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大學生人生觀思修論文(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8 23:16:35 頁碼:13
最新大學生人生觀思修論文(大全12篇)
2023-11-18 23:16:35    小編:ZTFB

成功需要勤奮和毅力,付出總有回報。總結的語言要準確恰當,注意用詞規(guī)范和語法正確。范文是對總結寫作的一種示范,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總結的核心要點。

大學生人生觀思修論文篇一

在校中學生是我國社會生活中被寄予厚望的最重要的群體,他們的人生觀變化是社會變化的晴雨表。人生觀不僅影響他們個人的一生,而且對國家的前途、命運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時下,在中學的一部分中學生中出現的早戀、上網成風,在網上瀏覽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拉幫結派、打架斗毆、思想空虛、厭學等現象的存在令人不可忽視,存在這些現象的中學生被社會譏諷為自私、固執(zhí)、無責任感、冷酷無情的一代。

中學、中學教師也被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指責為無能,不負責任等,使中學和中學教師感到困惑,更為嚴峻的是現在的學校基本上是由獨生子女學生、獨生子女教師、和獨生子女家長組成,教育的難度可想而知,學校和教師在方方面面面臨各種挑戰(zhàn),因此,對中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需要進行多方面的思考。

社會瞬息萬變,中學生人生觀教育也應該因時而變,要進一步研究新情況,探索新形勢下中學人生觀教育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要求中學教師在包括人生觀教育等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不斷創(chuàng)新上下功夫。形勢的發(fā)展和現實的需要向我們提出了必須改進和完善中學生人生觀教育方法的緊迫課題。探索人生觀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

目前、中學生人生觀教育的實際效果之所以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要求存在著一定差距,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育主體未能應時代要求進行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因此,我們要深化中學生人生觀教育方法的研究,積極探討中學生人生觀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

中學生人生觀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是適應教育環(huán)境變化的需要,是適應教育內容變化的需要,是適應新的教育理論的需要,是消除傳統(tǒng)中學人生觀教育方法的局限的需要。

在新的形勢下進行中學生人生觀教育,應有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方法的創(chuàng)新并不是主觀隨意性的,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那么,在中學生人生觀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中應遵循哪些原則呢?概括起來,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知識性教育與價值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第二,整體性原則,即中學生人生觀教育方法應該是一個完整的結構體系,它有特定的方法要素、結構方式和運行機制。

第三,人文關懷和心里疏導相結合的原則;第四,與時俱進原則。

教育方法理念的轉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從單純強調經驗應用向經驗運用和理論提升相結合的轉變。二是從教育方法上的權力壓制性向教育方法上的平等性要求與權威性引導相結合的轉變。三是從注重單獨的方法要素功能的優(yōu)化向注重要素結構整體功能的優(yōu)化轉變。第二,教育方法結構體系的創(chuàng)新。

依據對人生觀具有系統(tǒng)的結構分析,中學生人生觀教育方法的結構體系應包含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中學生人生觀教育方法的宏觀結構體系。中學生人生觀教育方法的.宏觀結構體系是指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化教育部門如何對中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的方法體系,它包括確立人生觀教育目標的方法、確定人生觀教育內容的方法、制定人生觀教育計劃的方法、實施并監(jiān)督計劃執(zhí)行的方法、人生觀教育效果評估的方法等。如調查研究的方法、借鑒比較的方法等。

第二個層次是中學生人生觀教育方法的中觀結構體系。如學校教育應注意方法的系統(tǒng)性;家庭教育可通過教育者的示范作用,強化受教育者的認知行為和行為踐行的自覺性;社會教育應大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大眾傳媒應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對新聞、影視、廣告等都應嚴格把關,當好“守門人”,使受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科學人生觀的教育。

第三個是中學生人生觀教育方法的微觀結構體系,即人生觀教育活動的方法體系。這有兩個方面:

二是對某一特定的教育對象而言,人生觀教育是“終生教育”,而人的一生有不同的階段,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在身心、生活環(huán)境以及人生際遇等方面都會有所不同。這兩種情況決定了人生觀教育的活動的具體環(huán)節(jié)中以及人生觀教育的不同階段中,都應有相關的方法。

第三,方法運用的創(chuàng)新。

中學生人生觀教育方法體系中的每一方法要素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方法運用的創(chuàng)新首先是要強調各種方法的綜合運用與協調。

其次,要充分吸收現代科學尤其是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學科的最新成果,完善各種方法的已有功能,發(fā)掘其潛在功能。

再次,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如多媒體、互聯網、影視傳媒等手段,融合不同的方法為一體,優(yōu)化各種教育方法相結合的整體功能。

最后,應結合中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想方設法調動中學生在人生觀教育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大學生人生觀思修論文篇二

摘要:人生環(huán)境是一個很廣義的概念。它很復雜,與每個社會成員息息相關。大學生做為時代的一個人才主力軍,對人生環(huán)境的處理,更不可忽視,因為這關系到民族的未來與國家的地位。大學生既有夢想,又有追求,同時又有一些自負。擔心??謶峙c迷茫。

關鍵詞:實踐能力道德教育心理定位。

1、面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應該有合理的心理定位。

大學生是一個高智商的群體,這是他們有一種優(yōu)越感,在大學生找工作。擇業(yè)時,形成了好的工作得不到,低不就的局面,有的干脆在家閑著,成了懇老族。在大學生對自己充滿自信,對未來充滿憧憬時,正確地自我評價與估計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大學生年輕是一個資本,其次大學生卻缺乏經驗,你們的專業(yè)等等。合理調整自己不符和實際的就業(yè)取向,例如:與他人攀比,面子主義等等??傊鼓愕膿駱I(yè)目標與你的心理定位相統(tǒng)一,不要成為過分的理想主義者,而要培養(yǎng)腳踏實地的從小事做起的能力。

從小事做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頂峰,大學生在面對挫折時,如果有這種心理準備,就可以克服好高騖遠的通病,正確的自我評價,對自己的所學專業(yè)。工作特長。優(yōu)勢劣勢有正確的把握。

2、良好的交際能力非常必要,良好的人際關系。成功=(努力+機會)*人際關系。

開集體與社會,如果你要想獲得成功,你必須盡快融入你所在的單位團體或工作單位,做好自己的工作,伴好自己的角色。與他人協調地工作,完美的溝通,是一種基本的能力,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傳統(tǒng)的學習中,并沒有掌握,所以你必須重新學。

一個人要想被集體所接受容納,就必須有集體榮譽感,同時要尊重他人,接受集體的價值觀念,決不能有個人英雄主義,更不能目中無人。

有人說大學生在二十八歲以前吃專業(yè)飯,二十八歲以后靠人脈吃飯。無形中強調了人際關系的重要性,人際關系是一種能力社會需要,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也需要人際交往,畢竟人是社會的人,決不能脫離社會,也不可能脫離社會。與他人交往應遵行四大原則:平等原則,誠信原則,寬容原則,互助原則。人際交往是不同主體之間的交流與影響。這就是說交流的雙方都具有主體性,都有合理的利益,這決定了在集體中你不但要利己,而且要利他。做到投桃報李,禮尚往來。遵行四大原則,形成無形的人格魅力。

3、大學生所必備的實踐能力。

行動高于一切,當今某些中國優(yōu)秀人才,到了外資企業(yè),忽然覺得自己的能力還不如一個技工,由此可見當當今的大學生應缺乏動手能力而失去許多機會與挑戰(zhàn)。我們要學歷,但不唯是學歷,我們更要重視我們的實踐能力。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勞動力市場的變動,我們現在單純強調學歷與文憑的觀念將會改變,學歷與技能[動手能力]并重的觀念將回被社會所接受。

學歷與技能并重的觀念將會是一個潮流,我們必須有良好的實踐能力,即很好的動手能力。

4、擁有一顆平常的心,平常心態(tài),善代挫折。

勇于面對是良師,是益友,因為挫折與失意在人生路上是少不了的。當一個大學生從學校走上社會,一定會有許多不適應,加上工作的壓力與挫折,會產生一種不平衡的心態(tài),如何找到心里的平衡點?就需要自己的調整與勇敢面對。對自己不滿得人和無加以客觀的`對待,不要怨天尤人,因為發(fā)牢騷解決不了問題,只有勇敢面對,并從挫折中汲取教訓,自己才能吃一趼,長一智。以后才會有長途的發(fā)展,才有進步。

5、擁有一技之長,發(fā)揮自己的長處。

人們都說要樣樣通,更要幾樣更通,堅決反對樣樣通通,樣樣松。由此可見,一技之長是必須的。在人生路上如果一人用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相比,那么他們肯定會有自卑心理,覺得技不如人。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因為經營自己的短處回是你的人生貶值,發(fā)揮自己的長處,發(fā)揮自己的靈感,盡情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做一個成功的人士。

6、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

在社會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做到既敢于競爭有善于競爭。面對日益變化的競爭社會,大學生應增強競爭意識,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提高參與競爭能力。

正確認識競爭,正確的競爭能夠調動人的積極性,發(fā)揮人的潛力,造福于社會,造福于國家。在科技與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競爭必不可少。正確的競爭一定是合法的道德的競爭。

正確認識合作,合作是某幾個群體為了共同的利益而協調一致地活動,一個人一個群體的力量總是有限的,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真正偉大的力量在于團結合作,團結有力量團結能制勝?,F代科學技術內容復雜,學科交叉,配合精密,要求大學生具備健康的心態(tài)良好的素質,團結合作精神與組織協調能力。

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競爭與合作是相互伴隨,相互統(tǒng)一的。從形式說,競爭與合作是對立的。具體來說,要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個人與他人的關系,主角與配角的關系等。

7、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

面對國我們的黨和國家,我們要有“我是一塊磚,東西南北任黨搬”的信念,“在選擇職業(yè)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與自身的完美,人們只有為同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到達完美?!眰ゴ蟮墓伯a主義導師馬克思。

現在有四種不同的:一,光宗耀組型,考取功名,為家族增光,顯耀四鄰。二,自我奮斗型,時時處處為自己將來的美好前程著想,這類人沒有喪失自我,但過于自私,往往成不了大事。三,為他人活者型,這類人富于奉獻精神,犧牲精神,為歷史所贊頌。四,為國增光性,這類人把子自己的出發(fā)點建立在國家的興旺上,名族的興盛基礎之上象年輕時的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8、加強道德修養(yǎng),增強法律意識。

當今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無規(guī)不成方圓,但規(guī)則又離不開道德的維護。當今社會科技與經濟日益全球化,要立于不敗只地,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遇法律意識是必不可少的。道德是上層建筑范疇,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他通過社會形式,傳統(tǒng)習慣,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維持,是對人們的行為進行善惡評價的心理意識,原則規(guī)范和行為活動的總和。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由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嚴格程序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是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道德+法律=有秩序的社會環(huán)境,這就要求每個社會成員的努力,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法律法規(guī),維護社會公共道德,是我們的社會更加協調,是我們的國家更加富強,使我們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再次崛起。

總之,大學生作為時代的一個新新力量,也是時代的青年佼佼者,毛澤東說過“你們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面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以上的論述是所必須具備的,但是一個大學生只有這些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有為的大學生,武裝自己,隨時迎接時代的挑戰(zhàn)吧。

大學生人生觀思修論文篇三

論文摘要:設計教育工作者在這日新月異和越來越具個性化的時代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當代的平面設計師,要培養(yǎng)自己的設計感,即對設計形式的把握能力。有了這種感性的能力之后,再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逐漸把設計回歸到理性的軌道上來,這種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會使自身對設計的理解更深刻,讓自己懷著激動的心情一次又一次地投入全新的設計中去。人類社會進入了21世紀,人與自然就成為現代設計人所面臨的重要課題,設計人應該提醒自己常持環(huán)保意念去貫徹于日常的設計創(chuàng)作,設計才不會悖離為創(chuàng)造美好世界這個原則。

論文關鍵詞:設計藝術創(chuàng)意設計感升華意識形態(tài)。

在人類進入21世紀的時刻,設計藝術已經進入到了登峰造極的時段,作為一名設計領域的教育工作者,面對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和人類越來越具個性的時代,我在此談一談有關設計藝術教育的一些隨想。

設計藝術是一個有著中國特色的詞語,在國外這一學科僅被稱作為“設計”,“設計”更多的是服務于人的生活,而“藝術”才會讓人得到美的啟迪和享受。作為當今人類社會的一種特殊的物質和文化的活動方式,設計在不同社會形態(tài)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其內涵和外延與社會和時代的發(fā)展有著不同的差別。設計的功能性、實用性、審美性也因社會和時代而異同,面對新的時代,設計藝術的方式和內涵也面臨變化。

技巧是所有藝術門類的基礎,而設計走到今天,電腦成為設計師最重要的設計技巧手段之一。技巧決定效果,而效果決定其作品的意境、感情和思想。如果你對于所要表達的東西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和體會,就不知道自己要表現什么,要產生何種效果,也就不知道用何種技巧去實現。目前一部分中國的平面設計師似乎走進了一個誤區(qū),好像畫面電腦效果越多就越吸引人,越能體現其設計感及水平。殊不知這種片面追求高科技效果不但是舍本逐末,而且近于無的放矢。技巧必須從內容出發(fā),目的是為了傳達一種你要表現的內容,技巧不過是手段,電腦只是設計師手中眾多的工具之一,而手段卻萬萬不能單一。因為每一種手段所要體現出來的效果是全新的,這就需要設計師來選擇、推敲、接納和推陳出新,而且要用靈動的思維、輕松的心態(tài)來進行。但究竟要怎樣才能放松地使用技藝,讓思維的創(chuàng)意一瀉千里,都非語言所能說明,這主要是靠長期的體會與感覺。一位鋼琴大師在演奏一首作品時,會把自己的表情、感情、思維都融入音樂之中,一切的動作、姿勢都是心有所感、形諸于外,甚至彈錯音亦不在乎,一切的技巧在當時都是陪襯。在傳授技巧時,越是有經驗的老師,越是有多種多樣的傳授方法,技巧不論是從老師或同行那兒吸收來的,還是自己摸索出來的,都要隨境應變、靈活運用,絕不可當作刻板的教條。設計藝術尤其如此。假如不知道自己要表達什么思想,單一地講究方法和修飾又有何用。現在一些演奏家、演唱家,很多作品都表現得非常完整,單聽一百次都一個樣,沒有一點獨創(chuàng)的東西,沒有一點自然流露的意境,也缺少一種人性的東西。像霍洛惠茲等那樣的鋼琴大師演奏時也會有錯“音”、漏“音”,但他們在演奏時是全身心地投入,已經忘卻了動作、姿態(tài)、表情和觀眾,身心已和樂曲本身融為一體,這才是人與藝術相結合的至高境界。

設計是開放的,它會給你眾多的想象和空間。和其他的藝術門類可能有所不同,設計是和當代最時尚的東西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設計師的敏感性,特別是對周邊事物變化的敏感性尤為重要,這種敏感性就取決于設計師的學習和接納。在學校學習時,從老師那里可以學到設計的結構、層次等諸多理性方面的.內容,而對設計的理解、感受的領會,只能靠自己的無形的接受力和感知力。

不斷地學習是一個設計師提升和完善自我的方法,而自我批評的態(tài)度又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當你在設計的歷程中走到某一步時,應該停下腳步重新審視自己的風格、手段、思想、創(chuàng)意等,這同時也是為自己下一步作醞釀。不斷反省自己,這對一個從事視覺藝術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而不斷培養(yǎng)我國設計新生力量的設計藝術教育,除了吸收西方設計教育的基本要素之外,還應該更多地整理和研究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對設計藝術教育觀念進行不斷的改革和更新,努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藝術教育體系,以適應新經濟發(fā)展對設計藝術教育的要求,培養(yǎng)更多的具有國際文化事業(yè)、中國文化特色的創(chuàng)造性設計人才。

藝術是一門富于感性的學科,但有時也需要以理性的分析來理解和提高自己。根據我的學習經驗,先要知道自己對某個效果的要求與體會,對每個點、每條線、每種顏色及其包含的意義與感情,在腦海中沒有你所認為的理想境界,那么你在審視自己的作品時,又如何評價它是否符合你的心意呢?一個人對自己的追求目標是隨著對藝術的認識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更新的,所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甚至在一生中都很難對自己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感到滿意。

藝術無界限,因為藝術門類之間存在著很多共性的東西。觸類旁通也是學習設計藝術的重要方法之一。對音樂、書法、文學等藝術門類的介入和愛好,對我的設計創(chuàng)意很有幫助,其最顯著的是增強了我的感知力,擴大了我的感覺范圍,原來可能就是對設計本身的專業(yè)感知,但如今卻像多裝了幾根弦,使我在更寬廣的藝術思維領域與設計產生共鳴。

個性是每一位從事藝術門類的人所追求的。如何看待藝術門類中設計藝術的個性呢?我認為,設計作品要體現出它的傳達信息之功能,并能有效地體現設計師的一種設計思想,這就是設計風格和個性。最要緊的是真實、真誠、自然,不能有半點勉強和做作。另一方面,就是設計家自身的個性修養(yǎng)。個性修養(yǎng)本身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而這個過程越有彈性,這種對周邊作品的吸納就越有效,對作品的排斥就越小,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個性積累本身對個性發(fā)展有一種推動作用,而個性的發(fā)展又能使自身的個性積累日益豐富。

任何門類的藝術都講究其協調性、平衡性,當外部和內在及周邊的關系協調到極限時,作品也就達到了完美。觀賞中國的傳統(tǒng)書法作品時,首先關注的是其章法、氣韻,而并非個別字句的美觀,就是這個道理。無怪乎,在現代服裝表演藝術中,出現的人體時裝表演,不就是意在夸張地顯示“服裝與人體的極致統(tǒng)一與協調”嗎?在當代社會的設計領域,人與環(huán)境一直是設計師們關注的方面,如何使設計與人、環(huán)境的協調性得到更好的體現,已成為當代設計面臨的主要課題。

人類與機器、動物最根本的區(qū)分在于人類是理性和感情相結合的綜合體,而動物和機器則不然。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如何去把握理性和感性之間的平衡點,這一直是一個永恒的主題。當代的平面設計師,首要的問題就要培養(yǎng)自己的設計感。所謂設計感,就是一種對設計形式的把握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既含有一定的天賦成分,而最重要的還在于設計師本人的修養(yǎng)、眼光及綜合素質。有了這種感性的能力之后,再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逐漸把設計回歸到理性的軌道上來,這種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會給人一種清新之感,使自身對設計的理解得到提高和升華,讓自己懷著激動的心情一次又一次地投入全新的設計中去。這種從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過程,對于一個設計師能力的提升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最后達到王國維先生所說的“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的境界,審視自己的作品能時刻以一種旁觀者的心態(tài)客觀地去看待,創(chuàng)作作品時又能以主觀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正所謂“主觀地熱愛一切,客觀地了解一切”。

參考文獻:

[1]孫明.點擊設計.遼寧美術出版社,.

[2]何靖.圖形創(chuàng)意.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3]王受之.現代設計教育.今日設計.

[4]曾憲楷.視覺傳達設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大學生人生觀思修論文篇四

后來我們漸漸成長,走進了人生最寶貴的青春時光。“洽同學少年,豐華正貌?!备髯远汲錆M著理想與渴望。面對著同樣不斷成長的社會與世界。我們開始接觸人際交往,為人處世,培養(yǎng)積極興趣,操控充實時間……這無一不是難題。因此我們學會了以責人心責已,以恕已心恕人。明白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倍昧恕耙淮绻怅幰淮缃穑缃痣y買寸光陰?!焙鋈话l(fā)現,原來每個問題早就寫好了答案。難的不是解決,而是怎樣在成長中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從小一直在父母的懷抱下所成長的我們,這時會想去叛逆一下,掙脫一次。讓自已去面對叛斷與選擇,學著選擇自已的方向,邁出那不知對錯的一步。然而我們誰不曾有過迷茫?又有誰不曾體會過失望?為什么從小都是父母告訴我們什么是對,什么是錯,選擇這個,放棄那個。似乎認何判斷與選擇都是那么的理所應當。而自己去做時,竟是那么的困難。青春是渴望獨立的,然而當我們真正獨立時,卻早已不再青春,讓我們打開夢想的藍圖當作畫布,涂上最美麗的顏色展示青春吧!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文章說人生就如同學生做的選擇題,判斷題和填空題。選擇題利在于可以去選擇,即使不知答案,也可以憑直覺做出選擇。就像成長中所要選擇的各種人生道路,當我們不知道怎么走時,只能去選擇一條,或是通向光明的天路,或是邁向黑暗的迷途……判斷題判斷是非對錯,成長中有太多事是我們不能憑主觀去判斷的。但我們也有一半對的機率。填空題沒有選擇性,所以它最難,也是在成長中我們做的最多的題。想象一下,在短暫的青春年少后。我們也將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大人。步入青年,中年甚至是老年。像父母他們那樣,尋找生活里的不足,努力去將其填補。學會了付出與包容,堅強與坦然。用信念支撐著自已的責任與壓力,填補著似乎永遠也填不完的空白。因為越成長就有越多的渴望。于是我們又將懂得去競爭,學會當別人耽擱時你決定,別人拖延時你開始,別人抱怨時你學習,別人放棄時你堅持……雖然做起來會很難,但它會讓我們在別人失敗時邁向成功。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成長中給取收獲。到了垂暮之年,我們不會再有太多的空白與遺憾。當我們回憶童年時會為天真的幼稚而發(fā)笑。當我們回想少年時,會為年少的勇敢而自豪。當我們回首中年時,會為滄桑的辛勞而感慨……但我們也同樣會像保爾說的那樣:“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為卑鄙庸俗而羞愧!”這就是一個人成長的價值。這就是一個人成長的啟示。自定我們成長的意義,她乘載快樂,卻充滿坎坷,她耐人尋味,卻無法挽回,她無畏短促,卻渴望永恒;她蘊含價值,卻千金難買……在成長中體會了太多的好與壞,品嘗了太多的苦與甜,經歷了太多的成與敗……我們把成長自定義,將美好的甘露注入胸襟,讓成長的春花長成秋實,讓放飛的夢想交織成云,讓繽紛的青春從此綻放,純真的希望才會快快來臨!

大學是人一生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從入學的第一天起,就應當對大學四年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規(guī)劃。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這是因為,進入大學是你終于放下高考的重擔,第一次開始追逐自己的理想、興趣。這是你離開家庭生活,第一次獨立參與團體和社會生活。這是你不再單純地學習或背誦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第一次有機會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親身實踐。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夠的自由處置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支配所有屬于自己的時間。

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階段。這是因為,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機會系統(tǒng)性地接受教育。這是你最后一次能夠全心建立你的知識基礎。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將大段時間用于學習的人生階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擁有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實自我的成長歷程。這也許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對寬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學習為人處世之道的理想環(huán)境。

有一位母親問一位大學信息類教授:”大學究竟教給我的孩子什么,為什么她連visicalc都不會用,那位教授是當時當時回答道:“電腦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我們不能保證大學里所教的任何一項技術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們也不能保證學生可以學會每一種技術和工具。我們能保證的是,你的孩子將學會思考,并掌握學習的方法,這樣,無論五年以后出現什么樣的新技術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彼又鴨枺骸皩W最新的軟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么呢?”

教授回答說:“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干二凈時,最后剩下來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了。”其實這就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大學不是“職業(yè)培訓班”,而是一個讓學生適應社會,適應不同工作崗位的平臺。在大學期間,學習專業(yè)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學習獨立思考的方法,培養(yǎng)舉一反三的能力,只有這樣,大學畢業(yè)生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未來世界。上中學時,老師會一次又一次重復每一課里的關鍵內容。但進了大學以后,老師只會充當引路人的角色,學生必須自主地學習、探索和實踐。走上工作崗位后,自學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微軟公司曾做過一個統(tǒng)計:在每一名微軟員工所掌握的知識內容里,只有大約10%是員工在過去的學習和工作中積累得到的,其他知識都是在加入微軟后重新學習的。這一數據充分表明,一個缺乏自學能力的人是難以在微軟這樣的現代企業(yè)中立足的。

自學能力必須在大學期間開始培養(yǎng)。許多同學總是抱怨老師教得不好,懂得不多,學校的課程安排也不合理。名家這樣說:“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大學生不應該只會跟在老師的身后亦步亦趨,而應當主動走在老師的前面。例如,大學老師在一個課時里通常要涵蓋課本中幾十頁的信息內容,僅僅通過課堂聽講是無法把所有知識學通、學透的。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就把課本中的相關問題琢磨清楚,然后在課堂上對照老師的講解彌補自己在理解和認識上的不足之處。中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更多地是追求“記住”知識,而大學生就應當要求自己“理解”知識并善于提出問題。對每一個知識點,都應當多問幾個“為什么”。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論或方法的來龍去脈,大家就能舉一反三地學習其他知識,解決其他問題,甚至達到無師自通的境界。

年教師、博士生、碩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學都是最好的知識來源和學習伙伴。每個人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都不盡相同,只有互幫互學,大家才能共同進步。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培養(yǎng)獨立學習和研究的本領,為適應今后的工作或進一步的深造做準備。首先,除了學習老師規(guī)定的課程以外,大學生一定要學會查找書籍和文獻,以便接觸更廣泛的知識和研究成果。例如,當我們在一門課上發(fā)現了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就應當積極去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了解這個課題的來龍去脈和目前的研究動態(tài)。熟練和充分地使用圖書館資源,這是大學生特別是那些有志于科學研究的大學生的必備技能之一。其次,在書本之外,互聯網也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大學生們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網上查找各類信息。還有些同學很容易相信網上的謠言,而不會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證。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網上還有許多網站和社區(qū)也是很好的學習園地。

自學時,不要因為達到了學校的要求就沾沾自喜,也不要認為自己在大學里功課好就足夠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才已經變成了一個國際化的概念??傊?,善于舉一反三,學會無師自通,這是大學四年中你可以送給自己的最好的禮物?;A知識:數學、英語、計算機、互聯網如果說大學是一個學習和進步的平臺,那么,這個平臺的地基就是大學里的基礎課程。在大學期間,同學們一定要學好基礎知識其中包括數學、英語、計算機和互聯網的使用,以及本專業(yè)要求的基礎課程。在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應用領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術在幾年后就會被新的技術或工具取代。只有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才可以受用終身。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打下好的基礎,大學生們也很難真正理解高深的應用技術。最后,在許多的中國大學里,教授對基礎課程也比對最新技術有更豐富的教學經驗。

數學是理工科學生必備的基礎。很多學生在高中時認為數學是最難學的,到了大學里,一旦發(fā)現本專業(yè)對數學的要求不高,就會徹底放松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而且他們看不出數學知識有什么現實的應用或就業(yè)前景。但大家不要忘記,絕大多數理工科專業(yè)的知識體系都建立在數學的基石之上。例如,要想學好計算機工程專業(yè),那至少要把離散數學(包括集合論、圖論、數理邏輯等)、線性代數、概率統(tǒng)計和數學分析學好;要想進一步攻讀計算機科學專業(yè)的碩士或博士學位,可能還需要更高的數學素養(yǎng)。同時,數學也是人類幾千年積累的智慧結晶,學習數學知識可以培養(yǎng)和訓練人的思維能力。通過對幾何的學習,我們可以學會用演繹、推理來求證和思考的方法;通過學習概率統(tǒng)計,我們可以知道該如何避免鉆進思維的死胡同,該如何讓自己面前的機會最大化。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把數學學好,不能敷衍了事。學習數學也不能僅僅局限于選修多門數學課程,而是要知道自己為什么學習數學,要從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掌握認知和思考的方法。

信息時代已經到來,大學生在信息科學與信息技術方面的素養(yǎng)也已成為他們進入社會的必備基礎之一。雖然不是每個大學生都需要懂得計算機原理和編程知識,但所有大學生都應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互聯網、辦公軟件和搜索引擎,都應能熟練地在網上瀏覽信息和查找專業(yè)知識。在二十一世紀里,使用計算機和網絡就像使用紙和筆一樣是人人必備的基本功。不學好計算機,你就無法快捷全面地獲得自己需要的知識或信息。

上高中時,許多學生會向老師提出“為什么?有什么用?”的問題,通常,老師給出的答案都是“不準問”。進入大學后,這些問題的答案應該是“不準不問”。在大學里,同學們應該懂得每一個學科的知識、理論、方法與具體的實踐、應用如何結合起來,尤其是工科的學生更是如此。

有一句關于實踐的諺語是這樣說的:“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大學生人生觀思修論文篇五

摘要:目前在校學習的大學生正處長思維定型的關鍵時期,而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影響,各種國外的文化意識、社會形態(tài)和價值取向不斷的沖擊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認知。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對事物真相的正確認知,它可以幫助人們對自己的身口意進行正確的取舍,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苦樂觀和義利觀正是構成我們每個人不同性格不同想法的價值基石,也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同時更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人生課題,對個人的健康成長、社會優(yōu)良風氣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古往今來,大凡有所建樹、有所作為、有所成就的人,他們的成長和對社會的貢獻,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其確立的價值觀有著密切關系。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對事物真相的正確認知,它可以幫助人們對自己的身口意進行正確的取舍。只有對世間林林總總的事物具有正確的觀點、見解,才是獲得成功和幸福的先決條件。

目前在校學習的大學生正處于思維定型的關鍵時期,而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影響。西方國家的“超前消費、享樂主義、個人利益至上”思想,不但不符合我國國情,甚至完全違背了我國的傳統(tǒng)優(yōu)良品德。由于當代大學生還沒有完全步入社會,對社會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加之這一代大學生思想意識開放,意識形態(tài)很容易被外來文化價值所同化,我國傳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內涵將走上無人傳承的道路。所以圍繞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道德內涵,為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僅是當前高校教育亟待踐行的工作,更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

一、苦樂觀和義利觀在當代大學生教育工作中的意義。

人生價值觀具體包括公私觀、義利觀、苦樂觀、榮辱觀、幸福觀和生死觀等等。但筆者認為其中最需要我們在教育工作中重視的是苦樂觀和義利觀。因為不管我們是在生活上、工作上,還是學習上,不管是對待親情、友情、還是愛情,我們的各種具體表現其實就是自身對苦、樂、義、利的一種認知的反映。所以,苦樂觀和義利觀正是構成我們每個人不同性格和想法的價值基石,也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更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人生課題。

時至今日,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我國越來越重視思想文化教育,將道德體系建設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提出了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內涵與我國傳統(tǒng)的思想道德體系是有許多相通之處,甚至是一脈相承的。所以,把準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精髓,并引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培養(yǎng)正確的苦樂觀和義利觀,是值得我們廣大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嘗試的。

二、當代大學生在苦樂觀和義利觀的價值取向上存在的問題。

1、注重個人利益,忽視國家利益。當代大學生更加傾向于選擇個人主義為自己立身行事的準則,過分獨立自我,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缺乏對社會的責任感。

2、重視金錢實惠,無視理想信念。在實現人生追求中,

更加傾向于“現實主義”,重索取而不愿付出,重物質利益輕無私奉獻。

3、偏向技能培養(yǎng),忽視道德追求。他們更加注重專業(yè)技能的學習,而忽視了道德品質生的培養(yǎng),社會公德心淡薄。

4、習慣奢侈享樂,抵觸艱苦奮斗。物質條件的改善,深深的改變了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理念,虛榮、擺闊、貪圖享樂、奢侈消費已經成為許多大學生的追求,“吃苦耐勞”也只是停留在口頭上。

三、當代大學生在苦樂觀和義利觀取向上出現問題的原因。

1、市場經濟的負面消極影響。高收入群體的出現,使得人們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加之社會分配不公等情況,這些都有意無意助長了拜金主義的產生?!柏敻弧背蔀椴簧俅髮W生衡量人的價值大小的主要尺度。

2、社會不良思想的滲透侵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的思想價值觀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部分大學生在紛繁復雜的各種思潮的影響下,迷失了方向,以至在人生價值觀取向上出現了問題。如一些煤體新聞的錯誤導向對大學生的思想危害很大。

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不健全。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沒有更好的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教育渠道還比較單一,雖然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但在課程安排上還是以政治理論課為基礎,教學理念上以灌輸型為主,導致了教育形式單調、內容僵化、針對性不強、教育成效不顯著等方面的問題。

4、當代大學生自身存在的不足?,F在大學生是獨生子女的一代,很多學生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沒有經受過艱苦生活的磨煉,被家長嬌寵,從而形成自私自大心理,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脆弱,使他們在人生價值觀方面出現種種問題。

四、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正確樹立苦樂觀和義利觀的具體方法。

1、理論教育要簡單而深刻——引發(fā)共鳴、產生認同。

當代大學生從小就經歷著各種各樣的人生價值觀理論的教育,所以大多學生都患有“理論免疫癥”,尤其像人生價值觀這樣理論含量過重的學科內容,如不改變教育方式,是很“不受歡迎”的。所以作為高校的廣大德育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面對苦樂觀和義利觀這樣的內容,只要用最簡單而深刻的語言進行講解,迅速破開理論的表層,才能用更多的時間去挖掘它們的實質。只有將同學們的思維發(fā)散到現實領域中去,才會使同學們產生共鳴并引發(fā)認同,這樣才能真正將理論帶回到生活,為當代大學生正確樹立苦樂觀和義利觀打下好的基礎。

2、舉例說明要豐富而真實——拓寬思維、激發(fā)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高校教育中老師應該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大學生的興趣引導上面,不斷的帶動學生們的學習激情。面對苦樂觀和義利觀這樣比較抽象的理論,倘若用貼近我們當代大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的例子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例如,現在的大部分男同學喜歡玩網絡游戲,就當前網絡游戲本身而言,其游戲本身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游戲內的社會分工、階級系已經可以和當前現實社會等同。其實很多大學生已經有意無意的走入了游戲“社會”這個圈子,同時也在有意無意的處理著游戲內的各種“社會”關系,如果我們能把正確義利觀的培養(yǎng)和網絡游戲內在“社會”關系結合起來,不但能提高學生們的思考積極性,還可以有效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筆者認為這樣貼近實際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大學生學會對苦樂觀和義利觀的思考,從而達到激發(fā)興趣,拓展思維的目的。

大學階段是人生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大學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樹立了正確苦樂觀和義利觀的基礎上,不斷擴充其他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響應國家對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全面素質的要求,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全面的合格的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葉松慶。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現狀和特點[j]。青年探索。1996(01)。

【2】陳春立。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人生價值觀變化的分析與思考[j]。甘肅理論學刊。1996(05)。

【4】趙紅勛。淺談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意識[a]。公民意識研究[c]。2008。

大學生人生觀思修論文篇六

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大學階段是讀書觀形成并逐步穩(wěn)定的關鍵時期,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人格養(yǎng)成和社會適應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解目前大學生的讀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喚起大學生的讀書意識,并且為了讓大家明白讀書的重要性,因此我們組織了此次對于大學生讀書現狀的調查。

大學生讀書淺閱讀娛樂。

現狀一:大學生讀書時間少。

對本院大一到大四100名大學生讀書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有23%的大學生平均每天讀書時間超過1小時,只有3%的學生平均每天讀書時間超過2小時,其余63%的學生平均每天讀書時間都少于1小時。

現狀二:大學生讀書類型多樣。

在對大學生讀書內容調查中發(fā)現,23%的學生選擇了經濟管理類圖書,這與我們學校是一個財經類大學有極大的關系,22%的學生選擇休閑娛樂性圖書,如漫畫、時尚雜志等,一名大三學生解釋說:“平時課業(yè)負擔很重,讀書時間本來就比較少,讀這些休閑類書籍能讓我放松下來,給自己減減壓”。20%的學生選擇了經典名著類別的書籍,他們認為這些書籍是真正的精華,能讓他們汲取到真正的養(yǎng)分。調查結果顯示,喜歡軍事類、歷史性讀物、時政書籍的學生也有不少?,F狀三:大學生讀書功利性強。

問卷調查顯示,大學生讀書功利性逐漸加強。很多技能型、實用型的書籍占書架上的大部分比例。在這些書籍中,英語四六級考試書籍、計算機等級考試書籍、考研書籍、bec、toefl、ielts等考試書籍最受青睞。在課外讀書時間中,這類書籍也已經成為了首眩不難發(fā)現,這些書籍中大部分與英語有關。在走訪幾家大型書店時也發(fā)現,書店擺在最顯眼位置、最暢銷的也往往是各類備考書。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當前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大、讀書是立足于現實社會的需要的。

現狀四:閱讀渠道多樣,電子閱讀成為時尚。

在“你通過什么方式閱讀?”的問題上,44%的同學選擇了從圖書館借閱,20%的學生選擇自己購買,21%的學生選擇了通過網絡渠道。從中可以看出,圖書館成為大學生閱讀的主要渠道,對大學生擴大閱讀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從結果中也明顯地發(fā)現電子閱讀越來越成為大學生閱讀不可忽視的媒介。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電子讀物的出現已經開始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紙質書籍,并悄然改變大學生的閱讀方式?,F狀五:快餐式“淺閱讀”漸成風尚。

什么叫淺閱讀、快餐化?根據這些年的有關報道,大致可以歸結為:一是鼓吹所謂的“讀圖時代”;二是鼓吹所謂的“速讀”和“縮讀”;三是鼓吹“時尚閱讀”和“輕松閱讀”。在對我校大學生的調查中發(fā)現,很多學生承認自己的閱讀比較快餐化,通常以瀏覽為主。僅有少數學生對自己比較偏愛的讀書會精讀甚至重復讀。

通過以上調查不難發(fā)現,當代大學生的讀書生活是喜憂參半的,喜的是大多數學生能通過讀書充實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心靈世界;憂的是在讀書內容、讀書方式的選擇上以及在讀書時間的分配上還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這不能不引起我們對造成這種讀書現狀的原因的思考。

1、網絡和休閑娛樂擠占了大部分讀書時間。

網絡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和休閑娛樂活動的多樣化,使得大學生們不再滿足象牙塔里單調的讀書生活,他們的業(yè)余時間被各種娛樂活動所占據。如今的娛樂形式越來越多元化,如網上聊天、網絡游戲、ktv、電影、旅游等等。除論此之外,大學校園中的人際交往也日益豐富,男女朋友、各種老鄉(xiāng)會、學生社團活動層出不窮,這讓剛剛從高壓式應試教育禁錮中掙脫出來的大學生們眼前一亮,不覺陶醉其間、樂此不疲,如此一來,閱讀時間更為大大減少。

2、課業(yè)負擔重也是大學生讀書較少的原因之一。

當今大學生課外閱讀較少的原因還有課程偏多,再加上不少學生輔修第二專業(yè)、攻讀外語、學計算機等,使得他們讀書時間自然減少。就拿我們學習的這個專業(yè)來說,一走進大二,各種考試接踵而至,計算機二機,英語四級,英語六級,托業(yè),托福,bec這些都是人生中重要的考試,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考試前的準備、各種補習班,消耗掉的不單單是時間,更是心血。畢竟,這些考試決定著自己的前途命運。為了美好的前程犧牲點讀書時間,這筆賬不管誰來算都是劃得來的。

2、就業(yè)壓力大是大學生讀書功利性的直接原因。

當前,嚴峻的就業(yè)形勢、激烈的就業(yè)競爭使大學生讀書目的越來越實際。他們是從高考的千軍萬馬中沖殺出來的,已經習慣了考什么學什么,因而他們在讀書之前總是先考慮這本書對自己是否實用,顯得十分急功近利。這和現階段的就業(yè)形勢密切相關。例如很多招聘單位青睞那些擁有英語四六證書或者會計師證書的人,這就無形中加大了學生的壓力,迫使大學生為了與招聘單位要求相符而讀書,這無疑增強了學生讀書的功利性。

大學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廣泛的閱讀興趣,良好的閱讀習慣,會對他們的成長起著有益的影響。因此,針對大學生的讀書現狀,我們有責任進行反思,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一)學校方面。

對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引導,學校方面責無旁貸,學校應該以靈活多樣的形式引導他們明確讀書的目的,實現課外閱讀的多樣化、合理化,真正使學生對課外閱讀產生興趣,從中獲取知識,受到熏陶,提高素質。

1、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占領閱讀主陣地。

如今,大學校園里的社團活動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頻繁的社團活動占用了學生很多課余時間,使他們用于讀書的時間相對減少。如果學校也能組織一些讀書方面的社團活動,這對大學生的閱讀生活無疑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如定期開展讀書競賽活動、讀書匯報會、讀書演講會等,這樣就會把學生的興趣引導到讀書中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作品,同時也讓他們在活動和交流中取長補短,不斷提高閱讀的質量和閱讀的效果。久而久之,積極健康的閱讀活動自然成了引領學生人生導向的主陣地,在學校德育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充分發(fā)揮圖書館的資源共享和開放性功能。

圖書館是學生讀書的最佳場所。圖書館是書的海洋,知識的殿堂,同時也是提升修養(yǎng)、陶冶情操的重要場所。因此,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圖書資源,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它的開放性功能。為了讓學生在圖書館中的。閱讀收獲最大,學校應該不斷豐富圖書館的書目種類,增加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嚴格圖書館的借閱制度。使學生在這里得到詩意的棲居,從書籍中汲取營養(yǎng),享受讀書帶來的樂趣。

2、完善考核制度,把大學生從繁重的課業(yè)中解放出來。

在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瞬間,所有從高考的獨木橋中擠過來的學子們都暫時松了一口氣,以為從此告別題海,邁向新的天地。沒想到進入大學不久,高三的一幕重新上演,為了應付考試,他們再一次被題海所淹沒。因此,完善考核制度也是高校改革的當務之急,如學??梢栽黾舆x修科目,減少必修科目,或增加平時考核成績的比例,減少期末考試成績的比例。以便讓大學生從繁重的課業(yè)中解放出來,有時間和精力去閱讀更多更好的書籍,不只做學習的工具和考試的機器,而是做一個有思想有觀點有理想有道德的發(fā)展中的人。

(二)學生方面。

學生是閱讀活動的主體,所以在讀書的選擇、讀書的方式上直接決定著讀書的效果。作為當代大學生,無論是立足自己的發(fā)展,還是適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都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讀書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1、抓住點滴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總有人把沒有時間當作不讀書的理由,其實這只是借口。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意擠總是有的?!蔽覀儫o須像歐陽修那樣連馬上、枕上、廁上的時間也不放過,也不用像董仲舒那樣“三年不窺園”地苦讀,我們只要從那些毫無意義的網絡游戲、休閑娛樂中解放出來,就會擁有更多的讀書時間。因為網絡只是虛擬空間,它給人帶來的快樂畢竟是短暫的,只有讀書帶給人的才是終身的享受;而人沉溺于休閑娛樂中久了,也容易玩物喪志,只有讀書終能啟迪人的心志,使人變得高尚。

2、樹立遠大理想,克服讀書的功利性。

未來社會需要的不單單是具有專業(yè)理論知識的人,更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和較強的綜合能力的人,因此那些考什么就讀什么的做法,只能把自己逼進死胡同。風物長宜放眼量。一個人不能只盯著個人的前途,只有把眼光放遠,樹立崇高而遠大的理想,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少年時就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后來終于在國際舞臺上叱咤風云,鑄就了大國總理的不朽風范。因此我們不能只想著畢業(yè)后找一份事做,而應該先想著會一個高尚的人??朔斯阅康?,那么可選擇的閱讀范圍就會廣闊得多,人生的路也會越走越寬。

2、培養(yǎng)廣泛興趣,不斷完善閱讀結構。

“讀書就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這是告訴我們讀書要博采眾長。而在調查結果中顯示,我校大學生的課外閱讀呈現出了重專業(yè)輕素質、重消遣輕理論、重“暢銷”輕經典的傾向,這樣的閱讀傾向和閱讀結構不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我們要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不斷完善閱讀結構,專業(yè)理論書籍要閱讀,經典名著更要閱讀,因為能成為經典的名著,濃縮了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和語言,它讓我們走進高尚,遠離低俗。休閑娛樂不是不可以閱讀,但決不能讓休閑娛樂左右我們的價值取向。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而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壞”。因此,我們讀書既要廣泛又要精選,既要博采又要專攻,使閱讀跟得上時代的節(jié)拍,適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調查結束了,但是它留給我們的思考并沒有結束,調查中顯示的不僅僅是一些沒有生命的數據,它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種閱讀理念,更是一種價值取向。因此,當代大學生的讀書現狀應該引起每一個人的關注,閱讀更應該成為一種全社會的行為,除了學校和學生,社會也有責任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形成一個人人愛讀書,人人讀好書的濃郁的讀書氛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1553年起,將每年的4月22日定為“世界讀書日”,目的就是向大眾,尤其是向青少年推廣讀書活動。身在熱愛讀書的國度,身在書香四溢的大學校園,我們更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在讀書中發(fā)展,在讀書中提高,在讀書中享受人生的快樂。

大學生人生觀思修論文篇七

作者簡介:吳燕,女,(1984.02-),籍貫:南陽,學校(或單位):西南石油大學政治學院10級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方向)。

摘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場新的深刻的革命,涉及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引起了人們思想觀念多方面的巨大變化,從而在人生價值取向上,也呈現出多樣性多層次的選擇。勞動和貢獻伴隨著社會發(fā)展和人們自己的生活不斷前行。

關鍵詞:勞動;貢獻;人生價值。

一、當今中國社會價值觀存在的現象及原因。

(一)中國社會價值觀存在的現象。

人生的價值究竟是什么?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不同的人看法各不相同。有人認為,人生的價值在于享樂;有人認為,人生的價值在于職位高低;有人認為,人生的價值在于金錢和權力;有人認為,人生的價值在于對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其實歸根結底,勞動和貢獻離不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我們的價值觀。

當今社會上出現了一些價值觀扭曲的現象。我們能過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可以看到這些現象。比如:現在的相親欄目其實就是拜金主義傾向,另外選秀節(jié)目讓多少少男少女想一夜成名。學生考試作弊現象屢有發(fā)生。食品安全問題諸如“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現象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們的生活。高中生跳樓,大學生殺人或自殺等等。從個人到企業(yè),這些現象都反映出我們的人生觀人生價值出了問題。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是經濟騰飛的三十年,經濟發(fā)展了,但是有些人的價值觀在逐漸迷茫。在中國歷史上有燦爛的歷史文化,從先秦諸子百家到漢代的獨尊儒家,到南北朝的玄學,到唐宋的佛學到明清的朱明理學等等。其實每個時代都有他的所謂的主流思想,我們今天社會的主流思想就是社會主義榮辱觀。

我們處在社會轉型時期,我們需要適應這個時代,需要適應這個社會。不能因為個人的利益,個人一時的挫折,就做出悖逆于我們主導價值觀的事情。

(二)當今中國出現價值觀扭曲的原因。

1、外來文化的沖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出于各種目的,以影視,電臺,書籍等各種媒介不斷向中國輸出他們所謂的“絕對自由”、“尊重人性”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當今中國,個體文化日漸盛行,群體文化難成氣候;不擇手段追求個人成功。

2、社會的轉型。因為我們的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市場經濟要求對以往一切價值給予重新定位,時代的變革沖擊這人們的思想,新的價值觀尚未形成。另外,法律正治制度的不完善也給了放縱私欲的社會土壤,不過相信這一切會慢慢改變,因為我們的民族是偉大的。

3、生存壓力的加大。在中國成功的機會不少,而夢想成功的人更多,這也直接導致了從小孩入托、升學、就業(yè)到加薪、跳槽乃至創(chuàng)業(yè),競爭和壓力無處不在而且與日俱增。每個人都想最大限度地從環(huán)境中獲取資源,排他和利己已成了人們的本能反應,財富和享受似乎已成為了人們活著的終極目標。

4、改革的陣痛:下崗。親身經歷失去對自己至為珍貴甚至賴以生存的東西而自己卻無能為力,會給很多人的心靈帶來巨大而持久的創(chuàng)痛,當這種心理狀態(tài)和生存條件長久地不能因為重新獲取而得以改善時,人們數年間建立起來的價值框架會在頃刻間坍塌,從最初的壓抑、自卑、失望和痛苦會逐漸演變成憤懣、怨恨、放棄和富有攻擊性。這種態(tài)勢下的無業(yè)人員已成為了社會的不安定因素,更遑論讓其保持良好的人生信念。但是,這并不是說改革開放不好,改革使一些人的人生觀發(fā)生了變化,他們只所以對社會憤怒是因為這一部分人沒有適應時代,沒有適應改革開放。改革的勢在必行和理由我們已經從鄧小平理論中可以深刻的認識到。

二、人生價值評價的特征。

人生價值評價標準是判定人生價值有無和大小的尺度。其主要特征在于:(一)客觀性。它是一定社會生產關系的反映,反映了一定社會集體的共同利益。它不依個人的主觀臆斷為轉移。個人對人生價值的評價,實際上是對社會和他人評價的認同。(二)階級性。在階級社會中,人們都在一定的社會地位中生活,由于各階級之間的利益是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對立的,因此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人生價值標準。概括地說,剝削階級是以擁有錢財的多少、社會地位的高低或家庭出身的貴賤為標準的。這是剝削階級本性的反映。恩格斯在批判資產階級的價值標準時,深刻地指出:在他們看來,“這個人值一萬英鎊”,就是說,他擁有這樣一筆錢。誰有錢,誰就‘值得尊敬,就屬于‘上等人,就‘有勢力,而且在他那個圈子里在各方面都是領頭的”。無產階級的人生價值評價標準與剝削階級是完全相反的。無產階級是以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所起的積極作用為評價標準的。這個標準同時又具有科學性。它反映了人類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客觀要求。因為無產階級的階級利益和人類解放、社會進步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三)相對性。由于評價主體的實踐經驗、評價環(huán)境以及評價時懷有的情感、理想、意志和目的的不同,因而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和獨特性,同樣的價值對象被評估,在具有各方面差異和特殊的個人評價中,往往會產生不同的評價結論,這既有個體的價值立場問題,又有個體的心理生理以及個人的價值觀念問題。評價及標準的反差現象正好體現出人生價值評價的相對性特征。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當今中國的主導價值觀。

(一)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新時期中國人民的價值取向。

胡錦濤提出的“八榮八恥”榮辱觀從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社會發(fā)展要求出發(fā),樸實而具體地概括了當代中國人的價值追求,正是代表了社會的發(fā)展方向,反映了時代的基本特征,能夠引導整個社會和社會各階層的價值取向,可以成為社會絕大多數人的道德行為準則。事實上,這個“榮辱觀”闡明了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應當處理好的幾種關系,即人與國家、人與人、人自身、人與社會的關系。以此引導人們按照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來規(guī)范自己的道德行為,醇化社會風尚,進而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與社會文明進步。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更是明確的指出了勞動和貢獻應該作為我們心中的價值觀。

(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中國整體社會價值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發(fā)揮著主導作用,決定著整個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共同構成辯證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積極借鑒人類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調動積極因素,凝聚力量、激發(fā)活力,進一步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形成全民族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動力支持。

價值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于價值、價值關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觀點,是處理各種價值問題時所持的比較穩(wěn)定的立場、觀點和態(tài)度的總和,是人們關于各種價值標準和以基本評價標準為核心的基本價值信念、理想的觀念系統(tǒng)。

在一個價值觀多樣化的社會中,多種價值觀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處于核心地位、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價值觀就是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在一定歷史時期,統(tǒng)治者所倡導的對社會文化體系和個體行為起決定和支配作用的價值觀,對生活在社會中所有的人產生巨大的影響。核心價值觀是該社會所特有的文化、文明的精神實質和顯著標志,是文化、文明賴以維系的精神支柱,也是社會決策的動機和目的之所在。核心價值觀對其他價值觀起支配和調節(jié)作用,規(guī)定和影響其他價值觀的性質和方向,其他價值觀總是體現著核心價值觀的性質和內容。核心價值觀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和一貫性。核心價值觀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一定的領袖、政黨或某一集團的代表人物根據社會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發(fā)展趨勢,根據傳統(tǒng)和現實的社會狀況等提出來的。任何一個民族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精神和穩(wěn)定社會、抵御干擾、推動發(fā)展的力量主要靠社會核心價值觀來激發(fā)。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建立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之上,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主人,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因此把人民群眾確立為最高的價值主體。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和馬克思主義人生價值觀是一脈相承的。是對馬克思主義人生價值觀的繼承和發(fā)展。

四、人生價值評價標準――勞動和社會貢獻。

(一)人生價值評價的歷史(勞動)。

考察對人生價值的評價標準歷史,我們發(fā)現它經歷了一個從原始社會到前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再到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歷程。原始社會人們以勞動為標準來衡量人的價值。在原始人的心目中,最能勞動、最會打仗的人就是最有價值的人。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由于出現了階級分化、私有制和剝削,使得社會上一少部分人能夠不通過勞動而獲得大量的社會財富,成為社會和國家的主人。因而勞動被看作是下賤的事情,勞動者則不被看作人代替勞動作為評價人生價值的主流標準是等級和血統(tǒng)。這時誰的地位愈高,誰的價值就愈大。資本主義社會是一個高度商品化的社會,它不承認任何等級關系,只承認等價交換原價。正像馬克思所指出的:在資本主義社會,“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因此,金錢代替了等級和血統(tǒng)成為近代資本主義社會評價人生價值的主流標準在這種社會里,一個人有了錢,也就有了價值,錢越多,價值也就愈大。

(二)馬克思主義的人生價值評價標準(社會貢獻)。

馬克思主義把人看成是處于一定歷史條件下從事實踐活動的人,認為離開社會和集體,離開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孤立的個人是無所謂“價值”的。并強調“價值”是客觀事物對其他人需要的滿足,即對其他人的有用性。因此,一個人的一生是否有價值,不是指他對自身來說有什么意義,而是指他的存在和活動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他人和社會的實際需要,也就是說,能在多大程度上對他人和社會做出貢獻。

一般來說,人生的價值表現在個人和社會的關系中,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個人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面,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即個人的自我價值。這兩個方面是辯證統(tǒng)一的。也就是說,不管任何時候,一個人的人生價值的實現,都必須從他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與社會對他的尊重和滿足之間的關系中體現出來,缺少哪一方面都是不行的。但是,這兩個方面又有著不同的作用。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和源泉,是第一位的東西。如果離開了它來侈談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就像離開源泉去談論流水一樣不現實。(作者單位:西南石油大學)。

參考文獻。

[1]陳章龍、周莉:《價值觀研究》,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

[3]吳云:《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關系探析》載于《學術交流》(哈爾濱),1998年第5期。

[5]吳貴春(安徽科技學院,安徽鳳陽233100)。

大學生人生觀思修論文篇八

原因是社會上一些人當中,出現了盲目追求物質享受的“世俗化”的傾向。他們把高消費的物質享受看作最大的幸福與樂趣。這種人生價值上的“世俗化”,對年紀尚小,社會經驗不足的中學生來說會產生不良影響。除此,社會上流行的“做人要活絡”,“要講實惠”,“老實人吃虧”等小市民處世哲學的影響,使有些青少年都變得不那么純真了。

中學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型的重要價段,這一時期的學生有兩個明顯特點,一個是排斥心理較強,對正統(tǒng)的思想教育有逆反心態(tài);另一個是主體意識較強,以我為中心。易產生自滿情緒,社會和家庭學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響都會在他們的心靈產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映。因此,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樹立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有針對性的加強對學生的法制及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發(fā)揮政治課在人生價值觀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政治課教師要有效地聯系學生實際,進行人生觀基本理論教育。使學生明白人生觀是關于人生目的、態(tài)度、價值和理想的根本觀點。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義、怎樣實現人生的價值等問題。其具體表現為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等。價值觀通過人們的行為取向及對事物的評價、態(tài)度反映出來,是世界觀的核心,是驅使人們行為的內部動力。它支配和調節(jié)一切社會行為,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既是一項社會性的系統(tǒng)工程,同時也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中學學生雖然在心理上開始具有獨立意識,但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行為上開始模仿成人。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生活條件優(yōu)越,自我約束力較差,這不僅僅表現在學習上,而且在生活、紀律上尤為突出。不少學生還表現出道德觀念淡薄,不知互相謙讓、主動關心集體和別人。為此,我們必須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發(fā)展趨勢,認真分析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新變化,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地劃分一些是非界線,讓學生明白、懂得、學會分辨是非,懂得禮讓在先,明白主動關心集體和別人的重要性。既要大力提倡樂于奉獻的價值觀,又要尊重學生正當的個人追求。

對中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不能光講大道理,空動的說教,必須堅持聯系實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聯系英雄模范人物的實際進行教育外,還要注意通過聯系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疏通障礙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的關節(jié)。比如在改革的的大潮中,社會上難免會出現某些消極的現象,不可避免地影響著中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一名學生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課下與這名學生在交流時,他還列舉了一些腐敗現象的實例,論證他的看法,還說跟他有一樣看法的同學不在少數。針對這種狀況,專門拿出一節(jié)課列出以下專題:[1]有錢就有一切嗎?[2]不義之財要不得![3]從某些大款、富翁看拜金主義。[4]不要讓他人賄賂你自己。讓學生展開討論,可以聯系社會現實和自己的思想表現展開爭論。我結合教材內容用正確理論對學生的爭論進行綜合評述和正面分析開導,從而澄清了學生的混亂思想,提高了學生對社會上某些人投機倒把、偷稅漏稅、缺斤少兩、摻雜使假坑害消費者利益等不良現象的辨別能力,扭轉了學生的錯誤認識。

在此基礎上,我們應重視學生家長對學生的影響,通過家長會等多種渠道,與學生家長交流,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聯系起來,從而轉變了某些家長“以錢獎學生”的認識和做法,進而在學生的思想中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由此可見,在加強對中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過程中,必須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全面、辯證地看待社會,看待人生,不能把個別的局部的問題看成是普遍的全局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克服片面性,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3充分發(fā)揮父母的引導管理作用,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該讓孩子學會正直、善良、真誠、勤奮。學會善待他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除了做好孩子的表帥之外,還應當告訴我們的孩子:老祖宗早就說過:“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薄芭c人玫瑰,手留余香。”一個成天想著算計別人的人,他必定成天想著如何防止他人算計,因此,他的人生之旅,一定是“苦海無邊”,暗無天日。一個正直、善良、真誠的人,多數人也會用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他。雖然不能保證他永遠不會受傷,但在多數時候,他是幸福的、快樂的、無憂的。我們家長還應經常提醒孩子:要學會勤奮,一個人要想在這個世界立足,踏實和勤奮便是最起碼的美德,學會勤奮,就是拒絕好逸惡勞,就是學會自食其力。要讓孩子學會富有愛心和勇于承擔責任。

現在的家庭教育管理中,許多家長把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了說教上,直接的后果,就是導致了孩子的逆反,使得我們的孩子越來越冷漠,越來越缺少愛心。所以,要建議我們的學生家長,學習一些現代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學會用現代的教育管理理念,去教育管理我們的孩子。使我們的教育管理,成為這樣一個理想狀態(tài):不但要增長孩子的智慧,也要豐富孩子的感情;不但要培養(yǎng)孩子追求理想和自由的愿望,也要提升孩子承擔責任的信心和勇氣。要讓孩子有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就得讓孩子知道:一個沒有遠大理想和崇高精神追求的人,會變得日益功利和短視,精神世界越來越荒蕪。會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放松學習,甚至厭惡學習,或為了逃避學習,找種種借口為自己開脫。在學習生活中,也會被一時的成功沖昏頭腦,沾沾自喜,造成學習退步。也會被青春期的沖動陷入早戀,而耽誤學習。還會出現遇事不能冷靜、客觀,缺少理智。生活便會失去應有的寧靜與從容,甚至很少有朋友。當孩子有了遠大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時,當家庭教育管理適合我們的孩子時,孩子不但聽從于客觀規(guī)律的指引,也聽從于內心靈魂的召喚。就會把有限的時間和生命,真正用在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上來。孩子就會不斷進步,健康成長。

總之,學校和家庭只有切切實實地加強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用人才。

大學生人生觀思修論文篇九

如何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入腦、入心、入神地體會,如何突破教材體系很好地轉化為教學體系,重在一個“化”字。在“人生追求篇”教學體系的安排上,可以改變原有的教材體系順序,化枯燥為有趣,應先談人生(第三章)后談愛國(第二章),由具體到一般效果會更好。如何將教材內容提煉成專題,如何轉變傳統(tǒng)的教與學角色,如何真正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是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一直關注和探索的問題,要解決好這一問題,可以從以下四大專題入手:第三章可分三個專題學習,第一專題的主題為“領悟人生真諦,端正人生態(tài)度”。通過這一專題的學習,要讓學生明白,人的本質是人生理論的邏輯起點,大學生應掌握馬克思主義人生問題的理論立場和科學觀點,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其教學體系框架為:(一)人是什么———人的本質(二)人活著為了什么———人生目的(三)人應當怎樣活著———人生態(tài)度第二專題的主題為“增強奉獻意識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這一專題要引導學生確立馬克思主義人生價值觀,積極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人生。讓學生明白人生價值是人活著的真正意義。其教學體系框架應為:(一)價值觀與人生價值(二)人生價值評價的標準與原則(三)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人生第三專題的主題為“和諧人境關系追求人生幸?!?。旨在引導學生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幸福觀,學會促進人生的和諧,體驗人生幸福的巔峰狀態(tài)。教學體系框架應為:(一)幸福是人與環(huán)境的和諧圓滿(二)促進自我身心的和諧(三)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四)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五)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第二章可列為第四專題來教學,其主題應為“弘揚愛國傳統(tǒng)增長建國之才”。愛國是做人的底線和大節(jié),要合理引導大學生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堅持愛國主義和愛社會主義的統(tǒng)一,為復興中華而發(fā)奮成才。教學體系的框架可以設計為:(一)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二)新時期的愛國主義(三)做忠誠的愛國者通過四個專題的學習要讓大學生知道正確的人生目的、人活著的意義、人生幸福觀、經濟全球化下如何理性地愛國等重要內容。要了解馬克思的人的本質理論包括勞動實踐論、社會關系論、一切社會關系總和論等,要厘清“人性自私論”的認識誤區(qū)。同時讓學生明白,人的本質是人生理論的邏輯起點,大學生應掌握馬克思主義人生問題的理論立場和科學觀點,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要了解中國古代的人性論有自然人性論、倫理人性論,現代西方的理性人性論、感性人性論、環(huán)境人性論,還要領悟經濟全球化時代仍然需要立德樹人,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的精神。

二、“人生追求篇”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路徑。

教學體系的特點在于:在內容的選擇上具有問題針對性、重點突出性、難點深入性;在教學實施中具有方法靈活性、手段多樣性。[3]教材體系是教學體系的基礎和依據,教學體系是教材體系的拓展和延伸。推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其實就是要做好教材體系、教學體系和學生實際的三者之間的對接、轉換工作,以確保先進的知識理論能夠有效的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叭松c愛國”的主題課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可以說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種再創(chuàng)造要有全局的謀劃和整體的思考。如何有效推動“人生追求篇”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重在探尋其轉化的突破路徑,進一步增強“人生追求篇”的現實性與針對性,從而提出一些教學結構調整和改革的建議。

(一)案例呈現法。

2013修訂版教材中,“人生追求篇”既強調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又強調理論問題意識的凸顯性,基本上做到了貼近課堂、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有著明顯的教材優(yōu)勢,體現了教材的思想性、人生追求導向性的融合。面對這一教材優(yōu)勢,教師應充分肯定教材優(yōu)勢的同時,積極推進教材優(yōu)勢向教學優(yōu)勢的轉化,圖文并茂,讓學生愛聽愛學。但現實狀況不容樂觀,有些教師平時不關注生活,不聽不學不看,堅守老套式的說教模式,照本宣科填鴨式教育,難以捕捉到最新動態(tài)的生活案例充實到課堂中去,一堂課下來,教學索然無味,毫無起色,忽略了大學生的主體性,根本收不到體系轉化的成效,所以應當寓教學于生動的案例呈現中。例如,在談到人生價值評價問題時,可以選取團中央、教育部“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案例。其中,貝爾、寶潔、通用等知名企業(yè)招聘人員直言:“如果面試學生和企業(yè)的價值取向不相合,我們肯定會拒絕他!”考查學生的價值觀是否和公司的理念相符,是企業(yè)招聘的趨勢。這些問題也正是當代大學生特別關心的問題,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如果把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椤敖處熍c學生”的雙主體,就可以調動學生自覺學習的積極性。

(二)視頻賞析法。

(三)元素內化法。

人生追求與理性愛國,說來容易做來難。在人生追求成功的過程中,盡管大學生不一定能達到國學大師王國維說的人生三大境界,尤其對當代大學生而言,獨生子女“小太陽”式的教養(yǎng)、放任式思維的個性發(fā)展、強信息化的捕捉能力,促成了這一群體的獨特品格,經常出現少年不愉,青年焦慮,在分數指揮棒下使一些學生處于邊緣化境地,很可能淪為低分學生,但低分學生絕不等于問題學生,而是各有千秋,共存于同一個地球村———課堂。思政課教師對這一點要有清醒的認識,要想將教材體系的優(yōu)勢發(fā)揮得更好,也需要轉化到教學體系中來,為此,教師不僅需要多聽有經驗教師的授課,領悟他人的思路脈絡,取長補短,而且多吸收那些引人入勝的“出彩亮點”內化為自身課堂的新鮮元素,更新知識結構,精心設計好自己的教案和多媒體課件,以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上課和聽講。不向同仁學習,不聽課不交流、閉門造車很難提升自己對體系轉化的掌控力度。比如,談人生時少不了感動中國人物———徐本禹的事跡,他的話“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當愛的陽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時候,我愿意毫無保留地反射給別人。”正激勵著許多人奮進?!?014年出彩中國人”欄目的推出也是極好的教學素材;談愛國時一定要理性,應正視中日關系矛盾的焦點,不應僅靠“抵制日貨”、“凡日必斥”地排外而陷入沖動愛國的誤區(qū)。

三、“人生追求篇”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成效。

首先,在教學體系的形成和轉化中,要將人生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加強人生第二課堂的教育,那就是要將目前以課堂為中心轉變?yōu)椤爸薪y(tǒng)一”的雙途徑,著力開拓學生實踐人生的新課堂。其次,對學生的人生追求與愛國教育其核心點在于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以人為本的理念,這是我們增強人生與愛國教育主題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最后,在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過程中,不僅要完成人生追求篇教材內容的轉化,而且在教學方法中需要加強教師自身的人生修養(yǎng),同時也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參與,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實現,積極緊扣時代的要求和發(fā)展脈搏,使得我們的學生和老師都沐浴在人生長河與時代發(fā)展的洪流中間,積極為國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言獻策,為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梁之才而發(fā)揮我們“人生追求”中的正能量。實踐教學過程顯示,“人生追求篇”的理論課如果單純依靠教材和課堂,不能將學生的思想人生與其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就會枯燥無味,難見成效。要想收到成效,應倡導教師帶學生深入到貧困山區(qū)體驗人生的艱幸;到經濟發(fā)展好的地方感受人生幸福與不幸;到愛國教育基地去感受革命先烈的愛國情懷;到抗災搶險一線和祖國邊防去真正領悟新時期如何愛國,從而可以喚起當代大學生勿忘歷史、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高唱國歌昭示中國人民繼承革命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的堅定信心;不斷激勵大學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大學生人生觀思修論文篇十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這次旅行中,有些人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所以在確定目標后,他可以披荊斬棘一路向前,最終到達他所預期的人生目的;而有些人從一開始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走向哪里,所以在沒有目標的情況下,他盲目向前,一路走,一路蹉跎,甚至撞得鼻青臉腫、頭破血流,而結果卻是碌碌無為,虛度一生。為什么會有這樣完全不同的兩種人呢?我覺得這和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的。

所謂人生觀,簡而言之就是一個人的人生目標是什么。具體來說就是指一個人對人生的根本態(tài)度和看法,這其中包括對人生價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的基本看法和態(tài)度。一個人的人生觀基本包括幸福觀、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道德觀、審美觀、公私觀戀愛觀等等。一個人所處的社會地位,生活環(huán)境以及個人的生活經歷、文化素質、道德修養(yǎng)等一系列內外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這個人的人生觀,也就決定了他是一個高尚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還是卑鄙、狹隘、自私的人。

所謂價值觀,就是每個人做任何事都有一個基本準則,這個基本準則決定你做還是不做,而這個做還是不做的界定線就是這個人的價值觀。說白了,價值觀就是一個人關于是非曲直、善惡美丑的一種取向和選擇。價值觀是一個人世界觀的核心內容,是促使人們做事的內部動力,它決定一個人在做一件事上所花費的精力的多少。如果一個人認為權力高于一切,那么追逐權力就是這個人做事的核心動力;如果一個人認為金錢高于一切,那么一切向錢看就是這個人做事的標準;如果一個人認為快樂高于一切,那么是否有能夠獲得愉悅感就是這個人的行為準則。這個行為準則決定了一個人做不做這件事,和這個人在這件事上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

價值觀是后天形成的,是在社會化的生活中逐漸培養(yǎng)、發(fā)展形成的。一個人所處的的社會環(huán)境,包括家庭、學校等對其價值觀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個人在知識不斷積累和經歷不斷豐富的情況下逐漸形成確立的,一個人的價值觀一旦確立,就具有了相對的穩(wěn)定性,所形成的這種價值取向和行為定勢,是不會輕易改變的。但是就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而言,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以及人類的繁衍生息,社會生活中的人的價值觀也會不斷的變化著。但總的趨勢是新的價值觀挑戰(zhàn)傳統(tǒng)價值觀,而在各種內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新的價值觀戰(zhàn)勝傳統(tǒng)價值觀,價值觀的變化是社會發(fā)展的前提,同時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所謂世界觀,就是一個人對世界的總體的、根本的看法。世界觀的基本問題就是精神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根據對這兩者關系的不同回答,我們把世界觀劃分為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這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世界觀是在社會實踐中產生的,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任何新世界觀的形成和確立都是建立在舊的世界觀的基礎之上的,是對舊的世界觀的繼承和發(fā)展。一個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有的態(tài)度和采用的方式是由這個人的世界觀決定的。正確、科學合理的世界觀可以為這個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確的方法,而錯誤的世界觀則會把這個人的實踐活動帶上歧途。

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三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它們三者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高度、寬度和深度,一個人有怎樣的世界觀就有這樣的人生觀,有怎樣的人生觀就有怎樣的價值觀。人生觀決定你想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世界觀決定了你對世界的認識,從而促進你對人生的認識與理解,與此同時它決定了你對人和社會的認識,也就確定了你的價值觀,而價值觀則直接影響到你做每件事,這種行為準則決定了你做還是不做一件事,以及你在這件事上所付出的努力。所以說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三觀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人生觀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追求,世界觀決定了一個人的思想高度,價值觀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準則。

所以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我們每個人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在面對現在這個充滿了各種誘惑的世界時,更應該要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的基本原理,具體問題具體具體分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來解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其次,要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權利,但無論你的人生目標是什么,首先是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做為一名醫(yī)生救死扶傷;作為一名教師教書育人;作為一名軍人保家衛(wèi)國等等只要自己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自己的責任,然后通過正當合法的手段取得自己預期的社會地位,這一切都是無可厚非的。再者就是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常說死有重于泰山,和輕于鴻毛之分,其實生也有終于泰山和輕于鴻毛之分,有些人活著只把利益放在首位,他做所有事情的評判標準只有一個就是對自己是否有利,只要有利他就不擇手段,甚至不惜損害他人、社會和國家的利益,這樣的人即使最后取得成功,他的生也是輕于鴻毛,也是被世人所唾棄和不齒的;而有的人即使即使在平凡的崗位,也在默默無聞的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散發(fā)著人生的正能量,這樣的人即使他平凡無奇,他的生也是重于泰山,也是值得被世人所尊重和敬仰的。

所以說一個人只有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他的人生旅途才有遠處的燈塔,手中的指明燈和腳下延伸的路以及披荊斬棘的勇氣,才有可能成為一個高尚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參考文獻】。

[1]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2009年修訂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劉同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7篇《思修論文淺談大學生人生價值觀》,希望可以對您的寫作有一定的參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

大學生人生觀思修論文篇十一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一直以來被諸多人質疑,有人說這樣的課程“假、大、空”,講得理論高高在上、冠冕堂皇,可是最終還是被殘酷的現實所打?。挥腥苏f學生今后在工作過程中根本用不上這些大道理,還是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學習專業(yè)課程上。筆者完全不認同這樣的觀點,認為在日益重視“就業(yè)軟實力”的今天,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將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是我們應當轉變課程的授課理念、創(chuàng)新課程的教學方法,使本門課程的作用能真正落到實處,幫助學生能在未來的職場中利用“就業(yè)軟實力”成功、自信地展示自己。

(一)教學內容的選取與側重需要充分考慮學生未來職業(yè)中的需要。

1、教學內容的選取不應當面面俱到,應結合實際需要進行必要的刪減。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的內容非常繁雜,具體到每節(jié)課的內容都相當飽滿。上過這門課程的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每個問題不敢過于展開講,否則一節(jié)課內容根本無法完成。筆者反思,為什么一定要按照教材規(guī)定的內容面面俱到呢?我們應該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并且在內容的選取方面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未來職業(yè)的實際需要。例如,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這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并且與學生未來的職業(yè)需求幾乎沒有什么關系,因此筆者認為在教學時,可以大膽刪去這部分內容。很多人會質疑這樣的觀點,認為這樣教學的功利性太強。但筆者堅持認為:課堂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對學生更有用的問題上。我們目前的大學教育缺乏的是如何讓學生更好地與未來社會的接軌。作為思政理論課教師,筆者決定大膽嘗試,即結合學生未來職業(yè)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刪減,以其為使學生的大學學習更為有效,使大學生在面對未來殘酷的職業(yè)競爭中能自信地展示自己,成為職業(yè)圈當中的成功者。并且大學學習中老師講授只占到很小的比例,更多的問題和知識可以通過其他渠道獲得,所以刪去的內容對學生的影響并不大。

2、教學內容應當重點向學生未來職業(yè)需要的軟實力傾斜。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刪減一部分內容之外,還應當重點放在學生未來職業(yè)需要的軟實力方面。例如:對于人際交往這個問題,就應該著重向學生介紹人際交往與溝通的各種方法,幫助學生實際解決現在或者將來職場中所面臨的一些棘手的問題;關于個人品德與道德修養(yǎng)這個內容,就應該通過大量實例告訴學生人的品格和修養(yǎng)對于人生的重要性以及需要具備哪些品格。在這些教學內容上的側重,最終希望達到的目的是增強學生處理人際交往中各種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以及塑造學生的優(yōu)良品德,而這些是學生未來職業(yè)生涯中最需要的“就業(yè)軟實力”。

(二)通過教學方法的靈活使用以增強學生的“就業(yè)軟實力”

1、小組教學法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

在未來的職場中,除了要求求職者具備專業(yè)技能外,還需要具備其他方面的能力,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為此筆者經常思考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的課堂上,除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法制觀之外,還能否幫助學生增強未來從事職業(yè)中所需要的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經過反復研究嘗試,小組教學法有助于增強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小組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而且能充分發(fā)揮“同輩教育”的積極作用,使學生能從同齡人身上學到更為優(yōu)秀的地方。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小組教學能使學生充分意識到團隊合作與溝通的重要性,沒有團隊合作與溝通,僅憑個人的智慧和力量,就不會有富有戰(zhàn)斗力的小組。通過小組激勵制教學,對表現積極和優(yōu)秀的小組適當給予獎勵和加分,極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每個成員意識到眾人拾柴火焰高。而沒有獲得獎勵小組也會總結經驗和教訓,爭取在下一次小組活動中發(fā)揮每個成員的潛力和優(yōu)勢做到最好。

2、小組活動成果展示教學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敬業(yè)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筆者會創(chuàng)建多個以小組為單位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圍繞主題和內容,通過課余時間,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例如情景劇、微電影、事例、圖片、音樂等,說明和詮釋某個問題,利用課上時間進行小組成果展示和比拼。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僅會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落到實處,而且會培養(yǎng)學生未來職場中所需要的敬業(yè)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敬業(yè)精神是干好工作、實現職業(yè)理想的必備條件。應該在學生時代就著重考慮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敬業(yè)精神。經過研究嘗試,小組活動成果展示就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精神。為了使小組活動精彩紛呈、獨具匠心、精益求精,能在諸多小組活動中脫穎而出,受到其他小組同學和老師的青睞,就要犧牲很多休息時間,付出更多的辛勤勞動,并且要具備“不做則已,要做就做到最好”的精神,不是應付差事,而是做出像模像樣、精雕細琢的成果作品。這種在小組活動中的干勁、認真、兢業(yè)正是未來職場生涯中敬業(yè)的縮影。在筆者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現學生們?yōu)樾〗M活動付出辛勤勞動的場景,那么在課堂上就絕對不會吝惜自己的贊美之詞,并且號召全班同學向這個小組學習。創(chuàng)新意識是任何一個單位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創(chuàng)新意識作為“就業(yè)軟實力”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那么培養(yǎng)學生這種意識就是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通過小組活動成果展示,可以讓小組之間互相學習和借鑒,取長補短,為什么別人能想到用這樣的角度和創(chuàng)意表現同一個主題和內容從而反思自己的成果作品,進而增強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富有新意的小組成果。如果要想使每一次活動成果都非常精彩,使小組立于不敗之地,那就更要創(chuàng)新當頭、不斷挑戰(zhàn),因為每個小組都在不遺余力地改變自己。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yè)形勢,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應當不斷進行反思和調整,應當結合未來職場中所需要的軟實力對學生進行更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通過課程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變革,不僅能擴充和增加學生視野和知識面,更能使之具備一定的綜合能力,未來能更快地融入職場和社會。

大學生人生觀思修論文篇十二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這次旅行中,有些人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所以在確定目標后,他可以披荊斬棘一路向前,最終到達他所預期的人生目的;而有些人從一開始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走向哪里,所以在沒有目標的情況下,他盲目向前,一路走,一路蹉跎,甚至撞得鼻青臉腫、頭破血流,而結果卻是碌碌無為,虛度一生。為什么會有這樣完全不同的兩種人呢?我覺得這和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的。

所謂人生觀,簡而言之就是一個人的人生目標是什么。具體來說就是指一個人對人生的根本態(tài)度和看法,這其中包括對人生價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的基本看法和態(tài)度。一個人的人生觀基本包括幸福觀、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道德觀、審美觀、公私觀戀愛觀等等。一個人所處的社會地位,生活環(huán)境以及個人的生活經歷、文化素質、道德修養(yǎng)等一系列內外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這個人的人生觀,也就決定了他是一個高尚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還是卑鄙、狹隘、自私的人。

所謂價值觀,就是每個人做任何事都有一個基本準則,這個基本準則決定你做還是不做,而這個做還是不做的界定線就是這個人的價值觀。說白了,價值觀就是一個人關于是非曲直、善惡美丑的一種取向和選擇。價值觀是一個人世界觀的核心內容,是促使人們做事的內部動力,它決定一個人在做一件事上所花費的精力的多少。如果一個人認為權力高于一切,那么追逐權力就是這個人做事的核心動力;如果一個人認為金錢高于一切,那么一切向錢看就是這個人做事的標準;如果一個人認為快樂高于一切,那么是否有能夠獲得愉悅感就是這個人的行為準則。這個行為準則決定了一個人做不做這件事,和這個人在這件事上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

價值觀是后天形成的,是在社會化的生活中逐漸培養(yǎng)、發(fā)展形成的。一個人所處的的社會環(huán)境,包括家庭、學校等對其價值觀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個人在知識不斷積累和經歷不斷豐富的情況下逐漸形成確立的,一個人的價值觀一旦確立,就具有了相對的穩(wěn)定性,所形成的這種價值取向和行為定勢,是不會輕易改變的。但是就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而言,隨著社會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以及人類的繁衍生息,社會生活中的人的價值觀也會不斷的變化著。但總的趨勢是新的價值觀挑戰(zhàn)傳統(tǒng)價值觀,而在各種內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新的價值觀戰(zhàn)勝傳統(tǒng)價值觀,價值觀的變化是社會發(fā)展的前提,同時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所謂世界觀,就是一個人對世界的總體的、根本的看法。世界觀的基本問題就是精神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根據對這兩者關系的不同回答,我們把世界觀劃分為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這是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世界觀是在社會實踐中產生的,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任何新世界觀的形成和確立都是建立在舊的世界觀的基礎之上的,是對舊的世界觀的繼承和發(fā)展。一個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有的態(tài)度和采用的方式是由這個人的世界觀決定的。正確、科學合理的世界觀可以為這個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確的方法,而錯誤的世界觀則會把這個人的實踐活動帶上歧途。

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三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它們三者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高度、寬度和深度,一個人有怎樣的世界觀就有這樣的人生觀,有怎樣的人生觀就有怎樣的價值觀。人生觀決定你想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世界觀決定了你對世界的認識,從而促進你對人生的認識與理解,與此同時它決定了你對人和社會的認識,也就確定了你的價值觀,而價值觀則直接影響到你做每件事,這種行為準則決定了你做還是不做一件事,以及你在這件事上所付出的努力。所以說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三觀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人生觀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追求,世界觀決定了一個人的思想高度,價值觀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準則。

所以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我們每個人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在面對現在這個充滿了各種誘惑的世界時,更應該要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的基本原理,具體問題具體具體分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來解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其次,要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權利,但無論你的人生目標是什么,首先是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做為一名醫(yī)生救死扶傷;作為一名教師教書育人;作為一名軍人保家衛(wèi)國等等只要自己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自己的責任,然后通過正當合法的手段取得自己預期的社會地位,這一切都是無可厚非的。再者就是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常說死有重于泰山,和輕于鴻毛之分,其實生也有終于泰山和輕于鴻毛之分,有些人活著只把利益放在首位,他做所有事情的評判標準只有一個就是對自己是否有利,只要有利他就不擇手段,甚至不惜損害他人、社會和國家的利益,這樣的人即使最后取得成功,他的生也是輕于鴻毛,也是被世人所唾棄和不齒的;而有的人即使即使在平凡的崗位,也在默默無聞的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散發(fā)著人生的正能量,這樣的人即使他平凡無奇,他的生也是重于泰山,也是值得被世人所尊重和敬仰的。

所以說一個人只有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他的人生旅途才有遠處的燈塔,手中的指明燈和腳下延伸的路以及披荊斬棘的勇氣,才有可能成為一個高尚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參考文獻】。

[1]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2009年修訂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劉同航。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