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游覽日照心得體會和方法 日照參觀游記(六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5 13:01:14 頁碼:11
游覽日照心得體會和方法 日照參觀游記(六篇)
2023-01-05 13:01:14    小編:ZTFB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皿w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優(yōu)質(zhì)的心得體會該怎么樣去寫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對于游覽日照心得體會和方法一

我們右邊石壁上近代著名書法家朱學(xué)達題寫的“五老迎賓”。其實“五老迎賓”這個景點在我們左邊,大家請看在缽盂峰和玉燭峰之間五石相迎,如五位老人自林間外窺,前面一老一步出前,衣冠須眉俱全,勢如迎客,后四老擠肩相排,似搶前相迎,真是惟妙惟肖。這五老是誰有三種說法:一說是福、祿、壽、財、喜五老;二說是天上的“五顯神”,既顯飛、顯威、顯聰、顯明、顯廉;三說這里曾經(jīng)是泰山岱宗的行宮,這是岱宗的五個兒子,這里曾是泰山山脈和嶗山山脈相撞而形成的山系,從山系巖石結(jié)構(gòu)看,這里更象嶗山山脈的系相,而九仙山更象泰山山脈的脈相,這大概是泰山岱宗派他的兒子到這里搶地盤吧。

我們現(xiàn)在五蓮山景區(qū)的中心位置,北去是護國萬壽光明寺、天竺峰、大悲峰、望海峰,南去是五蓮山南苑杜鵑花園、白鶴峰、中天門、南天門、五朵蓮花峰,西去是西風(fēng)門、紫霞澗、石鏡山、碧云洞。現(xiàn)在的位置山志中記載是“朵朵青”山峪的底部。時間的原因,今天我們游覽光明寺這條線路。

五蓮仙境碑:大家請看碑上的這首詩:“五朵蓮花俏崢嶸,歷盡滄桑不老松,寺殿巍峨古風(fēng)在,萬壑捧滿映山紅”。這是對五蓮山景致的真實寫照,讓我們邊走邊看吧。

七石橋:這座橋叫七石橋,是寺中和尚取七級浮屠之意而命名的,同時又暗含了民間七石避邪的意思。

光明泉:清代光明寺五代僧住持海霆大師所編印的《五蓮山志》中記載,五蓮山泉水多,但最著名的有五泉,即漱玉、般若、洗缽、錫扣、放生五泉,現(xiàn)在的水井就是五泉之一的般若泉,井深三十米,井底上沿兩米就是泉水涌口,其水質(zhì)清洌,甘甜爽口。據(jù)傳,明萬歷年間,四川有位姓龐的得道高僧,名明開,字心空,此人先后師從佛慧、濟宗等大法師,天文、地理、佛禪、文學(xué)、醫(yī)道、易術(shù)堪稱大家,又是佛教界高僧,他放棄川中名山大寺不居,放舟劍門,歷三峽,過九江、出湖湘、涉洞庭、登衡岳、九嶷以麓、零陵之野、所謂又千寺而不居,后過淮河北上,至五蓮山,見群峰奔騰,蒼壁插空,云嵐出沒,繚白縈青,心中大喜,口喊“緣在是矣,緣在是矣!”意思是“我遍訪名山大川,甚無佛緣,原來我的緣份在這里啊!”于是在山中住了下來,山中原有僧人對他非常尊敬,照顧他也很周到。一日心空問僧人:“你們在山中居住,有人同意嗎?”僧人答:“沒有人同意,”心空又問“你們在山中建習(xí)靜廟堂,可有人同意?”僧人說:“無所問處!”心空和尚于是說:“別人的山場林地,沒有征得同意,就強行入住,其行為于偷盜無異,無名無份怎么就能這樣心安理得呢?!毙目账飚a(chǎn)生了募捐和設(shè)壇建寺的想法。后到密州(今諸城)已解甲歸田的河南巡撫、工部尚書藏敬軒家中詮釋般若并抄譯華嚴經(jīng),藏敬軒佩服心空的學(xué)識,想建家廟供奉心空,心空于是提出了建寺五蓮山的想法,藏敬軒有大哥在京師任大司空,便捎信并贈盤纏給心空北上本文由職場范文網(wǎng)整理提供京師。心空進京后,受到佛教界極大歡迎,幾次大的佛法壇論,名聲冠蓋京師,大司空藏理軒更是心悅誠服,邀為上賓,并推薦心空和尚給萬歷皇帝,適逢萬歷生母李皇太后患眼疾,更巧的是心空又精通醫(yī)道,用五蓮山上的泉水和山中藥草給李皇太后治愈了眼疾,讓其重建光明。萬歷帝大悅,認為心空是菩薩轉(zhuǎn)世,要重賞心空和尚,心空便提出了建寺五蓮山的懇求,萬歷皇帝立刻應(yīng)允,萬歷三十年下詔書賜五朵峰改名五蓮山并自劈一山,并下詔撥內(nèi)帑五千金敕建寺廟,同時賜寺名“護國萬壽光明寺”,又賜青州府(時轄12縣)五年關(guān)賦稅金轉(zhuǎn)入五蓮山寺院擴建。同時差漢經(jīng)廠提督大太監(jiān)張思忠督工。再下詔五蓮現(xiàn)叩官、戶部、潮河、王世疃四鎮(zhèn)及青島膠南、濰坊諸城、日照兩城等部分村莊土地遍萬畝田產(chǎn)屬寺院供養(yǎng)地,三道詔書歷時五載(公元1602-1620xx年)。從此后,五蓮山自劈一山,而護國萬壽光明寺因其皇家寺院的御寵名噪大江南北,也因其通天之舉,名僧名山而響譽海內(nèi)外,一時好不了得,好不威風(fēng),傳說,寺院和尚出寺巡山,十三聲炮響,州、府、縣衙官員無不禮拜,頗有皇家氣魄。

開山和尚心空北上京師治愈李皇太后的眼疾,沖洗之水就是這個井的泉水,宋神宗發(fā)內(nèi)帑修建寺院,并賜寺名“光明”,和尚們?yōu)楦兄x宋神宗的功德,將此泉更名“光明”,以表示對皇恩的感謝。此井長年清澈,不溢不涸,解放前率部起義的萬毅軍長率三師兵馬扎駐此山,人喝馬飲,三月未下一寸,加上治愈李皇太后的傳說,“神泉”之名傳的是沸沸揚揚。不過,近幾年,經(jīng)專家和衛(wèi)生防疫部門的檢測,此泉系巖石縫隙水線所在,經(jīng)天然過濾,富含很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zhì)。所以,長年飲用此水,的確可以起到清心明目、延年益壽的功效。

翁負婆石:俗稱姜老背姜婆。這里面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傳說在古時候,有老兩口住在海邊,以打魚為生,兒子有次出海被海水卷走了,老兩口很傷心,老婆婆的眼睛都哭瞎了,有天晚上,老兩口同時做了一個夢,夢到有位仙人指點,要想重見光明,就要到山上尋求,醒來后,兩人把夢講出來,覺的很奇怪,便決定登山拜寺,尋找光明。登山途中,老婆婆累的再也走不動了,于是老頭就背起老婆婆一點一點往上爬,走到這里再也無力攀登,便想停下來休息一會兒,誰知這一休息,到現(xiàn)在也沒醒,不知過了幾世幾劫,也不知還要多久,才能醒來,老百姓說是因為他們沒有喝光明泉的水。

地藏殿:在如此大的風(fēng)景區(qū)內(nèi),這樣一個小小的院落,又在這么重要的位置上,看似與諸峰極不和諧,可大家不要小瞧了這個院落,原因不是他供奉的是地藏菩薩,而是因為他是五蓮山有記載以來,最早的古建筑之一,而且又是中國古代建筑史上極為罕見的無梁式拱頂全石結(jié)構(gòu)的建筑。大家請看,中間高殿是“地藏殿”,兩側(cè)隱于竹林的分別是“水殿”和“陸殿”。歷史上他又叫“地藏殿”,而老百姓又叫它“無梁殿”。建于什么年代已無從考據(jù)了,這種建筑風(fēng)格也看不出建于何年代了,清山志載:“在天竺峰下,不知何年敕建,碑版無復(fù)存者”,僅此數(shù)語。這恐怕也是五蓮的古建筑一謎了。殿內(nèi)原供奉地藏王菩薩,大家可能聽過佛語中有這樣一句話“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那么這句話就是地藏王菩薩說的,地藏王菩薩原是朝鮮國的一個王子,少年潛修佛學(xué),當他看到世人終究擺脫不了“佛”所謂的人生七苦“生、老、病、死和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又從佛學(xué)中得知人死后要在十八層地獄備受煎熬,不得超生,遂發(fā)下大愿:“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設(shè)下水陸道場,超度冤魂孤魄,超度他們早日進入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地藏王菩薩又稱“萬獄之王”,并與文殊、普賢、觀音同列四大菩薩。此殿隨著光明寺的興建,地藏王被請到寺中供奉,逐漸荒廢了,而此殿仍然保護很好,是想讓這種凝結(jié)著勞動人民智慧的古建筑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并希望得到傳承和發(fā)揚,為中國古建筑研究盡一份貢獻。

說法臺:過去和尚說法的地方。臺上兩級相接、平整光滑,能容下100多人,古時候僧人就在這里講經(jīng)說法,聽的四周頑石點頭,先看南山一只石猴,很虔誠的樣子,這叫猴子拜佛:北山有一只鸚鵡,也在聽的出神,再看下面,一條大蟒蛇鉆出山洞,探出頭,也一付認真聽講的樣子。

往北即是觀音洞,五蓮山是元古前造山運動形成的,又經(jīng)歷了五次間歇式抬升,這里是巖漿噴發(fā)時,留在巖漿中的氣泡隨著石壁的一次次剝離,逐漸推到石壁邊緣,最后破殼而出。內(nèi)壁均勻光滑,所以老百姓亦稱“蛋殼洞”,傳說此洞520xx年剝離一個,大家看石壁上或大或小,擺列著很多小洞,如果大家有興趣,不妨再過520xx年來看看,是否真的又爆了個洞來!上層石洞有楹聯(lián)一幅,是明萬歷年間,漢經(jīng)廠提督張思忠到五蓮山督工光明寺時留下的字跡,上題“步入西山通霄漢,坐觀東海際天涯”。上方又有張思忠題詩一首“君恩何意動天心,命我長途意畏深,到此幸然心地悅,不干塵世涅圓澄。天臺伴我禪關(guān)寂,洞口臨參身自輕。不是君王衣未解,玉峰頭上證元真。”落款是“丙午春正吉日題”。詩意浮淺,無所新意,不值得夸獎,但是這首詩對萬歷皇帝敕建光明寺倒是提供了一些例證。洞口以側(cè)有“海不揚波”四字,是誰題寫已無考證了。倒是這種和尚的墓塔說明了當年和尚極注重自己死后要安葬在山清水秀的地方。

鳳凰石:站在遠處看,象一只鳳凰落在這里,嘴巴、翅膀都很清楚,整只鳳凰翼喙畢露,正對寺門,老人說這里是鳳凰寶地,大家看“民族精神”四個字是由國民黨偽軍保安二師的師長張步云寫的。過去,他在五蓮山一帶做過很多壞事,老百姓罵他是強盜、土匪,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反反復(fù)復(fù)于日本鬼子、蔣介石、汪精衛(wèi)之間,干起了有奶就是娘的勾當,后被蔣介石抓獲,槍斃于青島的5號炮臺。這幾個字是他在抗日戰(zhàn)爭反反復(fù)復(fù)時期題的,現(xiàn)在看來,不但沒標榜出他的清白,反倒露出讓后人恥笑的把柄。

在鳳凰石下有餐梧洞,巨石成棚可容二三十人,系取鳳凰落梧桐之意。

我們左邊,有五蓮山五大名泉的洗缽和放生二泉,墻上“云岫”石下為洗缽,墻下光明寺對面為放生,年代久遠,土掩石填,兩泉已無往日之神采了。

天竺峰:三字是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題寫的,天竺峰原名天柱峰,傳說是天下四大支柱之一的東柱,自和尚進山后,借諧音更名“天竺”?!疤祗谩倍指鲗捀? 米“峰”字高2.5米、寬2 米。“天竺”是佛家語,佛教源于印度,而古印度就稱天竺,至此,就意諭咱們已進入佛教勝地了。大家順著天竺峰往下看,峰下好象有只手掌輕輕依托在一側(cè),稱“仙人掌”,也叫“五指峰”,相傳,在上古時候,這里經(jīng)常洪水泛濫,在一次大洪水中,“天竺峰”底基沖垮,眼看就要倒下了,整個天庭向東南傾斜,玉帝急派巨靈神前來抗洪救災(zāi),以免天庭傾覆,巨靈神一看情況緊急,另砌地基是來不及了,慌亂中伸出巨大手掌托住了天竺峰,并告知玉帝險情已排除,玉帝一聽,放了心,就沒再派后續(xù)人員來,這可難壞了巨靈神,一松手,天柱倒塌,不松手,老站在這里也不是個事。最后無法,把手掌留在這里,回天庭復(fù)命去了。這只手掌也就一直托到現(xiàn)在。峰上有一棵樹,不知大家能不能猜出是什麼樹?這是一棵茶樹,據(jù)說還是一棵神茶,能治百病,延年益壽,可惜沒人能采的到它。當年寺里的和尚也只能等到落葉時到山峰下?lián)炱痫h下的很少的幾片葉子收藏起來。有個小病小災(zāi),用此茶泡水一喝就好了。關(guān)于這棵神茶的傳說很多,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據(jù)說當年寺里有兩個小和尚會功夫,聽說此茶神異,他倆就趁月明風(fēng)清的夜晚,偷偷上了天竺峰,采了幾把茶葉,但一直沒敢嘗試。有一天,倆和尚偷跑到山下,來到一佃戶家,那個佃戶家剛剛死了一頭驢,正在煮驢肉,倆和尚就沏上了偷采的神茶,一邊喝茶,一邊破了戒,把一頭驢吃光了,方丈得知后,大怒,將兩和尚罰到后山和東山面壁,一會兒,我們就能看到他們懊悔思過的樣子。這個傳說咱們現(xiàn)在聽來,好象很夸張。但茶能助消化,而且遠古的神農(nóng)氏嘗百草,日遇72毒,也是用茶解毒,更何況這是一株神茶。在我國古代就有了栽茶和炒茶的技術(shù),唐朝時就傳到世界各國,成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我們?nèi)照?、膠南一帶的綠茶這么有名,就是沾了這神茶的仙氣。

光明寺:“光明寺”三字是由全國佛教原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的,(現(xiàn)會長為周云生一誠法師),兩邊的楹聯(lián)“名山自是無雙地,妙法仍然不二門”是當年的原門聯(lián),從門聯(lián)中可以看出當年光明寺的口氣是非常大的。這里原有三道門:一門兩邊有“秉教沙門”四字,右側(cè)是一間小房子,古時知縣來此朝拜就住在這里;二門,有門聯(lián)“欲登法界須初步,直到蓮臺是上乘”;三門就是現(xiàn)在光明寺的正門。走進光明寺,能保佑你光明無限,請大家走進來。

伽藍殿:進入寺門,首先看到的是東、西配殿,而東配殿亦叫伽藍殿,殿內(nèi)供奉的是伽藍菩薩,大家看一看伽藍菩薩像誰?剛才有朋友告訴我伽藍菩薩像關(guān)公關(guān)羽,非常正確,關(guān)公就是伽藍菩薩,大家奇怪了關(guān)公怎么又成了菩薩了呢?其實這不奇怪,關(guān)羽在漢文化中是被神化了人物,其忠義仁勇之氣千古傳頌,曾經(jīng)有這么一幅對聯(lián)評價關(guān)羽:“漢封侯、唐封王、明封大帝。儒稱君、道稱神、佛稱菩薩?!笨滴趸实蹫閿n絡(luò)漢人又將關(guān)羽與孔子封為文、武雙圣,關(guān)羽以武圣的身份與文圣孔子齊名。大家可能還知道,關(guān)羽同時又是武財神和保護神,可怎么又成菩薩了呢?這里面有一個故事,三國時期,關(guān)羽敗走麥城,被孫權(quán)斬首,并將頭顱獻與曹操,曹操不愿為此得罪蜀漢,逐做金身鑲上關(guān)羽頭顱厚葬,孫權(quán)得知,為緩和蜀吳關(guān)系,亦做了金頭鑲在關(guān)羽身上將其厚葬。致使關(guān)羽身首異處,不得全尸,并出現(xiàn)兩個“關(guān)林”和身葬兩處的的現(xiàn)象,關(guān)羽魂魄于是到玉帝那里告狀,玉帝一看原告身份很高,可兩個被告身份也不低,都是君王安撫關(guān)羽的好話說了一大筐,無非是想息事寧人,關(guān)羽一氣之下,又到閻王那里去告狀,閻王一看,玉帝不敢接的案子,我哪有膽接,來了個閉門不見,關(guān)羽無奈到觀世音菩薩那里訴苦。觀音菩薩一聽,對關(guān)羽說:“這個案子好處理,誰殺你就叫誰償命!”關(guān)羽一聽很高興,可觀音菩薩又說:“不說你一生殺人無數(shù),單就你過五關(guān)斬六將那個案子還在我這里,接先來后到的辦法,先處理這個案子,你還有多少頭來賠。”關(guān)羽一聽,當頭棒喊,頓時大徹大悟,很虔誠的跪在觀音面前,請求點化。于是觀音收下關(guān)羽,留在身邊做了一名伽藍童子,后來隨著關(guān)羽潛修和造化的越來越深,越來越大,逐步成了伽藍菩薩,這就是關(guān)羽為什么又是伽藍菩薩的故事。

三十八級臺階:由光明寺五代僧住持海徹出資修建的,也有其寓意佛教最高境界之說。海徹就是蒲松齡的小說集《聊齋志異》中金和尚的原型,金和尚法號海徹,字泰雨,俗姓金,遼左巨族人,漢時匈奴休屠王金日蟬之后。八歲那年家遭巨變,隨姐姐逃命,后來輾轉(zhuǎn)到五蓮山,在此剃度出家,并深得心空的賞識。清兵入關(guān)后,海徹的伯從兄弟隨八旗入關(guān),轉(zhuǎn)戰(zhàn)南北,待平定中原后,有許多在朝廷做了大官,他們看到勸說海徹出山,入仕為官無望,就紛紛出資擴建五蓮山光明寺。金和尚對光明寺的建設(shè)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應(yīng)該是一個好和尚,可蒲松齡筆下的金和尚卻面目可憎,追其緣,可能是金和尚與官場有緣且其祖不是漢人,其兄弟子侄入關(guān)掠奪,為漢人所憎恨,愛烏及屋,亦所謂恨烏及屋,而引發(fā)了百姓的誤解吧!

天王殿:登上三十八級臺階,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天王殿了,殿院東矗立的石碑是《重修光明寺碑》,碑后記載了歷代光明寺住持、監(jiān)院、堂主和首座弟子,馱碑的大家不要認為是烏龜,他是龍王的大兒子,叫赑屃,天生孔武有力,尤善負重,傳說大禹治水時,每到一處檢查工程,都把誰干的好,誰干的不好都刻碑記載。并立碑傳世,教諭后人,這一路馱碑的任務(wù),就由赑屃來承擔。以至后來成了馱碑的專業(yè)戶。門額上題“天王殿”由已故中國佛協(xié)副主席、著名書法僧茗山大師題寫。門左邊三石壁中嵌有石碑“敕建五蓮山護國光明寺碑記”,由光明寺開山和尚心空撰文并書寫。右邊嵌有“重建大護國萬壽光明寺碑記”,由明萬歷進士禮部尚書翁正春撰文并書寫,現(xiàn)在大家請看殿內(nèi)供奉的四大天王,佛教中四大天王掌管四方,負責(zé)天下風(fēng)調(diào)雨順,所以倍受百姓尊崇。但是仙人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大家看一看四大天王的缺陷在哪里?大家看,手中龍,無尾巴。手中傘,沒撐開。手中劍,沒有劍鞘。手中琵琶,沒有弦。所以有人稱四大天王為四無天王,既無撐、無尾、無鞘、無弦。

彌勒佛:我們對面打坐,笑容可掬的大肚子佛,叫彌勒佛,他在佛教中的地位是接引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接待處主任,大家可不要輕視這個接待處主任,據(jù)說現(xiàn)在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佛祖釋迦牟尼,再過20xx萬年,如來佛將辭去教主職務(wù),而如來佛指定的接班人就是眼前這位大肚子彌勒佛。那么在他兩邊的一位是剛才說的關(guān)羽,在這里他又擔任了保護神的工作。另一位是佛教中護法神韋陀,傳說如來佛祖涅磐轉(zhuǎn)世,火化出許多佛舍利,被魔偷走了許多,韋陀當時是500羅漢中的一名普通羅漢,正當眾羅漢束手無策時,韋陀挺身而出,追出十萬八千里,終于將佛舍利追回,為表揚他的成績,佛封他為護法神,既500羅漢的領(lǐng)班,也就是保衛(wèi)科科長。

念佛堂: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中間是阿彌陀佛,左面是觀世音菩薩。右面是大勢至菩薩。佛教中認為人死后有兩個去處,地獄和西方極樂世界。每天念一遍阿彌陀佛,就會減輕許多罪孽。并能早日升上西方極樂世界。左邊同時設(shè)置和供奉著光明寺開山祖師心空和尚和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茗山和尚的圓寂遺像,供開山祖師大家都知道是為什么!可為什么又要供茗山和尚遺像呢?這是因為:一、茗山和尚是現(xiàn)代佛教界的有道高僧。二、茗山是山東佛教協(xié)會會長、光明寺主持覺照大師的師傅。這大概也是一種師徒情誼的表現(xiàn)吧!念佛堂又是寺里的和尚每日必修功課和唱經(jīng)念佛的地方。

地藏殿:殿內(nèi)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剛才在無梁殿,我已講了地藏王菩薩的故事?,F(xiàn)在就不多說了。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正中是佛祖釋迦牟尼。他身邊的侍者是他的徒弟阿難和迦葉。殿內(nèi)兩邊是十六尊者。文殊菩薩(是智慧、辯才及威猛的象征)、普賢菩薩(是修行廣大、功德圓滿的象征),在如來背后是觀世音菩薩。供奉佛祖如來的大殿為什么叫大雄寶殿呢?據(jù)說有兩種說法:一是佛祖的乳名叫大雄。二是佛弟子認為天地之間、宇宙萬物、蕓蕓眾生中真正的大英雄是如來佛祖。而辭海中解釋:佛之德號,具大智力、能伏魔瘴,故名‘大雄’。在《法華經(jīng)》中稱:善哉善哉,大雄世尊。所以供奉如來佛祖的地方就叫大雄寶殿。

松風(fēng)徑:我們現(xiàn)在站的地方是“松風(fēng)徑”的起點。“松風(fēng)徑”顧名思義是穿梭在松林間的游覽小路。它環(huán)繞光明寺的西、北、東三面直至望海峰下,與大榆林村西通光明寺的古“十八盤”路相連。這條路最早是由光明寺五代僧主持泰雨和尚也就是聊齋中提到的金和尚所劈。后幾經(jīng)復(fù)修,尤其是近幾年旅游開發(fā)才使這條路更加寬闊、便捷并成為景區(qū)內(nèi)的一個游覽主道。這個地點是能觀看五蓮山全貌的好地方。東看“望海峰”、“望海樓”、“彌勒頂”、“覆鐘峰”、“彌勒殿”、“櫻桃澗”、“吐日峰”、“立雪亭”。南看“五蓮峰”、“劍槊峰”、“紫霞澗”、“聚笏峰”、“瑤臺”、西看“蓮葉舟”、“織女洞”、“天竺峰”、“禮西臺”,翠煙蔥籠、層巒疊嶂、如入仙境。清詩人高瑄曾賦詩贊美這種景色:“結(jié)伴游山杖短筇,要從空際攝芙蓉。泉流絕澗千年雪,風(fēng)度元系萬壑鐘。上下未欄天軒閣,高低左右畫中松。至今奇秀人爭賞,漫說巫山十二峰”

石佛園: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區(qū)域就是“石佛園”,“石佛園”于1998年10月動工,20xx年10月落成,總投資200余萬元。園內(nèi)主要雕像有五蓮大佛、四大菩薩、十八羅漢、佛界生靈瑞獸等雕像?,F(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座佛像就是五蓮大佛,它是依據(jù)自然山體大悲峰雕刻而成,總高28米,寬16米,頭高5.6米。是現(xiàn)在江北最大的一尊天然石刻釋迦牟尼佛像。坐相端莊,慈祥威嚴,面向西南,當?shù)乩习傩照f凡是看見這尊石佛的人都會有好運。在20xx年農(nóng)歷9月9日由原全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茗山大師主持開光。

大悲峰:五蓮大佛所依靠的大悲峰,前看不過數(shù)丈,與望海峰、天竺峰相比象個小嶺。但是如果轉(zhuǎn)到后面看。大悲峰下臨深淵300余米,極為險要。清文學(xué)家李煥章曾評其:“前為寺屏障,后為山藩籬?!边m當?shù)恼f出了此峰的地貌特征。

寥天閣:我們現(xiàn)在到“寥天閣”。右邊石壁上的六字,是佛教的六字真言。梵文體,翻譯成漢語念做:“喃嘛呢哞咪哼”,這是一位西域高僧以錫杖刻成,是一個消災(zāi)咒。當?shù)匕傩照f摸一遍可以消災(zāi)解難,增福進壽?,F(xiàn)在進入寥天閣。寥天閣是磚木結(jié)構(gòu)。建于大悲峰的“聚花臺”上。光明寺五代僧主持泰雨和尚出私資修建。原名“聚花閣”。修建時,是為了取“禮西臺”后“漱玉泉”水燒茶待客的一個接待貴賓并賞景的地方,并給取“漱玉泉”水的人在中途有休息并整理衣服的地點建了一個“振衣亭”??珊髞頌槭裁础熬刍ㄩw”改名“寥天閣”,“振衣亭”改名“鎮(zhèn)云亭”呢?這還要從對面九仙山上的牟云寺說起,侔云寺建于宋代,一度香火旺盛,可自從明代有了光明寺以后,侔云寺的香火就開始衰落,侔云寺就改名為興云寺,意思是興起云彩,遮住光明。光明寺知道后,就將“聚花閣”改名“寥天閣”,“振衣亭”改名“鎮(zhèn)云亭”,下面的峽谷取名“流云峽”,意思是興起的云煙在這里被撥開、繚亂、鎮(zhèn)住亂云,讓云煙順著流云峽流走之后,光明重現(xiàn)。不知道是不是改名的原因,侔云寺的香火之后就漸漸衰敗了,而光明的香火卻一直延續(xù)到今天。這就是“寥天閣”的來歷。

當然這只是傳說而已,不過這個地點倒是一個賞景、觀云的好去處,清朝敕賜青州法慶寺主持東升和尚曾賦詩贊:“攜筇散步寥天閣,煙嵐入戶相盤薄,漱腑靈湍何處鳴,松要瀑出氣尤清”,大家看南面天竺峰、禮西臺雄秀壯觀,天竺峰上復(fù)有山、飛梁歷歷在目,上面還有一個太乙池,池水清淺,但終年不干。傳說是吐日峰東太乙峰上居住在太乙洞的太乙真人清洗拂塵的水池子,太乙真人經(jīng)常清洗拂塵,以至于拂塵的影子長在池子里,日久天長變成九節(jié)昌蒲,并且生長的非常旺盛,每年都開出一串串紫色的花蕊,就象太乙真人的紫袍一樣鮮艷。

流云峽:底下的這條山谷就是“流云峽”,右邊石壁上刻有這3個字,是著名書法家陳左黃的手筆,“云?!倍质菚依罡3绲氖謺谶@流云峽中,雨過天晴之后,便有云霧從峽谷中升起來,山峰和村落都被云遮罩起來,朦朦朧朧,給山谷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流云峽中有兩座山峰,大系馬峰和小系馬峰,相傳是孫臏拴馬的地方,當年孫臏就在對面山中的靴石村旁邊寫書,現(xiàn)在已修復(fù)書院。供游人參觀。如果在山下看這山峰,是非常雄偉壯觀,我們在這里看它就覺得非常秀氣了,1998年,原國務(wù)院辦公廳政策研究室主任謝華看過這里后即興寫下了“卻是為何人間盆景忽然聚此,似曾相識天外蓬瀛幾時飛來”詩就刻在上面石壁上。

觀瀾亭:意諭觀看群峰玉立、幽谷斑斕之意。1982年建于一座巖石上面,巖石也叫“菩提樓”,專為游人游覽和休息而建的。在20xx年重新修建成全花崗巖質(zhì)四角涼亭。

開山塔:現(xiàn)在走的道路是在原“松風(fēng)徑”的基礎(chǔ)上整修的,大家請看旁邊的樹木之中有好多石樁站立,這是光明寺開山祖師心空和尚的墓葬,叫“開山塔”,另有弘覺和尚的“普同塔”,還有浙江天童寺主持大和尚道記載這件事的石碑。

望海峰:登上峰頂,向東遠眺,就看到海了,金秋時節(jié),東邊海天一色,漁帆點點,仔細看會看到小口子軍港,在山頂看日出更是別有情趣,清晨,東方破曉,一輪紅日慢慢露出水面,時而朝霞遮掩,時而金環(huán)鑲邊,非常清晰、親切,令人激動不已,山頂上的塔叫“望海樓”,是五蓮山象征性的建筑,望海樓是光明寺海氏大和尚建于康熙初年,第一次維修是在清乾隆年間,修成之后是九層八角,青磚碧瓦;第二次維修是在清末,修成之后是五層八角;第三次維修是在1976年,修成之后就是現(xiàn)在這樣子。為什么望海樓越修越矮呢?是因為每一次修成之后總是遭到雷擊,和尚們都害怕,說這塔因為比皇上住的宮殿還高,天不容高等說法。后來專家來做過考察,認為無避雷設(shè)施,才屢遭雷擊。大自然微妙無窮,變幻莫測,不知各位是想念科學(xué)呢,還是相信迷信?望海峰上還有巨石相支而成的一個棚子,叫石浪棚,棚內(nèi)可容納20多人,夏天坐在這里面涼風(fēng)習(xí)習(xí),清爽舒適,石壁內(nèi)還有幾個小洞,象半個葫蘆,很光滑,傳說天上神仙在此打坐,頭靠在石壁上印下來的,咱們可以來坐一坐。上面有密州第一任知府程淓題寫的“石浪飛空”四個字,石棚一邊的巨石上有現(xiàn)代詩人臧克家的詩:“名山看遍歸來后,還是對門五蓮親”,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接不如對門,臧老對五蓮山的感情非常深。這里還有梁步庭寫的“海右獨秀”;高啟云題寫的“奇異多姿”;啟功的“望海峰”;王眾音的“齊魯奇觀”。站在望海峰上,四周望去,田園村舍盡收眼底,確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續(xù)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曾在《蓮山十勝》中賦詩“指點扶桑鏡里收,崚嶒石壁自登城,半弘壁海諸天曉,萬里銀河一線流?!?/p>

虎嘯山林:現(xiàn)在我們將要沿999級石階穿過水簾煙雨景區(qū),到達后山,999級臺階取久久長遠和九九歸一之意,這條路是沿著后山煙雨澗一路峰回路轉(zhuǎn),穿洞游窟而下,因此叫水簾煙雨。這個景點有兩個名字:一曰“虎嘯山林”、一曰“頑石點頭”,傳說山中和尚開壇講法,佛音繚繞,山中白虎久聽不去,聽到高興處長嘯山林做跳躍狀,而頑石點頭也是山中頑石積年累月的沉浸在佛音之中,終于劣根去除,整個石頭搖晃起來,當?shù)匕傩找步兴L(fēng)動石。

漁樵問答:大家請看,我們對面九仙山一山峰峰頂兩巖角起,似是對頭說話,上邊一巖似一樵夫身背薪柴,對面一巖似一打漁而歸的漁夫,背負漁網(wǎng),網(wǎng)中似有大魚晃動,兩人在暮色歸家時,相遇在這里,相互詢問著收成,又相互打聽著市場行情,又好象用最原始的交易辦法要進行交易,這就是“漁樵問答”峰。

試劍石:傳說,八仙過海之后,他們故地重游,因為呂洞賓總是覺得他比鐵拐李功夫高,但卻總在他之下,就非常不服氣,總想和他比試一下,走到此地,見巨石阻住道路,呂洞賓就想顯示自己的能耐,只見他擎起七星寶劍,用力一揮,大石被一分兩半,呂洞賓得意洋洋,只見鐵拐李不慌不忙轉(zhuǎn)到大石后,見一座山峰擋在路中,鐵拐李舉起鐵拐,在峰上輕輕一劃,山峰分成兩座,人在兩山之間來去自由,這就是鐵胡同。呂洞賓一看,不禁心下佩服,鐵拐李見呂洞賓服輸之后非常高興,多喝了幾杯,結(jié)果就把他的寶葫蘆丟落在山上了。還有一種說法,說關(guān)羽途經(jīng)此地,因日久未用寶刀,一時寂寞難耐,在此試刀而成此景。所以又叫關(guān)公試劍。

鐵胡同:這個上下貫通,兩岸石壁鐵森的通道,就是著名的“鐵胡同”,大家看對面的蓮花峰、太乙峰之下兩石相疊的巨石象不象一個“寶葫蘆”。這個寶葫蘆可不是一般的葫蘆,它可是鐵拐李遺留在這里的,以至酒水傾倒,灑了一澗。

獅子窟:《五蓮山志》載:“在楞伽峰下,鷹鹯之所游也”。累八字。相傳,文殊菩薩到北方主持佛壇講經(jīng),講壇設(shè)在五蓮山說法臺,她的獅子獸面目兇惡又體態(tài)龐大威武,文殊唯恐佛家弟子見其驚慌,于是將獅子放在后山煙雨澗,又恐獅子逃逸惹事,念了箍身咒,又在獅子上頭設(shè)了楞伽石,命令他不可到達前山,之后到說法臺講經(jīng)去了。文殊講法數(shù)日不歇,而這時山風(fēng)忽來,吹倒了鐵拐李遺忘這里的酒葫蘆,酒水倒傾,淋淋漓漓流過獅子面前,又把下面的洞窟澆的滴酒成簾,成了以后有名的景點“水簾洞”,大家看看這頭獅子的形態(tài),大口張著、口里的哈拉子一直滴著,上了酒癮,卻又不敢動身子,樣子雖兇猛,卻又憨態(tài)可掬,讓人忍俊不禁。

水簾洞:剛才在“獅子窟”已說過水簾洞的形成是鐵拐李這忘事的神仙遺忘酒葫蘆而酒水倒傾沖出的洞窟,洞深60米,高80米,一洞三入口,洞內(nèi)曲徑通幽,五折而出,終年滴水成簾,即使在炎炎夏日,也壁涼氣爽,可謂神仙洞地,大家一起來體驗一下神仙福地吧!

蘇軾醉酒:看到這個石像,很多人都聯(lián)想到是李白,但這卻是蘇軾蘇東坡,蘇東坡任密州太守時,多次登臨五蓮山,并留下“二華行看雄陜右,九仙今已壓京東”的贊美五蓮、九仙的詩句,大家可能又說了,蘇軾沒有酒醉失態(tài)的記錄,其實這只是蘇軾善于掩飾罷了,大家都知道蘇軾和歐陽修都有“醉翁”之稱。蘇軾知密州時,常常駐足五蓮、九仙山,并留下大量與酒有關(guān)的沉醉于山水秀色的詩篇, 如:江城子”詞中的“前瞻馬耳九仙山,碧連天、晚云間,城上高臺,真?zhèn)€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嬋娟。”等詞句,后蘇軾離密州到河中府任職,心中極度不愿,又無可奈何。20xx年,上海徐萬云先生,得知蘇軾寄情五蓮山水,沉醉山巒秀色而不愿離去的歷史后,從福建刻了這尊石雕醉山圖、請到這里讓他遠眺九仙、小憩五蓮,實現(xiàn)他千年來未實現(xiàn)的愿望。

千手觀音、滴水觀音:大家知道,觀世音是無處不在而又無所不能的,在這水簾煙雨景區(qū)的仙人洞中供奉千手觀音和滴水觀音是理所當然,這里20xx年,水簾煙雨開發(fā)時,上海徐萬去先生從江南請來,安座于此的。

水簾煙雨牌坊:各位游客,這里是五蓮山景區(qū)的最后一站了,從這里往左邊看是“大系馬峰”、“小系馬峰”、“流云峽”、“丹扆峰”、“碧雞峰”、“天然橋”和“十八相送”。往右邊看是“濟公石”、“小樓臺”、穿過這個四樁盤龍柱牌坊,對面山峰是九仙山“磨劍峰”,磨劍峰右邊是“九仙大佛”,大佛高達3米,環(huán)瞪雙眼,手拈佛珠,口中作念佛狀,這種石雕樣式,在中國任何一個朝代的佛像都沒有記錄和版本,所在雕刻年代也無從查起,算是九仙一謎吧!

對于游覽日照心得體會和方法二

各位朋友:

來杭州之前,您一定聽說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名言吧!其實,把杭州比喻成人間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了西湖。千百年來,西湖風(fēng)景有著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她的豐姿倩影,令人一見鐘情。就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還念念不忘西湖,“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詩人說他之所以舍不得離開杭州,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杭州有一個美麗迷人的西湖。“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啊!

朋友們:下面就隨我一起從岳廟碼頭乘船去游覽西湖。在船未啟動之前,我先來介紹一下西湖的概況: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環(huán)山,東面瀕臨市區(qū),南北長約3.2公里,東西寬約2.8公里,繞湖一周近15公里。面積約5.68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5米,最深處在2.8米左右,最淺處不足1米,蓄水量在850萬到870萬立方米之間。蘇堤和白堤將湖面分成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小南湖5個部分。西湖處處有勝景,歷史上除有“錢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媽:蘇堤春曉、曲院風(fēng)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花港觀魚、南屏晚鐘、雙峰插云、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櫓浪聞蔦。如以每個字來點的內(nèi)涵,它們是:春夏秋冬花,晚云夕月柳。點出了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明晦晨昏,西湖勝景時時皆有,處處都在的特色。1985年又評出了“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為中心的60平方公里的園林風(fēng)景區(qū)內(nèi),頒著主要風(fēng)景名勝有40多處,重點文物古跡有30多處。概括起來西湖風(fēng)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園、七洞、八墓、九溪、十景為勝。1982年11月8日,國務(wù)院將西湖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之一。1985年,在“中國十大風(fēng)景名勝”評選中,西湖被評為第三。

西湖這么美,當然孕育著許多奇妙動人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天上有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白玉,他們起琢磨了很多年,白玉就變成一顆光芒四射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后天消息傳到天宮,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前來把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遭到王母拒絕,于是就你爭我奪,王母被掀翻在地,兩手一松,明珠就掉落到人間,變成了晶瑩清澈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降落,變成了玉龍山(即玉皇山)和鳳凰山,永遠守護在西湖之濱。

剛才有的朋友問西湖的水為什么這樣清澈純凈?這就從西湖的成因講起:西湖在120_年以前還是與錢塘江相通的淺海灣,聳峙在西湖南北的吳山和寶石山,是環(huán)抱這個海灣的兩個岬角。后來由于潮水的沖擊導(dǎo)致泥沙淤塞,把海灣和錢塘江分隔開來,到了西漢時期(公元前220_年至公元20_年)西湖的湖形已基本固定,西湖真正固定下來是在隋朝(581-620_年),地質(zhì)學(xué)上把這種由淺海灣演變而成的湖泊叫瀉湖。此后西湖承受山泉活水的沖刷,再經(jīng)歷過歷代由白居易、蘇東坡、楊孟瑛、阮元等發(fā)動的五次大規(guī)模的人工疏浚治理,終于從一個自然湖泊成為風(fēng)光秀麗的半封閉的淺水風(fēng)景湖泊。

歷史上西湖有很多名稱。漢朝(公元前220_年-公元220_年)時稱為武林水、金牛湖、明圣湖;唐朝(620_年-920_年)時稱石函湖、錢塘湖。此外還有高士湖、賢者湖、上湖、龍川、錢源等稱呼。到了北宋(960-1120_年),蘇東坡做杭州地方官時,寫了一首贊美西湖的詩:“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人別出心裁的把西湖比作我國古代美女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個“西子湖”的雅稱。

西湖作為著名的風(fēng)景地,許多中外名人對這情有獨鐘。主席一生中共40次來杭州,最長的一次整整住了7個月之久,他把杭州當作“第二個家”。主席常常稱贊西湖秀美,但他生前從未正式發(fā)表過描寫西湖的詩詞。中國偉人喜歡西湖,國際友人對西湖更是流連忘返。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兩次來杭州,他贊嘆地說:“北京是中國的首都,而杭州是這個國家的心臟,我還要再來。”尼克松還把家鄉(xiāng)加利福尼亞州出產(chǎn)的紅杉樹送給了杭州。

我們船已緩緩啟動了。我先把整個游湖的行程簡單的介紹一下:環(huán)湖一周的景點有一山和二堤。一山指的孤山,孤山景區(qū)的名勝古跡多達30多處,沿湖們所能欣賞到的有西泠橋、秋瑾墓、西泠印社、樓外樓、中山公園等。孤山之后是白堤,起自平湖秋月,終于斷橋殘雪,橋后還有著名的寶石流霞等景觀。欣賞完沿湖景色,我們再去湖中三島,游船最后將在蘇堤靠岸。

現(xiàn)在船正在自西向東行駛,各位到的是孤山一帶的景色。孤山西接西泠橋,東連白堤,海拔35米,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孤山景色唐宋年間就已聞名,南宋理宗曾在此興建規(guī)模宏大的西太乙宮,把大半座孤山劃為御花園。清朝康熙皇帝又在此建造行宮,雍正皇帝改行宮為圣因寺,與當時的靈隱寺、凈慈寺、照慶寺并稱“西湖四大叢林"。或許有的朋友要問:孤山既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為什么要取名“孤山”呢?這是因為歷史上此山風(fēng)景特別優(yōu)美,一直被稱為孤家寡人皇帝所占有,所以被為孤山。從地質(zhì)學(xué)上講,孤山是由火山噴出的流紋巖組成的,整個鳥是和陸地連在一起的,所以“孤山不孤,斷橋不斷,長橋不長”被稱為西湖三絕。

大家再看前方那座環(huán)洞石拱橋,地處孤山西面,名叫西泠橋。它和斷橋、長橋并稱為西湖古代的三大情橋。

過了西泠橋,孤山后麓的綠樹叢中有尊漢白玉塑像,只見這位女英雄左手叉腰,右手按劍,目光炯炯,昂首注視前方,似在探求著革命的真理。她是誰呢?她就是我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qū),為推翻清王朝,爭取民族獨立而壯烈犧牲的“鑒湖女俠”秋瑾。這尊塑像高2.7米,墓座高2米,正面碑石上該有孫中山手書“巾幗英雄”4個大字。秋瑾烈士的塑像,給了我們一種啟示:西湖的聞名,不僅僅是占了山水之勝,它更因眾多的歷史人物而倍增光彩。在西湖風(fēng)景區(qū)內(nèi),被譽為“湖上三杰”的岳飛、于謙、張蒼水,還有與秋瑾一起為振興中華而獻身的近代發(fā)主革命者徐錫麟、陶成章等,都安葬了西子湖畔。

我們的船繼續(xù)徐徐往東行駛,各位看到前面的一道粉墻,院內(nèi)便是著名的西泠印社。印社右側(cè),這幢中西合璧的建筑,就是百年老店樓外樓。樓外樓創(chuàng)建于1848年,店名取自南宋詩人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名句。樓外樓得天時、地利、人和之便,曾經(jīng)接待過許多中外名人。樓外樓的當家名菜數(shù)西湖醋魚了,它是選用西湖中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養(yǎng)殖的草魚,先在清水中餓一二天,除去泥土味,然后烹制而成的。成菜后的西湖醋魚,色澤紅亮,肉味鮮嫩,酸甜可口,略帶蟹味,是杭州最有代表性的風(fēng)味名菜。

現(xiàn)在船已駛向中山公園,孤山的正門就在這里?!吧讲辉诟撸邢蓜t名”,孤山既是一座風(fēng)景名山,又是一座文化名山。孤山的地位在西湖景區(qū)中之所以這么重要,是因為它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景區(qū)內(nèi)有著名的“西湖天下景,”還紀念北宋隱逸詩人林和靖的放鶴亭。這些景點等上岸后我們起前往參觀。

中山公園旁,我們看到的這一組建筑是新近修建落成的“浙江省博物館”。進而面陳列著上至7020_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下到近現(xiàn)代的文物展品1700余件。博物館后面的古建筑是清代的皇家藏書樓文瀾閣,它是我國為珍藏《四庫全書》而修建的七大書閣之一。

請看前面那座突出湖面的水泥平臺的重檐亭子已展現(xiàn)我們眼前,這座建于清代康熙年間的建筑,名叫平湖秋月。它是白堤的起點,也是杭州的三大賞月勝地之一。歷史上杭州人中秋賞月有三大去處:湖中首推三島之一的三潭印月,山上應(yīng)是鳳凰山坡的月巖景點,至于岸邊,就數(shù)這月白風(fēng)清、水天共碧的平湖秋月了!

現(xiàn)在各位看到前面這條“間株楊柳間株桃”的游覽長堤就是白堤。當我們的船駛到這里,西湖最秀麗的風(fēng)光就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了。瞧!堤上兩邊各有一行楊柳、碧桃,特別是在奏,柳線泛綠、桃樹嫣紅,一片桃紅柳綠的景色,游人到此,仿佛如臨仙境。白堤原名“白沙堤”,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以風(fēng)光旖旎而著稱。它雖與白居主持修筑的白堤不在一個方位,但杭州人民為緬懷這位對杭州作出杰出貢獻的“老市長”,仍把它命名為白堤。它與蘇東坡主持建造的蘇堤猶如湖中的兩條錦帶,絢麗多姿,交相輝映。大家再看,白堤中間的這座橋叫錦帶橋,以前是座木橋,名中“涵碧橋”,如今更名為石拱橋。在白堤的盡頭,到了斷橋,全長1公里的白堤就由此而“斷”了。

斷橋的名字最早取于唐代,宋代稱寶祜橋,元代又叫段家知,以前是座苔蘚斑斑的古老石橋。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橋雖然是座很普通的石拱橋,但它的名字和《白蛇傳》故事聯(lián)系在一起,因而成了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橋。

講到這里,我看到有的朋友已經(jīng)在仔細觀察,或許你們馬上會問:這座橋根本沒有斷,為什么要取名“斷橋”呢?這個問題就讓我來解答吧。斷橋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由于斷橋所處的位置背城面山,處于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點,視野開闊,是冬天觀賞西湖雪景最好的地方。每當瑞雪初晴,橋的陽面已經(jīng)冰消雪化,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遠遠望去,橋身似斷非斷,“斷橋殘雪”就因此得名。還有,斷橋又是白堤的終點,從平湖秋月而來的白堤到此中斷。講到這里,或許大家已經(jīng)明白,原來是“堤斷橋不斷”。

大家再看斷橋后面那座山叫寶石山,海拔78米。這座山的巖石和西湖群山不同,主要由火成巖中的流紋和凝灰?guī)r構(gòu)成,其中有一種名叫碧玉的“寶石”,嵌在紫灰石中,在陽光照射下,分外耀眼,這就是寶石山得名的由來。山上那座秀麗挺拔,高高聳立的塔,名中保俶塔。保俶塔初建為九級舍利塔,現(xiàn)在的是1933年重建的。它是用成的實心建筑,塔身呈八棱型,高45.3米,上下勻稱,線條柔和優(yōu)美,在湖上諸塔中,保俶塔的造型最為俏麗,體態(tài)最為窈窕。歷史上與保俶塔相對應(yīng)的還有一座雷峰塔,在西湖風(fēng)景布局中,同位于一條中軸線上,一南一北,隔湖相望,一個敦厚典雅,一個纖細俊俏。在雷峰塔未倒塌前,西湖上曾呈現(xiàn)出“南北相對峙,一湖映雙塔”的對景,所以民間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說法,道出了當年雷峰塔和保俶塔的不同風(fēng)姿。

“憶江南,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這是白居易為頌揚西湖給后人留下的回味無窮的千古絕唱。各位朋友,當我們即將結(jié)束西湖之行時您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但愿后會有期,我們再次相聚,滿覺隴埯賞桂子,錢塘江上看潮頭,讓西湖的山山水水永遠留住您美好的回憶。

對于游覽日照心得體會和方法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代表宜昌國際旅行社歡迎大家的到來。我叫李樂,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dǎo)游講解服務(wù),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俗話說,風(fēng)景美不美,全靠導(dǎo)游一張嘴,還有句老話是“觀景不如聽景”,但我們今天要游覽的景點,就算我一句話都不說,您還是會由衷的贊嘆一個字——“美”!老子說“大美無言”,今天就讓您體會體會!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游覽著名景點——長江三峽。有人說:“不走三峽,不算到過長江。不游三峽,不算了解長江?!笔紫饶?,我想為大家介紹一下長江。大家知道,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是全世界第三長河,它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它的源頭在我國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經(jīng)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跨十一個省市自治區(qū),最后匯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長江流域占我國國土面積的1/5。

當長江流至四川東部的奉節(jié),便沖開重山峻嶺奔騰而下,形成了雄偉壯麗的大峽谷——長江三峽,這便是我們今天要游覽的地方,我們今天所說的三峽其實就是衢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重慶奉節(jié)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市南津關(guān),全長200多公里,三段峽谷各有特色,衢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西陵峽灘多水急,三峽兩岸重巒疊嶂,形態(tài)各異,船行駛在三峽中,一會兒山色全阻,一會兒豁然開朗,別有洞天。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便是衢塘峽,又稱夔門,西起重慶奉節(jié)白帝城,東止巫山縣的大溪鎮(zhèn),全長8公里,在舉世聞名的三峽中最短,但是景觀最雄偉壯觀,長江在這里切過中生代石灰?guī)r,形成了陡峭的峽谷,瞿塘峽兩端入口處,兩岸斷巖峭壁猶如刀砍斧削,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門戶,故稱“夔門”,也叫瞿塘峽關(guān),山巖上有「夔門天下雄」五個大字。左邊的名“赤甲山”,相傳古代巴國的赤甲將軍曾在此屯營,又因尖尖的山嘴活像一個大蟠桃,故有桃子山別名。右邊的名白鹽山,不管天氣如何,總是現(xiàn)出一層層或明或暗的銀輝,好象有一層鹽撒在上面。

這里山高峽窄,仰視碧空,云天一線,唐代詩人杜甫曾寫下“歡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的名句。峽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處不足五十公尺,波濤洶涌,奔騰呼嘯,令人驚心動魄。在白帝城下的礁石上,有兩根鐵柱,是古代“鐵鎖關(guān)”的遺跡。鐵鎖關(guān)是用鐵鏈“斷江”或“鎖江”。據(jù)載,公元九○四年(唐天佑元年),張武在瞿塘峽口“作鐵捆,絕江中流,立柵于兩端,謂之鎖峽”。建立鐵鎖關(guān)的目的,起初是防御外敵人侵,后來曾一度成為關(guān)卡,商旅往來均須繳納稅銀。 在白鹽山的絕壁上,有一列之字形石孔,自下而上至山腰。在山下起點處,有“宋開慶路元帥”字樣依稀可辨,上邊有一個平坦的臺子,叫望鄉(xiāng)臺。相傳這是孟良梯,其實是古代人民鑿孔栽木或采藥的古棧迢遺址。在北岸一處黃褐色懸崖上,有幾個豎立的洞穴,約寬半公尺,從前里面置有長方形的東西,從遠處看去,狀如風(fēng)箱,故名風(fēng)箱峽。那些風(fēng)箱是戰(zhàn)國時代遺留的懸棺,共發(fā)現(xiàn)九副,棺中有青銅劍和人骨,現(xiàn)在懸棺已墜毀,洞穴仍存。

“巴東三峽巫峽長”,長江出大寧河口進入巫峽寬谷,我們也就進入了畫廊般的巫峽。巫峽西起重慶大寧河口,東止巴東縣的關(guān)渡口,全長45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既長又整齊的一峽。巫山春秋為夔子之國,戰(zhàn)國時是楚國的巫郡。據(jù)晉代郭璞《巫咸山賦》載,唐堯時有一御醫(yī)巫咸深得堯心,生前封于此山,死后葬于山中,故以巫為地名。一說因在重巒疊嶂的巫山懷抱之中,故稱巫山。巫峽谷深狹長,日照時短,峽中濕氣蒸郁不散,容易成云致霧,云霧千姿萬態(tài),似煙非煙、似云非云,變化多端,有的似飛馬走龍,有的擦地蠕動,有的像瀑布一樣垂掛絕壁,有時又聚成滔滔云紗,在陽光的照耀下,形成巫峽佛光,因而古人留下了“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絕唱。屏列于巫峽南北兩岸巫山十二峰極為壯觀,而十二峰中又以神女峰最為峭麗。古往今來的游人莫不被這里的迷人景色所陶醉。三峽水庫到達175米以后,巫峽水位僅提高80米,對幽深秀麗的峽谷風(fēng)光沒有大的影響,相反地有杉木壤溪、神女溪等更幽深的峽谷景觀可以開發(fā),給游覽巫峽增添更多的奇情野趣。

好,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了三峽中的最后一峽——西陵峽,它西起秭歸的香溪口,東至宜昌市的南津關(guān),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全長66公里,曾經(jīng)的西陵峽以灘多水急著稱,自古三峽船夫世世代代在此與險灘激流相搏。“西陵峽中行節(jié)稠,灘灘都是鬼見愁”。 而現(xiàn)在,這樣的情況已成為歷史,隨著葛洲壩工程的建成蓄水,水位上升,險灘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上解放后的航道整治,西陵峽中灘多水急的奇觀、船夫搏流的壯景不復(fù)見了。今天西陵峽的大部分已經(jīng)成為葛洲壩平湖庫區(qū),船行駛在西陵峽中也感覺是那樣的平穩(wěn)和舒適,我們沿途可欣賞博大恢弘的三峽工程及西陵峽兩岸的美妙景色。

西陵峽景觀很多,但我今天主要要介紹的是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提起三峽工程,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會為此而感到驕傲和自豪,然而三峽工程的建設(shè)并不是一帆風(fēng)順的,早在1920xx年,偉大的革。命先驅(qū)孫中山先生就提出了建設(shè)三峽工程的構(gòu)想,到1994年破土動工,距最初構(gòu)想有近80年了。三峽工程共分為三期,嚴格的說是四期,1992年-1994年為籌建期,修筑了長28公里的三峽壩區(qū)專用公路,一期是從1994年到1997年,以大江截流為標志,相信大江截流時的壯觀場面大家已經(jīng)從電視上看到過。二期是從1997年到20xx年,以第一臺發(fā)電機組安裝完成為標志,水位將抬升到135米。第三期工程從20xx年到20xx年,以二十六臺機組全部發(fā)電,大壩建成為標志,水位將抬升到175米。三峽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是綜合治理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防洪問題的關(guān)鍵,工程還有發(fā)電、航運、灌溉和發(fā)展庫區(qū)經(jīng)濟等多項綜合效益,對我國發(fā)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及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峽大壩建成后全壩長1983米,最大壩高為185米,最高運行水位175米,總蓄水量393億立方米,總裝機容量1820千瓦,年發(fā)電量847億度,相當于1991年全國總發(fā)電量的1/8,相當于十座廣東大亞灣核電站。三峽大壩建成后,我國每人每年將可以增加用電70度。

好了各位朋友,關(guān)于長江三峽呢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希望能再次見到各位。最后祝大家一路順風(fēng),萬事如意。

對于游覽日照心得體會和方法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歷史最悠久的私人藏書樓之一。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為明兵部右侍郎范欽的藏書處。1982年3月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先后新增中國地方志珍藏館、麻起源地陳列館等處。中國地方志珍藏館收藏全國各級各類當代地方志6730多冊,獲20__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最佳創(chuàng)意獎”,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列。20__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點,在20__年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古籍保護單位。

天一閣占地面積有2.6公頃,是一個以藏書文化為核心,集藏書的研究、保護、管理、陳列、社會教育、旅游觀光于一體的專題性博物館。現(xiàn)藏古籍達30余萬卷,其中,珍槧善本8萬余卷,除此,還收藏大量的字畫、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藝品。設(shè)有《天一閣發(fā)展史陳列》、《中國地方志珍藏館》、《中國現(xiàn)存藏書樓陳列》、《明清法帖陳列》等陳列廳,書畫館常年開展各種臨時展覽和文化交流活動。天一閣分藏書文化區(qū)、園林休閑區(qū)、陳列展覽區(qū)。以寶書樓為中心的藏書文化區(qū)有東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經(jīng)閣、明州碑林、千晉齋和新建藏書庫。以東園為中心的園林休閑區(qū)有明池、假山、長廊、碑林、百鵝亭、凝暉堂等景點。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為中心的陳列展覽區(qū),包括芙蓉洲、聞氏宗祠和新建的書畫館。書畫館在秦祠西側(cè),粉墻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棟,曰:“云在樓,博雅堂,晝錦堂,畫簾堂,狀元廳,南軒。”與金碧輝煌的秦祠相映照。

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寧波市人民政府先后緊鄰天一閣的陳氏宗祠、聞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莊、銀臺第、鼓樓、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單位(點)納入天一閣統(tǒng)一管理,并在陳氏宗祠內(nèi)增設(shè)《麻起源地陳列》、白云莊設(shè)置了《浙東學(xué)術(shù)文化陳列》、銀臺第開設(shè)官宅博物館;秦氏支祠、白云莊相繼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列。

寧波市城市口號中的“書藏古今”便指天一閣的藏書文化。

天一閣博物館宣傳語:“風(fēng)雨天一閣,藏盡天下書”。

各位游客,俗話說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相信今天天一閣之游肯定不虛此行,謝謝大家來天一閣參觀游覽!

對于游覽日照心得體會和方法五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已進入五蓮山景區(qū)。

我們右邊石壁上近代著名書法家朱學(xué)達題寫的“五老迎賓”。其實“五老迎賓”這個景點在我們左邊,大家請看在缽盂峰和玉燭峰之間五石相迎,如五位老人自林間外窺,前面一老一步出前,衣冠須眉俱全,勢如迎客,后四老擠肩相排,似搶前相迎,真是惟妙惟肖。這五老是誰有三種說法:一說是福、祿、壽、財、喜五老;二說是天上的“五顯神”,既顯飛、顯威、顯聰、顯明、顯廉;三說這里曾經(jīng)是泰山岱宗的行宮,這是岱宗的五個兒子,這里曾是泰山山脈和嶗山山脈相撞而形成的山系,從山系巖石結(jié)構(gòu)看,這里更象嶗山山脈的系相,而九仙山更象泰山山脈的脈相,這大概是泰山岱宗派他的兒子到這里搶地盤吧。

我們現(xiàn)在五蓮山景區(qū)的中心位置,北去是護國萬壽光明寺、天竺峰、大悲峰、望海峰,南去是五蓮山南苑杜鵑花園、白鶴峰、中天門、南天門、五朵蓮花峰,西去是西風(fēng)門、紫霞澗、石鏡山、碧云洞?,F(xiàn)在的位置山志中記載是“朵朵青”山峪的底部。時間的原因,今天我們游覽光明寺這條線路。

五蓮仙境碑:大家請看碑上的這首詩:“五朵蓮花俏崢嶸,歷盡滄桑不老松,寺殿巍峨古風(fēng)在,萬壑捧滿映山紅”。這是對五蓮山景致的真實寫照,讓我們邊走邊看吧。

七石橋:這座橋叫七石橋,是寺中和尚取七級浮屠之意而命名的,同時又暗含了民間七石避邪的意思。

光明泉:清代光明寺五代僧住持海霆大師所編印的《五蓮山志》中記載,五蓮山泉水多,但最著名的有五泉,即漱玉、般若、洗缽、錫扣、放生五泉,現(xiàn)在的水井就是五泉之一的般若泉,井深三十米,井底上沿兩米就是泉水涌口,其水質(zhì)清洌,甘甜爽口。據(jù)傳,明萬歷年間,四川有位姓龐的得道高僧,名明開,字心空,此人先后師從佛慧、濟宗等大法師,天文、地理、佛禪、文學(xué)、醫(yī)道、易術(shù)堪稱大家,又是佛教界高僧,他放棄川中名山大寺不居,放舟劍門,歷三峽,過九江、出湖湘、涉洞庭、登衡岳、九嶷以麓、零陵之野、所謂又千寺而不居,后過淮河北上,至五蓮山,見群峰奔騰,蒼壁插空,云嵐出沒,繚白縈青,心中大喜,口喊“緣在是矣,緣在是矣!”意思是“我遍訪名山大川,甚無佛緣,原來我的緣份在這里啊!”于是在山中住了下來,山中原有僧人對他非常尊敬,照顧他也很周到。一日心空問僧人:“你們在山中居住,有人同意嗎?”僧人答:“沒有人同意,”心空又問“你們在山中建習(xí)靜廟堂,可有人同意?”僧人說:“無所問處!”心空和尚于是說:“別人的山場林地,沒有征得同意,就強行入住,其行為于偷盜無異,無名無份怎么就能這樣心安理得呢?!毙目账飚a(chǎn)生了募捐和設(shè)壇建寺的想法。后到密州(今諸城)已解甲歸田的河南巡撫、工部尚書藏敬軒家中詮釋般若并抄譯華嚴經(jīng),藏敬軒佩服心空的學(xué)識,想建家廟供奉心空,心空于是提出了建寺五蓮山的想法,藏敬軒有大哥在京師任大司空,便捎信并贈盤纏給心空北上本文由職場范文網(wǎng)整理提供京師。心空進京后,受到佛教界極大歡迎,幾次大的佛法壇論,名聲冠蓋京師,大司空藏理軒更是心悅誠服,邀為上賓,并推薦心空和尚給萬歷皇帝,適逢萬歷生母李皇太后患眼疾,更巧的是心空又精通醫(yī)道,用五蓮山上的泉水和山中藥草給李皇太后治愈了眼疾,讓其重建光明。萬歷帝大悅,認為心空是菩薩轉(zhuǎn)世,要重賞心空和尚,心空便提出了建寺五蓮山的懇求,萬歷皇帝立刻應(yīng)允,萬歷三十年下詔書賜五朵峰改名五蓮山并自劈一山,并下詔撥內(nèi)帑五千金敕建寺廟,同時賜寺名“護國萬壽光明寺”,又賜青州府(時轄12縣)五年關(guān)賦稅金轉(zhuǎn)入五蓮山寺院擴建。同時差漢經(jīng)廠提督大太監(jiān)張思忠督工。再下詔五蓮現(xiàn)叩官、戶部、潮河、王世疃四鎮(zhèn)及青島膠南、濰坊諸城、日照兩城等部分村莊土地遍萬畝田產(chǎn)屬寺院供養(yǎng)地,三道詔書歷時五載(公元1602-1620xx年)。從此后,五蓮山自劈一山,而護國萬壽光明寺因其皇家寺院的御寵名噪大江南北,也因其通天之舉,名僧名山而響譽海內(nèi)外,一時好不了得,好不威風(fēng),傳說,寺院和尚出寺巡山,十三聲炮響,州、府、縣衙官員無不禮拜,頗有皇家氣魄。

開山和尚心空北上京師治愈李皇太后的眼疾,沖洗之水就是這個井的泉水,宋神宗發(fā)內(nèi)帑修建寺院,并賜寺名“光明”,和尚們?yōu)楦兄x宋神宗的功德,將此泉更名“光明”,以表示對皇恩的感謝。此井長年清澈,不溢不涸,解放前率部起義的萬毅軍長率三師兵馬扎駐此山,人喝馬飲,三月未下一寸,加上治愈李皇太后的傳說,“神泉”之名傳的是沸沸揚揚。不過,近幾年,經(jīng)專家和衛(wèi)生防疫部門的檢測,此泉系巖石縫隙水線所在,經(jīng)天然過濾,富含很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zhì)。所以,長年飲用此水,的確可以起到清心明目、延年益壽的功效。

翁負婆石:俗稱姜老背姜婆。這里面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傳說在古時候,有老兩口住在海邊,以打魚為生,兒子有次出海被海水卷走了,老兩口很傷心,老婆婆的眼睛都哭瞎了,有天晚上,老兩口同時做了一個夢,夢到有位仙人指點,要想重見光明,就要到山上尋求,醒來后,兩人把夢講出來,覺的很奇怪,便決定登山拜寺,尋找光明。登山途中,老婆婆累的再也走不動了,于是老頭就背起老婆婆一點一點往上爬,走到這里再也無力攀登,便想停下來休息一會兒,誰知這一休息,到現(xiàn)在也沒醒,不知過了幾世幾劫,也不知還要多久,才能醒來,老百姓說是因為他們沒有喝光明泉的水。

地藏殿:在如此大的風(fēng)景區(qū)內(nèi),這樣一個小小的院落,又在這么重要的位置上,看似與諸峰極不和諧,可大家不要小瞧了這個院落,原因不是他供奉的是地藏菩薩,而是因為他是五蓮山有記載以來,最早的古建筑之一,而且又是中國古代建筑史上極為罕見的無梁式拱頂全石結(jié)構(gòu)的建筑。大家請看,中間高殿是“地藏殿”,兩側(cè)隱于竹林的分別是“水殿”和“陸殿”。歷史上他又叫“地藏殿”,而老百姓又叫它“無梁殿”。建于什么年代已無從考據(jù)了,這種建筑風(fēng)格也看不出建于何年代了,清山志載:“在天竺峰下,不知何年敕建,碑版無復(fù)存者”,僅此數(shù)語。這恐怕也是五蓮的古建筑一謎了。殿內(nèi)原供奉地藏王菩薩,大家可能聽過佛語中有這樣一句話“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那么這句話就是地藏王菩薩說的,地藏王菩薩原是朝鮮國的一個王子,少年潛修佛學(xué),當他看到世人終究擺脫不了“佛”所謂的人生七苦“生、老、病、死和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又從佛學(xué)中得知人死后要在十八層地獄備受煎熬,不得超生,遂發(fā)下大愿:“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設(shè)下水陸道場,超度冤魂孤魄,超度他們早日進入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地藏王菩薩又稱“萬獄之王”,并與文殊、普賢、觀音同列四大菩薩。此殿隨著光明寺的興建,地藏王被請到寺中供奉,逐漸荒廢了,而此殿仍然保護很好,是想讓這種凝結(jié)著勞動人民智慧的古建筑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并希望得到傳承和發(fā)揚,為中國古建筑研究盡一份貢獻。

說法臺:過去和尚說法的地方。臺上兩級相接、平整光滑,能容下100多人,古時候僧人就在這里講經(jīng)說法,聽的四周頑石點頭,先看南山一只石猴,很虔誠的樣子,這叫猴子拜佛:北山有一只鸚鵡,也在聽的出神,再看下面,一條大蟒蛇鉆出山洞,探出頭,也一付認真聽講的樣子。

往北即是觀音洞,五蓮山是元古前造山運動形成的,又經(jīng)歷了五次間歇式抬升,這里是巖漿噴發(fā)時,留在巖漿中的氣泡隨著石壁的一次次剝離,逐漸推到石壁邊緣,最后破殼而出。內(nèi)壁均勻光滑,所以老百姓亦稱“蛋殼洞”,傳說此洞520xx年剝離一個,大家看石壁上或大或小,擺列著很多小洞,如果大家有興趣,不妨再過520xx年來看看,是否真的又爆了個洞來!上層石洞有楹聯(lián)一幅,是明萬歷年間,漢經(jīng)廠提督張思忠到五蓮山督工光明寺時留下的字跡,上題“步入西山通霄漢,坐觀東海際天涯”。上方又有張思忠題詩一首“君恩何意動天心,命我長途意畏深,到此幸然心地悅,不干塵世涅圓澄。天臺伴我禪關(guān)寂,洞口臨參身自輕。不是君王衣未解,玉峰頭上證元真?!甭淇钍恰氨绱赫疹}”。詩意浮淺,無所新意,不值得夸獎,但是這首詩對萬歷皇帝敕建光明寺倒是提供了一些例證。洞口以側(cè)有“海不揚波”四字,是誰題寫已無考證了。倒是這種和尚的墓塔說明了當年和尚極注重自己死后要安葬在山清水秀的地方。

鳳凰石:站在遠處看,象一只鳳凰落在這里,嘴巴、翅膀都很清楚,整只鳳凰翼喙畢露,正對寺門,老人說這里是鳳凰寶地,大家看“民族精神”四個字是由國民黨偽軍保安二師的師長張步云寫的。過去,他在五蓮山一帶做過很多壞事,老百姓罵他是強盜、土匪,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反反復(fù)復(fù)于日本鬼子、蔣介石、汪精衛(wèi)之間,干起了有奶就是娘的勾當,后被蔣介石抓獲,槍斃于青島的5號炮臺。這幾個字是他在抗日戰(zhàn)爭反反復(fù)復(fù)時期題的,現(xiàn)在看來,不但沒標榜出他的清白,反倒露出讓后人恥笑的把柄。

在鳳凰石下有餐梧洞,巨石成棚可容二三十人,系取鳳凰落梧桐之意。

我們左邊,有五蓮山五大名泉的洗缽和放生二泉,墻上“云岫”石下為洗缽,墻下光明寺對面為放生,年代久遠,土掩石填,兩泉已無往日之神采了。

天竺峰:三字是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題寫的,天竺峰原名天柱峰,傳說是天下四大支柱之一的東柱,自和尚進山后,借諧音更名“天竺”?!疤祗谩倍指鲗捀? 米“峰”字高2.5米、寬2 米?!疤祗谩笔欠鸺艺Z,佛教源于印度,而古印度就稱天竺,至此,就意諭咱們已進入佛教勝地了。大家順著天竺峰往下看,峰下好象有只手掌輕輕依托在一側(cè),稱“仙人掌”,也叫“五指峰”,相傳,在上古時候,這里經(jīng)常洪水泛濫,在一次大洪水中,“天竺峰”底基沖垮,眼看就要倒下了,整個天庭向東南傾斜,玉帝急派巨靈神前來抗洪救災(zāi),以免天庭傾覆,巨靈神一看情況緊急,另砌地基是來不及了,慌亂中伸出巨大手掌托住了天竺峰,并告知玉帝險情已排除,玉帝一聽,放了心,就沒再派后續(xù)人員來,這可難壞了巨靈神,一松手,天柱倒塌,不松手,老站在這里也不是個事。最后無法,把手掌留在這里,回天庭復(fù)命去了。這只手掌也就一直托到現(xiàn)在。峰上有一棵樹,不知大家能不能猜出是什麼樹?這是一棵茶樹,據(jù)說還是一棵神茶,能治百病,延年益壽,可惜沒人能采的到它。當年寺里的和尚也只能等到落葉時到山峰下?lián)炱痫h下的很少的幾片葉子收藏起來。有個小病小災(zāi),用此茶泡水一喝就好了。關(guān)于這棵神茶的傳說很多,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據(jù)說當年寺里有兩個小和尚會功夫,聽說此茶神異,他倆就趁月明風(fēng)清的夜晚,偷偷上了天竺峰,采了幾把茶葉,但一直沒敢嘗試。有一天,倆和尚偷跑到山下,來到一佃戶家,那個佃戶家剛剛死了一頭驢,正在煮驢肉,倆和尚就沏上了偷采的神茶,一邊喝茶,一邊破了戒,把一頭驢吃光了,方丈得知后,大怒,將兩和尚罰到后山和東山面壁,一會兒,我們就能看到他們懊悔思過的樣子。這個傳說咱們現(xiàn)在聽來,好象很夸張。但茶能助消化,而且遠古的神農(nóng)氏嘗百草,日遇72毒,也是用茶解毒,更何況這是一株神茶。在我國古代就有了栽茶和炒茶的技術(shù),唐朝時就傳到世界各國,成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我們?nèi)照?、膠南一帶的綠茶這么有名,就是沾了這神茶的仙氣。

光明寺:“光明寺”三字是由全國佛教原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的,(現(xiàn)會長為周云生一誠法師),兩邊的楹聯(lián)“名山自是無雙地,妙法仍然不二門”是當年的原門聯(lián),從門聯(lián)中可以看出當年光明寺的口氣是非常大的。這里原有三道門:一門兩邊有“秉教沙門”四字,右側(cè)是一間小房子,古時知縣來此朝拜就住在這里;二門,有門聯(lián)“欲登法界須初步,直到蓮臺是上乘”;三門就是現(xiàn)在光明寺的正門。走進光明寺,能保佑你光明無限,請大家走進來。

伽藍殿:進入寺門,首先看到的是東、西配殿,而東配殿亦叫伽藍殿,殿內(nèi)供奉的是伽藍菩薩,大家看一看伽藍菩薩像誰?剛才有朋友告訴我伽藍菩薩像關(guān)公關(guān)羽,非常正確,關(guān)公就是伽藍菩薩,大家奇怪了關(guān)公怎么又成了菩薩了呢?其實這不奇怪,關(guān)羽在漢文化中是被神化了人物,其忠義仁勇之氣千古傳頌,曾經(jīng)有這么一幅對聯(lián)評價關(guān)羽:“漢封侯、唐封王、明封大帝。儒稱君、道稱神、佛稱菩薩。”康熙皇帝為攏絡(luò)漢人又將關(guān)羽與孔子封為文、武雙圣,關(guān)羽以武圣的身份與文圣孔子齊名。大家可能還知道,關(guān)羽同時又是武財神和保護神,可怎么又成菩薩了呢?這里面有一個故事,三國時期,關(guān)羽敗走麥城,被孫權(quán)斬首,并將頭顱獻與曹操,曹操不愿為此得罪蜀漢,逐做金身鑲上關(guān)羽頭顱厚葬,孫權(quán)得知,為緩和蜀吳關(guān)系,亦做了金頭鑲在關(guān)羽身上將其厚葬。致使關(guān)羽身首異處,不得全尸,并出現(xiàn)兩個“關(guān)林”和身葬兩處的的現(xiàn)象,關(guān)羽魂魄于是到玉帝那里告狀,玉帝一看原告身份很高,可兩個被告身份也不低,都是君王安撫關(guān)羽的好話說了一大筐,無非是想息事寧人,關(guān)羽一氣之下,又到閻王那里去告狀,閻王一看,玉帝不敢接的案子,我哪有膽接,來了個閉門不見,關(guān)羽無奈到觀世音菩薩那里訴苦。觀音菩薩一聽,對關(guān)羽說:“這個案子好處理,誰殺你就叫誰償命!”關(guān)羽一聽很高興,可觀音菩薩又說:“不說你一生殺人無數(shù),單就你過五關(guān)斬六將那個案子還在我這里,接先來后到的辦法,先處理這個案子,你還有多少頭來賠?!标P(guān)羽一聽,當頭棒喊,頓時大徹大悟,很虔誠的跪在觀音面前,請求點化。于是觀音收下關(guān)羽,留在身邊做了一名伽藍童子,后來隨著關(guān)羽潛修和造化的越來越深,越來越大,逐步成了伽藍菩薩,這就是關(guān)羽為什么又是伽藍菩薩的故事。

三十八級臺階:由光明寺五代僧住持海徹出資修建的,也有其寓意佛教最高境界之說。海徹就是蒲松齡的小說集《聊齋志異》中金和尚的原型,金和尚法號海徹,字泰雨,俗姓金,遼左巨族人,漢時匈奴休屠王金日蟬之后。八歲那年家遭巨變,隨姐姐逃命,后來輾轉(zhuǎn)到五蓮山,在此剃度出家,并深得心空的賞識。清兵入關(guān)后,海徹的伯從兄弟隨八旗入關(guān),轉(zhuǎn)戰(zhàn)南北,待平定中原后,有許多在朝廷做了大官,他們看到勸說海徹出山,入仕為官無望,就紛紛出資擴建五蓮山光明寺。金和尚對光明寺的建設(shè)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應(yīng)該是一個好和尚,可蒲松齡筆下的金和尚卻面目可憎,追其緣,可能是金和尚與官場有緣且其祖不是漢人,其兄弟子侄入關(guān)掠奪,為漢人所憎恨,愛烏及屋,亦所謂恨烏及屋,而引發(fā)了百姓的誤解吧!

天王殿:登上三十八級臺階,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天王殿了,殿院東矗立的石碑是《重修光明寺碑》,碑后記載了歷代光明寺住持、監(jiān)院、堂主和首座弟子,馱碑的大家不要認為是烏龜,他是龍王的大兒子,叫赑屃,天生孔武有力,尤善負重,傳說大禹治水時,每到一處檢查工程,都把誰干的好,誰干的不好都刻碑記載。并立碑傳世,教諭后人,這一路馱碑的任務(wù),就由赑屃來承擔。以至后來成了馱碑的專業(yè)戶。門額上題“天王殿”由已故中國佛協(xié)副主席、著名書法僧茗山大師題寫。門左邊三石壁中嵌有石碑“敕建五蓮山護國光明寺碑記”,由光明寺開山和尚心空撰文并書寫。右邊嵌有“重建大護國萬壽光明寺碑記”,由明萬歷進士禮部尚書翁正春撰文并書寫,現(xiàn)在大家請看殿內(nèi)供奉的四大天王,佛教中四大天王掌管四方,負責(zé)天下風(fēng)調(diào)雨順,所以倍受百姓尊崇。但是仙人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大家看一看四大天王的缺陷在哪里?大家看,手中龍,無尾巴。手中傘,沒撐開。手中劍,沒有劍鞘。手中琵琶,沒有弦。所以有人稱四大天王為四無天王,既無撐、無尾、無鞘、無弦。

彌勒佛:我們對面打坐,笑容可掬的大肚子佛,叫彌勒佛,他在佛教中的地位是接引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接待處主任,大家可不要輕視這個接待處主任,據(jù)說現(xiàn)在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佛祖釋迦牟尼,再過20xx萬年,如來佛將辭去教主職務(wù),而如來佛指定的接班人就是眼前這位大肚子彌勒佛。那么在他兩邊的一位是剛才說的關(guān)羽,在這里他又擔任了保護神的工作。另一位是佛教中護法神韋陀,傳說如來佛祖涅磐轉(zhuǎn)世,火化出許多佛舍利,被魔偷走了許多,韋陀當時是500羅漢中的一名普通羅漢,正當眾羅漢束手無策時,韋陀挺身而出,追出十萬八千里,終于將佛舍利追回,為表揚他的成績,佛封他為護法神,既500羅漢的領(lǐng)班,也就是保衛(wèi)科科長。

念佛堂: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中間是阿彌陀佛,左面是觀世音菩薩。右面是大勢至菩薩。佛教中認為人死后有兩個去處,地獄和西方極樂世界。每天念一遍阿彌陀佛,就會減輕許多罪孽。并能早日升上西方極樂世界。左邊同時設(shè)置和供奉著光明寺開山祖師心空和尚和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茗山和尚的圓寂遺像,供開山祖師大家都知道是為什么!可為什么又要供茗山和尚遺像呢?這是因為:一、茗山和尚是現(xiàn)代佛教界的有道高僧。二、茗山是山東佛教協(xié)會會長、光明寺主持覺照大師的師傅。這大概也是一種師徒情誼的表現(xiàn)吧!念佛堂又是寺里的和尚每日必修功課和唱經(jīng)念佛的地方。

地藏殿:殿內(nèi)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剛才在無梁殿,我已講了地藏王菩薩的故事?,F(xiàn)在就不多說了。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正中是佛祖釋迦牟尼。他身邊的侍者是他的徒弟阿難和迦葉。殿內(nèi)兩邊是十六尊者。文殊菩薩(是智慧、辯才及威猛的象征)、普賢菩薩(是修行廣大、功德圓滿的象征),在如來背后是觀世音菩薩。供奉佛祖如來的大殿為什么叫大雄寶殿呢?據(jù)說有兩種說法:一是佛祖的乳名叫大雄。二是佛弟子認為天地之間、宇宙萬物、蕓蕓眾生中真正的大英雄是如來佛祖。而辭海中解釋:佛之德號,具大智力、能伏魔瘴,故名‘大雄’。在《法華經(jīng)》中稱:善哉善哉,大雄世尊。所以供奉如來佛祖的地方就叫大雄寶殿。

松風(fēng)徑:我們現(xiàn)在站的地方是“松風(fēng)徑”的起點?!八娠L(fēng)徑”顧名思義是穿梭在松林間的游覽小路。它環(huán)繞光明寺的西、北、東三面直至望海峰下,與大榆林村西通光明寺的古“十八盤”路相連。這條路最早是由光明寺五代僧主持泰雨和尚也就是聊齋中提到的金和尚所劈。后幾經(jīng)復(fù)修,尤其是近幾年旅游開發(fā)才使這條路更加寬闊、便捷并成為景區(qū)內(nèi)的一個游覽主道。這個地點是能觀看五蓮山全貌的好地方。東看“望海峰”、“望海樓”、“彌勒頂”、“覆鐘峰”、“彌勒殿”、“櫻桃澗”、“吐日峰”、“立雪亭”。南看“五蓮峰”、“劍槊峰”、“紫霞澗”、“聚笏峰”、“瑤臺”、西看“蓮葉舟”、“織女洞”、“天竺峰”、“禮西臺”,翠煙蔥籠、層巒疊嶂、如入仙境。清詩人高瑄曾賦詩贊美這種景色:“結(jié)伴游山杖短筇,要從空際攝芙蓉。泉流絕澗千年雪,風(fēng)度元系萬壑鐘。上下未欄天軒閣,高低左右畫中松。至今奇秀人爭賞,漫說巫山十二峰”

石佛園: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區(qū)域就是“石佛園”,“石佛園”于1998年10月動工,20xx年10月落成,總投資200余萬元。園內(nèi)主要雕像有五蓮大佛、四大菩薩、十八羅漢、佛界生靈瑞獸等雕像?,F(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座佛像就是五蓮大佛,它是依據(jù)自然山體大悲峰雕刻而成,總高28米,寬16米,頭高5.6米。是現(xiàn)在江北最大的一尊天然石刻釋迦牟尼佛像。坐相端莊,慈祥威嚴,面向西南,當?shù)乩习傩照f凡是看見這尊石佛的人都會有好運。在20xx年農(nóng)歷9月9日由原全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茗山大師主持開光。

大悲峰:五蓮大佛所依靠的大悲峰,前看不過數(shù)丈,與望海峰、天竺峰相比象個小嶺。但是如果轉(zhuǎn)到后面看。大悲峰下臨深淵300余米,極為險要。清文學(xué)家李煥章曾評其:“前為寺屏障,后為山藩籬?!边m當?shù)恼f出了此峰的地貌特征。

寥天閣:我們現(xiàn)在到“寥天閣”。右邊石壁上的六字,是佛教的六字真言。梵文體,翻譯成漢語念做:“喃嘛呢哞咪哼”,這是一位西域高僧以錫杖刻成,是一個消災(zāi)咒。當?shù)匕傩照f摸一遍可以消災(zāi)解難,增福進壽?,F(xiàn)在進入寥天閣。寥天閣是磚木結(jié)構(gòu)。建于大悲峰的“聚花臺”上。光明寺五代僧主持泰雨和尚出私資修建。原名“聚花閣”。修建時,是為了取“禮西臺”后“漱玉泉”水燒茶待客的一個接待貴賓并賞景的地方,并給取“漱玉泉”水的人在中途有休息并整理衣服的地點建了一個“振衣亭”。可后來為什么“聚花閣”改名“寥天閣”,“振衣亭”改名“鎮(zhèn)云亭”呢?這還要從對面九仙山上的牟云寺說起,侔云寺建于宋代,一度香火旺盛,可自從明代有了光明寺以后,侔云寺的香火就開始衰落,侔云寺就改名為興云寺,意思是興起云彩,遮住光明。光明寺知道后,就將“聚花閣”改名“寥天閣”,“振衣亭”改名“鎮(zhèn)云亭”,下面的峽谷取名“流云峽”,意思是興起的云煙在這里被撥開、繚亂、鎮(zhèn)住亂云,讓云煙順著流云峽流走之后,光明重現(xiàn)。不知道是不是改名的原因,侔云寺的香火之后就漸漸衰敗了,而光明的香火卻一直延續(xù)到今天。這就是“寥天閣”的來歷。

當然這只是傳說而已,不過這個地點倒是一個賞景、觀云的好去處,清朝敕賜青州法慶寺主持東升和尚曾賦詩贊:“攜筇散步寥天閣,煙嵐入戶相盤薄,漱腑靈湍何處鳴,松要瀑出氣尤清”,大家看南面天竺峰、禮西臺雄秀壯觀,天竺峰上復(fù)有山、飛梁歷歷在目,上面還有一個太乙池,池水清淺,但終年不干。傳說是吐日峰東太乙峰上居住在太乙洞的太乙真人清洗拂塵的水池子,太乙真人經(jīng)常清洗拂塵,以至于拂塵的影子長在池子里,日久天長變成九節(jié)昌蒲,并且生長的非常旺盛,每年都開出一串串紫色的花蕊,就象太乙真人的紫袍一樣鮮艷。

流云峽:底下的這條山谷就是“流云峽”,右邊石壁上刻有這3個字,是著名書法家陳左黃的手筆,“云?!倍质菚依罡3绲氖謺谶@流云峽中,雨過天晴之后,便有云霧從峽谷中升起來,山峰和村落都被云遮罩起來,朦朦朧朧,給山谷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流云峽中有兩座山峰,大系馬峰和小系馬峰,相傳是孫臏拴馬的地方,當年孫臏就在對面山中的靴石村旁邊寫書,現(xiàn)在已修復(fù)書院。供游人參觀。如果在山下看這山峰,是非常雄偉壯觀,我們在這里看它就覺得非常秀氣了,1998年,原國務(wù)院辦公廳政策研究室主任謝華看過這里后即興寫下了“卻是為何人間盆景忽然聚此,似曾相識天外蓬瀛幾時飛來”詩就刻在上面石壁上。

觀瀾亭:意諭觀看群峰玉立、幽谷斑斕之意。1982年建于一座巖石上面,巖石也叫“菩提樓”,專為游人游覽和休息而建的。在20xx年重新修建成全花崗巖質(zhì)四角涼亭。

開山塔:現(xiàn)在走的道路是在原“松風(fēng)徑”的基礎(chǔ)上整修的,大家請看旁邊的樹木之中有好多石樁站立,這是光明寺開山祖師心空和尚的墓葬,叫“開山塔”,另有弘覺和尚的“普同塔”,還有浙江天童寺主持大和尚道記載這件事的石碑。

望海峰:登上峰頂,向東遠眺,就看到海了,金秋時節(jié),東邊海天一色,漁帆點點,仔細看會看到小口子軍港,在山頂看日出更是別有情趣,清晨,東方破曉,一輪紅日慢慢露出水面,時而朝霞遮掩,時而金環(huán)鑲邊,非常清晰、親切,令人激動不已,山頂上的塔叫“望海樓”,是五蓮山象征性的建筑,望海樓是光明寺海氏大和尚建于康熙初年,第一次維修是在清乾隆年間,修成之后是九層八角,青磚碧瓦;第二次維修是在清末,修成之后是五層八角;第三次維修是在1976年,修成之后就是現(xiàn)在這樣子。為什么望海樓越修越矮呢?是因為每一次修成之后總是遭到雷擊,和尚們都害怕,說這塔因為比皇上住的宮殿還高,天不容高等說法。后來專家來做過考察,認為無避雷設(shè)施,才屢遭雷擊。大自然微妙無窮,變幻莫測,不知各位是想念科學(xué)呢,還是相信迷信?望海峰上還有巨石相支而成的一個棚子,叫石浪棚,棚內(nèi)可容納20多人,夏天坐在這里面涼風(fēng)習(xí)習(xí),清爽舒適,石壁內(nèi)還有幾個小洞,象半個葫蘆,很光滑,傳說天上神仙在此打坐,頭靠在石壁上印下來的,咱們可以來坐一坐。上面有密州第一任知府程淓題寫的“石浪飛空”四個字,石棚一邊的巨石上有現(xiàn)代詩人臧克家的詩:“名山看遍歸來后,還是對門五蓮親”,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接不如對門,臧老對五蓮山的感情非常深。這里還有梁步庭寫的“海右獨秀”;高啟云題寫的“奇異多姿”;啟功的“望海峰”;王眾音的“齊魯奇觀”。站在望海峰上,四周望去,田園村舍盡收眼底,確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續(xù)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曾在《蓮山十勝》中賦詩“指點扶桑鏡里收,崚嶒石壁自登城,半弘壁海諸天曉,萬里銀河一線流。”

虎嘯山林:現(xiàn)在我們將要沿999級石階穿過水簾煙雨景區(qū),到達后山,999級臺階取久久長遠和九九歸一之意,這條路是沿著后山煙雨澗一路峰回路轉(zhuǎn),穿洞游窟而下,因此叫水簾煙雨。這個景點有兩個名字:一曰“虎嘯山林”、一曰“頑石點頭”,傳說山中和尚開壇講法,佛音繚繞,山中白虎久聽不去,聽到高興處長嘯山林做跳躍狀,而頑石點頭也是山中頑石積年累月的沉浸在佛音之中,終于劣根去除,整個石頭搖晃起來,當?shù)匕傩找步兴L(fēng)動石。

漁樵問答:大家請看,我們對面九仙山一山峰峰頂兩巖角起,似是對頭說話,上邊一巖似一樵夫身背薪柴,對面一巖似一打漁而歸的漁夫,背負漁網(wǎng),網(wǎng)中似有大魚晃動,兩人在暮色歸家時,相遇在這里,相互詢問著收成,又相互打聽著市場行情,又好象用最原始的交易辦法要進行交易,這就是“漁樵問答”峰。

試劍石:傳說,八仙過海之后,他們故地重游,因為呂洞賓總是覺得他比鐵拐李功夫高,但卻總在他之下,就非常不服氣,總想和他比試一下,走到此地,見巨石阻住道路,呂洞賓就想顯示自己的能耐,只見他擎起七星寶劍,用力一揮,大石被一分兩半,呂洞賓得意洋洋,只見鐵拐李不慌不忙轉(zhuǎn)到大石后,見一座山峰擋在路中,鐵拐李舉起鐵拐,在峰上輕輕一劃,山峰分成兩座,人在兩山之間來去自由,這就是鐵胡同。呂洞賓一看,不禁心下佩服,鐵拐李見呂洞賓服輸之后非常高興,多喝了幾杯,結(jié)果就把他的寶葫蘆丟落在山上了。還有一種說法,說關(guān)羽途經(jīng)此地,因日久未用寶刀,一時寂寞難耐,在此試刀而成此景。所以又叫關(guān)公試劍。

鐵胡同:這個上下貫通,兩岸石壁鐵森的通道,就是著名的“鐵胡同”,大家看對面的蓮花峰、太乙峰之下兩石相疊的巨石象不象一個“寶葫蘆”。這個寶葫蘆可不是一般的葫蘆,它可是鐵拐李遺留在這里的,以至酒水傾倒,灑了一澗。

獅子窟:《五蓮山志》載:“在楞伽峰下,鷹鹯之所游也”。累八字。相傳,文殊菩薩到北方主持佛壇講經(jīng),講壇設(shè)在五蓮山說法臺,她的獅子獸面目兇惡又體態(tài)龐大威武,文殊唯恐佛家弟子見其驚慌,于是將獅子放在后山煙雨澗,又恐獅子逃逸惹事,念了箍身咒,又在獅子上頭設(shè)了楞伽石,命令他不可到達前山,之后到說法臺講經(jīng)去了。文殊講法數(shù)日不歇,而這時山風(fēng)忽來,吹倒了鐵拐李遺忘這里的酒葫蘆,酒水倒傾,淋淋漓漓流過獅子面前,又把下面的洞窟澆的滴酒成簾,成了以后有名的景點“水簾洞”,大家看看這頭獅子的形態(tài),大口張著、口里的哈拉子一直滴著,上了酒癮,卻又不敢動身子,樣子雖兇猛,卻又憨態(tài)可掬,讓人忍俊不禁。

水簾洞:剛才在“獅子窟”已說過水簾洞的形成是鐵拐李這忘事的神仙遺忘酒葫蘆而酒水倒傾沖出的洞窟,洞深60米,高80米,一洞三入口,洞內(nèi)曲徑通幽,五折而出,終年滴水成簾,即使在炎炎夏日,也壁涼氣爽,可謂神仙洞地,大家一起來體驗一下神仙福地吧!

蘇軾醉酒:看到這個石像,很多人都聯(lián)想到是李白,但這卻是蘇軾蘇東坡,蘇東坡任密州太守時,多次登臨五蓮山,并留下“二華行看雄陜右,九仙今已壓京東”的贊美五蓮、九仙的詩句,大家可能又說了,蘇軾沒有酒醉失態(tài)的記錄,其實這只是蘇軾善于掩飾罷了,大家都知道蘇軾和歐陽修都有“醉翁”之稱。蘇軾知密州時,常常駐足五蓮、九仙山,并留下大量與酒有關(guān)的沉醉于山水秀色的詩篇, 如:江城子”詞中的“前瞻馬耳九仙山,碧連天、晚云間,城上高臺,真?zhèn)€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嬋娟?!钡仍~句,后蘇軾離密州到河中府任職,心中極度不愿,又無可奈何。20xx年,上海徐萬云先生,得知蘇軾寄情五蓮山水,沉醉山巒秀色而不愿離去的歷史后,從福建刻了這尊石雕醉山圖、請到這里讓他遠眺九仙、小憩五蓮,實現(xiàn)他千年來未實現(xiàn)的愿望。

千手觀音、滴水觀音:大家知道,觀世音是無處不在而又無所不能的,在這水簾煙雨景區(qū)的仙人洞中供奉千手觀音和滴水觀音是理所當然,這里20xx年,水簾煙雨開發(fā)時,上海徐萬去先生從江南請來,安座于此的。

水簾煙雨牌坊:各位游客,這里是五蓮山景區(qū)的最后一站了,從這里往左邊看是“大系馬峰”、“小系馬峰”、“流云峽”、“丹扆峰”、“碧雞峰”、“天然橋”和“十八相送”。往右邊看是“濟公石”、“小樓臺”、穿過這個四樁盤龍柱牌坊,對面山峰是九仙山“磨劍峰”,磨劍峰右邊是“九仙大佛”,大佛高達3米,環(huán)瞪雙眼,手拈佛珠,口中作念佛狀,這種石雕樣式,在中國任何一個朝代的佛像都沒有記錄和版本,所在雕刻年代也無從查起,算是九仙一謎吧!

對于游覽日照心得體會和方法六

昨天一大早,迎著涼爽的秋風(fēng),我們?nèi)ヌ斐厣接瓮妗?/p>

進入景區(qū)后,我們看了一下路線圖,就順著山路往上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拱橋,橋用白色的石徹成,橋下是一潭清澈的池水,水綠得猶如一塊發(fā)光的翡翠。繼續(xù)往前走,就到了景區(qū)最吸引人的地方了——天池。

飛流的瀑布從高懸陡峭的斷壁懸崖上飛瀉下來,只要走到這里,就會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涼爽,站在瀑布面前,聽著水流入潭中的聲音,仿佛在欣賞一首美妙的音樂,望著深深的潭水,和在朦朧的水霧中模糊不清的綠樹,感到無比愜意。陽光透過樹葉和密密的水霧射到水面上,波光粼粼,閃閃發(fā)光。

欣賞完天池水的美景后,我們開始上天梯。天梯是修建在山崖上的臺階,很高、很陡,遠遠望去,就像懸在半空中的長龍,蜿蜒曲折。越往上走,越陡峭,越狹窄,上了一會兒,我蹲下來往上看,簡直是直上直下,我只好手腳并用,小心攀爬。努力上來后,我們都松了口氣,稍息一會,又迫不及待地來到天井。天井四面都是峭壁,中間有一潭清澈的山泉,好像一面明鏡,一束陽光從頭頂上射下來,天井內(nèi)光芒四射。之后,我們又走上了游覽觀光的棧道。

這次,我們爬上了最高峰,途中經(jīng)過了很多景點,仙人棚、青檀谷等。站在山上向下俯瞰,景色盡收眼底:寬闊的農(nóng)田,成群的游人,郁郁蔥蔥的樹林……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何況是這么陡峭的山,我小心翼翼地扶著欄桿,一步一個臺階,心里仿佛揣了個小兔子,嘭嘭直跳,腿也不免有些發(fā)抖。

直到夕陽親吻著西山的時候,我才踏上回家的路。

您可能關(guān)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