顏料涂飾,故而永不褪色。人物形態(tài)、氣質(zhì)刻畫細致傳神,表情動作無一雷同。或怒上心頭,或喜上眉梢,或托腮沉思,或慷慨激昂,個性鮮明,栩栩如生。連衣服上的皺褶,手臂上的青筋都分明可見。衣著打扮與人物性格十分貼切和諧,顯示了精湛的雕刻藝術。從泥塑的貼近現(xiàn)實的藝術風格上看,基本上是宋代作品。近代學者梁啟超稱它是“海內(nèi)第一名塑”。當代藝術大師劉海粟于1983年11月23日參觀后題寫了“靈巖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xiàn)”的碑文。它是我國泥塑遺存的藝術珍品,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也是研究我國佛教史的珍貴資料。

千佛殿東西兩側(cè)老干龍鐘的漢柏下是蘇軾的詩碑,字跡龍飛鳳舞,為寶剎增色不少。其實,蘇軾并未來到過靈巖寺,這首詩是他在徐州登云龍山時而作。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