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洛陽買房補簽協(xié)議書怎么寫 買房補充協(xié)議書怎么寫(九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0 03:29:53 頁碼:13
洛陽買房補簽協(xié)議書怎么寫 買房補充協(xié)議書怎么寫(九篇)
2023-01-10 03:29:53    小編:ZTFB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洛陽買房補簽協(xié)議書怎么寫一

今天我要帶領大家參觀的是洛陽市一處著名的旅游景點-----白馬寺。白馬寺位于今洛陽城東約12公里處,這里北依邙山,南臨洛水,寶塔高聳,殿閣崢嶸,長林古木,肅然幽靜。在它的東面不遠處,蒿榛叢莽的古城垣,依然斷斷續(xù)續(xù)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國京都的宏偉輪廓。那就是東漢洛陽城的舊址。

白馬寺初創(chuàng)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由官府正式創(chuàng)建的座寺院,是源于南亞次大陸的佛教在遼闊的中華大地賴以繁榮發(fā)展的座菩提道場,故歷來被佛教界稱為“釋源”和“祖庭”?!搬屧础奔捶鸾讨l(fā)源地,“祖庭”即祖師之庭院。它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對促進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發(fā)展各國人民的友誼,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國務院公布白馬寺為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國務院又公布白馬寺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前不久,即20__年6月2日,白馬寺又被國家旅游局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點。

白馬寺自東漢創(chuàng)建起,到董卓火燒洛陽時次被毀,其后興衰毀建,到武則天時,由主持薛懷義大興土木,達到了鼎盛。隨后又毀建不斷,近一次大規(guī)模重修是1972年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經周總理批示而進行的。

現(xiàn)存白馬寺坐北朝南,為一長方形的院落,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左右。門前有寬闊的廣場。寺內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軸線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盧閣,東西兩側分別有鐘、鼓樓,齋堂、客堂,禪堂、祖堂,藏經閣、法寶閣等附屬建筑,左右對稱,布局規(guī)整。山門前的這兩匹石馬,通高1.8米,身長2.2米,形象溫馴,雕工圓潤。大家可能會問,這兩匹馬是否和白馬寺的創(chuàng)建歷史有關呢?

關于白馬寺的創(chuàng)建,流行的一種說法即“白馬馱經”說。據(jù)在關佛籍記載,東漢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夜宿南宮,夢見一個身高丈六,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第二天早上,漢明帝召集大臣,把這個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道:臣聽說,西方有神,人們稱其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漢明帝聽罷,信以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別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經”的萬里征途。在大月氏國(今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誠懇邀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之,因此取名“白馬寺”?!八隆弊旨丛从邙櫯F寺之“寺”字。再后來“寺”字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

說到白馬寺,不少游人都會把它和“唐僧取經”的故事聯(lián)系在一起。其實從時間上看,白馬寺要比“唐僧取經”早560多年。

我們眼前的這兩匹石馬,原是宋代太師太保、右衛(wèi)將軍、駙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兩件的宋代石雕作品。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師重修白馬寺時,將它們遷置于山門前。大家看到的這座山門,為牌坊式歇山頂,建于明代。1987年翻修了頂部,木質匾額上的“白馬寺”三字,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原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的。三個門洞,象征著佛教所說的“三解脫門”佛教稱之為涅磐之門。三個門洞都是用磚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從字體上看此種券石應是東漢遺物,是白馬寺內現(xiàn)存早的文物。

白馬寺山門內西側,有一巨大的半截殘碑,殘高約1.7米,寬1.4米,相傳此碑為宋代翰林學士、著名文人蘇易簡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長行通寫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幾排寫出來,別具格式,故稱“斷文碑”,為白馬寺六景之一。

山門東側,為元代所遺存的《洛京白馬寺祖庭記》碑,通高3.5米,寬1.15米,碑額“洛京白馬寺祖庭記”八字為篆書。此碑立于元代至順四年(公元1333年),由元代華嚴名僧仲華文才撰文,內有“上夢金人,自西飛至,身光煒,以遲旦告所夢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音、秦景等十八人,西訪至天竺,遇沙門迦攝摩騰、竺法蘭”等句子,碑文稱白馬寺為“祖庭”和“釋源”,并說“釋源居中天,權輿佛法之地”,實為“騰、蘭二神僧開教之緒”。仲華文才后來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臺山,成為五臺山名剎佑國寺的開山代主持。這篇碑文,應是他卓錫白馬寺時所撰。碑文楷書,字體瀟灑工整,豐神秀骨,實為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書丹者姓名,碑文究竟出自誰手,遂成一樁懸案。但字體為“趙體”。

前面這座東西對稱的建筑,東側為新建的鐘樓,鐘樓前有民國時期所建的五間“門頭堂”;西側為新建的鼓樓,鼓樓前有民國時所建的“云水堂”。“門頭堂”、“云水堂”現(xiàn)已辟為佛教法物流通處和旅游接中心。

在鐘樓以東、鼓樓以西,靠近東西兩側圍墻,分別為攝摩騰、竺法蘭二位印度高僧之墓。二位高僧曾長期禪居白馬寺內譯經傳教,在這里他們共同譯出了中國早的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他們先后圓寂于白馬寺,就葬于寺內,現(xiàn)墓前有明代崇禎七年(1634年)所立墓碑,“騰蘭墓”也為白馬寺六景之一。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座大殿稱為天王殿,是白馬寺內重大殿。此殿因殿內供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彌勒佛,他笑容滿面,和藹可親,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帶,形象生動有趣,為明代造像作品。在中國漢族的佛寺中,座大殿通常都供奉彌勒佛。人們進入佛寺中,首先看到這一樂呵呵的形象,會對佛門產生一種親切之感。

佛像上面的這一座大佛龕,共雕有五十多條姿態(tài)各異的龍,雕工細膩,是清代上乘的木雕藝術品。

大殿內兩側,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剛”,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芭;南方增長天王,右手持傘,左手握妖;西方廣目天王,一手握龍,一手持寶珠;北方多聞天王,手托寶塔。按照中國個習慣,一他們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他們分別代表著“風”“調”“雨”“順”,四大天王身材魁梧,威風凜凜,是一組清代泥塑作品。

這尊面北站像為韋駝天將,被稱做“護法神”,著武將裝,立于彌勒像后,正對釋迦牟尼佛,執(zhí)行著維護講經道場,不許邪魔侵擾的任務,也是清代泥塑作品。

在天王殿的東西兩側,種植著許多石榴樹。人們說“五月石榴紅似火”,但在白馬寺卻恰恰相反,因為這里的石榴顏色是白色的。每至農歷四五月份,樹上開滿了石榴花,晶瑩潔白,如玉似雪,十分好看,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

大佛殿是白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東側,立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黃錦撰文的《重修古剎白馬禪寺記》碑。高3.8米,寬1.03米,這方石碑對研究白馬寺的歷史沿革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大佛殿是寺內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動,均在這里舉行。今存之大佛殿,是明代重建的,雖經后世重修,單仍不失明代建筑風格。

殿內正中佛壇之上供奉著七尊造像,正中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于須彌座上,像高2.4米。

這里的塑像,據(jù)說是他后一次講經說法時的形象,此次講經,他并不講話,叫做“不語說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鮮花,讓眾人猜測,即所謂“涅磐會上”“捻花示眾”。大佛胸口字符號,表示大佛“福德無量”,“萬德圓融”,所以身有瑞相,表示“吉祥之所集”,武則天定此符號讀音為“萬”。

釋迦牟尼的左側,為大弟子摩訶珈葉,在這次“不語說法”中,惟有他懂得了佛的真正用意,從而破顏微笑,后來被推為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國禪宗推崇他為印度傳承的代祖師。

右側站像為大弟子阿難,他博聞強記,被稱為“多聞”,中國禪宗又推他為在印度傳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師。

珈葉左側為文殊菩薩,右持經書,《般若經》,以知識淵博,聰明智慧著稱;阿難右側為普賢菩薩,手持如意鉤,德行圓滿,功過無邊,以“行愿”著稱。

釋迦牟尼佛與文殊,普賢菩薩,合稱為“釋迦三圣”,這是三尊明代泥塑造像作品。東西侍立的是兩尊供養(yǎng)天人,手持鮮花,體態(tài)嬌娜,也稱“散花天女”。在大佛講經時,供養(yǎng)天人在高高的天上,紛紛散花,“天花亂墜”一詞由此而來。

大佛殿東南角懸掛的是一口明代大鐘,由太監(jiān)黃錦所鑄,重二千五百斤。據(jù)說白馬寺內原來還有一口大鐘,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更深人靜之時,僧人敲擊,鐘聲四野傳響,經久不絕,可遠聞數(shù)十里。更奇妙的是,只要這口大鐘一響,遠在二十五里之外的洛陽老城鐘樓上的大鐘,也會應聲而和,老城鐘樓上的大鐘一響,白馬寺的大鐘也立刻響起來,這就是“馬寺鐘聲”,為“洛陽八大景”之一,也稱“夜半鐘”,是白馬寺六景之一。

殿西南角為大法鼓。這里的鐘、鼓都是僧人們進行佛事活動時所敲打的樂器。

大佛殿內后部,這尊面向北方的坐像,為觀世音菩薩,由于背對大佛,又稱“倒坐觀音”。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第三重大殿----大雄殿。大雄殿,本為元代所重建,明、清時重修。殿門外東側壁間,嵌有宋代重立的《摩騰入漢靈異記》刻石,畢無說它“字體絕類《圣教序》,北宋人書,猶有晉唐風格,良可愛也。”此刻石記載了漢明帝修建齊云塔的起始原委。

殿內天棚上。畫有鮮艷的蓮花圖案;殿中央,這個巨大的木雕貼金雙層佛龕,精雕細刻,金碧輝煌,看起來十分壯觀。在上層龕額正中,浮雕著一只大鵬金翅鳥,鳥吻人身。在鵬金翅鳥的兩邊,還各浮雕有三條龍。佛教傳說,大鵬金翅鳥喜歡吃龍,龍萬般無奈,只好找如來佛“告狀”,如來佛即從所披袈裟之上抽出一束絲,用一根絲覆蓋一條龍。從此,龍受到如來佛的保護,不再擔心受大鵬鳥之害了。如來佛又運用神通,讓供品變化的無限多,用供品代龍,滿足了大鵬金翅鳥的要求,解決了雙方的矛盾,龍、鳥皆大歡喜。佛龕上的圖案,大概就源于這個佛教傳說故事吧。

佛龕內的三尊主佛,皆盤雙膝坐于蓮花寶座中,正中為釋迦牟尼,尊稱“大雄”,即像大勇士那樣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像高2.25米,整個形象給人以無限莊嚴、圣潔、恬靜之感。釋迦左側為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側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這三尊佛形制、風格大體相同。

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對而站的是韋馱、韋力二位“護法神”。

殿內兩側供置十八羅漢,這一組十八羅漢,都是坐像,形態(tài)各異,通高介于1.55—1.61米之間。西側有一尊羅漢,頭戴花冠,上衣下裙,完全是一位端莊、嫻雅的女性形象,而其余十七尊則削發(fā)光頂。有些游人就把他們戲稱為十八羅漢一枝花。

大雄寶殿的三主佛、二天將、十八羅漢都是元代造像,與天王殿的彌勒佛,共二十四尊,是1973年從北京故宮慈寧宮大佛堂調入的,為傳世極稀的文物瑰寶,國內已非常罕見。其中十八羅漢為國內僅存的一套,是白馬寺的鎮(zhèn)寺之寶。

東西山墻上為木雕千佛壁龕,供有壁佛5056尊。

殿后站的韋力天將,為寺內現(xiàn)今僅存的一尊元代泥雕作品。

接引殿是寺內的第四重大殿。按佛教說法,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時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便可由阿彌陀佛迎接、引導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正中主尊為阿彌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狀;左手指向西方“極樂世界”。右側為觀音菩薩,左側為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圣”,均為清代泥塑作品。接引殿于清代同治年間毀于火災,光緒年間重建,是白馬寺內修建晚,規(guī)模小的殿。

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一起登上清涼臺,相傳,清涼臺原是漢明帝劉莊小時候避暑、讀書之處;后來二位印度僧在此居住并譯經傳教,本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就是大此譯出的。自東漢以后,歷來均以此為藏經之所。清涼臺之名,源自清如秀和尚,被譽為白馬寺六景之首。如秀能文能詩,書畫俱佳。他把白馬寺內的六項重要古跡,題為白馬寺六景,分別是清涼臺、焚經臺、齊云臺、以及前面已介紹過的夜半鐘、騰蘭墓和斷文碑。

整個臺上,以毗盧閣為中心,周圍環(huán)繞配殿、僧房和廊廡等,構成一個封閉式的院落。毗盧閣是寺內后一重大殿,為明代重修,重檐歇山頂,殿內佛壇上中間主尊為摩訶毗盧遮那佛,簡稱毗盧佛,意為“大日佛”,象征著光明普照,佛法廣大無邊。毗盧佛,是佛教中一個重要教派---密宗(也叫真言宗)所尊奉的的神。

毗盧佛的左側為文殊菩薩,右為普賢菩薩。這一佛二菩薩,合稱“華嚴三圣”均為清代泥塑像。

隨著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興盛,于是形成了各種各樣的佛教宗派。這些宗派之間互相聯(lián)系,互為影響,也互為斗爭。自唐武宗滅佛之后,惟有禪宗弘而不衰,成為匯合各宗派的完全中國化的佛教。其中以祖宗和凈土宗、密宗、律宗結合得緊密。作為“釋源”和“祖庭”的白馬寺,對于中佛教的這種歷史現(xiàn)象有明顯的反映。宋元之后,白馬寺雖為禪宗寺院,但寺內的接引殿及阿彌陀佛主要是凈土宗的內容,而毗盧閣及毗盧佛,則又主要是密宗的內容。

在清涼臺東西兩側,分別新建有藏經閣、法寶閣各一座,供奉著泰國佛教世界贈送給白馬寺的中華古佛和印度前總理拉奧贈送的釋迦牟尼銅像。

現(xiàn)在我們來到齊云塔院。此院位于白馬寺山門外東南約200米處,齊云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工磚塔,十三層,高約25米。齊云塔外形呈拋物線,造型別致,玲瓏嫵媚。據(jù)寺內現(xiàn)存宋代刻石記載。齊云塔初建于東漢永平十二年,即公元69年,創(chuàng)建白馬寺的第二年,應該是中國古老的一座佛塔。現(xiàn)存的磚塔,則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年建,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是洛陽一帶地面現(xiàn)存早的古建筑,1990年齊云塔被辟為河南省座比丘尼道場。

齊云塔有一奇,如果站在塔南約20米處,用擊掌,便可聽到從塔身發(fā)出“哇哇”的聲音,好像田野里青蛙的叫聲。所以當?shù)厝藗髡f,在齊云塔上住有一保金蛤蟆。其實這是一種回音現(xiàn)象,它比北京天壇的明代回音壁(1530年)要早三百五十多年。

中國座古剎是白馬寺;中國座古塔是齊云塔;次“西天取經”始于洛陽;早來華的印度僧人禪居于白馬寺;早傳入梵文佛經“貝葉經”收藏于白馬寺;早的譯經道場是白馬寺內的清涼臺;相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是在白馬寺譯出的;本漢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譯于白馬寺;場佛、道之爭發(fā)生于白馬寺;個漢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馬寺。這十項,我們可以稱之為“祖庭十古”。正是這“祖庭十古”,使洛陽折馬寺能夠穩(wěn)居中國伽藍之首座,而永遠彪炳于中國佛教史冊之卷首。

有關洛陽買房補簽協(xié)議書怎么寫二

賣方(以下簡稱甲方):

買方(以下簡稱乙方):

中介方(以下簡稱丙方):

甲、乙、丙三方經過友好協(xié)商,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相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洛陽市相關地方性法規(guī)的規(guī)定,在合法、平等、自愿、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簽訂本合同,并承諾共同遵守。

第一條:當事人情況

甲方:(本人/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身份證號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聯(lián)系電話_________。

乙方:(本人/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身份證號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聯(lián)系電話_________。

丙方:(單位名稱)________,聯(lián)系電話_______________。注冊地址_________________,營業(yè)執(zhí)照注冊號_________,資質證書號

經辦人姓名_________,身份證號_________,聯(lián)系電話_________。

第二條:房地產狀況

房屋[所有權/共有權]人名__________________,房產證書號______________。房屋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設計總層數(shù)_________層,本房屋所在層為_________層,房屋性質:,建筑面積為平方米,房屋裝修情況__________________。土地情況:國有土地使用權人名_________,土地使用權證號_________,其他情況:由于土地證尚未辦理,約定甲、丙應在具備辦理土地證得條件下配合乙方在日之內辦理完畢。

第三條:房屋成交價格

甲、乙雙方協(xié)商后的實際成交價格為:人民幣(大寫)¥,該房屋產權過戶的相關費用由承擔,該房屋包含的(配套初裝費或使用費、維修基金等)相關配套費用由承擔。

第四條:中介服務費及支付

丙方中介服務收費項目及標準,[甲方/乙方]的承擔方式、支付方式和時限約定如下:

第五條:付款方式:銀行按揭貸款方式。

第六條:房屋付款約定:

1、定金約定:

甲、乙、丙三方簽訂合同之日,乙方向丙方交付定金人民幣(大寫)¥。

2、首付款約定:

甲、乙、丙三方按照約定辦理房產證過戶當日,乙方向甲方交付首付款人民幣。

3、余款約定:

余款人民幣(大寫)¥。在銀行貸款手續(xù)辦理完畢后,由銀行直接支付甲方。

有關洛陽買房補簽協(xié)議書怎么寫三

洛陽,素稱"九朝古都",但實際上先后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洛陽作為都城,前后歷時1520xx年,是中國七大古都中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古都。

距市區(qū)13公里的龍門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戶,這里兩岸香山、龍門山對立,伊水中流,遠望就象天然的門闕一樣。因此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這里就獲得了一個形象化的稱謂"伊闕"。隋煬帝都洛陽,因宮城城門產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以真龍?zhí)熳幼跃樱虼说妹?龍門","龍門"之名即延用至今。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就雕刻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南北長約1公里。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開始營造,經過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延至北宋,累計大規(guī)模開鑿約四百余年,現(xiàn)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余塊,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萬尊。其窟龕、造像和題記數(shù)量之多,居中國石窟之冠,與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于1961年確定龍門石窟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11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龍門石窟是中國古代封建政權凌駕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藝術,由于魏、唐兩代皇室的參與而形成了龍門石窟皇家風范的重要特色,許多窟龕或造象的興廢變遷都與當時的政治形勢變化有著密切關系。

"龍門山色"自古即為洛陽八景之首。北魏以來,這里松柏蒼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為有名。山腳處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蕩漾,唐代時行船往來,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形成了旖旎蔥蘢,。鐘靈毓秀的龍門山色。伊闕風光。中國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賦詩吟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勝,香山首焉"的佳句,聲名遠揚,今誦尤新。

潛溪寺 朋友們,下面我們將參觀龍門石窟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潛溪寺。潛溪寺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內造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主像阿彌陀佛居中而坐,身體各部比例勻稱,面容豐滿,胸部隆起,表情靜穆慈祥。兩側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體軀比例適中,豐滿敦厚,表情溫雅文靜,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藝術的長足發(fā)展。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圣",是佛教凈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發(fā)展的又一個繁盛期。佛教學風在"破斥南北、禪義均弘"形勢下,南北佛教徒們不斷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完成了對以前各種佛教學說的概括和總結,從而使佛教中國化的趨向更加明顯,也使佛教造像藝術充滿了清新與活力。因此,在造像藝術上發(fā)生了不同于北魏時代造像風格的變化,潛溪寺中的造像已揭開了盛唐那種豐腴、典雅的造像風格的序曲。

賓陽中洞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實行了意義重大、比較徹底的漢化改革,歷史上稱為"孝文改制"。由最高統(tǒng)治者實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對當時皇家貴族發(fā)愿開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響。下面我們將參觀的賓陽中洞的造像風格和服飾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1982年,洛陽龍門作為舉世聞名的人文景觀,以洛陽龍門風景名勝區(qū)的名義,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名單。

有關洛陽買房補簽協(xié)議書怎么寫四

大雄寶殿的三主佛、二天將、十八羅漢都是元代造像,與天王殿的彌勒佛,共二十四尊,是1973年從北京故宮慈寧宮大佛堂調入的,為傳世極稀的文物瑰寶,國內已非常罕見。其中十八羅漢為國內僅存的一套,是白馬寺的鎮(zhèn)寺之寶。

東西山墻上為木雕千佛壁龕,供有壁佛5056尊。

殿后站的韋力天將,為寺內現(xiàn)今僅存的一尊元代泥雕作品。

接引殿是寺內的第四重大殿。按佛教說法,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時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便可由阿彌陀佛迎接、引導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正中主尊為阿彌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狀;左手指向西方“極樂世界”。右側為觀音菩薩,左側為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圣”,均為清代泥塑作品。接引殿于清代同治年間毀于火災,光緒年間重建,是白馬寺內修建最晚,規(guī)模最小的殿。

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一起登上清涼臺,相傳,清涼臺原是漢明帝劉莊小時候避暑、讀書之處;后來二位印度僧在此居住并譯經傳教,第一本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就是大此譯出的。自東漢以后,歷來均以此為藏經之所。清涼臺之名,源自清如秀和尚,被譽為白馬寺六景之首。如秀能文能詩,書畫俱佳。他把白馬寺內的六項重要古跡,題為白馬寺六景,分別是清涼臺、焚經臺、齊云臺、以及前面已介紹過的夜半鐘、騰蘭墓和斷文碑。

整個臺上,以毗盧閣為中心,周圍環(huán)繞配殿、僧房和廊廡等,構成一個封閉式的院落。毗盧閣是寺內最后一重大殿,為明代重修,重檐歇山頂,殿內佛壇上中間主尊為摩訶毗盧遮那佛,簡稱毗盧佛,意為“大日佛”,象征著光明普照,佛法廣大無邊。毗盧佛,是佛教中一個重要教派---密宗(也叫真言宗)所尊奉的最高的神。

毗盧佛的左側為文殊菩薩,右為普賢菩薩。這一佛二菩薩,合稱“華嚴三圣”均為清代泥塑像。

隨著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興盛,于是形成了各種各樣的佛教宗派。這些宗派之間互相聯(lián)系,互為影響,也互為斗爭。自唐武宗滅佛之后,惟有禪宗弘而不衰,成為匯合各宗派的完全中國化的佛教。其中以祖宗和凈土宗、密宗、律宗結合得最緊密。作為“釋源”和“祖庭”的白馬寺,對于中佛教的這種歷史現(xiàn)象有明顯的反映。宋元之后,白馬寺雖為禪宗寺院,但寺內的接引殿及阿彌陀佛主要是凈土宗的內容,而毗盧閣及毗盧佛,則又主要是密宗的內容。

在清涼臺東西兩側,分別新建有藏經閣、法寶閣各一座,供奉著泰國佛教世界贈送給白馬寺的中華古佛和印度前總理拉奧贈送的釋迦牟尼銅像。

現(xiàn)在我們來到齊云塔院。此院位于白馬寺山門外東南約200米處,齊云塔是一座方形密檐工磚塔,十三層,高約25米。齊云塔外形呈拋物線,造型別致,玲瓏嫵媚。據(jù)寺內現(xiàn)存宋代刻石記載。齊云塔初建于東漢永平十二年,即公元69年,創(chuàng)建白馬寺的第二年,應該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座佛塔?,F(xiàn)存的磚塔,則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年建,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是洛陽一帶地面現(xiàn)存最早的古建筑,1990年齊云塔被辟為河南 省第一座比丘尼道場。

齊云塔有一奇,如果站在塔南約20米處,用擊掌,便可聽到從塔身發(fā)出“哇哇”的聲音,好像田野里青蛙的叫聲。所以當?shù)厝藗髡f,在齊云塔上住有一保金蛤蟆。其實這是一種回音現(xiàn)象,它比北京天壇的明代回音壁(1530年)要早三百五十多年。

中國第一座古剎是白馬寺;中國第一座古塔是齊云塔;第一次“西天取經”始于洛陽;最早來華的印度僧人禪居于白馬寺;最早傳入梵文佛經“貝葉經”收藏于白馬寺;最早的譯經道場是白馬寺內的清涼臺;第一相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是在白馬寺譯出的;第一本漢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譯于白馬寺;第一場佛、道之爭發(fā)生于白馬寺;第一個漢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馬寺。這十項第一,我們可以稱之為“祖庭十古”。正是這“祖庭十古”,使洛陽折馬寺能夠穩(wěn)居中國伽藍之首座,而永遠彪炳于中國佛教史冊之卷首。

有關洛陽買房補簽協(xié)議書怎么寫五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光臨古都洛陽?,F(xiàn)在向各位介紹一下洛陽市的概況。

洛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緣,因居古代城區(qū)洛水之陽而得名。它東扼虎牢,西據(jù)崤函,北依邙山,南對伊闕,東南面向嵩、洛、伊、廛、澗四條河流蜿其間,自古就有河山控戴,形勝甲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譽。

如此險固的地理形勢和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歷代帝王的理想的建都之所。根據(jù)歷年的考古發(fā)掘和大量翔實的歷史文獻驗證先后曾經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等十三個朝代在此立國,時間長達1500多年。此外,又有8個朝代將其作為陪都。所以,洛陽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陽長期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所多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發(fā)生在這里,有許多重要人物活動都在這里。因此大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國,那你必須來看洛陽。

即使在今天經過歷史的沖刷,洛陽依然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名勝古跡。數(shù)量之多這里就無法歷數(shù)了,我們將在隨后的游覽過程中為大家一一講解。

洛陽不僅是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而且是舉足輕重的現(xiàn)代化工業(yè)城市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其工業(yè)與科技實力和外貿出口在河南省首屈一指。有第一拖拉機場,軸承廠等一批全國知名的大型企業(yè)和研究所;洛陽還有豐富的煤炭、鉬、黃金、鋁土等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有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航空交通網絡、航空口岸及海關;還有全國規(guī)模較大的綜合性市場----關林商貿城;有享譽中外的歷史名酒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陽水席;有甲天下的國色牡丹。每年四月的牡丹花會,曾吸引無數(shù)中外朋前來一睹盛況,大飽眼福。真可謂:花如海,人如潮,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如今,洛陽正借助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fā)的強勁東風,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實施東引西進戰(zhàn)略,加快發(fā)展步伐---撤銷郊區(qū),調整區(qū)劃,拉大城市框架;配合創(chuàng)建國家優(yōu)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大搞基礎建設和內外部環(huán)境整治;提出大旅游發(fā)展戰(zhàn)略,對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廟三大景點的周邊環(huán)境進行治理;做出為龍門石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負重加壓,背水一戰(zhàn)的果斷決策,經過不懈努力,獲得圓滿在功;建設洛浦公園,營造優(yōu)美環(huán)境,再現(xiàn)當年洛浦秋風勝景。

朱仙鎮(zhèn)導游詞 ·中岳廟導游詞 ·岳飛廟導游詞 ·河南嵩山少林寺導游詞

朋友們,洛陽市委、市政府這些舉措,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其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日益明顯的表現(xiàn)出來。這是一個良好開端。相信不久的將來,洛陽定會以嶄新的姿態(tài)讓世人刮目相看,洛陽的明天會更加輝煌!

有關洛陽買房補簽協(xié)議書怎么寫六

前言

一周的生產實習結束了,回想這一周,體會頗深。在生產實習的一周里,學習上我學到了很多;在生活上,苦過也甜過,總體而言我生活得很快樂。下面分別從學習和生活兩個方面,談一下我個人的實習體會。

學習方面

這次生產實習,我一共參觀了六個工廠、一個工藝材料研究所,還聽了一場很精彩的報告會。其實在實習之前也沒怎么做好功課,沒有太認真地看書,并沒有帶著問題去參觀。但是我覺得收獲還是很大的,在參觀時,沒看到一種工藝流程和設備,腦子里就能回想起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上課老師給我們看的圖片、視頻等。我清楚得記得,在參觀沖壓廠時,看到生產汽車覆蓋件時,那個沖壓設備在沖壓時,我感覺特別強烈,真的比圖片和視頻給人的視覺沖擊大。我看到那些,馬上就想到了沖孔、落料、彎曲、拉深、翻邊等等工藝。不過在沖壓廠我看到的工藝,最多的是拉深和翻邊。這種理論和實踐結合給人帶來的快感和成就感,真的很美妙。或許在別人看來這些都很普通,很簡單嘛,沒什么成就可言。但是我覺得只有有這種成就感,才能勾起你繼續(xù)認真參觀的欲望,人沒有欲望,是不可能有進步的。

大道理誰都會說,大家都知道實習可以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可是這不是重點,我認為重點應該是參觀后,你把理論與實踐結合之后自己對某個知識點的重新認識與思考體會。也就是說,理論與實踐結合之后,你能從中學到新的東西,這才是最重要的。我想這個應該才是生產實習的真諦吧。

除此之外,這次生產實習中,我覺得集體團隊精神也得到升華。我們每次去參觀,進出工廠大門時都必須列隊整齊出入,否則門衛(wèi)不讓進。要是還像在學校那樣稀稀拉拉的,恐怕要被拒之門外嘍。一拖雖然是個大企業(yè),但是一拖的工作環(huán)境和工資待遇也并不是我們認為的那么理想,但是工人師傅們的吃苦耐勞和敬業(yè)奉獻的精神著實令我欽佩。實習過程中,我的群眾性觀點、勞動觀點、工程觀點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都相對上了一個臺階。

通過生產實習,我全面了解拖拉機、推土機、挖掘機等從原材料到成品批量生產的全過程以及生產組織管理等知識,在心中了樹立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工作作風,以及生產現(xiàn)場中將科學的理論知識加以驗證、深化、鞏固和充實。并且提升了我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后繼專業(yè)課的學習、課程設計和畢業(yè)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生產實習,拓寬我的知識面,增加感性認識,把所學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學到從書本學不到的專業(yè)知識,并獲得本專業(yè)國內、外科技發(fā)展現(xiàn)狀的最新信息,激發(fā)了我向實踐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為今后的學習和將從事的技術工作奠定了基礎。

生活方面

首先說一下住宿吧,我們專業(yè)男生都是住在建設路長安路口的“一拖實習生招待所”里。住宿條件嘛,跟學校的宿舍沒法比。剛進入招待所的宿舍,猛然感覺到學校的宿舍原來是天堂。好像說得有些夸張了,其實睡覺的床鋪還好,主要是衛(wèi)生間太簡單了,用水很不方便。剛住進去是不舒服,但是第二天就習慣了,

其實我們的適應能力還是蠻強的嘛。

其次說一下最重要的“吃”吧,民以食為天,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二話不說先填飽肚子再說。

洛陽地處盆地,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洛河、伊河、瀍河、澗河交織其間;南部有伏牛山區(qū),北存邙山、黃河,四郊土地肥沃。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使這一地區(qū)五谷雜糧、四季果蔬應有盡有,盛產魚、蝦、蟹、蚌;山雞、野兔、猴頭、木耳、鹿茸、甲魚、紅果、銀耳及各種藥材十分豐富,這些豐盛的烹飪原料,為河洛烹飪業(yè)的形成和發(fā)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洛陽為天下之中,洛菜為百菜之母。洛陽飲食的這種核心地位,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的特點。第一,河洛飲食來源的豐富性。第二,河洛飲食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性。第三,河洛飲食群體的多樣性。第四,河洛飲食傳播幅度和范圍的廣泛性。

洛陽的飲食習慣和蕪湖相差甚遠,北方以面食為主,面條啊,包子餃子饅頭啊,滿大街小巷都是。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洛陽的面條。

面條是洛陽人除饃之外的另一大主食,平時每天至少吃一頓。面條的制作方法,因季節(jié)的更替不斷變化。

冬季天氣寒冷,人們多吃湯面條、拉面條、燴面條,里面放些干菜、酸菜或新鮮青菜。有些地方的人愛吃清水面條,有些地方的人常在面條湯內攪入面糊,這種帶糊的面條,人們俗稱為“糊湯面條”。

春秋季人們多吃鹵面、炯面等。到了蒜苔和豆角收獲的季節(jié),家家戶戶都喜歡用蒜苔和豆角做鹵面。因為這些菜是做鹵面的固定菜,所以蒜苦和豆角上市的時候,也是人們吃面條最多的時候,平時三兩天里最少要吃一頓鹵面。

夏季人們多吃撈面條,面條煮熟后撈出,放在涼水或陰陽水(開水摻涼水)中拔一下,拌以蒜汁、莧菜、荊芥和黃瓜絲,吃時清涼利口,防暑降溫。

提到洛陽的面食,就不得不提及洛陽著名的“水席”了。洛陽水席是河洛飲食文化發(fā)展的基礎上產生的,但它的歷史并不長。概括而言是“千年的基因,百年的歷史”。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洛陽水席”。

一、洛陽水席的取材多為本地特產,如小麥面粉、玉米面粉、豆制品、紅薯、山藥、蘿卜、粉條等。其中,假海參、蜜汁紅薯等,主要用紅薯。紅薯、玉米,原產美洲,明后期傳入南方,明末傳入北方,但種植不普遍,康熙年間開始較普遍種植(但是,紅薯、玉米的大規(guī)模種植是從1949年以后開始的),清代乾隆《洛陽縣志》第一次在洛陽地方文獻中出現(xiàn)紅薯、玉米。但把它們引入菜,會經歷一段歷史。因此,水席出現(xiàn)在洛陽,是清后期的事。

二、水席的第一道菜“燕菜”傳說出于唐代,有東關下園出了大蘿卜之說,也是不確的。因為東關下園,在唐代屬城市區(qū)內,有菜園的可能性極小。“東關下園”這一地名的出現(xiàn),不會早于金朝。有文獻可查的“下園”之名,也是從清代乾隆年間開始的。

洛陽水席,最初來自農村。從民國時期,洛陽附近周邊諸縣開始盛行筵宴采用洛陽水席的風俗,如北面的孟津;西邊的新安、澠池、陜縣等;東邊的偃師、鞏義部分鄉(xiāng)村;南邊的伊川、宜陽、汝陽、嵩縣、欒川,等。這些城鄉(xiāng)的百姓,在婚喪、嫁娶或朋友聚會、喝滿月酒時,多選擇吃水席。

雖然如此,洛陽水席保留了洛陽歷史飲食的基因。有些菜,比如紅燒鯉魚,這個菜起源比較早。也就是說,水席在成型中,吸納了古代洛陽菜的很多特長。

水席獨特風味就在于它菜菜帶湯,而又湯湯不同,可謂變換有方,雅趣無窮。

但是,水席的湯雖然湯湯不同,但是除甜品外,側重以酸、辣之味為主,這不是洛陽唐宋時期的風味,這從唐宋的《燒尾食單》等菜譜可以證明。同時,明代洛陽的市肆菜,也不是以酸、辣為主。

水席的湯以酸、辣之味為主,這與鹽的變化有關。明代以前,洛陽用海鹽,少量用潞鹽(山西解州池鹽)。清代時期,全部改用潞鹽。潞鹽味苦,必須加醋、辣味中和,這引起清代洛陽菜味的變化。但由于洛陽菜館為保持菜的純正,仍從行銷海鹽的開封地區(qū)購鹽,故此,市肆菜的風味仍不以酸、辣為主。到清晚期,海鹽價格甚高,洛陽菜館開始全部用潞鹽。用潞鹽,則炒菜失去原有風味,只有采取民間做法,水席也自然走到市肆中,經過改進,洛陽水席開始定型。

關于洛陽的飲食,我還有一點要提一下。我發(fā)現(xiàn)洛陽人真的很熱情很實在,每次去吃面食,那個碗真的好大好大,滿滿的一大碗,好像生怕你吃不飽一樣。記得有一次晚上,我們宿舍6個人一起去吃泡饃,那天我很餓,我怕小碗的吃不飽,就點了一個大碗的。等服務員端上來,差點嚇死我了,大碗就比小碗貴一塊錢,可是大碗有小碗兩個大。而且那個小碗它根本就“不小”,小碗的都能把我撐死!那頓飯結果可想而知,我們寢室只有一個哥們把小碗的泡饃吃完了,前提是他那一天早飯和午飯只吃了幾個包子。我在洛陽的一周,發(fā)現(xiàn)洛陽的吃的東西真的比蕪湖便宜很多。

最后說一下洛陽好玩的吧。洛陽的牡丹花紅遍全國,可惜我們來得太晚了,牡丹花都已經凋謝了。洛陽的唐三彩也很有名,而且價格也很合理,所以我們這次實習回來的老師和學生都滿載而歸。洛陽有很多好玩的景點,比較著名的有龍門石窟、白馬寺等,其實我覺得王城公園和西關的老街也很棒的,至少比蕪湖的赭山公園和步行街好很多倍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街的琳瑯滿目的工藝品和滿街的燒烤,竟然還有“一塊錢八串”的烤肉,真是太誘惑人了!

5月21日是我們自由活動的時間,我們寢室6個人一起去了白馬寺。下面簡單介紹一下白馬寺。

華夏文明第一次大規(guī)模吸納外來文化,是佛教的傳入。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夜夢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了西天取經的故事。三年后,漢使同印度高僧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返回洛陽,漢明帝親自迎接。第二年,在洛陽西雍門外建起了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故名白馬寺。 從此,在東土大地、洛河之濱、天子腳下,便有了中國最早的佛寺,它是佛教在中華大地上賴以發(fā)榮滋長的第一座菩提道場,歷來被佛教界尊稱為“釋源、祖庭”。 白馬寺內寶塔高聳,殿閣崢嶸,長林古木,肅然幽靜,寺內的主要建筑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軸線上,前后五座大殿錯落有致,嚴謹有序。 大雄殿內的23尊元代“夾苧干漆”造像,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他們全都是由絲、麻制成,每尊重量僅有3到5公斤,從元代至今700多年來未經修繕,仍然色彩如新,是國內罕見的稀世珍品,也是白馬寺的鎮(zhèn)寺之寶。 中國第一座古剎是洛陽白馬寺,中國第一座古塔是白馬寺內的齊云塔,中原第一座比丘尼道場是白馬寺內的齊云塔院,最早來華的印度僧人禪居于白馬寺,最早傳入的梵文佛經收藏于白馬寺,他是中國最早的譯經道場,中國的第一個漢人和尚在這里受戒,正是這些第一使得白馬寺能夠穩(wěn)居中國伽藍之首座,而永遠彪炳于中國佛教史冊之卷首。 時至今日,每年元旦,中外朋友都要聚集于白馬寺來聆聽“馬寺鐘聲”,用108下鐘聲消除心中一切煩惱。

在白馬寺我們拍了很多照片,買了很多紀念品,開過光的佛珠、桃木劍、桃木梳、唐三彩的“對馬駝”、牡丹花種子等等,我們開心地度過了一天。

好了,以上就是我這次生產實習的簡單體會??偨Y一下,很簡單一句話,“學好了,更玩好了”。最后,感謝學校給我們這次寶貴的實習機會,當然也要感謝老師們不辭辛苦地帶領我們去洛陽,為我們操心一周。

自評成績:

生產實習期間,我遵守紀律,專心參觀,積極提問題,課后認真完成實習筆記。我給自己打“良好” 。

有關洛陽買房補簽協(xié)議書怎么寫七

中國洛陽關林北依隨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接洛龍大道,東依伊水清流,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也是我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筑。

關林因厚葬關羽首極而名聞天下。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在漢代關廟的原址上,擴建成占地180余畝,四進院落、150余間殿宇廟會,千余株翠柏的關廟。兀立于廣場上的“千秋鑒”為舊時“燈影鐘鼓話興亡”之所在;分立于大門兩側的明代石獅、赳赳而踞,具有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嚴,極富封建意味的大門鑲嵌著81顆金色門釘,體現(xiàn)了關林的崇高地位和關羽的身后榮耀;立于儀門左右重3000余斤的鐵獅,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關公的遺物,雖歷經400余載風風雨依然肅穆含威;儀門“威揚六合”匾為慈禧太后傳筆,端莊厚重,彌足貴;連儀門和拜殿的石獅通道為海內外關廟所獨有,通柱頂?shù)袷{104尊,百獅百變,圓潤生動,毫無石刻的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時期中原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

關林位于洛陽老城南7公里關林鎮(zhèn)。相傳這里是埋葬三國蜀將關羽首級的方。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始建廟植柏,清乾隆時又加以擴建,形成今之規(guī)模。關林占地百畝、殿宇廊廡150余間?,F(xiàn)存碑刻70余方,石坊4座,大小石獅、鐵獅110多尊,古柏800余棵,塑像10余軀,墓冢1座。隆冢豐碑,殿字堂皇,古柏蒼郁,幽雅偉麗。

關林的布局,表現(xiàn)了典型的中國古建筑特點,其主要建筑均分布在中軸線上,依次為舞樓、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為關冢。整個園內建筑蓋顯高聳,雕梁畫棟,飛檐流丹,氣勢崢嶸。豐碑高冢,香煙繚繞,古柏千章。殿堂中設有一尊身著龍袍,頭戴十二冕旒王冠的關羽坐像,身旁還有捧大印的兒子關平和持刀的周倉立像。后邊有張飛殿和五虎殿等。在這里,人們不僅能聽到許多有關關羽神奇的傳說,還可以感受關公獨具魅力的傳統(tǒng)美德,幸運的話,還可以一睹一年一度的“東方文化尋根游暨中國洛陽關林國際朝圣大典”的盛況。

關羽是我國唯一為儒、釋、道三教并尊的歷史人物,是三國時蜀國大將,又名關云長(公元160─220xx年)。傳說孫權殺害關羽之后,將其首級獻給了曹操,曹操便將其首級葬于關林。關羽一生,以忠義和勇猛見稱。從古到今,人們把他視為蓋世英雄,作為神靈頂禮膜拜。千百年來,關林一直吸引著眾多的中外游客。

關林是處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有舞樓、大門、儀門、石欄板甬道、月臺、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碑亭、墓冢等。兩側對稱聳立著鐘樓、鼓樓、華表、焚香爐、配殿及長廊等。

主要建筑包括門外的高臺建筑舞樓,三門道硬山式頂?shù)拇箝T、儀門,卷棚式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碑亭、石牌坊、鐘樓鼓等;在儀門和大殿之間,修有石欄板甬道,欄板之間的望柱頭皆雕作獅子頭,計一百零四個,姿態(tài)各異,形象生動;三殿之后建石坊,正額題“漢壽亭侯墓”五字;長廊建置于廟院東西兩側,里邊陳列洛陽歷代出土的石刻、墓志精品,是研究石刻藝術的寶貴資料。

舞樓與關林大門相對,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一座平面作凸字形的高臺建筑,其頂以歇山和硬山相結合,設計巧妙,宛如重檐樓閣,蔚為壯觀,堪稱我國舞臺建筑的典型。

大門為5開間3門道硬山式建筑,門前的1對白色大理石雄獅是洛陽現(xiàn)存明代石獅中最大者。儀門原為明代關廟的大門,清擴建時改為儀門,其前所立鐵獅為洛陽少見。石欄板和月臺是按帝王宮殿制度修建。望柱頭上的小石獅共104個,姿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

拜殿為5開間卷棚頂明代建筑,是舉行祭禮時謁拜的場所。殿中間有乾隆、慈禧親書的匾聯(lián),西端豎立著高35米的關羽大刀。大殿與拜殿相連,面闊7間,進深3間,高約20米,總面積700平方米,是關林最大建筑。廡殿頂,琉璃瓦,檐角飾以神將,懸以鐵馬金鈴。檐下斗拱華麗,朱門雕窗。正門兩側木雕有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等13幅故事畫。

大殿是關林最雄偉的建筑,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高約20米,總面積為760平方米。廡殿頂上,琉璃瓦覆蓋,五脊橫立,六獸揚武,飛檐斗拱,朱柱盈圍;四檐角飾以龐涓、韓信、羅成、周瑜四神將,懸以鐵馬金鈴。殿內暖閣三間,透雕花龍。大殿正門上,有木刻浮雕關公故事圖:桃園三結義、三英戰(zhàn)呂布、水淹七軍、三顧茅廬、單刀赴會、挑錦袍、斬顏良、誅文丑等共十二幅,還有二龍戲珠、鳳凰戲牡丹、龍戲鳳等圖案,刻工精細,構圖美妙。

二殿是五開間廡殿頂建筑。殿內正面塑“關羽怒視東吳戎裝像”,關羽長髯飄灑、端莊威嚴,關平按劍于左,周倉持刀于右。前檐下繪有斬顏良、誅孔秀、大戰(zhàn)夏侯敦、古城會等故事圖。后門上方繪有“華容道義釋曹操”、“東吳赴宴”、“水戰(zhàn)龐德”的故事,形象地反映了關羽驍勇善戰(zhàn)的歷史畫面。

三殿是五開間的硬山式建筑,規(guī)模較小,又叫“寢殿”。殿檐下有“三戰(zhàn)呂布”、“威鎮(zhèn)荊州”、“戰(zhàn)長沙”三幅大型故事圖。前枋上還有九幅小型故事圖。斗拱的昂首都雕成龍頭,彩飾絢麗異常。

關冢們于后部,高10米,占地250平方米,平面作八角形。向南有石墓門。相傳關羽首級即埋于此冢內。冢前有林碑,高4.8米,碑額題“敕封碑記”,碑陰為董篤行所撰之《關圣帝君行實封號碑記》,其內容為關羽的生平、封號以及建廟的情況。

關林大門前有石獅一對,高2.7米,為明代作品。儀門前有鐵獅一對,重三千余斤,乃鑄于明代;拜殿東端懸有明代大鐵鐘,兩端豎立有關羽的大刀;中間有乾隆、慈禧親書匾額;拜殿前月臺上,放置明代鐵花瓶一對。

關帝冢平面為八角形,高10米,占地250平方米,外筑圍墻。冢前石碑高4.8米,下有龜趺,上有雕龍碑首,額題九疊篆書《敕封碑記》,是康熙皇帝給關公追加封號所立碑。護碑亭作全木構八角形,為八面起坡歇山頂,斗拱枋椽交錯勾連,構筑奇巧,別具一格,是清代亭式建筑之典范。碑亭前有明代所立的石供案及石牌坊,石牌坊高10米,寬6米,3道門,正額題“漢壽亭侯墓”5字。

關林已辟為洛陽古代藝術搏物館。廟內兩側長達90米的長廊,分別為碑刻墓志陳列室、石刻藝術品陳列室。共收藏陳列歷代碑刻、墓志、石刻藝術品近20xx件,反映了我國古代石雕藝術的風貌.尤其東漢石辟邪、北魏升仙畫像石棺、隋代石獅等,更是稀世珍寶。碑刻、墓志近1000件,其中許多涉及到古代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均有補史、證史之價值,可謂一部“石史”,并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

有關洛陽買房補簽協(xié)議書怎么寫八

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北部山區(qū),秦嶺與太行山的過渡地帶,黃河小浪底水庫上游南岸,公園分為龍?zhí)洞髰{谷、荊紫山、黛眉山、青要山和萬山湖五大景區(qū),面積約328 km2。是一座以沉積構造遺跡和地質地貌景觀為主,以地質災害遺跡、典型礦產和水體景觀等相互輝映為特色的綜合型地質公園,其中龍?zhí)洞髰{谷為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qū)。

龍?zhí)洞髰{谷風景區(qū)位于洛陽市新安縣石井鄉(xiāng),東距洛陽市60公里,鄭州180公里,連霍高速、310國道、隴海鐵路橫穿縣境,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利,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峽谷絕品”和“黃河山水畫廊”等美名。同時洛陽萬山湖風景區(qū)凝聚萬里黃河之精華,薈萃北國山水之大觀,成為“中國最具發(fā)展?jié)摿皡^(qū)”和“中國優(yōu)秀旅游目的地”。

從平面圖上看,龍?zhí)洞髰{谷像是一條東西橫臥的巨龍,而且峽谷內處處以龍的傳說為宗,因而得名——龍?zhí)洞髰{谷。

龍?zhí)洞髰{谷是一條由紫紅色石英砂巖經流水追蹤下切形成的u型峽谷,全長12公里,谷內嶂谷、隘谷呈串珠狀分布,云蒸霞蔚,激流飛濺,紅壁綠蔭,懸崖絕壁,不同時期的流水切割、旋蝕,磨痕十分清晰,巨型崩塌巖塊形成的波痕大絕壁國內外罕見。觀賞山崩地裂的曠世奇觀,體驗探幽覽勝的絕妙意境。景區(qū)的六大自然謎團(水往高處流、佛光羅漢崖、巨人指紋、石上天書、蝴蝶泉、仙人足跡)七大幽潭瀑布(五龍?zhí)丁埾烟?、青龍?zhí)?、黑龍?zhí)?、臥龍?zhí)?、陰陽潭、蘆葦潭)八大自然奇觀(絕世天碑、石上春秋、陰陽潭甕谷、五代波紋石、天崩地裂、通靈巷谷、喜鵲迎賓、銀鏈掛天)令人驚嘆不已,流連忘返。紅巖絕壁,飛瀑幽潭,狹溝深谷,奇石綠蔭,組成世界上罕見的山水畫廊。

回顧龍?zhí)洞髰{谷風景區(qū)的發(fā)展歷程:

20__年1月龍?zhí)洞髰{谷獲得“省地質公園”稱號;

20__年8月獲得“國家地質公園”稱號;

20__年8月18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組專家對龍?zhí)洞髰{谷進行了世界地質公園驗收,他們對龍?zhí)洞髰{谷的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贊美,庫穆博士說:“我到過很多地方,龍?zhí)洞髰{谷是我見過的世界上最美的峽谷!”

20__年9月18日英國當?shù)貢r間下午3時(北京時間22時),在英國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召開的第二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王屋山——黛眉山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委會正式授予“世界地質公園”稱號。

20__年9月29日,龍?zhí)洞髰{谷順利通過了“質量、環(huán)境、職業(yè)健康安全”三項國際化標準管理體系認證。11月,又入選“洛陽市新八大景”。

20__年3月龍?zhí)洞髰{谷風景區(qū)被評為“20__年游客最喜愛的十大超級景區(qū)”、“20__年攝影家最喜愛的十大超級景區(qū)”、“20__年導游最喜愛的十大超級景區(qū)”。

近年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完成后,在新安北境的黃河主干道上形成了168平方公里的遼闊水面,碧波萬頃的萬山湖和獨具特色的地質公園互為映襯,紅石韻,黃河魂,山光水色,兩相輝映,構成了萬里黃河上一簇具有特殊科學意義和美學價值的璀璨明珠。龍?zhí)洞髰{谷就是這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中的典型代表。

龍?zhí)洞髰{谷,以它罕見的地質構造,奇特的地形地貌和清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天然地質博物館”。

一、峽前景點

在通往龍?zhí)洞髰{谷的前段路上,有幾處景點,各具特色。它們依次為仙人指路、“龍?zhí)洞髰{谷”青石牌坊、紅孩兒山、紅孩兒寺和千年古檀。

仙人指路:右邊石崖上有尊象形石人頭像,惟妙惟肖,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龍?zhí)洞髰{谷的路上,像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一般。這是由白云質灰層巖沿裂隙溶蝕和崩裂塌陷風化而殘留的地表剩余物。

龍?zhí)洞髰{谷“青石牌坊”:此處是龍?zhí)洞髰{谷風景區(qū)的入口。牌坊前、后各有坊聯(lián)。

前聯(lián)為:八里迷谷,樁樁迷景逗客佇;千尺險峽,步步險象著人驚。

后聯(lián)為:關峽相望,嵐為輕云繞;潭瀑聯(lián)珠,水呈青龍飛。

兩副對聯(lián)形象地概括了峽谷內天造地設的雄奇景觀,這就是我們要游覽的世界地質公園——龍?zhí)洞髰{谷風景區(qū)。

紅孩兒山: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這幾間紅房子后邊的山就是紅孩兒山,雄偉挺拔,峰巒疊翠,把青河川岔開(龍?zhí)洞髰{谷的水為青河的主流),右邊為山窩河谷,地勢較緩,是古道通往黃河渡口的必經之地,并與黛眉峽谷風景區(qū)連接;左邊就是龍?zhí)秿{谷,又稱“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黃帝密都青要山腹地,與雙龍峽谷風景區(qū)連接。山上有石洞,洞內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觀音老母三尊神像,是當?shù)厝似碡斞?,求子保平安的地方?/p>

紅孩兒寺:緊挨著紅房子的這幾間看似年代比較久遠的建筑就是紅孩兒寺。相傳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在附近一帶吃人,被觀音老母治服,收入一瓦罐之中,壓在紅崖寺下(當?shù)厝朔Q紅孩兒寺)。據(jù)證此處確有一座紅崖寺,始建于唐朝初年,武則天當政時期,曾經名播四方,香火極為旺盛;到了唐武宗時期,大興滅佛運動,紅崖寺曾一度被毀。宋、元時期,更名為“三教堂”,仍由佛家法師住持,還是這條古道上聞名遐邇的著名寺院。元末明初,寺院毀于戰(zhàn)火。明正德年間由法師宗璽主持重修,到嘉靖龍飛甲辰歲秋仲月由凈恩法師主持續(xù)建竣工。后來,隨著時勢的發(fā)展,這條古道逐漸被廢棄,寺院也隨之蕭條?,F(xiàn)只剩下遺址。。

千年古檀:這棵樹就是千年古檀樹,它高約30米,冠幅約40米,樹冠碩大,枝葉茂密,遮天蓋地;樹干由底部分4杈,集簇向上,胸圍6.5米;大家再看一下檀樹的根,裸露抓伏在巖石上,縱橫交錯,如盤龍臥虬,僅靠吸收白云質灰?guī)r和石英砂巖之間的水份生長,這簡直就是生命的奇跡,因此這棵樹也被當?shù)厝艘暈榧闃?。民間有選老樹認“干娘”的風俗,認為有老樹庇佑,可保大吉大利、富貴平安。樹下設有祭壇,每年農歷三月三,有許多善男信女誠心前來焚香許愿。

二、龍?zhí)端岸?/p>

本景段從走進紅石峽、五龍?zhí)吨燎帻堦P處,主要景觀是赤壁丹崖形成的窄谷與充沛的水流及繁盛的植物交相輝映,到處高崖凌蹭,飛瀑流泉,滴水不斷,霧氣蒸騰。共同組成一幅龍?zhí)端慕^佳畫卷。主要景點有“五龍?zhí)丁?、“五龍瀑”、“五龍洞”、“龍涎潭”“鋸齒崖”“降龍棒”“階瀑潭”等。

歡樂天地水上娛樂項目:相信許多朋友早已急不可待想趕快過把癮吧,千萬別急,導游提醒您還是先仔細閱讀一下注意事項及安全提示,再玩也不遲。這幾個游樂項目自南向北依次叫做:三級跳繩、鋼絲橋、圓木蕩橋、腳環(huán)吊橋、方板蕩橋、鐵索蕩橋、雙層鋼絲橋。

景區(qū)標志碑:這塊巨石就是景區(qū)的標志碑。它高5.4米,寬2.8米,厚1.5米,重約60噸,矗立于1米高的基座之上。碑體為景區(qū)內典型的沉積構造和地質剖面景觀,碑面為景區(qū)地質遺跡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波痕和泥裂現(xiàn)象,左上角圓形的圖案是國家地質公園的標志(現(xiàn)已為世界地質公園),中間“龍?zhí)秿{景區(qū)”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選用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字體。

走進紅石峽:龍?zhí)洞髰{谷風景區(qū)的紫紅色石英砂巖沉積于距今12億年前后的濱海地帶。260萬年以前,由于新構造運動(又叫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強烈抬升和水蝕作用的深度切割,形成高達百余米的丹崖長墻和寬僅數(shù)米至數(shù)十米的碧水丹峽景觀。峽內瀑布飛瀉,溪潭珠串,漫步崖壁棧道,您盡可領落丹崖、碧水、藍天構成的一幅幅精彩畫卷,還可欣賞砂巖層內的交錯層理、層面波痕以及山崩所造就的崩塌奇觀。

有的游客問什么是節(jié)理?節(jié)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xiàn)象,就是我們在巖石上所見的裂縫。在后面的講解中我會經常提到這個詞。

12億年前形成的紫紅色石英砂巖: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這種巖石叫紫紅色石英砂巖,巖石呈紫紅色是因為里面含有三氧化二鐵等礦物質。它沉積于距今12億年前后的海濱地帶。主要為紫紅色、灰白色薄~巨厚層狀中~粗粒石英砂巖,紫紅色、灰白色細粒石英砂巖,少量紫紅色薄~中層狀含礫石英砂巖和紫紅色泥巖組成。巖層中不同形狀的波痕、層理發(fā)育極具觀賞性。

龍涎潭:大家在經過這座關隘時可以看到右側崖壁間有泉水涌出,形成連珠不斷的滴水景觀,如青龍吐涎,其下有潭,傳為龍之涎水匯聚而成,謂之龍涎潭。

黃龍峪:進入黃龍峪,我想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地勢比較平緩的黃龍峪是進入大峽谷的緩沖地段。在開闊的峽谷中溪水淙淙,兩側懸崖上怪石嶙峋。這里水草豐美,植被茂盛。主要有鱗毛蕨、蒲扇卷柏、地丁、厚樸、天麻、百合、海棠等植物,林林宗宗,翠色欲滴。龍?zhí)洞髰{谷處地偏僻,受人類生活干擾較少,生物物種豐富,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諝馇逍拢|潔凈,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植被主要有天然次生林——櫟樹林、雜木林、側柏林、刺槐林構成,主要風景樹,有青檀、白蠟和三葉槭等。

羽狀交錯層理:解說碑上所說的羽狀交錯層理,就在路邊這塊斜伏著的石頭上面。它是指巖層內的細紋層有規(guī)則地與巖層面斜交所表現(xiàn)的層紋構造,是沉積巖的一種基本構造形態(tài)。12億年前后的中元古代時期,這里是濱海沙灘環(huán)境,潮漲潮落產生的雙向水流,使此時沉積的石英砂巖細紋層方向正好相反,形成了十分優(yōu)美的羽毛狀和人字形的層系。

波痕路:請大家觀察一下腳下的路,看有什么特別之處。不難發(fā)現(xiàn)石頭表面的形狀極像水紋,它由水流沖刷和風化作用形成,在地質學上叫“波痕”,像這樣的波痕石在景區(qū)內隨處可見,因此龍?zhí)洞髰{谷被有關專家譽為“波痕博物館”。

階瀑潭(又名蒲草潭):磨盤在現(xiàn)代社會已經很少見了,在龍?zhí)洞髰{谷你卻能輕而易舉地見到。我們眼前水中這條路就是由一扇扇磨盤疊加而成,從遠處看極像飄浮在水面上的片片荷葉,人走其上猶如蜻蜓點水,妙趣無窮。磨盤旁邊的水潭叫階瀑潭(又名蒲草潭)。因潭下有階梯狀的順水坡,水流其上形成疊瀑景觀故名。又因潭內長滿蒲草而得名蒲草潭。蒲草,南方沼澤地內很常見的水生植物,因葉內纖維特別密集,非常有韌性,經常被用來編草鞋。

黃龍峪的其它景觀尚有:鎮(zhèn)山虎、鋸齒崖、降龍棒等,都是根據(jù)巖石形象而命名的象形景觀

幽谷海棠:走進黃龍峪,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種草本植物特別茂盛,那就是城市居民家里陽臺上、書案上喜歡擺放的四季海棠。它肥厚的桃形葉子,有嬰兒巴掌大小,葉面嫩綠,葉背泛白,葉邊和葉脈淡紫,開著粉紅色的花朵,在或直立或掛伏的肥嫩紫莖上,婀娜多姿,顯得特別精神。尤其在高峽內立陡的石壁上,幾乎不見水土,它也能生長得那么旺盛,更顯得這看似柔弱的小草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五、絕世奇觀景段

下面這段峽谷將有許多令人稱奇的景點,絕對是你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另有許多美妙的傳說故事,一定會讓你一飽眼福,拍案叫絕的。

天碑:大家請看這塊就是人稱“天下第一刀、人間第一碑”的刀碑石。它高達百余米,昂首挺立,直指蒼穹,大有凌空遏云之勢,所以又被人稱為天碑。它是由崩塌作用形成的巨型巖塊,最奇特的是它一景多變、步移景換,從不同角度仰望,展現(xiàn)不同的姿態(tài),俯視如刀背,仰視如蒼鷹,正視如書,側視如碑,令人遐想。傳說,小白龍觸犯天條,玉帝派二郎神斬殺小白龍,女媧皇在安置了小白龍神位之后,又把二郎神丟棄的大刀豎立起來,刀背對著無頭冤神洞,于是二郎神斬殺小白龍的大刀,成了紀念小白龍的無字碑,人們稱其為“擎天刀碑石”。

一線瀑:(又名飛練瀑/銀鏈掛天):在高達50米的懸崖上有一股細流從v型窄谷中瀉出,似白練飛下而得名。銀絲飄動,珍珠串滑,置身其境,心曠神怡。地質學上稱其為“懸谷式瀑布”。

祈雨臺:一線瀑下搭建的這個平臺叫祈雨臺,景區(qū)的祈雨、古箏彈唱等藝術表演就在這個臺上舉行,游客也可在這個臺上自娛自樂。旁邊這個小木屋是化妝間。

潛水游龍:飛練瀑下的河床上裸露一段巖石,石色斑讕,蜿蜒迂回,沒于潺潺流水之下,酷似一條游龍潛入水中,穿游嬉戲,取名為“潛水游龍”。在龍頭朝向的方位有一塊如印章般的方型石塊,名為“玉璽石”。

小龍洞:剛給大家講了關于刀碑石的傳說,有位朋友問我小白龍因為什么觸犯天條而被斬?現(xiàn)在我就給大家解除這個疑問。小白龍當年因布甘霖、拯黎民冒險飛到天上為人間偷來了“天書”,因此觸怒了玉皇大帝,惹下大禍。玉皇大帝派二郎神來抓他歸案,他手拿“天書”和二郎神奮力相爭,把天書抖落了一地。二郎神一怒之下殺了小白龍,棄刀于地,把散落的天書收拾起來,提著小白龍的頭回天庭復命去了。剛剛我們見過的那塊天書石,傳說是二郎神疏忽大意,遺落在人間的。

后來,造人圣母女媧皇到各地探望她的子民,來到龍?zhí)洞髰{谷,聽說小白龍冒死為她的子民偷天書的事跡,大為感動。于是,就收了小白龍的無頭冤尸,喚回他的冤魂,封它為“無頭冤神”,把他安放在山崖下的石洞中,就是我們眼前這個洞,當?shù)匕傩諡楦兄x小龍王恩澤,常來此洞祭拜,四時八節(jié),香火不斷。

觀刀臺:這個位置是欣賞天碑的最佳位置,為了便于游客欣賞、拍照、休息,在此修建平臺,取名觀刀臺。

虎頭崖:站在一線瀑小廣場上,抬頭仰望天碑右側的高崖,其頂部有一酷似虎頭狀的巖層映入眼簾。故名。

五虎登天:現(xiàn)在我們站在觀刀臺上往對面山崖頂部看,看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還是這位(女士)慧眼識寶,山崖頂部突出一排排列非常整齊的巖石,看起來像五只老虎躍越飛天,而且老虎的表情非常逼真,威風凜凜,大有王者氣概,人們稱這一景為“五虎登天”。

情侶瀑:這個瀑布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情侶瀑,在水量大時該處瀑布會呈現(xiàn)兩縷并排環(huán)抱的形狀,如同一對情侶相互依偎,輕聲呢喃,訴說愛戀,所以叫情侶瀑。

棋盤格式節(jié)理:傳說有兩位神仙云游四方,路過此地,被這里的神奇景觀吸引了,就決定在此居住,一天兩位神仙閑來無事決定下棋,一位神仙伸出手指對著地面一指,地上頓時出現(xiàn)了一組南北向的線,另一神仙也心領神會,以同樣方法畫了一組東西向的線,這樣剛好組成一個棋盤,誰知棋盤剛畫好,玉帝命二神仙速回天庭復命,二仙不敢違令,急忙離開了,棋盤也就永遠留在了人間。傳說畢竟是傳說,不能隨意相信,地質專家解釋是受構造作用影響,巖石中發(fā)育了兩組近東西向和近南北向的節(jié)理,它們與層面一起將巖石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塊體,在層面上表現(xiàn)出“棋盤格”的形狀,所以稱之為“棋盤格式節(jié)理”。

仙人足跡:“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塊石頭上有幾個凹坑,就如人的腳印一般,傳說是仙人路過此地后留下的??茖W解釋該圖案是巖石在形成過程中,中間的某種特殊物質向周圍均勻擴散發(fā)生化學變化而形成的規(guī)則變色圖案。

飲馬槽:這塊石頭表面有一方槽,內存有水,形似馬槽,因此取名飲馬槽,民間傳為初唐四杰駱賓王飲馬處。

蝴蝶泉:蝴蝶泉到了,在這里常年聚集著形態(tài)和色彩各異的蝴蝶,翩翩起舞,向過往游客講述著優(yōu)美的童話故事。

駱賓王故事講述:駱賓王是唐代著名詩人,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之一,天資聰穎,勤學好問,7歲時寫過一首婦孺皆知的《詠鵝》詩,長大后更是刻苦攻讀,寫過許多關心民生疾苦的詩,后來跟隨徐敬業(yè)起兵討伐武則天,寫過著名的《討武檄文》,筆鋒犀利,敢于直面揭露武則天的罪行,兵敗后不知去向,傳說兵敗后被抓,因武后賞識其才能,最終釋放了他。還有一種說法是駱賓王在兵敗后逃匿,新安有個風景非常優(yōu)美的去處,叫漏明崖,傳說駱賓王逃匿之后,輾轉多時,最后路過新安隱居在那里,并有多首題詠漏明崖的詩。如:

1、澠邑漏明呈奇景,懸崖萬仞石棱曾;(古時,曹村漏明一帶曾屬澠池)

唇山白霧共旋繞,河水波綠縈帶風?!堵┟饕鳌?/p>

2、層石遠接天,絕頂上棲煙。松低輕蓋偃,藤細若鉤懸。

石明如掛鏡,苔分似列錢。暫策為龍仗,何處得神仙?—《過石門》

民國年間,漏明崖傍崖而建的廟宇中還存有多首駱賓王的題詩;至今附近村民家中還存有兩塊紀念駱賓王的詩碑。漏明崖近邊有以駱嶺、駱村、駱莊等命名的村莊。

賓王洞:這個洞剛好能容一個人躺下,相傳當年駱賓王討伐武則天兵敗后,逃難到此曾隱藏于此洞。

六、心曠神怡景段

(站在“游客止步”提示牌前)前方峽谷還未開發(fā),非常危險,我們就此返回,回程道也有許多景點,待會兒我們就能看到。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和人文故事,等待我們前去探究。

索道橋:這座橫空出世,連接一線瀑上南北兩座山峰的橋就是著名的“索道橋”(又稱吊橋)行走其上,晃晃悠悠,如蕩秋千。

龍湖:索道橋旁邊這個湖叫龍湖,是龍?zhí)洞髰{谷水流的一個重要源頭。湖水流淌于整條峽谷,是龍?zhí)洞髰{谷中龍的棲生地,也是龍?zhí)洞髰{谷的血脈。

穹廬山、金字塔山:站在吊橋上看對面的兩座小山,一座呈半圓形像蒙古包,另一座呈三角形像金字塔,所以稱之為穹廬山、金字塔山?!榜窂]”一詞取自元曲“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穹廬意為蒙古包)

大皇姑庵:傳說東漢時曾有一位公主在此崖龕下避難,被當?shù)厝朔Q為大皇姑庵。

關于皇姑埯的傳說:東漢末年,宦官亂政,董卓專權,朝廷內禍事不斷。傳說,有一年不知是哪位皇姑,為了逃避權臣的逼婚,逃出洛陽,乘車直奔新安北山通往山西的古道,打算去絳州避難。護送她出逃的有一位宮廷的小銀匠,和一位馬車夫。他們逃難的馬車一路狂奔,走進了青河川,剛到紅崖寺前,聽到后面追殺聲越來越近,情急之下,馬車夫想出一條讓皇姑脫身的計策:他讓小銀匠扶皇姑下車,順著荒涼的龍?zhí)稖?當?shù)厝朔Q為龍?zhí)稖?逃進深山;自己卻駕著馬車順著山窩河川古道,直奔黃河岸邊,最后驅車跳進黃河………當追殺的騎兵趕到,見黃河里漂著一輛宮車,猜想皇姑已身赴黃河殉難,就撥轉馬頭回洛陽復命去了。

話說皇姑和小銀匠逃進龍?zhí)稖?,走進一個小村莊。村民們很同情皇姑的遭遇,就領他們到村后,安身在兩個山洞里,前邊一點的住小銀匠,后邊隱秘一點的住皇姑,村民們習慣地叫這兩個山洞為大皇姑廠干和小皇姑廠干。

皇姑隱居在龍?zhí)稖虾?,由于百姓們的悉心照顧,生活雖無法與宮廷相比,卻也衣食無憂。一年以后,洛陽政局漸趨平穩(wěn),皇上打聽到皇姑在龍?zhí)稖蠗淼南?,遂命大臣來迎接她回宮。這時的皇姑已經和村民們打成一片,習慣了布衣素食的平民生活,也留戀這幽靜美麗的山野,再也不愿回到那血腥不斷的皇宮里。聽說皇上派近臣來接,她和村民們一起商量,把村頭一家較寬敞的民房修整一下,做了臨時的“接官廳”?;使迷诮庸購d會見了來迎接她的京官,表明了自己堅不回宮的心志,特使無奈,只好回京去了。

此后,皇姑和小銀匠結了婚,在這樸實簡陋的山洞里自食其力,安心度日,一直到他們偕老百年,人去洞空……關于大、小皇姑廠干的一段佳話卻一直流傳到今天。

駱家:這個小石屋里住這一戶人家,他們自稱是駱賓王的后代,而且還能指出駱賓王墓之所在?!榜樫e王究竟魂歸何處”這千年歷史之謎,能否在這里得到破解,有待專家考證。

綠色長廊:(共兩處。接官亭處還有一處,以后還會不斷增加)如果說龍?zhí)洞髰{谷的地質奇觀讓人驚嘆,那么我們眼前這段近百米的綠色長廊更會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長廊是用木頭搭建的,種植了黃瓜、絲瓜、南瓜、葫蘆等幾十種觀賞性藤本植物,以供游人觀賞和采購,也可作遮蔭之用。

觀景平臺:人們都說看景最好的地方是觀景臺,這座位于半山腰路邊的平臺就是龍?zhí)洞髰{谷山腰觀景臺,臺中央建有一個古式亭子,叫觀景亭。站在觀景臺上,放眼望去,奇山秀峰初露端倪;俯視谷底,峽谷美景盡收眼底。

小皇姑庵:這個洞叫小皇姑庵,因相對大皇姑庵略小,也是東漢皇姑避難之所。

接官廳: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叫接官廳,相傳此地原有一廳堂,東漢皇室復國后,迎接皇姑至此,名為接官廳,現(xiàn)已不存。

至此,龍?zhí)洞髰{谷風景區(qū)的游覽基本結束,謝謝!

有關洛陽買房補簽協(xié)議書怎么寫九

白馬寺位于河南省洛陽老城以東12公里處,創(chuàng)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為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xiàn)存的遺址古跡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1961年,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20xx年1月,白馬寺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首批aaaa級景區(qū)。

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夜宿南宮,夢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次日晨,漢明帝將此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說“西方有神,稱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漢明帝聽罷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

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別帝都,踏上“西天取經”的萬里征途。在大月氏國(今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懇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八隆弊旨丛从凇傍櫯F寺”之“寺”字,后來“寺”字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為現(xiàn)存中國第一部漢譯佛典。

在攝摩騰和竺法蘭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來到白馬寺譯經,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時間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計三百九十五卷佛經在這里譯出,白馬寺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譯經道場。

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高僧曇柯迦羅來到白馬寺。此時佛教也從深宮走進了市井民間。隨后,曇柯迦羅在白馬寺譯出了第一部漢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時期,安息國僧人曇諦,也在白馬寺譯出了規(guī)范僧團組織生活的《曇無德羯磨》。至此,戒律和僧團組織章程都已齊備,一條中土有緣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鋪就,為中土戒律之始。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一場受戒儀式在白馬寺舉行,這是一個注定要深深印刻在中國佛教史上的事件。這一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壇,長跪于佛祖面前,成了中國漢地第一位正式受過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古老傳統(tǒng)被打破了。

佛教在中國扎根、傳播最初的二百年,整個過程都與白馬寺息息相關。這里是中國第一次西天求法的產物,是最早來中國傳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這里誕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經和中文戒律,產生了第一個中國漢地僧人……總之,白馬寺是與中國佛教的許許多多個“第一”緊緊聯(lián)在一起的,這讓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