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國學育兒教育方法心得體會精選 學了國學教育后的心得體會(四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5 13:22:54 頁碼:12
國學育兒教育方法心得體會精選 學了國學教育后的心得體會(四篇)
2022-12-25 13:22:54    小編:ZTFB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jié)積累經(jīng)驗。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描寫國學育兒教育方法心得體會精選一

我是高一(1)班的張辰瑞。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我在中國的留學生活體驗。

我來自韓國首爾,今年是我在中國留學的第十個年頭。很多人會好奇,為什么來中國讀書?一方面,我父母在中國做生意,另一方面,我為了上更好的大學。雖說到目前為止英語依然被視為找工作時最重要的語言,但是韓國越來越重視有在華經(jīng)歷的畢業(yè)生。比如三星集團就給能說漢語的求職者加分。在韓國江南、明洞等地都有中文培訓機構(gòu)。

講漢語的地方很多,我為什么偏偏選擇中國大陸呢?第一中國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發(fā)展空間很大。第二中國大學實力強大,排名前十的大學總體上比韓國的大學好很多。第三許多韓資企業(yè)在中國發(fā)展,中韓貿(mào)易越來越頻繁等等。

剛來中國是什么感覺呢?其實我也說不清。那時我幼兒園剛畢業(yè),懵懵懂懂,純粹好奇和興奮。多年過去,我了解到中國很多方面,體會到韓中之間的很多文化差異。

首先是飲食文化。剛進小學我驚異地發(fā)現(xiàn),中國人吃飯的習慣和韓國人截然不同。早餐,中國同學以包子、油條、饅頭、粥、豆?jié){為主。韓國早上不吃這些,我們早上、中午、晚上都吃飯。一日三餐以飯為主,小菜為副。接著讓我詫異的是餐具。中國的勺子是湯勺,短扁的形狀。筷子比較長,有方的、圓的。韓國用的是類似西方的勺子,筷子是扁的。再說午飯和快餐。在中國午飯很多人會選擇快餐。中國快餐也讓我難以理解,一個碗里同時盛米飯和菜,菜汁經(jīng)常會滲入飯里。這種“混合”口味我好長時間才適應。最后說泡菜。有人說韓國是泡菜國,不錯。韓國人三餐都離不開泡菜,有的人甚至只要有米飯和泡菜就可以解決一餐。泡菜是飯桌上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中國卻不是。中國人不習慣吃泡菜,泡菜只在超市便利店才買得到,韓國可比比皆是。

剛來那幾年,我水土不服得很厲害。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小學時都是自己帶飯來學校,同學們覺得我很奇怪,我也覺得他們奇怪?適應食物是一個艱難的嘗試與挑戰(zhàn)的過程。如今回首,其實也沒那么糟??陀^來說,中國菜式繁多,烹飪方式也多種多樣,有著太多韓國沒有的食物,我眼界大開并大快朵頤。

第二是人際關系。我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中國人的交流不像韓國人那樣受年齡束縛。無論在學校還是外面,大家很自由的交流。韓國人因深受儒家思想影響,非常重視對方的年齡,很講究長幼有序,但儒家思想的發(fā)源地的中國現(xiàn)在卻不一樣。我曾去同學家玩,她弟弟直呼她的名字,她對父母直接說“你怎么怎么樣”。我當時內(nèi)心好尷尬。這在韓國是很沒有禮貌的。我的字典里從來不存在直接稱呼長輩為“你”,弟弟妹妹也不敢直呼哥哥姐姐的名字。我來我終于明白,在中國,多用敬語、謙詞很好,但不用也沒大礙。擺脫了觀念上的束縛,我結(jié)交了許多朋友,包括年齡比我大的哥哥姐姐。

第三是中韓學生。首先是校服差異。中國的校服全是運動服,這讓我驚異。韓國的校服是禮服,我覺得比中國校服好看。但是穿了十年的中國校服后,我也感受到了它的優(yōu)點。中國校服統(tǒng)一性極強,衣服寬松,方便行動,符合學生年齡特點,且很好的表現(xiàn)了人人平等。韓國校服好看,但影響學生的學業(yè)及擇校,而且私改校服現(xiàn)象嚴重?,F(xiàn)在中國很多學校也采用了禮服,款式與日韓的校服相似??梢?,中國校服也不再只著眼于實用性,也注意了美感。其次,在韓國,初中生開始化妝打扮很正常。韓國學生十分關注自己的外貌,無論在學校里還是日常生活中,他們會花大量時間打扮。其中包括整容,在韓國整容很正常??傮w講,韓國學校普遍存在“外貌協(xié)會”現(xiàn)象。但在中國區(qū)別很大,我所看到的中國學生都把大多精力投入在學習上。就是上街,學生也不會太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這實在讓我佩服。

說到學生,我還得講到教育制度的差異。中國學生要經(jīng)歷的大考有中考和高考,學生的壓力很大。我在初中時就深有體會了,所有的同學起早貪黑,視分如命。但在韓國,要經(jīng)歷的大考只有高考,且參考人數(shù)比中國少很多,因此比起中國來,競爭也沒有那么激烈。接著,中國學校放學晚,大部分功課學生在學校做完,老師上課的內(nèi)容比較重要,因此上補習班的人不多。但在韓國,一般八點或九點上學,下午兩三點就放學了。學生放學后要去上各種不同的補習班、才藝班。幾乎所有學生都去補習,補習的攀比非常嚴重,父母孩子都重視。例如這個孩子上了5個補習班,那個孩子上了6個,這個孩子就會在那個孩子面前自卑,會吵著上7個才行。老師也默認學生去補習班,所以上課顯得并不重要,很多東西老師都不會講。最后關于學校生活,中國學生需要午休但韓國不需要。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要午休,最開始很不適應,可以用眾人皆睡唯我獨醒來形容。但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熏陶”,我只想說:“讓我睡死在床上吧......”

中韓之間的文化差異遠不止這些。十年的中國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我學會了中文,用中文學習各科知識和思考,但是我仍沒有忘記母語,韓國是我的根。我一直覺得很幸運,在能足夠支撐我夢想的家庭出生,遇到對我格外照顧的老師,遇見陪伴我支持我的同學們,我也感謝拼搏的自己。

我的講話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描寫國學育兒教育方法心得體會精選二

con1();

星期五的上午,我們學校去聽國學報告,學習和體驗國學文化。

在報告廳里,老師們幫助我們穿上漢服。我仔細端詳著這些古代人穿的衣服,只見衣服呈天藍色,袖子很長,袖口寬寬的,穿上去很寬松。帽子是方形的,前面嵌著一個白色的寶石,后面還有兩根黑色的飄帶。

然后,我們上臺開始學習拜師禮。老師告訴我們作揖是古人很重要的禮節(jié)。作揖時,男生的要求是雙手五指并攏,雙臂前伸,左手放在右手的前面;女生右手放在左手的前面。鞠躬時彎腰九十度,起身,雙手放于身體的兩側(cè),握成拳頭,再鞠躬兩次。同學們認真地隨著老師的規(guī)范動作作起揖來。我發(fā)現(xiàn)腰彎到90度還是比較累的,這說明古代人對待師長非常尊敬。

滿分作文網(wǎng)https:///下來,就是點朱砂的環(huán)節(jié)了。老師在我們每個人的眉心點上紅艷艷的朱砂。“這是要做什么呢?”同學們好奇地小聲咕噥著。老師微笑著對我們說:“古人點朱砂可不是為了好玩,而是表示老師收下學生,為其開啟智慧之門,傳授知識?!?/p>

最后,老師又教我們寫甲骨文的“人”字。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同學們,寫‘人’字很容易,做人卻很難。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古人做人的道理!”聽了老師的話,同學們都鄭重地點了點頭。

就這樣,漢服國學文化學習交流活動圓滿結(jié)束了。通過這次活動,我不僅體驗了漢服的穿戴與裝束,學習了古人交往的禮節(jié),還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做人道理,更重要的是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國學的魅力。

描寫國學育兒教育方法心得體會精選三

經(jīng)典著作是我國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個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紐帶。正是通過文化經(jīng)典,民族精神才得以傳播和不斷發(fā)展,開展經(jīng)典誦讀活動意義深遠,基于此種認識,我校把“中學生誦讀中華文化經(jīng)典”活動作為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內(nèi)容之一,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板塊之一。優(yōu)秀的古典詩文都在我們的誦讀之列。這些作品既是我校開展經(jīng)典誦讀活動的藍本,也是我校開展德育教育活動的主要載體。

通過誦讀、熟背經(jīng)典、美文、唐宋詩詞,以達到文化熏陶、智能鍛煉與人格培養(yǎng)的目的。了解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從而產(chǎn)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思。讓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學生的心靈中不斷地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潛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1、國學精粹《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論語》《道德經(jīng)》以及《笠翁對韻》等,旨在提高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弘揚民族精神的有關勵志、愛國、惜時、親情、好學等方面的詩文和中外現(xiàn)、當代美文。

2、本學期主要以國學經(jīng)典《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論語》、《笠翁對韻》為主。

3、開設經(jīng)典誦讀課、活動課。每周一節(jié),由語文老師擔任教師。通過開展晨讀、早讀、大課間、課外活動等時間讓學生積極參與經(jīng)典誦讀活動。利用自習課、輔導課、活動課、班會課等時間,開發(fā)經(jīng)典詩文興趣課、體驗課等特色課程,確保經(jīng)典詩文誦讀活動在時間、數(shù)量、質(zhì)量的保證。

(1)、語文閱讀課。各年級閱讀課利用幾分鐘作為中華經(jīng)典詩文誦讀時間,各班每周以經(jīng)典誦讀課為載體,做好誦讀工作。

(2)、校本、地方等活動課。各年級各班級把中華經(jīng)典詩文誦讀活動與校本、地方課、綜合實踐活動緊密結(jié)合起來。注意學科整合。音樂學科與詩文誦讀的整合。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尋找或自編教學內(nèi)容,將詩文誦讀與音樂融為一體。研究課:音樂中的古詩詞。美術學科與詩文誦讀的結(jié)合。給經(jīng)典詩文配畫,應成為美術教學中探索學科整合的一條途徑。研究課:詩配畫。其他學科,如政治、歷史等亦可探索與詩文誦讀的相關整合。

3、充分發(fā)揮師生能動性,組織學校的各種文藝社團積極參與誦讀活動。利用黑板報、櫥窗、宣傳欄、校園廣播,宣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誦讀活動。

4、開展國學經(jīng)典誦讀實踐活動。組織開展誦讀比賽、知識競賽、寫經(jīng)典、悟經(jīng)典、演經(jīng)典等活動和比賽,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主題實踐活動,使學生做到知行合一,終生受益。誦讀為主,講解為輔;品位詩文,暢談體會;分清層次,因材施教;師生互動,交流情感。學?;顒优c班級活動相結(jié)合;個人學習與集體輔導相結(jié)合;誦讀與展示相結(jié)合;評比與激勵相結(jié)合;總結(jié)與提高相結(jié)合。

保證學生每天不少于30分鐘的誦讀時間。

1、早讀:早自習鈴響后即讀。

2、課前3分鐘。班主任或科任老師負責,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課前3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吟唱或強化記憶。

3、課后班主任負責開展豐富活動,體驗“誦讀”樂趣,開展“誦讀比賽”、評選“誦讀之星”等活動。

通過一年多時間的堅持,我校經(jīng)典誦讀有了一些收獲,主要表現(xiàn)在:

1、通過誦讀,弘揚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了解祖國優(yōu)秀文化,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

2、學生通過誦讀經(jīng)典、理解經(jīng)典,以經(jīng)典詩文,陶冶了學生高雅情趣,開闊胸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培養(yǎng)開朗豁達的性情、自信自強的人格、和善良誠信的品質(zhì)。

3、在誦讀熟背中增大識字量、擴大閱讀量、增加詩文誦讀量,培養(yǎng)學生讀書興趣,掌握誦讀技巧,培養(yǎng)閱讀習慣和能力,使學生在誦讀中增強語感,感受文言精華,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審美能力,提升了他們學生語文素養(yǎng)。

4、在學校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通過開展經(jīng)典誦讀活動,營造和諧的、人文的、豐滿的文化。

傳承中華文化,獲得經(jīng)典文化的熏染,接受中國傳統(tǒng)美德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師生道德素質(zhì),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經(jīng)典誦讀和德育教育結(jié)合在一起,以做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為目標,做到讀書明理,知行合一。

與圣賢對話,與經(jīng)典通行,我們亟需這無價的`精神食糧。讓我們在國學光輝的普照下攜手共進,一路前行,滿懷著無比的崇敬,求的國學伴汝終生!

描寫國學育兒教育方法心得體會精選四

浩浩青史,濃縮了幾多歷史的文化;渺渺哲史,闡述了幾多歷史的經(jīng)綸。翻開歷史的書頁,本本經(jīng)典讓人對它不贊一詞,更耐人尋味。從《詩經(jīng)》、《論語》至《史記》、《資治通鑒》。我生來就受它們的熏陶,就像我生來就是一個黃種人,生來有它們的熏陶,就像我生來就是一個黃種人,生來有它們的蹤影,生來就有轉(zhuǎn)身憶經(jīng)典,抬頭悟國學的傳統(tǒng)。

咿呀學語,離不開“人之初,性本善”的引導;鉆研學習,必謹記“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克服困難,心想著“車到山前必有路”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漂泊在外,“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縈繞耳邊;望見父母,便心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這些讓我明白了從小到大,由內(nèi)及外,種種都離不開國學及經(jīng)典的導航。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它讓我明白了事情過后的美好邂逅;“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它讓我明白了默默奉獻的愜意;“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它讓我明白了心里有她的暖暖。這些讓我頓悟:作學問的三重境界。作為一名中學生,心中有經(jīng)典,心中有國學,走在黑暗處,也會有一片光明。

和他人交友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和他人合作驚嘆: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了解他人,別人會心念: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感慨世事,解剖是非,才有:識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這些讓我明白了國學與經(jīng)典的無處不在。步入深世,有它們,足矣。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勾起絲絲愁意;“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引起屢屢傷心;“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便觸發(fā)了心中無限的過往;“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形象具體地表述了我的情緒。這些牽掛著我愁,掛著我的情,是國學,是經(jīng)典,搭起了這有形的橋梁。

經(jīng)典史冊,見證了幾多歷史的變故;國學長河,濃縮了幾多歷史的文明。國學經(jīng)典,帶著我的情,我的人生,更領著我,走向未來。

儒家孔孟,經(jīng)典數(shù)部;大師梁紀,國學數(shù)千。悟今世國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憶當年風華正茂,還看今朝經(jīng)典,永垂不朽。她引領著我,步入了人生殿堂。

走著,走著,心生感悟:憶經(jīng)典在轉(zhuǎn)身后,悟國學在抬頭間。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