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數(shù)學聽課記錄(優(yōu)秀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3 14:42:42 頁碼:10
2023年數(shù)學聽課記錄(優(yōu)秀16篇)
2023-11-13 14:42:42    小編:zdfb

詩歌是語文學習中的一種特殊形式,通過欣賞和創(chuàng)作詩歌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美感。完美的總結需要我們注重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簡潔性,避免冗長和無關的內容。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寫作技巧,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shù)學聽課記錄篇一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

1. 認識角

投影顯示:投影課本里的圖片

談話:找一找,圖片上哪些像角?(學生回答)

追問: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能從我們身邊的一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嗎?找到后指出它們的頂點和邊。

2. 折一個角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能用自己靈巧的小手折一個角嗎?看誰折得快折得好。(用準備好的白紙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較

三、固應用,拓展延伸

1.課本練習第1題。談話:機靈的`小猴找來了一些圖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戰(zhàn)嗎?投影展示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頂點和邊嗎?指名回答。

2. 課本練習第2題。談話:好學的小貓覺得小朋友學得不錯,于是來請教我們了。投影展示,圖中各有幾個角,說給同桌聽。

3.課本練習第3、第5題。談話:聰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領這么棒,終于忍不住也要來考考我們,投影展示題目。同桌討論后在班內交流。

4. 課本練習第4題。談話:山羊老師對大家很滿意,決定帶小朋友玩一玩。

動手拉、合剪刀。說說你看到的角有什么變化

四、總結全課,布置作業(yè)

談話: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回家給爸爸媽媽展示一下你今天學到的本領,找找你們家哪些物體上有角。

充分利用學具,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欲望,使學生獲得對角的感性認識。

通過“看”、“找”,體會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對角的概念。

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折一個角,在實踐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現(xiàn)自我的時間和空間。

充分利用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制作等活動,獲得感性知識,形成對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征,從而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使練習更加生動有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1. 引導學生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教學問題,激活生活經驗。

讓學生充分體驗數(shù)學知識,理解數(shù)學知識,并將數(shù)學知識應用于實踐活動。通過“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身上找角”,使學生覺得數(shù)學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增進了學生對數(shù)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

2. 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促進數(shù)學思考。

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中理解知識,發(fā)展思維。一改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大膽放手,變過去的單純看教師演示為學生自己動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本節(jié)課設計“找”、“說”、“做”的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認識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學習興趣較為濃厚,也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數(shù)學聽課記錄篇二

在教研會開始之前各位數(shù)學數(shù)學老師對今天下午劉念老師所講的關于角平分線的性質的習題這一節(jié)示范課提出了一點意見和建議。各位老師都踴躍的進行了發(fā)言。

李圓圓老師:我覺得在給出一道習題之后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自己思考,這樣的話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劉念老師:這道題設置有些難度,需要分析出證明三角形全等來證明線段相等,但是這道題需要利用角平分線的性質來做輔助線從而構造出三角形全等,這樣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還沒有達到,所以就需要先帶領學生來分析解題思路,從而來一步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趙芳老師:我認為第二題所設置的難度要比第一題小,是不是應該把這兩道題的位置交換進行講解。

劉蝶華老師:如果將這兩道交換位置的話,一節(jié)課的時間非常有限,因為第二道題可以變換,就相當于一題要講四道題,一節(jié)課沒有辦法完成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這節(jié)課的目的就在于使學生學會如何分析問題,因為學生剛從七年級升上來,分析推理能力較差,需要長時間的培養(yǎng)。

各位老師經過討論一致覺得,習題設置的難度應該根據(jù)教師所設置的習題課的節(jié)數(shù)而定,如果新課后習題持續(xù)時間短,就要設置相對簡單的習題,如果習題課持續(xù)的時間較長,就根據(jù)學生掌握的情況設置相對較難的習題來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拔高提升。

楊艷玲老師:如果是我講這一道題,我會由結論入手,對這道題進行證明。

張西彥老師:由已知推出結論,這樣的分析問題的方法叫做綜合法;由結論推出已知,這樣的分析問題的方法叫做分析法,在八年級以及整個初中階段,我們所用到的一般都是綜合法,在高中階段才會用到分析法,來進行問題的證明。

宋新海老師:這是非常正常的,因為學生很容易形成思維定勢,在前面聯(lián)系過用三角形全等證明線段相等的很多題之后,一時無法轉變思維,老師需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引導學生用角平分線證明線段相等能簡化解題步驟,不斷對學生進行強化,使學生形成一個新的思維方式,但是這是需要時間保證的。

評課結束后,張力老師作為主講老師,其他老師積極參與,對十一章第三節(jié)角平分線的性質及角平分線的判定,十二章軸對稱第一節(jié)軸對稱進行了集體備課。

張力老師:十一章第三節(jié)角平分線的性質與判定很多老師都已經講過,我就這一節(jié)如何講發(fā)表一下我自己的觀點。

1、 p19探究中角平分儀的原理,學生要明白為什么得出的ae就是角平分線,明白原理是什么。

2、 在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線時,要講明白為什么要大于1/2mn,而不能小于或等于1/2,這是一個比較容易出的考點。

3、 p20探究中我認為這個折疊角平分線不要在課堂上折疊,因為這個折痕不明顯而且不直觀,直接在黑板上畫出圖形寫出已知、求證、證明更為直觀。

4、 角平分線的判定重在應用,p21例題要讓學生明白這一個同理簡練,能簡化解題過程。p22練習題其實并不簡單,要認真的分析講解。p23這道題比較綜合,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

5、 p21第十題可拓展到全等三角形的周長相等、面積相等、對應角的角平分線相等、對應邊上中線相等、對應邊上的高線相等。十二題是將十一題的結論作為已知條件證明十一題的已知條件,但是這道題同樣也考查如何根據(jù)一句話來找出已知,求證,證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這道題認真講解。

6、 十二章所有老師都還沒有講到,我就說一下這一章第一節(jié)的重點,供大家參考。十二章第一節(jié)軸對稱分為幾個課時,首先是鏡子中的軸對稱圖形如何看,水中的倒影如何看,接著就是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垂直平分線,垂直平分線在整個初中階段應用非常廣泛非常重要,要向學生重點講解。垂直平分線中輔助線如何做對學生而言是一個難點,初接觸他們不能理解輔助線應該怎樣做,為什么要這樣做,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7、 p34練習題的1、2兩題其實并不簡單,學生還是會定式思維,用證明三角形全等來證明線段相等,教師要做的就是正確引導學生用垂直平分線來證明。

8、 在實際問題應用中垂直平分線是一個出題點,要引導學生怎樣來根據(jù)垂直平分線作輔助線,p37第9題、第11題都是有關這方面的題,教師要引導學生作出輔助線進行證明。

我的觀點大致就是這些,希望各位老師給予指導。

呂吉新老師:張力老師所說的這些重點比較全面,在備課寫教案時不但要將軸對稱這一知識點向學生講解明白,重點就是要讓學生明白垂直平分線的含義,以及如何來應用垂直平分線來作輔助線輔助題目的證明。

陳保升老師:在備課時教案的例題,習題課中習題的設置都是要精心準備的,在講解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題目的分析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

劉念老師:今天的討論就到這里,希望大家精心備課。

數(shù)學聽課記錄篇三

聽課是一種對課堂進行仔細觀察的活動,它對于了解和認識課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數(shù)學的聽課記錄范文,歡迎大家的閱讀。

科目:數(shù)學

課時:一節(jié)課

授課者:劉素彥

聽課時間:20xx年2月28日

課題: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7的乘法口訣應用》

一、復習

1、背乘法口訣1-7的。

2、我說你答 舉例:6×7=

3、開火車,師說生答。

4、兩人一組互背檢查。

5、換式子。把老師說的口訣改成運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 生:6×7=42 7×6=42

二、新授

1、師:先看一個故事(白雪公主)

師:一共有幾個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個。

師:說說里面的數(shù)學信息。

生:一共有7個小矮人,每人3個果子,問一共有幾個果子。

師:那么換成運算式,怎么寫呢?先說加法的。

生:3+3+3+3+3+3+3=21(個) (板書)

師:這是幾個3,用到的乘法口訣是什么?

生:7個3,三七二十一。

師:改成乘法算式就是 3×7=21(個)。雖說乘法算式比較簡單,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關系。

2、那么再看看圖里小矮人的盤子,數(shù)學信息是什么?

生:有漢堡和薯條。

師:好,完整地說。

生:每個小矮人的盤子里有2個漢堡。

生:2×7=14(個)

師:薯條呢?

生:7×7=49(個)

師:他們用到的乘法口訣是?

生:二七十四 七七四十九

3、師:好,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呢?

生:一共有幾個杯子、花……

師:好,看這些式子,我們都用到了乘法口訣(板書口訣)。這樣跟7有關的運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訣。

三、練習

1、練一練

第一題:

師:誰能把題目完整準確的讀出來。

生:(讀)

師: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橫的、再看豎的各有幾塊。

師:有幾列、幾行,那么算式呢?

生:4×7=28(塊)

第二、三題 (開火車)

第四題先讀題目,再找同學回答。

2、書上的習題

自己寫——檢查——檢查好寫1、2題——挑同學說答案

3、延伸

師:那么,看同學們有想到嗎?一句乘法口訣能寫出2個除法算式嗎?試一試

4、思考題:不出聲,想想什么意思——老師給解釋一遍題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師對答案。

總結環(huán)節(jié)是:復習——導入——看圖找信息——口訣——加式——乘式——有一舉三——總結引題目——練習。整體很完整,課堂效果很好,不過如果在舉例計算時,多試幾個更好。

數(shù)學聽課記錄篇四

生:鐘表。

(針對一年級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猜謎語的特點,在上課伊始就采用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師:說對了,你們真聰明,同學們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鐘表有什么用處? 生:能告訴我們時間。

師:同學們說得多好?。∵@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鐘表。(板題:師寫一個字,生讀一個字,再齊讀。)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準備好的表,先自己觀察一下鐘面上都有什么? (課件 a :鐘表表面,時間 9 : 00 )

師:誰能將你觀察到的說給同學們聽?

生:有 12 個數(shù)字。

生:有時針、分針。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你能告訴同學們,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嗎? (最細的是秒針,我們以后再研究。)

師:請同學們認真看老師手中的鐘表,你仔細觀察一下鐘面上的時針是按什么順序走的?(師:演示)

生:按 1 、 2 、 3 ?? 11 、 12 的順序走的。

師:你們能按這個順序自己撥撥手中的鐘表嗎?(生撥)

現(xiàn)在老師找一名學生到前面來給全班同學撥,同學們要認真看他撥的.對不對。

(針對一年級學生還不太會主動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特點,要求教師要對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幫助他們找到明確的注意方向,讓他們從 “ 同桌 ” 這種一對一的明確關系中學會小組合作學習。

數(shù)學聽課記錄篇五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

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讓學生經歷“稱”的過程,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對重量進一步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活動中,讓學生學會與人合作,與人分享,培養(yǎng)學生統(tǒng)計、分析問題的能力。

以多種形式的操作感知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就在身邊。

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

多媒體課件、天平、砝碼、硬幣、臺秤、電子秤、人體秤、兩袋鹽、水果、奶、快餐面、沙子、大米等各種物品。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輕重。

1、游戲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做個游戲好嗎?請三名同學到前面來做背一背的游戲,誰想來?

生:(3名同學分別是胖、中、瘦)

師:請你們三個互相背一背,然后說說自己對同學的體重有什么感受?

生1:我覺得沈春鵬最重,王宇洋最輕。

生2:我覺得沈春鵬比高一民重。

生3:我覺得王宇洋很輕。

師:看來,人是有輕有重的。那我們身邊的物體是不是這樣呢?現(xiàn)在就請你任選兩種不同的物體,用兩只手掂一掂,互相說說你的感受。

生:(掂物體,感知輕重)

生1:一袋鹽和一袋奶比,鹽比較重,奶比較輕。

生2:一桶浴液比一袋方便面重。

生3:一塊橡皮比一本字典輕很多。

……

師:看來我們身邊的物體也是有輕有重的。以前我們學習過計量長度的單位有哪些?

生:有米、分米、厘米、毫米,還有千米。

師:那你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計量物體重量的單位呢?

生1:我知道克、千克和噸。

生2:我還知道公斤和斤。

生3:我還知道毫克。

師:你們知道得真多,看來你們在生活中細心觀察了。在這些單位中,克、千克、毫克和噸都是國際上通用的重量單位,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千克和克。(板書課題)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1、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1)稱一稱。

師:要知道物體到底有多重,可以怎么辦?

生:應該用秤稱一稱。

師:你們都認識什么秤?

生1:我認識彈簧秤。

生2:我認識臺秤。

生3:我認識電子秤和天平。

生:1000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我看到袋上寫著一袋鹽是500克,那兩袋鹽就重1000克。

師:我們用秤稱一稱,驗證一下好嗎?誰會看這種臺秤,說說怎么看?

生:現(xiàn)在什么也沒放,指針指向0,如果指向1就是1千克,指向2就是千克。

師:也就是指針指向幾,就是幾千克。請每個小組選兩名同學拿著兩袋鹽到前面來稱一稱。

生:(分別稱出2袋鹽的重量)正好1千克。

(2)掂一掂。

師:請同學們把2袋鹽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一下這1千克的重量。

生:(操作感受)

(3)估一估。

師:同學們都感受到了1千克的重量,現(xiàn)在我們進行一個小小的比賽。請同學們借助1千克鹽的重量帶給我們的感受,估計一下你們小組的水果幾個大約重1千克,看看哪個小組估計得最準確。

生:(用袋裝水果,估計重量)

生1:我們小組估計8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

生2:我們小組估計6個桃子大約重1千克。

生3:我們小組估計11個橘子大約重1千克。

師:現(xiàn)在你們就來稱一稱吧。

生:(把小組估計的水果放在秤上稱。)

生1:(8個蘋果)多了一點。

生2:(6個桃子)也多了一點。

生3:(11個橘子)還是多一點。

師:那你們(生3)能不能調整一下?

生:拿下來1個橘子。

師:大家快看,這回差不多是1千克。同學們真了不起,第一次估計1千克的重量就已經很接近了。剛才,小組在活動的時候,老師發(fā)現(xiàn)有1個小組的做法和大家不太一樣,我們聽聽他們是怎么做的。

生:我們小組先是掂一掂2袋鹽,再掂一掂5個桃子的重量,感覺有些輕,就又加了1個桃子,再掂一掂,差不多,才認為6個桃子的重量大約是1千克。

師:你們覺得這種方法怎么樣?

生:這種方法很好,可以估計的更準確一些。

師:他們一邊估計,一邊比較,有一種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希望其他同學也能象他們小組學習。

(4)找一找。

師:我們知道了1千克的重量,在你們準備的物品中有沒有大約重1千克的?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生:2袋掛面、4袋奶……

(5)猜一猜。

師:老師這有兩樣東西,(出示:一大堆棉花,一小堆鐵釘)你們猜猜哪個重?

生1:棉花重。

師:為什么?

生1:因為棉花那么一大堆,比鐵釘多,所以棉花重。

生2:我猜可能一樣重,因為鐵沉。

師:到底誰說得對?你們自己想辦法驗證吧。

生:(有的掂一掂,有的稱一稱)一樣重。

師:那我想問問,剛才說棉花重的同學,你們現(xiàn)在有什么想法?

生:物體的輕重不能光看堆大,堆小。

師:是啊,物體的的體積大,但不一定重;體積小,不一定就輕。

(6)拎一拎。

師:老師這還有些東西(大米:2千克,沙子:3千克,油:5千克)同學們拎一拎,感受這些物體大約重幾千克?再看看下面的標簽。

生:(分組拎物品,感受幾千克的重量。)

(7)說一說。

師:除了這些,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單位表示重量的還有哪些?

生:青菜、面粉……人體的體重。

師:想稱稱自己的體重嗎?好,到前面稱稱吧,一個人稱,另一個人讀數(shù)。

生1:王帥的體重是29千克。

生2:徐哲的體重是28公斤。

師:28公斤也就是28千克。

2、建立克的質量觀念。

師:同學們知道了常用千克做單位表示物體的重量,我這有一枚2分硬幣,我們稱稱它的重量。(放在臺秤上)

生:太輕了,指針根本沒動。

生:用“克”做單位。

生:1克。

師: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小組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生:(動手操作,感知1克)

生1:太輕了,我好象一點感覺也沒有。

生2:太輕了,手里好象什么都沒有。

師:這1克的重量非常輕,看看學具盒里還有哪些物體的重量大約是1克?

生:扣、2個曲別針、一個小藥片……

生:3粒花生大約重1克。

師:我們稱稱看,3?;ㄉ闹亓渴遣皇?克?(在天平上稱超過1克,減1粒,再減1粒。)大家看,像這樣的1粒花生的重量大約是1克。

師:用手掂一掂你身邊的比較小的文具,估計一下它的重量。

生:一支鉛筆大約20克,一塊小橡皮大約1克,一張紙大約5克……

3、建立千克與克的聯(lián)系。

師:老師這有一大袋和一小袋米,小組互相掂一掂,估計一下它們的重量。

生1:我估計大袋大約100克。

生2:我估計大袋約重150克。

師:老師告訴大家,課前老師已經稱好了它的重量,是200克。那小袋的呢?

生:大約50克。

師:對了。每組大小兩袋米合起來重多少克?

生:重250克。

師:那計算一下,4組合起來呢?

生:1000克。

師:來,我們把這些大米放臺秤上稱一稱,讀出數(shù)來?

生:1千克。

生:1千克=1000克

師:(板書結論)我們還可以用字母來表示千克和克,有誰知道?

生:千克用字母kg表示,克用字母g表示。

師:那我們還可以寫成1kg=1000g

三、總結延伸:

師: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實際操作,親身感受并了解了千克和克的實際重量。我們看到,數(shù)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課后,請同學們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更多的實際問題。

點評:

本課教學流暢、自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色:

一、從生活中學數(shù)學,在生活中“用數(shù)學”。

數(shù)學知識源于生活,老師通過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又蘊涵著數(shù)學問題的活動,讓學生不僅可以多次體驗常見的物體的重量,逐步建立起重量單位的正確觀念,而且還在這一過程中了解一些有關的常識;通過感知,拉近了抽象的“重量”與形象的距離,使學生感到容易理解。而讓學生去掂一掂物品的重量這一活動,就是將數(shù)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使學生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體驗、理解數(shù)學知識,證明我們學習的數(shù)學是有用的數(shù)學。從這些方面,讓學生切實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逐步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事物。

二、提供學生充分實踐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得到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

斯托利亞爾在《數(shù)學教育學》中明確指出:“數(shù)學教育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育”現(xiàn)代教學論主張:“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北菊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學習數(shù)學,在活動中自己理解和掌握數(shù)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在活動中,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所以各人思維也不盡相同,思維的交流常會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別人的方法和想法,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可以更多地滿足認可與欣賞的需要,從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認識數(shù)學,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他們互助互學,集思廣益,讓需要解決的問題從學生中來,再到學生中去,養(yǎng)成與別人合作與交流的習慣。

三、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時老師采用了學生喜歡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探求、主動合作、主動獲取知識,形成技能,親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shù)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

數(shù)學聽課記錄篇六

(選擇一個熱情高的小組進行現(xiàn)場調查)

師:在調查之前,老師要請同學們聽清要求:每人有兩張寫有姓名的紙條,喜歡吃魚的把紙條貼到“喜歡吃魚”一欄,喜歡吃肉的把紙條貼到“喜歡吃肉”一欄,既喜歡吃魚又喜歡吃肉的可以兩邊都貼,都不喜歡的把紙條貼在右下角。明白了嗎?(學生清楚要求后就讓學生作選擇)

1、收集、分析、整理數(shù)據(jù)

師:這一小組的同學把自己的喜好通過貼姓名條的方法告訴了大家,那現(xiàn)在你能根據(jù)選擇的情況,分別說出這幾中選項的人數(shù)嗎?你怎么知道的?(生:數(shù)紙條就能知道!)那黑板上一共有幾張姓名條?這么說,這個小組一共有13人了?(生質疑:這個小組只有10人!)

師:假裝數(shù)一數(shù),咦,真的是10人,那多出來的3人是哪來的呢?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如果還是找不到原因就再和同桌討論。交流反饋,得出原因為有3個同學兩樣都喜歡。

師:那誰能說說這組同學的選擇我們可以把他們看成是幾類?(生1:兩類,喜歡吃魚,喜歡吃肉。生2:三類,兩樣都喜歡,只喜歡吃魚,只喜歡吃肉。)教師板書。

2、重新排列

是: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現(xiàn)在,我們再請一個同學上來說說兩樣都喜歡的有哪些人?(學生上臺指。)教師在一邊繼續(xù)問:你能把他們的名字找出來,重新放在合適的地方嗎?(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關注學生放的位置,如果沒有放在中間,則將讓學生展開討論。)

3、引出集合圖,加深理解

師:剛才這位同學真能干,通過他的重新排列,大家看這些數(shù)據(jù)是不是更清楚了呢?好,我們再請一個同學上來點一下“兩樣都喜歡的同學”,并說出有幾人。老師怎么數(shù)數(shù)有6(學生說的人數(shù)的2倍)人?(生:每人有兩張名字,重疊了,應該是3個人)

師:哦,原來有3個人名字重疊了,那這3張姓名條我們如何處理?(生:把相同的名字拿掉一張)

師:好,我們請一個同學上來拿!(學生上來拿走3張重復的。)

4、畫集合圖

師:同學們現(xiàn)在你知道,為什么人數(shù)會多出來嗎?

師:人數(shù)是弄清楚了,誰愿意向老師和同學們指一指哪些人是喜歡吃魚的?如果學生是一個一個指的,就要求他:你能一下就找出喜歡吃魚的是哪些人嗎?學生再指。老師在一邊用黃顏色的筆把喜歡吃魚的紙條圈起來。

5、各部分的意義

師:在紅色圈里的是表示喜歡吃什么的同學?在黃色圈里的呢?生:略

師:有了這兩個圈和原來對比一下,你覺得怎么樣?生:略

師:中間部分表示什么?除了這種兩樣都喜歡的情況,還有一些同學呢?

師:請同學們先自己看圖說,然后再說給同桌聽。

6、掌握算法

師:現(xiàn)在,你能看著這張圖,利用上面這些數(shù)據(jù),能列式計算這一小組的人數(shù)嗎?生:列式計算師生反饋交流,理解各計算方法的意義(略)

數(shù)學聽課記錄篇七

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能根據(jù)給定的一個方向來辨認其余3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能辨認方向。

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以不同物體為參照物來辨別方向。

一、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舊知

1、請你說出徐老師站的位置?

2、引導學生用指南針找北方,說出南北、東西兩對相反的方向。

二、探究新知,深化認識

1、指名指出北和南,并說說你是怎樣找出來的?

2、小組合作:順時針找東方

一個小組匯報后教師分析。

3、轉換觀察點,問:北方向在哪?找出后學生齊答其它三個方向。

4、三個點的北方向有什么相同點?指向哪?

5、師小結:這說明北方向是一致的。

6、猜c點的北方向和a點的北方向?

7、讓學生貼出北方向。

三、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1、小組活動:找出你喜歡的點指出東、南、西、北。

根據(jù)觀測點的不同找準方向。

2、全體做游戲:

(1)明確要求。

(2)根據(jù)觀測點的變化找方向。

(3)分組展示,體驗成功。

四、總結質疑,拓展延伸。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小組討論后匯報,教師點評。

2、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的北極和南極,拓展延伸。

1、徐平老師的這節(jié)綜合實踐課《認識方向》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難點突破得比較好。徐老師通過形式多樣的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巧妙地化解了教學的難點:根據(jù)觀測點的變化來找方向。

2、教師的語言精煉,教態(tài)自然,和藹可親,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教師能恰當?shù)剡\用教具和學具創(chuàng)設情景,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4、本節(jié)課通過讓學生同桌合作、小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加深對方向的認識,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偟膩碚f,這節(jié)課是上得很成功的!

數(shù)學聽課記錄篇八

1、區(qū)別1——10以內的單數(shù)和雙數(shù)并理解其含義。

2、能進行10以內單數(shù)和雙數(shù)的轉換。

3、激發(fā)幼兒對單雙數(shù)的興趣,能積極主動的參加數(shù)學游戲。

帶10以內數(shù)字的蘿卜圖片若干;貼有單數(shù)、雙數(shù)標記的紙箱;單數(shù)和雙數(shù)汽車多輛;音樂《拔蘿卜》。

1、拔蘿卜:

教師以談話形式導入“拔蘿卜”。(這里可播放小段音樂《拔蘿卜》,調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幼兒興趣。)

2、數(shù)蘿卜:

1、教師展示六行蘿卜圖片,請幼兒觀察。

2、教師依次提問,請幼兒一起回答:(為以后的給蘿卜找朋友打基礎)

(1)、數(shù)一數(shù)一共有幾行蘿卜?

幼兒回答:6行。

(2)、數(shù)一數(shù)每行有幾個蘿卜?

幼兒依次回答:1個、兩個、3個、4個、5個、6個。教師依次把數(shù)字1、2、3、4、5、6寫在相應的位置。

3、給蘿卜找朋友:

(1)、教師說明給蘿卜找朋友的要求:兩個蘿卜一組圈在一起。

(2)、分別請幼兒按要求圈出每行的蘿卜。(每圈一行教師都要嚴格把控,并及時和幼兒研討,使幼兒正確理解單數(shù)和雙數(shù),突出教學重點。)

教師小結:兩個蘿卜一組圈在一起,不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單數(shù),能找到好朋友的是雙數(shù)。圖上的單數(shù)有1、3、5,雙數(shù)有2、4、6.

4、擺蘿卜:(深入探究7——10以內的單數(shù)和雙數(shù)及體驗單雙數(shù)的轉換,以此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單雙數(shù)的理解與應用,突破教學重難點。)

(1)、請幼兒拿出小椅子下面的蘿卜圖片,先擺好6個蘿卜,請幼兒給蘿卜兩個兩個找朋友。

擺好后請幼兒匯報結果:6個蘿卜,2個2個找朋友,沒有剩下,它是雙數(shù)。

(2)、教師提問:怎樣變成7個蘿卜?

幼兒回答:“添上一個?!?/p>

教師提問:請幼兒給蘿卜兩個兩個找朋友,會怎樣?

幼兒之后回答:2個2個找朋友,剩下1個,它是單數(shù)。

......

教師按以上方法,依次進行到給10個蘿卜。

師幼總結:10以內的單數(shù)有:1、3、5、7、9,10以內的雙數(shù)有:2、4、6、8、10.

5、收蘿卜:(鞏固練習,初步驗收教學成果。)

教師說明游戲規(guī)則:

(1)、選四名小朋友分別背上標有單數(shù)、雙數(shù)的小筐。

(2)、其他小朋友一起拔地上的蘿卜,經過自己判斷蘿卜上的數(shù)字是單數(shù)還是雙數(shù)后,再放入對應的筐里。

開始收蘿卜。

教師和幼兒一起檢驗游戲結果,如發(fā)現(xiàn)錯放的請幼兒一起糾錯并改正。

運蘿卜:

教師說明游戲規(guī)則:請小朋友分組將單數(shù)蘿卜和雙數(shù)蘿卜分別運到單數(shù)汽車和雙數(shù)汽車上。

游戲開始,教師巡視,檢查幼兒游戲成果。

數(shù)學聽課記錄篇九

1、背乘法口訣1-7的。

2、我說你答 舉例:6×7=

3、開火車,師說生答。

4、兩人一組互背檢查。

5、換式子。把老師說的口訣改成運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 生:6×7=42 7×6=42

二、新授

1、師:先看一個故事(白雪公主)

師:一共有幾個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個。

師:說說里面的數(shù)學信息。 生:一共有7個小矮人,每人3個果子,問一共有幾個果子。

師:那么換成運算式,怎么寫呢?先說加法的。 生:3+3+3+3+3+3+3=21(個) (板書)

師:這是幾個3,用到的乘法口訣是什么? 生:7個3,三七二十一。

師:改成乘法算式就是 3×7=21(個)。雖說乘法算式比較簡單,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關系。

2、那么再看看圖里小矮人的盤子,數(shù)學信息是什么?

生:有漢堡和薯條。

師:好,完整地說。 生:每個小矮人的盤子里有2個漢堡。

師:好,每個小矮人的盤子里有2個漢堡,7個小矮人一共有幾個漢堡?怎么怎么寫運算式呢? 生:2×7=14(個)

師:薯條呢? 生:7×7=49(個)

師:他們用到的乘法口訣是? 生:二七十四 七七四十九

3、師:好,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呢? 生:一共有幾個杯子、花……

師:好,看這些式子,我們都用到了乘法口訣(板書口訣)。這樣跟7有關的運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訣。

三、練習

1、練一練

第一題:

師:誰能把題目完整準確的讀出來。 生:(讀)

師: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橫的、再看豎的各有幾塊。

師:有幾列、幾行,那么算式呢? 生:4×7=28(塊)

第二、三題 (開火車)

第四題先讀題目,再找同學回答。

2、書上的習題

自己寫、檢查、檢查好寫1、2題、挑同學說答案

3、延伸

師:那么,看同學們有想到嗎?一句乘法口訣能寫出2個除法算式嗎?試一試

4、思考題:不出聲,想想什么意思、老師給解釋一遍題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師對答案。

總結環(huán)節(jié)是:復習、導入、看圖找信息、口訣、加式、乘式、有一舉三、總結引題目、練習。整體很完整,課堂效果很好,不過如果在舉例計算時,多試幾個更好。

數(shù)學聽課記錄篇十

今天在師傅的帶領下,我有幸聽了人民路小學湯瑛老師的課,教學內容是五年級上冊的數(shù)學廣角。自己剛好也教五年級,所以這節(jié)課對我的幫助非常大。從多邊形的面積教學之后,還有兩個單元,一個是統(tǒng)計,還有一個是數(shù)學廣角。這兩個單元是比較難上的,網(wǎng)上的資料也不多,真的也不知道怎么來上。

聽了湯老師的課(數(shù)字與編碼),對這個內容有了新的認識。數(shù)學廣角這個內容是比較難上的,問題在于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定位,到底要讓學生掌握到什么程度。

這節(jié)課從學生要了解編碼的幾個方面入手,解決了編碼的作用、方法、解讀、原則和來歷的問題,同時讓學生能夠進行簡單的編碼。課后,很多老師對這節(jié)課說了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節(jié)課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湯老師對于教學方法的強調。其實學生學數(shù)學就是要有方法,湯老師在要學生編碼的時候一直強調要先分級再編碼。教學生方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有了方法,對于解決類似的問題就沒有任何疑問了。

對于評課的匯總:

1.信息量比較充分;

2.調整練習(練習要與教學內容相對應);

3.教學目標明確性;

4.練習量還要加多,利于學生鞏固;

5.前呼后應;

6.對學生的回答不要急于評價,呈現(xiàn)更多的學習材料;

7.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先思考再動手);

8.鼓勵、激勵學生,調動課堂氛圍;

9.對于數(shù)學廣角整體內容的梳理;

10.參與與反饋(關注全體學生)

丁校用了五個詞來形容:簡單,明白,準確(材料等各方面),生動(生活化),深刻(數(shù)學味)。

數(shù)學聽課記錄篇十一

教學過程:

談話: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個角嗎?

1.認識角

投影顯示:投影課本里的圖片

談話:找一找,圖片上哪些像角?(學生回答)

追問: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能從我們身邊的一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嗎?找到后指出它們的頂點和邊。

2.折一個角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能用自己靈巧的小手折一個角嗎?看誰折得快折得好。(用準備好的白紙折角)

3.角的大小比較

1.課本練習第1題。談話:機靈的小猴找來了一些圖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戰(zhàn)嗎?投影展示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頂點和邊嗎?指名回答。

2.課本練習第2題。談話:好學的小貓覺得小朋友學得不錯,于是來請教我們了。投影展示,圖中各有幾個角,說給同桌聽。

3.課本練習第3、第5題。談話:聰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領這么棒,終于忍不住也要來考考我們,投影展示題目。同桌討論后在班內交流。

4.課本練習第4題。談話:山羊老師對大家很滿意,決定帶小朋友玩一玩。

動手拉、合剪刀。說說你看到的角有什么變化

談話: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回家給爸爸媽媽展示一下你今天學到的本領,找找你們家哪些物體上有角。

點評:

充分利用學具,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欲望,使學生獲得對角的感性認識。

通過“看”、“找”,體會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對角的概念。

讓學生用喜歡的方法折一個角,在實踐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現(xiàn)自我的時間和空間。

充分利用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制作等活動,獲得感性知識,形成對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本質特征,從而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

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使練習更加生動有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1.引導學生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教學問題,激活生活經驗。

讓學生充分體驗數(shù)學知識,理解數(shù)學知識,并將數(shù)學知識應用于實踐活動。通過“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身上找角”,使學生覺得數(shù)學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增進了學生對數(shù)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

2.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促進數(shù)學思考。

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中理解知識,發(fā)展思維。一改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大膽放手,變過去的單純看教師演示為學生自己動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本節(jié)課設計“找”、“說”、“做”的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認識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學習興趣較為濃厚,也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數(shù)學聽課記錄篇十二

有位老爺爺把一塊地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到了這塊地的1/3,老二分到這塊地的2/6,老三分到這塊地的3/9。老大、老二覺得自己很吃虧,于是三人就大吵起來。剛好阿凡提路過,問清爭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起來,給他們講了幾句話,三兄弟就停止了爭吵。

師:你知道阿凡提為什么會笑?他對三兄弟說了那些話?你想知道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引出新課)

生:折一折,畫一畫,圖一圖,得出三個班種植面積一樣大。(在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初步感知1/2,2/4,4/8大小相等。)。

小組討論:引導概括出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

(1)怎么做能使分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發(fā)生變化,而分數(shù)的大小都不變呢?

(2)變化時同時乘或除以小數(shù)可以嗎?

討論:0可以嗎?3/4=3×0/4×0=?

生:分數(shù)的分母不能為0,在除法里0不能作除數(shù),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這個數(shù)不能是0。(強調分數(shù)基本性質中0除外的道理)

分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0除外)分數(shù)的大小不變。

師:學習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以后,感覺過去我們學過類似的性質是什么呢?

生:商不變的性質 (回顧舊知,進一步強化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

(2) 再此回到課前的小故事,回答阿凡提聽了兄弟們的爭吵,為什么笑了?

1、本節(jié)課以“阿凡提講故事“中財主兒子分財產為趣味導入,設置問題,最后本課結束時再次回看問題,解決問題,前后呼應。

2、在新授過程中,夏老師把一種靜態(tài)的數(shù)學知識變?yōu)橐环N讓學生在一種大問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使學生在一種動態(tài)的探索過程中自己發(fā)現(xiàn)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從而體驗發(fā)現(xiàn)真理的曲折和快樂,感受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體會科學的學習方法。

3、整個課堂創(chuàng)設了一種“猜想——驗證——反思”的教學模式,以“猜想”貫穿全課,引導學生遷移舊知、大膽猜想——實驗操作、驗證猜想——質疑討論、完善猜想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得快樂,而且每個學生的個性也充分得到了發(fā)展,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向夏老師學習!

數(shù)學聽課記錄篇十三

這是科組的一節(jié)研討課。上課的老師是作風嚴謹、態(tài)度認真、敢于承擔的非數(shù)學科班出身的一位老師。

其基本教學程序如下:

一、 復習準備。

1、 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并讓學生說說筆算的時候要主義什么?(教師板書)

二、 創(chuàng)設迎亞運用鮮花裝扮校園的情境。

板書其中的數(shù)學信息:紅花56朵,黃花18朵。

學生提出數(shù)學問題。

整理并提煉問題:紅花比黃花多多少朵?

三、 挑戰(zhàn)問題并探究問題。

2、 學生合作探究,借助小棒動手操作。

四、 學生展示、集體交流。

1、 拆開一捆,與個位的6合起來,再減,得到差的個位。

2、 拆開一捆,減去減數(shù)個位8,再將剩下的2根與個位原來的6合并,得到差的個位。

五、 做和算結合。聯(lián)系豎式,講解深化。

六、 比較異同,建構網(wǎng)絡,深化認識。

師:昨天學的減法和今天學的減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適時板書課題:兩位數(shù)將兩位數(shù))

師:都要注意什么?------還要注意什么?

師:如果從十位減起,方便嗎?

(可增加一道類似例題的題目,讓學生再互相說一說算理、算法。)

七、 練習與應用。

(括號內是板演學生的結果。中間兩道題都是錯誤的,其原因是被減數(shù)十位退一依然用原數(shù)來減。“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一”得到了強化,但是十位退一后,被減數(shù)十位的變化呢?學生的大腦皮層還沒有這種記憶。問題就在動手操作中對被減數(shù)十位變化的忽略或者對被減數(shù)十位變化強調得不夠。

出現(xiàn)了問題也沒有關系,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如果能利用這些錯誤的資源,在評講中讓學生辯論、辨析,增強學生的印象,反而會對學生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老師把握得不夠到位。)

2、筆算。(也只能用橫式表示)

(等號后面是板演學生的結果。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太“趕”了,應了解學生整體的情況。)

3、解決問題。書上有32個桃子,摘走了17個,還剩多少個?

課堂上教師具有以下的意識:

一、重視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重視讓學生合作、交流,進行小組學習。

三、重視行知統(tǒng)一,關注知識建構的過程。體現(xiàn)在舍得花充裕的時間讓學生動手去做,讓學生參與和交流。

四、重視細節(jié)的關注。體現(xiàn)在解決問題的完整性方面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上。

總體來說,作為一節(jié)常態(tài)課,我覺得已經很不錯。

仍要注意的問題: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數(shù)學學習過程是建立在學生已知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之上的一個主動建構過程。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在現(xiàn)實活動中的經驗積淀以及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許多樸素認識,都構成了學生進行學習的數(shù)學現(xiàn)實。

在56-18中,每一個學生都是基于相同的知識基礎,都需要通過擺小棒這一動手操作的形象的動作思維來輔助思考嗎?沒有學生會通過直覺而猜測?不論這猜想正確與否,倒是可以通過小棒來驗證!

二、關注學生的反應。

1、關注練習中的錯誤資源。

作為計算課,練習的設計一般為基本的練習,即形如例題的練習。還有就是針對學生易錯點或者教師根據(jù)以往教學或其他教師的教學中出現(xiàn)過的錯題資源,讓學生辨析,在觀察與比較中知錯、識錯、改錯。

2、關注學生的差異性。一是學困生的掌握情況;二是算法多樣化的體現(xiàn)。在聽課中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有不同的方法,應該提倡和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思維。

隨想:

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們的教材的加減法都是從高位算起的。書上還有口訣,老師還配上曲譜讓我們吟唱。依稀記得加法是什么“算前位,看后位,后位滿十進一加補(?)。”

因為那時我是從外地插班來的,兩所學校的教材并不同,短時間要對接,覺得有些不適應。后來,居然居上了!不論是幾位數(shù)的加減法,隨堂批改作業(yè)時,老師第一個批改的總是我的。

我認為很好,這樣反而不會漏加進位一或漏減退位的一,而且還能培養(yǎng)人的一種良好的思維的品質---思維的敏捷性和良好的直覺思維習慣。

數(shù)學聽課記錄篇十四

3月14日上午中心小學在城關小學開展了“我在國培中成長”觀摩課教學活動,我聽的是石嶺小學董瑋老師的《三角形的內角和》和旗山小學方修寶老師的《頑皮的杜鵑》,因為我任教的是小學數(shù)學,不是專業(yè)的音樂老師,對方老師的這節(jié)音樂課不敢妄加評論,我想就董老師的《三角形的內角和》談談心得體會。

這節(jié)課的優(yōu)點:

第一,這節(jié)課是借班上課,董老師在上課前和學生進行親切友好地交流,向學生介紹了自己,并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直呼其名,然后讓學生介紹自己,一下子接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為后面上好課作好了準備。

第二,董老師自始至終以鼓勵、引導學生為主,精心設計問題串,實現(xiàn)問題驅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為了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把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落實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之中。

第三,幫助學生及時梳理探究的收獲,“魚”和“漁”兼得。董老師讓學生采用量、拼、折的方法讓學生一一展示探究結果,顯得科學嚴謹,這才是對探究學習的正確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熱情很高,也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與他人合作的意識。

第四,董老師在這一節(jié)課之前作了充足的準備工作,每位學生都準備了材料袋,課件制作完善,可以說這些為上好這節(jié)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練習形式豐富多彩,難易程度拾級而上,為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不足之處:語言不夠科學,如在解釋什么是內角和時,有些學生可能對什么是內角含糊不清,這時老師有必要強調一下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指三角形里面的三個角度數(shù)之和,也可以在圖上標出來,這樣效果會比較好。又如學生用量角器測量三角形內角和時會出現(xiàn)誤差,老師應該及時作出解釋說明,不要讓有些學生心存疑慮聽課。另外,可能是由于時間關系,后面的節(jié)奏有些快,老師對學生的突發(fā)語言狀況也未作及時評價。

不管怎樣,這節(jié)課從整體上來說是一節(jié)值得肯定的觀摩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以上只是本人個人的看法,如有不對的地方敬請同仁們批評指正。

數(shù)學聽課記錄篇十五

生:小松鼠!

師:對,是小松鼠!大家都很厲害,那么誰知道小松鼠最喜歡吃什么呢?

生:松果!

師:同學們真聰明!今天小松鼠特別開心,因為今天小松鼠的生日,小松鼠跟著松鼠媽媽一起去采它最愛吃的松果,我們一起看看它們采了多少吧?。ǔ鍪緋pt課文情境圖)

1、說一說圖中傳達的數(shù)學信息。(講解25和4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2、根據(jù)圖中信息提一個數(shù)學問題?

(1)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踩了多少松果?

(2)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采了多少松果?

(3)小松鼠和松鼠媽媽一共采了多少松果?(出示問題卡片)

3、給學生實踐,讓學生說一說、算一算。(出示數(shù)學卡片)

4、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

列算式解決問題,25—4=21

提問:從20里面拿掉4根,還是從5里面拿掉4根?(擺小棒計算)

4個珠子是從十位上拿走還是從個位上拿走?為什么?(撥計數(shù)器解決問題)

總結:先算個位上的5—4=1,再算20+1=21。

5、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采了多少了松果?

列算式解決問題,25—4=21

(提示:這個問題上個問題的算式和算法都一樣。)

6、請學生列算式解決小松鼠和松鼠媽媽一共踩了多少松果?

25+4=29

提問:4根小棒擺在5那里還是20那里?擺小棒計算。

4個珠子撥在十位上還是撥在個位上?為什么?撥計數(shù)器解決問題。

(總結:先算個位上的5+4=9,再算20+9=29)

7、帶學生做游戲(你出幾我出幾,我們之間相差幾)

教科書練習

把小松鼠人物化,帶領學生發(fā)現(xiàn)小松鼠采松果中的數(shù)學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和交流,不用教師刻意牽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能在自然平和的氣氛集中注意力并學會知識,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數(shù)學聽課記錄篇十六

通過這幾節(jié)課我們可以看出這幾位老師都是在努力體現(xiàn)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F(xiàn)在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師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課堂活動。在本次優(yōu)質課活動中,我們看到每位教師都體現(xiàn)了這點――重視營 造和諧,愉快的課堂。師生在課堂中不再是原來傳統(tǒng)教學中的傳授者和接受者,施與者和容納者;而是現(xiàn)在課堂中的,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新課程標準要求孩子的學習內容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在這些課中,教師都重視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景,從情景中引入要學習的內容,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欲望,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理解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踐,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

例如在《秒的認識》中,從學生熟悉的“神六”升天入手,讓學生切身感受秒的長短;在《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中,通過學生喜歡的分月餅等實際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新課;在《確定位置》中,教師要學生說出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并加以板書,從而引入對簡單的位置表述方法數(shù)對( ,)的學習;在《平均數(shù)》中,通過看籃球賽,引出問題“該派誰上場?”,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找規(guī)律》中,教師通過說繞口令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引入新課。

這些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都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情景和機會。

智慧之花開在孩子們的手上。我們老師重視孩子的動手操作,重視孩子的手腦結合,俗話說:心靈手巧。要想真正的學好知識就是要孩子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那么動手操作就是孩子們最好的學習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知識。

例如耿靜老師的《11—20各數(shù)的認識》一課,老師先讓學生觀察清凈土,找出信息提出問題,進而熱決問題。引入對11—20各數(shù)的認識,通過擺小棒、撥計數(shù)器等動手操作加深學生對數(shù)位以及不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表示的意義不同的理解。特別是學生練習題的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劉桂玲老師教學的《秒的認識》一課也體現(xiàn)這點。如:認識了秒后,老師要學生閉眼感知秒的長短,并聯(lián)系實際生活說一說1秒鐘、10秒鐘分別可以干哪些事,通過切身體會來鞏固所學的新知識,使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

在楊瑞玉老師的《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一課中,老師讓學生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其他的分數(shù),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折紙,使孩子們明白二分之一的意義――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再從二分之一的意義引申到四分之一的意思,以及其他分數(shù)的意義。

在《認識周長》中,教師讓學生通過描一描事物的邊線,讓學生直觀感知周長的含義,學生自己操作后交流,找出計算周長的方法。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