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歷史課學生體驗心得體會和方法 歷史課學生體驗心得體會和方法總結(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03 05:37:35 頁碼:7
歷史課學生體驗心得體會和方法 歷史課學生體驗心得體會和方法總結(8篇)
2023-01-03 05:37:35    小編:ZTFB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歷史課學生體驗心得體會和方法一

1、中國共產黨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中共一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2、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zhàn)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黨的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隨后,黨在全國各地發(fā)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著名的有:毛澤東在湖南領導秋收起義;廣州起義。

這些起義是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jù)地和紅軍的偉大開端,是對革命道路的艱辛探索,集中體現(xiàn)中國革命正確方向是毛澤東、朱德領導的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斗爭,指引革命走上農村包圍城市的發(fā)展道路。

3、遵義會議-----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4、延安整風運動------1942年,中國共產黨在全黨內開展了馬列主義整風運動,反對主觀主義,使全黨對對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了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的一致,使黨達到了空前團結并進一步成熟起來。

5、中共七大----1945年在延安召開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選舉產生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號召全黨緊密團結在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周圍,去奪取革命勝利。

6、中共八大-----1956年9月召開的八大,提出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已基本建立,國內主要矛盾已不再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實現(xiàn)工業(yè)化。

7、關于真理大討論----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名義發(fā)表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逐步在全國開展。這一討論,沖破了“兩個凡是”思想的束縛,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準備了思想條件。

8、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鄧小平作《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實際上為三中全會提出了基本的指導思想。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地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的戰(zhàn)略決策。這次全會是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辟了改革開放和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9、《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81年6月召開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黨在指導思想的撥亂反正的勝利完成。

10、中共十二大與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1982年9月召開的十二大,提出了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xiàn)工業(yè)、農業(yè)、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xiàn)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

11、中共十三大與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1987年10月召開的十三大,系統(tǒng)地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完整地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12、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召開的十四大,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2年初,鄧小平視察南方并發(fā)表重要談話,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十四大為標志,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進入新的階段。

13、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召開的十五大,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明確地寫進了黨章。

14、2000年2月,江澤民在廣東檢查指導工作期間發(fā)表重要講話,提出“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15、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大會的主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為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而奮斗.”

16、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大會主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繼續(xù)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胡錦濤代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的報告。大會的突出貢獻,是對科學發(fā)展觀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進行了深刻闡述,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提出了明確要求。

關于歷史課學生體驗心得體會和方法二

本學年我擔任中學八年級的歷史工作教學。由于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年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年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教學反思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的學情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不易接受。一方面,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弱,剛接觸新的教材,同學們還不能馬上適應。

另一方面,有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占較大多數(shù),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

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我在講授《血肉筑長城》的時候,這課的主題是"抗日戰(zhàn)爭",教學難度比較大。

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一條謎語導入新課,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

當講完課的時候,我拿出準備好的錄象帶,讓學生觀摩學習,學生特別用功,教學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沒有認真?zhèn)湔n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好,與此相比可見,認真?zhèn)湔n對教學十分重要。

二、本學年主要工作:

1、凸現(xiàn)現(xiàn)代課程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本期利用各種機會加強業(yè)務學習和教科研理論學習。學習筆記達20__字左右。

2、深入學生實際,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學習態(tài)度,學習動機,興趣,愛好及方法等。

3、針對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課前積極參加集體備課,或突破難點,或選擇教法和學法,或設計作業(yè),或營造情景。累計參加集體備課30節(jié)左右。

4、圍繞市教學開放周活動,積極參加歷史教研室組織的出謀劃策,集思廣益的聽課,評課活動

5、積極主動地參加其他教研組和學校組織開展的公開課,青年教師匯報課,校優(yōu)質課評比活動。聽課節(jié)數(shù)達50節(jié)左右。

6、及時了解每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7、開展課外輔導,課外活動和研究性學習活動,如歷史人物訪談。交流歷史學習方法、經驗。歷史專題報告會。觀看愛國主義影視片。學習方法,復習方法指導。社會生活情況調查。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興趣,拓展其視野,并與同組教師交流心得。

8、努力開展課題研究,圍繞《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歷史課堂教學的整合》,群策群力鉆理論,查資料,重實踐。

9、努力突出歷史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拓展歷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歷史教育的社會功能和育人功能。

10、通過多樣化方法和現(xiàn)代化手段,努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三、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績:

1、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理論和方法,為今后的教育教學奠定了更好的基礎。

2、本人的公開課,取得較好成績,受到本組同事好評。

3、課外活動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做人,掌握了歷史知識。

4、課題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加強了學習資源與學生學習方式,教學要素,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整合,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歷史的環(huán)境和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精神。此外,學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

1、個人備課有時針對性不強,特別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是備好的課不得不進行必要調整。

2、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得不夠到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成分還比較多。

3、課題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時候,以致實質性的工作做得遠遠不夠。

4、課外活動的開展因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總體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處。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強備課的針對性,努力服務于課堂教學和學生。

2、有意識地強化落實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

3、實質性地開展課題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點具體的內容。

4、加強課外活動的指導和引導,做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伙

關于歷史課學生體驗心得體會和方法三

——寫在《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出版之際

經黨中央批準,《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簡稱《黨史》二卷)正式出版了。這是黨的歷史研究的一項重大成果,是黨史工作發(fā)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這部黨史基本著作,以大量歷史資料為依據(jù),吸收近30年來黨史學界重要研究成果,全面記載了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這段歷史。這29年黨的歷史,是90年黨的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對待這段歷史,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其重要意義不可小視。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90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xiàn)這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奮斗,這就是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和主線?!饵h史》二卷始終堅持這一主題和主線,強調這29年歷史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并取得偉大成就的歷史,是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取得重要思想成果的歷史,是黨加強自身建設、經受各種考驗而不斷發(fā)展壯大的歷史。這就準確揭示了29年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流和本質。

《黨史》二卷全面記載的這29年歷史,是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28年歷史的繼續(xù)和發(fā)展,是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新紀元并全面展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它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歷史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刻揭示了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刻揭示了當代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和重要性。

遵循黨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基本精神,依據(jù)歷史發(fā)展的內在邏輯,《黨史》二卷把新中國成立后的29年黨的歷史劃分為4個時期,即: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七年;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在徘徊中前進的兩年。按照這樣的劃分,全書分為4編。

第一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xiàn)(1949年10月—1956年9月)”。本編主要圍繞黨領導人民實現(xiàn)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社會的轉變后,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這個轉變的進程來展開。用事實說明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符合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第二編“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和對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本編強調,面對全新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必然有一個在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的探索過程。所述內容圍繞“全面建設”、“艱辛探索”、“曲折發(fā)展”三個基本特征,濃墨重彩地再現(xiàn)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壯闊場面,真實記載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艱難曲折,說明盡管在探索中發(fā)生了失誤和曲折,但成就仍然是這個期間黨的工作的主導方面。

第三編“‘文化大革命’的內亂和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覆滅(1966年5月—1976年10月)”。本編反映的是新中國成立后黨的歷史的一個特殊時期。用事實說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而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fā)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著重說明,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由于全黨和廣大工人、農民、解放軍指戰(zhàn)員、知識分子、知識青年和干部的共同斗爭,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黨、人民政權、人民軍隊和整個社會的性質都沒有改變。歷史再一次表明,我們的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我們的黨和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偉大而頑強的生命力。

第四編“在徘徊中前進和實現(xiàn)偉大的歷史轉折(1976年10月—1978年12月)”。本編記載的這段歷史既保留了前一個歷史階段的某些特點,又孕育了后一個歷史階段的一些新要素。按照這樣的基本認識,用歷史事實說明徘徊中前進局面的出現(xiàn),以及繼續(xù)前進的趨勢。這樣把握,為《黨史》二卷記述的這29年歷史展現(xiàn)出一個充滿希望和光明的前景。

全書結束語的標題是“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及基本經驗”。“偉大成就”反映的是黨領導人民在這29年中的不懈奮斗是怎樣深刻地改變了國家、社會和人民的面貌,“基本經驗”反映的是為何改變了國家、社會和人民的面貌以及期間發(fā)生嚴重曲折的緣由。告訴人們正是因為我們黨全面正確地總結了這段歷史的偉大成就和基本經驗,才成功地開創(chuàng)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

《黨史》二卷把29年黨的歷史放在黨領導人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歷史進程中把握,充分展現(xiàn)這29年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前進、社會主義事業(yè)在曲折中發(fā)展的29年,是深刻影響新中國歷史發(fā)展的29年??v觀這29年的歷史,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是具有決定意義的,這些成就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為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世界上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這是《黨史》二卷認識和把握這29年黨的歷史的最基本的結論。

(一)堅持實事求是記載這29年黨的歷史,充分肯定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

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不僅貫穿和體現(xiàn)在《黨史》二卷對大量史實的敘述中,而且集中體現(xiàn)在結束語關于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9個方面?zhèn)ゴ蟪删汀?0個方面基本經驗的概括中?!皞ゴ蟪删汀笔菍?9年歷史主流和本質的集中概括,“基本經驗”則是對主流和本質的認識升華。

《黨史》二卷對29年黨的歷史取得的成就的表述,主要圍繞6個方面展開。

第一,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實現(xiàn)和鞏固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新中國的成立,實現(xiàn)和鞏固了全國范圍(除臺灣等島嶼外)的國家統(tǒng)一,從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四分五裂的局面。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建立,使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實現(xiàn)了全國各民族、各階層的大團結。加強和擴大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泛統(tǒng)一戰(zhàn)線。

第二,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性地實現(xiàn)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此后,黨領導人民轉入全面的大規(guī)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并在這個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對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艱辛探索。盡管經歷曲折,但仍取得重要的實踐成果和認識成果,為后來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礎。

第三,開展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改變了舊中國積貧積弱的面貌。建立起門類比較齊全、布局趨向合理的工業(yè)生產體系,工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日益明顯。農業(yè)生產條件有了改善,生產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明顯改善。“兩彈一星”等科研成果集中展現(xiàn)了我國科學技術取得的重大成就。所有這些,為后來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奠定了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培養(yǎng)了一大批經濟建設等方面的人才,積累了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

第四,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人民群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顯著提高。新中國成立后,馬克思主義在黨和國家生活中的指導地位得到確立,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有了很大提高。在社會主義新思想、新文化的引導下,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污泥濁水得到蕩滌,良好的社會風氣和健康文明的新道德逐步形成。隨著教育的普及和科學、文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事業(yè)的發(fā)展,人民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得到提高。群眾性的愛國衛(wèi)生運動和體育活動,大大改善了人民群眾的健康衛(wèi)生狀況。

第五,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積極促進世界和平與進步事業(yè)。新中國結束了舊中國屢遭外敵入侵、國防力量與廣闊領土極不相稱的狀況。人民解放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到壯大和提高,為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新中國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倡導和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立和發(fā)展同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友好關系,支持和援助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堅決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贏得國際社會特別是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和人民的尊重和贊譽,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第六,黨的領導地位不斷鞏固,黨的組織日益發(fā)展壯大。新中國成立前夕,黨明確提出“兩個務必”。新中國成立后,面對執(zhí)政的考驗,黨大力加強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反復強調反對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和宗派主義,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黨的八大提出加強執(zhí)政黨建設的一系列新要求、新舉措,對堅持黨的領導和加強黨的建設起了重要作用。黨的組織得到很大發(fā)展,廣大共產黨員在各條戰(zhàn)線上發(fā)揮著先鋒模范作用。黨成為領導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核心力量。

(二)堅持實事求是記載這29年黨的歷史,正確看待黨在前進道路上出現(xiàn)的失誤和曲折

在這29年黨的歷史中,黨經歷過失誤和曲折,這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正確看待失誤和曲折,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把這29年黨的歷史放在當時的國際國內條件下去分析,放在90年黨的歷史中去把握,防止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問題。這對于正確看待黨走過的這段彎路,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的主流和本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進入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后,黨的探索有了良好開端,但后來發(fā)生了把階級斗爭擴大化、在經濟建設速度問題上急躁冒進、在所有制問題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等失誤,甚至發(fā)生了“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長時間的嚴重錯誤,并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饵h史》二卷實事求是地記載了黨經歷的這些失誤和曲折,客觀分析了出現(xiàn)失誤和曲折的原因,認真總結了其中的深刻教訓。通過閱讀《黨史》二卷,可以得出如下基本認識。

第一,錯誤與成就相比,成就是主要的。黨在這29年的探索盡管經歷失誤和曲折,但從總體上說,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是巨大的。1952年至1978年,工農業(yè)總產值平均年增長率為8.2%。國內生產總值,按照不變價格計算,1952年為679億元,1976年增加到2943.7億元。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水平,農民從1952年的62元增加到1976年的125元,城市居民同期從148元增加到340元。這些指標在今天看來并不算高,但可以說明,在29年中,我國的經濟實力得到了顯著增強,人民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國民經濟雖然遭到巨大損失但仍然取得進展,黨沒有被摧毀而且還能維持統(tǒng)一,社會主義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還在進行,國家仍然保持統(tǒng)一并且在國際上發(fā)揮重要影響。當然,這一切決不是“左”傾錯誤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毫無疑問,如果不發(fā)生“左”傾錯誤,黨和國家事業(yè)會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第二,發(fā)生失誤和曲折與當時的國際環(huán)境和國內條件密切相關。在這29年中,黨是在異常復雜的國際國內條件下,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我國與西方發(fā)達國家在經濟、科技、軍事上存在很大差距;長期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封鎖和遏制,受到“和平演變”的威脅;中蘇關系惡化直至破裂后,蘇聯(lián)也對中國施加了巨大壓力。經過社會主義改造,我國已經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但又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經濟文化落后、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發(fā)展極不平衡。黨在全國執(zhí)政的時間不長,對于迅速到來的新生的社會主義社會和全國規(guī)模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缺乏充分的思想準備和經驗。這種國際環(huán)境和國內條件,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黨對形勢作出準確判斷的難度,增加了黨確定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和各項方針政策的難度,也增加了黨解決建設社會主義實踐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的難度。

要探索一條正確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就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黨力圖實現(xiàn)好這種結合,以走出一條正確的道路,并為此作出積極努力。但是,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是全新的實踐,由于國際局勢的復雜多變,由于國內建設任務的艱巨繁重,由于缺乏經驗而又要推進事業(yè)發(fā)展,使黨的探索進程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發(fā)生了曲折。黨在正確應對復雜國際局勢的同時,也在一定時期內對國際形勢的判斷出現(xiàn)偏差,把戰(zhàn)爭威脅和對中國不利的一面估計得過于嚴重;在對經濟文化落后的狀況有基本認識的同時,也對所處歷史方位缺乏準確的判斷,對建設社會主義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認識不足,導致脫離實際、違背規(guī)律、超越階段的問題不時出現(xiàn);在注意總結建設社會主義新鮮經驗的同時,也習慣于在工作中沿用過去進行大規(guī)模疾風暴雨式群眾性斗爭的方法和經驗;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同時,也發(fā)生過誤解和教條化的問題;在注意擴大黨和國家民主生活的同時,也有黨和國家領導體制不健全不完善,民主沒有制度化、法律化的問題。

回顧總結這29年黨的歷史,黨領導人民取得了偉大成就,也經歷了失誤和曲折??偨Y其中的經驗教訓,歸根到底,是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還沒有完全搞清楚。

第三,黨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糾正失誤的。在這29年中,在探索出現(xiàn)失誤甚至嚴重錯誤時,黨的性質和宗旨沒有改變,黨依然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所決定,黨能夠依靠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發(fā)現(xiàn)錯誤、糾正錯誤,通過總結教訓,使錯誤成為正確的先導。這29年中黨糾正錯誤的歷史證明,我們黨是一個對人民、對民族負責任的黨,是一個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黨,是一個能夠在失誤和曲折中奮起、不斷開辟正確發(fā)展道路的黨。黨歷經磨難依然具有帶領人民共度難關的巨大凝聚力,依然能夠在人民群眾支持下把事業(yè)推向前進,從根本上說,就是黨不斷克服自己錯誤的政治勇氣和寬廣胸懷,進一步堅定了人民群眾對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信心。

第四,黨是注重從經驗教訓的總結中開辟未來的。中國共產黨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并不是因為它從來不犯錯誤,而是因為它敢于正視和糾正自己的錯誤,深入剖析產生錯誤的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正確總結教訓,有決心有能力防止重犯過去的錯誤。黨認為,忽視錯誤、掩蓋錯誤是不允許的,這本身就是錯誤,而且將招致更多更大的錯誤。黨在長期奮斗中也認識到,“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這是黨必須采取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根本立場。過去采取這個立場,曾使我們的事業(yè)轉危為安、轉敗為勝。今后繼續(xù)采取這個立場,必將引導我們取得更大的勝利。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新中國成立32年包括這29年的歷史作出全面總結,實事求是地指出29年中“左”傾錯誤特別是“文化大革命”錯誤的性質,科學分析發(fā)生錯誤的原因,深刻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充分體現(xiàn)了我們黨對待錯誤的誠懇的、鄭重的、負責任的態(tài)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所以能夠實現(xiàn)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能夠成功開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之所以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黨全面、深刻地總結和汲取了這29年歷史中的經驗教訓。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正是從這段歷史中得出結論: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政策不行,從而義無反顧地走上改革開放之路,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從歷史發(fā)展的長遠觀點看,黨的錯誤和挫折終究只是一時的現(xiàn)象,而黨和人民由此得到的鍛煉,黨經過長期斗爭形成的骨干隊伍的更加成熟,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更加顯著,要求祖國興盛起來的黨心、軍心、民心的更加奮發(fā),則是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長遠起作用的決定性因素。

新中國成立后29年黨的奮斗歷程已載入史冊。今天,歷史已經跨過21世紀的前10年。放眼神州大地,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學習《黨史》二卷,回顧這段歷史,依然能給人們以深刻的啟迪和寶貴的教益,從中獲得不斷開拓前進的智慧和力量。

(一)必須堅持立足基本國情,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走科學發(fā)展道路

在這29年中,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偉大成就。但在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后,黨未能堅定地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在一定時期內發(fā)生超越階段、違背規(guī)律和“以階級斗爭為綱”等失誤,延緩了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步伐。這些經驗與教訓啟示我們,必須從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fā),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有步驟分階段地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目標,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更加堅定地走科學發(fā)展道路。

(二)必須堅持改革開放,為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動力

在這29年中,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設社會主義;提出“以蘇為鑒”、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并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但后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封閉半封閉的狀態(tài)嚴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這些經驗與教訓啟示我們,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通過改革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fā)展的體制機制。

(三)必須擴大人民民主,實行依法治國,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在這29年中,黨領導人民努力建設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型國家政權,也曾就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積極推進民主法制建設作出過努力。但在探索發(fā)生失誤和曲折期間,民主法制建設受到干擾,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更是遭到空前破壞。這些經驗與教訓啟示我們,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必須鞏固人民民主專政,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積極穩(wěn)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

(四)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和依靠最廣大人民群眾,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在這29年中,黨提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等促進社會穩(wěn)定的可貴思想及政策。但隨著階級斗爭擴大化錯誤的發(fā)展,國內政治關系趨于緊張,“文化大革命”更是造成劇烈的社會動蕩。這些經驗與教訓啟示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條件下一定范圍內存在的階級斗爭,正確認識和處理我國社會內部大量存在的不屬于階級斗爭范圍的各種社會矛盾,改善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民族關系,加強民族團結,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社會和諧。

(五)必須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

在這29年中,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人民,努力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育和形成了大慶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許多富有時代特色的精神。但是期間幾度泛濫的“左”傾錯誤對社會主義文化的摧殘是嚴重的,也造成了人們的思想混亂。這些經驗與教訓啟示我們,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繼承我國各民族優(yōu)秀文化,吸收世界先進文明成果,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六)必須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

在這29年中,黨為大力加強在全國執(zhí)政條件下的自身建設作出過努力,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左”傾錯誤的發(fā)展使黨的建設受到沖擊。這些經驗與教訓啟示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圍繞黨的中心任務、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

新中國成立后的這29年中黨領導人民不懈奮斗的歷史,已深深地鐫刻在中華民族發(fā)展進步的豐碑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重溫這段歷史,我們永遠銘記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作出的巨大貢獻,倍加珍惜那一代共產黨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歷史財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深刻總結長期歷史經驗特別是這29年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基本國情的認識,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歷史必將續(xù)寫輝煌。只要我們在黨的正確領導下,長期堅持、不斷發(fā)展歷經艱辛開創(chuàng)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偉大祖國的明天一定會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中華民族一定能夠在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不斷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黨史工作的根本任務是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在《黨史》二卷編寫過程中,我們力求使本書能夠達到或接近這樣的要求,但由于編寫者的水平所限,書中難免存在一些不當和不周的地方,歡迎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關于歷史課學生體驗心得體會和方法四

一、指導思想:

新高中課程標準在明確高中培養(yǎng)目標、優(yōu)化課程結構、確保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式轉變等方面作了積極的改革探索,在教學中我們應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前進。為適應這一新形勢,確保高中教育質量的穩(wěn)步前進,我們的教學要切實有利于廣大學生的自主發(fā)展。高中歷史新課程這一高中歷史教育的實驗田,對我們教師來講既是一個挑戰(zhàn),也是一個機遇。只有認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實踐才能贏得主動,取得事業(yè)和人生的雙重進步。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本著拓展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技能、放寬教學視野的指導精神,積極摸索和總結教學規(guī)律,盡快提升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認知能力和求知興趣,實現(xiàn)望亭中學歷史教學的新突破。

二、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年級共八個班四百三十多個學生,重點班生源質量相對較好,普通班生源質量相對差一些,高一新生一方面由于初次來到一個新環(huán)境,心理和作息習慣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的歷史基礎知識都比較薄弱,所以高一歷史教學應注重基礎的培養(yǎng)和興趣的培育。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穿插一些與歷史教學相關的歷史典故,盡量多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歷史知識與歷史發(fā)展脈絡通過生動活波和直觀淺顯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

三、教學方法:

綜合考點內容,突出學科內的知識銜接,注重學科間的貫通,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基礎訓練,重在運用;拓展訓練,重在提高;綜合訓練,重在發(fā)展。使學生既從“點”上拓展,又能對所學知識點結合,融會貫通。

高中歷史教材的主體結構按“學習專題”構建。歷史上的政治活動是豐富多彩、極其復雜的,他與經濟活動、文化活動一起構成了人類歷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動。只要同學們潛心學習,細心探究,就一定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感悟許多歷史的真諦。

四、重點工作及具體措施:

(一)重點工作:

(1)明確教學任務、抓好教學常規(guī)、注重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興趣。

(2)精心備課,把每一堂課當成優(yōu)質課來準備,注重教學設計的探索。

(3)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更能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二)具體措施:

1、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高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相較于初中生來說,已經開始發(fā)生重大轉變,理性思維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畢竟高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維,完全枯燥和單一的理性分析還不完全適合他們的認知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yǎng)他們對于事件本質和事件規(guī)律的認識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較強的歷史典故和歷史逸聞,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huán)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轉變教學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每堂課均采取1+2+1的模式。前3—5分鐘復習上一節(jié)內容;30分鐘講課;最后3—5分鐘檢測本節(jié)課學習情況。做到日日清。

(2)每兩周一次總結測查,把兩周內所學主要內容以提問形式或試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周周清。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補缺,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做到月月清。

3、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研究能力

(1)每學完一個單元引導學生概括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他們的概括總結能力。

(2)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題的演練,培養(yǎng)他們的應考意識。

(3)在時間允許的范圍內會組織學生擴大歷史閱讀領域,拓寬知識面,培養(yǎng)他們的練習能力

關于歷史課學生體驗心得體會和方法五

1、從試卷資料上看,貼合新課標規(guī)定的知識點及潛力層次要求,立足課本,注意考察學科的基礎知識,尤其是重點知識與主干知識。如秦的統(tǒng)一,商鞅變法,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三國鼎立,張騫出使西域,史記,孔子,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2、試題角度新穎,表此刻選取題上,很多題都有一個題引,引導學生走近歷史,感悟歷史,進而考察學生再認歷史,理解歷史的潛力。

3、試題體現(xiàn)了生活化色彩,從生活中的習俗或節(jié)日切入,引導學生感知歷史是過去的此刻,此刻是將來的歷史,歷史離我們并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這種切入點貼合學生認知水平,易于激起學生的興趣。

4、試題體現(xiàn)了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分析史實的基礎上,加以延伸,要求談認識,體會,啟示等,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這些潤物無聲,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5、試題體現(xiàn)了較強的時代性特點。關注社會熱點,緊密結合社會現(xiàn)實,回顧歷史,聯(lián)系這天,史為今用是近幾年歷史命題的重要特點,本次試題也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6、試題體現(xiàn)了較強的綜合性特點。注重學科內主干知識的交叉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與創(chuàng)新思維。如材料第24題:既以時間為經,考察了臺灣的.歷史與現(xiàn)實,又以地域為緯,考察了四川地區(qū)的工程與三國時期的政權名稱,為學生勾勒出一個縱橫交錯的歷史網(wǎng)絡,并且還與鄉(xiāng)土歷史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第29題以孔子文化節(jié)與奧運會開幕式切入,既考察了孔子的貢獻又考察了儒家思想,同時還考察了文字與造紙術的知識點,涉及知識點多達數(shù)十個,綜合性特點十分突出。

7、試題體現(xiàn)了鄉(xiāng)土特色。注意在鄉(xiāng)土歷史與中國歷史之間尋求結合點,引導學生將愛國與愛家結合起來,這也是近幾年來,各地中考的一個趨勢。

8、試題圖文并茂,涉及文物、圖表、地圖、新聞圖片,且形象直觀,信息量大,可讀性強,注意考察學生的讀圖潛力,有利于引導學生養(yǎng)成圖文結合學習歷史的方法與習慣。

1、我校實行的是開卷考試,從考試結果上看來,整體狀況正常,單選題及格率較高,反映出最基本的知識點還是能夠掌握,但由于知識面大且容量多,學生對各課知識點掌握不牢靠,相近知識點易混淆。

2、材料題失分較為嚴重,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有:

1)閱讀材料不仔細,丟三落四。

2)在審題上還存在務必的問題。

3)歷史基礎知識欠缺,學科基本素養(yǎng)不夠。

4)閱讀面狹窄,相關知識太少。

3、材料題與問答題反映出的共同問題是:語言運用、組織可是關,書寫潦草,語文素養(yǎng)較差。從卷面上看,東拉西扯、用詞不當、邏輯混亂、字跡潦草、文不對題、前言不搭后語、錯別字連篇等問題十分突出,這些非歷史素養(yǎng)問題所反映出的是學生整體綜合素質差,基本素養(yǎng)欠缺。

1、知識與潛力并重。在實施新課程的今日,有一種傾向,即認為只要強調基礎知識就是守舊,就是沒有領會新課程的精神,于是一些課堂過于求新,過于追求學生的所謂活動,為活動而活動,顯得花哨熱鬧,而學生的收獲甚少。其實,教學的內涵依然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知識與潛力是一個不能割裂的統(tǒng)一體,潛力的獲得總是伴隨著知識的積累,知識的積累到務必程度也必然帶來潛力的飛躍。沒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其他的培養(yǎng)目標只能是空談。

2、建立知識網(wǎng)絡,給學生整體化的歷史。近來的考試越來越綜合化,專題化。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要一味地強調微觀的知識點,而要引導學生建構知識網(wǎng)絡。

3、關注現(xiàn)實熱點,引導學生分析現(xiàn)實問題。近年來,各種考試總也免不了用現(xiàn)實問題切入,考察學生學過的歷史知識,注重公民教育,所以教師要多學習多交流關注現(xiàn)實,引導學生分析現(xiàn)實問題,關注國家統(tǒng)一與發(fā)展,關注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思考做一個合格的現(xiàn)代公民需要什么精神品質。

4、擴大學生閱讀面,拓展學生視野,引導學生多角度看問題,注重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潛移默化。

5、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我校此刻的學生大多數(shù)綜合素質相當差,有的孩子的智力還在混沌狀態(tài),由于缺乏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這些孩子普遍基礎知識差,還不具備相應的學科潛力。不談生源是不可能的。應對這樣的生源,我們只能放平心態(tài),降低教學難度,重視基礎知識的過手。

6、繼續(xù)做好培優(yōu)輔差工作,本次期末考試中及格的人數(shù)相對其他學科來說還是比較多的,所以這學期要更加重視培優(yōu)輔差工作,關注學困生,避免兩極分化的加大。

關于歷史課學生體驗心得體會和方法六

我是一名普通的初中歷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探討只有兩年的時間。從盲目的學習模仿,到現(xiàn)在有目的的自主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形成了學生能夠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實在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課前我認真準備,課上嚴密組織,但總會在課后感到不是十分滿意,總會有或大或小的遺憾存在。因此,作為教師,要不斷鉆研,不斷學習。要使我們的教學在教師不斷完善自我的基礎上走向完美。

現(xiàn)在的歷史課堂教學,掀起了一股改革、學習大潮。其實我認為無論是學習杜郎口模式還是學習洋思模式,這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我們作為歷史教師要弄明白,我們改什么?

我們要改的是我們的教學方式。教學方式大體可以分成兩種:

第一、探究式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可以用黑色的眼睛,發(fā)現(xiàn)彩色的歷史。這種探究式,分成學生自主探究和老師指導探究兩種。由于歷史學科的特性,學生不可能在生活中通過現(xiàn)象來學史,學生具備的歷史知識也有限,所以前種方式在歷史教學中極少使用。我們倡導使用的是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的探究式學習。

第二、接受式課堂教學方式。老師把系統(tǒng)、準確的歷史知識用一定方式傳達給學生。這種接受式,也分成兩種方式。一是學生被動接受式,這是一種以老師講述為主的課堂模式,也是傳統(tǒng)教學中常用的模式,現(xiàn)在教學設施先進了,可以結合多媒體上課。雖然教學效果可能不錯,但不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不利于學生形成思辨能力,更不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培養(yǎng)學生合作、競爭意識。二是學生主動接受式。這是我喜歡的方式之一。

我現(xiàn)在采用的是學生主動接受式和老師指導探究式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簡稱自主探究式。

我的自主探究式課堂分成五個環(huán)節(jié):導入新課、自主學習、點撥探究、知識梳理、同步達標練習。這種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課堂,教師只是一個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我們在“老師的表現(xiàn)機會很少”的情況下,應該如何做呢?我認為歷史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件事。

根據(jù)不同教材內容,不同課型,針對不同學生實際,設計好不同類型的導入新課環(huán)節(jié)。

或溫故引新,注意前后知識聯(lián)系;或設置情景,一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為理解本課知識做鋪墊;或教師直接闡述,娓娓道來,做精彩的開場白,為本課知識說前因說背景;問題導入,激起學生產生強烈求知欲,促使他們積極地思維,主動地探究;還可以時政導入新課等等。

這是教師可以自主支配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課堂是學生的,老師要縮短自主支配的時間,因此,導入新課環(huán)節(jié)要設計得“短小精悍”。

根據(jù)課標要求,把屬于“識記”層次要求的內容放入這一環(huán)節(jié)中。

教師要精心編制自主學習導航??梢宰龀杉堎|學案,也可用多媒體展示。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列圖表、列提綱、所有內容問題化、填空與問答結合、出示知識網(wǎng)絡、圖配文等等。

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自學完成這一部分內容。當然,遇到問題同學可以討論,也可以請教老師。因此,教師設計自主學習導航時,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征和符合教學規(guī)律。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老師引導下的學生探究,也是教師最不好把握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我們要把課標要求中“理解”“運用”層次的內容或本課難點、重點放入這一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一定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資料(一定要是基本史實,不用文藝作品),做到論從史出??梢栽O計成問答題的形式,也可以設計成材料解析題的形式,當然也可以設計成小辯論的形式等。

這一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小組討論合作完成。當然,也要充分發(fā)揮老師的引導作用。指導學生小組內合作,指導學生和其他小組競爭,培養(yǎng)學生合作競爭意識。

學生討論時,我們要走下講臺,融入學生,注意傾聽,把“誤入歧途”的學生“引上正軌”,把說出有價值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確答案,也可能是常見易錯知識)的學生記在心里。

討論結束后,教師點撥前,一定要讓這些同學展示自己的成果,鼓勵學生大膽探究。

歷史是系統(tǒng)性很強的學科,梳理知識更為重要。怎樣梳理知識呢?

學生口述、列大事年表、歸納提綱、列圖表、畫知識樹、編寫知識卡片等等都是很好的知識梳理方式。

采用新課堂教學方式之初,最好是師生合作,教師出示“半成品”知識梳理,學生補充完整。隨著學生積累了一些梳理方式,同時學習歷史的能力也得到相應提高后,學生就可以獨立完成,并且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完成。

教師要深入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習題設計要有針對性、層次性,要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強化技能操作,注重綜合性。

在新的課堂教學理念下,教師的角色在轉變。教師不再是灌輸者,教師成了設計者,如果設計出現(xiàn)了漏洞,學生就會出現(xiàn)知識欠缺;教師成了組織者,如果組織無序,課堂就會亂成一團;教師成了引導者,如果教師引導無方,抓不住關鍵,就會完不成學習任務。

雖然新課改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但學生每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新的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能力和水平所限,剛開始用這種模式時,我把每一環(huán)節(jié)的用語都在課前寫好。做設計師難,做組織者更難啊。這不僅需要教師課前的充分準備還需要課堂上的靈活應變。

新模式教學教師更累,會有很多的困難和困惑。如:教學形式和實效的兼顧,教學資源、教學設施的欠缺,重成績輕教學的教師評價機制、自身能力的限制,學生的組織培訓等等。但我們是教師,擔負著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重任,我們知道“魚漁有別”。我們要在教改的路上,無怨無悔地走下去。教會學生學習,才是我們做教師的最大成功。

作者簡介:王金芳,女,中學歷史教師,河北灤南三中歷史教研組組長,被聘為灤南教研室中心教研組成員。有多年歷史教學經驗,曾多次承擔歷史示范課的教學任務,被評為灤南縣歷史學科帶頭人、幾次被評縣、市級先進教學工作者,20xx年被評為首屆灤南名師。有多篇文章在報刊上發(fā)表。

關于歷史課學生體驗心得體會和方法七

高一新課程教學,它是一次從教育理念到教學實踐的全面改革與創(chuàng)新,也是一次充滿智慧的挑戰(zhàn)。經過教學實踐,感到既有成功與喜悅又有許多問題與困惑。

一、成功與喜悅

一學期的教學實踐,讓我對新課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教學感觸。

(1)應以課程標準為依托,轉變課程理念,明確教學內容目標性。 課程標準為教學依據(jù)的思想,凸顯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國家在歷史新課改中的政策與發(fā)展方向,體現(xiàn)了國家對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的基本要求。它有別于過去教學大綱時代片面注重和追求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和專業(yè)性,教師只有通過對課程標準的認真學習、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解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以及課程的內容標準、實施建議等內容制定的初衷,才能更準確地把握教材,指導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從而進一步全面提高全體國民素質。

新課改要求教師做課程的開發(fā)者,在“一綱多本”的時代,如何在課標的指導下,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具體內容處理教材,是課改中教學創(chuàng)新的起始點。

在學習必修1《世界多極化趨勢》一課時,首先明確本課學習內容要點是:“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

其次注意到“簡述”和“了解”這兩個不同能力層次目標要求,進而明確“簡述”的是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了解”的是“多極化趨勢”既“發(fā)展”又“曲折”的特點,最后根據(jù)上下節(jié)的課標內容,把本節(jié)的時段確定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開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處理和學習探討。在處理簡述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是有主次、輕重之分的,歐共體、日本、中國是本課的重點,不結盟運動則相對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講的;而簡述部分則可由學生根據(jù)教材和所學的知識自主學習。對歐共體和日本興起的原因可通過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得以完成。對“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這一教學難點的完成,教師可以用講解法或材料解讀法來突破。這樣即可靈活處理教材和和教法,又緊扣課標要求完成教學目標。

(2)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教學方式,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

歷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沒有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就談不上歷史教學改革,教師的美好愿望也就無從實現(xiàn)。學生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改革中來,是高中歷史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歷史教師不僅要使學生能夠較好掌握運用知識,努力創(chuàng)設新的歷史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同時更應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引導和促進學生將傳統(tǒng)的歷史學習方式轉變?yōu)榭茖W的新型的歷史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自己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斷得到發(fā)展。

在學習《世界多極化趨勢》一課時,以多媒體的手段通過講授法、討論法、材料學習法、觀察學習法、實踐學習法等多種有效的方法和

途徑,逐步地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比如:通過設置問題情境,進行導入新課和引導學生認識“歐共體形成原因”和“日本成為經濟大國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結合相關資料,以材料解析題形式,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歷史材料的能力,并加深對歷史問題的認識。通過觀看“歐共體形成”的錄像,讓學生感性地了解歷史,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通過“中國和平崛起對世界歷史產生哪些影響?”的研究性學習小課題探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精神,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能,使教學內容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通過圖示教學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歷史發(fā)展的現(xiàn)象,使所學知識具體化、直觀化。通過“對戰(zhàn)后歐共體和日本的崛起,我們有何啟示?”問題提出,將歷史學習從感性上升到理性,體現(xiàn)歷史教學的人文關懷。

(3)以培養(yǎng)多元智能為宗旨,轉變單一評價機制,增加評價標準的多樣性。

課標中的評價建議明確指出:“遵循既注重結果,也注重過程的基本原則,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有效的評價手段,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p>

鼓勵學生課堂上大膽提問創(chuàng)新,有時學生提問很有深度,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歷史的快樂,激發(fā)學習歷史的興趣,不僅課堂氣氛活躍了,思維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主要大國崛起的情況,理解教材的內容,思考當今中國路在何方,啟發(fā)學生為中華崛起而學習。觀看《大國崛起》的錄像或文字材料,并寫出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