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月色融融心得體會及收獲 月色融融心得體會及收獲怎么寫(四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7 21:44:08 頁碼:8
月色融融心得體會及收獲 月色融融心得體會及收獲怎么寫(四篇)
2023-01-07 21:44:08    小編:ZTFB

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心得體會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有關月色融融心得體會及收獲一

1、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zhàn)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在這篇散文里,作者給我們描繪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麗景象。語言優(yōu)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新的中專語文教學大綱在閱讀上的要求是“在初中語文的基礎上,培養(yǎng)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了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初步掌握欣賞文學作品的方法;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及藝術手法的表現(xiàn)力,具有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本幷哒前创缶V要求把散文的閱讀與欣賞安排在中專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本文是第一篇課文,屬于精讀文,但對于本課,教師不宜過多地繁瑣地分析,點到為止。重在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反復品味,領悟滲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獨運的構思,以及語言藝術的魅力。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欣賞作者所描繪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揣摩語言,體會語言的抒情性,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同時,學習本文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本文構思巧妙,寫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優(yōu)雅、朦朧、幽靜的意境之美。語言優(yōu)美,恰當?shù)剡\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

(2)能力目標:在教師恰當?shù)奶嵘龑?,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3)德育目標: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悶的心境和潔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懷。

(本文寫于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陷于一片黑暗之中。讀課文理解作者內心“頗不寧靜”的原因。)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淡淡喜悅淡淡哀愁的思想感情,理解本課借景抒情的手法。

2通過品讀語言,尤其是精彩語段4—5段的賞析,品味文章語言美,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難點: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復雜的感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中專一年級學生,多數(shù)對散文有一定了解,從朱自清的《匆匆》、《春》到《威尼斯》,對語言美、意境美有所領會,但由于我們的學生認識問題膚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的閱讀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培養(yǎng)形成之中。鑒于此種情況,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yǎng)學生具有寧靜的、適宜接納美的事物的心胸。

采用:激趣——感知——品讀、賞析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真正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適時的啟發(fā)點撥,使整個教學導之有序,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為此,我設計如下學習方法:朗讀法、欣賞法、討論法、質疑法等指導學生如何鑒賞寫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語言,體會情景交融的優(yōu)美意境。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釋題,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范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重點賞析4-5段,品味作品的語言和比喻、通感、疊字的運用

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通過討論、質疑重在理解作者情感,感受文章情景交融的優(yōu)美意境。

六、說過程:(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激趣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huán)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初中時我們學習了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曉出凈慈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卑滋斓暮商寥绱嗣啦粍偈眨敲匆雇砟?讓我們跟隨朱自清的腳步去領略月下荷塘迷人的景色。

2、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

力求創(chuàng)新,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tǒng)的介紹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以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被毛澤東稱為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這一故事介紹,激發(fā)學生興趣,凸顯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尤其是作者那不食嗟來之食的高尚品德深深的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今天我們就帶著深深的敬意走進清華園的荷花池,去領會朱自清先生妙筆回春之神奇。(設計這一步驟是因為朱自清是一位現(xiàn)代著名作家,對他應作多了解。)

(二)感知

1、首先把握讀。

播放范讀錄音,示范中學生聽讀,在交流聽讀的感受基礎上確定閱讀的感情基調,在老師指導朗讀方法后,再來齊讀重點段落。這樣學生有了遵循,誦讀就有了美感,讓學生如身臨其境,接受美的熏陶,也為后面賞析語言打下基礎。

要求:

(1)標出自己讀得不準字音。如曲,讀第一聲;似,與似的在一起時讀卷舌音。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輕聲朗讀,配以輕音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設計遵循漸進原理,由淺入深,為品讀課文做好鋪墊。)

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獲取感受和認識,并用精練準確的語言加以概括。同時教師可提供以下問題供同學思考:

(a)文中所寫的景物有哪些?

(b)文中內容直接與題目相照應的段落有哪些?

(2)分組交流討論各自的認識及相關問題,教師巡回指導,參與交流討論。

(3)教師主導,師生互答。(視具體情況,就討論未決的問題在更大范圍之內展開討論,仍以學生為主。)

主導問題:

(a)、文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感情基調的句子是哪一句?

(b)、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是濃還是淡?作者感情發(fā)展的脈絡是怎樣的?(明確這些問題后,從4-5段切入)

(三)品讀--賞析

賞析4—5段,欣賞朱自清筆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體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語言特色。

1、對月下荷塘部分采用賞析式教學。

請喜歡第四自然段的同學有感情地朗讀,并談談自己為什么喜歡這一段。在學生充分發(fā)言的基礎上,教師作必要的啟發(fā)指點,尤其是在那些容易被忽略之處,以下僅舉幾例:

(1)“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為什么用裙來比喻葉子?(引導學生用比較法揣摩語言)

(2)如果把“曲曲折折”換成“曲折”好不好?(引導學生用替換法揣摩語言)

(3)這里寫的是月下的荷塘,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月亮的影子?(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結合)

(4)作者對月光下的荷塘僅僅是做靜態(tài)的描繪么?(理解作者動靜結合的寫法)

(5)荷香與歌聲有什么可比的共同點?(領會通感手法的運用)

(6)一個人在這月夜,能夠如此細致地欣賞這樣的美景,他的心情如何?(把握感情,體會借景抒情)

(以上所啟發(fā)引導的地方,在備課之時皆已儲存,到了課上就要隨機使用。這些問題的設置,主要引導學生從修辭、疊字疊句的運用,融情于景的手法這三方面賞析文章。)

2、荷塘月光的賞析。

在第四段分析基礎上由學生自由討論品味幾個動詞的妙用,感受“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表達效果。經過探討,荷塘月光朦朧和諧美便也呈現(xiàn)于眼前。

(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希望語文教學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能體會到這篇文章的佳處,而且掌握一些賞析散文的手法,學會自己賞析文章。)

小結:總結本文語言的特點,體會本文借景抒情的手法,點明在柔美和諧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并告訴學生作者描寫的細,來自作家對客觀物象觀察的細,體味的細。

課堂練習:

教學效果如何主要通過課堂練習來檢測,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則,我把練習定位于記憶;

限時背誦第4段,效果可由學生自行評判。

有關月色融融心得體會及收獲二

1、目酣神醉:形容景色優(yōu)美令人陶醉。

2、奇花異草:原意是指希奇少見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

3、山清水秀:山美,水秀麗。

4、朱唇皓齒:鮮紅的雙唇,雪白的牙齒。形容容貌美麗。

5、一叢火紅:代指一般指像火一樣紅的楓葉。

6、燕舞鶯啼:燕子在飛舞,黃鶯在鳴叫。形容春光明媚。

7、燕語鶯啼:鶯:黃鸝。燕子的話語,黃鸝的歌聲。形容大好春光。

8、生機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滿生命力,或社會生活活躍。

9、冰壺秋月:冰壺:盛水的玉壺,比喻潔白。比喻潔白明凈。多指人的品格。

10、桃紅柳綠:桃花嫣紅,柳枝碧綠。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鮮艷的春景。

11、層林盡染:層林盡染,原意是山上一層層的樹林經霜打變紅,像染過一樣。

12、雪虐風饕:虐:暴虐;饕:貪殘。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13、燕語鶯啼:鶯,黃鸝。燕子的話語,黃鸝的歌聲。形容大好春光。:唐·皇甫冉《春思》詩:“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綠樹春深,聲斷續(xù),蕙風飄蕩入芳從叢。(五代蜀·毛文錫《酒泉子》詞)

14、六出紛飛:六出:雪花六角,因別稱“六出”。紛飛:散亂到處飛揚。大雪紛紛。

15、綠肥紅瘦:綠葉茂盛,花漸凋謝。指暮春時節(jié)。也形容春殘的景象。

16、鶯啼燕語:鶯:黃鸝。燕子的話語,黃鸝的歌聲。形容大好春光。

17、朗月清風:明朗的月色,清新的和風。

18、落英繽紛:形容落花紛紛飄落的美麗情景。

19、江山如畫:山川,河流美如畫卷。

20、青山綠水:泛稱美好山河。

21、月黑風高:比喻沒有月光風也很大的夜晚。比喻險惡的環(huán)境。

22、雨條煙葉:雨中的柳條,煙霧中的柳葉。形容凄迷的景色。亦比喻情意的纏綿。:宋·晏殊《浣溪沙》詞:“只有醉吟寬別恨,不須朝暮促歸程。雨條煙葉系人情。”宋·晏幾道《浪淘沙·麗曲醉思仙》詞:“秾蛾疊柳臉紅蓮。多少雨條煙葉恨,紅淚離筵。”

23、揮汗如雨:揮:灑,潑。形容天熱出汗多。

24、魚米之鄉(xiāng):指盛產魚和稻米的富饒地方。

25、萬紫千紅: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也比喻事物豐富多彩。

26、花繁葉茂:花朵繁多,葉子茂盛,美麗。

27、林寒澗肅:指秋冬間林木凋零、澗水枯落的景象。

28、滿園春色:整個園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

29、秋雨綿綿:意思是這雨下的沒完沒了,也作秋思解釋,特別是逆境中的思念。

30、鳥語花香:鳥叫得好聽,花開得噴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31、別有天地: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風景或藝術創(chuàng)作的境界引人入勝。

32、移步換形:移動腳步,情景也隨之變換。形容景色變化多端。亦比喻逐步起著變化。:清·戴名世《雁蕩記》:“大抵雁蕩諸峰,巧通造化,移步換形?!?/p>

33、赫赫炎炎:形容炎熱熾盛的樣子。

34、朱閣青樓:指華美精致的建筑。

35、十風五雨:十天一刮風,五天一下雨。形容風調雨順,氣候適宜。

36、繁花似錦:繁:多而且茂盛。錦:織有彩色花紋的錦緞。許多色彩紛繁的鮮花,好象富麗多彩的錦緞。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37、亭臺樓閣:泛指建造在園林庭院中供游憩欣賞的建筑。

38、雨順風調:調:調和;順:和協(xié)。風雨及時適宜。形容風雨適合農時。

39、霞蔚云蒸:喻景物絢爛縟麗。

40、曉風殘月:拂曉風起,殘月將落。常形容冷落凄涼的意境。也指歌妓的清唱。

41、民安物阜:阜:多。人民平安,物產豐富。形容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景象。

42、春深似海:春天美麗的景色像大海一樣深廣。形容到處充滿了明媚的春光。

43、天朗氣清: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氣清新。

44、水石清華:指園林景色清朗秀麗。同“水木清華”。

45、雪虐風饕:虐:暴虐。饕:貪殘。又刮風,又下雪。指狂暴肆虐的風雪,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46、雪月風花:①代指四時景色。②比喻男女情事。

47、懸崖峭壁:峭壁: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勢險峻。

48、秋蘭飄香:秋季蘭花香飄四野,渲染一種收獲和諧的氣氛。

49、張燈結彩:掛上燈籠,系上彩綢。形容節(jié)日或有喜慶事情的景象。

50、滿目青山:形容景色美好或形勢大好。

51、水木清華: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華:美麗有光彩。指園林景色清朗秀麗。:晉·謝混《游西池》詩:“景晨鳴禽集,水木湛清華?!?/p>

52、炎炎夏日:非常炎熱的夏天。

53、奇花異卉:①希奇少見的花草。語本《西京雜記》卷三:“奇樹異草,靡不具植。”②喻指美妙的篇章作品等。

54、麥秀兩岐:岐,同“歧”。一株麥子長出兩個穗子。為豐收之兆,多用來稱頌吏治成績卓著。同“麥秀兩歧”。

55、秋高氣爽:形容秋季晴空萬里,天氣清爽。

56、五顏六色:形容色彩復雜或花樣繁多。引伸為各色各樣。

57、故宮禾黍:比喻懷念祖國的情思。

58、百花齊放:形容百花盛開,豐富多彩。比喻各種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藝術自由發(fā)展。也形容藝術界的繁榮景象。

59、水闊山高:闊:寬,廣闊,指有廣闊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脈隔著,不得相通。

60、名山大川: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遠流長的大河。

有關月色融融心得體會及收獲三

《荷塘月色》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zhàn)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在這篇散文里,作者給我們描繪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麗景象。語言優(yōu)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

新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在閱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位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xiàn)力,初步鑒賞文學作品”。本文是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篇課文,這是學生進入高中后學習的第一篇課文,所以要引導學生學會賞析文學作品,為今后的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此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德育目標:本文寫于1927年,領導叛變革命,中國陷于一片黑暗之中。讀課文理解作者內心“頗不寧靜”的原因。

2、知識目標:本文構思巧妙,寫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優(yōu)雅、朦朧、幽靜的物境之美。語言優(yōu)美,恰當?shù)剡\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學習本文體會本文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xiàn)力。

3、能力目標:學會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夠判斷什么是通感,本文比喻的妙處何在。

課文四五六三段的賞析。本文語言充滿詩情畫意,體味語言運用的妙處,是本課的重點。通感的修辭手法學生第一次接觸,也要作為一個重點來講。這兩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本文準備采用講解式、啟發(fā)式、朗讀式結合的教學方法。理由是: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重點訓練學生精讀的方法,所以采用講解式的教學方法。進入高中階段,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尤其是要重視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因此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本文語言優(yōu)美,從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角度,本文采用以朗讀式的教學方法。

指導學生如何鑒賞寫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語言。

擬定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釋題,簡介作者,范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構思的巧妙。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找出感情線索,簡單介紹時代背景,。

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品析作品的語言,比喻、通感、疊字的運用,感受語言的典雅和充滿詩意。

第一課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在夏季的一個夜晚,月亮升高了,是一輪圓月,我們的主人公心情郁悶,想散散心,于是想到荷塘去走一走。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樣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象一幅靜謐、安詳、優(yōu)美的圖畫。作者將這幅畫給我們描摹了下來,成為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們讀他的文章就象看到了那幅畫一樣。那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zhàn)士朱自清先生。

二、釋題,簡介作者,并范讀課文。

要求:

1、標出自己讀得不準字音。如曲,讀第一聲;似,與似的在一起時讀卷舌音。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三、學生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思考:

1、課文主要在哪幾段寫荷塘和月色的。

2、其余段落起什么作用?

3、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么?

三、再讀課文,理清寫作思路。

1、課文集中寫荷塘與月色的是四、五、六三個自然段。說說每一段都寫了什么?

第四段:主要寫荷塘。作者哪幾方面來寫的:從荷葉、荷花、塘上的微風、塘下的流水。

第五段:主要寫月光。有沒有寫荷塘?月光是無形的東西,但作者通過寫荷葉、荷花、寫樹影等,將月光寫得可知可感。月光與荷塘融合在一起。

第六段:主要寫荷塘周圍的樹。好象沒有寫荷塘和月色?樹是月光照耀下的樹,寫荷塘里的蛙聲,寫樹上的蟬鳴。此段即是寫荷塘又是寫月色。

2、其余各自然段的內容:

第一段:交待時間及寫荷塘的緣由。是夏季,月圓的夜晚,作者心情欠佳,想去荷塘看看。

第二段:寫去荷塘的小路。荷塘的四圍是樹為下文第六段做鋪墊。同時點出月光是淡淡的月光,為后文做鋪墊。

第三段:寫作者去荷塘的目的是散心,享受荷塘月色。

第七、八段:作者想起采蓮的事情來,并想起江南來。與段與主體有何聯(lián)系?荷塘月色具有詩意,使作者想起與荷塘相關的詩來。聯(lián)想自然。結尾照應前文。

四、本文是寫景抒情的散文。那抒了什么情?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么?

淡淡的憂愁,又有淡淡的喜悅。一切景語皆情語,那么那些景色體現(xiàn)了這種情?

線索即是這樣一種情緒。也是全文的基調。

五、簡介寫作背景。

六、布置作業(yè):

熟讀課文,體會本文運用了什么方法把荷塘月色寫得那樣美?找出你認為寫得最好的句子,談一談好在哪里。

有關月色融融心得體會及收獲四

如何上好朗讀課是我們這一學期探討和踐行的微課題,很榮幸胡主任給我執(zhí)教朗讀課的機會。如何定位朗讀課,語文朗讀課和語文閱讀課有何區(qū)別?如何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情境進而體會作者的情感?這些始終是我不斷思考的問題。

我之所以選擇《荷塘月色》作為自己的朗讀教學試水課,是因為根據教學進度,我們正好進行到散文單元教學,《荷塘月色》是散文中的名篇,語言優(yōu)美,特別適合朗讀。之前曾經上過詩歌朗讀課,詩歌朗讀情感充沛、熱烈,或慷慨激昂,如《將進酒》;或委婉哀怨,如《聲聲慢》。而《荷塘月色》悲喜的情感起伏不大,偏于舒緩、低沉的“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情感該如何拿捏?學生把握起來實有難度。

為此我大膽嘗試,在前兩課時已理清了文章思路且把握了作者的情感基礎上,把朗讀教學放在第三課時進行“美讀”展示,這樣是更利于誦讀?事實證明這樣設置的效果還是不錯的。課后,大家對我的課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收獲頗多:

在學習《荷塘月色》之后,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感覺朗讀能喚醒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朗讀更能使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學生能夠在情感朗讀中進入情境、感受到美。因此,在教學時,著力指導朗讀至關重要:一要把握好朗讀的語速、節(jié)奏、重音、停連、語氣、語調、音高的強弱的變化等;二要注意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或喜或悲,或慷慨激昂或舒緩低沉……為此,我著實了下了一番功夫,課前對課文的每句話仔細琢磨、推敲;對每一位誦讀學生進行指導、點評。例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扒壅邸笔钦f荷塘的總體形狀是不規(guī)則的,“田田”是形容荷葉相連、一望無際、充滿視野,“亭亭”是形容荷花高而美的情態(tài),這些疊詞需要強調、重讀,要讀得稍慢,適當拖音。又如:“j層層的葉子中間,j零星的點綴些白花,j有裊娜的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j又如剛出浴的美人↓”。讀“葉子”句時,重在反映它高而美的特點,不要把感情處理得太濃。讀“花”時感情色彩開始加重,“羞澀”一詞應極力反映出情態(tài)。由于句子形式比較整齊,要讀得靈活些,有適當?shù)淖兓?,“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朗讀時可用升調,語速稍快,“又如剛出浴的美人↓”要用降調,語速變緩,變輕,變柔,讀出美感。還有一些對比比較明顯的句子,比如“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又像是畫在荷葉上的”。前一句讀時要控制音量,要低、弱,讀出陰森感;后者讀時聲音要變高,變強,讀出欣喜感。另外文中還有很多動詞用得絕佳,需要重讀、強調,比如“畫”、“瀉”、“籠”等,總之,像這樣一篇美文,朗讀時值得我們仔細推敲、認真揣摩,如此方能讀出味道,讀出美感。令人欣慰的是經過我的指導和學生的刻苦練習,學生進步很快,大多數(shù)都讀得不錯,我也得到了些許的安慰。

指導學生朗讀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這是我們思考的問題?!逗商猎律愤@樣優(yōu)美的文章,學生充滿情感地美讀,讀中感受美,仿佛看到月下荷塘的美景,那該是怎樣的一種審美體驗?。∥页3枌W生:“你讀得投入嗎?你感覺到美了嗎?你享受其中了嗎?”所以,我認為只要學生讀出情感了,能夠在朗讀中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精妙,感受到美,并且享受其中,這就達到了朗讀的目標。哪怕是個別的句子讀得并不是很好,我們也不必求全責備,以免打消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當然,正確引導是關鍵。

1、朗讀目標要明確具體。初讀、品讀、美讀,每一個朗讀層次的要求都不一樣,要具體、可操作、讓每一位學生都明確朗讀目標,有層次感,不急于求成,一開始就要求美讀,要循序漸進;具體到課堂的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要目標具體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知道該做什么,達到什么標準,才能真正實現(xiàn)課堂高效。

2、朗讀形式可多樣化。這一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的是小組推薦朗讀的形式,如小組齊讀、全班朗讀、模讀、跟讀、比賽讀……今后的朗讀教學中,根據具體的文章的特點,我會進一步嘗試多種朗讀形式,力爭讓更多的學生都能獲得朗讀的機會。

3、關于聽讀:課堂時間有限,展示朗讀的同學有限,有一部分同學只是聽讀,如何讓這一部分學生集中注意力,指導學生有效聽讀,從聽讀中獲得審美體驗,在聽讀前明確要求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是我思考和下一步努力的目標。

總之,我認為朗讀能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鍛煉學生的思維,獲得審美體驗。朗讀對學生的影響不是一時的,而是終生的。今后,我會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朗讀機會,與學生一起在朗讀中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靈,與他們一起同歌同悲,同喜同怒。讓朗讀永駐語文課堂吧!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