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2023年數(shù)學服務站的文案范文(匯總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1 22:57:11 頁碼:10
2023年數(shù)學服務站的文案范文(匯總10篇)
2023-11-21 22:57:11    小編:ZTFB

數(shù)學是一門嚴謹而普適的學科,它的應用廣泛且深入。首先,我們要明確高效職場人士總結了自己多年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希望能為大家?guī)韱⑹尽?/p>

數(shù)學服務站的文案篇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準備:一些圖形紙制品、學具、多媒體課件、小剪刀等。

教學方式:分小組活動,每四人為一小組,設立小組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導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位老朋友,你們認識它們嗎?

1、認一認。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讓學生認一認,并說出物體的名稱。(課件出示)。

2、選物體。

你們的學具盒里有這些物體嗎?請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歡的物體,挑好了嗎?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貼一貼)。

師:請你選擇一個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覺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嗎?誰能想個好辦法?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我們要聽音樂來比一比,看哪個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們想把自己剪得圖形貼出來讓別的小朋友也看看嗎?(師生共同貼出剪得圖形)。

二、(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剪得圖形真漂亮,你們想看的更清楚嗎?看!老師已經把你們剪得圖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誰能給這些圖形取個好聽的名字?

現(xiàn)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圖形長的比較像?

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

過渡: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認識圖形》。

三、(實踐操作)。

這四種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下面我們來動手圍一圍,擺一擺。

1、用釘子板圍。

2、用小棒擺。

四、(課間活動)。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新的圖形,孩子們,你們高興嗎?下面就讓我們用歌聲來慶賀一下吧!(師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關的圖形)。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這4種圖形,請大家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有嗎?(有)。

請你找出來,找到的小朋友請告訴你小朋友們!

2、辨一辨。(教師出示一些實物,指著有關實物有表面搶答。)。

師:小朋友,你們都找了這么多有趣的圖形,老師也找了一些回來,你們想不想看看?下面進行搶答游戲,知道的小朋友馬上站起來說。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狀的?(老師出示準備的幾個實物課件)。

3、數(shù)一數(shù)。

看,數(shù)學多有意思,就連我們今天學的圖形也能組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孩子們,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數(shù)數(shù)這些有趣的圖形吧!(課件出示組合的圖形)。

4、認一認。(多媒體出示交通標志)。

小朋友,看!這是什么?(交通標志)這些交通標志表示什么?每個圖形里有哪些圖形?誰來說?(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要認清交通標志,遵守交通規(guī)則,安全行駛。)。

數(shù)學服務站的文案篇二

教科書第128~129頁。

活動目標。

通過發(fā)豆芽活動,了解生活中的相關知識,運用多種途徑查詢和收集相關資料,并能運用數(shù)學的方法記錄和描述豆芽的生長情況,培養(yǎng)同學們動手實踐、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師收集相關資料,并先做一次實驗。學生分組準備黃豆、綠豆各50g,以及發(fā)豆芽的器皿。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豆芽的生長過程嗎?你自己發(fā)過豆芽嗎?

2.學生根據(jù)查詢的資料和咨詢科學教師得到的知識進行交流。

3.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提出:我們也來試一試發(fā)豆芽。

揭示課題:發(fā)豆芽。

二、討論交流,得出活動步驟。

1.提問:發(fā)豆芽要做哪些準備?怎樣記錄發(fā)豆芽的過程呢?對最后的記錄如何分析呢?

結合學生的交流,得出本次活動的主要步驟:調查與收集;發(fā)制與記錄;整理與分析;推測與應用。

2.學生結合教材了解4個環(huán)節(jié)應該做什么,并在全班交流。

教師重點提問:發(fā)豆芽的統(tǒng)計圖畫什么好?為什么?如何計算發(fā)豆芽的盈利情況?

三、學生分組活動。

1.教師演示發(fā)豆芽的過程。

2.教師提出要求:

(1)發(fā)豆芽活動要做的事情比較多,我們要分組進行,每組5個人。

(2)為了方便觀察與記錄,我們都將豆芽統(tǒng)一放在教室里進行觀察,每天每個組在固定時間進行澆水。

3.各組學生進行發(fā)豆芽實驗。

時間大約是6天。教師對各組實驗的情況進行適時的指導,對各組的記錄進行及時督促與檢查。各組在發(fā)豆芽完成后,及時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制作好相應的統(tǒng)計圖表,寫好分析總結。

四、小組交流,感受價值。

交流發(fā)豆芽的具體做法和注意事項。

五、觀察、記錄、分析。

1.觀察豆芽的生長情況。(大約6天時間)。

2.記錄豆芽的生長情況。(每天進行記錄)。

3.把豆芽的生長情況制成統(tǒng)計圖表。

4.分析統(tǒng)計圖表,寫好總結。

六、總結反思。

小組結合統(tǒng)計圖匯報豆芽生長情況,說說在發(fā)豆芽活動中的收獲。

注:五、六兩個教學過程在課外進行。

數(shù)學服務站的文案篇三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感受童謠的音韻美;。

2、培養(yǎng)學生喜愛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二)知識要點:

1、學習并朗讀這首童謠。

2、能正確認讀本課11個生字。

(三)學法和習慣:

1、學習用指讀的方法聽讀識字。

2、能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漢字。

教學重點:

認讀本課的11個生字;通過朗讀感受童謠的音韻美。

教學難點:

兩、朋、友這三個字學生不常見,掌握起來是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你們數(shù)學學數(shù)字了嗎?(學了)今天這節(jié)語文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和數(shù)字有關的兒歌“數(shù)字歌”(老師板書)。

二、講授新課。

1、這首小兒歌非常有趣,里面藏著好多小動物呢!打開書第11頁看看你能不能很快找出都有哪些小動物。(訓練學生說完整話。)。

2、如果你們能數(shù)出這些動物朋友各有幾只,他們就會從課本中跑出來和你們做游戲。請用數(shù)字標在圖旁邊。(老師把阿拉伯數(shù)字貼在黑板上。)學生匯報動物的只數(shù),(要訓練學生說完整話。)。

學生每說出一種動物老師就在黑板上貼小動物的圖片,并把它們貼到相對應的數(shù)字下面。

3、自己小聲地讀一讀,把不認識的字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

4、聽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尤其要聽清你不認識字的字音。在聽錄音時要用手指著每一個字,聽到哪,指到哪。(培養(yǎng)學生指讀習慣,滲透聽讀識字的方法。)。

5、誰愿意當小老師,帶著大家讀?注意:邊讀邊用手指著。讀后,你有什么收獲?

6、自己再讀兒歌,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字,你可以向同桌請教,也可以問老師。如果認識了,就把記號擦掉。

7、你們學得真努力,課文里的字娃娃想看看你們是否真的認識它們了。瞧,他們偷偷的溜出了門。

(從黑板上的課文中拿出一、兩、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他和誰是朋友?(不按順序出示,讓學生把這些漢字與黑板上的數(shù)字一一對應貼。再單獨拿每個漢字數(shù)字卡片讓生讀完返還到課文中。)。

8、孩子們,還有幾個字在跟我們捉謎藏,來看一看(出示卡片“小朋友”“數(shù)字”)每個詞兩生讀,再齊讀。

數(shù)學服務站的文案篇四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類推能力,使學生自主經歷口訣的編制過程,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2、掌握7的乘法口訣的特征,熟記口訣,并逐步提高靈活運用口訣的能力。

3、通過多角度的練習,體會數(shù)學就在身邊,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

1、引入。

教師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圖。

教師:這是同學們用七巧板拼成的圖案,都拼成了什么?

教師:拼一個圖案要用幾塊拼板?是幾個7?怎樣列乘法算式?你能編一句乘法口訣嗎?

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如下:

1個7是71×7=77×1=7一七得七。

教師:拼兩個圖案要用幾塊拼板?是幾個7?對應的乘法算式或乘法口訣是什么?

教師繼續(xù)完成相應板書。

教師:像這樣,同學們能根據(jù)這7個圖案試著編出其他的7的乘法口訣嗎?

2、編制口訣。

打開課本72頁,嘗試在書上填寫。

3、全班交流。

(1)匯報,并上黑板寫。

(2)根據(jù)學生匯報,課件出示7的乘法口訣。

(3)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說一說哪個算式可以表示拼4個圖案所用的拼板的塊數(shù)?相對應的乘法口訣是哪一句?

“五七三十五”這句口訣表示什么意思?

“七七四十九”這句口訣為什么只能計算一道乘法式題?

二、記憶口訣。

1、剛才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大家編出了7的乘法口訣,下面請大家拍手齊讀口訣,讀后讓學生自己記憶口訣。

教師:你認為7的乘法口訣中哪句容易記?為什么?

教師講述動畫片中的情境,讓學生尋找7的乘法口訣,并運用聯(lián)想記憶口訣。

教師:看,這些故事和生活中的俗語也能幫助我們聯(lián)想到乘法口訣。

2、7的乘法口訣還有什么特點?

從上往下觀察,口訣中的第一個數(shù)依次多1,第二個數(shù)都是7,積依次多7。

教師:為什么積依次多7?

讓學生利用發(fā)現(xiàn)再次記憶口訣,之后再進行對口令的游戲。

三、靈活運用。

1、看算式說口訣。

7×3=7×5=7×6=3×7+7=。

7×4=7×7=7×2=7×1=7×7-7=。

2、想一想,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事物、現(xiàn)象和故事與7有關呢?

(1)算七星瓢蟲身上的點。

(2)算詩的字數(shù)。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詩是本周經典誦讀古詩,你們會背嗎?學生齊背。

這里有7嗎?你們知道詩中一共有多少個字嗎?怎么想的?

教師:每句7個字,所以又叫“七言詩”。

教師:加上題目一共有幾個字?怎樣列式?

(3)編一編。

1個矮人1頂帽,7個矮人7頂帽;。

1個矮人2件衣,7個矮人()件衣;。

1個矮人3條褲,7個矮人()條褲;。

1個矮人()雙鞋,7個矮人()雙鞋;。

四、課堂總結。

數(shù)學服務站的文案篇五

1、結合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2、在觀察、操作、比較和交流等活動中,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

生:想!

師:那我們今天就一起去認識圖形王國里的新朋友角,好嗎?

揭示課題:認識角。

二、自主建構。

1、聯(lián)系生活實例感知角。

課件出示教科書第68頁的情境圖。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幅圖,圖中哪些地方有角?請小朋友上來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師: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嗎?

學生指角時,教給學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兩邊,再在角的兩邊之間畫弧線)。

師:還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來指一指嗎?

生2:正方形上有角。(邊說邊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張開的地方有角。(邊說邊指)。

生4:鐘面上有角。(邊說邊指)。

2、抽象出角的圖形。

師:如果把這些角畫出來,是什么樣的圖形呢?請小朋友看屏幕。

動畫演示,分別畫出剪刀、長方形紙片、鐘面上的角。

師:(指畫出的角)像這樣的圖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們的身邊,請小朋友試著找一找在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面上有角。

組織交流,并讓學生指出課桌、數(shù)學書等物體面的角。

3、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請小朋友看老師畫一個角。(畫角,指角的一條邊)這條直直的線是角的一條邊,(指角的另一條邊)這條直直的線,是角的另一條邊,(指角的頂點)這里的一個點是角的頂點。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頂點,摸一摸角的兩條邊,說一說自己的感覺。

師: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兩個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頂點,摸一摸角的兩條邊。

學生操作。

師:(指投影上的三個角)你能分別指出這里三個角的頂點和邊嗎?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4、練一練。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師: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個圖形是角。

師:你能指出它的頂點和邊嗎?

學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繼續(xù)完成后面三個圖形的判斷,并說明理由。

5、感知角的大小。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個角呢?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請大家根據(jù)需要自己選擇合適的材料想辦法做出一個角來。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做角的方法多。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并給予適當?shù)闹笇А?/p>

師:請把你們做好的角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這么多的角。我們來看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兩根硬紙條做成的角,使角的兩條邊重合),請大家仔細觀察,說一說這個角在怎樣變化?(邊說邊旋轉角的一條邊,使角慢慢變大)。

生1:角的一條邊在動。

生2:角在變大。

師:再仔細觀察,說一說這個角在怎樣變化?(邊說邊旋轉角的一條邊,使角慢慢變小)。

生:角在變小。

師:你能用兩根硬紙條做一個角,并像老師那樣,轉動角的一條邊使角變大或變小嗎?自己在下面試一試。

學生按要求活動,教師巡視并作適當指導。

師:(出示一個角)老師這里有一個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轉出一個比老師的角大的角嗎?(學生操作,教師注意指導)。

師:能轉出一個比老師的角小的角嗎?(學生操作)。

6、比較角的大小。

課件出示教科書第69頁第二個例題。

師:這里的四個鐘面,時針和分針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個角,哪個角最小嗎?

生1:第一個鐘面上的角。

生2:第三個鐘面上的角最小。

師:你們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來了,剩下的兩個鐘面上的角哪一個角大呢?

生1:第二個鐘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個鐘面上的角大。

師:到底哪個角大呢?請小組內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樣比較這兩個角的大小。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并參與小組的討論。

師:你有辦法比較這兩個角的大小嗎?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數(shù)鐘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兩個角重疊起來,看哪個角大。

師:你能給大家演示一下嗎?

學生上臺演示,把兩個角的頂點和一條邊分別重疊起來,另一條邊分別在重疊的這條邊的同一方向。

師:現(xiàn)在你知道哪個角大了嗎?

生:第四個角比第二個角大。

三、鞏固延伸。

1、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說一說每個圖形中各有幾個角,為什么第一個圖形中只有1個角。

2、想想做做第3題。

師:下面的圖形各是幾邊形?各有幾個角?請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在書上填空。

師:比較填出的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四邊形有4個角,五邊形有5個角,六邊形有6個角。

生2:是幾邊形,就有幾個角。

師:是的,一個多邊形是幾邊形就有幾個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嗎?

生:三角形有3條邊、3個角。

師:八邊形呢?

生:八邊形有8條邊、8個角。

3、想想做做第5題。

師:下面的角,哪個角,哪個角最小?

生:第一個角,第二個角最小。

師:你會比較第三個角和第四個角的大小嗎?

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四、課堂總結(略)。

數(shù)學服務站的文案篇六

1.如果你是雙曲線,那我就是你的漸進線,雖然永不相交,但我會默默陪著你。

2.我對你的循環(huán)就是一個循環(huán)小數(shù),一遍一遍,執(zhí)迷不悟。

3.數(shù)學里有句甜蜜的告白叫:有且僅有。

4.你是未知數(shù),我是函數(shù),我的心隨你而變。

5.我是你的一切可導,我與你只能連續(xù),不能間斷。

數(shù)學服務站的文案篇七

學生將在必修課程學習統(tǒng)計的基礎上,通過對典型案例的討論,了解和使用一些常用的統(tǒng)計方法,進一步體會運用統(tǒng)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想,認識統(tǒng)計方法在決策中的作用。

二、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了解回歸分析的基本思想,會對兩個變量進行回歸分析,明確建立回歸模型的基本步驟,并對具體問題進行回歸分析,解決實際應用問題。

2、過程與方法。

本節(jié)的學習,應該讓學生通過實際問題去理解回歸分析的必要性,明確回歸分析的基本思想,從散點圖中點的分布上我們發(fā)現(xiàn)直接求回歸直線方程存在明顯的不足,從中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新思路—進行回歸分析,進而介紹殘差分析的方法和利用r的平方來表示解釋變量對于預報變量變化的貢獻率,從中選擇較為合理的回歸方程,最后是建立回歸模型基本步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首先讓顯示了解回歸分析的必要性和回歸分析的基本思想,明確回歸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驟,培養(yǎng)我們利用整體的觀點和互相聯(lián)系的觀點,來分析問題,進一步加強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學好數(shù)學、用好數(shù)學的信心。加強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以科學的態(tài)度評價兩個變量的相關系。教學中適當?shù)卦黾訉W生合作與交流的機會,多從實際生活中找出例子,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體會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理解處理問題的方法與結論的聯(lián)系,形成實事求是的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鍥而不舍的求學精神。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熟練掌握回歸分析的步驟;各相關指數(shù)、建立回歸模型的步驟;通過探究使學生體會有些非線性模型通過變換可以轉化為線性回歸模型,了解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尋找更好的模型的方法。

教學難點:求回歸系數(shù)a,b;相關指數(shù)的計算、殘差分析;了解常用函數(shù)的圖象特點,選擇不同的模型建模,并通過比較相關指數(shù)對不同的模型進行比較。

四、教學策略:

教學方法:誘思探究教學法。

學習方法:自主探究、觀察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歸納總結。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數(shù)學服務站的文案篇八

1.了解函數(shù)的單調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把握有關證實和判定的基本方法.

(1)了解并區(qū)分增函數(shù),減函數(shù),單調性,單調區(qū)間,奇函數(shù),偶函數(shù)等概念.

(2)能從數(shù)和形兩個角度熟悉單調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圖象判定一些函數(shù)的單調性,能利用定義證實某些函數(shù)的單調性;能用定義判定某些函數(shù)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簡化一些函數(shù)圖象的繪制過程.

2.通過函數(shù)單調性的證實,提高學生在代數(shù)方面的推理論證能力;通過函數(shù)奇偶性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歸納,抽象的能力,同時滲透數(shù)形結合,從非凡到一般的數(shù)學思想.

3.通過對函數(shù)單調性和奇偶性的理論研究,增學生對數(shù)學美的體驗,培養(yǎng)樂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學,嚴謹?shù)难芯繎B(tài)度.

教學建議。

一、知識結構。

(1)函數(shù)單調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數(shù)、減函數(shù)的定義,單調區(qū)間的概念函數(shù)的單調性的判定方法,函數(shù)單調性與函數(shù)圖像的關系.

(2)函數(shù)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數(shù)、偶函數(shù)的定義,函數(shù)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數(shù)、偶函數(shù)的圖像.

二、重點難點分析。

(1)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函數(shù)的單調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與熟悉.教學的難點是領悟函數(shù)單調性,奇偶性的本質,把握單調性的證實.

(2)函數(shù)的單調性這一性質學生在初中所學函數(shù)中曾經了解過,但只是從圖象上直觀觀察圖象的上升與下降,而現(xiàn)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論的高度,用準確的數(shù)學語言去刻畫它.這種由形到數(shù)的翻譯,從直觀到抽象的轉變對高一的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點下功夫.單調性的證實是學生在函數(shù)內容中首次接觸到的代數(shù)論證內容,學生在代數(shù)論證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較弱的,許多學生甚至還搞不清什么是代數(shù)證實,也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單調性的證實自然就是教學中的難點.

三、教法建議。

(1)函數(shù)單調性概念引入時,可以先從學生熟悉的一次函數(shù),,二次函數(shù).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出發(fā),回憶圖象的增減性,從這點感性熟悉出發(fā),通過問題逐步向抽象的定義靠攏.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圖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從點的坐標的角度,也可以從自變量與函數(shù)值的關系的角度來解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變量與函數(shù)值的的變化規(guī)律,再把這種規(guī)律用數(shù)學語言表示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對一些關鍵的詞語(某個區(qū)間,任意,都有)的理解與必要性的熟悉就可以融入其中,將概念的形成與熟悉結合起來.

(2)函數(shù)單調性證實的步驟是嚴格規(guī)定的,要讓學生按照步驟去做,就必須讓他們明確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非凡是在第三步變形時,讓學生明確變換的目標,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斷號,在例題的選擇上應有不同的變換目標為選題的標準,以便幫助學生總結規(guī)律.

函數(shù)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時,可設計一個課件,以的圖象為例,讓自變量互為相反數(shù),觀察對應的函數(shù)值的變化規(guī)律,先從具體數(shù)值開始,逐漸讓在數(shù)軸上動起來,觀察任意性,再讓學生把看到的用數(shù)學表達式寫出來.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再得到等式時,就比較輕易體會它代表的是無數(shù)多個等式,是個恒等式.關于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的問題,也可借助課件將函數(shù)圖象進行多次改動,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定義域的對稱性,同時還可以借助圖象(如)說明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只是函數(shù)具備奇偶性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函數(shù)的奇偶性教學設計方案。

1.使學生了解奇偶性的概念,回會利用定義判定簡單函數(shù)的奇偶性.

2.在奇偶性概念形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歸納能力,同時滲透數(shù)形結合和非凡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在學生感受數(shù)學美的同時,激發(fā)學習的愛好,培養(yǎng)學生樂于求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與函數(shù)奇偶性的判定。

難點是對概念的熟悉。

教學用具。

投影儀,計算機。

教學方法。

引導發(fā)現(xiàn)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研究了函數(shù)的單調性。

它是反映函數(shù)在某一個區(qū)間上函數(shù)值隨自變量變化而變化的性質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函數(shù)的另一個性質.從什么角度呢?將從對稱的角度來研究函數(shù)的性質.

(學生可能會舉出一些數(shù)值上的對稱問題,等,也可能會舉出一些圖象的對稱問題,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函數(shù)具體化,如和等.)。

學生經過思考,能找出原因,由于函數(shù)是映射,一個只能對一個,而不能有兩個不同的,故函數(shù)的圖象不可能關于軸對稱.最終提出我們今天將重點研究圖象關于軸對稱和關于原點對稱的問題,從形的特征中找出它們在數(shù)值上的規(guī)律.

二.講解新課。

2.函數(shù)的奇偶性(板書)。

學生開始可能只會用語言去描述:自變量互為相反數(shù),函數(shù)值相等.教師可引導學生先把它們具體化,再用數(shù)學符號表示.(借助課件演示令比較得出等式,再令,得到,詳見課件的使用)進而再提出會不會在定義域內存在,使與不等呢?(可用課件幫助演示讓動起來觀察,發(fā)現(xiàn)結論,這樣的是不存在的)。

從這個結論中就可以發(fā)現(xiàn)對定義域內任意一個,都有成立.最后讓學生用完整的語言給出定義,不準確的地方教師予以提示或調整.

(1)偶函數(shù)的定義:假如對于函數(shù)的定義域內任意一個,都有,那么就叫做偶函數(shù).(板書)。

(給出定義后可讓學生舉幾個例子,如等以檢驗一下對概念的初步熟悉)。

提出新問題:函數(shù)圖象關于原點對稱,它的自變量與函數(shù)值之間的數(shù)值規(guī)律是什么呢?(同時打出或的圖象讓學生觀察研究)。

學生可類比剛才的方法,很快得出結論,再讓學生給出奇函數(shù)的定義.

(2)奇函數(shù)的定義:假如對于函數(shù)的定義域內任意一個,都有,那么就叫做奇函數(shù).(板書)。

(由于在定義形成時已經有了一定的熟悉,故可以先作判定,在判定中再加深熟悉)。

例1.判定下列函數(shù)的奇偶性(板書)。

(1);(2);。

(3);;。

(5);(6).

(要求學生口答,選出12個題說過程)。

解:(1)是奇函數(shù).(2)是偶函數(shù).

(3),是偶函數(shù).

學生經過思考可以解決問題,指出只要舉出一個反例說明與不等.如即可說明它不是偶函數(shù).(從這個問題的解決中讓學生再次熟悉到定義中任意性的重要)。

從(4)題開始,學生的答案會有不同,可以讓學生先討論,教師再做評述.即第(4)題中表面成立的=不能經受任意性的考驗,當時,由于,故不存在,更談不上與相等了,由于任意性被破壞,所以它不能是奇偶性.

可以用(6)輔助說明充分性不成立,用(5)說明必要性成立,得出結論.

(3)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是函數(shù)具有奇偶性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板書)。

由學生小結判定奇偶性的步驟之后,教師再提出新的問題:在剛才的幾個函數(shù)中有是奇函數(shù)不是偶函數(shù),有是偶函數(shù)不是奇函數(shù),也有既不是奇函數(shù)也不是偶函數(shù),那么有沒有這樣的函數(shù),它既是奇函數(shù)也是偶函數(shù)呢?若有,舉例說明.

例2.已知函數(shù)既是奇函數(shù)也是偶函數(shù),求證:.(板書)(試由學生來完成)。

證實:既是奇函數(shù)也是偶函數(shù),。

=,且,。

=.

即.

(4)函數(shù)按其是否具有奇偶性可分為四類:(板書)。

例3.判定下列函數(shù)的奇偶性(板書)。

(1);(2);(3).

由學生回答,不完整之處教師補充.

解:(1)當時,為奇函數(shù),當時,既不是奇函數(shù)也不是偶函數(shù).

(2)當時,既是奇函數(shù)也是偶函數(shù),當時,是偶函數(shù).

(3)當時,于是,。

當時,,于是=,。

綜上是奇函數(shù).

教師小結(1)(2)注重分類討論的使用,(3)是分段函數(shù),當檢驗,并不能說明具備奇偶性,因為奇偶性是對函數(shù)整個定義域內性質的刻畫,因此必須均有成立,二者缺一不可.

三.小結。

1.奇偶性的概念。

2.判定中注重的問題。

四.作業(yè)略。

五.板書設計。

2.函數(shù)的奇偶性例1.例3.

(1)偶函數(shù)定義。

(2)奇函數(shù)定義。

(3)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是函數(shù)例2.小結。

具備奇偶性的必要條件。

(4)函數(shù)按奇偶性分類分四類。

探究活動。

(2)判定函數(shù)在上的單調性,并加以證實.

在此基礎上試利用這個函數(shù)的單調性解決下面的問題:。

數(shù)學服務站的文案篇九

1.理解垂線、垂線段的概念,會用三角尺或量角器過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2.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并會度量點到直線的距離。

3.掌握垂線的性質,并會利用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推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垂線的定義及性質。

2.教學難點:垂線的畫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提問:

1、敘述鄰補角及對頂角的定義。

2、對頂角有怎樣的性質。

二.新課:

引言:

前面我們復習了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時,這兩條直線有怎樣特殊的位置關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這方面的實例呢?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一)垂線的定義。

當兩條直線相交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時,就說這兩條直線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

如圖,直線ab、cd互相垂直,記作,垂足為o。

請同學舉出日常生活中,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實例。

注意:

1、如遇到線段與線段、線段與射線、射線與射線、線段或射線與直線垂直,特指它們所在的直線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過程:(如上圖)。

反之,

(二)垂線的畫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畫已知直線l的垂線,這樣的垂線能畫出幾條?

2、經過直線l上一點a畫l的垂線,這樣的垂線能畫出幾條?

3、經過直線l外一點b畫l的垂線,這樣的垂線能畫出幾條?

畫法:

讓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已知直線重合,沿直線左右移動三角板,使其另一條直角邊經過已知點,沿此直角邊畫直線,則這條直線就是已知直線的垂線。

注意:如過一點畫射線或線段的垂線,是指畫它們所在直線的垂線,垂足有時在延長線上。

(三)垂線的性質。

經過一點(已知直線上或直線外),能畫出已知直線的一條垂線,并且只能畫出一條垂線,即:

性質1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練習:教材第7頁。

探究:

如圖,連接直線l外一點p與直線l上各點o,

a,b,c,……,其中(我們稱po為點p到直線。

l的垂線段)。比較線段po、pa、pb、pc……的長短,這些線段中,哪一條最短?

性質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簡單說成:垂線段最短。

(四)點到直線的距離。

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點到直線的距離。

如上圖,po的長度叫做點p到直線l的距離。

數(shù)學服務站的文案篇十

教科書第1~2頁的例1以及相關的練習。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和單位“1”的含義,知道分母、分子的含義和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知道生活中分數(shù)的廣泛用途,會用分數(shù)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和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中秋節(jié)到了,小華家買了很多月餅,分月餅的任務當然就落到小華的身上了。你看,小華一會兒就把這幾塊月餅分好了。你能用分數(shù)分別表示這些月餅的陰影部分占一個月餅的幾分之幾嗎?多媒體課件展示:

等學生完成后,抽學生的作業(yè)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集體訂正。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理解單位“1”

師:第二天,小華的爸爸又買回一盒月餅共8個,并且提出了一個新的分月餅的要求。課件演示:爸爸對小華說:小華,你把這8個月餅平均分給4個人吧。

師:同學們,你們能用小圓代替月餅,幫小華分一分嗎?

等學生分好后,抽一個學生分的小圓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

師:這時,小華的爸爸又提出了問題。

課件演示:爸爸對小華說:每個人得的月餅是這8個月餅的幾分之幾呢?

引導學生理解把8個月餅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這8個月餅的14。

多媒體課件演示下面的月餅圖:

引導學生理解兩個1/4代表的數(shù)量不一樣。

師: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

引導學生說出前一個1/4是1個月餅的1/4,而后一個1/4是8個月餅的1/4。課件中隨學生的回答在圖形下出現(xiàn)相應的文字。

讓學生意識到,整體“1”的變化對每份的數(shù)量是有影響的。以1個月餅為整體“1”,每份就是1/4個月餅;以8個月餅為整體“1”,每份就是2個月餅。

師:像這樣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來平均分的分數(shù)還很多,請同學們看一看下面這幅圖。課件出示第2頁的熊貓圖。

師:這里是把多少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請分一分,并填空。

引導學生說出這些分數(shù)都是以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來平均分的。

師:像這樣由一個物體或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

板書單位“1”的含義。

師:把12個學生看作一個整體,其中的6個學生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這里是把誰看作一個整體?教師再舉兩個例子,深化學生對單位“1”的理解。

2理解并歸納分數(shù)的意義。

師:想想自己操作的過程,你能說一說什么是分數(shù)嗎?

學生討論后可能這樣表述: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表示其中1份或幾份的數(shù)叫做分數(shù)。

師:同學們歸納得很好,但是這句話中出現(xiàn)了兩個“幾份”,所以我們一般把前一個“幾份”說成是若干份。

歸納并板書分數(shù)的意義,板書課題。

試一試:涂色部分占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師:看看最后(五星圖)這個分數(shù),請同學們說說這個分數(shù)的意義。

生:這個分數(shù)表示把15顆五角星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占這個圖形的35。

3說生活中的分數(shù)。

學生說生活中的分數(shù)。

三、課堂小結。

(略)。

四、課堂作業(yè)。

1第4頁課堂活動第2題。

2練習一第1,2,3,4題。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