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甘肅岷縣地震心得體會怎么寫 岷縣地震了(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24 07:41:14 頁碼:14
甘肅岷縣地震心得體會怎么寫 岷縣地震了(三篇)
2022-12-24 07:41:14    小編:ZTFB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2022甘肅岷縣地震心得體會怎么寫一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甘肅,我是你們本次甘肅之行的導游員李歡,現在就由我?guī)Т蠹胰⒂^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

相信大家也都聽說過許多外國旅游者對莫高窟的評價:“看到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長、規(guī)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畫廊”,“它是世界上現存佛教藝術最偉大的寶庫?!?/p>

敦煌莫高窟與洛陽的龍門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時刻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莫高窟以它創(chuàng)建年代之久、建筑規(guī)模之大、壁畫數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保存之完整、其藝術價值之博大精深而聞名天下,享譽國內外。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顯現,被稱為“東方盧浮宮”。“千”這個數字在這里不指具體的數目而是喻指很多。因為這里有很多的佛教塑像和壁畫洞窟,所以俗稱“千佛洞”。莫高窟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隋代洞窟第423號洞窟的題記中,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抵有三種說法:其一是說,莫高窟開鑿于沙漠的高處而得名,在古漢語中“沙漠”的“漠”和“莫高窟”的“莫”是通假字;其二是說從藏經洞出土的文書和許多唐代文獻都有記載,唐代沙洲敦煌縣境內有“漠高山”“漠高里”之名,據此考證,鳴沙山在隋唐也稱漠高山。因此將石窟以附近的鄉(xiāng)、里名稱命名;其三是說在梵文里“莫高”之音是解脫的意思,莫高是梵文的音譯。

敦煌莫高窟背靠鳴沙山,面對三危峰,窟區(qū)南北全長1600多米,現存洞窟492個。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錯落,密布崖面。每個洞窟都有栩栩如生的塑像,婀娜多姿的飛天,精美絕倫的壁畫,構圖精巧的蓮花磚,構成了一個充滿宗教氛圍的佛國世界。有“人類文化珍藏”“形象歷史博物館”“世界畫廊”之稱。1961年我過國務院確定氣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莫高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藝術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舉世無雙的人類瑰寶。

首先我們去參觀有名的藏經洞。這個洞窟位于弟16號洞窟通道的北側,編號為17窟。洞窟原是晚唐時期河南都僧統(tǒng)共訌的“影窟”,有碑文記載這一事實。說到藏經洞大家就會想到王道士。是他發(fā)現了藏經洞,但也是由于他的無知導致了藏經洞大部分文物損壞、丟失。1920xx年5月的一天,管理莫高窟的道士王圓箓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打開了藏九百多年的藏經洞。這些珍貴無比的文物終于重見天日了。但是清王朝的腐敗加之王圓箓的愚昧,使這些珍貴文物遭到了帝國主義分子肆無忌憚的掠奪和盜竊。1920xx年沙皇俄國的奧勃魯切夫來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為誘餌騙取了一些文物;1907英國人斯坦因僅用樹十塊馬蹄銀劫取了約一萬多卷,同時還有佛教繡品和佛畫五百多幅,現藏于大英博物館;1920xx年法國人伯希和盜走文物六千多卷,現藏于巴黎法國國立圖書館和吉美博物館;1920xx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險隊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盜走約九百多卷。直到1920xx年清政府才將被劫余的文物運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圖書館。在運輸途中以及運到北京后不少文物被偷、損壞、遺失,是中國考古史上一次難以估量的損失。藏經洞發(fā)現的這些文書,涉及到許多學科,是研究古代宗教、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重要資料,經過國內外學者幾十年的研究,開拓出一門全新熱門的學科————敦煌學。

當時王道士把經卷賣給斯坦因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長達七年的時間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視,而且是逐級上報,但是無人過問,致使他灰了心;二是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掃洞窟,修建三層樓,架設木橋;三是唐玄奘溝通了他們的思想。斯坦因這個探索家追求事業(yè)的精神感動了他。因此他雖則思想極為冒矛盾,既不愿意外國人將這些文物帶走,但是在無奈的情況下也只好讓步。

當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傳于全世界是,當朝命官這才懂得了其重要價值。但是他們不是考慮如何的保護它,而是千方百計的竊為己有。因此一時間偷竊成風,敦煌卷子流失嚴重。這是敦煌卷子自發(fā)現以后最大的劫難。真所謂是“敦煌千古事,苦樂誰人知!”

那么,藏經洞是什么時候為何被密封的呢?

一說是11世紀初,西夏侵入敦煌是為了保護經典而藏;一說是不用但又不能丟切的神經圣典收集存放;再一說是為了防止伊斯蘭教徒破話而藏。后來收藏了這些經典的僧侶逃的逃了,還俗的還俗了,死的死了,直到20世紀初發(fā)現這個洞窟為止,再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參觀了藏經洞,了解了它的掠奪史,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敦煌莫高窟藝術的精髓———壁畫藝術。通過壁畫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了我過各民族各階層的勞動生活、社會活動、風俗習慣、衣冠服飾、音樂舞蹈等。它不僅是一部生動的敦煌畫史,也是一部豐富的文化史。在莫高窟壁畫的佛經故事中,也有許多動人的畫面,如“九色鹿”的故事,就是歌頌正義譴責邪惡的。壁畫以連環(huán)畫的方式生動的表達了這一故事。

談到壁畫藝術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飛天。飛天是佛教中稱為香音之神,能奏樂、善飛舞、滿身異香而美麗的菩薩。唐代飛天更為豐富多彩,氣韻生動。她既不像希臘插翅的天使,也不像古代印度騰云駕霧的天女。中國藝術家用綿長的飄帶使她們優(yōu)美輕捷的女性身軀漫天飛舞。飛天是民族藝術的一個絢麗形象。提起敦煌人們就會想到神奇的飛天。莫高窟的壁畫藝術是龍門石窟、云岡石窟所沒有的,是世界上任何石窟所無法比擬的。其規(guī)模之宏大、題材之廣泛、藝術之精湛,被藝術學者稱之為“一大畫廊”,法國學者稱之為“墻壁上的圖書館”。

那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是誰繪成了堪稱世界藝術瑰寶的敦煌壁畫?

研究人員認為敦煌畫師的來源主要有四種。首先是來自西域的民間畫師。這是因為敦煌壁畫的早期作品風格和新疆同期的很多佛教石窟壁畫風格非常接近;第二是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吏獲罪流放敦煌時攜帶的私人畫師;第三是高薪聘請的中原繪畫高手;第四是來自五代時期官辦敦煌畫院的畫師。

欣賞了美麗而神奇的壁畫藝術,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莫高窟的彩塑。彩塑是敦煌藝術的主體,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剛、力士、神等。彩塑形式豐富多彩,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yè)塑等,最高34。5米,最小僅2厘米(善業(yè)泥菩薩像),題材之豐富和手藝之高超,堪稱佛教彩塑博物館。17窟唐代河西都僧統(tǒng)的肖像塑好玩塑像后繪有持杖近侍等,把塑像與壁畫結為一體,為我國最早的高僧寫實像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莫高窟的建筑藝術主要指洞窟的形制。洞窟本身就是具有立體空間的建筑。前期的洞窟以中心塔柱式為主。所謂中心塔柱式即開鑿是在洞窟中央留下一個方柱,在柱子的四面開龕,龕內塑像;中期開鑿的洞窟相對較大,中心塔柱式被廟堂式即浮斗頂窟式代替,多數是在洞窟正面墻壁上開較大的龕,塑造多身塑像??唔敒楦捕肥剑炀世L精美的圖案;后期開鑿的洞窟都比較大,縱深二三十米,稱殿堂窟。洞窟中央設有佛壇,佛壇上面塑造多身較大的塑像。此外還有禪窟、大佛窟和涅盤窟。從洞窟建筑形式的轉變和多樣化,反映了古代藝術家們在接受外來文化的同時,融化、吸收使它成為了本民族的東西。另外,莫高窟還保存著宋代窟檐五座,以及散步其周圍造型獨特的舍利塔十幾座,加上壁畫,中彩繪的亭、臺、樓、閣、殿、寺院、城池、居民、茅巷、野店等等,構成了莫高窟無比豐富的建筑藝術的寶庫,也是一部敦煌建筑史。

那么,敦煌莫高窟歷經千余年來為何能完整的保存下來呢?

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死自然條件,莫高窟地處內陸沙漠,氣候非常干燥,干燥的氣候給保存莫高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其次,古代人開鑿洞窟是為了供奉神、佛和作為祭祀祖先的家廟。祖先開鑿,子孫繼承,加之又有僧侶維持香火不斷,后代又予以維修、重繪;再次莫高窟遠離城市,交通不便,歷史上也沒有發(fā)生過災難性的戰(zhàn)爭等重大破壞。所以能較好的保存下來。

短暫的莫高窟之旅就要結束了,很高興能和大家相聚在這里,謝謝大家的觀賞。

2022甘肅岷縣地震心得體會怎么寫二

尊敬的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嘉峪關關城講解員張敏,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巍巍雄關耀中華。這里,曾上演過一幕幕民族征戰(zhàn)的歷史話劇;這里,流傳過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團結奮斗的動人故事。巍巍雄關耀中華,古老的嘉峪關,就象一位歷史老人,六百多年來,離合悲歡的往事,滄海桑田的巨變,映在它古老的青磚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墻里。

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關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早建九年。這里地勢險要,南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是連綿起伏的黑山,兩山之間,只有30華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狹窄的地方,被稱作"河西第一隘口"。關西的大草灘,黃草平沙,地域開闊,素為古戰(zhàn)場,關東是絲路重鎮(zhèn)酒泉,緊靠關東南坡下,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終年不竭,可供人馬飲用,并可灌溉良田。這些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和險要的地理位置,是這里建關的主要原因。早在漢代,就在距關城北七里的石關峽口設有玉石障,依山憑險,設共防守,據史料記載,明代以前,這里一直是"有關無城"。

明王朝建立后,為了加強河西的軍事防御,征虜大將軍馮勝收復河西后,在此選址建關,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據歷史記載,嘉峪關"初有水而后置關,有關而后建樓,有樓而后筑長城,長城筑而后關可守也"。嘉峪關從建關到成為堅固的防御工程,經歷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時間。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首筑土城,周長220丈,高2丈許,就是現在的內城夯筑部分,當時只是有關無樓。明弘冶八年(公元148年),肅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羅城嘉峪關正門項修建嘉峪關關樓,也就是說,嘉峪關關樓是關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書上記載說:"李端澄構大樓以壯觀,望之四達",又過了20xx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1520xx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關的樣式、規(guī)格修建了內城光化樓和柔遠樓,同時,還修建了官廳、倉庫等附屬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尚書翟鑾視察河西防務,認為這里必須加強防務,于是大興土木加固關城,在關城上增修敵樓、角樓等,并在關南關北修筑兩翼長城和烽火臺等。至此,一座規(guī)模浩大,建筑宏偉的古雄關挺立在戈壁巖崗之上,它像一隊威武雄壯的戰(zhàn)士,屹立在兩山之間、伸出雙臂,牢牢地守衛(wèi)著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1873年當時的陜西直隸總督左宗堂在收復新疆伊犁時速經嘉峪關,面對雄偉壯觀、氣勢磅榜的關城,提筆寫下"天下第一雄關"的巨匾懸掛于嘉峪關樓上,為雄關又添了幾分威嚴、幾分雄壯。清末因禁煙而被貶赴伊犁的愛國將領林則徐于 1842年10月11日途經嘉峪關時,面對巍巍雄關和大漠風光寫下了著名的詩篇出嘉峪關感賦)其中一首寫道:

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入駐馬蹄。

飛閣造連秦樹直,綜垣斜壓隴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 瀚海蒼茫人望迷。

誰道堵函千古險,目看只見一九泥。

一生酷愛古詩詞和書法藝術的毛澤東同志曾手書過這首著名的詩篇。

雄關關城布局十分合理,建筑也很得法,適合戰(zhàn)爭防御的需要,關城有三重城廊,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勢,如果敵兵來犯,可確保萬無一夫。

嘉峪關建關六百多年以來,由于風雨侵蝕,曾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修繕。尤其是在1986年,嘉峪關市委、市政府響應鄧小平同志"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偉大號召,倡導各界人士捐款集資,恢復關城。當時,嘉峪關按照國家文物局楊烈等同志指示"修舊如舊、恢復原貌",經過多方努力,嘉峪關樓終于又屹立于雄偉的關城之上,站在嘉峪關樓上看著關外,由于歲月侵蝕而變的滄桑的絲路古道,諸多感慨涌上?;仡^,曾有這樣一幅對聯記載關樓的滄桑歷史:

歷明清經民國毀于風雨歲月空留遺址、靜觀世事滄桑:

愛中華修長城建在升平年代恢復原貌、再睹華夏春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長城學專家羅哲文老先生也詩興大發(fā);口占七絕一首:

嘉峪山前起煤城,墻臺高峙氣蕭森

雄關天下今誰主,游客登樓話古今。

是的,雄關本身的防御意義早已成為了過去,而今登上這座氣宇軒昂的關城,人們不僅為它的氣勢、它的雄壯、為祖輩們的智慧所折服,更多的是在思索和尋找。在改革開放,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如何使這座關城煥發(fā)出無比的生命力,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誰說春風不度玉門關?改革開放的春風早己吹綠了關城內外。大開發(fā)的春風為關城的建設推波助瀾。使機遇與挑戰(zhàn)同時擺在我們面前。是固守著祖輩留給我們的這筆財富而滿足于現狀,還是積極探索、尋找差距、開拓進取?事實是最好的口答;關城作為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當之無愧地被授予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九九六年被授予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今天在實施西部大開發(fā)的宏偉戰(zhàn)略中,雄關又在爭創(chuàng)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的活動中找差距、定措施,這些都意味著關城人正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賦予關城以新的意義。

嘉峪關人更是信心百倍,在市委、市政府的超常發(fā)展戰(zhàn)略指引下,為關城未來的發(fā)展設計了新的藍圖,在這個新的定位中,創(chuàng)新是靈魂、墨守成規(guī)意味著被淘汰,關城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吸引海內外人士的磁石,要讓這顆磁石閃爍出耀眼的光芒,讓關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呈現出更加雄偉的風姿,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巍巍雄關耀中華。登臨長城,憑吊嘉峪關曾經的繁華,我們將繼承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團結向上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以飽滿的精神風貌,開拓未來,創(chuàng)造明天。

2022甘肅岷縣地震心得體會怎么寫三

尊敬的各位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嘉峪關關城講解員×××,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巍巍雄關耀中華。這里,曾上演過一幕幕民族征戰(zhàn)的歷史話劇;這里,流傳過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團結奮斗的動人故事。巍巍雄關耀中華,古老的嘉峪關,就象一位歷史老人,六百多年來,離合悲歡的往事,滄海桑田的巨變,映在它古老的青磚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墻里。

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關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早建九年。這里地勢險要,南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北是連綿起伏的黑山,兩山之間,只有30華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狹窄的地方,被稱作"河西第一隘口"。關西的大草灘,黃草平沙,地域開闊,素為古戰(zhàn)場,關東是絲路重鎮(zhèn)酒泉,緊靠關東南坡下,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終年不竭,可供人馬飲用,并可灌溉良田。這些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和險要的地理位置,是這里建關的主要原因。早在漢代,就在距關城北七里的石關峽口設有玉石障,依山憑險,設共防守,據史料記載,明代以前,這里一直是"有關無城"。

明王朝建立后,為了加強河西的軍事防御,征虜大將軍馮勝收復河西后,在此選址建關,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據歷史記載,嘉峪關"初有水而后置關,有關而后建樓,有樓而后筑長城,長城筑而后關可守也"。嘉峪關從建關到成為堅固的防御工程,經歷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時間。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首筑土城,周長220丈,高2丈許,就是現在的內城夯筑部分,當時只是有關無樓。明弘冶八年(公元148年),肅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羅城嘉峪關正門項修建嘉峪關關樓,也就是說,嘉峪關關樓是關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書上記載說:"李端澄構大樓以壯觀,望之四達",又過了20xx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元1520xx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關的樣式、規(guī)格修建了內城光化樓和柔遠樓,同時,還修建了官廳、倉庫等附屬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尚書翟鑾視察河西防務,認為這里必須加強防務,于是大興土木加固關城,在關城上增修敵樓、角樓等,并在關南關北修筑兩翼長城和烽火臺等。至此,一座規(guī)模浩大,建筑宏偉的古雄關挺立在戈壁巖崗之上,它像一隊威武雄壯的戰(zhàn)士,屹立在兩山之間、伸出雙臂,牢牢地守衛(wèi)著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1873年當時的陜西直隸總督左宗堂在收復新疆伊犁時速經嘉峪關,面對雄偉壯觀、氣勢磅榜的關城,提筆寫下"天下第一雄關"的巨匾懸掛于嘉峪關樓上,為雄關又添了幾分威嚴、幾分雄壯。清末因禁煙而被貶赴伊犁的愛國將領林則徐于1842年10月11日途經嘉峪關時,面對巍巍雄關和大漠風光寫下了著名的詩篇出嘉峪關感賦)其中一首寫道:

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入駐馬蹄。

飛閣造連秦樹直,綜垣斜壓隴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瀚海蒼茫人望迷。

誰道堵函千古險,目看只見一九泥。

一生酷愛古詩詞和書法藝術的毛澤東同志曾手書過這首著名的詩篇。

雄關關城布局十分合理,建筑也很得法,適合戰(zhàn)爭防御的需要,關城有三重城廊,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勢,如果敵兵來犯,可確保萬無一夫。

嘉峪關建關六百多年以來,由于風雨侵蝕,曾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修繕。尤其是在1986年,嘉峪關市委、市政府響應鄧小平同志"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偉大號召,倡導各界人士捐款集資,恢復關城。當時,嘉峪關按照國家文物局楊烈等同志指示"修舊如舊、恢復原貌",經過多方努力,嘉峪關樓終于又屹立于雄偉的關城之上,站在嘉峪關樓上看著關外,由于歲月侵蝕而變的滄桑的絲路古道,諸多感慨涌上?;仡^,曾有這樣一幅對聯記載關樓的滄桑歷史:

歷明清經民國毀于風雨歲月空留遺址、靜觀世事滄桑:

愛中華修長城建在升平年代恢復原貌、再睹華夏春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長城學專家羅哲文老先生也詩興大發(fā);口占七絕一首:

嘉峪山前起煤城,墻臺高峙氣蕭森

雄關天下今誰主,游客登樓話古今。

是的,雄關本身的防御意義早已成為了過去,而今登上這座氣宇軒昂的關城,人們不僅為它的氣勢、它的雄壯、為祖輩們的智慧所折服,更多的是在思索和尋找。在改革開放,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如何使這座關城煥發(fā)出無比的生命力,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誰說春風不度玉門關?改革開放的春風早己吹綠了關城內外。大開發(fā)的春風為關城的建設推波助瀾。使機遇與挑戰(zhàn)同時擺在我們面前。是固守著祖輩留給我們的這筆財富而滿足于現狀,還是積極探索、尋找差距、開拓進取?事實是最好的口答;關城作為人類重要的文化遺產、當之無愧地被授予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一九九六年被授予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今天在實施西部大開發(fā)的宏偉戰(zhàn)略中,雄關又在爭創(chuàng)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的活動中找差距、定措施,這些都意味著關城人正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精神賦予關城以新的意義。

嘉峪關人更是信心百倍,在市委、市政府的超常發(fā)展戰(zhàn)略指引下,為關城未來的發(fā)展設計了新的藍圖,在這個新的定位中,創(chuàng)新是靈魂、墨守成規(guī)意味著被淘汰,關城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吸引海內外人士的磁石,要讓這顆磁石閃爍出耀眼的光芒,讓關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呈現出更加雄偉的風姿,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巍巍雄關耀中華。登臨長城,憑吊嘉峪關曾經的繁華,我們將繼承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團結向上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以飽滿的精神風貌,開拓未來,創(chuàng)造明天。

您可能關注的文檔