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倍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范本(精選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13:11:23 頁碼:8
2023年倍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范本(精選9篇)
2023-11-11 13:11:23    小編:ZTFB

總結(jié)之后,我們才能更加明確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從而做出更好的規(guī)劃和改進。怎樣提高寫作水平?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這是一些關(guān)于總結(jié)寫作的范文,展示了不同人的總結(jié)方式和風格。

倍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范本篇一

教材簡析:

《秒的認識》是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此前,學生已對時、分具有一定的感性體驗,能正確認讀幾時幾分。本課教材從材料的選擇到呈現(xiàn)方式,都注重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力求讓他們在實際情境中感知秒的意義。探索分與秒的進率關(guān)系,體驗1秒、1分的長短,初步建立分和秒的時間觀念。

學情簡析:

這個階段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只是聽說過秒,但很少用到秒,學生從時、分到秒的過度,需要一個體驗的過程。教學中要關(guān)注學生的直接生活經(jīng)驗,盡可能使數(shù)學活動與他們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時間單位秒。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在豐富的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想像力,在探索交流活動中,培養(yǎng)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3、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知道分與秒的進率以及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

探究分與秒的關(guān)系,初步建立1分、1秒的具體時間觀念。

教具準備:

課件(神七倒計時錄像、電子表和秒表圖像、音樂、轉(zhuǎn)動1分鐘的時鐘動畫、古代計時用具圖文幻燈片)、石英鐘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知。

二、活動體驗,探索新知。

(一)認識1秒。

1、秒的計量工具。

同學們知道秒是計量很短時間的單位,你知道各種鐘表是怎樣計量秒的嗎?一起來看?;脽羝鍪荆?/p>

電子表:在復習時分讀法的基礎(chǔ)上教生讀秒,出示2個時刻讓生練讀。

秒表:簡單介紹用途和讀法。

2、秒在鐘面上的顯示。

看,老師也帶來了跟你一樣的鐘——石英鐘,仔細觀察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秒針是最細,最長,走得最快的指針,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

(二)感受體驗1秒。

1、直觀感受1秒。

你知道1秒的時間有多長嗎?讓我們靜靜地感受一下。拿好你的表,如果你的秒有聲音,就放在耳邊,仔細地聽一聽;如果沒有聲音,你就認真地看一看。

誰來匯報時間是怎樣一秒一秒過去的?

2、親身體驗1秒。

(1)你能想出辦法來表示1秒的時間嗎?

(聲音、點頭、拍手、眨眼、跺腳)。

我們一起跟著他來數(shù)一數(shù)(師的手指隨著秒針動,領(lǐng)生跟著秒針的節(jié)奏數(shù))。

(2)閉上眼,記住這個節(jié)奏?,F(xiàn)在你有信心做一個標準的小鐘表嗎?我們做個小游戲來比一比。同桌為一組,左邊的同學先閉上眼睛,師說“開始”,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計量時間,當你計量到10秒時立刻睜開眼睛,拍一下同桌的肩膀,同桌馬上看鐘面是幾秒,看他估計得是否準確。聽明白了嗎?(師調(diào)整鐘面到12時說“開始”)。

(三)探究分與秒的關(guān)系。

1、讓我們輕松一下,來聽一段音樂,當然聽的過程中也可以用喜歡的方式來估計這段音樂大約是多長時間。(播放音樂)學生匯報估計結(jié)果,師揭曉剛才播放的音樂長1分鐘。問生:1分鐘是多少秒呢?生猜想并說明理由。(板書1時=60分1分=60秒?)這只是個猜想,是不是規(guī)律還有待于驗證。

(四)體驗1分鐘。

三、拓展延伸,趣味練習。

1、現(xiàn)在有了各式鐘表,人們計量時間很方便,在古代,沒有這些鐘表,人們又是怎樣計量時間的呢?我們一起來讀資料書上66頁。(播放幻燈片,出示古代計時工具的圖文資料,學生讀。)。

倍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范本篇二

1.通過觀察、操作和比較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2.經(jīng)歷物體表面和圖形大小的比較活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鍛煉數(shù)學思考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激發(fā)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學重點: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通過操作得到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并會運用。

1.涂色比賽:教師出示黑板上提前準備好的小正方形。選兩名學生進行填涂比賽,甲同學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學填涂老師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們猜一猜,哪位同學先涂完?說說你的判斷理由。

師:小正方形比較小,其實就是說這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比較小。(板書:面積)。

2.揭示課題。到底什么是面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面積”。(板書課題:認識面積)。

[設(shè)計意圖]通過學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觀感受面積,建立面積的表象。因為是比賽的形式,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認識物體表面。

學生舉例交流。注重學生摸的過程。

師:剛才同學們在摸物體表面的時候,有什么感受?

老師提煉:平整、光滑、連續(xù)、面是有大小的。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積,數(shù)學書封面的大小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黑板表面的面積比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大。

2.我們周圍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你能想老師這樣來說一說,比一比嗎?請看自學學習單:

自主學習單。

(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邊物體的面。

(2)說一說:()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積。

(3)比一比:()面的面積比()面的面積大(或?。?。

3.小組交流。

小組交流單。

(1)邊摸邊說:()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積。

(2)比一比:()面的面積比()面的面積大(或?。?/p>

4.全班交流。

通過剛才的比較,我們知道,每個物體的表面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我們就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物體表面的面積。

(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物體表面的面積)。

[設(shè)計意圖]選取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學習材料,組織學生參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親身體驗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體上的一個面有大有小,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體的面積。

(三)認識平面圖形面積。

1.出示一組平面圖形。說說什么是圖形的面積?

2.總結(jié):一個平面圖形的大小就是這個平面圖形的面積。

[設(shè)計意圖]當學生感知物體上面積的含義之后,再順理成章地引入平面圖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積,使學生對面積有全面的認識,也為教學下面的內(nèi)容作鋪墊。

1.觀察法。

比較剛剛平面圖形的大小和四個省的大小。

點撥:有時通過觀察能直接比較。

2.重疊法。

出示兩張面積大小接近的紙,讓學生感知當觀察法不行時可以用第二種方法:重疊法。

3.數(shù)格法。

出示小組合作要求:(提供材料:小正方形、小長方形、透明方格紙)。

(1)可以自己想辦法,也可以借助老師提供的材料。

(2)想出一種方法后,組長帶領(lǐng)大家去探究其它的辦法。

(3)操作后把得出的結(jié)論在小組里說一說。

4.全班交流比較的方法。靈活使用三種方法。

[設(shè)計意圖]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親自經(jīng)歷自主探索的過程。在探索活動中,激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探索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

1.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題。

師:涂色部分是圖形的什么?哪個圖形面積最大?你打算用什么辦法比較?

師:梯形面積你是怎樣數(shù)出來的?

點撥:將半格與半格拼接起來,其他是整格子,數(shù)一數(shù)就可以了。

紅色的邊線指的是什么?

2.出示“想想做做”的第5題。

(1)觀察題找那中的每個圖形,你知道些什么?(交流圖形面積的大?。?。

(2)辯一辯:下面兩個問題分別是求圖形的周長還是面積?

a.學校要在草坪上重新鋪一層草坪,要鋪多大的草坪?

b.在草坪的四周圍一圈圍欄,圍欄是有多長呢?

[設(shè)計意圖]鞏固練習中安排了周長和面積的比較,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加深學生對面積含義的理解,也更生動詮釋了這兩個不同的概念。

倍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范本篇三

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認識人民幣(一)”

(二)、教學流程圖。

(三)、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能準確識別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引導學生愛護人民幣。

2、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歸納概括能力。

4、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及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用錢、講究衛(wèi)生的良好習慣。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初步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能準確識別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引導學生愛護人民幣。

(2)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3)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歸納概括能力。

2.情感目標:

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及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用錢、講究衛(wèi)生的良好習慣。

(四)教具準備:

課件、常用面額的人民幣、筆、橡皮、練習本、尺子等。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夠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1元=10角。

難點:區(qū)分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六)教學策略。

在本課時的設(shè)計上,主要以我們所需的物品為線索,貫穿課堂始終。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這一主線展開。這節(jié)課我將運用探究比較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和多媒體教學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在設(shè)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活動時,都采用了適時的評價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多媒體作輔助,因為多媒體能做到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循序漸進,深化效果。課前必須準備好課件,主要是課本資源,采用講童話故事來引入新課,用課本做一做作為練習。

(七)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課題。

1、講故事。(大象爺爺買獎品發(fā)獎的故事)。

2、演示三幅主題圖。說明錢的功能和作用大。

3、揭示課題:我們國家把錢叫做什么?學生邊說邊板書:人民幣。今天我們來學習人民幣的知識,板書課題:認識人民幣(一),齊讀一遍。

二、新課。

(1)媒體演示所有面值的人民幣圖。問:這些都是我國發(fā)行的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你認識哪一種面值的人民幣呢?你們把信封打開,里面裝著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在小組里說說你是怎樣認識的,有什么特征?學生分組交流。

引導學生按一組一組把人民幣從數(shù)字、顏色、頭像來區(qū)別異同。

(3)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每一種面值的人民幣,可以按不同的標準分類。1)按人民幣的質(zhì)地不同分類;2)按人民幣單位不同分類。

a、小組合作分類;

b、指名介紹自己分類的方法;

1)按人民幣的質(zhì)地不同分為“紙幣和硬幣”。媒體演示紙幣和硬幣。

2)按人民幣單位不同分為“元、角和分”。學生邊說邊板書:元角分。媒體演示元、角、分的人民幣。

元角分。

1元1角1分。

2元2角2分。

5元5角5分。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倍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范本篇四

1.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初步建立邊的概念,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2.通過對圖形的找一找、搭一搭、圍一圍、畫一畫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fā)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交往、合作意識。

一、在比較中逐步清晰。

談話: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圖形。

呈現(xiàn):

1.第一次找與眾不同的圖形。

要求1:其中有一個圖形,和其他的都不一樣,你能找到它嗎?并說一說什么地方不一樣。

學生找出:

揭示:其他圖形都圍起來了,這個圖形沒有圍起來。

2.第二次找與眾不同的圖形。(要求同上)。

學生找出:

理由:其他圖形的線都是直的,這個圖形有一條線是彎的。

揭示:直的線曲的線直線圖形曲線圖形。

3.第三次找與眾不同的圖形。(要求同上)。

學生找出:

理由:其他圖形都有4條邊(4個角),這個圖形只有3條邊(3個角)。

揭示:三邊形(三角形)、四邊形。

4.這些四邊形中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

揭示:四邊形家族里除了有我們已經(jīng)認識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行,還有其它的四邊形。

總結(jié):剛才,找出了與眾的三角形。看的是什么?

5.進一步清晰“邊”的概念。

這個長方形上“邊”在哪里呀?看一看,摸一摸,你覺得邊是怎么樣的?

直直的,平平的。

數(shù)一數(shù),長方形、正方形有幾條邊?

6.畫一畫:

如果要在紙上畫一個四邊形,要畫出幾條邊呢?在白紙上任意地畫一個四邊形。

交流。選擇任意四邊形呈現(xiàn)。

提問:這是四邊形嗎?為什么?

旋轉(zhuǎn)一下再問:那現(xiàn)在是四邊形嗎?為什么?

7.找四邊形。

8.再次分類,認識五邊形和六邊形。

剩下的圖形再次分類:你為什么這樣分?(板書:5條邊。6條邊)。

分別取個名字。

揭示:五邊形,六邊形。

9.創(chuàng)造多邊形。

像這樣的五邊形、六邊形你們以前見過嗎?

用小棒搭五邊形,六邊形。

二、小結(jié)。

倍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范本篇五

1、出示地磚圖,師:這是裝修用的地磚。這塊地磚的面是什么形狀?(長方形)那我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紙來表示這個面,數(shù)一數(shù)這個長方形有幾條邊?(4條邊)那老師有個問題:在這個長方形上“邊”在哪里呀?(引導學生說說邊)。

2、師:誰來摸一摸,數(shù)給大家看。(4條邊)。

3、師范指:1條、2條、3條、4條,長方形一共有四條邊。

4、師:那這塊地磚的面是什么形狀?(正方形)那我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紙來表示這個面,數(shù)一數(shù)這個正方形有幾條邊?誰來摸一摸,數(shù)給大家看。(4條邊)。

要求:全班一起數(shù)。

5、師:現(xiàn)在誰來說一說這兩塊地磚的面各有幾條邊?(各有四條邊,學生回答板書:4條邊。)師:因為它們都有四條邊,所以它們都是四邊形。(回答板書:四邊形)。

誰來說說它們?yōu)槭裁词撬倪呅文??(因為它們都有四條邊)。

對了,因為它們都有四條邊。(師邊說邊用手比劃出它們的四條邊)。

師:(出示不規(guī)則的四邊形圖紙)這是四邊形嗎?(是)為什么是?(因為它有四條邊)。

再出示下面這個圖形,讓學生來判斷一下是不是四邊形?并說說為什么不是四邊形?(因為沒有圍成)師:對,那由四條邊圍成的圖形就是四邊形。(師邊說邊比劃出四條邊。)。

談話:小朋友,剛才我們認識了四邊形,現(xiàn)在老師在一張正方形的紙上剪去一個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圖形呢?(同桌互相討論并說一說)。

師:(拿出不規(guī)則的五邊形圖紙)這是五邊形嗎?(是)為什么是五邊形?(因為它有五條邊)將五邊形圖紙貼在黑板上。

誰再來說說什么樣的圖形是五邊形?(由五條邊圍成的圖形就是五邊形。)。

你們能給它起個名字嗎?(六邊形,板書:六邊形)。

師:(拿出不規(guī)則的六邊形圖形)這是六邊形嗎?(是)為什么是六。

邊形?(因為它有六條邊)誰再來說說什么樣的圖形是六邊形?(由六條邊圍成的圖形就是六邊形。)。

師: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超級小棒變變變的游戲吧,要求用最少的小棒搭出指定的圖形。

師:聽好要求,用最少的小棒搭出四邊形,開始。(學生迅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檢查。)提問:用了幾根小棒?(4根)。

邊形至少需要幾根小棒?(5根)。

師:最后請變六邊形,開始。(學生迅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檢查。)。

誰能說說搭六邊形至少需要幾根小棒?

通過搭小棒,我們知道了四邊形是由四條邊圍成的,五邊形是由五條邊圍成的,六邊形是由六條邊圍成的。那如果老師再讓你們搭七邊形想一想至少需要幾根小棒?(7根)有幾條邊?(7條)八邊形呢?(8根)十六邊形呢?(16根),對了,象這樣由幾條邊圍成的圖形我們就叫它們是幾邊形,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多邊形。

倍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范本篇六

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8-11頁信息窗2第1、2個紅點。

這部分教材是認識1—5各數(shù)的基礎(chǔ)上教學的,也是學習“數(shù)與代數(shù)”知識的起始階段,對建立初步的數(shù)感及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有重要的意義。這節(jié)內(nèi)容是本單元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教材通過校園生活中的“老鷹捉小雞”這一情境,引導學生理解10以內(nèi)數(shù)的意義,經(jīng)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shù)的過程,讓學生充分感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學生在幼兒園及日常生活中,由于經(jīng)常接觸6—10各數(shù),所以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正確數(shù)出數(shù)量在10以內(nèi)物體的個數(shù),也能正確數(shù)出某個小朋友排第幾,但對于10以內(nèi)數(shù)的意義理解不夠深刻,對于序數(shù)意義的體會不夠深入。對數(shù)意義的拓展學生理解困難。寫數(shù)仍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由于學生剛剛?cè)雽W,握筆姿勢需要糾正,加上剛剛練習書寫,靈活性較差,所以要想把6—10寫規(guī)范,同樣需進行一定的指導與練習。

1、能夠借助具體物體正確地數(shù)出10以內(nèi)物體的個數(shù),理解6—10各數(shù)的意義,了解10以內(nèi)數(shù)的順序,體會序數(shù)的意義,會寫6—10各數(shù)。

2、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及交流活動,理解10以內(nèi)數(shù)的意義,初步形成數(shù)的概念。

3、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6—10各數(shù)的含義。

教學難點:寫6—10各數(shù)。

教學關(guān)鍵:由于學生剛剛?cè)雽W,所以教師的組織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吊環(huán)等圖片,點子圖,田字格。

活動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在幼兒園的時候,玩過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嗎?是怎樣玩的?今天,有很多小朋友正在玩這個游戲,我們趕快去看一看吧!

活動二:教學6—10各數(shù)的意義。

1、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個同學在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

仔細看圖,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這樣的數(shù)學信息?(對于自覺運用數(shù)字進行表達的學生予以表揚。)。

小女孩提出了一個數(shù)學問題“跑步的有多少人?”誰來告訴她?你是怎樣知道的?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注意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一眼看出的、1個1個地數(shù)、2個2個地數(shù)等)。

誰能試著提出類似的問題?誰能幫他解決?

按順序板貼:跑步的同學、樹、吊環(huán)、向日葵和足球圖。

2、6個同學我們可以畫6個點子,用數(shù)字6表示;7棵樹我們該畫幾個點子,用數(shù)字幾表示?等等。

活動三:體會序數(shù)的意義。

1、看,玩老鷹捉小雞的同學多開心呀!從前面數(shù),扎辮子的女孩排第幾?從后面數(shù)呢?

2、誰能當小老師檢查一下同學的掌握情況呢?

3、小結(jié):1、2、3……10還可以表示第1、第2、第3……第10。

活動四:對數(shù)意義的拓展。

1、觀察跑步的同學,排第一的是幾號?這里的“5”表示什么?小組討論。

2、匯報與補充。

3、小結(jié):這里的5既不是表示5個,也不是表示排第5,而是此運動員的代號。

活動五:6—10各數(shù)的書寫。

1、剛才老師寫的數(shù)字漂亮嗎?你想不想寫寫看?

教師在田字格中邊示范邊講解6—10各數(shù)的寫法,重點說明從哪里起筆,在哪里拐彎,在哪里停筆及在方格中的布局。(有條件的可以利用課件動態(tài)演示講解,提高學生書寫的積極性)。

2、8學生容易寫反,注意指導。

3、學生練習。

4、師生評價同學書寫的情況,以便更好地進行書寫。

活動六:自主練習。

1、第1題:圖中有哪些小動物?各有多少?用哪個數(shù)字表示呢,連一連。

指導學生用直尺連線。

你是怎樣想的?

2、第2題:師生先邊伸手指邊說:“一個手指,添上一個是2個,再添一個是3個……?!比缓笾笇W生把7—10的點子圖畫上,并練習寫數(shù)。

活動七:總結(jié)延伸。

這節(jié)課學得高興嗎?課下想一想自己所在列的位置,下節(jié)課我們進行交流。

倍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范本篇七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第二冊《人民幣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的面值,知道元、角、分之間的進率;

2、學會簡單的取幣、換幣,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應(yīng)用能力;

3、受到愛護人民幣及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教育。

一、引入激趣。

師:平時你跟媽媽逛商店時,最想買什么呀?

生:我想買巧克力、玩具汽車……。

師:你知道逛商店買東西要用什么呀?

生:要用錢。

師:我們國家的錢叫——人民幣。(揭題:人民幣的認識)。

二、認識面值。

1、同桌研討,了解學生知識起點。

生:1元、2元、10元、100元……。

師:請同桌兩人先來認一認桌上信封里的錢(信封里放的都是些10元及以下的人民幣的面值,也稱小面額人民幣),把不認識的錢放在桌子上,等會兒拿到上面來。

2、利用起點,建立新的知識結(jié)構(gòu)。

學生陸續(xù)把不認識的錢幣放到實物展示臺上來。

師:誰能幫助他們來認一認呢?

生:我知道,這是5角。

生:這是2元。

3、難點強化,鞏固知識。

師:你們在認識人民幣時,哪些人民幣容易看錯:請拿到上面來。

生:5元與5角紙幣;

生:2元與2角紙幣。

師:請大家再認一認,找出區(qū)分的辦法。

[評:難點突破中,為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意讓他們自己提供易混的人民幣票面。]。

師:你見過大面額的人民幣嗎?(取出來讓全班同學都來認一認。)。

生:100元、50元、20元。

三、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guān)系。

1、分類。

師:同桌兩人取出信封里的人民幣,按照自己的方式分類。(教師巡視,時而傾聽他們的見解。)。

2、展示分類結(jié)果。

生1:我們是1分、1角、1元為一類;2分、2角、2元為一類;……。

生2:我們把紙幣和硬幣分開,分成兩類。

生3:我們是分成元、角、分三類。

師:這些分類方法都很好,今天我們先來研究元、角、分這一種分法。

3、選擇需要的分類方法:元、角、分,研究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

(1)第一層操作:找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把事先自己收集到的小物品)拿出來看價錢,從信封里拿出所需要的錢;同桌交換物品,再取錢,同桌核對。

[評:這項操作的目的是鞏固對人民幣面值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應(yīng)用意識。]。

(2)第二層操作:買回這把卷筆刀,要用1元錢,請你從信封里拿出1元錢。

多媒體展示學生組成1元錢的方法:

a)1元硬幣或紙幣;b)兩個5角;c)5個2角;d)10個1角;e)1個5角,2個2角,1個1角。

(3)從上面組成1元的方法中,你能看出元和角之間有怎樣的關(guān)系呢?

(根據(jù)學生取錢情況選擇展示)。

得出1元=10角。

(4)是:誰能從1元=10角,得出1角=分?

生:1角=10分。

四、綜合應(yīng)用。

師:回到商店里,買一樣你所喜歡的東西,不過,先得猜一猜,他們的價錢。(教師出示實物,讓學生猜一猜價錢并拿出這些錢,上講臺來買去。)。

一盒顏料、一副三角板、一本記事本……。

師: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購物活動。商品在各組桌子上的盒子里,每組兩人當營業(yè)員,其余同學當顧客,可以討價還價。

(學生興趣盎然地買東西,教師巡視各組。)。

五、課堂小結(jié)。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你獲得了什么新的知識?

生:我學會了買東西。

生:我覺得當營業(yè)員挺不容易的。

師:為什么?

生:因為要計算,還要找錢。

生:要辨認清楚,有的差不多的。

生:還有假幣。

師:真是收獲挺大的,人民幣是我們國家特有的,大家一定要愛護人民幣,還要節(jié)約用錢。

倍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范本篇八

1.結(jié)合實際問題,體會測量時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體會引入較大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長度單位米,認識表示長度單位的符號“m”。初步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在實際測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過實際測量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激發(fā)學習興趣。

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理解1米=100厘米。(調(diào)整為:建立1米的正確認知)。

1支7cm長鉛筆、12把米尺、學生尺、1根長繩、1根1米長繩子、雙面膠、剪刀。

學生尺。

一、復習提問。

1.測量鉛筆的長度需要什么工具?測量所得數(shù)據(jù)要用什么作單位?

2.用厘米尺測量老師手中鉛筆的長度。

(學生在投影上演示,教師強調(diào)測量時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對準鉛筆的左端。)。

三、引入新課。

1.情境導入。

(1)課件出示小動畫:量黑板的長度。(先是用厘米尺。

量,后改用米尺量)。

2.點明課題。

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較長的物體長度,用老師手中的尺子測量方便了,像這樣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認識米用米量”。(板書:認識米用米量)。

四、探究新知。

1、估計1米的實際長度。

師:老師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能估計一下,從地面到老師身上的哪兒大約是1米高呢?(學生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進行估計,并貼上標簽)。

那怎么才知道誰估的最接近呢?

(生:用尺子量。)。

師:用哪把尺子呢?是大家手中的厘米尺嗎?

(生:不是,應(yīng)該用米尺。)。

師:好,那接下來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米尺”。

【教后思考:整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確實挺活躍的,但是由于操作不當(演示時大部分學生看不到;活動組織不嚴謹導致有的`孩子趁機開小差),導致部分孩子無法完全參與進來,進而轉(zhuǎn)移注意力。結(jié)合小組研討中各成員的建議以及自己的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有兩種不同的設(shè)計:

設(shè)計一:先讓孩子們報自己的身高,再根據(jù)自己的身高估測1米的高度,然后引入測量工具——米尺,之后再利用米尺準確測量,明確1米的高度,最后尋找身邊的1米(如1庹,窗戶高度、電棒管的長度等等)。這種設(shè)計大致思路基本上和我原有設(shè)計相同,是先估測,再認識米尺,最后準確測量,再聯(lián)系生活尋找1米,只是主體由“我的身高”換成了孩子們自己的身高,這樣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應(yīng)該效果會好些。

出示米尺。

(1)談話:每個小組的桌上有1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用它來量比較長的物體就容易多了。

請大家拿出你們的厘米尺,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數(shù)字相同,都是從0開始,從小到大排列;刻度線相同,兩根長刻度線之間相距1厘米,兩根長刻度線之間有9跟短刻度線,其中正中間一根稍微長一點。不同之處就是厘米尺較短,數(shù)字較少,而米尺較長,數(shù)字也較多。)。

(2)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個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米=100厘米。

【設(shè)計意圖:通過觀察、對比、思考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米和厘米之間的關(guān)系。】。

3、用米尺量。

(1)提問:到底老師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呢,誰來幫老師量一量。(學生測量后,在1米的位置貼上標簽。)。

小結(jié):量物體的時候,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直。(課件演示)。

(3)談話:同學們現(xiàn)在知道1米有多長了嗎?請小朋友張開雙手,先估計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長還是短。再同桌合作量一量。

(4)交流。現(xiàn)在你能用雙手比劃出1米大約有多長嗎?(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實際長度)。

(5)談話:請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邊哪些物體長約是1米。再小組合作動手量一量。之后,全班交流。

(6)估一估,量一量:黑板大約長幾米?

(7)小結(jié):量哪些物體的長要用米做單位?——較長的物體。

五、活動鞏固。

下面,我們來做個小游戲:老師帶來了一卷綢帶,請兩個同學把這卷綢帶慢慢的拉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拉開的綢帶,如果你覺得拉開的綢帶的長夠1米了,就立即喊“停”(學生活動)。

當學生喊停后剪下,貼到黑板上。指著黑板上的絲帶問:這正好是1米嗎?怎樣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呢?(可以用尺量)。

方法一:直接量黑板上的絲帶,長或者短了,再追問:那1米到底有多長?再剪一根1米長的絲帶貼上去,對比。

方法二:再剪一根剛好1米的絲帶貼上去,直接對比。

【設(shè)計意圖:通過剪絲帶的游戲進一步感知1米有多長,進一步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俊?/p>

六、方法應(yīng)用。

1.提問:你能估計出1米長的隊伍大約能有幾人嗎?(學生可能想到,豎著排大約有5人,橫著排大約有3人。再實際排一排)。

提問:想一想,同樣是1米長的隊伍,為什么有的大約有5人,有的大約有3人呢?

2.小組活動。

要求:估計一下,用我們平時的步子走1米長的路大約要走幾步?(請幾個同學上來走一走)。

提問:同樣走1米,為什么走的步數(shù)不一樣?

談話:同學們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約要幾步嗎?

小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離。每個同學都來走一走。

【教后思考:“剪絲帶”和“1米大約有幾步”這兩個活動由于時間關(guān)系沒有進行。】。

學生紛紛站在老師的身邊,最后成一個半徑是1米的圓。

七、梳理小結(jié)。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們有哪些收獲?

這節(jié)課我們又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米”,張開雙臂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還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品,課后同學們可以找一找,量一量。

八、課堂檢測。

a卷:

1.兩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1)量一把牙刷的長,用()做單位。(2)量籃球場的長,用()做單位。

(3)從直尺的0—1是()厘米;從直尺的0—5是()厘米。

3.在()內(nèi)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教室長9()黑板長2()小明身高124()課桌長50()。

b卷:

1、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鉛筆長18()一棵大樹高10()一張床長2()教室長10()。

桌子高90()操場長200()一個杯子高10()桌子長100()或是1()。

2、判斷:

(1)小紅身高是145米。()。

(2)操場上的跑道長300米。()。

(3)米和厘米都是長度單位。()。

(4)因為1米=100厘米,所以長度單位厘米大于米。()。

(5)一根跳繩長3厘米。()。

(6)一枝鉛筆長13米。()。

(7)有三條帶子,第一根長6米,第二根長6厘米,第三根長60厘米,哪根最短?()。

九、布置作業(yè)。

倍的認識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范本篇九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2.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2.過程與方法: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guān)系和變化的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

1.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2.難點: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3.關(guān)鍵: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1課時。

2.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1課時。

3.練習四……………………………………………………1課時。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