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修行佛學(xué)心得體會實用 學(xué)佛法的心得體會(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6 11:27:24 頁碼:10
修行佛學(xué)心得體會實用 學(xué)佛法的心得體會(9篇)
2023-01-06 11:27:24    小編:ZTFB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jìn)步。我們?nèi)绾尾拍軐懙靡黄獌?yōu)質(zhì)的心得體會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描寫修行佛學(xué)心得體會實用一

2、你硬把單純的事情看的很嚴(yán)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3、仇恨永遠(yuǎn)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至理。

4、你認(rèn)命比抱怨還要好,對于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認(rèn)命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5、不要因為眾生的愚疑,而帶來了自己的煩惱。不要因為眾生的無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6、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就看你會不會用?

7、如果你自己明明對,別人硬說你不對,你也要向人懺悔,修行就是修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來,才會進(jìn)步。就是明明是你對,你也要向他人求懺悔,那就是修行了。當(dāng)你的錯誤顯露時,可不要發(fā)脾氣,別以為任性或吵鬧,可以隱藏或克服你的缺點。

8、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

9、愚癡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了解自己。

10、別人永遠(yuǎn)對,我永遠(yuǎn)錯,這樣子比較沒煩惱。

11、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12、未成佛果,先結(jié)善緣。

13、清珠投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放入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14、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15、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16、月影松濤含道趣,花香鳥語透禪機。

17、人天福報非久計,苦海茫茫莫留連。

18、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19、每一種創(chuàng)傷都是一種成熟。

20、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要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1、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22、毀滅一個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23、創(chuàng)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24、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25、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后悔。

26、內(nèi)心充滿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一個五官端正的人。人生的真理只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27、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28、只要面對現(xiàn)實,你才能超越現(xiàn)實。

29、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yuǎn)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描寫修行佛學(xué)心得體會實用二

1、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

2、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

3、此心即是佛,佛即是眾生。為眾生時此心不減,為諸佛時此心不添。

4、此心即是佛,更無別佛,亦無別心。

5、此心明凈,猶如虛空無一點相貌,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

6、佛與眾生一心無異,猶如虛空無雜無壞,如大日輪照四天下。日升之時明遍天下,虛空不曾明;日沒之時暗遍天下,虛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奪,虛空之性廓然不變。

7、不悟此心體。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惡法。非菩提道。

8、供養(yǎng)十方諸佛。不如供養(yǎng)一個無心道人。

9、今學(xué)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于心外著相取境。皆與道背。

10、此法即心。心外無法。此心即法。法外無心。心自無心。亦無無心者。將心無心。

11、當(dāng)下無心,便是本法。

12、學(xué)道人只怕一念有。即與道隔矣。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佛。

13、學(xué)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xué)。唯學(xué)無求無著。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即是佛。

14、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忘境猶易。忘心至難。人不敢忘心??致淇諢o撈摸處。不知空本無空。唯一真法界耳。

15、為有貪嗔癡。即立戒定慧。本無煩惱。焉有菩提。

描寫修行佛學(xué)心得體會實用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靈山勝境。靈山勝境是歷史文化和自然山水相結(jié)合的國家首批aaaa級景區(qū)。這里三山懷抱,南面太湖,湖山清凈,氣勢恢弘。1997年開園以來,共接待近20__萬海內(nèi)外游客,榮獲全國旅游知名景點稱號和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狀。

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靈山大照壁,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老先生認(rèn)為靈山勝境與太湖相互輝映,就像佛教中的琉璃世界。因此題寫了“湖光萬頃凈琉璃”的詩句,靈山勝境是在趙樸老鼎力支持下建成的,趙樸老多次到靈山視察,與靈山結(jié)下了深厚的感情,在照壁的北立面,是趙樸老題的《小靈山》一詩――“昔游天竺訪靈鷲,嘆息空荒憶法華。不意鷲峰飛到此,天花爛漫散吾家?!?997年趙樸老考察靈山勝境,看到靈山大佛莊嚴(yán)慈祥,香火鼎盛,欣然提筆寫下了這首詩,意思是說:我曾去過印度靈鷲山,那里原是釋迦牟尼佛講經(jīng)說法的地方,現(xiàn)在一片空荒,令人嘆息,在小靈山看到了法脈興旺盛景,重現(xiàn)靈鷲峰當(dāng)日的盛況,就像靈鷲飛來一樣啊。這表明樸老對靈山的贊許,希望靈山能成為新時期的佛教圣地、世界佛教文化中心。

小靈山就是大佛身后的這座山。根據(jù)地方史記載,唐代時,當(dāng)?shù)赜形缓紣翆④姡S李世民打天下立下漢馬功勞。在他告老還鄉(xiāng)時,李世民把這塊地方賞賜給他,于是杭惲將軍邀請與他私交甚好的玄奘法師到此做客,玄奘看到我們這的山形與古印度佛祖說法處靈鷲峰十分相似,便賜名“小靈山”。并命大弟子窺基和尚在此開法,遂建小靈山剎,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多年了,可見靈山佛教文化的源遠(yuǎn)流長。

前面我們要走過的這五座橋稱為“五明橋”。佛教把人類文明分為五類。分別為:聲明(語言學(xué))、因明(邏輯學(xué))、內(nèi)明(哲學(xué))、醫(yī)方明(醫(yī)學(xué))和工巧明(應(yīng)用科學(xué))。要廣學(xué)五明,這樣才能更好的為眾生服務(wù)?,F(xiàn)在我們過“五明橋”,通過不斷的提升自己達(dá)到文明大道更高境界。

過了五明橋,就到了靈山勝境的大門口,這座門樓氣勢宏偉,集徽式建筑、皇家建筑、藏式建筑之風(fēng)格于一體。門上懸掛“靈山勝境”匾額為前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

現(xiàn)在歡迎各位游客進(jìn)入靈山勝境。請大家拿出門票,刷票入園,門票特別附有一張靈山大佛景區(qū)的吉祥明信片,大家游覽時可填寫郵寄給親朋好友,把靈山的美景、大佛的祝福寄給家人、朋友和曾經(jīng)祝福關(guān)心過你的人。

已經(jīng)入園的朋友請回頭往上看,大家猜一猜,門樓背面這塊匾額上題的是什么字呢?這是國學(xué)大師季羨林老先生題寫的梵文體“靈山勝境”?;剡^頭,兩側(cè)不遠(yuǎn)處是洗心池,大家可能都熟悉一首禪詩“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擦拭,莫使染塵?!?。洗心池寓意就是讓我們要時時洗心反省,清凈心靈,除卻在塵世中沾染的塵垢,放下心中一切執(zhí)著,恢復(fù)清靜純正的自然本心,這樣才能更深刻感受和體味人生的美景、意境和真諦。

現(xiàn)在大家跟我一起繼續(xù)往前在,前面的圣壇就是佛足壇,相傳佛祖涅盤前為弟子留下雙足印,稱為“兩足尊”,是佛教徒千百年一直供奉的圣跡,唐玄奘法師到古印度取經(jīng)時將其臨摹帶回我國,我們可以看到佛足足底平滿,五趾齊平。佛祖一生傳教50年,足跡遍布南亞大大小小的國家,直到涅盤,佛足印就是佛祖腳踏實地、精進(jìn)不止精神的象征?,F(xiàn)在讓我們沿著佛祖的足跡,了解這樣一個偉大人物的生平和他創(chuàng)立的淵源流長的佛教思想。

前方我們看到的是宏偉精致,具有佛教內(nèi)涵的石牌樓稱為五智門。佛教認(rèn)為人們通過修行,不斷提升五明,最終可達(dá)到五智圓滿的境界。牌樓上兩面雕刻了佛教的“六度”,就是修行的六種主要方法和原則。正面是“布施”“持戒”“忍辱”,后面是“精進(jìn)”“禪定”“般若”,“布施”,就是給與,無私地不求回報的給與別人。佛教把布施分為:財施、法施和無畏施。財施很好理解,就是施與財物給需要的人,法施就是把正確的道理告訴他人。無畏施就是給與他人勇敢和自信?!俺纸洹本褪鞘胤?,遵守法律法規(guī)、行為規(guī)范、社會公德。修行者要持五種最基本的戒律:不殺生,不妄語、不邪淫、不偷盜、不飲酒。佛教以戒為師,我們講以法治國。“忍辱”:指我們處世要安心忍性,忍辱負(fù)重,有忍力,有耐心,不魯莽,不浮躁才能成就大事業(yè),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轉(zhuǎn)過來看這一面,“精進(jìn)”就是奮斗,凡成就事業(yè)必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奮斗,要有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禪定”是一種心性的修養(yǎng),提高專注力和定力,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專心致志,不輕易被各類事物誘惑?!鞍闳簟本褪谴笾腔?,是說我們?yōu)槿俗鍪乱v究大智慧,講究方法,不要蠻干,要圓融;也不要耍小聰明,要誠信。五智門門柱是由整根花崗巖雕琢而成的,每個石柱上都有一只威武的石獅子,俗語說:雄獅一吼,威震四方。獅子吼在佛教中是法音傳播四方的象征。門柱兩面還有名人名家的對聯(lián),意義深刻,值得品味。

現(xiàn)在我們腳下走的是菩提大道,菩提是印度的名樹,相傳佛祖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所以菩提樹又是智慧的象征,由于氣候原因,在中國一般以長壽的銀杏樹象征佛教中的菩提樹,我們可以看到兩邊的銀杏樹總共有216棵,樹影婆娑,待到秋天,金黃的銀杏葉隨風(fēng)飄落,獨具禪境。菩提大道路中間有七朵蓮花,引自釋迦牟尼佛出生時候步步生蓮典故,我們沿著蓮花往前走??梢钥吹?,道路兩邊是綠色休閑區(qū),內(nèi)有四季常青的草坪,竹林,湖泊,小溪,種植了近千種名貴花木,是江南水景園林的典范。大家待會兒累了可以在這里休息,養(yǎng)心,享受一下大自然。

走到菩提大道的盡頭,我們就進(jìn)入大千世界廣場,眼前所看到的就是靈山大型音樂動態(tài)景觀“九龍灌浴,花開吉祥”,它是佛教文化典故和現(xiàn)代科技藝術(shù)的完美結(jié)晶,展示了佛祖釋迦牟尼出生時恢宏壯觀的祥瑞景象。整座群雕高二十七點五米,青銅制作,頂端蓮花座中釋迦牟尼小太子像高7.2米,重12噸,全身鎦金,共使用黃金18公斤。蓮花座下為獅子鼓,在佛教象征佛法的弘揚,獅子鼓下是四大天王,他們是佛祖出生時的守護神。周圍幾個漂亮的仙女稱為“八供養(yǎng)”是佛祖出生時的供養(yǎng)飛天。當(dāng)《佛之誕》音樂奏響,頂端六瓣蓮花會緩緩綻開,金身太子佛像從中冉冉升起,順時針環(huán)繞一周,周圍蹲踞的九條巨龍將一齊噴出九道高達(dá)三十多米的水柱,直沖天際,轟然交匯,沐浴佛身。

在“九龍灌浴”即將結(jié)束時,四周八組鳳凰口中將會噴出72道涓涓細(xì)流,在佛教稱之為“八功德水”,據(jù)說是佛教圣水,有八種有益健康的功效。這水是經(jīng)過凈化,大家可以放心飲用,飲用此水將保佑你身心安樂,六時吉祥。大家千萬不要錯過!

現(xiàn)在,讓我們靜心攝神,安心等待九龍灌浴的開啟。

各位游客,觀看了廣場中心的九龍灌浴表演,我們再看看廣場四周,廣場四周的三十三個大理石轉(zhuǎn)球,象征著佛教中的三十三重天境界,外圈是有108只轉(zhuǎn)經(jīng)筒的轉(zhuǎn)經(jīng)廊,轉(zhuǎn)經(jīng)筒是藏傳佛教祈福專用的法器,轉(zhuǎn)經(jīng)一周等于讀誦經(jīng)文一遍,功德無量。如果您有時間也可以把我們108個轉(zhuǎn)經(jīng)筒全部轉(zhuǎn)過來,這就如同誦讀了百遍經(jīng)文,功德百倍,會保佑你福壽延年。

各位游客,剛才我們觀禮了釋迦牟尼佛的出生勝景,現(xiàn)在讓我們了解一下佛祖降魔成道的過程。在我們面前的這幅銅雕壁畫記載著就是佛祖降魔的故事,整壁由紫銅鍛造而成,寬26米,高8米,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珍品。大家可以走進(jìn)細(xì)看,相傳釋迦牟尼在長達(dá)六年苦行后,在菩提樹下打禪靜思,并發(fā)誓“若不能洞悉宇宙萬物的道理,永遠(yuǎn)不離開此座”。大家可以看到雕塑中間佛祖端坐,一手觸地,為“降魔印”,佛祖兩面分別展示了魔王分別用權(quán)欲、財寶、美色來引誘佛祖,用誹謗誣蔑佛祖,用魔兵魔將恐嚇佛祖的場景,佛祖威然不為所動,將魔王的攻擊一一擊潰,經(jīng)過七天七夜,終于克服了金錢、權(quán)力、女色、恐懼、誹謗等等障礙是自己的心魔,大徹大悟,成為真正的大覺者,天地都為之震動,佛祖的前下方,土地神跪在佛祖面前,向當(dāng)?shù)孬C戶訴說釋迦牟尼成佛的事跡。

前面高聳的石柱稱為“阿育王柱”,由整根花崗巖雕鑿而成。高16..9米,直徑1.8米,重達(dá)200多噸,是國內(nèi)罕見的手工雕刻石柱。最頂端的四只獅子面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象征著要把佛教弘揚到四面八方。阿育王是古印度的國王,與秦始皇同一時代的人,他在統(tǒng)一了整個印度之后受到佛教僧人的點化,感到戰(zhàn)爭罪孽深重,于是皈依佛門。以佛法來教化百姓,為了弘揚佛法,他在各地豎立石柱,上刻有經(jīng)文供老百姓學(xué)習(xí),并派遣使臣出使各國,把佛教傳向周邊各個國家。由于阿育王的大力弘揚,佛教才能夠發(fā)展成為世界性宗教。

現(xiàn)在我們來到有“天下第一掌”景觀。它與靈山大佛右手形狀大小完全一樣,高達(dá)11.7米,相當(dāng)于三層樓的高度,寬5.5米,手指直徑就達(dá)1米,總重量達(dá)13噸,由此可見大佛的雄偉高大了。佛掌的印相為“施無畏印”,寓意驅(qū)除眾生痛苦,令眾生無畏無懼?!懊鹗?,增福添壽”,我們不妨帶著美好的心愿去摸摸佛手,燃一炷清香,讓大佛為您驅(qū)除煩惱,保佑您一生平安。

燒香在不僅在佛教中有重要的意義,也是融入中國百姓幾千年生活中的重要文化活動,不僅祭祀時敬香,還有對月焚香,對花焚香等,讀書的時候也要燃一爐香。燒香除了敬拜祖先、神靈的作用外,還有除污去穢,滅蟲殺菌的作用,清雅的香氣可以清心醒腦,除去雜念,使人靜心專心安心,佛教中燃香禮佛,主要表示對佛的尊敬,同時香燃燒自己、把益處留給別人,代表了佛教無我利他的精神,用現(xiàn)在的話就是一心為他人服務(wù)的精神,所以燒香也表示了一種感恩,感謝那些無私付出,一心為百姓眾生謀福利的人。燒香的意義和規(guī)矩也是一門很有講究的學(xué)問,大家感興趣可以看看那邊請香處的說明牌就知道了。

現(xiàn)在讓我們欣賞大型青銅藝術(shù)珍品“百子戲彌勒”,斜倚而臥的彌勒神情和藹,笑容可掬。在彌勒碩大的身體上,塑有整整一百個正在嬉戲耍鬧的小頑童,各個形神各異,栩栩如生。您看:他們有的在疊羅漢,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樹枝桶彌勒的肚臍,更有調(diào)皮的竟然在彌勒身上撒尿。但彌勒一點也不為所動,依舊樂呵呵。這些小頑童為何如此捉弄彌勒呢?據(jù)說他們是在考驗彌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稱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笔聦嵶C明,只有心胸開闊之人才是真正擁有快樂的人。

走過前面的祥符三橋,便可進(jìn)入千年古剎“祥符禪寺”。這座寺始建于唐代,后歷經(jīng)風(fēng)雨,宋大中祥符年間重建,改名“祥符禪寺”,為禪宗法庭。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我們面前三座橋東邊的是“慈恩橋”,意思是讓我們知恩感恩,佛教講上報四重恩,下濟三涂苦,感恩是一個人修身必須具備的基本品德,西邊的是“普渡橋”,佛教中講普渡眾生,幫助別人脫離苦海,意思是讓我們在感謝別人的恩德和幫助的基礎(chǔ)上,學(xué)會無私的幫助別人。中間的是大覺橋,意思是說只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擁有無私助人的美德,才能真正走上人生的大覺之路,成就大智慧,獲得大福報。過了橋正對著我們的是天王殿,又是祥符寺山門。殿內(nèi)供奉四大天王,分別代表著風(fēng)調(diào)雨順,寓意國泰民安。相傳彌勒佛便是釋迦牟尼佛的接班人,但要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后才能繼承佛位,所以稱之為未來佛。彌勒背面的是寺廟護法神韋馱菩薩,他手拿降魔杵,能除一切妖魔鬼怪。相當(dāng)于我們現(xiàn)在的公安部長。

走出天王殿,可以看到鐘樓、鼓樓。鐘樓里設(shè)置有“江南第一鐘”。重12.8噸,高3.5米,下口直徑2.5米。每年的元旦和除夕都會舉行隆重的撞鐘儀式,佛經(jīng)中記載人生有108個煩惱,每撞一下便能去除一個煩惱,撞完108下,你就去除人生的108個煩惱,所謂“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

站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面前高8米的一尊佛,這是江蘇著名的雕塑家吳顯林設(shè)計的, 88米高的大佛就是根據(jù)這尊8米高小佛通過計算機放大11倍建造的。

后面氣勢雄偉的建筑,則是大雄寶殿?!按笮蹖毜睢币回覟闃憷项}寫。它是專門供奉佛教締造者——“佛”的大殿,大雄是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尊稱,意思是指能夠進(jìn)行非凡的努力和奮斗、擁有非凡的決心和毅力、非凡的成就和智慧的覺者。走進(jìn)來看到中間坐著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金身說法相,佛祖的兩邊,一老一少立著兩為弟子,少者阿難,老者伽葉。兩側(cè)是十六羅漢。后面則是由整塊漢白玉雕成的凈瓶觀音像。

出了祥符禪寺,來到杏壇廣場,廣場中的這棵古銀杏,植于唐貞觀年間,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此樹姿態(tài)神異,樹乳累結(jié)。每年秋天枝頭都掛滿白果,據(jù)說,這棵千年銀杏曾數(shù)次遭到雷擊,主干中間空心,其間藏有一條青色巨蟒。寺里的和尚說每到白果豐收之時,巨蟒便在樹內(nèi)搖動樹身,白果紛紛自動落下,從而免去僧人采摘之苦。

這里也是觀瞻大佛的絕佳處,靈山大佛高88米,連同三層基座在內(nèi)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樂山大佛還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銅佛像。靈山大佛佛像總共耗用銅725噸,佛體由20__塊鑄造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的,每塊銅壁板的壁厚為6-8毫米,最大的面積有20多平方米,全部銅板展開面積可達(dá)到9000多平方米,約有一個半足球場大小,把這些銅壁板焊接在一起,焊縫總長度竟達(dá)35公里。大佛的蓮花座共有四層蓮花瓣組成,每層22瓣,共88瓣。凡為靈山佛教勝境建設(shè)捐資滿人民幣100萬元的,可在一片蓮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流芳千古。整個大佛建造運用高科技拼裝焊接而成,并且采用了完整的抗風(fēng)、防震、耐腐蝕、避雷等措施。參觀靈山大佛,不僅可以獲得視覺上的震撼,更能增長可不少科學(xué)知識

請大家不妨注意一下,不論你走近走遠(yuǎn),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終在跟隨著你,關(guān)注著你。當(dāng)你愈靠近大佛時,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漸睜開、睜大……這是為什么呢?難道“眼睛”真的會“動”的不成?其實并不奇怪,這里絕沒有任何“神奇”的色彩,靠的就是藝術(shù)魅力,或者說是雕塑家的藝術(shù)功力。靈山大佛根據(jù)佛教“五方五佛”信仰理論體系建造,大佛形象由南京著名雕塑家吳顯林先生設(shè)計,前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定稿,嚴(yán)格按照佛經(jīng)記載佛祖“三十二相”的體態(tài)設(shè)計制造,慈顏細(xì)目,廣視眾生,似笑非笑,未語先聞。大佛右手造型為佛教“施無畏印”,左手為“與愿印”,代表除卻眾生痛苦,給與眾生歡樂。大佛衣著線條流動,立體感非常強,結(jié)合了古今雕塑藝術(shù)的優(yōu)點。

總體來說靈山大佛的建造可謂是“莊嚴(yán)圓滿”,是文化、科技、歷史、宗教、藝術(shù)和自然山水構(gòu)筑的一種永恒。

靈山大佛1997年建成開光。至此,東有無錫靈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壇大佛,西有四川樂山大佛,北有山西云岡大佛,中有河南龍門大佛,中國大地五方五格局得以圓滿。

我們面前通往大佛腳下的這道長長的階梯,稱之為“登云道”。登云大道一共216級,共分七個平臺,從下往上看,只見臺階不見平臺,從上往下看,只見平臺不見臺階,正好符合俗語“救一生靈,勝造七級浮屠”。登云道中間有七幅巨型石刻,組成了一副靈山史卷,記載靈山從唐玄奘弟子窺基法師開寺弘法到靈山大佛開光的重要歷史。登云道上的一口古井,稱為“六角井”,據(jù)說茶圣陸羽曾品過井中的泉水,認(rèn)為甘洌清甜,非常推崇,被譽為江南十大名泉之一。登上216級臺階,寓意著消除108種煩惱,佛教中認(rèn)為人生共有108種煩惱,我們每登上兩級臺階便消除一種煩惱,登上七級平臺,諸多煩惱也一掃而空了。

終于上了216級臺階,現(xiàn)在我們休息一下。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要游覽的是靈山佛教文化博覽館,大家跟我來,游覽之后我們還要登上大佛蓮花寶座,去“臨時抱佛腳”。佛教文化博覽館展示了中國五方五佛,藏傳、南傳、漢傳三大佛教體系等豐富的文化內(nèi)容,集中體現(xiàn)了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和源遠(yuǎn)流長,所謂踏遍千山不如一館盡覽,想要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全面了解佛教的歷史和文化就非游覽此館不可,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佛博館“鎮(zhèn)館之寶”——用出土的價值百萬的漢代金絲楠木,請名家雕刻的萬壽山五百羅漢堂。館內(nèi)還藏有展示佛教文化、佛教藝術(shù)的古代藝術(shù)品以及三大石窟、四大名山、五方五佛的形象展示,大家可以沿著指示牌依次參觀欣賞。

參觀完博覽館,我們一起乘坐電梯去參與“平安抱佛腳”活動,所謂抱抱佛腳,一生平安。抱完佛教我們可以沿臺階下到隨喜堂,欣賞美輪美奐的佛文化吉祥工藝品,佛教圖書音像制品和其它特色旅游紀(jì)念品,也可以去參觀萬佛殿,欣賞朝拜和靈山大佛同時開光的9999尊小銅佛和3500尊小金佛,領(lǐng)略萬佛朝宗的氣勢?,F(xiàn)在我們在景區(qū)的最高處,這里遠(yuǎn)眺太湖,憑欄臨風(fēng),極目盡攬,心曠神怡。大家看看,大佛是多么巨大,從下往上看是不是有點眩暈的感覺,大佛腳趾都有半人高,抱抱大佛腳趾,和大佛親密接觸一下,拍張照留個影,這可是難得的機會喲。

各位游客朋友,我為大家的講解服務(wù)到此就結(jié)束了,祝愿大家平安健康,吉祥如意,歡迎大家有緣再來靈山!

描寫修行佛學(xué)心得體會實用四

1、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2、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3、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4、一切皆為虛幻。

5、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6、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 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7、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9、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10、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11、當(dāng)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12、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

13、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14、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15、永遠(yuǎn)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16、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時,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凄涼?。?/p>

17、戀愛不是慈善事業(yè),不能隨便施舍的。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墒侨藗冎了蓝歼€在執(zhí)著與追求。

18、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tài)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19、創(chuàng)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20、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21、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么說,不要急著表達(dá)你自己的看法。

22、同樣的瓶子,你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么要充滿著煩惱呢?

23、當(dāng)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會發(fā)現(xiàn)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4、這個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的。

25、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26、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dāng)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有人卻沒有腳。

27、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28、眼睛不要老是睜得那么大,我且問你,百年以后,那一樣是你的。

29、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災(zāi)禍橫生,多看看橫死在你刀下的眾生又有多少?

30、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31、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32、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描寫修行佛學(xué)心得體會實用五

1、 佛說:萬發(fā)緣生,皆系緣份!

2、 云何應(yīng)?。吭坪谓捣湫??

3、 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

4、 聲名謗之媒也,歡樂悲之漸也。

5、 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沈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馨顝短m陵王》

6、 你要記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東。

7、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醋裕骸对鲆话⒑?jīng)》

8、 坐石看云閑意思,朝陽補衲靜工夫;有人問我西來意,盡把家私說向渠。

9、 于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現(xiàn)前?!洞蠓綇V佛華嚴(yán)經(jīng)梵行品》

10、 佛曰:剎那便是永恒。

11、 悵望江湖百年與誰說。

12、 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頭落地,暗里摧君骨髓枯。

13、 一個常??磩e人缺點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夠好,因為他沒有時間檢討他自己。

14、 所求的眾生都渴求安樂。為了求得自己的安樂而以刑杖殺害眾生的人,以后不得安寧。

15、 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16、 你永遠(yuǎn)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17、 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zhí),遠(yuǎn)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18、 佛、世間何為最珍貴?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語。經(jīng)數(shù)載,滄桑巨變。佛再問之,答曰、世間最珍貴的莫過于正擁有!

19、 如果抱怨成習(xí)慣,心靈就像上了枷鎖,沒有一刻解脫。唯有放下抱怨,才能體會到生命的自在與幸福。

20、 生而為人,活著,活出風(fēng)度,風(fēng)采,風(fēng)格。這些皆為外表,而氣度則是內(nèi)涵,是質(zhì)地,是根本。

21、 生活磨礪了人生,這一路走來,學(xué)會了接受。

22、 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23、 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jīng)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描寫修行佛學(xué)心得體會實用六

1、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2、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3、放開執(zhí)念,隨緣是最好的生活。

4、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夸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5、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于真才實學(xué)的。有德自然香。

6、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jīng)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7、生命中那些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要學(xué)會放下。

8、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9、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xiàn)前,煩惱塵塵解脫。

10、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1、笑看花開,是一種寧靜的喜悅;靜賞花落,是一份隨緣的自在。

12、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1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4、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須控制現(xiàn)在。

15、佛法無多子,長遠(yuǎn)心難得,學(xué)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16、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17、物隨心轉(zhuǎn),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18、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xué)佛,殊難得其實益。

19、發(fā)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20、心若安,可步步生蓮。

21、時間在變,人也在變。

22、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23、修行要使妄相由多而少,由強而弱。定功由暫而久,由脆而堅。

24、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yuǎn)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25、默默的關(guān)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26、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zhí)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27、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28、依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之本本乎無住,若能徹住則萬法一如。

29、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fā)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0、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31、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32、一念離真,皆為妄想。佛經(jīng)名言。

33、不離當(dāng)處常湛然,親切無過此語,覓則知君不可見,但于當(dāng)處湛然,二邊坐斷使平穩(wěn)。

34、學(xué)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35、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rèn)命。

36、一切如來本起因底,皆依圓照清凈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37、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38、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39、求趣無上菩提者,要凈自心,福田方凈。

40、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41、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42、心靜,才能聽見自己的內(nèi)心。

43、若不修內(nèi)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44、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45、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jīng)用完也無用處。

46、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yán)你自己。

47、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48、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yīng)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49、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謂行起解絕,不令知解才繞心中。

50、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描寫修行佛學(xué)心得體會實用七

1、前生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2、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3、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滿足是最好的財產(chǎn),信賴是最佳的緣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5、世界原本就不是屬于你,所以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zhí)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6、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語是也。

7、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8、默默的關(guān)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9、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

10、幸福,不是收獲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僅有善于駕馭自我情緒和心態(tài)的人,才能獲得平靜,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11、不睹惡生嫌,不觀善勸措,不舍智就愚,不拋迷就悟。

12、創(chuàng)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13、一切煩惱業(yè)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

14、當(dāng)你對自我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15、死亡教會人一切,如同考試之后公布的結(jié)果——雖然恍然大悟,但為時晚矣!

16、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17、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yán)重,那樣貌你會很痛苦。

18、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19、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jìn)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20、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認(rèn)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描寫修行佛學(xué)心得體會實用八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我們河南旅游觀光!很高興能為大家導(dǎo)游服務(wù)并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還請大家對我的工作予以大力支持與密切配合。今天我將帶大家到魯山縣中原大佛景區(qū)旅游觀光,預(yù)祝大家玩得開心。

魯山縣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東麓,東臨煤城平頂山,北接省會鄭州,西與洛陽相望,南與南陽毗連??偯娣e2432.32平方公里,轄五鎮(zhèn)十七鄉(xiāng),554個行政村。西南北三面環(huán)山,西高東低,山脈連綿,河流縱橫,東向開口與黃淮平原相連。其歷史悠久,于夏商時便初稱魯縣,曾改稱魯陽,因故城地處魯峰山而得名,從1983年至今屬平頂山管轄。魯山縣自然資源豐富,在平頂山四資源優(yōu)勢中占了兩個。這四大資源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黑、白、黃、藍(lán)。其中,“黑指的是煤資源,在魯山儲量達(dá)1.3億噸。另外,“藍(lán)”指的是水資源,在魯山有大、中、小型水庫39座,地?zé)崛?處,分別是上湯、中湯、下湯、溫湯和堿湯。其中,中湯年平均水溫45。c,下湯年平均水溫29。c,上湯最高是73。c,溫湯和堿湯兩處溫泉年平均水溫21。c。是春秋思想家墨子的故里,至今仍保留著先哲的活動遺跡。這里曾是唐代大詩人元結(jié)(字次山)的誕生地,詩人仙逝,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親為撰文書碑。顏碑至今保存完好,顏碑亭矗立于魯山第一高中園內(nèi)綠樹掩映之中,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魯山縣是全國旅游大縣,昭平湖景區(qū)位于魯山縣中心區(qū)域,是國家aaaa級風(fēng)景區(qū),周邊旅游資源豐富,已形成一個較大的旅游市場,年接待游客量達(dá)60萬人次。魯山是宋代名將牛皋的故鄉(xiāng),是清代大俠買壯圖的棲身地,至今仍傳頌著他們石破天驚的佳話。

中原大佛景區(qū),座落在,魯山縣城西50公里,鄭州至堯山高速公路終點,與311國道交匯處,景區(qū)交通便利,群山環(huán)抱,山清水秀,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薈萃,擁有世界第一佛、第一鐘,大陸第一湯,伏牛山區(qū)第一寺等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是集佛教文化,溫浴遼養(yǎng)、觀光旅游、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旅游勝地,是河南伏牛山生態(tài)游的龍頭景區(qū)。歷經(jīng)10多年的建設(shè),景區(qū)初具規(guī)模,知名度日漸提高,已經(jīng)成為豫西南具有重要影響的旅游景區(qū)。景區(qū)有牌坊、佛泉寺、愿心臺、?;鄞蟮?、禮佛壇、八寶廣場、中原大佛、天瑞吉祥鐘及鐘樓等景點景觀,及配套服務(wù)設(shè)施組成。

進(jìn)入景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漢白玉大牌坊,坐北朝南,東西20余米,高15米,坐落在佛泉河南岸,呈五門六柱型。自底座有六根巨柱拔地而起,撐起上面九層玉雕,直達(dá)最高處五個門樓。中間的大門樓高昂沖天,兩邊逐漸雙落,典雅古樸,別具風(fēng)格。

過牌坊,跨過116米長的朝圣橋,迎面來到千年古寺——佛泉寺。

佛 泉 寺

佛泉寺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一說玄宗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貞觀初年,唐太宗夜做一夢,見佛祖立于中州之玉枕山下,為婆娑湯池眾生遍灑甘露,為之一震,知佛祖點化,即依夢境畫圖,命人于中原大地尋覓。自魯山縣城西行過下湯,進(jìn)中湯,尋至亂湯(上湯),見之地形與圖相符,喜出望外。寺前沙河南岸終年有溫泉噴出,水質(zhì)優(yōu)良,水溫適宜,富含礦物質(zhì),善治百病,人稱“佛泉”。河北山勢軒昂,紫氣沖天,即于山前尋穴建寺。寺由泉而得名。

佛泉寺歷經(jīng)幾度興廢,現(xiàn)修復(fù)的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

下面請隨我一同走向山門。山門是寺院的大門,建筑面積128.8平方米,正中門上方的匾額“佛泉寺”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前會長趙樸初大師親筆題寫。山門兩側(cè)是哼哈二將,哼將名叫鄭倫,哈將名叫陳奇,他們都是商末時的大將。鄭倫拜昆侖山渡厄真人為師,學(xué)得“竊中二氣”之法。只要用鼻子一哼,便能使人魂飛魄散,由此得名哼將。陳奇是受人秘訣煉就體內(nèi)一道黃氣,張嘴一哈,黃氣噴出,嗅到者當(dāng)場死亡,故稱哈將。哼哈二將戰(zhàn)場相遇,一哼一哈各顯神通,難分上下。周滅商后,天下太平,姜子牙奉命封神,策封鄭倫和陳奇鎮(zhèn)守西釋山門,宣布教化,護持佛、法、僧三寶,稱密跡金剛和那羅延天。

一般寺門都有三個門,且中間門大,兩邊門小,左邊叫無相門,中間叫空門,右邊叫無作門。三門都有脫離塵俗之意。由于佛寺多依山而建,所以寺門也稱“山門”。

中國的寺院布局大同小異。進(jìn)入山門的后的第一個殿是天王殿,面闊五間,進(jìn)深三架,面積96.6平方米。殿中供奉的是彌勒佛,兩邊是四大天王。彌勒佛的化身像就是我們??吹降拇蠖菑浝辗穑耆侵袊姆?。他兩耳垂肩,袒胸露肚,開口常笑,但語出無定,瘋瘋癲癲,寢臥隨處,常拿著一個布袋,終日奔走,勸人教化,人又稱之為“布袋和尚”。五代后梁真明二年,在岳林寺圓寂時口念:“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边@時人們才醒悟,他原來是彌勒佛的化身。彌勒佛的形象啟迪世人,要有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教育人們要寬容大度,容人容事,不要小肚雞腸,自尋煩惱。古人撰寫對聯(lián)贊譽彌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把矍皽鲜┯芯壢?,相親相近,怎不滿腔歡喜;世上盡多磨難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彌勒佛像一般都置于天王殿,面對山門,故又稱歡迎佛,寓意笑迎天下朝佛人。

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提多羅吒,持琵琶,住東勝神洲;南方增長天王毗琉璃,持寶劍,住南贍部洲;西方廣目天王留博叉,持蛇(赤龍),住西牛賀洲;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持寶傘,住北俱盧洲。中國佛教徒認(rèn)為:南方增長天王持劍,司風(fēng);東方持國天王拿琵琶,司調(diào);北方多聞天王執(zhí)傘,司雨;西方廣目天王持蛇,司順。組合起來便成了“風(fēng)調(diào)雨順”。寓意年年豐收,豐衣足食。

彌勒佛背后供奉的是韋馱菩薩,韋馱又稱韋馱天,受佛祖之意,統(tǒng)管東、西、南三洲,護持佛法,保護出家人。人稱“三洲感應(yīng)“。韋馱與金剛力士、四大天王都是佛教護法神。韋馱因護法有功,成了菩薩。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韋馱,是少年武將的形象,手拿法器金剛杵,忠實的保護著佛、法、僧。

寺院的第三進(jìn)是大雄寶殿,俗稱大殿,是寺的主要建筑,面闊七間,進(jìn)深四架,面積173.28平方米。這是僧人活動的主要場所。供奉的三世佛:中間是婆娑世界教主釋迦牟尼,左邊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還有阿難和迦葉。釋迦牟尼的背后是倒座觀音和善才童子、小龍女。

佛是佛教最高的神,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本姓喬達(dá)摩,名悉達(dá)多。釋迦是其種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釋迦牟尼合起來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釋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釋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

據(jù)佛經(jīng)記載,釋迦牟尼在29歲時,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逐創(chuàng)立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逝世。

好了,大家也聽完了我對釋迦牟尼佛的介紹。我們大家再來看一下東方凈琉璃世界藥師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都是傳說中的佛。藥師佛他左手持缽,表示甘露,右手拿藥丸,表示救治眾生疾苦。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雙手疊置足上,掌中有一蓮臺,表示普渡眾生的意思。西方極樂世界是佛教傳說中描繪的最美好的理想社會,在那里沒有等級之分,眾生一律平等,身體健康、聾者能聽、啞者能語、跛者能行、人的壽命由自己隨意而定。人人可享盡快樂,沒有痛苦和煩惱。我們再來看這兩尊小佛像,是阿難和迦葉,二人是佛祖五十歲后的兩個貼身隨侍弟子。

迦葉和阿難常常隨侍佛陀左右,被稱為“二賢者”,后來在寺院就形成了“一佛二弟子”的雕像。

來看十八羅漢,羅漢都是佛祖的弟子,佛經(jīng)上說他們受了佛的囑咐,不入涅盤,常住世間,受世人供養(yǎng)而為眾生作福田。關(guān)于十八羅漢,據(jù)佛經(jīng)記載:佛祖開始令其四個弟子留在人間普渡眾生,后來感到天地太大,便增加了十二個,成了十六羅漢。在唐末畫家貫休和尚畫完十六羅漢后,又加了斯里蘭卡高僧慶友和唐代取經(jīng)的玄奘法師,這便是十八羅漢的由來。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欽定,去掉慶友和玄奘,補上兩位中國僧人降龍和伏虎,就形成了現(xiàn)在的十八羅漢。分別是:舉缽羅漢、伏虎羅漢、喜慶羅漢、看門羅漢、靜坐羅漢、挖耳羅漢、長眉羅漢、騎象羅漢、坐鹿羅漢、開心羅漢、探手羅漢、托塔羅漢、芭蕉羅漢、過江羅漢、布袋羅漢、降龍羅漢、笑獅羅漢、沉思羅漢。

佛祖后面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因面向北,故稱倒座觀音。在佛教中,菩薩的地位僅次于佛。觀音菩薩左手持凈瓶,右手扶在左手上,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佛法廣大。觀音作為菩薩本無性別,到南北朝時,北魏靈太后,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大慈大悲和方便閨房小姐供奉,改觀音為女身,從而產(chǎn)生了咱們所看到女身觀音像。觀音左邊是善才童子,右邊是龍女,是觀音的隨侍。

?;鄞蟮?/p>

大殿往上是愿心臺,面積約6000平方米。北部設(shè)有焚香許愿的大香爐。在這里燒香許愿是很靈的喲!在香爐前跪拜,抬頭能看清大佛慈祥端莊的面部表情,焚香叩拜后默默許愿,大佛會保佑你的愿望得以實現(xiàn)。

描寫修行佛學(xué)心得體會實用九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我們河南旅游觀光!很高興能為大家導(dǎo)游服務(wù)并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還請大家對我的工作予以大力支持與密切配合。今天我將帶大家到魯山縣中原大佛景區(qū)旅游觀光,預(yù)祝大家玩得開心。

魯山縣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東麓,東臨煤城平頂山,北接省會鄭州,西與洛陽相望,南與南陽毗連??偯娣e2432.32平方公里,轄五鎮(zhèn)十七鄉(xiāng),554個行政村。西南北三面環(huán)山,西高東低,山脈連綿,河流縱橫,東向開口與黃淮平原相連。其歷史悠久,于夏商時便初稱魯縣,曾改稱魯陽,因故城地處魯峰山而得名,從1983年至今屬平頂山管轄。魯山縣自然資源豐富,在平頂山四資源優(yōu)勢中占了兩個。這四大資源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黑、白、黃、藍(lán)。其中,“黑指的是煤資源,在魯山儲量達(dá)1.3億噸。另外,“藍(lán)”指的是水資源,在魯山有大、中、小型水庫39座,地?zé)崛?處,分別是上湯、中湯、下湯、溫湯和堿湯。其中,中湯年平均水溫45。c,下湯年平均水溫29。c,上湯最高是73。c,溫湯和堿湯兩處溫泉年平均水溫21。c。是春秋思想家墨子的故里,至今仍保留著先哲的活動遺跡。這里曾是唐代大詩人元結(jié)(字次山)的誕生地,詩人仙逝,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親為撰文書碑。顏碑至今保存完好,顏碑亭矗立于魯山第一高中園內(nèi)綠樹掩映之中,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魯山縣是全國旅游大縣,昭平湖景區(qū)位于魯山縣中心區(qū)域,是國家aaaa級風(fēng)景區(qū),周邊旅游資源豐富,已形成一個較大的旅游市場,年接待游客量達(dá)60萬人次。魯山是宋代名將牛皋的故鄉(xiāng),是清代大俠買壯圖的棲身地,至今仍傳頌著他們石破天驚的佳話。

中原大佛景區(qū),座落在,魯山縣城西50公里,鄭州至堯山高速公路終點,與311國道交匯處,景區(qū)交通便利,群山環(huán)抱,山清水秀,環(huán)境優(yōu)美,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薈萃,擁有世界第一佛、第一鐘,大陸第一湯,伏牛山區(qū)第一寺等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是集佛教文化,溫浴遼養(yǎng)、觀光旅游、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旅游勝地,是河南伏牛山生態(tài)游的龍頭景區(qū)。歷經(jīng)10多年的建設(shè),景區(qū)初具規(guī)模,知名度日漸提高,已經(jīng)成為豫西南具有重要影響的旅游景區(qū)。景區(qū)有牌坊、佛泉寺、愿心臺、?;鄞蟮?、禮佛壇、八寶廣場、中原大佛、天瑞吉祥鐘及鐘樓等景點景觀,及配套服務(wù)設(shè)施組成。

進(jìn)入景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漢白玉大牌坊,坐北朝南,東西20余米,高15米,坐落在佛泉河南岸,呈五門六柱型。自底座有六根巨柱拔地而起,撐起上面九層玉雕,直達(dá)最高處五個門樓。中間的大門樓高昂沖天,兩邊逐漸雙落,典雅古樸,別具風(fēng)格。

過牌坊,跨過116米長的朝圣橋,迎面來到千年古寺——佛泉寺。

佛 泉 寺

佛泉寺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一說玄宗年間),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貞觀初年,唐太宗夜做一夢,見佛祖立于中州之玉枕山下,為婆娑湯池眾生遍灑甘露,為之一震,知佛祖點化,即依夢境畫圖,命人于中原大地尋覓。自魯山縣城西行過下湯,進(jìn)中湯,尋至亂湯(上湯),見之地形與圖相符,喜出望外。寺前沙河南岸終年有溫泉噴出,水質(zhì)優(yōu)良,水溫適宜,富含礦物質(zhì),善治百病,人稱“佛泉”。河北山勢軒昂,紫氣沖天,即于山前尋穴建寺。寺由泉而得名。

佛泉寺歷經(jīng)幾度興廢,現(xiàn)修復(fù)的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

下面請隨我一同走向山門。山門是寺院的大門,建筑面積128.8平方米,正中門上方的匾額“佛泉寺”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前會長趙樸初大師親筆題寫。山門兩側(cè)是哼哈二將,哼將名叫鄭倫,哈將名叫陳奇,他們都是商末時的大將。鄭倫拜昆侖山渡厄真人為師,學(xué)得“竊中二氣”之法。只要用鼻子一哼,便能使人魂飛魄散,由此得名哼將。陳奇是受人秘訣煉就體內(nèi)一道黃氣,張嘴一哈,黃氣噴出,嗅到者當(dāng)場死亡,故稱哈將。哼哈二將戰(zhàn)場相遇,一哼一哈各顯神通,難分上下。周滅商后,天下太平,姜子牙奉命封神,策封鄭倫和陳奇鎮(zhèn)守西釋山門,宣布教化,護持佛、法、僧三寶,稱密跡金剛和那羅延天。

一般寺門都有三個門,且中間門大,兩邊門小,左邊叫無相門,中間叫空門,右邊叫無作門。三門都有脫離塵俗之意。由于佛寺多依山而建,所以寺門也稱“山門”。

中國的寺院布局大同小異。進(jìn)入山門的后的第一個殿是天王殿,面闊五間,進(jìn)深三架,面積96.6平方米。殿中供奉的是彌勒佛,兩邊是四大天王。彌勒佛的化身像就是我們??吹降拇蠖菑浝辗穑耆侵袊姆?。他兩耳垂肩,袒胸露肚,開口常笑,但語出無定,瘋瘋癲癲,寢臥隨處,常拿著一個布袋,終日奔走,勸人教化,人又稱之為“布袋和尚”。五代后梁真明二年,在岳林寺圓寂時口念:“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這時人們才醒悟,他原來是彌勒佛的化身。彌勒佛的形象啟迪世人,要有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教育人們要寬容大度,容人容事,不要小肚雞腸,自尋煩惱。古人撰寫對聯(lián)贊譽彌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把矍皽鲜┯芯壢?,相親相近,怎不滿腔歡喜;世上盡多磨難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彌勒佛像一般都置于天王殿,面對山門,故又稱歡迎佛,寓意笑迎天下朝佛人。

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提多羅吒,持琵琶,住東勝神洲;南方增長天王毗琉璃,持寶劍,住南贍部洲;西方廣目天王留博叉,持蛇(赤龍),住西牛賀洲;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持寶傘,住北俱盧洲。中國佛教徒認(rèn)為:南方增長天王持劍,司風(fēng);東方持國天王拿琵琶,司調(diào);北方多聞天王執(zhí)傘,司雨;西方廣目天王持蛇,司順。組合起來便成了“風(fēng)調(diào)雨順”。寓意年年豐收,豐衣足食。

彌勒佛背后供奉的是韋馱菩薩,韋馱又稱韋馱天,受佛祖之意,統(tǒng)管東、西、南三洲,護持佛法,保護出家人。人稱“三洲感應(yīng)“。韋馱與金剛力士、四大天王都是佛教護法神。韋馱因護法有功,成了菩薩。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韋馱,是少年武將的形象,手拿法器金剛杵,忠實的保護著佛、法、僧。

寺院的第三進(jìn)是大雄寶殿,俗稱大殿,是寺的主要建筑,面闊七間,進(jìn)深四架,面積173.28平方米。這是僧人活動的主要場所。供奉的三世佛:中間是婆娑世界教主釋迦牟尼,左邊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還有阿難和迦葉。釋迦牟尼的背后是倒座觀音和善才童子、小龍女。

佛是佛教最高的神,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本姓喬達(dá)摩,名悉達(dá)多。釋迦是其種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釋迦牟尼合起來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釋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釋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

據(jù)佛經(jīng)記載,釋迦牟尼在29歲時,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逐創(chuàng)立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逝世。

好了,大家也聽完了我對釋迦牟尼佛的介紹。我們大家再來看一下東方凈琉璃世界藥師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都是傳說中的佛。藥師佛他左手持缽,表示甘露,右手拿藥丸,表示救治眾生疾苦。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雙手疊置足上,掌中有一蓮臺,表示普渡眾生的意思。西方極樂世界是佛教傳說中描繪的最美好的理想社會,在那里沒有等級之分,眾生一律平等,身體健康、聾者能聽、啞者能語、跛者能行、人的壽命由自己隨意而定。人人可享盡快樂,沒有痛苦和煩惱。我們再來看這兩尊小佛像,是阿難和迦葉,二人是佛祖五十歲后的兩個貼身隨侍弟子。

迦葉和阿難常常隨侍佛陀左右,被稱為“二賢者”,后來在寺院就形成了“一佛二弟子”的雕像。

來看十八羅漢,羅漢都是佛祖的弟子,佛經(jīng)上說他們受了佛的囑咐,不入涅盤,常住世間,受世人供養(yǎng)而為眾生作福田。關(guān)于十八羅漢,據(jù)佛經(jīng)記載:佛祖開始令其四個弟子留在人間普渡眾生,后來感到天地太大,便增加了十二個,成了十六羅漢。在唐末畫家貫休和尚畫完十六羅漢后,又加了斯里蘭卡高僧慶友和唐代取經(jīng)的玄奘法師,這便是十八羅漢的由來。到了清代乾隆皇帝欽定,去掉慶友和玄奘,補上兩位中國僧人降龍和伏虎,就形成了現(xiàn)在的十八羅漢。分別是:舉缽羅漢、伏虎羅漢、喜慶羅漢、看門羅漢、靜坐羅漢、挖耳羅漢、長眉羅漢、騎象羅漢、坐鹿羅漢、開心羅漢、探手羅漢、托塔羅漢、芭蕉羅漢、過江羅漢、布袋羅漢、降龍羅漢、笑獅羅漢、沉思羅漢。

佛祖后面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因面向北,故稱倒座觀音。在佛教中,菩薩的地位僅次于佛。觀音菩薩左手持凈瓶,右手扶在左手上,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佛法廣大。觀音作為菩薩本無性別,到南北朝時,北魏靈太后,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大慈大悲和方便閨房小姐供奉,改觀音為女身,從而產(chǎn)生了咱們所看到女身觀音像。觀音左邊是善才童子,右邊是龍女,是觀音的隨侍。

?;鄞蟮?/p>

大殿往上是愿心臺,面積約6000平方米。北部設(shè)有焚香許愿的大香爐。在這里燒香許愿是很靈的喲!在香爐前跪拜,抬頭能看清大佛慈祥端莊的面部表情,焚香叩拜后默默許愿,大佛會保佑你的愿望得以實現(xiàn)。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