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經(jīng)典古詩文鑒賞匯總(優(yōu)質(zhì)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2 23:31:17 頁碼:11
經(jīng)典古詩文鑒賞匯總(優(yōu)質(zhì)15篇)
2023-11-22 23:31:17    小編:ZTFB

總結可以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經(jīng)驗,進而提升自己的學習和工作能力。如何管理財務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和掌握的技能。這是一篇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經(jīng)典古詩文鑒賞匯總篇一

(1)一句概括,形象特點+社會屬性(…的隱士;…的底層勞動婦女;…的書生)。

(2)結合全詩的句子進行分析,有描寫手法的要鑒賞所用的描寫手法(側(cè)面,正面)。

(3)概括出形象中蘊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對…形象的塑造,表現(xiàn)了作者…)。

2.事物形象(詠物詩中)。

(1)一句概括,所描寫事物的形象特點。

(2)結合詩句分析所詠之物的特點(哪句怎樣表現(xiàn)了哪個特點)。

(3)結合詩人的思想感情,寫出所詠之物中的所托之情(托物言志)。

3.景物形象。

(2)用自己的語言將詩中所寫之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出來。

(3)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1.煉字、詞、句。

(1)釋義,“…”字在句中的含義是…;或“…”字的特殊語法現(xiàn)象(名詞動用之類的)、修辭手法(擬人,通感,化無情為有情,化靜為動等)。

(2)把該字放回原句中,描述景象,點出該字所烘托出的意境。

(3)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樣的藝術效果。

2.鑒賞語言風格。

(1)點明語言特色(沉郁頓挫[常見杜甫]、綺麗典雅、清新質(zhì)樸、簡潔明快、雄渾奔放、悲慨凄涼)。

(2)結合相關詩句分析。

(3)表達了人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1.抒情方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用典抒情[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前人語句]、借事抒情)。

2.描寫方法。

(1)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

(2)實寫和虛寫(虛寫:神仙鬼怪世界、夢境、已逝之情景、設想想象未來之情景)。

(3)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

(4)色彩變換描寫(異色相襯,在答描寫的景象時要注意)。

(5)視角變換描寫(可設題如:全詩怎樣體現(xiàn)“望”字的;描寫景物很有層次,請分析)。

(6)白描(一般不著抒情和議論,常和簡練、質(zhì)樸的語言風格相聯(lián)系)。

(7)細節(jié)描寫(常是動作描寫,小的場景化描寫)。

(8)通過不同感官描寫(嗅、視[注意顏色詞]、聲[注意擬聲詞]、觸[注意動作詞]、味)。

3.修辭方法。

(1)比喻(要注意暗喻,說清本體和喻體,注意它能化具體為抽象,化無形為有形,突出事物特點)。

(2)比擬(注意擬人,擬物[人擬物,a物擬b物])。

(3)對比(把…和…作對比,更加突出了…,表達了作者…)。

(4)襯托(有正襯和反襯,以動襯靜,以樂景襯哀情,以永恒襯無常[常見詠史詩],以無情襯有情[注意托物言志詩],虛實相襯,異色相襯)。

(5)象征(詠物詩中)。

(6)借代(部分代整體,具體代抽象,用特征代人)。

(7)設問(片頭設問,引起全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8)反問(加強語氣,表達更加強烈的感情)。

4.構思方法。

(1)欲揚先抑,鋪墊,照應,以小見大,以景結情,卒章顯志。

四.評價思想內(nèi)容和觀點態(tài)度。

1.詠史懷古詩(多寫古人往事,游覽古跡,古今對比)主要思想感情:

(1)對歷史冷靜的思考(多用用典抒情)。

(2)抒發(fā)昔盛今衰之慨(多用反襯,對比)。

(3)抒發(fā)滄桑之感,和對時間流逝的感慨(多用大自然的有常襯人事的無常[多在對古跡的景物描寫中])。

(4)借古諷今[或勸誡],表達了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和抨擊,或感慨個人遭遇。

2.山水田園(隱逸)詩(多描寫自然風光,多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渲染氣氛;多有描述畫面的題)主要思想感情:

(1)表達了淡泊名利,追求閑適恬淡的隱逸生活的思想感情。

(2)厭惡和鄙視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想要遠離塵世的思想感情。

(3)表達了對大自然和祖國山河的熱愛。

(4)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

3.送別詩(多臨山傍水,也稱山水送別詩;常寓情于景,渲染烘托,以樂景襯哀情)。

主要思想感情:

(1)表達了對友人離去的依依不舍,表。

現(xiàn)出內(nèi)心的愁苦、迷戀和傷感。

(2)表達了與友人的深情厚誼,以及對友人的贊。

經(jīng)典古詩文鑒賞匯總篇二

中國詩的傳統(tǒng)主張含蓄蘊藉。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xiàn)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皩⒂小北砻魇窃谳p舟待發(fā)之時。這句使讀者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jié)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cè)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吧钋С摺奔让枥L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地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名家點評。

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p>

朱諫:“此詩直敘實事,略無纖巧句語,而大方家格力過于唐之詩人絕句亦遠矣?!?/p>

謝榛在《四溟詩話》卷二記載:“詩有四格,曰興,曰趣,曰意,曰理。太白《贈汪倫》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伺d也?!?/p>

經(jīng)典古詩文鑒賞匯總篇三

1.人物形象。

(1)一句概括,形象特點+社會屬性(…的隱士;…的底層勞動婦女;…的書生)。

(2)結合全詩的句子進行分析,有描寫手法的要鑒賞所用的描寫手法(側(cè)面,正面)。

(3)概括出形象中蘊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對…形象的塑造,表現(xiàn)了作者…)。

2.事物形象(詠物詩中)。

(1)一句概括,所描寫事物的形象特點。

(2)結合詩句分析所詠之物的特點(哪句怎樣表現(xiàn)了哪個特點)。

(3)結合詩人的思想感情,寫出所詠之物中的所托之情(托物言志)。

3.景物形象。

(2)用自己的語言將詩中所寫之景用生動形象。

的語言描述出來。

(3)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二.鑒賞語言。

1.煉字、詞、句。

(1)釋義,“…”字在句中的含義是…;或“…”字的特殊語法現(xiàn)象(名詞動用之類的`)、修辭手法(擬人,通感,化無情為有情,化靜為動等)。

(2)把該字放回原句中,描述景象,點出該字所烘托出的意境。

(3)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樣的藝術效果。

2.鑒賞語言風格。

(1)點明語言特色(沉郁頓挫[常見杜甫]、綺麗典雅、清新質(zhì)樸、簡潔明快、雄渾奔放、悲慨凄涼)。

(2)結合相關詩句分析。

(3)表達了人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三.鑒賞表達技巧。

1.抒情方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用典抒情[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前人語句]、借事抒情)。

2.描寫方法。

(1)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

(2)實寫和虛寫(虛寫:神仙鬼怪世界、夢境、已逝之情景、設想想象未來之情景)。

(3)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

(4)色彩變換描寫(異色相襯,在答描寫的景象時要注意)。

(5)視角變換描寫(可設題如:全詩怎樣體現(xiàn)“望”字的;描寫景物很有層次,請分析)。

(6)白描(一般不著抒情和議論,常和簡練、質(zhì)樸的語言風格相聯(lián)系)。

(7)細節(jié)描寫(常是動作描寫,小的場景化描寫)。

(8)通過不同感官描寫(嗅、視[注意顏色詞]、聲[注意擬聲詞]、觸[注意動作詞]、味)。

3.修辭方法。

(1)比喻(要注意暗喻,說清本體和喻體,注意它能化具體為抽象,化無形為有形,突出事物特點)。

(2)比擬(注意擬人,擬物[人擬物,a物擬b物])。

(3)對比(把…和…作對比,更加突出了…,表達了作者…)。

(4)襯托(有正襯和反襯,以動襯靜,以樂景襯哀情,以永恒襯無常[常見詠史詩],以無情襯有情[注意托物言志詩],虛實相襯,異色相襯)。

(5)象征(詠物詩中)。

(6)借代(部分代整體,具體代抽象,用特征代人)。

(7)設問(片頭設問,引起全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8)反問(加強語氣,表達更加強烈的感情)。

4.構思方法。

(1)欲揚先抑,鋪墊,照應,以小見大,以景結情,卒章顯志。

四.評價思想內(nèi)容和觀點態(tài)度。

1.詠史懷古詩(多寫古人往事,游覽古跡,古今對比)主要思想感情:

(1)對歷史冷靜的思考(多用用典抒情)。

(2)抒發(fā)昔盛今衰之慨(多用反襯,對比)。

(3)抒發(fā)滄桑之感,和對時間流逝的感慨(多用大自然的有常襯人事的無常[多在對古跡的景物描寫中])。

(4)借古諷今[或勸誡],表達了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和抨擊,或感慨個人遭遇。

2.山水田園(隱逸)詩(多描寫自然風光,多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渲染氣氛;多有描述畫面的題)主要思想感情:

(1)表達了淡泊名利,追求閑適恬淡的隱逸生活的思想感情。

(2)厭惡和鄙視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想要遠離塵世的思想感情。

(3)表達了對大自然和祖國山河的熱愛。

(4)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

3.送別詩(多臨山傍水,也稱山水送別詩;常寓情于景,渲染烘托,以樂景襯哀情)。

主要思想感情:

(1)表達了對友人離去的依依不舍,表。

現(xiàn)出內(nèi)心的愁苦、迷戀和傷感。

(2)表達了與友人的深情厚誼,以及對友人的贊。

經(jīng)典古詩文鑒賞匯總篇四

常說的意象、意境概念:

意象,就是詩中熔鑄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詩歌中的具體的人、物、景等。意境,就是作者通過豐富的想象,將思想感情與作品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這是詩人的主觀感受、感情以及對生活的理解、認識和客觀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內(nèi)在的意蘊的融合統(tǒng)一?!叭痹聮焓柰嗳顺蹯o。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詞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鴻”、“寒枝”等就是意象。這些意象與“獨”、“縹緲”、“恨”、“寂寞”、“冷”等詞的感情色彩和“揀盡寒枝不肯棲”這個具有象征意味的詩句結合起來構成了孤獨、凄涼的氣氛,但詩人的心念卻非常堅定,表達的是作者孤高自賞,不愿與世俗同流的生活態(tài)度,這就是意境。

揣摩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蔑視權貴、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歸隱田園、惜春悲秋、羈旅愁思、思鄉(xiāng)念親(友)、憶友懷舊、別恨離愁、相知相思、兒女情長、堅貞愛情、懷古傷今、借古諷今、憤世嫉俗、登高覽勝、寄情山水、熱愛自然等。

1、憂國傷時。

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反映離亂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

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如: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蓱z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云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nèi)藗兊恼y(tǒng)觀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全詩即景抒情。

2、建功報國。

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如:曹操《龜雖壽》、陸游《書憤》。

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如:王昌齡《從軍行》。

報國無門的悲傷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丑奴兒o少年不識愁滋味》。

山河淪喪的痛苦如:陸游《示兒》、文天祥《過零丁洋》。

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如:蘇軾《水調(diào)歌頭o赤壁懷古》。

揭露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如:杜甫《兵車行》。

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鄉(xiāng)懷人。

思親念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邊關思鄉(xiāng)如:范仲淹《漁家傲o塞下秋來風景異》。

閨中懷人如:王昌齡《閨怨》、歐陽修《踏莎行o候館梅殘,溪橋柳細》、李白《樂府》(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4、生活雜感。

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

昔勝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

借古諷今的情懷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

青春易逝的傷感如:李清照《如夢令o昨夜雨疏風驟》。

仕途失意的苦悶如: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diào)歌頭o明月幾時有》。

5、長亭送別。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陳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經(jīng)典古詩文鑒賞匯總篇五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為作者醉后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

上片表現(xiàn)詞人由超塵出世到熱愛人生的思想活動,側(cè)重寫天上。開篇“明月幾時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詩意,通過向青天發(fā)問,把讀者的思緒引向廣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以下數(shù)句,筆勢夭矯回折,跌宕多彩。它說明作者在“出世”與“入世”,亦即“退”與“進”、“仕”與“隱”之間抉擇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態(tài)。以上寫詩人把酒問月,是對明月產(chǎn)生的疑問、進行的探索,氣勢不凡,突兀挺拔?!拔矣孙L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幾句,寫詞人對月宮仙境產(chǎn)生的向往和疑慮,寄寓著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捌鹞枧逵?,何似在人間”,寫詞人的入世思想戰(zhàn)勝了出世思想,表現(xiàn)了詞人執(zhí)著人生、熱愛人間的感情。

下片融寫實為寫意,化景物為情思,表現(xiàn)詞人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解釋,側(cè)重寫人間?!稗D(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三句,實寫月光照人間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安粦泻蓿问麻L向別時圓”兩句,承“照無眠”而下,筆致淋漓頓挫,表面上是惱月照人,增人“月圓人不圓”的悵恨,骨子里是本抱懷人心事,借見月而表達作者對親人的懷念之情?!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寫詞人對人世悲歡離合的解釋,表明作者由于受莊子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灑脫、曠達的襟懷,齊龐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為社會現(xiàn)象的人間悲怨、不平,同月之陰晴圓缺這些自然現(xiàn)象相提并論,視為一體,求得安慰。結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轉(zhuǎn)出更高的思想境界,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飽含感情。

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之所能傳誦千古,在我看來原因主要有有三個方面:

第三、詞中對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過兄弟的界限,變?yōu)橐磺袩釔坌腋I畹娜藗兊墓餐M?/p>

只要有中秋這個節(jié)日存在,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會被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永遠地吟唱下去!

辛棄疾。

辛棄疾的《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可以說是他吟詠中秋月的代表作了??蓱z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jīng)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咳舻蓝箭R無恙,云何漸漸如鉤?辛棄疾這首詞別開生面,從“送月”這一新的角度,探討了詞人朦朧猜想到的,月亮繞地球旋轉(zhuǎn)這一宇宙觀,是一首想象奇、構思新穎的送月詞。送月,怎么送法呢?本詞與一般寫悲歡離合的詞不同,既不思鄉(xiāng)吊人,也不懷古傷今,而是把握黎明前剎那間的月景,仿照屈原《天問》的寫法,把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和比喻交織在一起,對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問,給人以特別的美的感受!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在宋代詞人中,辛棄疾一向被推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謂“豪”,就是豪縱跌宕,橫絕古今;所謂“放”,就是雄放恣肆,別開天地。辛棄疾的詞,的確達了這種境界。他這首用《天問》體寫的詞,通篇設問,一問到底,這在宋詞中是一創(chuàng)格,表現(xiàn)出作者大膽創(chuàng)新、不拘一格的藝術氣魄。它打破了詞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氣對月發(fā)出一連串的疑問。詞的用韻也完全適應豪縱激宕的感情,讀起來一氣貫注,勢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詞,使詞這種形式更能揮灑自如地表現(xiàn)思想感情,給作品帶來不可羈勒的磅礴氣勢。并且,這首詞還有其另外一層含義,即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思。在這首詞中,作者以皎潔的圓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對它的命運憂心忡忡,“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強烈地透露出作者對誤國誤民的奸邪勢力的憎惡之情,表達了他對南宋朝廷命運和前途的.深深憂慮,寓意深刻。當然,喜歡辛棄疾,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詞,更是他通過他的詞所表達出來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李白。

提起李白,只要有點中國文化學識的人都知曉他的大名,他是唐朝三大代表詩人之一,被后來的人們稱為“詩仙”,閱讀他的詩歌,可以激發(fā)你滿身的豪氣,如“抑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我才必有用,直掛云帆濟滄?!钡龋谒脑佋轮小栋丫茊栐隆纷罹哂写硇?。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這是一首應友人之請而作的詠月抒懷詩。詩人以縱橫恣肆的筆觸,從多側(cè)面、多層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過海天景象的描繪以及對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嘆,展現(xiàn)了作者曠達博大的胸襟和飄逸瀟灑的性格。

輝普照塵世,伴隨著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們。兩句寫出了明月既無情又有情、既親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蘊含著詩人向往而又無奈的復雜心境?!梆ㄈ纭眱删錁O寫月色之美。濃重的云霧漸漸消散,月亮皎潔得有若懸掛在天際的明鏡,散射出清澄的光輝,照臨著朱紅色的宮門。詩人以“飛鏡”為譬,以“丹闕”、“綠煙”為襯,將皎潔的月光寫得嫵媚動人,光彩奪目?!暗姟倍?,借明月的夜出曉沒來慨嘆時光流逝之速。明月在夜間從東海升起,拂曉隱沒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環(huán)不已,塵世間便在其反復出沒中推演至今。兩句中既表達了對明月蹤跡難測的驚異,也隱含著對人們不知珍惜美好時光的深沉嘆惋?!版隙稹眱删漶Y騁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發(fā)問,是詩人的第二次問月。白兔在月中年復一年地搗著藥杵,嫦娥在月宮里孤獨地生活著,到底誰來陪伴她呢?在對神物和仙女寂寞命運的同情中,流露出詩人自己的孤苦高潔的情懷?!敖袢恕眱删?,在回環(huán)唱嘆中抒發(fā)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的慨嘆?!敖袢瞬灰姽艜r月”,實際是在說“今人不見古時人”;“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意味著“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萬古如一,而人類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可貴的生命倏忽即逝。結尾四句收束上文,進一步表達對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來的無數(shù)人們,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對著空中同一個永恒的明月,或許都曾有過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飲酒的時候,皎潔的月光能長照杯中,使我能盡情享受當下的美好人生。詩人有感于明月長存而人生短暫,人類無法改變這一自然規(guī)律,因此就更應當珍惜今生的點滴光陰,在瞬間把握永恒。結句雖暗含及時行樂之意,但總的基調(diào)仍然是積極向上的,展現(xiàn)了詩人曠達自適的寬廣胸懷。

全詩感情飽滿奔放,語言流暢自然,極富回環(huán)錯綜之美。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問》,下啟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中秋詠月的詩詞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那真是應有盡有。由于我們第一個人的人生際遇不同,知識儲備不同,文學素養(yǎng)不同,你都能在浩如煙海的作品中找到你心儀的所在。

借用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結尾與大家共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經(jīng)典古詩文鑒賞匯總篇六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四句是說日月星辰都好像在大海的胸中運行,顯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懷。運用了虛擬和想象的浪漫主義手法。這是詩人博大和奇?zhèn)バ貞训膶懻铡?/p>

《次北固山下》賞析。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闊”寫出了漲潮時長江的氣勢,水面變得遼闊了?!皯摇狈从沉艘环L順,行船平穩(wěn)。表現(xiàn)出詩人胸襟的開闊和心情的舒坦?!昂H丈鷼堃?,江春入舊年”,把大自然擬人化,顯得生動有趣,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也暗含著詩人對流年消逝的感傷。

辛棄疾《西江月》賞析。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運用擬人手法,從嗅覺和聽覺這兩方面描寫,籠罩著歡快和喜悅的心情,充分反映了作者對豐收所懷有的喜悅之情以及他對農(nóng)村生活的熱愛。

《天凈沙》的賞析。

《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皵嗄c人在天涯”,令人潸然淚下,化景為情,情從景出,勾勒出充滿憂傷的旅人遠離家鄉(xiāng),孤身漂泊的身影。全曲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完美地表現(xiàn)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

《木蘭詩》賞析。

《木蘭詩》講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塑造了一位剛毅勇敢、純真善良的女性形象。她身上集中了勞動人民勤勞、樸素、機智、勇敢的好品質(zhì)?!翱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憋@示了她不愛功名富貴的優(yōu)良品德?!靶弁媚_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奇特,豪邁有力,語氣中充滿了對木蘭這位女英雄的贊美和歌頌。

《望岳》賞析。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扮姟弊郑瑢⒋笞匀粚懙糜星橛腥ぃ怀隽颂┥叫沱惡臀《敫叽蟮男蜗?;“割”突出了泰山的“奇險”?!笆幮厣鷮釉疲瑳Q眥入歸鳥”兩句是細望,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在象征手法中體現(xiàn)了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春望》賞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币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的凄涼寂寞?!胺榛疬B三月,家書抵萬金?!睖蚀_概括了戰(zhàn)亂之中親人盼望平安消息的共同心理,因而后來成為表達人們在亂離中盼望家信的千古名句?!鞍最^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苯沂局黝},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石壕吏》賞析。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兩句極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兩個“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的`橫蠻氣勢,并為老婦以下的訴說制造出悲憤的氣氛。

《歸園田居》(其三)賞析。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這里的“愿”更蘊含了詩人不在污濁的現(xiàn)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高尚情操。

《使至塞上》賞析。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苯杈笆闱?,把自己比作飄飛不定的蓬草。以“歸雁”反襯,表達了內(nèi)心的寂寞傷感。千古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寫出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diào),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xiàn)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

《渡荊門送別》賞析。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隨”字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

“入”字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顯得天空寥廓,境界高遠。景中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币宦?lián)感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斕,意境奇麗,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與月同行,與云同飄的興奮喜悅之情。

《游山西村》賞析。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兩句不單是欣賞美妙的山村自然風光,而是從中領悟到它所蘊含的哲理思想的啟示——只要人們正視現(xiàn)實,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于開拓,發(fā)奮前進,那么,前方將是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彼茉炝艘粋€熱愛家鄉(xiāng),與農(nóng)民親密無間的詩人形象。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賞析。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凄涼地”、“棄置身”,抒發(fā)了詩人深受打擊、迫害而無法平靜的憤懣心情?!皯雅f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苯栌谩奥劦选钡牡涔蕘硎銓憫涯钔鲇阎?。用“爛柯”的典故來抒發(fā)時局多變、世事全非的感慨?!俺林蹅?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薄俺林邸?、“病樹”常用來說明這樣一個道理: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的,腐朽的事物必然衰敗,新的事物總是要勝利的。

《赤壁》的賞析。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笆惆l(fā)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過零丁洋》賞析。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弊髡哂闷鄾龅淖匀痪跋笥鲊碌乃ノ?,極深切地表現(xiàn)了他的哀慟。本聯(lián)對仗工整,比喻貼切,形像鮮明,感情摯烈?!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diào)收束全篇,表現(xiàn)出他的民族氣節(jié)和舍身取義的生死觀,使全篇由悲而壯,由郁而揚,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壯歌。

《明月幾時有》賞析。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想象力豐富。這是對大自然及宇宙的追問,是對人世間的不滿?!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園缺,此事古難全?!边@里把景物與人情、自然與社會、寫實與寫意完美地融合一起,把對弟弟的思念表達得酣暢淋漓?!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充分展現(xiàn)詞人對親情的珍重和懷念,是對人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發(fā)出的深切祝愿和告慰。這首詞的上半闋,主要抒發(fā)他在遭遇誣陷之后的憤慨及郁悶。詞的下半闋,主要是思念弟弟,借圓月襯托別情。

《潼關懷古》賞析。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的總結。由寫景而懷古,由懷古而議論抒慨,借古傷時,歷史上的王朝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逃不過這其間的災殃和苦難:

《飲酒》之五賞析。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北憩F(xiàn)了詩人棄官歸田后遠離塵世,醉心田園的情志,這其中既有不滿現(xiàn)實、潔身自好的一面,同時也流露出回避矛盾、與世無爭的消極情緒?!按酥杏姓嬉?,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同時又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

《行路難》其一賞析。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霸娙擞谩氨ā薄把M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俺孙L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能到達理想的彼岸,表現(xiàn)了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和頑強地堅持理想的品格。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賞析。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幾句推己及人,想到百姓的困苦,提出使貧寒者“俱歡顏”的理想。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詩人通過聯(lián)想把邊塞雪景繪成春景,營造出一個情趣盎然、壯美浪漫的意境,從而使詩句成為詠雪的千古絕唱。

《己亥雜詩》賞析。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庇墒惆l(fā)離別之情轉(zhuǎn)入抒發(fā)報國之志。表現(xiàn)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望江南》賞析。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只八個字寫出了這一女子孤單寂寞的生活處境和盼望心上人歸來的殷切心情。“過盡千帆皆不是?!狈从吵鏊氖??!靶睍熋}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北憩F(xiàn)了思婦從早到晚一整天的企盼終以失望告終,最后愁腸寸斷。全詞采用白描、直敘手法含蓄、細膩地表達了人物內(nèi)心活動。

《漁家傲》賞析。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既渲染西北邊塞的荒漠,表現(xiàn)了塞下風景之“異”,也暗示了將士思鄉(xiāng)懷親的感情。“雁去”、“邊聲”、“千嶂”等邊地特有的物象,襯托和突出了邊塞“孤城”四周的蒼涼秋景,為下面的抒情渲染了氛圍?!皾峋埔槐胰f里”寫出了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愁?!把嗳晃蠢諝w無計”引用典故抒發(fā)了戰(zhàn)士們的報國之志?!绊苡朴扑獫M地,人不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例來是作為思鄉(xiāng)的意象,營造了思鄉(xiāng)不寐的意境?!皩④姲装l(fā)征夫淚”!這句抒發(fā)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感嘆和思鄉(xiāng)憂國的情懷。

《江城子·密州出獵》賞析。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北憩F(xiàn)出作者壯志豪情?!俺止?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暗含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郁悶?!皶斓窆鐫M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遼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畫,表達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

《武陵春》賞析。

“風住塵香花已盡”,交代的是季節(jié)特征,說明這時已到了暮春時節(jié)。“日晚倦梳頭”和“欲語淚先流”兩個外在的行為具體地表達了她內(nèi)心的濃重哀愁?!爸豢蛛p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表達了自己內(nèi)心沉重的哀愁。

《破陣子》賞析。

《關雎》賞析。

首章四句見物起興,寫自己的愛情與想望。次章八句,以纏綿悱惻之情,道出男子追求未果的愛慕之心與相思之苦。第三章八句,描寫男子向往著愿望實現(xiàn)時的歡樂。

《蒹葭》賞析。

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首二句以蒹葭起興,既點明了時節(jié)、環(huán)境,營造了一種蕭涼凄清的氛圍,又襯托出詩人當時的惆悵心情,“在水一方”是隔絕不通,意味著追求艱難,造成的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全詩圍繞同一中心,抒寫作者對戀人的一種執(zhí)著的思念和追求.

經(jīng)典古詩文鑒賞匯總篇七

唐代:張謂。

銅柱朱崖道路難,伏波橫海舊登壇。

越人自貢珊瑚樹,漢使何勞獬豸冠。

疲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由來此貨稱難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東郊。

唐代:韋應物。

吏舍跼終年,出郊曠清曙。

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

依叢適自憩,緣澗還復去。

微雨靄芳原,春鳩鳴何處。

樂幽心屢止,遵事跡猶遽。

終罷斯結廬,慕陶直可庶。

行路難·縛虎手。

宋代:賀鑄。

酌大斗,更為壽,青鬢長青古無有。笑嫣然,舞翩然,當壚秦女十五語如弦。遺音能記秋風曲,事去千年猶恨促。攬流光,系扶桑,爭奈愁來一日卻為長。

凜凜歲云暮。

兩漢:佚名。

凜凜歲云暮,螻蛄夕鳴悲。

涼風率已厲,游子寒無衣。

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

獨宿累長夜,夢想見容輝。

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

愿得常巧笑,攜手同車歸。

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

亮無晨風翼,焉能凌風飛?

眄睞以適意,引領遙相睎。

徙倚懷感傷,垂涕沾雙扉。

觀田家。

唐代: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guī)兹臻e,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南軒松。

唐代:李白。

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

清風無閑時,瀟灑終日夕。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

何當凌云霄,直上數(shù)千尺。

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經(jīng)典古詩文鑒賞匯總篇八

(1)黍離語出《詩經(jīng)o黍離》,東周大夫路經(jīng)西周故都,見其滿地禾黍,遂有宮室宗廟毀壞之嘆。后以此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唐許渾《登洛陽故城》:“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此豈知勞?”

(2)商女語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很,隔江猶唱后庭花?!鄙膛锤枧:笠源藶椴活檱遗d亡而醉生夢死的典故。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3)投筆東漢班超年輕時,以替宮府抄寫公文為生。他曾投筆感嘆,要效仿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取爵封侯。后指棄文從武。唐駱賓王《宿溫城望軍營》:“投筆懷班業(yè),臨戎想顧勛。”宋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3)陽關陽關,古關名,今甘肅敦煌西南。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焙笞V成送別之曲,名《陽關曲》。唐李商隱《飲席戲贈同舍》:“唱盡陽關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p>

(4)折柳漢代京城習俗,凡送遠客,都要送到長安東面的霸橋,并折柳枝相贈。后指送別。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5)折腰陶淵明因不愿為五斗米而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遂辭官歸隱。后喻指屈身事人。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顏?”

例如,閱讀下邊這首宋詞,回答后邊的問題:

如夢令(嚴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回想一下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知道了“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推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桃花,表達了作者心地高潔,凌越世俗的感情。

2、意象有以下幾個特點。

(1)意象的多樣性。有些物類的意象是比較單一的,比如鷓鴣鳥的形象就和旅途的艱險及離愁別緒相連,梅總是傲寒不屈的.象征,但很多物類的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義。如燕子的意象,在古詩詞中或惜春傷秋,或感傷時事,或寄情相思,或渲染離愁,其意象之豐富是極為突出的;這就需要讀者在鑒賞時結合作品具體分析了。

(2)意象的隱秘性。許多意象的產(chǎn)生往往和古代神話傳說、名作佳篇、名人逸事有關,不了解這些典故,就會影響對意象的準確理解。因而對一般讀者來說,這種隱秘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如“白衣蒼狗”象征世事變化無常。唐杜甫《可嘆》:“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p>

(3)意象的復雜性。一種物類可以表現(xiàn)多種意象,同樣一種意象也可以通過多種物類來表達。古詩詞中用以表現(xiàn)“漂泊”的意象很多,有船、浮萍、孤雁、飛蓬等等。而且,一首作品中,作者常常會用多種意象,通過巧妙的組合,使之欲表現(xiàn)的情感更為豐富多彩,這就需要讀者特別注意,切不可只知其一,不問其他。

相關閱讀:

經(jīng)典古詩文鑒賞匯總篇九

1、重章疊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復詠唱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如辛棄疾的《丑奴兒o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上片寫的是年輕時候無所事事,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寫的是而今關懷國事報國無門的哀愁。上下兩片采用了重章疊句的結構形式,在反復詠唱中,即使語言具有音樂美,又在內(nèi)容上形成鮮明對比。

2、以小見大指寫的是小題材反映的是大問題的一種寫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全詩以小見大,通過不系船這樣一件小事,表現(xiàn)江村寧靜幽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主人公悠閑安逸的情調(diào)。我們透過詩的畫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種單純樸實的社會生活。

3、比興所謂比,就是比喻,比擬。所謂興,就是在詩的開頭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如《孔雀東南飛》的開頭就是運用了興的手法,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從孔雀因顧戀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蘭芝的不忍分離又不得不分離,最后雙雙徇情的故事。李商隱的《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首句聞蟬鳴而起興。高指蟬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在高樹吸風飲露,所以難飽,這又與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聲來,所以哀中有恨。比興常在詩歌中連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

4、鋪墊既以一系列非主要情節(jié)做主要情節(jié)的準備或高潮到來前的氣氛醞釀。必要的.鋪墊可以制造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讀者的注意力隨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延伸。如杜牧的《山行》,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處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chuàng)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5、虛實實寫是指對事物進行直接的正面的敘述和描寫,虛寫是指側(cè)面交代或烘托性的敘述和描寫。虛實結合,可以使作品的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詩人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三四句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里人,一邊是現(xiàn)實,一邊是夢境;一邊是悲哀凄涼的枯骨,一邊是年輕英俊的戰(zhàn)士,虛實相對,榮枯迥異,造成強烈的藝術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zhàn)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經(jīng)典古詩文鑒賞匯總篇十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為作者醉后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

上片表現(xiàn)詞人由超塵出世到熱愛人生的思想活動,側(cè)重寫天上。開篇“明月幾時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詩意,通過向青天發(fā)問,把讀者的思緒引向廣漠太空的神仙世界?!安恢焐蠈m闕,今夕是何年”以下數(shù)句,筆勢夭矯回折,跌宕多彩。它說明作者在“出世”與“入世”,亦即“退”與“進”、“仕”與“隱”之間抉擇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態(tài)。以上寫詩人把酒問月,是對明月產(chǎn)生的疑問、進行的探索,氣勢不凡,突兀挺拔?!拔矣孙L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幾句,寫詞人對月宮仙境產(chǎn)生的向往和疑慮,寄寓著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寫詞人的入世思想戰(zhàn)勝了出世思想,表現(xiàn)了詞人執(zhí)著人生、熱愛人間的感情。

下片融寫實為寫意,化景物為情思,表現(xiàn)詞人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解釋,側(cè)重寫人間?!稗D(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三句,實寫月光照人間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兩句,承“照無眠”而下,筆致淋漓頓挫,表面上是惱月照人,增人“月圓人不圓”的悵恨,骨子里是本抱懷人心事,借見月而表達作者對親人的懷念之情?!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寫詞人對人世悲歡離合的解釋,表明作者由于受莊子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灑脫、曠達的襟懷,齊龐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為社會現(xiàn)象的人間悲怨、不平,同月之陰晴圓缺這些自然現(xiàn)象相提并論,視為一體,求得安慰。結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轉(zhuǎn)出更高的思想境界,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飽含感情。

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之所能傳誦千古,在我看來原因主要有有三個方面:

第三、詞中對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過兄弟的界限,變?yōu)橐磺袩釔坌腋I畹娜藗兊墓餐M?/p>

只要有中秋這個節(jié)日存在,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會被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永遠地吟唱下去!

辛棄疾的《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可以說是他吟詠中秋月的代表作了。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jīng)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咳舻蓝箭R無恙,云何漸漸如鉤?辛棄疾這首詞別開生面,從“送月”這一新的角度,探討了詞人朦朧猜想到的,月亮繞地球旋轉(zhuǎn)這一宇宙觀,是一首想象奇、構思新穎的送月詞。送月,怎么送法呢?本詞與一般寫悲歡離合的詞不同,既不思鄉(xiāng)吊人,也不懷古傷今,而是把握黎明前剎那間的月景,仿照屈原《天問》的寫法,把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和比喻交織在一起,對月亮提出一系列的疑問,給人以特別的美的感受!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稼軒中秋飲酒達旦,用《天問》體作《木蘭花慢》以送月曰:‘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詞人想象,直悟月輪繞地之理,與科學家密合,可謂神悟!”在宋代詞人中,辛棄疾一向被推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謂“豪”,就是豪縱跌宕,橫絕古今;所謂“放”,就是雄放恣肆,別開天地。辛棄疾的詞,的確達了這種境界。他這首用《天問》體寫的詞,通篇設問,一問到底,這在宋詞中是一創(chuàng)格,表現(xiàn)出作者大膽創(chuàng)新、不拘一格的藝術氣魄。它打破了詞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氣對月發(fā)出一連串的疑問。詞的用韻也完全適應豪縱激宕的感情,讀起來一氣貫注,勢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詞,使詞這種形式更能揮灑自如地表現(xiàn)思想感情,給作品帶來不可羈勒的磅礴氣勢。并且,這首詞還有其另外一層含義,即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思。在這首詞中,作者以皎潔的圓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對它的命運憂心忡忡,“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強烈地透露出作者對誤國誤民的奸邪勢力的憎惡之情,表達了他對南宋朝廷命運和前途的深深憂慮,寓意深刻。當然,喜歡辛棄疾,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詞,更是他通過他的詞所表達出來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提起李白,只要有點中國文化學識的人都知曉他的大名,他是唐朝三大代表詩人之一,被后來的人們稱為“詩仙”,閱讀他的詩歌,可以激發(fā)你滿身的豪氣,如“抑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直掛云帆濟滄?!钡龋谒脑佋轮小栋丫茊栐隆纷罹哂写硇?。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這是一首應友人之請而作的詠月抒懷詩。詩人以縱橫恣肆的筆觸,從多側(cè)面、多層次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通過海天景象的描繪以及對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嘆,展現(xiàn)了作者曠達博大的胸襟和飄逸瀟灑的性格。

輝普照塵世,伴隨著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們。兩句寫出了明月既無情又有情、既親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蘊含著詩人向往而又無奈的復雜心境。"皎如"兩句極寫月色之美。濃重的云霧漸漸消散,月亮皎潔得有若懸掛在天際的明鏡,散射出清澄的光輝,照臨著朱紅色的宮門。詩人以“飛鏡”為譬,以“丹闕”、“綠煙”為襯,將皎潔的月光寫得嫵媚動人,光彩奪目。“但見”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曉沒來慨嘆時光流逝之速。明月在夜間從東海升起,拂曉隱沒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環(huán)不已,塵世間便在其反復出沒中推演至今。兩句中既表達了對明月蹤跡難測的驚異,也隱含著對人們不知珍惜美好時光的深沉嘆惋?!版隙稹眱删漶Y騁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發(fā)問,是詩人的第二次問月。白兔在月中年復一年地搗著藥杵,嫦娥在月宮里孤獨地生活著,到底誰來陪伴她呢?在對神物和仙女寂寞命運的'同情中,流露出詩人自己的孤苦高潔的情懷?!敖袢恕眱删洌诨丨h(huán)唱嘆中抒發(fā)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的慨嘆?!敖袢瞬灰姽艜r月”,實際是在說“今人不見古時人”;“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意味著“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萬古如一,而人類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可貴的生命倏忽即逝。結尾四句收束上文,進一步表達對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來的無數(shù)人們,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對著空中同一個永恒的明月,或許都曾有過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飲酒的時候,皎潔的月光能長照杯中,使我能盡情享受當下的美好人生。詩人有感于明月長存而人生短暫,人類無法改變這一自然規(guī)律,因此就更應當珍惜今生的點滴光陰,在瞬間把握永恒。結句雖暗含及時行樂之意,但總的基調(diào)仍然是積極向上的,展現(xiàn)了詩人曠達自適的寬廣胸懷。

全詩感情飽滿奔放,語言流暢自然,極富回環(huán)錯綜之美。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問》,下啟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中秋詠月的詩詞實在是太多太多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那真是應有盡有。由于我們第一個人的人生際遇不同,知識儲備不同,文學素養(yǎng)不同,你都能在浩如煙海的作品中找到你心儀的所在。

借用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結尾與大家共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經(jīng)典古詩文鑒賞匯總篇十一

1、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lián)想而尋意于言外。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這首詞除了回顧作者43年前南下經(jīng)歷一層外,全是用事。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xiàn)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xiàn)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是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點化點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詩文妙句融化為自己的語言的一種創(chuàng)作方法。如王實甫的《西廂記o長亭送別》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就是點化了范仲淹的《蘇幕遮》中的碧云天,黃葉地的句子。的《沁園春o雪》中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一句點化了蘇東坡的《念奴嬌o赤壁懷古》中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的內(nèi)容。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點化了韋應物的.西施且一笑,眾人安所妍詩句的意境。

3、比喻比喻就是平常說的打比方,即用具體的、熟知的、淺顯的事物作比,去說明或描寫抽象的、生疏的、深奧的道理,使人容易理解,容易想象。古典詩歌運用比喻,在寫景狀物時能突出形象,強化對特定意境的渲染;議理抒情時能以生動的形象強化表情達意,從而深化詩歌的主題。如賀知章的《詠柳》巧妙而形象地將春風喻為剪刀,表現(xiàn)得自然有活力。

4、夸張為了表達某種強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個特征,說話時有意將事實夸大或縮小,這種修辭手法就是夸張。如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大量運用神話傳說和夸張的描寫,表現(xiàn)李憑的琴聲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魅力。在浪漫主義詩歌中,夸張的手法隨處可見。如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李白《俠客行》)以五岳為輕來夸張俠客然諾之重。

5、比擬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采用這種手法可使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如黃庭堅的《清貧樂》: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手法,用兩個設問句領起前后兩片詞句,既抒寫覓春情切,又顯得結構綿密,構思新穎;又去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該詞運用設問、擬人的修辭把春和黃鸝人格化,愛春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6、對比對比可突出事物的特點,使好的事物顯得更好,壞的顯得更壞。如張可久的《〔中呂〕賣花聲o懷古》美人自刎烏江岸,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以英雄美人的窮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對比,表達了對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李白《越中覽古》)前三句描寫昔日繁榮和最后一句描寫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

7、疊詞疊詞是指為了表達的需要,把同一詞接二連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辭手法。典型的如李清照的《聲聲慢》開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個字,表現(xiàn)了作者孤獨、寂寞、凄苦、復雜而深切的心理狀態(tài),為全詩定下了一個孤獨的感情基調(diào)。

8、互文互文是指古代詩文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如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引無管弦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馬和在船。東西置松柏,左右種梧桐中的東西、左右兼及置松柏和種梧桐。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中的秦、漢兼及明月和關。

經(jīng)典古詩文鑒賞匯總篇十二

明了答案構成要點(即給分點)。

1采用的寫作手法。

見后文。

2手法揭示的內(nèi)容。

結合詩句,分析該手法寫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點,或抒發(fā)(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

此種寫法在內(nèi)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內(nèi)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yōu)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應,虛實結合,先總后分,一問一答)。

【注意】。

不同類型題目的三個要點的側(cè)重點不一樣,問什么則什么是回答的重點;且三個要點的順序要根據(jù)具體題目的類型有機組合。一般情況下,我們要寫明白:此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感情。

經(jīng)典古詩文鑒賞匯總篇十三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鑒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斗酒詩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據(jù)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有一位素不相識的汪倫,寫信給李白,邀他去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qū))旅游,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見汪倫乃涇川豪士,為人熱情好客,倜儻不羈。遂問桃園酒家何處?汪倫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币美畎状笮?。留數(shù)日離去,臨行時,寫下上面這首詩贈別。

顯然,這首詩是李白即興脫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歷來為人傳誦。然而,也因為它像生活一樣自然,人們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詩的三四句,后代詩家還有一點評論,開頭兩句口語化的平直敘述,就說不出所以然來了。其實,結合上述背景來看,頭兩句也是寫得極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將欲行”,是說我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聲口語言簡直是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xiàn)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tài)。

“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

這樣的送別,側(cè)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jié),看來,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當汪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攜著酒趕到渡頭餞別。不辭而別的李白固然灑脫不羈,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態(tài)。短短十四字就寫出兩人樂天派的性格和他們之間不拘形跡的友誼。

也許正因為兩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為同調(diào),很珍視汪倫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對著眼前風光綺麗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p>

結合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這兩句詩也如脫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詩家常用的寫法,如說汪倫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樣深呀,當然也可以,但顯得一般化,還有一點“做詩”的味道?,F(xiàn)在的寫法,好象兩個友人船邊餞別,一個“勸君更進一杯酒”,一個“一杯一杯復一杯”。李白酒酣情濃,意態(tài)飛揚,舉杯對腳下悠悠流水說道:“桃花潭水啊,別說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倫的友情深呢!”口頭語,眼前景,自有一種天真自然之趣,隱隱使人看到大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以,清人沈德潛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唐詩別裁》)。

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此詩自呼其名開始,又呼對方之名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后人愛用李白的話評價李白的詩,是很有見識的。誠然,李白即興賦詩,出口成章,顯得毫不費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無矯飾,而自有一種不期然而然之妙?!翱此茖こ_€奇蝴”,正所謂炫爛之極,歸于平淡,這種功夫是極不易學到的。上面這首《贈汪倫》就集中體現(xiàn)了李白這種自然高妙的詩風。

我國詩的傳統(tǒng)主張含蓄蘊藉。如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鼻迦耸┭a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上述李白這首詩表情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藝術感染力。由此可見,文學現(xiàn)象是復雜的。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詩人簡介】。

李白(7-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經(jīng)典古詩文鑒賞匯總篇十四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fā)之時。這句使我們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吧畛摺奔让枥L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結甸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唐詩別裁》)顯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這首小詩,深為后人贊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后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由于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yōu)美的傳說和供旅游訪問的遺跡,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等。

經(jīng)典古詩文鑒賞匯總篇十五

《春日》是北宋詩人汪藻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通過對春日出游的見聞感受的描寫,描繪了一幅優(yōu)美的春日圖,給大家分享了春日古詩文鑒賞,一起來看看吧!

春日。

作者:汪藻。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茅茨煙暝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

譯文。

賞析。

作者介紹。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學家。字彥章,號浮溪,又號龍溪,饒州德興(今屬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貫婺源,后移居饒州德興(今屬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韓駒學詩,入太學,喜讀《春秋左氏傳》及《西漢書》。崇寧二年(1103)進士,任婺州(今浙江金華)觀察推官、宣州(今屬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屬安徽)通判等職。徽宗親制“居臣慶會閣詩”,下令群臣獻詩,汪藻一人獨領風騷,與胡伸俱有文名,時稱“江左二寶”。素與王黼不和,提點江州太平觀,終黼之世均不得用。欽宗即位,召為屯田員外郎,再遷太常少卿、起居舍人。紹興元年(1131),除龍圖閣直學士,知湖(今屬浙江),后知撫(今屬江西)、徽(今安徽歙縣)、泉(今屬福建)、宣等州。紹興十三年(1143)罷職居永州(今屬湖南),官至顯謨閣大學士、左大中大夫,封新安郡侯,卒贈端明殿學士。為官清廉,“通顯三十年,無屋廬以居?!薄度卧~》錄其詞4首。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