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最新高中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怎么寫(精選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1 01:49:55 頁碼:10
最新高中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怎么寫(精選15篇)
2023-11-11 01:49:55    小編:ZTFB

通過閱讀,可以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開闊思維。如何保持身心健康,追求幸福與快樂?總結范文中的語言運用和表達方式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靈感和新穎的視角。

高中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怎么寫篇一

研究性學習是與接受性學習相對而言的,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題目,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其核心要素就是“問題”,即提出問題、思索問題、解決問題。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起著組織、指導作用,在時間安排上更多的是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學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親自參與研究和探索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具有科學的態(tài)度和道德;培養(yǎng)學生學會溝通與合作;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二、教學過程中的一些誤區(qū)。

project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屬于探究式研究性學習,但絕大多數的高中英語教師在此之前都沒有接觸過這套教材,對教材的體系根本不熟悉,對教材的板塊設計理解也不到位,再加上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缺少對研究性學習的了解,因此絕大多數英語老師在處理project板塊的時候都存在一個誤區(qū),基本上都把project板塊當成了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處理,久而久之,教材的全新觀念根本沒有得到實施,英語教學毫無疑問地又回到了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老路上去,教改也自然又成了一句空話。

三、利用教材,在英語教學中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

我們的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材編寫的過程中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機會,正確對待、辯證處理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關系。所以很多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都在這一方面費盡了心思。以譯林出版社的《牛津牛津英語》為例,該部分由閱讀材料和完成課題的四個步驟組成,它要求教師走出課堂,與學生分工合作,通過討論、調查、專訪、文獻檢索等活動,完成一個特定的課題。這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是一個縮小了的研究性學習課題。

英語教學中的project具體目標是:

1、總體目標: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語言目標:鍛煉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語言技能。

project屬于任務型教學的范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學習方式。在教師的指導與鼓勵下,學生基于自身志向、興趣、愛好而分成合作學習小組。各小組從自然、社會和自身生活中選擇確定某個研究專題進行研究,最終得出調研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必須走出課堂,與社會接觸,團結協作,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絕大多數的高中英語教師把握不住這套教材,對教材的體系根本不熟悉,對教材的板塊設計理解也不到位,再加上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缺少對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了解,因此在處理project板塊的時候都存在一個誤區(qū),基本上都把project板塊當成了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處理,久而久之,教材的.全新觀念根本沒有得到實施,英語教學毫無疑問地又回到了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老路上去,教改也自然又成了一句空話。下面我以《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四第一單元的project部分為例來談談我對這一部分的具體處理方法。這一部分的具體要求是―如何策劃廣告宣傳。這也是個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整個這個課題的完成要分成課內和課外兩個過程。

課堂部分:

1、集體討論。

2、提問題。

通過兩個問題引入閱讀材料,并且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3、閱讀與聽力。

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抓住文章中提到的三個關鍵的問題:

提醒學生這三個問題是這篇閱讀文章的中心,也是我們在設計自己的廣告活動時必須注意的問題。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文章,從文章中找到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并加以認真體會。

4、分組討論。

分組討論是本次活動中一個比較關鍵的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分組不同老師會有不同的做法。有的老師喜歡把學生分組固定的若干小組,然后每次類似的活動都按分好的小組進行。我喜歡根據每次活動的具體內容進行分組。每個小組的人數也可以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來確定,任務比較容易的可以多分幾個小組,每組的人數可以少一點,這樣能夠讓每個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如果任務比較難的,則可以少分幾個組,每組人數多一點。本次活動由于有四個備選主題,所以我把全班四十名同學分成八個小組,每組五名同學。本次活動的任務有可能會涉及到繪畫,因此我在每組安排一名繪畫比較好的同學擔任組長。組長對組員進行明確的分工。a、確定主題。為了便于過后的評比,要求每兩組選擇同一個主題。完成后同一主題的兩組中選出一幅作品作為優(yōu)勝。

課后部分:

課后部分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設計廣告活動。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材料準備、素材準備、確定內容和制作廣告。每組學生根據討論決定的廣告媒體的形式分頭準備各組所需要的材料。由于各方面的條件的限制,本次活動八個小組都采用了海報的形式來呈現他們的廣告。教師在學生準備的過程中給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在整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的機會。使得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用新技術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主動探究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合作和終生學習的能力。

最后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就是評價和反饋。在這次的研究性學習過程我采用的反饋方式是對各組的作品進行評選優(yōu)勝。每組派出代表把各組的作品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了展示并加以適當的講解。介紹創(chuàng)意的由來、具體的設計過程以及在設計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最終的解決方法。這個過程其實也不僅僅是一個反饋的過程,也是對學生表達能力的進一步培養(yǎng)。然后學生和老師一起投票選出優(yōu)勝的作品,并對獲勝的小組進行獎勵。最后報優(yōu)勝的作品在學校的櫥窗進行了展示。受到了學校領導和學生的一致好評。

通過一年多的嘗試,我覺得這種方法的研究性學習的效果還是非常好。盡管它規(guī)模不大,并不是那么的轟轟烈烈,也不需要很多的投入,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很容易開展,但是它的效果卻是實實在在的。它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這不僅僅培養(yǎng)的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這種形式的研究性學習服從和服務于課堂教學。它既是課堂教學的深化,又有助于指導學生開展自我研究性學習。

高中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怎么寫篇二

研究性學習的分層研究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不是為了分層為分層,不是為了將學生兩極分化,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讓他們達到一個最終的目的,即讓所有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強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得到最好的發(fā)展。認識到學生的差異的存在,從而進行分層指導學習,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釋放以及潛力得到充分發(fā)揮。通過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不同層度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分層研究性學習的評價首先要遵循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準則,即評價主體的多樣化以及評價內容的真實性和豐富性,其次是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第一,結合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針對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的態(tài)度、收獲以及貢獻等,作出個人評價,然后對小組的研究性成果進行評價,最后結合兩者進行綜合評價。第二,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通常以定性評價為主,適當選用指導用語,輔導定量評價。第三,結合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以及終結性評價。對于課題的選擇、設計、實施、結果以及實際意義進行各環(huán)節(jié)的診斷,最終得出終結性的評價。結束語綜上所述,研究性學習僅僅是一個載體,其作用就是使學生盡量展示他們對數學的理解,從而展示他們對自然與社會的責任意識。在成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給出適當的指導,包括課題是否有價值、是否方便交流、選題切入是否合理等。此外,比較有意義的課題還可以請這方面的專家進行評估,給出合適的意見,從而讓學生更有成就感,進一步增強其信心,這將對他們的成長非常有利。另外一方面,當然,完成課題后還可檢討以及反饋,教師與學生一起總結一些成功的經驗與挫折的教訓,讓研究性學習更具生命力和意義。

作者:侯峰慶單位:山東省淄博第十一中學。

高中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怎么寫篇三

歷史課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打破傳統(tǒng)的學生上課一人一個固定座位的形式,以4人為一個互助小組,每一班級的學生遵照學科成績、個人能力、性格不同等方面的差異,按照“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科學組建成多個優(yōu)化協同的的學習小組。結合我校歷史教學的實際情況,一線歷史教師作了以下的小組合作改革:

一、科學構建小組。

為了提高高中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高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我們優(yōu)化構建了學習小組進行合作交流。首當其沖就是對全班的學生按照科學的規(guī)律進行適當的差異性分組。為了確保組內成員的能力互補和各小組間的公平合理競爭,歷史教師在分組時候必須考慮學生的知識能力、愛好興趣、男女性別、是否住校等諸多方面的因素。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科學原則來合理編制小組。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每個合作小組在大致均等的小組水平上展開有效學習。學生們在小組競爭中才會有有“旗鼓相當”的感覺,才會激發(fā)大家競爭的動力,增強同學們獲勝的信心,取得優(yōu)異的學習效果。合作小組一般以4人為一小組,將每個班分為10個小組。每小組設小組長1人,資料員1人,記錄員1人,監(jiān)督員2人。學習小組組長主要選本身組織能力強、學習認真、有一定奉獻精神的優(yōu)秀學生。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學科老師的指導下帶領全部小組協作學習,組織大家分點討論,完成教師布置的小組學習任務。

二、明確各小組學習的任務。

教師在布置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的時候,要考慮到難易適中,若教師布置的任務太容易,大部分學生不需要和他人一起協助也能完成,這樣就就失去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真正意義;若布置的太難,小組成員絞盡腦汁通過所有辦法還是不能達到目標,那樣學生們也會逐漸失去學習的動力,也就減少了合作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一線歷史教師設計的歷史討論題不僅要有利于高中生的歷史思維活動,還要遵循高中生的事物認知規(guī)律,布置內容的難易程度必須處于學生“跳一跳摘得到”的范圍內。這樣的任務才具有挑戰(zhàn)性,才更有利于激發(fā)小組成員個體的自發(fā)積極性,以及各小組合作的主動性。

三、科學組織分組討論。

在歷史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討論是廣大一線教師選擇的比較有效的教學策略。好的小組討論能加強師生間、生生間更多的交流、互動的機會。實踐證明,良好的課堂討論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必要措施,是培養(yǎng)高中生團隊精神和激發(fā)高中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必要手段,也是促進高中生全面發(fā)展的必然途徑。但任何事情都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小組合作討論也存在一些固有的弊端,如在表面看似熱熱鬧鬧,實則難以確保每為成員都在主動參與,很多學生在討論中渾水摸魚,還有的學困生“隨波逐流”,不愿意輕易表露自己的內心世界。因此,在歷史課教學中如何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科學討論非常必要。

首先教師要設計好小組討論的內容。討論內容不僅要針對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還要突出歷史學科的討論特點,必須要有思維啟發(fā)性、學科思考性、歷史探索性和研究開放性,能夠使小組成員的學科思維和討論活動高度處于最優(yōu)狀態(tài)。

其次,為了確保歷史課堂討論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應事先確定的規(guī)則。討論前,各小組成員首先自己獨立思考,把內心想法寫下來,然后分別闡述自己的想法,最后集體討論,形成小組意見。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深入到各小組當中,融入小組討論中,要關注各討論小組的進程,還要及時點撥,引導思路。

四、養(yǎng)成默契的合作技能。

高中生小組談論中養(yǎng)成默契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學習成功的重要保證。但小組合作技能的形成和發(fā)展不是一個能取巧的過程,它需要小組間長期的有意識的`培養(yǎng)和訓練。在小組交流中,教師要有意訓練學生們耐心傾聽同組其他人的發(fā)言,并樂于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善于吸收借鑒別人的有效意見,從而修正和完善自己原先的觀點。每個人都要虛心聽取別的組員的意見,補充自己原先觀點的不完善、不科學的地方。

五、進行積極有效的正評價。

高中生大部分都有爭強好勝的特性,所以歷史老師一定要抓住這個特點,學會科學的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積極的正評價。老師可以把評價可以分組員自我評價、小組間互評、教師點撥評價等。例如在各小組分組討論后,老師不僅注重他們的學習結果匯報,還要注意對各合作過程的評價。歷史老師可設置出“精彩華夏組”、“輝煌大唐組”、“太平盛世組”、“唐詩宋詞組”等。

這樣,富有文學的小組名稱,會促使大家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使學生更樂于參與。

總之,歷史新課程的教學離不開小組合作,而新課改下的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學校都正處于摸索階段,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小組合作學習有些流于形式、學生的參與性不高、小組活動中缺乏民主的機會等。所以在在今后的歷史教育教學工作中,如何改進才能更好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還需要老師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加以摸索。

參考文章:

[1]周二才.如何提高歷史課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新課程,.

[2]孫敬章.高中歷史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體會.課程教育研究,.

高中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怎么寫篇四

摘要:。

本文討論了數學分析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原則、途徑及其可行性分析。在數學分析課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助于改善和豐富數學分析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對數學分析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分析的學習動力,以及解決學生面對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項困難和挑戰(zhàn)等方面。

關鍵詞:。

高中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怎么寫篇五

《英語新課程標準》里明確闡述了開展素質教育以及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性。要開展素質教育,就必須要理解并掌握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即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理念的培養(yǎng),多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的學習模式。作為一名英語教師,要做到提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勢必要在教學中付出很多努力和心血,切實將教材當成教學綱領,然后再根據高中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根據教材指導的方式一步步開展學習。此外,教師還要抓住高中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的特點,善于將生動的教學手段引入課堂,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鼓勵學生學習,激發(fā)課堂活力。

通常來說,一個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所收獲的學習效果要比被動學習收獲的成效更高。有什么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呢?筆者認為,一個理想的方式則是培養(yǎng)、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第一,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比如,教師可以將各種各樣的生活素材引入英語課堂教學當中,這樣學生更有興趣學習。學生最熟悉的事就是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不妨引導學生把英語學習的內容和自身平常的生活相聯系,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能學習英語知識,切實感受到英語的作用。在這樣的體驗中,學生會更有熱情地進行英語學習。這樣,一方面能夠鼓勵學生學習,另一方面也能夠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把自身的見聞轉化成實用的英語知識。不可否認,這樣的學習直觀性更強,學生也能夠理解得更快,所取得的教學效果會更理想。筆者在開展高一英語上冊第二單元“heroes”教學時,先讓學生回憶生活中自己認為是英雄的普通人、名人或者電視、電影角色,然后教師或者同學詢問這些英雄人物有什么共同特點、優(yōu)點,讓他們用本單元所學習的單詞形容。學生對這樣的內容很感興趣,提問或者發(fā)言都很積極,激發(fā)了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第二,對學生的評價要以正面的、積極的評價為主,激發(fā)他們對英語的熱情。學生有沒有興趣學習英語,有時候和英語教師有很大的關系。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的印象是經常對學生進行指責、批評,即使學生原本很喜歡學習英語,也會在這樣的課堂中被消磨掉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對學生應該是以鼓勵為主,切不可對學生諸多命令。在鼓勵之下,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會更加積極,對成功的體驗也會更深。

(二)合作學習為輔,引導共同進步。

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大多在課堂上,教師是引導者,有責任組織學生、幫助學生學習。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機會以提升班級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與配合默契度。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成效(黃利霞)。作為英語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機開展一些小組討論或者是分組競賽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學習。在一次詞匯教學中,筆者想要考察學生們關于海洋生物(包括海洋當中的生物與植物)的詞匯,就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比拼哪一個小組能寫出更多的單詞。正式開始之前有5分鐘的準備時間,開始后一組一次只能有一個學生將詞語寫在黑板上,一個學生完成后該組的其他人可以補充,一分鐘后停止補充。然后按一詞一分、寫錯不得分來比較各組得分。事實表明,這次的詞匯競賽是成功的。學生們在賽后還相互探討、分享自己的`比賽心得,不少學生還建議教師以后多開展類似的活動。正是這樣一次簡單的競賽,讓一些從來不敢主動答題的學生邁出了勇敢的腳步,開啟了第一次答題的經歷。經過這樣一個過程,學生的自信心得到很大提升,他們在這樣的鍛煉中增強了自身的記憶力,合作精神更好了,對英語詞匯也有了更深的掌握。此外,教師還不能忽視細節(jié)問題,那就是開展合作學習的活動一定要按照自己教學的班級學生的理解水平開展活動設置,盡量做到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感受到英語課堂帶給他們的成功的自豪感和喜悅感。不然的話,失敗的學生就有可能在這樣的活動中感到挫敗,繼而產生自卑感,這樣就事與愿違了。

(三)充分運用多媒體,化抽象為具體。

多媒體在課堂上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教師們應當利用好這一“百寶箱”當中的資源。比如,在給學生進行高一“sports”的教學中,在一開始上課時,筆者先對上一節(jié)課教授的詞匯與語法進行一個簡單的口頭復習,再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北京奧運會的一些相關圖片與視頻作為熱身,和學生一起觀看我國的申奧歷史圖片,然后再閱讀介紹我國申奧過程的英語圖片以及文字,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給學生布置相應的閱讀理解題。筆者發(fā)現,這一堂課中學生做題的正確率達到了100%。除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聽錄音,然后開展有針對性的討論與選出代表發(fā)言(劉娟)。給學生布置的家庭作業(yè)是讓學生回家之后上網查找出一些奧運吉祥物的來由和它具有的含義,讓他們第二天用英文做出簡單的介紹。教學效果表明,所有的學生更樂意接受這樣的教學,學習效果較理想。

(四)將游戲引入課堂教學,加深知識印象。

單詞接龍策略。一般來說,大多數的高中學生對游戲都具有很高的積極性,我們可以通過單詞接龍游戲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單詞接龍策略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定期進行詞語接龍賽。比如,第一位學生說的是careful(小心),第二位學生說like(喜歡),第三位學說eye,接下來的學生說ele-phant……單詞接龍可以在班上多循環(huán)幾次,使得全班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新舊單詞能夠快速被記住。在游戲中學生的大腦會更興奮,表象清晰,想象豐富,感性認知深刻,平??菰餆o味的單詞在這種氛圍中就會被學生背熟了。這種游戲方式實現了寓教于樂、樂于教學的目的。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不管是英語教學或者是其他學科教學,學生永遠是內因和原動力,教師是外因,只有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讓內因的作用得到發(fā)揮,讓學生想學習、主動學習,才能夠讓英語課堂更有效。

高中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怎么寫篇六

新教材重視交際和任務型教學的這一要求,叉可以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英語聽、說能力。

一.現狀。

人的全面協調發(fā)展應該是在注重共性(即: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培養(yǎng)的基礎上適時、適當的對每個人個性的發(fā)展給予充分的重視。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明白“與人為樂,與己為樂”的道理,認識與人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運用團隊力量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能力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因此,許多國內外學者就這一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調查和研究早在60年代.國外就有學者提出了團隊意識和協作等一些理念,并在幕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實踐中加以應用和推廣隨后,這些理論逐漸被引入我國.國內許多學者和各階層教育工作者也開始了對這些理論的研究和普及工作。近年來.各學科新教學大綱的確立,特別是初高中英語新教材的推出,進一步提出了任務型教學和交際型教學這一新目標本質上講,兩種教學模式都側重學生之問和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協作.從而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而我們目前的中小學教育乃至大學教育仍然忽視或者說沒有充分重視這種交流和協作能力的培養(yǎng),只是一味地強調個人的能力.使得學生總是希望突出自己,而不愿意同他人合作,普遍缺乏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

二.理論基礎。

“協作式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方法”。協作式學習.既:合作學習.“足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的一種教學理論和策略體系。概括說來,合作學習就是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小組成員互相幫助,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促進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實現共同的學習目標。這是一種全新的任務型學習方法,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完成任務,學習的唯一手段是相互協作。在心理學不斷發(fā)展的基礎上.合作學習理論得以建立。有些學者認為“學習是一種自我滿足的過程?!焙献髦皇菫榱藵M足這種個人心理需要的一種必要方式。自控論和動機理論便應運而生了。而另外一些學者則認為集體的認同感和榮譽感才是學生學習的根本所在,合作是關心集體的一種表現手段,這就是集體動力理論和社會凝聚力理論持有的觀點不管采用哪種理論,在教學實踐中,如果我們只重視對學生個人利益的滿足或只一味地強調集體利益高于一切.換句話說,只注重獎勵優(yōu)秀個人或只注重獎勵目1隊.都會有失偏頗。前一種會使合作學習缺乏團隊意識和社交技能,后一種會造成“評價群體凸現。個體失落”。這樣都會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因此,只有將兩者結臺.才能真正做到即照顧個人,又能充分考慮小組團隊,即: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是關鍵.并對表現突出的個人給與必要的獎勵。這樣才能在學習上兆同進步、共同提高,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

高中英語教學“合作學習”模式的實踐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聽、說、讀、寫),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一)對話角色扮演學生可在小組內分別扮演角色,進行情景口語練習,(二)討論或辯論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或辯論,給學生一個發(fā)揮的舞臺,即可提高教學質量又可提高學生素質。(三)個人較難完成的學習任務這時可以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同學們分頭查詢資料,整理資料,各盡所能,各顯其能”

英語教學反思。

高一陳鳳珍。

1.循序漸進。溫故知新。

任何一門知識,包括英語,都是有系統(tǒng)的。學習新知識就能融會貫通舊知識,組成新的知識結構?這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能夠由易而難順利地完成一個個學習目標。溫故而知新也是以遺忘規(guī)律為依據。根據艾賓浩斯的先快后慢的遺忘規(guī)律,在學習材料剛剛能記住的一小時后,人們對所學的材料僅僅保持40%左右。第一天,保持僅1/3,到第六天逐漸下降到l/4左右。曲線最初是急劇下降,過一段時間后下降減慢,曲線趨于平穩(wěn)。所以對信息進行及時和經常合理地復習,才能達到牢固記憶的目的。具體方法就是學習一復習一再復習。表面看來似乎很繁瑣,其實每次復習時間不需太多,只要合理地安排時間,復習時做到系統(tǒng)性、針對性、綜合性,便能事半功倍。教師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

2.教會學生記筆記。

記筆記可以深化學習內容,理清思路,增進記憶。尖子生往往善于記筆記,總是一邊聽課,一邊記筆記。曾讓學生把筆記在中間劃一條豎線,一分兩半。左邊記課堂上講解的要點、詞語用法、語法項目等,右邊可以記預習時查得的例句、用法之類。引導學生在右半部分記下自己的心得、新看法或是課后提出的疑問。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能力。同時指導學生在記筆記時采用一套自己慣用的符號規(guī)劃筆記內容,使筆記更加條理清晰、一目了然,從而也提高了聽課效率。例如,教學生采用“o”符號表示當堂的重點和難點,用“、/”表示需要了解的東西。課下,學生還應對照課本認真整理筆記內容,直到全部弄懂掌握為止,并經常翻看復習,以減少遺忘。

3.在交際中學習運用英語。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貫徹交際性原則,實現教學過程交際化,使學生在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達到能用英語理解和表達思想、進行交際。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說多練,鼓勵他們多開口。例如可以課文為議題、內容、對象,開展多種形式的言語交際活動,包括說話練習,課堂討論,小辯論,編對話,課文表演,小作文,背景知識介紹,給課文另取題目,就課文內容進行評論,用新詞語編故事,故事續(xù)講,角色復述等等,利用課文的這些訓練過程就是高效的學習英語過程。老師的職責就在于引導和點撥,使學生自覺地接受、熟悉、進而掌握英語,使他們離開教師也能高效地學習英語,這就是所謂“教是為了不教”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同時,在課外指導學生利用今天發(fā)達的信息和網絡優(yōu)勢為自己的英語學習服務,如鼓勵學生觀看cctv一10每天播出的outlookenglishmagazine(希望英語雜志),引導學生閱覽我校閱覽室現有的優(yōu)秀外語雜志,如:englishdigest(英語文摘)、theknowledgeofenglish(英語知識)、englishcorner(英語角)等,推薦學生上一些優(yōu)秀的指導性學習網站,如北京四中網站,k12網站,中國教育網等。讓學生在學中練,練中學,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進一步提高了英語的運用能力。總之,教師要在注意指導“學”的方法的基礎上研究“教”的方法。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同時,英語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必須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都存在學法的滲透,只要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進行有意識的學法指導,日積月累,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就會逐步形成,這會使學生受益終身,這也正是我們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英語教學反思。

高一柯遠萍。

反思一、英語教師應有發(fā)展意識。

一直以來,人們以為中小學英語教師的語言知識能力要求不高,不需要太好的語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學技能就可以了。其實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同樣英語作為人們最廣泛的交際用語之一,更是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fā)展而日新月異地變化著。如果我們的英語教師故步自封,不求進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語言知識很快陳舊落伍,誤人子弟,而且會被時代所淘汰。

“changingenglishinthechangingworld”?,F代英語的變化,特別是口語方面的變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

1、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更因為國際互聯網的形成,人們之間的交際變得越來越簡捷。說話簡單快捷,是現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征。現代英語在這方面的變化表現為“一字多用”。如一個take,我們就可以翻譯成多種中文.

2、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現代英語詞匯急劇增加,并且我們發(fā)現,現代英語詞匯有相當一部分是取得新義的舊詞,如,“input”(輸入電子計算機的數據),“store”(電子計算機的儲存器),“drive”(計算機驅動器)等。

3、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F代教科書大多以美式發(fā)音為準,時尚的流行語亦是。4、口語不斷侵入書面語。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有正式、非正式、書面語,口語,方言,俚語之分?,F在的書本里已經出現很多的俚語,像hangout,pants等等。在我們那個年代可以說這些都是從沒有出現過的,現在都已成了時尚,并且它們之間相互滲透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我們的英語教師不跟上時代的步伐,不堅持不斷地學習和接受新事物,不了解現代英語發(fā)展的現狀和趨勢,那么,我們所教出來的學生一旦離開學校走向社會,他們會發(fā)現他們所學的英語是多么不符合時代。而教師自己則可能甚至連小學生們所津津樂道的一些常用語也可能會出現理解性的錯誤。

英語教學反思。

高一李明明。

(一)對英語教學的重新認識。

1、學習外語與情意的關系。外語課堂教學既是一個掌握外語的認知過程,也是一個激勵情意的過程。課堂教學中的情意因素包括情意和意志。情意包括動機、興趣、態(tài)度、氣質、性格和良好的習慣等。學生在學習、掌握外語的過程中伴隨著傳遞情意的活動,學習外語和交流情意相互間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組成一個整體。情意的產生受學習外語認知活動的影響,學習外語的認知活動能促進情意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由低層次向深層次發(fā)展。學生初學外語時,會產生一種好奇心,好奇心不斷獲得滿足,從而又產生了求知欲;求知欲不斷獲得滿足,進而樹立了自信心;自信心不斷增強,并與崇高遠大的理想相聯系和強化,可使興趣發(fā)展得更豐富,從而形成認知興趣。因此,教師在外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掌握語言知識和運用語言能力目標的完成,又要重視情意目標的實現。但是,當前有些外語課堂教學還未把情意目標提到教學議事日程上來,或者有意無意地把它忽視了。

2、語言知識與交際能力的關系。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僅僅是掌握語言知識,更是為了提高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獲得為交際運用語言的能力,這種能力只能通過實踐訓練才能獲得。語言知識的傳授不能代替聽說讀寫技能訓練和為交際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應在教學中將掌握語言知識、培養(yǎng)言語技能和為交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學習了“天氣預報”這一課后,我除了在課堂上讓學生用所學句型自由對話外,還找來多期chinadaily,讓學生參閱天氣預報這一版進行對話。學生在自由交談中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擴大吸收了書本外相關的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交際活動中還提高了他們的聽、說、讀、寫和語言交際的能力,達到了多元培養(yǎng)目標。

(二)教學理念的反思。

面對新教材,首先思想觀念要轉變,有了新的觀念才能接受新事物。如果觀念沒有更新,新教材、新課程都只能是空談,無非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課程的實施簡單地被視為換一個大綱、換一套教材、調整一些課程內容。對生動活潑的課程內容進行肢解,使其成為不勝其煩的“知識點”的堆砌,把“reading”當成講解知識點的例子。教師的教育思想是在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很多人崇尚“苦讀”、“勤教”,不以人為本,“應試第一,分數至上”,把學生基本上看成是掙分的機器,對學生“樂學”的潛能幾乎沒有開發(fā),英語教學過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教學觀念與新課程的要求極不相適應。因此,為了適應新課程,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做到:

1、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觀。教學活動以學生在課堂上做事為主,教師的作用是負責組織、引導、幫助和監(jiān)控,引導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各種能力的發(fā)展,促進其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fā)展,建立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課堂模式,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民主的課堂環(huán)境。追求學習結果轉向追求學習過程,真正把學生當成獲取知識發(fā)展自我的主人?!耙磺袨榱藢W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切實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主體觀。

2、建立“以能力為中心”的教育質量觀。傳統(tǒng)教學是由老師單向灌輸知識,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標準,教師注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接受現成的知識和結論。這種“守成性”教育嚴重影響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更好地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高素質人才,要求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過程,教師所講授的知識應該成為培養(yǎng)學生英語能力的“火種”。也就是說,課堂教學是一個在老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自主發(fā)現、不斷創(chuàng)新和培養(yǎng)實踐能力的過程,讓學生由“學會”轉變到“會學”。

高中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怎么寫篇七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轟轟烈烈地展開了,在其背景下研究性學習也普遍開展,并作為重要內容列人課程改革研究中。早在20世紀90年代,各國就興起課程教育改革。伴隨著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進展,一類基于學生的興趣,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現實,讓學生以類似于科學家進行學習和研究的新型課程教學范式在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運動中異軍突起,引起廣泛關注,并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這種集學習方式、課程形態(tài)、教育理念于一體的新生事物,我國稱之為“研究性學習”。它追求的宗旨: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yōu)橥黄瓶?,通過設置專門的課程載體以及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全方位地滲透相應的教育理念,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學會合作與分享、能夠關愛他人,自然和社會的一代新人。我國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把研究性學習設置為一個重要的內容板塊,順應了世界教育改革潮流,具有時代必然性。

新時期的研究性學習,既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新的課程形態(tài),更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如何正確把握它與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學習方式、課程形態(tài)、教學模式之間的關系,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前途和命運。

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呢?

首先,教師要注意到角色的變化。研究性學習的開設,要求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者轉為學生課題研究的參與者;從知識的傳遞者轉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從僅僅關注教科書轉為同時關注本學科知識與實踐的聯系、本學科的前沿知識、本學科與相關學科的聯系及懂得科研;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為關心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等等。

一、平等參與。

有經驗的語文教師,總是以平等身份對待每一位學生。放下長輩的架子,從講臺上走下來。在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充當導演、教練的角色。尊重學生,客觀地評價學生。

二、跟蹤指導。

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組織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幫助他們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對有特殊困難的同學或小組要進行個別輔導,或創(chuàng)設必要條件,或幫助調整研究計劃。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伴隨著從知識傳授者到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組織、指導、參與者的角色轉換,也將會獲得相應的體驗和提高。

三、隨機評價。

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參與研究的態(tài)度。二是學生在研究活動中獲得的體驗。三是學生在研究活動中所取得的.成果。四是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情況。對學生在研究中未能發(fā)現的問題進行適當的點撥,對學生在研究中有失偏頗或偏激的地進行適當的糾正。為了讓學生對發(fā)展研究保持盎然的興致,在評價中要注意激勵學生研究的積極性,要讓學生始終感受到發(fā)現的快樂,要讓學生始終能嘗到研究性學習的甜頭。

研究性學習與其說是對中學語文教學的挑戰(zhàn),倒不如說是對語文教師的挑戰(zhàn)。講語文研究性學習,教師首先應該是忠實的實踐者。所以在學生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有正確的角色定位。

新的課程教育理論要求教師要走出課本,走出課堂,學“大語文”,學生活語文。課題報告就是中學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最佳體現。課題研究是高于課本、高于課堂的研究,是“課堂研究”的延伸。

這種以課題報告為形式的合作探索型閱讀教學模式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

四、提出專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眴栴}的提出,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學生直接發(fā)現問題,二是在教師的誘導下發(fā)現問題。對現實的觀察和思考,是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基本途徑,對大量資料的搜集和占有,是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基本方法。對中學生而言,專題的確立不宜太大,應選小專題,通過獨立閱讀或合作完成。確定課題后,應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好一份具體的課題研究計劃,以確保課題研究有序、有效地進行。

示例:

1、《孔雀東南飛》教讀示例:“在我國民歌中,起興手法運用得很多,請你收集相關信息,談談你對起興手法作用的看法?!?/p>

2、《裝在套子里的人》教讀示例:“你認為別里科夫是個可笑之人,還是可恨之人,可憐之人,可悲之人,請你收集相關信息,闡述你的觀點?!?/p>

五、收集資料。

六、合作研究。

在收集、占有一定量的信息后,學生針對專題進行切磋,分組討論,讓學生互相爭辯、互相啟發(f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從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被動地掌握知識轉變?yōu)橹鲃拥匕l(fā)現并研究解決問題,而教師將從傳統(tǒng)教學中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n}研究的指導者甚至合作者。這種既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又要求學生互動合作的學習方式,有助于他們以后的終身學習及自我發(fā)展。

七、報告交流。

經過合作探究之后,要求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小論文。形成小論文是總結專題研究成果,進行交流的基本式。由學生主體發(fā)言,教師做出評價。主要目的是反饋學生閱讀質量,進行適當點撥。還可以組織學生搞“學術講座”,進行發(fā)展研究成果評選活動,將學生的文章推薦到相關的報刊雜志上發(fā)表,將學生的研究成果編印成冊,這些都是成果交流的好式。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研究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研究性閱讀教學是對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課中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有助于師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教學觀念,使教與學的重點從單純的獲取知識,轉到學會、掌握學習方法和技能,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向主動的探索式學習,最終實現知識、能力、覺悟三者有機統(tǒng)一的目的。這也充分體現了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新一輪基本教育課程改革是我國建國以來范圍最廣、規(guī)??涨?、影響深遠的一次教育變革。而研究性學習集中體現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和價值追求。把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人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計劃,其意義絕不僅僅在于增設了一門新的課程,它所帶來的觀念變革,將會遠遠大于課程本身的價值。誠如有專家所言:研究性學習引人教育領域,無論對當代教育理論還是實踐都將產生全位的沖擊和影響,表現在教育學理論體系的構建上: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將從關注教師主體的教授行為,轉向關注學生主體的學習行為。教育學的評價標準―將從終結型評價轉向過程型評價。教育學的課程標準―將從功利性走向人文關懷。教育學的觀念宗旨―將從知識的栓桔走向智慧的放飛。教育學的方法論―將從知識的積累走向方法論的擴散。

可見,作為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念的集中體現者,研究性學習具有多元的價值和獨特的地位,它必將使創(chuàng)新教育、素質教育獲得實質性進展。

高中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怎么寫篇八

“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是指根據高中語文學科特點和信息加工理論,組織高中生進行語文研究性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屬于學科主題研究性學習的范疇,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感悟性等特點。語文教師是學生“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參與者、合作者、研究性學習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語文教師組織、促進、參與語文研究性學習,與同學生一道開發(fā)課程資源,能夠促使自己心理素養(yǎng)日益提高,能夠對其心理健康產生一系列積極影響,從而促使其心理健康地發(fā)展。

一、刺激教師的求知需要。

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的某種缺乏或不平衡狀態(tài),它表現出有機體的生存和發(fā)展對于客觀條件的依賴性,是有機體活動的積極源泉。

要適應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需要,語文教師必須要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有關理論和實踐經驗,要明確研究性學習的概念、本質、特點、開設意義、學習目標、內容確定、實施原則、實施形式、評價方案、管理辦法等等。這無疑會刺激教師對研究性學習尤其是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求知需要?!皩W會求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教師的求知需要增強了,有利于適應當今社會,有利于平衡心理,從而有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增強教師的交往動機。

動機是激發(fā)和維持個體進行活動,并導致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心理傾向或動力。交往動機指人們愿意與其他人進行交往,建立友誼關系需要的心理傾向。

“學會分享與合作”既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個目標,又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要引導學生學會人際溝通、與人合作、共享信息和創(chuàng)意以及成果,教師自己得敢于與人溝通、善于與人合作、樂于同他人共享信息與創(chuàng)意和成果。這無疑會激發(fā)并維持教師交往動機的心理傾向。交往動機的增強、交往能力的提高,對心理健康發(fā)展和適應當代社會是十分有利的。

三、激發(fā)和培養(yǎng)教師的求知興趣。

興趣是個人力求認識、探究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以特定的事物、人或活動為對象,并常常伴隨著積極的情緒。需要是興趣產生和發(fā)展的基礎。

為了滿足指導學生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需要,教師就會不斷地鉆研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有關理論,探索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實踐經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求知興趣將會被極大地激發(fā)起來并逐漸得到培養(yǎng)。

四、形成教師良好的注意品質。

[1][2][3]。

高中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怎么寫篇九

摘要:文章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和研究性學習模式的內涵和現狀進行闡述,并通過對高校學生中存在的學習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了研究性學習模式對于改善目前教育現狀、建設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

當今社會正向著學習型社會發(fā)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在“樹立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等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社會個體需要具備:獨立思考、自我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合作的精神及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意識。而高校教育作為國民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更是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國提出大力發(fā)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探索符合本國高等教育國情特點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路徑、模式和發(fā)展機制,是現實需要的迫切要求,對高等教育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為響應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的發(fā)展,新型的學習模式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研究性學習模式則是其中的佼佼者。

一、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內涵及現狀。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是當前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熱點研究內容,我國正處在大力發(fā)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階段,以期滿足今后國家轉型發(fā)展的需要,提升教育質量,增強國家競爭實力,緩解社會就業(yè)壓力,最終實現創(chuàng)新型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為確保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有效實施,教育部和科技部于4月聯合發(fā)布《高校學生科技創(chuàng)業(yè)實習基地認定辦法(試行)》文件,同年5月,教育部又下發(fā)《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工作的意見》。我國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正處在發(fā)展的初級階段,盡管學術界已經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學作為獨立的交叉學科體系,取得了一定的理論發(fā)展成果。但量化研究相對不足,體系和理論機理不夠成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念仍未形成。這需要今后逐漸從概念解釋、追本溯源這種基礎的理論研究向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架構、路徑探索和模式設計等做有效的目標轉化。這種轉化,有利于開拓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發(fā)展的空間和思路。推進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發(fā)展對高等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是大勢所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提出和發(fā)展,必然對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提出挑戰(zhàn),當前的課堂教育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重點在教的環(huán)節(jié)上,對于大學教師在課堂進行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傳授并不關注,更不要說去正確審視學生的學習,如此一來,學生學習過程遇到的問題就無法有效解決,學生重結果而輕過程。這就導致了中國大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為改變這種現狀,無數學者為之努力,在總結前人經驗、借鑒國外成功案例的基礎上,提出研究性學習模式。

近年來,研究性學習已然是大學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美國波伊爾委員會公布《重建本科教育:美國研究型大學發(fā)展藍圖》報告,報告要求高校將研究性學習作為標準,向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實踐和科研參與的機會。引起媒體和百余所研究型大學的廣泛討論。報告將研究型大學的學習解釋為教師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發(fā)現問題,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fā)展。傳統(tǒng)的講授方式不適合主導研究型大學,本科生作為大學教育的主體應廣泛融入發(fā)展性研究過程。同時,高校還應為學生提供詳實的實習實踐計劃。研究性學習指的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問題為主要載體,主動探究和學習未知事物,形成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教育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模式的提出猶如為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普及發(fā)展裝備了長刀利劍。研究性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是介于接受性學習與自主探索發(fā)現之間的一個過渡性學習環(huán)節(jié),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快學生由簡單的學習科學真理的認識過程向主觀能動地發(fā)現科學真理的認識過程轉化。大學生的學習應該多進行研究,大學學習的基本表現形式就是研究性學習,這是一種新的教育理論認識,是新課程觀、知識觀和教育觀,實施研究性學習是大學教育模式的一次重大變革。研究性學習作為大學學習的一種新理念與新方式,其主要宗旨在于培養(yǎng)懂知識、會學習的大學生,實現教育教學效果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三、從高校學習問題看研究性學習對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重要意義。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順應了知識經濟時代綜合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和要求,學生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直接對象,其結果和表現直觀地表達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效果,一般主要包括:創(chuàng)新能力、科研水平、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率以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等。通過對國內各大高校進行調查研究發(fā)現,許多高校致力于建設研究型大學,把研究性學習作為教育目標之一。但在實際的教育中依然是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主,雖然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重視在逐步加強,但是收效甚微,即使在“985”“211”等知名高校中,依然存在眾多問題。而作為充滿朝氣、滿是活力的中國新一代大學生,缺乏活力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明顯跟不上時代步伐,致使高校學生對現狀不甚滿意,所以研究性學習模式的大力發(fā)展已是時代的必然,同時也是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的重要選擇。下面以高校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探討研究性學習模式對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的重要作用:

(一)學生的學習滿意度不高,深陷“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觀。

學生對自身學習情況不滿意,主要表現為學習沒有主動性、缺乏對學習的規(guī)劃和學習的目的性?,F在我國眾多高校仍然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主,這樣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的機會較少,于是普遍存在對學習滿意度不高的問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對原有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進,但真正在教學中實現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還是存在諸多阻礙和困難。主要表現就是課堂里教師是課內“主體”,教師進行教導,學生被動控制學習的過程。而研究性學習模式恰好是要求改變這一問題,要求在課堂上教師作為“輔助”,幫助學生、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建議或提示學生發(fā)現問題,同時完成學習過程的記錄與評估。在調查中也發(fā)現,其實有部分學生自身也在努力探索,尋找致使學習滿意度不高的原因,這一點正是研究性學習最為可貴之處,研究性學習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梢园l(fā)現,通過研究性學習模式逐漸深入到教育體系中,目前存在的學生學習滿意度不高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同時,對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學生學習主動性不足,學習目標不明,無問題意識。

大學生探索未知事物的熱情并非想象得那么高,自我學習的特征表現不明顯、學習行為較為盲目,對學習目標、學習問題缺乏意識。盡管學生越來越不滿意“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學習模式,但還是缺乏對“如何學習”和提升自身學習滿意度的了解。而且,因“填鴨式”教育在初高中取得巨大成績后,在大學則因環(huán)境的突然寬松,失去其生存環(huán)境,導致學生在大學期間表現出不知道學什么和怎樣學習的問題。在學習實際中,因缺乏有效指導與督促,學習自由度過于放大,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力不從心之感,因此,在大學培養(yǎng)學生主動自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應該是一個具有主體意識的個體,其學習應該是教師組織、引導,學生通過集體學習交流思想、探討問題,進而實現自我發(fā)展式的學習。相反地,一味地考慮通過自發(fā)、閉門造車的方式學習,是不可能取得高質量學習效果的,更不利于養(yǎng)成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而研究性學習模式則能很好地解決此類問題。研究性學習模式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大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加強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應用,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分析、判斷、綜合等高級思維性技能,學會研究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團結與合作。可以預見,研究性學習模式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教育教學現狀,為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的發(fā)展提供有效的'模式借鑒。

(三)學生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學生認為學習方法要比掌握知識更有價值,他們大多數都能認識到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但真正實施起來卻有困難,很多學生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時屢屢碰壁,學習的動力不足、學習的效率不高、邊學邊忘、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學習計劃,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所以學習的重點應該是重構大學生學習網絡體系。另一方面,大學生在課外的延伸學習不夠,不能有效運用學習工具,也不會有效利用網絡等資源查找學習資料和學習資源,用于實現技術帶來的快捷網絡學習模式。此外,遺憾的是,大學生也不能很好地利用圖書館,不知如何合理利用圖書館資源、提升學習效果和學習水平。針對以上兩方面的問題,從研究性學習模式角度出發(fā),可以看作同一問題,統(tǒng)一解決。研究性學習模式由學生提出問題、建立學習小組、實施項目研究、展示成果和成果評價等5部分構成,基本由學生自行實施,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也強調了全員參與性。研究性學習過程要求自主化和多元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自由發(fā)揮,充分利用手頭的一切資源,可以采用一切合理的形式進行表達。在如此往復的多次教學實踐中,每個學生都會被要求參與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迫使學生去分利用周邊的資源,比如圖書館、網絡、多媒體、專家學者等,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對教學支持系統(tǒng)的利用程度,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相信每個學生都能逐漸形成自身獨特的學習方法。這種運用研究性學習模式解決問題,突出學生主動探究和組織表達的能力,是今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要實現的重要目標。通過對以上三個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為中心”,追求個體的自由發(fā)展,倡導方式的變革,強調個體主動學習,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所以,大學研究性學習其主要價值訴求源于以師生間關系為主的學習活動過程,主要包括:形成研究性的學習方式、追求個體自由發(fā)展、養(yǎng)成問題意識、建構知識意義以及發(fā)展民主的師生關系。所以研究性學習模式對于改變如今的教育現狀,對于傳統(tǒng)教育中的錯誤和弊端的矯正,甚至是對國民教育的變革,都是非常實用的。對于現在推行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的發(fā)展和推廣,更是具有不同一般的意義。

參考文獻:

高中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怎么寫篇十

(一)設計出發(fā)點。

選擇合理的主題是做好研究性學習的根本出發(fā)點。從古至今,由中到外,科學家的故事層出不窮,許多故事不僅充滿智慧,而且非常有趣。比如愛迪生孵小雞的故事。這樣的故事不僅能讓學生感到有趣,而且能夠從中獲得知識,感覺到發(fā)現的過程也是充滿樂趣的過程??茖W家都是一些實干家,他們使用系統(tǒng)化的活動來發(fā)現新知識。如英國的牛頓,美國的愛因斯坦和中國的“水稻之父”袁隆平等。師生通過探討確定相關研究課題,學生主動去收集相關材料,然后進行歸納整理,通過在課堂上討論交流,最終獲得“科學家的主要成就來源于生活”的重要結論?,F代教育教師的主要任務和職責就是幫助學生培養(yǎng)科學研究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相關的教學準備。

確定了教學主題之后,做好知識的準備。學校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為研究性學習提供保障。

1.學校開放圖書館資源。

安排圖書館工作人員配合,可以安排中午午休時段向學生開放學校的圖書館。

2.充分利用海量的網絡資源。

一般學校都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所以教師可以事先同信息技術課的指導教師協商,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或者閑暇時段允許學生進入學校機房,搜索網絡,獲取信息資料,也可安排學生在家中完成檢索任務。

二、具體實踐。

(一)營造情境。

首先對話題“熱身”,進行提問,比如,“誰發(fā)現了萬有引力?”切入話題以后,讓大家列舉不同領域的科學家以及對人類的貢獻,有哪些有趣的故事。這些教學內容很有趣,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適當加以引導,這樣學生很容易融入話題討論的問題情境中。為了營造情境,可以“情景再現”。結合學過的科學家的故事,給學生設置任務,讓他們模仿故事的情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分組既可以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又能發(fā)揚團結合作精神。然后教師進行提問:“你覺得科學家的最基本的品質是什么?”要求小組的每個成員都回答。教師再進一步進行啟發(fā),比如讓學生分別說出具有同類品質的科學家的名字、研究領域、主要貢獻等等,學習描述人物的句型。

(二)布置自主學習任務。

在和學生一起選定了研究課題之后,學生基本明確研究性學習的學習目標和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將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改變?yōu)椤罢T導式教學”,多給學生時間、機會,讓他們通過自我學習、自我思考來感悟和體驗文中所介紹的科學家的精神,加深學習印象,提升學習效果。針對“科學家”這一主題,我采取了“任務型”教學模式,給學生布置安排了兩項自我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培養(yǎng)學生查詢新知識的能力。布置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去了解病毒,可以上網,或去圖書館,或去醫(yī)院找醫(yī)生咨詢;了解病人感染病毒后會有什么樣的.后果,以及如何產生抗體。此項任務比較難,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合作完成,學習的同時增強團隊協作精神。學習任務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文字多媒體運用能力。讓學生從網上下載相關的科學家的故事材料和多媒體圖片,做出豐富的多媒體課件,要求圖文并茂,用簡潔的英語概述其事跡。按序進行展示,大家講述結束后,學生分組進行交流和研討,然后進一步完善其準備的材料。

(三)開展有趣的教學活動。

可以開展的教學活動很多,比如有關過去分詞做定語、表語(語法教學)的練習。在實踐過程中要注重形式與效果的結合,最容易被學生接受的教學形式是做游戲,這樣可以避免學習過程中枯燥無味引起的厭惡感。我們可以進行句子或者單詞接力賽。按序每人說一句帶分詞作定語或表語的句子或者有相關涵義的單詞,依次傳下去,一直到全部完成或中斷為止,看看哪組完成得最快最好。

三、對實踐活動及時進行總結提高。

經歷了前兩個階段的計劃和學習之后,學生自己和從其他同學以及教師方面獲得了各種所需的基本資料,這個時候可以組織學生通過研究思考,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我們可以布置學生課后把所感所想用相關詞匯寫成一篇英語作文。通過學生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考試成績對比分析,筆者認為,研究性學習這樣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和策略,給教師和學生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鮮感,激發(fā)了學習的熱情,課堂氣氛尤其活躍,人人都是參與者,個個都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和學生相互交流,關系無比融洽。相比傳統(tǒng)教學,趣味性增加,學習效果顯著提升。但與此同時,英語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也會遇到一些來源于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困難和阻力,比如學校的教學資源、教學時間編排難以調整,教師的指導作用發(fā)揮經驗不足,個體學生的學習素質、實踐能力不同,這些不利因素最終都會影響教學效果。

高中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怎么寫篇十一

研究性學習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是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一種轉變,使教師逐漸轉變了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以及評價上重結果、輕過程的舊觀念,學生自己主動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必須轉變教師為中心的重講解、輕學生思考的觀念。傳統(tǒng)教學中,往往強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教師決定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學生缺乏發(fā)揮主體性的空間,處在被動的學習環(huán)境中。而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及時啟發(fā)、引導、幫助下,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結論。教師由信息傳播者轉變?yōu)橐龑W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同時還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和合作者。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合作,自由交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自由和民主的氣氛中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潛能獲得充分發(fā)揮。制藥工程是一門緊密聯系實際的課程,實踐性很強,如果學生只是被動記憶,無法深刻理解工程的理念,更不用說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學生必須自己實踐、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主動,深刻理解制藥工程的含義及實現工程的各種技術、方法,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本校制藥工程專業(yè),作為中醫(yī)院校學生工科基礎較為薄弱,學生普遍反映學習難度較大,而課時、實踐、實訓教學資源缺乏,學生沒有實踐的經驗,很難深刻領會制藥工程的理念,對制藥工程所需要的各科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欠缺,這不利于卓越工程師的培養(yǎng),如何在中醫(yī)藥特色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素質顯得尤為重要。現代教育教學改革強調以人為本,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只是指導者、幫組者,《制藥工程》需要的基礎知識、涉及的學科領域非常廣泛,作為指導者,如何合理運用教學手段,巧妙地引導學生在專業(yè)知識范圍內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和查新能力在有效實施研究性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性學習對教師自身素質的要求。

開展制藥工程研究性學習,強調教師的指導和監(jiān)督,對教師的自身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應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和個人素質,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策略,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作為制藥工程等工程類課程教師,必須完善知識結構,掌握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提高科研能力,積極與企業(yè)加強聯系、合作,提高教學能力等,才能有效地開展實施,達到學習目的,實現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1.完善知識結構:研究性學習首先對教師的知識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具備的知識與以往學科教學所需要的知識有顯著的區(qū)別。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要針對性地充電,急需補充與研究性學習相適應的教育教學理念,常用的信息技術,更廣更穩(wěn)固的文化和科研知識,學生心理知識、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等。醫(yī)藥工業(yè)迅速發(fā)展,作為制藥工程教師還必須掌握制藥行業(yè)發(fā)展的實時動態(tài)和新政策,與時俱進,不斷調整、更新、豐富、充實自己,不斷接納和吸收新知識,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人,以最先進的教育理論和科學知識武裝自己,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適應知識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適應研究性學習的需要。

2.提高科研能力:研究性學習首先需要提高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要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才能不停留在照本宣科,具有較強的教學設計能力,才能在指導過程中灌輸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勵學生的探索精神。研究性學習還需要教師提高基礎科學的科研能力,中醫(yī)院校也往往是我國科學發(fā)展的主要單位,承擔大量的科研課題和項目,研究性學習的很多題材可中科研項目中挖掘。制藥工程是針對是醫(yī)藥工業(yè)發(fā)展需要開始的課程,也與教師的科研工作密切相關,包括新藥的研發(fā)等,作為制藥工程的專任教師必須在新藥開發(fā)領域以及工程的放大、實際的臨床藥物生產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科研能力,才能準確設置研究性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3.積極與企業(yè)加強聯系、合作:研究性學習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根據制藥工程的實踐性、工程性的特點,教學實驗以工業(yè)化實踐、實訓為主,必須積極與企業(yè)加強聯系、合作,將企業(yè)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研究性學習的來源,通過整體和局部設計,積極開展各項設計內容的方案比較,優(yōu)化設計方案。強化實驗條件建設,通過優(yōu)化重組、開發(fā)一批能夠啟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拓展創(chuàng)新空間和開展創(chuàng)新實踐的實驗,增設創(chuàng)新設計系列實驗,培養(yǎng)學生綜合設計與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優(yōu)化實驗教學組織與管理,突破實驗課對理論課的依附性,提高實驗教學效果,才能讓學生真正得到鍛煉和提高,深刻理解工程觀念,牢固樹立工程理念,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和自主能力。

4.不斷提高教學能力:根據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要求,從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等特點出發(fā),教師采用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模式開展教學,結合本校“醫(yī)、管、理、工、文等多學科協調發(fā)展”總體培養(yǎng)思路,突出中藥制藥工程專業(yè)的中醫(yī)藥特色,滿足工科專業(yè)的要求,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出發(fā)點,作為研究性學習指導者、促進者,指導學生自主探究,構建自主、合作、協商的新型師生關系,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溝通,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面向科研、生產、管理第一線的一流自主創(chuàng)新素質高的制藥工程復合型人才。

教師的正確指導是學生順利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保證,為了有效地開展研究性學習,作為制藥工程課程的教師除積極轉變自己的角色外,還需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素質,提高科研和教學能力,促進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造就卓越制藥工程師。

高中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怎么寫篇十二

目前,研究性學習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以案例或問題為載體,設計一些與科學研究情景類似的課題,通過學生自己收集、分析以及處理信息,來進行體驗和認知知識的產生和實際應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以及創(chuàng)新的能力。在實際的高中數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由于研究性學習主要突顯的是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一些問題產生疑惑,進而進行有效的探索,再收集資料進行合適的分析。此外,學習的目的是讓不同階段、不同基礎、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達到學有所成的目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對分層教學理念的引進便有了更加現實的意義。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課題設計時,教師必須對學生的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從而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難度的課題設計。例如,對于同一課題,不同基礎的學生會有不同的反應。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則認為此課題過于簡單,沒有實際的研究價值;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則認為此課題有難度,不能很好的進行深入了解。因此,設置不同的課題時,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課題,充分發(fā)揮研究性學習的作用。

高中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怎么寫篇十三

我校采取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以閱讀為主線帶動英語學習的高三英語教學模式。

一、把課堂還給學生,以閱讀為主線。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經指出:語言教學目的首先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讓每個學生的學習潛力都能夠發(fā)揮出來,課堂上教師不必泛泛地講,學生泛泛地練,學生要主動地學,教師要主動地教,要培養(yǎng)學生動腦筋,能夠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素質要求對學生學習語言能力主要是運用能力這一特點,我們打破了學科界限,借鑒了語文學科的經驗,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思考、討論的時間,提出問題,帶問題閱讀,注重文章的篇章結構、文脈等。

二、注重學法指導。

高三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閱讀能力,如何提高能力,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是我們工作的中心。對此,教師注重了“教會學生學”這一教學的要求,注重了學法指導,根據學生的愛好、興趣等實行了分類型、分層次的學法指導。如:在閱讀一篇傳記類文章時,我們要求學生注重這類文章的特點:1.多按時間順序交代人物。2.找出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跡(時間、地點)等。3.總結人物的主要成就特色等。學生在今后閱讀此類文章時,大多按以下幾點去搜尋、挖掘,在速度和效率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書面表達的人物介紹方面也都觸類旁通,應用自如。

三、注重集體備課,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把課堂還給學生,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進行理論學習和業(yè)務修養(yǎng),才能適應教育發(fā)展要求,發(fā)揮集體優(yōu)勢,群策群力,將有利于整個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注重材料選擇。

除閱讀之外,我們還運用多媒體、電視、錄像、錄音來讓學生接觸語言,接觸西方英語國家的風俗民情,了解社會。如:我們定期進行口語練習,就某一個社會方面口頭作文、發(fā)表個人觀點,這樣既活躍了課堂,又加強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通過觀看《走遍美國》等錄像,聽英語廣播這些形式,都讓學生在英語方面增加了不少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六、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發(fā)現導致學生掌握不好英語的問題主要有不會學和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學生平日可以背誦很多句型和語法規(guī)則,但在說、寫英語時卻錯誤百出,原因就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地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前提,在教學中要注重如下習慣:預習,發(fā)現問題;課堂聽講積極思維,總結歸類,加強記憶,勤聽、勤說、勤讀、勤寫等好習慣。

七、因材施教,激發(fā)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素質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體學生,高三階段,學生在學習中已分成幾個不同層次。為此在平日教學中,注重材料選擇時由淺入深,照顧到每個學生,分層次閱讀,提問問題時注重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不同問題給予具體幫助,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開發(fā)他們的學習潛能。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和發(fā)展,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將不斷地更新、轉變。知識經濟時代將對我國的英語教學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zhàn),素質教育是我們高中教學追求的目標。

高中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怎么寫篇十四

歷史課上的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打破傳統(tǒng)的學生上課一人一個固定座位的形式,以4人為一個互助小組,每一班級的學生遵照學科成績、個人能力、性格不同等方面的差異,按照“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科學組建成多個優(yōu)化協同的的學習小組。結合我校歷史教學的實際情況,一線歷史教師作了以下的小組合作改革:

一、科學構建小組。

為了提高高中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高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我們優(yōu)化構建了學習小組進行合作交流。首當其沖就是對全班的學生按照科學的規(guī)律進行適當的差異性分組。為了確保組內成員的能力互補和各小組間的公平合理競爭,歷史教師在分組時候必須考慮學生的知識能力、愛好興趣、男女性別、是否住校等諸多方面的因素。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科學原則來合理編制小組。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每個合作小組在大致均等的小組水平上展開有效學習。學生們在小組競爭中才會有有“旗鼓相當”的感覺,才會激發(fā)大家競爭的動力,增強同學們獲勝的信心,取得優(yōu)異的學習效果。合作小組一般以4人為一小組,將每個班分為10個小組。每小組設小組長1人,資料員1人,記錄員1人,監(jiān)督員2人。學習小組組長主要選本身組織能力強、學習認真、有一定奉獻精神的優(yōu)秀學生。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學科老師的指導下帶領全部小組協作學習,組織大家分點討論,完成教師布置的小組學習任務。

二、明確各小組學習的任務。

教師在布置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的時候,要考慮到難易適中,若教師布置的任務太容易,大部分學生不需要和他人一起協助也能完成,這樣就就失去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真正意義;若布置的太難,小組成員絞盡腦汁通過所有辦法還是不能達到目標,那樣學生們也會逐漸失去學習的動力,也就減少了合作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一線歷史教師設計的歷史討論題不僅要有利于高中生的歷史思維活動,還要遵循高中生的事物認知規(guī)律,布置內容的難易程度必須處于學生“跳一跳摘得到”的范圍內。這樣的任務才具有挑戰(zhàn)性,才更有利于激發(fā)小組成員個體的自發(fā)積極性,以及各小組合作的主動性。

三、科學組織分組討論。

在歷史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討論是廣大一線教師選擇的比較有效的教學策略。好的小組討論能加強師生間、生生間更多的交流、互動的機會。實踐證明,良好的課堂討論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必要措施,是培養(yǎng)高中生團隊精神和激發(fā)高中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必要手段,也是促進高中生全面發(fā)展的必然途徑。但任何事情都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小組合作討論也存在一些固有的弊端,如在表面看似熱熱鬧鬧,實則難以確保每為成員都在主動參與,很多學生在討論中渾水摸魚,還有的學困生“隨波逐流”,不愿意輕易表露自己的內心世界。因此,在歷史課教學中如何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科學討論非常必要。

首先教師要設計好小組討論的內容。討論內容不僅要針對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還要突出歷史學科的討論特點,必須要有思維啟發(fā)性、學科思考性、歷史探索性和研究開放性,能夠使小組成員的學科思維和討論活動高度處于最優(yōu)狀態(tài)。

其次,為了確保歷史課堂討論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應事先確定的規(guī)則。討論前,各小組成員首先自己獨立思考,把內心想法寫下來,然后分別闡述自己的想法,最后集體討論,形成小組意見。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深入到各小組當中,融入小組討論中,要關注各討論小組的進程,還要及時點撥,引導思路。

四、養(yǎng)成默契的合作技能。

高中生小組談論中養(yǎng)成默契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學習成功的重要保證。但小組合作技能的形成和發(fā)展不是一個能取巧的過程,它需要小組間長期的有意識的`培養(yǎng)和訓練。在小組交流中,教師要有意訓練學生們耐心傾聽同組其他人的發(fā)言,并樂于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善于吸收借鑒別人的有效意見,從而修正和完善自己原先的觀點。每個人都要虛心聽取別的組員的意見,補充自己原先觀點的不完善、不科學的地方。

五、進行積極有效的正評價。

高中生大部分都有爭強好勝的特性,所以歷史老師一定要抓住這個特點,學會科學的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積極的正評價。老師可以把評價可以分組員自我評價、小組間互評、教師點撥評價等。例如在各小組分組討論后,老師不僅注重他們的學習結果匯報,還要注意對各合作過程的評價。歷史老師可設置出“精彩華夏組”、“輝煌大唐組”、“太平盛世組”、“唐詩宋詞組”等。

這樣,富有文學的小組名稱,會促使大家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使學生更樂于參與。

總之,歷史新課程的教學離不開小組合作,而新課改下的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學校都正處于摸索階段,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小組合作學習有些流于形式、學生的參與性不高、小組活動中缺乏民主的機會等。所以在在今后的歷史教育教學工作中,如何改進才能更好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還需要老師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加以摸索。

參考文章:

[1]周二才.如何提高歷史課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新課程,2012.

[2]孫敬章.高中歷史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體會.課程教育研究,2015.

高中研究性學習的論文怎么寫篇十五

摘要:近年來,有關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并成為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熱點。要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具有主動發(fā)展和終身學習能力、能適應未來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新人。研究性課堂學習是研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既要注意研究性學習的共同特點,又要服從和服務于課堂教學;既是課堂教學的深化,又有助于指導學生開展自我研究性學習。

關鍵詞: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造能力,研究性學習,英語課堂教學。

近年來,有關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并成為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熱點。教育部5月發(fā)布關于在中小學開設研究性學習的決定,要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具有主動發(fā)展和終身學習能力、能適應未來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的新人。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學習方式。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將模擬科學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如通過專題討論、課題研究、方案設計、模擬體驗、實驗操作、社會調查等各種形式,探究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現象和問題,學習如何收集、處理和提取信息;如何運用有關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如何在研究過程中與人交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結果。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的是“指導”或“幫助”,不僅僅是“傳授”或“教導”。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創(chuàng)設一種有利于研究性學習的情境和途徑。研究性學習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度罩破胀ǜ呒壷袑W英語教學大綱》規(guī)定,“高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鞏固、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發(fā)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側重培養(yǎng)閱讀能力,并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自學能力”。新教材采用的以語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圍繞語篇閱讀,開展語言能力訓練和語言知識學習,為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自學能力提供了可能。

從知識類型的層面,英語課堂需要研究性學習。

記憶型知識。英語作為外國語,它的習得離不了語言知識學習。其教育形式只能是單向傳遞式的,即教師講、學生記,學習者通過大量的誦讀、記憶、模仿、操練來習得和掌握。用現代教育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這是一種“接受學習”。

操作型技能。語言的掌握還要學習者大量的實踐練習。單純的機械記憶顯然不適應語言學習的特點和需要。教師講授應該結合學生的提問、討論、練習和應用等各種形式。這時,教師仍然是知識的.傳授者,而學生則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接受并掌握學習內容。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顯著地增加了,這就形成了“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探究型能力。語言是工具,學語言豐富學生探詢世界的手段而不是學習的目的。有目的的探究或研究性學習,把學生現有的知識技能和創(chuàng)造能力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fā)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探究中學習語言和學科知識,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建構自學機制。因此,應該提倡研究性的學習。

從課堂教學的步驟來講,英語課堂可以也應該進行研究性學習。

在語篇閱讀活動結束以后,學生的思維不應停止,可引導他們在圍繞話題進一步探索或進行辨證思考。通過話題面上的擴展、主題意義上的深入或不同觀點的對比,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深入學習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意識。同時,學生在創(chuàng)造性學習過程中,會自覺不自覺地運用語言知識,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下練習和鞏固已有的語言技能,其學習效果大大優(yōu)于脫離實際的練習。因此,新教材〈教師教學用書〉介紹的復習――呈現――操練――練習――鞏固模式可改寫為語言知識講授――操作技能訓練――探究能力開發(fā)的新課堂結構。

三、研究性課堂學習的特點。

研究性課堂學習除了具有開放性(學習的途徑、方法不一,研究的內容、方式各異)、探究性(學生自主確定的研究課題并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論)和實踐性(強調學生把學到的學科知識加以綜合,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的特點外,還表現出獨特的課堂特色。

延展性:研究性課堂學習的選題是基于課堂學習的話題或技能進行的拓展,如知識面的擴大、話題的深入或論點的辨異等。要求學生在掌握課堂學習的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在拓展性學習中實際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擴大知識面并構筑新的知識技能平臺。

協作性:英語的習得需要一定的語境,即交際實踐。英語研究性課堂學習中,學生之間的協同合作就是模仿真實社會中人與人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學生的語言技能發(fā)展;另外協作研究可讓學生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各盡所能;也能避免少數學生一言堂而部分學生膽怯畏難的心理。

參與性:基于課堂的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不一定也不必要都在課堂完成。師生在課堂上的工作主要是題目的選定、研究方法的探討、分工的明確、成果的評價和經驗的交流;而研究的過程,改進的步驟可放在課后。研究的成果不宜評判優(yōu)劣,而應鼓勵學生參與不同話題和途徑的研究活動中,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意識和科學精神。

總之,研究性課堂學習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繞著解決問題共同完成研究內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以及為解決問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提高、融洽的過程。

四、學生和教師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性課堂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課堂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并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fā)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指導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而是提供信息、啟發(fā)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chuàng)新。同時,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方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與學生一起開發(fā)對實施研究性課堂學習有價值的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還要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后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通過研究性學習,學生參與的主動性意識提高,興趣濃厚;學生能不斷自主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學習英語的能力。

拓寬知識面。在學習sbii的第82課worldmusic一課時,考慮到課文對世界各地的音樂作了一定的介紹,而同學們對音樂的話題非常感興趣,我提前向他們提出音樂的研究方向,同學們分組選定了題目,在課前大量的收集、整理、歸納等工作。在進行本課教學時,先讓各小組上講臺用英語展示他們的成果,有講音樂的歷史,有論音樂的功用,有音樂欣賞,也有介紹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音樂特色。之后的閱讀教學,同學們熱情很高,也很輕松地理解了文章結構,對文中的語言結構非常敏感,學習的效果讓我十分滿意。

深入探討。sbii有一課是介紹satellite,學習后同學們覺得話題陳舊,講述淺顯。于是我們共同確立了以satellite為題的研究范圍,課后同學進行了研究,在以后一周的時間里,每天的值日報告都是不同的衛(wèi)星科研報告。

發(fā)表觀點。在學完atthetailor’sshop一課后,很多同學在表示對店家和伙計的市儈鄙棄的同時,也表露出對著裝整潔的贊同。我就利用這一機會在課堂上開展討論,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結合自身經歷痛斥以貌取人,有堅持現代社會應注重個人形象,有抨擊金錢至上,也有強調經濟狀況是個人能力的體現;討論氣氛十分活躍,甚至延續(xù)到了課后。

抽象概括。高中階段有好幾篇人物傳記,如abrahamlincoln,karlmarx,waltdisney,einstein等。一次,我讓同學們注意人物傳記的寫作特點,同學們經過比較總結出childhood―study―achievements―influence的基本模式。

研究性課堂學習是研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即要注意研究性學習的共同特點,又要服從和服務于課堂教學;既是課堂教學的深化,又有助于指導學生開展自我研究性學習,可謂一石二鳥。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