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教育的新邏輯心得體會報告 教育的邏輯起點心得體會(四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9 18:58:35 頁碼:14
教育的新邏輯心得體會報告 教育的邏輯起點心得體會(四篇)
2022-12-29 18:58:35    小編:ZTFB

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教育的新邏輯心得體會報告一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頂撞家長、怨恨家長甚至逃避家庭的現象屢見不鮮;一些學生對老師的幫助、教育很不耐煩,情緒對立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在我們周圍也有一些人,怨天尤人,頹廢消極,對社會、對人生充滿抱怨,總覺得人生不如意,命運太不公平。為此,我覺得有必要對我們的同學進行“學會感恩父母”的教育。因為家是社會的一個單元,是組成國家最小的單位。一個人成長的環(huán)境小是家,大是國。所以先賢梁啟超先生說“忠孝二德,人格之要件也。孝于親,忠于國,皆報恩之大義也?!痹趯W生成長的過程中,先讓他們認識父母,了解父母,“孝于親”;并在此基礎上進而了解祖國,認識祖國,“忠于國”,這是符合人成長過程的認識規(guī)律的?!翱蓱z天下父母心”主題班會的召開,無論對學生現階段的成長,還是漫漫的人生之路,都有著重大作用。

二、班會目的:

此次班會,要求學生先采訪父母,再與父母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就是在為父母和子女之間搭建一個互相溝通,互相理解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父母完成教育子女的義務,子女在父母的教育下健康成長,孩子在成長中變得成熟。這種成熟表現在他們理解父母的愛心,苦心和用心,從而對父母感恩感德上。這種感恩心會由小到大蔓延開來,當孩子們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后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為了讓學生懂得感恩,并不斷體驗和感悟到在感恩中成長的快樂和收獲,本班特以“可憐天下父母心——-——學會感恩”為主題舉行此次班會。讓我們學校和家庭攜起手來,共同完成對未成年人的教育任務;愿未成年人在我們的共同教育下健康成長。

三、班會準備:

1、日常生活中請學生熟誦《弟子規(guī)》。聯系實際,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引導學生關心父母、熱愛父母、理解父母,教育學生從小有一顆感恩的心。

2、以“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主題學生自己設計題目采訪父母。(班會前一周完成)

3、學生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班會使用)

3.搜集部分學生及家長的照片及成長經歷中的一些感恩事件。

4、閻維文的歌曲《母親》,《父親》、《感恩的心》、《天下父母心》、《燭光里的媽媽》歌曲磁帶和錄音機。

5、印制家長邀請函,請家長們前來參加我們的班會活動。班長準備好dv記錄下我們的班會全過程。__×等同學精心準備主持人稿。同學們也都十分積極配合地合唱“感恩的心”。

四、班會內容及過程:

(一)才藝表演

1、情景劇“家有兒女”

2、配樂詩朗誦《感恩》。

(二)心靈對話:

主持人:上一周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yè),要求大家以“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主題自己設計題目采訪父母。采訪完畢,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第一次發(fā)現自己那么不懂事、那么固執(zhí)、那么的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那么的不應該————首先請聽一位同學對父母的的心聲:(一生上臺朗讀“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

有關教育的新邏輯心得體會報告二

一張考卷,幾分浮動,換得巴掌與吻。是耶?非耶?報以無奈苦笑。

僅從表面上看,母親對從滿分降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責備,而對雖然一開始不及格、但后來進步的孩子不吝愛吻,是不是僅說明這位母親鼓勵進步之可取與苛責退步之不妥呢?并非如此,撥開表面的巴掌與吻之別,在這幅漫畫中,我們應看到僅僅是分數上的一點變化,都足以使家長做出截然不同的反應,其背后折射出的無數個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緊緊盯著分數,視分數進與退為獎罰標準,與其產生的求全責備之態(tài),并非是個別家長所為。滿分吻、98分得巴掌這一荒謬現象,正是被詬病許久的唯分數論的體現,當家長并不在乎分數背

后反映的知識掌握情況,指導學習作用時,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經很接近滿分”這一事實,而是只看見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況,辨不清“無論55分還是61分都說明孩子學習狀況不佳”,而只關注比上次進步了6分。

在啼笑皆非之余,我們不免要發(fā)出這樣的疑問:這樣粗暴的分數對待,對分數的執(zhí)著,到底因何而來?

固然,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與中國向來重視考試的傳統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對考試分數的普遍關注,但有沒有更深層、更本質的原因呢?將分數進退當作依據的背后,不正是我們缺乏對孩子成長客觀全面的評判標準、對除學習外其他方面忽視遺忘嗎?古代便有“為己之學”,以修養(yǎng)完滿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認可的官位為目標,而今,社會也更需要綜合素質優(yōu)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與吻滋養(yǎng)出的分數型人才。君不見今年校園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雖分數耀眼,但人格上有著致命缺陷,如若僅憑巴掌與吻一味注目分數浮動,還能說是“育人”嗎?培育的到底是棟梁還是外表光鮮,內里朽爛的速生木?

所謂求全責備與寬容鼓勵之異,在向教育敲響警鐘,內里顯現的教育觀念之弊,正中痛點。我們不能僅停留在“知道”,“改變”的背后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審視日常中我們早已熟悉

的情景,以此為契機,給孩子的成長路上正確的引導與培育,幫助他們獲得除了分數的其他優(yōu)良品質與綜合能力,以真正的吻報以的鼓勵,以真正的吻對待他們的教育報以決心與堅守。巴掌與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對未來的教育報之以歌

有關教育的新邏輯心得體會報告三

一、案例與論文的區(qū)別

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來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的;而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來說明道理。因此,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上來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區(qū)別。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而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二、教學案例的分析

教學案例分析是在記敘事件的基礎上,評價分析案例反映的主題和內容。通過對案例教育教學指導思想、行為、過程、結果的反思,梳理利弊得失,總結成敗的原因和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揭示事件的啟示意義及其價值。

評析可以從不同的理論角度(如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切入,進行理論闡述,也可以有感而發(fā),就事論事。同一件事,可以引發(fā)不同的思考。比如同樣一個“差生”轉化的事例,我們可以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guī)律。評析貴在具有獨到的思考,能夠從紛繁復雜的教育現象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

1.分析教學案例中的理論要素

要注重從教學案例中分析出理論觀點,要認真研究哪些教學行為體現了怎樣的教師觀、質量觀、學生觀,哪些教學行為注重了從認知的角度或從知識結構的角度去展開教學。要把教師課堂教學的經驗、行為提升到“說清其理論依據”的層面上。

2.分析教學案例對教學的啟示

要注重從教學案例情景中歸納出問題并進行分析,分析要著重于其對教學的啟示,即有何成功之處,閃光點是什么;不足又在哪里,問題的根源又是什么?使得在今后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有效地運用這種逐步培養(yǎng)起來的思維方法來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要關注案例中教師的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fā)展脈絡,而不僅僅是獲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規(guī)則。

3.提出對案例中教學工作的改進意見

分析只是一種手段、一種過程,其目的在于通過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

案。因此,要對案例中的教學設計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提出教師獨到的改進意見,這應該成為教學案例分析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教師一旦將這種認識表達出來,可以增進教師的自我理解,而自我理解的更新,又是教師改進教育教學觀念和教育教學方式的基礎,并以此達到理解這些教學案例背后更為深遠的教育教學意義的目的。

三、教育案例及分析舉例

[案例一]有人認為在課堂中,師生保持“零距離接觸”,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做教師要求做的事,只要有這種共同活動就是師生互動。

問題: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參考答案]顯然,這種認識是膚淺的,這將使師生互動流于形式。作為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師生互動旨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起來,不僅要讓他們“在思維”,更要讓他們“會思維”。認知心理學指出,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有時是積極思維的表現。由此可見,師生互動并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其實質是教學原則和教學思想的體現。因此,廣義地講,凡是能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來完成認識上兩個飛躍的各種教學活動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師生互動。

[案例二]一次公開課過后,我把課堂上用過的精美卡片作為獎勵發(fā)給同學們,然后對他們課堂上踴躍的表現給予表揚。從這以后,我漸漸發(fā)現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銘同學在課堂上的聽課狀態(tài)有了明顯的好轉。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母親說:“自從你給了他那個‘特殊的獎勵’后,他對自己的要求嚴格了。”通過詢問,我才知道,我獎勵給同學們的卡片中僅有一張是最大的,在我按順序發(fā)的時候,恰好這張被宋振銘得到了,他回家后對母親說:“老師可能覺得我這節(jié)課表現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張送給我”?,F在這張卡片還貼在他的床頭,誰都不準碰。他說那是“特殊的禮物”。這位老師一次無意中的舉動,卻造成了一個“美麗的誤會”。

問題:請你就此案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一個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勵的話語,一次贊美的微笑,都會為孩子的生命注入無窮的動力,甚至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麗的“誤會”,改變了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這份“特殊的禮物”在孩子的美好心靈里是一份至高的榮譽,這份

榮譽也將一直激勵著他,成為他前進的動力。

新課標中強調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這種新的評價傾注了更多的情感與人文色彩。這樣一種發(fā)自內心的評價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案例三]王老師是一位青年教師,工作熱情非常高,他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格,他經常要求學生不要講臟話;不要亂扔廢紙??而這位教師講課情急時,常常”笨豬“,”死腦子“不絕于耳。吸煙后,隨手將煙蒂拋在課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級會怎樣呢?雖然王老師沒少用嘴皮子,沒少用各種懲罰手段。但是班上說臟話、粗話連篇,紙屑雜物隨處可見。王老師百思不得其解。

問題:請你幫助分析一下,王老師教育的班級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應怎樣教育學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參考答案]: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王老師“身教”不利,沒有“身教”,“言教”就顯得蒼白無力?!吧斫獭奔纯梢栽黾印把越獭钡目尚判院透腥玖Γ疫€能像春雨潤物一樣起著細微的、不易覺察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嚴格要求自己,隨時把自己置身于“榜樣”和“鏡子”的位置,事事從自我做起,才能順利地“內化”為學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把越獭北仨氁岳矸耍駝t無教育可言。學生中出現問題,一味的“管、卡、壓”,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達到教育效果。否則一切教育都是徒勞的。

第三是心教不誠。教育不過是為了不讓學生弄清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錯在什么地方,怎樣去改正,而不應該把學生的錯誤化成 給學生的理由。如果這樣學生會產生對立情緒,對教師產生戒備和反感,甚至會“背道而馳”。由此可見,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必須抱著關心、幫助、諒解、鼓勵的態(tài)度,用“心”去愛學生,讓學生明白'老師是愛你,才教育你”。讓學生感到你的“愛心”和“誠意”,樂于接受你的教育,才會有效果。

[案例四]課堂中的吵鬧

作為一名中學信息教師,我熱愛我的工作,注意在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

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但是,我真的感覺學生有的時候實在是太吵鬧了。在講課過程中,有的學生會在下面說話或插話進來;在自學或做練習時,有的同學會在那里竊竊私語或很自由地討論問題;在課堂討論的時候更是難以把握,學生會吵鬧不休;在課間休息時更是亂作一團??。

問題:如果你是這位老師,對于課堂吵鬧的現象,你的基本態(tài)度和常規(guī)做法是什么?

[參考答案]基本態(tài)度:課堂確實需要紀律,但課堂氣氛更加重要。課堂紀律要有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特點,容納兒童的不同個性。學生的動作與聲音(言為心聲)是學生成長的一部分,學校應適應學生的發(fā)展,允許學生比較自由地參與。動作和語言是學生情緒、情感的伴隨物,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憤怒、遺憾和沮喪。教師要與學生分享這種情感。

常規(guī)做法:不追求課堂的絕對安靜,保持稍稍的喧鬧。改變課堂的權威結構和主體定位,即由教師作為權威的主體和偏向于教師的權威結構向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師生民主平等的權力結構轉變。

有關教育的新邏輯心得體會報告四

說起孩子,每位父母都有說不完的話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對孩子最殷切的期望,家長總想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予孩子,甚至傾其所有。可什么才是最好的東西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教育我們的,也是我們?yōu)槿烁改笐o孩子的最好禮物。

每位準父母都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去迎接自己的寶貝來到這個全新世界,從孩子呱呱墜地,我們就是她的大樹,我們就是她的雨傘,我們就是她最溫暖的港灣。孩子開始咿呀學語,蹣跚學步,父母就成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看著她可愛的笑臉,陪著她茁壯成長,考慮更多的是教育她怎樣為人,怎樣處事,使之健康快樂地長大。女兒喊第一聲媽媽時,我欣喜若狂;女兒獨立邁出第一步時,我熱淚盈眶。記得我給她買的第一個玩具,她拿著就啃;記得我給她買的第一本圖書,她會指指點點地翻看。

孩子一天天長大,背著小書包進了幼兒園,第一天感覺挺新鮮,不哭不鬧,說第二天還要上學。可是第二天回來就哭鬧著說再也不去幼兒園了,一連哭了兩個星期,我這個狠心的媽媽愣是堅持不許她遲到早退,除了生病,沒有一天不上幼兒園的。這讓她學會了堅持,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我告訴她要尊敬師長,進園時她會向老師問好。我又給她講要團結小朋友,她會把兜里的糖果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我說老師上課給你們講的什么好聽的故事,你回來講給媽媽聽,她會認真聽課,回來學著老師的口吻給我講課堂上聽的故事,教我課堂上學會的兒歌。

轉眼間步入了小學,面臨要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我也更注重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我常常說你長大了,是一名小學生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她會努力自己起床洗漱,都收拾好之后,自己背著書包去上學。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幾乎沒有接過女兒上下學,記得二年級時,有一天下著瓢潑大雨,她仍舊堅持一個人上學去了,回來后高興地跟我說:“媽媽,你真聰明!讓我穿著雨衣還打著雨傘,身上一點也沒淋濕,其他同學好多都淋濕了呢?!币粓龃笥甑南炊Y,孩子學會了笑迎困難并戰(zhàn)勝困難。越愛孩子,越是要教會她更加獨立,更加自信的面對生活。

由于平時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上,孩子一直沒怎么讓我操過心,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女兒深深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她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獲得的各項榮譽證書放滿了整整一抽屜,我都為她精心收藏著。學習上沒有壓力,這無形中又節(jié)約出很多課余時間,我又鼓勵孩子培養(yǎng)更廣泛的興趣愛好,閑暇時我會陪她一起閱讀,我們把各自讀的好書相互分享,增添了孩子更多的閱讀樂趣,無形中也開闊了眼界,學到了更多課外知識。還有各項藝術特長的培養(yǎng),孩子不但陶冶了情操,豐富了課余生活,更增加了自信。葫蘆絲、笛子,孩子已經拿到了十級證書,繪畫也一直堅持學習了八年了,不為取得多大的成績而驕傲,只為這份努力和堅持鼓掌。

不要嘴邊總是掛著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而要努力發(fā)現自己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贊賞并放大她的優(yōu)點,積極鼓勵支持,你會得到意外的收獲:無形中發(fā)現她會慢慢改掉很多缺點。我常常會旁敲側擊地提醒女兒身為班長,校學生會主席,你不但要做好表率,更要做好老師的小助手,同學的好幫手,她也深感肩上的榮譽和責任,凡事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更加自律、自信,關心集體,熱愛同學,不但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同時一些懶散拖拉的毛病也慢慢改掉了。

教育孩子成長,我一路走一路摸索,我發(fā)現我的適當示弱,女兒挺受教的。由于我的身體不太好,我常常會以此為借口,讓女兒來幫助我。她小的時候,我干家務,也常叫著她幫我一起做,我常常會故意說:媽媽拿不動,你來幫媽媽;媽媽做不好,你來幫媽媽......

久而久之,她就會主動幫我做事情。隨著她一天天長大,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越來越多。記得女兒五歲學電子琴,冬天的早晨,天剛蒙蒙亮,獨自一人踏著積雪,敢往老師家里,我在樓上看著她小小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路的盡頭。一年級時就能自己過馬路上下學,看到路上有小朋友亂跑,還會告訴他們注意安全。四五年級時放學回來就能給我捎著菜,回來后還會給我講這個芹菜每斤貴兩毛錢,但是它比較新鮮......習慣成自然,主動幫助他人的美好品質的種子,在她幼小的心里就生了根,發(fā)了芽。她會主動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極大的幸福感,良性循環(huán),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這些優(yōu)良的品格,就融進了她的血液里,成為她生命的一部分,成為她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中國古語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身為父母,一定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轉眼間孩子已經是中學生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多疑,我們家長要更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我們是父母,更是孩子的良師益友。我們跟女兒之間從來都是民主、平等的,家里的事情,孩子都有發(fā)言權,有合適的選擇權和決定權。小到她自己需要的東西,只要我們覺得合適,都會尊重她的選擇,買她自己喜歡的,大到家里添置的物品,我們也會問及她的意見,只要合理,誰的建議好,我們就按誰的辦,不會覺得她是孩子,而忽略她的要求。有時你會發(fā)現,孩子的思維巧妙,看法獨到,更能接受新鮮事物,帶來全新的活力。

家長尊重孩子,孩子也更信賴家長。我們和女兒真的就像好朋友一樣,我從不窺探孩子的隱私,孩子有什么話也愿意跟我交流,學校的事情她跟我說,自己的困惑她也跟我講。遇到事情,我們共同面對,商量更好的解決辦法。我認為對待青春期的孩子是疏導而不是壓抑,所以我尊重孩子的喜好,給孩子建議著裝、美妝,引導孩子怎樣去正確的講究外在美,與此同時,內外兼修,秀外慧中,才是更高的追求目標。

孩子未來的道路還很長, 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父母都是摸索前行,孩子之前的成績再好,那只能說是為以后的成長奠定了基礎,之前調皮任性的孩子,只要正確引導,也會有美好的未來,這當然離不開我們家長積極配合學校及老師,共同努力,把孩子培養(yǎng)成有益于社會的人才。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小樹需要修剪,花兒需要澆灌,耐下心來陪伴和教導孩子,靜等花開。

總之,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沒有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人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也是在不斷成長的,就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長大吧!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