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沈陽4月復(fù)工申請書如何寫 沈陽復(fù)工復(fù)產(chǎn)通知(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0 11:24:08 頁碼:7
沈陽4月復(fù)工申請書如何寫 沈陽復(fù)工復(fù)產(chǎn)通知(5篇)
2023-01-10 11:24:08    小編:ZT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精選沈陽4月復(fù)工申請書如何寫一

依建筑時間和布局,沈陽故宮的建筑可分為三部分,它們分別是東路、中路、西路。今天,我們就按這個順序。首先參觀東路建筑。

沈陽故宮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shù)和特殊的歷史而聞名中外,在這片絢麗多彩,雄偉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們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創(chuàng)于1625年,是處理國家政務(wù)和舉行慶典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大政殿為八角重檐攢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滿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獵時所搭的帳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還飾有八個蒙古力士,牽引著八條鐵鏈,象征著“八方歸一”。正門前的大柱上,盤旋著兩條翹首揚爪的金龍,是受漢族敬天畏龍思想的影響,以龍代表天子的至尊無上。大政殿建筑特點的多樣性,體現(xiàn)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龍盤柱,盡顯中原之風(fēng);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濃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帳式的風(fēng)貌,則是滿族古老文化的延續(xù)。

作為最早使用和最為重要的宮殿之一。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以大政殿為舞臺上演。1643年,六歲的順治皇帝在大政殿繼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頒布了出兵令,命攝政王多爾哀兵入山海關(guān)直搗中原,最終完成了滿清一代的一統(tǒng)大業(yè)。

大政殿兩側(cè)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錯落有致,如眾星拱月,南寬北狹,似無窮無盡,象征兵多將廣,萬世綿延。十王亭是清朝入關(guān)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宮內(nèi)辦公的地方。它們與大政殿構(gòu)成了一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滿族獨特的軍政體制——八旗制度,這在中國的歷史上堪稱獨步天下。遠(yuǎn)在努爾哈赤立國之初,凡遇軍國大事都由汗王與八旗貝勒大臣共同討論決定。努爾哈赤定都沈陽后,在修建宮殿時便將這種“君臣合署辦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現(xiàn)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政體及軍事民主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五亭這組獨特的建筑,為中國宮殿建筑史寫下了空前的一頁。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中路。從1626年皇太極繼承汗位,即續(xù)建皇宮,形成沈陽故宮的中路建筑。中路建筑前起大清門,后至清寧宮,院落三進,獨成一體。

大清門是沈陽故宮的正門,為皇帝臨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義小說中俗稱的“午朝門”。大清門的屋頂滿鋪黃琉璃瓦并襯以綠色剪邊,既保留了以黃為尊的傳統(tǒng)觀念,又體現(xiàn)了滿族對故鄉(xiāng)山林的深厚眷念。從而形成了區(qū)別北京故宮的一個特點——宮殿頂覆以黃琉璃瓦鑲以綠色剪邊。

穿過大清門,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稱“金鑾殿”,是清太宗皇太極舉行日常朝會的地方。

1635年,皇太極下令將族名‘女真”改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在崇政殿登基稱帝,上尊號“寬溫仁圣”,將國號“金”改為“清”年號“天聰”改為“崇德”。

各位朋友,古代宮殿建筑布局講究“前朝后寢”??催^了皇帝上朝的金鑾殿,請大家隨我去參觀帝后的寢宮。

穿過崇政殿兩側(cè)的左右翊門,舉目可見位于3.8米高臺之上的鳳凰樓。樓后為帝后寢居的后宮——臺上五宮。與崇政殿對比又形成了沈陽故宮不同于北京故宮的特點——“宮高殿低”。而北京故宮則恰恰相反,是“殿高官低”。

鳳凰樓為宴飲、議事之所,是當(dāng)年沈陽城的最高建筑,詩稱“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可謂十分貼切。登上鳳凰樓俯瞰四周,萬般景物盡收眼底,可飽覽盛京全景,也可觀賞日出。“鳳樓曉日”是當(dāng)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鳳凰樓門洞上方懸有“紫氣東來”匾,為乾隆皇帝御筆。而乾隆皇帝則是借用這個典故寓意大清的國運興起于東方。

各位朋友,穿過鳳凰樓底層的通道后,我們就進入了后妃居住的臺上五官。

臺上五官是清寧宮、關(guān)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

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參觀皇太極和皇后的寢宮——清寧宮。

清寧宮東梢門稱“暖閣”,是帝后的臥室。暖閣內(nèi)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設(shè)火炕。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在暖閣內(nèi)駕崩,終年52歲,后葬于沈陽昭陵,即北陵。

清寧東次間開門,是典型的滿族民居——口袋房,西四門南西北三面都設(shè)火炕,稱“萬字炕”。與漢族有所不同的是,滿族人將煙囪建在屋后,而且從地面向上壘起。這種“口袋房,萬字炕、煙囪豎在地面上”的建筑特點具有濃郁的滿族風(fēng)格了。

各位朋友,現(xiàn)在請隨我去參觀西路建筑。西路建于1782年至1783年,主要包括:戲臺、嘉蔭堂、文溯閣等。

說起文溯閣,我們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和《四庫全書》。出于加強文化統(tǒng)治的需要,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詔訪求天下藏書,歷經(jīng)十余年時間編成一部大型叢書。該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所以稱為《四庫全書》。書修成后,抄錄七部,在全國建七座藏書閣分別收藏,沈陽故宮的文溯閣便是其中之一。

提起宮殿建筑,我們很容易想起“紅墻綠瓦”、“金壁輝煌’這類詞匯。而文溯閣卻與眾不同,屋頂用黑琉璃瓦鑲綠剪邊,整個建筑以黑綠兩色為主色調(diào),這與它的用途是分不開的。文溯閣藏書忌火,依據(jù)五行字說立色配飾,裝修取《易經(jīng)》“北方壬癸水”其色屬黑,因此屋頂用黑色琉璃瓦,寓意水從天降,消滅火災(zāi)。

文溯閣外觀為兩層,內(nèi)部實為三層,書架上的木盒稱函匣,用于收藏書籍。目前文溯閣的《四庫全書》保存在甘肅省圖書館。

看到這里,我們今天的參觀已經(jīng)接近尾聲。沈陽故宮的三路建筑是分期建造的,布局卻是一氣呵成,完整和諧。特別是三路建筑分別代表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皇太極南面獨尊”、“康乾盛世”三個時期社會發(fā)展的基本特征?!敖ㄖ悄痰臍v史”,從總體來看,沈陽故宮以建筑的方式反映了滿族政權(quán)和滿族社會由崛起——興盛一高度發(fā)展的歷史進程。

各位朋友,我們的參觀就要結(jié)束了,希望故宮之行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精選沈陽4月復(fù)工申請書如何寫二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dǎo)語,很高興今天能和你一起度過,下面由我來給大家講講沈陽故宮吧:

沈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沈陽故宮占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間,至今保存完好,是一處包含著豐富歷史文化的古代遺址。在宮廷遺址上建立的沈陽故宮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宮廷藝術(shù)博物館,藏品中包含十分豐富的宮廷藝術(shù)品。

1961年,國務(wù)院將沈陽故宮確定為國家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批準(zhǔn)沈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chǎn)擴展項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大政殿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稱 八角殿。始建于1620xx年,是 清太祖努爾哈赤營建的重要宮殿,是盛京皇宮內(nèi)最莊嚴(yán)最神圣的地方。初稱大衙門,1636定名篤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攢尖式,八面出廊,其下為須彌座臺基。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殿前兩明柱各有金龍盤柱,殿內(nèi)為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殿內(nèi)設(shè)有寶座、屏風(fēng)及熏爐、香亭、鶴式燭臺等。大政殿用于舉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頒布詔書,宣布出征,迎接將士凱旋等。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舉行重大典禮及重要政治活動的場所。

1644年(順治元年)皇帝福臨在此登基繼位。

十王亭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兩側(cè)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滿族八旗制度在宮殿建筑的反映,此建筑布局為中國古代宮廷建筑史所僅見。

其東側(cè)五亭由北往南依次為 左翼王亭、 鑲黃旗亭、 正白旗亭、 鑲白旗亭、 正藍(lán)旗亭;

西側(cè)五亭依次為右翼王亭、 正黃旗亭、 正紅旗亭、 鑲紅旗亭、 鑲藍(lán)旗亭。

是清初八旗各主旗 貝勒、大臣議政及處理政務(wù)之處。這種君臣合署在宮殿辦事的現(xiàn)象,歷史上少見。從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脫胎于少數(shù)民族的帳殿。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顯示了滿族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里程。

大清門

大清門是盛京皇宮(今沈陽故宮博物院)的 正門,俗稱午門,它是一座面闊五間的硬山式建筑,房頂滿鋪琉璃瓦,飾以綠剪邊,尤其是大清門山墻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個墀頭,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鑲嵌而成,紋飾為凸出的海水云龍及象征吉祥的各種動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此門莊嚴(yán)富麗,與整個宮殿建筑混成一體,顯得十分協(xié)調(diào)。

大清門建于天聰六年(1632年)之前,為盛京皇宮中皇太極續(xù)修的早期建筑之一。原稱大門、正門。1636年定宮殿名時稱大門為大清門。大清門的滿文譯音為“代青杜卡”(代青即大清,杜卡為門)。

崇政殿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稱“ 金鑾殿”,是沈陽故宮最重要的 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結(jié)構(gòu),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后出廊硬山式,辟有隔扇門,前后出廊,圍以石雕的欄桿。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脊飾五彩琉璃龍紋及火焰珠。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頂蓋黃琉璃瓦鑲綠 剪邊;殿前月臺兩角,東立日晷,西設(shè) 嘉量;殿內(nèi)“徹上明造”繪以彩飾。內(nèi)陳寶座、屏風(fēng);兩側(cè)有熏爐、香亭、燭臺一堂;殿柱

是圓形的,兩柱間用一條雕刻的整龍連接,龍頭探出檐外,龍尾直入殿中,實用與裝飾完美地結(jié)合為一體,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氣魄。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陛見臣下,宴請外國使臣以及處理大政的常朝之處。公元1636年,后金改國號為 大清的大典就在此舉行。“東巡”諸帝于此舉行“展謁山陵禮成”等慶賀典禮。

鳳凰樓

崇政殿北首的 鳳凰樓,建造在4米高的青磚臺基上,有三層,三滴水歇山式圍廊,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此樓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鳳樓曉日”、“鳳樓觀塔”等傳稱。鳳凰樓上藏有乾隆御筆親題的“ 紫氣東來”匾。

清寧宮

清寧宮為五開間前后廊 硬山式。是 清太宗 皇太極和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居住的“中宮”。

室門開于東次間,屋內(nèi)西側(cè)形成“筒子房”格局,東梢間為帝后寢宮。寬大的支摘窗式樣樸素,欞條皆以“碼三箭”式相交,宮門亦不用隔扇式。正對宮門豎立祭天的“索倫竿”,此均為源自滿族民間的傳統(tǒng)風(fēng)格。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緣剪邊,前后皆方形檐柱,柱頭飾獸面,檀枋施彩繪等,則是吸收漢、藏民族建筑藝術(shù)。

文溯閣

文溯閣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而建,

另有《 古今圖書集成》亦存于閣內(nèi)。是沈陽故宮西路的主體建筑,建筑形式仿照浙江寧波的天一閣,面闊六間,二樓三層重檐硬山式,前后出廊,上邊蓋黑色琉璃瓦加綠剪邊,前后廊檐柱都裝飾有綠色的地仗。所有的門、窗、柱都漆成綠色,外檐彩畫也以藍(lán)、綠、白相間的冷色調(diào)為主,這與其它宮殿紅金為主的外檐彩飾迥然不同。其彩繪畫題材也不用宮殿中常見的行龍飛鳳,而是以“白馬獻(xiàn)書”、“翰墨卷冊”等與藏書樓功用相諧的圖案,給人以古雅清新之感。采用黑色琉璃瓦為頂,主要是為了使整座建筑外觀風(fēng)格相統(tǒng)一。 文溯閣后面,有抄手殿廊連接著仰熙齋,齋后為九間房,其中有芍藥圃、梧桐院等。這是乾隆皇帝“東巡”時的讀書之所。

金水橋

沈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聲能透露,沈陽故宮正門前的“金水橋”屬于違規(guī)建筑,與整個風(fēng)貌不相符。沈陽市文物部門已經(jīng)下發(fā)了整改拆除通知限期拆除。

20xx年9月25日14時30分許,沈陽故宮東南側(cè),在“金水橋”施工墻外,有一大片被圍擋圍起的施工工地。從圍擋的縫隙中可以看到,工地中一輛作業(yè)車正在施工。

最佳旅游時間

沈陽的春天和秋天時間短促,升溫、降溫幅度很大;夏季平 均氣溫24度,比南方?jīng)隹?-5度;冬季寒冷干燥,必須攜帶羽絨服或棉大衣。雨季主要在春、夏與夏秋之交。每年4-10月是沈陽旅游的黃金季節(jié)。你們來的正是時候。

當(dāng)?shù)靥禺a(chǎn)

沈陽的美食佳肴歷史悠久,制作精湛,在滿族菜肴基礎(chǔ)上,借鑒和發(fā)展了傳統(tǒng)宮廷的精良技術(shù),又薈萃了中國名菜之精華,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fēng)格。 滿漢全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由于歷史上,沈陽一直由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輪流統(tǒng)治,因此也傳入了各民族的風(fēng)味小吃。比如回民小吃馬家燒麥,滿族小吃那家白肉血腸,朝鮮族的打糕、烤牛肉、西塔大冷面等。沈陽也有自己的傳統(tǒng)小吃老邊餃子,老山記海城餡餅。

沈陽主要商業(yè)街區(qū)分布在中街(步行街)、太原街一帶。沈陽的大部分商廈營業(yè)時間一般是上午9:00開門,晚上10:00關(guān)門。五愛市場,位于沈河區(qū)風(fēng)雨壇街,是全國五大集貿(mào)市場之一,是遼寧乃至東北地區(qū)服裝輕工批發(fā)市場,品種齊全、物美價廉。公交117路 、125路、 132路、 133路 、134路、 151路 、207路 、212路、 213路、 222路、 223路、 224路、 224路區(qū)間 238路 246路、 256路、 263路、 266路、 270路、 273路、 274路、 277路、 293路、 297路、 298路 、326路 、333路、 334路、 338路、 501路 、523路 、800路可達(dá)。南湖公園古文物市場,有幾十家店鋪經(jīng)營著古玩、字畫、 印章、瓷器、玉器、木雕、珊瑚、珠寶翠鉆;還有遍體綠銹的歷代古錢。沈陽的名特產(chǎn)品,如御賜枕、羽毛畫、 絹花、彩石鑲嵌畫等,都能在這里覓得。每逢周日,這里格外熱鬧。

游客們游玩好沈陽的古遺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建筑、 烽火臺、邊墻和歷史紀(jì)念物、革命紀(jì)念物后??梢缘骄哂鞋F(xiàn)代性的娛樂場所去娛樂放松一下。

精選沈陽4月復(fù)工申請書如何寫三

各位朋友,在繁華的沈陽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莊嚴(yán)的清代宮殿建筑群。那里就是我們這天的目的地——沈陽故宮。

依建筑時光和布局,沈陽故宮的建筑可分為三部分,它們分別是東路、中路、西路。這天,我們就按這個順序。首先參觀東路建筑。

沈陽故宮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shù)和特殊的歷史而聞名中外,在這片絢麗多彩,雄偉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們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創(chuàng)于1625年,是處理國家政務(wù)和舉行慶典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大政殿為八角重檐攢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滿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獵時所搭的帳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還飾有八個蒙古力士,牽引著八條鐵鏈,象征著“八方歸一”。正門前的大柱上,盤旋著兩條翹首揚爪的金龍,是受漢族敬天畏龍思想的影響,以龍代表天子的至尊無上。大政殿建筑特點的多樣性,體現(xiàn)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龍盤柱,盡顯中原之風(fēng);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濃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帳式的風(fēng)貌,則是滿族古老文化的延續(xù)。

作為最早使用和最為重要的宮殿之一。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以大政殿為舞臺上演。1643年,六歲的順治皇帝在大政殿繼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頒布了出兵令,命攝政王多爾哀兵入山海關(guān)直搗中原,最終完成了滿清一代的一統(tǒng)大業(yè)。

大政殿兩側(cè)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錯落有致,如眾星拱月,南寬北狹,似無窮無盡,象征兵多將廣,萬世綿延。十王亭是清朝入關(guān)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宮內(nèi)辦公的地方。它們與大政殿構(gòu)成了一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滿族獨特的軍政體制——八旗制度,這在中國的歷史上堪稱獨步天下。遠(yuǎn)在努爾哈赤立國之初,凡遇軍國大事都由汗王與八旗貝勒大臣共同討論決定。努爾哈赤定都沈陽后,在修建宮殿時便將這種“君臣合署辦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現(xiàn)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政體及軍事民主的思想。因而構(gòu)成了大政殿、十五亭這組獨特的建筑,為中國宮殿建筑史寫下了空前的一頁。

各位朋友,此刻我們來到了中路。從1626年皇太極繼承汗位,即續(xù)建皇宮,構(gòu)成沈陽故宮的中路建筑。中路建筑前起大清門,后至清寧宮,院落三進,獨成一體。

大清門是沈陽故宮的正門,為皇帝臨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義小說中俗稱的“午朝門”。大清門的屋頂滿鋪黃琉璃瓦并襯以綠色剪邊,既保留了以黃為尊的傳統(tǒng)觀念,又體現(xiàn)了滿族對故鄉(xiāng)山林的深厚眷念。從而構(gòu)成了區(qū)別北京故宮的一個特點——宮殿頂覆以黃琉璃瓦鑲以綠色剪邊。

穿過大清門,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稱“金鑾殿”,是清太宗皇太極舉行日常朝會的地方。

1635年,皇太極下令將族名‘女真”改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在崇政殿登基稱帝,上尊號“寬溫仁圣”,將國號“金”改為“清”年號“天聰”改為“崇德”。

各位朋友,古代宮殿建筑布局講究“前朝后寢”??催^了皇帝上朝的金鑾殿,請大家隨我去參觀帝后的寢宮。

穿過崇政殿兩側(cè)的左右翊門,舉目可見位于3。8米高臺之上的鳳凰樓。樓后為帝后寢居的后宮——臺上五宮。與崇政殿比較又構(gòu)成了沈陽故宮不一樣于北京故宮的特點——“宮高殿低”。而北京故宮則恰恰相反,是“殿高官低”。

鳳凰樓為宴飲、議事之所,是當(dāng)年沈陽城的最高建筑,詩稱“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可謂十分貼切。登上鳳凰樓俯瞰四周,萬般景物盡收眼底,可飽覽盛京全景,也可觀賞日出?!傍P樓曉日”是當(dāng)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鳳凰樓門洞上方懸有“紫氣東來”匾,為乾隆皇帝御筆。而乾隆皇帝則是借用這個典故寓意大清的國運興起于東方。

各位朋友,穿過鳳凰樓底層的通道后,我們就進入了后妃居住的臺上五官。

臺上五官是清寧宮、關(guān)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

此刻請大家隨我參觀皇太極和皇后的寢宮——清寧宮。

清寧宮東梢門稱“暖閣”,是帝后的臥室。暖閣內(nèi)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設(shè)火炕。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在暖閣內(nèi)駕崩,終年52歲,后葬于沈陽昭陵,即北陵。

清寧東次間開門,是典型的滿族民居——口袋房,西四門南西北三面都設(shè)火炕,稱“萬字炕”。與漢族有所不一樣的是,滿族人將煙囪建在屋后,而且從地面向上壘起。這種“口袋房,萬字炕、煙囪豎在地面上”的建筑特點具有濃郁的滿族風(fēng)格了。

各位朋友,此刻請隨我去參觀西路建筑。西路建于1782年至1783年,主要包括:戲臺、嘉蔭堂、文溯閣等。

說起文溯閣,我們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和《四庫全書》。出于加強文化統(tǒng)治的需要,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詔訪求天下藏書,歷經(jīng)十余年時光編成一部大型叢書。該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所以稱為《四庫全書》。書修成后,抄錄七部,在全國建七座藏書閣分別收藏,沈陽故宮的文溯閣便是其中之一。

提起宮殿建筑,我們很容易想起“紅墻綠瓦”、“金壁輝煌’這類詞匯。而文溯閣卻與眾不一樣,屋頂用黑琉璃瓦鑲綠剪邊,整個建筑以黑綠兩色為主色調(diào),這與它的用途是分不開的。文溯閣藏書忌火,依據(jù)五行字說立色配飾,裝修取《易經(jīng)》“北方壬癸水”其色屬黑,因此屋頂用黑色琉璃瓦,寓意水從天降,消滅火災(zāi)。

文溯閣外觀為兩層,內(nèi)部實為三層,書架上的木盒稱函匣,用于收藏書籍。目前文溯閣的《四庫全書》保存在甘肅省圖書館。

看到那里,我們這天的參觀已經(jīng)接近尾聲。沈陽故宮的三路建筑是分期建造的,布局卻是一氣呵成,完整和諧。個性是三路建筑分別代表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皇太極南面獨尊”、“康乾盛世”三個時期社會發(fā)展的基本特征?!敖ㄖ悄痰臍v史”,從總體來看,沈陽故宮以建筑的方式反映了滿族政權(quán)和滿族社會由崛起——興盛一高度發(fā)展的歷史進程。

各位朋友,我們的參觀就要結(jié)束了,期望故宮之行能給您留下完美的回憶。

沈陽故宮簡潔導(dǎo)游詞

各位朋友,在繁華的沈陽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莊嚴(yán)的清代宮殿建筑群。這里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沈陽故宮。

依建筑時間和布局,沈陽故宮的建筑可分為三部分,它們分別是東路、中路、西路。今天,我們就按這個順序。首先參觀東路建筑。

沈陽故宮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shù)和特殊的歷史而聞名中外,在這片絢麗多彩,雄偉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們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創(chuàng)于1625年,是處理國家政務(wù)和舉行慶典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大政殿為八角重檐攢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滿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獵時所搭的帳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還飾有八個蒙古力士,牽引著八條鐵鏈,象征著“八方歸一”。正門前的大柱上,盤旋著兩條翹首揚爪的金龍,是受漢族敬天畏龍思想的影響,以龍代表天子的至尊無上。大政殿建筑特點的多樣性,體現(xiàn)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龍盤柱,盡顯中原之風(fēng);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濃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帳式的風(fēng)貌,則是滿族古老文化的延續(xù)。

作為最早使用和最為重要的宮殿之一。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以大政殿為舞臺上演。1643年,六歲的順治皇帝在大政殿繼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頒布了出兵令,命攝政王多爾哀兵入山海關(guān)直搗中原,最終完成了滿清一代的一統(tǒng)大業(yè)。

大政殿兩側(cè)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錯落有致,如眾星拱月,南寬北狹,似無窮無盡,象征兵多將廣,萬世綿延。十王亭是清朝入關(guān)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宮內(nèi)辦公的地方。它們與大政殿構(gòu)成了一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滿族獨特的軍政體制——八旗制度,這在中國的歷史上堪稱獨步天下。遠(yuǎn)在努爾哈赤立國之初,凡遇軍國大事都由汗王與八旗貝勒大臣共同討論決定。努爾哈赤定都沈陽后,在修建宮殿時便將這種“君臣合署辦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現(xiàn)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政體及軍事民主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五亭這組獨特的建筑,為中國宮殿建筑史寫下了空前的一頁。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中路。從1626年皇太極繼承汗位,即續(xù)建皇宮,形成沈陽故宮的中路建筑。中路建筑前起大清門,后至清寧宮,院落三進,獨成一體。

大清門是沈陽故宮的正門,為皇帝臨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義小說中俗稱的“午朝門”。大清門的屋頂滿鋪黃琉璃瓦并襯以綠色剪邊,既保留了以黃為尊的傳統(tǒng)觀念,又體現(xiàn)了滿族對故鄉(xiāng)山林的深厚眷念。從而形成了區(qū)別北京故宮的一個特點——宮殿頂覆以黃琉璃瓦鑲以綠色剪邊。

穿過大清門,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稱“金鑾殿”,是清太宗皇太極舉行日常朝會的地方。

1635年,皇太極下令將族名‘女真”改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在崇政殿登基稱帝,上尊號“寬溫仁圣”,將國號“金”改為“清”年號“天聰”改為“崇德”。

各位朋友,古代宮殿建筑布局講究“前朝后寢”??催^了皇帝上朝的金鑾殿,請大家隨我去參觀帝后的寢宮。

穿過崇政殿兩側(cè)的左右翊門,舉目可見位于3.8米高臺之上的鳳凰樓。樓后為帝后寢居的后宮——臺上五宮。與崇政殿對比又形成了沈陽故宮不同于北京故宮的特點——“宮高殿低”。而北京故宮則恰恰相反,是“殿高官低”。

鳳凰樓為宴飲、議事之所,是當(dāng)年沈陽城的最高建筑,詩稱“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可謂十分貼切。登上鳳凰樓俯瞰四周,萬般景物盡收眼底,可飽覽盛京全景,也可觀賞日出?!傍P樓曉日”是當(dāng)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鳳凰樓門洞上方懸有“紫氣東來”匾,為乾隆皇帝御筆。而乾隆皇帝則是借用這個典故寓意大清的國運興起于東方。

各位朋友,穿過鳳凰樓底層的通道后,我們就進入了后妃居住的臺上五官。

臺上五官是清寧宮、關(guān)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

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參觀皇太極和皇后的寢宮——清寧宮。

清寧宮東梢門稱“暖閣”,是帝后的臥室。暖閣內(nèi)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設(shè)火炕。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在暖閣內(nèi)駕崩,終年52歲,后葬于沈陽昭陵,即北陵。

清寧東次間開門,是典型的滿族民居——口袋房,西四門南西北三面都設(shè)火炕,稱“萬字炕”。與漢族有所不同的是,滿族人將煙囪建在屋后,而且從地面向上壘起。這種“口袋房,萬字炕、煙囪豎在地面上”的建筑特點具有濃郁的滿族風(fēng)格了。

各位朋友,現(xiàn)在請隨我去參觀西路建筑。西路建于1782年至1783年,主要包括:戲臺、嘉蔭堂、文溯閣等。

說起文溯閣,我們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和《四庫全書》。出于加強文化統(tǒng)治的需要,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詔訪求天下藏書,歷經(jīng)十余年時間編成一部大型叢書。該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所以稱為《四庫全書》。書修成后,抄錄七部,在全國建七座藏書閣分別收藏,沈陽故宮的文溯閣便是其中之一。

提起宮殿建筑,我們很容易想起“紅墻綠瓦”、“金壁輝煌’這類詞匯。而文溯閣卻與眾不同,屋頂用黑琉璃瓦鑲綠剪邊,整個建筑以黑綠兩色為主色調(diào),這與它的用途是分不開的。文溯閣藏書忌火,依據(jù)五行字說立色配飾,裝修取《易經(jīng)》“北方壬癸水”其色屬黑,因此屋頂用黑色琉璃瓦,寓意水從天降,消滅火災(zāi)。

文溯閣外觀為兩層,內(nèi)部實為三層,書架上的木盒稱函匣,用于收藏書籍。目前文溯閣的《四庫全書》保存在甘肅省圖書館。

看到這里,我們今天的參觀已經(jīng)接近尾聲。沈陽故宮的三路建筑是分期建造的,布局卻是一氣呵成,完整和諧。特別是三路建筑分別代表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皇太極南面獨尊”、“康乾盛世”三個時期社會發(fā)展的基本特征。“建筑是凝固的歷史”,從總體來看,沈陽故宮以建筑的方式反映了滿族政權(quán)和滿族社會由崛起——興盛一高度發(fā)展的歷史進程。

各位朋友,我們的參觀就要結(jié)束了,希望故宮之行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精選沈陽4月復(fù)工申請書如何寫四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沈陽故宮。沈陽故宮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中國現(xiàn)存的兩座古代帝王宮殿之一。也是舉世僅存的滿族風(fēng)格宮殿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20__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沈陽故宮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沈陽故宮經(jīng)過三次大規(guī)模的建設(shè),形成了東.中.西三路格局。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中路建筑的大清門,大清門俗稱午門,也就是沈陽故宮的正門。是當(dāng)時文武群臣候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皇太極接受群臣謝恩之處。

我們穿過大清門,現(xiàn)在正面的建筑就是崇政殿。崇政殿原名正殿,俗稱金鑾殿。是沈陽路最重要的建筑。它是皇太極日常處理軍政要務(wù)、接見外國使臣和少數(shù)民族代表的地方。

走出崇政殿,眼前的雄偉建筑就是鳳凰樓。鳳凰樓原名翔鳳樓,是皇太極休息、宴會和讀書之所。我們看到正門上方懸掛的“紫氣東來”橫匾,它是由乾隆皇帝手諭的。

穿過鳳凰樓,我們來到的這一處院落就是皇太極的后宮。我們最先看到的是皇太極的中宮“清寧宮”。出了清寧宮,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這四座寢宮分別是:關(guān)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我們來逐一參觀。

沈陽故宮東路建筑主要包括大政殿和十王亭。從建筑形式上看它們都是“亭子式”建筑,好像11座“帳殿”依次排列在寬闊的廣場中。

沈陽故宮西路是為了適應(yīng)皇帝東巡的需要而增建的一組建筑,主要有文溯閣、戲臺、嘉蔭堂和仰熙殿等,套院相接,多而不亂,是文化氣息較濃之處。

好了,沈陽故宮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精選沈陽4月復(fù)工申請書如何寫五

大家好!我是小吳,這天由我來帶領(lǐng)大家游覽沈陽故宮。沈陽故宮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0xx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營造和使用過的宮殿。清世祖福臨也曾在那里繼位,改元“順治”、并于當(dāng)年入關(guān),統(tǒng)治全中國。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全部建筑計300多間,共組成20多個院落。按其布局,可分為東路、中路和西路三大部分。我們計劃游用三個小時的時光去游覽,此刻我們已將到了,大家下車,先聽我說幾句。

首先,我告訴大家,注意的事項。第一,大家要緊跟我身后,不要走丟了。第二,要在規(guī)定的時光內(nèi)集合,如果找不到了,請撥打我的手機。第三,不要亂扔?xùn)|西,講衛(wèi)生。第四,持續(xù)安靜,不要大喊大叫。好了,出發(fā)了。

沈陽故宮是中國現(xiàn)存僅次于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的皇宮建筑。在建筑藝術(shù)上承襲了中國古代建筑的傳統(tǒng),集漢、滿、蒙族藝術(shù)為一體,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shù)價值。

大家看,這座占地六萬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始建于620xx年,建成于1636年,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間。清朝進關(guān)后對盛京皇宮又進行了保護和擴建,到乾隆時基本構(gòu)成今日規(guī)模。

大家看,沈陽故宮那金龍蟠柱的太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萬宇炕口袋房的清寧宮,古樸典雅的文朔閣,以及鳳凰樓等高臺建筑。在中國宮殿建筑史上,絕無僅有;那機富滿族情調(diào)的“宮高殿低”的建筑風(fēng)格,更是“別無分號”。

沈陽老城內(nèi)的大街號“井”字形,故宮就設(shè)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萬平方米,現(xiàn)有古建筑114座。主要建筑有大政殿,十王亭、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文溯閣等。大政殿是用來舉行諸如頒布詔書、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大典的地方。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這種君臣合署辦事于宮廷的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業(yè)初期君臣平等的歷史,也是從打天下到坐天下的君臣平等的延續(xù)。到了入關(guān)后,從北京故宮開始,這種平等被逐漸打破,最終構(gòu)成了高高在上的君王。

中間高聳的建筑是沈陽故宮里唯一的煙囪。故宮里每一個房間的炕火都從地下的通道匯聚到這個煙囪里,這是他們一統(tǒng)天下的思想的象征。這個煙囪共有11級,最上方一級只有三塊磚構(gòu)成。導(dǎo)游說,這個一統(tǒng)天下的煙囪反而成了清朝的讖語:清朝共有11位皇帝,最后的宣統(tǒng)帝只做了三年江山,就是那三塊磚的預(yù)示。想當(dāng)年努爾哈赤在修建這個一統(tǒng)天下煙囪的時候,如果早知如此,肯定會加多幾層吧?!

下方,請大家自由參觀。三個小時后在那里準(zhǔn)時集合。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