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范文3篇(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15:34:17 頁碼:7
最新《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范文3篇(模板11篇)
2023-11-11 15:34:17    小編:zhuangxinyu

"心得體會"是對我們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所經(jīng)歷和感悟的一種總結(jié)和概括。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事物的理解,還能夠促使我們對自己的經(jīng)驗進行反思和提升。寫心得體會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總結(jié)和把握所學知識,同時也是一種自我成長和提高的機會。在寫心得體會時,可以使用一些具體的事例和細節(jié)來支撐自己的觀點。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總結(jié)的范文,供大家參考。

《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范文3篇篇一

今年年初我拜讀了梁啟超先生所著的《李鴻章傳》一書,總想動筆寫點體會,但由于我對歷史知識知之甚少,加之自身水平有限,生怕對原著的理解產(chǎn)生偏差,被人恥笑,誠惶誠恐,不敢動筆?,F(xiàn)在學術(shù)界和社會上突然刮起一股為李鴻章翻案之風,有一些人對李鴻章大加稱贊,說什么“他是這百多年來為了中華復興殫精竭慮,積極探索,努力奮斗,百折不回的所有英杰之一!”,“李鴻章多半受命于危難之機,為了社稷江山,千秋基業(yè),而置個人廉恥于不顧。在當時四面楚歌的形勢下,救統(tǒng)治者于水深火熱者,舍李鴻章,別無他人?!狈N種贊美之詞不絕于耳。自從我知道李鴻章那天起,不論是報刊雜志、影視作品還是歷史典籍所記述的李鴻章都是一個賣國賊,難道這些全錯了嗎?帶著種種疑問,近期我重讀了《李鴻章傳》,并參考了一些其它資料,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未免以偏概全,一斑識豹,供商榷。

李鴻章,字:漸甫,號:少荃生于1823年2月5日(清道光3年正月初五),卒于1911月7日(清光緒27年),安徽合肥人??v觀李鴻章的一生,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平發(fā)、平捻,二是辦洋務(wù)。第一件事使李鴻章登上了清末的政治舞臺,第二件事把李鴻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平發(fā)李鴻章嶄露頭角,1850年(清道光30年),洪秀全起兵金田,次年稱天平天國天王,先后陷漢口、安徽、江蘇等地,此時的李鴻章正在安徽巡撫福濟處做幕僚,受人妒忌,很不得志,后入曾國藩府為幕,被曾國藩所器重,于1861年(清咸豐)回鄉(xiāng)募勇,1862年(清同治元年),編成淮勇五營,曾國藩以上海系“籌餉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國輪船抵滬,自成一軍,是為淮軍,同年被任命為江蘇巡撫。率淮軍攻克蘇州、常州等地,和湘軍一起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之成,固然有其內(nèi)在的影響力,更主要的是清朝的腐敗,八旗兵養(yǎng)尊處優(yōu),貪圖享樂,作風渙散,缺乏戰(zhàn)斗力,太平天國軍隊所到之處全無抵抗所致。

太平天國之敗,一是其內(nèi)部的腐敗和爭斗,造成人心渙散,失去戰(zhàn)斗力;二是帝國主義列強為保護其在華利益,暗助清廷;三是湘軍、淮軍作戰(zhàn)勇猛。

從此李鴻章走上了仕途的上升通道。

平捻是李鴻章的一大功績,李鴻章之前已有22位朝廷大員奉命圍剿,歷經(jīng)十余年,都未成功。捻軍為一流寇,擾民掠財,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就像現(xiàn)在的游擊戰(zhàn)術(shù),官兵四處追繳,人疲馬疺,收效甚微。李鴻章剿捻,采取逼而不流,會師合剿之策,取得全勝。李鴻章用兵,謀定后動,料敵如神,布控得當,故而得勝。平捻之后,李鴻章及淮軍將士加官進爵,隊伍不斷壯大,集團勢力逐漸形成。

從此李鴻章走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逐步掌控清末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大權(quán),開始了他喪權(quán)辱國,賣國求榮的人生歷程。

李鴻章所辦洋務(wù)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辦實業(yè);第二是建立北洋水師;第三是外交。

李鴻章所辦實業(yè),不論交通、工業(yè)、開礦還是于外國通商,有一小部分對中國實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所影響,其余都不成功,究其原因是李鴻章所辦實業(yè)多為官辦,清末的官員貪婪成性,昏庸無道,加之李鴻章所用之人多為親屬,把辦實業(yè)當成生財之道,不顧大局,中飽私囊,所以失敗了。

李鴻章建北洋水師歷史三十年,每年耗銀數(shù)千萬兩,從德國購得軍艦、武器、訓練水陸士兵。在天津辦機械局制造槍械、炮彈,每年擴充,費款千百萬兩。派人到外國學習軍事,然而學成之人不予使用,所用之人皆為淮軍、淮籍和親屬。李鴻章練兵比日本要早,北洋水師的實力,也不算弱,然甲午一戰(zhàn),一敗涂地,皆因用人不當,為保護集團利益所致。天津機械局建立三十余年,存彈只有百十枚,甲午海戰(zhàn)海軍出發(fā)時,每艦只發(fā)炮彈十四枚,朝廷所投巨資皆被私吞。朝鮮戰(zhàn)爭,北洋將士也是不戰(zhàn)而逃,豈有不敗之理。致使清廷割地賠款,李鴻章罪責難逃。

李鴻章傳讀后感3篇李鴻章傳讀后感3篇李鴻章所辦外交,以息事寧人為本。李鴻章不懂外交,不知國際公理,只是靠小聰明處理國際事務(wù)。李鴻章的外交政策,就是以夷制夷,最終卻落的作繭自縛。

(1)清政府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

(2)在中越邊界保勝以上和諒山以北指定兩處為通商地點。

(3)降低中國云南。廣西同越南邊界的進出口稅率。

(4)日后中國修筑鐵路應(yīng)向法國商辦,

(5)法軍退出臺灣、澎湖。從此法國侵略勢力伸入云南和廣西。因此左宗棠大罵李鴻章“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

甲午之戰(zhàn),始于朝鮮,朝鮮本為清朝的屬國,屬國的外交,有上過做主,這是國際公法。1884年底,朝鮮爆發(fā)甲申事變,成立了親日政權(quán)。而當時的清朝應(yīng)朝鮮的邀請,派兵擊潰日軍,并且讓朝鮮國王恢復王位。1885年2月(清光緒11年),伊藤博文前來中國談判,而李鴻章作為談判者和條約簽訂者,卻在有利的情況下采取了妥協(xié)的方針,簽訂內(nèi)容有三:

1、議定兩國撤兵日期;

2、中、日均勿派員在朝教練;

3、朝鮮若有變亂重大事件,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yīng)先互行文知照。

這關(guān)鍵的第三條,讓日本獲得了和中國相同的特權(quán),也是勝利者中國向失敗者日本的一大讓步!這就是李鴻章的一大敗筆,他因此該為整個事件的發(fā)生負歷史責任。甲午戰(zhàn)敗不僅賠了巨款,還割讓了臺灣和遼東半島(后在俄、德、法干預下,遼東才得以用三千萬兩白銀贖回)。

還有在李鴻章18(清光緒22年)訪俄時,接受俄國人賄賂與俄私訂密約,同意俄國人修建經(jīng)我國黑龍江、吉林直達海參崴的“東清鐵路”,密約規(guī)定“平常無事,俄國亦可在此鐵路運過境之軍糧”“當開戰(zhàn)時,如遇緊要之事,中國所有口岸均準俄國兵船駛?cè)搿薄6?8(清光緒24年)李鴻章又與俄國人簽訂《旅大租地條約》,除了使俄國成了“旅順口大連灣及附近水面”的主人外,又使俄國人有權(quán)修筑連接1896(清光緒22年)年中俄密約規(guī)定的橫越滿洲的鐵路干線的從哈爾濱到大連的南滿鐵路,李鴻章為此接受了俄國人五十萬兩白銀的賄賂。整個東北因這兩個條約便實際上落到了俄國的控制下。

八國聯(lián)軍入侵中國后,李鴻章簽訂了《辛丑條約》,賠銀達四億五千萬兩,合每人一兩,使國民蒙受了奇恥大辱。

為什么清末,世界只知有李鴻章,而不知有朝廷?為什么馬關(guān)條議約,日本非李鴻章不談?為什么俄皇加冕,非李鴻章不行?因為只有李鴻章才能給他們所要得到的東西。李鴻章賣國行徑,罄竹難書。

就在李鴻章簽訂一個有一個賣國條約的'同時,他所聚斂財產(chǎn)富可敵國,當時有宰相合肥天下瘦之說,李鴻章的財產(chǎn)從何而來,不言自明了。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國門大開,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領(lǐng)域和世界各國之間建立了密切的聯(lián)系,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日益提高,獅吼龍飛,威鎮(zhèn)寰宇。然而有些人在對外交往中,不以民族大義為重,為私利所惑,肆意損害國家利益。據(jù)報載,有位導彈專家,接受了國外間諜的高檔手表和美金,出賣了國家軍事機密。美國多家企業(yè)在同中國的商業(yè)活動中,向中方人員行賄。在力拓案中,因有些人員接受對方賄賂,造成中國在進口礦石中蒙受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把這些現(xiàn)象和當前有些人為賣國賊翻案聯(lián)系起來,細思細想,不覺得驚出一身冷汗。今天為李鴻章歌功頌德的人,其險惡用心,已昭然若揭了。

《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范文3篇篇二

“故天將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其所不能?!?/p>

——題記。

有個實例大家都明白,有句俗話也說明了這一點“窮人家的小孩早當家”。因為苦難造就了他們的成長,因為環(huán)境讓他們早褪了那份嬌蠻,當我們還在大揮“才能”——向父母不停的汲取我們原以為屬于我們的一切時,他們己經(jīng)為父母辛勞思慮。因為家境的不允許,所以比我們多一份憂郁,多一份堅強,多一份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們不會因為家里貧窮而變得灰心喪氣,也不會因為奮斗后富裕了而變得大肆揮霍。相反,正是一些從小生長在城市里,生活在無憂無慮的家庭里的人,無節(jié)制的花費,直至某一天失足成貧就變得落魄于斯。在逆境中成長得堅強,在順風中生長得懦弱。

人僅有經(jīng)受挫折,不順利的干擾和阻礙才會使他從實踐中增加自我所缺少的本事的毅力。人的一生正因不是一帆風順的,所以經(jīng)歷住了磨難考驗的人才會出眾被著為人才,也才是有用的人,才能理解重大職責。在失敗時,不以失敗而頹廢,不因惱怒而一跌不振,不因為才不如人而心有嫉妒所以憤恨。我們要經(jīng)常檢討自我的所作所為。成功之母不是失敗,而是失敗后的自我檢討,僅有此才會有所一番作為。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憂患,沉于安居樂業(yè)的事局中,不振奮,不讓國家發(fā)展,止步不前,最終敗得一踏涂地。不前進,不后退,原地踏步,最終換來的不是長久的國泰民安,而是敵侵略城池時的血流成河,勝劵他握。所以一個國家的不提高對于他國來說你就是腐朽得不可一世。別人在不停的前進,不住的發(fā)展強大。我們因為缺少了戰(zhàn)備本事,國家沒有軍威,沒有科技發(fā)展,談什么富可敵國讓國生存長久。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在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的今日,我們溫飽不成問題,物質(zhì)豐富的生活是我們今日追捧的潮流。有的人對物質(zhì)的追求接近瘋狂的地步。這個物質(zhì)生活就是所謂的吃喝、玩樂。在這個時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就該成為一種警告。吃,我們要講究清淡、健康,那些成疾的“富貴病”就是因為太在于“好”所以才生得的。什么玩樂要高調(diào)?高調(diào)么?花個幾千萬租架飛機逛一天就高調(diào)?是很氣派,最終欠債一大堆,最終就真的生于憂患了,這個價值取向還真有意義么?錢,我們要節(jié)儉,人短命就往往太過于享受。

今日的我們生活在這個和平的年代,物質(zhì)豐富的時代就要講究清貧一點,不要去一味的追求人間享樂,這樣的人一生都沒有價值意義,縱使萬貫家財最終都會被一掃而光。而懂得這點的人,他們一生都在奮斗,一生奉獻事業(yè)。他們的憂患是為國民而憂患,而享樂的人則是建立國民辛苦之上。

《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范文3篇篇三

我們都知道專制主義政治制度是以皇權(quán)為中心的權(quán)利分配體系,古代歷史上,由于在法律上沒有規(guī)定政治平衡的權(quán)利分配原則,當皇權(quán)的威望喪失的時候,一般很容易讓外戚、大臣或者宦官、伶人等接近皇權(quán)政治中心的力量掌控。但是隨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制的發(fā)展和完善,掌控國家政治大權(quán)的大臣受到各種政治力量的制衡,已經(jīng)不可能出現(xiàn)踢開皇帝自己干的情況。李鴻章是個典型的例子,李鴻章在中國近代史上位極人臣,但是他不能主導中國歷史命運,他的那些頭銜其實只是些幌子。所以,但凡稱他為權(quán)臣,應(yīng)當只是個表面現(xiàn)象,近代史上李鴻章種種政治行為不過是皇權(quán)的旨意。但必須承認,這位不是權(quán)臣的權(quán)臣比歷史上那些貪戀權(quán)力的權(quán)臣起到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作用。

李鴻章被梁先生認為是有蘇秦張儀之辯才的外交家,但是作為不幸時代之中國大臣,中國缺乏強大的國家綜合力量,其外交行事便不得不以妥協(xié)來求得中國安寧。其主張可以被理解,但大多數(shù)國人并不恥于此,往往詬病于李。李的外交思路固然可取,但是往往拘泥于此而不敢有所突破,以至于出現(xiàn)不敗而敗得慘事。但是李鴻章不能主導整個中國的行政大事,即使他對洋務(wù)運動傾注心血,力圖改變中國國運,但是往往遭受集權(quán)力量的牽制,有志而不得伸。同樣,李鴻章簽賣國條約其實無外乎西太后懿旨,李能做到的也只能是盡量減少中國的損失。

李鴻章是兵家?

李鴻章乃團練淮軍起家,曾力挫太平軍和捻軍,兵鋒所指,無所不破,力挽大清于狂瀾,但是李與曾國藩一樣,雖然能運籌帷幄,但是往往有謀略,而無戰(zhàn)略眼光。李家之淮軍雖不同于綠營、八旗之輩,但其軍隊仍然不是近代軍隊,士兵缺乏軍事素養(yǎng),也不懂愛國保家之責任。當然也可以認為李鴻章的淮軍雖掛名清軍兵勇,但實際上是私人豢養(yǎng)的軍隊。清政府中央并未視其為嫡系,雖然重用,但是時時防范。中日甲午戰(zhàn)起,清中央政府本應(yīng)當傾全力支持淮軍與日軍一戰(zhàn),但是西太后出于權(quán)利平衡,以維系其中央權(quán)威之考慮,竟然隨意挪用北洋海軍軍費,以致海軍設(shè)備無法更新。而李鴻章自然也不是堅決愛國之英雄,視北洋海軍為其私人財產(chǎn),竟然不讓海軍與日軍決死一戰(zhàn)。李鴻章越是老去,其心態(tài)越趨保守,結(jié)果武備盡失,京畿難保。被迫簽定城下之盟。

李鴻章的洋務(wù)時代。

李鴻章與各洋務(wù)大臣起辦洋務(wù),原來也是以消滅太平軍與捻軍的手段,而且近代以來外患不斷,必然需要加強軍事武備,以備國防。故而起辦以軍事工業(yè)為主的重工業(yè)。這種情形使中國近代海防開始進入現(xiàn)代化的行列,應(yīng)當說李鴻章功不可沒。但是洋務(wù)運作并不采納西方制度,其生產(chǎn)效率低下,后來因為軍事洋務(wù)沒有足夠的軍費,被迫開展經(jīng)濟洋務(wù),從而把洋務(wù)運動推向高潮。這次大規(guī)模的引進西方科技的做法使得中國重新了解世界,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開始重視西學。但是這次應(yīng)當舉國參與的運動并沒有使大多數(shù)國人能夠清醒的認清世界形勢,仍然有許多保守派不愿意改革。這樣,洋務(wù)運動步履維艱。而洋務(wù)派也沒有足夠的主觀意識認識到向西方學習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僅僅將皮毛轉(zhuǎn)送到中國專制政權(quán)手里。但李鴻章就是那個時代最為進步的改革者,但是他的改革卻是小心翼翼,進展十分緩慢。

梁啟超先生對李鴻章的褒揚和批評都揭露了一個事實,李鴻章既不是一個純粹的賣國者,也不是一個絕對的民族英雄。他對中國的進步有貢獻,一個是消滅了違背中國傳統(tǒng)倫常的太平天國,另一個是興辦洋務(wù),但是晚清帝國官僚統(tǒng)治機構(gòu)的腐敗也使李鴻章不可能完全脫離官場的頹靡之風,所以,貪污之巨,仍然令人側(cè)目。但是無論是他糟糕的貪污記錄還是他慘淡的外交業(yè)績,李鴻章等人的存在徹底改變了清代官僚機構(gòu)重用滿族貴族而少用漢官的政治結(jié)構(gòu),也由此使得安徽之地的官員順利進入清中央政府機構(gòu),成為后來民國時期皖系軍閥的源頭。梁先生的介紹也徹底改變了我們先前對于李鴻章的認識,由此比較中國近代歷史之人物,李鴻章的確是偉大的開拓者。其歷史的悲哀一方面在于專制政權(quán),一個方面在于中國國運的不幸。

讀書心得。

中國近代歷史的反光鏡。

薛光明。

望著窗外高樓林立的城市,

回憶里卻是滿目蒼痍的中國,

不讀歷史,我們很難想象那個曾經(jīng)的中國。

帶有遺憾的敬仰。

讀歷史,從故事開始。李鴻章老先生的故事如果被搬上大銀幕,將注定會是一出悲劇。

時代的局面限制了人生的格局,縱有文士之大才,卻難以一人之力抵抗國家分崩離析的命運。身為晚清第一重臣的李鴻章先生,背負著沉重的枷鎖,試圖帶著鐐銬跳舞,在既有現(xiàn)狀的束縛下舉步維艱地前行。誰說他不曾想要施展抱負,辦洋務(wù),搞外交,重整軍隊,建設(shè)軍工,他也曾尋尋覓覓上下求索。

可正如他們所說,

“雖然他(李鴻章)具有超凡的能力、絕佳的機會,但是他不能從桎梏了他和他的同胞無數(shù)代的狹隘、頑固、變態(tài)的體制中解放出來。他對西方世界的所見所聞,都沒有絲毫動搖他對中國傳統(tǒng)政治智慧的信仰,也沒有改變他在面對其他國家時,以天朝重臣自居的心態(tài)?!?/p>

我們“敬李之才,惜李之識,悲李之遇”,我們評論李鴻章先生在這內(nèi)憂外患大環(huán)境中,用洋器而不知改國制。但換作另一個人,我不知道他會不會做得更好。

書本中反射的亮光。

《李鴻章傳》一書選材來自媒體,但作為一個曾經(jīng)的傳播學渣,我始終對媒體傳播的內(nèi)容保持懷疑。媒體反映的事實通常是媒體想要傳播給你的事實(但這種對真實性的懷疑容易讓我們陷入不可知論),作者選取媒體的材料,單憑媒體的評價考量外交和中國官場的博弈,加之身為英國研究員帶著既有立場來評論和展現(xiàn)材料,文章難免帶有對中國的偏見。

作為西方世界的第一部李鴻章傳記,這本書其實不能算是嚴格意義的人物傳記作品。文中的許多內(nèi)容都是從當時現(xiàn)有的文章和媒體中選取并附加上從自身立場出發(fā)的一些政見,這里說的自身立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作者本人作為一位英國學者,他的研究視角不免帶有大英帝國在當時當?shù)氐膰伊?。由于作者本人的研究員身份,相信這部對中國近代大臣的記錄不僅僅是作者本人的一些意見和觀點,對于英國政府對中國的了解和策略的制定都起到了國家智庫的作用。

或許這些材料有失公允,或許這些評論略有偏頗,讀罷心中卻依舊感慨良多。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可以從這本書的外圍反觀中國近代歷史的發(fā)展脈絡(luò),從中得出一二對個人或國家發(fā)展有用的結(jié)論。

對世界的探求是人類永不枯竭的欲望,當一個國家不遺余力地為民眾普及知識,以媒介為武器強大自己的知識構(gòu)成,當他們在竭盡全力地開眼看世界,這時我們的中國卻在故步自封地閉關(guān)鎖國,我相信,國家與國家,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時就是從這些薄若無物的文字中拉開的。《李鴻章傳》中對中國近代歷史及個人的描述,更重要的是他背后反映的對知識和世界的探求精神,在提升國民智識和健全國家文化體系的方面,具有極強的借鑒意義。

有時,我們很難將自己置身于大局勢的視角來判斷優(yōu)劣。即便清楚地知曉大局,可我們卻無力撼動大局。我們能做的或許只是局部的改進,依靠一點點小小的力量積蓄,一些些飄渺的意識變革。從變革和細微的捕捉到一絲亮光,這是從書本中折射出的光芒。

心得體會范文。

晚清重臣的枯朽背影。

高揚。

少年科甲,中年戎馬,晚年洋務(wù)。

少時立志水擊三千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面對亂華匪賊,起兵靖亂,終得位極人臣,

卻了了拂過,八十余載,

化作不得已的“肅”跡落款,

喋血而亡。

大部分人的觀點,對于李鴻章的刻板印象多是亡國之臣,恥辱見證等負面標簽化臉譜,然后通讀一遍李鴻章生平傳記,其實遍很難再說出這種不太負責任的以偏概全之言。歷史就是如此,何嘗是一句話就能說清的,北宋真的只是因為完全沒有軍備意識而空筑華巢么,高宗賜死岳飛真的只是秦檜的小人讒言嗎,李鴻章難道也只是為了賣國求榮而一次次簽下自己那蒼健有力的刻印么。

也許他是一個只懂借力不懂借勢的外交家,一個內(nèi)戰(zhàn)內(nèi)行外戰(zhàn)外行的軍事家,一個只改商體不改政體的改革家罷了,不過老爺子真的只會同俄使可愛地炫耀自己于天朝上國那點欺上瞞下的生存之道么,并不然,這也是一個遇刺之時穩(wěn)如泰山的外交大家,頂著滿面鮮血并以此為條件為馬關(guān)條約挽回一絲屈辱的籌碼,你還能說他只是一個茍且無為的老人嗎?或許他是一個嘬煙袋鍋子除了嘴哪兒也不用動的上官,但他也是努力,至少試圖洋務(wù)的非木魚疙瘩。

他面對的是一個從軟件到硬件都落后于世界,而且落后到無法和周遭對話的中華。頂頭上司是個不無才華、御下有方,但同時悍辣固執(zhí),拒絕與世界交流的老潑皮。所以他很難用正常的方式來促進一切。只好用盡各類方式,委婉、迂回、偶爾不免卑鄙、甚至為虎作倀地,推進著宏圖大業(yè)。一點點試圖讓中華納入與世界其他國家對話的軌道上。

梁啟超在《李鴻章傳》中說:“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一個同受伊藤博文賞識欽佩的清國重臣,在這樣特殊的時代,也知道為奴盡職,如是而已。

鄧小平曾說過:“中國不是清政府,我更不是李鴻章。”但這位總設(shè)計師領(lǐng)導下的改革開放,或多或少具有李鴻章洋務(wù)運動的影子。從李鴻章到鄧小平,在失敗經(jīng)驗中走出一條成功之路,歷史留給了我們太多借鑒與反思。

《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范文3篇篇四

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李鴻章的印象僅僅停留在歷史書中對他的簡單概括:剿滅太平天國,洋務(wù)運動,簽署不平等條約。鎮(zhèn)壓太平軍,讓我感到可氣,簽署不平等條約讓我干都心痛,即使實操辦洋務(wù)運動,但北洋水師的覆滅讓我徹底的認為他是個無能賣國賊。

在一次去圖書館找關(guān)于曾國藩的圖書時,我看到了梁啟超先生寫的《李鴻章傳》。對于梁啟超,在我們心中無疑是變法英雄,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史學家、文學家,并且他們在政治上還是敵人。我便想看一看,在梁公的筆下,李鴻章又是個怎樣的人。

這本書給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覺,為自己的學識感到羞愧,對梁公的見解感到由衷的敬佩。并且讓我們從新認識了這的備受指責的晚清重臣—李鴻章。書中,梁公對這位飽受爭議的人物評價頗高,開篇就是“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針對世人人對李鴻章的貶諷,梁公用客觀的事實,理性地定位李鴻章,評價李鴻章一生的歷史功績和歷史地位。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梁公寫的一句評價:李鴻章是事勢所造英雄,而非造勢之英雄。

約,他被當時四萬萬國人咒罵著及后世之人痛斥著,而他的功績也在無形中被否認。

縱觀其一生,可圈可點處眾多。生逢大清國最黑暗、最動蕩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場”無不是在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大清國要他承擔的無不是“人情所最難堪”之事。李鴻章所居“乃數(shù)千年君權(quán)專制之國,而又當專制政體進化完滿,達于極點之時代”另外他又是個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的人,鑄就了他人生的悲哀。

《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范文3篇篇五

梁啟超先生的《李鴻章傳》,它與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吳晗先生《朱元璋傳》、朱東潤先生《張居正大傳》,并稱為中國二十世紀四大傳記。我了解李鴻章此人初始于初中歷史書本,后在反應(yīng)晚清風云的各大電視劇、電影中常常會看一個或邪氣、或陰冷、或儒雅的干瘦老人。歷史對李鴻章的評價褒貶不一,直到我讀了梁啟超的《李鴻章傳》方才讓我又重新審視這位叱咤晚清政壇四十年的風云人物,甚至對晚清那段國家屈辱史,有了另一番感悟。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讀后感。

一、成書背景和作者。

此書寫于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后第四個月。那時距離李鴻章憾然辭世僅僅二個月。當時,梁啟超作為維新派的領(lǐng)袖流亡在日本。也就是說此書的發(fā)表在日本而非國內(nèi)。

熟悉晚清歷史的人,一定不會對梁啟超和李鴻章陌生。梁啟超生于1873年,從八卦的角度講,他是后來民國才女林徽因的公公,晚清時的帥哥一名。但從歷史的角度講,梁啟超18歲投入康有為門下,20歲創(chuàng)辦《大公報》,25歲發(fā)起著名的“公車上書”,與光緒帝開始為期百日戊戌變法,26歲變法失敗流亡日本。如果說晚清時有憤青的話,梁啟超無疑是晚清歷史上的最大憤青,而他更把他滿腔愛國之志,和對當時時政的不滿付之于實踐,雖然,他后來失敗了,但是他還是在歷史舞臺上寫下了厚重一筆。

而梁啟超寫《李鴻章傳》時,他正好29歲,大好青年,卻已流亡日本三年。此時的他正孤獨的在日本島上,反思和總結(jié)維新變法失敗之處。在我看來,他寫李鴻章除了去點評一名政敵外,更主要的目的是借由李鴻章的一生,抒寫自己對晚清歷史的見解,對洋務(wù)運動和維新運動看法,對大清王朝隕落的一種悲憤,他其實是借李鴻章的故事,抒發(fā)自己的胸懷。但值得肯定的是,雖然梁啟超與李鴻章的政見不同,但他卻沒有將李鴻章描述成為一個大奸大惡的權(quán)臣,給予了他許多正面的評價,甚至感嘆:“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體現(xiàn)了流亡臣子難以抑制的孤憤。也正是這種大歷史觀,使此書更具有可看性。

評點此書,必要說到李鴻章其人。無論生前身后,李鴻章都是個極富爭議的人物。而我個人認為,李鴻章身上所具有的爭議性,大多來自于李鴻章涇渭分明的優(yōu)缺點。下面,我想談?wù)?,我對李鴻章其人的看法?/p>

(一)優(yōu)點。

李鴻章是什么樣的人,他為什么能在晚清歷史舞臺上,以漢人權(quán)臣之名,屹立四十年不倒,死后也享有尊榮。我認為,他的身上有三個優(yōu)點,總結(jié)起來四個字:“堅韌、忠勇”

一是堅韌。李鴻章的堅韌反應(yīng)在兩個時期,一是他當官的前十三年,二是他為官的最后7年。李鴻章出生名門,二十五第一次入京考試,就高中進士,當時是二甲第十三名。按照清朝的科舉制度,進士是分三等,第一等是進士及第,其實也就只有3個人,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第二等就是進士出生,第三等是同進士。李鴻章是二甲第十三名,也就是類似于現(xiàn)在的全國公務(wù)員考試第十六名,因為當時考科舉年齡跨度很大,他絕對屬于青年才俊。后來就被分道翰林院,也就是類似于進了中央黨校學習,一般來說翰林院出來要么就進內(nèi)廷或者各部,最差的也下放當縣官,可以說是一個處級領(lǐng)導干部后備人選。應(yīng)該說他的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就是這樣的一片光明的前途下,命運卻沒有傾斜到李鴻章身上。他這個“主任科員”一坐就是十三年,期間幾次被借調(diào)到各省、總督衙門去當幕僚,卻沒有一次被重用,大多是寫寫文章,研究研究的差事。一直到他38歲,都碌碌無為。照道理,他肯定有很多的悲憤,可是李鴻章完全沒有表現(xiàn)出一個官宦子弟的跋扈和缺乏韌性,他一直兢兢業(yè)業(yè)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一直到他棄筆從戎前,全無一句怨言。這種十幾年如一日的精神值得嘉許,也就是這種堅韌,讓他一飛沖天。另一個鮮明例子,就是李鴻章人生的最后7年,1894年,他代表清政府簽訂喪權(quán)辱國的《馬關(guān)條約》,國內(nèi)怨聲四起,朝廷為了平息民憤,竟然將李鴻章貶職。這個時候,李鴻章的韌性再次表現(xiàn)出來。具梁啟超的記載,李鴻章依舊每天都5點起床,臨摹書法,中午小睡一小時。在他的案頭沒有昨日留下的公文,他的客廳沒有等候的客人。他甚至在最后做兩廣總督的時候,還治理了當?shù)氐娘L氣的盜賊。其實,那時他已經(jīng)73歲了,他這種幾十年堅韌的精神,甚至做到了寵辱不驚,值得讓人敬佩。

二是勇。李鴻章入官是因為文才,發(fā)跡卻因為武功。而他棄筆從戎的勇氣不可謂不讓人敬服。之前說李鴻章25歲中進士,在他入京前,曾有這樣的詩句,“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徧交海內(nèi)知名士,去訪京師有道人?!边@種胸襟的人,在壓抑了十三后,在咸豐十年,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后,朝廷終于啟用了曾國藩的部隊。而李鴻章作為曾國藩的一個幕客,其實曾國藩的一個寫手,因為李鴻章會寫文章,一直是放在調(diào)研室里用用的,可是因為李鴻章的堅韌,他在調(diào)研室里苦讀給地的戰(zhàn)報和分析戰(zhàn)情,在關(guān)鍵時刻,毅然放棄文才,回鄉(xiāng)組建淮軍,而當時的兩淮民風強悍,尤其是“兵、匪、發(fā)、捻”交乘的皖中腹地,尤為復雜。李鴻章以一介書生回鄉(xiāng)組織團練,是冒了極大風險。更何況他要交惡是當時風頭正勁的太平軍,上戰(zhàn)場隨時都會掉腦袋??墒抢铠櫿聸]有任何退縮,與將士同寢同食。之后的十年,他與曾國荃一起滅太平軍、搗毀捻軍,曾國藩解散湘軍,他獨自一人,建立北洋軍隊。這份膽識和眼光,足以值得后人標榜。而且據(jù)說,他在親自帶隊打仗的時候,都是身先士卒,沖在前面,而他訓練的淮軍更成為清朝最后一支忠勇強悍之師。

三是忠。李鴻章死后的謚號是“忠公”。我個人認為朝廷封他這個稱號一點也不過分。李鴻章的“忠”,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朋友的忠。二是對朝廷的忠。對朋友的“忠”,舉個例子,太平天國勝利之后,朝廷要論功行賞,李鴻章在上奏朝廷的折子里把功勞都給了手下最勇猛的將領(lǐng),自己完全不居功,說他是文官沒什么功勞。這對于一般人而言還能理解,可是對于一個十三年原地踏步?jīng)]有進步的中年科級干部來說,這次獎賞說不定是他人生的最后機會,他卻毅然給了別人。這十分不容易。也因為如此,所以后來的淮軍對李鴻章馬首是瞻,這不能不說是李鴻章的另一種御人之術(shù)。他對朝廷的忠誠更是舉不勝舉。最明顯的就是他死前簽訂的《辛丑條約》。據(jù)《李鴻章傳》記載,八國聯(lián)軍入京的時候,李鴻章早就被貶,當時已經(jīng)78歲高齡的。當逃到避暑山莊的慈禧太后給李鴻章下詔,請他出山,給他們孤兒寡母議和的時候,他的門人給了他三條計策。第一上策是徹底反了,劃地為王。當時慈禧和皇帝都逃出京城了,八旗部隊散了,國家已名存實亡。這個時候,李鴻章手握重兵,他又與外國使臣關(guān)系良好,這個時候劃地為王誰也奈何不了他。值得一說的是,當時李鴻章最得力的部下就是后來的竊國大盜袁世凱。這條上計,李鴻章沒答應(yīng)。第二條計策是這個時候去京城,可能有生命危險,而且即使議和了,李鴻章也要背負千古罵名,當初李鴻章被貶就是因為簽訂了《馬關(guān)條約》,反正現(xiàn)在他也不管事情,就稱病不去,名則保生。李鴻章還是沒答應(yīng)。他選擇了第三條下策,接旨入京。我個人認為正是李鴻章的這份“忠”,讓清王朝又茍且了十年,他的每一次“出場”無不是在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大清國要他承擔的無不是“人情所最難堪”之事。他死之前三天,還有俄國的使臣到他家中要他簽訂賣國條約。臨死之前,還在哀嘆國之不幸。他對朝廷的忠心,可見其一。其實說李鴻章是被氣死和憂悶而死也不為過。

(二)缺點。

一是“純臣”。純是單純的純。梁啟超說李鴻章是純臣,是慵臣。我也有所贊同。他才能有余,忠勇可嘉,但是在大時代面前,卻魄力不足。從李鴻章的成長軌跡中,我個人認為他是被古代四書五經(jīng)、君臣之說毒害最深的一人。他雖才華橫溢,文治武功都是上乘,但卻唯朝廷和慈禧的話是從。他雖有洋務(wù)之心,可是朝廷說不干就不干了。雖有改革的心,慈禧要過生日了,就把軍費給慈禧。他造鋼鐵廠、造學校、經(jīng)營總理衙門、經(jīng)營中國第一支近現(xiàn)代海軍每一件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沒有一件事切實做到的。我相信李鴻章的理想抱負一定原不止他所做一切,但是他卻從未想過從政治體制上進行徹底的改革。他雖圓滑精明,卻沒有張居正的魄力,沒有王安石的膽識。特別是在他晚年,一直希望茍安一方,成就名節(jié)。難怪梁啟超要在書中悲嘆,以李鴻章之地位與才能,怎沒有做出更好的事業(yè)來?從一個側(cè)面來說,一個好人、才人,未必能做出大事業(yè)來。

二是“清傲”。李鴻章的“清傲”我個人認為,來自于骨力里想當一代賢相,而賢相的標準是對朝廷忠心,決不同流合污。李鴻章是圓滑的,但是也是清傲的。史書上記載,他樹敵頗多,只因為只要他認定的事情都會去做,而且不管身后誹謗。因此,他得罪小人更多,以至于他的洋務(wù)運動也無法開展順利。每每他有所失誤,都有人上本參合。另一方面,他的清傲來自于他的外交。李鴻章的后半身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做一個外交官。可是他不明時局,還是以清朝為泱泱大國自居,在對待英、德、俄、日的使臣時,只想取利,卻不想親近學習。只以為談判桌上有利可圖即可,從本質(zhì)上,他對外國蠻夷是看不起的。他僅認為中國之失敗,只在于武器不如人,卻沒有看到在經(jīng)濟、技術(shù)、政治上的全方位落后。他建立北洋艦隊之時,只注重武器上的更新,而忽略了戰(zhàn)術(shù)和科技的更近。這才是造成北洋艦隊失敗的重要原因。

三是“結(jié)黨”。此特點來自于他對朋友的忠,更類似于現(xiàn)在小團伙、小兄弟。他以淮軍起家,對戰(zhàn)斗過的兄弟格外照顧,在他對袁世凱的態(tài)度上就能表現(xiàn)出來,因為袁世凱的父親曾與李鴻章共事過。另外就是對自己的兄長包庇,雖然晚年他與大哥兩廣總督李翰章有所不和,但總體上他對于李翰章的不法行為不加收斂??傄詡鹘y(tǒng)的一榮俱榮觀念。從這點上來說,李鴻章此人是典型的中國古代官員,也是造成他身后,眾多誹謗的原因之一。包括:斂財啊、包庇門人啊等等。

《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范文3篇篇六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皮皮魯傳》,這是些一個小男孩發(fā)生的事。

讓我害怕的那一集是世界末日危機。講了皮皮魯?shù)陌职肿兂衫堑氖拢€有皮皮魯變成動物的事情。每到夜里十二點零五分時,爸爸就會變成一只可怕的狼,那天,皮皮魯懷疑自我發(fā)燒了,他就去了爸爸媽媽的臥室拿體溫表。怕驚醒了爸爸媽媽,他不時朝床上看一眼,是否吵醒了爸爸媽媽,皮皮魯之后月光,看到媽媽旁邊睡的不時爸爸,而是一只狼,皮皮魯看了一眼表,此刻是十二點零七分,他回到自我的房間,抄起啞鈴,想用啞鈴砸死狼。剛想砸,狼又變成了爸爸,皮皮魯又看了一眼表,是十二點十分。

早晨,皮皮魯發(fā)燒了,不能去上學,媽媽爸爸去上班了,魯西西去上學了。家里只有皮皮魯一個人,他開始對自我的頭腦產(chǎn)生懷疑,昨夜是不是眼睛看花了?這深刻的印象刻在了他的腦海里,皮皮魯想:這不可能是錯覺!皮皮魯來到爸爸媽媽的臥室,發(fā)現(xiàn)床上有兩根狼毛,他確定狼在床上睡過。

魯西西放學了,皮皮魯把魯西西叫到愛的房間里,給魯西西看這兩根狼毛,魯西西開始半信半疑。皮皮魯說:“這天不睡覺,也要弄明白!”“我陪你!”魯西西說。夜里十一點,皮皮魯把妹妹叫醒,皮皮魯拿著菜刀,魯西西拿著鐵棍,十二點零五分,爸爸變成了狼,皮皮魯把妹妹叫醒,讓妹妹看,皮皮魯捂住了妹妹的嘴巴,不讓妹妹出聲。魯西西的確看到有一只狼,和媽媽睡在一齊。

在銀河系里科學里最發(fā)達的星球不是地球,而是沙星。沙星人思維敏捷,他們的目的就是要稱霸宇宙。沙星的最高統(tǒng)治者叫沙巴,沙巴的女兒就沙木。

一天,忽然又一道藍光,皮皮魯恍惚看見一個圓形物體擦窗而過。就在這時,他感覺到自我的身體飄了起來,像被磁鐵吸住一樣,飛出了窗子。

皮皮魯落到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儀器。

皮皮魯清楚自我離地球很遠,說的好聽叫“請”,說得不好聽的叫綁架。礎(chǔ)平博士帶皮皮魯參觀飛碟,還把機長介紹給皮皮魯。

到了沙星,皮皮魯在礎(chǔ)平博士的引導下,進入了一間圓形大玻璃房間?!皩嶒?zāi)軌蜷_始么?”沙巴問?!澳軌?”礎(chǔ)平說。沙木說:“變羊。”皮皮魯變成了一只羊。他有變成了兔子,又變成了牛,沙巴得意地大笑。

沙木喜歡上了皮皮魯,沙木和皮皮魯?shù)搅说厍?。凡是?jīng)過沙木飛碟射過的產(chǎn)品,一律按以下順序證明商標:

皮皮魯牌牙膏,魯西西牌香皂……以上所有物品都將出現(xiàn)宇宙之神的標志。

地球上的孩子已“全副武裝”,所有能理解沙星射線的部位都采取了防御措施。

沙星人能奴役地球么?

《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范文3篇篇七

我看的書叫《皮皮魯外傳》。故事說:春節(jié)到了,皮皮魯和小伙伴們在一起放鞭炮,有人湊到皮皮魯跟前,對他說:皮皮魯,你可真厲害,連二踢腳都敢拿著放?!逼て敯谅卣f:“拿著放有什么好的,我都敢做二踢腳上天呢!”二踢腳那么小,你怎么做?!毙』锇閭儐?。皮皮魯說:“這還不好辦?說完,像將軍一樣對小伙伴們說:去把那個大竹筒和二踢腳的火藥拿來。小伙伴很快拿著材料來了。只見皮皮魯把二踢腳的火藥倒進竹竿里,在引出一根藥捻,用火柴棒點燃捻,巨大的二踢腳帶著皮皮魯離開地面,皮皮魯坐著二踢腳越飛越高,似乎飛到太陽哪兒去了。皮皮魯想到老師說離太陽越近,人就會融化掉,他后悔了。他閉上眼睛,松開手,落到了一朵五顏六色的云彩上,他站起來,抖了抖衣服,抬起頭,有一座高大的房子,皮皮魯爬進去,看到了世界時鐘,覺的很有意思,就隨便弄了弄,然后回到了地上,一回到地上,他發(fā)現(xiàn)全部人都睡著了,他說:太陽都曬到屁股了,還不起來。其實皮皮魯也挺困的,他裝進小臥車,呼呼大睡起來,突然,小臥車開了起來,原來是一位叔叔,皮皮魯問:叔叔,咱們?nèi)ツ睦锇?去看運動會啊!皮皮魯就喜歡熱鬧。這時,有動物走過來,攔住了他們的去路。皮皮魯知道自己闖禍了,連動物們都胡作非為。動物們說:“把他們帶去見奇奇市長,讓他們唱歌,瓜皮帽叔叔說:”好,正好我是場所里的男高音,他們來見奇奇市長,原來是頭大黑熊。開始唱歌了,瓜皮帽叔叔唱的是那么好聽,而奇奇市長卻說:什么鬼歌,一點都不好聽,來人,把他們關(guān)進牢里唱歌,什么時候唱好聽了在放他們走,皮皮魯趁機逃跑,奇奇市長帶著其他動物追了上來,皮皮魯裝進小臥車,開了起來,皮皮魯開著小臥車,越開越快,呼的變沒了蹤影,克奇奇市長不會半途而廢,他緊追不舍,這時,皮皮魯看見有人在放鞭炮打架,便下了車,問他叫什們名字。他說自己叫濤濤。皮皮魯又問:那你們?yōu)槭裁创蚣堋凉f:“我們是兩座區(qū)的,他們老是跟我們打。那你們要和睦相處嘛!他們這些膽小鬼,誰稀罕和他們玩。濤濤說。你們才是膽小鬼。另一區(qū)的孩子說。他們兩區(qū)看來又要的嘴仗了。這時,有人跑過來,說:“來了一群猛獸,大家一聽,撒腿就想跑,皮皮魯說:“你們不是說自己是男自汗嗎。大家都羞紅了臉。來,咱們?nèi)蚰沁叀Fて斦f。大家都到了,皮皮魯也開著車來了。皮皮魯對濤濤說:“濤濤,你去幫我找多一點二踢腳,越多越好。不一會兒,濤濤帶著兩百多個二踢腳來,皮皮魯把火藥倒進排氣管上,轟的一聲,小臥車飛了起來,皮皮魯又來到那朵五顏六色的云朵里,皮皮魯趕緊把世界時鐘恢復到原樣了。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讓自己懂得了很多東西。

皮皮魯是鄭淵潔童話中最酷的男一號,我喜歡看他的書,《皮皮魯總動員》是我的最愛,哈哈!皮皮魯是一個12歲的小男孩,他調(diào)皮搗蛋,喜歡搞惡作劇。他坐著二踢腳上了天,把地球之鐘撥亂了,人們的行為開始變的稀奇古怪……過春節(jié)了,爸爸給皮皮魯買了許多鞭炮和花炮。皮皮魯把二踢腳里面的火藥倒在竹竿里,于是,他就坐著二踢腳上了天。皮皮魯在云彩里,他看見皮球房子里有一座巨鐘,他很好奇,于是,把地球之鐘撥快了兩圈,等他回到地球上發(fā)現(xiàn)整個地球上的人都睡著!他發(fā)現(xiàn)自己闖禍了.動物園的動物們都出來夢游了,而且還當上了大官。動物們聽不懂人的聲音,只覺得動物們的聲音好聽。動物們還故意使壞,把饅頭摻上辣椒面,讓那些坐在大廳里的人吃,把他們嗓子辣壞,唱的歌就不好聽了……他發(fā)現(xiàn)地球上全亂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有,于是,它坐著小臥車來到天上,把地球之鐘重新?lián)芰嘶貋?,地球才恢復了正常。皮皮魯就是這樣一個小男孩,又淘氣又惹人愛.我們要向他學習,做錯事了就要改。

《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范文3篇篇八

“故譽滿天下,未必不為鄉(xiāng)愿;謗滿天下,未必不為偉人?!睍袑⑦@樣一句話作為了評價人物的一把標尺,李鴻章是如此,歷史上所有的人都是如此,換一個角度來說,只要在歷史這條長河中存在過,那么就必定有他存在的價值。

關(guān)于李鴻章,在從前腦海中依稀存有的印象只是他簽訂的那份《南京條約》,那份讓他背上許多罵名的條約,而我不得不承認梁啟超的才情和智慧的確是千古難出的一個奇才,他在寫李鴻章的時候比常人都多了一份理性和客觀,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李鴻章的欣賞之情是在許多書里所看不到的,我并無法很好的閱讀原版的文言文,但是只在現(xiàn)代人白話文的版本中也能夠看出端倪了,他對李鴻章,抱有的感情更多的是為之所遺憾的。

晚清重臣,用這個來形容李鴻章的確是不過分的。李鴻章第一次會試落榜之際曾在北京的曾國藩住所里進行補習教導,在之后的長時間里,他都在曾國藩門下講求經(jīng)世之學,可以說李鴻章的才學也是不可忽視的。他曾在赴京途中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入都》詩十首,廣為世所傳誦,“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從這一句可以看出他入仕的雄心壯志以及他所擁有的豪邁才情。奈何后世許多人對于他的印象依然是叛國的,所以這些才情以及在軍事上的成就都不免被人所遺忘或被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所覆蓋了。李鴻章的軍事才能是他最出色的地方,這在圍剿義和團運動中就可以看到,當時的他在軍事上初露鋒芒,卻已經(jīng)顯示出了超于常人的智慧,當然他擁有的不僅僅是圍剿義和團運動和與曾國藩等人一起建立的淮軍和常勝軍,他的品德和氣量也能在那時顯示出來,梁啟超是這么評價那時的他的“其德量有過人者焉?!?/p>

要說李鴻章是賣國賊這樣的話事實上還是牽強的,與其用他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這件事來抹去他所有的功績,倒也不如像梁啟超先生一樣以一種正視的觀點去看待他,那么他最無法抹去的功績便是對中國的進步做出了一些貢獻,盡管最后并沒有得到好的結(jié)果。李鴻章于三月十日隨首批淮軍抵滬,半月之后被任命署理江蘇巡撫,次年二月又兼署通商大臣,“從此隆隆直上”開始了他在晚清政治舞臺上最輝煌的四十年。在他受任之初,正值太平天國第二次大舉進攻,形勢極為嚴峻,李鴻章卻把這個初上任就接手的“燙手的山芋”處理的非常完美,他成功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也借此將自己的聲望提到了一個至高點。在此之后便是在歷史上著名的洋務(wù)運動,他所興辦的洋務(wù)主要是在軍事方面,在洋務(wù)運動中他所創(chuàng)辦的北洋水師艦隊也成為了當時中國水軍的主力,奈何洋務(wù)運動的性質(zhì)注定了它要失敗的命運。洋務(wù)運動即使在科學技術(shù)上對當時的中國有著不小的貢獻,卻始終都擺脫不掉封建社會的束縛,在清政府的陰影下,洋務(wù)運動也終究只是個軀殼,學的到表面的東西而本質(zhì)的東西卻學不到。至此,李鴻章的人生已逐漸從高峰慢慢走起了下坡路,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外交上他都明顯出現(xiàn)了力不從心的狀態(tài)。梁啟超對于李鴻章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后簽訂《馬關(guān)條約》評價為他“兵事上之聲譽終,在外交上之困難起?!?/p>

在《馬關(guān)條約》之后李鴻章也就開始了他被后世所謾罵的所謂的賣國賊外交之路。而事實上在梁啟超的字里行間并沒有過多的提到賣國賊的意思,反而在他的筆下李鴻章是有血有肉的一個人物,他具有深刻的愛國情節(jié)卻被時勢所困迫,無奈之下也只能那樣做,他有著自己的執(zhí)著卻不想這些執(zhí)著的方向是錯誤的。梁啟超在某些方面與李鴻章是相像的,他們胸腔中的抱負和理想是常人無法理解的,但他們兩個都是被時勢所困的英雄,太多的理想和抱負得不到完滿的實現(xiàn),縱使再有才華再有天賦,卻都因為封建社會的背景而被束縛了手腳。因此梁啟超在字里行間對李鴻章是充滿遺憾之心理的,他比一般人更了解李鴻章,因此也比一般人多了一份對李鴻章的理解,英雄總是惺惺相惜的。

在《李鴻章傳》中梁啟超同時也在客觀上分析了李鴻章失敗的原因,他認為李鴻章只知道有軍事,卻不知道還有民政;知道有外交,卻不知道還有內(nèi)政;知道有朝廷,卻不知道還有國民。在他的主觀印象里,他所謂的改革只需要在技術(shù)上進行更新便好,改革只要靠國家就足夠,而他不知道的卻是西方各國能夠消除派系、消除舊習氣,通過新政而富強的那種改革的動力都是來自下面而不是上面。梁啟超如此深刻的點明了這一點,這不僅僅是李鴻章個人失敗的原因,更是那時的中國無法改革進步而被外國列強欺凌的根本原因。聰明如梁啟超,他通過李鴻章卻深深寫出了當時中國的模樣。

現(xiàn)世對于李鴻章的評價依然褒貶不一,這也并不是梁啟超一個人的一本書所能夠改變的,至少對于我來說,這本書讓我對于李鴻章的看法變得和從前不一樣了,不再是單方面的認為他是一個叛國者也不把他高估為一個民族英雄。是非取舍,總在一個人的心里有一個衡量的標準,梁啟超亦是如此。時代造就英雄,英雄影響時代,李鴻章并非絕對的英雄,卻也在歷史之中留下了自己的影子,這樣對于一個歷史人物來說,大抵也算是足夠了。

《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范文3篇篇九

第一次讀完,沉重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那樣一位幾乎統(tǒng)領(lǐng)半壁江山的首輔就隨著書頁閉合永遠地沉睡在屈辱的塵泥中,所有的不甘和憤怒也一并沉寂,似乎一個時代的頹敗都由他一人負擔。

還記得書中有一段對李鴻章先生的評價:“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吾欲以兩言論之,曰:不學無術(shù)、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勞苦、不畏謗言,是其所長也?!背鯐r不覺,待通覽全篇后好似醍醐灌頂,而后便覺愧疚。我想,我欠李鴻章先生一個莊重的道歉。我曾在初中第一次接觸晚清歷史時看到課本上羅列的一堆屈辱不堪的不平等條約以及它們的簽訂者——李鴻章。于是,我心中就為這個“賣國賊”狠狠記上了一筆,從那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我也不曾細細了解晚清歷史,猶如管中窺豹,將大部分過錯算在李鴻章頭上。不知道那個時代,會有多少像我一樣不明時事便指責詆毀的人。偌大的清王朝,只李鴻章一人聞名于世,在萬馬齊喑的混亂時代、極盛轉(zhuǎn)衰的封建時代、西方文明侵略瓜分的時代、國內(nèi)階級矛盾頻發(fā)的時代、中國與世界艱難融合的時代,如果不是李鴻章先生,換成其他人,恐怕沒人能做到如此。

歷史總是無情的,再凄美的故事、再慘痛的犧牲也不過留在史書一隅的幾點淡墨,如同青銅上的刻痕般冰冷。三十五年的堅持與努力,被一次戰(zhàn)爭的失敗、一則條約的簽訂宣告失敗,一場轟轟烈烈的犧牲,最終成為了人們口中封建地主階級一場可笑的自救運動,強弩之末而已。

也許他是知道的。他看穿了皇家的無能怯弱,洞悉了制度的落后頹敗,也預料到了掙扎的無用;可是他不甘心,不甘就此沉淪庸碌,也不愿靜靜等待子夜降臨,他必須做點什么,哪怕只是蚍蜉撼樹、螳臂當車。會有那么一天,有人告訴他“你來過,我記得”,人之一死,或泰山之重,或鴻毛之輕,區(qū)別只不過在如何抉擇。他若看清世事歸隱一方,不過少了個叱咤朝堂的軍機大臣;而若拋卻雜念殊死一戰(zhàn),不過少了個仙風道骨的少荃老道。在廟堂與田隴之間他選擇了前者,從此俯身躬行,車馬勞勞不離鞍,但守山河萬里了余生。

可當我跳出泛濫的同情與憐憫,能看到的只不過是一個居其位無其謀的忠臣,若他生在康乾盛世,或許會成為與房玄齡杜如晦齊名的賢臣良相,可他偏偏陷入了民生凋敝腐敗無能的晚清。他有著文人的才華,外交的能力,卻始終缺少政治的遠見。有人這樣評價過他:“李鴻章不懂得什么是國家,不知道政府與國家是怎樣的關(guān)系,不知道政府與人民的關(guān)聯(lián),不知道大臣應(yīng)盡的職責。他秉持著我國政治文明物產(chǎn)風俗無一不優(yōu)于其他各國的觀念,認為只要有了西方的槍炮輪船機械,大清還是那個萬國來朝的烏托邦世界。于是他們邯鄲學步、東施效顰,推出了洋務(wù)運動?!?/p>

終究是個飽受爭議的人,所以他非英雄也非奸雄,而是“晚清時期的一代權(quán)臣”?!皻v史人物從來都先是政治的,再是歷史的。一個咽了氣的人,就不再是一個獨立的人,而是被戴上了帽子,打扮成或美或丑的玩偶?!?/p>

突然又想起最初搜索到的一些對李鴻章的評價: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德國海軍大臣稱其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稱其為“再造玄黃之人”。淺淺看去都是溢美之詞,發(fā)自肺腑;而后細細品味,卻發(fā)覺不似表面這么簡單。若李鴻章真如他們所言,豈非同上古神祗無所不能,又怎會目光淺陋至此?更何況,當涉及到權(quán)力地位甚至性命時,像小說情節(jié)般敵逢對手惺惺相惜者,自古以來又有幾人?慈禧一介深宮老嫗,貪生茍且不愿回京,我們又怎知她不是為了給自己一個虛假的安慰才如此吹捧一個漢人?有一個詞叫“捧殺”,是家宅內(nèi)院婦人斗爭的常見手段,放置國事也未嘗不可。

說來慚愧,《李鴻章傳》雖是中國近代史綱要課程的衍生讀物,我卻沒能從中窺見更深層的中國近代歷史,而是偏離方向,更深刻地體會到“未知全貌,不予置評”,更多了對歷史的敬畏,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吧。

《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范文3篇篇十

從走向共和拐過來的。李鴻章雖是洋務(wù)運動的代表人物,但同時是官場為官之道的維護者。他自己是官僚體系的獲益者,比如不爭功,維護曾國權(quán)獨占攻下天京的功勞。

從西方的角度來看,李鴻章可算是個外交家。曾積極的和其他國家結(jié)盟,維護清帝國的利益。但外交家,首先要有可以自立的資本,然后才可以通過外交牽制他人而不受他人牽制。遺憾的是,李鴻章背后沒有這樣的國家。

李鴻章師承曾國藩,曾是大智慧。李鴻章每天都在茍且和遷就,以保全自己的名聲。謹慎、安分守己,一生都不能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李鴻章自詡,我被全國上下所牽制,有志卻不能實現(xiàn)。承擔責任。

相對于同時代的官員,李鴻章盡職盡責,可謂之清帝國的勞模了。具備基本的國際視野,囿于教育和國家羸弱的基礎(chǔ),做出了無愧于時代和風骨的事業(yè)。當然,官場的陋習系數(shù)不拉,貪污、斂財。但能把事情辦成,做到了清廷一個漢族官員的極致。

《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范文3篇篇十一

讀后感。

讀了梁啟超先生寫的《李鴻章傳》,不禁贊嘆梁啟超。

國學。

功底之深和文采之非凡,客觀而公允的評價以及中西對照的寫法使我了解了李鴻章的一生,讀后有什么。

心得體會。

我讀了《李鴻章傳》頗有感觸,不禁贊嘆梁啟超國學功底之深和文采之非凡。他客觀而公允的評價以及中西對照的寫法,使讀者在了解李鴻章生平的同時,也使人對當時國民性和國人的劣根性有了初步了解。

作者一開始并未直接給李鴻章蓋棺定論,而是要讀者樹立這樣一個觀念,那就是"其為非常之奸雄與為非常之豪杰姑勿論,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尋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燭照而雌黃之者也。"我個人覺得這個是很有道理的,我們評價一個人并不能單純的說他是好或者壞,而是應(yīng)該站在他當時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所處的位置去看待這個人。以前在我對李有粗略認識的時候覺得他實在是賣國-賊一個,然而看了此書之后覺得李的內(nèi)心是愛國的,其愛國主義精神在當時沒幾個人可以超越。雖然也知道李也有過錯,但是李確實是可稱為一代豪杰人物。

一開始李投奔于曾國藩門下,在圍剿"義和團"戰(zhàn)斗中其軍事才能嶄露頭角,用兵謀定后動,料敵如神,還和曾等人一同建立了淮軍和常勝軍,且其品德氣量也為人所道,故作者評論說:"按此亦李文忠之所以為文也,詔會剿而不欲分人功于垂成,及事定而不懷嫉妒于薦主,其德量有過人者焉。名下無虛,非茍焉已耳。"后來又寫李興辦洋務(wù),實乃為了救國圖存而已。他所辦的洋務(wù),主要在軍事和商務(wù)兩方面。然最主要的還是軍事,他創(chuàng)立北洋水師艦隊,成為中國水軍的主力。作者也說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后代表中國簽訂了《馬關(guān)條約》就是李"兵事上之聲譽終,而外交上之困難起。"從此李的外交生涯開始,然而這也是他人生的失敗之處。后人多因此事而罵李之賣國,"李鴻章之外交術(shù),在中國誠為第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則瞠乎其后也。"雖然李之外交確實不夠英明,然而這實在是被-迫無奈之舉,要知道"弱國無外交".試想當時中國之處境,李之舉措實在是迫于無奈,后人也應(yīng)該可以理解吧。晚年是李的投閑時代,在朝中沒有居其要位,被派去治水,到了"義和團"起,李又被重用。實在是說明李在當時中國的重要性。最后作者客觀地把李同許多歷史名人相比較,李也是有長有短,說明作者治學嚴謹,也說明李雖為當時英雄,也有缺點。從中我們可以更加客觀的看待李,看待歷史。

我對于李的評價是功過參半,但是我還是十分佩服他的。他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wù)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后的現(xiàn)實。對于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jù)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圖有一腔愛國熱情,但是當時的中國實在是無藥可救了,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做到像李這樣吧,當時國民的愚昧麻木,實在是讓人心寒。即使有人想救你出去,你卻安于現(xiàn)狀不愿改變現(xiàn)狀,這實在是叫人悲哀。李就是那個想救國的人,然而黑暗的社會終究不能讓他實現(xiàn)心中的抱負。

但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終究是好事,為了國家的強大而拼搏也是讓人敬佩的情操,因此不管怎樣我還是敬重李的,至少我們也應(yīng)該向他一樣樹立自己的理想并且為之奮斗。

今年年初我拜讀了梁啟超先生所著的《李鴻章傳》一書,總想動筆寫點體會,但由于我對歷史知識知之甚少,加之自身水平有限,生怕對原著的理解產(chǎn)生偏差,被人恥笑,誠惶誠恐,不敢動筆?,F(xiàn)在學術(shù)界和社會上突然刮起一股為李鴻章翻案之風,有一些人對李鴻章大加稱贊,說什么"他是這百多年來為了中華復興殫精竭慮,積極探索,努力奮斗,百折不回的所有英杰之一!","李鴻章多半受命于危難之機,為了社稷江山,千秋基業(yè),而置個人廉恥于不顧。在當時四面楚歌的形勢下,救統(tǒng)治者于水深火熱者,舍李鴻章,別無他人。"種種贊美之詞不絕于耳。自從我知道李鴻章那天起,不論是報刊雜志、影視作品還是歷史典籍所記述的李鴻章都是一個賣國賊,難道這些全錯了嗎?帶著種種疑問,近期我重讀了《李鴻章傳》,并參考了一些其它資料,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未免以偏概全,一斑識豹,供商榷。

李鴻章,字:漸甫,號:少荃生于1820xx年2月5日(清道光3年正月初五),卒于1920xx年11月7日(清光緒20xx年),安徽合肥人??v觀李鴻章的一生,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平發(fā)、平捻,二是辦洋務(wù)。第一件事使李鴻章登上了清末的政治舞臺,第二件事把李鴻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平發(fā)李鴻章嶄露頭角,1850年(清道光30年),洪秀全起兵金田,次年稱天平天國天王,先后陷漢口、安徽、江蘇等地,此時的李鴻章正在安徽巡撫福濟處做幕僚,受人妒忌,很不得志,后入曾國藩府為幕,被曾國藩所器重,于1861年(清咸豐20xx年)回鄉(xiāng)募勇,1862年(清同治元年),編成淮勇五營,曾國藩以上海系"籌餉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國輪船抵滬,自成一軍,是為淮軍,同年被任命為江蘇巡撫。率淮軍攻克蘇州、常州等地,和湘軍一起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之成,固然有其內(nèi)在的影響力,更主要的是清朝的腐敗,八旗兵養(yǎng)尊處優(yōu),貪圖享樂,作風渙散,缺乏戰(zhàn)斗力,太平天國軍隊所到之處全無抵抗所致。

太平天國之敗,一是其內(nèi)部的腐敗和爭斗,造成人心渙散,失去戰(zhàn)斗力;二是帝國主義列強為保護其在華利益,暗助清廷;三是湘軍、淮軍作戰(zhàn)勇猛。

從此李鴻章走上了仕途的上升通道。

平捻是李鴻章的一大功績,李鴻章之前已有22位朝廷大員奉命圍剿,歷經(jīng)十余年,都未成功。捻軍為一流寇,擾民掠財,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就像現(xiàn)在的游擊戰(zhàn)術(shù),官兵四處追繳,人疲馬疺,收效甚微。李鴻章剿捻,采取逼而不流,會師合剿之策,取得全勝。李鴻章用兵,謀定后動,料敵如神,布控得當,故而得勝。平捻之后,李鴻章及淮軍將士加官進爵,隊伍不斷壯大,集團勢力逐漸形成。

從此李鴻章走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逐步掌控清末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大權(quán),開始了他喪權(quán)辱國,賣國求榮的人生歷程。

李鴻章所辦洋務(wù)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辦實業(yè);第二是建立北洋水師;第三是外交。

李鴻章所辦實業(yè),不論交通、工業(yè)、開礦還是于外國通商,有一小部分對中國實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所影響,其余都不成功,究其原因是李鴻章所辦實業(yè)多為官辦,清末的官員貪婪成性,昏庸無道,加之李鴻章所用之人多為親屬,把辦實業(yè)當成生財之道,不顧大局,中飽私囊,所以失敗了。

李鴻章建北洋水師歷史三十年,每年耗銀數(shù)千萬兩,從德國購得軍艦、武器、訓練水陸士兵。在天津辦機械局制造槍械、炮彈,每年擴充,費款千百萬兩。派人到外國學習軍事,然而學成之人不予使用,所用之人皆為淮軍、淮籍和親屬。李鴻章練兵比日本要早,北洋水師的實力,也不算弱,然甲午一戰(zhàn),一敗涂地,皆因用人不當,為保護集團利益所致。天津機械局建立三十余年,存彈只有百十枚,甲午海戰(zhàn)海軍出發(fā)時,每艦只發(fā)炮彈十四枚,朝廷所投巨資皆被私吞。朝鮮戰(zhàn)爭,北洋將士也是不戰(zhàn)而逃,豈有不敗之理。致使清廷割地賠款,李鴻章罪責難逃。

李鴻章傳讀后感3篇李鴻章傳讀后感3篇李鴻章所辦外交,以息事寧人為本。李鴻章不懂外交,不知國際公理,只是靠小聰明處理國際事務(wù)。李鴻章的外交政策,就是以夷制夷,最終卻落的作繭自縛。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9年11月至20xx年2月)的中法越南戰(zhàn)爭,也是李鴻章在清軍取勝的情況下,與法國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中法新約》。中法越南戰(zhàn)爭爆發(fā)時,淮軍的潘鼎新被命令守衛(wèi)鎮(zhèn)南關(guān),結(jié)果法軍一來即撤退,并且大肆搶掠周邊平民。張之洞則調(diào)動馮子材、王孝祺來反擊,最終大敗法軍,取得鎮(zhèn)南關(guān)大捷。這時候清政府又要見好就收,李鴻章主張講和,李鴻章與法國公使巴特納在天津簽訂。中法新約共十款。主要內(nèi)容為:(1)清政府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2)在中越邊界保勝以上和諒山以北指定兩處為通商地點。允許法國商人在此居住并設(shè)領(lǐng)事,(3)降低中國云南。廣西同越南邊界的進出口稅率,(4)日后中國修筑鐵路應(yīng)向法國商辦,(5)法軍退出中國臺灣、澎湖。從此法國侵略勢力伸入云南和廣西。因此左宗棠大罵李鴻章"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

甲午之戰(zhàn),始于朝鮮,朝鮮本為清朝的屬國,屬國的外交,有上過做主,這是國際公法。1884年底,朝鮮爆發(fā)甲申事變,成立了親日政權(quán)。而當時的清朝應(yīng)朝鮮的邀請,派兵擊潰日軍,并且讓朝鮮國王恢復王位。1885年2月(清光緒20xx年),伊藤博文前來中國談判,而李鴻章作為談判者和條約簽訂者,卻在有利的情況下采取了妥協(xié)的方針,簽訂內(nèi)容有三:1、議定兩國撤兵日期;2、中、日均勿派員在朝教練;3、朝鮮若有變亂重大事件,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yīng)先互行文知照。這關(guān)鍵的第三條,讓日本獲得了和中國相同的特權(quán),也是勝利者中國向失敗者日本的一大讓步!這就是李鴻章的一大敗筆,他因此該為整個事件的發(fā)生負歷史責任。20xx年后日本向中國開戰(zhàn)的借口也就在此。甲午戰(zhàn)敗不僅賠了巨款,還割讓了中國臺灣和遼東半島(后在俄、德、法干預下,遼東才得以用三千萬兩白銀贖回)。

還有在李鴻章1896年(清光緒20xx年)訪俄時,接受俄國人賄賂與俄私訂密約,同意俄國人修建經(jīng)我國黑龍江、吉林直達海參崴的"東清鐵路",密約規(guī)定"平常無事,俄國亦可在此鐵路運過境之軍糧""當開戰(zhàn)時,如遇緊要之事,中國所有口岸均準俄國兵船駛?cè)?.而1898年(清光緒20xx年)李鴻章又與俄國人簽訂《旅大租地條約》,除了使俄國成了"旅順口大連灣及附近水面"的主人外,又使俄國人有權(quán)修筑連接1896(清光緒20xx年)年中俄密約規(guī)定的橫越滿洲的鐵路干線的從哈爾濱到大連的南滿鐵路,李鴻章為此接受了俄國人五十萬兩白銀的賄賂。整個東北因這兩個條約便實際上落到了俄國的控制下。

八國聯(lián)軍入侵中國后,李鴻章簽訂了《辛丑條約》,賠銀達四億五千萬兩,合每人一兩,使國民蒙受了奇恥大辱。

為什么清末,世界只知有李鴻章,而不知有朝廷?為什么馬關(guān)條議約,日本非李鴻章不談?為什么俄皇加冕,非李鴻章不行?因為只有李鴻章才能給他們所要得到的東西。李鴻章賣國行徑,罄竹難書。

就在李鴻章簽訂一個有一個賣國條約的同時,他所聚斂財產(chǎn)富可敵國,當時有宰相合肥天下瘦之說,李鴻章的財產(chǎn)從何而來,不言自明了。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國門大開,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領(lǐng)域和世界各國之間建立了密切的聯(lián)系,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日益提高,獅吼龍飛,威鎮(zhèn)寰宇。然而有些人在對外交往中,不以民族大義為重,為私利所惑,肆意損害國家利益。據(jù)報載,有位導彈專家,接受了國外間諜的高檔手表和美金,出賣了國家軍事機密。美國多家企業(yè)在同中國的商業(yè)活動中,向中方人員行賄。在力拓案中,因有些人員接受對方賄賂,造成中國在進口礦石中蒙受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把這些現(xiàn)象和當前有些人為賣國賊翻案聯(lián)系起來,細思細想,不覺得驚出一身冷汗。為昨天的婊子立牌坊,是因為今天想當婊子的人怕挨罵。今天為李鴻章歌功頌德的人,其險惡用心,已昭然若揭了。

梁啟超先生的《李鴻章傳》,它與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吳晗先生《朱元璋傳》、朱東潤先生《張居正大傳》,并稱為中國二十世紀四大傳記。我了解李鴻章此人初始于初中歷史書本,后在反應(yīng)晚清風云的各大電視劇、電影中常常會看一個或邪氣、或陰冷、或儒雅的干瘦老人。歷史對李鴻章的評價褒貶不一,直到我讀了梁啟超的《李鴻章傳》方才讓我又重新審視這位叱咤晚清政壇四十年的風云人物,甚至對晚清那段國家屈辱史,有了另一番感悟。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讀后感。

一、成書背景和作者。

此書寫于1920xx年《辛丑條約》簽訂后第四個月。那時距離李鴻章憾然辭世僅僅二個月。當時,梁啟超作為維新派的領(lǐng)袖流亡在日本。也就是說此書的發(fā)表在日本而非國內(nèi)。

熟悉晚清歷史的人,一定不會對梁啟超和李鴻章陌生。梁啟超生于1873年,從八卦的角度講,他是后來民國才女林徽因的公公,晚清時的帥哥一名。但從歷史的角度講,梁啟超18歲投入康有為門下,20歲創(chuàng)辦《大公報》,25歲發(fā)起著名的"公車上書",與光緒帝開始為期百日戊戌變法,26歲變法失敗流亡日本。如果說晚清時有憤青的話,梁啟超無疑是晚清歷史上的最大憤青,而他更把他滿腔愛國之志,和對當時時政的不滿付之于實踐,雖然,他后來失敗了,但是他還是在歷史舞臺上寫下了厚重一筆。

而梁啟超寫《李鴻章傳》時,他正好29歲,大好青年,卻已流亡日本三年。此時的他正孤獨的在日本島上,反思和總結(jié)維新變法失敗之處。在我看來,他寫李鴻章除了去點評一名政敵外,更主要的目的是借由李鴻章的一生,抒寫自己對晚清歷史的見解,對洋務(wù)運動和維新運動看法,對大清王朝隕落的一種悲憤,他其實是借李鴻章的故事,抒發(fā)自己的胸懷。但值得肯定的是,雖然梁啟超與李鴻章的政見不同,但他卻沒有將李鴻章描述成為一個大奸大惡的權(quán)臣,給予了#fromend#他許多正面的評價,甚至感嘆:"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體現(xiàn)了流亡臣子難以抑制的孤憤。也正是這種大歷史觀,使此書更具有可看性。

二、李鴻章其人。

評點此書,必要說到李鴻章其人。無論生前身后,李鴻章都是個極富爭議的人物。而我個人認為,李鴻章身上所具有的爭議性,大多來自于李鴻章涇渭分明的優(yōu)缺點。下面,我想談?wù)?,我對李鴻章其人的看法?/p>

(一)優(yōu)點。

李鴻章是什么樣的人,他為什么能在晚清歷史舞臺上,以漢人權(quán)臣之名,屹立四十年不倒,死后也享有尊榮。我認為,他的身上有三個優(yōu)點,總結(jié)起來四個字:"堅韌、忠勇"。

一是堅韌。李鴻章的堅韌反應(yīng)在兩個時期,一是他當官的前十三年,二是他為官的最后7年。李鴻章出生名門,二十五第一次入京考試,就高中進士,當時是二甲第十三名。按照清朝的科舉制度,進士是分三等,第一等是進士及第,其實也就只有3個人,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第二等就是進士出生,第三等是同進士。李鴻章是二甲第十三名,也就是類似于現(xiàn)在的全國公務(wù)員考試第十六名,因為當時考科舉年齡跨度很大,他絕對屬于青年才俊。后來就被分道翰林院,也就是類似于進了中央黨校學習,一般來說翰林院出來要么就進內(nèi)廷或者各部,最差的也下放當縣官,可以說是一個處級領(lǐng)導干部后備人選。應(yīng)該說他的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就是這樣的一片光明的前途下,命運卻沒有傾斜到李鴻章身上。他這個"主任科員"一坐就是十三年,期間幾次被借調(diào)到各省、總督衙門去當幕僚,卻沒有一次被重用,大多是寫寫文章,研究研究的差事。一直到他38歲,都碌碌無為。照道理,他肯定有很多的悲憤,可是李鴻章完全沒有表現(xiàn)出一個官宦子弟的跋扈和缺乏韌性,他一直兢兢業(yè)業(yè)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一直到他棄筆從戎前,全無一句怨言。這種十幾年如一日的精神值得嘉許,也就是這種堅韌,讓他一飛沖天。另一個鮮明例子,就是李鴻章人生的最后7年,1894年,他代表清政府簽訂喪權(quán)辱國的《馬關(guān)條約》,國內(nèi)怨聲四起,朝廷為了平息民憤,竟然將李鴻章貶職。這個時候,李鴻章的韌性再次表現(xiàn)出來。具梁啟超的記載,李鴻章依舊每天都5點起床,臨摹書法,中午小睡一小時。在他的案頭沒有昨日留下的公文,他的客廳沒有等候的客人。他甚至在最后做兩廣總督的時候,還治理了當?shù)氐娘L氣的盜賊。其實,那時他已經(jīng)73歲了,他這種幾十年堅韌的精神,甚至做到了寵辱不驚,值得讓人敬佩。

二是勇。李鴻章入官是因為文才,發(fā)跡卻因為武功。而他棄筆從戎的勇氣不可謂不讓人敬服。之前說李鴻章25歲中進士,在他入京前,曾有這樣的詩句,"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徧交海內(nèi)知名士,去訪京師有道人。"這種胸襟的人,在壓抑了十三后,在咸豐十年,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后,朝廷終于啟用了曾國藩的部隊。而李鴻章作為曾國藩的一個幕客,其實曾國藩的一個寫手,因為李鴻章會寫文章,一直是放在調(diào)研室里用用的,可是因為李鴻章的堅韌,他在調(diào)研室里苦讀給地的戰(zhàn)報和分析戰(zhàn)情,在關(guān)鍵時刻,毅然放棄文才,回鄉(xiāng)組建淮軍,而當時的兩淮民風強悍,尤其是"兵、匪、發(fā)、捻"交乘的皖中腹地,尤為復雜。李鴻章以一介書生回鄉(xiāng)組織團練,是冒了極大風險。更何況他要交惡是當時風頭正勁的太平軍,上戰(zhàn)場隨時都會掉腦袋??墒抢铠櫿聸]有任何退縮,與將士同寢同食。之后的十年,他與曾國荃一起滅太平軍、搗毀捻軍,曾國藩解散湘軍,他獨自一人,建立北洋軍隊。這份膽識和眼光,足以值得后人標榜。而且據(jù)說,他在親自帶隊打仗的時候,都是身先士卒,沖在前面,而他訓練的淮軍更成為清朝最后一支忠勇強悍之師。

三是忠。李鴻章死后的謚號是"忠公".我個人認為朝廷封他這個稱號一點也不過分。李鴻章的"忠",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朋友的忠。二是對朝廷的忠。對朋友的"忠",舉個例子,太平天國勝利之后,朝廷要論功行賞,李鴻章在上奏朝廷的折子里把功勞都給了手下最勇猛的將領(lǐng),自己完全不居功,說他是文官沒什么功勞。這對于一般人而言還能理解,可是對于一個十三年原地踏步?jīng)]有進步的中年科級干部來說,這次獎賞說不定是他人生的最后機會,他卻毅然給了別人。這十分不容易。也因為如此,所以后來的淮軍對李鴻章馬首是瞻,這不能不說是李鴻章的另一種御人之術(shù)。他對朝廷的忠誠更是舉不勝舉。最明顯的就是他死前簽訂的《辛丑條約》。據(jù)《李鴻章傳》記載,八國聯(lián)軍入京的時候,李鴻章早就被貶,當時已經(jīng)78歲高齡的。當逃到避暑山莊的慈禧太后給李鴻章下詔,請他出山,給他們孤兒寡母議和的時候,他的門人給了他三條計策。第一上策是徹底反了,劃地為王。當時慈禧和皇帝都逃出京城了,八旗部隊散了,國家已名存實亡。這個時候,李鴻章手握重兵,他又與外國使臣關(guān)系良好,這個時候劃地為王誰也奈何不了他。值得一說的是,當時李鴻章最得力的部下就是后來的竊國大盜袁世凱。這條上計,李鴻章沒答應(yīng)。第二條計策是這個時候去京城,可能有生命危險,而且即使議和了,李鴻章也要背負千古罵名,當初李鴻章被貶就是因為簽訂了《馬關(guān)條約》,反正現(xiàn)在他也不管事情,就稱病不去,名則保生。李鴻章還是沒答應(yīng)。他選擇了第三條下策,接旨入京。我個人認為正是李鴻章的這份"忠",讓清王朝又茍且了十年,他的每一次"出場"無不是在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大清國要他承擔的無不是"人情所最難堪"之事。他死之前三天,還有俄國的使臣到他家中要他簽訂賣國條約。臨死之前,還在哀嘆國之不幸。他對朝廷的忠心,可見其一。其實說李鴻章是被氣死和憂悶而死也不為過。

(二)缺點。

一是"純臣".純是單純的純。梁啟超說李鴻章是純臣,是慵臣。我也有所贊同。他才能有余,忠勇可嘉,但是在大時代面前,卻魄力不足。從李鴻章的成長軌跡中,我個人認為他是被古代四書五經(jīng)、君臣之說毒害最深的一人。他雖才華橫溢,文治武功都是上乘,但卻唯朝廷和慈禧的話是從。他雖有洋務(wù)之心,可是朝廷說不干就不干了。雖有改革的心,慈禧要過生日了,就把軍費給慈禧。他造鋼鐵廠、造學校、經(jīng)營總理衙門、經(jīng)營中國第一支近現(xiàn)代海軍每一件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沒有一件事切實做到的。我相信李鴻章的理想抱負一定原不止他所做一切,但是他卻從未想過從政治體制上進行徹底的改革。他雖圓滑精明,卻沒有張居正的魄力,沒有王安石的膽識。特別是在他晚年,一直希望茍安一方,成就名節(jié)。難怪梁啟超要在書中悲嘆,以李鴻章之地位與才能,怎沒有做出更好的事業(yè)來?從一個側(cè)面來說,一個好人、才人,未必能做出大事業(yè)來。

二是"清傲".李鴻章的"清傲"我個人認為,來自于骨力里想當一代賢相,而賢相的標準是對朝廷忠心,決不同流合污。李鴻章是圓滑的,但是也是清傲的。史書上記載,他樹敵頗多,只因為只要他認定的事情都會去做,而且不管身后誹謗。因此,他得罪小人更多,以至于他的洋務(wù)運動也無法開展順利。每每他有所失誤,都有人上本參合。另一方面,他的清傲來自于他的外交。李鴻章的后半身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做一個外交官??墒撬幻鲿r局,還是以清朝為泱泱大國自居,在對待英、德、俄、日的使臣時,只想取利,卻不想親近學習。只以為談判桌上有利可圖即可,從本質(zhì)上,他對外國蠻夷是看不起的。他僅認為中國之失敗,只在于武器不如人,卻沒有看到在經(jīng)濟、技術(shù)、政治上的全方位落后。他建立北洋艦隊之時,只注重武器上的更新,而忽略了戰(zhàn)術(shù)和科技的更近。這才是造成北洋艦隊失敗的重要原因。

三是"結(jié)黨".此特點來自于他對朋友的忠,更類似于現(xiàn)在小團伙、小兄弟。他以淮軍起家,對戰(zhàn)斗過的兄弟格外照顧,在他對袁世凱的態(tài)度上就能表現(xiàn)出來,因為袁世凱的父親曾與李鴻章共事過。另外就是對自己的兄長包庇,雖然晚年他與大哥兩廣總督李翰章有所不和,但總體上他對于李翰章的不法行為不加收斂。總以傳統(tǒng)的一榮俱榮觀念。從這點上來說,李鴻章此人是典型的中國古代官員,也是造成他身后,眾多誹謗的原因之一。包括:斂財啊、包庇門人啊等等。

三、晚清歷史的一些拙見。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