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時間:2022-12-31 21:10:13
- 小編:ZTFB
- 文件格式 DOC


體會是指將學(xué)習(xí)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xué)習(xí)內(nèi)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jīng)驗總結(jié)。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有關(guān)佛法生命回歸的心得體會實用一
長40米,高8.6米,它被稱為華夏第一壁。照壁面向太湖一面,刻有由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老先生所題寫的一句詩“湖光萬頃凈琉璃”,琉璃是佛教七寶之一。(注:佛教七寶為金銀、硨磲、瑪瑙、紅珊瑚、琉璃、琥珀)佛經(jīng)上說,琉璃世界清凈、美好。這句詩把靈山喻為琉璃世界,與三萬六千頃的太湖交相輝映。或許有的人會問,為什么要把照壁設(shè)在這里,那我們說我們靈山是一塊風(fēng)水寶地,因為“前有照,后有靠,兩邊抱”前面可以把三萬六千頃的太湖當(dāng)鏡子照,背靠小靈山,左青龍,右白虎,整個地形從遠處看猶如一張?zhí)珟熞我粯印7彩秋L(fēng)水寶地都蘊含著福氣、運氣、靈氣,為了不讓“福氣、運氣、靈氣”外泄,就必須要有一樣法物來收氣。大照壁就起了一個收氣的作用。
照壁面向大佛一面,中間刻有趙樸初老先生所寫的一首詩《小靈山》“昔游天竺訪靈鷲,嘆息空荒憶法華,不意鷲峰飛到此,天花爛漫散吾家”。這首詩的意思就是說,樸老曾到印度靈鷲山去游訪,看到已沒有佛祖在世時在那里講經(jīng)說法的繁盛,覺得非??上Ш托乃?。在97年時樸老再次來到我們靈山景區(qū),看到建成靈山大佛,修復(fù)完千年古剎祥符寺以后,這里香火十分旺盛,又重現(xiàn)了當(dāng)年靈鷲峰的繁榮,于是興起題寫了這首《小靈山》的詩。
玄奘法師從西天取經(jīng)回來以后,就在全國各地弘揚佛法,后來到了這里,發(fā)現(xiàn)原稱為“秦履峰”的地方周圍風(fēng)景秀麗,非常像他曾到過的印度靈鷲山,于是賜名“小靈山”。當(dāng)?shù)氐暮紝④娚岬爻鲑Y建了“小靈山寺”,玄奘法師還留他的大弟子辨基在此講經(jīng)說法,任第一任方丈。到了北宋年間改為“祥符禪寺”一直延用到現(xiàn)在,在1938年時祥符禪寺被日本人的三光政策徹底毀掉。于1994年開始修復(fù),也在此建造了靈山大佛。在大照壁的兩邊也可以看到靈山的整個緣起和始末。
五明橋
佛教中“明”是智慧的意思,“五明”就是五種智慧。中間這座橋代表“內(nèi)明”,是佛教中的精髓,也是最高境界,代表“大徹大悟”。佛經(jīng)上說菩薩要普渡眾生必須廣學(xué)五明,所以其他“四明”是基礎(chǔ),分別為“聲明、因明、醫(yī)方明、工巧明”。
何為“聲明”?我們都知道佛教是從印度流傳過來的,最初經(jīng)文是用梵文寫的,要想看懂經(jīng)書,首先要懂梵文,這就是語言學(xué),像現(xiàn)在我們和外國朋友交流要懂英語、日語、法語等那在佛教稱之為“聲明”。
那什么又是“因明”呢?如果像現(xiàn)在我在向大家介紹這個景點時,沒有條理性,那大家就很難理解和聽懂我所講的內(nèi)容,那這在西方稱為邏輯學(xué),也是佛教所說的“因明”。
“醫(yī)方明”,大家應(yīng)該比較能理解,我們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就不能很好的工作、學(xué)習(xí)、生活,所以我們每個人要學(xué)習(xí)一些保健知識,懂得一些養(yǎng)身之道以確保自己健康,這在佛教稱為“醫(yī)方明”。
“工巧明”包含的內(nèi)容很多,指的是所有世俗間的技能,如,電腦,音樂,建筑,繪畫等。希望世人能多學(xué)一些技能,使自己成為一個綜合性的人才,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那在佛教中也需要掌握“工巧明”。
在我們學(xué)習(xí)好這世俗間的文化之后,我們應(yīng)該化知識為智慧,不斷的提高自己,最終獲得大智慧,達到內(nèi)明的境界,也就是不斷修煉內(nèi)心,了解自己,徹悟自己,覺悟人生。
門樓
廣場兩邊種植的是紫竹,我們常說“紫竹林中觀自在”意思是說見到紫竹林就如同見到觀世音菩薩一樣。
廣場中間這兩棵高大的銀杏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們像兩個門神一樣守護著我們整個景區(qū)。在門樓中間寫有“靈山勝境”的這塊匾額是由樸老所題寫的。
在穿過門樓之后,我們不妨再回頭看一下,門樓中間也掛有一個匾,上面用梵文寫有“靈山勝境”。這塊匾是由北大教授,也是我國研究梵文的泰斗人物,季羨林先生所題寫的。
有關(guān)佛法生命回歸的心得體會實用二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首先請允許我站在美麗神奇的千佛山腳下,代表千佛山景區(qū)全體員工,歡迎您的到來,愿您能在這里留下一段美好而難忘的記憶。
千佛山位于山青水秀,人杰地靈的彰武縣大四家子鄉(xiāng),古稱歷山,相傳上古虞舜帝為民時,曾躬耕于歷山之下,因此又稱舜耕山。史料記載,隋朝年間,山東省佛教盛行,虔誠的教徒依山沿壁鐫刻了為數(shù)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朋友們可以看到,這里沒有名山大川的那種恢宏氣勢,但被稱為泰山余脈的千佛山,卻有著美麗而古樸的自然生態(tài)景觀和藏傳佛教獨特的人文景觀。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進入千佛山景區(qū),千佛山內(nèi)景點很多,我們今天游覽的線路是由山門進入,沿盤道西路登山,途經(jīng)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傳唐朝名將秦瓊曾拴馬于此。上半山腰彩繪牌坊,即“齊煙九點”坊。登上一覽亭,憑欄北望,江山如簇,黃河煙波浩渺,泉城景色一覽無遺。再觀千佛崖,進萬佛洞,東路下山,經(jīng)高七米,寬四米多的“大頭佛”,給大家一小時自由游覽時間,準時在原地集合下山。我們的行程一路向前,不走回頭路,如果您途中脫離隊伍,請一路向前。
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來到千佛山腳下,開始進入佛國勝境,接受佛文化的洗禮。
這條路叫朝圣路。這里的老百姓有一個習(xí)慣,就是每年端午節(jié)都要朝圣千佛山。請看,這條朝圣路共有150級臺階,下面就讓我們沿
著朝圣路向唐喀前行。
大家請注意看,咱們右手邊的噴涂唐卡是佛祖釋迦牟尼。大家知道釋迦牟尼是佛教創(chuàng)始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一位印度王子。佛祖出生以后,苦行6年仍沒有悟出解脫之道,于是放棄苦行,到河中洗去了6 年的污垢,接受了牧羊女供養(yǎng)的羊奶之后,稍微恢復(fù)了一些原氣,便坐在一棵菩提樹下,發(fā)下宏愿:“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來!”佛祖在樹下靜思七天七夜,在他將要成佛的剎那間心魔來襲,有關(guān)享樂、財勢、美女等誘惑以及惡勢力的威脅一起襲來。佛祖不為所動,最終把它們一一降服,終于成道。看到這尊釋迦佛后,大家是不是有所感悟?其實對我們每一個人而言,最大的敵人或者說最大的業(yè)障只是自己,與其說是佛度有緣人,不如說是有緣人自度,“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心中本無物,何處惹塵埃?!闭嬲娜缑麋R的人,無需修度已有大成。
各位朋友,朝圣路走完了,讓我們登上山間小路。你們看,這的楓樹很有特點,蒼榆遒勁有力,楓樹紅葉似火,千年香樹散發(fā)出沁人心脾的馨香,令人流連忘返。我們也從中感受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禪境,也希望在這佛之凈地能夠提醒各位游客,眾生平等,一花一草皆要愛護,一切生命都應(yīng)珍惜。
觀音洞
大家請看,這座觀音洞鑿刻于清朝宣統(tǒng)元年(1920xx年),是直接在巖石上鑿出來的。洞高2米、闊2米、進深3米,洞門兩側(cè)有一副對聯(lián):“普陀山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仙”。門額橫書“觀音洞”
三個字。這副對聯(lián)反映了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弘傳佛法道場的民間傳說。觀音洞里供奉的觀音大士像也特別靈驗?zāi)亍?/p>
其實所謂觀世音,大家知道觀音大士最初傳入中土的時候,其實是男兒身。后來經(jīng)過歷朝歷代的演變,才成了今天慈眉善目,好似母親的樣子。
迎客佛
眼前我們見到的這尊叫迎客佛。傳說當(dāng)年云游喇嘛張半仙到千佛山時,被這里美麗而幽雅的景象所吸引,決定仔細地考察此山,準備在這里修建廟宇,長期住下來。當(dāng)他來到半山腰時,正趕上天降大霧,整座山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猶如仙境。于是他快步登向山頂,想進一步觀賞這里的奇特景觀,沒走幾步,路兩旁晃糊糊的,仿佛有兩個人在向他招手,表示歡迎致敬。等走到近前,仔細一瞅,原來是兩個身著不凡、滿面笑容、神態(tài)脫俗、似乎在五臺山見到的佛像,正當(dāng)他準備上前朝拜時,忽然滿山云霧散盡,陽光燦爛,方才那兩個佛家模樣的人卻不見了蹤影。張半仙覺得十分奇怪,他掐著中指一算,頓時恍然大悟,原來這里乃佛門圣地,是佛祖派人迎接我的到來。因此,張半仙在以后開石造像時,首先在上山游覽的路上,左右兩邊各雕刻一尊佛像,并命名為迎客佛。多少年來,迎接著四面八方游客的到來,讓人們大飽眼福,暢抒心懷。 萬佛洞
在山北麓,1992年9月30日正式開放的萬佛洞。展線長達600多米,集我國"莫高集錦"、"龍門精華"、"麥積廳觀"、"云崗薈萃"
著名四大名窟于一 洞,經(jīng)過藝術(shù)濃縮、重構(gòu),塑造佛主、菩薩、弟子、天王、力士28888尊,其中最大的臥佛長28米,洞外仿樂山大佛高15米。最小的僅20~30厘米。
佛教藝術(shù)自東漢傳到中國。經(jīng)勞動人民長期揣摩汲其精華,已形成具有中華民族精神的特殊風(fēng)格。這些特點,在這里充分體現(xiàn)。于此可一瞻北魏、唐、宋各時期的造像風(fēng)采。
走在萬佛洞中,不自覺的會有不同的身臨其境之感。這里既有云岡龍門的造像,更加有模仿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經(jīng)典造型,飛天壁畫栩栩如生,是我最印象深刻的千佛山景點之一。
游覽到這里,這次千佛山之行就要結(jié)束了。大家走過了朝圣路,拜過了佛像,相信千佛山一定會給你們帶來好運!
再一次感謝大家一路上對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特別是你們對我像朋友一樣熱情和友好,讓我深受感染,我會把大家的這種情誼帶給更多的人,也希望我們的友情像千佛山腳下的靈泉水一樣淵遠流長,不因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而減少,而是越來越醇香,越來越綿長。 在離別之際,導(dǎo)游送大家一句話:我們常說因為生活,我們不能失去工作;我們努力地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那反過來說,我們也不能因為工作而失去生活。您在忙碌之余別忘了給自己留一份空間,出來旅行,放松自我,調(diào)整心情。請大家不要忘記,在遼寧西部有一個美麗的鄉(xiāng)鎮(zhèn),境內(nèi)有一座風(fēng)景優(yōu)美的千佛山,還有一位漂亮真誠的導(dǎo)游,那就是我!祝大家歸途順利!愿千佛山千佛靈水給大家?guī)砀?、名氣和靈氣
有關(guān)佛法生命回歸的心得體會實用三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首先請允許我站在美麗神奇的千佛山腳下,代表千佛山景區(qū)全體員工,歡迎您的到來,愿您能在這里留下一段美好而難忘的記憶。
千佛山位于山青水秀,人杰地靈的彰武縣大四家子鄉(xiāng),古稱歷山,相傳上古虞舜帝為民時,曾躬耕于歷山之下,因此又稱舜耕山。史料記載,隋朝年間,山東省佛教盛行,虔誠的教徒依山沿壁鐫刻了為數(shù)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朋友們可以看到,這里沒有名山大川的那種恢宏氣勢,但被稱為泰山余脈的千佛山,卻有著美麗而古樸的自然生態(tài)景觀和藏傳佛教獨特的人文景觀。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進入千佛山景區(qū),千佛山內(nèi)景點很多,我們今天游覽的線路是由山門進入,沿盤道西路登山,途經(jīng)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傳唐朝名將秦瓊曾拴馬于此。上半山腰彩繪牌坊,即“齊煙九點”坊。登上一覽亭,憑欄北望,江山如簇,黃河煙波浩渺,泉城景色一覽無遺。再觀千佛崖,進萬佛洞,東路下山,經(jīng)高七米,寬四米多的“大頭佛”,給大家一小時自由游覽時間,準時在原地集合下山。我們的行程一路向前,不走回頭路,如果您途中脫離隊伍,請一路向前。
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來到千佛山腳下,開始進入佛國勝境,接受佛文化的洗禮。
這條路叫朝圣路。這里的老百姓有一個習(xí)慣,就是每年端午節(jié)都要朝圣千佛山。請看,這條朝圣路共有150級臺階,下面就讓我們沿
著朝圣路向唐喀前行。
大家請注意看,咱們右手邊的噴涂唐卡是佛祖釋迦牟尼。大家知道釋迦牟尼是佛教創(chuàng)始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一位印度王子。佛祖出生以后,苦行6年仍沒有悟出解脫之道,于是放棄苦行,到河中洗去了6 年的污垢,接受了牧羊女供養(yǎng)的羊奶之后,稍微恢復(fù)了一些原氣,便坐在一棵菩提樹下,發(fā)下宏愿:“如果今生不能求得正果,便再也不起來!”佛祖在樹下靜思七天七夜,在他將要成佛的剎那間心魔來襲,有關(guān)享樂、財勢、美女等誘惑以及惡勢力的威脅一起襲來。佛祖不為所動,最終把它們一一降服,終于成道??吹竭@尊釋迦佛后,大家是不是有所感悟?其實對我們每一個人而言,最大的敵人或者說最大的業(yè)障只是自己,與其說是佛度有緣人,不如說是有緣人自度,“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心中本無物,何處惹塵埃?!闭嬲娜缑麋R的人,無需修度已有大成。
各位朋友,朝圣路走完了,讓我們登上山間小路。你們看,這的楓樹很有特點,蒼榆遒勁有力,楓樹紅葉似火,千年香樹散發(fā)出沁人心脾的馨香,令人流連忘返。我們也從中感受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禪境,也希望在這佛之凈地能夠提醒各位游客,眾生平等,一花一草皆要愛護,一切生命都應(yīng)珍惜。
觀音洞
大家請看,這座觀音洞鑿刻于清朝宣統(tǒng)元年(1920xx年),是直接在巖石上鑿出來的。洞高2米、闊2米、進深3米,洞門兩側(cè)有一副對聯(lián):“普陀山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仙”。門額橫書“觀音洞”
三個字。這副對聯(lián)反映了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弘傳佛法道場的民間傳說。觀音洞里供奉的觀音大士像也特別靈驗?zāi)亍?/p>
其實所謂觀世音,大家知道觀音大士最初傳入中土的時候,其實是男兒身。后來經(jīng)過歷朝歷代的演變,才成了今天慈眉善目,好似母親的樣子。
迎客佛
眼前我們見到的這尊叫迎客佛。傳說當(dāng)年云游喇嘛張半仙到千佛山時,被這里美麗而幽雅的景象所吸引,決定仔細地考察此山,準備在這里修建廟宇,長期住下來。當(dāng)他來到半山腰時,正趕上天降大霧,整座山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猶如仙境。于是他快步登向山頂,想進一步觀賞這里的奇特景觀,沒走幾步,路兩旁晃糊糊的,仿佛有兩個人在向他招手,表示歡迎致敬。等走到近前,仔細一瞅,原來是兩個身著不凡、滿面笑容、神態(tài)脫俗、似乎在五臺山見到的佛像,正當(dāng)他準備上前朝拜時,忽然滿山云霧散盡,陽光燦爛,方才那兩個佛家模樣的人卻不見了蹤影。張半仙覺得十分奇怪,他掐著中指一算,頓時恍然大悟,原來這里乃佛門圣地,是佛祖派人迎接我的到來。因此,張半仙在以后開石造像時,首先在上山游覽的路上,左右兩邊各雕刻一尊佛像,并命名為迎客佛。多少年來,迎接著四面八方游客的到來,讓人們大飽眼福,暢抒心懷。 萬佛洞
在山北麓,1992年9月30日正式開放的萬佛洞。展線長達600多米,集我國"莫高集錦"、"龍門精華"、"麥積廳觀"、"云崗薈萃"
著名四大名窟于一 洞,經(jīng)過藝術(shù)濃縮、重構(gòu),塑造佛主、菩薩、弟子、天王、力士28888尊,其中最大的臥佛長28米,洞外仿樂山大佛高15米。最小的僅20~30厘米。
佛教藝術(shù)自東漢傳到中國。經(jīng)勞動人民長期揣摩汲其精華,已形成具有中華民族精神的特殊風(fēng)格。這些特點,在這里充分體現(xiàn)。于此可一瞻北魏、唐、宋各時期的造像風(fēng)采。
走在萬佛洞中,不自覺的會有不同的身臨其境之感。這里既有云岡龍門的造像,更加有模仿敦煌莫高窟的佛像經(jīng)典造型,飛天壁畫栩栩如生,是我最印象深刻的千佛山景點之一。
游覽到這里,這次千佛山之行就要結(jié)束了。大家走過了朝圣路,拜過了佛像,相信千佛山一定會給你們帶來好運!
再一次感謝大家一路上對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特別是你們對我像朋友一樣熱情和友好,讓我深受感染,我會把大家的這種情誼帶給更多的人,也希望我們的友情像千佛山腳下的靈泉水一樣淵遠流長,不因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而減少,而是越來越醇香,越來越綿長。 在離別之際,導(dǎo)游送大家一句話:我們常說因為生活,我們不能失去工作;我們努力地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那反過來說,我們也不能因為工作而失去生活。您在忙碌之余別忘了給自己留一份空間,出來旅行,放松自我,調(diào)整心情。請大家不要忘記,在遼寧西部有一個美麗的鄉(xiāng)鎮(zhèn),境內(nèi)有一座風(fēng)景優(yōu)美的千佛山,還有一位漂亮真誠的導(dǎo)游,那就是我!祝大家歸途順利!愿千佛山千佛靈水給大家?guī)砀狻⒚麣夂挽`氣
有關(guān)佛法生命回歸的心得體會實用四
各位游客
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了有“關(guān)中塔廟之祖”之美譽的法門寺,我們現(xiàn)
在站的這個地方呢就是法門寺文化景區(qū)的山門廣場,這里地處扶風(fēng)縣城北10公里的法門鎮(zhèn),東距西安市有120公里,西距寶雞市有96公里。
近幾年啊,陜西政府致力于把法門寺打造成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佛都,使法門寺成為繼兵馬俑之后的:“陜西第二個文化符號”。法門寺文化景區(qū)由山門廣場、佛光大道、法門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眾多藝術(shù)佛像、園林雕塑等及部分組成,全面的展示佛文化在哲學(xué)、政治、藝術(shù)等方面的成就,彰顯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法門寺的山門,山門也被稱為“三門”,大家可以看到這
三個門中間大兩邊小,中間的是空門,兩邊分別是無作門和無相門, 我們一般把出家稱作步入空門,大概由此而來。
法門寺自古就因安置有釋迦摩尼的佛指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法
門寺也是因舍利而建塔,因塔而成寺。公元前485年,釋迦摩尼滅度,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阿育王統(tǒng)一印度,為了弘揚佛法,他命人將佛骨分為八萬四千分,分藏于世界各個地方,并建有八萬四千坐塔,中國有19做佛指舍利塔,法門寺使其中的第五座,距今已經(jīng)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在北魏建塔使被稱為阿育王寺,隋朝改名為成寶寺,唐高祖李淵改名為法門寺。在唐朝200多年間,先后有8位皇帝7次掘開地宮6迎2送佛指舍利,每次迎送都聲勢浩大,轟動朝野,皇帝頂禮膜拜,等級之高,絕無僅有。在唐代宗時法門寺塔被成為護國“真身寶塔”,由此可見法門寺在唐朝時期是多么的繁榮。但是在明清之后,法門寺逐漸衰落。
明龍慶年間,歷經(jīng)數(shù)百年歷史的唐代四級木塔崩塌,后來地方紳士捐資修塔,歷經(jīng)30年修建了一座8棱13級磚塔,但是在清朝時因地震而傾斜裂縫,1939年,在愛國人士朱子橋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明朝晚期時候的最大規(guī)模的修繕。但是1981年塔又崩塌了一半,85年當(dāng)?shù)卣疁蕚渲亟ǎ?7年在清理塔基時意外的發(fā)現(xiàn)了地宮。在沉寂了1120xx年之后,2999件大量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間,地宮內(nèi)出土的稀世珍寶,不論在中國社會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術(shù)史等各個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下面就讓我們?nèi)サ貙m瞻仰一下佛指舍利。 法門寺地宮是世界上目前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久遠、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 地宮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有文獻記載和碑文證實的釋迦摩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佛指舍利有4枚,其中第三枚是靈骨,其余三枚為影骨,靈骨即釋迦摩尼的真身佛指,其余三枚是唐皇帝為了保護靈骨而命人仿制的。 地宮出土的27000多枚錢幣中,13枚玳瑁開元通寶是世界上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絕無僅有的玳瑁幣。地宮出土的13件宮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并有碑文證實的秘色瓷器,秘色瓷專為皇室燒制,為青瓷的一種,由于工藝復(fù)雜 配方秘而不宣,被稱為秘色瓷。 地宮出土的雙輪12環(huán)
大錫杖,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體型最大、等級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那么我剛才所說的這些稀世珍寶,有的剛才大家已經(jīng)瞻仰,還有的被珍藏在旁邊的法門寺博物館中,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從地宮出來,前面就是法門寺的合十舍利塔了,此塔歷時3年建成,塔高148米,大家可以看到此塔造型如合十的雙手,中間鏤空的部分是不是很像一個唐朝傳統(tǒng)形式的塔呢?那我們剛才走過的這條寬闊的道路就是佛光大道。佛光大道全長1230米,寬108米面積約14萬平方米,是一條成佛之道,也是景區(qū)的景觀主軸。佛光大道的兩頭連接著可以容納10萬人山門廣場和朝圣廣場。我們將山門比喻為此岸,也就是現(xiàn)在的世界,佛光大道接引眾生到達彼岸、也就是指合十舍利塔,(佛國)。
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了法門寺博物館,博物館有4個陳列室組成: 法門寺歷史陳列、法門寺佛教文化陳列、法門寺唐曼陀羅文化陳列和法門寺大唐珍寶陳列。
法門寺歷史陳列管中主要向人們展示了了法門寺建寺歷史由因,以及各個歷史朝代對法門寺進行修建的歷史實物
在法門寺大唐珍寶陳列館中,有國寶級文物44件,一級文物99件,它是陜西88個博物館中國寶級文物比例最大的一個博物館,大家在這里就可以看到我剛才提到的秘色瓷,還可以看到唐代絲織品中的珍品:簇金繡,簇金繡就是指用金絲盤結(jié)成花朵的問紋飾在固定到絲綢的上面。絲綢一般不易保存,很多都風(fēng)化了,那么簇金繡的珍貴之處第一就在于它保存的完好如新,第二就是它的制作工藝了,現(xiàn)在世界上這種金絲在日本有20絲,中國只有70絲,但是在古老的唐朝這種拉絲技術(shù)已經(jīng)達到了6絲。
接下來我們?nèi)フ鋵氶w參觀一下。其中有我剛才提到的4鼓12環(huán)的錫杖之王。所謂錫杖,其實他并不是用錫制成的,而是搖這個錫杖的時候會發(fā)出淅淅的響聲,這枚錫杖用2兩金子和58兩銀子制成,在佛教中代表最高法力。
好了 出了珍寶閣,我們此次的法門寺之旅也接近尾聲了,希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有關(guān)佛法生命回歸的心得體會實用五
各位游客
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了有“關(guān)中塔廟之祖”之美譽的法門寺,我們現(xiàn)
在站的這個地方呢就是法門寺文化景區(qū)的山門廣場,這里地處扶風(fēng)縣城北10公里的法門鎮(zhèn),東距西安市有120公里,西距寶雞市有96公里。
近幾年啊,陜西政府致力于把法門寺打造成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佛都,使法門寺成為繼兵馬俑之后的:“陜西第二個文化符號”。法門寺文化景區(qū)由山門廣場、佛光大道、法門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眾多藝術(shù)佛像、園林雕塑等及部分組成,全面的展示佛文化在哲學(xué)、政治、藝術(shù)等方面的成就,彰顯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F(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法門寺的山門,山門也被稱為“三門”,大家可以看到這
三個門中間大兩邊小,中間的是空門,兩邊分別是無作門和無相門, 我們一般把出家稱作步入空門,大概由此而來。
法門寺自古就因安置有釋迦摩尼的佛指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法
門寺也是因舍利而建塔,因塔而成寺。公元前485年,釋迦摩尼滅度,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阿育王統(tǒng)一印度,為了弘揚佛法,他命人將佛骨分為八萬四千分,分藏于世界各個地方,并建有八萬四千坐塔,中國有19做佛指舍利塔,法門寺使其中的第五座,距今已經(jīng)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在北魏建塔使被稱為阿育王寺,隋朝改名為成寶寺,唐高祖李淵改名為法門寺。在唐朝200多年間,先后有8位皇帝7次掘開地宮6迎2送佛指舍利,每次迎送都聲勢浩大,轟動朝野,皇帝頂禮膜拜,等級之高,絕無僅有。在唐代宗時法門寺塔被成為護國“真身寶塔”,由此可見法門寺在唐朝時期是多么的繁榮。但是在明清之后,法門寺逐漸衰落。
明龍慶年間,歷經(jīng)數(shù)百年歷史的唐代四級木塔崩塌,后來地方紳士捐資修塔,歷經(jīng)30年修建了一座8棱13級磚塔,但是在清朝時因地震而傾斜裂縫,1939年,在愛國人士朱子橋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明朝晚期時候的最大規(guī)模的修繕。但是1981年塔又崩塌了一半,85年當(dāng)?shù)卣疁蕚渲亟ǎ?7年在清理塔基時意外的發(fā)現(xiàn)了地宮。在沉寂了1120xx年之后,2999件大量大唐國寶重器,簇擁著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間,地宮內(nèi)出土的稀世珍寶,不論在中國社會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術(shù)史等各個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下面就讓我們?nèi)サ貙m瞻仰一下佛指舍利。 法門寺地宮是世界上目前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久遠、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 地宮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有文獻記載和碑文證實的釋迦摩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佛指舍利有4枚,其中第三枚是靈骨,其余三枚為影骨,靈骨即釋迦摩尼的真身佛指,其余三枚是唐皇帝為了保護靈骨而命人仿制的。 地宮出土的27000多枚錢幣中,13枚玳瑁開元通寶是世界上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絕無僅有的玳瑁幣。地宮出土的13件宮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并有碑文證實的秘色瓷器,秘色瓷專為皇室燒制,為青瓷的一種,由于工藝復(fù)雜 配方秘而不宣,被稱為秘色瓷。 地宮出土的雙輪12環(huán)
大錫杖,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體型最大、等級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那么我剛才所說的這些稀世珍寶,有的剛才大家已經(jīng)瞻仰,還有的被珍藏在旁邊的法門寺博物館中,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從地宮出來,前面就是法門寺的合十舍利塔了,此塔歷時3年建成,塔高148米,大家可以看到此塔造型如合十的雙手,中間鏤空的部分是不是很像一個唐朝傳統(tǒng)形式的塔呢?那我們剛才走過的這條寬闊的道路就是佛光大道。佛光大道全長1230米,寬108米面積約14萬平方米,是一條成佛之道,也是景區(qū)的景觀主軸。佛光大道的兩頭連接著可以容納10萬人山門廣場和朝圣廣場。我們將山門比喻為此岸,也就是現(xiàn)在的世界,佛光大道接引眾生到達彼岸、也就是指合十舍利塔,(佛國)。
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了法門寺博物館,博物館有4個陳列室組成: 法門寺歷史陳列、法門寺佛教文化陳列、法門寺唐曼陀羅文化陳列和法門寺大唐珍寶陳列。
法門寺歷史陳列管中主要向人們展示了了法門寺建寺歷史由因,以及各個歷史朝代對法門寺進行修建的歷史實物
在法門寺大唐珍寶陳列館中,有國寶級文物44件,一級文物99件,它是陜西88個博物館中國寶級文物比例最大的一個博物館,大家在這里就可以看到我剛才提到的秘色瓷,還可以看到唐代絲織品中的珍品:簇金繡,簇金繡就是指用金絲盤結(jié)成花朵的問紋飾在固定到絲綢的上面。絲綢一般不易保存,很多都風(fēng)化了,那么簇金繡的珍貴之處第一就在于它保存的完好如新,第二就是它的制作工藝了,現(xiàn)在世界上這種金絲在日本有20絲,中國只有70絲,但是在古老的唐朝這種拉絲技術(shù)已經(jīng)達到了6絲。
接下來我們?nèi)フ鋵氶w參觀一下。其中有我剛才提到的4鼓12環(huán)的錫杖之王。所謂錫杖,其實他并不是用錫制成的,而是搖這個錫杖的時候會發(fā)出淅淅的響聲,這枚錫杖用2兩金子和58兩銀子制成,在佛教中代表最高法力。
好了 出了珍寶閣,我們此次的法門寺之旅也接近尾聲了,希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有關(guān)佛法生命回歸的心得體會實用六
1、生命的魅力在于"靜"。外表的寧靜給人以美,內(nèi)心的寧靜給人以慧。外表寧靜,因安穩(wěn)而給人靜穆之美,因無爭給人以祥和之美。內(nèi)心寧靜,因淡泊而不受誘惑,因凝神而思遠,因鎮(zhèn)定而從容,因而智慧常在。靜,不是單純的平靜,而是人生沉淀在靈魂深處的智慧,是人生最美的狀態(tài)。
2、予人方便,滿足他人需要者為善;僅對自己有利,而對他人不利者是惡。
3、世上沒有偶然的行為,我們都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你無法將一個生命和另一個生命分割開來,就像風(fēng)和微風(fēng)緊密相連一樣;沒有一個故事是孤立的,它們有時在拐角相遇,有時一個壓著一個,重重疊疊,就像河底的卵石。
4、時下的一些文青們,常會說起水上之書,感慨生命的歷程就像在水面上 書寫文字。若某個文青在此番感慨中獲得心靈的釋然,也算是契合了大慧禪師所說的中士聞道,也就是對禪的領(lǐng)悟達到了中等層次。上等層次如何?如印印空,將生命的華彩揮灑在虛空之中,揮灑的當(dāng)下就是空, 連水紋平復(fù)的時間都沒有。佛性本具,生命本然,為何會有印空、印水、甚至印泥呢,這只是世人執(zhí)妄心的輕重之別。上士之上的境界又如何? 且將印泥印水印空的印章碎為粉塵,此刻就能見到800年前的大慧禪師 以及2500年前的佛陀。
5、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梁)傅翕《傳燈錄》卷二十七
6、貪念生,就會善解;惡念消,就不會作惡,則災(zāi)難自然遠離。
7、成佛不成佛,端在做人。
8、欲得凈土,當(dāng)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土凈。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調(diào)心不調(diào)身,愚者調(diào)身不調(diào)心??梢娭灰獡碛幸活w平與寧靜的禪心,便能阻擋世間一切浩蕩風(fēng)云、起落浮沉。就能看清一切靈透事物,哪怕置身茫?;囊埃膊粫`入歧途。
9、建立人格的第一步是"信"。
10、善緣、惡緣,都在語默動靜中;好話讓人心開意解,壞話讓人心起煩惱。
11、人對了,世界自然就對了。東西都是一樣的東西,人們只是從他們喜歡的人那里買東西。人是東西的靈魂。
12、我干自己的小事去啦,大事就留給那些干大事的人好了。
13、戒德重于地,慢高于虛空,憶念疾于風(fēng),思想多于草。
14、我不求佛,也不念經(jīng),心若清禪何須求,晨鐘暮鼓輪回起,本就一場空??吹逼?,就沒了計較,沒了索取,包容所有的不平。
15、眼光要遠,但腳步要近,做人、做事要放遠眼光,但是不能好高騖遠,要從近處開始做起,要腳踏實地。雖然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宏大的愿望,但是從低處做起,從細節(jié)做起,會距離成功更近。
16、慈悲不只用口說,而是要身體力行,走入人群付出。
17、昨天的付出是昨天的事,如果今天尚未付出,就不要期待收獲。很多禪修者,秉承著這一道理,整日緊張地勞動,過著清苦的生活,平淡、辛勤而又虔誠。
18、父母過分愛子女的心力,會反射成為子女的煩惱。對子女要放心,他們才能安心。
19、若諸菩薩安住菩薩凈戒律儀,善權(quán)方便,為利他故,于諸性罪,少分現(xiàn)行,由是因緣,于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镀兴_戒本》
20、如是我聞。一日,法師路過一條小河,遇女子對河飲泣。法 師:施主為何事傷心?女子:我回不了家了。法師:家在何處?為何 不能回家?女子輕抹眼淚:我本螺螄姑娘,家在河中。他年為羨慕世 人而來,如今世人已不足觀,只好回家,可我的螺螄殼不見了。法師 搖頭:真要回家,路有千條,何必系于一殼。
21、知錯能改近乎勇。大丈夫行事,理當(dāng)要有這種氣魄。
22、世尊上雪山,有誰為之說。仗此無情劍,便把青絲截。四相本來空,萬法一無得。解脫內(nèi)外著,生死從茲歇。一虛云和尚
23、我們不是智者,悟不透全部人生哲學(xué);我們不是禪者,不可能釋然塵世一切。唯一能做的,就是踏著生活的瑣碎,撿拾快樂的碎屑;踩著人生的煩惱,預(yù)覽未來的美好。生命太短,歲月太長,活著,并快樂著,才是幸福所向。人活的是一種情懷,是一種姿態(tài),要的是輕松愉快,些人,些事,改變不了,就學(xué)會妥協(xié);糾結(jié)難受,就試著釋懷;看不習(xí)慣,就學(xué)著忍耐;無法想象,就試著理解,如此,才能多些開懷。
24、經(jīng)書禁咒術(shù),工巧諸技藝,盡現(xiàn)行此事,饒益諸群生?!毒S摩經(jīng)》卷中,佛道品
25、菩薩常樂思審語、時語、實語、義語、法語、順道理語、巧調(diào)伏語、隨時籌量決定語。是菩薩乃至戲笑,尚恒思審,何況故出散亂之言。
26、人,可以什么都沒有,但不可泯滅愛心。愛心是促使一個人從幼稚走向成熟,從自私走向無私的源頭。具有愛心的。人,縱然平凡,也決不庸俗,因為他們懂得:心中時時傾注善良和寬容,就會獲得一生的甜美和幸福。
27、學(xué)不難有才,難有志;不難有志,難有品;不難有品,難有眼。惟具超方眼目,不被時流籠罩者,堪立千古品格。品立則志成,志成,才得其所用矣。
28、這個世界上你是唯一,絕對找不到第二個你,造化交給你的 任務(wù)只有你才能完成,任何人無法取代。不要抱怨,不要幻想依賴別 人,造化同樣給了別人必須完成的任務(wù),所有的別人也是唯一??孔?己,能悟出這三個字的人,算是洞悉了人生的真諦!每個人的人生都 是自己的,絕無例外。
29、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法塵,眼睛里塵沙除去了,也不能換入金粉,因為金屑雖貴,在眼亦病,"法"雖好,不如"無"更好。
30、所謂生報,是指今生做的事,到來生才受報應(yīng)。
31、如人水所漂,懼溺而渴死,于法不修習(xí),多聞亦如是。如人設(shè)美膳,自餓而不食,于法不修習(xí),多聞亦如是。如人善方藥,自疾不能救,于法不修習(xí),多聞亦如是。如人數(shù)他寶,自無半錢分,于法不修習(xí),多聞亦如是。如聾奏音樂,悅彼不自聞,于法不修習(xí),多聞亦如是。如在四衢道,廣說眾好事,內(nèi)自無實德,不行亦如是。
32、樹苗越是小,越是主干突出,少有枝葉,甚至是光禿禿一條,點綴幾片葉子而已;長大了,才分枝發(fā)權(quán),枝葉繁茂。越是初學(xué)的人,越要一門深入;所學(xué)深入堅固,則不妨廣博,如樹分枝成冠,蔚成莊嚴。
33、有慈悲心,就是佛心;有愛心、毅力,投入為人群付出,是菩薩心也是菩薩行。
34、關(guān)于愛情,或許正如雪小禪說的那樣,愛情的別離,原來只是一個手勢,孤獨、蒼涼、凄美,散發(fā)著煙花開過的味道,冷冷的,一地相思,兩處寂涼。是的,我依舊在舊時光里,不愿丟棄一段曾經(jīng),而你,在離去后,是否有過些許的悲寂呢?
35、譬如父母憐愍于子,心常欲令離苦得樂。王亦應(yīng)爾,于諸國邑所有眾生,僮仆作使輔臣僚佐,應(yīng)以諸佛所說四攝而授受之。
36、修行不僅僅僅要有誠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時刻如是,平時不好講那么多話,舌尖頂上顎,有口水時咽下,那是甘露水。
37、心不至第二,已滅壞不續(xù),我為弟子說,念展轉(zhuǎn)生滅?!度肜阗そ?jīng)》卷十
38、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
39、說話是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因為太平常,很多人體察不到言 語的重要性。佛家以口業(yè)為"患苦之門,禍累之始"。"五戒十善"中, "五戒"的第四戒為"不妄語",具體為:不惡口、不兩舌、不妄言、不 綺語。
40、生活中,當(dāng)你發(fā)現(xiàn)有一個人能讓你隨心所欲地發(fā)脾氣,任你隨心所欲地胡鬧,那一定是與你緣分極深的人。心理學(xué)講,人的潛意識里,只有對最親密的人才會產(chǎn)生依賴感,也只有能讓你感覺安全的人,你才會隨意地釋放自己。而有些人,你卻只能和他客客氣氣,禮尚往來,那只能稱為君子之交淡如水。
41、人心中欲望太多,而不能一一得到滿足,就會產(chǎn)生煩惱,就會覺得苦。
42、平常心有利于人們清醒地認識社會和自己。保持一顆從容淡定的良好心態(tài),有利于人們實現(xiàn)自己的偉大志向。練就一顆平常心,把功名利祿看得淡泊一些,就能達到榮辱不驚、物我兩忘的境界。
43、出家正業(yè)正戒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xí)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后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jīng),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
44、人類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個魚缸里的魚。
45、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名一行三昧。
46、人之所以陷入名利旋渦不可自拔,往往是因為錯信名利的永恒,于是控制不住膨脹的欲望,被權(quán)力和金錢迷了心竅,執(zhí)著于永久擁有。其實世間任何擁有都只是過程,就連人的生命也只是一個過程。
47、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啟人心智功德無量。我學(xué)知識,知識不必屬我;傾我所知,惠人實則惠我。
48、世間萬物皆空,唯其空,方能包容萬物。
49、因貪念而侵奪他人,實則傷害自己的人格。
50、或稱揚彼德,開善舉之門,或贊嘆其名,發(fā)薦賢之路。成人之美,助發(fā)勇心,喜他之樂,同興好事。
51、誦咒心不向外馳,應(yīng)依是理善修作,若心散亂而外馳,雖持一劫不得果。
52、只這一顆心,就已經(jīng)是一處絕塵世外的桃花源,花開花落,藏了一絲絲潛在的清高,藏了喧囂世界里那一點點禪心??瓷绞巧?,看水是水,沒有絲毫雜念,這恬淡清閑的美情,換來的是心靈的短暫輕松。
53、諸有為法才得自體,從此無間必滅歸無,若此處生即此處滅,無容從此轉(zhuǎn)至余方。(古印度)世親《俱舍論》卷十三
54、人為恩愛惑,不能舍情欲,如是憂愛多,潺潺盈于池。《法句經(jīng)》卷下,愛欲品
55、富日子有富日子的過法,窮日子有窮日子的過法。弘一法師并不把自己富家公子的出身放在心上,而是真正做到了隨緣、隨心;也沒有因為家庭的變故而有所動搖,改變心態(tài)。弘一法師成為一代宗師,與其"苦樂逆順道在其中,動靜寒溫自愧自悔"的信念是分不開的。他將自我完全投入到當(dāng)下的生活中,心在蓮池,縱使有風(fēng)經(jīng)過,也不會驚起波瀾。
56、佛學(xué)里把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翻譯過來便是能容納許多缺陷的世界。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有缺憾的,沒有缺憾就不會被稱為"人世間"。
57、人生只是一個方向,快慢則由自己決定。
58、煩惱和憂愁就像戒不掉的煙,你越是糾纏就越是痛苦。許多煩惱和憂愁都是自己綁上去的繩索,是對心力的無端耗費,是自己設(shè)置的精神牢籠。昨天已經(jīng)過去,明天還是未知,只要好好把握現(xiàn)在,什么事情都可能出現(xiàn)轉(zhuǎn)機。所以,在人生的儲蓄卡上,你可以預(yù)支幸福和快樂,但請不要預(yù)支煩惱和憂愁!
59、一個真正認真生活的人,在任何情況下,不會因世俗的虛榮誘惑而喪失自己的品性尊嚴。人生短促,我們應(yīng)該排除一切困難而工作,并做到圓滿的成功,謀求為人類生活的利益做貢獻,再從自我實際的力量去創(chuàng)造命運。
60、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面對困惑和悲傷,內(nèi)心如何感受,內(nèi)心如何覺醒,去平和那些內(nèi)在的浮躁,剔除那些自我的固執(zhí),不必要徘徊在那些悲情的負面情緒里,用自己的內(nèi)心光明,活成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句話這么說,自己的時光自己雕刻。
61、生命從來就不是固執(zhí)寂寥的落寞自憐,從平凡中活出特別的意味,從悲觀中活出人生的向往,從歷經(jīng)悲情的傷痛中活好生命的狀態(tài),活出內(nèi)心的明朗,從生活來,到生活中去,生命注定要面對更多的風(fēng)雨,一笑悠然,平靜安然。#延參法師寶相寺講座#
62、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亂一切亂,心安一切安;一切為心造,無心自解脫。佛曰:緣來天注定,緣去人自奪。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言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63、但學(xué)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塵無憎愛無勝負,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性自本來清凈,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64、一時失敗并不可怕,失去自我才值得擔(dān)憂;有時候,不曾有過掙扎的考驗,付出的代價更大。
65、人自從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一個人真正意識到這個哲理,就會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于一切,因為真正促使自己成功,使自己勇敢、堅強、大度的,不是優(yōu)裕和順境,而是那些常??梢灾米约河诶Ь车拇驌?、挫折的逆境。
66、天意是前世的因,人為是今生的努力。要得到人生美好的果,必須懷一顆慈悲寬容的心去做該做的事情。生命不外乎緣分,因緣具足即來,因緣盡了即去,緣起性空。珍惜緣分,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67、人在落寞時才知道誰的手最暖,心在遇到事情時才看清誰最真。感情,從來不是說多少,再多的蜜語比不上行動的有力;人心,久了總能看清,點點滴滴總會看在眼里。
68、男孩結(jié)婚后對自己的妻子比結(jié)婚前更好。一次聚會,朋友笑他:怎么結(jié)婚了還那么膩。他訕訕的笑著說道:"結(jié)婚前,很多男生都想追她,有很多男生會對她好,我只有對她更好才能追到她;結(jié)婚后,對她好的男生越來越少,我只有對她更好,才能不讓她失落。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讓她幸福。"
69、快樂是一縷春風(fēng),染綠荒蕪的山岡;快樂是一抹陽光,催開遲開的花朵;快樂是一汪甘泉,澆灌干涸的希望;快樂是一盞明燈,為他人也為自己照亮了前進的方向;快樂是一種神奇的善良,它能使人世間的很多平凡變成精彩。
70、為人屬下者要如土,謙卑低下;為人主管者要如海,不揀粗細;與朋友相交要如林,含藏萬象;與人群相處要如水,屈伸自如。
71、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
72、評價一個人時,要看看他的身和語修得如何,看他為眾生做了哪些好事。
73、在修學(xué)佛法當(dāng)中,沒有什么我愿意不愿意,只要是為法、護法、住持正法的事,都要以三寶給予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去做。
74、如果能夠真正懂得因緣所生法,你就會很好地珍惜緣起。而當(dāng)下的這一念心若充滿智慧,那你就會是一個自在的人。為什么?因為你不會受煩惱的束縛。
75、"苦"的觀念可從三方面去審察:一般苦難的苦;由變易而生的苦;由因緣和合(條件具備)而生起的苦。
76、佛說:凡是真正見到苦的,也必見到苦的生起,也必見到苦的止息,也必見到導(dǎo)致苦的止息之道。
77、佛說,在他的教誡中,絕無秘密法門。
78、凡夫志量狹妄,說有難易。離相如虛空,盡契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自弄花枝,要識病么?不是別物,只是個執(zhí)難執(zhí)易。
79、佛曰:執(zhí)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
80、諸佛出現(xiàn),猶示涅榘。有來必去,理亦常然。
81、做人要有擔(dān)當(dāng),要能拿得起,否則就會庸庸碌碌,渾渾噩噩;但什么都拿著也不行,還得學(xué)會放下。所謂放下,不是放棄萬物,而是放下錯誤;不是放下一切,而是放下一些;不是放下修行,而是放下強行;不是放下需求,而是放下妄求;不是放下希望,而是放下絕望。一念拿起,有所作為;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82、人生有三樣?xùn)|西是無法挽留的:生命、時間和愛,所以你能做的就是去珍惜。歲月難饒,光陰不逮,幸福并不復(fù)雜。餓時,飯是幸福,夠飽即可;渴時,水是幸福,夠飲即可;窮時,錢是幸福,夠用即可;累時,閑是幸福,夠暢即可。人生,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
83、就是個糾結(jié)的人兒,從懷上她就開始杞人憂天,在孩子的事兒上總是不能放寬心態(tài),總是在為她擔(dān)憂,我知道是我的原因,但我想知道,是不是所有媽媽都這樣!
84、應(yīng)作如是觀 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
85、露水的寂靜之味,卻是無法模擬無法拼湊的。其幽密其清涼其濃淡深淺,都不是眼睛可以企及,耳朵可以捕捉,嘴唇可以品嘗的。
86、行住坐臥,純一向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名一行三昧。
87、不要太肯定自身的見地,這樣子比較少后悔。
88、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89、粗茶淡飯,素食齋飯,最能修身養(yǎng)性,心平氣和,心曠神怡。忍,是告訴你三思而后行,切勿急躁,切勿怨恨。
90、禪詩·《白云與我最相知》:白云與我最相知,我住山時它亦隨,清早和風(fēng)辭嶂外,晚來依舊護柴扉。——湛然圓成
91、生世間,最苦的莫過于心病,病在不知足,在相互比較,在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須知不滿足的心是最痛苦的心。
92、開悟的人有什么好呢?一個開悟的人,任何事情他都放得下,再大的災(zāi)難也不會動搖他的心。在滾滾紅塵中打轉(zhuǎn),而依然能隨緣而不變。
93、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xiàn)前,煩惱塵塵解脫。
94、不知什么是佛,沒有目標,盲目地念佛,念了好幾年,還照樣分別、執(zhí)著。
95、人嘛,只要不傷天害理,只要對得起自己,只要不是盲目的沖動,干什么不行?
有關(guān)佛法生命回歸的心得體會實用七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靈山勝境。靈山勝境是歷史文化和自然山水相結(jié)合的國家首批aaaa級景區(qū)。這里三山懷抱,南面太湖,湖山清凈,氣勢恢弘。1997年開園以來,共接待近20__萬海內(nèi)外游客,榮獲全國旅游知名景點稱號和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狀。
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靈山大照壁,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老先生認為靈山勝境與太湖相互輝映,就像佛教中的琉璃世界。因此題寫了“湖光萬頃凈琉璃”的詩句,靈山勝境是在趙樸老鼎力支持下建成的,趙樸老多次到靈山視察,與靈山結(jié)下了深厚的感情,在照壁的北立面,是趙樸老題的《小靈山》一詩――“昔游天竺訪靈鷲,嘆息空荒憶法華。不意鷲峰飛到此,天花爛漫散吾家?!?997年趙樸老考察靈山勝境,看到靈山大佛莊嚴慈祥,香火鼎盛,欣然提筆寫下了這首詩,意思是說:我曾去過印度靈鷲山,那里原是釋迦牟尼佛講經(jīng)說法的地方,現(xiàn)在一片空荒,令人嘆息,在小靈山看到了法脈興旺盛景,重現(xiàn)靈鷲峰當(dāng)日的盛況,就像靈鷲飛來一樣啊。這表明樸老對靈山的贊許,希望靈山能成為新時期的佛教圣地、世界佛教文化中心。
小靈山就是大佛身后的這座山。根據(jù)地方史記載,唐代時,當(dāng)?shù)赜形缓紣翆④?,他曾跟隨李世民打天下立下漢馬功勞。在他告老還鄉(xiāng)時,李世民把這塊地方賞賜給他,于是杭惲將軍邀請與他私交甚好的玄奘法師到此做客,玄奘看到我們這的山形與古印度佛祖說法處靈鷲峰十分相似,便賜名“小靈山”。并命大弟子窺基和尚在此開法,遂建小靈山剎,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多年了,可見靈山佛教文化的源遠流長。
前面我們要走過的這五座橋稱為“五明橋”。佛教把人類文明分為五類。分別為:聲明(語言學(xué))、因明(邏輯學(xué))、內(nèi)明(哲學(xué))、醫(yī)方明(醫(yī)學(xué))和工巧明(應(yīng)用科學(xué))。要廣學(xué)五明,這樣才能更好的為眾生服務(wù)?,F(xiàn)在我們過“五明橋”,通過不斷的提升自己達到文明大道更高境界。
過了五明橋,就到了靈山勝境的大門口,這座門樓氣勢宏偉,集徽式建筑、皇家建筑、藏式建筑之風(fēng)格于一體。門上懸掛“靈山勝境”匾額為前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
現(xiàn)在歡迎各位游客進入靈山勝境。請大家拿出門票,刷票入園,門票特別附有一張靈山大佛景區(qū)的吉祥明信片,大家游覽時可填寫郵寄給親朋好友,把靈山的美景、大佛的祝福寄給家人、朋友和曾經(jīng)祝福關(guān)心過你的人。
已經(jīng)入園的朋友請回頭往上看,大家猜一猜,門樓背面這塊匾額上題的是什么字呢?這是國學(xué)大師季羨林老先生題寫的梵文體“靈山勝境”。回過頭,兩側(cè)不遠處是洗心池,大家可能都熟悉一首禪詩“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擦拭,莫使染塵?!?。洗心池寓意就是讓我們要時時洗心反省,清凈心靈,除卻在塵世中沾染的塵垢,放下心中一切執(zhí)著,恢復(fù)清靜純正的自然本心,這樣才能更深刻感受和體味人生的美景、意境和真諦。
現(xiàn)在大家跟我一起繼續(xù)往前在,前面的圣壇就是佛足壇,相傳佛祖涅盤前為弟子留下雙足印,稱為“兩足尊”,是佛教徒千百年一直供奉的圣跡,唐玄奘法師到古印度取經(jīng)時將其臨摹帶回我國,我們可以看到佛足足底平滿,五趾齊平。佛祖一生傳教50年,足跡遍布南亞大大小小的國家,直到涅盤,佛足印就是佛祖腳踏實地、精進不止精神的象征。現(xiàn)在讓我們沿著佛祖的足跡,了解這樣一個偉大人物的生平和他創(chuàng)立的淵源流長的佛教思想。
前方我們看到的是宏偉精致,具有佛教內(nèi)涵的石牌樓稱為五智門。佛教認為人們通過修行,不斷提升五明,最終可達到五智圓滿的境界。牌樓上兩面雕刻了佛教的“六度”,就是修行的六種主要方法和原則。正面是“布施”“持戒”“忍辱”,后面是“精進”“禪定”“般若”,“布施”,就是給與,無私地不求回報的給與別人。佛教把布施分為:財施、法施和無畏施。財施很好理解,就是施與財物給需要的人,法施就是把正確的道理告訴他人。無畏施就是給與他人勇敢和自信?!俺纸洹本褪鞘胤ǎ袷胤煞ㄒ?guī)、行為規(guī)范、社會公德。修行者要持五種最基本的戒律:不殺生,不妄語、不邪淫、不偷盜、不飲酒。佛教以戒為師,我們講以法治國?!叭倘琛保褐肝覀兲幨酪残娜绦?,忍辱負重,有忍力,有耐心,不魯莽,不浮躁才能成就大事業(yè),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轉(zhuǎn)過來看這一面,“精進”就是奮斗,凡成就事業(yè)必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奮斗,要有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禪定”是一種心性的修養(yǎng),提高專注力和定力,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專心致志,不輕易被各類事物誘惑?!鞍闳簟本褪谴笾腔郏钦f我們?yōu)槿俗鍪乱v究大智慧,講究方法,不要蠻干,要圓融;也不要耍小聰明,要誠信。五智門門柱是由整根花崗巖雕琢而成的,每個石柱上都有一只威武的石獅子,俗語說:雄獅一吼,威震四方。獅子吼在佛教中是法音傳播四方的象征。門柱兩面還有名人名家的對聯(lián),意義深刻,值得品味。
現(xiàn)在我們腳下走的是菩提大道,菩提是印度的名樹,相傳佛祖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所以菩提樹又是智慧的象征,由于氣候原因,在中國一般以長壽的銀杏樹象征佛教中的菩提樹,我們可以看到兩邊的銀杏樹總共有216棵,樹影婆娑,待到秋天,金黃的銀杏葉隨風(fēng)飄落,獨具禪境。菩提大道路中間有七朵蓮花,引自釋迦牟尼佛出生時候步步生蓮典故,我們沿著蓮花往前走??梢钥吹?,道路兩邊是綠色休閑區(qū),內(nèi)有四季常青的草坪,竹林,湖泊,小溪,種植了近千種名貴花木,是江南水景園林的典范。大家待會兒累了可以在這里休息,養(yǎng)心,享受一下大自然。
走到菩提大道的盡頭,我們就進入大千世界廣場,眼前所看到的就是靈山大型音樂動態(tài)景觀“九龍灌浴,花開吉祥”,它是佛教文化典故和現(xiàn)代科技藝術(shù)的完美結(jié)晶,展示了佛祖釋迦牟尼出生時恢宏壯觀的祥瑞景象。整座群雕高二十七點五米,青銅制作,頂端蓮花座中釋迦牟尼小太子像高7.2米,重12噸,全身鎦金,共使用黃金18公斤。蓮花座下為獅子鼓,在佛教象征佛法的弘揚,獅子鼓下是四大天王,他們是佛祖出生時的守護神。周圍幾個漂亮的仙女稱為“八供養(yǎng)”是佛祖出生時的供養(yǎng)飛天。當(dāng)《佛之誕》音樂奏響,頂端六瓣蓮花會緩緩綻開,金身太子佛像從中冉冉升起,順時針環(huán)繞一周,周圍蹲踞的九條巨龍將一齊噴出九道高達三十多米的水柱,直沖天際,轟然交匯,沐浴佛身。
在“九龍灌浴”即將結(jié)束時,四周八組鳳凰口中將會噴出72道涓涓細流,在佛教稱之為“八功德水”,據(jù)說是佛教圣水,有八種有益健康的功效。這水是經(jīng)過凈化,大家可以放心飲用,飲用此水將保佑你身心安樂,六時吉祥。大家千萬不要錯過!
現(xiàn)在,讓我們靜心攝神,安心等待九龍灌浴的開啟。
各位游客,觀看了廣場中心的九龍灌浴表演,我們再看看廣場四周,廣場四周的三十三個大理石轉(zhuǎn)球,象征著佛教中的三十三重天境界,外圈是有108只轉(zhuǎn)經(jīng)筒的轉(zhuǎn)經(jīng)廊,轉(zhuǎn)經(jīng)筒是藏傳佛教祈福專用的法器,轉(zhuǎn)經(jīng)一周等于讀誦經(jīng)文一遍,功德無量。如果您有時間也可以把我們108個轉(zhuǎn)經(jīng)筒全部轉(zhuǎn)過來,這就如同誦讀了百遍經(jīng)文,功德百倍,會保佑你福壽延年。
各位游客,剛才我們觀禮了釋迦牟尼佛的出生勝景,現(xiàn)在讓我們了解一下佛祖降魔成道的過程。在我們面前的這幅銅雕壁畫記載著就是佛祖降魔的故事,整壁由紫銅鍛造而成,寬26米,高8米,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珍品。大家可以走進細看,相傳釋迦牟尼在長達六年苦行后,在菩提樹下打禪靜思,并發(fā)誓“若不能洞悉宇宙萬物的道理,永遠不離開此座”。大家可以看到雕塑中間佛祖端坐,一手觸地,為“降魔印”,佛祖兩面分別展示了魔王分別用權(quán)欲、財寶、美色來引誘佛祖,用誹謗誣蔑佛祖,用魔兵魔將恐嚇佛祖的場景,佛祖威然不為所動,將魔王的攻擊一一擊潰,經(jīng)過七天七夜,終于克服了金錢、權(quán)力、女色、恐懼、誹謗等等障礙是自己的心魔,大徹大悟,成為真正的大覺者,天地都為之震動,佛祖的前下方,土地神跪在佛祖面前,向當(dāng)?shù)孬C戶訴說釋迦牟尼成佛的事跡。
前面高聳的石柱稱為“阿育王柱”,由整根花崗巖雕鑿而成。高16..9米,直徑1.8米,重達200多噸,是國內(nèi)罕見的手工雕刻石柱。最頂端的四只獅子面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象征著要把佛教弘揚到四面八方。阿育王是古印度的國王,與秦始皇同一時代的人,他在統(tǒng)一了整個印度之后受到佛教僧人的點化,感到戰(zhàn)爭罪孽深重,于是皈依佛門。以佛法來教化百姓,為了弘揚佛法,他在各地豎立石柱,上刻有經(jīng)文供老百姓學(xué)習(xí),并派遣使臣出使各國,把佛教傳向周邊各個國家。由于阿育王的大力弘揚,佛教才能夠發(fā)展成為世界性宗教。
現(xiàn)在我們來到有“天下第一掌”景觀。它與靈山大佛右手形狀大小完全一樣,高達11.7米,相當(dāng)于三層樓的高度,寬5.5米,手指直徑就達1米,總重量達13噸,由此可見大佛的雄偉高大了。佛掌的印相為“施無畏印”,寓意驅(qū)除眾生痛苦,令眾生無畏無懼?!懊鹗郑龈L韷邸?,我們不妨帶著美好的心愿去摸摸佛手,燃一炷清香,讓大佛為您驅(qū)除煩惱,保佑您一生平安。
燒香在不僅在佛教中有重要的意義,也是融入中國百姓幾千年生活中的重要文化活動,不僅祭祀時敬香,還有對月焚香,對花焚香等,讀書的時候也要燃一爐香。燒香除了敬拜祖先、神靈的作用外,還有除污去穢,滅蟲殺菌的作用,清雅的香氣可以清心醒腦,除去雜念,使人靜心專心安心,佛教中燃香禮佛,主要表示對佛的尊敬,同時香燃燒自己、把益處留給別人,代表了佛教無我利他的精神,用現(xiàn)在的話就是一心為他人服務(wù)的精神,所以燒香也表示了一種感恩,感謝那些無私付出,一心為百姓眾生謀福利的人。燒香的意義和規(guī)矩也是一門很有講究的學(xué)問,大家感興趣可以看看那邊請香處的說明牌就知道了。
現(xiàn)在讓我們欣賞大型青銅藝術(shù)珍品“百子戲彌勒”,斜倚而臥的彌勒神情和藹,笑容可掬。在彌勒碩大的身體上,塑有整整一百個正在嬉戲耍鬧的小頑童,各個形神各異,栩栩如生。您看:他們有的在疊羅漢,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樹枝桶彌勒的肚臍,更有調(diào)皮的竟然在彌勒身上撒尿。但彌勒一點也不為所動,依舊樂呵呵。這些小頑童為何如此捉弄彌勒呢?據(jù)說他們是在考驗彌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稱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事實證明,只有心胸開闊之人才是真正擁有快樂的人。
走過前面的祥符三橋,便可進入千年古剎“祥符禪寺”。這座寺始建于唐代,后歷經(jīng)風(fēng)雨,宋大中祥符年間重建,改名“祥符禪寺”,為禪宗法庭。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我們面前三座橋東邊的是“慈恩橋”,意思是讓我們知恩感恩,佛教講上報四重恩,下濟三涂苦,感恩是一個人修身必須具備的基本品德,西邊的是“普渡橋”,佛教中講普渡眾生,幫助別人脫離苦海,意思是讓我們在感謝別人的恩德和幫助的基礎(chǔ)上,學(xué)會無私的幫助別人。中間的是大覺橋,意思是說只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擁有無私助人的美德,才能真正走上人生的大覺之路,成就大智慧,獲得大福報。過了橋正對著我們的是天王殿,又是祥符寺山門。殿內(nèi)供奉四大天王,分別代表著風(fēng)調(diào)雨順,寓意國泰民安。相傳彌勒佛便是釋迦牟尼佛的接班人,但要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后才能繼承佛位,所以稱之為未來佛。彌勒背面的是寺廟護法神韋馱菩薩,他手拿降魔杵,能除一切妖魔鬼怪。相當(dāng)于我們現(xiàn)在的公安部長。
走出天王殿,可以看到鐘樓、鼓樓。鐘樓里設(shè)置有“江南第一鐘”。重12.8噸,高3.5米,下口直徑2.5米。每年的元旦和除夕都會舉行隆重的撞鐘儀式,佛經(jīng)中記載人生有108個煩惱,每撞一下便能去除一個煩惱,撞完108下,你就去除人生的108個煩惱,所謂“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
站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面前高8米的一尊佛,這是江蘇著名的雕塑家吳顯林設(shè)計的, 88米高的大佛就是根據(jù)這尊8米高小佛通過計算機放大11倍建造的。
后面氣勢雄偉的建筑,則是大雄寶殿?!按笮蹖毜睢币回覟闃憷项}寫。它是專門供奉佛教締造者——“佛”的大殿,大雄是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尊稱,意思是指能夠進行非凡的努力和奮斗、擁有非凡的決心和毅力、非凡的成就和智慧的覺者。走進來看到中間坐著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金身說法相,佛祖的兩邊,一老一少立著兩為弟子,少者阿難,老者伽葉。兩側(cè)是十六羅漢。后面則是由整塊漢白玉雕成的凈瓶觀音像。
出了祥符禪寺,來到杏壇廣場,廣場中的這棵古銀杏,植于唐貞觀年間,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此樹姿態(tài)神異,樹乳累結(jié)。每年秋天枝頭都掛滿白果,據(jù)說,這棵千年銀杏曾數(shù)次遭到雷擊,主干中間空心,其間藏有一條青色巨蟒。寺里的和尚說每到白果豐收之時,巨蟒便在樹內(nèi)搖動樹身,白果紛紛自動落下,從而免去僧人采摘之苦。
這里也是觀瞻大佛的絕佳處,靈山大佛高88米,連同三層基座在內(nèi)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樂山大佛還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銅佛像。靈山大佛佛像總共耗用銅725噸,佛體由20__塊鑄造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的,每塊銅壁板的壁厚為6-8毫米,最大的面積有20多平方米,全部銅板展開面積可達到9000多平方米,約有一個半足球場大小,把這些銅壁板焊接在一起,焊縫總長度竟達35公里。大佛的蓮花座共有四層蓮花瓣組成,每層22瓣,共88瓣。凡為靈山佛教勝境建設(shè)捐資滿人民幣100萬元的,可在一片蓮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流芳千古。整個大佛建造運用高科技拼裝焊接而成,并且采用了完整的抗風(fēng)、防震、耐腐蝕、避雷等措施。參觀靈山大佛,不僅可以獲得視覺上的震撼,更能增長可不少科學(xué)知識
請大家不妨注意一下,不論你走近走遠,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終在跟隨著你,關(guān)注著你。當(dāng)你愈靠近大佛時,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漸睜開、睜大……這是為什么呢?難道“眼睛”真的會“動”的不成?其實并不奇怪,這里絕沒有任何“神奇”的色彩,靠的就是藝術(shù)魅力,或者說是雕塑家的藝術(shù)功力。靈山大佛根據(jù)佛教“五方五佛”信仰理論體系建造,大佛形象由南京著名雕塑家吳顯林先生設(shè)計,前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定稿,嚴格按照佛經(jīng)記載佛祖“三十二相”的體態(tài)設(shè)計制造,慈顏細目,廣視眾生,似笑非笑,未語先聞。大佛右手造型為佛教“施無畏印”,左手為“與愿印”,代表除卻眾生痛苦,給與眾生歡樂。大佛衣著線條流動,立體感非常強,結(jié)合了古今雕塑藝術(shù)的優(yōu)點。
總體來說靈山大佛的建造可謂是“莊嚴圓滿”,是文化、科技、歷史、宗教、藝術(shù)和自然山水構(gòu)筑的一種永恒。
靈山大佛1997年建成開光。至此,東有無錫靈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壇大佛,西有四川樂山大佛,北有山西云岡大佛,中有河南龍門大佛,中國大地五方五格局得以圓滿。
我們面前通往大佛腳下的這道長長的階梯,稱之為“登云道”。登云大道一共216級,共分七個平臺,從下往上看,只見臺階不見平臺,從上往下看,只見平臺不見臺階,正好符合俗語“救一生靈,勝造七級浮屠”。登云道中間有七幅巨型石刻,組成了一副靈山史卷,記載靈山從唐玄奘弟子窺基法師開寺弘法到靈山大佛開光的重要歷史。登云道上的一口古井,稱為“六角井”,據(jù)說茶圣陸羽曾品過井中的泉水,認為甘洌清甜,非常推崇,被譽為江南十大名泉之一。登上216級臺階,寓意著消除108種煩惱,佛教中認為人生共有108種煩惱,我們每登上兩級臺階便消除一種煩惱,登上七級平臺,諸多煩惱也一掃而空了。
終于上了216級臺階,現(xiàn)在我們休息一下。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要游覽的是靈山佛教文化博覽館,大家跟我來,游覽之后我們還要登上大佛蓮花寶座,去“臨時抱佛腳”。佛教文化博覽館展示了中國五方五佛,藏傳、南傳、漢傳三大佛教體系等豐富的文化內(nèi)容,集中體現(xiàn)了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所謂踏遍千山不如一館盡覽,想要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全面了解佛教的歷史和文化就非游覽此館不可,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佛博館“鎮(zhèn)館之寶”——用出土的價值百萬的漢代金絲楠木,請名家雕刻的萬壽山五百羅漢堂。館內(nèi)還藏有展示佛教文化、佛教藝術(shù)的古代藝術(shù)品以及三大石窟、四大名山、五方五佛的形象展示,大家可以沿著指示牌依次參觀欣賞。
參觀完博覽館,我們一起乘坐電梯去參與“平安抱佛腳”活動,所謂抱抱佛腳,一生平安。抱完佛教我們可以沿臺階下到隨喜堂,欣賞美輪美奐的佛文化吉祥工藝品,佛教圖書音像制品和其它特色旅游紀念品,也可以去參觀萬佛殿,欣賞朝拜和靈山大佛同時開光的9999尊小銅佛和3500尊小金佛,領(lǐng)略萬佛朝宗的氣勢?,F(xiàn)在我們在景區(qū)的最高處,這里遠眺太湖,憑欄臨風(fēng),極目盡攬,心曠神怡。大家看看,大佛是多么巨大,從下往上看是不是有點眩暈的感覺,大佛腳趾都有半人高,抱抱大佛腳趾,和大佛親密接觸一下,拍張照留個影,這可是難得的機會喲。
各位游客朋友,我為大家的講解服務(wù)到此就結(jié)束了,祝愿大家平安健康,吉祥如意,歡迎大家有緣再來靈山!
有關(guān)佛法生命回歸的心得體會實用八
1、 佛說:萬發(fā)緣生,皆系緣份!
2、 云何應(yīng)住?云何降伏其心?
3、 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
4、 聲名謗之媒也,歡樂悲之漸也。
5、 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沈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馨顝短m陵王》
6、 你要記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東。
7、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醋裕骸对鲆话⒑?jīng)》
8、 坐石看云閑意思,朝陽補衲靜工夫;有人問我西來意,盡把家私說向渠。
9、 于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現(xiàn)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行品》
10、 佛曰:剎那便是永恒。
11、 悵望江湖百年與誰說。
12、 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頭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13、 一個常??磩e人缺點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夠好,因為他沒有時間檢討他自己。
14、 所求的眾生都渴求安樂。為了求得自己的安樂而以刑杖殺害眾生的人,以后不得安寧。
15、 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16、 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17、 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zhí),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18、 佛、世間何為最珍貴?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語。經(jīng)數(shù)載,滄桑巨變。佛再問之,答曰、世間最珍貴的莫過于正擁有!
19、 如果抱怨成習(xí)慣,心靈就像上了枷鎖,沒有一刻解脫。唯有放下抱怨,才能體會到生命的自在與幸福。
20、 生而為人,活著,活出風(fēng)度,風(fēng)采,風(fēng)格。這些皆為外表,而氣度則是內(nèi)涵,是質(zhì)地,是根本。
21、 生活磨礪了人生,這一路走來,學(xué)會了接受。
22、 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23、 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jīng)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
- 初中做飯心得體會實用(精選9篇)
- 2023年幼師國語培訓(xùn)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違規(guī)喝酒心得體會(模板9篇)
- 2023年社區(qū)醫(yī)院護士心得體會及感悟(通用11篇)
- 最新初中做飯心得體會(通用16篇)
- 最新少先隊小主人章心得體會(精選10篇)
- 2023年納稅籌劃實習(xí)心得體會及感悟(模板13篇)
- 2023年清廉文化心得體會銀行精選(大全13篇)
- 立足崗位奮力書寫心得體會和感想 立足工作崗位心得體會(六篇)
- 崗前文職培訓(xùn)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0篇)
- 學(xué)生會秘書處的職責(zé)和工作總結(jié)(專業(yè)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熱門18篇)
- 學(xué)生在大學(xué)學(xué)生會秘書處的工作總結(jié)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紹(專業(yè)19篇)
- 職業(yè)顧問的職業(yè)發(fā)展心得(精選19篇)
- 法治興則民族興的實用心得體會(通用15篇)
- 教師在社區(qū)團委的工作總結(jié)(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區(qū)團委工作總結(jié)(優(yōu)質(zhì)22篇)
- 體育教練軍訓(xùn)心得體會(優(yōu)秀19篇)
- 學(xué)生軍訓(xùn)心得體會范文(21篇)
- 青年軍訓(xùn)第二天心得(實用18篇)
- 警察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秀18篇)
- 家屬慰問春節(jié)虎年的慰問信(實用20篇)
- 公務(wù)員慰問春節(jié)虎年家屬的慰問信(優(yōu)質(zhì)21篇)
- 植物生物學(xué)課程心得體會(專業(yè)20篇)
- 政府官員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匯總23篇)
- 大學(xué)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編輯教學(xué)秘書的工作總結(jié)(匯總17篇)
- 學(xué)校行政人員行政工作職責(zé)大全(18篇)
相關(guān)文檔
-
最新新學(xué)期的日記50字(優(yōu)秀19篇)
27下載數(shù) 306閱讀數(shù)
-
2023年員工轉(zhuǎn)崗心得體會及感悟(大全8篇)
30下載數(shù) 276閱讀數(shù)
-
幼兒園食堂心得體會及感悟(大全18篇)
15下載數(shù) 603閱讀數(shù)
-
最新審計案例分析心得體會報告(精選10篇)
48下載數(shù) 256閱讀數(shù)
-
向法院申請拿回原件申請書 法院取回證據(jù)原件申請書(二篇)
38下載數(shù) 247閱讀數(shù)
-
最新植樹節(jié)日記1000字(優(yōu)質(zhì)8篇)
48下載數(shù) 408閱讀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