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課題研究結題報告(模板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30 00:44:06 頁碼:11
最新課題研究結題報告(模板8篇)
2023-12-30 00:44:06    小編:溫柔雨

報告在傳達信息、分析問題和提出建議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報告,人們可以獲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行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膱蟾娴姆段哪0?,希望能夠幫到你?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篇一

方法指導。例如,我們通過研究數(shù)據(jù)收集了大量的少數(shù)民族游戲,如“取羊大賽”和“花插桿”。孩子們非常喜歡它。

2、行動研究方法:思考后,我們決定實施教學和研究活動模式與兒童為主體,活動案例為載體,注重行動研究------反思------提出問題------解決方案------re活動(后續(xù)行為),并密切結合實際操作困難。例如,在項目開始時,小班兒童不適合收集民間游戲,因為一些具有競爭性的游戲?qū)w力和智力有更高的要求。經(jīng)過對民間游戲的反復研究和改造,我們專注于開發(fā)適合兒童的非競技類游戲。教師建議嘗試語言游戲(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戲(如撿狗)。結果,孩子們很快就愛上了這些活動。

3、評價與展示方法:從全園范圍內(nèi)選取幾個最好的民俗游戲活動案例,邀請教師一起觀看活動,現(xiàn)場進行評價與分析,合理吸收與學習,并運用到實踐中。這是一個非常迅速的進步。例如,我們在--中看到楊杰的“變化的圓圈”,老師們從中學到很多。我們發(fā)現(xiàn)民間游戲和民間音樂是非常美麗的!在--,我們看了江淹的《天圣》。我們還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故事中的人物可以激發(fā)兒童游戲的興趣。體育游戲與表演類游戲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極大地提高了游戲的趣味性。這樣,我們經(jīng)常交流,互相推薦,提高一點點。

4、經(jīng)驗總結方法:合理吸收其他幼兒園“幼兒游戲多元價值開發(fā)”項目的成功經(jīng)驗,獲得對項目開發(fā)有啟發(fā)和有益的經(jīng)驗??偨Y和利用支持項目研究的先進方法,有利于提高我國的研究水平。優(yōu)秀的課題組給了我們很多交流學習的機會。利金一園的“數(shù)據(jù)收集”和煙臺藍田幼兒園的論文寫作給了我們極為寶貴的啟示。

5、觀察: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分析比較,發(fā)現(xiàn)許多有價值的東西。這也是我們最常用的方法,游戲的觀察和評價都是基于此。我們將在主人公的游戲中發(fā)現(xiàn)什么是兒童的社會發(fā)展水平,在體育游戲中發(fā)現(xiàn)什么是兒童體育的潛力——記錄、方便、有針對性的實施教育。

6、交談法:主要是在游戲結束后與孩子交談,了解孩子在游戲中的感受,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及時調(diào)整游戲規(guī)則。

研究和實施步驟。

1、學習的準備階段。

基本理論的研究:研究丁haidong的幼兒游戲理論,周靜的中國民間游戲和皮亞杰的兒童心理學,關注專業(yè)的學齡前兒童的游戲作品,進一步理解兒童游戲的特點,了解民間游戲的起源和各種演奏方法,并考慮如何使民間游戲進入孩子的生活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讓他們真的喜歡民間游戲。

b.確定各階段的分工和任務:。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篇二

美術課程作為小學階段的必修課程,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睹佬g課程標準》中“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明確指出:“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除了通過欣賞獲得審美感受之外,還應用語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的感受、認識和理解?!?/p>

《美術課程標準》同時指出:教師應盡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wǎng)絡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制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檢索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

以上諸多片面的認識無形中扼殺了學生對美術名作欣賞課的興趣,嚴重挫傷了美術教師的積極性,失去了美術欣賞課的本質(zhì)意義。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第一,時代的隔膜。當今的學生已經(jīng)習慣沉醉于多彩易懂的動漫中,部分學生對現(xiàn)代藝術也能給予關注,而對于年代十分久遠的古代名畫,則失去了了解的興趣。第二,學生美術知識的貧乏。欣賞美術名作,除了對作品本身的內(nèi)容和形式直覺感知之外,應該具備一些必要的美術知識,這在客觀上造成了學生興趣的缺乏和理解的困難。第三,學生交流平臺的'缺失。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美術名作后,對美術名作的欣賞僅限于課堂上師生之間語言的交流。這種讓學生難于與他人分享自己欣賞感受的交流難以激發(fā)學生美術名作的熱愛。

基于以上分析,本課題的研究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借助現(xiàn)代化的網(wǎng)絡技術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情況較為普遍。在美術的教育教學中,開展提高學生欣賞能力的課題研究也有很多。課題組通過“中國知網(wǎng)”的查詢,了解到了一些研究的信息。浙江師范大學碩士王香芹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課堂對話的案例研究》的主要通過對一個小學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案例,圍繞其課堂對話進行剖析,就對話中出現(xiàn)的問題窺視當今小學美術欣賞教學課堂對話的現(xiàn)狀,提出本研究的問題與假設,在案例對話教學的剖析中,對影響課堂對話水平的因素逐項分析,解釋案例教學中對話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中對話問題的若干方法與策略。中國美術學院。

陳瀟寒在《視知覺心理學在小學美術課堂多媒體教學設計中的運用》中認為:

多媒體課件是運用于當下課堂教學的一種普遍教學手段。教師主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授課對象對其進行整體設計。在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授課內(nèi)容是通過教師對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和講解來完成的。因此,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獲取的知識量的多少,對授課內(nèi)容理解、接受的程度,與教師講課水平的高低有密切關系。因此,如何設計多媒體課件對于教師教學以及學生課堂學習成效有著至關重要的聯(lián)系?,F(xiàn)階段普遍的多媒體課件設計多關注于信息的集成性、時間的緊湊性。教師運用這一教學手段,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盡可能將最多的課程內(nèi)容以文字符號的形式傳達給學生,卻未關注到隱藏于課件視覺語言之中的教學價值。多媒體課件現(xiàn)狀與未來的發(fā)展,不應停留在僅僅利用其便捷性以及信息量的豐富性這一優(yōu)勢,而是應該能夠更進一步采用更為科學和有效的方式提高教學質(zhì)量,從而促進教學對象的學習效率。這一教學手段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著更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三、課題的界定和假設:

1.美術欣賞。

:美術欣賞是指欣賞主體以各種視覺藝術作品和視覺藝術形式為客體而進行的視覺心理活動,欣賞主體往往通過對欣賞客體的感知、判斷而獲得身心的愉悅感。

2.網(wǎng)絡環(huán)境:環(huán)境是指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即圍繞人類的客觀事物,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本課題中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指學校計算機教室網(wǎng)、校園網(wǎng)、因特網(wǎng)和其它豐富的教育資源庫,指在我校已建成的網(wǎng)絡基礎上,通過寬帶網(wǎng)共享internet資源的教學網(wǎng)絡環(huán)境。

1.研究目標:

本課題的研究旨在通過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欣賞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2.研究內(nèi)容:

(1)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名家名作的賞析策略的研究;

(2)網(wǎng)絡環(huán)境學生自我作品賞析能力有效性提高的研究。

1.行動研究法: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研究,分析尋找得失原因,并根據(jù)學生差異,形成個性審美教學模式。

2.調(diào)查研究法:在準備階段,搜集資料,了解學生情況;分析資料,研究學生的個性差異,找出課題研究的切入緯度。

3.比較研究法:對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形成等在實驗前后做比較研究,檢驗分層教學實踐的效果。

4.經(jīng)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反思經(jīng)驗教訓,并作下一階段的研究部署。

1.《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提高小學生美術欣賞能力的實踐研究》研究報告;

2.有關教學課堂設計若干篇;

3.實驗教師心得體會若干篇;

4.學生學習心得或電子作品集。

(一)研究存在的問題。

1、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涉及美術教學的方方面面,研究很難顧及到每個方面;同時,也制約了課題研究的深度。

2、師資力量不足,某種程度上制約了課題研究的進展,對課題實施的連貫性造成不小的影響。

3、教師的科研能力亟待提高。教科研隊伍發(fā)展的不平衡性也制約著研究的真正全面鋪開。

(二)未來展望。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該課題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它的研究遠沒有結束。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nèi)w教師要進一步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加強學習,敢于創(chuàng)新,大膽實踐,不斷總結,為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做出更大的努力。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篇三

一課題提出:

江總書記說: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我國教育事業(yè)受“應試教育”影響,培養(yǎng)的學生表現(xiàn)出求同思維見長,求異思維見短,文化基礎較扎實,動手能力較差、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的毛病。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質(zhì)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核心課程。是一門具有活動性質(zhì)課程,能夠最大限度將科學探究活動過程呈現(xiàn)在課程內(nèi)容,它能夠?qū)崿F(xiàn)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然而,學校實驗器材,實驗場地有限,很難完全滿足學生的實驗要求。實驗器材大多數(shù)是易耗品,因為學校經(jīng)費的因素,學生的實驗的次數(shù)受到限止。

怎樣讓學生有材料、有場地的實驗,滿足科學課的需求,我們課題組在這方面做了比較長時間的探究。我們發(fā)現(xiàn)生活很多物品可以作為學生實驗材料,于是,我們提出了“怎樣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物品進行科學實驗”的研究,這個課題。

我們覺得這個課題有以下幾個意義:

(1)能彌補學校實驗器材和場地不足。

(2)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生的動手能力。

(3)能提高學生對科學課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4)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科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意識,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資源。

二、課題的理論依據(jù):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在當今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情況下,人們對科學啟蒙教育內(nèi)涵認識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前人研究的成果--科學知識,還要求他們學習科學方法,培養(yǎng)科學興趣,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認識科學與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關系。

創(chuàng)造學的理論認為:創(chuàng)新精神在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中形成發(fā)展的,沒有創(chuàng)新實踐便沒有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皠?chuàng)新探究”教學模式就是凸現(xiàn)自然科學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特點,根據(jù)“過程式”教學的要求,以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為要旨,在創(chuàng)新教學實踐中總結而成。

三、課題界定:

以課堂為現(xiàn)場,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主要線索,以科學探究為核心,從課本和生活出發(fā)尋找和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補充實驗器材的不足,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四、研究目標和內(nèi)容:

1、通過課題研究,提高教師自身智慧,提高自身教學素養(yǎng)和教學涵養(yǎng),使教師能具有組織者的智慧,能成為學生心聲的傾聽者和對話者,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教師的引領,能讓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展現(xiàn)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鍛造創(chuàng)新人格。

3、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使學生經(jīng)歷一個觀察--發(fā)現(xiàn)--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

4、有針對性地學習相關理論和文獻,并在理論中指導下進行研究探索,進行解決問題。

5、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6、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邏輯思維能力。

7、在探究中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

五、研究方法:

本課題采取的研究方法:實驗法,探究法,輔以調(diào)查研究和文獻資料。

六、研究過程:

(一)研究經(jīng)過的幾個階段。

1、準備階段(12月)。

組織課題組的老師學習科學(新課標)理論知識,進行相關準備。我組學習了《科學課》、《探究性學習》、《實驗教學與儀器》、《湖南教育》、《新課程中教學技能的變化》及《科學教學與實驗》等雜志。

本課題成員老師都參加市級的各種培訓和教研活動,鄧旭老師在20參加了湖南省小學科學骨干教師遠程學習培訓,充分發(fā)揮了對課題研究的指導作用。

2、實施及發(fā)展階段(1月――2月)。

結合課堂教學和課外實驗活動,通過學生自主設計和教師的指導,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會利用學?,F(xiàn)有的實驗器材及生活中的物品開展實驗和探究。例如:在教三年級科學上冊《空氣占據(jù)空間》一課時、老師出示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實驗探究;需要的準備材料(1)兩個透明的礦泉水瓶,其中一個切去底,一個在靠近瓶頸處鉆一個小孔,貼上防水膠布密封。(2)、將兩個瓶蓋背靠背粘貼在一起,中間鉆一個小孔。(3)、一瓶有色彩的水。(4)、約5厘米長蚊香一根。(5)、一個打火機或火柴一盒。上述這些材料屬于生活物品,學生在生活中很容易找到,找到之后,感到很興奮,很渴望看到這個實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過程。老師指導實驗過程。第一步:將點燃的蚊香靠近沒有去底的瓶口處,向瓶內(nèi)熏入少量的煙。這樣做的根本目的是:借鑒煙霧讓學生能清楚看見空氣占據(jù)空間的自然現(xiàn)象。

第二步:用粘貼好的背靠背的蓋子把去底。

的瓶子和已熏入煙的瓶子連起來。(圖2)。

第三步:向去底的瓶子內(nèi)注入有色彩的水,然。

后讓學生觀察觀察,會發(fā)現(xiàn)最初有一點水流下。

來,這是因為下面的瓶子的空氣被壓縮,過一。

會兒,上面的瓶子的水不會流下來,這說明下。

面瓶子的空間被空氣占據(jù)了,因此,上面瓶子。

圖3。

有色彩的水不會流下來。(圖3)。

第四步:揭開下面瓶頸處的防水膠布,然后讓。

學生觀察看見下面瓶子的空氣跑出來,讓出了。

空間,所以上面瓶子有色彩的水流下去了。

水流下去占據(jù)空間的過程,證明了“空氣占據(jù)空間”的自然現(xiàn)象。

又例如:黃芳老師上五年級的科學《雞蛋撞地球》一課時,老師開門見山的說:“今天這節(jié)課是一堂很有趣的活動課?!蹦銈冇X得雞蛋撞地球會怎樣?有的學生說雞蛋會破,有的學生說不會破,一下子就點燃了學生學習激情。()“是破還是不會破,我們用實驗來驗證吧!”黃老師微笑的說:老師隨后出示生活中容易找到物品做實驗材料:如雞蛋、透明膠、繩子、剪刀、塑料杯、紙杯、塑料袋、紙盒、海綿、棉花等。學生分組討論設計保護雞蛋的裝置,黃老師說“雞蛋撞地球?qū)嶒灐北荣?,要到室外進行,“雞蛋撞地球”實驗要求就是在規(guī)定的條件下,讓雞蛋包裝后從三層樓高處落下。在老師的細心指導下,通過學生實驗發(fā)現(xiàn):揭開了雞蛋撞到地球不會破秘密。學生對這個結果感到很開心、驚奇。通過這個科學探究實踐活動,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在激情中得到了成長。譚柏生老師上五年級的《像火箭哪樣驅(qū)動小車》一課時、出示實驗材料:氣球、支架、噴嘴、銷釘、橡皮筋,這些材料在生活中容易找到。學生做實驗很有興趣。課題組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課例。例如:三年級科學上冊《空氣占據(jù)空間》、五年級的科學《雞蛋撞地球》、五年級的《像火箭哪樣驅(qū)動小車》等教學內(nèi)容都是利用生活中物品進行科學探究。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課堂實驗和課外實踐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最好途徑,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學習方式,學生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被所要認識的事物吸引,從而促使他們主動去思考、研究。在指導學生實驗中,科學教師盡量采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驗材料,學生生活中的汽水瓶、可樂瓶、礦泉水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牛奶盒、塑料袋、氣球等等都是教師們進行科學探究實驗的好材料。在老師的指導下;(1)、很多學生學會制作太陽能熱水器、雨量器、會設計制作一個保溫瓶和雞蛋保護器,并且能根據(jù)已學的知識,利用生活中廢舊物品,經(jīng)過精心設計。變廢為寶,制作成各種各樣的裝飾品。(2)、大部分學生在家里會利用生活中的.物品進行科學實驗:例如:五年級的李自翔同學會利用家里的馬鈴薯、鹽、水等生活物品,會做“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的實驗,劉翔會利用生活物品橡皮泥玩具探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實驗、曹藍同學會利用生活中廢鐵來做“金屬的熱脹泠縮”實驗,老師對成功者給予鼓勵,對于制作失敗的,老師便幫他們分析問題所在,讓他們經(jīng)過多次思考,反復實踐,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對科學的學習充滿信心。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充分利用身邊的事物進行科學探究,激發(fā)了學生探究興趣,提高了學生科學素養(yǎng),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老師在指導中得到了成長,增長了智慧,學生在激情中得到了成長,學到了知識。五年級的學生會解釋生活中電線在冬天會下垂的原因;明白踩癟的乒乓球在熱水中會鼓上來的緣故,三年級的學生會利用生活物品做“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實驗,知道舞動塑料袋,袋子就會鼓起來,為什么氣球會越吹越大的道理。六年級的學生知道打開可樂沖鼻的氣體是何物。會使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掌握了控制鐵生銹的速度方法。四年級的學生知道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氣,用手觸及門的金屬把手電擊的感覺的原因,會解釋脫下毛衣時發(fā)出啪啪的響聲成因。

對于那些酷愛科學實驗課的學生來說,課堂四十分鐘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有些學生在家里搞起了“破壞”,如把家里的錄音機拆開來看一看,琢磨琢磨;把玩具飛機拆下來拼一拼等等。這些在家長們眼里看作搞破壞的行為,實際就是學生創(chuàng)新的一種體現(xiàn),也是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過程,我們應該很好的保護他。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機會,鼓勵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鬧鐘拼裝活動,學生通過將散裝零件拼裝成鐘的過程,不僅培養(yǎng)了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到了很多新知識。

3、總結階段(203月――年4月)。

本課題在我校領導的帶領和支持下,已經(jīng)走過了三年的多時間,從年的申請立項、確定方案、理論學習、前期調(diào)查、實驗探究,到2014年成果展現(xiàn)、研究總結等等,具體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在一次次學習、實踐、研討、交流、改進、調(diào)整等實實在在的工作中,我們真實地聽到了自己成長的腳步聲。秉持以課堂實驗和課外實踐為基地,緊密聯(lián)系生活,利用生活物品進行科學探究,通過學習交流及在科學課教學上進行探索和實踐,找到與新課程最為和諧的交匯點,從而更好地開展新課改,促進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經(jīng)過3年科學探究,課題組鄧旭老師撰寫了《空氣占據(jù)空間實驗》改進論文,謝家伴老師自制了科學教具《空氣占據(jù)空間》,讓學生直觀的看清空氣占據(jù)空間,這個教具深受學生青睞,朱向群老師撰寫了實驗探究論文《如何在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學具的應用》論文;謝家伴老師指導學生參加郴州市第二屆“英東杯”中小學科技活動海陸空模型競賽中,周雨軒同學榮獲市第二名;李景華同學獲航海電動遙控繞標賽第二名。9月,在郴州市首屆小學科學《同步教學實踐訓練》應用優(yōu)質(zhì)課比賽中,我校譚柏生老師榮獲特等獎。

為了研究課題達到研究目的,多次聘請上級教育局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家來我校課題組指導、論證。課題組根據(jù)專家的意見,不斷修改、不斷完善、不斷總結,并且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二)具體的研究行動。

1、在課堂實驗教學中,我們圍繞培養(yǎng)實驗探究能力,采取的措施是讓學生“多看”、“多想”、“多做”。

(1)、多看:當學生遇到疑問時,老師進行演示和到實驗室動手做實驗,讓學生看了實驗后解除心中的疑惑,使學生認識到動手做實驗是學習研究科學、不可少的手段。實驗中指導學生做好實驗變化前、中、后的觀察,要求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眼、耳、鼻、舌、身等)的功能,感覺所有現(xiàn)象。對實驗中所需的儀器和操作方法、反應條件、以及如何判斷新物質(zhì)的生成等,都要引導學生觀察。在做實驗時教師可給出適當?shù)挠^察點,使學生克服觀察的無序性和盲目性,并且要抓住實驗的契機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教師演示操作要規(guī)范,給學生留下科學的、嚴謹?shù)挠∠蟆?/p>

“多看”能培養(yǎng)學生用實驗來研究科學的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2)、多想:我們讓學生帶著疑惑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實驗的設計,然后到實驗室動手做實驗,讓實驗事實說明問題。教師在實驗教學中不斷激疑--鼓勵學生質(zhì)疑-提出解決方法-師生共同解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教師點撥,明白理化的科學道理,在實驗探究中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我們經(jīng)常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原有教科書中實驗方案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鼓勵和指導學生利用自己熟悉、掌握的實驗儀器,根據(jù)某一課題研究去設計探究性的實驗方案。改進的實驗學生以“小論文”形式進行交流,并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表演,學生不僅享受到設計實驗成功的樂趣,而且實驗探究能力得到培養(yǎng),更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

在教學過程中,巧設疑問,以懸念來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如在講《空氣占據(jù)空間》時,在課堂上,我出示礦泉水瓶兩個,其中一個切去底、蚊香、等實驗材料,提出問題:猜一猜空礦泉水瓶子里面有什么?有的學生猜沒有什么,有的學生猜有空氣,為什么猜有空氣呢?怎樣證明瓶子里有空氣?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把枯燥無味的試驗變?yōu)橹庇^形象的試驗,學生記得快,記得牢。如在講《浮力》時,教師準備好乒乓球、鐵塊、彈簧秤、細線、一杯水等器材,提出問題:乒乓球為什么會浮在水面?鐵塊為什么會沉到水底?怎樣證明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問題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學習熱情高漲,興趣油然而生。學生都躍躍欲試,說出許多想法,通過觀察浸沒在水里的乒乓球向上運動,感知浮力,又通過觀察彈簧秤下的鐵塊在空氣和水中示數(shù)的變化,感知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對浮力概念有了一定認識后,又問:對上面的實驗你有什么感覺和啟發(fā)?有什么疑問和猜想要提出來討論和研究嗎?憑直覺思維,大部分學生有所領悟:鐵塊受到向上的浮力,看來浮力的大小與鐵塊排開水的重量或體積之間存在某種關系。繼而引導學生:如何測浮力的大???如何測鐵塊排開水的重量或體積?同學們各抒己見,然后共同設計一個驗證實驗,并進行實驗。學生始終在思考、操作、觀察、總結,表現(xiàn)欲得到了發(fā)揮,在探討新知識新方法中學生也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多想”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實驗教學中激活,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多做:我們精心組織學生上好每次實驗教學課,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安全意識。課前提出預習要求,實驗時指導學生,嚴格遵守實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實驗,認真細致地進行觀察實驗現(xiàn)象,實事求是地做好記錄,深入分析實驗結果,寫好實驗報告。

“多做”讓學生在實驗中鍛煉,提高綜合素質(zhì),養(yǎng)成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科學作風,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2、在課外活動時間,引導學生走進實驗室,從生活走進科學。

我們在課余時間開放實驗室,組織部分學生參與實驗準備,進行簡單器材的準備,例如用礦泉水瓶制成燒杯和量筒,用小瓶和管子制成潛水艇等。使學生了解一些實驗操作要領,課堂教學時讓學生一起參與實驗演示。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完成家庭小實驗和課外實驗,放手讓學生設計實驗、動手實驗,遇到問題可通過分析討論、查閱資料、請教老師等途徑尋找對策。同時,開展小儀器和小制作的比賽活動,提高學生實驗探究能力。每一年,我校都舉行實驗操作比賽,對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進行考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在20上期,學校舉行的科學實驗操作技能競賽中,三年級的學生動手能力強是235班,四年級學生動手能力強是226班、五年級學生動手能力強是222班、六年級學生動手能力強是221班。

3、引導學生開展小課題的研究,提高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

組織學生開展小課題的研究。例如引導學生開展《空氣占據(jù)空間》、《像火箭哪樣驅(qū)動小車》和《雞蛋撞地球》的實驗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

1、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由于教學形式上的開放性和自主性,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既而轉(zhuǎn)化為一種學習行為,因此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踴躍發(fā)言,并敢于大膽地對別人的意見提出質(zhì)疑。同時多種途徑的多向交流,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加快了知識的理解過程,學習積極性明確提高,從對學習的外在興趣,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動力,進而促進了學業(yè)成績的提高。例如:六年級216班李俊鵬同學根據(jù)所學電的知識,搞了一個小電動機的應用。

2、學生喜歡上科學課,對科學及社會生活實際與科學有關的問題有了較廣泛的興趣,有尋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敢于發(fā)問,善于發(fā)問,樂于發(fā)問,逐步養(yǎng)成質(zhì)疑問難的習慣,科學教學質(zhì)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例如:黃芳老師上的《雞蛋撞地球》一課,極大的提高學生興趣,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極大熱情和參與的積極性。

案例:《雞蛋撞地球》。

師:手拿一個生雞蛋,生雞蛋有什么特點?

生:易碎。

師:雞蛋碰石頭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生:雞蛋會碰破。

師:有些人明明知道以卵擊石會破,可是他們偏偏讓雞蛋撞地球。

板書《我讓雞蛋撞地球》。

師:(請學生讀活動主題)“我讓雞蛋撞地球”你們認為會怎樣?

生:雞蛋會破。

生:雞蛋不會破。

師:雞蛋是破還是不會破,我們用實驗來證明。

師:做實驗需要的材料及工具:如雞蛋、透明膠、繩子、剪刀、塑料杯、紙杯、塑料袋、紙盒、海綿、棉花。

師:檢查各組的材料、工具,準備情況。

師:我們來比一比誰的雞蛋撞不破。

“雞蛋撞地球”,這是一個多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實驗,雞蛋的渺小與地球的龐大,雞蛋的脆弱與地球的堅硬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讓學生的思維產(chǎn)生強烈沖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對科學的探究,對實驗的興趣,對自然界一切未知的向往。

3、“科研興教,科研強?!币殉蔀榻處煹墓沧R,教師教科研意識不斷增強,人人參與教科研,積極參加課題研究,積極上公開課、研究課,個個撰寫論文,教師的教科研水平和能力不斷提高。

4、該課題的研究,促進了我校實驗教學工作的開展,年底我校通過了“標準化實驗室”省級驗收。

6、更新了教師觀念、促進了教師成長,教師的智慧得到升華。

開題三年多,課題組顏曉娟老師在郴州市舉行優(yōu)秀創(chuàng)新課評比中獲得特等獎。先后有7人次在區(qū)級以上上匯報課、公開課。課題組長鄧旭老師撰寫的課題相關論文《空氣占據(jù)空間》榮獲國家一等獎。謝家伴老師自制科學教具《空氣占據(jù)空間》榮獲市一等獎,撰寫的論文《小學科學課外作業(yè)的探究與實踐》榮獲國家二等獎,鄧旭老師撰寫的論文《初探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科學中的運用》榮獲區(qū)一等獎;《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榮獲市一等獎。朱向群老師撰寫的論文《如何在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區(qū)一等獎、《學具的應用》榮獲省二等獎;謝家伴指導學生參加郴州市第二屆“英東杯”中小學科技活動海陸空模型競賽中,周雨軒同學榮獲市第二名;李景華同學獲航海電動遙控繞標賽第二名;共有三十余名學生在市區(qū)比賽中獲獎,在北湖區(qū)中小學教師年終考核評優(yōu),謝家伴老師被評為優(yōu)秀教師;在北湖區(qū)中小學學校兩項常規(guī)檢查中,朱向群老師榮獲先進個人,在2011年下期,鄧旭老師撰寫的科學組匯報材料榮獲市一等獎,209月,在郴州市首屆小學科學《同步教學實踐訓練》應用優(yōu)質(zhì)課比賽中,我校譚柏生老師榮獲特等獎。

我們科學課題組的工作是踏踏實實的,活動是積極而多彩的。我們的科研實驗研究立足于課堂教學又作用于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在取得的成效使學生們受益,使領導和家長們滿意。“利用生活中物品進行科學實驗、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讓研究成果作用于廣大的學生,在學生的提高和發(fā)展中綻放光芒。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篇四

撰寫課題報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類型的課題報告由于其結構的不同,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寫課題報告,首先必須把握各類報告的特征。

教育技術研究報告是對某種教育現(xiàn)象的調(diào)查,經(jīng)過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題目、引言、正文、討論或建議、結論等幾部分組成。

教育技術研究報告是教育實驗研究之后,對教育實驗研究全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客觀、概括地反映的書面材料。一般由題目、引言、實驗方法、實驗結果、結論、分析與討論、參考文獻和附錄等幾部分組成。

教育經(jīng)驗總結報告是對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經(jīng)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積極探索而積累起來的經(jīng)驗的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書面材料。由題目、引言、正文、結尾等幾部分組成。

至此可見,課題報告的寫作形式是不盡相同的,但可以歸結為前言,正文、結論這種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課題報告。除了上述幾個組成部分外,還應有署名和參考資科兩個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對報告負責并表明對報告的所有權。附錄和參考資料是必須向讀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參考文獻是指在課題報告中參考和引用別人的材料和論述應注明出處、作者、文獻標題、書名或刊名、卷期、頁碼、出版機構及出版時間。

1、引言。

引言是課題報告的開場白。引言部分必須說明進行這項課題研究工作的緣由和重要性;前人在這一方面的研究進展情況,存在什么問題;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計劃解決什么問題,在學術上有什么意義等。要求簡明扼要,直截了當。應該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對前人的工作隨意否定,或輕易斷言此問題前人沒有研究過,屬于歷史空白,這是不妥當?shù)?。怎樣開頭為好,應根據(jù)課題報告的內(nèi)容、各人的寫作風格等因素全面考慮后確定。但必須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著邊際,文不對題;或一步登天,言盡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正文。

正文是課題報告的主體,占報告的絕大部分篇幅;是課題報告的關鍵部分,體現(xiàn)著報告的質(zhì)量和水平。所以,必須重視正文部分的撰寫。各種不同類型的課題報告在正文部分敘述的內(nèi)容不盡相同。但要寫好正文部分,都必須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對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整理,經(jīng)過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過程,最后得出正確的觀點。并以觀點為軸心,貫穿全文,用材料說明觀點。做到材料與觀點的統(tǒng)一,這是基本的要求。對初學者來說。往往易出現(xiàn)兩種毛病:一種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論點,而缺乏科學的論證;只有論點,沒有材料,缺乏說服力。另一種毛病是羅列大量材料,平鋪直敘,看不出其主要論點是什么。出現(xiàn)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沒有能以確鑿的論據(jù)來說明論點,做到論點與論據(jù)的統(tǒng)一。為了科學、準確、生動形象地表達研究成果,提高說服力和可信性還應減少不必要的文字敘述,而采用圖、表、照片來集中反映數(shù)據(jù)和關鍵的情節(jié)。當然,選用的圖、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準確無誤。

3、結論。

課題報告的結論部分是作者經(jīng)過反復研究后形成的總體論點,它是整篇報告的歸宿。結論必須指出哪些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還有什么問題尚待研究。有的報告可以不寫結論,但應作一簡單的總結或?qū)Y果開展一番討論;有的報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議;有的報告不專門寫一段結論性的文字,而是把論點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個部分。不論是哪種類型的科學研究報告。都必須總結全文,深化主題,揭示規(guī)律。而不是正文部分內(nèi)容的簡單重復,更不是談幾點體會,喊幾個口號。寫結論必須十分謹慎,措詞嚴謹,邏輯嚴密,文字簡明具體,不能模棱兩可,含糊其辭。

1、重點應放在介紹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方面。課題報告的價值是以方法的科學性和可靠性為條件的,而這兩者又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因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學的,才能保證研究結果是可靠的。人們閱讀或?qū)彶檎n題報告,主要關心的是如何開展研究,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了沒有,是如何解決的。研究結果在現(xiàn)階段達到什么程度,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繼續(xù)解決等。因此,寫作課題報告,主要精力應花在方法和結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該項研究在方法上無懈可擊,從而不得不承認結果的可靠性。

2、理論觀點的闡述要與材料相結合。在課題報告中怎樣使自己的觀點得到有力的論證,是應該關心的重要問題。論點的證實除了必須依靠邏輯的力量外,還需要依靠科學事實的支撐,做到論點與事實相結合。課題報告一定要有具體材料,尊重事實,從事實中列出觀點。首先在論述過程中要處理好論點與事實的關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選好事實。

除了要注意事實的典型性、科學性以外,還要善于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來說明問題,揭示普遍規(guī)律。其次是恰當?shù)嘏渲檬聦?,用事實論證,主要是用來幫助人們理解不熟悉的論點。

3、分析討論要實事求是,不夸大,不縮小。在下結論時要注意前提和條件,不要絕對化,也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經(jīng)驗說成是普遍規(guī)律。

例:“小學生生活作文研究”報告。

我校是一所農(nóng)村中心小學,是一所先進學校,1996年3月,我校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的《小學生生活作文研究方案》被列為蘇州市教育科研“九五”立項課題,經(jīng)過幾年的實踐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總結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們提出如下報告。

(1)生活教育理論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論借鑒和廣闊的研究天地。陶行知是我國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內(nèi)容。活動本身是生活內(nèi)容的一部分,在將來知識經(jīng)濟時代,會成為一種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之一。之內(nèi)容即生活之內(nèi)容,作文教學可以成為生活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間有多大,作文的領域有多廣,生活作文研究是我們在作文教學領域?qū)μ招兄逃枷氲睦^承和發(fā)展。

(2)寫作理論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佐證。寫作理論告訴我們,作文是生活的再現(xiàn)、反映、創(chuàng)造,學生的生活內(nèi)容是學生作文的基礎,沒有豐富的生活,就沒有內(nèi)容豐富的作文。教師只有研究、了解、豐富、引導學生的生活,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學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領、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繽紛的色彩。

(3)生活作文是激發(fā)學生寫作動機的良好途徑。根據(jù)活動心理學原理,兒童的寫作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寫作的內(nèi)部動力。寫作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動機。而語言的本質(zhì)特征在于它是社會的交際工具,生活教育理論指出,學生這個名詞,就是學習生活,學習人生之道。學會生活,學會交際,是人發(fā)展的必須與必然,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學生的寫作動機,使他們樂寫、想寫,從動機走向目的。

生活作文的概念假設。所謂“生活作文”,指的是教師通過研究和實踐,創(chuàng)設條件豐富學生生活,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學習寫作,提高學生認識生活、表達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生活作文研究的重點,是尋找溝通生活與寫作的良好途徑,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導,也不是泛泛而談寫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學寫作文,指導學生寫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學會做人。

生活作文研究的雙向協(xié)調(diào)目標假設。生活作文研究樹立了做人與作文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的目標,所謂“雙向”,即指向于做人的目標與指向于作文的目標,做人目標與寫作目標統(tǒng)一,對各年級段的學生提出了生活目標和寫作目標,以期達到生活與寫作的同步前進,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最終為達到生活教育理論求真人的目標服務。要在研究中,總結出生活作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提高教師作文教學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認識生活的能力,使學校成為作文教學特色學校。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論的運用與發(fā)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博大精深,我們的首選策略是通過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來提高教育教學的自覺性,真學陶,得真經(jīng),開展生活教育理論指導下的生活作文研究實踐,通過生活作文的研究實踐豐富生活教育理論的內(nèi)容。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實踐才是深入的實踐,沒有生活教育理論來指導的生活作文實踐是難以得真效的,膚淺的。

2、著眼于人的整體和諧發(fā)展。教育的終極目標應當是人的發(fā)展,我們要從人的發(fā)展的高度來開展生活作文研究。能力本身是生活教育內(nèi)容的組成部分,是人類生命形態(tài)的內(nèi)容之一。我們著眼于人的整體發(fā)展,處好育德與育文的關系,特別加強了學校的德育工作,以德育促智育,以育人來育文,以作文來育人,來促進人的整體和諧發(fā)展。

3、追求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從教師與學生兩個層面達到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全體教師協(xié)同研究,為完成生活作文研究工作而努力,又要根據(jù)自身條件,保持研究個性,尋找能發(fā)揮自己所長的又能體現(xiàn)學校作文教學共性的模式。課題組教師開展了《小學生課外閱讀生活的研究》、《加強作前指導“點”“面”結合之研究》、《融情感教育于作文批改之中的研究與實踐》、《鼓勵性、針對性、主體性原則在作文批改中的運用》、《運用綜合講評方式,提高寫作修改水平》、《運用遷移原理,提高修改能力》、《自評自改欣賞性作文講評方法的研究》、《小學生生活作文的個性化指導》、《班隊活動與生活作文結合的研究》、《生活作文情境的創(chuàng)設研究》等子課題研究。從學生的層面上說,既要加強學生的作文基礎,又要實現(xiàn)在寫作中的個性發(fā)展,做到“保底不封頂”。

4、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和諧發(fā)展。教學改革不能離開了語文教學整體改革來進行,作文能力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表現(xiàn),我們在進行生活作文研究中,與語文教學整體改革相結合,特別是與閱讀教學相結合。

5、開展作文教學規(guī)律的探索。重視規(guī)律的探索,從實踐中得到經(jīng)驗,從經(jīng)驗中研究規(guī)律,規(guī)律即科學,尋找大面積提高作文教學質(zhì)量的規(guī)律與方法。在開展作文教學規(guī)律探索中,注意繼承傳統(tǒng)、借鑒他人與創(chuàng)新,吸取傳統(tǒng)作文教學的精髓,認真總結生活作文教學經(jīng)驗,在探索中學會反思,學會從生活教育理論高度反思教學現(xiàn)象,創(chuàng)造出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經(jīng)驗。特別加強了對生活作文基本規(guī)律的研究,對作文教學相關問題和基本問題的探討,對作文教學基本過程的研究。

我們進行生活作文研究,首先理清的一個思路就是生活與作文的關系,即:作文即做人,教文以教道,生活與作文是統(tǒng)一的,生活作文是富于生活教育之中的。

生活作文的基本做法是:

讓學生在認識生活中提高寫作能力,通過提高寫作能力提高對生活的認識能力。

生活作文主張:

生活有情文有情——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善從文中品生活——指導學生認識生活;能以妙筆繪春秋——指導學生表達感受。

1、把生活作文置于整個教育觀念的改造的系統(tǒng)中來觀照。

教育觀念是教育工作的理性支撐,我們在生活作文研究中加強教育觀念的更新,在更新整個教育觀念基礎上進行生活作文研究。

在觀念改造工作中,我們開展了分層的逐步深入的工作,課題立項后,我們即成立了課題組,并不斷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組成成員。我們又成立了校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會,每月進行一次學習,編印一期《師陶活頁文選》,每學期編印一期會刊《求真》,參加第二、三屆全國中青年學陶骨干培訓。每學期有計劃地對全體語文教師、全體教師進行教育理論的學習、講座。編印摘編因特網(wǎng)網(wǎng)絡教育信息的《他山石》周報,成立教科中心組,定期學習,拓展教師的眼界,用科研的力量團結教師,領導觀念。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篇五

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不僅對原“教學大綱”中關于語文課外讀物的具體篇目作了很大的改動,而且對不同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作出了較大的增加。就是說,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是明確“入憲”了,抓好課外閱讀是國家教育教學的要求?!盁釔圩x書,每天閱讀,養(yǎng)成習慣,堅持終身”是我們在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時提出的核心目標。指導學生在課外進行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是語文活動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經(jīng)常的形式,是課堂閱讀的繼續(xù)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當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現(xiàn)狀,形勢不容樂觀,突出表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閱讀興趣比較單一:休閑性閱讀占據(jù)學生課外閱讀的大部分時間,這些書與文學經(jīng)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維火花,少了許多描述人性的閃光。

(2)閱讀消費較少:經(jīng)調(diào)查,小學生的諸多消費中,用于娛樂的消費遠遠高于購買書刊的費用。

(3)閱讀習慣和閱讀量大相徑庭:家長受過比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們的孩子通常會比所受教育比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閱讀習慣、更長久的閱讀時間、更大的閱讀量;家長的興趣指向及言傳身教影響著孩子們的習慣養(yǎng)成。

(4)課外閱讀的時間的比重減少:電視、電影、上網(wǎng)等多種活動方式的包圍之下,孩子們的課余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孩子們有了更多活動選擇;同時,在這些活動方式的沖擊下,課外閱讀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時間被無聊的電視節(jié)目占據(jù)著,學生變得不愿獨立思考,特別依賴其他人。

(5)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閱讀能力正在退化:學生缺乏閱讀課外讀物的習慣,缺乏獨立思考、獨立閱讀的能力。閱讀的退化不僅會使人的思維遲鈍,智力功能萎縮,導致學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會危及民族基礎素質(zhì),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學校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绷x務教育階段孩子應該完成400萬字的閱讀任務,其中小學階段應該完成145萬字,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yōu)秀詩文160篇(段),由此可見讓小學生從小課外閱讀的習慣,讓閱讀成為學生的生活方式,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

在充分調(diào)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根據(jù)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運用科學研究的方法,提出了“課外閱讀與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研究”,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訓練,通過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為開展本項研究提出一定的理論依據(jù),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研究意義。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借助豐富的人類文化精品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充實學生的頭腦,為孩子儲存自己的童年精神營養(yǎng),無疑是使孩子終生受益的重要措施。

1、把握時機,刻不容緩:抓住兒童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從一年級開始盡可能培養(yǎng)課外閱讀的興趣。

2、博覽群書,廣泛涉?。翰┯[對兒童發(fā)展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博覽使兒童獲得廣闊的知識背景,就有助于新信息的融合和重組,有效提高他們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3、難易不序,持之以恒:課外閱讀沒有循序漸進之說。兒童正是語言學習的最好時機,接受能力極強,效率高。孩子也能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只要能做到持之以恒,書自會“越讀越薄”,這是讀書的最高理想。

三、研究目標和內(nèi)容。

(一)預期目標。

1.探索小學生課外閱讀實踐活動的實施方法及策略。

2.構建科學、規(guī)范、有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指導課的活動模式。

3.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學生實際和教師特點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課程體系。

4.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促進我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二)研究內(nèi)容。

1.掌握方法,促進讀書技能的提高。

2.優(yōu)化語感,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

3.接受熏陶,促進人文素養(yǎng)與情感意志、審美情趣及價值觀的提高。

4.重視積累,讀思結合,促進寫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四、研究方法和對象。

方法:本課題研究主要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之以實驗研究、行為觀察、文獻研究、問卷調(diào)查、師生訪談、家長反饋等多種方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實施情況的紀錄。對課題研究作總結、驗證、提煉,概括有關教學現(xiàn)象,并使之形成經(jīng)驗理論。

對象:課題研究對象:我校一至六年級全體學生。

五、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9-.7)——營造讀書氛圍,讓課外閱讀彌漫學生身邊的每一寸空間。

1.健全完善圖書館的圖書借閱制度,添置新圖書,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形成學校閱讀特色,創(chuàng)建“校園書香”文化。

2.建立有效的班級間、學生間的圖書交流機制,鼓勵流通共享,豐富圖書資源。

3.舉辦“閱讀伴我成長”校園第一屆讀書節(jié)活動,營造讀書氛圍。

4.做好資料的收集、分析工作。

時間。

1.將語文課時進行重新分配,每周安排一節(jié)閱讀指導課,在時間上保證學生的閱讀,教師要探索不同類型閱讀課的指導。

2.開展各種讀書活動,以活動引領閱讀,以活動激發(fā)閱讀,以活動促進閱讀。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nèi)涵豐富、以閱讀為主體的閱讀節(jié)活動。

3.舉辦校園以“讓讀書成為習慣”為主題的第二屆讀書節(jié)活動,展示學生讀書階段成果。

1.舉辦校園第三屆以“我讀書,我快樂”為主題的讀書節(jié)活動,展示課題實驗成果。

2.總結實驗經(jīng)驗,匯總并推廣實驗成果。

組長:黃燁。

副組長:呂海麗陳惠華。

組員:全校語文科任教師。

本課題通過近三年時間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一)探索學生課外閱讀行之有效的方法。

方法1、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只有培養(yǎng)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才會努力去尋求閱讀機會,從中獲得信息,得到閱讀滿足,才會將老師的“要我讀”轉(zhuǎn)化為自主尋求的“我要讀”。正如劉國正先生言到:“有了興趣和習慣,你不讓他讀都難,幾天不看書,他就會覺得空蕩蕩的,難受?!崩蠋熆梢韵?qū)W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愛讀書的故事,以榜樣的力量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課余時間,我們的老師常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交流讀書心得、體會,向?qū)W生介紹自己是怎樣讀書的,給學生展示自己的讀書筆記,使學生體會到老師對閱讀的重視,激發(fā)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方法2、讀什么書有益,怎樣閱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并做到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做到課內(nèi)外結合,以一帶十,相互促進,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如學習《獄中聯(lián)歡》后,向?qū)W生推薦閱讀《紅巖》;學了《赤壁之戰(zhàn)》后,引導學生讀《三國演義》;學完《丑小鴨》,推薦閱讀《安徒生童話》;學了《松鼠的尾巴》后,可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啄木鳥、猴子、狗、燕子、壁虎等更多動物尾巴的用處。有了這樣的閱讀基礎,那么讀其他名著也就水到渠成了。所謂“書越讀越厚”,學生的閱讀不再拘囿于語文書,實現(xiàn)了由課內(nèi)與課外鏈接延伸的“立體閱讀”。

方法3、開展活動激發(fā)興趣。閱讀交流活動可以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它為正在進行課外閱讀的同學提供了展示成果的平臺,既可以讓收獲者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又可以吸引還沒有投入閱讀活動的同學。學校每年舉辦一次校園讀書節(jié),讀書節(jié)上,各年級的活動精彩紛呈,如低年級開展講故事比賽,中高年級進行賽詩會、朗誦會、故事會、演講賽、讀書報告等。其次,學校還注意根據(jù)主題閱讀活動進行階段性成果展示:手抄小報評比、讀書心得展出、讀書筆記評比展覽、優(yōu)秀讀書筆記廣播等,閱讀交流活動的有效開展,把全校的閱讀氛圍進一步推向高潮,吸引了更多同學投身閱讀活動。

方法4、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讓學生愛上讀書。書要靜下心來讀,這是讀書最重要的習慣之一。如何把學生帶進書本,讓他沉浸在書的海洋中,陶醉在書的精髓中,創(chuàng)設良好閱讀氛圍至關重要。學校保證學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閱讀時間。如中午學生到校在班級閱讀20—30分鐘時間,每周安排學生進閱覽室進行一節(jié)課閱讀。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篇六

教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的撰寫提要:結題報告的撰寫,在某種意義上而言,重形式更重與內(nèi)容,一份行文規(guī)范的研究報告可以顯現(xiàn)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態(tài)度與研究水平。

20xx年度—20xx年度尚有部分立項課題沒有結題,按照學校規(guī)定,這些課題必須在6月底前整理好現(xiàn)有資料,撰寫好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為便于教師撰寫,將課題結題報告的撰寫方法和格式簡單整理如下,希望對課題研究者有所幫助。

結題報告的撰寫,在某種意義上而言,重形式更重與內(nèi)容,一份行文規(guī)范的研究報告可以顯現(xiàn)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態(tài)度與研究水平。

結題報告應該包含三大塊的內(nèi)容:標題部分、正文部分、附錄部分。

標題:題目中看內(nèi)容,要求簡練、體現(xiàn)報告的主觀點。

署名:一般不超過三個,以對課題研究的貢獻大小排列。

摘要:中文摘要300字以內(nèi),常用200字以內(nèi)。內(nèi)容為“為什么做?”、“怎么樣做?”、“得到了哪些肯定或否定的結論”。英文摘要50個單詞左右,用第三人稱描述,時態(tài)是過去時。

包含“引言”、“方法”、“結果分析”、“討論”、“結論”五大部分。當然在文字在表述上不需要一定按照五類的說法。

“引言”:即前言、問題的提出,必須和課題研究的內(nèi)容相對應。

“方法”:即課題的對象與方法,

如果是實驗報告,需要闡述實驗研究的儀器、設備、材料、量表工具,使用的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等等?,F(xiàn)在我們教師大都采用的敘事方式的闡述,寫明課題研究的設計程序、整個研究過程的客觀描述。

“結果分析”:文字表述和數(shù)據(jù)描述相結合,即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

在數(shù)據(jù)描述時,可以采用餅圖、曲線圖、條形圖等圖形幫助說明,在表格形式進行描述時,可以采用三線表格形式。

“討論”,討論包含以下內(nèi)容:

討論預期與結果的一致性,判斷為什么一致。

討論本研究與其他的同類研究的異同,說明本研究的前瞻性與科學性。

討論還有哪些可以進一步研究的內(nèi)容。

“結論”:簡單、明了。

包含“參考文獻”、“附件”兩個內(nèi)容。

“參考文獻”:即時性強,不要引用許多年前的雜志或?qū)V?。格式如下?/p>

專著的引用:作者。書名。出版社,版本及年代。

雜志上文章的引用:作者。文章名。雜志名,xx年第x期。

“附件”:非必要,有就附上。

一般格式的標題序號撰寫方式如下:

“一、”“二、”……。

“(一)”“(二)”……。

“1?!薄??!薄?。

“(1)”“(2)”……。

科技項目格式的標題序號撰寫方式如下:

“1”“2”……。

“1。1”“1。2”……。

“1。1。1”“1。1。2”……。

“1。1。1。1”“1。1。1。2”……。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篇七

撰寫課題報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類型的課題報告由于其結構的不同,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寫課題報告,首先必須把握各類報告的特征。

教育技術研究報告是對某種教育現(xiàn)象的調(diào)查,經(jīng)過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題目、引言、正文、討論或建議、結論等幾部分組成。

教育技術研究報告是教育實驗研究之后,對教育實驗研究全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客觀、概括地反映的書面材料。一般由題目、引言、實驗方法、實驗結果、結論、分析與討論、參考文獻和附錄等幾部分組成。

教育經(jīng)驗總結報告是對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經(jīng)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積極探索而積累起來的經(jīng)驗的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書面材料。由題目、引言、正文、結尾等幾部分組成。

至此可見,課題報告的寫作形式是不盡相同的,但可以歸結為前言,正文、結論這種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課題報告。除了上述幾個組成部分外,還應有署名和參考資科兩個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對報告負責并表明對報告的所有權。附錄和參考資料是必須向讀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參考文獻是指在課題報告中參考和引用別人的材料和論述應注明出處、作者、文獻標題、書名或刊名、卷期、頁碼、出版機構及出版時間。

1、引言。

引言是課題報告的開場白。引言部分必須說明進行這項課題研究工作的緣由和重要性;前人在這一方面的研究進展情況,存在什么問題;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計劃解決什么問題,在學術上有什么意義等。要求簡明扼要,直截了當。應該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對前人的工作隨意否定,或輕易斷言此問題前人沒有研究過,屬于歷史空白,這是不妥當?shù)?。怎樣開頭為好,應根據(jù)課題報告的內(nèi)容、各人的寫作風格等因素全面考慮后確定。但必須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著邊際,文不對題;或一步登天,言盡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正文。

正文部分敘述的內(nèi)容不盡相同。但要寫好正文部分,都必須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對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整理,經(jīng)過概念、判斷、推理的邏輯過程,最后得出正確的觀點。并以觀點為軸心,貫穿全文,用材料說明觀點。做到材料與觀點的統(tǒng)一,這是基本的要求。對初學者來說。往往易出現(xiàn)兩種毛?。阂环N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論點,而缺乏科學的論證;只有論點,沒有材料,缺乏說服力。另一種毛病是羅列大量材料,平鋪直敘,看不出其主要論點是什么。出現(xiàn)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沒有能以確鑿的論據(jù)來說明論點,做到論點與論據(jù)的統(tǒng)一。為了科學、準確、生動形象地表達研究成果,提高說服力和可信性還應減少不必要的文字敘述,而采用圖、表、照片來集中反映數(shù)據(jù)和關鍵的情節(jié)。當然,選用的圖、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準確無誤。

3、結論。

結論,但應作一簡單的總結或?qū)Y果開展一番討論;有的報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議;有的報告不專門寫一段結論性的文字,而是把論點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個部分。不論是哪種類型的科學研究報告。都必須總結全文,深化主題,揭示規(guī)律。而不是正文部分內(nèi)容的簡單重復,更不是談幾點體會,喊幾個口號。寫結論必須十分謹慎,措詞嚴謹,邏輯嚴密,文字簡明具體,不能模棱兩可,含糊其辭。

1.重點應放在介紹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方面。課題報告的價值是以方法的科學性和可靠性為條件的,而這兩者又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因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學的,才能保證研究結果是可靠的。人們閱讀或?qū)彶檎n題報告,主要關心的是如何開展研究,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了沒有,是如何解決的。研究結果在現(xiàn)階段達到什么程度,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繼續(xù)解決等。因此,寫作課題報告,主要精力應花在方法和結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該項研究在方法上無懈可擊,從而不得不承認結果的可靠性。

2.理論觀點的闡述要與材料相結合。在課題報告中怎樣使自己的觀點得到有力的論證,是應該關心的重要問題。論點的證實除了必須依靠邏輯的力量外,還需要依靠科學事實的支撐,做到論點與事實相結合。課題報告一定要有具體材料,尊重事實,從事實中列出觀點。首先在論述過程中要處理好論點與事實的關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選好事實。

除了要注意事實的典型性、科學性以外,還要善于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來說明問題,揭示普遍規(guī)律。其次是恰當?shù)嘏渲檬聦?,用事實論證,主要是用來幫助人們理解不熟悉的論點。

3.分析討論要實事求是,不夸大,不縮小。在下結論時要注意前提和條件,不要絕對化,也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經(jīng)驗說成是普遍規(guī)律。

課題研究結題報告篇八

《促進中小學生學習力提升的實踐研究》是陽貴市教育改革試點的重點項目,是陽貴市教育局重點打造的研究課題,實驗三中作為課題研究單位,對課題研究非常重視,決定以《思維可視化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課堂實踐研究》作為子課題,把思維可視化技術作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全校開展研究工作。通過一個學期的研究,完成了市總課題組布置的相關工作,現(xiàn)將一個學期以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學校成立了以石艷梅校長為課題組長,分管校長、教務主任、各教研組長和骨干教師為主體的研究團隊。

我校的課題研究分為學校、教研組和教師個人三個層面進行研究。

在學校層面上,主要是確定研究方向:以思維可視化技術為載體,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對整體研究工作進行規(guī)劃,擬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研究計劃,制定學期研究工作推進表,對各業(yè)務處室進行分工,明確職責;撰寫開題報告,組織培訓,對各教研組的研究工作進行跟蹤指導和監(jiān)督。

在教研組層面上,各教研組根據(jù)自己的學科特點,確定全組研究專題及方向,擬定具體研究計劃,以集體備課、主題研究、課堂實踐為主要研究方式,學校要求每位教師要有自己的研究專題,為每位課題研究老師建立個人研究電子檔案,加強對老師個人研究的過程管理。

教師個人層面上以小專題為切入點,以課堂為載體,以思維可視化技術為手段,以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思考力、實踐力、創(chuàng)新力提高為目的進行研究。打造具有各自特色的高效課堂。

1、擬定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研究計劃,制定學期研究工作推進表,撰寫了開題報告。

2、加強學習培訓,提高研究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應用思維可視化技術的能力。

為了提高老師們應用思維可視化技術的能力,派出老師參加全市統(tǒng)一組織的學習培訓,邀請貴州師范大學羅小芳老師為全校教師進行了思維可視化應用軟件的使用培訓,使老師們學會了思維可視化應用軟件的使用。

除了集中學習培訓而外,各教研組還利用教研活動時間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思維可視化的知識。不斷提高教師應用思維可視化技術的水平。

3、建立了教師個人課題研究電子檔案。

根據(jù)市總課題組的要求,所有教師都建立了個人課題研究電子檔案,詳細記錄課題研究的過程,方便了學校對教師研究工作的管理。

4、開展了全校性的課題研究展示課活動。

從10月份開始,在教務處的統(tǒng)一安排下,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課題研究展示課活動,要求學校中層以上干部每周至少聽兩節(jié)課題研究展示課。此活動的開展切實提高了老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用思維可視化技術的水平,檢驗了思維可視化技術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積極作用。

5、積極參加由總課題組組織的高中學段課題實驗學校系列實踐培訓活動。

學校對活動進行了認真準備,積極參加。以此推動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要求各教研組推薦優(yōu)秀階段性成果參與展示,對課題研究進行了階段總結,制作了展板,選派了包括所有學科的骨干研究人員在家內(nèi)的20人參加了12月7日的展示、交流和培訓活動。

6、開展了階段性成果評比活動。

12月份,學校開展了階段性成果評比活動,要求各教研組推薦優(yōu)秀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師思維導圖和學生的思維導圖參加評比。活動結束后學校推薦了10篇優(yōu)秀教學設計、10篇優(yōu)秀教學反思、10幅教師思維導圖和20幅學生的思維導圖參加總課題組的評比。

7、做好各教研組和教師的個人研究總結。

為了不斷提高下一步課題研究的質(zhì)量,學校要求每個教研組和研究人員都要做好本學期的研究工作總結,對本組和自己研究工作進行認真反思,總結經(jīng)驗,找出不足,便于提高下一步課題研究的質(zhì)量。

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到目前我校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正在將思維可視化技術應用到自己的教學和學習中。思維可視化技術對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在我校初步得到體現(xiàn)。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