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平原博物心得體會和方法 平原博物館實踐報告(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6 02:00:30 頁碼:10
平原博物心得體會和方法 平原博物館實踐報告(2篇)
2023-01-06 02:00:30    小編:ZTFB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有關(guān)平原博物心得體會和方法一

法門寺概況

法門寺位于陜西省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zhèn),東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至寶雞市90公里。北依歧山,南臨渭水,與秦嶺主峰太白山遙遙相望,地勢坦蕩,風景秀美,正如古詩所天:“面太白而千疊云屏,枕清渭而一條翠帶。”這里距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考古發(fā)掘的西周王室大型宮殿建筑遺址僅數(shù)公里。另外,周邊還有周公廟、五丈原、石鼓山、釣魚臺等諸多人文景觀。這里是周秦文化的發(fā)祥地,3020xx年來物華天寶,人文薈萃。雄偉壯觀的法門寺真身寶塔就坐落在這塊關(guān)中平原西部的周原大地上。

法門寺創(chuàng)建于漢魏之際。佛典記載,早在公元前3世紀釋迎牟尼佛祖滅度200多年后,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國王阿育王篤信佛教,并宣布佛教為國教。他把推行佛教的敕令分別刻在全國許多地區(qū)的石頭上,希望能代代相傳。他最大的弘法活動是跨國傳教弘法。

阿育王開啟了佛祖8個舍利塔中的7塔地宮,取出佛祖舍利,在他推行佛教的地區(qū)和國家建了84000座佛塔以供奉舍利。據(jù)佛經(jīng)記載,中國得19處,法門寺為其中第5處。因此,法門寺最初又稱阿育王寺、無憂王寺。

漢魏之際,絲路西去,佛典東來,中外文化交流日見擴展。中華民族在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地接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實為佛教開始。如梁啟超所言:“中國智識線和外國智識線相接觸,晉唐間的佛學為第一次;明末的歷算學便是第二次……”周原位居出隴西行之樞紐,東西交通之要沖,是以長安為起點的古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為西北少數(shù)民族進人中原的必經(jīng)之途,也是漢民族與少數(shù)民族進行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天然地帶。自然成為事實上最早接受佛教的地區(qū)之一,佛教文化在這里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交融、吸收,發(fā)展成為華夏文化的重要支脈。同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huán)境為佛指舍利的埋藏創(chuàng)造了條件。法門寺佛指舍利很可能在這時由西域高僧帶來造塔供奉于此。

記載,法門寺寶塔建于公元555年以前。北周武帝時期,發(fā)生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滅佛運動,法難波及法門寺。這次滅佛表面看是釋、道兩教的斗爭,而實質(zhì)上還是政治斗爭和民族矛盾的激化。也說明了此時佛教發(fā)展太快和寺院經(jīng)濟的異常膨脹,威脅到了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

宋代的法門寺雖不可與唐時的繁盛同日而語,但仍承襲了唐代皇家寺院的宏闊氣勢。據(jù)《扶風縣志》記載,宋徽宗曾為法門寺題寫了“皇帝佛國”的寺額。

明代時,法門寺己無昔日的繁榮景象。1472年后鑄造大鐘,“法門曉鐘”為扶風八景之一。1569年,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唐代四級木塔朽崩,1579年,人們動工在原址上重建寶塔。這次重建為當?shù)匕傩占Y,其間,因為工程浩大,災荒連年,建塔經(jīng)費極為短缺。1987年在拆除明代殘塔時,曾發(fā)現(xiàn)一塊明代磚上刻有 “塔上缺米面”的字樣,一塊刻有 “法門寺修磚塔,頭層缺少磚灰,告白十方居士,各舍資財,共成圣事”等。這些都真實反映了當時工程的艱難。后來由于官府的支持,建塔工程最終在1620xx年得以圓滿結(jié)束。

清代時,清政府對法門寺做了適當?shù)谋Wo和維修,但未顧及真身寶塔,對其隱患視而不見。1654年夜半時分,甘肅天水的大地震波及200公里以外的扶風地區(qū),法門寺真身寶塔塔身向西南方傾斜,塔體出現(xiàn)裂縫,西南角塔基下陷1米多深,塔體重心偏離則達2米之多,塔上小佛龕內(nèi)一些佛像紛紛墜地。這次重創(chuàng),為寶塔在300余年后轟然崩塌埋了隱患。

1976年四川松潘大地震,余波累及扶風,真身寶塔塔身裂縫進而擴大。1981年8月乃日,明萬歷年間修造的人棱十八級磚塔在經(jīng)歷了近仰)年的風風雨雨后,因雨水浸滲,塔基下陷而半壁坍塌,剩余一半巍然斜立,一時成為奇觀。

1987年在重修磚塔、清理原塔基時,發(fā)現(xiàn)了唐代地宮,出土了震驚世界的4枚佛指舍利和20xx余件大唐皇室珍寶。這批國之瑰寶數(shù)量之多、品類之繁、等級之高、保存之完好是極為罕見的。這是20世紀中國考古界繼半坡、秦兵馬桶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對社會政治史、文化史、宗教史、科技史、美術(shù)史、中外交流史等方面的研究都有極其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幸事。

有關(guān)平原博物心得體會和方法二

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春天,新鄉(xiāng)市第一實驗學校四五年級的同學就要坐汽車到平原博物院參觀了!我們排好隊上了車,汽車穩(wěn)穩(wěn)地開動了。

在同學們的歡笑與歌聲中,博物院到了。

剛下車,就看到了一個成半圓形的建筑。這個建筑的中間有幾個金色的大字——平原博物院,原來這就是平原博物院呀,好大的氣勢。向下看,樓梯像古代君王殿前的樓梯一樣,十分的高。拾階而上,就到了博物館門前,從外面向里望,大廳里空蕩蕩的,只有幾個人影,讓人產(chǎn)生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

大家走了進去,大廳深暗的色調(diào)使我不得不肅穆起來了。但同學們說說笑笑,博物院的嚴肅又一下子被我們打破了。

這時,一位解說員阿姨走了過來,帶領(lǐng)我們?nèi)⒂^文物。

我們先來到了歷史展廳,這個展廳由龍山文化、仰韶文化遺址遺存開始,一直到宋元明清時期的各種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竹木器、碑帖拓片、玉器、石刻造像等,每一個都堪稱是精品。

令我一項最深的是商朝的“三鳥”銅尊,它的頸部裝飾有條紋,肩膀上有三只臥著的鳥。這個器物是商代較為先進鑄造方法,三鳥紋飾也是商代鳥圖騰文化的充分體現(xiàn)。

我們又先后去了書法廳,繪畫廳,拓片廳,佛造造像廳……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明代王鐸的五言條軸。這幅條軸畫心高275厘米,寬65厘米。寫的是一首草書五言詩,書法嫻熟,氣勢雄渾。

還有一個是清代陸遠的青綠山水圖軸。這幅畫這幅畫的色彩厚重清新,山勢巍峨,人物刻畫精準。

每個館都參觀了,我們也該回學校了。大家都依依不舍的出了大廳。這次游玩我不僅放松了,還學到了不少知識。

我雖然勞累不堪,渾身上下都已經(jīng)沒勁了,可我還是很激動,因為這次來博物館“考古”收獲了不少樂趣和知識。

昨天,老師向我們宣布要去博物館考古,我心里就樂開了花。

今天下午,我早早的就來到了教室,等候老師的到來。同學們來的都很早。老師似乎了解我們的心情也來得很早。

出發(fā)了,我更興奮,我們是要走著去走著回的。想想吧,我們五年級幾百號人,是一個大隊伍了,穿著我們學校的校服,行走在大街上,迎來所有行人關(guān)注的目光,我們都感覺相當?shù)淖院馈?/p>

過了近一個小時,我們終于來到了虢國博物館。進了展廳,我不由的吃驚起來,這個封建王朝竟能如此壯觀。通過解說員的解說。我都能感受到封建社會的奢侈了。

進了第一個展廳,出土文物盡收眼底。其中,我最喜歡那時的一種樂器:虢仲銅編鐘。這種樂器不僅大,而且制造特殊,使用銅編織而成的。我想象中它應(yīng)該是在古代盛大節(jié)日時使用的,它發(fā)出的聲音應(yīng)該是很震撼人心的。

隨后我們來到了一個人的棺材前,解說員說,她是一位高貴的婦女歲入棺材的青銅器都達到了一千多件。我看了一些青銅器和一個車馬坑。后來就到了第三個展,“模似考古區(qū)”。

考古這是我喜歡的活動,我一進到坑里就開始抓土,我沒帶鏟子只好用手。可是抓了老半天沒見一個“文物”我拿我事先準備的刷子柄打了一土,好乖乖出來了兩個“活文物”——兩個大蟲子,一只掉到我的腳上了,一只不知去哪了,轉(zhuǎn)眼就不見了。我在考古區(qū)最后的戰(zhàn)利品就是幾個瓦片。不過感覺挺有樂趣。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