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論語君子之道講座心得體會簡短(模板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7 20:50:59 頁碼:9
論語君子之道講座心得體會簡短(模板8篇)
2023-11-17 20:50:59    小編:ZTFB

寫心得體會是一種對經歷的回顧和反思,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進而取得更好的發(fā)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心得體會,需要先理清寫作的思路與重點。心得體會是我們在實際經歷和思考之后得出的一種觀點和感悟。怎樣寫一篇較為完美的心得體會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論語君子之道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一

這兩天一直在看于丹的《論語》心得之心靈篇!

看完三遍,我理解最深刻的就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這樣那樣的遺憾,我們不能老是去抱怨遺憾,老是去追究為什么會這樣子?化解遺憾最好最好的方式有兩步:1,承認這個遺憾2用心地去盡可能彌補。我覺得非常有意義,至少我個人一直都存在這種現象,大學畢業(yè)到現在6年的時間,我付出了很多,所以自已老覺得現在的我不應該是這個樣子。很不甘心,不滿足自己的現狀。而正是因為這樣,我一直籠罩在自我困擾的小籠子中,搞得自己整天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做事沒有激情,老想著一步登天,但現實又沒有條件。。。簡直真的變成了一個憂郁小子。。。

雖然我現在沒有成就,沒有車,沒有房,沒有錢!但我不能再沒有身心狀態(tài)下去了。。否則就真的一直這樣沉倫下去了。。

學會放開自己!看淡自己!看輕塵世間的物是人非,真是不一般的“境界”啊。

不管啥,我現在要做的是,從心底改變我自己對自己的認識,改變那種老是背著千斤重走路的狀態(tài),恢復四年前的那種勇無不勝的狀態(tài),心神狀態(tài)!

承認遺憾并盡力去盡可能地彌補遺憾!

不禁想起一句名言:如果因為失去月亮而哭泣,你也會失去星星!不能讓遺憾成為一輩子的陰影!生命沒有遺憾,只有經歷!

論語君子之道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二

(1)講孔子主張仁德政治,實行政德管理,百姓就會像眾星圍繞北斗一樣,而天子就能垂拱而治天下。

(2)講孔子認為詩經三百來篇,用一句話把它概括起來,就是思想沒有邪念。(就是詩經是可讀可學的。)。

(3)講孔子認為統治者靠政令和刑罰來統治,人民將會集中精力去避免政令與法律的處罰,而將變得沒有道德和厚顏無恥,如果用仁德來加以引志,那么人民就會懂得羞恥,而使自己的人格符合道德原則,使自的行為完合符合正義的規(guī)范。

(4)孔子講述了自己實踐道德人生的歷程。

三十而立,孔子說他十五歲的時候便立志建立自己的學說,到了三十歲就建立了,就是道德禮儀。

四十不惑,經過十年對學說的傳播教化,已不疑惑了。

五十而知天命,再經過十年,就知天命之始終。

六十而順耳,再經過十年,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就是順耳了。

七十而從心所欲,再經過十年,能夠從心所欲,無非法,即不違背規(guī)矩。

(5)孔子對孝涵義的回答,回答孟孫,就是違背,回答樊遲說不違背就是:父母活著,按照禮儀孝敬父母,死后,按照禮儀安葬父母,祭祀父母。

(6)講孔子回答孟武伯請教孝道,對父母,只擔心他們的疾病。(共也方面不要管得太多)。

(7)講孔子回答子游請教孝道,現在奉行孝道的人,只是能夠奉養(yǎng),如只講奉養(yǎng),就同犬馬畜生沒有區(qū)別了。

(9)孔子對顏回的評價,好像愚鈍,其實并不是愚蠢。

(10)講孔子認為,審視他們的所作所為,觀注他們的所從所來,考察他的所安所居,人那里能隱藏呢。

(11)講孔子認為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就能領會新的知識,也就可以作為師長了。(溫故知新是一個很的句子)。

(12)孔子認為賢人君子不是一個器物。凡是器物都是具有一定的用途,而真正的君子不執(zhí)著一用,而是無所不用,無所不通,才能應用無窮。

(13)講孔子回答子貢什么是君子,孔子說先去實踐自己的話,成就以后,再去講說。為什么孔子這么回答,因為人類在交往中,所呈現出來的就是一言一行兩種,真正的君子應是言行一致。

(14)孔子講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以道義團結人,而不互相勾結人。

(15)孔子講學與思的關系,他說,學習但卻不去思考就會迷惘。(不思就不知其義)思考但去不去學習,就會疲殆。(不學沒有內容。)。

(16)講孔子反對異端邪說。因為人們都來攻擊異端邪說對他人思想行為所造成的有害影響也就可以結束了。

(17)孔子講誠實得知慧??讓ψ勇返慕陶d: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真正的智慧就在這里。可見達到智慧的途徑很簡單,就是一個誠實。

(18)孔子教子張學習怎樣去求得祿位,多聽道理,保留疑問,謹慎談論其他的話,就會減少過錯,多看情況不干險事,謹慎去做其他的事,就會減少后悔,說話很少過錯,做事很少后悔,祿位就在這里。

(19)魯哀公向孔子請教,怎樣去做,百姓才會信服?孔子答,要舉用正直置于邪曲之上,反之百姓就會不服。

(20)季康子向孔子請教,要怎么做才能使百姓恭敬忠誠而又上進?孔子答,能莊重地對待他們,就會恭敬,教敬慈善,就會忠誠,表彰先進然后教會能力差的,就會上進。

(21)有人問孔子為什么不去從政做官?孔子答:尚書說過,孝敬,只有孝敬才能友愛兄長小弟,施行在家政之中,這也是治理政事,何必一定要去從政做官。

(22)孔子講信用,他說一個人沒有信用他是怎樣的?這正如大車小車沒有具有行走所必要的工具怎么能正常運行一樣。

(23)子張請教孔子,十個世代可以知道嗎?孔子答,即使百個世代,也可以知道。(要懂歷史)。

(24)孔子認為,不是自己的祖先去祭祀,是諂媚,見到大義而不去做,是沒有勇氣。

論語君子之道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三

(1)天子要垂拱天下,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實行仁德政治。

這一篇由為政開始。主要談論如出世立身,施展自己的社會職能。政指的是政治,也就是政府治理,君主是天之子。政府也就成了天下萬邦的中心,萬民百姓仰慕肅敬。如果天子能夠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實行仁德政治,百姓就會像眾星一樣環(huán)繞北斗一樣。而天子則能垂拱而治天下。

(2)孔子講述了自己實踐道德人生的經歷和過程。提出了道德禮教治國的可行性。(解釋孔子的經歷)他從十五歲開始學習禮儀道德。

自然而然的時候,你就不會再執(zhí)著什么了,耳朵也就順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說的是凡所行事言語,如同自然中的春夏秋冬一樣,無善無惡,無人無我,沒有規(guī)矩,也沒有無規(guī)矩,自由自在無不合乎規(guī)矩。

(3)孔子對顏回的認識。

顏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但整日與孔子相對言語,卻從不提出問題,沒有積極的反應,好像大義,什么都懂,好像愚鈍但并不愚蠢,這種境界就如老子說的大智若愚,由此引發(fā)開去,只要你觀察所走的路,再看到他所安心立命的事業(yè),什么東西都隱瞞不了的。

(4)對溫故而知新的解釋。

溫故而知新,是一個并列句,是說溫習探索過去的史實,并且知道新近發(fā)生的事情。光知道過去是不成的,因為時代在變化,還要知道新的,既知過去,又知現在,便可以給人做師表了。(師表:給人學習的表率)。

(5)孔子說真正的君子不是一個器物。

凡是器物,都是只具有一定的用途,而真正的君子不執(zhí)著一用,無所不用,無所不通,才能應用無窮。

針對子貢的實際,孔子提出君子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學思同步。

孔子針對子貢的實際,提出真正的君子是先把自已的想法干出來,然后再說出去,因為人類在交往中所呈現出來的就是兩種,一言一行,有的人言多行少,有的人行多言少,或者只言不行,或都只行不言,任何一種,都不是言行平衡的,既然言行都不可少,那么真正的君子就是言行等同,先行后言,真正的君子,應該是言行一致,學思同步。言行一致,便能表里發(fā)中。學思同步,就能身心平衡,學即是實踐,思即是理論,理論來自于實踐,實踐升華出理論,在實踐中升華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實踐理論相統一,才能夠干出一番事業(yè),成就君子之德。

(6)孔子教子路怎么才能做到智慧。

子路正直憨厚,而且勇敢,所以常跟隨著孔子,也常常受到教育,這次明確教誨子路的,是怎么才能做到智慧,那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道和就說知道,不知疲乏的就說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可見達到智慧的途經很簡單,就是一個誠實啊。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百姓與長官的分別,長官少而重,百姓眾而輕,官不是不可以去做,而是怎么去做,怎么去做好的問題。

(7)孔子提出怎樣去做官,怎樣去做好。

孔子的看法很簡單,一條是多聽少說,就是說也要謹慎,這樣就不會有什么后悔了,不懂的東西,或都說是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最好是少說或者不說。另外一條就是多看,多去觀察,凡是危險的事情就不要去做,就是不危險的事情做起來也要謹慎,看得多了,就能夠知道其中的奧妙,觀察細了,就能夠明白其中的關節(jié),做起來就不怕什么危險了,如果再加上行動謹慎,就不至于成錯事。后悔不迭,當了官可以,但當官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得到那一些奉祿。

(8)怎樣得到百姓的服從和愛護。

要得到百姓的愛護,就首先得愛護倔們。所以,孔子說,你對百姓莊重嚴肅,那么百姓就會敬重你,你對他們表現出了孝順父母,慈愛子弟,他們覺得你是一個君子,才會忠誠于你,你選拔錄用賢良的人去教導那些愚昧不好的人,百姓就會努力奮斗了。

論語君子之道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四

聽說《論語》是一本語錄,是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匯集編纂,后來就成了《論語》。因為不太喜歡古文,從沒認真學習過。當學校發(fā)給我這本書,我曾經壓力很大,自己的事都做不完,還看這些沒用的玩意浪費時間,心里在想學校也不怕花錢,在開教研活動前李艷艷老師還依依不舍的拿著《論語》在看,并說這本書很好看,之后有時間我就看一看,通過學習,我才開始走進了《于丹論語心得》一書。本以為這樣一本解讀典籍的書應該是以一種說教的語氣,用很多晦澀難懂的字句來向我們闡述大道理。我開始甚至懷疑我能不能看懂這本書,能不能理解幾千年前人類留下的精神財富。但是當我翻開這本《論語》心得,疑慮便煙消云散了。正如于丹常說的,《論語》的道理是樸素的,溫暖的,他自己的解說也帶給我一種簡單而貼近心扉的感受??础墩撜Z》心得,仿佛在和一位朋友聊天,所有的道理都被于丹用一個個故事娓娓道來,立覺茅塞頓開,通篇讀后,收獲頗多,受益匪淺。

于丹在《論語》心得開篇就提到:無言也是一種教育。作為一名教師,對于無言也是一種教育,我把它理解為言傳身教,而且要重于身教。對于我們所從事的教育,如果言傳有余,而身教不足,那么它的說服力是非常蒼白的,倒不如身體力行更能讓人信服。小學是對孩子教育的啟蒙時期,教師的德才學識、情感人格、言談舉止都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所以,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中,在世風日漸浮躁的今天,無言教育更是彰顯出它的難能可貴,無言就是要腳踏實地、默默無聞、甘于寂寞;無言就是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相信言傳身教必能結出累累碩果,愿無言教育在潛移默化中蔚然成風!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边@段話在《論語通譯》中是這么翻譯的: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尋求答案而又尋求不到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不到他心中有了答案卻說不出的時候不去開導他。教他一個方面他不能推知其他幾個方面作出反應,我就不再教他了。”

《論語》在很多篇章都論述了有關于教與學,但我對孔子的這兩段話記憶猶新,可能這讓我想起了現在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我想任何一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上課內容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吸收進去,并且學生對我們所教的知識能舉一反三。但是我們又不能回避看到有些學生眼睛看著黑板,人卻不知已神游何處。學習的時候他們看的不是課本而是參考書,考試前把里面的整理、題目當成救命丹,公式怕記不下來把所有公式列到一張紙上,臨考前再強迫記憶。平時考試時可能結果不錯,不過真要他對所學的知識有完整的概念是不可能的。

面對這樣的問題孔子一句“不復也”道出心中無限“悲涼”,但現實中我們的老師能那么輕易放棄嗎?不能。因此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在教給他們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習慣。

論語君子之道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五

二: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四:避免資源的浪費,就是面對一件事情,迅速地做出判斷,選擇自已最有價值的方式。

五:做任何事,要注意,過猶不及,要光意把握住個“度”,這是人際關系最重要關注的。

六:最恰當的距離是彼此互不傷害又能保持溫暖,這就是人際關系分寸的一個“度”

八:距離和獨立是對人格的尊重,最親近的人之間也應該保有。人際關系應保持一定的距離。

九:禪宗說人間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留一點以期待,從而產生美。

十:在什么位置做好本身,不要越過位置做不該你做的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為別人操心是錦上添花,自已的工作則是雪中送炭。

十一:做人做事多思多想多看多做事,少指責,少抱怨,少后悔。

什么是君子:先把自已修煉好,修好則影響別人,幫助別人(修已而安人)。

十四: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做人多做事,少說空話。

十六:格物致知誠心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需先端正自心,正心需先誠實自已所發(fā)的意念,立念則需學知識,而學知識當研究一切事物的真理。

論語君子之道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六

論語》是我國經典讀物,涵蘊了我國的文化經典。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怎樣和朋友交往、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解決事情、怎樣……。

我們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諧的社會,沒有仁義禮智信不行的!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美好,社會越來越和諧!

論語君子之道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七

論語讀后感《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記述孔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寫成于戰(zhàn)國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墩撜Z》記述了孔子的社會政治思想、哲學思想、倫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記載了他的生活習慣和細節(jié)?!墩撜Z》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戰(zhàn)國之際,最后的編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漢代以后,被奉為儒家經典,后來成為歷代文人必讀的教科書。全書大體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所記,是研究孔子的基本資料。

歷代研究《論語》的書籍很多,現存的主要有三國何晏的《論語集解》,南宋朱熹的《論語集注》是儒家學派對《論語》的代表作。

論語》在西漢時有三種不同的本子,即《魯論語》、《齊論語》和《古論語》。今本《論語》,系東漢鄭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全書記錄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相互談論,多方面表現了孔子的思想和學說,故《論語》成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對我國思想文化的發(fā)展有巨大和深遠的影響。

中國最古的散文小品,應可遠溯自《論語》。普通把《論語》作經書看,認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學論。但以文學眼光看來,《論語》一書的文學價值很高。

論語君子之道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八

《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笨梢娬撜Z在歷代的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統治中國近20xx年。《論語》當然也就穩(wěn)坐了20xx年的寶座。直至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論語》的地位才開始動搖。文化大革命時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進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對人們的束縛,《論語》從此埋沒人間。

《論語》究竟是什么內容?為什么他被古人視為經典,而后又成為所謂“封建統治者的工具”呢?懷著這些疑問,我漫步于《論語》的花園,嘗試著去感受其中的奧秘。

粗看《論語》,不過是一本語錄,和《毛主席語錄》沒什么差別。可細細品來,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幾乎都包含在語錄的字里行間?!墩撜Z》里最常見的詞匯,無非是中庸、君子、禮仁云云。

中庸卻是《論語》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難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對人處事采取不偏不倚、調和折衷的態(tài)度”。這種思想體現了當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對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終保持中立。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爭端,但過度的“忍”卻能使一個民族沉睡,古代中國的發(fā)展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中庸是儒家的為人之道,體現了儒家學派的軟弱性。

君子是一個意義深刻的詞。從小就聽說什么“君子動口不動手”、“觀棋不語真君子”等,感覺君子就像個呆呆的人似的。事實上,君子就是孔子他們儒家學派的一種自稱,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斗”,都體現了君子的優(yōu)良品質。與君子相對的當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壞人,只是素質沒有君子高罷了。《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質地位往往與小人相差甚遠。毛澤東說過:“小人累君子,君子當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笨梢娋拥奈镔|生活是那么的悲慘!

禮,表現了孔子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孔子生活在動蕩不安的春秋時代,諸侯國不遵守“周禮”,鬧得一團烏煙瘴氣。孔子的禮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鬃又铝τ诰S護三綱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當魯國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時,孔子憤怒地說:“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觀,這后來發(fā)展成為了他學生孟子的政治主張。孔子認為,“克己復禮為仁”。克制自己,遵循“禮”,這就便是“仁”了。“仁者愛人”,這里愛的“人”是指上層社會的王室貴族;尊重朝廷貴族,“不犯上”,也說明孔子對“禮”的尊重。此外,孔子還把“仁”當作“人”的標準:“仁者,人也?!惫粼凇妒袝分姓f過:孔子“這種所謂仁道,很顯然的是順應著奴隸解放的潮流的。這也就是人的發(fā)現?!?/p>

縱然,《論語》經歷了兩千個春秋,并不能完全適合我們現在的思想,但是它畢竟是經典中的經典。經典永遠不會過期,我們要批判地繼承這些中華傳統文化,讓《論語》為社會主義制度服務??傊?,《論語》是我們必讀之經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