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實用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13:10:42 頁碼:7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實用10篇)
2023-11-26 13:10:42    小編:zdfb

編寫教案時,教師可以借鑒同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組織和布置,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下面是一些使用教育技術手段編寫的教案實例,希望能對教師們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篇一

本單元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是“尋找春天的蹤跡”,春天是一曲動聽的歌,春天是一幅美麗的畫,春天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騷客在春天的倩影下徘徊、吟唱。“編一輯‘自然日志’”,“譜一支‘春天的贊歌’”,“創(chuàng)作一幅‘詩畫’”,三項活動圍繞著一個“美”字,讓我們帶著美好的心情,去捕捉春天的蹤跡,去欣賞春天的美景,去譜寫春天的贊歌!

1、學會觀察,深入認識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生命在春天里成長變化的過程和特點,培養(yǎng)熱愛春天的情感。

2、觀賞春天,加深對春天的體驗和感悟,培養(yǎng)初步的自然觀賞和藝術鑒賞的能力。

3、培養(yǎng)在觀察中勤于記錄的`習慣,學會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養(yǎng)能將描寫與抒情相結合的語言表達能力。

1、選擇一、兩種植物或動物“跟蹤”觀察、記錄:

通過觀察和記錄,從中發(fā)現春天的蹤跡,感悟春天的神奇,引發(fā)關于自然、關于生命的理性思考。

2、指導學生搜集諺語和對自己的觀察“日記”進行整理。

3、創(chuàng)作一幅詩畫:

讓學生為詩作畫,為畫題詩。

4、辦一期“春天的贊歌”的黑板報。

5、寫作:

以“我心目中的春天”或“在這個不尋常的春天里”為題,抒寫自己的情感體驗。

寫作指導:從兩個文題來看,都具有抒情性、文學性強的特點。怎樣指導學生寫成一篇佳作呢?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首先,要引導學生觀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身邊的美景,起感受春天里的動人故事??梢哉垖W校的園藝工人講解校園內的植物,學生對植物的外形、顏色進行仔細觀察,還要記錄園藝工人對各植物培育、成長嗜好的解說。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到附近郊游,讓學生去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氣,享受自然的撫慰。

其次,要提升、強化學會僧的情感體驗,對已有觀察的提煉,是對情感的激發(fā)和提升。組織一次班會,讓學生對自己的感受來一次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再次調動他們的記憶。再次,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表達方式,尊重學會是呢感的語言特點,大力提倡學生富有靈性的個性化的表達,理解并尊重學會僧自己的視角。

最后,要引導學生克服作文中的矯情,告訴他們,真情實感是作文成功的關鍵,裝腔作勢,矯揉造作是抒情性作文的一大弊端。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篇二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這篇文章,我聽過許多老師講過公開課。可以說,幾乎每個老師的講法都不一樣——有的著重于品味語言;有的偏向于體會作者的感情……聽得越多,便越覺得這篇課文不好講,尤其是要講出這篇文章的精妙之所在,真是難上加難。

一篇文章的學習,不可能種種能力面面俱到,只能突出其中一兩個能力的訓練。這就要求教師突出重點,“小切口,深挖掘”。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對于語言運用的理解。語言文字可以表現多種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攝影美……如何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體會到這些美呢?選取什么樣的切口呢?我陷入了深思。

一段《神秘園》中的音樂飄了過來。是的,美妙的音樂能給人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其實,美麗的文字也有這樣的審美功效。藝術是相通的。我知道該怎么做了——引導學生動用他們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感覺、憑借他們豐富的想象力來體會這篇文章的美。

在講文章的第四、五自然段的時候,我發(fā)動學生動用所有的感官來欣賞這兩段文字,然后問他們:“在這兩段文字中,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感覺到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同學們讀著、討論,教室里非常熱鬧。

把這種濃厚的學習氣氛推向高潮的,還是關于第六自然段的討論。我先拋出了一個問題,“如果讓你用一種藝術形式來表現第六自然的內容,你會選擇什么樣的藝術形式?是畫?是音樂?是舞蹈?還是別的?”大家的回答比較一致,都認為應選擇一幅畫來表現這段文字所傳達的內容。我的下一個問題接著來了:“繪畫有很多種類,按照表現技法的不同,可以分為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素描畫和水墨畫等等。如果你是一位畫家,你會選擇哪一種繪畫技法來表現這段文字呢?為什么會這樣選擇呢?”

“素描!”一個聲音很快地響起。

“來,來,你說說看,為什么選素描呢?”

“因為素描畫簡潔。第六自然段描寫的景物不多,就只有樹和山,如果用別的畫來表現,畫面就會顯得比較雜亂?!?/p>

這個心直口快的孩子很自信地坐了下去。教室里忽然一片寂靜。有的學生在點頭,有的學生卻皺著眉在搖頭。一只手高高地舉起來,是個秀氣的女孩子。

“老師,我覺得素描畫不好。因為素描畫的線條太硬,層次感、黑白對比都非常分明。但這段文字所表現的內容很朦朧,很含蓄。您看:樹色陰陰象一團煙霧,遠山也只是樹梢上隱隱約約的一帶遠山,樹與山的界線是不分明的。所以我覺得用素描畫不好。”

“那你認為用什么畫比較好呢?”

“用水彩畫吧!”她想了一會兒,“因為水彩畫比較適合畫景物,它能表現出景物朦朧、含蓄的美”。

“不對!不對!”這個孩子的話音未落,另一個反對的聲音響起來,我點點頭,示意他發(fā)表他的觀點。

“水彩畫的顏色太明麗,一般用來表現白天的景物。這段文字寫的是晚上的景物,色彩哪有那么鮮艷?”

我又問:“你說說看,用什么種類的畫表現要好一些呢?”

“我還沒有想好?!彼缓靡馑嫉厣ι︻^。

“你學過畫嗎?”我問。

他搖頭。

“那你怎么知道這些的呢?”

“憑感覺!”

哦,感覺!好玄的詞兒!這不正是語感嗎?

“好!班上有同學學過畫嗎?我們來聽聽‘專家’的意見,如何?”

一個男生很神氣地站了起來,還故作姿態(tài)地清了清嗓子。大家都笑了。

“我覺得用中國的水墨畫比較好,水墨畫色彩淡雅。在這幅畫中,可主要選取黑墨,通過墨的深淺來表現遠山近樹的層次。水使墨蕩開,使山與樹的界線呈現出一種隱隱約約的狀態(tài)。而且,中國的水墨畫講究一種‘留白’藝術。就是整幅畫并不畫滿,而是適當地留取一定的空白,給欣賞者一定的想象空間。因此,中國畫最適合表現空靈、含蓄的意境。而未自清先生在這段文字中表現的淡淡憂傷與落寂,也就是‘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這句話,通過整個畫面能很好地表現出來。

教室里安靜極了,接下來便是雷鳴般的掌聲。講得多好啊!我們的學生總會有讓老師驚奇的潛質。我從他的一番話中知道了許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們的回答讓這節(jié)課更加精彩了。

同學們都很贊同他的觀點。因為他的話十分有說服力。上課,并不是簡單的老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匯聚了許多閃光點的教學相長、師生互動的過程。

我想,我應該把這節(jié)課記下來。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篇三

一個學期的時間過去了,本學期由于我教高一高三兩個年級,對我來說工作較重,最主要的是壓力大,俗話說有壓力才有動力,所以在這一學期除專業(yè)知識的不斷學習積累外,教學工作中我倍加努力,向師傅湯老師、錢老師討教,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努力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在教學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1、在教學中我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對于剛步入高中的高一新生來講,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yǎng)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并將激發(fā)興趣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

高一一年教下來,我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現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鑒身”現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fā)。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高二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1、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

2、對于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在今后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fā)展,并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并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篇四

1、學習用色塊表現樹林,并嘗試把筆橫過來直接畫形狀的小技巧。

2、能按自己的喜好并用前后遮擋組織成一片美麗的樹林。

3、懂得節(jié)約資源的道理,知道運用自己的智慧變廢為寶的好處。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5、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重點:學習用色塊繪畫的方式,鞏固涂色時的遮擋關系。

難點:如何讓幼兒掌握用色塊繪畫樹,并初步畫出樹林之間的前后遮擋關系。

樹林的課件、教師范畫、各種色塊色樹、油畫棒。

幼兒了解多種樹的形態(tài)特征、并會畫樹。教師能很快畫出一些不同的樹。

對于幼兒來說,短短的舊蠟筆頭隨處可見,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幼兒養(yǎng)成了不懂得節(jié)約資源的壞習慣,為了幫助他們糾正這個錯誤觀念,我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但在活動中我并不是一味地強調節(jié)約,而是嘗試用幼兒較感興趣也較能接受的方式,通過變廢為寶的辦法從而滲透我想傳遞給幼兒的信息。

這個活動描繪的側重點在樹林的五彩繽紛的顏色上。甚至,為了讓幼兒更好地表現色彩我首次讓幼兒嘗試舍棄掉勾畫輪廓這一個步驟,這對幼兒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在多次活動中我也發(fā)現幼兒喜歡新事物,樂于嘗試新的事物,而這次的活動正是為他們提供了這么一個平臺。

一、感受新的繪畫技法。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盒蠟筆,可是我們發(fā)現這盒蠟筆太舊了,都變得很短了。那我們是不是就把他們扔掉呢?千萬不要哦,今天陸老師就來教大家怎樣變廢為寶。

師:如果蠟筆太短,豎著捏不牢的話,那我們就來試試可不可以把蠟筆平躺下來畫,效果肯定很特別,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顏色,我們現在就來在小紙片上試一試。

(教師先示范,幼兒小練1)

師:老師還知道以前我們畫畫都會先畫外面的這條輪廓線,再在里面涂上顏色,就像現在我畫的這棵樹一樣。

師:但今天我們不畫輪廓線,而是直接把筆橫躺下來畫出樹的形狀

(教師邊講授邊示范,幼兒小練2)

師:你們看,這樣畫的樹是不是很特別呢?

二、感受樹林。

師:今天我們就來用這種特別的方法畫樹林,畫什么?

幼:樹林。

師:什么是樹林?

幼:有很多樹的地方。

師:老師這里就有幾張樹林的圖片,我們來看一看,樹林里的樹都一樣嗎?(ppt圖)

師:樹林里的樹顏色不一樣、形狀不一樣,那都有什么顏色、形狀?(根據幼兒的答案出示教具)

三、遮擋關系的闡述

師:老師這里有許多已經用今天學的方法畫出來的`樹,我請一位小朋友來想辦法拼貼出一片樹林(出示教具,個別幼兒操作)

師:用拼貼的方法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在一片樹林中,有的樹在前有的樹在后,為什么?

幼:遮擋關系,大小等。

師:那這種前后關系要怎么畫出來呢?

四、幼兒小組操作練習。

師:我看待許多小朋友都已經坐不住想要去試一試這種新方法了,好,我們現在就來畫一片美麗的樹林。

五、作品展示

六、教師總結

師:這么美麗的樹林圖片就是用我們原本想要扔掉的短蠟筆畫出來的,其實,只要我們平時多動腦筋,就能變廢為寶的!

在活動前采取了幾個策略:策略一:活動前的社會實踐活動--撿樹葉,主要考慮到幼兒知識經驗的建構。和孩子在實踐中觀察了小樹林里各種顏色的樹葉,不同形狀的樹木,有了情感的體驗,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的美。為活動的開展鋪墊了基礎,使幼兒有話可說。策略二:重難點的前置--色塊繪畫的方式及遮擋關系。我們還在美術區(qū)設置了五彩的樹葉,通過實物和范例欣賞,豐富了幼兒對色彩的感知,如:對好朋友色彩的理解--相近色的認識。通過幼兒的欣賞,幫助幼兒理解色塊繪畫。通過對活動的梳理,使得我對美術活動的教學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導入活動更精彩。

我們平時的美術活動中,很多采用ppt、圖片欣賞、情景導入、談話導入等方式激發(fā)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其實我們可以拓寬自己的思路,采取更多的形式。如:視頻的形式,讓孩子觀察春天的風景,發(fā)現春天的色彩;用特寫的形式,欣賞不同形態(tài)的樹。即幫助幼兒發(fā)現秋天色彩的豐富性,感受春天的美;發(fā)現樹的獨特性,又建構了幼兒的知識經驗,為幼兒活動做準備。

小百科:樹林通常范圍比樹叢大而比森林小的成片生長的許多樹木。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篇五

光陰似箭,期中考試的試卷發(fā)下來,望著試卷上那一個個大紅叉叉,我只能傻傻的看著,不知道該笑,還是該哭。

積累與運用是我最懊悔的地方,可能是我太盲目自信吧,單單是課本上的只是就被扣掉12、13分,而且還都是那些最簡單的題目。這讓我不得不得重新認識自己的iq。這積累與運用出錯的原因就是應為我對課本上的知識還沒有完全掌握,還得再繼續(xù)努力,加把勁兒。

閱讀題是我丟分最多的地方。改卷老師把我的每小題都扣掉個1、2分。本來少少的1、2分卻越積越多,把我的分數在無意間蒸發(fā)掉。我恨自己為什么那么不小心,為什么不再認真一點;恨改卷老師太小氣,為什么每題都從我這兒搶走一點分兒呢!

媽媽知道我的成績以后,把我罵個狗血淋頭,害我無地自容,巴不得挖個地洞鉆進去。她怕我不長記性,結合我平日的學習情況,送給我句詩:平日不努力,考試徒傷悲。

經過這次考試,我一定會謹遵老師和老媽的教誨,好好學習。下次我將看著試卷上那鮮亮的大紅勾勾感到興奮、哈哈大笑。把老媽送我的那句詩改為:平日肯努力,考試突開竅。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篇六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人物的方法,重點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2.適當補充課外資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和性格。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從課外搜集梁啟超事跡,讓學生講述,學習梁啟超先生的優(yōu)秀的性格、氣質和修養(yǎng),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的。

難點:學習記敘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評論和感受的寫法。

學生活動設計。

雖說語言風趣而又帶情感地刻畫出了梁任公的個性,但要讓學生有深切體會必須細細品讀,抓住細節(jié)分析文章。所以應先讓學生默讀感知人物形象,再圈點篩選主要段落語句,進行討論評析,了解梁啟超的講演特點及其性格特征。最后讓學生表演性范讀,以淋漓盡致地表現人物的性情。講授結束后,讓學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敘事中表現人物的方法。

2.激起學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更好的體會人物講演時的形象和性格。

3.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

梁實秋(1902—1987),中國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原名治華,浙江杭縣(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就學于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1923年留學美國?;貒?,曾先后任教于東南大學、暨南大學、青島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主編《時事新報》副刊《青光》《益世報·文學周刊》《中央日報》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編《新月》月刊。創(chuàng)作以散文小品著稱,風格樸實雋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臺灣省立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續(xù)集),文學評論集《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秋室雜文》,譯著《莎士比亞全集》等。主編《遠東英漢大辭典》。

2.通讀全文,掌握內容要點。

這篇課文題為記一次演講,好像是記事,其實是寫人,通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梁任公的一些特點,并表達對老師的崇敬之情。擷取作者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片段構思成文,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精彩紛呈,對老師的真摯情感融化在敘述描寫中。

課文大致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簡述演講的一些背景,為寫演講作鋪墊。

第二部分(第2段到倒數第2段):描寫這次演講的主要情況。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點明梁任公作為學者的主要特點,結束全文。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和目標完成過程。

(一)導入新課。

學生查到的資料:戊戌變法、云南起義、康梁。

2.同學們大多了解的他是政界上一位叱咤風云的人物,那你們知道他在文學界也是一位難得的才子。同學們找到的大多是轉述或評論,要想看到一個真實而又活生生的梁任公,就要讀讀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課。

2.梁啟超的這次講演給聽眾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回答:深刻的印象。感染影響了讀者。

追問:何以見得?

依據:第一段和第八、九段。讓學生讀出有關句子,并用線劃出。(“過去也有不少顯官,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巾了?!薄安簧偃藦拇藢τ谥袊膶W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

(提示:梁任公演講時有什么特點?或問梁任公這個人怎么樣?)。

這是需要小組討論后推薦代表發(fā)言,教師歸納整理板書。如下:

演講特點:開場白——獨特。

聲音——沉著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內容——豐富而有趣。

表情——成為表演,酣暢淋漓。

人物特點: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穩(wěn)健)氣質(風神瀟灑)眼神(光芒四射)。

講演時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生動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負、謙遜、博聞強識、自由灑脫)。

總之,他是個有文采有學問的學者。

總結、擴展。

如何看待的簡練文風?

簡練是一種很好的文風,用較少的文字表達豐富深刻的內容,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并值得稱贊的事。梁實秋是自覺追求文體簡潔美的作家,他主張散文“篇幅不一定要長”,主張簡單,“簡單就是經過選擇刪芟以后的狀態(tài)”,力求全文無無用的材料,無多余的話,可以說他是一位有理念追求、有創(chuàng)作特點的散文大家,確實做到了簡練、傳神,將二者統(tǒng)一起來,非高手難能為之。像他這樣追求文體簡潔美的作家不多,尤其是在當代文壇更加少了。但是散文創(chuàng)作,尤其是當代散文創(chuàng)作,不能把簡潔美當做惟一的或最高的文體美的追求。任何追求有好的一面,同時也難免產生意想不到的缺漏、缺陷。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之好,上面已經詳述,至于由于追求簡潔美而帶來的意想不到的不足之處,也可稍稍指點一二。給人一種感覺,好像沒有充分展開,一是材料不夠充分、豐富,或者說輔料不多,其實除了直接寫演講,還可以寫梁任公的其他的事,或與梁任公的演講有關的事,如作者寫自己后來在茅津渡候船渡河的情景就是一種延伸,可是全文僅此一處,別無他述;二是語言簡省,固然是好,但也略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過于簡、過于省,如此精彩的人物形象和場景的描繪本該描寫得充分一些,用語可多一些,可惜簡省了、緊縮了,如結尾一段:“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歷。筆而記之?!焙唲t簡矣,只是讀起來感覺有點“緊”,不夠舒展。

布置作業(yè)。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篇七

轉眼,又過了一個學期。回顧半年來的工作,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既獲取了寶貴的教學經驗,又有深刻的教訓,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反思:

這學期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做到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各項教學工作。在同事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終于比較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1、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詞匯量窄得要命,一些常用的詞語不但不知道意思,甚至都沒有聽說過;句子成分一概不懂,連主語、謂語、賓語都不會劃分;基本沒讀過什么書,用“一窮二白”形容他們的知識面一點都不過分。類似小學生習作,句子很多語病,且無話可說。

2、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說、讀、寫的習慣,閱讀、理解、分析、表述能力特差,問個問題,集體發(fā)言說著還挺熱鬧,可一旦讓一位同學起來發(fā)言,話都說不清楚。課堂筆記和課外學習的自覺性不夠。

3、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學習上還算較配合,記得第一節(jié)課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講了“韜光養(yǎng)晦”“韋編三絕”“曲突徙薪”“未雨綢繆”四個成語,結果學生還挺愛學的。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只要學生肯學,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1、下大力氣,加強語基訓練,盡可能在授課過程中幫助學生彌補語基上的不足。

2、強調課前預習,堅持每堂課上課之前設計幾個相關的問題來提問學生,否則,寧愿用上10—2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彌補預習。

3、課堂上盡可能地采取“就文提問的方針”,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說、有文可依,不怕答錯,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同時迫使學生多讀、多看、多理解、多感受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并且慢慢地趨向敢說、想說、愛說。

4、堅持每堂課后都布置作業(yè)并及時做好檢查、講評的工作,在迫使學生學會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作業(yè)的同時不斷地掌握知識。

5、寫作訓練從“基礎”入手,指導記敘文寫作,尤其是記敘中的描寫方法,并進行了片斷訓練及綜合訓練。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6、讓學生明確認識:語文是其它學科的工具學科,也是以后步入社會必不可少的交際、交流思想的工具學科,沒有學好語文今后的生活將出現“步步為難”的困境。

7、要求、監(jiān)督學生從描摹入手到仿寫到會寫到想寫到愛寫的書法練習過程,并讓學生認識到:“寫一手好字正如穿一件漂亮的衣服一樣,給人以美好的第一印象”的道理。要求學生養(yǎng)成堅持每天起碼練習一頁書法的習慣。

1、學生中開始養(yǎng)成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和書寫格式習慣按時完成作業(yè)。

2、學生的良好的書寫習慣在一定程度有了好轉。

3、“朗讀習慣”的養(yǎng)成,為整個年段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了很好的學習基礎,活躍的年段的語文學習的氛圍。

4、“就文提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文可依,有情可言,幫助學生樹立了學習語文的自信心,也增強了學生的閱讀、分析、理解和口頭表述的能力。

5、從仿寫入手的作文訓練,降低寫作要求,再加上教師在批改學生文章時都采取:“針對學生文意,傾心相談”的作文批改方式,促使學生敢寫敢說。

6、學生的課堂筆記的習慣已經養(yǎng)成,由于要求教師把語基知識貫穿于每一堂課的學習之中,促使學生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中,進一步強化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

因為學生在語文方面存在的缺漏實在太多,僅靠一學期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倘需在今后繼續(xù)努力,只有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要學、想學,才是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最根本的保證。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篇八

每一次公開課對我來說,是一次歷練,也是一次成長,從選課到構思,從備課到上課,我總是精益求精,精雕細琢。按照年級“每周一課”的安排,本周三我在高一(2)班上《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這一課,有收獲,也有不足,一句話總結我這幾天的感受,那便是:“累并快樂著?!?/p>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散文,題為記事,實則寫人,因此在本課的整體構思上,我將“品人”和“品文”相結合,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感受大師風采。但由于四十分鐘,時間太過緊張,因此課前,我讓大家預習了課文,并把課文中的三個引文做了補充,讓學生初步感受梁啟超聲情并茂,激情澎湃的演講,也感悟先生心系祖國的情懷。而這節(jié)課的重點則是把握簡潔生動的人物描寫技巧,看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寫中體現對人物性格的評價。

第一環(huán)節(jié):我用梁啟超給徐志摩和陸小曼的證婚詞引入,學生很快感受到先生率真直爽的性格,迅速將自己的思維集中到人物性格的評價上,與本課的重點迅速接軌。

2、哪些句子描寫了先生的動作和神態(tài),這些描寫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

學生帶著問題自瀆課文,仿照課后第一題的示例作一些旁注。之后分組討論相互完善,學生回答,教師補充。逐漸形成板書:穩(wěn)健瀟灑、風趣自信、博聞強記、率真直爽。

旁注或旁批,是高中學習語文理應進行的一項專門的基本訓練,本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作旁注,是一種引導,以后每學一課都要照此辦理,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評點,不求高明和精當,用語可長可短,鼓勵個性化表現。學生的回答出人意料,每一句回答都能切中要害,令人滿意。我再一次相信了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應放手,還學生自由。

第三環(huán)節(jié):我與學生共同總結描寫手法,為了加深學生對正面和側面描寫的理解,我馬上進行拓展,所選示例都是學生學過的或耳熟能詳的,以便溫故知新,融會貫通。

正面描寫:例如:《鴻門宴》中樊噲的描寫:

神情描寫: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

語言描寫:“今日之事何如?”“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

側面描寫::漢樂府《陌上?!芳由顚W生對側面描寫的理解。

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通過寫路人、少年、耕者的入神忘我的舉動,來寫羅敷的驚人的美,給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最后我設計了課堂小練筆,運用多種描寫手法,來描寫自己初識的一位老師或同桌。注意寫出人物個性。(150字左右)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將整個課堂推向高潮,學生興趣很濃,寫出的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我還清楚的記得其中一位同學描寫我的語句:“她可愛的短發(fā)下有一張酷似洋娃娃的臉,只見她一身帥氣的衣服彰顯出‘御姐’的風范,真是‘霸氣十足’,平時看起來和藹可親的她,若發(fā)現有人在課堂上開小叉,定會大吼一聲,同學們馬上端正姿勢,全神貫注·····”隨即課堂掌聲不斷。

總得來說,整個課堂能做到一課一得,能以課文為例教會學生描寫人物的方法。有張有弛,詳略得當。沒有過多的浪費時間,一些技能提升方面,例如給課文加旁注的閱讀方法、對人物做肖像描寫的寫作方法等,我則是給了較為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閱讀并練筆,注意“講練結合”。由于準備充分,對學生的引導較為到位,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自然有效。在授課過程中,我時刻關注學生的思與做,對學生的練筆也能做到點評中肯、及時。遺憾的是時間還是較為倉促,練筆環(huán)節(jié)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還有一些細節(jié)問題需注意,比如:大屏幕出現標點的移位,點評學生不夠全面。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堅持做到關注學生,關注落實,讓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篇九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于1927年7月寫作的一篇寫景抒情散文。由于時代久遠,作者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獨特感受,不易為現代青少年所理解,教學上有一定難度。但這又是一篇文情并茂的優(yōu)美散文,其語言精妙傳神,是學生品味語言好教材。筆者把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放在“品味語言,掌握方法上”,“拈精摘要”,大膽取舍,主要抓住描繪“荷塘月色”的的三幅圖景,教會學生掌握品味語言方法。

1、誦讀精彩文段:

誦讀是品味語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著名特級教師洪鎮(zhèn)濤先生說:“……采用朗讀的辦法,讓學生比較、推敲、品味語言使用的妙處,形成語感?!睂W生通過對精彩文段的反復誦讀,可以感受語言的豐富性,領會語言表達的規(guī)律性,從而增強對語言的規(guī)范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拔恼虏皇菬o情物”,通過表情朗讀,學生從朗讀的語調、音色和形象生動的詞匯中,領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學習《荷塘月色》這篇課文,我主要采用多種朗讀方法,誦讀描繪“荷塘月色”的部分。除齊讀外,或讓學生先聽錄音,體會范讀的速度,聲調的高低以及感情的流露等;或由學生自己試讀;或讓學生自讀,便于自己體味、揣摩;或由一人范讀,其他同學聆聽,然后共同評論其優(yōu)劣。

2、抓住關鍵詞語:

在景物描寫中,關鍵詞語就是指那些最能反映景物特點,又最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逗商猎律分忻鑼懺孪潞商晾锏木吧校禾锾锏暮扇~、裊娜的荷花、縷縷的荷香、脈脈的流水;描寫荷塘上的月的景色有:如水的月光、月色、月影。一切都顯得那么得寧靜、和諧、自由,與作者“求靜”的心態(tài)相吻合,情景交融。

描寫景物形態(tài)的詞語起到了渲染環(huán)境及刻畫作者情感的作用,也屬關鍵詞語。如月下荷塘一段的“曲曲折折”、“田田”、“亭亭”、“點綴”、“裊娜”、“羞澀”等,無不與表現人物思想情緒、感情色彩密切相關。

體味本文樸素、典雅,充滿詩意的語言,還應抓住本文比喻、通感及疊字的運用。比如,寫靜態(tài)荷花,連用三個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分別寫出了淡月輝映下荷花晶瑩剔透、忽明忽暗、不染纖塵的美質。寫塘中的月色,“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由視覺向聽覺轉移。

月的光華和陰影,用“名曲”的旋律來形容,表明光和影的和諧,與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樣悠揚、優(yōu)美,烘托出一種溫馨、幽雅的氛圍,給讀者以聯(lián)想和想象,乃至帶人進入一種幻境。作者錘煉語言的另一方面,是許許多多疊字的運用,這也是本文語言的一大特色,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同時又加強了語意,給人一種音韻和諧的美感。如“蓊蓊郁郁”“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綠樹,“隱隱約約”的遠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縷縷”的清香,“脈脈”的流水,真是比比皆是,匠心獨運。

此外,一些數詞、量詞,甚至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起到特殊的作用,同樣要引起重視。

3、體會深層含義:

學生找到這些關鍵詞語后,應引導學生深入分析這些詞語的意義和作用。我讓學生思考:“‘云’、‘月’是‘淡淡’的,不能郎照,作者卻以為是恰到好處呢?”“蟬聲與蛙聲很熱鬧,為什么作者說‘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p>

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學生逐步明確這實際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發(fā)展歷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作者不滿黑暗現實,追求自由光明,但一時又看不清前進方向,心情苦悶彷徨,思想矛盾復雜,于苦悶中想求得一時的解脫,因此踏上了求靜之路,來到了日日曾走過的荷塘。欣賞著月下荷塘的美景,作者得到了片刻的寧靜,但現實的陰霾在心頭揮之不去,總有一股淡淡的憂愁蘊含其中。學生再進一步可以理解本文將客觀描述與主觀感受融為一體的寫作特點。

4、通過比較,體會詞語運用之妙:

不同詞語的運用,所表達的效果也不一樣,沒有比較,就沒有發(fā)現,就難有深的體會。引導學生比較不同詞語的優(yōu)劣,品味其中的奧妙,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必然大增。

《荷塘月色》中描述月光時這樣寫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蔽易屚瑢W們比較“瀉”字與“照”的區(qū)別。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品味,一個“瀉”字,變靜為動,增強了月光的流動感,同時與“流水”相照應,而“照”就缺少這樣的表達效果。

又如“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中的“浮”,是否可以換作“漂”或“升”呢?同學們思考后明確,“浮”,寫出了霧的輕飄狀態(tài),與“薄薄”相照應?!捌焙汀吧本碗y以體現青霧的輕盈之美、自由之態(tài)。

教學的目的在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教會學生自己掌握品味語言方法。實踐證明,語文教學抓住了“品味”這個鼻子,完全可以調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因為教材中所選課文大都是語言精品,引導學生深入品味,就如同挖井,井挖得越深,泉水越多,越甘甜。

高一語文教案反思篇十

語文老前輩呂叔湘先生說過:“語文課和別的課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逛馬路,馬路旁的廣告牌;買東西,附帶的說明書。到處都可以學習 語文?!庇纱耍页T谙耄杭热徽Z文無處不在、語文無處不有,學習語文的條件得天獨厚,學好語文理應小菜一碟。但事與愿違,不少學生對語文失去了興趣。在此 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

其一,對語文學科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語文是基礎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學科,學好語文會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但語文學科的重要性遠非如此。

其二,囿于語文高考的試卷模式。學習語文,就是在學習表達能力,其中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長時間地在字、詞、句中轉悠,我們學生的表達 能力會有怎樣的提高呢?我們把語文學科分成幾大板塊,弄得七零八散,與真正的文學早已相去甚遠。在這樣的教學中,語文素養(yǎng)真是無從談起。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 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的 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 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無數事實證明,學生是在閱讀課外讀物的基礎上增強了學習語文興趣,進而不知不覺地提高了語文成績的??磥恚岣邔W生的語文素養(yǎng),首先要增加閱讀時 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增加閱讀時間,擴大閱讀視野,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思想。但因為時間的 關系加之外界誘惑很多學生很難養(yǎng)成自覺閱讀的習慣。因此,我的嘗試常常無疾而終。

學習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我想今后還要堅持預習和復習的整理本的檢查和檢測,讓學生在預習,復習以及課堂學習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上能 環(huán)環(huán)相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責任感,真正充當起的主人。當然,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僅僅是做到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我愿意在實踐中繼續(xù)探索。

語文教學影響著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影響著一個學生整個人今后的發(fā)展。高中語文教學旨在使學生養(yǎng)成愛讀書的習慣,使其具備最起碼的表達能力,進而為學生整個 人生的健康發(fā)展奠定最堅實的基礎,為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開啟一扇成功的大門。而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還是普通中學的學生,能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讓他們積極 主動地了解并接受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使他們的人生境界和文化素養(yǎng)得到提高,不也正是我們努力的最終目標嗎?如果我們在高中階段做到了這些,那么我們的教 學就是成功的。我相信,通過以上反思,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做得更好。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