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高血壓飲食調理心得體會怎么寫 飲食如何調理高血壓(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7 15:58:51 頁碼:11
高血壓飲食調理心得體會怎么寫 飲食如何調理高血壓(2篇)
2022-12-27 15:58:51    小編:ZTFB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主題高血壓飲食調理心得體會怎么寫一

高血壓的定義:在未用抗高血壓藥的情況下,非同日三次測量,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颊哂懈哐獕菏?,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壓藥,血壓雖低于140/90mmhg,也應診斷為高血壓。

(一)老年人:老年(>65歲),降壓藥務必從小劑量開始,根據耐受性逐步降壓,應測量用藥前后坐立位血壓;尤其對體質較弱者更應謹慎。老年人有較多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合并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情況也較多,常需多藥合用。

(二)冠心病:穩(wěn)定性心絞痛時首選β受體阻滯劑或長效鈣拮抗劑及長效acei;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時選用β受體阻滯劑或acei;心肌梗死后病人用acei、β受體阻滯劑和醛固酮拮抗劑。

(三)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癥狀少者用acei和β受體阻滯劑;癥狀多的可將acei或arb、β受體阻滯劑、arb和醛固酮拮抗劑,或與袢利尿劑合用。左心衰竭者的血壓目標<120/80mmhg。

(四)高血壓合并糖尿病:高血壓伴糖尿病常需要嚴格控制血壓。要求將血壓目標降至130/80mmhg以下,因此常以acei、arb聯合用鈣拮抗劑、小劑量噻嗪類利尿劑或β受體阻滯劑。要重視糖尿病的降糖和降壓治療,降壓治療減少血管疾病的凈效益更好。

(五)慢性腎臟疾?。貉獕簯獓栏窨刂圃?30/80mmhg以下,尿白蛋白>1g/d時血壓應控制在125/75mmhg以下,首選acei、arb,有利于防止腎病進展,重度患者須合用袢利尿劑。

(六)腦血管病后:急性腦卒中降壓治療有爭議。如血壓≥220/120mmhg的,可考慮適度降壓治療,但應緩慢降壓和密切觀察病人反應。有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或腦卒中史(非急性期)者,進行適度的降壓治療均能減少卒中的再發(fā)。降壓后頭暈加重者,應注意有無頸動脈狹窄問題。如雙側頸動脈嚴重狹窄,則謹慎或緩慢降壓。

降壓藥應從小劑量開始,降壓速度不宜多快。由于患者常為多種疾病并存,多同時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或靶器官損害,因此選擇治療藥物也要慎之又慎,用藥后要密切觀察療效和副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臨床上有不少醫(yī)生和患者治病心切,選擇一種藥物治療幾天之后,看到血壓沒有達標,就認為這種藥物不適合,于是迅速換藥。其實,合理的老年患者降壓治療應該在4-8周內逐步將血壓控制到位,然后長期維持。因此使用降壓藥物短期內沒有達標并不意味著該藥對于這個患者無效,是否有效需要觀察一段時間再下結論。

常用五大類的降壓藥物,到目前為止所有的老年人都可以選擇,其中鈣拮抗劑和利尿藥降壓效果更好,副作用少。鈣拮抗劑長效ccb的副作用較少,對代謝無不良影響。無絕對禁忌癥,與其他4類降壓藥物均可聯合使用。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尤其是老年人群發(fā)病率很高,幾乎50%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壓病。我國現有高血壓2億人,每年因高血壓導致的死亡超過了150萬人。而在我國目前大眾人群對高血壓的知曉率僅為30%,治療率25%,控制率6%,這對我們的高血壓預防工作是極其不利的。及早的發(fā)現和控制高血壓,對預防可能出現的腦出血、心力衰竭、高血壓性心臟病都有很大的好處;而到著重要的一點則是要從根本上預防高血壓病。

1、血壓正?;蛟龈呤侨藶閯澏ǖ?。我國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在未服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140毫米汞柱(mmhg)或舒張壓≥90mmhg者為高血壓。

2、高血壓預防措施:

關鍵是要樹立預防重于治療的觀念。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及心理平衡。這四項措施是預防高血壓的重要措施。

a合理膳食包括①低鹽:飲食宜清淡,每天食鹽量以5g為宜,其他含鈉佐料如醬油、味精較多時,應減少食鹽攝入量;②低脂:飲食中應控制膽固醇、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主要是控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③控制糖類及總熱量的攝入,高糖飲食會引起糖耐量異常及胰島素抵抗,二者是冠心病和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偀崃繑z入過多,會引起超重和肥胖,而超重和肥胖是引起高血壓的三大危險因素之一;④進食一定量的優(yōu)質蛋白,對血壓有穩(wěn)定作用。如牛奶、魚、蝦、瘦肉等優(yōu)質動物蛋白或大豆、豆腐等植物蛋白;⑤多吃富含鉀、鎂、鈣和纖維素的蔬菜和水果,特別是胡蘿卜、芹菜、海帶、紫菜、絲瓜、木耳等蔬菜;⑥對于中老年人,可以合理地食用一些調節(jié)血壓、血脂、無毒副作用的保健食品。

b適量運動是指根據本人身體狀況,選擇適當運動方式,如步行、慢跑、騎車、游泳、跳舞等,進行有氧運動。運動要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如曾有心血管疾病者,宜先進行全面查體,在醫(yī)生指導下開始有氧運動。運動要達到有效心率范圍,即最大心率的60%。有氧運動過程中,達到有效心率范圍后,在該區(qū)域必須保持20分鐘以上,每周運動4~5次。吸煙可使血壓和心率一過性升高,同時伴有周圍小動脈收縮,皮膚溫度降低。雖然多數研究顯示吸煙與高血壓患病率無明顯的關系,但吸煙降低服藥的順應性,并增加降壓藥物劑量。而且吸煙是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應該戒煙。飲酒也是高血壓發(fā)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c心理平衡是高血壓患者維系健康生態(tài)的重要一環(huán)。高血壓患者如果精神壓抑、心情抑郁,常使他們采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吸煙等,降低或對抗了高血壓治療的順應性。對于有精神壓力和心理不平衡的人,要改變他們的精神面貌,需做長期而細致的工作。高血壓是動脈血管內的壓力異常升高,高血壓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心、腦、腎可產生嚴重的并發(fā)癥,諸如: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壓性腦出血、腦梗塞;腎功能衰竭、尿毒癥。

一、糖尿病的癥狀

糖尿病的典型癥狀是“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然而,并不是每個患者都具有這些癥狀,有的人甚至僅出現并發(fā)癥的表現,如突然食物模糊、反復感染、肢體潰爛、腎功能損害等等。

二、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是一種多病因綜合作用導致的代謝性疾病,特點是慢性高血糖,伴隨因胰島素分泌、作用缺陷,進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血糖若長期控制不好,可導致多種嚴重慢性并發(fā)癥:

1.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較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血管疾病發(fā)生年齡提前,病變更為嚴重。

2.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壓和血脂異常。

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導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4.糖尿病腎病是造成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5.糖尿病嚴重可導致神經病變和下肢壞疽等。

三、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1.有典型的糖尿病癥狀、如口渴、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等,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水平11.1mmol/l。

2.空腹血漿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

3.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試驗中,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11.1mmol/l。

4.沒有明顯癥狀者,只要2次血糖化驗結果達到以上標準,也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早期常僅表現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正常,僅查空腹血糖將會導致漏診。因此,40歲以上者應每年查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以便及早發(fā)現糖尿病。

五、控制血糖<>

1.主食:根據自己的勞動強度或活動強度制定全天飲食。職業(yè)男性一天以350~450克谷類食物為妥,女性為300~400克。重體力勞動者,一天的主食量可酌情增加,反之應適當減少。休息或臥床者,男性的主食量為250~300克,女性為200~250克。肥胖者進食量限制應嚴格一些,而瘦弱者則可適當放寬。

2.蔬菜類:量及種類無特殊限制。

3.肉食類:避免高脂食物,可選擇少量瘦豬肉、牛肉、雞肉、魚等。

4.豆、奶制品及蛋類:此類食物富含蛋白質。與肉類一樣,每頓適量便可。如早餐可食300毫升奶或豆?jié){,或一只雞蛋(有高脂血脂應少吃蛋黃),外加50~100克主食。

5.水果:血糖控制良好者,每天可進食少量水果,但應避免吃含糖量高的橘、柑、葡萄、荔枝等,并適當減少飯量。血糖未得到滿意控制者,最好不吃。

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有妊娠期糖尿病史或生育過巨大兒;年齡超過40歲;肥胖者;糖耐量異常者;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或痛風;低出生體重兒。

老年人:降糖不能過快過猛,一般建議將空腹血糖降至6~7mmol/l,餐后2小時血糖降至8.9~10mmol/l。

年輕患者或有并發(fā)癥者:血糖控制應嚴格一些,建議將空腹血糖降至6.1mmol/l,餐后2小時血糖降至6.7mmol/l。

主題高血壓飲食調理心得體會怎么寫二

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及主要特點

我國人群高血壓患病率,近年來不斷升高,已成為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1958—1959年,在年齡15歲以上的人群中抽樣調查494331人,高血壓患病率為5.11%;1979-1980年間,共調查4012128人,患病率7:73%;1991年調查950356人,患病率為11.88%。

我國20世紀50~70年代,每年新發(fā)高血壓100余萬人;到了80~90年代,每年新發(fā)高血壓300余萬人。年齡越小,發(fā)病率增幅越大,其中25~49歲年齡組,上升幅度顯著高于其他年齡組。目前,我國人群中,高血壓患者已逾1億,涉及幾千萬個家庭,平均4個家庭就有1個高血壓患者,高血壓已成為我國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

中國高血壓聯盟常務理事洪昭光教授指出,我國高血壓及其治療存在“三高”、“三低”、“三個誤區(qū)”的現狀特點?!叭摺保粗父哐獕夯疾÷矢?、死亡率高及致殘率高?;疾÷矢撸瑩扑?,目前已有1.1億多患者;死亡率高,是指高血壓死亡率已居心血管患者死亡的首位;致殘率高,每年因高血壓可新發(fā)150萬腦卒中患者,現幸存的600萬腦卒中患者中,有75%不同程度地喪失了勞動能力

“三低”,即指知曉率低、服藥率低及控制率低。知曉率低,是指了解自己患高血壓的,還不到高血壓患者1/2;服藥率低,是指知道自己患高血壓需要服藥,但能遵醫(yī)囑服藥的還不到1/4;控制率低,由于不遵醫(yī)囑服藥等原因,高血壓發(fā)病的控制率不到5%。在高血壓治療過程中,往往存在“三個誤區(qū)”,即他們或不愿服藥,或不難受不服藥,或不按病情科學地服藥,這是非常不對的。因為,提高服藥率及控制率,是當前治療高血壓成敗的關鍵因素。

為了提高廣大群眾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并引起各級政府、各個部門和社會各界對高血壓防治工作的重視,以普及高血壓防治知識及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國家衛(wèi)生部自1998年起,確定每年10月8日為全國高血壓日,向社會各界顯示了控制高血壓的決心和力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高血壓病的防治工作一定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高血壓診斷標準和理想降壓目標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病,也是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疾病之一。據統(tǒng)計,全世界高血壓患病人數已達6億,據估計我國現有高血壓患者約1.2億人。1998年9月29日至10月1日,第七屆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高血壓聯盟的高血壓大會在日本召開。在這次會議上,確定了新的高血壓治療指南,明確了診斷高血壓的新標準,全面提出了高血壓的防治方案。這一指南被認為是最為全面的高血壓防治方案,方案于1999年公開發(fā)表。

我國高血壓聯盟于1999年公布了相應的高血壓防治指南,根據這一指南,規(guī)定了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經多次測量血壓(一般是在同一上臂測量血壓,連續(xù)3日),如果血壓≥140/90毫米汞柱,即收縮壓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張壓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就是高血壓了。血壓130/85毫米汞柱為正常血壓。介于兩者之間稱“高正常血壓”。理想的血壓值是120/80毫米汞柱。

高血壓的危害

高血壓最主要的危害是會發(fā)生心、腦、腎并發(fā)癥,長期未經良好控制的高血壓,會引起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腎損害等一系列病變,輕者造成患者喪失勞動力,生活不能自理,重者會造成死亡。又由于大多數高血壓病人早期多無癥狀,悄無聲息,故高血壓被醫(yī)學家形象地稱為“無聲殺手”。據估計,若使血壓平均下降5~6毫米汞柱,就可使冠心病減少16%,腦卒中減少38%。因此,加強對高血壓的防治,對于提高國民健康水平有很大的意義。

理想的降壓目標是:

所有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均應降至140/90毫米汞柱,≤138/83毫米汞柱更為理想。輕度患者以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為好。中青年應降至130/85毫米汞柱,老年患者以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為宜,單純收縮壓高者亦應將收縮壓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若合并糖尿病或心、腦、腎等臟器損害時,應盡量將血壓降至130/85毫米汞柱或達到理想水平。

降壓注意事項

降壓要平穩(wěn),藥物開始用小劑量,逐漸遞增,直至血壓能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忌突然換藥或忽服忽停,否則因血壓大幅度波動易導致意外。故有人建議,對老年收縮期高血壓患者,初始降壓目標可將收縮壓高于180毫米汞柱者降至160毫米汞柱以下,收縮壓在160~179毫米汞柱之間者使之降低20毫米汞柱。平時,高血壓患者要堅持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適量的運動,戒煙限酒,保持心理平衡。

高血壓可增加某些心血管并發(fā)癥的危險,如卒中、冠心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治療高血壓可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病死率。但治療高血壓是一項復雜的任務,而說清楚什么是高血壓也很困難。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較低血壓也有危險,這就改變了我們對最佳血壓的認識。

收縮壓與舒張壓

現有研究表明,舒張壓不再是血壓狀況的主要決定因素,收縮壓和脈壓已經取代舒張壓成為血壓狀況的主要決定因素。有證據提示,收縮壓、脈壓和舒張壓都是病人血壓特點的一部分,而患者的年齡決定了這三個測定值的相對重要性。最近的分析顯示,年齡小于50歲的人,舒張壓仍是心血管事件危險的最強預測因素;

年齡小于60歲的人,收縮壓和舒張壓對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價值相同;但≥60歲的人,收縮壓和脈壓是心血管病病死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最重要的預測因素,在此年齡組,脈壓增大是評估危險的最重要因素,但它幾乎總伴有收縮期高血壓。如收縮壓120mmhg,并保持不變,危險性隨脈壓增大而增加(此時舒張壓降低)。

≥60歲的病人,收縮壓和危險呈正相關,舒張壓和危險呈負相關。在某一特定收縮壓值,舒張壓越低,心血管病危險越大。舒張壓與心血管病危險之所以呈負相關,是由于在年齡增長過程中,心血管系統(tǒng)的生理學發(fā)生相應改變。從中年開始,大動脈逐漸變僵硬,收縮壓增高,舒張壓下降。而收縮壓和舒張壓平行增高,可反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預防是處理高血壓最有效的方法

總的說來,血壓大于正常高限(收縮壓為130~139mmhg或舒張壓為85~89mmhg)的人中,約有41%將在4年內發(fā)展為長期高血壓。所以血壓大于正常高限的人群也應接受降壓治療。

改變生活方式是降低血壓相關心血管事件危險的適當方法。經常運動(至少每周3次,每次30分鐘),進食低脂肪、高纖維膳食,特別是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使收縮壓降低8mmhg,舒張壓降低3mmhg。

高血壓最佳治療(hot)

減輕體重也可降低血壓,每24小時減少鈉攝入量44mmol可使舒張壓降低0.9mmhg,收縮壓降低1.7mmhg。

研究表明,雖然將舒張壓降至≤80mmhg,并不能進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險。但嚴重心血管事件(心梗、卒中或因心血管病死亡)亦不增加,即使舒張壓降至70mmhg也如此。其臨床意義在于,如積極治療收縮期高血壓導致舒張壓降低,即使舒張壓降至70mmhg也是安全的。

研究證明,對于各期高血壓病人,應將收縮壓降至150mmhg,舒張壓90mmhg。jncⅵ建議,大多數1期收縮期高血壓患者,如果改變生活方式不能使收縮壓降至140mmhg以下,就應該開始藥物治療。2期和3期高血壓病人,應立即開始藥物治療。jncⅳ建議將收縮壓維持在140mmhg,舒張壓維持在90mmhg。

對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更應嚴格控制血壓。英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和hot研究指出,應將收縮壓降至140mmhg,舒張壓降至80mmhg。嚴格控制血壓可以降低糖尿病相關并發(fā)癥和病死率。將血壓降得更低對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適合,有待進一步研究。

高血壓治療的17個誤區(qū)

中國的高血壓患者約有1.6億。在接診高血壓患者時,經常遇到患者問:“我能不能換個藥啊?”不論剛得高血壓的患者,還是老病友都會提這個問題。

除了上述問題,在高血壓治療方面也有不少誤區(qū)的存在,下面是常見高血壓治療的17個誤區(qū)!

高血壓病治療的誤區(qū)是什么

由于高血壓臨床表現呈多樣化,可以毫無癥狀,或癥狀輕微,甚至有的病人一生無臨床癥狀。所以許多病人認為,高血壓病是一種可治可不治的病。血壓高了就服點降壓藥,穩(wěn)定了就不再服藥,這是錯誤的。其實血壓的正常就是服了降壓藥治療的結果。停藥后血壓必定又會增高,甚至更高。這種血壓的明顯波動,正是導致腦中風、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加懈哐獕翰〉牟∪藨e極地治療,以免重要靶器官受損,致殘后而后悔莫及。

高血壓病是一種需要持續(xù)不斷治療的慢性病

絕大多數病人需要堅持長期或長時間服藥,甚至有的的病人需要終身服藥。所謂終身服藥,就是批確認為高血壓后,醫(yī)生給病人以終身治療。以藥物治療而言,病人就要吃一輩子的藥。即使血壓正常后,仍應使用合理有效的維持降壓藥物劑量,保持血壓穩(wěn)定,切不可吃吃停停。正確的治療原則應該是“長期服藥,可以少吃,不可不吃”。因此有高血壓病的病人一定要有打“持久戰(zhàn)”的思想準備。

長期堅持服藥,不僅能使血壓穩(wěn)定在理想水平,還可以保障重要器官不受損害。而間歇性服藥,或頻繁換藥,會使血壓波動更加明顯,結果導致動脈硬化,使重要臟器缺血、缺氧,最終形成急慢性心腦血管疾病。此點務必引起所有高血壓病病人的高度重視。因此,不論是藥物治療,還是非藥物治療貴在持之以恒。

走出防治高血壓病中的一些誤區(qū)

走出輕視預防的誤區(qū),防患于未然,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高血壓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大敵,一旦并發(fā)心腦腎等臟器嚴重損害,不僅給自己帶來痛苦,而且給家庭、社會也帶來了負擔。應該指出:要想扼住高血壓病這一人類“第一殺手”,其根本出路在于預防。所以,預防是首要的,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要有防重于治的思想意識,力爭做到不等到發(fā)生高血壓病后才開始治療。

為此,要大力普及高血壓病的有關知識,對有高血壓病家族史、兒童時期血壓偏高、肥胖等高危因素的個體更要加強預防,而預防的主要手段,就是遠離不良生活方式,也即一級預防(詳見“高血壓病的一級預防”)。一旦患了高血壓病則要積極、有效地加以治療,要知道治療高血壓本身就是對心腦腎等并發(fā)癥的最有力的預防(即二級預防)。

走出不愿服藥的誤區(qū)

調查發(fā)現:有的高血壓病人因為無癥狀,僅在查體時發(fā)現血壓增高,長期不服藥,使血壓一直處于高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對高血壓病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加之無明顯癥狀而不服藥。事實上,患有高血壓病的病人一般可以沒有特殊癥狀,即使有癥狀,大約1/3是心理壓力所致,1/3是與服用降壓藥物的副反應有關,只有1/3與血壓升高真正有關,且癥狀與血壓水平未必一致。

有的人則認為自己血壓只是偏高,血壓處于邊緣狀態(tài),不值得治療,也未引起重視。

事實說明,這種輕度高血壓同樣對人體會發(fā)生危害。還有的病人因長期適應了較高水平的血壓,一旦服用降壓藥后,血壓下降至一定水平反而不適應,則可能出現頭痛、頭暈等癥狀,隨后則不再用藥。豈不知,持續(xù)高血壓會造成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正確的做法是,不但要用藥治療,而且要堅持長期用藥治療。

走出不能堅持治療的誤區(qū)

這部分病人最多。一些病人雖然服藥,但頻繁地自己換藥,使血壓上下波動不能穩(wěn)定;還有一些病人,服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特別是血壓正常就停藥,血壓升高又服藥;其中有人是怕高血壓會降得過低或長期服藥會產生藥物副反應。其實一些新的降壓藥,特別是進口或合資企業(yè)生產的藥,使用說明書非常全面、詳細,即使發(fā)生非常低的不良反應亦被詳盡列出。某些藥品說明書很簡單,但劇作用也未必比它少。

更多的人以為不適癥狀已消失,甚至于還有的認為高血壓已被“治愈”了,隨時測血壓又嫌麻煩,便掉以輕心地停止服藥,殊不知這種“短期行為”實際上是有害的,也是錯誤的,它是導致血壓不能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要知道,服藥一停藥一服藥,結果導致血壓升高一降低一升高,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而且由于血壓較大幅度的波動,將會引誘心腦腎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如腦出血等癥,悔之已晚。

降壓治療的益處來自長期控制血壓

大量的臨床資料已證實,降壓治療的益處來自長期控制血壓。美國曾經做過這樣的觀察,500名高血壓病人進行了為期5年的正規(guī)有效降壓治療,停藥后發(fā)現其中1/2的病人在8個月后高血壓又恢復原狀,這足以證明長期堅持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血壓持續(xù)升高時,除非發(fā)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腦中風等嚴重并發(fā)癥,一般不會自動恢復。所以,原則上應長期或終身治療。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輕度高血壓病人經治療正常達半年以上,可試行停藥觀察,而中、重度高血壓病人可停用其中的一種藥或減少藥物的劑量,但仍應堅持非藥物治療,定期隨訪。如果血壓回升或升得更高時,則應恢復原用藥劑量或調整為其他藥物,并堅持長久用藥。

因此,對于高血壓病病人應堅持“三心”,即信心、決心和恒心,只有這樣才能防止或推遲重要臟器受到損害。

走出服不服藥無多大差別的誤區(qū)

要知道,高血壓病人中除5%左右(癥狀性高血壓)可通過手術等方法得到根治外,其余90%以上的病人都是高血壓病,這些病人是一種慢性病,往往需要長期或終身服藥。有些人雖然已經發(fā)現高血壓,但不在乎,甚至認為治療不治療均無所謂。

甚至還有的朋友說:血壓高點有什么了不起,不誤吃,不誤睡,什么也不影響,甚至會對苦口婆心勸他的醫(yī)生產生一種“虛張聲勢”的感覺,仍然我行我素。持這種態(tài)度的人,是自己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是極端錯誤的,一定要予以避免。

醫(yī)學家認為,其服藥與不服藥的結局是截然不同的,堅持長期用藥者由于使血壓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可以減少和推遲器官的損害,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而長期不服藥者則由于血壓長期處于高水平,其本身可促進或加速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甚至引起致殘或死亡。因此,要認清降壓治療的重要意義,積極、有效、長期地控制血壓至正?;蚶硐胨?。

走出單純依賴藥物,不做綜合治療的誤區(qū)

有人認為,得了高血壓后只要堅持長期、規(guī)則地服藥就準好,其實不然。因為高血壓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所造成的,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高血壓病病人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原因除了血壓升高外,尚有其他許多因素,這些因素醫(yī)學上稱為“危險因素”,

如吸煙、酗酒、攝入食鹽過多、體重超重、血糖升高、血脂異常、缺乏運動和體育鍛煉、性格暴躁等。所以,藥物治療的同時也需要采取綜合措施,否則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故治療高血壓除選擇適當的藥物外,特別還要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

一般地說,高血壓的治療應包括藥物和非藥物兩種。非藥物治療有:一般治療(合理休息、適當鎮(zhèn)靜)、飲食治療、運動等。早期、輕度高血壓病人,應在用降壓藥物前可先試用非藥物治療。3-6個月后復查血壓,如多次測量血壓均在正常范圍內,可繼續(xù)非藥物治療,并定期測血壓;如癥狀明顯,則應同時應用降壓藥物。對于中、重度高血壓病病人在采取降壓藥物治療的同時,也要配合非藥物治療,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壓。

走出以感覺估計高血壓的誤區(qū)

血壓的高低與癥狀的多少、輕重并無平行關系。有的病人,特別是長期高血壓病人,由于對高血壓產生了“適應”,即使血壓明顯升高,仍可不出現任何感覺不適。誤認為只要沒有不適感覺,血壓就一定不高。還有相當一部分高血壓病病人沒有任何癥狀,甚至血壓很高也如此,但當血壓下降后反感不適,此時只要使降壓速度減慢些,堅持一段時間其不適感會逐漸消失。

所以,有時血壓降低也會出現頭昏等不適,若不測量血壓而盲目地加量,反而不利,為此可能延誤治療,而此種現象對病人的健康卻潛在著嚴重的威脅,甚至導致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為此,高血壓病人應主動定期測量血壓,如1周至2周,至少測量血壓1次。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不能“憑著感覺走”。當然,最好是自己有個血壓計,并學會自測血壓,這樣既方便又能及時了解血壓變化情況。

走出不按病情科學治療的誤區(qū)

有少數病人,把別人降壓效果好的藥物照搬過來為己所用,這是既不客觀又不現實的。因為,同樣是高血壓的病人對降壓藥物的敏感性、耐受性卻是大不相同的。如某人用某藥降壓效果非常明顯,則另外一人卻效果不顯,甚至無效。

再如服用短效硝苯地平時,有一小部分人會即刻發(fā)生心悸、臉紅等不適癥狀,而多數人則感覺良好。因此應當根據病情,因人而異,合理選用藥物,最好在有經驗的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還有極少部分人則相信那些所謂毫無根據的道聽途說:什么“保治保好”什么“可以根除”等等騙局,或者輕信某些虛假廣告和偏方。因為高血壓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這些都對堅持治療有弊無利,以致失去合理的治療機會,是不可取的。

要知道高血壓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fā)病,這是肯定的,也是無可非議的。欲走捷徑絕對是不可能的,甚至釀成不良后果。面對多種降壓途徑無所適從。當前社會上降壓方法甚多,諸如降壓鞋、降壓帽、降壓儀等,而國內外專家目前認定,只有降壓藥是可靠的降壓途徑,其他方法均處于試用階段,目前只能作為輔助或精神安慰治療。

走出不求醫(yī)、自行治療的誤區(qū)

目前,市場上治療高血壓病的藥物多達幾十種,甚至上百種,各有其適應證和一定的副作用,不僅藥物種類繁多,制劑復雜,降壓機制等各不相同。其中有些已經過大規(guī)模臨床應用其療效予以肯定,而有些藥物,尤其是新藥的療效則有待于臨床進一步證實。況且高血壓的合理治療,需要根據全身情況選擇最佳藥物,這些均需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自行購藥服用,帶有一定盲目性、片面性,也有一定的不安全的因素存在。

所以,應先經醫(yī)生診斷,作必要的化驗檢查,及對心、腦、腎等功能的測定,然后進行治療。千萬不要憑想象,或認為只要是降壓藥難能用,更不能一味追求那些新藥、特藥,或認為價格越是貴的藥越是“好藥”。

走出只顧服藥、不顧效果的誤區(qū)

治療高血壓病的主要目標是不僅要將血壓降至正?;蚶硐胨?小于130/85毫米汞柱),而且要長期穩(wěn)定,進而達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和病殘率的目的。由于種種原因(如怕麻煩、出差),不定期測量血壓,一味“堅持”服藥,此為“盲目治療”,會使得血壓忽高忽低,或者出現不適感,并且易產生耐藥性或副反應。初服藥者,可三天測一次;血壓穩(wěn)定后可每1-2周測一次。

根據血壓情況,調整藥物種類、劑量、服藥次數,將血壓降至較理想的水平。還有更多的人,不僅不復查血壓,更不去檢查血、尿等化驗,不講究實效。全然不顧血壓是否控制理想?靶器官有否損害?應該說,這種治療在某種程度上是徒勞的,很可能導致前功盡棄的結局,即當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時方感到后悔莫及。因此,必須予以糾正。

走出長期服用一類藥、每日一次的誤區(qū)

有的病人盲目長期服用一類降壓藥,服藥只作為一種生活習慣,任何藥物長期服用都會降低療效,產生耐藥性,并易產生藥物副作用。同時,有不少病人的血壓往往需要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降壓機制的藥物聯合應用才能有效地降低其血壓。

另外,不同的病人應根據病程、年齡、個體差異、臟器損害的有無以及程度等情況,選擇適當的藥物加以治療,千篇一律或長期服用一類藥物是不可取的。所以,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按照病情需要及時選擇和調整藥物。

有的人出于省事,或嫌麻煩,不管是短效降壓藥還是長效降壓藥都采取每日1次的服藥法,其實是不科學的。因為短效降壓藥服藥數小時后,隨著藥物在血液中濃度的下降,降壓效果也隨之降低或消失。如不能定時服藥,血壓也隨之升高,不能有效地控制24小時血壓。而只有長效降壓藥或緩釋、控釋制劑才能維持12或24小時平穩(wěn)降壓。故每日一次的服用法不是適合于所有的降壓藥,而是僅限于長效、緩釋或控釋片。

走出貴藥就是“頂藥”的誤區(qū)

有些高血壓病人把一些價格比較貴的降壓藥稱為“頂藥”或“厲害的藥”,認為只有病情很嚴重時才需用。其實,這些藥多為鈣拮抗劑或血管轉換酶抑制劑的緩釋、控釋片,或長效的制劑。這些藥的降壓作用有時不如硝苯地平、復方降壓片等常用價廉藥物的作用強和快,但正是因為目前更強調24小時緩慢、平穩(wěn)地降壓,以及早期保護心腦血管免受持續(xù)血壓升高的損害。所以,醫(yī)生有時會根據病情開出上述的“頂藥”。

走出血壓降得越快、越低越好的誤區(qū)

有的高血壓病病人一味追求血壓達到正常水平,甚至認為降壓應該是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實不然,一般來講除高血壓急癥(如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等)外,其余高血壓病病人均宜平穩(wěn)而逐步降壓。因為,血壓下降過快、過低,不但會使病人出現頭暈、乏力等體位性低血壓的不適癥狀,也稱“腦貧血”,

還極易發(fā)生缺血性腦中風,甚至誘發(fā)腦出血,這種情況尤其在老年人為甚。因為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此時偏高的血壓有利于心腦腎的血液供應,如果一味要求降到正常水平,勢必影響上述臟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償失。因此,降壓治療時必須要掌握住緩慢、平穩(wěn)的原則。

走出能降壓的都是“好藥”的誤區(qū)

眼下降壓藥物種類繁多,真可謂琳瑯滿目。有西藥、有中藥、有中西藥復合制劑;有單一制劑的、有復方制劑的;有國產的、有進口的、也有中外合資企業(yè)生產的等。為此,有不少高血壓病病人以為只要能降低血壓的都是“好藥”。

應該指出,不少降壓藥服用后確可使血壓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但有些(如短效降壓藥)不能使血壓保持穩(wěn)定;有些則副作用較多,甚至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如不加選擇盲目地應用這些降壓藥,很可能不僅不能穩(wěn)定降低血壓,還有可能導致一些不良后果。而理想的降壓藥物應該是:能有效地降低血壓;連續(xù)用藥而不產生耐藥性;副作用少;能降低高血壓病引起的并發(fā)癥;降壓效果持久;服用方便;藥價適宜。

走出睡前服降壓藥的誤區(qū)

有的高血壓病人,常將一天的降壓藥放在睡前或僅在臨睡前服一次降壓藥,這種作法是不科學的,也是危險的。因為當人入睡后,人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可使血壓自然下降10%-20%,稱為血壓晝夜節(jié)律。而且以睡后2小時最為明顯。倘若病人臨睡前服了降壓藥,兩小時也正是藥物的高濃度期,可導致血壓明顯下降,心、腦、腎等重要臟器供血不足,而使病人發(fā)生意外。

這種情況在老年人高血壓病者表現尤甚,必須加以避免。因此,高血壓病病人降壓藥物應在晨起時服用,目的在于控制上午血壓增高的峰值,以及預防與血壓驟升有關的心腦血管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對于長效降壓藥物也應選擇晨起一次服用為宜。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