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研究生論文撰寫后記范文(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0 09:47:57 頁碼:11
研究生論文撰寫后記范文(大全15篇)
2023-11-20 09:47:57    小編:ZTFB

總結是知識沉淀的過程,也是對過去的回顧和對未來的規(guī)劃。善于觀察生活,對于寫作的靈感產生有著重要的作用??偨Y范文是在總結寫作中不可或缺的學習素材。

研究生論文撰寫后記篇一

7、選題一般是導師及指導小組有力量指導的課題,但更鼓勵博士生選擇具有一定風險性的學科前沿領域課題或對國家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的課題。

(二)論文開題:

2、開題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1)課題的研究意義,對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發(fā)展趨勢等的分析;

(2)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3)課題擬采取的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等;

(4)課題的創(chuàng)新之處;

(5)課題的研究計劃及預期進展、預期成果;

(6)與課題有關的研究工作已取得的成果和已具備的實驗條件等;

(7)論文工作量估計與研究經費的預算和落實情況。

3、開題報告后,經參加人員認真討論,作出決議。通過后,由導師寫出綜合意見并簽名,經教研室、學位分委會簽署意見后,送所在學院歸檔備查。

4、開題報告通過后,方可進入論文工作階段。如未獲通過者,在2~3個月內重作開題報告,仍未通過者,則按有關規(guī)定處理。

5、開題報告通過后,原則上不得改題。如確有特殊原因需改題者,須由博士生寫出書面報告,指導教師簽署意見,經學院負責人審批后,報研究生院備案,并應在2~3個月內按同樣程序重作開題報告。

(三)論文撰寫。

博士學位論文必須在導師或指導小組成員指導下由博士生獨立完成。

博士學位論文質量的高低是綜合衡量博士生培養(yǎng)質量和學術水平的重要標志。博士學位論文應當表明作者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并重視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同時還應反映作者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深入的專門知識。博士學位論文應是系統(tǒng)的、完整的學術論文,達到國內或國外重要學術刊物可以接受和發(fā)表的水平。

是否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是衡量博士學位論文水平最基本的標準之一。凡屬下列情況之一者,可認為屬于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

1、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新現(xiàn)象、新規(guī)律,提出了新的理論觀點或在較重大的理論上有新的發(fā)展;

2、在計算、設計實驗技術上有重大創(chuàng)造;

3、提出具有一定科學水平的新工藝、新方法,能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4、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現(xiàn)有知識,解決前人未曾解決過的科學技術、工程技術或社會科學方面的關鍵問題。

為保證博士學位論文質量,博士生在校學習期間至少在國際正式期刊或國內核心期刊上發(fā)表三篇與學位論文有關的文章(論文發(fā)表具體要求見《南京理工大學博士學位授予細則》)。

學位論文應按要求裝訂成冊,如實驗數(shù)據(jù)較多或程序較長,也可將此數(shù)據(jù)或程序以附件形式單獨裝訂成冊。

研究生論文撰寫后記篇二

1、會計電算化應用推動了會計理論和實務的有機結合;。

2、會計電算化應用促進了會計管理制度的改革;。

3、會計電算化的應用提高了企業(yè)經濟效益;。

(二)會計電算化應用的弊端。

1、企業(yè)缺少復合型人才;。

2、企業(yè)財務部門工作與其他部門的脫離;。

3、會計軟件自身存在不足;。

4、企業(yè)內部控制不完善、監(jiān)督體制不健全;。

5、企業(yè)會計檔案保管不善。

(三)會計電算化弊端的對策建議。

1、完善電算化會計的內部控制制度;。

2、加速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養(yǎng)和提高會計人員的電算化知識;。

3、加強會計電算化制度管理;。

4、進一步做好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工作;。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研究生論文撰寫后記篇三

從學生的角度來講,進行開題報告的實質是向專家匯報自己學位論文工作的準備情況,目的是請專家?guī)椭袛啵鹤约哼x擇的問題有沒有研究價值、選用的研究方法可不可行、自己的論證邏輯有沒有明顯缺陷,然后由專家給出具體的建議。從而達到進一步明確研究目標、理清研究思路的目的,同時在文獻和研究方法方面獲得更多的幫助。

因此“主要研究內容”和“研究的角度、方法與擬實現(xiàn)的目標”是開題報告的重點,如果對自己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不進行深入論述,一帶而過,評審專家將無法判斷你的研究前景,也就無法對你的研究給予切實的指導和建議。

國家對授予碩士學位和學士學位人員所具有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碩士學位人員應“在本門學科上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的專門知識。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因此碩士研究生在論文選題時應適當確定自己的研究水準,對所研究的課題應當有新的見解,科學研究應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對試驗結果或調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應有一定的理論支撐,以表明作者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因為開題報告的實質是向老師匯報論文工作的準備情況,因此研究生應該就選題、文獻綜述、研究內容、方法及擬達到的目標等進行全面、深入地介紹、說明,并接受專家的批評和建議。

1、論文題目的確定。包括選題的背景和意義(可以從理論和實際應用方面進行論述)。

2、國內外相關文獻綜述。

3、研究的角度、方法與擬實現(xiàn)的目標。

4、主要研究內容與寫作大綱。

5、完成課題已具備和所需的條件和經費。

6、預計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解決的措施。

7、主要參考文獻(著重查閱的近年內發(fā)表的中、外文期刊文章)。

開題報告公開論證后,研究生一般應根據(jù)專家小組的評議意見,對選題方案進行修正、補充和提高,修改方案通過后可正式進入論文研究工作。

1、課題來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國內外在該方向的研究現(xiàn)狀及分析;。

3、主要研究內容及創(chuàng)新點;。

4、研究方案及進度安排,預期達到的目標;。

5、為完成課題已具備和所需的條件和經費;。

6、預計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及解決的措施;。

7、主要參考文獻;。

1.什么是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著現(xiàn)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應運而生的。開題報告一般為表格式,它把要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相應的欄目,這樣做,既便于開題報告按目填寫,避免遺漏;又便于評審者一目了然,把握要點。

2.撰寫開題報告有什么意義?

撰寫開題報告,作為多層次科研工作的第一個寫作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這是因為:

如果開題一旦被批準,課題得以正式確立,則還可以通過它,對立題后的研究工作發(fā)生直接的影響:或者作為課題研究工作展開時的一種暫時性指導;或者作為課題修正時的重要依據(jù)等。

總之,科研開題報告是選題階段的主要文字表現(xiàn),它實際上成了連接選題過程中備題、開題、審題及立題這四大環(huán)節(jié)的強有力的紐帶。

在當今世界搞科學研究,必須重視開題報告的寫作。如果不重視開題報告的寫作,即使是有名望的研究者,也不免有科研課題告吹的命運。在美國有這樣一個實例:美國科學基金會曾同時收到關于同一科研課題的兩份開題報告,一份是獲得過諾貝爾獎金的西博格寫的;另一份是由名不見經傳的一位青年研究者寫的。經過專家們的認真評議,結果批準了那位無名小卒的申請,把這一課題的研究經費撥給了他。所以,在美國,許多科學家每年幾乎要用兩個多月的時間從事課題。

建議書。

(即開題報告)的起草工作。就我國情況看,關于科技工作者要寫“科研開題報告”,大學研究生、本科生申請學位要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等規(guī)定,都已經處于實施之中。今后,隨著科研管理的加強,在開題報告寫作方面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3.1開題報告封面各欄目的填寫方法。

3.2“綜述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說明選題依據(jù)和意義”欄目的填寫方法。

綜述(review)包括“綜”與“述”兩個方面。所謂綜,就是指作者對占有的大量素材進行歸納整理、綜合分析,使文獻資料更加精煉、更加明確、更加層次分明、更有邏輯性。所謂述,就是對各家學說、觀點進行評述,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填寫本欄目實際上是要求開題者(學生)寫一篇短小的、有關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的綜合評述,以說明本課題是依據(jù)什么提出來的,研究本課題有什么學術價值。

3.2.1綜述的主體格式。

綜述的主體一般有引言、正文、總結、參考文獻四部分。

3.2.1.1引言部分。

引言用于概述主題的有關概念、定義,綜述的范圍、有關問題的現(xiàn)狀、爭論焦點等,使讀者對綜述內容有一個初步輪廓。這部分約200—300字。

3.2.1.2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主要用于敘述各家學說、闡明所選課題的歷史背景、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方向。其敘述方式靈活多樣,沒有必須遵循的固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據(jù)綜述的內容,自行設計創(chuàng)造。一般可將正文的內容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標上簡短而醒目的小標題,部分的區(qū)分也多種多樣,有的按國內研究動態(tài)和國外研究動態(tài),有的按年代,有的按問題,有的按不同觀點,有的按發(fā)展階段,然而不論采用何種方式,都應包括歷史背景、現(xiàn)狀評述和發(fā)展方向三方面的內容。

歷史背景方面的內容:按時間順序,簡述本課題的來龍去脈,著重說明本課題前人研究過沒有?研究成果如何?他們的結論是什么?通過歷史對比,說明各階段的研究水平。

現(xiàn)狀評述又分三層內容:第一,重點論述當前本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xiàn)狀,著重評述本課題目前存在的爭論焦點,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亮出作者的觀點;第二,詳細介紹有創(chuàng)造性和發(fā)展前途的理論和假說,并引出論據(jù)(包括所引文章的題名、作者姓名及體現(xiàn)作者觀點的資料原文)。

發(fā)展方向方面的內容:通過縱(向)橫(向)對比,肯定本課題目前國內外已達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能的發(fā)展趨勢,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決的方法。

正文部分是綜述的核心,篇幅長約1000――1500字。

研究生論文撰寫后記篇四

一、選題依據(jù)。

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加強土地資源管理對珠海特區(qū)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建立,是推進土地資源信息化的一項重要舉措。本人在參與“周口市土地資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統(tǒng)”項目開發(fā)小組工作的基礎上,對系統(tǒng)設計和實現(xiàn)作了進一步分析和研究。

當前,我國城鎮(zhèn)已進入快速建設階段,城鎮(zhèn)建設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其中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土地有效開發(fā)與集約利用問題。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城鎮(zhèn)土地利用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之一,極其寶貴,土地合理利用是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土地資源尤為緊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鎮(zhèn)在建設過程中堅持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我國城鎮(zhèn)的土地開發(fā)建設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區(qū)域經濟快速發(fā)展導致了城鎮(zhèn)土地開發(fā)建設在規(guī)模和結構上的迅速變化,產生了許多普遍問題,如土地利用無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約化程度偏低,建設用地與耕地的矛盾日益顯著,土地破壞、污染、浪費嚴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態(tài)惡化等嚴峻的問題。這是小城鎮(zhèn)土地開發(fā)建設中的兩難困境,它表現(xiàn)出一種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么地方政府、開發(fā)商與當?shù)刈∶竦拿?。在目前人口、資源、環(huán)境問題日益加劇的情況下,土地作為不可再生資源,對它的開發(fā)建設進行科學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土地資源信息種類繁多、數(shù)量巨大、涉及面廣、管理利用相當復雜。需要依靠科技進步,實施信息化發(fā)展戰(zhàn)略,實現(xiàn)土地資源工作的現(xiàn)代化,在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政務管理和社會服務等各個層面廣泛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以信息化帶動土地資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以信息化帶動信息采集技術與分析技術的飛躍,以信息化促進政府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務型的轉變。建立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tǒng)順應資源、環(huán)境的全球性持續(xù)利用需求。土地資源數(shù)據(jù)標準化、信息共享、科學監(jiān)督以及將這些信息快速反映到經濟建設中去需要建立統(tǒng)一協(xié)調的土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tǒng),用以管理海量數(shù)據(jù),迅速處理文檔、圖件,提供準確可靠信息,從而將資料的大量積累、更新與經濟快速增長聯(lián)結起來,為綜合利用土地資源信息進行宏觀決策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jù)。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土地信息產業(yè)的建立和地理數(shù)字化產品的發(fā)展,社會對土地資源管理的認識普通提高,對農村土地的認識逐漸加強,對其需求也大幅度提高。農村土地資源信息管理系統(tǒng)成為包括政府部門在內的必備的重要系統(tǒng),各國都大力開發(fā)自己的農村土地資源信息管理系統(tǒng),并將先進的技術、方法應用到其中,如空間信息分析的新模型和方法,空間信息應用的新模型和方法:三維、四維數(shù)據(jù)結構和數(shù)據(jù)模型,人工智能和專家系統(tǒng),網絡地理信息系統(tǒng),虛擬現(xiàn)實技術等,來提高土地資源信息管理的技術含量,以更好的為土地管理服務。

西方市場經濟發(fā)達國家很早就意識到了土地資源的使用價值和稀缺性,對土地資源配置調控的研究較早,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xiàn)在土地地租理論、土地資源市場配置機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多個方面。

無論是市場經濟國家,還是轉軌經濟國家,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每個國家都有一定數(shù)量的國有土地資源。在認識到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國有土地資源有調控土地市場,維護公共福利,儲備能源,調節(jié)生態(tài)平衡等功能后,一些發(fā)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國有土地資源數(shù)量還有擴大的趨勢。國有土地資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在多種影響因素共同作用下,雖然世界各國的國有土地資源管理體制多種多樣,但國有土地資源管理體制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存在共性,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土地資源配置調控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其調控結果是各種因素、各種手段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且各種因素和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最終共同影響調控結果。要達到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發(fā)揮土地資源的最大綜合效益,需要調動市場、政府、社會等各種力量,運用經濟、行政、法律、稅收等多種手段,并且各種手段相互協(xié)調,互相促進。土地資源調控就是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和措施,達到土地資源合理配置,既滿足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又能同時兼顧社會和環(huán)境效益。

土地市場是生產要素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計劃經濟轉型以來,土地資源實行了由無償無限期無流動,向有償有限期有流動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余年的改革,成效和缺陷并存。一方面,國有土地“以地生財”,為地方政府積累了大量的建設資金,從而加快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變了城市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由于歷史的原因,有償使用的改革仍然采用的是政府審批模式,即要用地找市長的模式,從而影響了資配置的公平與效率,并成為長期以來困繞改革深化的重大問題。經濟發(fā)展史證明,實現(xiàn)土地資源和資產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徑,是市場配置資源13%建立土地交易市場,是今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市場,并進行土地市場運作機制的觀念創(chuàng)新。

貿規(guī)則強調行政主體一致原則、公平原則、透明原則、非歧視原則。在中國人世的大背景下思考建立土地市場新機制,首要的問題是要認清當前土地市場政府與市場的現(xiàn)狀,找準和wto規(guī)則存在的差距。土地市場新機制必須圍繞政府與市場、監(jiān)管與競爭、平臺與服務等市場機制,開展全面而有針對性的深刻的行政革命,實現(xiàn)計劃經濟觀念向市場經濟觀念的轉變,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確保政府行政管理體系必須和世貿規(guī)則所任。

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活動對土地的使用展開競爭,以土地需求的市場價格變化和自身能從土地上獲得的經濟利益來決定各自活動的最佳區(qū)位,從而使商業(yè)、工業(yè)、住宅等土地利用類型的空間布局與地價之間得到禍合,推動了城市用地結構的調整,使城市空間結構發(fā)展變化,形成合理的土地資源空間布局(曹建海,2002)[22],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空間布局呈同心圈層分布。

二、研究方案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內容。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緒論。這部分首先分析了選題的背景與意義,指出文章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意義,然后對國內外研究進行了綜合介紹與簡要評述。第二部分是介紹城市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的理論基礎及土地資源調控系統(tǒng)與手段。城市土地資源的調控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相關的理論基礎有產權理論、地租地價理論、土地市場理論、土地資源配置理論、公共政策理論。土地資源調控系統(tǒng)主要包括市場機制、政府調控、公眾參與三種手段。論文的第三部分是國外經驗的介紹及其經驗總結。這一部分主要從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兩個方面介紹國外經驗。其中,市場機制方面主要介紹了市場機制的作用、美、日、加等國土地交易的制度和做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政府調控主要從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征購儲備制度兩個方面介紹了西方國家的做法。最后,系統(tǒng)地總結了國外做法對我國城市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的啟示,即需要完善市場機制,建立市場與政府相結合的調控系統(tǒng)。論文的第四、五、六章是文章的重點,第四章分析了周口地區(qū)土地資源利用的現(xiàn)狀與特點,第五章在介紹周口地區(qū)土地調控管理系統(tǒng)的基礎上分析了周口土地資源管理調控存在的問題。在前面幾章的基礎上,第六章在構建周口地區(qū)上地資源調控管理模式,分析其構成要素、運作機制的基礎上,提出了優(yōu)化地區(qū)土地資源管理的具體措施,最后根據(jù)周口地區(qū)的城市發(fā)展和功能定位提出了土地資源合理利用與制度創(chuàng)新的幾點探索性建議。

(二)研究方法。

本文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城鎮(zhèn)建設及其土地問題進行了初步研究。筆者從小城鎮(zhèn)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國城鎮(zhèn)化中選擇小城鎮(zhèn)發(fā)展戰(zhàn)略的客觀必然性,并回顧了伴隨我國城鎮(zhèn)發(fā)展歷程中的土地問題的歷史演進。論文結合我國城鎮(zhèn)發(fā)展的現(xiàn)狀,著重對我國小城鎮(zhèn)建設中的重大土地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文章討論了城鎮(zhèn)建設中土地開發(fā)與管理的幾種有代表性的發(fā)展模式,概括了其特征,探討了城鎮(zhèn)土地開發(fā)與管理的原則與方向,并嘗試對其成因作出論證。最后,文章立足土地管理實踐,以土地增減掛鉤管理為例,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完善土地管理的學理性對策建議。

(三)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l)比較系統(tǒng)、全面地總結了國外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的經驗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鑒,包括市場機制調控的經驗和政府調控管理的經驗兩個方面。

(2)針對周口地區(qū)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現(xiàn)狀與特點,系統(tǒng)地分析了周口地區(qū)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了問題存在的原因。

(3)在總結各種土地資源調控手段的同時,構建了一個政府、市場、公眾三方共同作用的周口地區(qū)土地資源調控管理模式,對這一模式的構成要素、運行機制等提出了較為系統(tǒng)的觀點,并在土地管理措施的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上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4)由于本文是在課題研究成果上的深化,是基于周口地區(qū)土地資源利用和管理實踐的分析,因此提出的土地調控管理措施具有較好的實踐指導意義。

(四)可行性分析。

無論是市場經濟國家,還是轉軌經濟國家,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每個國家都有一定數(shù)量的國有土地資源。在認識到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國有土地資源有調控土地市場,維護公共福利,儲備能源,調節(jié)生態(tài)平衡等功能后,一些發(fā)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國有土地資源數(shù)量還有擴大的趨勢。國有土地資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在多種影響因素共同作用下,雖然世界各國的國有土地資源管理體制多種多樣,但國有土地資源管理體制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存在共性,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土地資源是一切城市社會經濟活動的物質基礎,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與高效利用是影響到城市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條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土地資源的稀缺性越來越突出,如何分配有效的土地資源,使其在城市功能布局、產業(yè)結構調整和城市整體環(huán)境的提升等方面發(fā)揮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個突出的問題。

市場機制是資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但是土地資源作為城市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需要從經濟、社會和環(huán)境多方面綜合考慮其利用效益,實現(xiàn)土地資源利用綜合效益最大化。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是土地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兩種必要手段,一方面,通過市場機制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土地資源的資產效應,實現(xiàn)“優(yōu)地優(yōu)用”;另一方面,通過政府調控可以保證土地資源的利用符合社會和環(huán)境等方面發(fā)展的'需要,實現(xiàn)社會生活和國民經濟的協(xié)調發(fā)展。同時,公眾參與是保障土地合理利用的一種有效機制,通過公眾建議和意見反饋影響政府政策而修正市場失靈,促使土地資源利用效益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但是目前我國土地資源調控體系還不完善,政府的調控力度不夠,特別是在一級市場上沒有實現(xiàn)壟斷,無法有力地調控市場供需,同時各種管理制度還不完善,既無法保障政府政策、規(guī)劃等的貫徹與落實,又無法有效地為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創(chuàng)造條件。并且公眾參與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公眾參與既沒有在法律制度上得到明確和保障,也沒有具體實施措施。因此,我國土地資源調控的優(yōu)化還在于政府職能的完善,通過法律、制度、政策的完善,既保障政府的調控,又為市場機制正常作用創(chuàng)造平臺,最終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本文提出的周口新區(qū)土地資源調控系統(tǒng)是市場機制、政府調控、公眾參與三種機制的有機結合。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如何把握三種機制的作用程度,使之既相互促進又相互制衡,不是一個簡單的模式能概括出來的,也不能用一個固定的模式生搬硬套,需要根據(jù)實踐的變化不斷調整和深化。并且,一個成熟的土地資源調控系統(tǒng),主要還是以完善的市場機制為基礎,通過市場的競爭機制、供求機制實現(xiàn)供需平衡,政府的各項政策只是其補充,并且具有較大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政府政策的變動只是對市場的微調,不會引起市場較大波動。

目前,周口新區(qū)實行的是新區(qū)政府和開發(fā)公司二級土地管理系統(tǒng),開發(fā)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政府形式土地基礎開發(fā)和招商引資的職能。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級市場調控乏力,二級市場存量過大,土地管理措施和制度不完善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強化土地利用規(guī)劃的控制性作用,建立土地儲備機制,加強土地市場建設,完善土地管理系統(tǒng),建立公眾參與機制等具體措施,希望能對周口新區(qū)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的優(yōu)化具有實質性的指導意義。

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和知識有限,論文對土地資源調控的具體措施的研究尚不深入,有的措施還缺乏可操作性,對各種調控要素的變化引起的土地市場的變化也缺乏系統(tǒng)的討論。而且由于數(shù)據(jù)有限,周口新區(qū)還沒有建立地價指數(shù)等原因,論文對土地資源調控優(yōu)化的分析和提出的管理措施還僅限于定性的描述,沒有進行定量分析,希望今后隨著對實踐的了解和知識的深化能夠深入研究下去,彌補以上不足。

三、預期研究結果及本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

土地資源調控管理是作者三年來一直在持續(xù)研究的重點內容,通過不斷的學習、借鑒、總結與深化,形成了本文的一些創(chuàng)新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l)比較系統(tǒng)、全面地總結了國外土地資源調控管理的經驗對我國的啟示與借鑒,包括市場機制調控的經驗和政府調控管理的經驗兩個方面。

(2)針對周口地區(qū)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現(xiàn)狀與特點,系統(tǒng)地分析了周口地區(qū)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了問題存在的原因。

(3)在總結各種土地資源調控手段的同時,構建了一個政府、市場、公眾三方共同作用的周口地區(qū)土地資源調控管理模式,對這一模式的構成要素、運行機制等提出了較為系統(tǒng)的觀點,并在土地管理措施的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上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4)由于本文是在課題研究成果上的深化,是基于周口地區(qū)土地資源利用和管理實踐的分析,因此提出的土地調控管理措施具有較好的實踐指導意義。

四、參考文獻:

1.〔美〕阿瑟。奧沙利文著蘇曉燕等譯,2003,城市經濟學[m],中信出版社;。

2.畢寶德,1991,土地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畢寶德,1994,中國地產市場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柴強,1993,各國(地區(qū))土地制度和政策[m],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

5.柴強,2001,房地產制度[m],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6.曹建海,2002,中國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m],經濟管理出版社;。

7.陳順清,2000,城市增長與土地增值m],科學出版社;。

8.董俊祥等,1994,土地管理理論與實踐[m],中國經濟出版社;。

9.何銀虎,1999,中國土地管理與開發(fā)經營全書[m],中國社會出版社;。

10.浦東新區(qū)經濟發(fā)展報告[m],1998,上海三聯(lián)書店;。

11.萬曾煒等,1997,土地經濟論[m],上海遠東出版社;。

12.萬曾煒等,2001,透視浦東思索浦東[m],上海人民出版社;。

13.許學強等,城市地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4.鄒兆平,1990,外國與港臺土地管理制度[m],中國國際廣播電視出版社;。

15.施源,2002(ll),規(guī)劃導向型的土地開發(fā)供應計劃[j],城市規(guī)劃;。

18.馬風光,2001(2),市場經濟中公共政策的角色定位lj],技術經濟;。

19.吳未,2003(3),論城市土地利用規(guī)劃的公眾參與[j],中國土地;。

20.劉浩葛吉琦,2002(9),城市化中的土地征用問題[j],國土經濟;。

文檔為doc格式。

研究生論文撰寫后記篇五

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學術文獻資料,是申請和授予相應學位的基本依據(jù)。學位論文撰。

寫是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的基本訓練之一,必須按照確定的規(guī)范認真執(zhí)行。指導教師應。

加強指導,嚴格把關。

論文撰寫應符合國家及各專業(yè)部門制定的有關標準,符合漢語語法規(guī)范。

碩士和博士學位論文,除在字數(shù)、理論研究的深度及創(chuàng)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

不同外,對其撰寫規(guī)范的要求基本一致。

1內容要求。

1.1題目。

題目應恰當、準確地反映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學位論文的中文題目應不超過25。

字,并不設副標題。

1.2摘要與關鍵詞。

1.2.1摘要。

摘要是論文內容的簡要陳述,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應包括。

本論文的創(chuàng)造性成果及其理論與實際意義。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圖表,不標注引。

用文獻編號。避免將摘要寫成目錄式的內容介紹。

1.2.2關鍵詞。

關鍵詞是供檢索用的主題詞條,應采用能覆蓋論文主要內容的通用技術詞條(參。

照相應的`技術術語標準)。關鍵詞一般列3~5個,按詞條的外延層次排列(外延大。

的排在前面)。

1.3論文正文。

論文正文包括緒論、論文主體及結論等部分。

1.3.1緒論。

緒論一般作為第一章。緒論應包括:本研究課題的學術背景及理論與實際意義;

國內外文獻綜述;本研究課題的來源及主要研究內容。

1.3.2論文主體。

論文主體是學位論文的主要部分,應該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文字。

簡練、通順。論文主體的內容應包括以下各方面:

本研究內容的總體方案設計與選擇論證;

本研究內容各部分(包括硬件與軟件)的設計計算;

本研究內容試驗方案設計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試驗數(shù)據(jù)處理及分析;

本研究內容的理論分析。對本研究內容及成果應進行較全面、客觀的理論闡述,

應著重指出本研究內容中的創(chuàng)新、改進與實際應用之處。理論分析中,應將他人研。

究成果單獨書寫,并注明出處,不得將其與本人提出的理論分析混淆在一起。對于。

將其他領域的理論、結果引用到本研究領域者,應說明該理論的出處,并論述引用。

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管理和人文學科的論文應包括對研究問題的論述及系統(tǒng)分析,比較研究,模型。

或方案設計,案例論證或實證分析,模型運行的結果分析或建議、改進措施等。

自然科學的論文應推理正確,結論清晰,無科學性錯誤。

論文主體各章后應有一節(jié)“本章小結”。

1.3.3結論。

學位論文的結論單獨作為一章排寫,但不加章號。

結論是對整個論文主要成果的總結。在結論中應明確指出本研究內容的創(chuàng)造性。

成果或創(chuàng)新點理論(含新見解、新觀點),對其應用前景和社會、經濟價值等加以。

預測和評價,并指出今后進一步在本研究方向進行研究工作的展望與設想。結論內。

容一般在xx字以內。

1.4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學位論文后應列出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含已錄用,并有錄用通知書。

的)與學位論文內容相關的學術論文。我校對博士生在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

的要求見《關于博士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的規(guī)定》,

研究生論文撰寫后記篇六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深入,全球商業(yè)交流日益頻繁。英語作為現(xiàn)代傳播手段,一直引起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應用型人才對于英語語言的需求要更偏向于實際應用環(huán)節(jié),也就是說,在四種語言技能-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之中,其綜合應用要更加重要。同樣,以應用為目的的英語語言教學與日常口語英語不同,因為它針對特定的商業(yè)活動,這需要更加清晰,合乎邏輯和準確的溝通。故而在此條件下研究高校英語語言學的教學策略顯示出了特別的價值。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視角下大學英語語言學教學現(xiàn)狀。

高等教育注重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來源于我國現(xiàn)代化經濟發(fā)展的現(xiàn)實,由于國際間經貿交流的繁榮發(fā)展,高等英語教育越來越注重對學生應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在英語應用的過程中,針對性的英語語言學教育不可或缺,但就筆者多年的教學研究經驗來看,目前大學英語語言學教育的發(fā)展現(xiàn)狀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先入為主性。盲目性是大學英語語言教育側重點不明,特別是應用型英語人才的培養(yǎng)過程中雖然明確了應用為主的目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書本理論教學的傳統(tǒng)方法,對應用型人才的拓展和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不足,導致學生的實際交流能力下降。先入為主性主要指的是學生在以應用為主題的英語語言教育中沒有自我選擇的空間,教學體系固化,興趣程度大打折扣,導致較多的學生厭惡英語,討厭利用英語進行交流和溝通,這是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沉疴和痼疾,而這將會阻礙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道路。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視角下大學英語語言學教學策略研究。

根據(jù)目前大學英語語言學教學的現(xiàn)狀以及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實際需求,未來的教學策略應該從包括教學體系、教材編排、教學方法、師資配備等幾個方面來進行創(chuàng)新,這也是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實際需求而制定的教學策略。

1.教學體系改革。傳統(tǒng)的高校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體系都是側重于英語語言的知識性教學而對于實踐以及任務型的教學安排較少,這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方面顯然是有所欠缺的,由于應用型人才使用英語的頻率要遠遠超過普通的大學生,這就要求其掌握扎實的語言知識并具有良好的實踐經驗。凡此種種都需要學校的教學體系進行深刻變革,比如加大任務型教學的比重,基于任務的教學方法與普通英語教育教學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強調教學階段與使用過程的結合。它主張學習者參與課堂學習,重點關注課堂語言學習與課外語言的使用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在具體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可以按照以下教學模式:任務前階段,任務階段,職前階段來進行。

2.教材編排改革。教材是學生學習和教師講授英語知識的媒介,好的教材要兼顧應用與知識體系的結合,而縱觀現(xiàn)在的英語教材還沒有突出應用這一主題,而普遍表現(xiàn)為基礎語言知識和深層次語言技能的羅列,在實際應用方面的水平較差。這就要求相應的教材研究機構和學校的教研室能夠深諳應用型人才的實際學習需要,采取任務型、應用型的教材編排機制,強化知識的實踐和強大的語言環(huán)境的實現(xiàn),而不僅僅是知識的羅列。

3.教學方法改革。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法側重于教師講授而學生聽講并記錄知識要點,并配合習題鞏固強化語言知識,這樣雖然可以強化對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但卻無法照顧到實際應用的需要。因而教學方法需要進行改革,比如改為師生互動課堂或者小組式子學習課堂,促進彼此之間應用英語的能力,提升交流表達意識和欲望,為走上專業(yè)的英語應用崗位打下基礎。

4.師資配備改革。師資力量是困擾大學英語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教師是學生在英語修養(yǎng)方面的領路人,起到啟迪智慧,培養(yǎng)能力的關鍵作用。然而目前大學英語專業(yè)教育中教師團隊的素質整體不高,缺乏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經驗和實際的教學研究能力,因而積極的改革教師團隊,提高教師對應用型英語教學的意識是強化高校英語專業(yè)教育的重點之一。

三、結語。

隨著高等英語教育的推進與普及,學生的英語能力和專業(yè)素質也逐漸被更多的人所看重,大學英語教學是關乎學生現(xiàn)實英語應用能力培養(yǎng)和領悟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學階段,本文綜合了其教學現(xiàn)狀,對于如何系統(tǒng)性的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進行探討,最終得出了可以通過變革教學方式、改革教材編排體例、改變教學方法等方式進行對大學生的專業(yè)英語教學提升的可行性對策。

參考文獻:

[1]高子娟.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視角下大學英語語言學教學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7(04):195.

[2]袁暉,鄭書燕.高職商務英語教學方法的探討[j].科技信息,,27(08):410.

研究生論文撰寫后記篇七

為規(guī)范我校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格式,根據(jù)國家標準局批準頒發(fā)的《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gb7713-87)》,現(xiàn)對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撰寫提出以下要求:

一、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或由一組論文組成的一篇)系統(tǒng)的、完整的學術論文,是學位申請者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的研究成果,論文不得抄襲和剽竊他人成果。學位論文的學術觀點必須明確,且立論正確,推理嚴謹,數(shù)據(jù)可靠,層次分明,文字簡練,說明透徹。

學位論文原則上應使用國家正式公布實施的簡化漢字撰寫(外語專業(yè)除外),碩士學位論文字數(shù)一般為3~5萬,博士學位論文字數(shù)一般為6~10萬。

學位論文中使用的術語、符號、代號必須全文統(tǒng)一并符合規(guī)范化要求。計量單位采用國務院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并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使用方法》執(zhí)行。

二、學位論文的組成及撰寫要求。

學位論文由三部分組成:學位論文前置部分、學位論文主體部分、學位論文附錄部分(論文格式見圖1)。

包括封面、題名頁、論文獨創(chuàng)性聲明和使用授權聲明、摘要、目錄、圖表清單、注釋表。

1.1封面。

封面使用學校統(tǒng)一印制的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封面。

1.2題名頁。

包括中文題名頁和英文題名頁。題名頁的內容主要有:論文題目、學科(專業(yè))名稱、申請學位級別、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和職稱、論文提交日期、論文答辯日期,學位授予單位和日期、分類號、密級、udc、編號(10299+學號)等。其中,學位論文中文題目可分為1~2行居中打印;英文題目用大寫字母,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兩邊至少留五個字符空格。

1.3論文獨創(chuàng)性聲明和者等。致謝應實事求是。

2.6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學術論文應為已正式發(fā)表和已有正式錄用函的論文,其他科研成果主要包括科研獲獎、申請專利、出版專著及在學期間參加的科研項目等,應分類后按時間順序列出。

附錄部分作為學位論文主體的補充項目,并不是必須的。主要包括:

(1)正文內過分冗長的公式推導;。

(2)為他人閱讀方便所需輔助性數(shù)學工具或重復性的圖、表;。

(3)由于過分冗長而不宜在正文中出現(xiàn)的計算機程序清單。

附錄的序號編排按附錄a,附錄b…編排,附錄(例如附錄b)內的順序可按b.1,b.1.1,b.1.1.1的規(guī)律編排,其內圖表按:圖b1,圖b2,表b1,表b2的規(guī)律編排。

附錄可以單獨裝訂,單獨編排頁碼,封面上需注明論文正本的名稱、作者等內容。如果附錄與論文正本裝在一起,則與正文連續(xù)編排頁碼。

三、學位論文的編輯格式及打印、裝訂要求。

一級標題用三號粗黑體,二級標題用四號粗黑體,三級標題用小四號粗黑體,正文用小四號宋體,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體。

學位論文依次按照中文題名頁、英文題名頁、論文獨創(chuàng)性聲明、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錄、圖表清單(必要時)、注釋表(必要時)、引言(或緒論)、正文、結論、參考文獻、致謝、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及其他科研成果、附錄(必要時)的順序編排。中文摘要頁至注釋表頁用大寫羅馬數(shù)字連續(xù)編排頁碼;引言(或緒論)頁至附錄頁用阿拉伯數(shù)字連續(xù)編排頁碼。頁碼位于頁腳外側。

學位論文的頁眉從中文摘要開始,采用五號宋體字居中書寫,奇數(shù)頁寫“江蘇大學博(或碩)士學位論文”,偶數(shù)頁寫學位論文的題目。

學位論文以a4(210×297mm)紙頁面排版,雙面打印。每一頁的上方(天頭)和左側應分別留邊25mm以上,下方(地腳)和右側(切口)應分別留邊20mm以上,用學校統(tǒng)一印制的學位論文封面裝訂成冊。

研究生論文撰寫后記篇八

全球化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在全世界經濟、政治、技術、文化整合的綜合過程中,語言現(xiàn)象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復雜和多元。而“全球化社會語言學”正是為了研究這種新現(xiàn)象而出現(xiàn)的新理論。語言景觀是指某個特定的國家里語言情況的描述與分析,也可以指某一個更大的地理區(qū)域內的語言現(xiàn)象和語言使用情況。

一、語言景觀研究的概念。

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用以陳列展示語言文字物質載體稱作語言標牌。在社會語言學中,對公共語言標牌上語言使用的研究稱作“語言景觀”研究。在這些為公眾所共享的空間中,標牌語言所構建的語言景觀并不是簡單的語言陳列或呈現(xiàn),其背后往往蘊含著一定的創(chuàng)設機制和思想意識。其實,隨著該領域研究的深入,研究范圍已從公共空間延伸到室內場所及虛擬空間等。

二、語言景觀研究的多維視角。

語言景觀研究可以從很多視角或維度入手,但從已取得的成果來看,其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主題上。

(一)多語言的使用。

gorter把語言景觀看作是研究多語言使用一種新路徑,語言景觀研究中最多的成果也出現(xiàn)在這一方面。在多語言使用研究的主要成果中,ben-rafael等對以色列的猶太人社區(qū)、巴勒斯坦人社區(qū)、東耶路撒冷的非以色列——巴勒斯坦人社區(qū)的希伯來語、阿拉伯語和英語語言景觀的模式進行了調查分析。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族群社區(qū)的語言使用具有不同的語言景觀模式。

(二)語言政策的實施。

語言景觀實際上就是語言政策實施情況的具體體現(xiàn)。任何一個國家的官方語言政策都會規(guī)定在公共空間使用什么樣的語言。在一些國家或地區(qū),地方自治政府也會制定相應的'語言政策或者語言法案,以規(guī)定公共空間里的語言使用。

三、語言景觀研究的理論框架。

許多從事語言景觀研究的學者嘗試構建該領域的理論體系,這里著重介紹scollon&scollon的場所符號學理論及huebner提出的speaking模型。

(一)場所符號學理論。

scollon&scollon采用kress&vanleeuwen的視覺符號框架來研究“場所中的話語”,并稱之為“地理符號學”,看話語如何在具體場所中表達意義。地理符號學是語言景觀研究中比較成型的分析框架之一。不過,他們的研究著重質化分析,對如何量化處理闡述不多。

(二)語言景觀分析的speaking模型。

美國語言人類學家hymes從人類交際文化學視角出發(fā)研究人類言語活動的交際效率,認為言語活動的主要構成要素可以用speaking中的八個首字母來表示,從而形成了speaking交際模型。其中s代表背景與場合;p代表參與者;e代表交際的目標及期待的結果;a代表交際中言語行為與事件發(fā)生的形式和順序;k代表交際中的語氣、表情、姿態(tài)等;i代表交際的傳播形式和風格;n代表交際時需遵守的各種社會規(guī)則;g代表言語行為或事件的類型。huebner認為,這種speaking分析模型可以作為語言景觀研究的分析框架,全面分析語言景觀的語言形式、與語境之間的關系、創(chuàng)設人的動機、讀者的反應等。

四、語言景觀研究的方法論。

(一)語料收集方法。

語言景觀研究最主要的語料收集方法是拍照。研究者只需攜帶一部數(shù)碼相機,拍下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的各類標牌,便基本完成了語料搜集的田野工作。除照片作為數(shù)據(jù)外,語言景觀研究也可以借助問卷調查、訪談等來了解景觀制作者的動機、讀者的態(tài)度和感受等。

(二)語料處理和分析方法。

語料分析可以采用量化或質化的方法。從量化角度分析,我們可以統(tǒng)計各類標牌的數(shù)量及所占比例,以此來看各種語言在公共空間中的呈現(xiàn)情況。語言景觀研究也可以采用或結合質化方法,通過觀察和思辨來分析標牌上的語言使用問題。這種方法的特點是依靠觀察進行判斷,不做數(shù)量上的統(tǒng)計和評價。

五、結語。

全球化帶給我們一個研究語言與社會關系的良好契機,也展示給我們一個異常復雜的社會語言空間。語言景觀研究以公共空間中的語言呈現(xiàn)為考察對象,探索標牌上語言形式背后的選擇動因、意識形態(tài)、身份和權勢關系等。在全球化和多語共存的現(xiàn)實語境下,語言景觀中可供考察的層面非常多,雖然語言景觀研究在方法論方面仍面臨一些挑戰(zhàn),但發(fā)展前景是非常明朗的。

參考文獻:

[4]李麗生.國外語言景觀研究述評及其啟示[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4):1-7.

研究生論文撰寫后記篇九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大多數(shù)高校的英語專業(yè)都陸續(xù)開設語言學課程(潘之欣[1])。但是,整體而言,語言學課程開設效果不容樂觀,問題集中表現(xiàn)為教師課堂講授太多,教學形式比較單一,理論講解過于抽象,忽視理論知識實際運用,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等方面(潘之欣2002,鞠玉梅[2],江曉紅[3])。因此,切實有效提升語言學課程教學效果極為關鍵。全人教育是20世紀60-7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種教育思想,它重視人的完整性和整體性,是一種以人本主義為核心的社會思潮(文旭:12-13)[5]。換句話說,全人教育關注的是人的全面發(fā)展和人的理性價值而不是工具性價值。本文認為全人教育思想對于英語教學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啟發(fā)人們進一步認清英語學科的人文學科性質。采用全人教育的理念,合理調整語言學課程設置,注重語言學的跨學科視野,能有效促進語言學課程的教學,切實有效提高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核心素養(yǎng)。

一、語言學課程教學現(xiàn)狀。

我國英語專業(yè)語言學課程開設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該課程在英語專業(yè)課程體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整體而言,學生對語言學課程的態(tài)度比較端正,他們普遍認為語言學課程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英語,有助于英語學習。但是,在授課的效果方面,學生普遍表現(xiàn)出不太滿意的態(tài)度。主要認為教學方法差,內容枯燥,理論性太強等等(潘之欣2002)。不少學生認為課堂上教師應該增加課堂討論的時間,教師應該適當使用漢語講解比較抽象的概念,補充漢語語料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學生還普遍認為課堂教學應加強理論聯(lián)系語言學習、語言使用實際,增加課堂趣味性(江曉紅2010)。在教材使用方面,李克、李淑康[6]的調研指出各高校使用的教材普遍比較枯燥乏味、深奧費解、學術性太強,也不乏有術語解釋不清、難度過大的情況。他們認為語言學教材應盡量體現(xiàn)基礎性、實用性、啟發(fā)性、自足性和時代性。教師應該有一種宏觀的教材觀,合理選擇和使用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教材,并且要及時補充大量教材之外的材料,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綜上所述,當前語言學課程的教學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本文認為在教學中貫徹全人教育理念可以有效提升語言學課程教學效果。

二、全人教育思想與英語教學。

“全人教育”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但是現(xiàn)代意義上“全人教育”思想最早是由美國教育思想家ronmiller率先提出的(文旭2014:12-13)。全人教育凸顯人的整體發(fā)展理念,近年得到國內不少學者的重視(謝安邦、張東海2007,[7][8];文旭2014;文旭、夏云2014[9]等)。文旭(2014:13-14)總結出全人教育的幾個方面理論主張:一是關注個人能力與潛力的全面挖掘,強調教育的目的是實現(xiàn)人的整體發(fā)展;二是強調聯(lián)系、關系概念,尋求個體之間的理解與生命的意義;三是關注人生經驗,而不是狹隘的“基本技能”;四是促使學生養(yǎng)成對所處的文化、道德、政治環(huán)境進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致力于人類文化的創(chuàng)造和改造,而不僅僅是現(xiàn)有文化的復制;五是側重人文精神培養(yǎng)和融合;六是倡導跨學科互動與知識整合。全人教育的理論主張給英語教學帶來很大啟示。首先,在思想的高度上,全人教育要求我們在英語教育中注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而不是拘囿于語言技能的訓練。作為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培養(yǎng)應該注重對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與共性有較為深刻的掌握,養(yǎng)成多元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此外,英語專業(yè)實質上語言專業(yè),學生應該掌握一些有關語言的一般學科知識和語言的一般規(guī)律。善于從英語學習和母語的對比中了解語言的共性和個性差異。積極學習和吸收英語文學和文化知識,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更為重要的是,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更好地學習漢語文學與文化,提升漢語文學與文化素養(yǎng)。這種理念既要體現(xiàn)在整個英語專業(yè)課程設置中,也要體現(xiàn)在每一門具體課程中。在英語專業(yè)課程設置方面,我們應該在確保英語技能訓練的前提下凸顯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地位,重點開設英語文化,英語文學,英語史,英漢語言對比,英漢文化對比,英漢文學對比,中西方思想史(哲學史)等方面的課程。在單科課程來說,應該有跨學科意識,注重知識與文化,共性與個性之間的關系,應該處理好知識傳授與思維訓練之間的關系。下節(jié)我們重點談一談如何在語言學課程教學中實現(xiàn)全人教育理念。

三、語言學教學的全人教育實現(xiàn)。

全人教育理念的語言學教學可以從課程設置和教學實施兩個方面來進行,課程設置解決知識“博”和“?!钡膹埩栴},為有效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潛能創(chuàng)設基本條件。

(一)“多位一體”的語言學課程設置。

全人教育一方面追求學生知識面的廣博性,另一方面注重發(fā)揮學生的個性與個體潛能。這種理念給語言學課程設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認為,語言學課程一方面要保持課程的共性內涵,另一方面也要兼顧課程的個性拓展,構建一種“多位一體”的開放性課程體系。具體的做法是開設“英語語言學概論”為必修課,開課時間為1個學期,周課時為2學時,系統(tǒng)介紹普通語言學理論。在此基礎上開設語言學門類下的專業(yè)選修課,如句法學、音系學、語義學、詞匯學、語言習得等方面的課程。各門選修課程的開課周數(shù)至少是8周,周課時為2學時。有些課程可以采取專題講座的方式進行,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開課方式。筆者所在的學校在修訂英語本科培養(yǎng)方案的時候貫徹了這種課程理念,目前先后開出了句法學、音系學、詞匯學、二語習得等專業(yè)選修課。開課效果非常理想,很受學生歡迎。

向健極(2014)[10]在探討高等職業(yè)教育存在的問題時指出,當前學生只有專業(yè)選擇權,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課程選擇權。如果賦予學生課程選擇權,他們將以一條自我選擇的課程路徑代替現(xiàn)有的強加于他的專業(yè)課程。這種思想同樣適用于普通高等教育,“多位一體”的語言學課程設置能給學生充分的課程選擇權,有效促進學生的潛能發(fā)展,完全符合全人教育的育人理念。

(二)全人教育語言學教學。

1.跨語言性語言學教學。

由于英語專業(yè)的特殊性,語言學課程主要選用英語撰寫的教材,教材主要討論英語語言現(xiàn)象。因此,學生容易產生一種誤解,認為語言學理論就是研究英語語言的理論。其實不然,英語語言學課程是一門普通語言學課程,英語只是語言學理論的一種主要載體,不是語言學理論唯一的研究對象,語言學研究面對的是全人類的語言。因此,在語言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語言學理論普遍性的理念,引導學生關注更多的語言。我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適當結合漢語的語言事實,采取英漢對比的方式討論語言的共性與個性。例如,在講解粘附詞綴和自由詞素這一組概念后,學生毫不費力就掌握了這兩個概念的區(qū)分,能指出什么是粘附詞素(如-ness),什么是自由詞素(如boy)。但是,當問及學生漢語中是否有粘附詞素,以及有哪些粘附詞素的時候。學生表現(xiàn)出一臉茫然,啞口無言。毋庸置疑,漢語也有比較豐富的粘附詞素,如下例中的“老”,“頭”,“兒”:

(1)a.老二去哪里了?

b.讓他嘗嘗甜頭。

c.給我留點兒吃的。

以上三個句子中的三個粘附詞素有較為豐富的含義,“老”表示家里孩子的排行;“頭”粘附在“甜”之后表示一種抽象的名詞意義;“兒”表示量比較少。以上三個粘附詞素的意義完全不同于作為獨立成詞的自由詞素“老”,“頭”,“兒”,如下例所示:

(2)a.父親老了。

b.他低下了頭。

c.養(yǎng)兒防老是一種舊觀念。

上例中的“老”作為形容詞,表示年齡大的意義,“頭”指“腦袋”,“兒”指兒子,都有具體的詞匯意義。(1)例中作為粘附詞素的“老”,“頭”,“兒”所具有的是語法意義。經過分析漢語的語言事實,讓學生覺得語言學理論并不“遙遠”,而是“近在眼前”,顯得格外親切。語言學不是“舶來品”,是實實在在存在于自己的母語中。在語言學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適當引用方言例子,拓寬語言事實的廣度,讓語言學研究更貼近生活。筆者在教授句法學這一章的時候,講到語言結構的多樣性,給學生介紹了海南話以及海南黎語的例子,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下面列舉一例作為說明。

海南話(特別是萬寧閩語)存在一種很普遍的單音節(jié)形容詞重疊結構,這種結構對形容詞修飾的程度進行了強調,類似于副詞修飾。例如,在萬寧閩語中,若要形容一女子非常漂亮,可以用下面的結構表示:

(3)這個姑娘靚,靚,靚。

很特別的是三個“靚”無論是調值還是節(jié)奏都是不一樣的,第一、二個“靚”的調值接近普通話中的陽平的調值,第三個“靚”的調值接近普通話中的去聲的調值。第一個“靚”的節(jié)奏拉得最長,其次是第二個“靚”,第三個“靚”為最短。形容詞“靚”的疊加表示修飾的強度,是一種比較有趣的現(xiàn)象。當然,無論是漢語普通話還是英語都存在形容詞或者副詞的疊加表示強調的現(xiàn)象。如普通話中的“好好看”,英語中的“veryverygood”。但是,仔細分析萬寧閩語的形容詞疊現(xiàn)象加不難發(fā)現(xiàn),它和普通話和英語極為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萬寧閩語中類似的結構還比較多產,如“臭,臭,臭”,“壞,壞,壞”等等結構的使用也非常廣泛,甚至也存在動詞重疊表示強調的情況,如“我想、想去”(我非常想去)等等。

總而言之,這種教學凸顯了語言學教學的跨語言性以及語言學理論的普遍性,拓寬學生對語言學的認識視野,這與全人教育理念高度契合。英語教學中漢語語言和文化的缺失一直以來都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曾洪偉[11],肖龍福等2010[12],張珊等[13]),筆者認為,忽略母語語言事實的語言學課程教學是一種“文化缺失”的具體表現(xiàn)。

2.跨學科的語言學教學。

全人教育理念視野下的語言學教學實踐還應該體現(xiàn)在語言學教學的跨學科性上面。語言學是研究語言的科學,而人類幾乎所有的事務都離不開語言的干預。因此,語言學學科勢必與其他學科發(fā)生緊密聯(lián)系。例如,研究社會問題的專家離不開語言的討論,研究心理問題的學者,也一定繞不開語言的理解和產出。錢冠連先生曾說過:“語言學家睡在哲學家編制的搖籃里,還不知道這搖籃是誰編的?!保ㄥX冠連:115)[14],此語道破了語言學與哲學的關系。西方哲學發(fā)生了第二次轉向,即是語言的轉向,哲學家們從原來的認識論轉為關注語言問題。語言學研究中很多問題若要追問其源頭,就會走向語言哲學那里去。此外,語言學與文化、政治,歷史等諸多領域都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因此,在教授語言學的理論時,不能不涉及相關學科的討論。當然,我們不是要求學生在語言學的學習過程中要學習這么多的學科門類,而是要適當、有選擇性地打開學生的學術視野,讓他們學會系統(tǒng)地看待問題,對待一門課程。通過跨學科知識的拓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學術興趣。真正做到“博雅”和“專精”相結合,做到全人教育理念下的“教單科,育全人”(文旭2014:18)。

四、結束語。

本文從全人教育的思想出發(fā),結合英語本科專業(yè)語言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全人教育理念下如何有效提升語言學課程教學的品質。英語教育不應該只是語言技能的訓練,應該要回歸英語學科的人文性,關注人的理性價值而不是工具性價值。在語言學課程教學上,我們應該吸收全人教育的先進理念,從課程設置和教學理念和方法上改善教學。本文認為,在課程設置上,應該選擇“多位一體”的理念,即以語言學概論課為主,分別開設語言學下面的各門具體子課程,關照學生的個性需求。在教學理念方法上,教師切勿忽略語言學理論的普遍性和母語語言事實的參與,切勿割裂語言學與其他學科的緊密聯(lián)系,授課要有跨學科意識,切實有效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培養(yǎng)學生系統(tǒng)認識問題的能力和科學思維方法,切實有效提高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潘之欣.關于高校英語專業(yè)語言學導論類課程設置的調查[j].外語界,2002(1).

[2]鞠玉梅.關于高校英語專業(yè)語言學課程教學的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8).

[3]江曉紅.“語言學導論”課程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3).

[4]胡文仲,孫有中.突出學科特點,加強人文教育[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5).

[5]文旭.教單科,育全人-論專業(yè)外語教育中的全人教育[j].中國外語教育,2014(3).

[6]李克,李淑康.高校英語語言學教材的建設與思考[j].外語界,2008(6).

[7]謝安邦,張東海.全人教育的緣起與思想理路[j].全球教育展望,2007(11).

[8]謝安邦,張東海.全人教育理念與和諧社會建設[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9]文旭,夏云.全人教育在外語教育中的現(xiàn)實化[j].外語界,2014(5).

[10]向健極.“全人教育”視角下的高等職業(yè)教育[j].高職探析,2014(6).

[11]曾洪偉.文化“失語”、民族認同缺失與教育偏誤[j].教育評論,2006(4).

[12]肖龍福,肖笛,李嵐,等.我國高校英語教育中的“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狀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0(1).

[13]張珊.中國外語教育的文化自覺[j].外語教學,2017(2).

[14]錢冠連.眼光與定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研究生論文撰寫后記篇十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科學研究工作的全面總結,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學術文獻資料,是申請和授予相應學位的基本依據(jù)。學位論文撰寫是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的基本訓練之一,必須按照確定的規(guī)范認真執(zhí)行。研究生應嚴肅認真地撰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應加強指導,嚴格把關。

學位論文撰寫應實事求是,杜絕造假和抄襲等行為;應符合國家及各專業(yè)部門制定的有關標準,符合漢語語法規(guī)范。

碩士和博士學位論文,除在字數(shù)、理論研究的深度及創(chuàng)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外,撰寫規(guī)范要求基本一致。人文與社會科學、管理學科可在本撰寫規(guī)范的基礎上補充制定專業(yè)的學術規(guī)范。

1、內容要求。

1.1題目。

題目應以簡明的詞語,恰當、準確、科學地反映論文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一般不超過25字),應中英文對照。題目通常由名詞性短語構成,不能含有標點符號;應盡量避免使用不常用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號和公式等。

如題目內容層次很多,難以簡化時,可采用題目和副題目相結合的方法。題目與副題目字數(shù)之和不應超過35字,中文的題目與副題目之間用破折號相連,英文則用冒號相連。副題目起補充、闡明題目的作用。題目和副題目在整篇學位論文中的不同地方出現(xiàn)時,應保持一致。

1.2摘要與關鍵詞。

1.2.1摘要。

摘要是論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論文的全文,就能通過摘要了解整個論文的必要信息。摘要應包括本論文研究的目的、理論與實際意義、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重點突出研究成果和結論。

摘要的內容要完整、客觀、準確,應做到不遺漏、不拔高、不添加。摘要應按層次逐段簡要寫出,避免將摘要寫成目錄式的內容介紹。摘要在敘述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結論時,除作者的價值和經驗判斷可以使用第一人稱外,一般使用第三人稱,采用“分析了……原因”、“認為……”、“對……進行了探討”等記述方法進行描述。避免主觀性的評價意見,避免對背景、目的、意義、概念和一般性(常識性)理論敘述過多。

摘要需采用規(guī)范的名詞術語(包括地名、機構名和人名)。對個別新術語或無中文譯文的術語,可用外文或在中文譯文后加括號注明外文。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化學結構式、圖表、非常用的縮寫詞和非公知公用的符號與術語,不標注引用文獻編號。

博士學位論文摘要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論文的研究背景及目的。簡潔準確地交代論文的研究背景與意義、相關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論文所針對的關鍵科學問題,使讀者把握論文選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此部分介紹不宜寫得過多,一般不多于400字。

(2)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介紹論文所要解決核心問題開展的主要研究工作以及研究方法或研究手段,使讀者可以了解論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手段的合理性與先進性。

(3)論文的主要創(chuàng)新成果。簡要闡述論文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技術、新方法、新結論等主要信息,使讀者可以了解論文的創(chuàng)新性。

(4)論文成果的理論和實際意義。客觀、簡要地介紹論文成果的理論和實際意義,使讀者可以快速獲得論文的學術價值。

1.2.2關鍵詞。

關鍵詞是供檢索用的主題詞條。關鍵詞應集中體現(xiàn)論文特色,反映研究成果的內涵,具有語義性,在論文中有明確的出處,并應盡量采用《漢語主題詞表》或各專業(yè)主題詞表提供的規(guī)范詞,應列取3~6個關鍵詞,按詞條的外延層次從大到小排列。

1.3目錄。

論文中各章節(jié)的順序排列表,包括論文中全部章、節(jié)、條三級標題及其頁碼。

1.4論文正文。

論文正文包括緒論、論文主體及結論等部分。

1.4.1緒論。

緒論一般作為第1章。緒論應包括:本研究課題的來源、背景及其理論意義與實際意義;國內外與課題相關研究領域的研究進展及成果、存在的不足或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歸納出將要開展研究的理論分析框架、研究內容、研究程序和方法。

緒論部分要注意對論文所引用國內外文獻的準確標注。緒論的主要研究內容的撰寫宜使用將來時態(tài),切忌將論文目錄直接作為研究內容。

1.4.2論文主體。

論文主體是學位論文的主要部分,應該結構嚴謹,層次清晰,重點突出,文字簡練、通順。論文各章之間應該前后關聯(lián),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論文給出的數(shù)據(jù)必須真實可靠,推理正確,結論明確,無概念性和科學性錯誤。對于科學實驗、計算機仿真的條件、實驗過程、仿真過程等需加以敘述,避免直接給出結果、曲線和結論。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或采用他人成說時,應注明出處,不得將其與本人提出的理論分析混淆在一起。

論文主體各章后應有一節(jié)“本章小結”,實驗方法或材料等章節(jié)可不寫“本章小結”。各章小結是對各章研究內容、方法與成果的簡潔準確的總結與概括,也是論文最后結論的依據(jù)。

1.4.3結論。

結論作為學位論文正文的組成部分,單獨排寫,不加章標題序號,不標注引用文獻。結論內容一般在2000字以內。

結論應是作者在學位論文研究過程中所取得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的概要總結,不能與摘要混為一談。博士學位論文結論應包括論文的主要結果、創(chuàng)新點、展望三部分,在結論中應概括論文的核心觀點,明確、客觀地指出本研究內容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含新見解、新觀點、方法創(chuàng)新、技術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并指出今后進一步在本研究方向進行研究工作的展望與設想。對所取得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應注意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給出科學、準確的評價,分(1)、(2)、(3)…條列出,宜用“提出了”、“建立了”等詞敘述。此外,結論的撰寫還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結論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不應是對論文中各章小結的簡單重復。結論要與引言相呼應,以自身的條理性、明確性、客觀性反映論文價值。對論文創(chuàng)新內容的概括,評價要適當。

(2)結論措辭要準確、嚴謹,不能模棱兩可,避免使用“大概”、“或許”、“可能是”等詞語。結論中不應有解釋性詞語,而應直接給出結果。結論中一般不使用量的'符號,而宜用量的名稱。

研究生論文撰寫后記篇十一

選題。

選題是論文寫作的第一步,對論文題目的選擇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論文研究的方向、角度,直接關系到論文的成敗和質量。

在選題時,要考慮到以下的要素。

1.語言。

研究一個哲學家必須知道該哲學家原著使用的語言,不能依賴翻譯。

思想和語言之間的聯(lián)系比我們想象的更為緊密,翻譯往往會曲解原文的概念。

因此,做博士論文,不懂希臘文,不要選希臘哲學方面的題目;不懂拉丁文,不要選中世紀哲學的題目;不懂德文、法文,不要做德國哲學和法國哲學方面的題目。

碩士論文對語言的要求可以放寬一些,但至少要掌握一門外語。

涉及外國資料時,關鍵的地方不能依賴翻譯,再好的中譯本也只能作參考,有疑問處要核對原著(至少要核對英文本)。

2.精力。

要考慮到自己的精力,不要在短時間內,選擇寬泛的題目,要小題大做,而非大題小做。

諸如“論工作方法”、“論人的素質”、“論全球化的本質”等大題目,應當避免。

3.相關知識。

哲學涉及各種學科,一些題目要求對論文涉及的相關領域有所了解。

如,科學哲學的一些題目涉及對理論物理學的了解,社會哲學方面的題目涉及對社會科學的了解,商業(yè)倫理學涉及商業(yè)方面的專業(yè)知識。

4.時間。

我們往往很容易低估了論文寫作的時間。

不要對初始的寫作計劃太樂觀,從思想到語言的轉變過程中,我們的認識會有所改變,工作量會大大增加。

比較科學的計算論文的寫作時間是:按照最寬裕的打算,然后再加一倍。

5.資料。

在選擇論文題目時,我們最好先檢查、確認可以利用的圖書資料。

北大圖書館的查詢系統(tǒng)有主題詞檢索,可用這一手段查詢本校圖書館和可以館際交流的資料,以確定所選題目是否有足夠的資料保障。

同學們在選定一個題目后,應與老師討論題目的彈性(feasibility)。

如果寫作時發(fā)現(xiàn)題目大了,或是做下去有困難,可以把題目縮小到什么程度,可以改變到什么程度,事先要心中有數(shù)。

一般而言,論文就其選題范圍來說可以有三種:(1)科學批評,這是在對當前學術的反思和批判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新思想;(2)哲學史研究;(3)做古典文本的注釋性的翻譯或新編一個批駁版(criticaledition)。

每一個領域都有自己的立足點,也都有自己必須克服的困難。

我們要做到一下幾點:(1)要具有豐富的背景知識,包括該學科的歷史和現(xiàn)狀,關鍵是提出充分論證的新觀點。

(2)如果是對古代哲學的研究,需要保證所用的文獻的權威性和完整性;如果是對近現(xiàn)代哲學的研究,要注意哲學家之間因思想相互影響而構成的日趨復雜的思想關系。

(3)要對所翻譯或整理的古代文獻做出詳細的注釋和合適的導言,以及批判性評價。

2

論文的研究。

選題之后,我們要開始論文研究工作。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需要重視一下幾個步驟。

1.綜述。

一般說來,我們對論文所涉及的題目,需要做一個綜述。

在綜述中,我們要說明關于論文的題目、前人的研究狀況(他們提出的問題以及他們論述的觀點)。

在綜述的最后,作者要提出前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問題,或沒有解決的問題,從而說明自己現(xiàn)在所做的工作的重要性。

這樣的寫作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我們對背景知識的概括能力,以及有意識地提出新問題的創(chuàng)造能力。

寫出一份好的綜述,要求我們廣泛地閱讀。

但在寫作中,我們必須用精煉的語言,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進行綜合的敘述,概括觀點,提出問題。

概括能力和問題意識是做好論文的兩個關鍵,不但要在綜述里體現(xiàn)出來,還要貫穿在論文研究的全過程中。

2.文獻的綜述。

觀點的綜述是概括出這一問題的研究歷史和現(xiàn)狀,而文獻的綜述是要介紹國內外在此問題上的文獻資料。

文獻綜述一要求全,二要求新。

3.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

對于科學批判性的論文,第一手資料是與論文相關觀點的經典性、奠基性的作品;對于歷史研究性論文,第一手資料則是論文所要研究的哲學家的原著,而后人關于該哲學家的研究都是第二手資料。

第二手資料雖然不同于第一手資料的原創(chuàng)性,可是第二手資料對于初學者入門卻有很大的幫助,在參閱第二手資料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第一手資料。

學駕駛飛機,身邊不可以沒有教練,第二手資料的作用就相當于“教練”。

現(xiàn)在面臨的困難是“知識爆炸”,第二手資料太多,稂莠不齊。

所以我們要選擇權威性的有價值的第二手資料。

但是什么是權威,什么是有價值呢?對此要保持開發(fā)的心態(tài),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比較不同的觀點之后,作出自己的判斷,不能用先入為主的偏好來選取材料。

4.大綱和筆記。

在動筆寫作之前,我們應該先有一個初步的大綱,并且以此為依據(jù),進行資料的搜集工作。

在搜集和閱讀資料的時候,還要做好筆記。

以前,老先生要求至少要做一萬張卡片才能動筆寫文章;現(xiàn)在敲計算機代替了做卡片,但計算機只是提供了更先進的技術,不能代替做筆記這一研究的基本功。

要充分用數(shù)據(jù)庫的技術搜索資料,做筆記。

5.批判性評價。

論文的導言包括觀點綜述和文獻綜述,論文的正文是針對問題所作的論述和論證,在論文結束之時,還需要有一個批判性評價,即對自己的問題的認識。

評價又可分為內在和外在兩種:

外在評價——對所使用的文本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的評價。

內在評價——比如,對所論述哲學家的時代特征的分析,這往往涉及他的時代局限性。

再比如,可以評價所論述的哲學家的思想對解決這個問題的導向是否正確。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哲學史上,無論是正確的導向還是錯誤的導向,同樣都是有價值的。

還比如,所論述哲學家的論述是否合理,他的前提是否可靠?

3

論文的寫作。

1.寫作計劃。

論文的寫作計劃要求簡明扼要,不能重復;條理清晰,有邏輯順序;思考線索明確,或以時間為序,或以邏輯為序。

2.寫作過程。

在具體的寫作之中,我們每寫完一章之后,都應該交給導師審查,這樣做可以給論文的下一步寫作帶來保障,一旦出現(xiàn)了問題,返工不會太大;在修改論文時,我們要大膽地修改,不必囿于已有的成見,不能吝惜已經寫作的字數(shù);在提交論文之前,必須再進行校對,因為錯別字的出現(xiàn)會降低他人對論文的評價。

我們系對學位論文的要求非常嚴格,每10000字的錯別字必須少于1個,包括標點符號。

3.內容。

論文應有一下內容:(1)標題。

注意論文的題目的名稱在論文任何地方都必須一致。

(2)前言。

前言要簡短,致謝一般可以放在前言之中,而致謝的內容不宜過于冗長,不要廉價。

(3)目錄。

目錄要詳細一些,至少要有章節(jié)目錄。

(4)導言。

主要是綜述,通過綜述,提出論文要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論文的結構。

(5)正文。

內容的分段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

最好每一部分都有一個小標題和小結,這樣可以減輕讀者的負擔。

(6)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可以放在正文之前,也可以放在正文之后。

如果注釋方式采取文中注,則將參考文獻放在正文之前比較方便。

(7)后記。

在論文的結尾處,可以再一次簡單說明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觀點,不要長。

4

引文。

論文的寫作目的主要是對學術研究能力的訓練以及對學術規(guī)范的訓練,而不是對哲學問題的個人化思考(personalreflection)。

沒有引文、注釋的文章,那只是你自己的個人化思考,而不是學術論文,更不是學位論文。

同時,論文不是引文的拼接,對引文要有自己的解釋,并對引文在論文中的作用作出自己的評述。

有引文而無解釋和評述,是論文寫作的大忌,要避免。

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的引文和注釋。

引文的規(guī)則往往是大家最不了解,又最容易弄錯的,需要特別小心。

對引文的要求分兩部分——內容上的要求和形式上的要求。

1.內容上的要求。

在引用對象上,我們應該引用權威人物的作品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作品。

但是,我們選擇的引用對象必須和論文的論述內容有關系。

比如,我們不能因為愛因斯坦是一位物理學上的權威,在寫社會學論文的時候也引用的他對社會學方面的闡述。

或許他在社會學方面并沒有什么論述,即使有,對于社會學而言,愛因斯坦的話也不重要。

在引用內容上,我們的引文要引用那些最能說明問題的字句,引文最好不要過長,對于很長的引文,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或者在自己的概括中,插入引文的關鍵性字句。

在引述之后,應該有自己對引文的解釋和評論。

在引用位置上,引文可以在正文之中,也可以把引文放在腳注里或者附錄中。

放在正文中的引文是必要的非引不可的證據(jù)。

但是另一些枝節(jié)性的引文可以放在腳注里。

或者在正文中將引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如果引文比較重要,而且特別長,我們就可以將引文作為附錄附在正文之后,特別是對于那些沒有經過翻譯和整理的古籍,更值得采取這種方式。

2.形式上的要求。

對引文出處一定要有所交代,這是對引文形式上的要求。

一般說來,引文的形式有三種:腳注、尾注和文中注。

尾注由于計算機的功能,現(xiàn)在已經逐步被淘汰。

(1)文中注。

對于中文古典文獻,大部分用的是文中注的形式。

比如,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述而》)。

對于同一文本,在論文中大量引用的話,我們可以在第一次引用時用腳注詳細說明該書的資料,而后面的則可以用文中注標明頁碼。

如:“——。

”(34頁)。

如果我們將參考文獻放在正文之前,并且對參考文獻的作者、書目有比較詳細的介紹,那么在正文中,我們就可以用文中注。

例如,假設羅素有三本書都是出版于19,可以在參考文獻中對羅素和與他相關的書目這樣介紹:

russell,b.,1921(1)theanalysisofmind,georgeallenandunwinpress,london.

(2)——————。

(3)——————。

假設我們在正文中引用theanalysisofmind中的內容,就可以在正文中直接用括號表示,即(russell,1921(1),pp.56-58)。

目前這種文中注的形式比較流行。

(2)腳注。

腳注的內容不僅僅介紹引文的出處,也可以包括自己的議論。

如果自己的議論和正文的主題線索有所偏離,可以把這些議論放在腳注,作為正文的補充,這樣不會影響行文的連貫。

研究生論文撰寫后記篇十二

“聽說有個前輩,被系統(tǒng)查出抄襲,暫停了畢業(yè)程序?!弊蛉?,中南大學文學院2011屆研究生畢業(yè)生小田連連感嘆:“這對我們震懾很大?!?/p>

“測謊儀”把關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tǒng)”是由清華大學研發(fā)的檢測學位論文文字復制比的在線檢測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作為學位論文質量監(jiān)控手段之一,中南大學從開始試用。

中南大學研究生院學位管理處處長饒秋華教授介紹,在實際操作中,只要將任意一篇文章與資源庫中的`文獻進行比對,系統(tǒng)便能檢測出哪些詞句或者段落跟以往的論文有雷同之處?!耙话惆雮€小時之內就可出檢測結果?!痹谠撓到y(tǒng)的“火眼金睛”下,抄襲、剽竊、偽造、篡改等學術不端行為都將無處遁形,該系統(tǒng)被研究生稱為“測謊儀”。

饒秋華介紹,從20開始,學校所有申請學位(畢業(yè))論文答辯的研究生均需通過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否則不予答辯;博士研究生和隨機抽查匿名評審的碩士研究生需在論文送審前提交學位論文電子版到所在二級培養(yǎng)單位進行檢測。

不服檢測結果可以申訴。

饒秋華介紹,根據(jù)《中南大學關于“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tǒng)”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全文文字復制比”小于25%者,由導師結合核心章節(jié)文字復制比等相關情況,負責審查并認定學位論文內容中是否存在學術不端行為。

“全文文字復制比”在25%-40%之間者,由各學位評定分委員會結合核心章節(jié)文字復制比等情況,負責對學位論文中存在的學術不端行為類型與性質進行認定,根據(jù)認定結果作出論文修改后答辯或延期半年答辯處理。

“全文文字復制比”在40%及以上者,原則上必須延期答辯。如果研究生本人或導師認為該論文確實不存在抄襲行為,可書面提出申請,由專家組給出最終鑒定。

消除學術剽竊。

根本在于提高學術道德。

“據(jù)說每段抄襲不超過兩百字就算過關,咱們趕緊改”、“那我把‘媒體’改成‘大眾傳播工具’成不成?”

“20,華中師范大學等高校啟用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tǒng)后,網絡上就有了專門幫助學生檢測其論文是否過關的服務?!?/p>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應對功能強大的“測謊儀”,一些學生開始動用“聰明才智”,研究如何從論文行文、引文規(guī)范等技術層面上規(guī)避系統(tǒng)的檢測,其中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對論文逐字逐句改頭換面。

中南大學研究生院一位負責人也坦承,論文檢測系統(tǒng)增加了抄襲的成本,提高了抄襲的風險,有助于糾正學術不端風氣,但是技術手段并不能真正保證論文質量,提高學術水平。在目前論文抄襲之風日盛的情況下,技術檢測可以警示、告誡、教育學生遵守學術規(guī)范,盡可能地消除論文抄襲,但根本之道還是加強學風建設。

中南大學目前成立了研究生學術道德工作辦公室,同時,在《研究生學籍管理規(guī)定》、《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研究生獎學金管理辦法》等文件中,將學術道德規(guī)范和學術創(chuàng)新作為研究生在學期間各種考核的重要評定條件。

研究生論文撰寫后記篇十三

息,即不閱讀學位論文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

博士及碩士學位論文的摘要均要求用中、英兩種文字給出,中文在前。

摘要的字數(shù),以漢字計,碩士學位論文為500~650字;博士學位論文為900~1200字。摘要頁不寫論文題目。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圖表及參考文獻序號。

關鍵詞是為了適應計算機自動檢索的需要,從論文中選取的能夠反映文獻特征內容的規(guī)范性詞(稱敘詞或主題詞)。應按gb3860-83《文獻主題標引規(guī)則》的規(guī)定選取。對于那些反映新學科、新技術中的重要術語,也可作為關鍵詞標出。關鍵詞一般列5~10個,按詞條外延層次從大到小排列。

二、結論撰寫規(guī)范。

結論是指學位論文最終的總體結論。主要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這個問題。它是在對本論分析、綜合的基礎上對全文的總結和升華,是對緒論和本論論點的呼應,是對全文的畫龍點睛的收束,也是對本論中各章小結的再綜合。可以作為結論的主要內容有:

1.本課題的理論、方法、設計計算和試驗研究結果等的歸納和。

總結;

2.明確回答本研究課題所提出的問題和任務解決的程度和取得的進展;

4.對研究成果應用前景和社會、經濟價值等加以預測和評價;

5.指出今后在本研究方向進一步開展研究工作的設想、展望和建議,儀器設備的改進,尚待解決的問題。

撰寫結論時應注意的事項:

1.結論應該明確、精煉、完整、準確、措辭嚴密,不含糊其詞;

2.結論要一分為二,要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實事求是的評價自己的成果,切勿言過其實,在無充分的把握時,應該留有余地。

3.結論應反映自己從事研究工作取得的成績,屬于前人或他人已有的正確結論,應不提或盡量少提。

結論應分條撰寫,字數(shù)一般不多于字。

研究生論文撰寫后記篇十四

息,即不閱讀學位論文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

博士及碩士學位論文的摘要均要求用中、英兩種文字給出,中文在前。

摘要的字數(shù),以漢字計,碩士學位論文為500~650字;博士學位論文為900~1200字。摘要頁不寫論文題目。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圖表及參考文獻序號。

關鍵詞是為了適應計算機自動檢索的需要,從論文中選取的能夠反映文獻特征內容的規(guī)范性詞(稱敘詞或主題詞)。應按gb3860-83《文獻主題標引規(guī)則》的規(guī)定選取。對于那些反映新學科、新技術中的重要術語,也可作為關鍵詞標出。關鍵詞一般列5~10個,按詞條外延層次從大到小排列。

二、結論撰寫規(guī)范。

結論是指學位論文最終的總體結論。主要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這個問題。它是在對本論分析、綜合的基礎上對全文的總結和升華,是對緒論和本論論點的呼應,是對全文的畫龍點睛的收束,也是對本論中各章小結的再綜合??梢宰鳛榻Y論的主要內容有:

1.本課題的理論、方法、設計計算和試驗研究結果等的歸納和。

總結;

2.明確回答本研究課題所提出的問題和任務解決的程度和取得的進展;

4.對研究成果應用前景和社會、經濟價值等加以預測和評價;

5.指出今后在本研究方向進一步開展研究工作的設想、展望和建議,儀器設備的改進,尚待解決的問題。

撰寫結論時應注意的事項:

1.結論應該明確、精煉、完整、準確、措辭嚴密,不含糊其詞;

2.結論要一分為二,要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實事求是的評價自己的成果,切勿言過其實,在無充分的把握時,應該留有余地。

3.結論應反映自己從事研究工作取得的成績,屬于前人或他人已有的正確結論,應不提或盡量少提。

結論應分條撰寫,字數(shù)一般不多于2000字。

研究生論文撰寫后記篇十五

詞匯是影響語言能力的重要因素,詞匯的儲備量可以直接影響語言的運用成果,所以在英語教學中,詞匯的教學始終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可以從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的能力都獲得提升,而這些能力的提升與學生的詞匯量密切相關;同時,各種等級的英語經考試對于學生的詞匯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些都說明詞匯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認知語言理論是近年來獲得快速發(fā)展和拓展的理論體系,對大學英語的詞匯教學起到了重要的啟示作用,在促進詞匯教學質量提升方面的效果較為顯著。

一、認知語言學理論。

認知語言學是上世紀末開始流行的一種語言理論,關于其應用的研究活動也隨之在學術界廣泛開展。認知語言學主要以經驗觀、凸顯觀和注意觀為主要的表征手法,而可以同時體現(xiàn)這三種表征手法的理論內容,主要有基本范疇理論、原型理論和概念隱喻理論三種。

1.基本范疇理論。

認知語言學理論認為,在人們對周圍事物認知的過程中,會將一些具有相同或者相似性的事物自覺的組織到一起,并且利用不同的語言符號對其進行編碼,這便形成了不同的范疇。同時,從另一個層面上也可以理解為人們對不同事物理解的不同角度,以此為依據(jù)對事物進行分辨和分類?;痉懂犂碚撌侨祟悓κ挛镞M行分類的基本等級劃分理論,也是人與自然、人與人進行匹配和經驗的依據(jù)。

2.原型范疇理論。

人類社會處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雖然經歷多年的發(fā)展,社會事物呈現(xiàn)出千差萬別的形態(tài),并且形成了多個不同的范疇理論,但是對對于人們對于范疇的界定是以原型了理論為依據(jù),這也使得原型理論成為了認知語言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認知語言學研究理論中,可以根據(jù)某些具有顯著特征、抽象特征和具體特征的不同層次范疇進行劃分,形成相對應的高層次范疇、基本層次范疇和下屬范疇。

3.概念隱喻。

隱喻指的是利用一種事物對另一種事物進行解釋,隱喻是一種涉及范圍十分廣泛的方式,其可以通過語言、行為和思想等不同的方式表達,從廣義上說,隱喻也可以理解為一個概念領域向另一個概念領域的映射。在人們日常的語言中,很多詞匯的表達都是通過隱喻的形式表達的,所以很多學者也將隱喻的應用認為是語言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如果沒有隱喻的應用,便無法利用簡單的語言符號表達人們豐富的思想,所以將其運用到詞匯教學中,可以對學習效率起到顯著的提升作用。

二、認知語言學理論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應用認知語言學理論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認知語言學理論針對基本范疇的等級詞匯和非基本范疇的詞匯建立了相應的區(qū)分標準,這與英語教學中先后順序規(guī)律的詞匯排列標準是一致的,符合詞匯教學的優(yōu)先原則,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詞匯體系;第二,針對一詞多義的教學內容,可以利用隱喻理論和語境對其涵義進行拓展,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上對詞匯的涵義進行掌握,有利于增強學生對詞匯的運用能力。認知語言學理論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可以作如下分析:

1.基本范疇理論的應用。

基本范疇理論的應用可以為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提供更豐富的理論基礎。詞匯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也是基礎性內容,如果沒有掌握必要的詞匯,就無法掌握基本的語言溝通技能。對于大學生來說,已經有一定的詞匯儲備量,而且在生詞和短語的學習方面也都有一定的基礎,而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清晰的絡結構,可以讓學生將大量的詞匯進行串聯(lián),形成多個關聯(lián)詞匯,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詞匯的記憶,而且也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對詞匯的應用能力。比如board的一個意思為“木板”,而另一個意思卻為“董事會”,兩個看似毫無關聯(lián)的詞匯就形成了同音詞,可以加強學生在日常英語交流中對詞匯的運用能力。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活動中,有的教師盲目的讓學生追求詞匯量的多少,卻忽略了對學生詞匯掌握和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很多學生雖然靠機械的記憶記住了很多詞匯,但卻無法將其運用到實際的英語寫作和對話中,所以,教師要從基本范疇理論的角度出發(fā),對多個不同的英語詞匯的詞義和搭配方法按照不同的范疇內容進行劃分,幫助學生奠定更牢固的詞匯基礎,增強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提升。

2.原型范疇理論的應用。

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通過原型理論的應用可以將詞匯的意義進行分解,讓學生按照不同的層面對詞匯之間的深層關系進行拓展和分析,可以根據(jù)上下文的內容對詞匯的涵義進行推敲。原型范疇理論認為,所有相關的詞匯詞義中,都有一個核心或者中心涵義,因此這個詞匯可以作為其他詞匯的原型,在此基礎上進行延伸,可以獲得一系列相應的詞匯。如“arm”一詞最先獲的義項為“手臂、胳膊”,由此輻射出很多其它義項,例如“臂形物”、“衣袖”、“椅子扶手”、“武裝、裝備”。

3.概念隱喻理論的應用。

概念隱喻理論的有效應用可以提高學生對詞匯運用的靈活性。詞匯的學習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學生對詞匯的理解也需要從表面涵義向深層次涵義轉變,所以利用概念隱喻理論的應用可以將英語詞匯與生活中的詞匯相聯(lián)系,通過詞匯的引申意義研究,增強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

結束語:

總之,認知語言學理論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從理論體系方面為詞匯教學提供更多依據(jù),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大應用教學新成果的空間,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加強對詞匯學習的重視程度,提高詞匯學習的質量,從而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